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区位(共9篇)
生态区位 篇1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 玉溪市认真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坚持“五位一体”, 推进“四化同步”, 着力做好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招商引资三篇大文章, 开创了生态良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民生改善的新局面。这一局面的开创离不开玉溪的区位优势。所谓区位优势就是区位的综合资源优势, 即某一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客观存在的有利条件或优越地位。其构成因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置, 以及社会、经济、科技、管理、政治、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 区位优势是一个综合性概念。玉溪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区位优势主要表现在:
1 优良的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 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玉溪优良的生态环境质量是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条件。
玉溪市地处滇中, 在全省处于承东启西、连北接南的优越位置, 北接昆明市, 西南部接普洱市, 东南部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相邻, 西北靠楚雄彝族自治州, 区域内最大横距172千米, 最大纵距为163.5千米, 总面积15, 285平方公里, 全省中玉溪距昆明最近。玉溪具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 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阳宗海4个高原湖泊连片成群, 河流贯通全境, 泉多溪多水库多。高原明珠抚仙湖蓄水量占云南省九大湖泊总蓄水量的65%并且抚仙湖200多亿方I类水就是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美丽玉溪最大的生态资本和优势。
玉溪境内河流水系发育, 主要分属珠江、红河两大水系, 由位于峨山中部的总果山和红塔区西部的高鲁山相连接构成两大水系分水岭。
珠江水系:范围包括东部的红塔区、澄江、江川、通海、华宁及峨山东部, 珠江上游南盘江的一段, 在境内流经华宁县, 长度90km, 流域面积5044km2, 其主要一级支流由北而南有阳宗河、海口河、青龙河、曲江。曲江发源于红塔区小石桥, 南流入江川、红塔、峨山、通海, 入华宁县在盘溪三江口注入南盘江, 全长208km, 集水面积4103km2。红河水系:范围包括新平、易门、元江及峨山西部, 境内全长165km, 流域面积9981km2, 元江为红河上游, 自北南流, 进入新平称嘎洒江、漠沙江, 流入元江县境后称元江, 流入越南后称红河, 其支流主要有绿汁江和小河底河, 分别在境内长180km和170km。
玉溪境内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主要河流有元江干流、绿汁江、南盘江及曲江等30多条, 东部地表水系除珠江水系的各支流外, 还有高原断陷湖波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和阳宗海。抚仙湖面积212km2, 湖面水位海拔1721m, 最深达155m, 平均水深87m, 是中国第二深水湖, 总蓄水量185亿m3;星云湖面积34.7km2, 平均水深7m, 蓄水量1.89亿m3, 正常蓄水位海拔1722.15m;杞麓湖面积37.26km2, 平均水深4.5m, 蓄水量1.68亿m3, 正常蓄水位海拔1797.25m;阳宗海面积31km2, 平均水深20m, 蓄水量6.02亿m3。
玉溪市由于地处低纬度高原区, 又受印度洋、北部湾温湿与干燥气流的影响, 又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变化呈多样性, 冬春干季、夏秋雨季。年平均气温15.4-24.2℃, 最高32.2℃, 最低-3℃;年平均降水量787.8-1000mm, 多集中于6-10月, 尤其是雨季集中于5-10月, 大、暴雨多集中6-8月, 范围小、强度大的“单点暴雨”频繁发生;相对湿度75.3%, 绝对湿度13.6毫巴;年平均蒸发量1801mm。1-3月份为霜期, 偶见降雪。由于地形复杂, 高差较大, 一般山区比坝区降雨量大, 温度较低, 自山顶到谷底, 全年和昼夜温差变化亦较显著。
玉溪物种丰富, 数百里的哀牢山山峦连绵, 原始森林莽莽苍苍, 蕴藏着多种珍稀动植物。由于玉溪独特的地形、地貌, 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立体气候, 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玉溪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 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年均气温20.5℃, 年均降水量837mm, 相对湿度为71%。区域内动植物种类繁多, 植物种类达230余科近2000种, 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28种;主要植被有云南松林、湿性常绿阔叶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云南松林作为特有的优势地方树种的森林类型, 是玉溪市森林林分的主体, 占玉溪优势树种面积的70%。
2 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产业, 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 生态立市就不仅仅是一种发展理念、一种生态文明价值观, 还是一种生态经济的发展方式。那就是, 必须通过强力有效的生态保护, 走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经济发展之路。
循着这一思路, 玉溪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努力增加人民福祉, 建设美丽幸福新玉溪, 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玉溪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大批资源聚集型、节约型大项目按照新的生态布局落户玉溪;高能耗、高污染企业逐渐关闭, 全市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0.7%, 处于全省最好水平。全市发展方式逐步转变, 发展潜力不断增大, 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 步入又好又快发展轨道。
玉溪市2014年上半年完成现价生产总值538.1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 增长10.4%, 增速比一季度的7.0%提高3.4个百分点, 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 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0、2.0个百分点, 居全省第6位 (较去年同期排名13位上升7位, 较今年一季度的11位上升5位) , 增速分别高于昆明、曲靖、楚雄、红河2.0、6.0、0.9和3.4个百分点。其中, 第一产业33.3亿元, 增长5.8%;第二产业337.3亿元, 增长11.6%;第三产业167.4亿元, 增长8.1%。这些数据足以证明玉溪具备创建生态市的经济基础。
3 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人文景观较多。玉溪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抚仙湖畔有被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待联合国评定为世界级文化遗产的帽天山古生物化石群;江川李家山的青铜文化也具有世界性的价值, 被誉为古滇文化的代表;通海有“秀甲南滇、匾山联海”的秀山和别具一格的洞经音乐;红塔区还有保存完好的九龙池古建筑群。玉溪是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故乡, 玉溪还有风格独到、久负盛名的花灯, 享有“聂耳故乡”、“花灯之乡”之美誉。
文化科技较为发达,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玉溪率先在全省实现了“两基”目标, 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8%。完成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任务。各类办学效果明显, 科技试验、示范、推广取得好成绩。
4 生态示范建设已初具规模
2003年以来我市率先实施生态立市战略, 坚持环境优先, 切实加大“三湖一海一库”保护治理力度, 含着眼泪禁船, 铁下心肠关矿, 冒着风险拆除违章建筑。完成星云湖———抚仙湖出流改道工程和杞麓湖调蓄水隧道主体工程、中心城区防洪水系综合整治一期等重大工程。抚仙湖水质保持Ⅰ类, 星云湖、杞麓湖水质明显好转。实行“两山两河、南北分工”的生态城市框架, 中心城区以水为特色、聂耳文化为灵魂的生态城市建设初具雏形。红塔区、通海县、澄江县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积极推进生态县、乡、村建设。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居全省前列。中心城区获省级园林城市称号, 空气质量居全国109个重点城市第八位, 名列“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玉溪按照“两山两河、南北分工”的生态城市框架, 加快以水为特色、文化为灵魂的生态城市建设步伐。出水口生态公园古树名木园、聂耳文化广场景观改造提升、玉江生态景观大道绿化美化和高仓、研和、九龙池3个出入口景观改造工程, 使玉溪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以改善环境空气、水环境、声环境质量的“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宁静工程”、“美化亮化绿化工程”相继实施, 20平方公里生态文化区基本形成, 以水为特色、聂耳文化为灵魂的生态城市已经初具雏形, “两湖大瀑布, 十里柿花树”成为玉溪市民引为自豪的城市生态品牌。目前, 玉溪主城区绿地率达35.5%, 绿化覆盖率达40.2%, 公共绿地面积达204.4万平方米, 人均拥有公共绿地14.6平方米, 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连续荣膺“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和“中国十佳和谐发展城市”称号, 跻身全国城市百强、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与此同时, 县城、重点集镇和小城镇建设, 亦被列入“三湖”生态城市群建设盘子, 形成规模结构合理、辐射带动能力强、特色突出的城镇发展格局。通海县建成云南省第一家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江川县、易门县、华宁县获批全国生态示范试点区。江川县被命名为“中国绿色名县”;全市1/3的县区被命名为全国生态示范区, 1/3的乡镇被评为云南省生态乡镇, 红塔区大营街镇入选国家园林城镇, 3个村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村称号, 37个村获省级文明村称号。
抚仙湖, 是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2013年9月11日, 抚仙湖北岸万亩生态湿地项目建设正式启动, 标志着抚仙湖保护治理工作掀开了新的篇章。抚仙湖保护治理加速, 必将为玉溪带来更好的生态环境。
5 全民环境意识和公众参与能力不增强
玉溪人民政府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意识教育, 使全市人民树立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观。党的十八大召开后, 玉溪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这一理念深入民心。
随着“生态立市”战略的深入实施和生态市建设的全面推进, 生态建设成果丰硕, 人民群众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看到希望、得到实惠, 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通过实施七彩云南玉溪保护行动和开展绿色创建活动, “生态优势是玉溪最大的优势”、“生态兴、玉溪兴”等理念已成为全市人民的共识, 社会公众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普遍增强。
摘要:2009年9月中共玉溪市委玉溪市人民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 争当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是玉溪市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重要责任、重大贡献, 是幸福美好新生活的内在要求。玉溪市必须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 立足于玉溪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区位优势,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强有力的生态支撑。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区位优势,环境资源
参考文献
[1]中共玉溪市委, 玉溪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Z].玉发[2009]26号.
[2]玉溪五大工程提速生态文明建设[N].昆明日报, 2013-12-25.
[3]生态玉溪大步走[N].玉溪日报, 2014-01-08.
