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价值链

2024-07-03

绿色价值链(共11篇)

绿色价值链 篇1

摘要:目前绿色竞争优势的建立成为可持续发展环境下汽车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绿色价值链的视角, 运用价值链分析方法探讨和认知了影响中国汽车企业绿色竞争力的能力基础:绿色价值实现能力和绿色价值保障能力。绿色价值保障能力通过实施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逐步与绿色价值实现过程融合, 最终实现绿色价值的创造, 为我国汽车企业赢得绿色竞争优势提供思路。

关键词:绿色价值链,绿色竞争力,绿色价值实现,绿色价值保障

随着全球产业转移以及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汽车企业在数量、规模、效益等方面日趋壮大, 同时对资源的依赖性和对环境的影响也在逐渐加深, 汽车产生的尾气及固体废物, 能源消耗等给我们生存的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除了排气污染外, 汽车在其整个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中几乎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消费者的绿色选择、政府的环境管制、非政府组织和传媒的强烈关注, 这些因素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 冲击着企业既有的内外部价值链, 环境问题已经不是企业可以置身事外的外部性问题。从企业经营环境变化趋势看, 资源环境相关法律和绿色道德约束将越来越严厉, 世界各国的绿色贸易壁垒也越来越得到强化。这些必将促使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对价值创造过程进行重新审视, 创造绿色竞争优势。

一、绿色价值链研究综述

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思想认为企业的价值增值过程可以分为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多个价值活动, 这些价值活动形成一个独特的价值链。企业以独特的方式去重组价值链体系中的环节以及提升各环节的层次, 是企业获取或增加竞争优势的源泉, 是向顾客转移尽可能多的价值的途径。R.Roy, R.C.Whelan (1992) 提出产品的价值链 (包括供应和处置) 是实施绿色产品战略的基础, 他们通过案例阐述公司和政府相结合对电子设备废料进行管理, 说明环境管理对企业产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施绿色战略来提高企业绩效。Yan Liu and Miao He (2005) 引入“绿色评分”的概念来评价公司的环境效益, 研究了公司绿色价值链的关联方面:绿色管理、绿色供应商、绿色设计、绿色进程、绿色市场、绿色消费以及绿色回收, 建立模型来定量评价公司的环境效益。Glenn G.Stock, James L.Hanna, Melinda Hulsey Ed-wards (2006) 指出发展和运用环保战略可以提高企业绩效, 企业必须首先将环境管理与企业的商业目标战略相结合, 制定出系统的持续发展的管理计划, 从而实现企业目标。Tobias Hahn, Frank Figge, Ralf Barkemeyer (2007) 研究了欧洲制造业公司的持续价值创造, 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评价了环境资源在公司绩效目标实现中的作用。Qinghua Zhu (2004, 2007, 2008) 从供应链的角度研究分析了绿色供应链管理在中国制造企业的实践与环境绩效。谢家平, 孔令丞, 陈荣秋 (2003) 在分析产品多生命周期的闭环物流链的基础上, 阐述了环境价值链的内涵及其分析流程, 分析和论述了绿色产品设计的成本分析函数, 建立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分析模型。杨同宇 (2005) 认为绿色价值链是传统价值链的拓展, 把绿色产品价值和绿色社会价值纳入价值范畴, 以绿色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综观上述观点, 从价值形成的各个环节看, 绿色化创新作为一种新的创新形式和发展趋势本身蕴含着巨大的价值潜力。绿色价值链是对传统价值链的改造, 即便从企业的内部的价值增值过程看, 绿色价值也已成为客观存在的价值形式。消费者愿意为绿色产品支付一定的额外代价。在传统线性经济模式下, 价值链是开环的, 没有考虑到产品回收再生的逆向增值过程;在循环经济模式下, 蕴含绿色环保内涵的逆向过程具有巨大的增值潜力, 尤其是在当今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的约束的情况下, 企业构建循环型绿色价值链, 走绿色化经营道路是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基于绿色价值链的汽车企业绿色竞争力分析

企业的竞争优势存在于企业为客户所能创造的价值中。一般说来有两种:一种是成本领先, 另一种是差异化。根据价值链理论, 汽车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汽车企业在设计、生产、销售、产品回收等过程及辅助过程的价值链中。

汽车企业绿色竞争力源于整个价值链绿色创新带来的资源生产力的提高, 当汽车企业把绿色放进整个改善生产力的流程中, 通过创新的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经营带来的生产力的改善和提供绿色产品带来的溢价效果, 抵消或超越因改善环境影响所带来的成本, 就能获得新的竞争优势。我国汽车企业要获得绿色竞争优势, 实际上就是要求汽车企业在价值链某些特定的战略环节上能更好的为消费者带来价值。运用绿色价值链分析方法来确定我国汽车企业的绿色竞争力, 就是要关注汽车企业的资源状态、注意在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上获得重要的绿色创造能力, 以形成和巩固我国汽车企业的绿色竞争优势。对汽车企业价值链活动的具体环节解剖和分析, 是寻找企业绿色竞争力的便捷途径。结合价值链理论和我国汽车企业的特点, 本文认为影响我国汽车企业绿色竞争力的能力基础如图所1所示: (1) 绿色价值实现能力, 包括绿色设计能力、绿色物料供应能力、绿色生产能力、绿色销售与服务能力、绿色回收利用能力; (2) 绿色价值保障能力, 包括绿色战略与领导力、环境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绿色文化创建、绿色品牌的创建与维护、绿色会计核算等。

三、汽车企业绿色价值实现能力分析

(一) 绿色设计能力

汽车产品绿色设计能力要求汽车企业能从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出发, 以汽车产品的环境资源属性为核心进行现代设计。在设计中, 除考虑产品的功能、性能、寿命、成本等技术和经济属性外, 还要重点考虑产品在生产、使用、废弃和回收的过程中, 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 即将环境因素和预防污染的措施纳入产品设计之中, 将环境性能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和出发点, 力求使汽车在生产、使用、维修、报废的全过程对环境的不良影响达到最小。要求从汽车的设计开始, 到产品生命终止后的报废处理的整个周期各个阶段作系统的考虑, 大力推行汽车绿色设计, 如采用面向回收设计 (DFR) 、面向拆卸设计 (DFD) 、面向环境设计 (DFE) 以及面向使用与维修设计等绿色设计理念和方法, 使汽车产品达到对自然资源需求最少化、对环境污染最小化、功能发挥最大化, 从而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最优化设计。

在设计阶段, 还要求汽车企业具有绿色投资评价能力, 在投资项目的立项上就保障对资源环境的保护, 将资源合理利用、防治污染的有关措施与生产投资结合起来, 从提升绿色竞争力的视角认知需要增加的节能环保、技术改造、推行节能产品和服务、以及产品回收等相关投入, 能够按照有利于实现经济利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重原则的标准进行投资决策。

(二) 绿色物料供应能力

目前, 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开始意识到采购环节能够显著影响企业的财务绩效和环境绩效。汽车零部件成本约占整车成本的6-7成, 汽车企业所采购的材料或产品对于企业产品生产系统的各个阶段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起到重要的作用, 因此, 为了提高环境绩效, 汽车企业在进行内部环境管理的同时应该重视源头的环境管理, 即开展绿色采购行动, 通过与供应商的沟通和技术合作来减少后续生产环节中不必要的环境管理费用, 从真正意义上提高环境绩效和财务绩效。汽车产品的多样性和人们需求的个性化、绿色化要求汽车企业要选择绿色供应商, 绿色供应商选择是评价和选择质量良好、服务优质和价格适中的供应商, 同时强调供应商的整个生产运作过程和最终产品都要符合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绿色目标。在对绿色供应商选择中, 绿色指标的选择和设置应当根据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供应商分别予以设置。一辆汽车零部件数万种, 处于不同行业的供应商其产品属性、用途迥异, 生产过程和作业环境也有很大差别。如汽车轮胎隶属化工行业, 其产品生产过程产生大量废气, 因此, 在注重资源利用率指标的同时应该尤其关注其环境指标的选择。而同样作为汽车供应商的发动机厂商, 对环境的危害程度相对要小得多。因此, 绿色指标的选取要与供应商所处行业特性相结合, 与供应商提供产品特点相结合。

(三) 绿色生产能力

绿色生产能力要求汽车生产全过程推行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实际上就是企业放弃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生产工艺, 采用可持续发展的工艺模式。要求汽车企业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尽量使原材料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产品, 最有效地利用能源,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最少, 尽量使用无毒无害、低毒低害的原料。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高新技术设备等。清洁生产的推进必须依赖于技术创新, 绿色汽车生产能力的发展将为我国汽车产品提高绿色性能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为我国汽车企业产品消除国际贸易壁垒进入国际市场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 绿色销售与服务能力

绿色销售与服务能力是汽车企业获得绿色竞争力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相关营销活动, 树立企业绿色形象, 引导消费者重新识别品牌价值, 并促进绿色汽车产品的推广和销售, 提升绿色汽车产品的财务绩效。这样, 汽车企业可以巩固其绿色汽车产品市场地位, 开拓绿色汽车市场容量。

汽车绿色售后服务主要包括维修、保养装潢, 配件供应、废弃零部件的处理等要素。绿色服务要求汽车企业在整个服务过程中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节约材料的消耗。

(五) 绿色回收利用能力

汽车企业绿色回收利用能力是指汽车产品报废以后, 对产品进行回收处理的能力。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循环利用是节约原生资源、实现环境保护保证国家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途径。汽车产品回收利用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

汽车产品回收利用需要经历从废旧产品的回收、拆解到使其转化为新的产品或者材料的复杂过程, 这一过程需要采用各种高新技术。我国汽车报废量迅速攀升, 报废汽车带来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 汽车企业通过提高回收利用水平来实现汽车的节能减排目标蕴含着巨大的价值潜力。

四、汽车企业绿色价值保障能力分析

在资源的限制、环保法规的约束和社会公众的密切关注下, 汽车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环境管理的重要性, 通过提高环境绩效,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来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绿色价值保障能力的起点是实施绿色战略, 通过建立相应的环境管理体系, 强化绿色价值创造意识的人力资源管理、绿色文化创建、绿色品牌的创建与维护、绿色会计核算等来为绿色价值的最终实现提供辅助支撑。

实施绿色战略的汽车企业能够优先支配和控制环境标准, 掌控未来的环境规则, 从而获得先行优势。汽车制造企业将绿色战略和绿色价值创造过程进行整合能够产生绿色竞争优势, 主要体现在降低成本和产品差异化。绿色价值创造同样给汽车制造企业提供构建独特的、难以模仿的战略地位和潜力。汽车企业能够通过这些绿色战略有别于其它企业, 并且成为绿色的领导者。同时, 通过实施绿色战略, 企业可把产品生产对环境的负债减少到最小程度, 避免违犯政府环境法规的各种处罚和环境问题诉讼的费用。

汽车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能通过对各种资源消耗、废物处理的有效控制与干预, 全面优化成本管理, 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目标之一是实现废物最少化或闭路循环生产, 使原料 (资源) 得到最有效利用。

绿色企业文化是指导企业经营和员工行为的新型价值体系和经营理念, 汽车企业要制定绿色战略, 实施绿色生产经营, 员工特别是经营管理者是否具有绿色意识至关重要;企业要开发绿色产品, 进行绿色设计, 研发人员的绿色价值观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企业要拓展绿色市场, 进行绿色营销, 营销人员对企业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认识也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绿色会计核算能力则要求汽车企业能够建立相应的绿色价值链成本效益分析模型, 包括环境成本、环境资产、环境负债和环境收益, 把环境当做重要的资产来管理, 并实施包含绿色财务指标的综合信息披露。

绿色价值保障能力通过实施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逐步与绿色价值实现过程融合, 最终实现绿色价值的创造, 为我国汽车企业赢得绿色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吴晓玲, 薛秀娟.企业绿色竞争力的内部影响因素[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5, 5.

