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契尼歌剧

2024-06-18

普契尼歌剧(通用9篇)

普契尼歌剧 篇1

一、引言

贾科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浪漫主义歌剧创作大师,被誉为继威尔第之后意大利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是“真实主义”歌剧的代表人物,更被赞誉为“和声色彩大师”。

普契尼对女性角色的钟爱和完美塑造是其歌剧创作中的突出特色,使他的歌剧凸显着强烈的女性色彩。在他一生创作的12部歌剧中,有一半以上是直接选择歌剧女主角的名字命名的,如《曼侬·莱斯科》《西部女郎》《蝴蝶夫人》《托斯卡》《修女安杰利卡》《图兰朵》等。同时,女主角宿命般的无一例外的死亡结局也成为其歌剧的一大基调:即多数女主人公或另一重要的女主角都是在剧情行将结束前悲惨死去。如他的处女作《群魔乱舞》中,女主角安娜死于过度忧伤;《艺术家生涯》中女主角绣花女咪咪因肺痨遗憾病死;《托斯卡》的结局则是女主人公托斯卡跳楼殉情,刚烈离世;《蝴蝶夫人》中巧巧桑则因同时失去爱情和骨肉对生活绝望至极,自尽而死……这种女主人公的死亡性结局,几乎成了普契尼的一种歌剧艺术程序和固定模式。

普契尼歌剧中天真善良的绣花女咪咪,可爱单纯的日本艺妓巧巧桑、痴情勇敢的女仆柳儿、冷酷高傲的公主图兰朵、火辣热情的穆赛塔、刚烈忠贞的托斯卡,一个个形象、伟大、生动的,以爱情为主线而塑造的女性角色,至今令人印象深刻,为之动容,并一直在古典歌剧舞台上散发着夺目的光辉。普契尼如此钟爱女性角色的塑造,如此偏爱悲剧的结局,如此偏爱塑造忠贞痴情的女性角色,值得我们进一步解析和探讨。

二、当时社会背景及生活环境对普契尼歌剧创作的影响

1. 当时意大利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大环境的深刻影响

当时的意大利,资本主义进程加快加剧了众多农民和城市手工业者陷入困窘,尤其对于农民,既没有实现真正的自由和解放,反而落入了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榨的非人地步。在意大利当时的社会和时代条件下,国内矛盾日趋激烈,反映民族复兴运动理想的浪漫主义文学逐渐失去现实意义而步入没落。这时期,法国泰纳的决定论和伽利略创建的实验科学在意大利流行,启发作家探求表现现实的新方法,意大利文学艺术界的现实主义思潮开始萌动,并迅速蔓延,最重要且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真实主义,以小说家乔瓦尼·维尔加和文艺评论家鲁易吉·卡普安那为代表的真实主义文学。真实主义文学客观再现了意大利当时封建秩序崩溃、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和发展稳定时期意大利的经济社会现实。抓住了当时意大利社会的本质矛盾,真实地揭露了最落后、最潦倒、社会矛盾集中的意大利南部,阐述探究复杂多变的社会政治形式和经济关系如何决定人们的生活、价值观、思维和行为,通过塑造在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的小人物极其悲惨生活,来暴露社会的黑暗与不公。

首先在文学界兴起的真实主义思潮随即迅速波及并影响到了意大利歌剧的创作领域,并迅速登上各大歌剧院的舞台,并受到了观众的热烈吹捧和欢迎。真实主义歌剧,坚决摒弃之前歌剧大都以达官显贵、英雄人物、牛鬼蛇神为描写对象,以历史政治、神话传说等为主要题材的传统,呼唤歌剧创作要客观反映下层社会人们生活和情感的诉求,用嘴浓墨重彩的笔触集中展示人们在激烈感情下产生的行为百态,常以情杀、诬陷、仇恨、死亡等血淋淋的事件和场景为题材,诠释那些被欺压、被迫害与被凌辱的“小人物”的现实生活和个人情感,以唤起人们深切的同情和对人性的思考。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和雷翁卡瓦洛的《丑角》是当时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最具有代表性的两部作品,这些都为普契尼的歌剧创作铺垫了一条阳光大道,普契尼明确的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于表现小人物的小生活,真正的实现歌剧艺术反映真实生活,仅仅抓住“小人物”的悲喜哭笑,甜酸苦辣,尤其偏好于对性格软弱,地位低下的人物,尤其是那些命运多桀,坎坷辛酸的女性人物,遵循真实主义歌剧的表现方式,设计成悲惨的结局。如他的最后一部歌剧《图兰朵》,一波三折、张力十足、气氛压抑、令人窒息,一系列色彩奇异的和声和变换的节奏,给人以惴惴不安的视觉冲击和心理体验,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全部要素均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展现——无情的杀戮、紧张的情节、人性的矛盾等,杀头、拷打、对峙等阴森恐怖的场景,血淋淋的诠释了人类共同的爱恨情仇、善恶美丑的交锋与对决。

2. 个人成长经历、家庭变故等生活环境的内在影响

普契尼10岁的时候,他的母亲以她智慧的眼光才锐地洞察到普契尼的音乐才能需要更大投入和接受更高的教育,现任音乐教师早已无法满足对儿子培养的需求,便节衣缩食,供给普契尼拜优秀的音乐老师卡罗·安杰罗为师,为普契尼后期的音乐成功创造了先决条件。

1880年,始终坚信儿子音乐才能的母亲向意大利皇后玛格丽特力荐儿子的音乐天赋和卓越才华,得到了皇后发放的“帮助贫困家庭有才能子女”的300里拉国家奖励基金,这成为了普契尼音乐道理乃至人生道路的重大转折点,普契尼终于在当年秋季,考上了当时梦寐以求的知名音乐学府———米兰音乐学院。但普契尼的打击也接踵而至,四年后,当普契尼凭借歌剧《维利》的上演而一夜之间成名的时候,他的母亲却因重病未能亲临歌剧院与分享儿子成功的喜悦,永远的倒下了。母亲的突然去世给普契尼打击很大,他写信给大姐说:“我整天无时无刻不在想念母亲,昨晚在梦中我又梦到了她,而今天我比往日更加难过,不论给我多少音乐上的成功,都无法让我感到幸福,因为我永远失去了我最亲爱的母亲。她一直给我安慰和勇气———可我自己却不能找到这些。”自幼丧父,家庭贫困,使普契尼的内心世界比一般人敏感,且极易受到伤害;同时普契尼却又蛮横无理、急躁易怒,是母亲一直支持他走进了音乐的圣殿,应该说没有母亲就没有伟大的普契尼。当他终于收获事业的硕果时,母亲却告别了他,这使得普契尼本就自卑敏感的心平添了更多悲剧性色彩,而普契尼最终名扬四海的伟大歌剧作品也全部创作于他母亲过世之后,这种悲痛的基调也始终影响并伴随着普契尼的创作,也给他的歌剧总是习惯于悲剧性收场买下了伏笔。

