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盈利组织机构

2024-06-25

非盈利组织机构(共10篇)

非盈利组织机构 篇1

摘要:企业与非盈利组织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二者的会计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进一步发展,我国的会计体系也在发生着重要的改变,而目前非盈利组织所实行的会计体系仍然是沿用的传统的会计体系,要使得非盈利组织财务管理工作得到更加有效的开展,就必须要对其会计体系引起足够的重视。企业应把非盈利组织的非营利性放在首位,把会计理论充分在“非营利性”的指引下运用在非营利组织的运营之中。

关键词:企业,非盈利组织,会计体系,财务管理

一、非盈利组织概述

(一)非盈利组织的内涵

按字面的分析来说,非盈利组织指的就是没有任何盈利收入的组织,也就是说,这样的组织和一般的营利组织,有着一个显著的不同,那就是这个组织没有任何盈利的空间。这种组织的设立之初,就蕴含了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标准,在我国非盈利组织主要包括一些基金会、慈善组织、中国红十字会等。这样的组织一般也会有一部分收入,但它们的收入主要不是盈利性的收入,而是把这些收入运用到其他方面。

(二)非盈利组织的特征

概括来说,非营利组织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非盈利性。也就是说,非营利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尽管非营利组织会有一部分金钱收入,但这并不是它的盈利收入,而是它作为一种组织存在的基本物质基础。第二、公益性,在我国非营利组织一般具有公益性的特点,所谓公益性就是非营利组织的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上大众的或者普遍的利益,而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第三,一般非营利组织也有自己的组织章程。非营利组织也要有相应的制度措施,也就是说,非营利组织并不是无组织、无纪律的一种组织,而是建立在比较严密的制度措施之下的,没有相应的制度保证,非营利组织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和基础,可以说,制度是非盈利组织的基础。

(三)现阶段我国非盈利组织的特殊性

在现阶段,我国依然存在着数目不菲的非盈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充斥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改革中,非营利组织也面临着以下特殊性:第一、缺乏发展的后劲。也就是说,在我国,非营利组织在很大程度上缺乏发展的动力,这既与非营利组织的特点有关,也与我国现阶段的政策措施有关,很多情况下,我国对非营利组织的鼓励措施不到位,也造成了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第二、部分非盈利组织存在严重的信任危机。部分非营利组织没能把本组织的各方面的收入做好规制,导致了严重的信任危机,如中国红十字会的信任危机,都是由于其不能把其内部的整个会计管理过程以透明的形式传达出来,造成了公众对中国红十字会的极大误解,客观上也阻碍了中国红十字会的发展。

二、非盈利组织会计概述

(一)非盈利组织会计目标

对非盈利组织会计目标的要求远远高于盈利组织会计目标的要求。这是由于非盈利组织的特性所决定的,非营利组织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就决定了非营利组织在会计目标上必须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公开透明性。这是指的非营利组织对外的一个会计目标,因为对非营利组织来说,它的主要的运转资金大部分都是来源于其组织外部,非营利组织要想取得组织外部的认可与信任就必须要保证自己运转资金的透明度,也就是说,非营利组织不能仅仅做到内部的公开透明,因为这样的公开透明,对于非营利组织来讲,意义并不大。第二、资金运营的科学性。与营利组织不同,非营利组织的资金主要投入不同的领域,而这些领域不会给该非营利组织带来任何的经济效益,所以,非营利组织在做出会计报表或者决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自己的资金运用到相应的主体当中去,确保非营利组织资金运转的科学性,这是非营利组织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也是其资金运转的主要目标。第三、公益性。上已述及,公益性是非营利组织的重要特征,这就要求非盈利组织主要依赖于其公益性而对社会施加影响,并对社会做出贡献,公益向也是对非盈利组织会计目标的要求。

(二)非盈利组织会计主体

非营利组织会计的主体指的是非营利组织在实施会计行为时主要的会计对象。非盈利组织的会计主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非盈利组织的资金来源。也就是说非盈利组织的资金是从哪里来的,这是通俗的说法,也就是说,非营利组织必须把其资金来源问题搞清楚,不仅非营利组织内部要搞清楚,非营利组织对外也要搞清楚,这是非营利组织的当然要求,如果非盈利组织在这个问题上搞不清楚,则很容易产生信任危机问题,很多非盈利组织在这个问题上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就是这种情况的说明。第二、非盈利组织资金是如何运转的。也就是说,通俗的说法就是钱是怎么用的,这是非营利组织会计主体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说,钱是怎么花的。如果非盈利组织运用自身的资金进行营利行为就是严重的违反其基本章程和规则的行为,所以说,非盈利组织一定要在这个会计主体上做到账目清楚。第三、内部费用情况。这个指的就是非盈利组织内部工作人员或者内部办公情况的账目运作,这也是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主体之一。

三、企业会计与非盈利组织会计的对比

(一)二者会计概念的区别

从根本的区别来说,企业会计指的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由于企业自身的盈利性特点,企业会计根据企业的运营情况,所制作的会计报表,财务运算,财务决算等情况。也就是说,企业会计所追求的始终是一种利益剩余情况,企业会计在计算或者运用企业会计的过程中,总是把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非盈利组织会计恰恰与此相反,非营利组织会计没有利益需求,也不需要把盈利放在会计目标上,它以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为主要的会计主体。

(二)二者会计智能的对比

一般说来,企业会计的智能要比非盈利组织的智能更加明显,这主要是源于企业会计主要针对的是企业的生产、经营、结算、预算等财务情况来进行,而这些工作的复杂度在深层次上影响了企业会计的复杂度,这种复杂度又在客观上促进了企业会计智能的发展。非营利组织的智能化要较企业会计的智能要低,主要是源于非盈利组织的一般会计工作与会计流程并不复杂的特点。企业会计是随着是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而不断加以深化的,企业会计的发展的智能情况也是在随着这一智能化的进程而不断加以前进,所以,企业会计的智能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提高。而非营利组织额智能智能依据以组织的特性而进行相应的会计智能。

(三)二者会计准则的对比

企业会计的会计准则要比非盈利组织的会计准则要更加复杂,这是因为企业会计准则必须建立在盈利的基础上,没有盈利的存在也就不会存在着企业会计智能,所以,我们认为,企业的会计准则是随着企业参与市场的竞争力不断增强而不断加以强化的,也就是市场竞争的越激烈,企业会计准则的复杂程度越高,这是由市场规律所决定的。非盈利组织的会计准则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和单一,这同样是因为非营利组织不必参与市场竞争的原因,也就是说,非盈利组织没有盈利需求,也就没有了相应的会计准则来束缚其发展,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专责往往比较简单、稳定。

(四)二者会计报表的对比

企业会计报表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有稳定性的结构,这就是说,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对企业内部的经营状况尤其是资金来往状况往往有比较透明的制度要求,没有透明的制度要求,企业也就没有透明的盈利体系。而企业会计报表的这种透明,是对企业内部而言的,企业的会计报表是企业财务预算的基本的或者主要的依据,所以,任何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就特别注意其会计报表的制作质量。非盈利组织的会计报表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如企业的会计报表那么复杂,它的主要任务主要就是说明资金来源情况和资金运用情况。这是二者会计报表的主要区别。

四、构建非盈利组织会计体系的可行性分析

(一)规范化路径探讨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体系始终处于不太规范的层面,这一方面是因为非营利组织本身并不需要特别地、专门地会计体系,因为非营利组织主要是基于其公益性而设立。从设立之初,非盈利组织就与会计的关系不是太密切,因为从根本意义上来说,会计体系主要是针对盈利组织而设立的,也就是说,会计本身在产生之初就不是针对非营利组织的。非盈利组织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生活不断丰富的基础上出现的。所以,这也就客观上造成了非盈利组织会计体系的不规范。当前,非盈利组织需要规范其会计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第一、规范资金来源问题。非盈利组织的资金贡献主体必须特定化、规范化。不能有丝毫的紊乱,因为一旦非盈利组织的资金来源紊乱,就会导致其信任危机。第二、做好非营利组织内部的分工配合工作。非营利组织内部通常都是非盈利组织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内部腐败现象层出不穷,就是因为会计体系零散,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