[2]杨同宇.构建企业绿色价值链[J].中国流通经济, 2005, 10.

[3]谢家平, 孔令丞, 陈荣秋.基于环境价值链的绿色产品设计成本分析模型[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3, 3.

绿色价值链 篇2

【摘要】21世纪以来,国家倡导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在各行各业中都要得到落实,建筑业也不例外。在人们极力推崇绿色建筑、自然生活的大环境下,完善强化绿色施工管理在建筑行业内的价值,以及为开拓建筑行业新的发展方向都存在着重大的意义。只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筑企业才能长久发展,建筑行业才能不断进步。作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多年,了解当下行业内的各种状况,可以为出现的问题提供可行性的建议。个人也提倡绿色施工管理能成为当下行业内新的思路,新的方向,为整个行业带来质的改变。

【关键词】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管理;价值观

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活动分为诸多环节,绿色施工管理要求从每个环节入手,加强控制污染与节约资源,从而做到企业的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生态利益并重,这样才能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精髓。例如,近些年来,雾霾污染极其严重,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建筑工地扬尘是雾霾的重大来源之一,饱受城市居民诟病,因此控制工地扬尘污染迫在眉睫,绿色施工必须得到重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不断的加深,传统的陈旧观念即将被人们摒弃,人与生态,人与自然和谐并存的发展理念已经为人们所接受,并在各行业中形成共识。所以,在建筑工程中对绿色施工管理应该加大研究力度,保证建筑工程在施工时候能够做到与生态,与自然融洽并存,给人们提供一个绿色、自然、和谐的环境。

1绿色施工的含义

在建筑工程中,绿色施工管理的主要含义是,在工程的建设中,以工程质量、安全等要求作为前提,使用科学的管理和先进的技术,最大程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影响的施工活动,达到节约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节约建筑材料和保护环境的目的。施工与技术人员根据工程实际制定绿色施工目标和各阶段绿色施工工作任务。施工企业要向全体员工灌输绿色的施工理念,使用绿色理念来对整个项目实施过程进行指导与规划。绿色施工管理所存在的意义不单单是空洞的管理理论,它的主旨对应的是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作为建筑企业,是实行绿色施工管理的主要执行体,应该把这个战略性的管理融入到企业运营的每个过程中。

2绿色施工的意义

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从传统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高效率的集约型方式转变,建造方式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绿色施工正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并不是企业发展之道。转变观念,实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并行的绿色施工,不仅可以像以前一样继续跟项目要效益,现在还可以向技术、管理和节约要效益。因此,建筑业实施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对推动国民经济的良性运行必将产生重大影响。于建筑企业而言,践行绿色发展、循环经济的施工新模式也是企业的生存之道。

3绿色施工的推行

3.1政策制定

为了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建筑施工活动中实施绿色施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建筑业要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当时的建设部发布了《绿色施工导则》。,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积极推动建筑业发展绿色施工。国家在政策层面上已经对绿色施工有了明确的要求。

3.2建立企业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和培训制度

有了绿色施工管理的.理念,就需要在实践中推广。为了使绿色施工管理发挥最大的效应,如何推广成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首先,企业作为绿色管理的主要推行者,更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在整个建筑施工管理中发挥其最大的作用,运用先进的理念对整个工程进行指导与规划。其次,建筑企业要对企业职工进行专业的培训,从思想上要求职工能够接受,提高职工对绿色管理的认识。总而言之,推行绿色施工的理念是大势所趋,也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与发展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是建筑业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

3.3实行绿色施工管理的标准化

绿色施工管理涵盖的内容有很多,涉及到施工过程中的每个时期和不同部位,容易造成绿色施工管理的无序、遗漏。因为绿色施工管理上内容的多样性,建立一个绿色施工管理的标准是非常有必要的。建筑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企业绿色施工标准,标准可以是图集的形式。标准制定以后,每个工程项目实施初期,在绿色施工方面必须按标准图集去贯彻落实。在以后的施工中能最大化地使用可周转材料、减少排放,从而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概括起来,标准化在绿色施工管理中的实施,必将使建筑工程中的绿色施工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更加完美。

4参与国际间的绿色认证

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舞台,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以往阻碍国家与国家之间发展的贸易壁垒已经被打破。我国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此我国成为经济全球化中的一份子,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建筑行业作为国家与国家之间贸易的重要组成,必须放眼全球,与国际接轨,这样才能在国际市场中站住脚。我国建筑企业要以可持续发展的崭新面貌出现在国际市场中,首先需要获得ISO14000国际认证,这是走向国际的钥匙。获得国际组织的认证,执行国际间通用的“绿色”标准,才能促使我国的优秀建筑企业积极进入国际工程市场,这也是让我国的绿色施工管理走向国际化,获得世界肯定的重要步骤。

5结语

绿色施工管理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以它低能耗、节约资源、环保、生态的价值观,为整个行业的战略模式提供了一种新的指导思路。它完美的融合到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的可持续成长中。我国加入WTO,市场全面开放,各行各业――包括建筑行业受到国内外市场的严重挑战,在这种大环境下,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成为各行业的优先考虑,甚至成为战略性的课题,已经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我国的建筑企业如果想要打进国际市场与保留国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全力实行绿色施工管理,以最新的管理面貌进入市场,直面挑战。经过市场的检验,绿色施工管理已经向世人展现了它强大的活力。我们国家在不断的摸索与改进,积累了大量的绿色施工管理方面的经验,各项成果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可持续发展是个永恒的目标,因此,建筑施工的企业应该不断地在绿色施工管理领域进行探索,为我国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管理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付晓灵.谈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绿色施工[J].工程建设与设计,(1)

[2]李艳.浅谈绿色施工项目管理评价体系[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01)

[3]王勇,于海丰.关于绿色施工项目管理的探讨[J].建筑经济,(11)

三问绿色能源企业价值 篇3

低碳经济正成为未来的下一轮市场竞争的一个胶着点,谁能够把低碳经济技术产业发展好,谁就能够占据先机。这也意味着在下一轮产业革命里,后起国家和企业充满了机会。那么,中国的绿色能源企业,为此准备好了吗?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投资沙龙上,对于新时期绿色能源企业的价值评估,政府官员和创投界人士展开了新的追问。

本土称雄还是世界共舞?

“机会非常多!”作为一个创投人,北极光创投合伙人邓锋在谈到自己对绿色能源的看法时这样说。

四年来,北极光创投在中国投资了40多家企业,其中有三分之一跟低碳、清洁科技相关。在邓锋看来,不管是对国家也好,还是对企业也好,机会无处不在。包括新能源、可再生资源、能源效益、节能减排,以及各种环境的处理等,很多地方都创造了企业去超越竞争对手的机会。也正是看清了这个趋势,小企业才有机会变成大企业,甚至成为在国际上领先的公司。

在这个过程中,风险投资对低碳企业的助推作用,似乎也变得无比重要。

邓锋在硅谷待了20年,对美国的风险投资策略了如指掌。“利用一个个技术浪潮,从早期的集成电路到后来的PC的硬件、软件到后来的网络,到现在的清洁能源,风险投资在里面投了一些公司,造就了世界500强企业中的包括大家熟知的英特尔、微软、苹果和思科,到互联网时期的雅虎和谷歌,以及现在的Facebook。这些实际上都是利用一个新的技术浪潮的出现,创造了一系列世界领先的公司。”邓锋说。

不过,在IT产业领域,中国一直处于追赶姿态中,在诸如电脑芯片这些领域,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说中国企业拥有了真正的核心技术。但是邓锋认为,在低碳经济、清洁能源等方面就不一样了,中国企业和国外企业基本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最关键的是,中国企业拥有的很多优势是美国人没有的。比如,凡是清洁科技都需要一个很大的产能,实验室只是低碳技术的一部分,一到产业化就必须选择一个能够大量量产、低成本的环境,包括生产设备的制造,相对低廉的人力成本等等,这恰恰是中国企业的竞争利器。

邓锋的观点也并不是“独树一帜”,作为政府官员,国家气侯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的看法和邓锋大体一致。

何建坤说:“中国本土的需求大,企业在本土比较容易适应,引进的很多技术可能面临着水土不服,不能适应中国当地的一些情况,所以我们又有自己一些独特的优势。特别是中国政府现在非常注重低碳结构的发展,有很多激励的措施和很多政策法规制度方面的保障,而且企业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利用我们当前的有利形势,有可能我们整体的低碳方面的竞争力会有比较好的发展。”

事实的确如此,在太阳能领域,中国的企业已经组成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生产商队伍;在能源电池方面,原来有一些是国外公司领先,现在不少中国企业都呈现出后来居上的姿态。

“所以包括我们现在投资的一两个案子当中,就是欧美的技术,但它不能在欧洲生产,也不能在美国生产,最后它一定要来中国找合作伙伴,这样的话中国就成为原创性的一部分。”邓锋说,“中国的机会是能够跟他们平起平坐,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中国会出现很多世界级企业。”

上市:终点还是起点?

有一家已经上市的风能企业,刚上市时每股20元左右,后来最高达到了每股80多元,这令诸多企业艳羡不已。在中国,很多新能源企业都怀揣着有朝一日上市的梦想。但是,该如何去评估一家新能源企业的投资价值?所有的新能源企业都是“香饽饽”吗?