三、性格特征对普契尼创作的影响

1. 普契尼具有强烈的悲剧主义人生观

普契尼的悲剧观尤其在母亲去世后不可避免的影响着他的歌剧创作。他通过“精雕细琢的音乐笔绘,一咏三叹地诠释着温柔善良的女性被命运和黑暗势力摧毁迫害的悲惨过程”1。尽管在这些人物身上发生的多是微不足道的生活琐事,但是,普契尼又巧妙地把她们的人格和精神升华,使她们依稀化身为不识人间烟火的天使。“这种矛盾最理想的解释了人类在处于爱与死亡之间的艰难求生的窘境。”2这也似乎昭示着:那些个令人感慨的女性角色好像总也无法对抗悲惨的宿命:越是爱得深,越是死的悲。但正是这些让人咂舌慨叹的命运捉弄,依托女性独特的温柔缠绵气与悲凉,成就了普契尼歌剧的别样气质。

2. 普契尼性格中的多变性

一个人的性格蕴含着不同的侧面.而每个人的个性就是由各式各样性格特点有机构成,和谐相处的。普契尼与生俱来机制活跃、富于冒险、与众不同、敏感易怒等,促使他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歌剧创作风格。这种多重性格对他的歌剧创作的人物、剧情、色彩、旋律、配器等要素无不起着决定的作用。如他敏感细腻的内心,帮助他善于抓住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绪变化,塑造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如他感性人性的性格,使他乐于为主人公创作大篇幅的抒情性咏叹调,用以宣泄和抒发个人的情感,且音乐线条优美动人,感人心房;再如他拒绝墨守陈规,自由随意的性格,使他的音乐如说话般娓娓道来,自然随意,宣叙调和咏叹调衔接过渡流畅顺当,没有明显的痕迹和界限,感情的积累和发展顺其自然;他喜爱冒险、热衷刺激的性格使他的歌剧充满紧张度和刺激感,仇杀、死亡、流血、诬陷等屡屡出现,环环相扣,戏剧冲突愈演愈烈;同时,感情丰富,迷恋田园简单闲适生活的普契尼,对于爱情的咏叹不再气势汹汹、暴虐激昂,相反是深情款款,细腻唯美。这是这些性格上的多面性,决定了普契尼歌剧创作异于一般作曲家而独具个性的艺术风格。

3. 真实主义思潮的产生和影响

真实主义思潮诞于19世纪70年,终止在20世纪初,前后共持续约30年。首先是卡普安那在米兰的一家报刊上率先发布理论,维尔加给予力挺,并将这种支持付诸行动,在自己的创作中加以运用和表现,立刻产生了深远影响,并迅速蔓延开来。此外,法国作家左拉的自然主义理论也直接影响了真实主义。卡普安那推崇左拉的论点,并以介绍自然主义为契机推广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称其为“真实主义”。他提出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事进行创作,是真实主义的基本原则。他认为作者应当取材于当代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予以加工创作,像每天的新闻报道一样客观真实地描述当前客观世界和现实,使文艺创作不仅在艺术上有审美价值,还要在科学上和历史上成为真实的佐证。他强调,这种科学性在于作者必须根据已经发现的或自己看到的社会和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艺术地反映并再现生活。这种作品必须具有强烈的真实感,要求使用一种客观的、忠实的文学表现手法,不必考究和修饰,语言灵活、生动,适合所表现的特殊环境。

纵览普契尼的歌剧创作生涯,从1884年的歌剧《维利》的初体验到1924年最后一部歌剧《图兰朵》的绝唱,12部歌剧表现了一个共同点,即是歌剧的题材一定是源于现实、扎根现实、反映现实。这个艺术特点并不是偶然的,更不是普契尼独有的,翻开文学艺术史,乃至戏剧史,我们不难发现,l9世纪末到2O世纪初这段普契尼创作的顶峰时期,正是欧洲真实主义文学与戏剧繁荣的高速发展时期,普契尼的歌剧创作无疑会深深地烙上时代的印记,这是时代和历史的趋势形成的一种因果和必然。

四、结语

在普契尼的整个创作生涯里,无论处在任何一个创作阶段,普契尼总是能够站在歌剧发展的最前沿阵地,以其独具匠心的视角、天赋的才能、敏锐的嗅觉和惟妙惟肖的刻画等,竭尽全力反映并再现客观真实的生活和世界,以及作曲家不断地创新、探索和最为贴近百姓说的声音,并以一位善于塑造女性人物的男性歌剧作曲家,关注女性题材,用写实的艺术作品生动形象的为女性的不平等地位和悲惨命运打抱不平!

参考文献

[1]张巍, 谢丽丽.普契尼[M].上海:东方出版社, 1998.

[2]世元.普契尼——不朽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9.

[3]杨周瀚.欧洲文学简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4] (美) 古斯塔夫·科贝.《西洋歌剧故事全集》[M].张洪岛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

[5]Henry W.Simon.100Great Operas And Their Stories.Dou—bleday Press, 1960.

[6]Charles Osborne.The Complete Operas of Puccini—a Critical Guide.New York:Atheneum, Da Cape Press, 1982.

普契尼歌剧的创作风格及音乐特点 篇2

关键词:普契尼 歌剧 音乐特点 创作风格

19世纪50年代,意大利作曲家吉亚卡摩·普契尼成为了引领意大利歌剧继续前进的力量。意大利后期歌剧作曲家中数一数二的人物便是普契尼,在其受到威尔第歌剧的影响后,普契尼一生的歌剧创作,在歌剧人物塑造、音乐配器上、歌曲的处理和情感技巧方面都展示出了他独特的见地和才能,尤其是其代表作《蝴蝶夫人》、《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图兰朵》等使他在歌剧发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乃至今日,普契尼的著名的代表作被世人传唱,其他作品也受到大众的热爱。

一、普契尼歌剧的创作风格

普契尼的歌剧之所以如此成功,不仅因为他继承了意大利歌剧的现实主义传统,他创作的独特风格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普契尼创作歌剧的风格上看来,笔者认为:第一,真实主义色彩特点浓厚;第二,独具特色的异国情调。

(一)真实主义色彩特点浓厚

真实主义是在真实主义文学的影响下,于19世纪晚期在意大利产生的一种形式。其歌剧描写的主要围绕社会底层小人物的贫苦生活揭露社会的阴暗面为主,它反映现实社会、贴近现实生活,真实地表达社会生活,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故事为主打路线。下面笔者便从普契尼的《托斯卡》这部歌剧来分析其特点。

