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整合背景(共7篇)
院校整合背景 篇1
1、数字时代下全媒体整合的特点
全媒体是在人类已经掌握的信息流手段基础上, 实现了信息流的集成的最大化集成。从信息传播的载体来看, 全媒体时代的信息载体工具包括报纸、杂志、电视、电影、出版物、通信网络、卫星通讯等。而从其传播内容的依赖平台类型来看, 其不但包括传统的纸质以及多媒体之外, 还包括基于互联网络以及微波通信的WAP、GSM、CDMA、GPRS等流媒体平台。
全媒体所展现出的不仅仅只是单纯的跨媒体间的媒体连接, 而是指各个媒体间全方位的融合, 例如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及至各种通讯媒体间的互动、互补与互溶。从整体上来看, 全媒体体现出了最全的覆盖面、全完善的技术手段、最完整的媒介载体以及最广大的受众。电视台在节目创新以及资源开发与整合过程中必须认识到其特点。
2、全媒体整合给地方电视台带来的挑战
当前, 虽然新兴媒体传播技术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 但是其整体状况还处于初级阶段。不论是媒体传播技术还是媒体的受众范围都没有形成很大的规模, 覆盖范围整体趋于一定的范围。但是, 其对以电视为传统媒体的地方台的挑战依然存在。
首先, 这部分新兴媒体传播技术的传播与普及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必将对电视媒体受众造成冲击。例如, 当前的年轻人、白领等, 都更倾向与新兴的手机媒体和网络媒体。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媒体通过体现完全的互动性与多样化服务理念, 为年轻的消费群体提供了便捷服务, 这是以传统电视媒体为主的地方电视台所不能提供的。
其次, 对当前的电视节目格局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当前已经有部分移动通信企业开始进入电视领域, 例如电信、联通等都将其通信产业的触角伸入到了持续开发的网络视频以及手机视频服务行业中。该种供应局面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地方电视台在电视节目市场占有方面的份额, 对地方台既有的优势地位形成了挑战, 导致电视节目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3、全媒体背景下地方台节目创新途径
3.1 基于本土环境, 实现电视节目内容的创新
当前, 电视传播已经从传统大众化传播向分众化、窄播化的方向发展, 而且这种趋势给人们带来了一个启示:地方电视台所在的地域传播领域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也属于一种窄播方式, 即其是针对某特定区域范围内所进行的高效、互动式的传播。而且这种传播通过灵活、多变、生动的方式向其所在地域的受众进行有地域色彩的新闻、信息、文化艺术、娱乐等传递, 满足了当地受众的生活实际需要, 有利于本区域文化的发展。所以, 从这个角度而言, 地方电视台在节目自作过程中应该以贴近性、本土化为基础, 以此为突破口实现地方电视台生存空间的快速拓展。同时, 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还为地方电视台节目的制作与创新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根基。从这个角度来看, 地域文化可以作为地方电视台节目创新的一大优势。
3.2 基于受众本位理念的新节目开发
现代媒体传播理论从之前的“枪弹论”发展至“两极效果论”、“选择理论”、“个人差异论”及至“社会类别论’。从整体上看, 这种趋向是从传统的传播者中心向受众中心的方向转移。尤其是在“分众”观点被提出之后, 传播媒体的发展逐步开始从共性传播方式向个性传播的方式发展, 而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方式。例如, 网络媒体就是该理念的典型代表, 网民在网络环境下具有完全自主的内容选择权力, 因此网络信息一般是严格分类的, 不同类型的网络针对的是特定的信息接受者。基于此, 地方电视台节目创新过程中, 首先要对受众进行清晰的分析、定位, 之后才能对节目的内容以及形式方面进行准确定位。
3.3 综合运用多种视听元素进行创新
运用视听元素的创新是对电视节目表现形式的一种合理创新。因为电视自身具有视觉与听觉的特点, 属于一种典型的综合媒体艺术。因此, 数字化技术使得电视节目可以更加容易从中获得相关的元素, 并加入到自身节目体系中。从而在实现自身元素丰富的基础上, 调动了观众多种感官的参与, 使得电视节目更加生动、有趣。例如, 某电视台的某电视节目将读报、演绎、视频、幽默、音频、情景剧等多种视听元素集中起来, 利用方言、情景剧、FLASH漫画、图片等方式进行表达, 将本地的民俗文化深入其中。同时结合极具特点的主持人形象, 使得节目的视听效果明显提高, 深受本地受众喜爱, 为地方电视台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4、全媒体整合背景下地方台节目资源整合策略
4.1 完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提高节目资源的利用效率
首先, 地方电视台要积极更新媒体资产管理技术, 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盘活地方电视台内部的珍贵素材资源, 并将之作为背景支撑材料开展与时代需求相匹配的节目的制作, 不但能够体现本地特色, 而且为地方电视台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其次, 建立起来的媒体管理系统不但可以给行业内部的交易提供基础, 而且能保证媒体资产的合理增值。例如, 通过标准化的编目体系, 不但能够加强对珍贵媒体素材的保存, 而且能最大化的利用素材资源, 创造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再次, 通过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可以将媒体信息有效整合起来, 提升地方电视台的整体竞争能力。值得注意的是, 在媒体资源管理系统的完善过程中, 不但要注重技术的升级, 还应该关注管理手段的完善。
4.2 创办精品节目, 形成品牌节目体系
如上文所述, 首先要制作出具有特色的本土化节目通过创新的理念实现节目内容以及形式的创新、优化。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尤其要避免出现同质化倾向的问题, 针对具体节目的内容构成、受众心理等开支调研工作, 形成优秀的本土化节目。
其次, 要在节目本土化的基础上实现节目的精品化只有通过保证本土栏目的精品化才能提升节目的自身竞争能力, 为节目的大范围市场拓展以及地方电视台的市场发展奠定基础。在本土栏目精品化的过程中, 首先是要选择优秀的本土题材, 将典型而具有说服力的题材制作成受众容易接受的节目。另外, 要通过精心策划、制作、包装等方式, 将节目的内涵通过合理的表现手法传达给受众, 提升节目的整体品位。
4.3 实施品牌战略, 建立区域强势媒体