“不是所有的公司都一样,要区别对待。”邓锋说,中国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一旦某个产业热起来,大家就蜂拥而上,结果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因此,风险投资者总是喜欢要从长期来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其实风险投资是一块可以赚快钱的领域,特别是在早期的投资,所以它特别依赖于创新,这种创新或者是技术创新,或者是商业模式创新,更多是技术方面的创新。所以风险投资的企业对象特别要有先进的技术。

“它(指新能源企业)要有创新,而且一定是要有竞争利润。”邓锋认为,低碳经济类企业的创新主要体现于技术创新,核心技术一般来说是有很高的竞争力的,一旦有这种竞争力,企业只要不断往前走就可以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模式。“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估价。股价有时候不完全说明问题,它会随着市场变化而变化,但总体上来说只要公司价值在往上提升,股价就会往上涨。”

过去几年里,北极光投资了一系列新能源企業,涉及行业包括太阳能、LED、锂电池、燃料电池、铅酸电池、水处理,以及生物可降解材料等。北极光投资的这些公司,看中的不仅仅是有朝一日上市的可能性,更多的是看好其在世界上通过它领先的技术变成世界级企业的可能性。

回看过去,英特尔、思科、谷歌等如今如日中天的国外巨头,它们上市的时候公司价值

都不是最高的,但在公司上市以后,因为有技术创新的推动,后来的股价跟它上市相比已经多了十倍。“所以在这方面也是我们投每一家公司的信条,我们都希望投资的企业有一天能够上市,但上市不是它的终点而是起点。”邓锋说。

较过去而言,中国企业的研发力量和研发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中国当前低碳的发展势头非常好,市场的需求非常大,市场需求大,有助于产业能够快速地实现规模化的发展,迅速地占领市场。

现在大家都把当前新能源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发展定义为新的技术革命,在传统的工业革命时代中国没有赶上,在那个方面我们落后了,各种核心技术都在发达国家手里。如果说现在新能源革命。中国能够整合我们的各项优势,发挥我们的优势,有可能在这个方面我们能够抓住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出我们的核心产业和有竞争力的企业。

很显然,上市似乎只是新能源企业拓展自己更长远发展路径的一个契机。

政策助力还是袖手旁观?

不过对企业来讲,这个过程中竞争是激烈的,也是残酷的。从新能源企业的角度来看,它们都希望获得政府在政策、制度等各方面的支持,甚至期盼单独获得政府的某些“绿灯”,但这似乎也和政府方面的想法不太一样。

何建坤说:“新能源的技术发展是一个方向,也是一个经济增长点,因为当前中国不差钱,只要是新的经济增长点都往这个方面投,所以各个地方,各个机构,都把新能源作为自己的任务,大家一窝蜂来上,到最终就看哪个企业有自主创新能力,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技术,能够快速地降低成本,适应市场需求,就能站住脚。”

就技术创新与政策推动的双向互动这一点,风投人体会稍微会深点,因为他们也总是和先进技术打交道。从投资人角度,怎么去看跟企业、政府的关系呢?

邓锋说,技术创新有个过程,开始可能是原创技术,然后是产品出来,接着在市场进行推广,最终被客户接纳,产生利润。在早期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中,其实需求的资金量远远少于技术推广的资金量,技术推广可能是三倍五倍的资金,政府也很难看得出来哪个好哪个不好,那么在早期技术选择性上,更多是由市场来进行。

不过他也说,“实际上政府提供的是政策,市场还要做一些环境的培育。当然我觉得核心性的东西国家要支持,在成熟技术推广这一块,是有争论的,我个人认为这确实是一个中间地带。对成熟技术推广这一方面,有些企业没有能力,真正让它大规模推广的确很难,它推广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企业是很难承受的。最好是这块由政府推广,作为它投入资金或者激励的一部分,而把真正原创技术的开发早期和产品的开发成长留给市场,留给创投公司。”

良性的竞争能够促进技术的创新,也能促进产业的发展和成本的降低,可能大部分企业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或者被并购或者被淘汰掉,但这也是企业发展的规律。所以何建坤认为,在这个情况下,政府的激励是激励企业创新,但绝不是你是一个好的节能项目,政府就都要支持。

英国气侯变化资本集团中国区总裁路跃兵认为,无论是在能效方面还是在新能源、低碳能源这些方面,都有大量的产业链会出来,而且产业在不同的价值链上会有不同的投资机会和行业会出现。因此,企业也需要有用新的竞争模式来在未来的市场上进行竞争,比如说在供应链上面,怎么样实现低碳化、绿色化等等,这意味着企业要不断地去设计、创新竞争模式,从而取得这种战略机会。

浙江巨化:打造绿色价值链 篇4

注重安全生态环保, 打造“绿色价值链”是巨化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实践和绩效的一个缩影。在外界看来, 这些变化, 源于巨化转型期突出“三生合一” (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生态文明) 的行动和成效。今年6月, 巨化荣获中国化工首批“十家最具社会责任的示范企业”称号。

生产发展——转型高端绿色

巨化是一家以煤化工和盐化工为基础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老化工企业, 近年来也遭遇“成长中的烦恼”:一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能源资源依赖度大, 竞争力不突出;二是落后装置比例高, 安全环保隐患突出;三是土地资源紧缺, 发展空间受限;四是巨化及衢州高新园区产业发展快, 原有功能布局逐步被打破;五是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 厂区生产环境较差, 这些让巨化人深思。

2010年以来, 巨化以解放思想探新路, 以战略引领转型发展, 确立了成为受人尊重企业的愿景和打造一流企业的使命, 明确主业“四新”化、产业同心化的发展定位, 走出了战略导向下的“五位一体”的转型升级之路, 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形成了老化工新材料、老基础新产业, 老树长新枝、老企添活力的产业格局。

用好“加减乘除”, 助推巨化转型发展。加法:启动并实施总投资70亿元的氟化工、石化材料、氯碱化工等产业中的一批重大投资项目, 带动公司战略规划的落地。完善产业组合战略, 着力培育装备制造业、物理性材料加工产业、以贸易物流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减法:淘汰了16套落后产能装置, 实现节能减排, 大力整治安全环保隐患, 切实提高安全环保本质水平。乘法:完成股份公司16亿元再融资, 推进矿产资源的控制。除法:化解各种经营廉政风险, 重点化解华东物流、巨控公司、香港公司等领域的风险。

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出, 项目结构折射出升级未来。2012年, 巨化在加快绿色转型中, 以传统产业抓升级, “四新”产业抓建设, 生产性服务业抓突破,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3亿元, 在建项目59个, 新型制冷剂、己内酰胺扩建、特种功能性材料一期、装备制造业等30个项目建成投产。

如今, 巨化氟聚合产业正在发展特色高性能氟聚合物系列和氟材料加工技术;氟制冷剂正在着手第四代制冷剂和催化剂制备技术研究;歌瑞公司正在发展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产业的特种功能性材料;氯碱产业大力发展新型食品包装材料和膜系列加工技术;石化产业正在发展己内酰胺聚合物加工和催化剂制备技术……新材料在巨化产业中所占的比重已达60%, 比2009年提升了30%。

巨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杜世源说, 巨化集团的改变重在转型升级, 创新发展。而这一切的根本则在于战略导向, “关键在方向, 资源整合是行动。”他认为, “战略的本质就在于为未来的变化做好行动的准备。”

生态文明——绘就美丽巨化

化工是资源能源消耗的重点行业, 也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源之一。巨化地处钱塘江上游, 作为浙江省最大的化工生产基地, 肩负着巨大的环境保护责任。近年来,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高歌猛进, 浙江省的土地、能源资源和环境容量制约较为突出, “十二五”时期节能减排、拓展发展空间的压力巨大。如何迎接产业结构调整、环境资源约束等诸多挑战, 这是摆在巨化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让碧水蓝天常在是巨化工作的着力点。近年来, 巨化通过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采用新技术对传统装置和产业进行深化改造和升级, 淘汰落后工艺, 推进清洁生产, 强化节能减排, 实施产业重构, 仅“十一五”期间累计投资34亿元。值得一提的是, 巨化以生态化循环经济改造为载体, 从2010年开始规划编制到组织实施, 投资5亿元分三期进行, 一期主要为氟化工核心区, 占地约1平方公里;二期是北二道以南、西门岗铁路以东、厂前路以西的核心区块, 占地约2.6平方公里;三期是厂西区, 与高新园区相接区域, 占地约1平方公里。同时, 配合衢州市创建森林城市, 合力打造森林中的化工新城, 2012年, 完成现有土地森林改造提升规模将达到1030.5亩。

巨化决策层认为, 安全环保是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要素, 主动做好安全环保工作, 既是企业必须履行社会责任的道德要求, 更是企业应对国内外环保挑战、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需求。2011年来, 该公司通过外学“杜邦、万华”、内学“宁化”对标活动, 以安全环保管理、现场管理、专业管理三条对标主线为抓手, 推进HSE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严格的制度强化过程控制, 规范员工行为。

在安全上, 以“零事故、零伤害、零排放”为目标, 牢固树立安全十大理念, 严格执行安全十大禁令, 强化基层、基础、基本功, 切实落实区域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 推动安全管理向自主管理方向转变。在环保上, 建立了全员、全过程、全天候的环保管理模式, 先后投资3亿多元, 通过开展治理老污染源、新建污染防治设施、推行清洁生产、完善环境应急处置体系、建设环境管理网络、综合整治区域大气环境、实施污染减排重点工程等工作, 改善了区域环境, 提升了巨化的环境管理水平。

2013年8月, 浙江省常务副省长龚正到巨化调研时指出, “此行看到了一个绿树成荫、碧水蓝天的巨化, 说明巨化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生态改造方面力度大, 成效显著。”“企业的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 能将一个老企业打造成‘花园式的工厂’很不容易, 科学化的管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活改善——打造和美企业

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最基本的元素, 对巨化来说, 在转型中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 是构建和美企业的基石, 更是打造受人尊重企业的动力。巨化在“十二五”战略中提出, 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大力培育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产业体系的同时, 以建设”绿色、环保、和谐”的宜居环境等建设衢化新城的目标, 依托省市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加快改变衢化生活区的落后面貌, 让广大职工群众在更加优美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2012年, 公司投入巨资改善民生, 对始建于1958年的巨化南、北公园和工人广场进行改造, 改造完成后的公园添设了夜间照明、健步走路径、羽毛球场、门球场、健身广场等设施, 工人广场则铺设了塑胶跑道, 提升了公园和广场的品位及功能, 变成职工群众休闲锻炼的好去处。谈起这几年变化, 不少员工说:“生态化改造搞得有声有色, 变化之大令人振奋, 像巨化南、北公园改建这样的民心工程, 是带给广大职工群众的实惠。”

