政治教学的板书艺术

2024-09-30

政治教学的板书艺术(共10篇)

政治教学的板书艺术 篇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的需要用板书以凝练的文字语言或形象的图表有步骤、有过程地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 是师生在课堂上最简易、最直观、最固定的利用视觉交流信息的渠道;板书既是反映课文内容的“镜子”, 又是教师教学风格的凝练和浓缩。为此, 精心构思, 努力提高教学板书设计艺术水平, 体现语文教学板书设计的多样性, 能够更好地发挥教学板书艺术的实效性。

一.丰富学生感知表象, 语文板书应讲究直观性

语文教学板书的设计应针对人体视觉器官较其他器官优先获取外界信息, 能弥补教学语言表达不足的特点, 可以及时的把抽象的、复杂的、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如在教学《鲁迅自传》一文时, 根据课文以时间为顺序, 展现鲁迅先生人生道路上的三次重大转折, 刻画其思想发展变化轨迹, 表露出鲁迅先生一心为国为民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本文可采用表格式板书, 设计如下

学生通过表格直观、清晰的体会, 对于《鲁迅自传》一文的线索一目了然, 进而把握了课文的中心,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以外, 语文板书中如提纲式、对比式、线索式等设计都具备直观、简洁、实用的特点, 都可广泛的运用于语文教学中。

二.精心设计和提炼, 语文板书应讲究简洁性

语文教学板书讲究实用, 既能够深刻地反映出教学内容的本质, 又在学生大脑中留下清晰难忘的印象, 这就要求教师在深钻教材的基础上, 要精心构思和设计, 力求简洁精练、准确恰当。如在教学《孔乙己》一文时, 可这样设计板书:

孔乙己是一个特殊人物, 正因为如此, 他成了人们取笑的对象。他被笑声包围, 这恰恰就是人物的可悲。人们不无恶意的取笑, 正如一支支的利箭刺向他, 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不言而喻。

三.启发学生思维, 调动学生思考积极性, 语文板书应讲究趣味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呢?板书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设计板书时就应做到语精字绝, 富于趣味性, 能充分启发学生思维, 把握学生寻求问题解答的迫切性, 调动其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让其置身于整堂课的教学环节之中, 与教师思维同步, 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在教学《愚公移山》一文时, 面山而居的愚公率领儿孙毕力平险, 智叟笑而止之, 对比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板书如下:

精妙而富于启发性的板书自然而然让学生知晓了教学用意, 得出了课文的主题, 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而达到了教学设计的意图。

四.避免板书的随意性, 语文板书应讲究示范性

教学板书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生会对老师板书中的如字形字迹、书写笔顺、设计技巧、板书态度等进行模仿。为此, 教师在板书时必须精心设计, 认真准备, 做好表率。在我上小学时, 我们班来了一位年轻的美术老师, 他上课谈吐自若, 出口成章, 特别是写一手漂亮的黑板字, 板书设计新颖美观, 为此, 他很受学生的喜欢。我们班有大部分同学在悄悄地模仿这位老师的字。经过一段时间, 许多同学都能写一手好字, 这都与这位老师写的漂亮的字及新颖美观的板书分不开。

五.追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语文板书应讲究审美性

教学板书应追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这就要求教师在板书设计时要讲究设计的美观、语言的精练、内容的完善、字体的俊秀等。运用美学的理念和美术技巧, 在教学中起到引人入胜、激发思维、活跃气氛的效果。如在教学《死海不死》一文时, 我是这样设计的:

虽然只有23个字, 但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却完全融于板书之中。其中阴影部分更是耐人寻味, 设计它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 我们对死海的认识并不全面, 还有许多求知的领域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板书艺术 篇2

一、板书设计的重要性

1.板书的和谐统一,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教学艺术

板书讲究和教学思路的和谐统一,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教学艺术。目前,有些教师在对待板书的问题上,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其一是大书特书。他们忘记了或者是不了解板书的时间性,在起始课上把练习题目、词语解释、生字等一股脑儿、密密麻麻地往黑板上抄,学生一字一句地记录,结果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知识不能转化为能力。其二是架空讲课,忽视板书。比如有些语文老师把本来应该板书的字词句等,课前印发给学生,以为不用讲学生就可以掌握了,实际上这等于课前让学生背字典,课内听老师的架空分析,破坏了教材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使学生不得要领。

2.板书的优劣得失,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教学质量

板书设计是一门学问,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教学质量。板书设计是现代化教学的基础,打好这个基础之后,不管是投影仪还是多媒体,都一样可以设计出高质量的教学课件。板书不但要内容精当,而且要有好的形式。比如,板书字形的大小,粉笔颜色的搭配等等,都要根据讲授内容的需要精心设计。凡属重要内容,应该写在黑板的左边,字要写得醒目些;对于关键性的难点或者疑点可以用彩色粉笔书写;课题要写在黑板的正中上方,字应该写得大些。这些内容的板书,课堂上不要擦掉。凡属阐述重要内容的板书,或解释性的板书,可以写在黑板的右边,字也可以写得小些。这一类内容的板书,可以根据授课进度的需要随时擦掉,这样在一课或一个章节讲完以后,保留下来的板书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复习提纲。

3.板书的准确严密,能充分体现授课内容

板书设计不是单纯地追求整齐漂亮,追求文字简练,而是用简练的文字尽可能准确、逻辑严密地体现授课内容。板书的重要意义还表现在示范作用。每个教师都应该严肃地对待自己的板书,做到字迹工整,美观端正,合乎规范,布局合理。这对模仿力很强的初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比如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总是不遗余力地对学生强调要写好字,倒不如教师在每次板书时都认真示范更为有效。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因此教师在板书时,切忌字迹潦草或者信手写一些不规范的字。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的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传统的说法,语文老师要具备三个一。一手好文章,一手好字和一口的普通话。这三个一是每个老师都必备的基本功。