生态区位 篇2
河南省济源市第一中学李双利(454650)
●教材依据
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实例,理解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因素的变化,了解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2、掌握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能力目标
1、运用相关资料,理解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联系实际,了解当地工业发展情况,应提倡或避免哪些因素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调查分析能力。
德育目标
1、由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起工业发展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观点。
2、通过了解当地工业发展的优势区位,为家乡的生产建设服务,树立热爱家乡的信念。●教学重点
1、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运用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对工厂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教学难点
判断影响某个工厂区位的主导因素及其合理布局。
●教学方法
以理论为指导,多联系实际,分析各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及其变化,要求学生掌握工业区位的原理及应用,激发学生灵活思维,合理选择优势区位,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
●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愚公移山图片
(导入)毛泽东的《愚公移山》在解放战争时期曾激励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两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愚公移山精神可谓是家喻户晓,但愚公的故乡—济源被全国人民知道的却不多。可是今年的3.15央视新闻的一则报道却让济源在全国的知名度大大提高。(播放视频)河南济源:双汇冷鲜肉“瘦肉精”
(教师)对于生猪养殖户和生产厂家的行为让我想到了四个字:唯利是图,经济效益是工业生产活动考虑的主要因素。抛开瘦肉精事件,双汇是中国企业500强的大型肉类加工企业,济源双汇是双汇集团在豫北地区投资兴建的第一个项目,济源有什么“利”可“图”,能吸引双汇在此建厂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会找到答案。
(板书)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多媒体展示)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
(教师)在工厂里,劳动力(工人、技术员等)利用动力(燃料、电能)和机械设备,将原料制成产品。因此,工业生产有投入,才会有产出,工业的产出不仅包括产品,还有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
(多媒体展示)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教师)根据工业生产的特点,工业在区位选择时就要考虑很多因素,包括土地、水源、市场、交通、原料、动力、劳动力、政策等,那么影响济源双汇建厂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呢?(多媒体展示)案例一济源吸引双汇建厂的区位优势
(教师)同学们6人为一组,阅读手中的资料,经过分析、讨论,归纳出济源吸引双汇建厂的区位优势。
(学生)学生讨论,选出小组代表发表看法。
(材料展示)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为工程开工致辞。万隆说,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是双汇集团在豫北地区投资兴建的第一个项目,是双汇集团今后加大在河南的投资力度,推动河南由大粮仓向国人大厨房转变的重要工程。济源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产品可以直接辐射到豫北、豫西和河北等地,企业发展前景广阔。
她(赵素萍)要求,在双汇项目的建设上,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全市人民都要积极加大对项目的支持力度,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为双汇项目的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各职能部门要牢固树立“你投资我服务,你发财我发展”的理念,积极为企业发展提供宽松、高效、优质的服务,为项目建设提供最大支持,确保项目顺利建设。
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元,通过养殖每年可实现转化粮食50万吨,直接安排劳动力就业1600多人,对推动我市畜牧业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带动济源种植、饲料、运输等多个产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多媒体展示)我来小结
(教师)经过大家的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济源双汇建厂的区位优势:(1)原料丰富(农业基础好);(2)交通便利;(3)市场辐射范围广;(4)政府的优惠政策;(5)劳动力丰富。
(过渡)工业的生产,首先要考虑工厂的选址。由于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有很多,实际上的工业布局不可能全部兼顾到,这就要求决策者考虑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多媒体展示)案例二鞍钢和宝钢的区位选择
(教师)鞍钢和宝钢是我国在不同时期建设的两个大型钢铁工业基地。从图片中观察,它们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它们的原料和燃料来源地有什么不同?
(问题研究1)同是钢铁工业,鞍钢和宝钢进行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有什么不同?(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根据工业在区位选择时考虑的主导因素的不同,我们把工业划分为不同的导向型。(多媒体展示)工业的导向类型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不同导向型工业的特点、区位选择的原则。
(教师)鞍钢和宝钢各属于什么导向型工业?
(问题研究2)鞍钢和宝钢区位选择的特点反映了在不同的时期内,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发生了哪些明显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济源钢铁集团是一个大型的钢铁基地,年产值超百亿元,名列河南省钢铁企业第二位,世界钢铁企业第9位。那么济钢建设的区位优势有哪些呢?
(多媒体展示)案例三济源钢铁集团的区位特点
(材料展示)集团简介从1998年3月起,公司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其主导产品连续四次荣获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国家产品质量免检”证书,获得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颁发的“冶金行业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公司荣获“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称号,先后被黄河小浪底、长江三峡、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华能沁北电厂、各省高速公路等国家大型重点工程指定为钢材供应商,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出口美国、欧盟、日本、比利时、韩国、印度、西班牙、卢森堡、澳大利亚、新加坡等遍布亚非欧美、大洋洲20多个国家和台湾等地区。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通过大家的发言,我们可以归纳出济钢的区位优势:(1)附近燃料(煤炭资源)丰富;(2)市场广阔;(3)交通便利;(4)水源充足;(5)政策支持;(6)劳动力丰富。
(教师)济钢在为济源市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对济源市环境质量下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多媒体展示)济钢大气污染图片
(问题研究3)济源钢厂的布局是否合理?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由于工业生产的产出包括废气、废水和废渣,工厂在区位选择时不仅要考虑到经济效益,还要考虑到环境效益。
(多媒体展示)不同工业的污染类型
(教师)造成大气污染的工厂要考虑盛行风,建立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盛行风垂直的郊外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造成水污染的工厂要建立在河流的下游;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工厂要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问题研究4)既然济钢对市区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为什么仍保留在那里,不让其搬迁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某些工厂由于搬迁费用太高、或政府的影响、或处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虽然明显区位不合理,但仍留那里,这称为工业惯性。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还需考虑社会需求。
(多媒体展示)不同社会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材料1:“十堰”汽车城现在已经迁往武汉,原来布局在西部山区
材料2:包钢开始建设的同时,在其附近又建一批纺织厂。
材料3: 20世纪80年代沿海经济迅猛发展; 20世纪末,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安排许多工业部门在西部落户。
材料4: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海外华人、华侨纷纷回乡投资建厂。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大家了解到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包括原料、燃料、劳动力、交通、市场等。在进行区位选择时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降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工业在进行区位选择时要考虑主导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区位选择应非常慎重,要考虑污染类型进行合理的布局。而有些工厂区位的选择则要考虑
社会需求,如巩固国防安全、缩小地区差距、平衡性别比例、解决就业问题、个人偏好(乡土情感)等因素。
(教师)了解了工业区位选择的原理,下面让我们就来进行区位选择实践。
(多媒体展示)课堂实践
生态区位 篇3
蓟县位于天津市最北部,京、津、唐、承四市之腹心,自古为战略要地,有“畿东锁钥”之称。南距天津115公里,西距北京88公里,北距承德220公里,东距秦皇岛236公里。全县总面积1590平方公里,北部是山区,南部是平原和洼区,面积各占一半。全县有耕地81万亩,总人口84万,下辖26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949个行政村。
去年全县生产总值361亿元,增长14% ;县级财政收入64.3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3亿元,增长2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5亿元,增长2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8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90元,分别增长14% 和15%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市下达任务。
独特的区域位置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构筑了蓟县在环渤海经济圈中的独特优势,也使蓟县成为京津等大城市功能转移的近水楼台。京哈、津围、邦喜等干线公路纵横交织;大秦、京秦铁路横贯境内;蓟平、津蓟、塘承高速通达京津冀,到北京机场仅需40分钟车程,到滨海新区不足一小时。京秦高速即将竣工通车;由天津大港经市中心城区到蓟县的蓟港轻轨线和联通蓟县、通州、平谷的轻轨线已启动前期规划,建成后,到北京东三环的时间将缩短到20分钟,到天津中心城区的时间将不超过半小时。
深厚的文化底蕴
蓟县,古称无终、渔阳、蓟州,自有建制距今已2230年,历史厚重独特,文化悠久绵长,是联合国命名的“千年古县”,也是天津历史文化名城,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皇族文化、红色文化底蕴丰厚。春秋时建无终子国,秦代属右北平郡,隋改称渔阳,唐置蓟州,1913年蓟州改名蓟县,1973年9月划归天津市,相沿至今。
漫长的历史造就了这片神奇的土地。形成于35亿年前的下营镇常州太古界地层表明,这里是全世界最早成陆的地区之一。有“大地史书”之称的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记录着距今18亿年-8亿年间的地质演化,是世界上同一地质时期最为标准的地层剖面,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蓟县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地质剖面自然保护区。
蓟县新城 杨玉山 摄