(二)做好会计体系的内外的监督工作

这指的是,尽管非营利组织有其不盈利性的一面,但总的来说,非营利组织毕竟有一定的资金来源及资金运转问题,只要存在这样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就容易滋生资金滥用或者不规范使用资金的情况,针对这样的情况,非营利组织必须对其会计体系做好监督工作,主要包括内与外两个方面:第一、内部方面。在非盈利组织内部要设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监督机制或者监督机构必须绝对地独立于其他任何机构,也就是说,在非盈利组织内部的监督机构一定要保持独立性,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其绝对的监督性。如果非营利组织的监督机构失去了其独立性,那么其监督作用就会大打折扣,设立这样监督机构的意义也就不大,甚至会危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第二、强化外部监督机构。这就是说,在非营利组织外部,要设立相应的外部监督机构,这样的外部监督机构一定要对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体系有一定的约束力,如果非营利组织的外部监督机构没有一定的对非营利组织的控制力,那么这样的外部监督机构的设立也是徒有其表的。从以上两个方面来说,非营利组织的监督机构必须涵盖内、外两个方面,这样的监督机构才是有意义的和有价值的,也是对其会计体系规范化的一种帮助与促进。

五、非盈利组织会计规范化策略

(一)规范财务报告体系

财务报告是任何非盈利组织都必须加以重视的工作。一方面财务报告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非营利组织工作的一种总结,另一方面,财务报告也是非营利组织下一步财政预算的基础。财务报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报告必须如实地反映非盈利组织的运转情况,在这个基础上做出符合非营利组织特点的财务报告,财务报告最大的价值就是反映财务状况的真实性。真实性的实现既需要专业的财务知识,又需要对非营利性组织有着独特的全面认识,还需要建立相应的、科学的监督机构,才能在最大意义上实现,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的规范化。规范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报告体系是非营利组织的重要的发展特征,任何国家或者地区的非盈利性组织都把规范其财务报告体系放在其发展的重要位置。这是非盈利组织长远发展的需要,也是其健康、良性发展使然。

(二)强化非盈利组织对资产的核算

资产核算,指的是在非盈利组织的运营中,对非营利组织所产生的动产或者不动产进行核算的一种方式。非营利组织应当定期对其本组织内部的资产进行一定的核算工作,只有把组织内部的资产搞清楚,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本组织内部的资产搞清楚,也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把组织内部的财务报告和会计报表制作得更科学化,这是非营利组织资产核算的必然要求和当然含义。非盈利组织的资产核算必须在一定的监督体制下进行,这是非营利组织资产核算规范化的必然要求,也是非盈利组织会计体系化的必然发展过程。

(三)分步实现权责发生制

有权就有责,这也是非营利组织会计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如果拥有权力的人没有相应的责任,那么拥有权力的人就会滥用权力,如果没有权力的人却有相当重的责任,那么势必会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所以,在非盈利组织内部也要建立起相应的责任制度,这种责任制度是以相应的量化标准来实现的,我们认为,在非营利组织内部建立起相应的责任制度是非营利组织规范化运营的重要方面,也是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规范化的重要方面,意义重大。当然,我们必须认识到非营利组织的权责发生制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要结合各个非营利组织的具体特点来进行,这是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特征。因为每一个非营利组织的设立目标或者设立过程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必须注意到权责发生制的实现的步骤性。

结语

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比较短,我国对于非盈利组织的研究实际上还有待深入。对于非盈利组织的会计问题的研究就显得更加基础薄弱。但我们必须结合非营利组织的特点和特性,来探讨非盈利组织会计的发展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就是说,我们必须把非盈利组织的非营利性放在首位,把会计理论充分在“非营利性”的指引下运用在非营利组织的运营之中。

参考文献

[1]陈羿擎.新型非盈利组织发展模式下的会计核算——基于公益创业视角下的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6(8):48-52

[2]刘珊珊.国继强.非盈利组织会计监管机制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18):55-56

[3]王昕.非营利性组织会计若干基本问题探讨[J].经济视野,2013(9):137-137

非盈利组织机构 篇2

1.财政总预算会计简称财政会计是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核算并监督政府预算执行情况以及各项财政性资金收支活动情况及结果的专业会计。

2.财政性存款是财政部门代表政府掌管的财政资金。

3.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的有价证券是中央财政以信用方式发行的国家公债,各级财政只能用各项财政结余(一般预算结余和基金预算结余)购买。

4.财政周转金是财政部门管理的具有特定用途、有偿使用的各种货款基金。

5.政府财政会计的负债是一级财政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偿付的债务。

二、简答题

1.答:

(1)核算对象不同:公立非营利组织会计不仅核算预算资金的领取、创收、使用及执行结果,而且要核算经营资金活动过程及其结果。

(2)会计的核算基础具有双重性:既采用收付实现制,又采用权责发生制。

(3)会计科目设置、会计报表种类不同:既有经费收支会计科目,又有成本费用科目。会计报表有事业支出明细表、经营之处明细表等。

2.答:

1、应收账款核算企业因销售产品、商品、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

非盈利组织机构 篇3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税收优惠;建议

非营利组织是指在政府体系之外,依法成立,具有公共服务宗旨或促进社会福利发展,不分配盈余,享有免税或减税待遇的组织。非营利组织目前蓬勃发展是社会活力的展现,在发达国家非营利组织已成为民主与社会价值的守护者。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非营利组织起步较晚,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逐步发展起来的。我国非营利组织大多是由事业单位改制转换、国家机关机构改革剥离出来或者在改革开放中准不发展起来的,因此非盈利组织"政府"色彩较浓重,民间色彩相对淡薄。而与此相对应的的税收优惠制度并不完善,政府对非营利组织征税的历史较短,在制度安排和征收管理层面均缺乏经验,不利于我国非盈利组织的健康发展,在国家职能逐渐转变的过程中,非营利组织的未来也面对极大地挑战,发现现行税收优惠法律制度中的问题将对其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非盈利组织税收优惠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营利和非营利的界限模糊

我国现行的针对非营利组织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规定相对笼统,对非营利组织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标准没有给予确定,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规定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营利性收入要征税,但是"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这种宽泛的标准造成了非营利组织营利和非营利性的界限模糊的状况。这使得一些符合免税条件的非营利组织没有纳入税收优惠的范围,但一些不具备免税条件的非营利组织却实际上享受着免税优惠,在造成国家税收流失的同时,也阻碍了真正的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二)税收优惠主体的税法地位不突出,立法层次不高

由于我国非盈利组织发展的时间较短,相关的法律制度比较不完善,对于非营利组织主题的定义,职能从《公益事业捐赠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中找到一些零星的规定,相关规定不准确详实,税法地位不突出。这样就造成了非盈利组织概念上的混淆,增加了我国针对非盈利组织的征管难度。

(三)税收优惠不完善

当前针对非营利组织的税收问题,我国并没有专门为其设立一部税收法律制度。对非营利组织的税收规范问题,都由各个税种的税法来规定。也就意味着,在每一个税种中,如无对非营利组织进行特殊的规定,非营利组织将和其他纳税主体一样,无论其性质如何,从不从事经营活动,都要交纳税收。由于税收优惠散见于各税种、各行业的税收优惠规定中,既不利于管理,影响了税法的等级效力和稳定性,还可能造成执法的随意性,也不利于非营利组织完全享受到税收优惠,不利于非营利组织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

(四)对于捐赠的税收鼓励政策力度不够,捐赠减免制度不健全

由于我国针对非盈利组织捐赠问题的规定太笼统,难以落实与体现,捐赠行为受到限制,并且范围也受到限制。针对个人的捐赠行为,国家规定可免除的范围相比外国较低,挫伤了个人捐赠的积极性,同样在企业捐赠方面,减免力度过小,这些都阻碍了非盈利组织的发展。

(五)非营利组织免税认定程序不合理,税收管理制度落后

由于我国针对享受减免税收优惠待遇的非营利组织缺乏统一的认定机构,国家财税部门

以及一些行政部门都参与认定,大大影响了管理效率。同时我国的非营利组织登记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非营利组织甚至不做登记。而税务部门没有单独针对非营利组织的票证管理体系,非营利性组织在经营活动中很少使用税务部门发票,不利于税务机关的管理,税收制度亟待完善。

二、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建议

(一)严格区分非营利组织的营利行为

根据非营利组织设立原则,该组织必须具备非营利性,然而由于市场驱动,非营利组织进入营利的领域已成为一种必然。因此应该严格区分非营利组织的营利行为,从收入的来源以及收入的最终目的两方面来判断。对于非盈利的行为应给与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二)界定非营利组织税收优惠主体

由于当前非营利组织当前并无明确的内涵和外延,因此必须从税法的角度界定作为税收优惠主体的非营利组织的概念、确认条件、特征、范围、分类、活动范围、设立程序。非营利组织必须具备非营利性和公益性。同时审批机关必须对非盈利组织定期检查,监督其行为是否符合非营利组织的设立原则,防止营利组织假借非营利组织名义从事营利活动。

(三)构建非营利组织的税收法律体系

鉴于我国非盈利组织出现较晚,相关的法律文件人确实准确概念的确定,因此为配合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我们需将临时指定的规范文件和相关补充通知整合并且统一。将分散的立法层次低的税收优惠政策整理集中,制定专门的税收优惠政策,使得非营利组织的税收优惠更加法制化、规范化,利于对非营利组织的征收管理,避免对非营利组织税收优惠滥用的现象发生。

(四)调整捐赠税收制度,鼓励捐赠行为

为了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扩大享受捐赠税收扣除优惠的范围,拓宽捐赠渠道,特别鼓励个人参与捐赠,调动个人捐赠的积极性,在企业方面,改革企业的捐赠的税收制度,鼓励其捐赠,促进非盈利组织的成长。

(五)规范税收管理,保证非营利组织的税收公平

借鉴国外税收优惠政策,我国应建立免税组织独立认证制度,非营利组织必须向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同时非营利组织要严格执行纳税申报制度。而对于免税资格的认定及审查必须有专门的部门进行定期检查。另外税务部门应尽快统一票证管理,建立非营利组织的票证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厦门大学财政系,厦门市国家税务局.两岸租税问题探究-海峡两岸租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D].厦门:厦门大学,2006.