二、板书的原则性

板书是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课堂教学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板书设计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所以有经验的老师非常重视板书,往往在课前备课时就安排好自己的板书思路、草图。上课时,决不东写一个词,西写一个词,而是把自己的板书作为开拓学生思路、帮助学生记忆和巩固新知识的重要措施。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要求等进行板书设计,应该不落俗套、别具匠心、富有新意。赏心悦目的板书能体现出作者构思的巧妙和写文章的宗旨。因此,在板书设计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1.创造性原则

板书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培养与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极好途径。尝试让学生参与板书设计,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2.形象直观性原则

板书是体现语文教学直观性原则的重要形式,是一种分析文章的直观教学艺术。它把作者的思路脉络形象的演示到了黑板上。这对学生理解作者怎样组织材料,结构文章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这样的板书对学生理解课文的结构和中心思想很有帮助。教师对文章分析越透彻,板书才会越精辟,准确。板书作为一种教学艺术,既要醒目,又要悦目,能对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板书是语文教学的直观因素,对启发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智力起很大的作用。要尽量使听课人看到板书设计就能想到主要内容。

3.审美性原则

一幅好的板书有静态的形象美,他能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这样学生在领悟知识的过程中,从形象里产生一定的精神美感,从而加深印象,促进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板书看起来简单,但设计好板书却非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必须靠自己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刻苦钻研,不断积累经验,才能促进板书艺术的不断提高。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板书艺术 篇3

板书是师生相互进行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好的板书是课堂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精心设计、合理布局的好板书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它也是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功, 是一门艺术, 是展示数学美的—个窗口.它与数学作业不同的是:作业是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自主学习, 在知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再创造, 美的程度取决于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而好的板书是由教师经过精心设计、认真制造出的艺术品, 能极好地展示出数学各种之美.它的作用是把教学内容、结构复杂且抽象潜在的问题, 有条理、直观、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为创造出一件美的艺术精品──板书, 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少而精

美的板书, 从形式上看, 应该是提纲挈领, 重点突出, 言简意明.板书如果过多过细, 就会使学生产生对知识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弊病, 影响学生对知识点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严重的还会使基础较差的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甚至会产生厌学苗头, 压抑学生智力的活跃和发展.

二、启发性

基础教育的目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能够展示数学美的好板书, 当然应富有启发性.通过它能点通学生心中的“灵犀”, 做到举一反三, 产生触类旁通的效果.

三、针对性

美的板书, 应能有的放矢, 不同知识体系的数学问题, 板书应是不尽相同的, 要设计好不同形式.不能每节课都是千篇一律的“一、二、三、四, 甲、乙、丙、丁”.美感是在不断推陈出新中逐渐展示出的, 应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有新的美感

四、精心设计, 布局合理

板书时要注意克服随意性, 不可以这里是一个公式, 那里是一个标题, 写了擦, 擦了写.要把整块黑板分为主体部分和辅助部分.主体部分作为讲授教材内容用, 辅助部分可以灵活机动, 作为习题提示、学生板演以及旧知识点回顾与强调之用, 起到了对学生所学新知识的检测、补充和完善的作用.若计划周密, 一堂课一黑板, 黑板写满了, 讲课也结束了临下课小结归纳时, 无需多说什么了, 只要一看黑板, 就能明确这节课所授内容的重点及内在的逻辑结构.艺术的感染力可加深理解和记忆, 完美的板书学生自然会刻骨铭心, 经久不忘.

下面的例子很能说明问题.它是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第一课时的板书内容, 是师生共同配合之下完成的.

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 (一)

一、定义:顶点在圆上, 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

二、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已知:如图 (1) , 在⊙O中, 所对的圆周角是∠BAC, 圆心角是∠BOC.求证:

证明:分三种情况:

(1) 如图 (1) , 圆心在圆周角的一边上.

∵OA=OC⇒∠C=∠BAC,

又∵∠BOC=∠C+∠BAC,

(2) 如图 (2) , 当圆心在圆周角的内部时, 过点A作直径AD.

(3) 如图 (3) , 当圆心在圆周角的外部时, 过点A作直径AD.

三、例1已知:如图 (4) , OA, OB, OC都是⊙O的半径, ∠AOB=2∠BOC.求证:∠ACB=2∠BAC.

(分析后由学生书写出证明过程)

四、练习P1181, 3, 4

这就是这一节课板书的主体部分.显然一看黑板, 就能得知这节课的重点内容, 这里就不多说了.

