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工作论文

2024-11-07

实验教学工作论文(精选12篇)

实验教学工作论文 篇1

引言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物理课堂更应该体现物理现象的多样性和物理规律知识的同一性。但笔者经过查询资料、课堂教学听课等多种形式的调查, 发现物理实验的课堂教学存在如下不足:首先, 教师偏重于知识的完整性、结论性, 而忽略了实验的过程性。其次, 对于知识的理解仍以“讲—练”为主, 用例题的练习和讲解来代替实验对物理概念、规律形成的生成作用。再次, 实验单一。教学中, 很多老师只演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演示实验, 不能体现物理现象的多样性, 不能发挥同学们的主动性, 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创新能力。最后, 学生分组实验时, 课堂时间利用率低。

物理课堂不仅要重视结论, 还要重视过程, 在追求短期效率的同时, 也要追求课堂的长期价值。如何克服上述现状的缺陷, 最大可能地让学生在实验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 特此提出“复式实验教学法”这一研究课题——各组同学围绕同一个知识目标能够分别自行设计不同的实验, 并在教师的引导下, 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规律, 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共同经历围绕同一个知识目标的不同实验, 从一般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新的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技能和优良的科学素养。

下面笔者以《压强》的教学为例, 谈谈自己对复式实验教学法的运用。

一、预习作业设计要开放, 凸显学生的创造性

预习作业要体现开放性, 这样学生才能认真预习、查找资料、设计实验, 寻找实验需要的器材, 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不断地尝试实验、改进实验, 真正让预习落实到实处, 凸显学生的创造性。 (如表1)

统计预习作业 (全班42人) 分析:

(1) 认真预习的同学39人 (占93%) , 其中用纯文字表述的有8人 (占19%) , 纯图像表述的有12人 (占28.5%) , 文字和图像综合表述的有19人 (占45.5%) 。这说明学生对于开放性的实验设计有着较大的兴趣, 学生有着积极参与的意识。

(2) 实验设计如表2。

二、教师要预设学生各种可能的实验设计和准备相关的器材

由于所选课题的实验可从多角度不同途径设计, 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多角度思考, 从不同途径设计不同的实验, 可以是书本上的, 也可对书本上的实验进行改进, 或者是自制实验器材, 比如:显性现象型——手压气球变形、砖头压海绵等;体验型——手指按压铅笔头疼痛、按图钉等;生活经验型——人坐沙发比坐木头椅子舒服、刀锋要磨得锋利才能更容易切开食物、冬天人陷进深雪地与踩雪橇的区别等……

教师在准备实验器材时, 将所预设实验中的器材尽可能提前两天准备好, 不仅采用实验室的压强演示仪, 还要寻找生活中的沙子代替雪地, 寻找40cm×50cm×20cm的海绵, 使海绵在实验过程中的形变效果更明显……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设计能力

在研究压强的影响因素时,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如何改变压强, 猜想影响压强的因素。学生结合自己的猜想, 分别设计各自不同的探究实验, 并选择所用的实验器材。比如压强实验可设计:海绵凹陷利用砖头和海绵;海绵凹陷利用盛有适量水的水瓶、海绵、烧杯和水;桌子下陷利用装沙子的容器、压强小桌、砝码;橡皮泥被凹陷利用绳子、钩码、橡皮泥……

如此, 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 才能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设计实验。

四、按照类似设计方案分组实验, 发挥小组最佳效率

在分组实验时, 根据学生的预习作业检查情况, 同种或类似设计方案分组, 让他们各司其职, 各尽其能, 避免成为一个人的实验……这样能更好地进行实验操作, 发挥最佳的实验效果。

五、加强实验过程中的指导, 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在实验过程中, 学生很容易忽视控制变量。所以在学生小组实验时, 教师要加强巡视, 对操作不规范的加以提示纠正, 对实验安全加以提醒。比如:

利用砖和海绵的实验中, 学生很容易就可以解决通过增减砖的个数改变压力, 受力面积通过砖的正、侧、竖三种位置来改变。但用3块砖叠加作为一个整体时, 在研究压强与受力面积关系时, 学生容易犯如图B的错误:

A图中的砖块与海绵间的受力面积为砖块正放时的底面积S1, B图中的受力面积为3个砖块的侧面积之和S2, 几乎和A图中的S1相等或相差不多, 所以人肉眼观察不出海绵的形变程度发生改变。需要学生按图C实验, 实验现象较为明显, 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别被砖头砸了脚!

而在利用水瓶和海绵的实验中, 学生在改变受力面积时出现了瓶颈, 此时教师要适当地提醒学生瓶底和瓶顶的区别。

在利用装沙子的容器、压强小桌、多个钩码的实验中, 由于该实验是从学生生活经验来的, 沙地模仿雪地, 在操作中将小桌拿出, 学生习惯于定向思维为观察沙地陷进的深度。由于沙地松软, 拿出时沙子已经塌陷了, 所以观察不出明显的实验现象。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沙子会被陷进去?学生通过分析知道了是由于桌腿的原因, 由此就知道了桌腿下陷的深度就是沙子受到压强大小的表现。……

实验中, 如果对注意点不注意将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影响实验效果, 甚至产生错误的实验结论。因此在学生实验过程中,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实验时的检查和指导。

六、小组展示, 小组互评

首先各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其他小组介绍本小组的实验设计思路、进行实验操作、表述试验时的注意点和实验现象以及实验的初步结论。其他小组的同学对该小组的实验进行评价, 并提出自己的问题或看法。

在展示装沙容器、压强小桌、多个钩码实验时, 小组展示结束后, 其他小组就提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能不能直接放在地面上做实验?

从而引出了: (1) 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有压力 (压强) 时, 物体一定会发生形变, 但由于被压物体的结构、物质的原因, 这种形变不一定会被人的肉眼所观察到, 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客观精神和意识。 (2) 研究过程中, 要严格控制变量。不能一会儿压海绵, 一会儿压地面, 要保证被压物体不变。

七、教师引导各小组归纳共性, 总结物理规律

在《压强》的复式实验中, 每个小组都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 得到了各自实验的初步结论。

实验1:砖越重, 海绵的形变程度越大。

实验2:水越多, 水瓶越重, 海绵的形变程度越大。

实验3:钩码越多, 海绵的形变程度越大。

实验4:用力越大, 钉子钉得越深。……

教师引导学生对各小组实验和实验结论进行分析、辨析, 归纳出小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共性, 建立物理概念或总结出一般的物理规律:

规律1:海绵的形变程度、桌子陷入的深度、钉子钉入的深度都表示了压强的大小。

规律2:受力面积一定时, 压力越大, 压强越大;压力一定时, 受力面积越小, 压强越大。

在本节课的实验复式教学中, 学生在实验中充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识阅历, 围绕教学目标不受教师限制地设计各种实验并探究, 提高了学生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 学会了辨析、比较、归纳, 促进了知识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态生成, 并表现出一定的创新意识。同时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及实践活动反馈, 体现了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较为全面和透彻, 并能熟练运用。

所以结合本节课的教学, 笔者总结出复式实验教学步骤流程图如下:

参考文献

[1]周礼琴.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刍议[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 (4) .

[2]黄秀秒.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探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0 (3) .

[3]车素红.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困难与解决措施[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 2012 (6) .

实验教学工作论文 篇2

十年的研究和四年的实践:教学试验项目的更新和创新课题的补充,丰富了教学内容;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实验设备的添置,提高了教学水准;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的建立,激活了教学对象;教学管理平台的搭建和管理手段的完善,保障了实验开放。同时,发现在实验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提高上存在一个“瓶颈”,制约着改革成果的进一步扩大。于是,对教学试验项目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结论是:项目的更新补充,模式的灵活开放,没有脱离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俗话说“穿新鞋走老路”。

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即教学计划无法真正贯彻落实开放性实验教学,缺乏总体培养目标框架下的实验教学定位,绝大多数实验以课程为核心,作为理论课程的补充,为课程的系统性和严密性服务,阻碍了学科之间的渗透,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未能落实到实处:

①实验以课程为核心,所有实验教学全部附设在相应的课程中,开设实验教学的.课程共有14门,占总课程门数比例为30.43%,总学时220学时,比例为14.1%。

②专业课实验教学学时分散,比例偏低。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在内的43门课程中开设实验教学的课时有11门,比例25.58%,学时比例只有8.96%。

③实验教学安排不连贯,内容存在重复。实验项目存在相当的重复,既浪费了有限的实验学时,又挫伤了学生兴趣和创新积极性。

④学生的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在其它实践教学环节得不到体现。尽管学院的有关文件规定学生自主完成的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成果可以替代毕业设计成果,但人才培养方案及配套的毕业设计教学大纲仍然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工程设计,如:工程总量、图纸数量、施工方案等内容。