[2]安体富,王海勇.非营利组织税收制度:国际比较与改革取向[J].地方财政研究,2005,(12).

浅析中国民间非盈利组织财务管理 篇4

一、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特殊性

(一) 组织的资金来源不同于营利组织

民间非营利组织不完全依靠从顾客那里获取的服务收入来维持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其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政府拨款、社会捐赠、会费收入、服务收费、经营收入等。

(二) 组织不存在利润指标

民间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组织, 在它的财务中缺少利润指标, 这使得管理缺乏系统性, 对于一定的投入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组织实现自身的目标难以确定。

(三) 组织中的责权利不是十分明确

民间非营利组织, 由于其不存在利润指标, 对各部门的职责履行情况难以考核评价, 因而对各部门的责权利也就无法划分的十分明确。

(四) 组织的所有权形式特殊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投资者不拥有组织资产的所有权, 组织资产的权益属于组织本身所有。投资者不能收回或据以取得某种经济上的回报, 因而民间非营利组织通常不进行损益的计算, 也不进行利润的分配, 是一种特殊的所有权形式。

二、目前中国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法律、制度体系不健全不完善

目前, 中国在具体的民间非营利组织管理工作中, 所依据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特别是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制度缺失, 缺乏针对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指导理论, 并且很多法律、制度体系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中国对于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主要参照的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还没有一套完善的适合民间非营利组织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据调查, 中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规模普遍比较小, 员工人数较少, 多数组织的专职员工人数不足10人, 工作细分程度比较弱, 导致组织的财务体系比较单一, 组织内部不重视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的建设。

(二)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很多民间非营利组织没有规范的账簿, 记流水账, 没有原始凭证, 会计科目设置及会计处理存在随意性, 缺乏合理、有效的财务处理程序, 会计凭证、财务报表等会计档案不规范, 将会费票据、税务票据以及结算凭证混合使用, 缺乏财务收支计划, 收入和支出管理混乱。另外, 很多民间非营利组织尚未建立健全编制年度预算制度, 年度计划和预算完成情况不够详明,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预算编制随意性较强, 甚至不编制年度预算。

(三) 会计工作不规范, 财务信息缺乏透明度

很多民间非营利组织, 没有建立信息披露制度, 有些民间非营利组织将其财务信息视为组织的最高机密, 使得利益相关者无法获得组织的具体情况。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信息透明度低, 严重影响了资源提供者的积极性, 降低了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信任度, 缺乏详细的财务信息, 容易导致双方信息不对称, 从而阻碍了组织的健康、持续发展, 也不利于利益相关者的监督。

(四) 管理者缺乏专业的管理技能

很多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一是收支管理不善, 有些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不关注资金的使用效率, 在活动项目的选择上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二是缺少必要的成本分析, 很多组织在开展项目时, 由于没有盈利的压力, 缺乏必要的成本分析, 导致项目收益率降低;三是不善于投资管理, 很多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缺少投资方面的专业知识, 投资很难达到预期的结果。因此, 造成了组织资金短缺、资金使用效率不高、资金管理不善等问题, 从而阻碍了组织的正常运营。

(五) 财会人员业务素质较低

民间非营利组织缺乏专业性的财会人员, 不利于其社会功能的发挥。很多非营利组织管理者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因此, 导致财会人员的业务技能比较低, 缺乏专业的财务知识。同时, 财会人员自我监督意识不强, 法制观念淡薄, 缺乏职业风险意识, 在组织财务管理中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给会计造假和会计犯罪提供了隐患。很多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负责人根本不知道主要负责人的会计责任;部分会计、出纳人员没有会计资格证书, 未经岗位培训上岗, 对新旧会计制度衔接不清楚, 未按照《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执行, 从而造成了会计账目混乱现象。

(六) 自律机制和审计机制不健全

民间非营利组织内部缺乏自律机制, 由于组织自身的非营利性, 不存在利润指标, 使得组织很难对自身的运营活动进行评价, 进而缺少组织自律机制, 工作人员财务意识淡薄, 多数组织缺乏公布组织资金使用情况的意识, 不便于组织进行自律和接受外部监督。由于内部制约机制不完善, 导致不少民办非营利组织的“一把手”一手遮天, 为所欲为, 毫无制约。有的民办非营利组织内部制约机制形同虚设, 经费支出不透明, 存在使用白条和收款收据等现象, 严重违反票据管理制度, 一些单位存在着“变相”将经费作为“小金库”福利基金等。同时, 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局限于每年一次, 但年检报告的内容不能反映组织的全部财务状况, 且部分审计部门由于审计人员不足, 审计工作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严重的违背了财务审计制度。

三、完善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加强行业自律与诚信服务

由于民间非营利组织缺乏运作的法律规范, 行业自律缺乏。因此, 国家应尽快制定“民间非营利组织法”等法律法规, 使民间非营利组织从设立、运作到注销的所有活动和整个过程有法可依, 促进行业自律, 实现诚信服务。

(二) 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和预算制度

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和会计业务的需要, 设置会计机构, 建立健全组织的财务管理制度, 以加强组织的财务管理工作, 进一步完善内部会计监督机制, 努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管理水平。同时, 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制度, 加强预算管理工作, 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对预算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追踪、监督和评价。建立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是组织各项财务活动的基础, 使组织各项财务活动有章可循。西方发达国家通常依照国家有关财务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对组织的收支、财务核算、财务纪律等进行管理, 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 而中国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很不健全, 因此, 在建立财务管理制度时, 既要考虑到已有的财务制度规范, 又要结合组织的实际。

(三) 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建设及财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批优秀、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作为基础保障, 因此, 要对现有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 还要吸纳一批道德素质高的专业财务骨干, 以利于组织的筹资、财务分析工作等。

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对财会人员加强专业业务培训, 注重业务能力的培养, 以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 更好的完成组织的会计记录和核算工作。同时, 民间非营利组织还应该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树立诚信服务, 使财务管理人员能够适应新形势下民间非营利组织快速发展的需要。

(四) 加大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

一是加强工商部门的监管。严格审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设立过程。根据设立民间非营利组织法定条件, 对从业人员、场地、投入资金等严格把关。二是加强物价部门的监管。应由真正的社会中介专业机构核实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业务成本, 上报物价部门, 并接受物价部门的监督管理。对弄虚作假者给予重罚, 从而保证成本的准确性。在算准成本的基础上, 根据“略有赢余”的原则审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收费标准, 并切实检查落实。三是加强财政部门监管。加强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监督检查。对从业财会人员专业资格进行检查、对财务部门日常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对单位负责人执行会计法情况进行检查。四是加强税务部门的监管。加强税务登记管理, 改变目前民间非营利组织登记率偏低的现状。加强税收征管, 改变目前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大面积漏征现象。

综上所述, 完善中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体系还应该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加以完善。同时,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还需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组织自身的自律和提升以及社会公众对公益事业的关注。

摘要: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府改革的推进, 民间非营利组织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凸现, 弥补了政府和企业在满足公众需求方面的不足, 成为了社会经济中的第三大部门。然而, 该组织还不是非常成熟和完善, 在财务管理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财务管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组织的发展, 因此对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现状进行分析, 完善组织财务管理体系已成为民间非营利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通过对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特殊性进行分析, 指出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完善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民间非盈利组织,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凌霄虹.浅谈民间非盈利组织的财务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5) .

[2]罗朝晖.詹万玲.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问题浅析[J].审计月刊, 2009, (1) .