《托斯卡》是根据法国剧作家萨尔杜的同名戏剧改编创作而成的一部三幕歌剧,歌剧讲述了1800年发生在罗马的一个动人的爱情悲剧故事。剧中紧凑而扣人心弦的情节以及生动真实的女主人公形象都揭示了这部歌剧的真实主义特色。不难看出,《托斯卡》中热情的主题,剧中的矛盾冲突,包括出现的很多激烈性的场景,真实地表现了人作为生物体中应有的七情六欲。在歌剧中的步步惊心,情节紧张到最后的人物反击,都变相的烘托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这些场面以其激情和动人心魄的强烈戏剧效果使剧更接近真实主义者们的歌剧作品。

(二)异国情调色彩氛围较强

普契尼新奇的音乐造就了一种异国情调的特点。他挑选出7首日本歌曲作为剧中段落的基础,具有民间气息旋律的一些小曲调,如《蝴蝶夫人》以及《图兰朵》都是体现其异国情调,具有独特的异域风格。普契尼的高明之处还在于把中国音乐元素融合在整个音乐思维中,不仅仅只是简单地拼合,这样的歌曲不仅中国东方韵味浓厚,还不失意大利的传统。

《蝴蝶夫人》是普契尼的第一部具有异国情调的歌剧作品,也是一部伟大的抒情悲剧。歌曲呈示部由方整的二段式构成,调性为降G大调,其中还以咏叹调和宣叙调交替的旋律形态,刻画了蝴蝶夫人内心深处对幸福的向往和盼望丈夫的那种迫切有矛盾的心情,并且在剧情配乐中更是使用了原汁原味的日本音乐,采用了其特有的民间气息旋律,客观上进一步烘托了剧中的异国情调。

歌剧《图兰朵》作为普契尼最后一部也是未完成的一部歌剧,它的异国情调特点也是发挥到了极致。主人公图兰朵则是一位骄横的中国公主,普契尼为了体现《图兰朵》的异国情调,以中国茉莉花的音调作为图兰朵公主内心世界主导动机贯穿全剧,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像《图兰朵》这样的歌剧充满了浓郁的中国氛围,那么异国情调特点也就非常明显了。

二、普契尼歌剧的音乐特点

普契尼的歌剧创作多以抒情风格为主,歌剧中的一切都是为了着力于主人公复杂心理的刻画,包括灯光、印象、舞台、声音等等,并且他十分重视发挥歌唱家的自身优势和特点,尽可能地使歌唱旋律流畅优美。所以,不难理解,普契尼注重音乐与戏剧的结合,尤其擅长对那些温柔妩媚,一往情深,凄楚的女性人物的心理形象进行塑造,像托斯卡的咏叹调《为艺术为爱情》、《图兰朵》中卡拉弗的咏叹调《晴朗的一天》以及《今夜无人入睡》都很好地呈现了。

(一)不同的音乐表现:“音乐的抒情美感”与“独特的咏叙风格”

普契尼本人力争做到的是可以创作出优美抒情的旋律和动人的歌剧,让人们都了解和传颂,他希望的可以看出事实上他的确做到了,他创作出来的很多音乐旋律易于上口、很好表现情绪,他歌剧中的很多唱段至今都为音乐爱好者喜爱、经久不衰。比如,咏叹调《人们叫我咪咪》、《多么冰凉的小手》、《蝴蝶夫人》、《托斯卡》、《今夜无人入睡》。

综上所述,普契尼继承了意大利歌剧的现实主义传统和人道主义精神,他的创作实践对20世纪的歌剧发展有巨大影响。所以普契尼的歌曲之所以到现在还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不仅仅是因为歌曲优美,旋律动人,更多的是它想要通过歌曲表达的情感内涵以及反映当时社会下,人们的生活现状才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所以普契尼歌剧艺术特点的研究,让人们可以更好地学习他音乐中的精华,感受他音乐中的美,让我们可以发掘更多有意义的深层次并且有价值的东西,在学习普契尼音乐的道路上可以更加顺利圆满。

参考文献:

[1]徐小懿.声乐演唱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

[2][美]杰罗姆·汉斯.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演唱技巧[M].黄伯春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3]王玉健.浅论意大利古典声乐作品的艺术风格[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3,(04).

普契尼歌剧创作的音乐特征 篇3

贾科莫·普契尼(Puccini Giacomao,1858—1924年),是继威尔第之后意大利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是“真实主义”歌剧乐派的代表人物。普契尼1858年11月23日出生于卢卡,1924年11月29日逝世于布鲁塞尔。

童年时的普契尼并没有显示出独特的音乐才华,由于亲人以及母亲的鼓励,进入卢卡音乐学院,师从作曲家安杰洛尼学习后,才逐渐崭露头角。他生活贫困,当邻近城市上演威尔第的《阿依达》时,他徒步往返去听歌剧。这部歌剧使他十分震动,并立志要成为一名歌剧作曲家。1893年,普契尼根据法国古典名著《曼侬·列斯科》写了一部同名歌剧,在都灵上演。虽然这部作品不如马斯内写的同名歌剧成熟,但是标志着普契尼的诸多创作特点、艺术风格和思想倾向正在形成。作为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主要代表人物,普契尼在内容和题材方面的创作上,着重表现小众的情感和命运,真实地揭露社会的不公,将满腹同情给予那些心灵美好却惨遭不幸的小人物。他笔下塑造得最成功的,是一系列感情丰富的悲剧妇女形象。《曼侬·列斯科》灵活的结构和丰富的管弦乐交织而成的贯串发展手段,加强了乐队的表现力和地位,音乐的地方色彩浓重。从此普契尼一举成名。接着连续创作了3部重要的作品。《艺术家的生涯》(又名《波希米亚人》)是普契尼奠定国际声誉的一部歌剧。1900年,以萨尔本的剧本改编的歌剧《托斯卡》在罗马上演,受到疯狂的喝彩。1904年,普契尼根据贝拉斯科的剧本写的歌剧《蝴蝶夫人》在米兰拉斯卡拉歌剧院上演。上述3部歌剧,至今盛演不衰,被搬上世界各国舞台。普契尼后期的作品有明显的自然主义色彩,情节离奇,效果刺激,或表现暴力。如1910年在纽约上演的《西部女郎》。普契尼一生共创作了12部歌剧,至今仍在世界歌剧舞台上经常演出的主要有4部:《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图兰朵》。纵观普契尼的歌剧作品,虽然都与爱情相关,但是配合张力十足的戏剧情节,再透过丰富的管弦乐法和音乐美学,他塑造了歌剧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女性角色,从抒情温柔的咪咪(《艺术家的生涯》)、柳儿(《图兰朵》)、巧巧桑(《蝴蝶夫人》)到个性刚烈的托斯卡、图兰朵以及游戏爱情的穆塞塔(《艺术家的生涯》)、曼侬·列斯科等等,普契尼为歌剧舞台树立了经典的女性角色。

