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监管食品安全

2024-08-26

强化监管食品安全(精选12篇)

强化监管食品安全 篇1

贵阳专项检查月饼生产企业

中秋节前, 为保障广大消费者过一个愉快祥和的节日, 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从8月18日起至8月31日, 贵阳市食品药品监督局组织各区 (县、市) 食品监管部门对月饼生产企业开展了专项检查。在专项检查中, 执法人员检查了各生产企业的生产场所和设施卫生状况是否满足食品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 是否存在利用陈馅制作新月饼、把月饼回收用于糕点原料、回收月饼再加工等现象, 并对月饼生产小作坊的肉制品和蛋黄原料来源进行了重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存在质量隐患的, 责令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 责令生产单位停产整改。对使用过期原料、非食用物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篡改标签中生产日期、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等违法行为, 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查处。涉嫌犯罪的, 移送公安机关, 并配合做好进一步调查工作。

六盘水强化重点专项执法

为切实维护“两节”期间群众饮食安全, 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六盘水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加强2014年中秋、国庆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 部署开展“两节”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强化中秋节期间月饼市场专项执法检查。督促月饼生产企业加强质量自管自控;加强突击检查和抽查;强化对加工销售月饼的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督检查;切实监督月饼经营者严把月饼进货关;强化对月饼质量的监督检查。

强化节日期间重点食品监督检查。强化重点食品、重点区域、重点场所的食品安全监督检查, 严把食品质量准入关, 切实保障节日食品消费安全。突出农村、城乡结合部、城市社区、旅游景区、车站码头等重点区域。

强化旅游景区等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检查。以旅游景区及周边餐饮服务单位、连锁餐饮服务单位、中央厨房等为重点单位, 以餐饮集中消费区域、旅游景区及周边、高速公路沿线等为重点区域, 强化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和隐患排查。

切实开展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治理。加强对农畜产品、养殖重点场所的监控和生猪、牛肉、羊肉为重点的“瘦肉精”检验检测, 强化养殖环节滥用抗生素及禁用药物的监管, 增加活畜禽销售前质量安全抽查频次, 加大肉品检验检疫工作力度, 确保检疫率达100%。

强化食品违法生产经营行为打击力度。针对问题易发多发的区域、场所和薄弱环节, 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隐患排查, 加大对农村、城乡结合部等区域食品安全隐患排查力度, 对发现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食品和监督抽检发现的不合格食品, 要依法采取有效措施, 及时处置。

安顺强化节日市场检查工作

安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保障2014年中秋、国庆两节期间流通环节食品市场安全监管, 对中秋月饼、食用油、糕点、八宝粥、薯条、水发产品、米面食品、果蔬饮料重点食品的食品市场监管进行了专项工作安排。一是强化抽检。八月份共抽检月饼、食用油、糕点、八宝粥等食品115个批次食品。二是针对月饼市场特殊性开展专项执法检查。重点整治月饼经营中存在的质量不合格、月饼市场经营者落实进货查验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情况, 经营者销售过期霉变、无QS标识或标签标识不清的月饼进行重点检查。三是突出重点食品。以食用油、糕点、八宝粥、水发产品、米面食品、果蔬饮料、猪肉、乳制品、儿童食品等节日消费量大, 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为重点品种, 对超市、集贸市场、食品经营户全面检查。四是强化12331投诉举报受理、接转、调解工作。通过采取上述措施, 八月以来检查食品经营者380户次, 其中检查月饼经营者200户次, 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3件, 依法处理2件, 抽检月饼20个批次, 依法处置不合格食品2件。通过开展节日期间专项整治检查, 有效净化了节日食品市场环境。

强化监管食品安全 篇2

**市交通局春运办

(2011年1月21日)

据我市交通运输部门预测,今年春运期间我市道路旅客运输量将达到32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春运期间,全市有337辆客车(4627座位,含出租车)参加道路旅客运输,其中安排10辆客车作为春运应急运力。

今年我市春运客流变化和影响因素主要呈现八大特征:一是2011年春节时间较2010年春节提前了11天,节前学生流、民工流、探亲流重叠,将形成明显的客流高峰。预计春节前一周,即1月25日至2月2日间,春运任务较为繁重。二是单边客流仍是影响客运企业春运经营生产的主要原因。三是高速公路网的进一步完善、运输结构的优化调整、运力运能的逐年递增,使我市运输周转率和服务质量、应急保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四是**到福州方向的火车趟次减少对我市部分客运班线产生一定影响。五是随着今年我市建制村通客车率的不断提高,春运期间农村出行人数倍增,中短途道路客运集疏运任务仍然较重。六是今年自驾车旅游的车辆有所增多,分流了部分中短途客源。七是春运期间异常气候多发,我市因受地理位置影响,常出现大雾、寒潮、冰冻雨雪灾害天气等,给春运工作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八是春运安全维稳工作面临更大考验。

为确保春运工作安全有序,我市交通部门科学调度指挥,优化运输组织,根据2011年春运可能出现的新情况、不确定因素

产生的影响,科学制定应对正常客流和高峰客流的运输方案,加强现场指挥协调,及时调整客运班次,科学调度运力。主动与铁路等其他运输部门进行沟通和信息交流,加强配合衔接,做到不滞留旅客。在保证干线客运的同时,组织好农村旅客运输。加大对农村庙会、农贸集市等大型集会活动的运力投入,满足广大农村群众出行和生产生活需求。

在安全监管方面,我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采取了五项具体措施:一是严把汽车客运站安全关,督促车站对进站旅客携带的行李物品和托运行包进行严格的安全排查,确保汽车客运站做到“三不进站”、“五不出站”。二是加大对运输企业的安全源头监管力度,特别是对跨省客运班线、超长班线、夜间班线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执行车辆日常维护、定期检测和行车日志的审核制度,充分利用GPS卫星定位系统,强化对车辆和驾驶员的动态监管,从源头上加强道路运输安全保障工作。三是全面加强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管。严格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押运员和装卸管理人员的从业资格管理,加强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技术状况监管,进一步推进GPS的推广应用,及时掌握货物安全运输动态。四是根据冬季气候的特点,认真做好大雾等恶劣天气的安全防范,确保行车安全。五是认真总结2010年春运工作中做好抗击冰冻雨雪自然灾害的成功经验,分析并探讨了2011年春运工作中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如何应对的具体措施。

一、主要做法

主要做法概括为“一、二、三、四、五”五个方面,具体是:

一是成立春运领导小组。交通局、运管所、地方海事处都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春运工作领导小组,并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各运输企业也相应成立春运工作办事机构,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二是召开了两场大型会议。交通局和运管所在10楼会议室召开2011年春运安全工作会议。各道路运输企业的领导参加了会议。会上,交通局党委书记***就我市抓好春运安全管理工作发了言。运管所所长(海事处负责人)***通报了我市道路、水路运输安全生产情况,部署了我市2011年春运工作及水上交通安全工作。交通局和运管所领导分头参加了各企业召开的春运动员会。运管所还与各道路运输企业签订春运安全责任状,并要求各客运企业与驾驶员签订春运安全责任状。