2.总体思路与目标

总体思路是以学生的专业概念、专业素质和工程素养的形成为出发点,将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作为方案的总体功能,以工程为背景,将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的实验教学和其它实践环节分解整合,以功能实现为目标,构建实验教学模块和体系,根据体系结构设计模块功能。目标是以掌握整体优化的知识结构为基础,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概念、专业素质和工程素养,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

3.内容整合与优化安排

深入分析,反复论证。将实验教学分为3类:第一类是任务由外系教师承担,设备也不在本系,如:大学物理、计算机信息技术、计算机程序设计和文献检索等;第二类是内容自成体系,设备相对独立,主要有土木工程测量、CAD基础和结构CAD;第三类是人才培养方案中除了第一类和第二类的所有开设实验教学的科目。综合考虑行政管辖、教学内容和设备管理,第一类和第二类实施现行的教学安排,要求内容上精炼并作相应的补充,满足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管理上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第三类实验教学,从课程上看,全部是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从设备上看,全部设备在本系实验中心,从任务上看,全部由本系专任教师承担,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和优化实验教学安排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和充分的条件。根据现行人才培养方案,第三类实验教学课程一共有7门,教学时数60,无法保证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的教学效果,无法满足学生在专业概念、专业素质和工程素养形成过程中的渴望和企求。

整合充实教学内容,优化实验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整合后,课内学时由现行的60学时增加到84学时(6学分),增设《土木工程实验概论》和《土木工程结构检测》的内容,现行课程的实验教学整合为《土木工程材料的工程性能检测》、《土木工程试验技术基础》、《土木工程结构试验》。调整后,在现行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5门课程,但总学分基本没有变化,内容不重复,过程不间断,循序渐进,与理论教学同步,配以成熟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既不增加学习负担,又保障了教学效果。

结束语

土木工程项目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综合性、社会性和创新性,关注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和人文素质提高的同时,必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

先进的试验条件和开放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概念、专业素质和工程素养,还需要整合现行的实验教学内容,优化现行的实验教学安排,搭建循序渐进、特色鲜明的实验教学框架体系。

微型实验走进农村实验教学 篇3

关键词 微型实验;农村学校;环保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8-0142-02

在倡导以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来实现课改新理念的今天,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学科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科学的探究方法、能力,就要转变教学中“重讲授,轻实验”,甚至把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走过场”,教师在黑板上“画实验”、学生在教室里“背实验”的现象,实行科学的探究学习方式,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同时农村学校优质生源的流失以及实验条件的落后,造成很多教师在意识上和行动上对化学实验的不重视,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以实验为基础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所以当务之急是引导和重视微型化学实验,认识它的优点并依据实验要求,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自己动手自制仪器、自主实验,走出繁杂的实验室,走进丰富多彩的生活化的“实验室”,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科学的微型探究实验中既节约了器材、药品又安全方便,同时获取了知识和技能、培养了动手能力与实验能力,还学会探究未知问题的方法,从而借助灵活多变的微型实验缓解以上种种矛盾。

1 挖掘教材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既是教学手段,更是学习化学内容的重要途径。新教材的大力改革不仅使实验内容真实、生动、直观、富有启迪性,又使实验生活化、简单化和微型化,以适应21世纪绿色化学的发展。例如,“酸碱与指示剂的反应”探究实验,学生设计的方案大体2种:一种以试管作反应容器,另一种以点滴板为反应容器。学生实验后均看到相同的现象(石蕊遇酸性物质变红,碱性物质变蓝),获得相同的结论。而学生在享受实验给学习带来的快乐的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两种方案作比较,通过学生讨论,总结出后者较前者药品用量少,简便易行,便于实验对比,易清洗。

在此基础上再将思维触角伸向生活,寻找替代微型仪器(如盛西瓜霜含片的吹塑板等)和药品(如厨房中的食醋等)以及利用紫甘蓝汁替代石蕊等。当场试用后,现象、结论一致,效果良好。课后形成兴趣学习小组,合理分工自制微型仪器进行实验探究,从而获取实验现象和结论,让学生联系生活自主养成勤动手动脑探究意识,培养创新意识。

2 改进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

实验是探索新知识和训练科學方法的有效途径,又是学生实验操作和技能训练最直接的学习模具。对一些实验在保持科学性、安全性、可操作性基础上进行改进,如制取O2实验的微型化设计。

1)实验用品:带盖的青霉素瓶、输液器上的三通管、粗胶管及细短管、喜之郎果冻盒、蒙牛牌酸奶吸管、空墨水瓶,MnO2,5%的H2O2。

2)实验过程。①在青霉素瓶盖上插入输液器的三通管,正上方的一端连接盛有双氧水的粗胶管,侧管接上长约10~12 cm的细短管,并将一端用热水烫制弯管。喜之郎果冻盒盛2/3体积的水。②将青霉素瓶装满水并倒立在果冻盒中。蒙牛牌牛奶吸管用剪刀剪成带尖纸槽。③实验时,用纸槽取3~4 g MnO2放在青霉素瓶底部,然后将安装好的瓶盖盖紧瓶口,用手挤压粗胶管里H2O2大约2~3 ml,细短管放入水里,观察产生的现象;待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将细短管口放在青霉素瓶口,收集一瓶氧气;再用向上排气法收集一瓶氧气;然后用带火星的火柴杆检验并观察产生的现象。实验完毕,将青霉素瓶里的废液慢慢倒入空墨水瓶,加盖密封。

实验现象明显,节约药品,污染非常小,有利于学生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培养,同时激发学生对实验创新的欲望。

3 利用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合作精神

学生分组实验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形成科学概念、巩固科学知识、培养实验技能,坚持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训练科学方法有重意义。如“物质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实验中,由学生课前设计出新方案(要求采用微型仪器和从生活中寻找廉价易得替代药品),先小组讨论,再由小组长在全班表达设计思路后,经全体学生评选出较理想的方案进行试验。

1)仪器:玻璃酒杯、筷子、温度计。

2)药品:食盐、生石灰、冰块。

3)实验步骤。①取3只相同玻璃酒杯各注入相同的水,用温度计测量各杯水的温度填入表中。②将等质量的食盐、生石灰、冰块分别加入上述3只杯中用筷子搅拌至溶解,测量溶液的温度,记录温度填入表中。③用手背小心触摸3只酒杯的外壁,有什么感觉?(分组讨论)④把实验后的溶液倒入指定的容器内。⑤计算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填入表中,小组对比温度。⑥小组讨论后获得结论:物质溶解时有时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现象(食盐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不明显;冰块溶解时溶液温度降低,溶解时吸收热量;生石灰溶解时溶液温度升高,溶解时放出热量)。

4)实验反思。①所用的水都是一样的质量,3次所加的药品的质量也相同,若不同现象还一样吗?②在上述实验中用到温度计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如果没有温度计,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能设计出几种方案?

分组实验中,每个学生使用微型仪器做实验,一方面为学校节约实验经费开支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锻炼了动手能力,掌握了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小组、教师的互相交流评价以博采众长积极总结,真正尝到合作的乐趣!

4 开展家庭实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家庭小实验的化学原理和选用仪器都比较简明,充分贴切生活实际,因而家庭小实验是化学实验课堂教学的一项主要补充。例如CO2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在时间、空间及仪器和药品选择上都十分有限,学生的个性不能充分展示和张扬,学生思维未被完全打开。家庭小实验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学生有充裕时间自主式进行探究实验,从问题提出、方案设计、资料查阅、替代药品和仪器收集、现象观察与记录到结论与分析等全过程,都是学生个人行为,参与意识强,家庭合作气氛浓,思维极其活跃,极大“摆脱”课堂教学的约束。

如要求学生到家中结合实验室制法自制一瓶CO2气体,学生在设计方案时药品替换成家中易得的鸡蛋壳、水垢、石灰石碎粒、厨房中的醋精、饼干袋中的干燥剂小包等,仪器换成青霉素瓶、输液管、注射器、塑料袋、药瓶、矿泉水瓶半截、滴眼液瓶(扎有许多针孔)等进行试验,虽因陋就简,操作简单,药品用量少,但现象明显,富有趣味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锻炼了学生思维创新能力。以后将引导学生建立起“个人化学实验室”。

5 适时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素质

往往在化学实验中出现有毒的物质,若处理不当,对环境会造成污染。化学实验环保化是化学发展的需要,是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例如燃烧条件的探究,可以将红磷、白磷放入装有氧气的试管中,用一端系有小气球的带导管的单孔塞塞住试管口,完全封闭后将两试管同时浸入热水中进行对比实验,使产生的P2O5白烟没有外泄。这样不但简化操作,使实验效果更明显,而且把实验中产生的污染物尽量消灭在实验过程中,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素质。