二、普契尼的创作

在浪漫主义后期的年代里,普契尼也加入了真实主义运动的行列。他没有选择神秘性或历史性的主题,而是以真实主义的方式来处理,从日常生活中吸取素材。从某种意义上说,《绣花女》是歌剧史上使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的特征与真实主义的因素几乎达到最完美结合的第一部歌剧。这部歌剧是根据缪尔热的小说《放荡艺术家们的生活情景》改编的。由于小说具有强烈的真实主义特点,它在19世纪中期的浪漫主义大潮中逐渐受到了人们的注意,也引起了普契尼的兴趣和关注。普契尼早年在米兰求学时的生活境遇与小说中的人物有很多相似之处,对青年生活的回忆唤起了他极大的创作热情。普契尼为了尊重原作的风格,在脚本的创作中一再强调以下几个原则:再现小说的基本精神:保留缪尔热小说中的人物;细致地再现环境的真实情节;遵循缪尔热在独特场面中介绍故事的方法。在坚持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普契尼与他的合作者作了大胆的探索,采用了一些歌剧没有采用过的戏剧手段,即直接从缪尔热的小说中摘取描述性的引文来作为各幕的引子,并运用了印象主义的舞台技巧,即用富有感染力的气氛所形成的静止的插段来代替戏剧情节的发展。这样,不仅保持了原著的风格,还使歌剧新颖动人,使它不折不扣的成为一部不朽的真实主义歌剧。

再比如《托斯卡》,萨尔本所写的话剧《托斯卡》是一部以重要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把性、虐待狂、艺术和宗教各种成分融为一体的一部作品。他以真实主义的手法体现了充满矛盾的心理冲突,凶杀、强暴和历史事件等因素创造性地融合在一起。这里不仅有善良正义的爱,也有像斯卡尔皮亚、斯波莱塔那样恶毒的坏人。这部歌剧最终成为歌剧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一部非常重要的杰作。也正是因为这部歌剧使普契尼获得了继威尔第的《弄臣》以来最成功的剧作。

普契尼认为歌剧应该表现真实,应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更接近。普契尼说,只要他们具有真实性,而且能够充满热情和人性,可以触及到人的心灵就可以了。在普契尼的歌剧里,没有着力去表现追求“自由”、维护民族尊严等的高尚情节,而是对小众的喜怒哀乐和欲望追求进行描述。所以,在歌剧写法上直接有力,在他的歌剧中,景象、内容、画面都不是大型的,即使他最成功的作品也是如此。这些也都符合真实主义真实性的典型特点。

摘要:贾可谟·普契尼,意大利著名的歌剧作曲家,世界上最杰出的、最受人推崇的作曲家之一。从19世纪前半叶到二十世纪初,普契尼以其感人肺腑的戏剧情节和优美清新、结构缜密的旋律音乐成为意大利继威尔第之后最有影响的歌剧作曲家。他的歌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表现青年男女忠贞真诚的爱情。普契尼可以算是一个纯粹的歌剧作曲家,他从真实主义中汲取营养,吸收本国作曲家的创作特点,也不断学习各国作曲家的歌剧创作经验,形成自己的艺术特点,他的歌剧中的许多咏叹调都流传至今。

关键词:普契尼,歌剧,艺术特点,创作特征

参考文献

[1]徐国弼,张弦,申文凯,徐华英,等编译.西洋歌剧名解说(下)[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2]贺锡德.编著.外国古今名曲欣赏(下)[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浅谈歌剧作曲家普契尼的创作风格 篇4

关键词:普契尼;创作风格;异国情调;真实主义;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J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2-0243-02

19世纪50年代,法国舞台上出现了独具魅力的抒情歌剧。那么,在当时的意大利则出现了可以与法国抒情歌剧代表人物古诺相媲美的人物,他就是出身于意大利音乐世家的贾科莫·普契尼。他是意大利后期歌剧史上不可小觑的作曲家之一,其所生活的年代正处于浪漫主义与后浪漫主义时期,他的歌剧创作因此也到达了高峰时期。他所创作的歌剧代表作主要有3部,即《蝴蝶夫人》《绣花女》以及《托斯卡》。这3部作品都是普契尼在真实主义思潮影响下创作出来的。普契尼继承了威尔第传统音乐戏剧的创作经验,同时又接受了欧洲不同流派的歌剧艺术创作影响,尤其是吸取了真实主义的创作理念,从而使得其歌剧艺术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严格来说,普契尼的歌剧并不完全属于真实主义的范畴,但是,它依然是取材于真实生活中的底层人物的现实生活状况,流露出对社会中平凡小人物命运的关注与同情,从而使得其歌剧中有着较为紧张且热烈的舞台氛围,表达出抒情且伤感的舞台音乐效果。应该来说,普契尼的歌剧作品使得意大利其他歌剧作品黯然失色,普契尼也成为了当时抒情歌剧中一位突出的歌剧作曲家。他让意大利歌剧的抒情风格得以继续辉煌,虽然他也曾遭受到不少的非议,然而,他的歌剧作品仍然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甚至在全世界得以广泛流行,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且不可小觑的影响力。这是因为普契尼的歌剧创作有着独特的创作风格,即紧跟时代潮流,重视对戏剧环境及人物的刻画,遵循了真实主义创作理念,运用了异国情调的创作手法,具有多元化的创作角度等,从而使得观众能够真实且灵活的体会到其歌剧中所包含的喜怒哀乐,并为其奠定了歌剧发展史上的崇高地位。

一、紧跟时代潮流

普契尼是一个有着时代精神的创作作曲家,他对于时代的脉搏变动有着极为敏感的触觉,他的歌剧创作可以说是紧跟着时代发展的潮流而动,及时改变自己的歌剧创作技法与理念是他的核心准则。比如说,普契尼的歌剧作品《蝴蝶夫人》,他就把日本旋律与意大利巧妙的融合在一起,还融入了德彪西的印象派手法,从而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歌剧音乐效果,他的这部歌剧作品没有在主调和铉上把歌剧结尾。应该来说,他的歌剧作品中和声语汇都比其他的意大利作曲家显得更为先进,有着更为丰富的色彩,而且还可以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发展。他采用过瓦格纳式的和声及平行五度,也使用过全音阶、附加六度和弦等,而且他还在后期的歌剧创作中,融入了一些现代化的语言元素,比如说,非功能的调式和声等。那么,在他的《图兰朵》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其运用了无调性因素。以上所述的种种歌剧创作手法,都是普契尼在歌剧创作方面最为新颖的艺术意境,更是他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鲜明表现。

在普契尼的歌剧作品中,描述了很多女性形象,比如说曼侬、托斯卡等,这些女性形象几乎都是较为生动感人的,还留下了不少世界公认的女高音咏叹调,其巧巧桑咏叹调就是迄今为止被世界公认的经典咏叹调之一。普契尼本身是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作曲家,他紧跟时代潮流,选择了温柔善良的女性作为歌剧的主角。同时,普契尼受他母亲的影响很大,为了更好的表现歌剧的抒情性而选择了女性。

