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导入活动

2024-06-13

课前导入活动(精选11篇)

课前导入活动 篇1

笔者在10年的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体会到,没有有效课堂导入直接讲解单词和课文的精读课堂往往气氛沉闷,而形式单一枯燥的精读课前导入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参与的机会很少。如果能在精读课开始前精心设计一个导入过程,以引导学生了解与课文相关话题为目的,进行以听说为主的训练,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将能迅速调动学生情绪,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课堂气氛很快活跃起来,为其后的精读课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环节中很少有独立的口语课设置,这就要求教师在有限的精读教学环节中加入适量的听说练习,而课前准备活动为听说训练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生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前导入活动,不仅可以达到锻炼听说的目的,还可以深入了解精读课文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和理解作者的思想。

笔者于2010年9月在所任课的三个班级中调查英语课上课前导入是否重要。参加调查人数92人,均为非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92份,收回有效问卷92份,结果如下: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90%以上的学生认为课前导入是精读课堂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讨论大学英语精读课前导入活动的设计原则和活动形式,目的是使广大学生和教师认识到精读课前导入平台的重要性,并加以充分利用。

一相关理论

1972年美国语言学家Dell Hymes提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理论。Hymes认为,语言能力即使用语言的能力,是一个人对潜在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运用。

1980年,Canale和Swain在Hymes的语言交际能力学说的基础上扩展了交际能力的概念,认为语言交际能力由以下四部分组成:语法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即掌握语言规则知识,包括语音、语法和词汇;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即交际者能在不同的社会语言环境中恰当的理解和表达言语的能力;语篇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即能根据不同的语言载体把语言形式和语言意思结合起来,组构成一定语言篇章的能力;交际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即为提高交际效果而有意识采用的各种技能,包括语言和非语言技能。

1990年,Bachman提出了“交际语言能力模型”(communicative language ability, CLA模型),使交际语言学说更全面,更系统。他认为,交际语言能力就是把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的场景特征结合起来,创造并解释意义的能力。Bachman的“交际语言能力模型”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语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和心理生理运动机制(psyc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

根据交际语言能力学说的观点,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目的,而有效的大学英语课前导入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以及英语综合使用能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活跃课堂气氛,改变“以教代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二精读课前导入活动的设计原则

根据交际能力理论,按照教育部发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结合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精读课前导入活动应注重以下原则:

1紧扣课本原则。精读课前导入活动,顾名思义,其内容应与精读课密切相关,通过课前导入活动为精读课文的学习做好准备,既使学生在有限的精读课堂时间内锻炼了听说能力,也给学生随后精读课文的学习和理解打下了基础。

2交际互动原则。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是双向活动,英语教学应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来达到教学目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要有真正的交际互动,课堂气氛才能活跃起来,学生在导人活动中才会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认真地投入到课堂教学训练中去。

3听说为主原则。通常精读课前导入的时间不长,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准备阶段,它主要应以听说为主,兼顾读写的训练。一方面非英语专业学生没有专门的口语课,所以在精读课上利用课前导入活动训练其听说能力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大学英语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听和说的训练比较能直观而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趣味性原则。课堂气氛的好坏影响整堂课的教学质量。讲究趣味性的课堂导入活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使之愉快地投入到后续的精读学习中去。

5注重文化导入原则。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也包括文化教学。课前导入训练中有意识地穿插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把文化内容和语言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能使学生认识到英语与母语的区别,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错误,进一步提高交际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6课内与课外结合原则。课前导入不仅仅只是课堂上的事情,课堂上的一些导入活动需要学生在课外准备。因为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有些演讲和报告需要学生在课下进行资料查询和多媒体文件制作等,这样给学生留了作业,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有效的课前导入活动形式

根据上述原则,笔者在多年的精读教学中设计和总结了多种行之有效的精读课前导入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后,经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选取了受到学生好评的十二种精读课前导入方式,这些活动覆盖了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训练。

1讨论法。老师提出与精读课文内容相关的讨论问题,由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由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报告。

2设计对话或表演法。由学生分组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对话、短剧或模拟采访,经过简短排练后表演。此练习的参与度很高,使一些羞怯的学生在与群组共同完成任务的同时锻炼了口语。

3复述法。由学生复述老师给出的与精读课文内容相关的小故事。可以让学生先与搭档或在小组内练习,再在全体师生面前复述。

4看图说话法。给出学生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一组图片,由学生根据图片讲故事。可由单个学生完成,或采取接龙的方式由几个学生共同完成。

5辩论法。由老师根据精读课文内容设计辩题,学生分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此方法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即席语言组织能力。

6预测法。在学习课文相关背景知识的前提下,给出线索,让学生预测课文的故事内容或作者观点。

7小小演讲法。此活动可以成为每次精读课前的固定活动,班级每位同学在每学期轮流做一个五分钟左右的演讲,一次一人,内容可以由老师指定,或由学生根据将要学习的精读课文自拟。老师给予口头评价和分数,可以作为学生平时成绩评定的一部分依据。

8课下准备报告法。老师在上课前布置任务,学生根据要求分组准备报告,通常可以把精读课文所需背景知识分别布置给各小组,各小组在准备本组报告时了解了部分背景知识,在课堂上又可以通过听其它组的报告了解其它背景知识。

9影音法。老师收集与精读课文有关的英语歌曲或影视段落,首先向学生介绍创作人背景,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在给学生播放歌曲或影视段落的同时让学生完成歌词填空、补充剧本对话或者回答问题的练习。此方法着重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10听写法。学生听一篇与精读课文内容或背景知识密切相关的对话或短文,做词汇听写或复合式听写的练习。此方法对提高学生听力水平很有帮助。

11选词填空法。给出一篇与精读课文内容相关的带有10个词汇空缺的文章,和15个单词,由学生做15选10的练习,此练习与四级考试的选词填空题型一致,侧重训练学生的词汇掌握和阅读能力。

12翻译法。给出学生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中文短文或几个中文句子,由学生翻译成英语。此方法训练学生的汉英翻译和写作能力。

总之,成功有效的课前导入活动遵循交际互动原则,把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还原为师生间的双向活动,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配合来达到教学目的,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精心设计的课前导入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供教师与学生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尤其是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生在积极参与这些活动后得到教师中肯鼓励的口头评价,能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通过科学的计分还为教师对学生的平时表现评价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Harmer, Jeremy.How toTeach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5

[2]Canale, M.&Swain, M.Theoretical Base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sting.Applied Linguistics[M], 1980

[3]Hymes, D.H.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M].Philadelph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71

[4]Bachman, L.F.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5]Littlewood, William.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an Intruduction[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6]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7]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8]徐强.交际法英语教学与考试评估[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9]王佶旻.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分析性评估体系的构建与效验[J].考试研究文集 (第1辑) , 2002, 10.

