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对话研究

2024-11-07

语文教学的对话研究(精选12篇)

语文教学的对话研究 篇1

对话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是一种常见的交流形式,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对话教学的重要表现方式。随着新课改的提出,也有更多的初中语文教师将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融入课堂的教学当中,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由于教师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对话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实质性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那么究竟对话教学应该怎样开展和进行呢?接下来,笔者就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和教学经验详细地将这一问题展开分析,同时对初中语文的对话教学进行相应的探索,希望为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大的帮助。

一、对话教学的定义

对话教学实际上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可以通过对话来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从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其实在很早以前我国就有了对话教学,我们熟知的就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式就是对话教学。其中《论语》更是一个经典的代表。对话教学和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是,我们从最开始的传授知识逐渐过渡到帮助学生构建起良好的知识体系,这种教学方式更适合学生的发展,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个性也得到了全面的发挥,教师、学生和书本之间的关系始终保持在一个比较平衡的状态。这种教学方式和之前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学生在获取新的知识过程中还能体验到更多的乐趣,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能充分的发挥自身的能力,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二、初中语文对话教学的特点

(一)主体性

对话的建立和开展首先应该是建立在师生关系平等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在对话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该脱离原本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而是将二者的关系建立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新课标要求在课堂的学习中,教师应该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也应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到,学生在课堂上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将自身的能力和意识进行完善,做一个具有独立思考、独立意义的人。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和个性我们也要给予相应的尊重和鼓励,这不仅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同时也是我们开展对话教学的重要意义。

(二)发展性

对话教育本身就是在尊重人性的基础上开展的,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能够有效的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对话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格局,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注重的是教学的结果,但是对话教学更注重的是教学的过程,因此我们在进行对话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不断完善我们的教学计划,这样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取得更明显的效果。我们在进行对话教学的过程中既不会排斥学生对知识进行掌握,同时更不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话教育不仅能使师生在进行教育和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进行思考和分析,同时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增多,也将对师生关系的改善起到极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因此我们说对话教育是十分具有发展性的,不仅对学生起到极大的发展和帮助作用,同时对教师教学方式和水平的进步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创新性

对话教学自提出以来,就已经很好地改变了师生原本的交流模式,在过去的师生交流过程中,教师主要占据着课堂的主动性,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填鸭式教学,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传授经验,但是实际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而现在对话教学不仅提供了师生双向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方式,同时学生和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更好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从最初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主动发问者,学生真正的掌握了课堂上的主动权,是课堂上真正的主人。由于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人格和不同的个性,因此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接受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地鼓励他们进行思考和想象,同时在进行对话的过程中,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尊重个性的存在和发展,只有在不断地交流和思维的碰撞中,我们才能进一步的开展创新,同时初中语文的教学水平才能得到不断地发展和提升。

三、结语

在语文教育的开展过程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想要得到更好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对话教学,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更好的学习方式。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这一教学方式进行更好的完善和发展,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希望在今后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话教学的开展,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澜波.谈初中语文对话教学的特点[J].卷宗,2015(6).

[2]李梅明.浅议初中语文对话教学的特点[J].学园,2011(6).

[3]苏平萍.初中语文对话教学个案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6.

[4]蔡勇.初中语文对话教学的实践价值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语文教学的对话研究 篇2

海门小学四年级课题组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教师行为表现为霸权与控制、学生行为表现为从众与退缩、课堂群体生态的失衡等问题,我们进行了《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研究。它以对话教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典型课例的研究,发现在教学中,师生与文本之间、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自我等多种对话形式是并存的。教师要努力创设安全自由的对话环境,形成开放的、民主的、平等的、对话的教学氛围,积极维持对话,为学生搭建对话的桥梁,把学生培养成富有对话理性的人,让学生通过对话生成个性。[关键词]

对话 对话教学 实践研究

一、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两次提到“对话”:“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是历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所没有提到的。然而,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教师的行为表现为霸权与控制;学生行为表现为从众与退缩;课堂群体生态的失衡;危险的“花盆效应”。

这些问题的存在必定造成教师教育民主和学生学习自主性的丧失。只有采用对话教学这种方式,才可以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建立开放、平等、民主的生态课堂,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究其原因:一是对话教学改变了传统阅读过程单向灌输与被灌输的主客关系。而对话教学是多向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交流,是生命主体间言语与精神的沟通、感悟和融合。二是对话教学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对话教学改变了儿童作为工具、手段、奴隶的处境,使学习活动成为促进儿童言语和精神成长的一部分。三是对话教学顺应了开放教学的需要。因此,只有通过师生对话、生本对话、生生对话,才能实现言语和精神的同构共生。

(二)理论思考 1.理论依据(1)关于对话

山西大学刘庆昌老师认为,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对话是普遍存在的。在日常生活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的谈话或会话,都可以看作是对话。这样的对话要求这人有一定的资格才能参与到对话情境中,也要求对话的两个人或两类人必须具有共同的利益和追求才能坐下来对话,否则,处于不同文化背景或不同专业领域的人,很难进行实质性的对话。不过,有一点很明显,这种对话是限定在人与人之间的。还有一种对话,可以不直接发生在人与人之间,而是发生在人与人的精神产品,亦即人与各种文本,这种对话并不以口头的交会为特征,而是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和批判展开。在此意义上,今人可以与古人进行对话,一个人可以与客观存在但他极可能永远不会熟识的人进行对话。网络时代的到来,影响着人们的生存状态,也使对话从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发展到了人与机的对话。但无论是哪一种对话,都已经超越了原始语言学的意义,把对话与民主、平等、理解、宽容等联系在一起。因此,对话必然是民主、平等、理解、宽容等精神的体现。

(2)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对话的过程。

教学与对话是紧密联系的,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教学中,都进行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的一种本质性的标识。在他看来,教学原本是形形式式的对话,具有对话的性质。的确,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不仅仅传授已有的文化知识,而是要把人的创造潜能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从沉睡的自我意识中唤醒,“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也就是说,只有能唤醒人的灵魂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因此,教学活动作为人的对象的、塑造人与建构人的精神世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过程,它是以促进个体的全面成长和总体“生成”为旨意,指向的是人的精神生活领域,其直接的是培养和塑造人的精神世界。这样的教学活动就要关注教与学双方对意义的理解,强调教与学之间的相互言说、相互倾听以及共同体验和意义分享。对话就是实现这种教学的方式。在对话中,教师与学生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和共享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等。通过对话,学生的教师,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教师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过程中也同时在教。教师学生共同对整个成长过程负责。2.概念界定

“对话”作为一种时代精神必然涉入学校教育领域,作为学校教育主要途径的教学必然会与“对话”联姻,从而在师生关系、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等诸多方面发生嬗变,并逐步生成一种新的教学形态,我们称之为“对话教学”。“对话教学”,是以对话为原则的教学。进一步讲,对话教学就是追求人性化和创造性质的教学。对话教学可能以对话方式的教学呈现,但其他方式只要是在对话的精神支配下使用也属于对话教学。对话的精神是与现当代社会民主化的潮流以及人类的后现代生存状态相联系的。对话教学是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声。

二、研究目标

(一)通过对对话教学理论的实践与研究,在课堂上形成开放的、民主的、平等的、对话的教学氛围和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通过对话教学的研究活动,把学生培植成能动的、创造的、富有对话理性和健康心理的现代人,让学生通过对话生成个性,并能在启发式的、探索式的对话中获得主体性的发展。

(三)通过对话教学的研究,改革原有的课堂教学方式,初步确立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话教学的模式和操作方法。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与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促进研究的深入。

2.行动反思研究:运用这一方法调整课题计划,采取相应措施,不断观察、反思,逐步推进研究进程。

3.案例研究法:以案例剖析的方法对相关对话教学的课例进行分析、研究和总结。

四、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时间从2006年9月到2007年7月。

(一)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06年9月——2006年11月)

1.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知识,收集课题相关的资料,归类整理。2.组织课题组成员阐述自己对对话教学的理解、体会以及实践经验。