从电视节目的受众角度来看, 品牌是媒体在观众心目中所存留的固定标识, 是观众在长期的电视节目接受过程中形成的思维定势。因此, 品牌对观众具有明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号召力。而从电视节目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 品牌化的节目经营有利于节目成本的控制、经营风险的降低以及效益的提高。而从电视节目文化的传播角度来看, 品牌是观众对媒体的定位与品位的认可, 属于其定位的象征。在品牌战略的实施过程中, 地方电视台要根据自己的力量状况, 充分调动其所有的资源进行全面实施。同时, 要借助既有的品牌资源拉动自身新品牌节目的发展。
摘要:在对数字时代下全媒体整合的特点进行论述的基础上, 探讨了全媒体整合给地方电视台带来的挑战。同时, 结合地方电视台的实际情况, 分别从全媒体背景下地方台节目创新与节目资源整合两个方面提出了对应的措施。
关键词:全媒体,地方台,资源整合,节目创新
参考文献
[1]李振富.全媒体时代地方电视台的发展困惑及对策研究[J].东南传播, 2011 (12) .
[2]程丽亚论地方电视台节目的本土化创新[J]-采写编2010 (2) .
[3]李格琴.关于地方电视台生活栏目创新的思考[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8 (1) .
院校整合背景 篇2
美国文学的历史不长,它几乎是和美国自由资本主义同时出现,较少受到封建贵族文化的束缚。美国早期人口稀少,有大片未开发的土地,为个人理想的实现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美国人民富于民主自由精神,个人主义、个性解放的观念较为强烈,这在文学中有突出的反映。美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移民不断涌入,各自带来了本民族的文化,这决定了美国文学风格的多样性和庞杂性。美国文学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吸取、融化各民族文学特点的过程。许多美国作家来自社会下层,这使得美国文学生活气息和平民色彩都比较浓厚,总的特点是开朗、豪放。内容庞杂与色彩鲜明是美国文学的另一特点。个性自由与自我克制、清教主义与实用主义、激进与反动、反叛和顺从、高雅与庸俗、高级趣味与低级趣味、深刻与肤浅、积极进取与玩世不恭、明快与晦涩、犀利的讽刺与阴郁的幽默、精心雕琢与粗制滥造、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探索与对.的病态追求等倾向,不仅可以同时并存,而且形成强烈的对照。从来没有一种潮流或倾向能够在一个时期内一统美国文学的天下。美国作家敏感、好奇,往往是一个浪潮未落,另一浪潮又起。作家们永远处在探索和试验的过程之中。20世纪以来,许多文**流起源于美国,给世界文学同时带来积极的与消极的影响。
殖民地时期
印第安人的文化欧洲人发现新大陆的时候,北美洲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处于原始公社制度各种不同的阶段。印第安人在向大自然的斗争中创造了自己的文化,主要是民间口头创作,包括神话传说和英雄传说。由于他们没有文字,这些传说后来才得以整理问世,启发了后世美国作家的灵感。早期移民的文化移民刚到新大陆时忙于生存斗争,所以开始时文学发展比较缓慢。最早发表的关于北美的作品是游记、日记之类的文字。作者都是英国人。英国殖民地建立之后,统治者利用宗教,主要是清教主义作为控制殖民地思想意识的主要手段,因此许多出版物是关于神学的研究。著名的作家有科顿·马瑟(1663-1728)和乔纳森。爱德华兹(1703-1758)等。随着工业、贸易和民族意识的增涨,宗教自由的呼声提高,请教主义的神权统治走向衰亡,为人本主义与自由民主等民族独立的意识所代替。诊歌创作北美出版的第一部诗集《海湾圣诗》是以民歌形式写成的圣诗。迈克尔·威格尔斯沃思的诗全是解释加尔文教的教义,成了宗教性的普及读物。女诗人安妮·布拉兹特里特写的也是宗教生活,不过多少以世俗的笔调抒写妇女的心情。生前只发表过挽诗的牧师爱德华·泰勒反映了严格的清教主义的衰落。在这些诗人身上,英国的影响也是明显的,布拉兹特里特得益于斯宾塞,泰勒的诗里看得出约翰·多思和乔治·赫伯特的影响。
独立革命至南北战争时期
院校整合背景 篇3
一、融入多元学科,开阔视野
历史博古通今、包罗万象,小到只言片语,大到社会发展变迁,都属于历史的范畴。这样的特性包含了众多学科,与政治中的治国策略方针、经济中的发展特点、地理学科中的民情风俗演变等都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融入多元学科进行历史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其中的发展意义,更能够为他们学习历史提供丰富素材。
融入多元学科,就是要在关注历史学习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注重突出相似性和延伸性,即从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中挖掘相关的学习素材,并通过相关的佐证资料来予以呈现,让学生能够有更为全面的认知感悟印象。针对学生对某个历史问题探究不够深刻的特点,可通过拓宽背景知识面来打开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针对学习素材探寻有价值的认知策略方法。比如: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来揣摩历史人物的内在思想情感,运用当时民间的俗语、谚语、打油诗等思考当时背景下人们对历史现象的看法等,运用艺术鉴赏的手法来引导学生就某个艺术家的表现手法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进行综合分析,帮助他们形成整体性的理解思维。
这样的多元学科融入,能让历史教学变得生动而多彩。例如,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章节教学中,建议学生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料搜集“我所知道的秦始皇”,为秦始皇写篇传记。引导学生利用民间的传说“孟姜女哭长城”来剖析秦始皇修长城的功过,从“抵御入侵和巩固发展”来分析其积极影响,并认识到“横征暴敛”使阶级矛盾激化。利用地理学科中的地图来找出秦始皇统一六国时的版图,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这些版图的位置特征来分析“大一统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巨大深远影响”,并在多元学科的引导下,主动参与课程学习,深入思考,不断激活自身的学习潜能和激情。
二、活用多媒体,深化感知
历史课程教学离不开多媒体。多媒体高速快捷和容量大的特点能使课程教学过程更为有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集中力。在运用多媒体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任务、目标、要求,精心设计好CAI课件,通过点变切换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了解课程学习重点。教师所制作的课件,一方面要体现发展创新性,紧扣课程学习内容,丰富学习素材,让学生从变换的过程中发现更有情趣的学习内容,增强感知能力;另一方面要多了解学生的历史学习需求,围绕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反复观看和多次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识记理解,帮助他们形成一定的理性思维。