[10]彭雁萍.大学英语精读教学课前导入微探[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2) .

课前导入活动 篇2

同学们,你们知道花木兰的故事吗?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一千多年来,花木兰这个形象深受人们喜爱。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性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木兰诗》,在这个传奇的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情节

1、指导学生分组合作,疏通文意。学生质疑,教师点拨对重点字词句的理解。

2、了解故事情节。

学生讨论空白处填写恰当词语:

木兰停机( )──决心( )──从军( )──奔赴( )──十年( )──拒赏( )──与亲人( )

明确:叹息、出征、准备、沙场、征战、辞官、团聚

三、探究理解木兰形象

课前导入活动 篇3

【关键词】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导入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77-02

著名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著名教师魏书生也曾说:“好的导入就像磁铁,能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入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够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可见,导入作为一节课的伊始,其设计是否恰当精彩,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效果。如果一节课导入的方式合理、富有趣味性,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而且紧贴教学内容的导入还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从而大大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果。那么,作为初中生物教师,我们要如何巧妙设计导入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生物教学实践经验,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抛砖引玉。

一、实验导入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生物学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活动规律的学科,其实验性较强。通过实验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分析、探究和创新的能力,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生物知识。同时,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生具有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因此,作为生物教师,我们要结合教材实际,设计具有趣味性的实验来导入新课,从而更好的激起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其全神贯注的参与进生物课堂学习中来。

例如,在教学冀教版七年级上《学会观察》介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时,一般生物教师通常会边讲解边动手演示或者先讲解再动手演示,采取这样的方式固然是必要的,但是却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设计这个实验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如,拿一片树叶,告诉学生树叶上有许多气孔,让学生观察,思考如何看到这些气孔。教师切忌直接告诉学生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找出解决方法,使其真正了解和掌握显微镜的知识。

二、生活情景导入法

生物学知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然而,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常常将生物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相脱节,让学生无法认识到生物知识的重要性。同时,由于应试教育的制约,在初中阶段生物学科一直被认为是“副科”,可学可不学。这些都无疑严重伤害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热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作为初中生物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转变观念,正确客观的看待生物学科,积极的学习、探究生物知识。而将生物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无疑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导入新课,能够拉近生物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使枯燥抽象的生物知识变得具体生动,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教学冀教版八年级上《动物行为的类型》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景:当你吃米饭的时候,不小心把米粒掉到了地上,正好有一只蚂蚁发现了地上的米粒,接着会发生怎样的现象呢?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回答:“会出现一大群蚂蚁来搬米粒。”通过设置这样一个既简单又充满生活化的问题,不仅能够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其余的蚂蚁是怎么知道这里有米粒呢?”从而让学生带着疑惑和探究欲望进入到本课内容。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留心观察身边生活的好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三、故事导入法

各个阶段的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初中生也不例外。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巧用生动的故事导入新课,不仅能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拉近师生之间距离,而且能够让枯燥抽象的生物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中掌握知识。

例如,在教学冀教版八年级下《人类遗传病与优生》一课时,笔者讲述了“达尔文的婚姻故事”。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是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1839年,达尔文与表姐埃玛结婚。埃玛是他舅舅的女儿。两个人从小青梅竹马,感情深厚,婚姻幸福。然而,他们谁也没有料到后代却似乎被诅咒了,他们先后有10个孩子,却都体弱多病,患有精神方便的疾病,甚至有3个早夭,3个终生不育。这让达尔文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他和妻子都身体健康,没有任何生理缺陷,精神也很正常,为什么生的孩子却如此体弱多病呢?

通过有悬念的故事,能够立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进而导入新课。学生的热情非常高涨,教育教学效果很好。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作为一节课的前奏,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恰当、有趣、富有启发意义的导入方式,不仅能够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生物课堂中来,而且紧贴主题,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此,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切忌千篇一律,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初中生的身心特点,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巧妙设计课前导入,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生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演绎生物教学精彩。

参考文献:

[1]吴雅勤.例谈初中生物导入情境的别样设计[J].成才之路,2014年17期.

[2]陆正连.初中生物导入艺术浅谈[J].文理导航旬刊,2012年06期.

[3]朱晓健.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J].文理导航旬刊,2015年32期.

初中化学课前导入技巧探究 篇4

一、以旧引新导入法

在化学课前导入的众多方法中,以旧引新的导入方式是最受教师欢迎的导入方式之一.通过这种以旧引新的方式来进行导入,可以使学生有效地复习和巩固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在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建立一个连接的桥梁,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事实上,化学本身就是一门逻辑严密、前后知识连接非常紧密的学科,我们所学习的任何化学知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可以说,这种以旧引新的导入方式与化学学科的特点也是刚好相契合的.例如,我在给学生讲第八章第一节《什么是有机物》时,就通过给学生复习之前学习过的物质的分类,让学生能够明确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然后在这些旧知识中逐渐地引入有机物的概念.这样,在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就形成了一个过渡带,让学生不至于感到太过突然,反而是在已有知识点基础之上逐渐掌握了新知识.

二、故事导入法

喜爱听故事可以说是孩子的天性.大部分教师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当教师在上课的时候给学生插进去一些小故事、小见闻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会竖起耳朵非常认真地听讲,即使是一些平日不太爱学习的学生,他们这时候的注意力也会被教师的故事给吸引过来.了解了学生的这些特点以后,很多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往往非常喜欢给学生讲一些小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我在给学生讲授第二章第一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这部分内容时,就给学生讲了著名的化学家拉瓦锡把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它来观察测定空气的组成,以及化学家普里斯特利用聚光镜来开展使氧化汞受热分解实验的故事.通过这些有趣的故事,学生的注意力被迅速地吸引了过来,并且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事实上已经引入了今天要学习的知识“空气的组成”.