三是开展三项安全大检查。①对全市各道路运输企业、维修企业和驾驶员培训企业进行了全面的拉网式检查;②各企业对参加春运的营运客车和出租汽车车辆技术状况进行全面检查;③对市境内富屯溪沿河各渡口渡船、挖砂船和旅游景区竹筏进行了全面的安全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驾驶员、车船督促整改,否则不得参加春运。

四是落实了四项具体措施:一是深入汽车客运站和各客运企业,全面掌握春运动态,及时反馈信息,协调解决春运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二是广泛宣传春运安全,交通局和各运输企业都在办公楼悬挂大幅春运安全宣传标语,充分运用媒体、网络宣传春运的目的和意义。**市运输公司还向全体驾驶员发放春运安全宣传单。三是认真落实“三把关、一监督”,严格执行“ 三不进站、五不出站”制度。四是制定了我市客运包车管理规定,在发放春运“加班牌”、“包车牌”时,对车辆、驾驶员及车辆技术状况严格把关,对不符合条件的,不核发证牌。各企业充分准备运力,提前制定了旅客滞留应急疏运预案,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运力准备,确保高峰客流和恶劣气候条件下旅客和春节物质的及时疏

运。要求客运企业适时增加班次密度,实行弹性发车、流动发车。

五是制定应对持续低温天气道路运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成立了由所长任组长,副所长和各客运公司、各货运公司经理任副组长,所内各业务股站长和各客运公司、各货运公司副经理为成员的应对持续低温天气道路运输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运力调派组、救援组和秩序维护组。应急预案对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应急预案启动条件、各小组成员名单及职责、救援公务车驾驶员名单等都作了明确。此次应对持续低温天气,我市共准备了应急客车9辆,总座位310座;应急货车5辆,总吨位7.5吨。

二、主要成效

一是通过检查,进一步规范了道路运输市场和河道采砂安全管理。春运前,我局执法人员重点抓好打击非法营运。船舶无证采砂行为由运管、海事牵头联合公安、安监、交警、电视台等部门开展打击非法运输经营活动的专项整治行动。据统计,联合执法共打击非法营运车辆12辆。

二是严格客运班线管理,对途经三级以下(含三级)山区公路达不到夜间安全通行条件的路段的客运班线不予审批,确保安全监管各项措施落到实处。通过安全隐患排查,我市各道路运输

企业基本上都能够落实安全管理各项要求。经排查,我市市际以上客运班车,危险品货运车辆都按要求安装了GPS卫星定位仪,三级以下公路客运班线都禁止了夜间运行,客运车辆、危险品货运车辆的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客运车辆、危险品货运车辆技术状况把关基本到位,各运输相关企业的安全制度、安全措施、安全责任制基本能够得到落实。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非客运车辆载客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一方面,运管部门法规依据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城区附近没有停车场,有关部门又在城市主干道上划定临时停车点,因而大量的微型货车停靠在市区揽客,干扰了正常的客运市场秩序。二是出租车(面的)拒载、甩客等投诉时有发生。三是目前还有几艘“三无”船舶非法从事采砂活动。

强化监管食品安全 篇3

一、着力强化食品流通许可的能力建设

《食品安全法》第29条、第31条规定: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流通的应当依法取得食品流通许可,县级以上工商机关依照该法和《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实施食品流通许可。

县级工商机关作为食品流通许可部门,要依照国务院制定的实施条例和总局制定的规章和操作规则,依法审慎地实施食品流通许可。在实施许可时既要依、照《食品安全法》第27条第一项至第四项的规定审查申请人是否具备从事食品流通经营的条件,也要对申请人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经过培训的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设置情况,营业场所选址、布局、面积、环境卫生状况及防潮、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等设施的设置及运行情况,食品贮藏和销售过程中污染控制措施,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等情况进行现场实地核查,如实记载核查情况并根据审查、核查情况决定是否准予许可,确保食品流通经营主体资格合法有效。

二、着力强化食品检验的能力建设

《食品安全法》第60条规定:县级以上工商部门应当对食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样检验。

首先,要充分发挥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机动性强、筛查问题快、发现问题早的优势,强化工商所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依据检测计划和食品安全监管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采取快速检测和抽样送检相结合的方法主动出击、初步筛查、快速送检、果断处置。同时,要加大快速检测的科技投入和经费保障,加强快速检测箱以及检测试剂、辅助用品等的配备和使用管理。

其次,要依据上级制定的年(季、月)度监测计划认真开展好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测工作,提高食品安全监测的针对性、时效性和精确制导性。要紧紧围绕米、面、油、奶、蛋、茶、酒等“刚性”生活消费食品和季节性、节庆性消费食品开展监测,严格依照总局制定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办法》中所规定的程序、步骤实施监测工作。同时,在选择、委托检验检疫机构时,除要审查其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认证认可的规定取得资质认定外,还要注重对其检测能力和执业信誉的考察,确保检测过程和检测结果科学、客观、公正、合法。

再次,要综合运用好监测结果。对经检测发现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除了要对有关当事人立案查处外,还要根据《食品安全法》第53条的规定通知生产经营者立即召回或停止经营同批次产品。同时,要按程序定期统一向社会发布食品安全监测结果信息。为消费者提供食品安全预警警示和放心食品公示,变事后应急为事前预防。

三、着力强化依法监管、责任监管的能力建设

第一,建立监督检查记录制度,促使执法人员尽职尽责。《食品安全法》第78条规定:县级以上工商机关对食品经营者进行监督检查,应当记录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监督检查记录经监督检查人员和食品生产经营者签字后归档。市场巡查记录是工商所实施并记载食品安全监督检查情况的基础文书,是网格巡查员监督检查痕迹的纪实。县级工商机关要以全面、详细、真实、准确反映监督检查过程和结果为标准强化工商所食品安全市场巡查记录的规范使用,在巡查记录中反映何时、何地、何人、采取何种巡查方式,巡查的内容和事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对问题采取的处置措施以及整改情况的回访等情况,填写巡查表时要注意叙述全面、用语规范、引用法律法规准确,切不可以类似“情况正常”、“情况无异常”等简单模糊语言来表述检查过程和检查结果。巡查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和食品经营者签字后统一归入监管档案,供社会公众了解、查阅。

第二,建立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制度,促进经营者依法自觉诚信经营。县级以上工商机关要根据《食品安全法》第79条的规定,建立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对许可颁发(或变更)、参加年检(验照)、日常监管、抽样检测、违法行为查处、申诉案件处理等情况予以记录并供社会公众了解、查阅,为食品经营者确立信用等级实行分类监管,引导社会公众选择消费提供依据。