[3]严安.浅谈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特点[J].中国总会计师, 2007, (3) .

[4]周以德.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存在的问题浅析[J].财政监督, 2007, (6) .

[5]冯君.浅谈民间非盈利组织的财务管理[J].财经界, 2009, (12) .

关于转发非盈利组织免税收 篇5

问题的通知》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宗教局,民宗委(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宗局:

近期,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关于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23号)、《关于非营利组织企业所得税免税收入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22号),对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的认定及管理、企业所得税免税收入的范围等作了明确规定。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及宗教院校属于民间非营利组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及上述通知的规定,需要进行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经认定后才享受国家税收优惠,其属于企业所得税免税收入范围内的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现将两个通知转发你们,请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及宗教院校做好申报认定工作。

国家宗教事务局

二00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主题词:非营利组织 免税 通知

关于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9]1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第八十四条的规定,现对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管理有关问题明确如下:

一、依据本通知认定的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一)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设立或登记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宗教活动场所以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认定的其他组织;

(二)从事公益性或者非营利性活动,且活动范围主要在中国境内;

(三)取得的收入除用于与该组织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外,全部用于登记核定或者章程规定的公益性或者非营利性事业;

(四)财产及其孳息不用于分配,但不包括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

(五)按照登记核定或者章程规定,该组织注销后的剩余财产用于公益性或者非营利性目的,或者由登记管理机关转赠给与该组织性质、宗旨相同的组织,并向社会公告;

(六)投入人对投入该组织的财产不保留或者享有任何财产权利,本款所称投入人是指除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外的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

(七)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开支控制在规定的比例内,不变相分配该组织的财产,其中:工作人员平均工资薪金水平不得超过上税务登记所在地人均工资水平的两倍,工作人员福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八)除当年新设立或登记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及民办非企业单位外,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申请前的检查结论为“合格”;

(九)对取得的应纳税收入及其有关的成本、费用、损失应与免税收入及其有关的成本、费用、损失分别核算。

二、经省级(含省级)以上登记管理机关批准设立或登记的非营利组织,凡符合规定条件的,应向其所在地省级税务主管机关提出免税资格申请,并提供本通知规定的相关材料;经市(地)级或县级登记管理机关批准设立或登记的非营利组织,凡符合规定条件的,分别向其所在地市(地)级或县级税务主管机关提出免税资格申请,并提供本通知规定的相关材料。

财政、税务部门按照上述管理权限,对非营利组织享受免税的资

格联合进行审核确认,并定期予以公布。

三、申请享受免税资格的非营利组织,需报送以下材料:(一)申请报告;

(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组织章程或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制度;(三)税务登记证复印件;(四)非营利组织登记证复印件;

(五)申请前的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公益活动和非营利活动的明细情况;

(六)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鉴证的申请前会计的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

(七)登记管理机关出具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申请前的检查结论;(八)财政、税务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四、非营利组织免税优惠资格的有效期为五年。非营利组织应在期满前三个月内提出复审申请,不提出复审申请或复审不合格的,其享受免税优惠的资格到期自动失效。

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复审,按照初次申请免税优惠资格的规定办理。

五、非营利组织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办理税务登记,按期进行

纳税申报。取得免税资格的非营利组织应按照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免税手续,免税条件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发生变化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不再符合免税条件的,应当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未依法纳税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予以追缴。取得免税资格的非营利组织注销时,剩余财产处置违反本通知第一条第五项规定的,主管税务机关应追缴其应纳企业所得税款。

主管税务机关应根据非营利组织报送的纳税申报表及有关资料进行审查,当年符合《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有关规定免税条件的收入,免予征收企业所得税;当年不符合免税条件的收入,照章征收企业所得税。主管税务机关在执行税收优惠政策过程中,发现非营利组织不再具备本通知规定的免税条件的,应及时报告核准该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的财政、税务部门,由其进行复核。

核准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的财政、税务部门根据本通知规定的管理权限,对非营利组织的免税优惠资格进行复核,复核不合格的,取消其享受免税优惠的资格。

六、已认定的享受免税优惠政策的非营利组织有下述情况之一的,应取消其资格:

(一)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及民办非企业单位逾期未参加年检或检查结论为“不合格”的;(二)在申请认定过程中提供虚假信息的;

(三)有逃避缴纳税款或帮助他人逃避缴纳税款行为的;(四)通过关联交易或非关联交易和服务活动,变相转移、隐匿、分配该组织财产的;

(五)因违反《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而受到税务机关处罚的;

(六)受到登记管理机关处罚的。

因上述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被取消免税优惠资格的非营利组织,财政、税务部门在一年内不再受理该组织的认定申请;因上述规定的除第(一)项以外的其他情形被取消免税优惠资格的非营利组织,财政、税务部门在五年内不再受理该组织的认定申请。

七、本通知从2008年1月1日起执行。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二00九年十一月十一日

关于非营利组织企业所得税免税收入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9]1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号)第八十五条的

规定,现将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企业所得税免税收入范围明确如下:

一、非营利组织的下列收入为免税收入:

(一)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捐赠的收入;

(二)除《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七条规定的财政拨款以外的其他政府补助收入,但不包括因政府购买服务取得的收入;

(三)按照省级以上民政、财政部门规定收取的会费;

(四)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孳生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

(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收入。

二、本通知从2008年1月1日起执行。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非盈利组织机构 篇6

这是6月21日,证监会公布《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修订稿)》(下称《办法》)当晚,第三方理财机构好买基金总经理杨文斌在微博上向其师兄、天相投顾董事长林义相说的话。

“我们已经一起走过艰难的几年了,今后的路可能更难。”林回复道。

前一家是在2004年就获得代销资格的天相投顾,但迄今其基金销售业务都是亏损运作。“我希望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天相基金销售平台能够正常健康运行和成长。”“如果能用20年时间办成这么一件事,此生足矣。”林义相的愿望颇有些沉重。

另一家是在基金研究评价领域具有影响力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好买基金。当晚,在好买基金第一时间给记者发送的报告中,杨文斌称:“五年来,我们的理想和信念从未动摇和改变。”相比之下,多了几分坚定。

毫无疑问,新规的颁布让场外更多第三方理财机构跃跃欲试。

《投资者报》记者致电多家国内知名第三方理财机构后了解到,好买基金研究中心、上海诺亚财富、北京展恒理财等机构,都在准备材料、忙着做测试,“10月正式向证监会提交基金代销资格的申请。”

也有些机构因为注册门槛或盈利模式不明确而暂时未决定申请。如上海朝阳永续、德圣基金研究中心等机构则表示正在考虑中,上海阿尔法基金研究中心、易天富基金研究中心会视后续进展来决定进入,或寻找合作机构共同开展。

门槛提高影响申请进程

新规最大的改变之一,是对基金销售机构注册资本的增加,这也导致上述机构中的两家,因为需要追加注册资本而影响了在10月份提交申请的进程。

在2004年原《办法》中,要求独立基金销售机构的申请资格是,“注册资本不低于2000万元人民币,且必须为实缴货币资本”;2010年征求意见稿中将门槛降为500万元;而此次管理办法中重新将门槛提高至2000万元。

对于门槛的改变,德圣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江赛春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第一稿意见采取了充分鼓励的态度,门槛较低,鼓励百花齐放各显神通。正式办法提高了准入门槛,是在创新和风险间的重新权衡。”

好买基金总经理杨文斌也认为,基金销售新规保持专业准入门槛,说明监管层考虑到基金销售的初期投入将十分巨大,希望有一定资金风险承受能力的机构或个人进入该领域。

同时,新规中要求自然人股东、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分支机构的负责人都必须具有较长的金融行业从业经历,避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此外,还要求销售机构具备评价基金投资人风险承受能力和基金产品风险等级的方法体系。

杨文斌还表示,可以预见大量基金销售机构会破土而出,将带动整个行业更加关注投资人的真实利益和诉求、带动基金产品的创新,提升投资人的整体满意度。

这对于改变基金业目前“重首发、轻持续”,“边申购、边赎回”等痼疾,推动基金公司实现优胜劣汰等都具有现实意义。

做好第三方重在找准定位

对新出台《办法》讨论最激烈的群体之一,莫过于大量的第三方理财机构。

上海阿尔法基金研究中心研究主管庄正对记者分析:“必须承认,大部分第三方理财机构的实力都不是很强,有的善于做后台,有的则是做市场或前台,但综合比较强的机构寥寥无几。”

此外,与银行、券商相比,第三方还处于弱势:手续费不便宜,网点也不多,成本高利润薄。代销机构从基金公司收取0.6%的佣金中,有一半是硬成本,剩下的一半,还有一部分要给银行。