通过课件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能使学生对学科有更为鲜明的认知感悟和印象。例如,在“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的章节学习中,可通过多媒体展示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画面,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这些画面的信息,围绕“这些运动(革命)产生的背景”、“发生的原因及过程”、“重大影响”等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和讨论,帮助他们在了解中强化认知。同时围绕这些内容,建议学生根据历史学科特点,运用写历史课题报告的形式,就自己的认知感悟予以描述,以检验自己的历史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三、自编剧情并表演,提高历史学科能力
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地点、人物。因此鼓励学生自己编撰历史剧本,引导他们通过表演的形式来再现历史过程,能在增强学生学习体验的基础上加深其记忆,使其理解更具有长期性和深度。
在编撰历史剧本中,教师可根据历史发展的过程,多鼓励学生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深入揣摩相关背景氛围、人物思想情感、具体情节等,让他们能够演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精彩戏剧。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可建议学生多阅读史料,融入更多的舞台元素,从仔细研读中发现更多有价值的线索;另一方面可多鼓励学生尝试用多样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特别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来审视历史,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学习需要,提高学科综合素养。
通过自编剧情并表演,能让学生更好地识记历史学习内容。比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在观看《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段基础上,以“我为新中国做贡献”为主题,采访农民、解放军、工人等,加深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理解,挖掘学习潜能。
总而言之,整合历史资源就是要求学生在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潜能和激情基础上,注重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开阔思维引导下博采众长,使自己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更强,符合学科学习规律。建立在多元资源整合基础上的历史教学,不仅使学科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更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历史素养。
整合专业背景,优化英语教学 篇4
一、从专业需求着手,设计英语教学情境
不可否认,大多数中职学生的英语成绩不理想,缺乏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结合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专业技能学习与中职英语教学内容相整合,适当的融入专业特色,这样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促进英语听、说、读、写技能的提高,促进中职英语教学的发展。
以中职物流专业为例,教师可以借鉴职场英语的新理念进行课堂教学,如任务驱动型教学法等,为学生就业服务。比如可以设置这样的一个教学情境:如果你是一名某物流公司的客服代表,公司领导让你解决一件国外客户投诉并要求取消订单的事宜。这样的特定情境,可以将学习过程融入特定的任务执行过程中,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掌握与Customer Service相关的专业知识,如打电话的技巧,处理投诉的方法和客户的沟通交流等,也能锻炼学生用英文撰写回复客户投诉的信函,用英语与客户一对一的有效交流。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需要的听、说、写的英语能力,商务礼仪和文化差别、与客户面对面的交流等,都是摆在学生面前的具大挑战,这样的模拟职场的教学内容与环境,不仅激起了学生跃跃欲试的积极心理,也大大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教学中能基于专业需求,参考专业课教学方式,可以体现中职特色的英语教学内容,使教学贴近实际,这不仅能丰富英语学习内容,减少枯燥性,也能更好地为学生就业服务,发展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
二、渗透专业特色,整合与巧用英语教学资源
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班级的专业特色,根据教学需要,适时渗透专业特色,突出中职英语教学的职业性和应用性。因此,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把平时教学中的对话与常用句子、语法等知识置于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场景中,这样的教学比单独教句型更有效。
例如在物流专业教学英语时,应紧密联系实际,加强与学生所学专业的整合,如仓储是目前我国物流企业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其操作过程涉及使用到的物流英语知识较为频繁,教师可以通过声音、图像、影视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展示仓库的结构和工作过程,让学生理解“仓库”和“仓储”的区别,学到自己感兴趣又实用的内容。再比如在旅游专业的班级上“倒装句”这一内容时,我曾这样出示练习题:
So much of interestthat most visitors simply run of time before seeing it all.