第三,建立有关食品安全投诉、申诉、举报的受理、核实、处理、流转、回复制度。要根据《食品安全法》第80条的规定,依托12315平台建立有关食品安全投诉、申诉、举报的受理、核实、处理、分流、流转、回复制度,确保社会公众提出的每件投诉、申诉、举报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四、着力强化构建“问题”食品可防、可控、可机制的能力建设

《食品安全法》第39条规定,食品经营者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并规定记录保存不少于两年。

县级工商机关要广泛向广大食品经营者尤其是个体食杂店业主宣传上述法律规定,要在巡查中采取倒查的方法,对食品经营企业建立的进货查验记录中所载内容进行实质性检查,对个体食杂店业主查验供货者许可证和合格证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责令其限期改正。对拒不改正的,依照《食品安全法》第87条的规定严肃作出处罚。

同时,要教育、督促食品经营者不得向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经营许可的食品生产经营者批发销售食品。

五、着力强化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能动监管、无缝监管的能力建设

《食品安全法》第5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工商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第6条规定,县级以上工商等部门应当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行使职权。承担责任。

首先,要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自觉接受地方政府的领导、指挥和监督。同时,要加强与食品安全其他监管部门的沟通与配合,形成执法合力。严厉打击各类危及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

其次,要实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之间的无缝衔接,防止和消除执法盲区和监管空白。在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和受理咨询、投诉、举报时,如发现违法行为属于其他部门管辖的,应当及时书面通知并移交有权处理的监管部门处理:对其他部门移交来的属于工商管辖的咨询、投诉、举报,应立即处理。不得推诿:对于涉

嫌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依照《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及时向公安机关移送,使食品生产经营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及时得到有力的打击。

再次,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要在当地政府的主持下实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定期交换食品(包括食用农产品)安全标准制定与修订信息,食品生产、食品经营许可的动态信息,食品抽样检测的结果信息,投诉、举报及案件查处的分析信息、食品安全趋势信息和其他信息。

六、着力强化处置涉及食品安全事件的能力建设

一方面,要加大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督,促使其自觉履行食品安全事件的报告义务,督促食品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企业、食品经营柜台的出租企业、食品展销会的举办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形成有效机制,以高度的食品安全责任感对待食品安全,发现问题早报告、早处理、早控制、早消除。

另一方面,要建立食品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立足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层层建立和落实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强化责任意识,对于未然或已然发生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早控制,妥善处理,慎始善终。

七、着力强化引导公众安全消费、科学消费的能力建设

县级工商机关要充分运用12315这个平台,开通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发布渠道,定期向社会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同时要以多种形式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工场、进厂区等活动,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提高社会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依法维权的能力。

八、着力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履职尽责的能力建设

第一,《食品安全法》更加突出依法行政,更加强调承担责任。县级工商机关要牢固树立“只有尽责才能免责”的责任执法观,及时修订执法责任制,将工商机关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执法职责纳入执法责任制中,通过量化、细化、实化食品安全监管各环节、各岗位的执法责任来为执法人员依法履职提供准则。在这方面要重点抓住明责、履责、验责、问责、免责这五个环节,其中:明责是基础。履责是核心,验责是关键,问责是保障,免责是对干部的保护,五个环节相辅相成,构成履职尽责的有机整体。

第二,加大检查和考核的力度,纠正和查处执法人员不做为、乱作为和消极作为。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第95条规定,经常性地组织纪检监察、法制机构人员对食品安全监管一线人员进行明查暗访,发现在监管执法过程中渎职枉法、玩忽职守、消极敷衍、推诿扯皮的,要严格依法依纪进行处理,追究主管人员和责任人员的执法责任。

强化检疫监管确保肉品安全 篇4

1 搞好宣传工作, 增强安全意识

要利用多种形式宣传《食品安全法》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立法宗旨和各项规定。要集中开展法规宣传月活动, 各畜牧局等执法部门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站、培训班、宣传车、张贴标语、印发布告、资料, 面对面宣讲等多种形式, 把法律法规精神宣传透彻。各基层站、各相关企业也要通过张贴标语, 悬挂过街横幅。畜牧执法部门要深入畜牧业饲养、加工场所和相关企业广泛开展普法活动等形式, 让畜牧法律法规宣传到村入户进区, 达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搞好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2 继续深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体制改革

目前, 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涉及畜牧兽医、卫生、环保、工商、商务等部门, 各个部门负责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环节, 关系复杂, 容易出现监管缺位、错位、越位。所以, 要充分认识畜产品监督管理机构改革的重要性, 切实抓好体制改革的创新工作, 进一步强化畜产品安全监管职能, 构建统一、高效的行政监管组织体制。逐步完善畜产品养殖、加工、流通、消费环节的监管, 下大力气推进以一个部门为主的综合性、专业性、成体系的食品 (包括畜产品) 安全监管新型体制, 为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创造最有效的体制环境。

3 推行市场准入制度, 严格质量标准

肉品市场准入管理是保证群众食肉安全的关键环节, 通过严把市场准入关, 坚决杜绝非定点肉品和注水肉、病害肉、劣质肉等不合格肉品上市交易, 确保上市肉品质量安全。在认真清理现有肉类标准的基础上, 坚决改变标准“政出多门”、互不对接的现状, 充分吸收借鉴发达国家标准建设的先进经验, 建立健全覆盖肉类、屠宰、加工、运输、销售、使用等多个环节的, 适应肉类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和管理需要的, 完整、权威的标准体系。同时, 重视技术法规体系建设, 对一些涉及肉类安全的重要标准规范尽可能地实施法制化管理, 以增强权威性和惩戒性。加强标准宣传贯彻工作, 废除封闭式标准发行、销售、宣传模式, 建立面向社会和公众的开放式、服务型宣传贯彻模式。

4 加强综合执法队伍体系建设

各级政府应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综合执法队伍建设, 所需资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对监督执法人员高标准严要求, 在每个执法单元中均配有大专以上学农学、畜牧、兽医、水产等不同的相关专业的专业执法人员, 术业有专攻, 针对执法中所遇到不同的专业的问题由不同的执法人员处理, 以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的执法工作开展的需要, 并加强培训学习。应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综合执法管理办法等相关的法规体系, 明确其职权, 严格管理, 使之成为一支高素质专业综合执法队伍。

5 狠抓生产环节监管, 确保出场肉品卫生质量

严格屠宰检疫管理, 是保障肉品质量安全, 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关键环节。要始终坚持严把“四关”制度, 即:入场验证关、屠宰检疫关、检疫出证关和病害动物及产品的无害化处理关。动物凭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畜禽标识 (偶踢动物) 入场屠宰。实施同步检疫, 头、蹄、内脏、胴体对照检查, 有宰必检。同时回收免疫耳标并做好各项记录, 对病害动物和动物产品依据国家标准严格实施无害化处理。做到了动物屠宰检疫率达到了100%, 屠宰场病害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100%, 免疫耳标回收率达到了100%。同时, 积极开展严厉打击收购加工经营病死动物及染疫动物产品违法行为的专项活动, 对违法行为严厉打击, 对查出的大案要案公开曝光, 为社会监督营造良好氛围。