政治教学的板书艺术 篇4

一、当前政治课教学的现状——两个极端

随着专业科目的逐渐增加,学习任务加重,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还处于一个低谷状态,教师教学技能的不当是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

1.传统板书教学独占讲堂

传统教学主要采用板书教学,尤其是老教师。他们根据教学需要采取文字或符号的方式给学生一定的信息量,学生则根据教材、老师的语言和板书这些单一的媒体,借助眼看、耳听、手写等方式被动地接受,易形成教学的枯燥,束缚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很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如哲学中的物质概念,单凭板书和口述也难以让学生真正地理解与掌握,一些拓展性知识也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补充。

2.多媒体教学替代了传统板书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政治课堂得到相应的运用。许多年轻教师对多媒体技术掌握牢固,而对传统板书的重视度则降低了,部分教师甚至不再写板书,造成黑板在某些课堂上“形同虚设”。

尽管多媒体弥补了板书教学的一些不足,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声像图文并茂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但单一的多媒体教学也存在许多问题,如在课堂上教师大量使用多媒体,没有板书,这样会培养学生的惰性,他们以拷贝课件替代笔记;同时有些课件制作过于花哨,冲淡了学生对重难点的关注;教师使用课件授课的过程,易变成人机对话的过程,减少了师生之间的互动,造成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等问题。

二、各取所长——传统板书与多媒体的有机结合

当前政治课教学中,客观存在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教学分离的事实,对教学效率的提高及学生的学习效果造成不利影响。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传统板书与多媒体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

1.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优越性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对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进行选择,取长补短,让教学更好地达到预期目标。如运用多媒体导致教学节奏加快,学生笔记来不及做,思考时间不足等问题,此时教师进行适当的板书,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强化了学生的笔记,促进了师生互动,有利于教师对课堂的监控。如哲学中物质的概念对于初次接触哲学的学生来说,要完全掌握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先展示古代哲学家对物质的理解,让学生结合现有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讨论古代哲学家对物质理解的局限性,再通过具体的板书梳理物质概念的理解。

2.两种模式的有机整合

第一,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良好的教师素质是两种模式得有机结合的重要前提。教育部门应做好在职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培训工作。在培训中针对老教师和年轻教师的特点各有侧重,老教师大多习惯于传统板书教学,而年轻教师多熟悉和依赖多媒体。因此,学校应加强对教师教学技能应用上的监督,提高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有机结合的应用率。

第二,教师要立足于教学实际,根据教学内容择优选择。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以利于学生学习理解、教师提高教学效率为前提。传统板书与多媒体在实现教学目标上其作用是一样的,若能把教学内容在黑板上完全而完美地展现,我们也没有利用多媒体的必要;在需要应用多媒体的地方,也不能仅仅依靠传统板书。如我们在进行文化生活的学习时,很多地方需要补充相关的资料、图片。如学习文化遗产时,教材只提供了三副世界文化遗产的图片,这就应该用多媒体补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其它世界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深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而且图文并茂,内容逼真,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创设情境,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1)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应多利用多媒体的声画功能渲染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课间休息的兴奋中回归课堂。然后,教师再按教学步骤逐步落实板书。如在《我们的中华文化》授课中,我们可以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反映中国古代文化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然后再进入板书教学。

(2)教师进行教学时,过多的板书会导致时间的浪费,教学内容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因为板书通常要求凝练而简洁,那么一些隐藏的、细节的、抽象的内容则要求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让其得以展示,化难为易、化隐为显,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如《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名词概念很多,有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两点论、重点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仅靠板书达不到效果,多媒体以图示的方式就可以很好地发挥作用。

(3)对于一些结构较复杂且抽象难懂的内容,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更应注重传统板书的应用。在黑板上理清知识结构,师生互动,激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通过板书,显示教学内容的严肃性和重要性,提高学生对课堂内容的警惕,尤其是在复习课中,就需要充分的课堂板书展示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转繁为简,对主要观点进行充分地把握。

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两大重要技能,二者各有千秋,在课堂教学中都各自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者的有机结合、扬长补短是它们在学校课堂发展的必然趋势。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自我的能动性,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把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让自己的政治课教学永葆生机。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高等师范学校)

政治教学的板书艺术 篇5

关键词:记叙类文章,板书设计,画龙点睛,教学要求,实效

板书又称微型教案, 我们要重视板书设计。目前, 我们很多老师一节课下来, 黑板上一个字也没有, 或者只有随意写的几个字、几句话, 谈不上“设计”。板书既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手段, 也是一门科学, 更是一门艺术, 我们要把板书从简单的教学手段提升到教学艺术的层面。语言大师刘国正说过:“板书是一种教学艺术……对教学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板书设计作为教师教学艺术综合的体现, 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已成为语文教学园地中一朵引人注目的鲜花, 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师的青睐。板书设计得好, 不仅对教师的讲授内容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而且对学生把握知识系统和要点等具有不可忽视的功效。在此,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 对初中语文记叙类文章教学中的板书设计谈几点浅见, 敬请专家、同仁不吝赐教。

记叙文主要是通过记叙人的言行和事情的经过来表达一定的中心思想。在初中语文教材中, 按表达方式分类, 小说和散文也归入记叙文一类。根据记叙类文章的有关常识, 笔者将记叙类文章的板书设计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以事件为主体设计

这类设计多见于通过几件事记人的记叙文。如《我的老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2013年6月版) 一文板书时就可以罗列老师和学生的七件事来体现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这一主题。

此则板书学生一看, 就一目了然, 课文的内容和中心都清楚了。好的板书设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领会课文的内容, 受到思想教育, 还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进行板书设计必须注重目的性、方向性, 使板书直接为教学目的服务。

二、按时间顺序设计

事情总是随着时间的进程发展变化的, 因此, 记叙类文章的板书常常按时间顺序来设计。如《故乡》一文:

这则板书既理清了全文的脉络, 又对人物形象有清楚认识。板书设计必须做到精致、凝炼, 集条理性、集中性、简洁性于一体, 案例清晰, 重点突出。这则《故乡》板书就体现了这一点。

三、按线索设计

记叙的线索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给学生“窥一斑以知全豹”之感, 又有可激发学生想象的空间, 训练学生思维。《驿路梨花》一文, 笔者以“我”和老余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设计如下:

这则板书既形象, 又易于学生把握课文的结构和内容。

散文虽属记叙文, 但又具有独特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好的散文, “形散”与“神不散”是和谐统一的, 既放得开, 又收得拢, 在结构上往往用一条线索把材料贯串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如《背影》以“背影”为线索, 通过“难忘背影———看见背影———再现背影”, 体现了父子情深。胡适的《我的母亲》、张之路的《羚羊木雕》、莫怀戚的《散步》等都是可以根据线索来设计的。

四、以对比方法设计

记叙类文章往往用对比方法来突出中心, 用对比来设计板书, 学生既能直观地了解到文章的内容, 又能借鉴对比这种写作方法。如《黔之驴》, 笔者作如下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必须力求生动、活泼、新颖, 通过美好的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设计这则寓言的板书时, 应注意课文内容的前因后果, 可用粗箭头表示方向, 突出形象性、直观性, 让学生一目了然。

五、以特征为中心设计

人、景、物总有各自的特征, 如《春》以诗的笔调, 描绘了春天生气勃勃、绚丽多彩的景象, 可作如下设计:

这则板书设计得像孔雀开屏, 既吸引感染了学生, 又抓住了春的特征, 体现了散文的特点。这则精美的板书设计不仅正确提示课文的基本内容, 准确提挈课文基本结构, 还能反映课文的写作特点, 显示原文的思想性和条理性。同时, 这则精美的板书设计会给学生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使知识转化为好懂易记的信息, 储存在大脑中。

政治教学的板书艺术 篇6

一、当前政治课教学的现状——两个极端

随着专业科目的逐渐增加, 学习任务加重, 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还处于一个低谷状态, 教师教学技能的不当是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之一, 主要表现为:

1. 传统板书教学独占讲堂

传统教学主要采用板书教学, 尤其是老教师。他们根据教学需要采取文字或符号的方式给学生一定的信息量, 学生则根据教材、老师的语言和板书这些单一的媒体, 借助眼看、耳听、手写等方式被动地接受, 易形成教学的枯燥, 束缚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很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如哲学中的物质概念, 单凭板书和口述也难以让学生真正地理解与掌握, 一些拓展性知识也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补充。

2. 多媒体教学替代了传统板书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 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政治课堂得到相应的运用。许多年轻教师对多媒体技术掌握牢固, 而对传统板书的重视度则降低了, 部分教师甚至不再写板书, 造成黑板在某些课堂上“形同虚设”。

尽管多媒体弥补了板书教学的一些不足, 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声像图文并茂的学习环境,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但单一的多媒体教学也存在许多问题, 如在课堂上教师大量使用多媒体, 没有板书, 这样会培养学生的惰性, 他们以拷贝课件替代笔记;同时有些课件制作过于花哨, 冲淡了学生对重难点的关注;教师使用课件授课的过程, 易变成人机对话的过程, 减少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造成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等问题。

二、各取所长——传统板书与多媒体的有机结合

当前政治课教学中, 客观存在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教学分离的事实, 对教学效率的提高及学生的学习效果造成不利影响。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就是传统板书与多媒体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

1. 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优越性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对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进行选择, 取长补短, 让教学更好地达到预期目标。如运用多媒体导致教学节奏加快, 学生笔记来不及做, 思考时间不足等问题, 此时教师进行适当的板书, 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强化了学生的笔记, 促进了师生互动, 有利于教师对课堂的监控。如哲学中物质的概念对于初次接触哲学的学生来说, 要完全掌握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先展示古代哲学家对物质的理解, 让学生结合现有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讨论古代哲学家对物质理解的局限性, 再通过具体的板书梳理物质概念的理解。

2. 两种模式的有机整合

第一, 加强师资培训,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良好的教师素质是两种模式得有机结合的重要前提。教育部门应做好在职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培训工作。在培训中针对老教师和年轻教师的特点各有侧重, 老教师大多习惯于传统板书教学, 而年轻教师多熟悉和依赖多媒体。因此,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教学技能应用上的监督, 提高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有机结合的应用率。

第二, 教师要立足于教学实际, 根据教学内容择优选择。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 以利于学生学习理解、教师提高教学效率为前提。传统板书与多媒体在实现教学目标上其作用是一样的, 若能把教学内容在黑板上完全而完美地展现, 我们也没有利用多媒体的必要;在需要应用多媒体的地方, 也不能仅仅依靠传统板书。如我们在进行文化生活的学习时, 很多地方需要补充相关的资料、图片。如学习文化遗产时, 教材只提供了三副世界文化遗产的图片, 这就应该用多媒体补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其它世界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加深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 而且图文并茂, 内容逼真, 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 创设情境,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1) 在导入新课时, 教师应多利用多媒体的声画功能渲染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课间休息的兴奋中回归课堂。然后, 教师再按教学步骤逐步落实板书。如在《我们的中华文化》授课中, 我们可以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反映中国古代文化的图片, 引导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然后再进入板书教学。

(2) 教师进行教学时, 过多的板书会导致时间的浪费, 教学内容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因为板书通常要求凝练而简洁, 那么一些隐藏的、细节的、抽象的内容则要求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让其得以展示, 化难为易、化隐为显, 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如《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名词概念很多, 有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两点论、重点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仅靠板书达不到效果, 多媒体以图示的方式就可以很好地发挥作用。

(3) 对于一些结构较复杂且抽象难懂的内容, 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 更应注重传统板书的应用。在黑板上理清知识结构, 师生互动, 激发学生思维, 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通过板书, 显示教学内容的严肃性和重要性, 提高学生对课堂内容的警惕, 尤其是在复习课中, 就需要充分的课堂板书展示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 转繁为简, 对主要观点进行充分地把握。