A.Beijing does offerB.Beijing offers
C.does Beijing offerD.Beijing does offer
这样的练习内容突出了专业特色,避免练习的单调与乏味,让学生饶有兴趣的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规则,记住在so…that…结构中的so+adj./adv.位于句首时,应将主句部分倒装。
三、结合专业发展,强化英语教学与专业课程的联系
在我国整个教育事业中,职业教育占据着重要角色,担负着培养符合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作为职业教育中一门必不可少的重要文化课程,中职英语教学也应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发展,立足于当前,更要面向未来,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以中职汽修为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汽车市场已然走向国际化,汽车技术也日新月异,相应的辅助设备、维修技术等涉及到的英文显示也是屡见不鲜,这就需要身在汽修一线的中职学生能够既能掌握汽车专业知识,又要熟悉英语知识。为此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汽修专业与英语教学相整合,使二者同步,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突出英语教学服务于专业教学的目的,甚至可以开发一些校本课程,如操作时的英文说明、维修时的英文说明、英文维修手册等,让学生去亲身感知和实践,既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也能提高中职学生与企业对接时的竞争力。
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向未来。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也应抓住机遇,适应新技术变化对企业一线技能人才的变化需要,科学合理地配置课程,才能上出学生喜欢又真正实用的英语课堂,发挥中职英语的良好导向作用。
总之,在当前的中职教育中,教师应结合职业学校的特点,积极反思并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中职英语与专业文化整合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此强化英语教学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功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和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专业需求、专业特色、专业发展三方面探讨了如何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渗透专业元素,创设职业情境,做到与专业文化的有效整合,以此强化英语教学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功能,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中职英语教学,增强中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中职英语,专业文化,旅游专业,整合
参考文献
[1]李锦红.如何结合中职专业特色实施英语教学[J].广东教育,2012.10:41-42
TOEFL阅读背景知识精选整合 篇5
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
第一次世界大战完毕后的几年, 人们开始怀疑理性主义, 虽理性主义然使欧洲的文化, 政治达到顶峰但还是发生了恐怖一次大战. 虽然达达派(Dada)的艺术风靡了当时的欧洲画坛. 但是把印了字的纸片洒在地上作诗, 似乎太过消极了. 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这时开始萌芽了. 1924年, 超现实主义的创始人, 也是达达派的诗人与评论家-安德烈布尔顿发表了“超现实主义宣言”(The Surrealist Manifesto). 宣言中指出: 超现实主义是结合了意识的和无意识的精神领域在每天的现实生活中而完成世界的美梦与幻想. 简单的说, 超现实主义不但重视人类意识的思考, 另外更重视下意识的范畴. 他们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在无意中画出的图画, 信手写出的字, 小孩或疯子的图画, 结合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的原理, 配合上人的梦境与幻想. 结论是: 美是在解放了的意识中那些不可思议的幻象与梦境. 所以超现实主义是一种超理性, 超意识的艺术. 超现实主义的画家不受理性主义的限制而凭本能及想象, 表现超现实的题材. 他们自由自在的生活在一种时空交错的空间, 不受空间与时间的束缚, 表现出比现实世界更真实更有意义. 超现实主义首先在法国展开, 立即受西班牙画家的欢迎, 很快普及到全世界. 而原本是单纯的美术改革运动, 不久也影响到了文学, 雕刻, 戏剧, 戏剧舞台, 电影, 建筑等其它的应用艺术, 所以超现实主义可以说是影响全世界的新文艺运动. 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 大量的艺术家迁往美国, 同时影响美国超现实主义的风行. 1945年后“新具象”在艺术之都巴黎兴起, 超现实主义才渐渐没落
新托福阅读背景知识:polymer gels
polymer gels一种聚合凝胶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was part of our display for the SET96 and SET98 Scientific Power to the People Exhibition, The Galleries, Bristol, 20th and 21st March .
A POLYMER is a very long molecule rather like a very long piece of string.
The borax joins two molecules together to make a large network - rather like flexible scaffolding. This is cross-linking.