以愿景与使命为统领, 秉持“敬天爱人、开放包容、尽职守信”的核心价值观, 关注民生、重视民情、提升民生, 让每一个巨化人都能分享转型变革带来的成果。如在加强员工队伍建设上, 重视员工成长, 尊重人才价值, 保障员工权益, 推进民主管理, 尤其在“双学”对标活动中, 公司对“控制室、交接班室、休息室”进行改造, 实行全面定置管理, 标准化配置, 改善了员工工作环境, 更加激发起员工的积极性, 今年上半年面对严峻的市场挑战,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8.34亿元, 同比增长21.93%。

绿色价值链 篇5

关键词:绿色物流:投资;价值

一、绿色物流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1.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凸显对于绿色物流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商品流通的增加,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正在迅速成长和壮大。物流业涵盖了交通运输、信息通讯、仓储、包装和配送等多个行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更重要的是,由于现代物流业能够显著提高商品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因此被称为“第三利润源”。在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中,一些问题也随之产生。一是物流成本不受重视。在物流运作中,诸如仓库租金、运输费用、装卸费用、加工费用、人员工资、管理费用等显性成本比较容易核算,但是诸如库存资金占用成本、回程空载成本、产品损坏成本、退货损失费用、缺货损失费用、异地调货费用以及设备设施闲置成本等隐性成本极易被企业忽视,而这些隐性成本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资源利用率低导致的。二是物流过程中的资源浪费严重。不合理的运输、包装、装卸等物流活动,极易造成资源浪费,例如,过量储存产品会造成产品陈旧、老化、变质,运输过程中不合理装卸导致商品破损,流通加工过程中产生余料浪费等。三是不合理的物流活动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物流活动中,运输工具排放污染气体、产生噪声、造成扬尘并易导致交通堵塞,物流机械、装备、工具所使用的燃料、添加剂、润滑材料、防护涂料等,在使用过程和设备清洗过程,会排放一定的废物,生产和生活中的废弃物的不当处理也会形成对环境的污染。这些问题的存在与现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相悖的。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以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绿色信息搜集和管理以及逆向物流为主要内容的绿色物流应用而生,并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2.绿色物流是现代物流业本质的体现

物流作为现代社会的新兴行业,其本质就是通过集约优化各种资源,加速商品流通,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物流业是一个节能环保的产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行业。绿色物流改变了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通过建立循环的物流系统,使到达传统物流末端的废旧物质能回流到正常的物流过程中来。与传统物流相比,绿色物流更加注重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因此,绿色物流是与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消费紧密衔接,并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环境共生型物流体系,是现代物流业本质的直接体现,也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实施绿色物流对企业物流投资的影响

由于绿色物流要求物流作业环节和物流管理全过程的绿色化,即全面实施绿色储存和装运、绿色包装和再加工以及绿色逆向物流等,因此,实施绿色物流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在物流方面的投资,主要包括:

1.实施绿色物流要求增加硬件投资

绿色物流的实施要求企业采用最先进、最环保的物流设施和设备。第一,增建或改建新型自动化仓库。在绿色物流中,绿色仓储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为此,企业需要增建或改建新型的自动化仓库,以尽可能减少仓储系统本身产生的环境污染,如设备噪声、移动设备的震动、烟尘污染、设备的油渍污染、视觉污染等;对于有害物资的储存、黑暗条件下物资的存储,则更需要先进的仓储系统和设备。第二,购置并更新运输工具。绿色物流要求尽可能减少甚至消除由于运输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尤其是公路运输造成的废气排放、噪音和交通阻塞等。这需要企业转换运输方式,采取共同配送或多式联运。为此,企业一方面需要购置符合排放标准、更环保的汽车,另一方面要购置集装箱包装装卸设备,以适应铁路、海上和航空运输的要求。第三,购置一体化新型包装机械,采用可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绿色物流要求尽可能采用大包装,并力争使包装基础尺寸的标准与仓库设施、运输设施尺寸标准相一致,从而实现物流系统的合理化;同时,要采用环保、无污染的包装材料,并实现包装材料的可再用、可回收和循环利用。这不仅需要企业购置专门的一体化的包装机械,还要求企业对包装材料进行严格的选用,必要时甚至需要企业研发新型的包装材料。因此,这必然会增加企业物流过程中在商品包装方面的投资。第四,购置废料回收加工设备。绿色物流要求能够实现逆向物流,对正向物流中产生的废弃物料进行回收加工和再利用,包括生产过程中未能形成合格产品而不具有使用价值的物料和流通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品和废件、钢铁厂产生的钢渣、机械厂的切削加工形成的切屑、被捆包的物品解捆后产生的废弃的木箱、编织袋、纸箱、捆绳等。企业要实现逆向物流,就必须购置相应的运输工具对这些废弃物料进行回收,并购置专用的机械设备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对某些回收产品的修理和再加工,可能还需要相应的监测设备。這些在传统物流中都是企业极少考虑或根本不需考虑的物流方面的投资。

2.实施绿色物流的软件投资

对于企业而言,由于绿色物流强调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工艺、绿色包装、绿色处理在产品生命周期内的有效集成,因此,有必要对供应链进行重新设计,使供应链管理的运作与控制的内容和范围更加合理,这需要企业进行局部或全面的业务流程重组,形成了企业绿色物流管理的隐性成本;同时,绿色物流的运行要求采取更为先进的管理技术,使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程度更高,企业势必要增加投资进行物流管理系统的升级或更新、信息收集、数据处理等。这些构成了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的软件方面的投资。

3.实施绿色物流要求企业增加人力资源投资

实施绿色物流,对于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了解现代绿色物流运作的基本理论,更要掌握绿色包装、绿色运输、绿色仓储以及逆向物流等多方面的技术。为此,企业必须对物流管理人员和物流操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教育,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使其适应绿色物流的要求。因此,企业实施绿色物流,必须考虑增加投入以进行人员培训和改善物流管理。

三、实施绿色物流的价值分析

尽管实施绿色物流不可避免地会在

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在物流方面的投资,但是从长远来看,绿色物流不仅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更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长远的社会效益。

1.实施绿色物流能够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

首先,通过绿色物流,企业能够对配送中心和和营业网点进行科学规划和布局,避免了货物的迂回运输,不仅减少了异地调货费用和运输费用,更降低了缺货的风险和产品损坏造成的损失。其次,企业通过制订更为合理的配送计划,选择恰当的运输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运输工具的效率,降低货损量和货运量,既能够显著降低车辆燃油消耗等运输成本,又能够减少运输工具回程空载情况的发生;同时,采取共同配送或多式联运等绿色运输方式,还能够减少货物的装卸次数,降低装卸费用并避免货物受损。再次,采用大包装可以降低过度包装或重复包装的成本;使用可再用、可回收和循环和J用的包装材料,能够帮助企业节省包装材料制作和印刷费用。最后,企业实施逆向物流,对正向物流中产生的废弃物料进行回收、加工和再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节约资源或实现部分资源的循环使用,可以降低企业的原料成本。因此,绿色物流是显著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物流成本的重要途径。

2.实施绿色物流有助于巩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由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消费者对企业的接受与认可不再仅仅取决于其是否能够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与服务,而是越来越多地关注企业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是否节约利用资源、是否对废旧产品的原料进行回收、是否注重环境保护等等。绿色物流利于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增强企业信誉和企业责任,赢得公众信任和股民与其他投资者的青睐。这将直接为企业带来明显的社会价值,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重要的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淡化,环境壁垒和绿色壁垒逐渐兴起。企业建立起绿色物流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其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将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先决条件。

3.实施绿色物流对于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一直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绿色物流表现为一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强调物流活动全过程采取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措施,减少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危害。因此,从长远来看,发展绿色物流,对于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提高效能、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并将对环境保护和經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四、结论

实施绿色物流是企业投资先进技术,以降低成本、扩大收益、实现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的一种方式。从短期来看,绿色物流必然直接增加企业的投资和支出,但是站在发展的角度上看,绿色物流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是间接的、显著的,而为全社会带来的价值是长远的且持续的。绿色物流不仅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点,也是物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一项有利于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战略措施,它代表了未来物流业发展的主导方向。

绿色价值链 篇6

一、绿色畜禽产品加工企业价值链

价值创造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根据波特价值链理论, 对于绿色畜禽产品加工企业, 能够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活动分为两种:一种是基本活动, 涉及畜禽采购、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市场营销、售后服务;另外一种是辅助活动, 涉及综合管理 (战略管理、品牌建设、财务管理等) 、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等。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构成了绿色畜禽产品加工企业的价值链, 整个价值系统如图1所示。

价值链不是各项活动的简单集合, 价值系统的各项活动之间都有相互联系。企业的竞争优势既可以来自某个单独活动本身, 也有可能来自多个相互联系的活动。对于绿色畜禽产品加工企业来说, 要形成并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 首先要确定自己的价值活动, 识别价值活动的类型, 有针对性地克服和改进薄弱环节, 保持并增强优势环节, 从而制定适合企业新的竞争战略, 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最大化。

二、绿色畜禽产品加工企业价值链优化的指标体系选择和数量分析方法

(一) 指标体系的构建

为实现绿色畜禽产品加工企业价值最大化, 可以对其价值链从质量指标、时间指标、无形资产指标、财务指标四个层面进行评价。笔者遵照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及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等原则, 构建了一个相对全面的绿色畜禽产品加工企业价值链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见表1) 。

(二) 数量分析方法的建立

层次分析法 (AHP) 它模拟人的“分解—判断—综合”的决策思维过程, 来对多因素复杂系统进行分析, 使人们对复杂问题判断决策的过程得以系统化。针对AHP法而言, 它对人们的思维过程进行了加工整理, 能充分反映决策者的偏好, 将决策者的经验予以量化, 解决了很多复杂的实际问题, 并且能够将量化过程与非量化过程综合, 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定量形式的决策依据。但其局限性也不容忽视:首先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们的经验, 主观因素的影响很大, 只能排除思维过程中的严重非一致性, 却无法排除决策者个人可能存在的严重片面性。其次, 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的过程相对粗糙, 不适合对精度要求高的问题。再次, 当决策者对所评价单元信息掌握不全面时, 很难找到准确的点来描述两因素或多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

数据包络分析法 (DEA) 是通过数学规划评价多个输入与输出的决策单元 (DMU) 是否有效的一种非参数评估方法。对于DEA法来讲, 由于不需要预先进行参数估计, 而且不需事先假定输入和输出的函数关系, 因而得到的评价结果不受任何人为因素的影响, 在避免主观因素、简化计算和减少误差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优越性。但由于DEA的计算完全依赖客观数据, 使得无法考虑决策者的偏好, 这与很多实际情形是不符的, 这给决策者造成了一些困扰。

综合考虑AHP法和DEA法二者的优缺点, 由此想到将两种方法相结合, 既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 又可以弥补各自的缺陷, 做出更有效的评价。通过将AHP法和DEA法相结合, 进行绿色畜禽产品加工企业价值链评价模型构建的整体思路如下:

首先使用AHP法求出各指标的权重, 再分别对各指标下的观察值, 通过DEA法求出各绿色畜禽产品加工企业的相对效率值, 最后将各指标权重和相对效率值结合求出各绿色畜禽产品加工企业的整体效率值并进行排序。

设有n个待评价的绿色畜禽产品加工企业, 评价指标体系中有m个指标, 则基于AHP-DEA的绿色畜禽产品加工企业价值链评价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 建立绿色畜禽产品加工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步, 根据越小越好的指标为输入指标, 越大越好的指标为输出指标的原则确定各指标输入输出的观察值;

第三步, 用AHP法计算各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权重ωi;

第四步, 按各指标下划归好的输入指标与输出指标计算, 用DEA法得出最优值hij (这里hij表示第j个绿色畜禽产品加工企业对第i个指标的效率评价值) ;

第五步, 利用第三步计算得出的权重ωi及第四步计算得到的效率评价值hij, 计算总体效率值undefined。从底层向上, 最终得到总目标的相对效率并进行比较, 即可得到各绿色畜禽产品加工企业价值链评价的优劣顺序。

三、数值算例

选取6家有代表性的绿色畜禽产品加工企业作为评价对象, 将每个待评价的绿色畜禽产品加工企业作为一个决策单元DMUj, j=1, 2, …, 6, 即n=6。 对6家企业进行实地调研, 依据越小越好的指标作为输入指标、越大越好的指标作为输出指标的原则, 对观察层指标进行分类。对于定性指标, 通过相关领域多个专家打分 ( 采用百分制, 取平均值) 得到这部分指标数量值, 调查结果见表2。

具体测评过程如下:

第一步, 通过专家打分法, 构造质量指标、时间指标、无形资产指标及财务指标的判断矩阵, 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求得各指标的权重, 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结果见表3所示。

第二步, 分别对质量指标、时间指标、无形资产指标及财务指标进行数据包络分析, 得到6个评价单元的效率评价结果。

第三步, 将步骤2所得的效率评价结果与步骤1所得的各指标权重相结合, 得到6家绿色畜禽产品加工企业价值链的评价及排序结果 (见表4) 。

评价结果显示, 6家绿色畜禽产品加工企业价值链竞争力排序结果为由高到低依次为:DMU2, DMU5, DMU6, DMU1, DMU4, DMU3。整体来看, 6家企业在无形资产指标和财务指标上相对效率都较低, 结合这两个指标的具体观察层, 发现绿色畜禽产品加工企业在品牌建设、市场营销、成本控制三方面都显薄弱, 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优化绿色畜禽产品加工企业价值链对策

(一) 提升品牌公信度和影响力

目前我国驰名绿色畜禽产品品牌少、绿色畜禽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市场违规、假冒伪劣等现象时有发生,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绿色食品的品牌形象。我国绿色畜禽产品加工企业要在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快速发展, 可以凭借市场主导和政府辅助的双重力量, 不断提升绿色畜禽产品质量档次, 依靠良好信誉赢得国内外市场, 培育和发展驰名绿色畜禽产品品牌, 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二) 健全绿色畜禽产品市场流通体系

为营造良好的绿色畜禽产品市场环境, 应积极培育专业化营销主体, 形成统一的绿色畜禽产品营销网络。首先, 引导绿色畜禽产品国内市场向专业化发展。在国内已有的各大商店、超市等销售渠道基础上, 有计划、有组织、分区域建立绿色畜禽产品专业销售网点, 发展一定规模的绿色畜禽产品连锁店, 并统一设计绿色畜禽产品销售标志, 配套建立物流中心, 使绿色畜禽产品营销向专业化、集约化方面发展。其次, 积极开拓绿色畜禽产品国外市场。绿色畜禽产品在当前国际市场总体上还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况, 扩大绿色畜禽产品出口将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由于发达国家设立的“绿色贸易壁垒”, 也促使我国提高绿色畜禽产品品质, 适应环保时代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要求。再次, 充分利用绿色畜禽产品网络交易平台, 开展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加大了绿色畜禽产品加工企业和上下游企业及消费者之间的联系, 积极推动厂商合作, 促进了绿色畜禽产品贸易, 增加绿色畜禽产品加工企业经济效益。

CR=CI/RI=0.0182/0.8862=0.0205<0.10, 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三) 降低绿色畜禽产品加工成本

为防止有害细菌、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等对畜禽产品的污染, 相关部门对绿色畜禽产品的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储藏运输、检验包装等各个环节都有特殊的规定, 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严格落实这些规定需要购买先进的设备、采用高新技术、聘用高水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支付认证费和标志使用费等, 这一系列措施增加了绿色畜禽产品的生产成本。因此, 为了促进绿色畜禽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 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和政府的辅助作用。一方面, 由于绿色畜禽产品的科技含量决定了其附加值及价格, 所以绿色畜禽产品加工企业应加强同有关高校、科研机构、监督检测机构等的合作和开发, 加大绿色畜禽产品的科技含量, 以求高产出和高效益。另一方面, 政府应实行适当的政策倾斜, 加大对绿色畜禽产品的科研投资力度, 保护和适度提高绿色畜禽产品价格。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7:128-147.

[2]栾庆伟.评价企业竞争优势的价值链分析法[J].中国软科学, 2007 (12) .

绿色建筑价值评价问题的研究 篇7

1. 问题提出

建筑的发展把“人的需求”推到一个最原始的起点上——人的“生存”需要:阳光、空气、水、动植物……因此, 我们努力实现的不仅是有个建筑物, 还要使之置于一个健康的、易于生存的绿色生态居住空间中。建设部发言人仇保兴强调: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是搞好资源综合利用, 建设节约型社会, 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要求。

20世纪以来, 绿色建筑评价研究发展得非常快, 但是由于受到知识和技术的制约, 各国对建筑和环境的关系得认识还不完全, 与实际需要相比, 评价体系依然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以至于绿色建筑的价值没有得到客观、科学的体现。

本课题就是在分析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后, 运用价值工程等原理及方法对绿色建筑的价值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研究意义

绿色建筑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然而, 现有的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没有很好地引导绿色建筑的发展, 它只是基于环境学家的角度对是否为“绿色建筑”进行了判定及对其等级进行了划分, 然而并没有对绿色建筑做出全面的评估。本论文的研究有如下意义:

1. 从建筑的角度研究分析, 同时考虑生态系统与城市基础设

施、生物学与非生物学等因素, 还涉及建筑环境综合评判中各种构成要素的质量标准如:建筑形态、使用方式、设施状况、营建过程、建筑材料、使用管理等对外部环境的影响, 以及舒适、健康的内部环境营造等等进行分析以得出绿色建筑的真正价值所在。

2. 从全寿命周期的角度出发, 考虑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投资及回

报, 检验各项绿色技术带来的效果, 包括对其在使用过程中运行费用的降低、节能效益, 甚至对人体健康、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 对绿色建筑进行经济上评估。

3. 目前的几乎所有国家的评价指标体系均没有评价历史人文等

有关内容, 评价单从技术的角度入手, 回避了此类问题, 从而造成了内容的欠缺, 本论文将会考虑建筑和历史人文的平衡内容。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

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探索“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的发展战略与技术”, 成立了相关的技术协会、研发组织, 并研究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1) 英国的BREEM评估体系

英国建筑研究所 (BRE) 推出的BREEAM是各种评价系统中最著名的一个, 它于1990年首次推出, 是国际上第一套实际应用于市场和管理之中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最初, BREEAM的评价目标主要是办公建筑, 该机构同时为建筑师和开发商提供相关技术咨询, 目前该系统己在全球传播, 并被认为是评价一个建筑物环境质量和性能的工业标准。

(2) 美国的LEED绿色建筑等级体系

“LEED绿色建筑等级体系”由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于1993年开始着手制定 (1998年8月发布第一版, 2000年8月发布第二版) 。它受到英国BREEAM的启发, 主要用于评价美国商业 (办公建筑整体在全生命周期中的绿色生态表现。2000年3月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制定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第二版) (LEED GREEN BUILDING RATINGSYSTEM VERSION 2.0) , 旨在用成熟的或先进的工业原理、施工方法、材料和标准提高商业建筑的环境和经济性能, 为设计单位按照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要求进行设计提供指导。

(3) GBC绿色建筑挑战

“GBC绿色建筑挑战”发起于1996年, 当时有加、美、英、法等14个国家参加。两年间, 各参与国通过对多达35个项目进行研究和广泛交流, 最终确立了一个合理评价建筑物能量及环境特性的方法体系:GBTOOL, 目标是建立第二代建筑环境评价系统。1998年10月, 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了14国参加的绿色建筑国际会议“绿色建筑挑战98 (GBC98) ”, 在这次会议上研究成果得到了展示和总结。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建立一个国际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这一体系可以适应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各自的技术水平和建筑文化传统.

2. 国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

绿色观念在我国起步较晚, 但是发展较快, 尤其是绿色建筑评价研究, 我国在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绿色评价体系之后, 已经推出一系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主要有:

(1) 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

《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生态评估体系包括小区环境规划设计、能源和环境、室内环境质量、小区水环境、材料与资源等五大指标.经判断打分后上述五大指标体系得分都在60分以上则被认定为绿色生态住宅, 体系得分在80分以上者进行绿色生态住宅单项认定。

(2) 建设部征求意见稿《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05年10月)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 (1) 节地与室外环境; (2) 节能与能源利用; (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5) 室内环境质量; (6) 运营管理 (住宅建筑) 、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 (公共建筑) 。

(3)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06年6月)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与运营管理或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 (公共建筑) 六类指标组成。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 注重以人为木, 强调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纵观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笔者主要发现如下几个问题:

(1) 在现有的各种评价系统中, 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基准, 每种评价系统选取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都大相径庭, 这就使得每种评价系统的使用都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2) 目前的国内外评价体系主要针对的是建筑单体, 主要从环境保护技术的角度入手来评价, 不是从系统的角度出发, 那么“绿色”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健康价值等没有得到明确的体现, 建筑的绿色评价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 量化确是不易但如缺乏社会生态和经济环境价值的平衡内容则“绿色建筑体系评价”, 是不全面。