(二)课题研究的实验阶段(2006年11月——2007年6月)

1.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本课题相关资料,确定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和内容。2.组织课题组成员收集课例,对照研究的目标和内容加以分析、讨论和总结。

3.组织课题组成员定期交流、课堂教学实践、总结体会,鼓励课题组成员发表相关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三)课题研究的形成成果阶段(2007年7月)

在第二阶段全面深入研究后,对各种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论文,形成本课题的结题报告。

五、实施过程

(一)对话教学的表现形式

我们通过对日常教学的观察,对典型课例的分析,发现在语文课堂中实施对话教学的形式并不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听这一固定的模式,而是多种对话形式并存的多维模式。

1.教师与文本的对话

在阅读课堂中,要学生有感受,教师首先要有感受;要学生能体验,教师首先要能体验;要学生能动情,教师首先要能动情。因此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陶醉在文学大师们丰富多彩的作品中,解读文本,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教师要深入研读文本,自己要沉下心来,反复阅读,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就是课程”,师本对话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设计教学思路的过程。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往往忽略这一点,只是对照教参,大致浏览一下课文,然后在备课本上把教案抄一遍,就算备好了。以为这样就能驾驭课堂,就不会出现知识性错误。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课题组实施集体备课制度。每位教师各负责一个单元教材的备课任务,要求对教材进行解读分析,查阅相关的文本、音像资料,再给出一份详细的教学流程设计。然后在每周三下午的教研活动进行备课交流,由该教师说明教学设计意图,阐述个人的教学理念。其他教师补充各自对文本的解读体验,提出不同的教学思路。同组教师在交流阅读文本的体会中,思维相互碰撞,在听取他人阅读体验的同时,提升自己的阅读感悟。

2.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几乎是教师一个人独白,包办替代了学生的思考权和话语权,学生没有主动性和自主性,教师与学生之间是认识与被认识、灌输与被灌输的主客体关系。在本课题实施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达成共识,将师生关系定位为一种对话交往关系,两者在对话中相互碰撞、相互回应、相互融合、相互创生,双方之间互相倾听和言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在理解和对话中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阅读对话的价值得以凸现出来。

3.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文本的教材是语文学习的凭借,因此学生不可避免地要与之进行交流和对话。我们着重培养学生愿意读、喜欢读、相信自己能读好的积极情感,敞开心扉,主动接纳每一篇课文。激活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阅读中来,在阅读中形成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指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时,以“你看见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你体会到了什么”等话题进行提问,唤起学生各种感官参与阅读,观其形,听其音,闻其香,尝其味。让学生凭借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相关经验积累,以自己的方式解读文本,参加文本的意义建构。这种阅读不再是教师强加的分析,真正实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4.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信息论告诉我们:学生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同伴。正如肖伯纳所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相互交换后,每个人则都有两种思想。”因此,我们积极搭建学生之间的对话载体,使多方面的信息得以沟通,阅读的经验得以交流,学生的知识得以互补。在对话教学中,鼓励学生彼此对话、相互交流。在对话的氛围中,学生可以不受框框的束缚,充分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从而打破自己的封闭状态,走出自己的小圈子,进入更加广阔的领域。通过学生个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

5.学生自我的对话

自我反思对阅读乃至整个学习来说都是非常有必要的。自我对话是完全开放的,是在与文本、与他人对话的基础上的自我反思性理解。自我理解包含四个层次:向他人开放;与他人交流;某种包含自我更新意味的自我反省;重新与他人交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总是在不断感受着、思考着、反省着、生成着。在此过程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不断提升人文精神,不断完善自我。我们力求让学生的自我对话自觉化、习惯化、理性化,为了让这种对话得以外显,就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笔活动,如结合课文阅读进行小练笔、每周两记、单元作文等,让学生在创作中不断同自己对话。

(二)对话教学的实施途径 1.营造对话氛围,使学生想说

在教师与学生交流时,教师居高临下的发问甚至责问,学生会产生畏惧紧张的心理,学生的思维、语言、表情等都会呈现出一种僵化的状态。这时与学生的交流就难以开展。因此,要开展师生对话,教师首先要积极地创设一个学生乐于对话的氛围,使主体沉浸于积极的对话状态中。(1)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

教师要以平等的姿态走进课堂,尊重学生的观点,以热情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对话。一旦“对话”离开了民主与平等,只能算是教师的“独白”。同时,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在交往过程中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引导性,教师的作用表现在对教育资料的选择加工以及对所选择的教育内容进行“激活”,使它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引导学生参与其中。

案例:洪老师在一次上教研课时,因为是借班上课,师生之间很陌生,学生比较紧张。于是,洪老师便与同学们齐唱歌曲《歌声与微笑》:‚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王老师边打着拍子,边轻声和唱,歌声响彻教室。唱完后,洪老师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唱得真好,把我给感动了。我一定要把你们的歌带回家去。当然,也要把微笑给你们留下。现在我们合作学习一篇课文。上课!‛此时,学生个个脸上显出愉快的神情。

洪老师的导课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师生的心理相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营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对话环境,在接下去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们畅所欲言,课堂气氛轻松愉快。

(2)建立倾听与表达的课堂礼仪

课堂常规的积极意义在于维系班级授课的正常动作,但课堂常规不应以牺牲学生主动积极的意识和自由开放的个性为代价。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对话教学中,应废“规范”而提“礼仪”,确定以“课堂礼仪”来引导学生课堂行为的理念。小学生学会倾听的具体礼仪可以是:①耐心,不随便打断对方说话,不争吵。②认真听,注意力集中。③积极响应,认真思考。学会表达的具体礼仪是:①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②声音响亮,学会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3)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个体,对某个问题的认识程度、反应速度、思考深度都不同。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另外,在教学上我们调整“秧田式”的课堂座位,采用“马蹄型”座位,组内“小马蹄”相融合,利用小组交流与组际交流,尽可能使每一个对话主体的机会均等,还学生以“真本性”和“个性”。

2.创设情境,引发对话

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应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对话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对话的欲望和热情。(1)利用媒体创设情境

利用媒体创设情境,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能很好地引起学生对话的欲望,并提供对话的素材。

案例:教学《桂林山水》是一篇介绍山水风光的文章,仅凭课文的朗读,学生很难感受到景色的迷人。因此,教学此课时,一开始我就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桂林山水》风光片,配以课文朗读,通过优美的画面及老师动情的朗读,把学生带入了如诗如画的桂林山水,让学生去感受美,并在美的情境中激活生活经验与原有认知,此时让学生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来赞美对桂林山水的印象,学生就有话可说。如让学生用一句话说漓江的水:

生:漓江的水,天下独一无二。

生:漓江的水秀丽无比。

生: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很清,也很绿。

生:漓江的水不像大海那样波澜壮阔,也不像西湖那样水平如镜。

师:那漓江的水怎么样呢?句子不完整,老师给你一个关联词‚虽然??但是‛,把句子补充完整。

生:漓江的水虽然不像大海那样波澜壮阔,也不像西湖那样水平如镜,但是给人梦幻般的柔和。

(2)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是对话的引子和载体,成功的对话必须依托有质量的问题。作为对话的组织者,教师的首要职责就是设计出富有价值的问题,进而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对话的思维磁场。在一定条件下,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可以向学生提供智力背景,引发学生探究精神,进而激发学生的对话热情。

案例:如教学《去年的树》一文时,课文最后有一处写到鸟儿两次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老师向学生提出质疑:

师:同学们注意到了没有,鸟儿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后来要飞走了‚盯着灯火又看了一会儿‛。你品出什么来了?

生:灯火是火柴点燃的,火柴是大树作成的。鸟儿可能把灯火看作大树的孩子。它想看看大树的孩子是怎么样的。

生:因为它对大树的友情很深,而现在,火柴就要……大树的生命快要到尽头了,所以看了一会儿。

师:它不忍心……它……看着这个朋友,它包含了深情地看了一眼。是这个意思吗?