This turns the fluid dissolved polymer into a GEL.
In oil wells water is pushed down to push oil up. If this breaks through to the production well bore, the well will just produce water. A solution is to block the rock pores with polymer gel to make the well produce oil again. These gels can be made from naturally occurring sugar-based polymers such as Guar and they can be cross-linked with Cobalt or Chromium.
Other everyday examples of polymer gels are to be found in non-drip emulsion paints, foods, car tires and agrochemicals.
The polymer that we are using is POLYVINYL ALCOHOL and we are joining the strands together with BORAX. This gel, when colored, is sold in toyshops as SLIME.
新托福阅读背景知识:鹦鹉螺
鹦鹉螺(中文版)
鹦鹉螺属于头足纲中的四鳃类。古老的头足类也都像鹦鹉螺一样,有不同形状的贝壳。但到现在它们大都已经灭绝,唯一剩下的只有在海底生活的鹦鹉螺了,所以鹦鹉螺是一种“活化石”,属于国家保护动物,很久以来便是动物进化系统研究中的很有价值的材料之一。
鹦鹉螺是一种底栖性的动物,平时在海底爬行,偶然也漂浮在海中游泳。它的游泳方式跟乌贼相仿,是利用它的两片互相包被的漏斗喷水进行的。鹦鹉螺的触手数目很多,一共有90个。其中有两个合在一起变得很肥厚,当肉体缩到贝壳里的时候,用它盖住壳口,这与腹足类的厣的作用相当。
世界上生活的鹦鹉螺一共只有3种,数量也不多。它们的贝壳很好看,珍珠层很厚,可供玩赏或制造工艺品。
海底“天文学家”——鹦鹉螺
鹦鹉螺属软体动物头足纲,早在距今5亿多年前就出现了,分布在全球范围内,有350多种,与它同类的章鱼、鱿鱼、乌贼等在进化发展中身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身体外的壳有的转入身体里面,如乌贼。有的仅仅留下一层胶质的薄膜,如鱿鱼。还有的壳已经消失了,如章鱼。它们游泳的速度加快了,可是惟独鹦鹉螺的壳自从演变成现在的模样就没有多大变化,只有6种,所以它是现存软体动物中最古老、最低等的种类,也是研究生物进化、古生物与古气候的重要材料,有“活化石”之称。稍有变化的是生活的环境从原来的浅海移居到200~400米的深海中。白天在水下,晚间浮出水面。
鹦鹉螺的足在头部,所以称头足类,依靠身体前端的几十根触手搅动水流进食,如果前后水平运动,则是靠吸水排水;鹦鹉螺上下垂直运动则靠的是壳内众多的气室,气室间有一根充满血液的连接小管,充气和排气,充满气体就上升,排除气体就下沉。所以说鹦鹉螺的结构设计是自然界最奇妙的设计。
鹦鹉螺的气室是一间一间形成的,最外边的一间是最新的、最大的。到目前为止最多的有38间。鹦鹉螺壳的构造不仅美丽而且坚固,它的曲线是一种对数函数,能够承受千克的压力。
鹦鹉螺气室上有许多环纹称为生长线。同一个时代的鹦鹉螺化石,其生长线数目是一样的。但是,这些生长线数目随年代的不同而变化,研究化石的鹦鹉螺,从远古到现在,生长线数目越来越多。据研究,生长线的数目与当时月亮绕地球一周所需要的天数是一致的,远古时期,月亮距离地球近,绕地球一周的天数少,所以生长线的数目少,现在的鹦鹉螺的生长线有30条,正好与现在月亮绕地球一圈所用的时间一致。鹦鹉螺壳记录了月亮与地球的旋转的关系,所以鹦鹉螺有“海底天文学家”的美誉。
鹦鹉螺分布于马来群岛、台湾海峡和南海诸岛。
鹦鹉入海飞
在距今4亿4千万年到5亿年前,有一时期,独霸海洋的曾经是一种体型很大的鹦鹉螺。鹦鹉螺是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外面包着外壳,外壳又厚又大,从背面向腹面卷成螺旋型,左右对称,壳的外面有均匀的条纹。活的鹦鹉螺全身闪耀着白色、灰色、橘红色的光泽,在海洋游泳时,头和腕完全伸出壳外,壳口向下,像一只翩翩飞舞的鹦鹉。从古代到中生代,头足类十分繁盛,在古生物学中头足纲被划分为:鹦鹉螺亚纲、杆石亚纲菊石亚纲和鞘形亚纲,人们根据壳的形状,体管内沉积物特点、体管类型等,把鹦鹉螺划分为四个超目,是:直角石超目、内角石超目、珠角石超目和鹦鹉螺超目。前三个超目是已经灭绝的类群,惟独鹦鹉螺超目一直残存到现在。鹦鹉螺在软体动物中是进化的比较完善的一个类群,所以在它的时期可以为所欲为。它们以其它小动物为食。他们有明显的头部,眼睛很大,视力很好。头的前端中央有口,口内有坚硬的颚,能够咀嚼很硬的东西。口的周围有几十条细小的腕,用来探索环境、捕捉食物也用来在海底爬行。主要的运动方式和乌贼差不多。鹦鹉螺在5亿多年前就出现了,早出现的种类体型小,数量不多,构造比较简单,4亿4千万年前,这个华丽的家族极其繁盛,现在的化石品种已达2500多种(不包括菊石)身体也大的惊人,最大的鹦鹉螺化石是在奥陶纪地层中发现的长达10多米。在四亿多年前仍然很多,到了三亿5千万年前开始迅速衰落,现在仅仅生存有4种,是著名的活化石。运气好的话只有在印度洋和菲律宾不超过600米深度的温暖海洋,探海的人可以极其幸运的捕捞到,进行饲养,很难活到一年。我国的鹦鹉螺壳来源全部来自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海南岛,数量很多。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的鹦鹉螺种群在逐步萎缩,现在4种鹦鹉螺是世界级的重点保护动物,我国的鹦鹉螺品种的研究价值比较特殊,是那3种无法代替的,所以我国的鹦鹉螺要严加保护!