三、设疑式导入法

初中阶段的学生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无论什么事情,一旦不明白总是喜欢问为什么,这就是好奇心在作祟.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多问几个为什么,那么自然会大大提升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前导入环节设计的时候,就可以采取设疑式导入,让学生心中产生疑问,这样,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学生自然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例如,我在上第一节化学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这门全新的课程产生兴趣,就给学生变了一个小魔术:首先,我拿出了一张事先准备好的白纸,把它贴在黑板上,学生看到了白纸上空空如也.接着,我拿出了一个小喷壶,向白纸喷了一些无色无味的液体.神奇的现象发生了,白纸上出现了“化学”两个字.我明显地感觉到了孩子们的兴奋和好奇,很多学生已经忍不住开始问“这是怎么回事”.这时候,我就跟学生说,其实这只是一个很平常的化学反应,当你们学习化学这门学科以后,这样的魔术你们每个人都会变.听到了这里,每个学生都对化学这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学生带着这个疑问去进行化学学习就会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从而为接下来的化学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生活现象导入法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大到各种化工生产,小到我们的衣食住行,其中都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化学知识.对于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知识、化学现象很多学生都很熟悉,但是在没有学习化学这门课之前,很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经常见到的现象中所包含的化学知识.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前导入的时候就可以利用这些学生十分熟悉的生活现象,这样既可以拉近学生与化学知识的亲近感,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例如,我在讲第三章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时,就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

教师:同学们,假如把你们的眼睛用布蒙上,然后带你们去医院、花店、饭店这么几个地方,你们能够分辨出来吗?

学生:当然能!

教师:怎么来分辨呢?

学生:这些地方的气味不一样,饭店肯定会有菜香和酒的气味,花店会有花的香味,而医院则会有药水的气味.

教师:为什么我们能够闻到这些气味呢?

学生:(开始在下面讨论了起来)

教师:我们之所以能够闻到这些气味是因为这些物质都是由一些微粒所构成,而我们闻到的气味就是由这些微粒挥发所造成的,至于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学习了今天的知识,我们就能够明白了!

五、多媒体导入法

木兰诗一文的课前导入:巾帼英雄 篇5

樊梨花

樊梨花,中国古代女英雄,以她与薛丁山平定西北边乱、沙场挥戈与共的故事而家喻户晓,在后世影响深远。其传奇故事被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所表现,尤其是电影、电视剧、歌舞戏剧等多次演绎,是中国古代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樊梨花,唐太宗贞观年间人,父樊洪为西突厥寒江关守将,后投唐(樊父原系隋将,归依突厥)。樊梨花智勇双全,美貌绝伦,其自嫁薛丁山为妻,协助薛丁山登坛挂帅、南征北战、所向披靡。在民间传说中,她是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宽广的大唐奇女,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文武全才的兵马大元帅。

樊元帅俗名樊梨花,自幼随梨山老母习艺,历时八载,武艺高强。她乃是薛家父子征西的中流砥柱,一口绣戎刀无可匹敌。於薛仁贵身亡后,继任征西大元帅,终至西凉之乱敉平,因居功厥伟,唐高宗时加封为威宁侯、镇国一品夫人。她在民间很有人脉,《三休三请樊梨花》, 是一出流传甚广的传统老戏,我国有好几个剧种都演过这出戏。三度“被休”,樊梨花忍辱负重,默默地承受一切,鲜明而生动地突出了她的倔强、自尊和自强。从三请樊梨花到梨花做元帅,是樊梨花性格发展的重要阶段。

相对于“三休”,“三请”则从侧面显示了樊梨花的聪明智慧,以至性格粗莽的程咬金也称赞说:“我平生走南闯北,结识人很多,最佩服的就是这樊梨花。”

经过一番曲折,夫妻两人破镜重圆。梨花受命于危难,担任元帅。她治理寒江关的卓著政绩和走马上任后果敢坚决的调兵遣将等一系列行为,处处表现了樊梨花不仅是一位武功超群的女将,而且是一位胸有韬略的女帅,她的领导才能不仅表现在军令严明,不仅表现在身先士卒,而且表现在知人善用,对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宽容风度。可以说,一直以来,樊梨花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她的形象,近千年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已成为我国古代巾帼英雄的代表人物之一。

樊梨花,美丽无双,武艺最高,天下无敌;虽受辱含冤,却申明大义,顾全大局,以德报怨。她的形象是超常的,美丽的,深刻的,她所体现的正是中国妇女伟大的独立于世的精神。

王昭君

王昭君约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宜昌秭归县昭君村)。景帝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归北界为兴山县,香溪为邑界,秦王嫱即此邑之人,故云昭君之县。其父王穰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其宠爱有加。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元帝下诏,命其择吉日进京。其父王穰云:“小女年纪尚幼,难以应命”,无奈圣命难违。

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泪别父母乡亲,登上雕花龙凤官船顺香溪,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历时三月之久,于同年初夏到达京城长安,为掖庭待诏。传说王昭君进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呼韩邪临辞大会,昭君丰容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便赏给她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王昭君在队车毡细马的簇拥下,肩负着汉匈和亲之重任,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意为匈奴有了汉女作“阏氏”(王妻),安宁始得保障。

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时,王昭君以大局为重,忍受极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居次”意为公主)。王昭君去世后,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到了晋朝,为避晋太祖司马昭的讳,改称明君,史称“明妃”。

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增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是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与她的子女后孙以及姻亲们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她得到历史的好评。元代诗人赵介认为王昭君的功劳,不亚于汉朝名将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

穆桂英

穆桂英是戏曲及小说《杨家将》中人物。明熊大木小说《北宋志传》和纪振伦小说《杨家将通俗演义》中人物。原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与杨宗保交战,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穆桂英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佘太君(佘赛花)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西征,她五十岁尤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是中国古典文学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大破天门阵之后,佘太君(佘赛花)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西征西夏,穆桂英亲挂先锋印,连破强敌,在虎狼峡(今古浪峡)遭到西夏的阻击。为了探测敌情,穆桂英带了两名女将,沿一条小道爬过一座山头,穆桂英向峡口瞭望,只见峡口处密密麻麻到处都是西夏的兵马。穆桂英正看得出神,突然一阵密集的冷箭射来,穆桂英等三名女将当场中箭身亡。留守在崖下的其他几名女将见穆桂英中了埋伏,便赶紧一起上来救援,但是悬崖实在太陡峭,只有九名杨门功夫最好的女将爬了上去。由于寡不敌众,女将们最后全部牺牲在崖顶。