早在10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新石器时代遗址、商周时期文化遗存、汉墓群、唐宋元辽墓葬、清代行宫、王爷陵和太子陵等遗迹遍布全县。在众多历史文化遗存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千年古刹”独乐寺。据专家考证,该寺始建于隋代,辽代重修,其观音阁和山门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中国早期木结构建筑之一。阁内十一面观音像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彩色泥塑之一。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对独乐寺极为推崇,称其“第一次打开了我的眼界”,独乐寺也因此声名远播。县域内还有名将戚继光镇守16年的黄崖关长城,清乾隆皇帝32次登临的盘山,等等。目前,全县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7处,文物保护点268处,堪称文物大县。
蓟县人杰地灵,许多青史留名的名人大家都出自这里。汉末大名士田畴曾隐居盘山,并帮曹操北征乌桓。“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三字经》中提及的“窦燕山”就是指当时的蓟州人窦禹均,其教子有方的故事至今仍在传颂。此外,“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北宋开国宰相赵普、元代大书法家鲜于枢、清代女文豪肖晶玉等,如点点繁星,闪耀在中国历史的天空。秦始皇嬴政、魏武帝曹操、唐太宗李世民,以及清代康熙、乾隆等帝王到此巡游。陈寿、郦道元、李白、杜甫、陈子昂、徐霞客、洪升、纪晓岚等文人名士在这里留下足迹。数不清道不完的历史故事和千古佳作,为蓟县古老文化增添了无穷魅力。
与此同时,蓟县还是革命老区,风景秀丽的盘山曾是著名的冀东抗日根据地。名将包森曾在这里抵抗日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全县共有2500多名优秀儿女牺牲在这片热土上,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提升的产业结构
几年来,蓟县继续坚持项目带动,持之以恒转方式、调结构,发展的质量效益不断提高。其中,新型工业加快壮大,金鹏铝材、濠吉食品等一批大项目竣工投产,磁性材料产业链条延伸,生物医药企业相继进驻,优势支柱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67%。同时,积极推进万企转型,实施技改扩建项目330个,完成企业转型升级193家,规上工业产值增长25.4%。推进了新一轮工业布局调整,2个示范工业园联动开发、相向拓展,6个工业分园启动规划建设,进一步打开了工业发展空间。扎实抓好质量兴县,新申办市级名牌产品7个。旅游要素建设上档升级,大型实景演出投入运营,盘山东路开发启动实施,八仙山、梨木台综合服务区完成主体工程,核心景区品质得到优化。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打造了常州、船舱峪、东山、寺沟4个旅游精品村,以村级自主发展为特点的小穿芳峪村乡村旅游模式成为新亮点。全年接待游客155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9亿元。商贸流通繁荣活跃,农村消费网络建设全面铺开,传统商业街区业态持续优化,一批大型商业设施开业运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0%。7个亿元楼宇聚集效应显现,百村楼建管模式在全市推广,全县楼宇企业总数达到1500家,税收超6亿元。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新发展金银花、核桃、蓝莓、绿色蔬菜种植3.2万亩,改造提升设施农业6000亩,新建放心菜基地1.5万亩。新培育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0家,新认定市级合作社20家。品牌农业建设步入快车道,推出了“蓟县农品”品牌,在京津都市集聚了人气、树立了形象。全县涉农商标拥有量606件、标志农产品达到30种。
丰富的旅游资源
作为天津市唯一的山区县,蓟县风光秀美,生态旅游资源丰厚,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珠联璧合,素有“京津后花园”之美誉,是华北地区著名的旅游胜地。境内有7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自然保护区。其中,盘山列为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黄崖关长城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4A级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A级景区独乐寺,国家级地质公园中上元古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八仙山和九山龙国家森林公园。此外,还有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的“八十七神仙卷”岩画和长寿园,以及“北方神农架”梨木台、天津“大水缸”翠屏湖、府君山、黄花山、九山顶、白蛇谷等风景区,形成了集名山、秀水、奇石、幽林、古城、雄关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格局,年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以上。
总 投 资 30 亿 元 的 LOW-E 节 能玻璃项目生产线 闻强 摄
优良的生态环境
蓟县是“全国首家绿色食品示范县”和“全国首批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环保模范城区”和“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47%,山区达到75%,空气质量常年保持自然保护区水平。
生态区位 篇4
[提问] 阅读以下材料,思考:我们花都区的农业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要调整?
[教师小结]水稻种植面积越来越少,而水果等农副产品越来越多。
原因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对这些农副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由此可知,市场是最具变化的因素。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课本第44页案例“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回答案例后提出的第1个问题。
[教师小结][课件展示]
时期 | 发生变化的农业因素 |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
早期 | 对水源进行人工改造:兴修水利、拦洪灌溉、涸沼开垦 | 更适宜水果、蔬菜、花卉的生产 |
19世纪中叶以后 | 交通运输的进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水果、蔬菜、花卉的需求量大增 | 水果、蔬菜、花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 |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1.市场区位及市场需求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2.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生态区位 篇5
关键词:工业区位论,保税区,区位优势
然而在取得长足发展的背后,我国保税区仍然面临着政策优势弱化、区港分离、物流不畅和保税区内各类产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除此之外,保税区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形势下,还面临着功能提升、方式转变等多方面的挑战,特别是在国家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提倡文化 “走出去”、发展文化贸易的背景下,急需闯出一条既具前瞻性又具现实性的发展新路。鉴于以往对保税区的研究多以比较利益学说为其重要理论基础,而从长远来看资源禀赋差异基础之上的比较利益却又难以维系,本文以北京文化保税区为代表,尝试从工业区位论的视角,研究其区位优势,分析其现状和问题,提出保税区在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方面进行功能集成集聚、方式转变和政策配套等方面的对策,以期推动我国文化经济贸易发展,为保税区的重新定位和竞争优势增强探索可行的新路径。
1工业区位论简述
工业区位论是研究人类工业生产活动中的空间分布和空间选择规律的理论。工业区位论的先驱者是德国经济学家劳恩哈特( W. Launhardt) ,他运用自己创立的 “结点原理”中的结点原则和极点原则对三个区位怎样连接成一个 “V ”或 “ Y ”、构造一个区位三角形的问题以及怎样寻找使 “里程运费在生产的区位中必须保持平衡”的最小值点( 即区位三角形的极点) 进行了几何求解,构建了工业三角区位论的重要模型。
而德国经济学家韦伯( Alfred Weber) 是第一个对工业区位理论进行系统分析的经济学家,他的主要思想和理论体现在1909年出版的 《工业区位理论—区位的纯粹理论》一书和1914年发表的 《工业区位—区位的一般理论及资本主义理论》论文中。他认为区位论的指导思想应该如此: 理想的工业区位应选择在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最小的地点; 工业布局应尽量节约成本,提高利润。因此,他提出了区位因子( 包括一般因子和特殊因子) 、原料指数等一系列概念,基于三个主要前提条件: 1已知原料供给地的地理分布; 2已知产品的消费地与规模; 3劳动力存在于多数的已知地点,不能移动; 各地的劳动成本是固定的,在这种劳动花费水平下可以得到劳动力的无限供应; 并通过大量公式( 公理) 和图解,提出了运费指向论( 即由运费指向形成地理空间中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 、劳动力成本指向论( 劳动力成本指向, 可以使在运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发生第一次偏移) 和集聚指向论( 集聚指向,可以使运费指向与劳动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再次偏移) ,完成了一般区位理论的构造,使工业区位论,特别是工业区位论达到了一个顶峰。他认为,影响企业区位抉择的因素不仅包括运输成本,而且还包括劳动力、集聚因素和总体因素,并对劳恩哈特的区位三角形进行补充和拓展,建立了更加完善的企业区位抉择模型,从而形成了帕所称的劳恩哈特—韦伯模型。
韦伯从经济区位的角度,探索资本、人口向大城市移动( 大城市产业与人口集聚现象) 背后的空间机制。他在经济活动的生产、流通与消费三大基本环节中,挑选了工业生产活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索工业生产活动的区位原理,试图解释人口的地域间大规模移动以及城市的人口与产业的集聚原因。以韦伯等为代表的工业区位论利用静态的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分析经济活动主体最优区位,研究单个企业成本最小化的最优区位决策,对现代经济发展仍具有重要意义。
当今世界快速发展的技术和交通运输,大幅度削减了原料使用量、劳动费和运费,本来属于原料地和劳动供给地指向的区位类型现在已变为消费地指向区位类型,加上区域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工业区位出现了新的指向型,如临空型、 临海型和高智能型等区位类型。北京文化保税区就是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形势下,出现的一种临空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对这种类型的区位优势研究,虽然由于其历史局限性,我们不能直接套用工业区位论,但将其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结合北京文化保税区的建设构思、现状和未来的发展目标,研究和探索北京文化保税区,对北京文化保税区的功能提升和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北京文化保税区的实践探索
2. 1保税区功能分析
“保税”属于海关用语,是指进口货物暂不缴纳进口税, 而是先将其存入特定区域,并可在该区域内进行加工、装配、制造、展览、包装、拆装、贴标、转换、改装、取样及不同原料混合等工作。
保税区是国家海关设置的或经海关批准注册的、可以较长时间存储商品的区域,是我国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并在结合我国国情基础上形成的新型的经济开放区域,具有进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商品展示等功能,享有 “免征、 免税、保税”政策,实行 “境内关外”运作方式,可大大降低文化生产与文化贸易活动的运营成本。
2. 2北京文化保税区概况
北京文化保税区全名为北京国际文化贸易服务中心,由文化部和北京市共同支持建设,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和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合作建立,是国内首个依托于空港的保税区,包括国际文化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国际文化贸易企业集聚中心、国际文化仓储物流中心三个功能区,为国际、国内文化生产、传输、贸易机构提供专属保税服务。基地建在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内,规划用地260亩,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投资总额50亿元,预计将于2015年建成并运营,年营业额将超过500亿元。文化保税区对艺术品进出口实行减税、 免税、保税等政策。在文化保税区内,业务涉及影视、时尚、演艺、出版、体育休闲、动漫及网络游戏、艺术品、展览九大领域,将主要开展艺术品复制、国际画廊、海外艺术品保税拍卖、国际艺术品博览会等业务,目的在于形成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作用,推动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的重要平台,目标是建成亚洲最大的艺术品交易市场。
2013年3月下旬,欧文风范文化艺术( 北京) 有限公司自法国进口的592件油画、家具、雕像等文化艺术品,于4月中旬顺利进入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这是北京 “文化保税区”2012年3月正式揭牌后,首批入区的进口文化艺术品, 标志着北京文化保税区已经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
3北京文化保税区的区位优势分析
以往对保税区的研究大多以比较利益学说为其理论基础,通过静态比较优势原则研究我国保税区在劳动力、土地等资源以及特殊政策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和利益。然而从长远看,建立在资源禀赋差异基础之上的比较利益难以维系,特别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化的背景下,保税区既有的一些优势正在逐步弱化,因而从其他视角寻求其新的优势,成为保税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鉴于此,本文将基于工业区位论,分析北京文化保税区的优势,探索其长效可行的发展之路。