小学英语板书设计的艺术 篇7

一、板书设计目标明确, 清晰合理

在我们的印象中, 板书无非就是“黑板白字”, 形式单一, 枯燥乏味。而提倡设计板书就是要一改这一传统模式, 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上一些图片资料, 使之图文并茂, 内容丰富。备课时, 在认真钻研课文资料的基础上, 精心设计课堂中的板书, 对每一个单词、每一张图片、每一幅挂图, 甚至于相应的每一句话都要事先安排, 心中有数, 思考所设计的这些板书内容是为什么而服务的, 是不是符合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要求, 是否能有效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出彩的板书设计将课堂的趣味性、学科的整合性和教育的艺术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板书设计内容丰富, 趣味并存

(一) 教学内容是板书的最主要内容

教师依据教材, 通过分析、综合, 把教材的知识点, 按一定的时间、空间、逻辑顺序展示出来, 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二) 板书的一些辅助形式

1. 挂图

挂图可以说是板书的“前奏”, 其内容往往又是课文的重点。每篇课文中都会有配套的挂图, 它们都是现成的, 我们可以把它当成板书的一部分来利用, 在课前就可以挂好挂图, 并在旁边注一些小问题。这样让好奇的学生先去注意挂图的内容, 考虑提出的问题, 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 为一堂课的开始开了个好头。比如, 在学习“Unit 6 Doing housework”的A Read and say时, 可以把挂图上显示几个人动作的部分遮盖起来, 然后设计这样几个问题: (1) What’s Su Hai doing? (2) What’s Su Yang doing? (3) What’s Nancy doing?

2. 简笔画

简笔画最适合在黑板上表达, 它可以在教学中充当“催化剂”的角色。有许多很难进行的教学活动在它的加入下, 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并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 在学习“laugh” (笑) 这个单词时, 可能用形体语言来表达并不那么容易, 因为教师在课堂中哈哈大笑起来会让学生感到莫名其妙, 而且教师自己也比较尴尬, 如果改用画简笔画“ ( (”并向学生演示这个动作, 同时导入“He is laughing. (他在笑。) ”意思就一目了然。学生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然后也哈哈大笑, 教师边写“laugh”边说“You are all laughing”, 这样就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 改善了课堂气氛。

3. 色彩

如果说简笔画是“催化剂”的话, 那么色彩就是“兴奋剂”。许多学生厌倦了色彩单调的板书, 特别是英语中这些弯弯曲曲的英文, 用学生的话说, 就像是看“天书”, 没意思, 不想看也看不懂, 如此下去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时色彩就会发挥大作用了, 那鲜艳的色彩就像一个个兴奋点, 图文并茂的内容能形象地表达单词或课文的内容, 学生也会精神兴奋, 思维活跃起来。同时也可以利用色彩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比如, 学习“Unit 9 Shapes”时, 可把八种形状用八种不同的颜色画出来, 色彩鲜艳, 图文并茂, 学生精神振奋, 兴趣盎然。

三、板书设计形式多样, 重点突出

(一) 提纲式

提纲式板书是板书中最常见的一种格式, 它是基于对讲授内容的全面分析, 按其内容的先后、主次关系, 加以归纳概括, 将知识形成体系。讲课时可按次序一步一步板书在黑板上, 亦可以先写上, 再逐条进行学习。比如, 学习了沈峰老师的一节课Unit 8的Review and check。她设计如下板书:

这种板书的特点是层次清晰、内容全面系统, 便于引导学生提纲契领地掌握知识脉络, 并在此基础上发散思维, 自我检查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 对比式

对比式多用于矫正课, 即对于同一道题目的对、错两种形式同时列出。上矫正课时, 将出错较多、有代表性的错题板书在左右板块上, 下面留出适当距离, 找学生到黑板上订正 (并用彩色粉笔改正) 。对错形成鲜明对比, 使学生记忆深刻, 降低了再错率。

例如, “Unit 6 Doing housework”可设计如下板书:

Unit 6 Doing housework

(三) 图表式

这种板书是根据讲授内容进行归类, 把各种内容统一列入表格或对应的图形中, 用具有特征的图形来呈现各部分的内容。例如, 译林出版社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5 Seasons”可板书如下:

Unit 5 Seasons

四、板书呈现时机恰当, 适度有效

富有生命力的板书应该随着教学的进程, 随着学生的学习变化不断生成, 板书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动态生成性。教师应把握好板书的时机, 对于何时板书课题、何时板书重点和难点内容、何时板书练习题、何时擦去不需保留的内容等, 都应事先做好统筹安排。教师不应在课前就把板书都写好, 也不要讲解后再补写, 而这些恰恰是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常犯的错误, 板书过早或过迟都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一般而言,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 教师可以先写后讲或边写边讲;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 则可以先讲后写或边讲边写。启发思维的内容应在讲解之前板书, 结论性的内容则应在学生充分思考或讨论之后板书。板书呈现适时、适用, 在动态中不断生成, 在动态中不断完善, 在动态中收获课堂的精彩。