主要功绩

1、抗辽---大破天门阵,痛歼辽国的萧太后亲率的侵宋辽军主力,此后辽军再也不敢南侵,辽宋边境再无大战事。

2、平南---广西侬智高叛乱,穆桂英及夫杨宗保挂帅出征,平定南方的叛乱。

3、穆桂英战功卓著,被宋朝廷封为浑天侯。

4、征西---穆桂英率12寡妇征西,虽然她在虎狼峡中了埋伏壮烈牺牲了,但杨门女将最终还是大获全胜,西夏议和臣服。

过人之处

人们敬仰她,奉若神明,这是因为她确有很多过人之处:

(一)年纪轻轻,自作主张,挑选丈夫,不受礼制等框架限制。男人不同意,就像京剧演出那样,把他缚绑,用刀架在脖子上硬意逼婚,这种以女性为主体的快速结婚模式,是穆桂英一大创造。后来的武侠小说如《儿女英雄传》、《七剑十三侠》都有以此为滥觞的;

(二)刚过门的媳妇,就敢於挑大梁,挂帅破天门阵,丈夫不服令,铁面无私挨打军棍,可晚上回帐,仍是柔情脉脉,尽到做妻子的义务,正是一个好女人,柔中有刚,刚中见柔;

(三)永远保持青春活力,人到中年还跨上桃花马出征,风韵不减当年。在提倡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时代,如此作为,是很能激励人心的。正所谓:妇女尚如此,男儿安可蓬;

(四)农耕社会大家庭很讲究和谐,在裏男人少,寡妇一大群,却能懂得调节、平衡上下左右的人际关系。看来她是很有些豁然大度的;

(五)对於朝廷,凡和大臣背离轨道者,就不买帐,她没有当年老令公和那种逆来顺受,负辱忍耻的行为了。最后,杨家归隐山林,她又是积极的支持者。

(六)虽然立志归隐,不理朝中的政治斗争,但一旦国家需要,立刻放弃个人恩怨,率兵出征。

(七)每临战阵,身先士卒,奋勇杀敌,最后战死沙场,为国捐躯,完成了忠节大义。

梁红玉

梁红玉是南宋高宗的和岳飞同时代的大将军韩世忠之妻,本是京口的妓,遭人虐待,为韩世忠所救。梁红玉感其恩义,以身相许。当时韩世忠只是一名小军官,不敢答应,后来韩世忠升为将军后,才正式迎娶梁红玉为妻。在韩世忠的眼中,梁红玉并不是一般的风尘女子,她应有过人之处。韩世忠在京口和金兵的金兀术在黄天荡对歭。当时,金兀术拥兵十万,战舰无数,而韩世忠只有八千疲兵。韩世忠听取梁红玉的计策,由韩率领小队宋兵舰诱金兵深入苇荡,再命大队宋兵埋伏,以梁红玉的鼓声为命,以灯为引,用火箭石矢焚烧敌船。 金兵果然中计,梁红玉站在金顶上擂鼓台,韩世忠率船队迎战,只听「咚,咚」战鼓响,金兵被韩世忠引入黄天荡,梁红玉三通鼓响,埋伏的宋军万箭齐发,顿时火光冲天,金兵纷纷落水,弃船逃命,死伤无数。梁红玉以灯为引,指挥宋军把金兵打得落花流水。

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为世人歌颂。

秦良玉

秦良玉(1574~1648年) ,字贞素。明朝末期巴渝战功卓著的.女将军、女军事家。四川忠州(今属重庆忠县)人。为石砫宣抚使马千乘妻。史书记载到: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料敌如神,兼通词翰,常为男子装。自幼从父秦葵习文练武,丈夫死后,继任其职,她曾派出兄弟秦邦屏、秦民屏救援沈阳抗击后金,被明熹宗封为二品夫人、充总兵官,并赐“忠义可嘉”匾额。更曾亲率3000精兵北上,镇守山海关(榆关)。崇祯三年,又奉诏勤王,收复永平、遵化等四城,受到崇祯帝优诏褒美并诰封一品夫人,加封少保、挂镇东将军印。并且在四川、贵州地区又相继击败奢崇明、安邦彦、张献忠、罗汝才等叛军,取得成都之捷、重庆之捷、夔门之捷等。清军入关南下,她坚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晋封太保兼太子太保、忠州侯爵。去世后谥号“忠贞”。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史登录的巾帼英雄。郭沫若曾撰文赞誉秦良玉:“像她这样不怕死不爱钱的一位女将,在历史上毕竟是很少的”。北京四川营胡同就是她北上勤王屯兵遗址。

冼夫人

南朝至隋初时期冼夫人是岭南少数民族首领,她生年不祥,是高凉(今属广东)人,出身于俚族冼姓大家。她从小就喜欢耍刀使枪,武艺高强,还精通兵法,又读过许多书,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女子。梁武帝在位的时候,她嫁给了高凉太守冯宝,从此被称为“冼夫人”。

梁武帝末年,羯族首领侯景起兵反梁,高州刺史李迁仕不但不去讨伐,竟然还与侯景勾结起来,想利用冯宝所统率的军马。幸好李迁仕的阴谋被冼夫人看穿了,冼夫人带领千名勇士进入高州城,猝不及防地出击,很快平定了叛军,李迁仕被迫狼狈逃窜。冼夫人协助冯宝治理岭南,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公元569年,冯宝去世了,儿子冯仆当上了阳春(今广东阳春)太守。广州刺史欧阳讫起兵反梁,诱骗冯仆作为人质,想逼迫冼夫人一同反叛。儿子的性命和国家大局摆在冼夫人面前,她思量来思量去,最后毅然起兵平叛。庆幸的是,儿子也被平安救出。由于这次功劳,冼夫人被封为中朗将、石龙太夫人。隋朝时,冼夫人仍然积极协助朝廷治理岭南,平定叛乱,被隋文帝封为谯国夫人。即使到了晚年,冼夫人还常常以国家大义教育她的子孙。冼夫人一辈子都致力于国家的统一,作为女流之辈,又是边远少数民族,因此她的事迹尤为人们所赞叹。

荀灌

荀灌,西晋临颍人,尚书左仆射荀嵩小女。13岁时,其父以都督荆州江北诸军事平南将军之职,镇守南阳,被贼将杜曾围困,粮尽援绝,危在旦夕。荀灌见此情景,自荐出城讨救,率勇士数十人于夜晚缒城突围。贼兵发现,紧紧追赶,荀灌奋勇当先,激励将士,且战且进,直到进入鲁阳山,才摆脱追兵。急速赶往石览将军处乞求发兵救助,接着又带父亲书信向南中郎将周访请援,周访当即派遣其子周抚率三千人会同石览前去救嵩,杜曾闻讯,撤兵逃走,宛城解围。