实验教学工作论文 篇4

一、新形势下实验管理员应该树立的服务理念

1. 实验管理中心为教学服务职能。

为教学服务是实验室最基本的职能。以前的实验室由教研室直接管理, 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 实验技术人员归属教研室, 参加教研室的业务学习、布置教学任务、编排教学大纲、安排考试、监考等与实验无关的事情, 使得实验室独立活动能力弱, 缺乏应有的活力。体制改革后, 实验室脱离了原来的教研室, 实验项目设计和设置、实验教材的编写、实验教学研究就成为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 实验室地位和独立性有所提高, 实验技术人员参加管理中心的业务学习和活动, 内容针对性强, 使实验技术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本职工作。提高服务意识, 营造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氛围。

2. 实验管理中心为科研服务职能。

单科教学实验室各自为政, 独立设置, 学校内部各实验室之间缺乏相互协作, 设备资源不能够充分利用, 不能为教师科研工作提供方便。改制后实验室的资源共享, 所有仪器管理中心统一调配, 进行科研的教师只要将自己的科研计划及所需仪器报给管理中心, 由管理中心协调各个仪器的管理员, 该仪器管理员充当科研教师的助手, 做出来的成果有实验员的一份, 达到多赢。实验员应该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 做好辅助工作, 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到位。

3. 实验管理中心为社会服务职能。

开放实验室为社会提供服务是原实验室体制所不能做到的。实验管理中心自身的独立性和管理上的灵活性是其为社会开放成为可能。实验室的资源共享不应该局限于校内共享。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面向社会承接和提供技术服务, 能够面向校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专业技术、技能鉴定考核, 专业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及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等。实验管理中心是多学科综合性中心, 在社会服务方面有很大优势, 实验管理中心可以制定出一系列服务制度:实验项目、大型仪器的服务功能及收费标准、实验项目和大型仪器负责人的联系方法及预约方式等, 使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得以充分发挥。

二、新形势下实验教学工作方法

1. 实验教师充分备课, 课后认真总结。

实验专任教师收发仪器, 配制药品、试剂是分内之事, 要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创造性地开展实验教学工作, 就要备好课, 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 才能因材施教。备好课是准备好实验的前提和保证, 只有备好课, 才能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才能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实验后根据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同学们的反馈信息, 协同任课老师认真探讨解决实验教学中的问题, 并对实验方法进行改进。

2. 让学生整理实验室, 提高动手能力, 培养统筹兼顾的思维。

实验室全面的设施、合理的布局, 能使人心旷神怡, 赏心悦目, 有助于陶冶人的情操, 对师生员工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开拓进取精神, 约束不良风气和行为, 增强学校的向心力、凝聚力起着重要作用。让学生动手整理实验室, 需要广大教师积极配合, 才能达到调动学生主动性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目的。

3. 让学生准备实验, 提高思维能力, 培养预习习惯。

传统教育观强调学习是灌输, 学生是被动接受的过程, 以教师为主, 学生围着教师转。科学教育观强调学生是主体, 教师要围绕学生转。让学生准备实验, 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师生充分交流, 把化学实验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师生的友好合作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轻松、愉快, 能使学生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在实验课上, 让学生自己准备、自己操作、自己分析、自己总结, 这样给学生一个科学实验全过程的训练, 初步了解科研工作的科学性、严肃性、奉献性。同时提高思维能力, 培养预习习惯。

4. 改革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 提高教学效果。

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和实践人才的重要手段。由于传统的成绩考核方式的影响, 大部分学生在思想上重理论, 轻实验操作, 在实验课上不认真操作, 随随便便, 不总结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实验报告互相抄袭, 在实验中没有达到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实行跟踪考核, 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给予指导更正。在期末对实验进行口试与实际操作考试, 既考理论知识, 又考操作能力, 考试方法改进, 引起了学生对实验课的高度重视, 实验课真正达到了其教学目的。

三、总结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急剧变革, 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育方法等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通过实验管理中心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可以看出:高校要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实验管理中心作为独立的职能部门, 区别于依附于教研室的教学实验室, 被赋予了自身建设、自身管理以及其服务职能等诸多内容, 努力改革实验教学形式, 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摘要:实验室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场所, 实验教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实验室的管理机制入手, 分析了实验室工作的服务功能, 总结了实验教学工作方法, 推动了实验教学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使实验室工作及实验教学与新时期教育的发展相适应。

关键词:实验室,服务功能,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董彩霞.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7, (27) 1:66-67.

[2]陈英, 王立新.浅谈高职教育的特色[J].中国科技信息, 2006, 1:119.

实验教学化学实验论文 篇5

有时为了达到教学的目的,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教师可以增加一些演示实验.

例如在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的转移”是一个难点,学生不容易理解这一微观本质.

我补充了这样一个实验:将铁片、铜片同时浸入稀硫酸中,铁片、铜片用导线连接,还接了一个电流表.

不对原电池的知识做任何讲解,只是让同学们观察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的现象,说明有电流通过导线,证实了导线上有电子在移动.

一个简单的原电池装置,让同学们亲眼“看”到了电子的转移.

二、指导好学生实验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干.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做实验,而不能代替学生做实验.

可能有部分教师觉得,做学生实验浪费学生的时间,因此,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很少,很多探究实验形同虚设.

这样的做法不能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化学实验带来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新疆班预科班第一年只需要完成必修一的内容,所以有足够的时间开设实验课.

人教版必修一教材淡化了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的界限,教师可以根据实验的内容灵活地安排实验的形式.

有的实验可以由教师在课堂上演示,有的可以边讲边演示,有的实验可以由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有的实验可以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有的实验可以带学生到实验室进行.

学生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基本操作技能,分组实验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学生做实验之前,教师要明确要求:一是学生实验前必预习,明确目的、要求、内容、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二是学生做实验时要严肃认真,做好实验观察、操作、记录和分析;三是,实验完成后写实验报告.

事实证明,学生在实验中如果独立地成功地解决了问题,能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热情,成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劲动力;如果实验失败,也可以从反面为学生提出了问题,通过他们的努力,分析原因并重新实施实验,成功后将会获得更大的喜悦.

三、开发趣味实验

一些趣味实验不仅操作简单,而且现象明显,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能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

新疆班学生因为离家太远,只有暑假才能回家,双休日和寒假都在学校,他们有充足的课余时间.

课后开设的趣味实验可以将新疆班学生的化学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与他们的生活行为紧密结合起来,因为这类实验更贴近于学生,更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实验兴趣.

实验教学工作论文 篇6

关键词:教学设计 挖掘 实验资源 提升 教学效果

高中化学的编排模式,是先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再归纳上升到化学理论知识,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高中阶段主要学习“主族元素”,由七个主族,即七条线组成的,每一个主族又由多种元素组成——即多个点。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往往是从“线”上去找一个熟悉的“点”,在掌握了这个“点”的性质的基础上,再从这个“点”去推知同一条线上的其他“点”的性质相似性和递变性,从而达到掌握同一族元素的性质。

碱金属元素,是金属元素的代表,具有典型的金属性,它和后面的典型的非金属代表——卤族元素的学习,为后面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学习打下基础。钠元素的相关性质是碱金属这一族元素的代表,由它的性质可以推知这一族元素的性质。同时,这又为我们学习后面的每一个主族形成一定的“套路”。

实验,作为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同时也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的教学资源,在实验过程中产生许多精彩的实验现象,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何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延续?教师在课程设计上要充分注重实验的有效性,挖掘实验资源,加强学科内知识的联系,提升实验的教学功能。

首先,课题的引入和碱金属元素的介绍及今后学习每一族元素的一般规律。

其次,在学习钠的物理性质时,先通过金属钠的展示和复习初中学习过的金属的通性得出前三点(1.银白色,有金属光泽,质软;2.导电、导热;3.有延展性),再通过演示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补充后两点(4.钠比水轻;5.钠的熔点低),在此实验过程中,学生也体会到了初中学习的“化学变化中往往包含物理变化”这一知识点。

再次,在钠的化学性质的学习过程中,通过钠的原子结构先铺设了一条暗线:钠在化学反应中只有还原性。明线是:氧气、硫、氯气、水、酸以及硫酸铜溶液等氧化性物质与它反应的实验:

钠和氧气反应时,通过“钠在空气中自然氧化”和“钠在空气中燃烧”两个实验现象的对比,学生得出结论:钠能与氧气反应。钠与氧气反应时,在不同条件下,得到不同的产物。回忆初中学过的:碳在氧气中燃烧条件不同,产物不同。因而可以推出结论:在不同条件下,化学反应可能得到不同的产物,从而实现学生认识的飞跃。

通过钠与氧气的反应,氧气体现的是氧化性,结合前面“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学生自然就能解决“钠和硫、钠和氯气能不能反应以及如何反应”的问题。

钠和水反应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就是通过“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来实现的。学生观察总结实验现象,再通过实验现象推断钠的化学性质以及钠与水反应的产物和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挖掘该实验资源: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如何说明、验证产生的气体?如何评价和设计一个实验?在教学分析实验过程中,我们用到了以前学习过的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知识,加强了学科内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对于该实验的延续,教师可以继续设问:钠与水反应的实质分析“钠置换了水电离出来的H+”,学生自然得出钠与酸反应的实质。

最后,本课知识的检测: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先复习金属之间的置换规律,提出问题:钠能不能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推测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演示钠与酸铜溶液的反应——现象与推测的不一样。这引发学生思考:蓝色沉淀是什么?是怎样产生的?从而得出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质。

本课最后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钠的保存和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以及钠的用途。这是由钠的性质决定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推导,让学生体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同时也检测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通过对钠的学习,学生能够产生一些对金属元素结构、性质等内容的体验。我们希望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能使学生从单纯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升到树立化学学习观念,产生成功体验。

1.让学生由以前学过的知识,结合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推知碱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并在学习过程中验证学生的推导,让学生产生成就感,使他们在学习中产生成功的体验。

2.通过对钠的观察,总结出钠的物理性质,让学生感受同样是金属,原来钠的性质和我们平时所见到的金属是如此的不同,从而激发学生渴望对未知领域的了解,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3.提出一些假设,让学生产生一些认知的冲突,引导学生用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去解决这些冲突:本课中的钠与水反应时产生的气体到底是氢气还是氧气的问题,如何用不同方法去验证,用什么方法验证,过程如何设计等等,通过学生自己设计,自己操作,从而得出正确结论,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产生学习知识和技能构建过程的体验,并把这种体验用于今后的学习中,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4.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制订实验方案,讨论实验方案并达成共识,自己找药品,自己选择仪器等等。此过程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也使他们意识到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5.通过高压钠灯、钠的化合物(NaCl、Na2CO3)等知识的介绍,让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身边,化学就在生活中。

通过理论、实验探究不但使学生能够较为深刻地理解钠的化学性质,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研究问题的能力,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开拓创新的精神,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学习。

微型实验与《实验化学》创新教学 篇7

近年来, 微型实验的仪器材质、功能、安全性及操作简化程度进步明显。[1]其简约、绿色、易操作、适合单人实验的优势能克服《实验化学》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部分困难, 实现实验的创新教学。

一、微型实验优化教学模式

化学实验教学模式通常为演示讲授式和学生分组实验。这两种模式都不能让学生独自完成全部实验内容, 无需主动提出和发现问题, 无法对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行尝试探究。以探究实验为主体的单人随堂实验虽然给予学生发现问题、科学尝试、解决问题的机会。然而常规实验仪器价格高、装置复杂、药品用量大、污染严重, 不宜带入教室等因素, 制约了单人随堂实验的开设。

使用微型实验技术可以解决以上问题。例如“Cl2的生产原理和性质”这一节中, 既有工业上电解法制Cl2的模拟实验, 又介绍实验室制Cl2的方法, 还要完成Cl2性质实验。教学量大, 教学节奏快, 空气污染严重。我们布置了相关研究课题, 让学生通过书本、网络寻找实验方案, 选用微型实验完成教学任务。图1是电解法制Cl2的微型装置, 充满H2、Cl2混合气的肥皂泡能被点燃;图2是用废CD盒改制的实验室制Cl2和性质检验装置。微型实验的Cl2产量少, 便于尾气处理, 可在教室内进行。再如“火柴头中硫元素、氯元素检验”的常规实验需点燃十余根火柴, 分步检验两种元素, 室内污染严重且成功率低。运用图3所示微型实验装置只需1根火柴就能观察到SO2使酸性KMnO4褪色现象, 侧转试管使AgNO3浸没火柴头又现白色AgCl沉淀。操作简单、污染少、成功率高。

实验后三天和两周, 对“氯气”实验教学效果进行跟踪测试, 结果如下表。

跟踪测试表明使用微型实验, 让学生亲手实践, 得到的感性材料更易接受, 不易遗忘。

二、从思维创新的角度来审视微型化学

创新思维是指有创建的思维, 即通过思维不仅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 而且能指引人们去获得新知识或以前未曾发现的问题解释。在教学中表现为对知识的牢固掌握和实验探究能力的增强。

1. 微型化学实验有助于掌握知识

化学实验知识包括实验事实、实验仪器和药品安全知识。获取实验事实的途径是提供直观材料, 让学生亲手实践。微型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 近距离观察, 获得的感性材料比较完整、清晰、正确。微型化的实验装置是常规实验装置的变形, 让学生明白常规实验装置的原理以后再用微型实验装置进行分析、探究, 正是创新精神的体现。

我们对使用相同教材的两个平行班作对照实验:08届A班级作为实验班, 用微型实验代替部分常规实验, 08届B班级作为对照班, 沿用常规实验, 教学成绩变化如下表:

结果显示, 实验班的教学效果好。访谈发现, 微型实验给学生一个探索问题, 获取知识的机会。他们在获取知识后有一种强烈的愉悦感, 这种愉悦感将实验提供的感知兴趣演变为探究兴趣, 成为大幅提高学习成绩的动力。这种愉悦感在所谓的“差生”中表现明显, 因而转化效果也更显著。

2. 微型实验提升实验探究能力

实验探究能力是在教学中运用实验来探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本质和规律的能力。[2]提升实验探究能力包含以下两个途径。

(1) 增加主体活动量

一般而言, 主体活动量越大, 越能发现和解决问题。微型实验赋予学生大量单人作业的机会, 教学活动量大增, 为学生提出问题提供可能。

例如课题实验“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 方案很多, 现象复杂, 若仅用单一的性质实验让学生体会两者化学性质之差异稍显苍白。运用微型实验:在塑料投影胶片上, 将亚硝酸钠溶液排成3行3列之矩阵。分别加入 (1) Na2S和稀H2SO4、 (2) 铜屑和稀HCl、 (3) 酸性KMnO4、 (4) 酸化的K2Cr2O7、 (5) 溴水、 (6) 先加AgNO3, 后加稀HNO3、 (7) 苹果、 (8) 酚酞、 (9) KI和稀H2SO4, 观察现象, 推断NaNO2化学性质。在研究NaNO2溶液显碱性时, 多数学生发现NaNO2饱和溶液能使酚酞变红, 稀溶液不使酚酞变红。另有部分学生发现稀H2SO4会使KI变黄, 认为这一NaNO2的检验方案值得商榷;还有同学用水果作尝试, 发现越“酸”的水果被氧化而褐变的速度越快。实践证明, 开展微型实验有助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 激发主体求知欲

求知欲是人追求某种现象或某个问题的内部动因。微型实验让学生人人动手, 不仅发现了许多问题, 也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形成自觉型实验态度。在进行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后, 有同学提出电解食盐稀溶液现象如何?我们设计了微型探究实验, 几乎所有学生都发现有氧气生成。还有同学在课余用铜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 并对电解取得的橙色沉淀做深入分析。新现象的发现, 新假设的提出, 是顺利解决问题的关键, 这些书本中未出现的现象激励着学生去学习更多知识。

三、微型实验与高中化学教法整合的新进展

1. 微型“分钟实验”营造教学情境

“分钟实验”是简单、快速、不用特殊实验仪器的小实验, [3]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在赋予学生亲自操作机会的同时营造了教学情境。例如“用纸层析法分析Fe3+和Cu2+”新授课引课时, 先给学生一支粉笔, 分别用红色水笔和蓝色水笔在接近粉笔底部的同一地方画圈, 再放于水中进行层析分离, 如图4。通过实验, 学生不仅获得了层析的初步印象和操作步骤, 更激发其系统、深入学习层析技术的欲望, 达到营造教学情景的目的。

2. 微型“发现实验”激发思维动机

“发现实验”是指在每节课的开头, 用简单的实验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也可在前一节课尾声用实验引出值得思考的问题, 留待下次上课解决。例如在上“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前, 我们给学生一片维生素C药片, 半滴管白醋, 数滴淀粉溶液, 一小撮碘盐, 引导学生在六孔井穴板 (或小量杯) 中检验食盐中的碘元素。结果四分之一的学生发现淀粉变蓝, 证明有I2生成, 现象如图5。其余学生却未见淀粉变蓝。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通过后续学习懂得了维生素C能把IO3-还原成I2, 进而继续还原成I-的事实, 明白了药品用量对实验结果的巨大影响。