师:对呀,他们多少时间没有见面了?生:一年。

师:一年过去,往日的朋友已变成了今天的灯火。小鸟怎么不伤心,不忍心。他看了一会儿,他看了一会儿,他在用目光在和大树交流感情呢。同学们……还有谁要说?

生:我觉得大树,鸟儿在沉思……因为它就是看着这个灯火就是大树,当时大树被伐木工人砍中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当它变成灯火照亮别人的时候,又是怎么想的?它在沉思。

生:它可能第一眼看了灯火,不相信灯火是大树;它可能第二眼看了灯火,它觉得这个灯火就是大树。

师:对呀,它简直不能相信,这就是它那么熟悉的朋友大树。所以它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当它认出来的时候,它就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后来他为什么又看了一会儿?飞走了又看了一会儿?

生:因为一旦火柴点燃的火烧完了,这也证明是大树的生命结束了。它想在和最好的朋友离别之前,再看它一眼。

师:你说得真好。这两个看之中,包含了小鸟多少的深情和留恋呀!同学们,经过你们刚才尽情地交流对话,你们真正地体会到了小鸟的这种深情。

(3)创设活动情境

小学生喜好动,在课堂上采用“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唱一唱”、“画一画”等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对话的积极性。

案例:陈老师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在学生整体学了课文后,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学完了《记金华的双龙洞》,我们脑中留下了双龙洞的美丽景色,那你们想不想让这些美景与大家一起分享呢?我们现在就出台‚请你做小导游‛,要求根据游览示意图做导游,为同学介绍作者的游览顺序以及在游览中见到的美丽景色。

此环节学生兴趣盎然,表现积极。这其实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述教学文本的内容,理请作者的写作思路,使文本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互交融,产生情感上的交流。

3.抓住时机,积极维持对话(1)在学生生疑时,引发对话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不解的问题,教师与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使学生排除疑点,豁然开朗,一旦帮助学生闯进了学习的难关,那么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

案例:在教学《尊严》时,学生读了哈默说的三句话时,有的学生提出:哈默为什么不先吃饭呢?针对这一疑难,教师进行点拨: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哈默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一下吧!在引导学生具体感知人物形象之后,老师再次提出这一问题时,学生说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我觉得哈默可以先吃了再劳动;我觉得吃了东西有力气才能劳动;我觉得那是哈默坚持自己的原则,他不想不劳动就获得食物;……

这里教师将一位学生的问题交给所有学生去讨论,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和语言一直处于积极的对话中。

(2)当学生感情体验较浅时,拓展对话

新课程强调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悟,因为这是儿童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课程进行的一种解读。虽然学生的感悟往往比较浅,但教师还是应小心翼翼地加以关注和保护。

案例:在教学《夜莺的歌声》一课时,老师组织大家交流:谈谈你对小夜莺的印象。

师:你们静下心来,与课文‚对话‛,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现在大家交流一下,分享你们收获的快乐。

生:我很佩服小夜莺,他勇敢、机智,把德国兵带进了游击队的埋伏圈,是个小英雄。

师:你真会感受!

生2:我认为小夜莺有点像王二小,可他比王二小机灵,因为他帮助游击队消灭了敌人,而自己还活着,王二小却牺牲了。

生3:我反对,小夜莺保全了自己,是因为游击队向他发出了一声哨声。这是事先确定的暗号,小夜莺听了才迅速隐藏,保全了自己的。要是有人事先给王二小递暗号,他也能躲起来,避免牺牲。

师:你们有什么看法? 生4:我也认为小夜莺比王二小机灵,路上德国兵三次盘问,但都被他巧妙的应付过去了,如果不机灵的话,恐怕早就没命了。另外他还会用鸟叫来向游击队传递情报,既使游击队提前做好了准备,又保全了自己。

生5:虽然书上没有写出王二小是怎样把敌人带进八路军的埋伏圈的,但路上肯定也少不了盘问。日本鬼子可比德国兵更狡猾。王二小能一直把敌人带到八路军的埋伏圈,肯定也是非常机灵的。

生6:我补充,王二小之所以中途没用鸟叫什么的来传递情报,是因为他事先没跟八路军约定暗号,要知道,他可是在给八路军放哨时被鬼子抓住让他带路的,不像小夜莺是有备而来,与游击队事先约定好了的。

这里,老师没有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全盘灌输给学生,而是在与学生的对话中,让学生感悟更深。

(3)当学生理解有偏差时,点拨对话

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学生个性发展也存在着差异,对于相同的问题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视学生理解中的偏差是碰撞的基础,也是实现沟通、培养多元意识的契机。

案例:教学《给,永远比拿快乐》这一阅读短文时,学生在阅读基础上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中,为什么用‘我的儿子’,而不用‘你’?‛一个多么细小、容易忽视的字眼呀,然而学生却读出了问题。我随即把这个‚绣球‛抛给了他们,让他们从文本中体会。短暂的静止引发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我觉得可以换,因为这是信。‛有的说:‚‘我的儿子’比‘你’来得亲,表达了高尔基对儿子的爱,所以不能换。‛有的说:‚用‘我的儿子’,更能体现出高尔基为有这样的儿子感到自豪,所以用‘我的儿子’好。‛……

正是有了教师的点拨,课堂上学生才会意趣横生,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阅读教学中合理运用点拨,将会给学生在知识上以启发,开启学习的门径;在精神上以振奋,活跃思维,养成会学的能力、习惯,享受学会的喜悦。教师还要善于利用课堂中的现场资源(学生说、读等活动),引发学生“对话”的契机,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生发的世界,走进老师及同伴的心灵深处。

(三)对话教学的模式

要把对话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势必要对传统的教学流程进行适当的调控与整合,在加强听说读写,学习语言为本,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的基础上,使之达到优化与高效,我们经实践,将其组合过程如下:

1.初读整体感知,巧妙选择话题

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设身处地用于文本??言语作品,进行“对话”,对文本的内容和表达形式整体感知,感知言语作品的“语表层”。它以学生自读为主。放手让学生自由读书,既要有时间上的保证,又要有“量”的保证,要让全体学生个个读得认真,读得充分,在读中结合原有认知结构(即原有的生活积累、情感积累、知识积累等)产生新的感知。教师要相信学生,根据不同课文的情、趣、理、义等特点,激起学生的情,唤起学生的兴趣,启动起学生的内驱力,调动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表象,并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或抽读课文,或同桌互读检查,或四人小组读评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运用规范的言语谈谈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尽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言语表达,使言语充满个性化,以触发学生对文本内容和表达形式有一个整体的、笼统的语感。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则及时加以梳理,使之系统化。同时,要因势利导,相机选择巧妙的话题,顺水推舟进入新的教学环节。

2.熟读文本精思,自主领悟话题

要以学习文本的言语为本体,选择文本独特的言语形象、言语蕴含、言语情感、言语音韵、言语规律等有价值的、易展开的话题作为对话的主题。对这些话题,我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喋喋不休”“唠叨不止”地进行繁琐的内容分析,而是让学生抓住这些能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发挥个性、健全人格的话题,通过对文体中的言语进行熟读精思,潜思体会,自主领悟话题的外延和内涵,产生个性化的感悟。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用个性经验、情感对作品进行解读,通过文本和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要让学生从具体言语材料中领悟一般言语表达规律,建构语感心理图式,为言语形式的能力迁移做好铺垫。只有当学生达到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达的“愤悱”状态时,教师才可用启发、点拨、暗示等方式给他们以启迪,引导他们进一步熟读、精思、观察、体验、想像,使学生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3.研读探究交流,多元解读话题