但庄正预计,备受市场关注的清算,技术难度并不大。“和中登公司的系统对接,或通过券商代销/基金直销渠道进行清算系统对接并不难实现,投入200万元到300万元应该差不多。”

他判断,以后第三方在低端常规策略里,费率相比银行和券商渠道会有更强的灵活性,除非证监会把费率下死规定“不能低于4折”。

但第三方机构也可以变通,“传统渠道上的基金销售变通方式很多,为什么在创新渠道不会发生?” 庄正说。

对于第三方理财机构,定位是最重要的,市场很大,不可能赢家通吃。以后会产生专门研究和销售私募、TOT甚至债券基金的专业机构。

庄正还分析,尚未将第三方销售真正发展起来的天相投顾,所遇到的客户源不稳定等问题,也可能是未来第三方销售所遇到的。

但在他看来,天相投顾通过为证券公司提供经纪业务所需要的系列研究资讯和服务,已经赢利丰厚,导致他们只是从赚取佣金的角度去发展,没有动力站在投資者的角度代销,毕竟基金销售是又苦又累的活。

持续盈利至少3年投入期

让许多第三方理财机构“望而却步”的,是在开发客户等方面成本大,最终实现持续盈利困难。

在记者的调查中,最乐观的第三方机构莫过于展恒理财。其董事长闫振杰估计,如果按目前《办法》提出的条件做基金代销,展恒理财第一年就能盈利。

在他看来,第三方销售通过在为投资者提供增值服务上下工夫,走与传统渠道的差异化竞争之路,才有生存空间。独特和完善的运营模式是第三方机构生存、盈利的关键。但“对于平地起步的第三方来说,恐怕就要经历3至5年的投入期。”

江赛春也认为:“现在最大的疑问是这种模式有多大空间,需要多长时间达到盈利,能否成持续盈利成长的商业模式。”无论谁来做第三方销售,都不可能期望短期内实现爆发,都需要做好摸索探路和长期投入的准备。

他分析,公募基金销售费率低,客户平均资产金额小,因此盈利空间有限,必须靠量取胜。但客户存量小又普遍是第三方的弱点。

非盈利组织机构 篇7

企业的发展目标是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这需要通过获得利润, 提高收益进行。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自利性行为最终促使其不断发展和进步, 也为社会民众生活提供了基本生存保障。而非盈利组织的目标并不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获得高额利润, 而是为了支持或援助现实社会中可能存在的争议及不均。其虽然不如企业数量那么庞大, 但是当前也渗透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同时企业和非盈利组织同为社会运转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机构, 其运转必然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 企业和非盈利组织在日常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必然存在很多较为相似的地方, 同时也存在较多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 有必要对企业管理和非盈利组织的管理的各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从理论层面掌握企业管理和非盈利组织管理的具体差异, 为企业和非盈利组织的发展献出绵薄之力。

二、企业管理和非盈利组织管理的相似点

(一) 企业和非盈利组织的管理具有相似的理论基础

企业和非盈利组织作为社会众多有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生产力。因此, 可以认为企业和非盈利组织的管理具有相似的理论基础, 企业管理实质上就是公司的股东委托公司的经营管理层进行公司治理, 以保障股东的权益。非营利组织管理实质上是非营利组织的创建及捐助者通过建立董事会, 委托董事会成员进行组织管理。从此可以发现我国企业和非盈利组织的管理具有相似的理论基础, 即其管理都是通过代理性关系进行, 这为其管理制度的设立打下了基础, 虽然其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差异, 但是其出发点是一致的, 就是对出资者——股东或捐赠者负责。从这一方面可以认为企业和非盈利组织的管理的理论基础一致。这对分析企业和非盈利组织财务管理的会计职能、管理架构、员工激励管理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二) 企业和非盈利组织财务管理的会计职能具有一定相似性

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而言, 企业需要对自身财务活动开始前、财务活动进行中、财务活动结算时进行管理, 这就需要企业的财务管理的会计具备监督的职能。对于非盈利组织的财务管理而言, 非盈利组织需要对自身非盈利性财务活动进行前、非盈利性财务活动中、非盈利性财务活动结算进行管理, 这也要求非盈利组织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会计职能具有监督能力。同时对于企业和非盈利组织来说, 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反映自身经营水平和管理状况, 因此其一定具有反映财务现状的职能。除此之外, 企业和非盈利组织的财务管理过程中会计信息可以对经济形势进行反映, 因此通过对信息的汇总整理分析, 将给企业和非盈利组织的经济决策提供基本信息。

(三) 企业和非盈利组织进行管理时其管理组织架构具有相似性

企业由于其通过股东注资, 由经营管理者负责企业日常经营, 股东大会对重要事项进行表决, 董事会对于常务事项进行管理。因此管理者最终需要为股东权益负责, 因此在企业的管理组织架构方面当前大多采用垂直结构或扁平结构, 垂直结构层次分明, 等级明显, 有利于事项的执行和发展。扁平结构层次较少, 企业内部等级较少, 利于信息上传下达, 但不利于权威性的建立。对于非盈利组织而言, 其进行管理时实质上也经常采用垂直型结构或扁平式结构。这使得企业和非盈利组织进行管理时管理组织架构具有一定相似性。除此之外, 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大多都有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 这在非盈利组织中一般也适用。相似的管理组织架构使得其内部管理控制时可以互相参考, 但是也需要规避其区别造成的差异性。

三、企业管理与非盈利组织管理存在的差异

(一) 企业和非盈利组织在管理机制运作上存在差异

从非盈利机构的内部人员管理机制运作方面来看, 首先其具有的激励性并非是私人利益, 而是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其强调的是社会效益的提升而非获得高额利润, 因此非盈利机构在进行内部人员管理时, 员工对于经济刺激的需求较低, 可能更看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和荣誉的获得, 不能仅仅通过薪酬激励方式进行员工激励。而对于企业而言, 其运作的激励性是获得私人利益最大化, 其强调效率而非公平, 在企业工作的员工对于经济刺激的敏感度更高, 因此在进行员工激励时, 采用股票期权奖励、加成绩效等方式将有利于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和工作效率的提升。因此可见企业和非盈利组织在内部员工管理机制的运作方面侧重点就有所不同。其次, 在企业和非盈利组织内部监督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企业主要通过政府规范性监督和内部股东进行监督管理, 而非盈利组织在捐赠者捐赠事宜结束后, 其就不具有所有权, 这造成非盈利组织实质上没有所有者, 内部监督能力偏弱。

(二) 企业和非盈利组织在会计核算上存在的差异

企业和非盈利组织在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时需要适用一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规范。由于企业和非盈利组织设定目标的差异性, 因此企业和非盈利组织的会计核算上具有较大不同。首先, 企业由于想要获得更多的利润, 会通过扩大再生产和投资促进企业追求更高额的利润,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将面临较高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 因此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必须控制风险, 遵守谨慎性和完整性原则, 对于资金流动进行合理记载。而非盈利性组织由于其本身不为追求金钱利益运行, 因此其经营风险较小, 对于市场的依赖程度也较低, 因此其会计核算的要求相对较低, 形式也较为简单。当前非盈利组织只能使用历史成本计价, 企业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价, 也可以使用历史成本计价方式进行会计计量。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会计核算和市场条件一般可以稳定结合, 对于市场变动敏感性更高, 而非盈利组织和市场条件结合较为松散, 对于市场变动敏感度较低。非盈利组织不存在所有者权益。除此之外还需要了解非盈利组织不存在所有者权益, 因为其最初资产来源于捐赠者而非股东, 其所有者实质上是缺位的。而企业因为股东为所有者, 因此其有所有者权益。

(三) 企业和非盈利组织在资产管理方面也存在差异

企业的资产属于企业的股东, 企业股东具有对于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而非盈利组织的由于所有者缺位, 因此其资产的所有权归属于非盈利组织, 由董事会和管理层代为管理。同时非盈利组织的资产有永久性限定用途资产、非永久性限定用途资产以及非限定用途资产三种, 对于永久性限定用途的资产, 非盈利组织对其使用只能按照最初设定的用途进行, 对于非永久性限定用途的资产, 非盈利组织在过了限定期之后可以改变其使用用途, 但是在限定期内智能按照最初设定用途进行使用, 对于非限定用途资产来说, 其资产的用途和一般企业的资产用途具有相似性, 也就是说根据资产性质可以发现, 企业和非盈利组织在资产管理方面必然存在差异。企业对于资产的使用和处置规定上没有非盈利组织要求严格, 这是因为非盈利组织需要防止组织内部员工滥用权力使用资产, 企业由于所有权明确, 对于资产管理水平较高, 其使用需要符合企业发展需要。

四、结语

企业和非营利组织作为社会运作中极具活力的组织团体, 对于促进社会进步和稳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比较企业和非盈利组织在管理方面存在的异同点, 对企业和非盈利组织产生更深刻的了解, 为企业和非盈利组织运营贡献微薄之力。

摘要:对于企业和非盈利组织而言, 其在内部控制管理、财务制度构建等方面具有诸多差异, 而这些差异也正体现着企业和非盈利组织在管理过程中的不同。通过加强对企业和非盈利组织管理的比较研究, 促进其理论层面的提升和发展。

关键词:企业管理,非盈利组织管理,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1]孙立海, 吕万刚, 罗元翔, 等.我国社区体育非盈利组织的运行机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4 (02) .