从本文第一部分对工业区位论的简要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其目的是在固定系数分析框架下,寻求利润最大化的区位。工业区位论的研究者在对工业产业的区位选择分析中,探讨了由于空间地理位置的不同造成了不同产业和市场的分布,认为影响企业区位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运输成本、 劳动力、集聚因素和总体因素等。 正如曾淑婉、 刘军( 2011) 所分析,韦伯提出的是区位因素的概念,而他其实描述的是一种区位优势。区位优势是指经济活动发生在某个特定点或若干点上,而不发生在其他点所获得的优势。因此,基于工业区位论的研究,我们把区位优势分为交通区位优势、资源区位优势、市场区位优势和政策区位优势。
3. 1北京文化保税区的交通区位优势
交通区位优势主要是指某区位处于铁路枢纽、临港或临空地区等交通枢纽地区。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认为,从工业产品的生产到分配过程中,主要成本包含原料/燃料费、劳动成本和运费,获取同种同质量的原料与动力燃料的价格, 因产地不同而不同,工厂区位接近价格相对低廉的原料、燃料地,将有利于成本的节约,因此原料/燃料费、劳动成本、 运费均是区域性区位因子。根据理论研究所需,可将原料、 燃料价格的地区差异用运费差异来替代,这样,影响工业区位的一般区位因子包含运费和劳动费。也就是说,便利的交通条件可以节省产品和服务的运输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
北京文化保税区是以 “园中园”形式建立的文化保税专区,位于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内。而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是全国第一家直接依托空港口岸设立的综合保税区。它位于北京东北方向,与首都机场北端卸货平台 “无缝对接”,距离市区15千米,距天津港160公里。周边交通网机场高速1号线和2号线、机场北线等6条高速公路,101国道、顺平快速路等4条公路; 机场及M15城市轻轨2条。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优势,使往来北京城区、天津港口、环渤海地区都能顺畅便捷,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可以大大节省进、 出园文化产品的运费。
3. 2资源区位优势
“资源”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资源区位优势指某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能够提供充足的生产原料或燃料、 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经过劳动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以及服务,宜发展资源指向型产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从前文对工业区位论的分析来看,影响工业区位的一般区位因子不仅包含运费和劳动费,还包括集聚/分散。笔者认为,从当今经济发展的视角来看,工业区位论的三大一般区位因子在很大程度上是指自然资源/物质财富、人力资源和集聚/分散因素。北京文化保税区就是这样一个集三大一般区位因子于一体的区域,下面我们先从运费和劳动费区位因子的角度,来具体分析北京文化保税区的资源区位优势。
( 1) 从运费区位因子来看,北京的各种文化资源为保税区奠定了优越的资源区位地位
如前所述,应理论研究之需求,可将原料/燃料价格的地区差异用运费差异来替代,而广义的资源包含着经过劳动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文化资源就是此类物质财富,因此, 笔者以为,文化资源可被并入到运费区位因子。北京文化保税区可以充分利用北京丰富的文化资源,凭借 “空海陆铁” 四位一体的联程优势,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首先,北京拥有古都名城、不可移动文物、博物馆和文物市场四大历史文化资源。北京地区现有世界文化遗产6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8处。其次,北京的文化基础设施总量全国第一。博物馆总数159家,居世界第二; 公共图书馆数量居世界第四; 人均拥有电影屏幕数量接近巴黎、日本的水平; 全市网站总数突破30万家。再次,截至2010年年末, 北京拥有271个可用于演出的场所,295个舞台,已用于演出的场所161个,舞台184个。最后,北京拥有全国最为丰富的广播影视资源,全市共有影院120多家,屏幕近600块, 居全国之首。2010年实现电影票房11. 8亿元,连续4年居全国之首。除上述之外,北京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旅游、 艺术、商业等文化资源,以及发展高科技文化产业、信息文化产业、咨询文化产业、现代国际会议服务产业和律师事务所、各类智力策划公司等所必需的科技知识性的文化资源。 所有这些文化资源,加上北京文化保税区独特的交通优势, 奠定了北京文化保税区优越的资源区位地位。
( 2) 从劳动费区位因子来看,北京优秀的人力资源为保税区提供了有利条件
韦伯认为,劳动费是使运费形成的区位格局发生变形的因素,主要反映在地区间的差异性上。它是指每单位重量产品的工资部分,而不是指工资的绝对额,不仅反映了工资水平,同时也体现了劳动者劳动能力的差距。北京文化保税区地处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内,各类中高级院校和国际学校众多,高素质劳动力资源丰富,加之北京云集了大批文化名人、文学家、艺术家、学者等专业文化人才,众多的文化领导人才、管理人才和大量的高等院校高素质、高水平文化人才等,组成了门类齐全、实力雄厚的北京文化人才库,在这种情况下,北京文化保税区的文化产品劳动费用与其他北京其他经济区域相比较,就显得相对较低,凸显出北京文化保税区的人力资源优势和该区设立的科学性。
3. 3市场区位优势
正如曾淑婉,刘军( 2011) 指出,市场区位优势主要是指某区域拥有或其临近具有较为充足需求的市场,产品和服务的规模化生产具有消费保障; 随着现代交通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产业的发展动力逐步由生产端向消费端转变,市场因素对产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一些市场指向型工业和服务业。仔细剖析该定义的内涵,我们可以看出,它反映了韦伯工业区位论中的集聚区位因子。集聚就是一定量的生产集中在特定场所。集聚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由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而产生的生产集聚,这种集聚一般是由大规模经营或大规模生产的利益所产生; 第二阶段由各个企业通过相互联系的组织而地方集中化,通过企业间的协作、分工和基础设施的共同利用等带来集聚利益。
北京文化保税区是在我国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北京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新形势下应运而生的,已经成为当下对外文化贸易发展新探索的一个焦点。在文化部、北京市以及相关组织的统筹规划和管理下,它不仅将集聚国际国内文化产品和服务,而且将集聚众多国际国内文化贸易企业。用工业区位论的区位因子来分析,它不仅体现了前文所阐述过的运费和劳动费因子,而且也体现了集聚区位因子,而且步入了集聚的第二个阶段,从而凸显出它强大的市场区位优势。
( 1)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集聚为保税区提供有力的文化消费和交易保障
据北京统计局和北京海关统计,北京地区2012年全年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189. 2亿元,比上年增长10% ; 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 3% ,比上年提高0. 1个百分点。 文化产品进出口6亿美元,同比增长6. 3% ; 其中,出口1. 6亿美元,同比下降9. 5% ; 进口4. 4亿美元,同比增长13. 1% ,进口排名全国第1位,占同期全国文化产品进口规模的30. 7% 。
同时,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为北京文化保税区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消费形式。目前,北京市共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30个,已覆盖北京市16个区县,其中朝阳区有8个。从集聚区主导产业看,设计创意8个,文化旅游8个, 文化艺术7个,广播影视3个,动漫游戏2个,出版发行1个,广告会展1个。处于朝阳区的798艺术区就属于北京大山子文化保税中心的一个核心区域,是对于保税区概念的又一次尝试和延伸。据不完全统计,798艺术区每年都要举办来自30多个国家各种规模的展览、演出、时尚发布等活动近2000场次,来访人员中境外人士占30% 以上,成为一个活跃的中外文化交流平台,人文北京的地标。艺术区现有文化创意类机构近400家,其中,有不少于20个国家和地区的45家境外文化艺术机构,成为国内最大的现当代艺术集聚地。这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各具特色,文化交易形式多样,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北京文化保税区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消费和交易保障。
( 2) 中国以及北京艺术品市场的世界地位将为北京文化保税区提供充足的市场需求
据统计,2011年,全球艺术品市场成交总额达461亿欧元,中国成交额达138亿欧元,排名世界首位,其话语权与影响力迅速提升; 北京的艺术品市场成交额达1260亿元,占全国的60% ,北京已成为和英国伦敦、我国香港齐名的世界最重要的艺术品市场之一。中国以及北京艺术品市场国际地位的提升,将带动北京文化保税区内保税拍卖等文化保税业务以及其他形式的国际文化贸易的大力发展,进一步体现出其良好的市场区位优势。
3. 4政策区位优势
政策区位优势主要是指某个地区享有的政府特殊优惠政策的扶持,从而在区域经济发展或产业发展方面拥有其他地区无法获得的优势。政府是国家政策的制定者,要分析政策区位优势,就必须了解政府因素的经济理论基础和来源。魏伟忠、张旭昆( 2005) 指出,政府因素在传统的工业区位论分析思路中都是缺失的,直到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区位理论的发展更多地受到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的影响,政府行为学派的研究才开始不断强盛。 尽管该学派主要分为两条主线: 初期的西方区域经济政策分析和后来的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奉行的工业区划思想, 但它们的共同点是开始考虑政府因素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由此可以推断,政策区位优势的理论基础来自工业区位论。
从北京海关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正是因为政府所提供的特殊政策,2012年北京地区以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贸易方式进出口达到201. 5亿美元,同比增长12. 7% ,高出整体外贸增速8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32. 7亿美元,同比增长15. 3% ; 进口168. 8亿美元,同比增长12. 3% 。
北京文化保税区是在天竺综合保税区内,以园中园的形式建立的文化保税专区,是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形式之一, 企业从中可以获得的利益主要源于国家、北京市、顺义区给予的多重优惠政策和灵活的机制,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3. 4. 1税收优惠政策
北京文化保税区享受到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体现于对关税与国内税的减免。由于北京文化保税区建立在天竺综合保税区里,综合保税区的功能、税收和外汇等政策均适用于它。总体来说,在北京文化保税区内 “免证、免税、保税”。 在这种特殊政策下,文化保税区将实现区内企业自由文化贸易,国外文化产品入区保税,出区进入国内销售按货物进口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并按货物实际状态征税; 国内文化产品、原材料入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 国外文化产品进区中转及存储免证、保税、交易免税; 保税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 外贸及合资文化贸易、中介、生产企业特许入区; 国内文化企业在保税区如设立工厂,则其所用设备、从国内采购的材料等,进口不交税,出口可退税,出口加工不交增值税,而且生产过程中所用水电、能耗等均可退税。
3. 4. 2海关管理优惠政策
北京文化保税区的文化企业及其产品在保税区内,不仅在存储、展示、交易等环节免除关税,而且,由于海关对该区实行 “境内关外”运作方式,这些文化企业及其产品能在保税区内享受免进出口许可证待遇; 区内企业与海关实行电脑联网,货物进出采取EDI电子报关; 海关对相关企业实施担保验放、应急验放、上门验放、预约通关、预约查验等便捷措施; 进一步落实 “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和 “应转尽转” “先放后税”等通关便利措施,省掉一部分报关环节, 从而提高了文化产品在国际间的转运效率,甚至连资金占压问题也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解决。同时,海关还简化行政审批手续、给予文化企业资金奖励或支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如费用的降低、投资进入障碍的减少、融资的便利等。
3. 4. 3外汇管理优惠政策
对区内企业外汇收入实行现汇管理,既可以存入区内金融机构,也可以卖给区内指定银行; 无论是内资企业,还是外商投资企业,均可以按规定开立外汇账户; 不办理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核销手续; 经常项目下的外汇开支,中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实行统一的管理政策,由开户银行按规定办理。
从上述基于工业区位论对北京文化保税区的分析可以看出,该区具备优越的交通、资源、市场和政策区位优势,它的建设必将成为一剂经过严密论证的、解决我国国内艺术品市场和国际文化贸易诸多问题的良方。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突破工业区位论孤立、静态、封闭和脱离现实的局限性,用动态变化的眼光审视北京文化保税区的内涵,缩小它与国外自由贸易区在管理体制、政策法规、海关监管等方面之间的差异,促进其功能转型升级和创新,使之与世界自由贸易区的功能及政策定位逐步接轨,为促进我国国际文化贸易、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夏勃,周泽萱.我国保税区转型为自由贸易区的模式分析——以深圳福田保税区为案例[J].中国市场,2011(23).