文本作为言语作品,它是“言”和“意”的统一体。母语教学的本体价值就是促使学生言与意的积极感悟、内化、转换,进而运用个性的言语表达读者“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中间包括双重的言意转化,即学生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设身处地地与言语作品的“言”进行对话,进而在对言语还原的基础上融进自己个性化的理解、感悟和体验,转化为读者自己的“意”,此为第一重转化;接着,学生把“意”转化为独特、规范、鲜活的“言”,此为第二重转化。同时,学生与文本言语的对话,其实也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阅历等,赋予文本以全新的意义和阐释,从而使文本的意义不断地开拓和建构。学生抓住话题,通过对文本言语熟读精思、含英咀华后产生的个性感悟,就是“双重转化”“自我建构”的结果。对这“五彩缤纷”的结果,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讨论、争辩、交流等对话形式,“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叶圣陶语),并通过美读对个性感悟加以内化、加深。当学生的感悟有违于价值取向时,教师要在鼓励个性的前提下,让学生再次认真研读文本,和文本进行再次对话,通过言语产生再感悟,使感悟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总之,只要是价值取向内的个性感悟,教师都要尊重、鼓励、欣赏。这样,学生在多向对话中通过言语作品享受鲜活的言语内容和形式,特别是感受言语习得、精神发育、情感净化和语感的积淀、广化、美化和敏化,并从中达成师生共识体谅,形成一种言语和精神同构共生的理性宽容的人文情怀、生命历程。

4.活读迁移运用,拓展创新话题

现代语文教学强调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获得独特的个性体验,在教师的引导下,把文本感悟和人生感悟结合起来,最终提升整个生命价值。可以说阅读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学生与作者以言语作品为中介而展开的一次融学生主体感悟、作者真情倾诉、教师真切关爱于一体的言语对话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感知、领悟、积累文本的鲜活言语,掌握恰当而又得体地运用语言进行表情达意的言语技能和技巧,是阅读对话教学个性的体现。叶澜教授指出:“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让学生活读课文,以教材作为学习语言的蓝本,根据教材的言语特色,设计多种动态的言语实践,迁移运用文本言语,让学生在拓展创新的话题下,将学得的消极语言转化为积极的言语,并在迁移运用中进一步实现言语和精神的同构共生。

六、研究成效小结

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本课题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表现为:

(一)师生关系得到重塑。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课题组教师主动把自己的地位“降”下来,把学生的地位“升”上去,重新确认了教师角色。

1.做学生的倾听者。课堂教学中,老师做孩子们忠实的倾听者,认真地倾听他们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探究、体验、交流,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补充同学的发言,或互相启发,或自由组合朗读„„教师则以欣赏的眼光看、听,适当地作些点拨。

2.做学生的学习伙伴。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动,教师和孩子们成了合作的伙伴。这样,教师关注的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每个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即时状态。

(二)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自由、开放的对话使学生在得到认可与欣赏的同时,弘扬了挑战书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的个性。而学生一旦从所谓“权威”的压力中解放出来,就会敢于用自己的话来畅述自己的认识,真正显示自我的生命活力。同时,在平等的对话中,师生共同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之中,充分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存在的独特价值,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三)课堂教学价值得到提升。“对话”作为教学的一种新形势,客观上确定了具有多向的交互性特点,在学生中产生互动效应,或唤起认同,或触动联想,或产生争议,或激发疑虑„„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价值。

(四)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提高。在实验中,课题组教师转变了教育思想,更新了教育观念,大力变革了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现代教育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参与课题的老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并有部分获奖。

七、问题探讨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在对话教学的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1.教学方式的改变必须面对考试的现实压力,如果这种改变不能被现行的社会评价体系所承认,注定是要失败的,在我们不能改变社会评价体系的情况下,适量的训练对提高学科成绩是十分必要的,所以,如何在对话教学中更好地体现考试的要求,做到素质与应试兼顾是我们所要考虑的。

2.对话教学具有动态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预设和生成这一对矛盾关系需要教师灵活的处理。

3.教学中我们发现,学习好能力强的学生在对话中总是占有绝对的优势,如何让我们的对话教学能兼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能更多地听到弱势学生的声音,使他们都能从同一情境中获取知识,生成问题,避免出现强者愈强而弱者愈弱的现象,是我们必须解决的。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年5月第一版 2.《对话理论与语文教学》倪文锦 李冲锋

3.《对话教学初论》刘庆昌《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第12期

初中语文对话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 篇3

新课程改革的标准提出,初中语文教学应当在师生的平等对话中开展,语文教学应当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由此可见,对话教学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范式。德国的克林伯格认为,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对话教学是指在教师、学生与文本处于平等地位的前提下,以平等、民主、合作、开放性与再创造为原则,进行知识的对话交流,以获得知识的提升与再创造的教学方式。开放性、创造性是对话教学中的突出特征。初中语文的对话教学有助于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加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加强对文本的深入阅读剖析,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成效。

二、对初中语文对话教学的建议

第一,遵循平等、民主的原则,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对话关系。对话教学的实现,是以师生间平等、民主的关系为前提的。没有平等与民主的关系,师生间就无法进行对话。因此,要构建平等、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为师生间的交流与对话提供一个和谐的对话平台。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善于走下讲台倾听学生的思想,还要鼓励学生尽可能地表达自己的内心真实体验,使双方都融入真诚的对话情境中,进行自由的合作交流与探究。

第二,遵循开放性、创造性原则,在对话中激发创新思维。对话教学的开放性原则要求,语文对话教学的内容、时间与空间,尤其是问题的答案都应该是开放的,对话的角度也应该是开放的。以文本为起点,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拓展学生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还要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动态开放对话,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潜能,让学生的思想在交流中得到提升,使其个性在碰撞中得到发展。还可以通过创造性阅读、专题阅读等多角度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通过构建开放性的对话,学生可以在开放性的交流与争论中得到启发、取长补短,从而激发创新思维,得到提升。

第三,遵循实践性原则,把对话教学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学科,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语文对话教学也要遵循实践性原则,把对话教学与实际的社会生活相联系。实践性原则首先要求对话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实现对话教学的生活化。对话教学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并设置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从而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参与对话的积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正确地理解对话教学的内涵,遵循对话教学的平等、合作、开放性与创新性的原则,并充分利用对话教学方式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仲伟华.语文教学对话范式的思考与评价[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11).

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的研究 篇4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中, 教育者会经常性地忽略掉表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重要性, 大多数的学生不仅很少得到在课堂中展示自己的机会, 而且即使是在回答问题时, 也是跟着教育者的思路来被动地完成。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对话教学模式的出现有效打破了这一僵局, 小学数学的教学思路与课堂氛围也开始变得更加开放且灵活。

二、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的应用

1. 构建师生之间的交流平台

数学课程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但这对于思想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说却恰好是最为欠缺的。因此, 构建一个良好的师生交流平台, 让学生与自己的导师之间能够更加顺畅地沟通, 两者处于一种身份平等的状态来共同解决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难题。而平等对话教学模式的出现则可以彻底改变这种由教育者唱独角戏的教学现状, 一方面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另一方面则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让整个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与和谐。在这样一种环境下, 小学生的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均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从而数学教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快乐课堂”。

2. 创造多元合作的学习平台

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中, 教育者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 帮助学生树立主动回答问题和自主独立思考的学习信心。同时结合数学教学中的基础内容来创设符合教学主题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可以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教授“三角形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时, 教育者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留给学生一小段自由发言的时间, 同时向同学展示一张金字塔的图片, 提出如下的问题:“为什么金字塔是三角形呢?”学生经过讨论后会最终得出如下的结论:三角形具有超强的稳定性。

3. 开展合理化的对话引导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同他人展开交流时, 常常会通过对话中的只言片语来捕捉对方的想法与情感变化, 这就代表着教育者如果能够在课堂中针对学生开展合理化的教学对话引导, 那么就能够达到扩充学生知识面与思考量的最终目的。例如, 在教授“认识平行”这一课程时, 教育者可以运用趣味性较高的卡通故事来作为引导话题:“假设池塘边的两只小壁虎在两根相互并列的管道中同时向前爬行, 那么它们能够遇到对方吗?”在问题提出后, 教育者可以同学生一块展开讨论, 正确引导学生去掌握平行与相交这两个知识点的真正含义。

三、在对话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对话不等于问答

教育者应当注意的是, 不能够单纯地将对话理解为简单的一问一答。真正的对话教学应当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与内心交流, 教育者需要在聆听与表达的过程中进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 进而感受到他们的学习需求与思想动向, 从而在第一时间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与及时的鼓励。