绿色学校创建的价值透视 篇8

第一, 绿色创建它不仅仅是学校的建设活动, 更是一种教育行为, 具有教育功能。生态环保和节约意识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绿色创是建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 同时也是一个教育过程, 在创建过程中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环境教育是绿色创建的主要内容, 它关系到学校为社会培养怎样素质的公民。当今世界, 绿色、生态、环保、节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培养具有世界眼观和全球意识的公民, 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二, 绿色创建有利于提升学校品位。从外在特征上, 通过绿色创建使学校变成一个绿树成荫, 鸟语花香, 环境优美、适宜人居、适宜读书的地方;从内在价值上讲, 通过绿色创建使老师和学生的环保意识、卫生习惯、节能减排意识形成并得到提高。在绿色学校里, 人们能明显感觉到与众不同的氛围, 每一位进入校园的学生, 得到更好良好的环境教育熏陶,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每一位家长都放心地、乐意地将孩子送进绿色学校, 优美、舒适、和谐的环境, 文明、礼让、谦和的师生, 使进入校园的每一个都人流连忘返。打造一个“适合学生读书, 利于学生成长”的校园, 对学生、家长和社会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第三, 绿色学校创建是基于世界气候变化, 生态恶化的背景下, 为提高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学校教育举措。生态、环保、节约是世界潮流, 当今世界每一个国家都为此而不断调整发展战略。西方发达国家把建设生态学校作为学校绿色创建的最高目标。在我国, 绿色学校创建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传播可持续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具体举措。

第四, 绿色创建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 充分体现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绿色学校创建需要各个部门的团结协作。比如:最近, 体卫艺处整治学校的卫生, 取得了非常明显效果;假期在后勤处的努力下我校通过了“市级园林单位的”验收;一直以来校团委创建的垃圾回收站等都是绿色创的重要内容。但是我们要进一步总结深化, 推进工作, 要从自发走向自觉, 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完整的制度, 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要得到全校师生的认同和支持。绿色创建绝不是一两个部门就做得好的事情, 教务处、政工处、信息处、办公室、教科室以及每一位教师都将有更多更细的工作要做。只有每一个部门, 每一个人都具有集体主义精神, 才能推动绿色创建的深入发展。

“绿色缘芯”经济应用价值研究 篇9

从表中可以看出, 我国目前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使用率较低, 提高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的使用率意义重大。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在统计学原理的基础上, 运用环境化学数据统计方法, 即时了解有毒有害气体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用专业的数据诠释空气质量各项指标、特征, 并为空气中气体保护、运用方面提供准确的事实依据。

推广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 通过认清危害, 让管理者、生产者、群众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推动人们齐心协力投入大气环境保护中, 改善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即时宣布地域空气质量检测状况, 加强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控、监管技术, 针对各已污染区域, 对症下药。其推广的经济价值分析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

1. 保护劳动力

即时检测、分析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的成分及浓度, 对超标的有毒有害物质, 采取相应的措施治理, 让劳动者吸入新鲜的空气, 保持劳动者身心健康。在人力资本上, 减少了由于大气污染对人身健康造成危害, 避免丧失了劳动能力或过早死亡。我国每年因大气污染导致的患病率为30%左右, 在高度空气污染区域工作的人员致病率为95%, 一方面产生医疗费用、护理费用。另一方面, 从机会成本角度出发, 未能将患病至痊愈的时间、非患此病正常寿命用来工作, 造成经济损失。

2. 保护劳动对象

通过即时监测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成分, 减少甚至避免其对资源的破坏。如监测工废气、汽车尾气、家庭取暖等向大气中排放大量污染颗粒, 即时采取对策, 避免空气混浊、刺激而影响人、动植物生长发育, 以及人们对太阳能以及由太阳能引起的其他能源的使用, 而引起由能源减少导致供电不足等经济损失, 规避人为改变了大气降水量、两级冰川消融, 对财产物品、土地资源等进行破坏的造成经济损失。

3. 保护生产工具

如空气中过度的硫氧化物 (主要源于燃烧含硫化石燃料时产生的, 主要为SO2) 。在空气中氧化剂、催化剂作用下, 便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SO3, 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相遇, 制成硫酸, 随雨水降落, 变成酸雨腐蚀钢铁、机械设备等, 造成经济损失, 详见表3。

二、“绿色芯缘”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应用经济前景

随着绿色经济概念的提出, 由空气污染引起的危害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由此, 催生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的新兴行业。国外毒气检测方法的研究具有前沿性, 技术和仪器也比较领先, 但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便是进口仪器价格昂贵, 这影响了毒气检测仪器的推广使用。相对于国外的毒气检测研究, 国内研究起步较晚, 各种检测方法、技术和仪器相对较少, 应用于实际中的气体检测仪种类也不多, 应用更是不普遍。当代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 我国大力支持环保科技发展, 在煤炭行业、石油行业、水处理等行业都开始着重关注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的使用, 以监测带动防治, 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的新兴行业步入新的阶段。

据调查分析, 我国便携式气体检测仪的需求越来越大, 其市场就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本公司致力于推广便携式气体检测仪, 可随身携带, 实现实时监测, 并具有自动报警功能, 其便携式可燃气体报警器产品采用单片微型电脑控制器做信号处理机构, 气体检测元件是采用专用传感器, 具有灵敏度高、工作稳定、使用寿命长、功耗低等优点, 具有巨大市场前景。

摘要:近几年, 雾霾、沙尘暴等空气污染问题频现, 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损失, 在众多解决方法中, 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有效地发挥监测带动防治的优势, 面对较低的普及率和巨大的市场空间, 绿色缘芯有限公司致力于推广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本文从“绿色芯缘”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推广经济价值分析和应用经济前景两个方面开展, 论述“绿色芯缘”经济应用价值。

关键词: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颜正媛.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经济损失研究[J].科技信息, 2011 (10) .

绿色价值链 篇10

三十年前,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中小学语文教育效果很差。”“十年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十五年前,北大中文系朱德熙教授说过:“现在的小学(语文)教育简直是摧残儿童!”五年前,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语文教育面临一个悲哀,不少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中国语文高峰论坛”与会的许多教师和作家承认:“语文教育效率不高。”

上述语文教育大家的话,笔者以前多少也陆续看过,但似乎都没有像这一次深有同感。因为,最近组织的一次期中考试卷命题质量的调查评比情况,让我由衷的感到,语文教育的这些问题,与我们考试命题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 一次语文水平测试卷命题质量调查情况综述

最近,我们在金湖县范围内组织了一次小学语文期中学习水平测试卷命题质量调查评比活动。期中考试前下发通知,明确评比要求,有关学校于考试后上交各自命题的试卷参评。评比所依据的标准是:遵从《语文课程标准》,尊重本册教材;凸显语言文字,体现试卷育人;出题细致严密,力求自主原创;题型灵活适宜,便于考试答问;题量比分适中,难易适度有效。

评比的概况是:全县15所小学(含省、市级实验小学,乡镇中心小学,村级小学)六个年级共90份试卷参评;评委们按优秀、优良、良好、一般、较差五个等级评定试卷的命题质量,据统计,“优秀”卷凤毛麟角(仅占1.1%),“优良”卷微乎其微(仅占7.8%),“良好”卷也是少得可怜(17.8%),而“一般”卷和“较差”卷则相当普遍(73.3%)。

上述数据显示:本次参评测试卷的整体质量不高。这么大的范围,涉及这么全的年级,再加上总共约有2/5的题目并非命题者自主设计,其中有的是从网上下载,有的是照搬教辅资料试卷,有的是借用曾经考过或其他学校(甚至名校)现成的试卷,等等。上述评比情况恐怕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当前小学语文试卷命题质量的基本状况。

二、 小学语文试卷命题质量的主要问题与分析

综合此次调查评比的情况,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水平测试卷命题质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现分别浅析如下:

1. 偏标离本,随意拼凑

这一类试题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这样几种情况:第一,所安排的考点并不是“课标”要求掌握的,如考查教材中为方便阅读而随文注音的字;一年级要求给“二会”字选择声母、韵母,并标上调号;要求填空的语句中有太多不认识的字;要求对修辞句做理性分析等。第二,考题超出了本年段的目标要求,如考查本年段“课标”规定以外的其他标点符号;一些文段阅读感悟的考查题很草率,命题者没有去研究“课标”的目标要求。第三,考项根本不属于本学期教材所安排的训练重点,与本册教材也几乎没有什么关联,如考查字词的题目,动辄一大串的辨字组词、填字成词语或词语解释;三、四、五3个年级中,竟然有好几份试卷在考查句子时,题型几乎如出一辙——都是加关联词语连句子,改病句,改“把字句”为“被字句”,改反问句为陈述句等。

一个最典型也最让人不解的现象是,不少试卷对本册教材课后习题和单元练习中安排的许多训练项目漠不关心,而对那些放在其他任何年级都可以考的“泛语文题”却倍感兴趣。如五年级的某份试卷上安排了教材上没有的改病句题,且占了10分,要求修改的5个病句涉及“搭配不当”“前后矛盾”“用词不当”和“不合事理”等几种类型,而对五年级上册教材上安排的改错别字一项却视而不见。试问,这样的考题除了引导学生平时盲目地滥做习题,还能有多少积极的意义呢?又如一词多义、近义词的辨别以及重点词语表达效果的推敲等习题,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多有出现;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在“课标”上有明确规定,六年级课后习题也多次安排,但非常遗憾的是,在两个年级各自的十几份试卷中,都没有被分别显现。

这样想当然地拿来凑数的试题,失却了“年段”、“年级”的鲜明特征,也根本没有“期中”考试的独特个性,怎么能谈得上针对性和有效性呢?

2. 重人文,轻语文;重知识,轻技能

一些关于课文阅读积累的填空题,要求填的多是关于人名、地名等课文中的人文知识以及相关的文学常识,很少站在关键词句的积累、理解特别是推敲运用的角度出题;而不少阅读感悟题问的多是关于文章内容的“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这样的“疏通性”问题,很少着眼于文章的遣词造句与谋篇布局,围绕“怎么写的”“写得怎样”出一些“推敲赏析性”的问题。请看这些考题(“□”表示填答试题的空档):

① 本学期学过的课文中,我们认识了越王□、发明听诊器的□,还有第八次终于打败敌人的□。(三年级)

② 本学期的课文帮助我们认识了在□销烟的□、年轻的画师□、重人才的□,还带我们到了世界上最宽广、最壮观的广场□。(四年级)

③ 判断题:虎门销烟的步骤是撒盐、抛鸦片、倒生石灰□;九寨沟名字的由来是因为那里有九条神奇的山沟□。(四年级)

④ 从课本上我们认识了□、□、□等人,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因为□。(五年级)

⑤ 根据《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肖邦的祖国是□,当时他的祖国正被□侵占。(六年级)

这类试题给教学的导向,好像是读一篇篇课文就是为了记住几个人名、地名似的。用填空或连线搭配的形式考查课文中的人物、地名等,只是关注内容而已,而只关注课文“写的什么”并非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若能结合知识性的内容,进行遣词造句能力的考查,才是对语文习得真正有用的。不妨可以这样认识:考人物姓名不如考人物品格,(无限制地)填人物品格不如按要求用规定的词语概括品格,或在几个相关的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一个。这样出题,涉及的是内容,考查的却是遣词用语。