6 建设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体系

强化监管食品安全 篇5

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六个强化,六个确保”加强食品药品监管

一是强化学习领会,确保认识到位。集中一段时间系统、全面地学习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全省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座谈会精神,准确把握报告的精神实质,把思想统一到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全省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座谈会精神上来,把力量集中到推进下半年各项工作上来,扎扎实实,不折不扣地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二是强化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确保职责到位。认真履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确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要求,以开拓创新的精神,以更加务实的作风,积极作为,奋发进取。三是强化监管网络,确保组织到位。全面落实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和企业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无缝隙的监管责任网络;加大政府及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的协调力度,促进新增监管机构设置、人员尽快到位。四是强化监督执法,确保监管到位。结合新形势下的食品药品违法违规案件特点,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创新监管举措。进一步加大食品药品市场监管频次,开展暗查暗访,实施重点抽检,采取重典治乱,加大查处力度,对在食品药品监管中发现的苗头性问题按“五不放过”原则,一查到底。五是强化工作投入,确保保障到位。要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把个人价值追求与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融为一体,振奋精神,团结鼓劲,全身心投入到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来;加大对《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的落实力度,确保检验检测经费落实到位,促进全年检测任务的完成。六是强化宣传培训,确保舆论到位。进一步加大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力度,坚持开展好“食品药品安全进万家”活动,进一步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加强对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诚信道德意识教育,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两支队伍的素质;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协调,围绕食品药品监管中心工作,全面、及时、准确、真实地反映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动态、重要情况和取得的成效,进一步扩大宣传面。

五项措施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篇6

一是实施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是抓好种植、畜牧、渔业、农资领域的6个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行动。种植业以蔬菜为重点,严厉打击高毒农药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畜牧业继续加大“瘦肉精”专项整治力度,深化奶站治理。渔业以非法添加为重点,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建立严格的产地检查和准出制度。农资打假重点在春耕、“三夏”、秋冬种等关键农时,集中力量查办一批假种子、假农药、假肥料案件。

二是不断强化执法监督。启动监管示范县创建工作,从“菜篮子”产品主产县入手,先行试点示范,推动监管责任的落实和监管能力的提升。实施“检打联动”,充分发挥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和质检机构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监督抽查。

三是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快农兽药残留等安全标准制修订进程。强化标准化生产实施示范,不断扩大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的建设规模,深入开展农业标准化整体推进示范创建工作。

四是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应急预案,健全突发问题快速反应和查处机制。强化舆情监测,及时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权威信息,主动做好热点敏感问题的回应和科普宣传。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将“米袋子”、“菜篮子”主要产品全部纳入风险评估计划,摸清危害因子的种类、范围和程度。

五是加快完善监管体系和制度机制。健全地县两级监管机构,深入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加大乡镇监管机构建设力度,实现2012年底前全国所有涉农乡镇全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

摘自《农民日报》

强化监管外卖平台警惕安全隐患 篇7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足不出户”就能满足生活所需正在一步步成为可能, 宅人们专属的各种网络APP也层出不穷, 其中网络订餐成为很多消费者选择的一种新型消费模式, 但是网络订餐在方便消费者生活的同时, 也逐渐暴露出很多隐患。

对此, 国家食药监局近日根据新《食品安全法》起草了《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 (征求意见稿) 》并征求民意。草案比现行条例增加了136 条内容, 首次明确了网售食品的抽检标准, 要求网络食品交易平台需备案IP地址、IP审查许可证明、网址等信息, 未按要求公开入网商户信息的, 或面临20 万元罚款。此外, 草案还拟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征信系统, 与融资信贷等挂钩, 以此制约食品经营者的失信行为。

■新法初见效 然外卖平台监管不力

今年10 月1 日起执行的修订版《食品安全法》, 首次专门强调网络食品安全监管。这部“最严食安法”中明确规定:网络食品经营需纳入监管, 第三方平台需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 并登记审查许可证。

对此, 阿里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食安法上线后公司明确要求预包装及散装食品经营者办理营业执照和食品流通许可证。6 月上线的企业店铺政策区分了企业店铺和私人卖家, 并对二者进行了权限划分。目前, 未完成认证的卖家将受到商品发布受限、无法参加各类大促等限制。淘宝业主也印证了此说法, 名为“午后小聚”的西点屋老板娘称:“今年年初淘宝开始大规模通知商户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 10 月起不按要求的商户已无法正常发布商品, 有时还会进行抽检。”可见新修订《食品安全法》已见成效。

对于大城市上班族来说, 午餐叫外卖既便捷又便宜无疑备受亲睐。然而, 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 多家外卖平台屡屡被曝光存在一些无照经营的“黑作坊”。这些“黑作坊”环境脏乱差, 卫生不达标, 食品安全自然无法保证。“这主要是一些外卖平台为了追求快速发展, 在审核商户资质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导致一些卫生堪忧的‘黑作坊’进入平台。”一家外卖平台负责人直言。除此之外, 似乎上了平台之后, 外卖商家与平台之间再无“瓜葛”。“这些平台和我们没啥联系, 也不进行监督, 我们和他们关系不紧密。平台给了个送饭的箱子。车子和人都是我们餐馆自己的。平台也有专门送快递的, 但是他们送餐的价格贵, 我们都是自己送。我是专门送的, 也有厨师做完了菜也送”。

外卖平台目前仍似乎是很多民众的“心头好”, 其中最大的原因便是实惠。记者注意到, 补贴已成了外卖平台争夺消费者的惯常手法。据记者不完全统计, 外卖平台上80% 的商户不定期推出各种各样的优惠活动, 优惠额度常在10 元至50 元不等, 甚至更高。一些商家即使价格不优惠, 也会通过赠送饮料、零食的方式补贴消费者。然而, 即使再优惠, 食品安全问题仍让很多消费者“望而兴叹”。企鹅智酷公布的《2015 年互联网用户外卖使用调查报告》显示, 高达52.5% 的用户最担心外卖的食品安全问题。

■ 各媒体关注 无证经营成为焦点

《福建日报》报道称:“记者打开最近很火热的一款订餐APP, 将位置定位在福州泰禾广场, 随即弹出周边经营的各类餐饮店铺。记者发现该软件上显示出泰禾广场周边的外卖店铺有72 家, 其中能显示双证齐全的店铺还未超过半数。记者还发现一家名为福金财快餐的店铺, 页面显示商家两证为上传中, 不仅两证不齐, 而且商家位置只写了小区名字, 地址不详。”

人民网食品频道记者同样使用了该款APP, 搜索北京大望路一带的餐饮店铺。除去标明“商家繁忙不接受订单”或“商家休息不接受订单”的各类大小餐饮店铺外, 一共营业的商铺有460 家左右。在这460 家店铺中, 有关商家资格认证的情况大致分为三类, 分别是:商家通过企业营业资质认证、商家通过个人身份认证以及没有标明。