2. 对话数量不宜过多

对话教学虽然是一种独立存在的教学方法, 但是归根结底来看, 它的服务对象仍然是数学课程本身, 所以绝对不能够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教育者在开展组织对话教学的过程中, 应当充分考虑到是否同教学内容高度符合, 同时对于那些知识内容过于浅显, 且能够在教材中可以直接寻找到答案的知识点, 是没有必要采用对话教学的, 避免因过度使用而成为一种教学中的形式主义。

3. 学会接受对方的意见

在开展对话教学的过程中, 一定要有一方处于被动倾听的状态, 否则就会导致整个对话过程变得异常混乱。如果交流双方都一味地想要去表达自己的意见, 那么不仅会影响到学习重点的教学, 也会严重影响到课堂的和谐氛围。基于此, 教育者应当懂得放低自己的姿态去聆听学生的想法与建议, 并同时学会从侧面来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与不足之处。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是两项重要的学习法宝, 而对话教学模式的出现一方面能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另一方面则可以彻底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 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于此, 本文针对小学数学对话教学这一课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同时结合笔者的自身经验总结出了对话教学的应用措施, 以期能够对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献上一点绵薄之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对话教学

参考文献

[1]孙晋威.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 (教研版) , 2014, 31 (14) :117—119.

语文教学的对话研究 篇5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入,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利用对话式教学,有助于创建一个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平台,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对话式;实践研究

在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利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这种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积极开展对话式教学,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一、抓住对话教学时机,给予学生正确的对话引导

在小学数学对话式教学中,抓住对话时机有助于顺利开展对话式教学。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对话状态,抓住对话的时机,应及时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与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四边形》一课中,首先,在学生掌握四边形基础知识之上,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自己对四边形见解与看法,有的学生说:“四边形就是长方形与正方形”,有的学生说:“四边形是梯形”,还有的学生说:“你们说的都不对,四边形可以变成平行四边形”等等一系列的说法。就在此时,教师应充分地把握住对话教学时机,应对学生所提出的意见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并给予学生科学且通俗易懂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四边形。其次,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对四边形的具体特征进行推导以及验证,学生独立思考,并在积极探索中发现答案。最后,引导学生将自己推导验证过程讲述出来分享给其他人,如果出现表述错误的地方,教师应及时纠正,精彩的内容教师应及时鼓励,说一些可以激励学生积极上进的话。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正确的对话引导极其重要,有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和谐的对话沟通,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还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二、积极创建对话教学平台,建立多样化数学对话形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对话式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教师应当注意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建对话教学平台,组织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相互合作沟通,取长补短,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提供交流学习机会。例如:在学习《统计》一课中,首先,教师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随后提出问题:让学生统计各个小组喜欢听数学课的有多少名学生,喜欢听语文课的有多少名学生,喜欢听英语课的有多少名学生。此外,各个小组哪个小组喜欢学习数学的学生多?你有多少种统计方法?让各个小组进行讨论。最后,通过各个小组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学生有很多方法统计哪个小组喜欢听数学课较多的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也使学生之间增强了团结的意识。学生在对问题进行讨论过程中,生生之间的思想会相互产生碰撞,对一个问题有多种想法与见解。此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建立多样化数学对话形式,这样一来,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相互交流对话的机会,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对话。同时,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更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目标以及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可以建立微信群,通过微信群这个平台与学生之间进行对话交流,不仅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好地交流,还对提升学生数学能力有极大地帮助。

三、理解对话教学的意义,营造相互平等的对话环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对话式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能提高学生合作沟通能力,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能力,并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利用对话式方式进行教学,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探索知识,有助于学生运用以往学过的知识对新的现象进行科学的解释。对话式教学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学习,能够消除学生紧张的情绪,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与理解知识。对话式教学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数学学习的需求,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在其基础上,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此外,教师应注意与学生处在一个平等的地位,应积极营造相互平等的对话环境,在对话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相互尊重,这样才能在平等的前提下真正地发挥对话式教学的积极作用。在小学数学中,教师利用对话式方式进行教学,应创设与学生之间相互平等的对话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对于同一个问题应当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与见解,当学生思路非常清晰正确时,应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总结

?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对话式教学方式开展数学教学,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对话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篇6

对话,是一种表现全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对话状态的语文教学能挖掘无限的创新潜能。“对话”不仅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学习的一种方式,也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对话”应是在师生与文本与作者充分对话的基础上展开,这与“提问”有本质差别,同时对话也不排斥讲授。对话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进行,对话的形式、内容要开放,让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学习对话,学会对话,在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构建,在构建中发展。

关键词:对话教学民主平等开放创新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语文课堂正打破常规教学方式,探索一条适合初中语文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的范式。对话式教学有别于传统的“传话式”(灌输式)教学,引起了语文教学界的特别关注。对话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认知方式。对话作为认知方式有其开放性和随机性。对话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认知兴奋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基于此,“对话”已成为当今课改的关键词,然而人们对“对话啪了解到底有多少?许多打着“对话”教学的旗号难以自拔。要实现”有效对话!必须对—些根本问题进行深入的反思和追问。

一、“对话教学”认识的误区

许多教师认为,对话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动起来,改变过去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不全对。“对话”的意义不仅在学习方面,它要引领的是学生的“对话人生”,是人的一种开放自由的生活态度,是人与人平等与尊重、接纳与合作、理解与沟通的精神风貌,是人积极、主动、参与、探索的心理倾向。如果从这个层面上去理解对话式教学,“对话”不仅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学习的一种方式,也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培养对话意识、对话心态、对话习惯及对话能力,进而将对话融入学生的生命,改变他们的整个精神世界,这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使命。”

二、对话式教学的界定与特征

如何真正做到“对话”,使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真正为学生创建“性灵流淌”的空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最大的发展和成功;如何让对话式教学走进教师和学生的心灵,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我们必须了解什么是对话教学,有哪些基本特征。

(一)对话式教学的界定

所谓对话式教学是指在教与学中不是一味地获取知识信息,而是与学习对象展开对话,在对话中不断地体认、吸纳、批判、反思、重构和创造的过程。③这里的学习对象,既包括人,如老师、同学,也包括物,如计算机,以及一切人化的知识,如书本等等所谓对话式教学是指在教与学中不是一味地获取知识信息,而是与学习对象展开对话,在对话中不断地体认、吸纳、批判、反思、重构和创造的过程。这里的学习对象,既包括人,如老师、同学,也包括物,如计算机,以及一切人化的知识,如书本等等。

(二)对话式教学的基本特征

语文教学就是要倡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获得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教师要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和行为,使自己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不只是知识的占有者和阐释者,更不是神圣殿堂里的那些冷漠的喋喋不休的“说教翥”。要真正蹲下来看学生,以平常的心态和学生交朋友。教学是师生共同享有的快乐的生活,教室是师生共处的生活世界。特级教师余蕾曾提出冲破“教室的四壁”,走进生活,也是对对话场景开放的集中体现。

三、对话式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课程改革从而引起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省教学研究室主任张伟忠老师提出新的评价机制“其中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程度如何成为评价一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即课堂上学生是全程参与还是阶段参与;是所有学生参与还是部分学生参与;学生参与的程度如何等等。”对话式教学能够充分体现新的评价机制,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生与作者对话、学生与作品对话的众多环节中,平等的给每位同学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避免了让一部分学生成为课堂展示的焦点,侃侃而谈,其他同学成为只动耳不动脑的看客。教学中老师时刻注意观察课堂动态,把握对话主题,调整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否则必然会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率。