二、重视对戏剧环境与人物的刻画

普契尼的戏剧作品《蝴蝶夫人》里面有着更为显著的戏剧效果,他比同时代的歌剧作曲家更为重视对戏剧环境的描述与刻画。普契尼的歌剧环境描述主要是在歌剧作品所在国的曲调基础上,再构想新的旋律与节奏,从而为了更好的刻画歌剧中的人物形象服务。比如说在他的《蝴蝶夫人》中,普契尼运用了大量的日本曲调来描写出异国情调的歌剧环境氛围,为此他还专门拜访了日本的朋友,可见普契尼在进行歌剧创作时对于戏剧环境真实性的严格态度。在正式创作该部歌剧之前,他还特意把《蝴蝶夫人》的故事大概含义告诉了日本朋友。此外,他还收集了很多有关日本的民歌和民间音乐资料,并挑选出几首较为典型的日本民族歌曲,从而让这些日本歌曲成为了他《蝴蝶夫人》中一系列编号的段落基础,并同时使用了日本的旋律和五声音阶,让该部戏剧具有新奇的日本戏剧环境。

除了《蝴蝶夫人》外,普契尼还有《西部女郎》和《图兰朵》两部异国情调的歌剧作品。普契尼选择了美国和中国的题材作为歌剧的音乐素材,从而有着当地民歌的特色,同时又具有新的旋律与节奏。在《西部女郎》中,普契尼描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物形象,其中采用了美国怀旧的老歌以及一些印第安音乐元素。而在《图兰朵》中,普契尼则描述了一个发生在中国古代的故事,并收录了中国民歌与曲调,有着浓厚的中国音乐旋律特色,使得该部歌剧作品更显中国特色与真实性。

三、遵循真实主义创作理念

普契尼生活的时代正处于意大利民族复兴的时期,真实主义开始取代浪漫主义占据鳌头。普契尼迎合了这种时代发展的背景,开始从现实生活中去寻找音乐创作的素材,描述平民生活状况,展现人物内心思想情感,揭示出生活中真实的人和事。普契尼的真实主义歌剧创作理念,使得他与列昂卡尼、马斯卡尼被人们统称为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艺术的三大代表人物。其中,他早期的成名作《艺术家的生涯》和《托斯卡》都是有着真实性的歌剧作品,让人们开始领略到一股自然清新的歌剧之风,还可以让人们更好的接近真实而亲切的舞台。在《托斯卡》中,我们可以看到全面的真实主义风格,诸如有着一些极富刺激性的真实场面,可以让观众看到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强奸和杀人等场面,表现了人类真实的爱恨情仇,再现了人类善与恶的争斗情节与矛盾冲突。endprint

事实上,真实主义是相对于浪漫主义虚幻而言的,它主要是普契尼用来展现平民生活和小人物情感的手段,让歌剧创作从现实生活中来,又反映现实生活。他的歌剧《艺术家的生涯》就是取材于现实主义小说《放荡艺术家们的生活情景》,从而描述了一群贫困的艺术家们的生活状态。而《托斯卡》中制造的一系列紧张气氛,都给人带来激烈的情感刺激,让观众似乎融入到一个那么恐怖的环境中去了,它是普契尼最具代表性的真实主义杰作。

四、具有特色的异国情调

普契尼较为善于刻画异国风情,他的歌剧题材基本上超越了整个欧洲,甚至他还会去捕捉一些不太熟悉领域的音乐元素。《蝴蝶夫人》就是他第一部异国情调的歌剧作品。此后,他陆续创作了《西部女郎》《图兰朵》等多部异国风情的歌剧作品,我们可以称之为“普契尼式的异国情调”。这3部作品主要取材于欧洲之外的日本、美国和中国,独具异域风情与音乐风格。在《蝴蝶夫人》与《图兰朵》中,作曲家大量运用了极具东方特色的音乐元素,前者主要是借鉴了日本原汁原味的音乐曲调,还运用了不一般的调性和声变化等,甚至还直接借用了《江户日本桥》等日本民歌中的故事情节描述方法,从而让观众更好的理解作曲家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与描述,进一步烘托出剧中人物的异国形象。

而作为普契尼的绝笔之作,歌剧《图兰朵》更是把普契尼的异国情调创作风格发挥到了极致。该部歌剧描述的是一个发生在中国元代的一个故事,很多场景都是中国式的宫殿环境,主人公图兰朵是一位高贵的公主,其他人物也是身着华丽的衣服,整个歌剧有着鲜明的中国宫廷文化色彩。那么,在该部歌剧中,普契尼主要运用了平行四、五度,持续音与三全音等手法,甚至也直接收录了很多中国传统音乐,譬如说《茉莉花》等,让《图兰朵》整部歌剧笼罩在浓浓的中国氛围当中,有着浓郁的中国音乐特色。尽管如此,普契尼仍然把西方的音乐元素看作是高尚的,而其他异域风情则在某种程度上是低层次的,无论是日本音乐还是中国音乐,都在普契尼笔下显得有些低声下气和骄横野蛮。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的是,普契尼的异国情调仍然是独具特色的。

五、运用多元化的创作角度

普契尼的歌剧创作并不是完全真实主义的,他实际上也深受歌剧创作大师如瓦格纳、威尔第等前辈的影响,也对其他歌剧创作风格有着浓厚的兴趣,还花很多时间研究其他人的歌剧作品。由此来说,普契尼的歌剧作品是多元化的,有着多种创作角度。他由此创作出了3部情趣与音乐风格迥异的独幕歌剧作品。此外,他还对新音乐风格有着浓烈的兴趣,也经常研究新音乐作品,甚至花费大量时间去观看现代歌剧演出和欣赏现代音乐,这又使得他的歌剧作品创作显现出更为多样化的风格。那么,我们只能把普契尼看作是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代表人物,但是,我们并不能就此把他完全归纳为真实主义的范畴。事实上,他的很多歌剧作品已经超越了真实主义范畴,比如他的《蝴蝶夫人》,总体上说属于真实主义范畴,但其中仍然包含了细腻内心的描写,而这并不是真实主义的创作风格,在这个角度来看,《蝴蝶夫人》又是一部心理音乐剧。此外,他的《玛侬·莱斯科》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真实主义作品,而是晚期浪漫主义作品。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普契尼的一生中创作出了不少优秀的歌剧作品,其创作风格是多元化的,吸收并借鉴了很多歌剧前辈的创作理念与手法,重视对歌剧中戏剧环境及人物性格与形象的刻画与描写,遵循了真实主义的创作理念,还独创性的运用了异国情调的创作手法,谱写了属于普契尼自己的歌剧创作神话。

参考文献:

〔1〕陈希.继承传统、勇于创新—普契尼歌剧《托斯卡》音乐特点及历史意义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2〕保罗.郎多尔米.西方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

〔3〕卢昂.东西方戏剧的比较与融合[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4〕龚永红.普契尼歌剧特点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

〔5〕薛瑞芝.谈普契尼歌剧创作的音乐特征[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3):91.