人民网记者随机打开了“食牛族私房牛肉外卖”、“东崃阁黄焖鸡米饭”、“蒸美味中餐厅”三家认证情况不同的商铺, 其中“食牛族私房牛肉外卖”是商家通过企业营业资质认证的, 点开商家店铺, 在“商家信息”之中的“商家图片”里都显示了该店的营业执照和服务许可证。而商家通过个人身份认证的“东崃阁黄焖鸡米饭”和没有认证标明的“蒸美味中餐厅”则在“商家图片”中没有显示营业执照和服务许可证。而实际上, 这种情况在该款APP上非常常见。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此前也曾对此进行过报道, 称使用该APP查询到一家名为“美味龙虾”的商家其商家营业执照和商家许可证均处于“上传中”状态。对此, 该款APP的官方回复是:“由于公司早期发展呈现迅速扩张的态势, 因此一些早期的商户可能没有相关执照, 网站现在只能是对一些被投诉的、没有牌照的商户进行清理, 或者督促其尽快办理相关牌照。”

■ 监管无盲区 第三方平台担负责任

呼和浩特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餐饮服务监管科科长张曙光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外卖存在两个安全隐患, 一是运输过程中的, 一是制作过程中的。餐饮分冷藏和热藏两种, 冷藏餐饮温度需在0-10 摄氏度间, 而热藏餐饮温度需达到60 摄氏度以上, 如果食品在运输过程当中, 设备不好就会不符合这一规定, 造成隐患。另一种就是家庭作坊, 脱离了监管其食品原料来源和加工制作过程, 可能会不符合相关要求。”

此前, 我国原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中相关规定主要针对的是传统餐馆, 对新兴的网络外卖平台并没有明确的证照要求或特许经营管理办法, 监管处于盲区。不过随着新《食品安全法》的出台以及《网络交易管理办法》, 网络食品监管和外卖平台应负有的责任将不再是盲区。根据新《食品安全法》第62 条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 明确其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的, 还应当审查其许可证。”

另外我国《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第23 条规定, “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应当对申请进入平台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体工商户的经营主体身份进行审查和登记”、第26 条规定, “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应当对通过平台销售商品建立检查监控制度, 发现有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的, 应当向平台经营者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并及时采取措施制止, 必要时可以停止对其提供第三方交易平台服务。”由此可见, 消费者通过网络APP这种新兴模式进行点餐, 平台也应对商家资质承担审核和登记的责任。

不过, 由于网络订餐是一种新兴的、先行的行业, 在行业发展早期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粗放式迅速扩张的势头, 因此全行业也都面临着其早期入驻商家资质审核不严的问题。对此上海市食药监局食品安全监察处处长沈伟涛曾表示:“第三方网络送餐平台刚兴起的时候, 政府没有实名方面的要求, 现在提出相关要求后相信行业会有一个不断完善、落实的过程。”

■ 监管难度大 重点在于资质审核

12 月7 日, 全国食品药品安全与监管博士后论坛在京召开。作为“‘互联网+’与食药安全监管”分论坛演讲嘉宾之一, 百度外卖副总裁田井泉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 外卖平台对餐馆在食品制作方面的控制力十分有限。外卖平台实质是利用互联网将餐馆的经营内容展示给消费者, 消费者利用平台下单给商家, 由商家或百度自己的物流来配送。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 百度外卖、美团外卖、饿了吗、口碑外卖四家企业占据了网络外卖的大部分市场份额, 并且都获得了千万美元级别的投资。

田井泉表示, 百度外卖作为平台方, 除了在接入商家时会对其证照进行审核, 在日常监管中也会依据消费者评分机制, 对商家在推送方面进行管理。“评分高的商家会被优先推荐给消费者, 以获得更多订单, 而评分低的商家的展示位置则逐渐后移, 利用消费者的选择来倒逼不注重食品安全的商家退出”。

阿里巴巴法务部总监慎凯也认为, 平台商重要的监管手段就在于准入资质的把控。阿里巴巴和淘宝平台的食品商家数量十分庞大, 对于此类商家准入资质采取的是手持身份证和支付宝“双重认证”的方式。除此之外, 平台还大力推动商家采用“一品一码”的方式, 增加假冒成本, 减少违法情况出现。

对于平台的监管职责, 田井泉坦言, 让外卖平台商来做食品安全监管难度很大。以检测为例, 可检测的机构少, 费用高, 且送餐食品的安全风险环节在配送, 非在制作加工。未来希望能接入餐企的明厨亮灶模式, 各地方食药监部分的餐饮证照分级展示, 以及引入更多的品牌餐饮商, 引导消费者选择优质餐饮企业, 并且通过自建配餐物流体系保障食品安全。

对此, 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杨乐认为, 互联网平台中出现的问题, 尽快立法并非唯一办法, 平台商在积极配合监管部门检查的同时, 也可以依靠市场竞争去解决。她表示, 以近来颇受争议的微商为例, 用户进行商事的行为已经超过了网络平台商的主管意愿, 原则上属于用户之间的主观行为。微商出现时, 受到熟人经济的影响, 销售一片火爆。但随着热度下降以及劣质产品的不断出现,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自觉的抵制不良微商。

■ 中消协提醒 平常心警惕低价陷阱

外卖平台的食品安全问题已遭到多个相关部门点名, 违规商家却屡禁不止。中国消费者协会12 月4 日发布消费提示, 提醒消费者对于订餐平台“好评返现”、“超低折扣”等促销行为要保持平常心, 不要落入低价低质陷阱。同时, 网上订餐务必索取消费票据, 留存交易凭证。

中国消费者协会指出, 消费者如需订餐, 尽量选择信誉较好的平台和供餐商家, 外卖送达时, 检查餐食包装是否完好、清洁, 所配送餐食是否与订购餐品一致, 并当面查验餐食是否受到污染或出现变质, 发现问题可拒收食品。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 由于多数订单在网上支付, 送餐员只将食品递交后就转身离开, 并没有消费者确认的过程。

中消协提醒广大网络订餐平台应当诚实守信、依法经营, 并强化渠道管理。事实上, 网上外卖平台的违规行为已遭到多个政府部门点名。北京市食药监局在10 月18 日发布网络订餐消费警示;11 月底, 深圳市市场稽查处曾查出多家在网络外卖平台售卖食品的非法营运商家, 并对五家知名网上订餐平台进行立案调查。

《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二条规定, 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 明确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的, 还应当审查其许可证。违反规定应予以制止, 发现严重违法行为的, 应当立即停止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中消协提示消费者, 发现餐饮安全卫生问题, 要做好证据留存, 依法主动维权, 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