(二)民主与秩序的关系

对话式教学充分发扬民主,学习活动由学习者共同建构,但并不等于学习者可以随心所欲。上海特级教师陈钟梁老师在《新课程理念要求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出课堂秩序既要“静了要乱”又能“乱了能静”⑥。所谓“静了要乱”即指新型的课堂秩序已向传统的课堂秩序挑战,不应是双手背后挺胸收腹的纪律课堂,这样的课堂秩序必然压抑学生的思维,学生高度关注的不是动脑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是要努力坐好,争当纪律标兵。这种气氛下的学习不能是对话式学习只能是“对答式”学习,它没有营造出对话式学习的空间。而对话式教学关注的是教学过程的展开,关注的是学生在本节课收获了什么,收获了多少,是否是愉快的学习新知,提高了能力,培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它是在一种宽松的学习气氛中展开的一种体现新课改的学习方式。虽然强调民主,但并不意味着“放手”,只是“撒手”,同时老师能根据学习内容使学生“乱了能静”。课堂秩序是围绕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决定的,没有因体现民主而影响课堂教学秩序。

(三)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初中语文对话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 篇7

新课程改革的标准提出, 初中语文教学应当在师生的平等对话中开展, 语文教学应当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由此可见, 对话教学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范式。德国的克林伯格认为, 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 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 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对话教学是指在教师、学生与文本处于平等地位的前提下, 以平等、民主、合作、开放性与再创造为原则, 进行知识的对话交流, 以获得知识的提升与再创造的教学方式。开放性、创造性是对话教学中的突出特征。初中语文的对话教学有助于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加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有利于加强对文本的深入阅读剖析, 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成效。

二、对初中语文对话教学的建议

第一, 遵循平等、民主的原则, 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 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对话关系。对话教学的实现, 是以师生间平等、民主的关系为前提的。没有平等与民主的关系, 师生间就无法进行对话。因此, 要构建平等、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 为师生间的交流与对话提供一个和谐的对话平台。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善于走下讲台倾听学生的思想, 还要鼓励学生尽可能地表达自己的内心真实体验, 使双方都融入真诚的对话情境中, 进行自由的合作交流与探究。

第二, 遵循开放性、创造性原则, 在对话中激发创新思维。对话教学的开放性原则要求, 语文对话教学的内容、时间与空间, 尤其是问题的答案都应该是开放的, 对话的角度也应该是开放的。以文本为起点, 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 拓展学生思考的空间,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 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还要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动态开放对话,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潜能, 让学生的思想在交流中得到提升, 使其个性在碰撞中得到发展。还可以通过创造性阅读、专题阅读等多角度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通过构建开放性的对话, 学生可以在开放性的交流与争论中得到启发、取长补短, 从而激发创新思维, 得到提升。

第三, 遵循实践性原则, 把对话教学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学科, 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语文对话教学也要遵循实践性原则, 把对话教学与实际的社会生活相联系。实践性原则首先要求对话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实现对话教学的生活化。对话教学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 并设置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从而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 提高学生参与对话的积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教师要正确地理解对话教学的内涵, 遵循对话教学的平等、合作、开放性与创新性的原则, 并充分利用对话教学方式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仲伟华.语文教学对话范式的思考与评价[J].新课程学习 (基础教育) , 2010, (11) .

关于数学课堂对话教学的研究 篇8

关键词:对话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

学生“说”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很少有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很少有生生之间的交流,因此数学课堂氛围比较沉闷,难以活跃起来。 为了打破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采用对话教学的方式,让学生“ 开口”,从而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

一、学生对话,突出学生主体

对话是交流的开始, 而教育教学中又离不开相互交流。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对话在课堂教学中起的作用更为突出,尤其是学生之间的对话。 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对话, 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教学“ 长方体”时,教师为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学生自己去探究。 首先, 教师为学生出示了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其中长6厘米、宽3厘米、高8厘米。 师:请同学们自己动手,用这两个长方体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看看有多少种拼法? 教师布置完这个任务后, 学生都兴奋地参与到任务活动中。 这时候,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由结组, 让小组之间共同合作探讨。 在小组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路,相互交流。 最后探讨出结果———“ 有三种不同的拼法”,并向教师展示出这三种方法。 然后,教师又向学生提出问题: 同学们观察一下你们拼成的这三种大长方体和原来的两个小长方体,你们能发现什么吗? 教师在给出问题后,给学生预留出思考的时间,并引导学生合作、对话,相互表达、交流自己的想法,共同探讨其中存在的数学奥秘。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合作,使他们在合作中对话,共同探究新知,充分体现了 “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二、师生对话,体验成功喜悦

课堂教学中少不了师生交流, 师生对话是最基本的交流方式。 通过师生对话,师生间的关系会更加和谐、融洽。 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师生间的对话交流,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教学“ 用字母表示数”时,教师为了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与学生进行了这样的对话:师:小明和小强帮忙搬书,小明比小强多搬了1本书,我用m和m+1来表示小明和小强各搬的书的数量。 同学们观察一下, 我把以前我们用的数字换成了字母,你们觉得这样好吗? 生:好。 师:既然你们说好,那么给我一个理由,与真正的数字的算式相比,比如我说小明搬了6本书,小强搬了7本书,这个用字母表示的算式,好在哪儿了? 生1:用字母表示的这个算式,无论小明搬了多少本书,小强都会比小明多搬1本。 生2:只要知道小明搬了多少本书,就能知道小强搬了多少本。 生3:这个字母表示的算式很清楚地表示了小明和小强搬书的数量关系。 师:你们真的很棒! 你们给的理由我很满意,你们的回答让我骄傲。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通过与学生对话,一步步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探究,并在最后给予学生肯定和赞扬,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辩论对话,点燃智慧火花

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应为学生创造辩论的机会, 通过开展辩论活动,让学生发生思维的碰撞,点燃智慧的火花。 学生在辩论中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口才,还会挖掘出数学的真理,化解认知矛盾。 例如,在教学“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时,教师为学生提出一个问题:0.2和0.20相等吗? 有的学生说相等,有的学生说不相等, 学生之间出现了矛盾。 于是,教师抓住这次机会,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为正方:认为0.2等于0.20,一组为反方:认为0.2不等于0.20,双方展开辩论。反方:我方观点认为这两者之间不相等, 因为0.2有一位小数,而0.20有两位小数,就像我们学过的2和20,2是一位数,20是两位数, 一位数怎么能等于两位数呢 ? 正方:我方不同意对方观点,一位数的确不能等于两位数,但前提我们学的是整数数位,而没有说小数数位也可以直接这样比较。 我方认为0.2是等于0.20的, 我们可以利用实物再证明。 把两个完全相同的苹果,一个平均分成10份,一个平均分成100份, 而0.2是从分成10份的苹果中拿出2块,0.20是从分成100份的苹果中拿出20份,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拿出来的苹果的多少, 就可以比较出0.2等于0.20。 反方:我方同意对方的观点。 教师通过让学生展开辩论对话,激励了学生相互交流,促进了学生的思考,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

四、自我对话,促进自我发展

学生通过自我对话,进行自我反思,可以有效促进自身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 垂线与平行线”时,在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完射线、直线和角的知识后,临近课堂结束的时候,教师激励学生进行自我对话。 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提问。 如:我在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有了哪些提高? 让学生自己对自己提问,之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问题,进行本节课的总结。 学生回答:在本节课中我认识了线段、射线和直线,了解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和相应的联系。 还了解了射线与角的关系, 对角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学到了比较角的大小的一些方法。 通过让学生在课堂结尾时进行自我提问、 自我总结这两个自我对话的环节,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回忆和巩固。

五、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运用对话教学,落实“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创建充满活力的小学数学课堂,最大化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珍国.初中数学对话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7.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开展研究 篇9

一、小学英语对话教学存在的误区

(一) 重视情境堆砌

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 虽然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 但是需要运用得当, 太多的教学情境反而导致英语知识显得分散, 并不利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升。小学英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情境的完整性,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英语知识。

(二) 教学侧重点的把握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替代。教师应该把握好度,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侧重点, 在课时方面进行合理安排, 让所有学生都能够进行较为全面的对话训练。

(三) 关注对话教学的整体性

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对话内容, 往往围绕一个主题展开逐层论述, 教师应该按照作者的意图, 先讲解对话的意义与整体结构, 然后在进行细节简述。不过,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部分教师认为对话内容过多, 把其分段、割裂讲解, 从而影响英语知识的整体性。