新托福阅读背景知识:科氏力
科氏力 (carioles force)
地球自转会带来一种力,科学家称之为科里奥利力(简称科氏力,是一种非惯性参照系的惯性力)。相对于推或者拉产生的力而言,科氏力并不是一个“真实的”力,但是它的力量确实非常强大,强大到可以造就台风。
在旋转的的地球上,流体运动始终受到科氏力的作用,气象学上又称之为地转偏向力。对于大尺度大气运动,科氏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地球自转的关系,空气快一开始运动即无法与地球自转系统同步,因而产生偏转现象。举例来说,如果有甲、乙二人站在转盘上,甲自转动中心平抛出一球,给位于转盘边缘上的乙。站在盘外的丙,所看到求的飞行方向是直线,然而就乙和球的相对位置而言,乙所看到球的动作路径却是拋物线。
假设有一颗炮弹从北极点发射出去,如果地球不会自转,那么炮弹的飞行轨迹,从空中鸟瞰,应该是一直线。但是,事实上地球会自转,因此,随着地球的自转,炮弹在空中飞行的轨迹,如果站在北极点看过去,是不断偏右的。这就是科氏力的原理。
这段话基本就是听力原文。
然后就是如何影响洋流,科学家可以利用它来预测。
新托福阅读背景知识:为什么赤道地区不能形成台风
为什么赤道地区不能形成台风?
因为科氏力能使气流转弯,但赤道地区没有科氏力,所以虽然赤道地区很热,但仍无法形成台风,必须在纬度5度以上,才有足够的科氏力。 在横渡大西洋前往圣萨尔瓦多的时候,哥伦布发现蔚蓝色的海洋中,有一道深蓝色的河流自东向西流动着。这时,帆船快速地随波漂流。哥伦布在日记中写道:“我注意到海水明显地自东向西流动,好像上帝驱使的一样。”
其实,哥伦布看到的那道深蓝色的“河流”就是海流。海流是海水大规模相对稳定的运动,它遍及世界各个大洋,组成一个个好似封闭的循环。海流的运动有很多奇怪的地方。
首先,它运动的方向会在惯性作用下发生偏转。这个现象是物理学家科里奥利首先提出来的,人们就称这种力叫“科氏力”。
高职院校生命教育课程的整合 篇6
【摘 要】探讨在现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上,整合生命教育内容和实施方法,力求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高职院校 生命教育 整合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C-0072-02
一、高职院校生命教育课程建设的状况
据现有资料表明,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在很多高校均有开展,但关于生命教育课程建设,没有形成完全符合生命教育需要的课程体系。相关教材的开发,也只能说是刚刚起步,笔者通过对广西区内多所高职院校进行一项关于“大学生生命教育教材”建设情况的调查,结果也充分证明了“生命教育教材缺乏”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
当然,虽还没有完整的生命教育教材可供使用,但在广大高校里所开展的生命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广大大学生健康、快乐、顺利地成长的有力保障。目前高职院校对生命教育教材的选取,多由院校自身根据授课计划需要与教师自身能力所及来进行,具有内容设置不够规范、主观性强、结构不科学、逻辑性差、实施不全面讲授又单一等特性。课程设置各有不同,内容更是有著多方差异,这是不同院校开展生命教育价值取向不一的表现。因此,如何整合目前关于生命教育的课程,显得非常有必要,这也是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生命教育课程整合的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生命课程整合,虽然不是要面面俱到,但其内容与结构必须具有系统性,从认识生命到尊重生命,从欣赏生命到呵护生命,从完善生命到升华生命等环节,都应该具有连贯性和完整性,不应该割断生命本身的统一性。只知其生而不知其死、只懂其苦而不懂其乐、只顾自己享受而不顾他人疾苦,只会安逸索取而不会去创造奋斗,只注重人生结果而轻视人生过程等,都是片段式的观念,根本就不能领会到生命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二)科学性原则
生命教育内容的科学性是不容置疑的,其所涉及的知识都必须是客观真实的,以及是符合人类历史事实和发展规律的。那些虚伪的、庸俗的、迷信的、宗教的理念与知识,绝对不可能成为生命教育中的价值导向,更不可能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意识而加以肯定和宣扬,否则就会误导人们对生命本质的领悟,并会进一步影响到人们正确的生命观的形成。因此,在课程内容的整合中,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事求是为准则,以科学知识为内容,以人的健康成长为核心。这也是科学性原则在生命教育上的内在要求和体现,同时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的前提和保障。
(三)时代性原则
每一个时代都具有其独特的时代性,而与时俱进则是时代性的核心品质,同时也是生命教育中生命活动应该具备的内在品质。因此,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应该不断概括与把握时代的内容,触摸时代的脉搏,引进时代的元素,集中反映时代的本质特征,从而体现时代精神要求的精髓。课程内容的整合要善于从生活中抓住具有生命教育价值的东西,比如:针对地震事件,积极开展生命科普知识和安全常识教育;针对社会上各类压力下脆弱人群的自杀现象,正确引导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不能被现实中的某一挫折打垮。
(四)发展性原则
生命教育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尊重生命和珍惜生命的基础上,焕发人的生命活力和创造人生价值、发展生命和完善生命,其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即遵循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就是要尊重生命,顺应生命,完善生命,从人成长的角度促发展,以人的成才为中心,以人的健康成长为根本目的。生命教育课程的整合,必须遵循此原则,结合大学生的生命特征和需求来构建教学内容,让广大大学生在教育中真正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可亲、可爱,真正的领悟生命的真谛和发展升华生命的品质。
三、生命教育课程整合的内容
(一)生命意识
生命意识是关于生命是什么以及应当如何对待生命的观念,它不仅包括对基本生命知识的认知,也包括对大学生关于自己及他人生命认识的观点。生命意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正确理解生命的含义,深刻认识生命的本质,形成对生命的积极与正确的认识。这是生命教育的前提与基础,也是生命教育的首要任务和目标。
(二)生命价值
人的生命是有价值的,且人的生命价值在于社会属性而非自然属性。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许多不良的社会现象严重腐蚀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使他们妄想不用付出任何努力就能获得人生中的名利、金钱、享乐等这些东西。生命价值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大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不是用金钱名利来衡量的,而是对社会的奉献,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之所在,从而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念。
(三)生命历程