延伸:外卖平台或为职业打假人目标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高级研修学院博士肖平辉表示, 以阿里和淘宝为例, 其平台上网络食品的小型卖家多达百万级别, 在2014 年中有关阿里集团的诉讼85% 由职业打假人提起。

值得注意的是, 在所有涉及的食品网络打假案件中, 最终由网络平台担责的仍属于少数, 最终赔偿的仍为平台入驻商家和食品生产企业。

浅谈强化检疫监管确保肉食品安全 篇8

1 广泛宣传, 提高认识

加大宣传和培训工作力度, 提高全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力度。加大宣传工作力度,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培训。一是利用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开设宣传专栏、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和专题采访等形式宣传, 可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二是深入镇乡村组进行广泛宣传, 通过出动宣传车、印发张贴宣传材料、在农贸市场悬挂宣传图片, 讲解人畜共患病、寄生虫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三是举办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每年举办多次的专题培训班, 培训对象为动物监督员、检疫员、养殖大户、牲畜贩运户、经营户。通过广泛宣传教育, 使养殖户、肉食品经营者知道牲畜屠宰前要报检, 广大消费知道购买经检疫的肉品才是最放心的。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防疫法律素质和执法水平, 为动物检疫工作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 严把产地检疫关

产地检疫工作是整个动物检疫工作的基础, 是从源头抓疫病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是一项重要的基层检疫工作。要大力宣传产地检疫的法律及法规, 落实岗位责任制, 充分调动检疫员的积极性, 实行分片到村, 责任到人。实行报检制度, 并合理布局, 设立报检站点, 各报检点将单位负责人、检疫员、工作职责、规章制度、联系方式等工作具体化并上墙公示。产地检疫要做到职责任务明确、检疫程序规范、检疫操作规范、检疫记录规范、出证管理规范, 要求各报检点建立详细的检疫台账, 接到报检后检疫员必须到场 (户) 检疫, 并做到证物相符, 对检疫合格动物出具检疫证明。

3 建立健全畜产品安全监管网络

按照“预防为主、源头治理、依法规范、全程监管”的原则, 建立养殖源头控管、畜产品污染监测、畜产品安全评价预警和应急管理机制, 严格实行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责任追究制和问题畜产品召回制度, 发现哪一个环节、哪一个企业有质量问题和违规行为, 立即追究查处, 实现从养殖到餐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对饲料、兽医生产经营、畜禽养殖、产品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各个环节, 通过全覆盖监管, 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畜产品生产企业对产品质量安全要向经营者、消费者做出承诺。企业生产所使用的原料、辅料、添加剂、投入品, 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强制标准, 保证质量安全。

4 强化定点屠宰场的监管

畜禽的屠宰加工, 是肉食品安全的重要一环。屠宰加工工艺和卫生检疫, 直接决定着肉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因此, 屠宰加工场的设计、卫生、设备、检疫条件等均要符合肉品的生产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 从工艺上减少污染, 防止肉品在屠宰、加工、贮运过程中受到微生物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 确保肉品质量和消费者利益。同时严格审查屠宰场动物防疫条件情况, 狠抓肉品市场监督管理, 严厉打击非检疫动物产品上市的违法行为。督促屠宰场规章制度上墙, 配备消毒设备、消毒药、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设施。严格按照《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畜禽产品消毒技术规范》对屠宰场定期消毒。对病害动物产品100%实行无害化处理。

5 强化市场检疫与监管

强化监管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篇9

1 加强畜禽养殖环节投入品管理

1.1 从严整顿兽药、饲料市场

实行兽药、饲料产品准入制度和备案制度, 建立健全购销记录, 对兽药销售单位制定《兽药进货记录》、《兽药销售记录》, 大型饲养场制定《兽药使用记录》, 使不合格兽药做到追根溯源, 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提高依法经营意识。

1.2 积极推行兽药GSP认证

严格《兽药经营许可证》管理, 对新从事兽药经营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到期需换证的企业, 按照GSP要求进行验收。

1.3 开展兽药、饲料产品监督抽检工作

组织执法人员对兽药和饲料生产、经营、使用环节进行监督检测, 检查原料来源、保存、使用情况, 是否存在违禁药品, 并做好登记, 彻底杜绝使用、经营国家明令禁止的兽药、饲料添加剂, 查处非法制售兽用生物制品、违禁饲料、伪劣假冒兽药、饲料的违法行为, 进一步净化兽药、饲料市场。

2 加强屠宰检疫工作

2.1 强化宰前检疫

对进厂动物进行临床健康检查, 严禁一切病害动物入厂屠宰。严格实行宰前查证验物制度, 做好检疫证明的回收、保存和免疫耳标的回收、销毁工作。

2.2 严格宰后检疫

对动物宰后应检部位进行认真的检查, 检疫合格的动物产品加盖 (或钳封) 检疫标识, 出具填写规范的检疫证明, 大、中家畜做到一畜一证, 随货同行。

2.3 狠抓无害化处理

对检出的各类病害动物及其产品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和防疫消毒, 保证肉品安全。

2.4 规范检疫工作记录

对《动物宰前检疫工作记录》、《动物宰后检疫工作记录》、《病害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记录》、《工作日志》、《屠宰厂动物防疫消毒记录》以及票证的填写等, 做到规范及时、准确, 字迹清晰、日清月结。

2.5 加强准入报验管理

对准入动物、动物产品进行查证验物, 对报检 (验) 管理工作进行详细登记, 杜绝报验中的违纪、违规行为。

3 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

3.1 做好群众举报和投诉工作

对于群众举报、投诉的案件, 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 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明查暗访, 做到“举必究、究必果”。

3.2 抓好日常监管工作

对市场 (超市) , 肉类加工厂、冷藏企业等畜产品经营企业开展常规检查, 实现市场 (超市) 、冷库、肉类制品加工企业经营的动物产品附证率100%。

3.3 开展动物防疫条件审核

按照动物防疫法规定, 开展屠宰场、牲畜交易市场、畜禽集中饲养区等场所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工作, 严格按照《动物防疫合格证》审核标准办理。对达不到动物防疫要求的企业不予以发放《动物防疫合格证》。

3.4 开展私杀滥宰专项整治活动

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对农贸市场进行排查, 坚决取缔不法经营行为。

4 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

4.1 对生鲜乳收购站的监管

按照《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管理技术规范》要求, 在开办主体是否合法、设施配备、卫生管理、质量安全保障等方面加强监管, 围绕生鲜乳生产、收购、运输三个关键环节, 强力推行标准化管理制度, 规范其生产经营行为, 确保生鲜乳质量安全。检查生鲜乳收购站“两证一单”是否齐全, 生鲜乳收购站的卫生及设施是否达标, 生鲜乳收购站的收购、销售、检测记录是否完备, 相关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4.2 对奶牛养殖场监管

检查奶牛养殖场养殖档案建立及记录情况, 休药期执行情况, 泌乳期弃乳制度执行情况。

5 加强畜产品抽样监测工作

认真执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抽样计划, 严格监测的数量、品种、频次、项目和区域, 及时掌握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动向, 有效防范安全风险隐患, 对检测中发现的问题样品追根溯源。