非盈利组织机构 篇8

1 建设社区体育非盈利组织的必要性

1.1 社区体育非盈利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大有可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这个时代的鲜明主题,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谐中国、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是人的身心和谐、人际和谐。社区体育非盈利组织是群众身边的组织, 它以服务或满足大众体育方面的需求为宗旨, 通过宣传、组织和服务等形式, 促进社会成员广泛参与体育活动、愉悦身心, 增进健康水平, 促进个体身体和精神健康发展;引导社会成员体验和享受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促进社会成员加强交流、沟通感情、亲和社会, 从而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所以, 大力建设和发展好社区体育非盈利组织, 广泛开展群众身边的活动, 可为和谐社会培土, 为和谐中国助力。

1.2 社区体育非盈利组织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力量

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是中国体育今后的发展方向。当前, 我国体育发展的总体状况可概括为:竞技体育大中有强, 群众体育大而不强, 体育产业既不大也不强。建设体育强国, 就是要在提高体育核心表现力的同时, 全面提升体育基础实力。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实践表明, 社区体育在满足多元化的体育需求、推动群众体育发展、培育和发现竞技体育人才、促进体育消费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区体育非盈利组织是社区体育的最重要的载体。因此, 建设和发展好社区体育非盈利组织, 既可以推动群众体育由大向强转变, 又能为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体基础, 还可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 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推动力。

1.3 建设社区体育非盈利组织是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

自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得到加强,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展开。从国内体育发展现状看, 体育的职业化和市场化发展之路还处在艰难的探索过程, 体育市场无力承载更多的公共体育服务职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举步维艰, 政府部门履行公共体育服务职能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而扎根于基层的各级、各类群众性体育组织在迅速发展壮大, 它们不仅可直接为广大民众提供着多样化的体育服务, 而且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中发挥着桥梁与纽带作用。因此, 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迫切需要社区体育非盈利组织的积极参与。

2 社区体育非盈利组织发展的机会分析

2.1 政府需求

我国的党和政府一直重视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 国家的群众体育政策通过单位落实, 个人以单位为依托参与体育运动, 社会性的群众体育组织受到抑制。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体育向社会化的方向发展, 群众体育逐步向社区转移, 但群众性的体育健身组织建设滞后, 国家管理社会体育的难度加大。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2011年全国体育局长工作会议上指出, 目前“我国公共体育服务覆盖面、均等化还有待加强, 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组织建设、科学指导等方面都有较大差距, 仍然是建设体育强国过程中的基础性薄弱环节”。因此, “加快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是我国发展体育事业的迫切需要。社区体育非盈利组织是群众身边的组织, 是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组织载体。从这个角度看, 政府需要社区体育非盈利组织的建设和发展。

2.2 社会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 人们的健身娱乐需求日益增长, 并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一般来说, 满足人们健身娱乐需求的途径有四种:法定途径、商业途径、社会途径和非正式途径 (主要是指家庭和邻里体育) 。其中, 法定途径是指国家规定的各级政府部门或组织承担开展群众健身娱乐职能, 为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体育服务;商业途径是市场化改革的产物, 是企业通过商业化的运作, 为顾客提供体育健身服务;社会途径源于民间, 不以盈利为目的, 也不受权力的驱使, 自主地为社会成员, 特别是有特殊需求的成员提供公益或互益服务。由于社区体育非盈利组织在提供体育公益服务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所以社会对社区体育非盈利组织的需求是巨大的。

2.3 发展空间

改革开放以后, 国家让渡了部分公共空间, 社区体育非盈利组织得于蓬勃兴起。从我国社区体育非盈利组织的形成路径来看, 主要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路路径。自上而下形成的组织是指那些通过政府部门、体育单项协会、人群协会和其它免于登记的社会组织 (如妇联、工会和共青团) , 提供人、财、物、信息和其它的组织资源等扶持形成的组织。自下而上形成的组织是指社会成员在参与体育健身娱乐活动中自发形成的组织, 其组织资源主要来自企事业单位、个人和组织成员的支持, 它们通过自主管理和提供体育公益或互益服务获得社会合法性, 并得到国家的默许和支持。在社区体育非盈利组织形成之初, 主要依赖于自上而下的途径, 随着政府职能由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 自由空间增多, 越来越多的组织通过自下而上的途径形成。我国非盈利组织整体发育渐趋成熟, 组织间的交流不断增多, 社区体育非盈利组织有机会获取更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资源, 发展前景变得更加广阔。

3 社区体育非盈利组织发展的约束条件

3.1 制度约束

健全完善的制度是组织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从国家管理非盈利组织的现行政策法规来看, 所依据的是国务院1996年公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 该条例对非盈利组织采取“双重审核、双重负责、双重监管”原则, 实行登记管理和的业务管理双管齐下, 即民政部门负责非盈利组织的宏观登记管理, 各行业部门进行微观的业务管理。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 双重管理演变为多重管理、缺位管理和无人管理并存的局面。具体到管理社区体育非盈利组织的制度方面, 还包括《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审查与管理暂行办法》等。按照现行的制度管理社区体育非盈利组织, 显得既不适应, 也不完善。

3.2 资源约束

社区体育非盈利组织是以体育为载体的活动类组织, 对体育场地设施、人力资源和经费等具有高度的依赖性。我们对15省市、41个城市的479个社区体育非盈利组织发展现状调查情况表明, 仅有1.88%的组织拥有自己专属的活动场地, 其它组织均依赖企业单位、居委会或基层行政部门等提供活动场地。在经费来源方面, 会费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 至于其它的经费来源, 不同类型的组织之间在获取资金渠道上存在较大差异, 且都不稳定, 总体来看, 组织的活动经费不足。在人力资源方面, 由于没有建立必要的吸纳、管理和激励机制, 真正留在组织里工作的志愿者和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极为有限, 在主要工作人员的来源方面, 街道社区体育协会的主要工作人员数量少 (平均每个组织不足3人) , 且多半来自政府机构;社区体育健身团队和QQ体育群组织主要依靠骨干成员维系组织活动的开展, 而体育民办非企业单位则多以聘用的方式招揽工作人员。此外, 由于组织间的横向联系通道不畅通, 组织联系处在相对封闭的状态, 资源得不到有效的整合。所以, 组织的发展将受到存量资源的利用情况和新增资源规模的约束。

3.3 能力约束

自我发展能力是促进社区体育非盈利组织发展的最重要、最具能动性的因素。现阶段, 社区体育非盈利组织面对的是如何稳定有序地开展活动和生存的问题, 对于中长期发展目标还很少考虑, 以至于弄不清社会需求究竟是什么, 自己的限度又在哪里, 从而导致组织定位不清和组织目标模糊。与组织目标对应的制度建设也不完善, 具体表现为以约定俗成的规则或口头约定进行管理, 既缺乏明确的财务制度、自我评估和监督制度, 又缺乏操作性强的内部激励机制。在筹积资金方面, 既没有开拓出稳定的募集资金渠道, 也缺乏机动获取资金的能力;在对外合作交流中既缺乏主动性, 也显得能力不足。综合起来看, 目前社区体育非盈利组织的自我发展能力不足。

4 结语

通过上述的分析, 我们知道建设和发展社区体育非盈利组织是非常必要的。目前, 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 都需要社区体育非盈利组织在提供公共体育服务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发挥更大的作用, 发展空间巨大。尽管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制度、资源和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的条件约束, 随着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社区体育非盈利组织的自我发展能力必将提高, 并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摘要:社区体育非盈利组织是社区成员参加体育健身娱乐活动的主要载体, 但现阶段整体发育不成熟。运用文献资料法、实证与规范分析法等研究了我国社区体育非盈利组织发展的必要性、机会和约束条件, 旨在为建设和发展社区体育非盈利组织提供参考。研究认为, 政府和社会需要社区体育非盈利组织在提供公共体育服务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发挥更大的作用, 发展空间巨大, 但存在着制度、资源和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的条件约束。

关键词:社区体育非盈利组织,发展,机会,约束

参考文献

[1]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7 (1) :1.