生态区位 篇6
区位问题是高中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 是中学地理的主干知识, 主要包括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城市区位、交通区位、商业区位等。从近几年的高考文综地理试题来看, 几乎年年都要涉及区位问题。因此, 高三复习备考时, 学生应将区位问题作为人文地理复习的一个重点内容来对待。只有明确了区位问题的考查方向, 掌握了区位因素分析的思路和方法, 才能事半功倍, 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一、高考试题分析
例1 (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卷) 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害, 使该公司在灾区的工厂停产。受其影响, 该公司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减产。据此完成 (1) ~ (2) 题。
(1) 该公司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 主要目的是
A.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
B.为其中国整车厂配套, 降低整车生产成本
C.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 为其日本整车厂服务
D.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供应基地
(2) 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减产是由于该公司在灾区有
A.研发中心 B.一般零部件厂
C.核心零部件厂 D.整车厂
【解析】该组题从日本地震这一热点切入, 考查工业联系与工业区位, 学生要结合题内、题外知识解答。影响日本汽车公司在中国建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市场, 其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题目材料提供了关键信息: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在中国建的零部件生产厂是为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提供服务的, 这样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第1题, 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发生在此次日本地震之前, A不正确。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使用的是在中国生产的配件, 这样可以减少运费, 使成本降低, B正确。汽车制造厂是资金与技术指向型工业, 而不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C不正确。在中国生产的零部件主要是供应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 D不正确。
第2题, 由于技术保密等原因, 部分核心零部件的生产与主要研发机构仍在日本。日本地震造成了位于日本的核心零部件生产厂停产, 中国的整车生产厂自然被迫减产。研发中心主要是开发新产品, 研究新技术, 改进生产工艺, 而这些转化为具体的生产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故A不正确, C正确。
【答案】 (1) B (2) C
例2 (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卷) 读汽车产业链结构图, 结合所学知识, 完成 (1) ~ (2) 题。
(1) 从产业链角度看, P代表的产业最有可能是
A.配套产品生产 (仪表、轮胎等)
B.汽车研发 (发动机、变速箱等)
C.农机制造 (拖拉机、农用车等)
D.能源加工 (石油、天然气等)
(2) 影响汽车服务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 B.市场
C.动力 D.劳动力
【解析】本组题考查产业类型及工业区位。从图中来看, 整车制造厂的周边一般是一些配套厂家, 故第1题答案为A。从影响汽车服务业布局的主导因素分析, 其主导因素肯定是市场, 故第2题答案为B。
【答案】 (1) A (2) B
例3 (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卷) 下图示意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
(2) 分析图示资料, 以某城市或某区域为例, 说明其吸引制造业企业总部的优势条件。
【解析】本题给出的是“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第1小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地图, 描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这是一种“看图说话”题型。第2小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 考查学生对工业企业区位条件的分析。其答案不是唯一的, 但核心内容是唯一的。学生必须把握好工业区位分析的一般思路, 并且熟悉所选区域发展工业的区位优势条件。答好此题有一定难度。从图中可以看出, 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 以环渤海地区 (或京津冀地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学生可以根据我国环渤海地区 (或京津冀地区) 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从地理位置特点、经济水平、工业基础、基础设施、信息交流、科技水平、交通运输等方面逐项回答。
【答案】 (1) 分布不均衡。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 以环渤海地区 (或京津冀地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西北部的省区总部数量较少。 (2) 举例。优势条件。 (说明:所述优势条件应与所举城市或区域相符, 具体包括地理位置特点、经济水平、工业基础、基础设施、信息交流、科技水平、交通运输等方面)
例4 (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卷) 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三国资源环境独特, 经济发展水平高。根据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 完成下列问题。 (节选)
材料一: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地理位置示意图 (图1) 。
材料二:2007年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发电量构成 (图2) 。
(1) 意大利自然资源比较贫乏, 但那不勒斯市的炼油、钢铁、汽车等工业发达。简要分析其工业布局的主要原因。
(2) 20世纪60年代, 法国的人口、产业高度集中于巴黎, 巴黎与周边地区发展差异大。对此, 法国实施了以均衡化发展为目标的政策。分析其可能采取的措施。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对应措施。
(1) 工业布局的主要原因, 应从市场、交通、经济基础、劳动力等方面来分析。
(2) 从材料来看, 实施有利于均衡化发展的措施, 主要应从发展周边地区、转移巴黎的一部分城市职能等方面来分析。
【答案】 (1) 为港口城市, 有便捷的海运, 有利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工业基础好, 科技发达, 劳动力丰富;经济发达, 市场广阔。 (2) 控制大城市 (巴黎) 的规模, 积极发展中小城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合理布局产业;改善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 实行优惠政策, 吸引人才和产业的进入;改善交通运输网, 加强与周边区域的联系。
例5 (2011年高考江苏地理卷) 图1为北非简图, 图2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节选)
乙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____。
【解析】本题的综合性较强, 突出考查学生从图文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考查农业区位因素。根据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 可以判定乙地为热带沙漠气候, 所以该地全年气温高且气温日较差大;由于乙地降水较少, 可以推断该地晴朗天气多, 光照充足;读图1还可以发现乙地位于尼罗河谷地, 灌溉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这些都是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答案】热量资源丰富,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灌溉水源
二、区位问题的考查方向
综观前面的试题可以发现, 对区位因素的考查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区位因素分析, 二是区位评价。
1.区位因素分析
该类试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一般因素分析, 主导因素分析, 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区位变化趋势, 动态地分析区位问题。学生应从区域特征入手, 综合观察、分析区位因素。
2.区位评价或对某类地理事物进行最佳区位选择
解答该类试题时应注意:辩证分析区位因素的优势和劣势;因地制宜, 扬长避短,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评价区位时不仅要关注经济效益, 还要关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即在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促进人地的和谐发展。
三、区位因素分析的思路和方法
1.区位分析的一般思路
一要明确分析的对象:是某区域的区位, 还是某种地理事物的区位。
二要掌握分析的因素:是静态因素分析, 还是动态 (发展变化) 因素分析。
三要清楚分析的要求:是全面分析, 还是只分析有利条件或不利条件;是比较分析, 还是主导因素分析。
2.区位分析方法
在解答区位因素分析类试题时, 学生首先要调用头脑中已构建的思维模式, 然后从文字材料和区域微观图中找到相关区位信息, 明确是分析有利因素还是不利因素, 是主导因素还是次要因素, 是动态因素 (区位因素都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还是静态因素。同时, 学生还要把握区位因素的特殊性, 最终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1) 在选择工业区位时, 主要应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环境因素等几个方面考虑。①要遵循工业布局的原则。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有组织地布局在城区;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污染严重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城市的郊区。②考虑各个工厂的特点。③工业区位选择还要考虑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料、燃料来源、产品销售市场、交通便利程度以及劳动力的供应等因素。
(2) 在选择农业区位时, 要综合分析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同时还要考虑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一般来说, 自然因素决定农业的类型及农作物的分布, 但某些因素可以人为改造利用;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其中市场区位及市场需求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也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增强。对局部地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地价的高低。一般情况下, 距城镇越近, 地价越高, 农业生产成本较高, 只能选择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 如花卉种植、乳牛养殖。②各农业类型的单位面积产值大小。从单位面积产值来看, 由高到低依次是花卉种植业、乳牛养殖业、塘鱼养殖业、果园、棉粮种植业等。③各种类型农业需水量多少。需水量大的花卉种植业等应选择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④产品保质期。鲜花需保鲜, 鲜奶易变质, 因此乳牛养殖业、花卉种植业等应分布在邻近城镇且交通便利的地方。
四、跟踪演练
下图表示我国某农作物在三个地区的分布, 读图完成1~2题。
1.该农产品可能是 ( )
A.小麦 B.棉花
C.水稻 D.花生
2.①地生产该农产品最有利的气候条件是 ( )
A.降水丰沛 B.地势低平
C.光照条件好 D.气温较高
下图为某地人类活动示意图, 读图回答3~5题。
3.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气候和地形
B.科技和资金
C.政策和劳动力
D.市场和交通
4.图中地理事物布局最不合理的是 ( )
A.游览道
B.温室大棚
C.养猪场
D.接待中心
5.图示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为 ( )
A.水稻种植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乳畜业
D.热带迁移农业
某地拟开办一家工厂, 在甲、乙、丙、丁四地的成本比较如下图所示。读图, 完成6~7题。
6.按主导因素划分, 该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 )
A.市场指向型 B.劳动力指向型
C.动力指向型 D.原料指向型
7.假如产品销售价格相同, 那么从成本构成看, 该工厂应选址 (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我国某著名葡萄酒企业拥有集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研发、生态旅游、文化展示等为一体的六大酒庄。读下图, 回答第8题。
8.宁夏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打造西部葡萄酒都”的战略目标。与山东相比, 在宁夏兴建酒庄的明显优势条件是 ( )
A.水热充足, 土壤肥沃
B.地价便宜, 劳动力成本较高
C.葡萄培植历史悠久, 技术水平高
D.光照条件好, 葡萄质量较高
9.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截至2011年9月21日, 全国秋粮已收获约0.16亿公顷, 完成种植面积的21.3%。从各地田间测产和实打实收汇总情况看, 秋粮丰收已成定局。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图。
材料三 下图为我国11个省 (黑、吉、辽、冀、鲁、豫、苏、皖、赣、湘、鄂) 的耕地及粮食产量占全国总量的百分比图。
(1) 与丙相比, 甲商品粮基地发展农业的主要自然区位优势有哪些?