唐赛儿

唐赛儿,明代农民起义首领,明初,成祖从南京迁都北京,大修宫殿,又组织人力,南粮北调,还开挖运河,先后在山东征调数十万民夫,农民徭役负担沉重。唐赛儿以白莲教为名义,自称“佛母”,借传白莲教发动群众,组织起义力量。

14,组织农民军数千人,于青州卸石棚寨起义。起义后,全歼了前来围攻的青州卫都指挥使高风的官军,青州以东各地人民纷纷响应,大小数十支起义军,和卸石棚起义军联为一起,共约万人,“毁官衙、烧仓库”,杀富济贫,官吏纷纷逃命,告急文书传至京师,明成祖派使召降,唐赛儿怒斩来使,于是明政府又派遣总兵柳升、都指挥刘忠带领京营兵马来镇压。唐赛儿抓住柳升狂妄轻敌的弱点,派人到敌营诈降,柳升信以为真,起义军趁机于夜间向防备薄弱的敌大本营猛攻,打乱了敌军,刘忠中箭毙。天亮后,柳升得知中计,带领大队人马前来攻打,赶到山寨时,起义军已经转移。唐赛儿安然脱险,使明成祖十分恼火,一方面严惩地方官员,又令各地缉拿唐赛儿。后怀疑唐赛儿削发为尼,逮“天下出家妇女,先后几万人”,但“赛儿卒不获,不知所终”。今在她的故乡旧址蒲湖主岛上建有“唐塞儿纪念祠”,并在附近的滨州黄河大桥北端建有她的戎装塑像。

杨娥

杨娥,明永历帝护卫张小将的妻子,自幼习武,骁勇过人,将殉国,娥为报国仇家恨投身义军,反清复明,化装成卖酒妇,刺杀明朝叛将吴三桂,行刺未成,而壮烈牺牲。

葛嫩娘

清兵入侵中原时,其父战死,葛嫩娘无所依侍,被歹徒拐卖至妓院。在一次偶遇中,葛嫩娘结识孙克咸,两人一同投入抗清军队中。但因清兵的力量太大,终至战败被俘,清兵主将欲娶葛嫩娘为妾,葛嫩娘大怒,嚼碎了自己的舌头,满口鲜血喷向清将,清将来不及防备,猛地吃了一惊,顺势将剑一挑,刺入了葛嫩娘的胸膛,鲜血喷涌而出,染红了大片的土地。

王聪儿

自幼随父走江湖,练就一身武艺。16岁以后与丈夫齐林在农民中发展白莲教组织,进行秘密反清活动。在县衙任总差役的齐林被推为教首。原定嘉庆元年正月十五日起义,事泄,齐林等被捕牺牲。王聪儿继承丈夫遗志,奔赴黄龙垱高举义旗,被齐林弟子姚之富等推为总教师。提出“兴汉灭满”的口号,建元“万利”。年仅20岁的王聪儿被推举为八路兵马总指挥。清政府先后调动重兵围攻义军,王聪儿转战川、楚、陕深山老林之中,多次出奇制胜,急得嘉庆皇帝束手无策,泪如泉涌,几次易帅。

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前导入策略浅谈 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前导入 策略

一、前言

近些年来,作者在对初中英语教学调查发现,初中英语教学效率并不高,很多教师忽视了课前导入环节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课前导入质量较低,甚至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的重视课前导入工作,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高质量的完成课前导入工作,以不断的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英语学习上更大的进步。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前导入的策略分析

1.情境导入策略。课前导入对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有着极大的作用,当然,如何实施课前导入工作也是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从初中英语教学的本质上来分析,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因此,在课前引导的过程中,可以以“语言”为基础,为学生创建相应的语言情境,当然,在整个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而定,适宜的语言场景才能将学生充分引入到情境中,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加积极,从而有效的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术质量。

例如,在《I'd rather wear orange》教学中,对学生的课前引导可以利用简单的英语对话情境来完成,如:

A: What are you working on?

B: I'm trying on clothes.

A: What color of clothes do you like?

B: I like orange.

A: Why?

B: Because the colors are beautiful.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掌握新的词汇、新的句型等,更有利于初中英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2.利用已学知识进行新知识的导入。众所周知,每进行新课教学时,教师都会将已学的知识与新知识进行联系,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前导入的过程中,可以将这个作为突破点,利用已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新知识的导入。例如,在课前以以学习过的知识为引对学生进行提问,再引入到下一个学习内容,而且,在课前引导的过程中,能够及时的发现学生学习的薄弱之处,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对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有着极大的帮助。另外,在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导入时,学生也会根据对已经学过知识的思考来拓展思维,再加上提前对课本的预习,从而能够更好地学习新的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3.游戏导入策略。在进行课前导入的过程中,要本着以激励学生为主,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课前导入,让学生可以通过课前小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然,在游戏导入策略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以及初中英语课堂内容等进行分析,选择适宜的游戏,以提高课前导入的质量,促进初中英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的完成。

4.直观导入策略。除了以上提出的几种课前导入策略之外,还有一种较为实用的课前导入策略就是直观导入,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直接引导的主要方式。而且,直观导入策略主要是根据实际要教导的课程内容来进行课前准备,引导学生去观察实物,并在观察中对其产生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新知识具有充分的渴望,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效的提升初中英语教学效率,同时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着极大的作用。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高度的重视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则必须做好课前导入工作,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进行到课堂的学习中。通过本文对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前导入策略的分析,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从情境导入策略、利用已学知识进行新知识导入策略、游戏导入策略、直观导入策略等几方面策略展开分析,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确保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英语学习上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陈阿志.注重方法 培养能力 提高质量——谈八年级英语的课堂教学[J].时代教育.2013,15(22):114-115.

[2]任锦龙.加强初中英语课程导入的方法分析——以江苏初中英语为例[J].校园英语.2014,12(33):224-225.

[3]蒋燕.试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J].新课程学习(下).2014,02(05):124-125.