生命历程看似是生命的过程而已,其实不然,因为人的本质属性在于社会属性。生命历程不仅体现在大学生对生命存在的生物性的认识,更多的在于关注大学生对生命过程的社会性的把握。生命历程教育主要包括生命规律教育、挫折教育和生命技能教育等。生命只有一次,且过程不可逆;人的生命过程充满酸甜苦辣与喜怒哀乐,也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时不时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挫折,有时甚至会是致命的失败。生命技能教育则是要教会大学生掌握生命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技能。其中,如何脱离人生险境、怎样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为以后走向社会顺利发展自我生命提供必要的动力支持,尤为重要。
(四)死亡
关于死亡的现实问题,不必神秘也不必恐惧。死亡教育就是要让大学生一方面正确地认识死亡、坦然面对和接纳死亡,另一方面通过死亡问题促进大学生不断地反思生命的意义,从而增强生命意识,使他们更加积极地面对人生,更加严肃认真地对待生命和热爱生命。人固有一死,但要死得其所;死并不一定就是悲惨的结局,死也要死得有社会意义;死亡并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最终手段,谁都不能轻易用死亡来否定自身生命与他人生命。
(五)生命关怀
生命关怀不仅仅是体现在自身和亲人的身上,而应该更多的存在于人际交往中。一个人,不是孤立无援地生存在冰冷的尘世里,其必须得与其他人交汇才能够称得上具有社会意义的真正存在。每个人都要在别人的认同与社会肯定下,才会有活着的意义与价值。生命关怀教育,就是教会大学生如何与他人和睦相处,如何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如何帮助他人的同时也能助己,从而为自己也为社会创造一个有利的人际关系网络,在关怀自我成长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助人为乐的本质意义。
(六)生命信仰
生命要有信仰,这是生命的精神境界,也是生命存在的社会要义。生命无信仰,就如没有灵魂的躯壳;生命有了信仰,才会充满活力、希望与生机。生命信仰教育就是要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存观和发展观,认可自我存在于社会中的意义与价值,真正懂得自身存在的精神支柱与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同时,促使大学生由衷地产生对于生命的敬畏之情,让他们能够深入认真地思考人生,谨慎地而又科学地对待生命,努力做到欣赏生命、珍惜生命和发展生命,从而提升自我生命的社会意义和质量。
四、高职院校生命教育课程实施的主要措施
(一)大力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课程教学,教师在其中历来起着主导性的作用,教师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因素,在学生的生命历程中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目前,在高校生命教育队伍主要存在着两方面的不足,一是数量缺乏,二是质量不高。从事大学生生命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包括专、兼职)数量上不足,不能完全满足教学上的需求量,从而导致教学任务繁重,生命教育质量不高;另一方面,具备心理学、生命学等专业知识、技能的教师严重缺少,甚至有些教师对生命教育本身存在诸多非理性认识。因此,不仅要从数量上补充教师的力量,而且更有必要从质量上提高教师的能力与素质水平。
(二)严格规范日常教学管理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看似平凡,实则是重中之重,课程内容整合得再好,也要落实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去,才能体现生命教育的实效性。规范好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不仅起到了督促课堂教学、规范教师行为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而且能够进一步规范学校整体学风,并有利于在全校形成良好的生命教育风气,推动高效的生命课堂建设,从而为广大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优质的理论指导与生命安全保障服务。如果一个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都做不到位或者不规范,那么这所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可见一斑,更谈不上具有现代生命特征的先进育人理念。
(三)加强开展生命素质拓展训练
平时学生对生命知识的了解、对生命态度的端正和对生存发展必需技能的掌握,不是仅凭课堂教学活动就能达到,还需要在生活实践中锻炼和加强才能获得。加强生存技能训练、危机环境中的自救体验、化解生活中的困顿实践和自发的在各类生命挫折历程中磨砺等,都是提高生命力强度的好方法好途径。即是说,平时注重加强生命素质拓展训练,是增强个体生命活力和生命潜能开发的重要措施。我院的实践证明,开展各种生命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对广大学生生命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大的帮助与促进作用,对促进学院优良学风的建设、全方位地培养塑造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具有特别重要的时代意义。
(四)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测查(评)、咨询与辅导工作
目前的高职院校,基本上都设置有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测查(评)、咨询与辅导等方面工作的机构,在生命教育教学中,应该充分地调动和发挥这些机构的功能与作用。心理健康测查可以筛选出心理健康状况欠缺的学生,心理咨询可以为有生命困顿的学生提供有力的支持与帮助,心理辅导(包括团体和个体辅导)能够提升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生命品质。可以说,在当前广大高校所开展的各类生命教育教學活动中,心理健康测查、咨询与辅导工作越来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重视和做好此项工作,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共识和中心工作。
【参考文献】
[1]秦月,彭洁,杨近平.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思考[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
【基金项目】2011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重点项目(2011JGZ092)
【作者简介】阮书云(1969- ),男,广西博白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院校整合背景 篇7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信息技术 地理课程