二、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 导入话题感知对话文本

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过程中,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课前导入环节十分关键, 能够使小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 对教师接下来所开展的教学活动影响深远。因此, 小学英语教师应该注重课前导入环节的设计, 通过导入话题让学生感知对话文本, 而且导入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与动力。

例如, 在进行Happy Birthday对话教学时, 在课堂导入环节,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唱Happy Birthday to You , 以此提升学生学习对话内容的注意力, 并且提前感知对话文本, 能够促使他们快速进入到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中, 并且将这种有趣的氛围带到对话教学中, 以此调动学生学习动力。

(二) 整体把握对话情境教学

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过程中, 由于对话内容一般都有其特定的情境, 教师为提升对话教学的质量, 使用大量的情境教学法, 进行知识讲解。教师在具体的对话教学实践中, 应该将营造的对话情境与教材内容中的情境进行联系与比较, 在学习部分英语单词或句型时, 所设计的情境不能脱离教材内容中的整体对话情境与知识环境。只有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 学生在教师精心营造的对话情境中, 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英语知识, 不仅有利于对新知识的学习与把握, 还能够提升对整个英语对话内容的感知与理解, 从而全面提升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另外, 对于小学英语教师来说, 不能过多地使用情境教学法, 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 如果过多或长期使用, 容易导致他们产生疲倦感, 而小学生往往比较喜欢新奇的事物。

(三) 做好对话教学时间分配

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来说, 单词与句型的教学十分重要, 因为单词是学习英语知识的基础, 也是构成英语知识的基本元素, 只用扩充词汇量, 才能够更深层次地学习英语知识。但是,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小学英语教师应该使用很多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当调整教学方法, 对于对话教学来说, 教学重点应该培养小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 其重点并不是词汇教学, 教师需要谨记这一点。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 教师应该做好时间分配, 在对重点单词和句型讲解完毕之后, 学生才能够整体把握教材中的对话内容, 但是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侧重点, 对话教学为主, 单词和句型教学为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谨记单词与句型的讲解是为对话教学做铺垫, 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对话的内容, 掌握单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具体含义, 从而提升对话教学的质量。

(四) 分段突破解读对话文本

在小学英语教材中, 一些对话内容篇幅较长, 并且语言知识点较多, 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对于文本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 小学英语教师在对话教学过程中, 应该运用分段突破, 解读对话文本的策略, 不过, 不能把对话内容分割得过于细碎, 需要按照知识点进行分段, 在学生对对话文本进行整体感知之后, 通过读、写、听、说等活动方式, 达到分解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理清逻辑关系的目的。在通常情况下, 对于英语对话文本, 教师可以按照场景变化或话题转换的方式, 坚持“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原则, 把整个对话文本进行分段解读, 并且运用不同的练习方式, 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层次、有重点地梳理与解读。对于重点内容, 可以采用回答和填空的方式, 对于非重点内容, 则可以采用选择、判断等形式。

(五) 实际运用提升对话文本

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 不少教师根据学生的对话表演情况检测其学习效果, 并且要求学生无可挑剔、一词不差地背诵和表演对话文本, 其中这一检测模式并不符合英语对话的教学实践, 同时也曲解了对话教学的本质。英语对话文本只是学习英语语言的一个载体, 对于对话教学, 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教材中的语言资料, 还应该促使他们能够运用到具体生活实践中, 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另外, 部分小学英语对话文本句式复杂、篇幅较长, 在课堂上之间背诵也不符合实际。所以, 小学英语教师在对话教学的巩固训练阶段, 尽量避免出现模式化的对话表演, 应该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出发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从而提升对英语对话文化的理解程度与掌握程度, 可以运用到日常实际交流中, 从而提升英语对话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总结

总而言之, 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 针对课堂教学中的各个误区, 教师应该仔细研究, 慎重考虑, 采用相应的对策远离这些教学误区, 提升对话教学的质量, 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对话本文中的重点, 提升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摘要:小学英语教学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初始阶段, 主要学习基础的英语知识, 对话教学作为小学英语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整个教育阶段中十分关键, 其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进行重点分析和研究, 同时提出一些有效的教学模式, 帮助广大教学应用到具体教学活动中。

关键词:小学英语,对话教学,开展

参考文献

[1]吕慧.小学英语课堂对话教学:期望与现实[D].曲阜师范大学, 2013.

[2]孙许凤.浅析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有效话题设计[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 (3) .

语文教学的对话研究 篇10

一、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对话教学首先应当建立在师生间的良好对话上, 这一点在实际教学中非常重要。课堂上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能够帮助师生开展良好的对话。在对话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见解的机会。同时, 教师也可以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创设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觉得老师很亲切, 可以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只有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下, 学生的思维才能够更加活跃, 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相关的学习内容。

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教学过程为例。通过本课的学习, 学生们会了解到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 瓦特改良了蒸汽机, 史蒂芬孙发明了“旅行者号”机车这些基本史实, 并且能够明确工业革命最先是从英国开始的, 后扩展到欧洲和北美。为了深化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和学生间展开交流对话, 可以向大家提出一些思考问题。我曾问我的学生:你们认为瓦特改良蒸汽机的目的何在?你们能够谈谈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吗?虽然这两个问题都比较大, 却是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教师可以以对话的形式和学生一同展开对这几个问题的探讨, 学生在表达想法时, 教师要认真听, 当大家在认识上存在偏差时, 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引导和启发。这种对话教学不仅有益于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发散思维, 培养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想要让对话式教学在课堂上有更好的应用实践, 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去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给学生们创设更多更好的教学活动。因为, 只有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才能够让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得到最好的发挥, 才能真正活跃学生的思维, 才能深化课堂交流与对话。

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无论是核心概念还是历史事件的成因, 都可以成为探讨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探讨, 可以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教师也可以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无论是观点的交换, 还是对观点的争论, 都是对话教学的良好体现。

我在给学生们讲“百家争鸣”的相关内容时, 为了深化学生们对于这部分知识的体验, 我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来让学生了解背景知识, 他们在观看的过程中, 可以随时提出自己的疑问, 我会在第一时间为他们解答。这种轻松的对话方式, 不仅能够很好地拉近师生距离, 而且还让学生知道了“百家争鸣”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各派知识分子在思想上争奇斗艳的事实, 他们还明白了所谓的“争鸣”, 其实是指当时各阶级, 各派政治力量的代表, 都希望能够按照本阶级 (层) 的利益和要求, 来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这样的教学过程是轻松愉快的, 学生们能够在这轻松愉悦的环境中,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重点知识。由此可知, 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对话教学能够在课堂上起到良好效果。所以, 教师要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让对话式教学收获更好的成效。

三、优化课堂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化课堂教学评价能够很好地推动对话式教学。教师在给予学生学习评价时, 除了要合理、客观地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外, 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鼓励与引导。教师在给予学生教学评价时, 应当遵循人性化的原则。对很多历史问题的剖析, 都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 并不存在唯一的或者所谓的标准答案。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面来思考这些历史问题与现象, 在不同的视角下他们会得出不同的答案。此时,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考结果, 要综合衡量学生的观点, 让教学评价更加优化。

在教学“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这一节内容时, 老师要引导学生们理解科学和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要让学生明白:科技进步, 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针对这些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以设疑、析疑的方法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在引导的过程中, 老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在后续开展的教学评价中, 老师要表扬学生所做的努力, 并对学生不理解的内容加以解释, 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知识。这样的评价方式才是较为合理的, 它能够让对话教学在课堂上得到更好的落实。

语文教学的对话研究 篇11

关键词:语文教学 对话教学 问题意识

语文学科的对话教学要具有语文学科特点,同时对话教学的设计还要兼顾学生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阶段。在课堂展开的对话教学不能只有一种声音,要多种声音共存,保证学生和老师有同等公平的发言权,这样才能保证对话教学顺利有序地实施下去。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内对话场”