6 加强部门联合执法

强化监管食品安全 篇10

2013年四川省凉山州食品药品监管理局在全州范围内开展和推进以严厉打击药品违法生产、严厉打击药品违法经营、加强药品生产经营规范建设和加强药品监管机制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两打两建”专项行动, 取得显著成效。

一、2013年上半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 着力药械市场监管, 多措并举, 全州药械安全形势总体可控、稳中向好

1. 日常监管扎实有力。

一是开展新修订GSP学习宣贯。召开新版GSP学习推进会, 对比新旧GSP条款, 系统总结了新修订GSP的“五大特点”和“五大转变”。制作《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及新修订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宣传手册, 并开展宣贯调研。二是完成上半年GSP认证工作, 统筹安排全面GSP跟踪检查。三是启动全州600家“西部药店”试点企业开展在线申报审核。

2. 强化特药监管, 严防流入非法渠道。

对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区域性批发企业、二类精神药品批发企业实施网上监管, 并每季度进行一次现场检查;对州内10个美沙酮门诊、64个延伸点试行网格化管理;对蛋白同化制剂和肽类激素经营企业、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经营企业和特殊管理类药品使用单位进行不定期检查。

3. 加强药械不良反应 (事件) 监测, 提升监测水平。

一是将药品安全监测纳入业务目标考核内容;二是积极指导各县 (市) 局、医疗机构及使用单位进行相关报表的填报;三是定期通报各单位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截至2013年6月15日, 我州上报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共计963例,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21例, 药物滥用监测367例, 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升了52.8%、425%和189%。同时将保健食品、化妆品不良反应纳入了监测范围, 上报化妆品不良反应1例。

4. 实施新版GMP, 促进产业发展。

成立了新版GMP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并下发《关于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010修订) 〉有关意见的通知》, 加强宣传培训, 开展分类指导, 加快凉山州药品生产企业实施步伐。6月, 西昌晶康高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已通过新版GMP现场认证检查。

5. 以强化专项整治为导向, 确保我州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及安全。

一是有效控制定制式义齿生产使用风险, 开展定制式义齿使用专项检查。二是组织开展第一类医疗器械及贴敷类医疗器械注册自查清理工作。对州内辖区内有1家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4个审批注册产品进行全方位检查。三是开展医疗器械生产经营监管检查评估工作。四是加强重点时期、重点品种的监管。为加强H7N9禽流感防控医疗器械的监管力度, 对21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进行监督检查。

6. 完善措施, 切实搞好药品抽验快检工作。

早计划、早安排、早部署, 制定并下发《凉山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3年药品抽验快检工作实施方案》。目前, 全州已圆满完成了上半年下达药品抽验任务400批次, 覆盖单位342家, 其中基本药物品种280个。

7. 加强稽查执法, 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以“主动稽查、快速反应、依法查处、加大曝光”为原则, 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截至5月底, 全州共出动执法人员7746人次、车辆1622台次, 检查单位7339家次, 查处案件102件, 罚没款合计24.13万元。同时, 现场驻点, 确保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 上半年共参加7次重大活动保障。

(二) 行政审批规范高效

上半年, 政务窗口共受理行政许可573件, 发放资料857份。其中, 受理药品行政许可258件, 发放资料453份;受理医疗器械行政许可35件, 发放资料36份;受理餐饮服务行政许可280件, 发放资料368份。

按照“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上下联动检查指导”的原则, 州局深入西昌、布拖、越西、甘洛等10余个县市开展食品药品监管调研检查指导工作。对集中检查中存在问题的各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 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 要求相关单位及时整改到位。同时完成了《凉山州食品药品监管局三月份集中调研报告》, 并联合州卫生局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规范我州各级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工作。

二、下半年主要工作安排

(一) 科学研判形势, 增强监管信心

当前, 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向好, 安全指数有所上升, 但影响食品药品安全的问题依然存在, 在生产环节、流通环节、消费环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安全隐患, 有的问题还很严重。如销售假劣食品药品的、使用过期食品药品的、操作规程不符合规范的、非药品冒充药品销售的, 管了这么多年, 这些问题还是存在。找出问题, 我们才能够心中有数去应对, 去抓好每个环节, 绝不让假劣、过期的食品药品在我们眼皮子底下流向消费环节。现在, 法律法规在逐步健全, 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颁布施行, 新版GSP、新版GMP、食品QS认证、餐饮行业操作规程陆续出台。法规多了, 规则多了是好事, 关键是要有人去监督管理, 要有人去严格执行, 这个人就是我们。食品药品监管局是一个很重要的部门, 肩负着重要的职责, 我们要登高望远, 分析形势、找出问题、增添措施、增强信心, 努力抓好我们的监管工作。

(二) 严格依法行政, 依法监管

1. 学法用法, 领导要走在前。

当前食品药品监管的形势对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身处重要位置, 肩负重要职责的食品药品监管系统领导干部, 如果不熟练掌握法律知识, 就难以胜任工作, 就难以正确履行职责。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加强学习法律知识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只有真正重视、真正用心去学法用法, 才能提高领导干部自身的依法行政能力, 做到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 这也是加强食品药品监管, 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内在要求。特别是当前, 在这个迎接新的职能职责的划入, 认真履行新职能的特殊时期, 更要求全系统领导干部通过深入系统地学习, 熟悉和掌握履行新职责所需要的法律知识, 牢固树立法治理念, 正确地履职尽责。

2. 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 着力提高整个队伍学法用法和依法监管水平。

一是要以学习培训为先导, 制定学法计划, 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培训。学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 学习《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和《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GSP) 等业务法律法规及相关执法文书制作知识, 进一步培养和锻炼执法人员的现场取证、辨别食品药品质量等执法能力。二是要以提升素质为核心。围绕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中心工作, 以提高食品药品监管队伍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为重点, 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依法行政相结合, 坚持法律知识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坚持增强法治意识和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相结合, 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法律素养和专业化素质的队伍。三是学以致用, 严格依法行政, 深入推进食品药品依法治理工作。一方面, 健全行政执法程序,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深化政务公开, 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促进公正廉洁执法,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另一方面, 深入开展以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及餐饮服务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为重点的执法活动, 维护食品药品市场秩序, 切实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

(三) 增强责任心, 做到人在岗心在岗

首先要投入感情和精力, 沉下心来认真研读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则, 摸清监管对象底数和问题, 面对问题, 研究应对措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处于风口浪尖, 风险高、责任大, 需要有较强的责任心, 需要人在岗位心在岗位, 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食品药品监管涉及党和政府公信力, 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监管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等不得、拖不得、放不得, 要时时刻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抓重点、抓细节, 重点是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 细节就是规范, 就是查漏洞, 不能放过每一个安全隐患, 确保自己监管范围内不出安全事故。