〔6〕张弦,徐国弼,申文凯,等.西洋歌剧名作解说(上、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

普契尼歌剧创作中女性角色的特点 篇5

贾科莫·普契尼 (Giacomo Puccini, 1858-1924年, 全名:贾科莫·安东尼奥·多米尼科·米歇尔·塞孔多·马利亚·普契尼)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 十九世纪末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因受当时的现实主义风格影响, 这一流派追求题材真实, 感情鲜明, 戏剧效果惊人而有异于浪漫主义作品。普契尼是历史上少有的专注于歌剧创作的大师, 一生共有作品12部, 著名的代表作有《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西部女郎》《图兰朵》等。他的创造力和独特性使他超越了一个一方面以模仿, 另一方面以彻底的革新为特征的音乐时代, 成为继威尔第之后最杰出、最受推崇的歌剧作曲家。

作为继威尔第之后, 意大利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和真实主义歌剧乐派代表人物的普契尼, 凭借着1896年在都灵首演的歌剧——《艺术家的生涯》坐上了意大利歌剧界的首把交椅, 当时的普契尼是备受争议的对象。在意大利, 盛行着威尔第的“贵族歌剧”, 普契尼的“平民歌剧”被认为难等大雅之堂, 但由于人们的喜爱, 普契尼歌剧中的感人故事和动人旋律得以传播开来, 慢慢被广大受众包括贵族阶级所接受。

二、普契尼歌剧中的女性角色

作为世界级的歌剧大师, 普契尼的作品有着自己独特的符号。“典型普契尼”的一切包括女性的主题;爱情、折磨和死亡的主题;异国情调的环境。其中, 偏爱女性主题这一特点尤为突出。在他著名的作品中, 不乏各类经典的女性形象, 如《曼侬·列斯科》中的曼侬, 《艺术家的生涯》中的咪咪、穆塞塔, 《托斯卡》中的托斯卡, 《蝴蝶夫人》中的巧巧桑, 《西部女郎》中的咪妮, 《图兰朵》中的公主图兰朵、女仆柳儿等等。

三、女性角色塑造特点的悲剧因素

普契尼不仅擅长写女性形象, 还善于把异国情调与死亡这些要素与之相结合。如歌剧《蝴蝶夫人》中的巧巧桑来自日本, 《西部女郎》中的咪妮来自美国, 《图兰朵》中的图兰朵来自中国, 而这几部歌剧均是以爱情、折磨为题材的作品, 在普契尼笔下, 女性的形象闪耀着熠熠的光辉, 异国情调成了普契尼音乐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

普契尼笔下的女性形象虽然美丽动人, 但大多数都逃脱不了悲剧的结局。除了他喜欢的《西部女郎》和《燕子》的形象例外, 其他歌剧中设定的主要人物一般都得死亡, 而且死得很惨。这也成了他作为真实主义歌剧作曲家的最大特色和标志。

从最初死在爱人怀里的曼侬, 到因病而死的咪咪、跳墙自杀的托斯卡、再到剖腹自尽的巧巧桑、为爱自刎的柳儿, 这些看似柔弱的女人, 或含恨、或美丽、或悲壮地死在了普契尼的笔下。说到普契尼歌剧里死亡要素的运用, 还要追溯到1876年威尔第歌剧《阿依达》在比萨的公演, 当时18岁的普契尼看到剧中人拉达梅斯和阿依达被埃塞俄比亚公主活埋时, 从此发现了死亡在歌剧中的艺术价值和戏剧作用。也是从比萨回来以后, 普契尼就不愿意再给上帝写音乐了, 并立志一生专注于歌剧创作。

四、《艺术家的生涯》中女性角色塑造特点的对比因素

歌剧《艺术家的生涯》 (又名《波西米亚人》) 是奠定普契尼歌剧大师地位的首部作品。这部作品用音乐逼真地再现了戏剧场面的气氛, 充分展现了他的戏剧天才。故事取材自作家亨利·米尔热的小说《放荡儿的生涯》, 书中情节全是作者和他的伙伴们的亲身体验。叙述住在巴黎拉丁区, 梦想成为艺术家的贫穷青年, 和普通绣花女工咪咪、拉丁姑娘穆塞塔之间发生的有笑有泪的生活、爱情故事。普契尼取用后, 又植入了自己学生时期的回忆, 使其成为了极具真实感、青春诗篇般的歌剧。

在这部歌剧中有两个鲜明的女性形象:一个是真诚善良的女工咪咪, 一个是热情开朗的少女穆塞塔。在这部歌剧里两者在形象塑造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使得此剧饶有趣味。咪咪这个人物形象是普契尼心中典型的女性形象, 这种真诚善良就好像是源自他对母亲的一种美好记忆与怀念。而穆塞塔是一个美丽又坦率的姑娘, 她的热情娇媚与咪咪的温婉柔弱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剧中咪咪的上场是在第一幕中, 她咳嗽着来到鲁道夫的阁楼向其借火取暖, 刚要走风却吹灭了咪咪已点燃的蜡烛, 鲁道夫握着咪咪的手唱出《冰凉的小手》, 之后她羞涩地唱起了《人们叫我咪咪》, 这个出场暗示着咪咪是个瘦弱无助而又天真可爱的女人。穆塞塔的出场是在第二幕街头的咖啡馆, 此时她正和一个上了年纪的政府官员在一起, 恰巧碰见了情人马尔切洛, 便大胆热情地唱起了《漫步街上》想再次虏获马尔切洛的心, 她美丽傲慢甚至放荡的形象, 与咪咪形成了一动一静的巧妙组合。

咪咪与穆塞塔虽然性格相去甚远, 但他们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 都是善良虔诚的姑娘, 虽然从《漫步街上》可以看到穆塞塔的轻浮、放浪, 但却是这个表面上看上去无情无义的姑娘, 找到了濒临死亡的咪咪, 是她把咪咪救回到鲁道夫身边, 是她为了给生命垂危的咪咪买药而变卖自己的首饰, 这说明她本质上还是个善良的姑娘。《艺术家的生涯》是普契尼真实主义歌剧的代表之作, 它描写小人物的真实情感和质朴纯真, 在揭露社会底层人民穷苦生活的同时, 歌颂纯洁的爱情和友情。这是此部歌剧最难得之处, 也体现了作曲家心中对真善美的信仰与追求。正是这种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作品, 才穿越了历史的河流, 至今仍然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 成为各大歌剧院的保留作品之一。

摘要:本文以普契尼歌剧创作中女性的角色塑造为线索, 对《艺术家的生涯》中女性的角色塑造进行细致深入地分析。通过对作曲家及其代表作的研究, 对歌剧的风格特征、人物的角色塑造做一些探析。

关键词:普契尼,歌剧创作,女性角色塑造,《艺术家的生涯》

参考文献

[1]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华乐出版社, 2003.