短文阅读的考查,应着重于优美语言材料的积累与感悟,而不是满足于对内容情节的了解,即使考查具体情节,也应从“语文素养”的角度来考虑。像“《乌鸦第二次喝水》中乌鸦用的什么方法”,“《小猫和老虎》中是谁救了谁”,“目前50元面额的人民币上有□这个气势磅礴的景象”等问题,实在没有多少语文的情味。

重识记积累,轻灵活运用,是“重知轻能”考题的又一表现:不论年级,“基础知识”题大多是字词句的照实默写、填空,而对于教材中一些经典语句的含义,也多是简单地要求直接作硬性解释。其实,细致地设计判断、选择、造句等题型,更能适度而有效地考查学生对词句意思的理解感悟水平,乃至灵活恰当运用的能力。

语文元素的缺失,人文知识的过度涉及,同样让语文试题的有效性大为削弱。

3. 远离文本,拓展无度

先请看一组考题——

三年级试卷中,针对《航天飞机》的:“我国刚成功发射了神州□号飞船,宇航员□和他的伙伴们真让我们感到敬佩”;根据《北大荒的秋天》出的:“请你用一两句话来赞美家乡的美景□□”。

四年级就《普罗米修斯盗火》考的是:“除了文中介绍的,你还知道火有哪些作用?□□”;“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写出三个故事名□、□、□”。

五年级就《画龙点睛》这样问:“你一定还记得其他成语故事,如□,这则成语告诉我们□□”;就《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样出题:“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是散文诗□的重点句子,他创作了大量作品,如□”;由《黄山奇松》中的几大名松,又拓展出“你知道江苏的名山有□、□、□”这样的问题。

六年级围绕《船长》一课中与“履行做人之道”相关的两段话,这样问:“你认为做人之道应该有哪些?”“这两段话选自□国作家□的□,你还能写出他的其他作品吗?□、□”;从《我们爱你啊,中国》中的有关语句,带出了“长江是我国第□大河,它全长约□千米”这样的试题。

像上面这些随意发挥、节外生枝的考题五花八门,实在让人匪夷所思。我们的命题者在出题时,不知有没有这样自问一句:这考的是语文吗?

诚然,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但《语文课程标准》在倡导“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时,明确提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显而易见,拓宽也好,融合也好,交叉、渗透和整合也好,都是手段,目的只为“语文实践能力”的获得。教学也好,评价考试也好,都不能舍本逐末,丢了语文这个根本。

完全置学生当前“必须习得”的语文素养于不顾,对教材文本的内容特别是语言形式不闻不问,却对只跟课本和语文“有些相关”的东西挖地三尺,这样的命题其价值自然也是非常有限的。

4. 指向过宽,不着边际

不少考卷上动辄出现这样的题目:“读了这段话,你想对他(她)说些什么”“读了这篇短文,你想到的成语是□、□、□,想到的名言是□□”“从事文学创作的女作家很多,她们是□、□、□,其中你最喜欢□写的《》”“你读过的课外书还有□的《》”,有的题目要求更空泛:“写出你喜欢的一句名人名言□,一句歇后语□”。

其实,这类问题如果提示再具体点,限制的成分稍多些,就能考出学生的真知灼见,也会使解答多少具有些挑战趣味。命题时大而化之,的确省事省心,但却让学生答题时无所适从,枉费心机,也会让教师评卷时难定尺度,甚至争持不已。这样的考题看似“宽松民主”,实际上是太过空泛,其答案好像能够“信手拈来”,但往往没有什么思维含量,所考察的并不是实实在在的语文基本功。这样的题目,或设问随意,或表述不周,或提示不明,或示例不够,有些恐怕连命题者都难定答案,学生就更会云里雾里,这样的试卷当然也就鲜有学习水平评价的实际价值。

5. 试题分值及分量畸轻畸重

有些考项明明很重要,分值却很低(如有的试卷对“四会字”的考题只占三四分);有些考题明明不算重要,分值却很高(如组词太滥,解词太多,调整句序占分过多,等等),这就影响了命题的信度与效度。

中年段的个别试卷用16开纸出了6页,这样的分量用在高年级尚可,在中年级则偏大了。退一步说,考卷中如果都是“有效有度、有针对性”的题目,长一点似也情有可原;遗憾的是,这些“哈达卷”中的的确确含有许多“非语文,远语文”“偏标准,离教材”的无效题,真是徒然耗费了纸张,耗费了时间,这样考下来,陡增无谓的负担,语文教与学的兴趣和信心必然大受削弱。

卷不在长,有度则好;题不在多,有效则妙。我们的试卷,考言语是本,看能力是真。坚守这个本真,才会考有所值。

三、 对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的再思考

考试命题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让我们感到,在课程改革中,对小学语文评价考试的研讨,既要注重考试形式、评价方式等管理层面的问题,更要关注“考些什么”“怎么命题”一类的技术问题。如果我们的考卷粗制滥造,命题漏洞百出,哪怕考试次数再精当,考评思想再端正,考试诸环节组织得再天衣无缝,这样的评价也无异于南辕北辙。

小学语文考试命题质量问题的解决是愈来愈紧迫了。认真打造坚守学科本真的“绿色”试卷,优化题目题型的“科学”试卷,善待评价对象的“人文”试卷,是课程改革实践的强烈诉求,也应是考试命题的价值取向。现借助几道小学四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使用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并作简单说明。

1. 坚守学科本真,保持试题的“原绿色”

语文考卷要姓“语”,有两个关键。一要依据“课标”教材,适度延伸;二要围绕学用语文,精心命题。也就是说,试题要源于教材,活于教材,立足语文,围绕语文,考查对积淀语文学养有用的题目。

例1:在□里填入合适的字词,注意与加线词语的对应。

(1) 课文《九色鹿》告诉我们:知恩图报真君子,□□□□是小人。

(2) 春回大地□峰秀,日暖神州木荣——伟大祖国又迎来一个美好的春天。

(3) 与蓝天为伴,与□□同行,小鸟永远是那么自由自在。

(4) 这一带谷、山、林□,搜救(地震)伤者的难度很大。

例2:(阅读《天安门广场》前三段,就“东西两侧,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巍峨壮丽的人民大会堂遥遥相对”一句,这样出题):这一句中,“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巍峨壮丽的人民大会堂”的位置能调换吗,你的看法和理由是。

说明:例1涉及的本册(四年级上册)教材的内容有:重点课文题旨的把握、对对子、春联、对仗句。这样命题试图体现的是:紧密联系教材,突出关键语句,用填空的形式,着重考查准确用词的能力,也使试题有了综合性。例2的导向则是,表达方式和表达效果是阅读感悟要着重关注的。

2. 精炼题目题型,追求命题的“科学化”

因“题”制宜、设置题型,有所铺垫、适当示例,斟酌推敲,三思而定,是命题者应有的智慧。

例3:读一读,想想加线的语句用得是否恰当,对的画“􀳫”,错的画“×”。

例:个别外国学生瞧不起徐悲鸿,其实他是有眼不识泰山。(􀳫)

(1) 小华平时体育成绩一般,这次校运动会上竟然跑了个冠军,太值得祝贺啦!()

(2) 仰望高耸入云的东方明珠塔,它真是开天辟地,雄伟壮观!()

(3) 小明的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只是在关心集体方面还需要努力。()

(4) 张师傅原来对英语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他从零开始,硬是凭着一股钻劲通过了服务奥运的合格考试。()

(5) 说话表达要注意通顺连贯,不能断断续续,正如古人所说的:“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6) 国庆佳节,举国欢庆,真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啊!()

说明:上面这道题涵盖了本册教材中要求读背运用的一些重点词语、经典词句,采用判断的题型(不是填空,也不是解释),适当降低了试题难度。此题的设计,按照“诵读与积累”的教学定位,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语境中进行“有意思”地琢磨,轻松而有效地接受了考查。

3. 聚合养成因素,体现考题的“人文性”

考试题目不仅要从形式上显示对学生的“人文”善待,也要从内容上体现——可以借共同关注的重大时事使情感共鸣。如:例1第(4)小题,例3第(4)小题;也可以用文质兼美的阅读选文启迪智慧,净化灵魂;更要善于创造性地整合教材,寻找并提炼蕴含其中的思想情感因素。

例4:回忆读背过的诗文填空。

自然景物,赏心悦目,也启迪思想。在九寨沟,雪峰插云、______、______,还有许多的______,你会觉得那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______;苏轼举头望明月,心情顿觉开朗:“人有______,月有______,此事古难全。______,千里共婵娟!”

对照“课标”,紧扣课本;凸显语文,体现人文;难易适度,善待学生;多问所以然,切忌想当然。这应是小学语文命题人所秉持的起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绿色建筑的生态旅游价值思考 篇11

一、生态旅游概念剖析

生态旅游是个外来语,英文为“ecotourism”,是ecologica tourism的缩写。该名词于1986年在墨西哥召开的一次国际性环保会议上正式提出,之后,许多国家的专家和学者都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对其定义进行了探讨。但是,由于着眼的角度和层次不同,再加上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其他概念含糊交错,目前为止,关于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仍处于百家争鸣阶段。其中,比较公认的定义有以下几种:其一,1993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东亚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域会议对生态旅游的定义:“倡导爱护环境的旅游,或者提供相应设施及环境教育,以便旅游者在不损害生态系统或地域文化的情况下访问、了解、鉴赏、享受自然及文化地域。”其二,国家旅游局等部门出台的《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管理暂行办法》对生态旅游的定义:“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旅游活动。”这是第一次以国家政策法规的形式将生态旅游的概念确定下来。其三,2006年,国家旅游局、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三部门联合召开的“全国生态旅游现场会”给出的定义:“生态旅游不仅是旅游产品,也不仅仅是一种旅游活动方式,更是一种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旅游重要业态和发展方式。发展生态旅游与生态保护是相互促进的,生态旅游应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综合以上定义和国内外各专家学者给出的定义,本文认为,生态旅游的内涵应包括以下内容:(1)旅游目标:应具有生态特征,蕴涵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性。(2)旅游结果:应对环境不产生负面影响,并使旅游者和当地社区居民在旅游与参与的过程中获得环境教育,在对资源有限的认知基础上建立资源意识。同时,生态旅游应能促进各方面的环境道德责任感,应能提供对资源、当地社区和行业的长期益处。(3)旅游理念:应充分体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促进积极的环境道德观。(4)旅游性质: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的、可持续的旅游活动,旅游者、当地居民、旅游经营管理者等应具备很强的环境意识。

二、绿色建筑的定义及特点

1. 绿色建筑的定义。

绿色建筑也称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中将其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绿色建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的概念,它贯穿于建筑的规划、设计、建设、使用以及维护的全过程,覆盖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绿色建筑符合并体现了国际公认的三大主题:以人为本,呵护健康舒适;资源的节约与再利用;与周围生态环境相协调与融合。