五、板书设计布局合理, 科学美观

对板书的内容安排, 包括标题的设计, 板书类型的选择, 板书内容出现的先后次序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呼应和联系, 文字的详略大小和去留, 符号的运用等需要做科学、有效的设计和呈现之外, 还需周密思考各部分板书在黑板上的空间排列, 以及教学挂图、投影屏幕的合理安排。做到主次分明, 突出重点和关键, 并有利于分散难点, 这样才能使板书真正起到便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思维和记忆的作用。综观大家的板书设计, 凡是出彩的板书设计, 它的布局安排肯定科学、美观。科学的板书设计不仅可以展现教师的业务水平、艺术修养, 而且能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 给课堂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板书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仅要设计好教学流程, 而且要花心思设计板书, 只有这样, 才能使板书更好地为英语教学服务。要想设计出有效、精彩的板书除了遵循以上几个设计原则, 还需注意对板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与延伸。对那些课本上没有的, 但学生又需要知道的内容进行适度的延伸, 这样会让课堂教学的内容更丰富, 更有深度。同时在板书过程中, 还应注意书写漂亮, 漂亮的书写, 不仅给有创意的板书设计更具吸引力, 无形中给学生一个很好的书写示范, 增加教师自身魅力,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添了筹码。

总之, 板书设计是一门学问, 更是一门艺术, 它是每堂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去总结, 这样才能设计出好的板书, 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 从而绽放课堂精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王电建.小学英语教学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板书:渐行渐远的行为艺术 篇8

教学是一门艺术, 从特定角度讲, 语文课堂教学其实就是板书艺术。当我们面对语文课堂上那些提纲挈领、设计新颖、赏心悦目的板书设计时, 我们不得不惊叹于教师的匠心独运, 不得不惊叹板书的确是一门“行为艺术”。

浓缩的都是精华。从某种程度上说, “备板书”是语文教师备课的重要一环, 甚至是最为关键的一环。最近听了我校特级教师崔国明老师讲的一节《前方》, 老实讲, 崔老师的板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现以崔老师的课例《前方》为例, 谈谈自己对板书这一“行为艺术”的感悟, 期待方家指正。

一、板书“渐行渐远”的原因

1.多媒体的冲击———课件代替板书

现在不少年轻教师上完一节课后, 黑板上一个字都没有。问之, 则曰:“我有课件! ”这种现象在如今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屡见不鲜, 且有泛滥之势。鼠标一动, 课件一放, 课堂教学自然可以机械地按照教师的预想进行下去, 免去了教师的很多“烦恼”;甚至在有些语文课堂上, 教师照着课件念, 学生看着课件抄, 语文老师的确很“轻松”。

当然, 我们不得不承认, 电脑的普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 也给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便利。随着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 多媒体以其全方位的感官效果、灵活的使用手段、大容量的信息交流等独特优势走进了课堂, 对教学效率的提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从这个意义上说, 多媒体课件自有它的功效, 但如果因此忽略板书, 以为课件完全可以替代板书, 那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语文教学很有可能会走上一条“不归路”。

实事求是地讲, 语文教师备课当中的“板书设计”的确让人费神, 但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对教学思路的确定等匠心也许正体现于“费神”之中。在这一点上, 老教师可能比年轻教师做得更好, 也许他们的教学思想更传统一些, 教学基本功更扎实一些, 也许他们接受新事物不如年轻教师快, 所以他们更愿意“中规中矩”地教, 但课堂教学的奥秘或许就在这“中规中矩”中。

崔老师的《前方》上得着实精彩。精彩到无需使用课本, 课堂内容条理清晰, “不蔓不枝”, 下课铃声响起, 黑板上呈现了完整的、震撼人心的板书。

点面结合说画面

由影到文说联想

虚实结合说前方

精神家园

崔老师的这节课是典型的“传统”教法, “一支粉笔, 一块黑板”, 现代化教学手段踪影全无。这样的板书是教师随着教学的展开一步一步在黑板上呈现出来的, 而这对学生清晰地体会作者的行文思路、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无疑大有裨益。也许使用课件展示板书上的这些内容只要一秒钟, 但效果可想而知。学生在教师的板书中体验着作者的行文思路, 感受着语文的强大魅力, 这岂是鼠标轻轻一点就能完成的?

也许, 你轻轻“一点”鼠标扼杀的正是学生的思维。

2.功利性的驱使———动嘴代替动笔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的“动嘴”能力很强, 口若悬河, 但“动笔”能力有待提高。归结下来, 大致有两个原因:其一, 美其名曰可以节省时间, 把节省的时间用来多讲几道题目;其二, 懒惰的表现, 只想嘴说, 不愿意动笔写。

在这种功利性的驱使下, 久而久之, 就会出现提笔忘字的情况, 而且会经常提笔忘字, 如果是偶尔的一两次, 想必学生都会原谅, 但如果是七次八次, 就是教师自己也会觉得“难为情”。如果一直不想写字, 那么老师的自信心就会慢慢没有了, 一旦自信心消失, 那后果就“很严重”了。

我们需要“动嘴”, 但我们更需要“动笔”。

崔国明老师的这节课给我们展示了什么叫做“真动笔”, 什么叫做“动嘴”与“动笔”的完美结合。崔老师这节课没有用课件, 一张嘴、一支笔、一块黑板构成这节课的所有要素。有些老师认为“多讲点”、“少写点”, 学生会“多学点”。殊不知, 这些老师所谓的“功利”却是极大的“不功利”。相反, 崔老师这节课, 看似“不功利”, 对学生来讲, 却是最大的“功利”。

这个板书, 从设计到最终呈现在黑板上, 经历了一段“艰苦”的过程。在课前的设计阶段, 教师需要反复“动笔”修改、完善, 仔细斟酌;在上课过程中, 更需要教师“艺术”地“动笔”, 在合适的时间写下合适的板书, 呈现给学生。教师的“动笔”“不经一番寒彻骨”,

哪来的“板书”“扑鼻香”?