[2]王凯珍.社会转型与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4:4.

非盈利组织机构 篇9

关键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科技信息,利用,有效途径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国家逐渐降低了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近年来, 阳光村镇银行、长安银行、担保公司、工行、农行、邮储银行以及地方性金融机构、专业银行都在不断进驻农村, 农村金融市场多元化, 竞争格局日趋激烈。信用社面临新的挑战, 生存空间逐步受到挤压。尤其是山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在国家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中, 要保持业务发展连续性, 盈余收入稳定性, 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如主要业务系统不够完善、网络运行安全强度不够、系统研发存在较大风险、专业信息科技人员缺乏等。要想切实解决这些问题, 提升农村金融机构的盈利空间, 我们必须首先清晰的认识到农村金融已经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但是由于基层农村存在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农户文化程度低以及居住分散性等诸多缺陷, 盈利空间的提升还必须依赖信息科技的进步。笔者认为这可以从优化网点设置模式、健全系统研发的风险评估机制以及拓宽产品服务渠道等方面入手。

2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主要盈利方式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一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业务经营以及盈利方式上已经与商业银行没有太大的区别。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业务主要有贷款、存取款及转账结算等。另外还有办理各项代理、保险等第二业务。并通过收取相对额度的手续费用和存取、借贷差额来获取利润。为适应经济的发展需要, 一些合作银行也逐渐向国外市场拓展, 在一些比较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设立了分支机构。以此提高盈利渠道和范围。

(2) 由于现在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外部经营环境上和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已经没有太多优势可言, 而市场竞争形势越来越严峻。所以一些合作金融机构则充分利用其了解客户、接近客户、方便客户的优势, 坚持为客户提供储蓄、贷款、投资等一系列综合性金融服务。虽然系列综合性金融服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机构从个体各户收取的利润。但是由于服务水平的提高, 使得经营客户越来越多, 一些市场份额少的服务也通过绑定机制逐渐的发展起来。起到了“薄利多销”的效果。

(3) 在经营方面,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优质的服务、合理的价格帮助客户为经营目标。对个人客户提供除了存、贷、汇等传统服务外, 还提供住房融资、保险、家庭理财等服务, 而对企业客户则根据其需要来提供咨询以及广泛的金融产品。这些附加服务不仅增加了机构的盈利收入, 还间接带动了其他服务的多渠道发展。

3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科技信息运用方面存在的不足

3.1 主要业务系统不够完善

目前,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业务系统主要是由省级联社开发, 保证能够满足一般的业务需求。但是对核心业务系统的开发及后续新业务的开展却没有进行全方位统筹考虑。另外, 在核心系统建立后, 又相继开发了与核心业务系统相关联的子系统, 这些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未能完全实现, 留下了很多漏洞, 这严重影响了基层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扩展, 相关软件的研发人员也无法做到完全兼顾, 盈利空间还是一如往初。

3.2 网络运行安全强度不够

目前还有一部分基层农村信用社仍然将业务用机、办公用机、网络设备笼统的搁置在一起, 而且在营业大厅或者信贷大厅等办公环境中也没有对业务用机的访问范围进行控制。甚至还将外界客户及内部职工U盘等介质随意插入业务主机。这些做法不仅无法保证业务主机安全性, 也无法满足信息科技的开发利用和数据的传输稳定性。特别是当数据大集中后, 基层农村信用社到省级的网络通畅性和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旦有网点出现问题, 全省的批量工作都会受到影响。

3.3 系统研发存在较大风险

1系统开发测试不足。农村信用合作社虽然在系统开发中进行了压力测试, 但是测试不充分, 无法及时发现并修复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搞研发的人员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业务不太精通, 精通业务的又不太懂计算机科学, 二者能兼顾着甚少, 测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 更不能降低系统错误的放大累积效应。2虽然计算机已经广泛被运用到数据输入中, 但是有些业务依然还需员工手工录入, 操作随意性大, 存在安全隐患。这些都严重降低了系统研发的安全性能, 信息科技优势无法完全体现出来。

3.4 专业信息科技人员缺乏

基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多面广优势逐渐成为信息科技人员配备的一大劣势。目前, 除了省级以及各地市办事处的人员相对充实外, 其他山村地区并没有对科技人员的岗位进行细化分工。即使一些基层地区配备了科技部门, 但是部门人员也只有三人左右, 且专业性人才欠缺。他们除了进行必要的日常综合业务系统维护外, 还要兼顾一些金融机具的维护以及培训辅导工作。有的甚至要经常下乡催收贷款, 信息科技工作精细化管理根本无从谈起, 这明显无法满足当前基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业务拓展与信息科技水平同步发展的需要。

4 利用科技信息优势, 拓展基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盈利空间的主要途径

4.1 优化服务网点设置模式

虽然强调基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贴近客户, 但并不是要求每个山村都要设立一个完整的金融点。而是要求掌握先进的信息科技手段, 畅通业务办理渠道, 高效、及时地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因此,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点来优化服务网点设置模式:1建立效益型网点。由于山区信用合作社主要致力于当地居民和中小企业这一细分市场, 所以在区域选择上应注意该地的农民收入以及中小企业的发展程度要能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足够的业务空间。并按照山区经济来设置金融网点。2设立科技型网点。山区信用社的各网点必须具有先进的科技设施, 能够全方位为客户提供电子服务。3建立开放型网点。山区信用社的网点要为客户提供面对面服务, 使客户具有一种亲切感。

4.2 健全系统研发的风险评价机制

针对系统研发存在的不足,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抓起:1认真开展系统开发前的资料收集和调研工作, 做好软件需求设计。以融入先进科技、满足业务创新和发展的需要。2做好系统的全面测试工作, 及时修正软件的漏洞和缺陷, 保证软件符合法规以及内控制度的要求, 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覆盖有关风险。当然, 还可以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开展评价, 全面征求不同层次客户的意见, 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优化和改进。

4.3 拓宽产品服务渠道

网上转账付款业务已经成为当今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而且很多盈利性电脑、手机软件均已加入银行储蓄行业。如余额宝、招财宝等。对此,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必须尽快完善网上服务平台, 并能够确保各项业务操作能够高效安全, 这样才能增强自己的竞争优势。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 调整组织架构, 扩大沟通范围, 为客户提供多渠道的交流平台。同时还要增强信用社内部员工之间的业务交流、上下级之间的制度传递和执行、客户与信用社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及企业与外部的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反馈。

(2) 加盟一些公共支付平台, 如支付宝、微信、财付通等。并建立资金流山区的激励机制, 积极主动地与其他商业性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合作, 增强资金供给能力和竞争能力。

5 结束语

当然, 除了上文提及的三点途径外, 基层农村金融机构还应该加大对信息科技人员的引进与培训工作, 使专业人员队伍能够跟得上先进科技发展的步伐。总而言之, 当今社会是科技社会, 唯有信息科技水平的提高, 才能够占据市场的优先权。这是每个金融机构都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姚世新, 冯俭青, 刘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控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3.

[2]赵媛.关于构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研究[D].四川:西南财经大学, 2012.

非盈利组织机构 篇10

1 第三方支付的现状及其盈利模式

1.1 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现状

第三方支付行业虽然产生历时不长, 但是在行业中作为领导者地位的企业已经产生, 支付宝在第三方支付中的地位暂时来看已无可撼动;继而行业中作为挑战者的财付通与追随者角色的中国银联网上支付也紧随其后。根据行业中各大企业所占的行业比例看来, 2011年内, 支付宝占行业比例是49.0%, 随后是财付通所占比例为20.8%, 第三方支付行业到达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但是从整个行业的发展状况看来, 情况并不容乐观。第三方支付的资金流动是在非金融机构中进行的, 监管部门势必会较大程度地限制其运用资金的范围。目前在相应的监管下, 第三方支付企业也没有找到较好的对应经营方式, 内部的管理经营也杂乱而缺少创新。

1.2 第三方支付的盈利模式

就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现状来看, 其盈利主要来源, 主要是最为传统的单一的手续费收入, 即向接入商家收取手续费。这种固定的盈利模式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快速发展的基础, 整个行业都在依靠这种盈利方式生存, 多年来也再无突破。长期以往, 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从央行颁布的《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暂行办法》中, 可以看出, 现在用户暂存在第三方支付企业所聚集起来的资金也必须走银行通道, 存入企业选择的商业银行, 继而只能得到基本的存款利息。虽然对第三方支付而言, 这也会成为企业相应的部分利润来源, 但仍是传统的盈利模式, 所以目前的第三方支付行业盈利模式是欠缺的。