课前导入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篇7

一、课前导入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作用

1.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初中政治是初中生普遍头痛的科目之一,因为其涉及的理论知识繁杂多样,使得学生常常对其束手无策,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而良好的课前导入有利于解决该问题。良好的课前导入能够让学生在课堂开始时就将自身代入到学习政治的情境中,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动起来,让学生能够对初中政治的相关知识进行主动学习与思考,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中,这对教学效果提高有很大帮助。

2. 有利于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传统的初中政治课堂相对于其他科目的课堂来说更加枯燥。由于理论知识太丰富,学生不能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初中政治课堂的气氛常常是压抑沉闷的。而课前导入的有效运用能够使沉闷的课堂气氛得到缓解,让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初中政治的相关知识。学生既不会在压抑的课堂氛围里昏昏欲睡,也能够加强与教师的沟通交流,拉近师生关系,使得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二、课前导入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1. 疑问导入

教师在进行政治教学时,要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从教学环境出发,针对初中生的年龄与性格特点运用有效的课前导入方法。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旺盛这一特点,设置疑问,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能够带着教师的问题去阅读教材,在教师的讲解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例如,教师在进行认知自我的相关知识点讲解时,可以向学生设问:一个人的外表能否决定一个人的生活?你的家人朋友谁的性格好?好在哪里?这样的问题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就可以在学生的思考中引出本节课的知识点“悦纳自我”,教学效率随之提高。

2. 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法是教师最常使用的一种导入方法,这种课前导入方法能够让学生将自身角色代入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中,在情境中设身处地地感受相关知识点的内涵,理解相关知识点的运用。教师可以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将学生引导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脑海中产生相应的画面。

例如,教师在进行“平等与尊重”知识点的讲解时,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与教师角色互换后会怎么做。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讨论,教师即可在学生的讨论中写下“平等与尊重”的板书,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状态。

3. 时事导入

知识来源于生活,因此,时事导入的方法也是良好的课前导入策略。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解有感染力的新闻故事,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思维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达成课前导入的目标。

例如,教师向学生讲述有关情绪波动的科学研究报告后,让学生总结人类的情绪有哪些,教师再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学生积极回答,教师即可引入本节课“情绪”的相关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 故事导入

故事导入法与时事导入法不同,时事是基于现实新闻或研究报告而发生的事件,故事则是虚拟的,旨在激起阅读者和聆听者的内心共鸣。教师在进行故事导入时,可以向学生讲一些有趣的政治小故事,让学生在富有趣味性的课前准备活动中提升对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兴趣,加深知识点的认知印象,有效避免因枯燥的灌输教学而导致的学习兴趣下降等问题。

例如,教师可结合诚信、友善、平等、自由等教学内容创编小故事。通过此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导入活动 篇8

传统历史教学方式是背时间、背地点、背人物事件、背历史意义, 教学索然无味, 学生毫无兴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对高中历史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教师进行趣味化的课堂导入, 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因此,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可以将历史典故、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引入教学, 加以对当下所发生事件的结合, 让学生从兴趣出发, 走入历史世界。因此, 课前导入至关重要。

一、高中历史教学现状

高考是座无形的山, 压着学生也压着教师,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 教师要将重点划给学生, 学生也要了解哪些时间、人物、事件是与历史考试相关的,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只要知道依据教师的要求进行背诵。另外, 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课前导入的重要性, 也没有从实际教学情况出发, 科学的进行课前导入, 导致学生历史学习效率不高, 学习质量较低, 严重的影响到学生历史学习的有序进行。因此, 教师需要充分的认识到课前导入的重要性, 以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历史学习水平的提高。

二、高中历史课前导入策略分析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进行课前导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课堂开始之初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因此, 课前导入要具有趣味性、丰富性, 以调动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下面对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前导入策略进行细致的分析。

1. 利用历史人物进行课前导入

传统历史教学遵循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规律让学生死记硬背, 学生经常会出现人物与事件混淆的错误, 历史的学习应该首先从人物展开, 人物是最直观、形象的语言。一切历史都是由人来创造出来的, 有了人, 才有了历史, 只有知道这个人, 才会引申出在这个人身上发生的事。

例如,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 会学习到“岳飞”这个历史人物, 教师可以从学生日常的常识着手, 鼓励学生积极的发言, 谈谈与岳飞有关的事迹, 学生会提高岳母刺字、抗金统帅、民族英雄、岳家军、秦桧诬陷、入狱被杀等事件, 学生在发言的过程中, 实际上也是对历史人物的学习了解过程, 进而学习了一段宋朝的历史, 同时又被岳飞的爱国热情所感染。

2. 利用成语故事进行课前导入

成语是中华博大精深文化的浓缩精品, 学习历史何尝不是学习民族文化。三顾芧庐、卧薪尝胆、草船借箭、程门立雪的成语耳熟能详, 教师在历史的教学中, 可以从成语入手, 讲解一段成语故事, 让学生学好一段历史。

例如, 教师可以以草船借箭作为课前导入内容, 从而引出三国赤壁之战, 会讲到周瑜、诸葛亮、曹操等, 从中掌握历史时间、地点、背景、人物、事件, 历史的学习还有一点是借古喻今, 通过对几个人物的性格分析, 引导学生完善自身性格, 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 走入社会的生活。

3. 利用热播历史剧进行课前导入

热播历史剧不一定是真正的历史, 但是, 可以从中找出不同, 讲解真正的历史。在一个信息量丰富的时代, 高中学生的生活不是只有书本, 热播历史剧也进入高中学生的生活。因此,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热播历史剧进行课前导入, 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

例如, 当进行唐代历史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以“武媚娘传奇”为课前导入内容, 教师与学生从探讨剧情入手, 讲解唐朝的历史,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二圣临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发展科举重用寒门、经济发展。引导学生用现代的观点学习历史, 用辩证的思维去分析女性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力量。

4. 利用当今热点事件进行课前导入

在高中历史课前导入中, 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当今的热点事件进行课前导入, 使学生将古与今联系在一起, 从而充分的调动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 钓鱼岛主权之争, 之所以发生当今的事件, 缘于历史上的领土归属不清, 会讲到钓鱼岛是中国最早发现、开发的, 自古就享有主权, 会讲到日本的侵占以及与之相关的割地赔款等等。在课前导入的过程中, 教师不仅教会了学生历史, 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有助于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质量, 促进学生历史学习水平的快速提高。

三、结论

历史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财富, 上下五千年, 悠悠民族魂, 学好历史、铭记历史、热爱历史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影响深远, 有了兴趣才能更好的学习, 教师有义务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而利用课前导入策略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确保学生历史学习的有效性。

摘要:学习的前提是兴趣, 导入策略即先行引入兴趣, 在学生有了兴趣的基础上, 加以教学。本文通过对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并介绍几种课前导入策略,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使学生在课堂开始之初即对历史学习感兴趣, 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质量。

关键词:课前导入策略,高中历史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蒋建章.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策略探究[J].文理导航 (上旬) , 2013, 11 (08) :14-15.