二、为什么说“板书”是一门“行为艺术”

1.教师的板书将会“艺术”地感染学生的行为

教师的书写是学生的启蒙, 教会学生写字, 首先从老师的书写开始。如果教师的字写得很漂亮, 那简直就是一件法宝, 一大喜事。一笔一画地写在黑板上, 学生看了就是一种“艺术”享受, 久而久之, “目染”会教会学生很多写字技巧, 这远比学生自己课后敷衍地练字效果要好得多。有的教师说:“我字写得不好看, ”即使字不好看, 我们也可以教会学生一种态度, 一种认真做事的态度, 这不也是“极好的”吗?

崔国明老师的板书字体工整漂亮, 而且能够看得出, 崔老师有意将书写速度放慢, 用意是什么? 让学生看清楚, 书写就是应该这样写, 此时教师的“身教”远胜于“言传”, 有的学生在下面也禁不住动起笔来, 照着老师的样子写。工工整整的板书布满黑板, 学生还收获了一种做事的态度, 做学问的态度———严谨、务实, 我们教学生时不能局限于教学生知识, 教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更为重要。

从这个角度讲, 教师通过“板书”这个载体, 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递人生真谛, 这难道不是一门“行为艺术”吗?

2.教师的板书将会“艺术”地展示思维的功力

教师对一篇文章的理解, 可以通过“板书”展现出来。甚至有时只需要通过板书就可以看出教师对这篇文章的理解程度。 好的板书可以体现整节课的思路, 一节课先教什么, 再教什么, 光靠课件是不行的, 板书设计好, 思路自然清楚了, 一节课也就有条理了, 何处详讲, 何处略讲, 按照板书, 一目了然, 应付也就自如了。当然, 板书从哪来? 靠的应该是教师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和思考。板书还是一门“凝练”的艺术, 如何把洋洋洒洒的上千字的文章压缩成合理有序有深度的几十个字的板书, 教师没点“功力”真不行。

崔国明老师这节《前方》就是通过板书向我们传递着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独特理解的。“人生的悲剧在于总是想到达目的地而总是无法到达”。“想实现理想, 但又不能实现所有的理想”。“人生实际上是一种循环, 是一种悲剧的循环”, “苦不完全是 皮肉之苦 , 更是来自于 一种精神 的折磨”。 (见《前方 》板书 ) 崔老师一直 说 , 备好了板 书也就备好 了一节课。 板书是教师思维的高度凝练的概括, 化繁为简是一种能力, 更是一种艺术。我们需要这样的“板书”, 更需要这样的“艺术”。

3.教师的板书将会“艺术”地影响学生的写作

一篇文章的条理线索通过板书可以很好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条理的意识从何培养?板书就是重要一环。如果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将“板书意识”贯穿其中, 学生就会慢慢形成条理意识, 并逐步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正所谓“见贤思齐”。

崔国明老师在这节课结束之时, 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 让学生以《身边的风景》为题, 写一篇800字的文章。课后我们惊喜地发现, 真的有学生设计了从“现实”到“精神”这样一种“由实到虚”的写作思路。学生或许受了教师这节课的影响, 受了教师“板书”的影响, 不知不觉中已经学会了一种思路的设计。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学是多么“艺术”, 学生在一种“非强加”式的环境下完成了作文的学习, “板书”的“艺术”, 善莫大焉。

《语文建设》倡导“真语文”, 掀起了一股旋风, 我想“真”也应该体现在“真备课”上, 而“真备课”应从“真备板书”开始。某种程度上一节课可以没有课件, 但绝不能没有板书, 绝不能没有教师对这节课的再思考、再创造、再呈现。

渐行渐远渐无“书”, 水阔鱼沉何处问? 期待语文课堂“行为艺术”的板书不是“渐行渐远”, 而是“青春永驻”。

参考文献

[1]刘广生.中学语文教学黑板板书的重要性[J].文学教育 (下) , 2010 (04) .

[2]张礼和.试论语文教学中的板书接受意识[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7 (06) .

浅谈板书的艺术性 篇9

板书是教学中文章思路、教师思路、学生思路三者凝结而成的艺术结晶,是教学过程中的主旋律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课堂中学生最注意的一个焦点,针对教材而言,板书是文章精华的浓缩,文章的血肉。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不高,侧重于形象思维,缺乏抽象性、概括性思维的能力。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文章的脉络条理,作者的写作意图等一系列需要掌握和牢记的内容觉得很困难。但是他们往往对教材中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词却情有独钟,愿意学,背得快,记得牢。我想这就是诗词的魅力所在吧!

基于这一点,为此,在后来的语文教学中,我针对小学生的认和特点,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对症下药,尝试用诗词的形式精心设计板书,用以概括课文内容。往往是四句合辙押韵的小诗,使课文内容,化复杂为简单,化紊乱为条理,化抽象为直观,能使学生学起来省时,省力,省事,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具体做法

1.按照内容——画龙点睛式

板书首先应该着眼于课文的关键字词,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式板书这是大家一贯的做法。那么,通过词语听写、词语解释等形式把能体现课文的主要内容的词语,加以组织、串联,幻化成精炼、简洁的诗文进行概括性的说明。对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学生通过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然后师生共同总结提炼,完成了这样的板书设计:“慕名观赏荡舟行,水静山奇绿意凝。相衬相依成一体,人入画卷更添情。”用28个字的小诗进行板书,把桂林山“奇”水“静”,山环水绕,山水相依的甲天下美景浓缩于其中,在学生面前展现了“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学生背诵精炼的小诗,使学生学习课文变成了背诗、赏画。如诗如画的意境,化复杂为简单,化紊乱为条理,化抽象为直观,学生学起来省时,省力,省事。课文主要内容却牢牢印在脑海之中。