(2) 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 我国粮食生产的布局特点是____。这种布局的主要优点是____。 (双选)
A.有利于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B.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粮食商品率
C.有利于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
D.有利于农药和化肥的大规模使用
(3) 简述丁省的珠江三角洲商品粮基地地位不断下降的原因。
10.阅读下图及相关材料, 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三大区域汽车生产比例变化图。
材料二 据中汽协会统计, 2010年全国汽车产销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了32.44%和32.37%。中国成为继日、美之后第三个年产销量超千万辆的国家。截至2011年9月份, 我国汽车市场总体上延续平稳较快发展的走势, 政策重心向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倾斜。目前,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最大新车消费市场。
(1) 根据材料一, 分析20世纪世界三大区域汽车生产比例的变化情况。
(2) 早期, 三大汽车生产区域均通过生产联系形成若干专业化的汽车生产集聚区。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 这些区域的汽车生产企业纷纷向境外转移。试简述前者工业集聚的优势和后者产业转移对转出区域社会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
(3) 材料二表明我国已成为汽车生产企业的转入国,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参考答案及解析:
1.A 图中我国①②③三个地区都有分布, 且能在青藏高原地区生长的农作物最有可能为小麦。
2.C ①地农业生产最有利的气候条件是空气稀薄, 光照条件优越。
3.A 利用图中信息可判断该地区地形较复杂, 农业类型多样。同时气候类型也影响到林业与种植业的类型。
4.C 养猪场位于河流上游, 猪的排泄物会污染水源, 同时养猪场会造成大气污染, 因而其布局最不合理。
5.A 该地区的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且有柑橘林分布, 说明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因而其农业地域类型很有可能是水稻种植业。
6.D 甲、乙、丙、丁四地的成本中都是原料费用最高, 所以按主导因素划分, 该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原料指向型。
7.C 假如产品销售价格相同, 结合图中各地的成本构成, 可知该工厂选址在丙地时总成本最小。
8.D 在宁夏兴建酒庄的明显优势条件是葡萄原料充足, 光照条件好, 葡萄质量较高, 地价便宜, 劳动力成本较低。
9. (1) 距海近, 降水丰富 (或水热组合好) ;河网较密, 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2) 集中分布 BC
(3)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升, 非农用地增多, 耕地比重下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业内部结构调整, 粮食种植面积下降;人口增多, 人均粮食产量下降等。
10. (1) 20世纪60年代以前, 美国汽车生产比例总体下降, 欧洲汽车生产比例总体上升;20世纪60~80年代, 日本汽车生产比例上升, 欧洲、美国略有下降;20世纪80年代以后, 三个地区的汽车生产比例基本稳定且大体相当。
(2) 优势:形成汽车产业群, 可以提高总体生产能力,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利润。对转出区域的不利影响:会影响 (或减少) 区域内的投资, 影响区域内的经济建设 (包括一些公共设施和交通等基础设施) ;国内生产总值 (GDP) 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市场萎缩;就业机会减少等。
(3) 有利条件:市场广阔;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产业基础好, 有良好的产业协作条件。
西方区位理论综述 篇7
一、传统区位理论
传统区位理论主要是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抽象方法, 分析影响微观区位或厂址选择的各种因素, 其研究对象一般均是以所求成本最小或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处于完全竞争市场机制下的抽象的、理想化的单个小厂商及其聚集体——城市。它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古典区位理论和近代区位理论。
(一) 古典区位理论。
古典区位理论主要是指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杜能是西方区位理论的先驱者, 他在1826年出版的《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是第一部关于区位理论的古典名著。他提出了实践经验较强的区域经济理论——孤立国理论, 即资源配置的地理空间效应。他认为, 城市周围土地的利用类型及农业集约化程度都是随其与城市距离的远近而呈带状变化的由内向外的一系列同心圆, 这些同心圆被称为“杜能圈”, 每个圈都有自己的主要产品和自己的耕作制度。杜能研究农业圈层现象的理论意义在于:他引入了运输成本作为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子, 从而形成了农业区位论, 为区位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世纪中后期, 德国完成了产业革命, 尤其是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发生, 促进了钢铁、化工等新兴工业部门的发展, 工业区位问题显得突出起来。德国经济学家韦伯对工业区位进行了系统研究。他第一个完整地提出了工业区位理论, 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被公认为工业区位理论的奠基者。韦伯首先引入了“区位因素”这个前人未曾用过的概念, 他是第一个对工业区位理论进行系统分析的经济学家, 并完成了一般区位理论的构造, 使古典区位论, 特别是工业区位论达到了一个顶峰。
(二) 近代区位理论。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垄断逐渐代替自由竞争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 由此引起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发生了一系列的根本性变化, 区位论的研究逐渐从以成本为重心偏向市场。区位理论即由古典区位理论演变为近代区位理论。
德国经济学家克里斯泰勒于1933年在其博士论文《德国南部中心地原理》中提出了中心地理论。从区位选择的角度, 阐述了城市和其他级别的中心地等级系统的空间结构理论。中心地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城市是中心地腹地的服务中心, 根据所提供服务的不同档次, 各城市之间形成一种有规则的等级均匀分布关系。
中心地理论提出后, 许多学者在不同地区对其进行了检验。有学者在澳大利亚南部、美国华盛顿等地区进行的研究表明, 中心地体系并不符合克氏模型。因此, 许多学者开始放松中心地理论中严格的理论假设, 探索不同消费水平、消费者行为和不均匀运输表面等条件下的中心地变化。20世纪五十年代后, 中心地理论得到了大量的补充和修正, 进而取得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集中见于他在1940年出版的《经济的空间分布》一书。从经济区位的观点来看, 他的区位理论是以最大利润原则代替韦伯的最低费用原则为特点, 标志着区位论研究从古典区位论发展为近代区位论。廖什第一个把需求作为空间变量, 引入成本和需求两个空间变数。同时, 廖什也发现最佳区位问题不能只考虑单个厂商, 还要考虑到厂商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这样, 问题的复杂化使区位系统的平衡不能再用图解的方式来表达, 而只能以一个实际上可能不易求解的方程式系统来表达。总之, 市场网络的分异和排列由多个因素影响并取决于利润最大化的经济原则。由这种市场网络按经济原则排列所形成经济分布空间的等级序列, 廖什称之为“经济景观”。
二、传统区位理论向现代区位理论的过渡
传统区位理论主要指二战以前对单一企业或工厂和城市区位的研究, 这无疑都属于微观经济学范畴, 存在很大的历史局限性。它以微观经济学完全竞争下的厂商理论为基础;它的分析方法是局部均衡的和静态的;它只注重运输费用或劳动力费用等经济因素, 忽略了制度、技术创新以及经济政策等的作用。
从20世纪二十年代起, 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几乎同时陷入了结构性危机。到三十年代, 地区性的经济危机演变成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地区间的两极分化加剧。为了缓和地区性结构矛盾, 各国都开始注重区域经济发展问题, 对区位理论的研究进入了一个高潮。
帕兰德对工厂区位和市场区域进行了研究, 他是第一位论及市场地区范围问题的经济学家。美国学者胡佛从历史的角度叙述了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区位结构, 他还以函数的形式来表达区位布局问题;艾萨德在《区位和空间经济》一书中阐述了区位理论的一般原则;亚罗索提出地租区位论, 认为地租决定着城市产业布局, 得出城市的同心圆理论。
纵观区位理论的演化, 可以看出, 区位理论是通过不断放宽假设条件, 同时将各个理论与其他学科和现实问题相联系、融合而发展的过程。
三、现代区位论和区域经济学的产生
二战后的十几年, 人类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五十年代以来, 工业化和城市化浪潮冲击了几乎所有的国家, 极大地改变了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环境, 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重大区域经济问题。为了科学地回答和解决这些重大问题, 区位论学者、区域经济学者和人文地理学者进行了广泛地合作, 促进了区位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的研究从单个厂商的区位决策发展到地区总体经济结构及其模型的研究;从抽象的纯理论模型的推导变为力求接近区域实际的、可应用的区域模型;所研究的产业部门的扩展;对人及其行为进行了考虑等。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发展, 逐步形成了有别于传统区位理论的空间区位理论和方法, 即现代区位理论。
现代区位理论的形成以艾萨德的《区位与空间经济》和贝克曼的《区位理论》的发表为标志。从其研究内容来看, 现代区位理论概括起来大致包括五大学派。以胡佛、区萨德为代表的成本-市场学派;以普莱德为代表的行为学派;以拉克、摩尔为代表的社会学派;以达恩、奥特伦巴为代表的历史学派;以加里森、哈格特为代表的计量学派。