3. 整合手持技术开发微型定量实验

我国部分地区的中学实验室已经开始配备传感器、数据采集器, 为利用传感器进行微型实验提供了物质基础。我们使用Vernier LabPro数据采集器和电流传感器, Logger Pro数据处理软件在六孔井穴板中利用电解法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电解时间从1小时缩短到20分钟;采用电脑自动积分获得电量, 避免电流突变引起的误差。实验过程无需守候观察电流变化, 赢得了宝贵的教学时间。随着化学实验探头配备的不断完善, 微型实验与手持数据采集器的整合成为研究的又一方向。

正如戴安邦先生写给微型实验的题词:“大力推行微型实验……学生在实验室的作业中, 不仅学到第一手的知识技能, 更能受到科学思维与方法的训练。”实验教学改革是在实验设计和仪器发展的基础上, 兼容并包地创新运用多种先进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质量。期待微型实验使每位学生萌发的创新之花都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宋心琦.关于发展和推广微型化学实验的一点看法[J].发明与创新 (微型实验专辑) , 2007 (7) :1-2.

[2]王祖浩, 王磊.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 解读[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212.

科学观察实验, 优化实验教学 篇8

一、观察实验的内容和方法

学生实验中的观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活动;是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积累感性经验的重要途径。因此, 注意观察的内容和方法是上好实验课的关键。

1.观察的内容

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的内容有四项:实验装置 (仪器安装的顺序和方式) 、所用药品 (颜色、状态、气味及味道等) 、实验操作 (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及注意问题) 、反应现象 (实验过程中、实验结束时) 。

(1) 对实验装置的观察

对于一个实验首先所应做的是选择适合的科学仪器及由这些仪器组成的实验装置。因此, 可遵循从整体到部分, 从部分到整体, 从外部到内部的原则进行, 以培养观察的整体性。从“整体性到部分”就是对某套装置有哪几部分组成, 先有整体轮廓的了解;从“部分到整体”就是这几部分是由哪些仪器组成, 又是怎样连接在一起的;从“外部到内部”就是要了解每件仪器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例如, 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是由发生装置 (圆底烧瓶, 分液漏斗, 酒精灯) , 收集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三部分组成, 这就是从整体到部分来观察。

(2)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

正确的观察实验现象是重点也是难点。因为只有正确的实验现象, 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科学结论, 才能巩固所学的知识, 这是化学教学的目的和归宿。因此, 教师要特别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和发生的一系列现象进行有目的的重点观察。如在讲硝酸的氧化性时, 浓硝酸跟铜片反应放出的气体呈红棕色;稀硝酸跟铜片反应放出的气体起初是无色的, 但当空气进入试管后, 气体却变成了红色。

2.观察实验的方法

(1) 全面观察

全面观察就是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的方式。不仅要注意被观察事物的各个方面, 也要注意与其他事物的联系。在化学实验中, 对于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物质性质实验, 应先全面观察, 只有全面观察才能了解实验的全貌。

(2) 重点观察

为了阐明某个化学概念或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对反应现象只需抓住与实验目的有关的规律着意观察即可, 也就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重点现象进行观察, 这就是观察的选择性等离子的鉴别实验。

(3) 对比观察

有些容易混淆或相似的实验现象需要加以区别, 要做对比实验, 进行对比观察使学生获得生动具体的感性知识或概括出结论来。例如, 盐类的水解, 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将少量NH4Cl、Na2CO3、NaCl晶体, 分别投入盛有蒸馏水的三个试管使之溶解, 然后用PH试纸分别加以检验。对比实验现象的不同。

(4) 重复观察

典型的实验或学生观察反应现象容易发生错误的, 教师可重复做一次或让学生重复做一次, 以获得深刻正确的反应现象, 应注意在实验前必须再次向学生强调观察的内容以引起重视。

(5) 思维性观察

观察本身就是思维活动参加的感知过程。教师质疑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察, 使学生的观察有明确的目的性、方向性, 使学生的观察有明确的目的性、方向性, 使学生总在质疑、解疑的矛盾中经受锻炼, 不断前进。教师围绕教学目标, 不断地揭示矛盾, 提出疑问进行引导, 学生不断地发现矛盾形成悬念, 分析解决矛盾, 这就是激发思维。激发思维的过程中, 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 达到了启发教学的目的。深刻体现了学生的主题地位。

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措施

1.要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意义

观察是掌握感性知识的重要途径, 也是掌握理性知识的必要条件, 是科学研究的方法。每个实验都有其观察的目的, 在实验前该观察什么, 不该观察什么, 是定性观察还是定量观察, 是一重复观察还是综合观察, 是静态观察还是动态观察, 必须让学生清楚, 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应该观察的对象上来。

2.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训练

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是贯穿到全部实验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教师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通盘计划贯穿始终。演示实验前,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提出学生观察什么, 怎样观察往往容易想到只是用目观察, 实际上也包括了听、感、嗅、味、触等各种感官。因此, 教师在实验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全方位地用感官观察。

3.要使学生尽量做到客观观察

生活中, 人们时常故意采取对自己最方便的做法从事某一活动, 但在化学观察中不符合观察要求的活动都是不对的。不带有任何偏见或违反客观要求的行为, 也就是应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对事物进行周密的、细致的和系统的观察和分析, 这就是科学观察的基本原则, 即观察的客观性。

4.教会学生善于掌握现象发生的各种条件

条件是发生现象的外部因素, 化学反应是在客观条件下进行的, 条件通过物质本质属性起着作用。条件不同结果也就不同, 例如, 在铝的化合物教学过程中, 关于AlCl3和NaOH的反应, 学生用等物质的浓度的两滴溶液, 由于滴加顺序不同, 为什么相同两物质反应现象却不同呢?通过认真实验, 精心观察现象, 获取感性材料, 再通过学生分析思考, 使认识产生了飞跃, 加深了学生对Al3++3OH-=AlO2-+2H2O反应实质的理解, 又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方法很多。只要教师把精力投入到实验教学中去, 并进行科学的研究, 相信所教学生的各项能力都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摘要: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又是重中之重。就化学实验教学中观察的内容、方法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方面给予阐述。

关键词:实验教学,观察能力,内容,方法,措施

参考文献

[1]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中学化学教学法.

实验教学工作论文 篇9

1 实验室的管理

1.1 我院无机化学实验室的基本概况

我院无机化学实验室现有二个学生实验室,一个实验准备室,二个实验仪器室,使用面积达到468 m2,可同时容纳80~100人实验,每年承担约50个实验,实验开出率达100%,实验仪器能够达到一人一组,能够完成大纲要求的实验教学任务。无机化学同时承担化学、材料化学、化工专业的课程实验及相关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任务。实验室以本科实验教学为中心,致力于推进学科学位建设发展。随着每年我院实验设备专项资金的投入,无机化学实验室的教学和科研用仪器设备得到明显改善。现有电子反应振荡器1台、电热鼓风干燥箱2台、马福炉1台、电位滴定仪1台、性能比较先进的pH计10台、电冰箱1台、离子色谱仪1台、紫外分光光度计1台,热重-差热分析仪1台,仪器设备总价值50万元左右。实验室制定有严格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无机实验室规则、无机实验室安全守则、无机实验室物品管理办法等管理条例,从而保证了无机实验室的教学和管理秩序[2,3]。

1.2 基本教学实验仪器的管理实行一人一组制

学生进入实验室后,每人指定一个实验厨专用。指导教师分发给学生本学期所使用的仪器,学生检查后放入自己厨中,学期末会进行清点工作,损坏丢失的要按照实验室赔偿制度进行赔偿。实行这样的管理后,学生马上会产生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十分珍惜爱护实验仪器。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这种一人一组仪器制度有利于学生进行独立实验,锻炼了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还会减少实验的时间,提高实验效率。同时也有利于仪器赔偿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无机实验室基本实验仪器主要有34种:1-试管架,2-试管,3-离心试管,4-烧杯,5-锥形瓶,6-支管烧瓶,7-移液管,8-酸式滴定管,9-碱式滴定管,10-滴定管夹,11-容量瓶,12-量筒,13-铁夹(附双顶螺丝),14-铁环,15-试管夹,16-表面皿,17-蒸发皿,18-坩埚,19-坩埚钳,20-酒精灯,21-角匙,22-燃烧匙,23-试管刷,24-石棉网,25-吸耳球,26-滴管,27-漏斗,28-称量瓶,29-支管试管,30-黑(白)磁盘,31-集气瓶(带玻片),32-玻璃棒,33-铁坩埚,34-泥三角。