2.按照线索——课文脉络式

板书既要利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也要抓住文章的线索,理清文章的脉络,尤其是写人和叙事性的文章,用简洁明了、精炼准确的语言把故事的起因、经过、高潮、结果,浓缩成条理性强,脉络清晰的诗文,可以当做小标题运用,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如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学生虽然对于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一定的印象,但是为了使学生理清文章线索,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在讨论探究之后,我设计出了这样的板书:“拔掉毒牙战线移,守纪潜伏备突袭。烈火焚身坚如磐,红旗插上三九一。”仅仅28个字合辙押韵的诗文,把这次战役的目的、战斗方式、战斗经过、人物的高大形象、战役结果,囊括其中。课文的线索、脉络、写作目的清晰地尽显眼前。

三、优点和作用

几年来和同事们的探索尝试,总结出这样的板书设计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和作用:

激发学习兴趣,利于培养学生注意力;彰显文章思路,利于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浓缩教学内容,利于学生感知与理解;升华文章主题,利于学生领悟课文中心;展示内在联系,利于发展学生思维。

每课这样的板书设计,自然流畅,再配上美观的字迹,使一篇篇岑长的繁文详解,变成了朗朗上口的小诗。让学生既学会了课文又受到了诗词美的熏陶!通过背诵诗文,利于学生复述课文,不仅可以了解课文的段落层次,更能体会文章的写作意图。这些独具匠心的诗词式板书设计,既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既能传授知识,又能活跃学生思维;既能陶冶学生情操,又能启迪学生智慧,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只要每一位教师坚持不懈,精心設计,运用得当,我们完全可以打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高效课堂。

(作者单位 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三家子小学)

谈高中化学课的板书设计艺术 篇10

1.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注意是人对一定对象的集中. 教育心理学认为, 人的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并且容易引起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的转化. 艺术性的板书不仅包含潇洒的文字、形象的符号、优美的线条等, 这一切能引起学生注意力集中, 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并且板书可以使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巧妙结合, 避免单调的听觉刺激引起的疲劳. 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 板书也有其必要性. 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如果只听教师讲, 两周后, 所记忆的内容只有所学内容的5% , 而图片等的综合使用, 使学生视听结合, 可以提高学习效果的六倍.

2. 加强学生的记忆. 板书以直观、真实地再现所学内容, 将一节课的重点、难点等一览无余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刺激学生思维, 有助于学生记忆. 如, 对于《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中的“物质的分类与转化”时, 板书:

这样的板书, 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一目了然, 也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如, 对于“物质类别的转化”的基本转化类别有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那么什么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等, 自然学生会主动去思考、探究和回味.

3. 示范作用. 传统黑板的板书比多媒体显示板书更具示范性. 板书是给学生看的, 教师的书写流利、潇洒、规范的板书, 给学生美感、使学生受到美的感受, 同时也给学生起示范的作用, 给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效力.

二、高中化学板书设计的策略

巧妙的板书设计能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一节课的重点, 吸引学生注意力、加强记忆效果和给学生以榜样示范的作用.反之, 如果板书设计缺乏艺术, 在黑板上随心所欲地画、写, 给学生书写潦草、内容混乱之感. 因此, 板书设计也要有策略, 也要讲究艺术, 也是一门学问.

1. 图文式板书, 给人们以图文并茂之感

教学需要教师们的创新, 只有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 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照搬宣科, 把教材让学生看一遍、教师讲一遍、练习处理一遍等, 收效甚微. 如果教学中, 教师把文字和图形结合起来, 辅之以简笔画的使用, 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将知识淋漓尽致地体现在黑板上, 再辅之以整齐、美观的板书设计, 可以帮助学生准确认识、正确理解、深刻记忆, 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创新思维.

如, 学习“碳酸钠的性质与运用”时, 教师一边讲解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实验物品以及实验现象、实验装置等, 一边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这个实验装置, 再在装置下方写出碳酸钠分别与澄清的石灰水、氯化钠溶液、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这样, 教师边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边强调注意点, 学生会感到水到自然成, 顺其自然, 也会感到意犹未尽, 或许有绕梁三日之效.

2. 表格框架式板书设计, 利于学生整体记忆

表格框架式板书是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学科常用的设计方式, 是一种直观、简洁、明了的板书方法, 这种板书的优点就是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体系, 构建知识模型, 并利于整体记忆. 除了这两种板书设计之外, 还有注解式、互动式、提纲式等.提纲式板书设计顾名思义是指提纲契领地将一节课所学的知识板书在黑板上; 互动式板书是互动课堂的延伸和拓展, 是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利用好板书这一环节, 真正体现出黑板存在的意义, 也体现互动的真实内涵; 注解式板书就是采用定义法的形式, 简明扼要地呈现在黑板上, 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多见于概念、性质等的内容的板书.

在多媒体普遍使用的今天, 不拒绝传统媒体 ( 如, 黑板) 的恰当使用也是创新, 通过45分钟的设置悬念、渲染气氛, 通过精心设计的任务和活动, 通过观察、分析、探究等方式的学习, 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不忽视板书设计的环节, 使板书设计集整体性、艺术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不让黑板闲置, 不给黑板留下一片空白, 师生共同利用好黑板, 共同描绘出智慧, 发挥黑板的真正功效, 让板书设计助有效教学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纪春艳.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板书设计[J].学周刊, 2011 (10) .

上一篇:冠心病支架植入术下一篇:罗茨风机技术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