(一)学生与教师对话。语文学科对话教学的核心在于对话。而对话是在双方公平参与的情况下实施的。因此要改变传统教师主导地位的态势,还教学一个本真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在对话中老师有所提,学生有所答,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在对话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知识是传递的,而非灌输的,双方具有同等的说话权与倾听需求。老师始终处于引导和点拨的位置,及时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索,鼓励和引导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敢于提出见解,并鼓励自主解决问题。

(二)学生与学生对话。在课堂对话教学模式下,学生之间的对话通常是在老师正确的引导下,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而进行的交流和讨论,是学生间思想和见解的交流和交换过程,其目的是以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索问题的真相。学生之间的对话相对师生之间更为轻松简易,因此在语文对话教学中,可以适量设计学生间的对话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互相提出问题,并共同探索解决。这样不但能够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他们团队合作的能力。

(三)学生与自我对话。在语文课堂对话教学模式下的自我对话是指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通过自我反思使得主体形态更加成熟和完善。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够帮助他们不断认识自己,重新确立自己在学习中的地位,引导他们在自我对话中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提升,增强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价值,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能力。因此,自我对话在语文对话教学中的作用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学生与生活对话。语文学科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加强学生与生活的对话是由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语文教学的规律所决定的。学习语文必须贴近生活,参与生活,与生活对话。在语文对话教学中,对话情境的设计要充分融合教学内容与生活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实现语文知识与生活的相互贯通,进而激发思考,提出问题,并结合自身生活经历,分析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对话教学中对话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课程内容之内,更应该结合大量的生活事实,使语文课堂教学具有广阔的延伸性,拓展学生的提问空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引发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开发。

二、以教师为中心的“外对话场”

(一)教师与学生对话。在语文学科的对话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有别于学生与教师的对话,这主要取决于各自在教学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同时教师所掌握的语文语境与话语体系相对于学生而言较为“超前”。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是教师以引导为主的,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入对话教学情境中,调动他们提问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和创新欲望。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阔学生的问题空间。其中对话的内容多为课前预设性对话。另外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表现为能够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降到学生可感知的高度,有利于教学的推进。

(二)教师与教师对话。语文学科是个系统学科,语文教学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个群体共同的合作才能完成。虽然在语文对话教学的课堂上,表现为一名教师与多名学生,但在实际的准备工作中,通常是多名教师的合作才得以确立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设定,因此,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对话尤为重要。教师如果在长期缺少足够的交流与对话的情况下,很容易使自己的思想趋于保守和僵化,这种思想的僵化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极为不利。

(三)教师与文本对话。对话教学的内容基础是文本,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语文对话教学的开始。在进行对话教学时,老师首先要充分理解文本,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然后才能设计出合理的对话情境,才能激发学生提问题的兴趣。基于问题能力培养的对话教学源于文本,但又要高于文本,这就要求教师对文本足够了解和熟悉,能够使自己的备课体现出开放性、多元性、发展性和个性,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想象空间,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准确的扑捉到文本的教育价值。

(四)教师与生活对话。陶行知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学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而作为与日常生活最为紧密的语文学科,其作为我们必须掌握的语言,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对话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往往是区域性教材,虽然具有普遍性,但也缺乏局域的特性。语文教材资源必须与生活保持紧密联系,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必须时时刻刻注意与生活对话,关系生活,热爱生活,感悟生活,然后从生活中提取精华,融合为语文教材资源,展现给学生,使教学充满灵性,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感受到生活的气息,激发起对生活的提问和思考。

三、内外对话场的消长

在实际的语文对话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必须使外对话场与内对话场贯穿于整个环节,二者是以整体形式出现的,是此消彼长的内外对话的结合。通常,外对话场要先于内对话场,以教师为主体的外对话场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内对话场的准备和铺垫,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内对话场的教学目标。在这个此消彼长的对话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要共同探究问题,实现教学相长,完成人本塑造。

参考文献:

[1]罗志琴.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J].广西教育,2012,(4).

[2]龚帅.对语文教学中“激发问题意识”的反思[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4).

语文教学的对话研究 篇12

以生为本的对话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对于传统教育忽视学生自身的发展,学生没有学习的自由进行强烈的冲击。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上采取以生为本的教学能够为学生指导如何自主学习以及如何生存,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针对于此,进行一系列的研究与探讨。

二、初中语文以生为本对话教学的重要性研究

(一)有利于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以生为本的初中语文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在和谐开放的教学环境中,通过学生与老师、作者之间的民主、平等的对话,以文本为载体,达到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得到阅读鉴赏能力的锻炼,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尊重。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及全面发展

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在生本语文对话教学中,学生的批判意识与能力得到了提升。因为在学生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中,通过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通过对话的形式解决问题,并且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以及生活能力使教学内容得以内化。另外,对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得到了一定的尊重,以生为本的语文对话教学能够对学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给予包容,同时学生在与老师、同学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体验生命的价值。

三、当前初中语文以生为本的对话教学现状

(一)对话内容流于表面,缺乏深究

对于一种知识的载体——文本来说,学生通过它来获取知识,提升素质水平与能力。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老师在课上不能很好地把握学生研读思考的时间,普遍的现象是学生粗略读了一遍文章,而根本没有对文本进行仔细的研读,老师就要求学生对话。这种追求表面的热闹,实则学生的大量时间被浪费在毫无成效的谈论上,缺乏对文本的深入阅读与思考,而且学生对文中的大致内容、人物形象、情感把握以及中心都缺乏感悟,造成学生对文本流于形式的理解。时间长了,学生不仅会产生浮躁、畏惧的心理,还会造成学习效果不佳等状况。

(二)单一的对话形式,缺乏新意与互动

所谓的对话教学就需要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对话,互相交流与理解。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高高在上,学生根本不敢与老师对话,也不会争取话语权,即使有些老师在课上提问学生,学生也缺乏一定的思考,老师也没有耐心,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说出答案,这样的对话形式缺少互动,缺少理性的思考,起不到良好的成效[1]。

四、初中语文以生为本对话教学的研究对策

(一)增加师生的有效互动环节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才能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的对话教学,老师可以对某一个话题提出讨论主题,与学生之间展开交流与讨论。在新课标的要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关键,而老师则应该引导学生去思考、善于鼓励学生展开想象,表现自己。另外,在交流中,老师不但要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还要使学生之间进行对话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沟通。如在《孔乙己》的教学设计上,在最后一句作者写道:“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老师可以针对这一话题,对学生提出问题:孔乙己到底是死了,还是活着?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老师再让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并在回答过程中使学生理解教材的内在信息,激发学生的探究与认知能力,并且学生在探讨中能够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2]。

(二)创新教学手段,开展多样化的教学

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就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例如在讲授课文《我的祖父》这一课上,老师首先应该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导语。在上课之前,首先通过提问的方式,询问在学生眼中祖父是什么样的人;接下来,通过几位学生的叙述以及老师的总结,导出本文的作者“萧红”笔下的祖父是什么样的,作者为什么如此怀念祖父等等,使学生自然地融入教学中来;然后,老师导入新课,让学生与老师分角色的朗读课文,并且了解作者笔下的祖父的形象是什么样的,“我”为什么会怀念祖父,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这会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3]。

(三)采用多媒体设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设备的利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课堂的活跃气氛,使学生善于交流,主动交流。例如,在对诗词《观刈麦》的讲解上,学生对诗词本身的学习兴趣不浓,主要因为诗词来源于古人的创作,与我们现代人的思维差别较大,理解起来较困难。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将诗词的写作背景与写作的场面与环境通过图片展示出来,并且老师指导学生翻译诗词,还可以利用音乐背景进行诗词朗读比赛,这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五、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以生为本的对话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主动探究学习的方法,锻炼自己的自主探究能力,学会合作;并且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中,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将以生为本的对话教学贯穿学生学习的始终,为培养高素质的语文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以生为本要求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遵循以生为本的对话教学理念,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本课题主要针对当前初中语文以生为本对话教学的现状,在认识到以生为本对初中语文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行性的意见,来解决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上一篇:跨越时空下一篇:动态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