2013年下半年, 要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 要做到集中力量, 重点突破, 严肃查处一批违法违规行为, 移送一批违法案件, 进一步规范药品生产经营秩序, 完善监管长效机制, 提升药品监管水平。针对发现的突出问题, 注重打击和规范并重, 短期目标和长效机制并重, 建立健全药品生产经营规范和药品监管机制。

2. 按照整治、惩处和规范相结合的总体要求, 继续深入开展打击保健食品“四非”专项行动。要积极排查, 强化监督, 通过拉网式检查和集中整治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专项整治行动落到实处, 督促指导保健食品经营企业积极配合专项行动, 促使全州保健食品经营走向规范化。

3. 推进新版GSP宣贯实施。要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新修订GSP的内容, 组织辖区内药品经营企业开展新版GSP培训, 强化企业是药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 要求各药品经营企业认真学习新规范, 把握新要求, 认真开展自查自纠, 结合各自实际, 尽快通过新版GSP认证。

4. 加强日常监管, 确保全年安全目标实现。要增强责任意识, 严明监管责任, 加强日常监管。一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教育商户依法经营安全食品药品, 震慑不法分子;二要强化暗访监督, 发现问题, 一查到底;三要严格责任追究, 对食品药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 从严监管、从严执法、从严查处, 决不手软。要始终绷紧食品药品安全这根弦, 扎实做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 确保全年安全目标顺利实现。

5. 切实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大力推进机关效能建设, 简化办事程序, 改善服务态度, 提高办事效率, 促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再上新台阶。

6. 认真做好机构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 积极按要求完成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

强化监管食品安全 篇11

1.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为了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职责清晰,责任明确 。县农牧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主管局长任副组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成员由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农药监督管理站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形成了责权清晰、管理有序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真正做到了工作有人抓,责任有人担,事故有人管,为顺利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按照省农委关于加快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的意见,使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覆盖全县每个角落,结合全县实际,于2012年底印发了《抚松县关于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加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站的通知》,在全县14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加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站的牌子,即“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在不增加人员编制的情况下,确保一名站长和至少一名工作人员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明确了工作职责,制定和完善了各项管理、检测制度,为进一步提升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狠抓源头、强化监管,依法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为了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全县农业生产顺利进行,县农牧局始终坚持把整治农资市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本着“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采取全面性检查和临时性抽查相结合,季节性检查和长期性检查相结合,拉网式检查和重点式检查相结合的方式,突出重点区域,加强执法检查力度,重点加强禁用、限用农药管理,特别是国家明令禁止在农业领域使用的高毒农药加大了查处力度。

为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县农牧局成立了农业综合执法大队,2012年又重新进行了调整,充实了新的力量,对全县35个农资经营企业,进行专项整治,逐一进行排查,做到有案必查,有查必果。全县共出动执法检查车辆80多台(次),出动执法人员450人(次),与农资经营企业签订保证书35份,检查抽取农药标签600多个,切实维护了全县农资市场秩序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依法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

3.加强常态化监测,提高检测能力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的消费安全

按照省、市农委的要求,抚松县对重点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常态化监测,不断扩大监测的范围。2012年,重点对全县3个农产品生产基地(抚松镇南关村蔬菜生产基地、抚松镇西川村蔬菜生产基地、仙人桥镇大青川村蔬菜生产基地)实施常态化监测,以抚松镇南关村蔬菜生产基地为核心,覆盖面积500亩。开展农田环境质量调查,对监测区域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指导和培训,对农业投入品进行严格的登记,指导农户及时填写农产品生产记录本。为促进全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规范化管理,提升农产品品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隐患,继续加强农产品检测人员的检测能力,2012年,县农牧局选派5名检测人员到吉林大学军需学院进行系统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知识的学习和培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抚松县重点对蔬菜、瓜果、食用菌等鲜活农产品的检测工作,突出芹菜、韭菜、白菜等高风险蔬菜品种,全面对夏菜和秋菜开展监管和检测,对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加大检测频率和抽检数量。全县对棚膜基地抽检2次;露地蔬菜抽检2次,秋菜抽检1次,瓜果抽检1次,共检测蔬菜9类120个样品,确保了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4.提高忧患意识,抓好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全民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感

强化执法监管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篇12

1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以治理突出问题和防范风险隐患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严防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1)开展饲料、兽药生产经营领域专项整治。严格实施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加强饲料、兽药生产经营许可管理,饲料生产企业要严格执行原料进厂把关、产品出厂检验、问题产品召回报告制度,严禁销售并坚决查扣无证、 无号、无标签的“三无”饲料产品。规范兽药生产经营与使用行为,查处兽药非法添加隐性成分、未按规定销售和使用兽用处方药、超剂量超范围使用抗菌药、不执行休药期、违规使用原料药、禁用药、人药兽用等违法行为。

2)开展畜禽屠宰专项整治。严格畜禽定点屠宰管理,执行屠宰检疫和肉品品质检验制度,落实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监管责任,查处无证屠宰、屠宰病死畜禽、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等违法行为,严防不合格的畜禽产品流入市场。

3)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对涉牧生产经营企业落实生产承诺和出栏保证制度,生猪、肉牛、肉羊出栏时同步开展“瘦肉精”检测,严厉打击养殖环节使用“瘦肉精”违法行为。

4)开展生鲜乳专项整治。加强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监管,全面清理审查收购站和运输车资质条件,取缔不合格收购站和运输车,注销已关、停收购站和运输车的证号。以三聚氰胺、碱类物质为重点, 采取专项监测、异地抽检、飞行抽检等方式,加大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力度,监测与执法联动,依据检测结果严格执法,严惩违法违规行为。加强生鲜乳收购秩序的检查,打击违反生鲜乳购销合同、销售和收购不合格生鲜乳、扰乱市场秩序等行为。

2加强日常执法监管

实施常态化监管,建立长效机制,强化执法监督、防范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1)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能力,健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围绕重点产业、重点产品和重点区域,全面系统开展风险监测和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各类风险隐患。

2)抓好源头控制。强化畜牧业投入品监管,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导生产者科学合理使用畜牧业投入品,建立畜禽养殖档案,打击假劣涉牧农资制售行为。

3)搞好监督抽查。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规范开展监督抽查,加强检测机构与畜牧业综合执法机构的协调配合,强化“检打联动”,对于监督抽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利用检测结果,实施精准打击。

4)狠抓责任落实。畜牧卫生监督机构做好执法监管工作,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强化宣传教育, 推行畜产品质量安全告知和承诺制度,使养殖企业知晓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法律法规,了解有关标准化养殖、畜牧业投入品选购使用、假劣兽药识别等知识,增强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指导生产单位建立自控自检体系,落实生产记录制度,完善养殖档案,经营单位落实好购销台账制度,建立投入品采购使用、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流向追踪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

上一篇:装在套子里的人下一篇:家禽疫苗的科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