总之, 与战前区位理论的整个理论体系的建立是由德国学者来完成所不同的是, 战后区位理论主要是由美国学者来进一步发展和延伸的。其中, 以艾萨德对区位理论的全面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最大, 他是现代区位理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二战以后, 现代区位理论吸取了凯恩斯经济理论、地理学、人口学、社会学、城市科学和经济学等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及其“计量革命”所产生的新思想, 对国家范围和区域范围的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经济规划和经济政策、区域人口、教育、技术水平、消费水平、资本形成的条件、失业和货币金融的差异等进行了宏观的、动态的和综合的分析研究, 最后形成了经济学的一门新分支——区域经济学。
摘要:本文分析了区位理论的发展历程, 系统地论述了西方区位理论的发展演化, 以期对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提供参考。
广东旅游区位分析 篇8
关键词:广东省,区位,旅游
区位的前期选择和规划, 对于经济活动的发展, 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 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选择了一个合理的区位, 才会在后期的所有规划中获得区位优势。所谓的区位优势是指某一产业为了发展自身经济而进行的投资在区位上所具有的选择优势。也就是说可供投资的地方是否在某方面有区别于其它地区的优势, 要受到生产要素和市场的地理分布、运输成本和投资环境等诸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旅游业中的三个要素, 即旅游者, 旅游资源, 旅游业这三个方面, 对广东省的区位因素进行了研究。
一、区位的来源和定义以及区位理论
区位这个词的来源是德语中的“standort”一词, 而英语于1886年翻译为“location”, 就是位置、场所的意思, 这个词在我国翻译成区位, 在日文中则被翻译为“立地”。
事物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 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的联系。对区位一词的理解还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它不仅表示一个位置, 还表示放置某事物或为特定目标而标定的一个地区、范围, 即简单的和自然因素的联系; (2) 它还包括人类对某事物占据位置的设计、规划, 即和人类经济活动的联系。区位活动是人类活动的最基本行为, 是人们生活、工作最初和最低的要求, 可以说, 人类在地理空间上的每一个行为都可以视为是一次区位选择活动。例如: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作物种类的选取与农业耕地位置的选择, 工厂的区位的选择, 公路、铁路、航道等路线的规划与指定, 城市功能区 (商业区、生活区、工业区等) 的规划, 城市绿化位置的规划以及绿化树种的选择, 房地产开发的位置选择, 国家各项设施的选址等。
区位理论目前是基于区位的选择而产生的一种研究方法。所谓的区位理论, 是指研究人类经济行为的空间区位选择以及空间区内经济活动优化组合的理论, 也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一种学说。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德国经济学家冯·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德国经济学家阿尔申尔德·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以及德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在区位理论的定义中, 人类进行任何一样活动的第一个步骤, 就是定义活动相关的区位。那么这么就要求区位的选择不能是盲目的, 必须是有一定的原则和理论支持的。本文从哲学的角度, 对于区位选择的原则做一个简单的分析。从哲学层面来分析, 区位选择的原则有因动态平衡原则、地制宜原则和统一性原则, 下文将做详细的阐述。
(一) 动态平衡原则。
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可以划分大体被划分为静态因素和动态因素。静态因素主要为自然因素, 比如如土壤结构、地形要素、天气状况等, ;动态因素主要为社会经济因素, 如市场繁荣度、交通状况、国家政策、技术支持环境等。相比来说, 动态因素是不断在变化的, 在区位选择前和选择后的情况也许完全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分析眼前的各种因素, 有一个把握整体走势的能力, 推断出动态因素的走向, 作出合理的判断。
(二) 因地制宜原则。
唯物辩证法认为, 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 主观应该符合客观, 也就是要实事求是。所以, 人们在进行区位选择这项活动的时候所运用的理论必须能够要结合到实际, 而且要因地制宜, 要将具体的经济活动和具体的地点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 不能一概而论, 还要考虑具体的影响区位的各种因素, 比如气候、地形、土壤结构、水源位置等自然因素, 市场条件、交通状况、劳动力水平、政策的松紧等社会经济因素, 以使当地的各种类型的资源能够更好的支持区位的选择, 从而降低成本, 获得更好的收益。
(三) 统一性原则。
在哲学的观点中认为, 每个事物都是一个整体, 而每个整体都是由它的各个部分有机组成的统一体, 都是由它的本身的变化, 发展等行为构成的一个过程。因此我们需要在把握好整体走势的同时, 要更加详细的了解各个组成部分的要素和其对应的各种变化, 更好的为区位的选择提供数据的支持。
二、区位对广东旅游业的具体作用
区位对广东旅游业的作用是直接的、明显的并且具有多重性的。具体影响广东省旅游业的因素可以分为客源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服务设施与管理因素、交通因素等。
(一) 客源因素作为区位因素中最为重要的一条, 对广东省旅游业的影响不容忽视。广东省的客源主要有以下几个分类。
商业客源市场。广东省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实验基地, 省份内汇集了了国内外各种类型的大大小小的企业, 正是因为这些大大小小的企业带来的纷繁的商业活动, 再加上每年固定在广东省举行两季的广交会, 都给广东省的旅游以及相关产业带来了大量的优质的商业客源。商业客源相对于其他客源来说, 更加的稳定, 并且经济收益也较大。
独有的港澳市场。广东省本身地理位置具有相当的优越性, 它本身紧邻澳门和香港这两个亚洲境内热门的旅游城市。同时这三个旅游城市有十分接近的文化背景, 尤其是在居民的日常用语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广东游客到港或者香港游客到广东旅游基本不会遇到旅游障碍。同时加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这样就使得从港澳来的客人占据了广东入境游客总人数的绝大多数, 这样不仅拉动了旅游业在广东的发展, 更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过境客源市场。广州省是整个中国当之无愧的南大门, 是相当一部分境外游客 (尤其是香港旅客) 进出中国以及中国人民进行出境旅游的必经一站。在国家政策变得更加宽松以后, 大大小小的港澳游为广东省的旅游收益持续带来了新鲜的活力。
(二) 自然环境因素也是区位影响因素中重要的一环。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因素, 才能在旅游业的竞争中获得良好的初期优势。
广东省坐落在中国的最南部, 简称为粤, 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毗邻香港和澳门, 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了一个公认的“窗口”。广东省旅游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类型也很多样。广东省拥有六座国家级认证的历史文化名城, 它们分别是广州、潮州、佛山、梅州还有雷州。广东省气侯十分温和, 一年四季均适宜旅游, 是许多游客冬季的旅游首选。广东省的自然风光有肇庆的七星岩, 还有被称为广东四大名山的粤北的丹霞山、南海的西樵山、肇庆的鼎湖山和博罗的罗浮山, 游客的观光选择空间很大。
(三) 交通因素也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没有配套交通设施能够使游客便利的往返, 那么吸引游客的能力就会大大下降。广东省航空、铁路以及公路运输设施完善, 广东旅游业具备了交通方面的区位优势。
从航空层面来看, 全国三大航空枢纽之一的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就坐落在广东省, 此外, 深圳、汕头、珠海、湛江、佛山、梅州等地也拥有民用航空机场, 是整个中国范围内机场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区。在铁路运输方面, 广东省正在构建“三纵二横”铁路干线骨架, 形成以广州为中心, 以“三纵二横”为主干线, 贯穿东西南北, 与周边省 (区) 紧密连接的轨道交通运输网络。在汽车运输方面, 广东省目前公路总里程达到11.5万公里, 全省所有地级以上市通高速公路、与周边省份 (除海南省外) 均有高速公路相连, 基本形成以广州、深圳为中心向外辐射的高速公路网络, 珠江三角洲形成较为完善的高速公路网络。正是这三个方面的交通运输网络, 给来广东省的游客带来直接的便利, 侧面推动了广东省旅游业的增长。
(四) 服务设施与管理因素目前在趋于完善的旅游市场中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显现。
随着旅游人数的不断增多, 广东省内的配套的服务设施也在不断完善。在广东省的旅游热门城市, 随处可见林立的酒店和旅馆, 游客们可以在各种网络预订平台上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住处。同时, 遍布各种的旅行社也为游客们制定出行计划带来了便利。除此之外, 旅行社也提供各种如代订火车票、送关签证以及外汇兑换等增值服务来为顾客提供方便。和内地其他地方不同, 在广东省的便利店除了接受人民币支付外, 很大一部分也接受港币直接付款, 在这些便利店内游客们也可以买到可以在港澳直接使用的电话卡, 交通卡和转化插头之类的物品, 这些都为大陆游客的出境和港澳游客的入境提供了支持。为了提高游客们在广东省的旅游质量, 国家有关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来保障游客们的利益。这些措施无不体现了旅游业在广东省内的重要程度。
(五) 广东旅游在港澳游中具有重要的跳板作用, 这点是广东省独有的区位优势。
目前因为政策的优待和地理环境的优势, 广东省在港澳游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许许多多的前往港澳旅游的游客会选择在出境前先游览下广东省内的景色。在政策方面, 因为国家的支持, 持深圳户口的居民每个月有两次免签往返香港的机会。这对广东省的旅游业的发展有这直接的刺激作用。在政策的刺激和帮助下, 很多广东省的居民都选择出关直接购买香港本地的商品。同时, 广东省内部的风光也吸引了大量的港澳游客慕名前来一睹大陆的美好风光。
三、小结
广东省地理位置优越, 同时结合省份自身政策优越性, 如果能更好的稳固作为中国南大门的优势, 保持和港澳的紧密联系的同时, 大力开发自身的旅游资源, 利用好自身的区位优势, 那么旅游业则会在广东省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杜能, 《孤立国对农业和国民经济之关系》1826
[2]阿尔申尔德·韦伯, 《工业区位论》1909
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 篇9
一、考题例析
例1 (2014年高考江苏地理卷, 19~20题, 双选) 茶蕴含着中华文化, 江苏绿茶享誉海内外。图1表示茶树生长的适宜条件, 图2是江苏省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图。读图 回答 (1) ~ (2) 题。