一、我国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我国地理教师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根本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学生根本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长此以往,学习兴趣会磨灭殆尽。枯燥无味的课堂氛围会让学生产生抑制的情绪,这些都是各大高校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1.课程标准提出“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将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的创新人才作为教育的首要目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体验学习过程和方法,增长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是实现上述“三个维度”目标的最佳教学模式。
2.多媒体教学可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最大限度刺激学生的视、听觉器官,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不同学习类型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三、地理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策略
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用和地理教学的整合。
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课件的使用量和使用频率,不可过多、过频繁地使用,否则会造成事与愿违的局面。教师在上面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在下面听得糊里糊涂,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要做到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整合,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利用各种流行的社交工具、社交平台,加大与学生沟通的力度。
随着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各种网络交流平台、聊天工具的日益增多,网站、博客、微博、微信、QQ、BBS等聊天工具逐步拉近师生间的交流。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微博、网站等了解老师的动态,也可以通过留言等方式与教师进行交流。而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网站、博客上发表的动态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也可以将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分享给学生。这样交流可以避免当面交流的尴尬,有力解决当前师生沟通难的问题。
3.探索利用网络开展探究式学习。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体,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标准明示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样教师就必须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寻求新的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利用网络定期开展探究式学习,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关心我国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发展现状与趋势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珍爱地球、善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将教师与教材有机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资源不再像以前那样贫瘠,变得丰富起来。很多好的教学资源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共享,也可以重复利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引导学生对网络资源进行选择和使用。首先教师要学会如何利用搜索引擎及搜索技巧,如何对网上获取的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处理和综合的方法,并进行信息资源的创新。这样将教师与教材有机整合,将增加教师教学便利。教师可以在课前将所需的资源整理好,保存在某一特定的文件夹或做成内部网站,让学生访问文件夹以选择有用信息,也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如网址、搜索引擎、相关人物等,由学生去Internet或资源库中搜集素材。相比较来说,后者比前者更能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这里要强调教师对信息的掌握程度和熟悉程度,并学会多种常用软件的基本操作,如微软office系列办公软件:word文档、PPT制作等。另外,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和地理有关的网站,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5.将学生与教材有机。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使得教学资源不再固有,教学内容变得多种多样。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大量学习和研究内容的信息资源,如图片、动画及视频等。这样学生可以先自己学习教材内容,标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通过互联网和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互动,从互联网上浏览、搜索、下载自己所需的学习材料,并对相关的信息进行分类,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制作简单的电子作业等。最好建立相关网站或者班级博客以发表学习心得和体会。学生和教材的整合过程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监督。
综上所述,信息化确实给教学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无论现代信息技术如何完善,都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地理教学方式。教师仍然只是传播的载体,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自身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地理教学有机结合,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地理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地理素质教育更上一个层次。
参考文献:
[1]徐悠.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作用[J].中学地理参考,2002.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