1.2 精密仪器使用的公用制

每次实验前教师把精密仪器调试好摆放在固定的实验台上,学生操作实验时共用。教育学生使用精密仪器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细心谨慎,避免因粗心大意而损坏仪器。这种公用仪器制度,可以节约实验成本,同时培养学生之间的协调沟通和合作能力。同时,有利于不同实验室之间的仪器流通,达到实验仪器共享的目的。这类仪器主要有:搅拌器,酸度计,电导率仪、分析天平、紫外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离子色谱仪、红外光谱仪、差热分析仪等仪器。

1.3 实验室黑板的管理与使用

有的实验内容很多的时候,学生难免会忘记一些,于是学生习惯将教材或预习报告放于实验台面,这样做不仅影响实验台面的整洁与使用,而且存在安全的隐患。我们在实验室的墙壁上设置了黑板。每次课前,实验老师会把本次实验的主要内容及实验注意事项写在黑板上。可用于教师的实验讲解,同时也可以方便学生参考,提高实验效率,增加实验室安全系数。

1.4 实验室卫生安全及“三废”管理

整洁卫生的实验室有利于学生安心的进行实验。实验室会在学期始末各进行一次彻底的卫生扫除。每次实验后还要安排值日学生,在老师的指导监督下,负责仪器药品的回放,实验室的卫生。离开实验室之前,严格检查水电安全[4,5]。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始终推行以“绿色环保”为概念的教学改革,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学习环保知识,宣传环保法规,爱护自然环境。对实验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进行科学的环保处理,不对环境产生污染。部分实验采取微型化,既节约药品,又保护环境。

2 实验教师的管理

2.1 加强实验教师的组织管理

我们无机实验教学任课教师组成为三名。一位是有着丰富实验教学经验的专职高级实验师,工作任务是加强实验仪器设备、药品管理,做到帐、物、卡齐全统一。随时对实验教学仪器进行调试、维修、养护,保证仪器设备完好的应用于无机实验教学,在他的指导下,其他实验教学教师也要做到对所有仪器设备能够熟练操作,为实验教学和科研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一位是担任理论课无机化学的任课老师,在我院无机化学实验课既单独设课,又作为理论课的实践和补充,与理论学习平行进行,理论课老师要根据他的上课进度合理进行实验内容及进度的安排,既体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又兼顾实践的验证作用。一位是年轻的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无机实验室特别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采取一帮一,结对子的形式,老教师帮助青年教师提高实验教学能力和水平,丰富实验教学经验。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促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整体发展,全面提高,使青年教师迅速适应实验教学,成为教学能手。同时,实验教师在实验室管理中,认真负责,严格执行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

2.2 加强教师的实验准备管理

每次实验前全体实验教师要开课前实验准备会,实行集体备课制。首先全体任课教师认真阅读实验教材、教科书和各种参考资料中的有关内容;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了解实验内容﹑步骤﹑操作和实验时应注意的安全知识,操作技能和实验现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实验内容,研讨可能出现的实验问题,每位教师实验前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要认真准备实验药品,做到准确配制,药品齐全。还要认真调试仪器,确保实验的精确度。

坚持每次实验试做。尽管有些实验项目可能是年复一年的重复,但是仍然要进行必要的试做。因为每次的温度压力以及试剂的不同生产厂家就有可能引起异常现象。任课实验教师进行预实验是保证实验课成功的关键性步骤。因为通过预实验,可以检验出材料准备是否成功;仪器用具是否齐备及能否正常使用;化学试剂的配制是否符合实验要求等。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发现的异样现象和新的实验内容进行及时的讨论和研究。

2.3 加强教师的实验指导管理

实验任课老师时刻牢记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增强实际能力为教学目标,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实验课堂教学中使用启发式、问题式、讨论式、开放式教学方法;课堂讲解深入浅出,融会贯通,注意难点和重点,把易出问题的地方和各种注意事项,给学生讲清楚,讲明白。好的讲解,对实验操作具有很大的影响,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效率,而且能收到良好的实验效果。无机实验在系的公开课中,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受到全体师生的好评。

在实验室教学过程中,采取个别实验指导的方式。这样指导教师可以随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发现存在问题及时处理,对于学生实验过程中不明白的实验现象,及时解答﹑交流﹑沟通,真正实现了在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即解决了教学问题,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同时也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实验报告逐份批改。实验报告的批改是是教学的重要一环,是实验效果的重要体现,尽管学生人数多,工作量大,我们克服一切困难,真正做到逐份批改,并且针对问题做出批改意见,对于出现的科学性错误,给予正确的修改,做到了解惑释疑,并且在下一次课堂教学时就实验报告情况作总结性的讲解。每批改完一次实验报告,都要结合实验情况,给出实验报告成绩。

实验教师在搞好实验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研究,每周利用准备实验和辅导实验的时间,并采取互相听课,举行公开课、观摩课等方式,来提高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并积极交流教书育人的先进经验和心得体会。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参与总结实验,取得了不少的教研成果,如实验教学论文“化学反应速度测定方法的改进”,“碱式碳酸铜的实验室制法的改进”等等,达到了以教促改、教学相长的目的。

3 学生实验学习的管理

3.1 加强学风管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首先我们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我们建立有严格的实验课考勤制度,课前课后学生都要签名,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按时实验,

因故未做实验的同学要另找时间进行补做。学生进入实验室一定衣着整齐,在实验中保持安静,不准大声喧哗,不得到处乱走。在实验室里爱护实验仪器,注意节约实验药品,一定按规定的量取用药品,取用药品后,及时盖好原瓶盖,放在指定地方的药品不得擅自拿走。

3.2 加强实验操作管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实验作风

在实验时要求学生要集中精力,认真操作实验,学会准确地观察和分析化学反应现象以及处理数据的方法,并实事求是的做好实验记录。指导教师在指导实验过程中,也会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或不良实验习惯,以此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

做好实验室教学的管理工作是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成绩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近几年,我们在实验室、实验教师、学生实验等三方面加强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以后的实验教学实践中,我们仍需努力加强实验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事业心责任感,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资源优势,提高实验仪器的利用率,促进实验教学改革,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6]。

摘要:通过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性能的理解,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验技术,训练和培养科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了确保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成效,在无机化学实验室、实验任课教师、学生实验等三方面不断加强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实验室,实验教学,教学管理

参考文献

[1]郑长龙.化学实验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3-70.

[2]王金玲,谢劲松,张晶,等.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室科学管理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3):105-106.

[3]王雷,结合高校评估,无机化学实验室管理之我见[J],经济管理者,2008(11):205-207.

[4]杜秀芳,杜玉民,刘伟娜.化学实验室有毒无机废液的处理[J],实验室科学,2007(2):176-177.

[5]朱丽娟,高琳.浅析化学实验室如何加强安全管理[J],实验室科学,2007(3):162-164.

实验教学工作论文 篇10

关键词:实验教学体系,创新人才,教学创新

大学生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重要力量,本科实验教学既是验证知识和探索新技术的一种方法,更是培养学生双创精神的主要手段。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自主创新的积极性,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方面,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更好的培养新常态下的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的社会需要人才,本文从多年的实验教学方面得出了一些心得及思考,望和同行们交流。

1 着力提升教师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实验指导教师是实验教学中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作为任课教师首先自己要树立认真对待实验教学的态度,教前认真备课,对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搞懂搞透,做到讲课要有条理,重点突出,对学生的提问能够快速准确回答。实验教师自己要熟悉实验过程,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发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可以马上指出来,教师要在实验前预作实验,以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溶液试剂是否准确。实验教师之间可以互相观摩学习,相互探讨。学校应鼓励教师走出去,引进来,向兄弟院校,科研院所取经,将位于科技前沿的新思路、新技术引进实验教学中来。鼓励高水平的教师承担实验教学任务,在本科实验教学中,将自己多年来的科研成果,科研经验,科研方法,科研技巧,实验技术等融入实验教学过程当中,带领、指导、引导本科生从事较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实验研究、创新和实践采取措施。加强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1]。不断提高实验教学队伍的学历层次,形成合理的教学团队。大学应重视实验室教学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实验系列优秀教师及管理人员的评比、表彰活动,对于指导创新型实验的教师给予一定的课时补贴。教师自身要紧跟时代,与时俱进,根据教学实际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能熟练地将自身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适应新时期对创新型科技人员的高要求。