[2]周小静.《西洋歌剧简史与名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普契尼歌剧 篇6

关键词:《蝴蝶夫人》,普契尼,创作特征

普契尼的歌剧艺术创作继承了古老的传统、前辈的经验, 而更多的是继承了威尔第的传统音乐戏剧, 并受到欧洲各种流派的不同影响。他的创作风格是:紧跟潮流而动, 不断创新, 以深刻的笔触, 真挚、灵活地表现人的喜怒哀乐, 戏剧性的激情强烈地吸引了观众。

一、题材新颖独特

普契尼对剧本的题材要求特别高, 他觉得题材和它的处理是歌剧的基础, 所以他把剧本和音乐看得同样重要。但是他选的题材经常被某些音乐家觉得是“三流”的文字作品, 他们眼里普契尼和威尔第比起来, 他剧本的文学水平低了一级。可他并没有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 他衡量作品的价值是用自己的心灵。他注重的是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人物的命运。所以, 普契尼用他超凡的喜剧才能, 把这些别人眼里“三流”的文学作品, 渺小的小人物变得长存不朽。

普契尼家中共兄妹七人, 其中五个是女孩, 父亲又在他五岁时去世, 只有他的母亲给他细心的照顾和关怀, 他从小就是在女人堆里生活的。所以他的作品大都围绕女主角展开, 他音乐中的魅力也大部分是对女性美脆弱的哀叹。由于他对母亲的崇敬, 普契尼在歌剧中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完美的女性形象。总体来说, 普契尼的歌剧作品偏向于女性化, 尤其在选材上展现出了明显的倾向。他对女性有一种怜惜之情, 所以他的音乐魅力也大都来自对女性柔弱的叹息, 连男主角的咏叹调都有一种柔情的感觉, 缺少一些男子气概。

二、辉煌的二重唱

在歌剧中, 普契尼运用了大量的重唱。重唱在歌剧中是特别有效的表现手法, 它是几个人同时用他们各自的特性音调歌唱, 可以表现出同一内容, 也可以表现不同内容, 表现出生动的戏剧性和立体化的效果。普契尼在歌剧中也充分运用了重唱这一手法, 这使得他的歌剧魅力更大程度的提高。他的歌剧中多次出现大二重唱, 并占整幕。在歌剧《蝴蝶夫人》中便随处可见爱情二重唱其中最优美最让人欣喜的就是第一幕结尾处, 巧巧桑和平克尔顿互诉衷情的一段《亲爱的, 你的眼睛闪着光辉》, 他是普契尼歌剧中最有气魄、结构最复杂的一首二重唱, 在歌剧史上也很少见。它是由四大段组成, 第一段是建立在A大调上的安静的小行板。第二段缓慢的行板, 中段是庄严而宁静的行板, 速度有些快。

三、音乐占有支柱性地位

人声歌唱在歌剧中具有主导地位, 这是意大利歌剧的最重要的特点, 所有的音乐、舞蹈、乐队和剧情, 都是为了让演员发出最动听的音乐来打动观众。普契尼“尽可能的歌唱性, 更旋律化一些。”他在歌剧中发挥歌唱家的优势和特点, 给他们提供许多发挥才能的机会, 创作中发扬了意大利美声唱法的善于掌握和发挥人声技巧的性能。因而他歌剧中的好多曲目都广为流传, 经久不衰。例如《蝴蝶夫人》中巧巧桑的咏叹调《啊, 晴朗的一天》《托斯卡》中的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贾尼斯基基》中《啊, 亲爱的爸爸》等。他坚持歌唱在歌剧中的支柱性地位, 同时也让乐队尽可能的发挥他们的表现力, 普契尼的作品最终因旋律优美而为众人所熟悉并喜欢。

四、作品多元化, 善于刻画异国风情

普契尼特别善于描写异国风情, 甚至是他所不熟悉的民歌或色彩, 他都能把握的很巧妙。他创作的以第一部具有“异国风情”的作品就是《蝴蝶夫人》。还有其他的, 例如《图兰朵》《西部女郎》。

《蝴蝶夫人》的剧情取自于日本, 主人公的面貌和他们生活的坏境与周围的气氛, 达到了和谐与统一。他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去寻找适合的各地的旋律, 在其中也使用了很多具有地方色彩的乐器。在音乐上, 普契尼用《樱花》《狮子舞》《江户日本桥》等, 日本的民族歌曲来表现蝴蝶的艺妓的身份和单纯天真的心理, 有很特别的音乐色彩。在其中, 他用了日本的五声音阶的曲调, 很好的渲染了东方文化。

普契尼认为这些异国风情的歌剧是他最现代化的作品。他把意大利风格和日本的旋律很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却不会给人不协调的感觉。但他所写的东方是那种从高处俯瞰的东方, 《蝴蝶夫人》中的巧巧桑就是低声下气的。因此, 他的异国风情又带有浓重的西方观念。

普契尼认为这些带有异国情调的歌剧作品是他最现代化的作品, 让他拥有很高的创作热情。

五、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

可能由于普契尼本身一生就充满悲剧, 他很难体会那种单纯的、纯粹的幸福, 所以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悲剧色彩。他父亲在他六岁时便去世, 家里失去了重要的支柱, 陷入贫困的生活境地十四岁担任管风琴师, 并在一些公众的场合弹钢琴, 为了赚一些钱来贴补家用, 改善家里贫困潦倒的生活环境。生活对他总是不太友好, 每次在他稍有成绩时, 便总是伴随着痛苦降临。在1884年7月17日, 《群魔乱舞》首演后的几个星期, 他最亲近的母亲也离开了人世, 加上他感情生活也颇不如意, 这些都给他的歌剧打下了悲剧的色调。

他的歌剧经常是开始描绘出一幕美好的爱情, 但结尾却常常是死亡的悲痛, 强烈浓重的悲剧色彩让人无法不为之动容。普契尼擅长刻画小人物的大悲哀, 着重于描写人物的心理, 而且注重主人公的心理悲剧。《蝴蝶夫人》的剧情就是着力于塑造巧巧桑的形象和讲诉她的悲剧性遭遇上。悲剧性的故事, 悲剧性色彩加上悲剧性旋律, 定位了整部歌剧的悲剧性特色, 刚好发挥了普契尼特有的艺术创作风格。