2 沉淀资金的现行管理方案

2.1 基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

2011年11月4日, 央行发布了《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 》 (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中, 央行对沉淀资金的存管做出了明确要求, 试图通过限制沉淀资金的使用途径, 来降低监管难度。

央行规定第三方支付机构须根据业务需要, 将沉淀资金存入选定的备付金银行, 并且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月。存放在银行的客户备付金不得低于第三方机构接受的备付金日均余额的50%, 而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以拥有90%沉淀资金利息的归属权。

支付机构须在备付金银行开立备付金收付账户和汇缴账户, 禁止第三方机构使用存储在银行专用账户中的沉淀资金, 从而确保其收入资金专户存储、支出资金专户控制, 促使第三方支付机构规范内部财务资金管理。

2.2 央行和商业银行扮演的角色

备付金银行对客户备付金负有监督的职责和监测、统计的义务, 负责归集报告支付机构的全部客户沉淀资金信息。央行自己则更多的实行审计职责。

央行将这笔巨额资金的使用权转移到了安全性更高的商业银行的手中, 无疑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利润, 同时也赋予了商业银行在第三方市场上一定的监督职责。备付金银行应当与支付机构定期或不定期核对账务, 发现客户备付金被挤占挪用或有其他异常情况的, 应当督促支付机构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并立即报告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及相应的备付金主管行。

3 沉淀资金的公开运作

随着网络的全民普及和网络交易的参与度越来越高, 第三方支付市场面临着膨胀性的发展。据统计, 2011年, 中国支付行业网上支付业务交易规模达到22038亿元, 增速达到118.1%, 预计在2015年成功突破9万亿元。尽管第三方支付的规模日益扩大, 但其盈利模式仍局限于交易手续费和母公司的资金援助, 这样下去对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很不利。

目前为止的监管模式多集中于控制沉淀资金的金融风险, 并未考虑到在监管下公开操作沉淀资金的可能性, 也未考虑到据此增加支付行业的福利。沉淀资金作为一笔巨大的社会资源, 如果能够被合理地公开操作, 将会为第三方支付机构构造一个稳定的盈利支撑点。鉴于此, 我们设想成立一个专业性的金融机构, 通过资金的规模效应, 来公开、安全运作这笔资金。

3.1 公司的性质

在《办法》中明确规定了第三方支付为非金融机构, 限定了其经营业务。所以, 沉淀资金的运作需要通过成立一个专业性的金融机构来完成。该公司作为以后第三方支付的稳定盈利点, 应以盈利为目的。但由于沉淀资金的所有权不归属于第三方支付, 客户的权益需要得到很好的保障, 所以资金的安全性必须得到保证。

3.2 公司的监管

随着第三方支付规模的日趋扩大, 越来越多的企业妄图进入这个市场, 导致了市场参与者资质的良莠不齐。近些年, 央行陆续发放了四批第三方支付牌照, 总数达到了197张, 但是良莠不齐的症结没有从根本上去除。而该公司的目的是为第三方支付带来盈利, 对于一些流动资金并不充足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而言, 一旦过量启用沉淀资金, 很可能造成道德风险, 引起资金链断裂, 甚至导致第三方机构破产。因此, 一个对申请加入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审核的评级机构, 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 该机构独立于第三方支付机构和公司, 接受央行的监管, 从而评级过程会更加客观公正。其次, 公司的风险评估主要针对投资项目, 而该机构主要针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资产结构。就第三方支付的风险评估, 该机构更加专业化。最后, 由于该机构评估的公正、客观、专业, 必然会为第三方支付机构设置更加严格的进入门槛。

该机构主要对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进行风险评估, 按照评估结果对参与沉淀资金公开操作的公司划分等级, 确定其投资范围和投资限额。由于经营状况的不确定性, 第三方机构的现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所以该机构的评估应该是动态的, 每隔一定的期限, 应对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重新评估和审核, 从而使评估结果更具公信力和说服力。

3.3 公司的盈利模式

公司通过集中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沉淀资金, 一方面, 可以分散风险, 将资金运用于更多的投资领域, 另一方面, 也可以通过规模效应, 来获取更多的利润。沉淀资金的公开操作需要兼顾盈利性和安全性, 所以, 公司的投资范围应严格限定, 根据具体投资项目的风险还应限定一定的投资资金上限。公司根据评级机构的风险评估结果划分等级, 设置不同类型的账户。不同类型的账户内放置与其风险相对应的风险资产组合, 使不同账户的风险系数有所区别, 达到中和风险的目的。

3.4 公司的利润分配

第三方支付机构投入资金时存在一定的比例, 将其投入最高的五个公司设立为公司的董事, 同时聘请4个职业经理人达成9人的董事会, 对每个季度所获得的资金分红额度和再生产额度进行划分。确认的分红应按照每一个账户内第三方支付机构投入资金的比例进行分配, 公司的资产报表向每一个成员公司公示。

由于《办法》中规定沉淀资金的所属权不归属于第三方支付, 消费者凭借其资金的所有权, 对第三方支付所获分红的具有一定享有权, 因此, 第三方机构应按一定比例提取所获分红, 分享于消费者。沉淀资金包括消费者账户中剩余的资金和在途资金, 第三方支付应按照两者的数额给予一定的积分, 积分达到一定的限额后可允许消费者折现使用。

3.5 可行性分析

3.5.1 基于央行的角度

央行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主要是为了达到稳定与安全的目的。虽然央行明确规定, 不允许第三方支付机构使用沉淀资金, 但随着第三方支付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整个行业都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现在, 沉淀资金的监管难度主要体现在过于分散, 将沉淀资金集中管理, 可以控制资金流向, 减少投资风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 从而降低央行的监管难度。

3.5.2 基于消费者的角度

消费者虽然让渡了资金的使用权, 但也因此获得了一定的回报。第三支付机构获得了分红的同时, 会根据消费者的资金量给予一定的红利, 提高了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在不允许沉淀资金公开操作的情况下, 为了获得盈利, 第三方支付必然会从免费走向收费时代。公开操作为第三方支付引入了新的利润源, 从而使顾客可以继续享受免费的服务, 这对第三方企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3.5.3 基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角度

沉淀资金的公开操作, 是以为第三方支付机构构造赢利点为目的的。相对于不使用沉淀资金, 公开操作为第三方支付机构带来了新的利润源, 增加了其盈利方式。相对于第三方自身使用沉淀资金, 公开操作的专业性和投资的多样性降低了风险, 同时也可以通过规模效应增加利润, 有利于第三方的长久发展, 。

同时, 第三方支付机构作为一个服务性的企业, 获得更多的红利, 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 比如, 一定的现金折扣, 适当的节日礼物派送, 物流费用的减免等, 这些都可以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3.5.4 基于电子商务发展的角度

消费者不仅能够继续享受第三方支付的免费服务, 还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回馈, 这会吸引更多的人从实体消费转向网上消费, 进而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3.5.5 基于社会的角度

如今的许多商业银行如很多垄断企业一样, 服务水平不进反退, 却利润丰厚。第三方支付机构不但具备了存贷汇职能, 更在支付上具有优势, 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让社会大众有了更多选择, 也能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

4 总结

通过分析现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盈利模式, 提出了沉淀资金的公开操作, 即通过有效的投资手段使之成为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稳定盈利点, 这将从理论上、技术手段上支持和促进支付企业向前发展, 从而助力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

摘要:2011年, 第三方支付行业全面爆发, 央行发放了三批牌照, 仍有一些监管法规待颁布, 第三方支付行业全面进入监管时代。目前为止的监管模式多集中于控制沉淀资金的金融风险, 并未考虑到在监管下公开操作沉淀资金, 会增加第三方支付机构福利的可能性, 没有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长久健康发展设计一个合理的盈利支撑点。本文概述了通过规模效应, 集中地、公开地、合理地运作沉淀资金的可行性。

关键词:沉淀资金,盈利模式,公开操作,可行性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 [R].北京, 2011-11-4.

[2]戴佳娴.关于第三方支付的相关研究——一个理论综述[J].商业文化, 2009 (4) .

[3]李芳.电子商务中的“第三方支付沉淀资金”透析[J].时代金融, 2007 (12) .

[4]李二亮, 朱琦伟.第三方支付平台中的在途资金问题[J].社会科学家, 2006 (3) .

[5]丁慎源.2011年第三方支付行业全面爆发[N].搜狐IT, 2012-01-11.

[6]陈志刚.第三方支付监管应避免“过犹不及”[J].通信世界, 2012 (2) .

上一篇:文学细节下一篇:海洋科技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