2 多途径、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开展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能起到很好的效果,首先实验开始之前要求学生写课前预习报告,做到实验前心中有数,老师通过预习报告了解学生对本次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授课时对疑点难点提示强调,适当时机可以安排让学生自己上台讲授,不对的地方老师给以指出,实验课结束后,下一次实验课开始前,针对性的向学生提问,了解学生前次试验的掌握程度,及时解决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这种教学互动的方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对知识的吸收和巩固。

大数据时代,多媒体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前,多媒体教学在理论课教学中已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多媒体课件更是具有内容多,信息量大,形象生动的优点。把多媒体课件运用到实验教学中来,教师可以利用软件把实验过程做成动画形式生动的演示出来,让学生更直观的,一目了然的了解实验过程,缓解实验学时少的矛盾,让有限的时间里发挥最大的功效。学生可以在网上预做实验,开设微信群,在重点难点上,教师学生共同开展讨论,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把微课引入到实验教学中来,微课又名微型课程,是指按照教学实践的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对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或疑点等)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清晰的画面、有趣的动画、图文并茂的讲解,这些丰富多彩的形式,极大地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对调动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通过模拟预做实验,提高学生对实验的熟练程度,提高成功率。合理的利用微课教学还可以降低讲课老师的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率[2,3]。

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课题,进行研究创新型实验、实践活动。学生亲自参与到创新性科研活动中来,身临其境,对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起到了积极地引导作用。我校在这方面为大学生提供了许多平台,例如“互联网+”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挑战杯活动,创新性实验技术等活动。本人参与指导的我院水文专业的学生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中“人工包气带城市建筑温度及微气候调控系统”项目获国家二等奖。这些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作用。

开放实验室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减少教学资源低效使用、教学经费严重不足等问题,改变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实现了一室多课、开放运行。将实验室的大门向那些学有余力,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开放,建立高效实用的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模式,在实验室的利用上,不受时间和专业学科影响,面向全校学生开放,最大限度的发挥实验室空间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4,5]。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实验需求,在恰当的时间和相应的实验室完成实验项目,这样不仅提高了实验空间的利用率也大大改善了仪器设备的空置率,在实验室的安全责任管理上,采取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责任到人制。在实验项目选择上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意识、创新意识,在其所具有的专业基础知识上,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选择实验方案,操作实验,整理数据,最后形成实验报告成交老师,老师根据实验报告情况对学生加以引导、指正。

实验考核可以通过四个方面来表现,一课堂表现、二实验报告、三实验考核、四增加创新能力的考核。例如可以通过实施创新学分制度和课外创新科技活动制度,激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学术研究与技术开发,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6]。

3 完善硬件设备为创新性实验教学提供保障

科学实验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仪器设备从而进行调查研究、实验和求证等一系列的活动的。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实验设备的技术状态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质量,实验设备数量不足严重制约着实验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高校实验设备经费不足一直是制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积极挖掘潜力,发挥教职员工的聪明才智,自力更生,创造条件。我校开展创新性实验技术等活动就起到了很好的促进调动作用。自制具有较强学科专业特色的而又无法购买的实验仪器,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综合创新能力,同时,也满足了实验教学的需要。积极开放实验室,充分利用学生充足的课余时间,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近些年来我校在教育经费上不断加大投入,教学条件在不断的改善,像原子吸收光谱仪、红外光谱仪、紫外光谱仪、离子色谱仪等已相继进入实验教学课堂,这些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对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操作大型仪器提供了重要物质条件。同时,仪器设备的管理要有科学系统的管理措施相匹配[7,8]。大型仪器要做到专人专管,确保仪器的完好率,提高仪器的利用率,做到科学管理,增强活力,共享资源,发挥效益。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开设模拟实验,此类试验经费投入较少,易于进行。

4 实验教材的创新是保证实验教学创新的必要条件

实验教材是实验教学的首要条件,它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各种实验方法的操作,具有根本的指导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教材的编写上应尽量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具有自身专业特点的教材编写。保证基础和验证性实验的基础地位,这类实验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开创新性研究实验,教师及科研人员可以将自己成熟的科研成果充实到实验教学内容及实验教材中来,从而提高了实验教材内容的新颖性、前瞻性,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由于具有许多的个人感受,因此,授课也就更具生动性,从而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9]。实验教材内容应该由浅人深、由简单到复杂,由验证到创新,整个学习过程的内容呈现逐渐加深过程,由此达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一个“多层次、多模式”科学的创新实验课程体系。

5 结语

实验教学是高校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工科院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教学已不仅仅是验证知识和探索新技术的一种方法,更是培养学生双创精神及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主要手段。建立新型的实验教学体系,采用科学高效的教学手段,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必要保证。

参考文献

[1]任朝华,罗跃,李水清.验证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性研究[J].广州化工,2013,41(5):188-190.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张叶臻,孙瑞雪.微课在分析化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广州化工,2015,43(12):198-199.

[4]杨立功,王晓华.开放互动式实验教学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8):132-134.

[5]马忠丽.谈开放式实验教学中大学生软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7):22-23.

[6]祝凤荣,张德明,张向阳,等.实践教学多元化考核与评价的研究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6):237-242.

[7]张红光,李雨竹,袁亚丽.加强实践教学内涵建设培养应用创新性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139-142.

[8]章军军,崔秀红.加强科研仪器设备在创新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2):174-176.

从高考实验命题看实验教学问题 篇11

传统的“读实验、背实验、黑板(纸面)实验”的方法真的不影响应试成绩吗?笔者在认真分析了2007年江苏高考化学实验题后发现,两道试题针对现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主要问题进行恰到好处的回击,现将我个人的观点表述如下。

1高考试题

[题1](2007江苏高考17)实验室常利用甲醛法测定(NH4)2SO4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其反应原理为: 然后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酸。某兴趣小组用甲醛法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I称取样品1.500g。

步骤II将样品溶解后,完全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

步骤III移取25.00mL样品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10mL 20%的中性甲醛溶液,摇匀、静置5min后,加入1~2滴酚酞试液,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复2次。

(1)根据步骤III填空:

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水未倒尽,则滴定时用去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____。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④滴定达到终点时,酚酞指示剂由_____色变成_____色。

(2)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若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1010mol·L-1,则该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____。

[题2](2007江苏高考18)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溶剂、增塑剂、香料、粘合剂及印刷、纺织等工业。乙酸乙酯的实验室和工业制法常采用如下反应:

CH3COOH+C2H5OHC2H5OOCCH3+H2O

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欲提高乙酸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等。

(2)若用右图所示的装置来制备少量的乙酸乙酯,产率往往偏低,其原因可能为:________、_______等。

(3)此反应以浓硫酸为催化剂,可能会造成_______、________等问题。

(4)目前对该反应的催化剂进行了新的探索,初步表明质子酸离子液体可用作此反应的催化剂,且能重复使用。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乙酸和乙醇以等物质的量混合)。

①根据表中数据,下列_____(填字母)为该反应的最佳条件。

A.120℃,4hB.80℃,2h

C.60℃,4hD.40℃,3h

②当反应温度达到120℃时,反应选择性降低的原因可能为_________。

2 命题分析

教学问题1:过分强调验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现象。

命题对策:两题一改过去实验题的内容和形式,如2006年江苏高考17题考查了搅拌的作用、冷却的目的、分离操作等内容;而今年考查的对象是:误差分析、现象描述、实验措施、数据处理、效果评价等等。这些变化能让同学们深刻地认识到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作用。

教学问题2:重视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规律、分析原理的实验,若过分注重操作细节,使实验的功能异化,会导致学生害怕甚至厌恶实验。

命题对策:强调科学方法,题1和题2都是通过化学知识为载体,创设了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作为一个探究者,一个“摘桃”的人,去动手做、动眼看、动口议、动笔写、动脑思,最终除了得到了探究成功的乐趣,还得到了“摘桃”的方法。

教学问题3:学习评价不看实验能力,学生逐步变得轻视化学实验。

命题对策:以质性代量性评价实验,不直接考核学生掌握了多少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例:题1和题2中所用的化学知识都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没有让学生写出来),取而代之的是考查实践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比如题2中评价课本上的实验方案的缺点。

教学问题4:由于学校、教师、器材和药品等原因,导致演示实验效果差、可见度低、实验经常失败、无法完成,使学生丧失观察实验和进行实验的兴趣。

命题对策:题1滴定操作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药品学校都有条件购买,学生一般能完成,而且实验现象很明显。用每个学校都能开设的实验题材来命题,正面回答了新课程实验探究实施的可行性问题,同时也给一些条件相对差一点的学校实施新课程鼓了勇气。