(1) 江苏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是 ()
A.洪泽湖周边地区B.太湖周边地区
C.沿江地区D.沿海地区
(2) “高山出好茶”, 江苏名茶也多产于丘陵山地, 主要原因是 ()
A.山地易排水B.山地日照充足
C.山地风力大D.山地云雾多
【解析】本组题涉及的考点为农业的区位因素, 具体考查茶树生长的区位条件。
(1) 读图1可知, 适宜茶树生长的温度条件是“年均温15~25℃”、降水条件是“年降水量1000~2000mm”, 对照图2可以看出符合“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是长江沿岸及其以南地区。
(2) 茶树喜温暖湿润的气候, 丘陵地带多地形雨, 易形成云雾, 利于茶树生长。另外, 丘陵地区地表有一定坡度, 有利于排水, 并且丘陵地区土壤的通气、透水性能好。
【答案】 (1) BC (2) AD
例2 (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Ⅱ第11题) 图3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回答问题。
下列农业生产类型中, 最适宜在图示岛屿发展的是 ()
A.水田农业B.迁移农业
C.种植园农业D.畜牧业
【解析】本题涉及的考点是农业地域类型, 主要考查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自然区位条件。根据图示岛屿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 该岛终年受西风的影响, 多阴雨天气, 热量不足, 光照较差, 不适宜农作物成熟, 但适合牧草的生长, 所以适宜发展畜牧业。水田农业多分布在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区, 迁移农业和种植园农业多分布在热带地区。
【答案】D
例3 (2014年高考福建文综卷第37题) 图4示意我国某省地理环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21世纪海洋经济、网络经济的背景下, 打造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对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材料二都市农业位于城市内部和周边地区, 是农业、科教、观光相结合, 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近年来, 该省北部涌现出许多都市农业园区。
从社会经济角度, 分析该省北部形成都市农业园区的主要原因。
【解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解答本题, 学生一方面要明确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包括劳动力、市场、科技、资金、交通、政策、地价等, 另一方面要根据本题的图文信息 (主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图例信息中获取) 逐一进行具体分析。
【答案】城市、人口密集, 市场需求大;经济发达, 资金、科技力量雄厚;基础设施完善, 交通和物流业发达;国家重视, 政策大力扶持;地价高, 宜发展综合效益高的农业。
二、考点归纳
1.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3.我国主要农业区的区位条件
4.农业区位的选择
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 首先应根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或其他信息确定气候特征, 根据等高线等信息分析地形特征, 然后根据各种农作物的生长习 性进行选 择。例如:甜菜适宜种植在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棉花适宜种植在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苹果适宜种植在暖温带的湿润、半 湿润地区。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 要考虑地价的高低、农产品的产值、农业需水量、农产品对交通运输的要求等。例如, 花卉生产因产值高、需水量大, 适宜布局在邻近城镇且 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地方。
5.农业区位条件的评价
在评价某地农业区位条件时, 学生要综合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各种区位要素。在分析某地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和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等) 的基础上, 再分析有利条件 (如高温多雨, 雨热同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劳动力丰富;惠农政策等) 和不利条件 (如热量、光照、水分不足;多旱涝灾害;土壤贫瘠;交通不便;机械化程度低等) 。
三、命题预测
“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相关高考试题的呈现多以现实情境的图文资料为主, 侧重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综合分析、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等, 并且这些仍然是今后高考考查 的重点内 容。此外, 在复习过程中, 学生还要关注生态农业的优点及其发展;了解每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相关惠农政策;领会“三农”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结构调整、特色农业及观光农业的发展方向等, 加强和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地域类型等知识的联系;正确认识 粮食安全 问题及其对策。
四、强化训练
(原创) 2014年8月21日至22日, 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世界第二大内陆国蒙古国进行了国事访问。22日, 蒙古国总统邀请习近平夫妇前往乌兰巴托市郊观看那达慕, 并向习近平夫妇赠送了两匹蒙古马。据此回答1~3题。
1.图5所示农业景观中, 最有可能是随行记者在蒙古国拍摄的是 ()
2.蒙古国在农业资源过度开发利用中, 最容易产生的生态问题是 ()
A.土地沙化B.土地酸化
C.土壤污染D.水土流失
3.蒙古国与中国在农业领域合作的项目最有可能是 ()
A.水稻种植
B.橡胶栽培
C.海产品养殖
D.畜种培育
(改编) 图6是中国农业“十二五”规划中“七区二十 三带”战略格 局图。读图回 答4~5题。
4.制约东北平原主产区、甘肃新疆主产区、长江流域主产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热量、水源、水旱灾害
B.水源、光照、土壤
C.土壤、水源、光照
D.热量、土壤、光照
5.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图中各主产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正确的是 ()
A.黄淮海平 原主产区 应大力发 展水稻种植
B.华南主产区要控制非农业用地规模
C.河套灌区主产区要大力引黄灌溉, 扩大灌区面积
D.渭河平原主产区要扩大水稻和玉米种植面积
(改编) 图7为某设计师设计的“蓄水菜棚”工作原理示意图。“蓄水菜棚”和普通大棚 相比, 可以将地面蒸发掉的水分收集 再次利用。据此回答6~7题。
6.“蓄水菜棚”主要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中的 ()
1光照2热量3水源4土壤
A.13 B.23
C.24 D.14
7.设计师设计“蓄水菜棚”的理念是 ()
A.回收利用污染物
B.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C.减少废弃物排放
D.保护生态系统平衡
(改编) 云南省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出口型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 其产品因类型丰富而远销新加坡及港、澳、台等地区。读图8, 回答8~9题。
8.云 南 省 蔬 菜 品 种 丰 富, 主 要 得 益于 ()
A.光热充足
B.地形复杂
C.降水丰沛
D.土壤肥沃
9.每年春节前, 新加坡超市的蔬菜三分之一来自云南, 一半来自泰国和越南。与云南相比, 泰国和越南抢占新加坡蔬菜市场的最大优势是 ()
A.地价低廉
B.技术先进
C.品种丰富
D.运输成本低
10. (改编) 读我国东南某区 域 地 形 图 (图9) , 回答下列问题。
(1) 利用当地自然条件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有哪些?分析东部沿海地区主要农业部门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
(2) 近年来, 该地区作为商品粮基地的地位下降, 试从社会经济因素方面分析其原因。
(3) 目前,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 保障粮食安全问题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参考答案与解析】
1.B蒙古国深居亚欧大陆腹地, 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草原广布, 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本题背景材料中有提示语“内陆国”“蒙古马”。图中A为栽培水稻, C为收获香蕉, D为收摘苹果。
2.A因过度放牧、过度垦殖导致草原植被破坏, 造成土地沙化或荒漠化。
3.D蒙古国气候干旱、位于温带、深居内陆, 故A、B、C选项错误。两国均有大面积的温带草原, 畜牧业发展具备合作条件。
4.A东北平原主产区因纬度较高, 热量不足;甘肃新疆主产区因位居内陆, 降水稀少, 水源不足;长江流域主产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降水变率大, 多水旱灾害。
5.B黄淮海平原主产区缺水严重, 而水稻生长需水量大, 故A项错误;华南主产区城市化、工业化速度快, 占用耕地现象严重, 故B项正确;河套灌区尽管有黄河水灌溉, 但因降水稀少, 缺水现象仍然严重, 故C项错误;渭河平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适宜小麦生长, 故D项错误。
6.B“蓄水菜棚”不仅能循环利用 水分, 而且具有温室效应, 起到保温作用。
7.B根据题意, “蓄水菜棚”能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照资源和水资源。
8.B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 农作物品种的丰富程度与自然条件复杂程度密切相关。云南省地形复杂, 有山地、高原、丘陵、盆地等, 自然条件差异大, 有利于多种蔬菜的生长。
9.D与云南相比, 泰国和越南距离新 加坡近, 运输成本低, 蔬菜价格低。
10. (1) 农业部门:林业、牧业、种植业、渔业等。东部沿海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 其有利自然条件是:雨热同期, 水热条件好;地处平原, 地形平坦;河流众多, 灌溉便利;土壤较肥沃。
(2) 城市化、工业化速度快, 占用耕地多;农业结构调整, 粮食播种面积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