2. 绿色建筑的特点。关于绿色建筑的特点,由于侧重点和角度不同,不同文章的总结也各不相同,但其主旨基本一致。

从设计准则的角度,绿色建筑应具有以下特点[1]:(1)建筑与自然共生;(2)应用减轻环境负荷的建筑节能新技术;(3)循环再生型的建筑生涯;(4)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5)使建筑融入历史与地域的人文环境。

三、绿色建筑开发生态旅游的可行性

1. 符合生态旅游内涵。

绿色建筑的开发符合生态旅游内涵。具体表现为:(1)作为旅游的目的地,绿色建筑具备生态性。绿色建筑概念的产生是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生态价值观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之后,绿色建筑的理念渐渐完善,并发展起完整的评价体系,如美国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英国建筑研究院环境评价系统》(BREEAM)、加拿大的《绿色建筑挑战》(GBC)、中国的《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等。这些评估体系为绿色建筑的生态性提供了定性、定量评价方法,保证了绿色建筑的生态内涵。(2)从旅游的结果和理念上来看,生态建筑开发生态旅游,必须保证与生态建筑本身所遵循的原则的匹配性。同时,生态建筑作为人文景观,其所展示的人文风貌本身就融入了环境教育,如建筑如何与自然共生,如何实现资源能源的节约,如何实现循环再生等等。(3)绿色建筑开发生态旅游,必然是一种新型的、高素质的旅游活动。无论是旅游的参与者,还是旅游的管理者,都至少应理解绿色建筑的内涵及特点,而这些需要一定的知识背景。

2. 扩大旅游环境容量。

绿色建筑通常设在城市。开发绿色建筑的生态旅游,可以将参与生态旅游的游客由原始风光的乡村吸引入城市,从而分散旅游点,缓解乡村地区的环境承载力,扩大地区的旅游环境容量。

3. 普及生态理念。

绿色建筑从外观到材料,到电力系统、水力系统等内部结构,都渗透着生态主义思想。开发绿色建筑的生态旅游,可以使游客从置身于绿色建筑所在的场所开始,即可由外至内的学习并感受生态理念。同时,在开发生态旅游的过程中,会辐射带动旅游相关行业的发展,而行业内的相关人员必将加深对绿色建筑生态理念的理解。

4. 促进建筑的“绿色”发展。

开发绿色建筑的生态旅游,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并使小区居民受益。在利益的驱动下,绿色建筑将不仅仅是开发商打出的广告,而会切切实实的以符合绿色建筑相关标准的形式出现在消费者面前。同时,随着绿色建筑理念的普及及深入,消费者环境意识增强,对自身的关注更加密切,于是,消费理念会发生变化。随着消费者消费理念的改变,会促使开发商向着消费者的要求对建筑进行开发,从而促进绿色建筑的真正发展。

5.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无疑,开发绿色建筑的生态旅游会辐射带动相关产品的消耗,带动有关旅游服务业的兴起,从而带动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

6. 提升城市品位。

绿色建筑的开发将重塑城市形象,为城市贴上生态标签,从而提升城市品位。一个以绿色建筑为导向的城市,将以其和谐、舒适、健康的城市环境吸引众多游客。

四、绿色建筑的生态旅游内容

1. 建筑之旅。由于设计要求上的独特性,绿色建筑往往

具有独特的建筑形态。目前,大部分绿色建筑都在以其建筑艺术吸引着游客。例如,中国的国家体育场,以形似鸟巢而著称。卡里多尼亚的吉巴欧文化中心,以“编织”的构筑模式,巧妙地将竹篓式的造型与自然通风结合,体现了当地土著文化的魅力。松下电子公司采用梯形建筑立面以减小建筑物的体积,同时,为了减少底层的阴影区域以及地面风速,南北两部分的地坪彼此错开,中间形成一个同样的梯形中庭空间。事实上,所有的设计者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除了追求绿色生态的理念之外,都会在建筑造型上大费周章,建筑的美感始终是设计者追求的目标。例如,杨经文的“未来系统”设计思想,充满了仿生意味。福斯特则注重建筑形象与周围环境的充分融合。总之,绿色建筑独特的建筑造型,在旅游中往往成为最引人注目的看点。

2. 文化之旅。

绿色建筑包含着浓厚的生态文化,这些文化在旅游中会成为另一个亮点。绿色建筑的生态文化主要体现在其生态思想上,具体包括:(1)生态共生性思想。即各层次生态系统的整体共生性原则。也就是说,建筑应与自然共生。首先,绿色建筑必须以“环境为本”,充分考虑地方气候和地形地貌两大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其相适应,同时,在满足人类自身需求的同时,满足其他生物和环境的需求。其次,绿色建筑应采用“无害化”设计,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2)生态平衡思想。绿色建筑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各类生态因子是其网络上不同位置的节点,它们的互动实现了能量的流动和系统的平衡。因此,对任何一类因子的伤害都会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构成威胁,所以应关注各类生态因子自身新陈代谢的规律。绿色建筑在设计及建设的过程中应重视当地的地质、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因子间的关系,谨慎动土、保持水土、保护植被,促成各因子间的良性转换。(3)可持续性思想。绿色建筑的永续、循环利用及动态平衡反映了生态平衡的观点。在绿色建筑的发展中,应尽可能多地利用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地热来满足人们对能量的需要,在利用过程中防止再生循环的中断及污染的产生。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则应创造出更多的机制,使其尽可能多地被循环利用,延长使用环节,使其中蕴涵的价值、能量尽可能多地释放,减少人们对资源的利用速度,防止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并且促进不可再生资源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尽快加入到其他物质的循环中去。

3. 自然景观之旅。

绿色建筑的自然景观充分体现了与周围环境的和谐性,是生态旅游的另一个看点。绿色建筑的自然景观基于植物配置设计,包括:(1)屋顶绿化。屋顶绿化是节约土地,开拓城市空间,改善人居环境的有效办法。屋顶绿化可以为市民开创一个新意的活动空间,陶冶人们的情操;可以减弱城市风暴和城市噪音,净化空气;可以隔热,防止因温差过大造成对屋顶的破坏,保护屋顶结构;能提高城市品位,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等。目前,屋顶绿化的营造技术和艺术水平已日趋成熟。如美国折加特维大楼为六层台阶式建筑,分别在各层建造屋顶花园,高低错落,连成一片,使各层都能观赏到窗外的屋顶花园。(2)墙面绿化。墙面绿化是垂直绿化的主要形式,常利用具有吸附、缠绕、卷须、钩刺等攀缘性的植物绿化建筑墙面,或在墙内外侧种植花灌木,是一种占地面积小而覆盖面积大的绿化形式。绿色建筑的墙面绿化有利于生态环境,植物的生长过程可明显改善小气候。(3)室内绿化。植物可以净化空气,调节室内空间的小气候,可以清除空气中的细菌病毒,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另外,室内绿化植物的配置有分隔空间、引导空间、柔化空间的作用。植物的形色可以美化室内环境。例如,美国建筑师约翰·波特曼,在塑造中庭空间时,植物是其中最具生命力的要素,它能形成空间,分割空间,在纷杂的氛围中塑造静谧的小环境。同时通过绿化在光线下的投型,将斑驳的阴影投向建筑,使其在建筑空间中弥散,塑造出诗意的自然特色,并通过与建筑构件几何形态的对比,以其自由活泼的姿态使人感到空间品质人性化的一面。(4)室外环境绿化。绿色建筑注重室外环境绿化,使建筑充分融入自然。室外环境绿化的位置在建筑物的室外包括广场、道路两旁、露天土地等。种植的植物种类广泛,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草本植物、藤蔓类植物都可以。室外环境绿化更能体现绿化配置的适宜性和多样性,增加绿色建筑的美感。总之,绿色建筑以其“绿色”的外衣,和谐的融入其周围绿色的大自然。立体的绿化配置,为其增添独特的自然之美。

4. 社区参与。

社区参与始终是生态旅游的重要内容。绿色建筑开发生态旅游,将带动广泛的社区参与。这是由于:(1)绿色建筑本身是人类活动的场所,许多绿色建筑是建在生态住区,旅游者必须与当地居民相接触。(2)绿色建筑开发生态旅游必须获得当地居民的支持。旅游理念的普及、旅游的管理、旅游的可持续性、旅游地的保护等,都离不开当地居民的参与。

五、绿色建筑开发生态旅游应注意的问题

1. 旅游容量的划定。旅游容量又称旅游承载力,它是指

在既能保护旅游资源及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又能满足游客需求的条件下,一个旅游区在一定时限内能容纳的最大游客数量。生态旅游应能保持绿色建筑的绿色特征,同时又能维持一定的游客量,因此,必须结合建筑区域的特点,科学制定生态旅游规划,合理开发旅游资源。

2. 相关人员的教育。

即营造生态旅游的社会环境,保持生态旅游的生态特色。相关人员的教育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对从业人员的教育。生态旅游的从业人员直接面对游客,又经常居住在旅游区点内,他们的言行对旅游环境有很大影响。因此对从业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使其了解和掌握生态旅游方面的内容和相关准则以及生态旅游服务的技巧,是生态旅游地开发和管理成功的重要因素。应通过培训、发送宣传资料等形式向他们灌输环境保护知识,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和生态文明素质。(2)对游客的教育。相对于其他形式的旅游,生态旅游应该对环境保护给予更多的关注,对旅游者环境教育给予更多的彰显。因此,应该对游客进行生态环境教育,包括基本的环境知识、生态知识、生态文化理论和审美知识等,通过这些知识的普及,使游客了解其必须履行的生态义务,知道其必须奉行生态道德,从而使生态旅游达到预期的目的。

六、结语

绿色建筑作为新型的、可持续的建筑形式,其独特的建筑艺术、深厚的生态文化、和谐的自然景观、广泛的社区参与,正越来越多的吸引着游客的目光。如何开发绿色建筑的旅游形式,是一个关系到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开发绿色建筑的生态旅游,既符合绿色建筑的原则及内涵,又可缓解现有生态旅游的压力,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深化生态理念,因此,必将成为绿色建筑旅游的发展方向。

摘要:随着绿色建筑的兴起,如何开发绿色建筑旅游资源才能更好地展现其特色及内涵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对生态旅游概念的剖析,总结了生态旅游的内涵。然后,从绿色建筑的定义和特点出发,从五个方面详细分析了绿色建筑开发生态旅游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绿色建筑开发生态旅游的四项内容,为绿色建筑的旅游活动提出了可行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绿色建筑,生态旅游,开发

参考文献

上一篇:民营企业融资难下一篇:粮食综合农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