教学问题5:学生实验时间少,缺乏宽松的气氛和充裕的时间,使学生难以全部完成或匆匆应付,导致实验效果差。

命题对策:两道实验题特别是题2都需要测出好多的数据,这给平时的实验带来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学生实验时间学校一定要给足,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在每一学期安排一段足够长时间(比如一个下午)来进行实验探究,切不能因为时间的原因而忽视了实验的过程。当然教师在指导时,也可以适当调整实验组合,如题2这种情况,把学生分成8组,每一组测量1组数据,如果时间允许,每一组可以重复实验,以减少实验误差。通过完成实验探究内容,让各小组成员之间学会相互帮助、彼此尊重和信任、互相支持,从而建立起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此外,还培养了同学们的合作精神,激励他们独立运用实验技能去争取成功。

教学问题6:安全问题注意不够,缺少实验安全防护设施和救援措施,教师的口头警告反使一部分学生害怕实验。

命题对策:如题2中,第(3)问要求同学们分析此反应以浓硫酸为催化剂可能会造成的问题,命题注意到问题的开放性,在第(4)问激励同学们对该反应的催化剂进行新的探索,这样做不但不会引起同学们的害怕心理,反而鼓励同学们克服困难、独立思考、大胆探索。逐步形成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喜欢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养成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问题7:教师实验指导能力差,对学生实验操作中的失误训斥多,使部分学生不愿做实验。

命题对策:在题2第(4)问第②小题中要求同学们分析当反应温度达到120℃时,反应选择性降低的原因,这个问题提出了当实验失败后该如何应对的问题,是放弃?还是思考分析?我想这个问题,不仅困惑着学生,同时也困惑了一些老师。经常听到一些老师感叹“这个实验我也经常失败,所以现在就不敢做了,免得扰乱课堂气氛”。笔者认为,实验失败是在所难免的,如果课堂中能分析失败的原因,和学生一起体验实验失败所带来的启发,从而生成新的探究资源,这样做还是很成功的。可以说有时失败的实验更能锻炼人,科学家的实验不知要经历多少次的失败,最后才取得成功的。

3几点建议

(1)在实验教学时,注意实验内容和组织形式的调整。如在再现经典实验的同时,增加探究性实验;重视定性实验的同时,也注意定量实验;学生不仅参加阶段活动,也要参加完整实验过程;改变封闭单一方式,过渡到开放创新模式;改变由个体独立进行,实行群体协作互动;从依赖的模仿者,更新为探究的主体角色;改变重结果,延伸到组织交流探究过程和结果,新教材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又通过探究性实验来学习整个新教材的内容。

(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说明学生在思考,在参与,在学习,我认为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不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复杂,多么古怪,教师都不要轻易否定和回避,而是要给予鼓励和表扬。”

(3)对实验教学中教师地位和角色的认识。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的合作者、促进者,有利于和学生构建一种平等的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我们不因过去的“主角”而不愿退居为现在的“合作者”的角色,假想:没有教师角色的转换,学生敢如此“放肆”地与老师争辩,如此大胆地指责教材吗?他们的潜能会被发现、被挖掘吗?恐怕早被我们扼杀了。能让每个学生在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时自豪地说“这是我找到的,这是我发现的”,此时教师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等.化学课程标准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49-152.

[2]王祖浩,吴星.化学新课程中的科学探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40-163.

实验室实验管理工作探究 篇12

1 计算机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1.1 实验室安全是最关键的的问题

计算机实验室中需要有多台终端电脑还要有网络连接设备, 那么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 遍布电子设备, 极易产生静电。一旦出现漏电或者火灾, 造成的危险是巨大的。所以在安全监督方面要做好工作, 做细工作

1.2 实验室设备遗留问题

无论什么规模的实验室, 实验设备在使用一个时期后, 因科研和教学的需要, 都要进行适当的设备更新和改建。但是遗留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 通常情况下不会被丢弃, 而是继续留下来, 适应要求稍低的实验。这就造成了, 设备陈旧, 难于维护。出现硬件及兼容性问题。因为各种因素的干扰, 计算机实验室一般是由各个时期的教学需求逐步建立起来的, 所以形成计算机的硬件配置和规格型号上的差异, 这些硬件上的差异最终给管理者带来软件安装的兼容性麻烦在实验中经常出现故障。

1.3 实验室设备不足问题:

实验室的主要作用之一是辅助教学。要提高教学质量, 适应教学的发展, 实验室也不可一成不变, 墨守成规。也要进行改革, 适应教学前进的步伐。设备和实验环境都需要进一步的更新。

1.4 辅助教学预备工作繁杂问题:

不同的课程, 对实验室安装的软件都有不同的要求, 不同学期的要求也不同。同时为了避免教学中出现设备故障, 也要准备一些还原的工具具备还原技术。工作量较大。

1.5 学生有猎奇心里, 造成实验环境的破坏

学生都对新的事物有好奇感。尤其是大一的新同学更是如此。拆鼠标、拆键盘等现象屡见不鲜。环境卫生也是难于保持。加大了实验人员的工作量。

2 发挥实验室辅助教学作用的方法与建议

2.1 确立实验室改革思想

实验室要完成好教学任务, 就要进行改革, 实现实验室教学改革。实验室的改革应该与理论教学改革相互配合。实验室教学改革可以分成几个层面。首先, 从硬件设备进行改革。了解实际岗位需求, 在能力范围内购置新的操作设备。让学生了解最新设备的使用方法。其次建立不同类型的实验室。比如把实验室建立成软件公司的项目组方式、建立一体化实验室, 从分析, 到操作, 到编码整体过程模拟等等。最后要创新实验的内容, 把单一的教师布置, 学生模拟操作改为工作分配式, 学生通过预习, 去了解并尝试着却完成教师分配的工作, 教师的任务是对学生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给予解答, 对学生的整体工作情况给出客观的评价。

2.2 实验室工作人员要掌握软件技术, 提供平稳的教学环境

软件的实装与备份, 网络克隆软件是有效与方便的, 网络克隆软件Ghost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安装和备份的工作效率。学校在采购硬件时往往是政府采购, 需要自行装入操作系统和各种教学软件。如果采用通常的方法逐台安装操作系统、计算机的驱动程序和各种教学应用软件, 这样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而使用网络克隆软件Ghost软件, 在硬件配置一样的情况下, 全部计算机联网状态下进行多播, 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实验室教学中, 教师也要随时讲解难点重点。所以要安装网络控制软件, 区分教师端可学生端, 由教师进行控制。具体软件可根据使用需要自由选取。

部分商务低端机器, 也可以自带网络复制程序, 要求工作人员能看懂使用方法说明。具备计算机的专业知识。

3 规范性管理方法和建议

3.1 出台实验室管理的规范

要让实验室工作有序进行, 就要有科学的规范的管理方法, 将管理方法贴在

实验室显眼处, 让教师和学生了解具体内容, 配合工作, 共同保证实验室的有序进行。

3.2 做好安全排查工作

要在每天课程结束后, 关闭电源, 再离开实验室。不定期的抽查实验室设备的安全性。如电线的绝缘层是否脱落, 是否产生大量静电, 电流负载是否在安全范围之内等。在学期结束时候, 要彻底的检查实验室设备, 切断电源, 封闭实验室, 保证实验室的安全。

3.3 定期检查计算机终端和网络环境

根据故障报告, 随时解决故障, 及时的对电脑进行系统和软件的重装、电脑硬件设备的更换。保证后续课程中, 实验室的正常使用。

摘要:实验室是完成教学任务, 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场所。在理论课中讲授的知识, 要通过实验室中的实践来检验。理论中的盲点要依靠实验来给出答案, 排解疑惑。学习的知识要考操作来加深印象。在高职中, 技能的要求更为突出, 实验也就显得愈加重要。实验室的工作繁杂, 要真正做好实验室的管理工作, 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实验室在环境、教学辅助、安全、设备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要求, 所以本文从多个角度出发, 详细阐述了如何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

关键词:实验室,规范条例,故障排查,教学改革,备份

参考文献

[1]蔡小忠, 金贵朝, 费骥慧.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新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 (03)

[2]杨少飞, 许为民.美国国家实验室管理模式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 (05)

[3]宋伟, 宋小燕.中美国家实验室管理模式刍议[J].中国科技论坛.2006 (01)

[4]孙秀英, 张秋霞.论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发展趋势[J].科技资讯.2007 (14)

[5]白文红, 冯介新.对高校实验教学资源管理问题的探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2007 (02)

[6]何晓阳, 朱利泉, 朱亚萍, 余志.创新实验室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 (01)

[7]谢安锋.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 (01)

上一篇:玩具对孩子的重要性下一篇:百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