[2]张耀.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J].华章, 2013, 16 (05) :119-120.

[3]余小萍.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 (教育学术) .2011, 14 (05) :143-144.

[4]岳晓杰.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策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 2012:115-116.

上课前导入之我见 篇9

1. 课前五分钟能力训练法。

它以训练学生听、说能力为主要目的, 以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学生的所思所想为主要素材, 以学生登台演讲为主要方式, 形式多样, 内容灵活,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具体做法是:上课前五分钟左右的时间, 由学生轮流到台前演说, 提前一天准备, 可脱稿也可读稿, 师生听完后要发表意见和建议, 并背出听到的某些优秀句段, 按十分制打分, 组长记录组员得分, 期中和期末评出优胜小组和优秀演说家, 全班表扬。不仅训练形式丰富多彩, 而且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课堂上, 学生整堂课都是精神抖擞的。

2. 音乐法。

优美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 提高人的素养。在讲课之前, 先放一首与课文相关的乐曲以渲染气氛, 引起学生兴趣。如在学习李煜的《虞美人》这首词时, 我先在课前播放了歌曲《虞美人》, 学生不自觉的跟着唱了起来, 并很自然地理解了词的内容;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 先在课前播放了电视剧《红楼梦》中关于林黛玉的《枉凝眉》这段音乐, 学生随着优美的歌声走进了林黛玉的内心世界, 并急于学习课文, 课上积极踊跃, 课下班内掀起了读《红楼梦》的热潮。

3. 图片法。

即在讲课之前, 先放一段与课文有关的音像材料或图片, 给学生一种生动直观的感觉, 创造一种想象的空间。如在讲《登泰山记》时, 先放了《泰山日出》图像, 学生看后情不自禁地说:“太壮观了!”有了这个氛围, 学生就很乐意学习这篇文言文了。在学习王勃的《腾王阁序》时, 先给学生展示了几幅滕王阁风景的图片, 学生在赞叹滕王阁风景之美时, 也对滕王阁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不仅乐于去学习这篇文章, 同时更易于记住其中的有关于景物描写的名句。

4. 对联法。

就是用与课文内容相关或作者相关的对联导入新课, 这既可以让学生很快地深入到课文内容, 又可以加深印象, 如《越王勾践》这一课, 以对联“有志者事竟成, 破釜沉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 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引入, 既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 增强了学习兴趣, 又增强了学生在困境中迎难而上的信心。

5. 故事法。

此法就是由教师或请学生讲与课文有关的故事, 和课文的内容进行比较, 从而丰富课文内容。学习《守财奴》时, 先给学生讲了阿巴贡和泼留希金的故事, 学生在笑他们行为的同时也看清了吝啬鬼的本质, 并急于去了解课文中葛朗台的所作所为, 很容易地抓住了葛朗台的性格特点。

6. 明理法。

此法就是先学习与课文有关的体裁理论知识, 让学生从理论上明确体裁特点, 在学习课文时就能居高临下。如在学习古代戏剧之前, 先带领学生了解了古代戏剧的分类、结构特点、宫调曲牌、角色等戏曲知识, 并与现代剧本做了一些比较, 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古代戏剧了。

7. 表演法。

此法就是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 亲自感受课文的情境, 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生动、直观的理解。如讲《雷雨》时, 先让学生推荐几名演员在课下进行排练, 然后在课上“公演”, 同学们那惟妙惟肖的表演, 不时激起阵阵掌声, 在演出中, 因为同学们把握了人物的言行特点, 也就理解了人物的性格和文章的主旨。经过这么一表演, 对剧本的主旨、人物的情感特点就有了深刻的理解。

8. 读诗法。

有效读前导入 开启英语故事教学 篇10

关键词:有效性,故事教学,读前导入

一、故事课教学的内容与呈现形式

英语故事教学是以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学习单词、短语、句子等英语知识的一种教学形式, 实现了词在句中教, 句子在篇章中教, 篇章围绕故事写, 故事围绕兴趣选。在教学中, 我们教师要擅于运用故事, 发挥故事的启迪与教育作用;而学生也要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 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小短剧。

英语故事也有不同的呈现形式, 低年级的故事一般以连环画展开情节, 图上配以少量简洁的人物对话;高年级则可能以语篇阅读搭配插图的形式呈现故事。故事人物性格鲜明, 情节生动, 表现手法夸张, 很受学生的喜爱。而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听读故事前的导入都是故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巧妙的导入无疑会使听者耳目一新, 学者兴趣倍增。

二、如何有效地导入故事

1. 展示故事图片, 聚焦故事主题

小学生对漫画情有独钟, 原因不外乎漫画内容生灵活现, 看起来津津乐道。小学英语故事的插图色彩鲜艳, 人物表情生动可爱, 能直观地体现出故事的内容。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故事插图 (尤其是主题图) , 仔细体会插图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观察图片, 学生也会适当地捕捉到故事内容, 进而激发强烈的阅读欲望。

如冀教版小学英语7《Baby Becky Helps Her Mother》一课的图片就生动有趣, 图1是Baby Becky用屁股擦盘子, 图2是Baby Becky用盘子搭建房子, 图3是Baby Becky把冰箱搞得一团糟……这些“越帮越忙”的插图不仅将故事主人公淘气可爱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且将故事内容生动直观地呈现了出来, 深受学生的喜爱。

教师在教授这一故事时, 就可以根据图片适当提问导入故事。通过这一环节, 学生可以在品读故事之前对故事内容有一初步了解, 进而产生深入阅读的欲望。

2. 复习相关旧知, 引出故事教学

冀教版的小学英语教材, 故事课放在每个单元最后, 其功能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生动有趣的故事的同时, 将已掌握的本单元知识得以综合运用和拓展。结合这一特点, 教师可以根据故事的内容特点, 选择复习旧知的方式引出故事。

冀教版7中的故事《Maddy’s Christmas》中涉及到很多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在读故事之前, 教师可先与学生一起温习圣诞节的相关知识和习俗, 在此基础上, 教师再通过“How about Maddy’s Christmas”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从而过渡到故事教学, 这样学生就会急于寻找故事中的有趣点, 同时之前的复习也降低了阅读难度, 为之后的听读环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利用音乐, 声动故事教学

音乐是一种微妙的语言, 它能使人产生联想与共鸣。运用音乐辅助英语教学, 能使学生在唱唱、跳跳中愉快地学习英语, 这有利于他们对新知识的获取。教学中, 我们教师可以选择与故事内容相关的歌曲, 让学生先欣赏, 然后自然过渡到故事教学。

如在学习冀教版四年级下册《The Month Family》这则故事时, 我首先让学生一起欢唱本单元的月份歌, 学生在欢快的音乐中复习了相关的月份和天气词汇, 然后再问学生:“Which month do you like best?Why?”学生纷纷说出自己喜爱的月份。“Let’s make friends with them.Today I take them to our class”, 自然过渡到了故事教学。又如故事《Why the Rabbit Has Long Ears》, 与这则故事相关的一首歌曲《Old Mac Donald Had a Farm》曲调欢快, 歌词有趣, 深受学生的喜爱, 歌曲中“duck”quack—quack—quack, “cat”miaow—miaow—miaow等动物的叫声搭配轻快的音乐, 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他们轻松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由此看来, 教师通过这首歌曲引出故事定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4. 开展话题谈论, 丰富故事教学

英语教材中有不少故事的主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如时尚、运动、健康、饮食、工作。教师可先以作业的形式, 让学生课下准备相关资料。阅读故事前, 教师再组织学生交换预习成果, 谈论与故事相关的话题, 从而自然过渡到故事的阅读上。

如冀教版第四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My Favourites”, 这一单元学习的是如何用英语表达个人喜好。单元末的故事《The Diffos》则是介绍主人公Diffo一家人各种奇特的喜好。这一主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 基于这一特点, 我在课的一开始便让学生分组讨论并与同学分享自己和家人的各种喜好, 畅所欲言, 紧接着我以提问的方式将学生带入故事中:“Do you know Diffo’s favourite food and sports?”这样导入, 学生就能带着好奇积极地投入到了故事的听读中。

5. 游戏互动, 激情导入故事

爱玩好动和争强好胜是小学生的天性。根据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 教师可围绕故事内容开展一些游戏或竞赛活动, 让学生在热烈的课堂气氛中进入故事的学习。日常教学中常用到的课前小游戏也是形式多样, 如Listen and Do、Guessing Game、Simon Says等,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地进行选择。除此之外, 教师也可以通过自制道具, 或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 根据教学内容自创一些有趣、有效的互动游戏, 但切忌仅图一时的热闹。

三、总结

故事课的教学不同于其他课型, 它体现了知识的综合运用。要想使故事课教学得到有效实施, 教师就要根据故事的特点认真备课, 关注导入。导入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 在设计读前导入时, 教师切忌一味地追求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一定要把实效性放在第一位, 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去体验、去参与, 从而引导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巩固语言知识, 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英.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12.

[2] .Wright, A.Stoyrtelling with Childre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3] .沈萍.有效开展小学英语古诗教学的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13.

课前导入活动 篇11

关键字:英语教学;课堂用语;课前导入

H319

好的导入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调动学生的情绪,为课堂的发展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课堂导入可以是一段笑话,一个游戏或相关资料片、图片等。总之,你的导入要注重审美性、形象性、娱乐性等,让学生在获得艺术的愉悦体验的同时,自然合理地引出你要讲的课题。记得有一次,我讲到导游、饭店服务人员的讲话艺术时,我引用这样的一个笑话,有一个妇女抱着小孩上了公共汽车,汽车司机对她说:“这是我见过最丑的小孩子了。”这个妇女听了以后很生气,气冲冲地走到车的后座坐了下来,坐在旁边的一位男士关心的问发生了什么事。“那个司机说了侮辱我的话”,她愤怒的说道。男士深表同情的说:“呃,这就是他的不对了,作为一名驾驶员,作为一名公众服务人员,他怎么能对乘客说无礼的话呢。我想你应该过去狠狠的教训他一下,这样吧,让我来帮你抱着这只小猴子。”讲完故事,同学们哄堂大笑,笑过以后我不失时机地引出今天的课题,作为一名司机,作为一个公众服务人物要注意讲话的艺术,有些实话是不能讲的,故事中的司机说的也许是实话,可他的话却深深地伤了乘客的心。这样的导入自然而引人入胜。

通常英语语法课总是让人觉得乏味,因为一般的语法教学,都是老师讲,同学们听,这种“听讲”式的教学方式,虽然也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让学生参与,但这种参与仅仅是比较被动的参与,不能成为英语教学中学生的主要参与方式。另外,反复地说教,一味的灌输只能让学生觉得疲倦,也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因此,课堂上我们可以借助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去输出教学信息,这就需要教师在課堂设计上下功夫了。如果我们能把教学活动转变成一个游戏过程,它承担了包括使学生获得艺术体验在内的一定的教学任务,或者说是一个教学任务已经渗透于其中的游戏过程,那么这样的教学可以称得上是非常有艺术的教学,即教学本身就是艺术,换成杜威的话就是:“工作始终渗透着游戏态度是一种‘艺术——虽然习惯上不是这样称法,在性质上确是‘艺术”。记得有一次我讲解一般现在时的时候,我设计用一个游戏来开展我的教学。我把全班分成若干纵排,每纵排为一组,然后我分别发给每一组最后一排的学生一张纸,上面分别写上表达一般现在时不同意义的经典例句,在我说“开始”后,最后一排的学生即用耳语告诉前面的学生,这位学生再把听到的例句告诉前面的学生……,这样依次进行下去,第一排的学生把所听到的例句写在黑板上或说出来。传得最快、最准确的组获胜。在这个游戏中,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开口说英语,每个例句在学生中传读,因为每组的成员都关心他们合作的结果如何,因此,全班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黑板上的例句上来,整个过程气氛活跃。最后我再对每个例句表示的意义一一讲解,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说出更多的例句。这即培养了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精神,又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教学的内容,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当然,因为教学活动毕竟不同于游戏活动,它是有着明显而具体的教学任务和目标的,不能像游戏那样玩个痛快就完事,因此,教师必须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你的学生的需求、知识结构,创设活跃的教学环境,通过学生的积极配合,在游戏中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课堂里“玩”也始终有一个度,换一种说法也就是玩也玩得有艺术,这里,学生的玩就是参与。请记住沛西?能的这样一句话:“解决教育上极大多数实际问题的钥匙在于了解游戏。”

正确地使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有利于形成浓厚的语言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将英语和客观事物直接联系起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激发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热情和能力。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用语,是值得探索的一个问题。

上一篇:旅游文学与旅游营销下一篇:新工业革命带来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