普契尼所有12部歌剧中, 其中7部是以女主角的名字命名的。而他歌剧中的女主角, 往往都是痴情柔弱的女子, 她们受到命运不公平的对待、打击或摧残, 最后也没有摆脱死亡的结局。抛开一些少数的例外, 普契尼歌剧的结局都是让人心冷的惨剧, 显现出他悲观主义人生哲学。

普契尼表现悲剧性的手法, 就是让观众在最幸福、最甜蜜的音乐中进入悲剧色彩的起伏旋律中的。“讲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才是悲剧艺术的魅力, 也是它的最本质的特征。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悲剧具有很重要的净化我们精神和灵魂的作用。普契尼的歌剧能使人的灵魂在眼泪中得到升华, 从而给人美的享受, 净化我们的精神和灵魂。

六、真实主义创作

普契尼的《蝴蝶夫人》《绣花女》《托斯卡》便是真实主义歌剧的代表作品。他的三幕剧《托斯卡》更是具备真实主义的所有因素, 有热情的主题, 强烈的冲突, 在剧中不停的出现强奸、杀人、严刑拷打等极强的刺激性场面, 很明显的表现出人们共同的爱与恨, 善与恶的抗争。

普契尼的一生创作了十二部歌剧, 他的歌剧和一些合唱作品, 为他在歌剧发展史上奠定了崇高的地位。算是本世纪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中最伟大的, 是在威尔第之后意大利歌剧界的又一高峰。他的歌剧作品中, 在技巧方面展现出了其他人所少有的才能。他的作品总是描写悲剧, 失恋和摧残, 但是他的音乐却让人难以忘怀, 给人的心灵以强烈的震撼, 在这一艺术上的成就, 达到了大师的高境界。普契尼的作品多是贴近现实生活的人物, 没有矫情的做作。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底层的生活状态, 让观众看遍喜怒哀乐。

在《蝴蝶夫人》中, 普契尼日本旋律和意大利风格巧妙的融为一体, 却没给人一种不和谐的感觉。整部歌剧描写细致, 贴切, 展示出了普契尼这位歌剧大师高超的创作手法。《晴朗的一天》更是受到大众的欢迎。通过对普契尼的研究, 也同时让我更了解这位歌剧大师。更增加了我对这位歌剧大师的崇拜。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始, 以后还要继续深入的研究普契尼, 相信会有更多的惊喜。

参考文献

[1]余凤高.普契尼的《蝴蝶夫人》[J].音乐爱好者, 2005, (04)

[2]龚永红.普契尼歌剧特点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 2005

[3]蒋毅.从歌剧《蝴蝶夫人》看普契尼[D].南京师范大学, 2006, (04) .

[4]崔焕珍.浅析普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J].黄河之声, 2009, (11) .

[5]崔焕珍.浅析普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J].黄河之声, 2009, (11) .

普契尼歌剧 篇7

一、歌剧《图兰朵》的创作背景及其剧情

普契尼是十九世纪末至欧战前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一流派追求题材真实, 感情鲜明, 戏剧效果惊人而优于浪漫主义作品。普契尼的最后一部歌剧《图兰朵》取材于C.戈齐的神话剧, 在这部作品里他坚持了创作的现实主义原则, 摆脱了原著的象征性, 使全剧充满生活气息, 人物都是富有激情的活生生的人。他在这里一反过去常采取的抒情室内风格, 恢复了几乎被人忘却的意大利正歌剧风格, 有雄伟的合唱、辉煌的独唱段落、丰富多彩的音响效果等。由于戏剧的背景是古代中国, 所以采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曲调。同时他在剧中广泛运用了欧洲的古调式, 有些表现性强的场面, 运用现代和声, 形成不协和的多调性结合。可惜写到第三幕时普契尼因病逝世, 剩下的部分由他的学生F.阿尔法诺根据他的草稿完成。1 9 2 6年4月, 当《图兰朵》在著名的斯卡拉歌剧院首演, 获得巨大成功。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在第三幕中忠贞而善良的女仆柳儿唱完咏叹调“是爱情使我如此坚强”后拔剑自刎时, 转向观众低声宣布:“本剧到此结束, 伟大的作曲家普契尼写到此处, 他的心脏便停止了跳动, 死亡比艺术更有力量。”托斯卡尼尼眼含泪花离开了指挥台。托斯卡尼尼并没有想到他的这番话, 不仅向故去的普契尼表达了深刻的悼念。作为一部杰出的作品, 《杜兰朵》标志著整个十九世纪古典歌剧时代的终结。

《图兰朵》是普契尼这个歌剧大师最后的绝唱。它讲述了发生在古老东方的一个爱情故事。一个中国元朝时的美丽冷酷的公主图兰朵为了报祖先暗夜被掳走之仇, 下令如果有个男人可以猜出她的三个谜语, 她会嫁给他;但如猜错, 便处死。很多爱慕公主美貌的青年都因此付出了生命。流亡中国的鞑靼王子卡拉夫与父亲帖木儿和侍女柳儿在北京城重逢后, 即看到猜谜失败遭处决的波斯王子和亲自监斩的图兰朵。卡拉夫王子立刻被图兰多公主的美貌吸引, 不顾父亲、柳儿和三位大臣的反对来应婚, 答对了所有问题, 原来这三道谜题的答案分别是“希望”、“鲜血”和“图兰朵”。但图兰朵拒绝认输, 不愿嫁给卡拉夫王子。于是王子自己出了一道谜题, 只要公主若在天亮前得知他的名字, 卡拉夫不但不娶公主, 还愿意被处死, 公主捉到了王子的父亲帖木儿和丫鬟柳儿, 并且严刑逼供。柳儿自尽以示保守秘密。卡拉夫借此指责图兰朵的冷酷无情。天亮时, 公主尚未知道王子之名, 但王子的强吻融化了她冰般冷漠的心, 而王子也把真名告诉了公主。公主也没公布王子的真名, 反而公告天下下嫁王子, 王子的名字叫“爱 (A m o r a) ”。

二、歌剧《图兰朵》的人物特征

公主图兰朵性格是特点在歌剧中, 剧作家在多方面加以描绘的。童声合唱《茉莉花》曲调刻画了图兰朵作为国王的女儿、尊贵傲慢、颐指气使的派头。在第二幕中, 咏叹调《在皇宫中》活生生地描绘出一个傲慢、冷酷的公主形象。图兰朵祖母的遭遇使公主发誓要为之复仇, 因此她残暴冷酷的面对爱慕她的青年们。到了第三幕中图兰多特与卡拉夫的爱情二重唱中, 她的第二个咏叹调《第一次流泪》描绘了她作为一个女人被真正善良、纯洁的力量所征服。它用温柔抒情的笔调来描述公主内心洋溢着的喜悦之情。在整幕歌剧中, 公主图兰朵作为主人公, 她的性格特征十分鲜明, 性格转化通过一首首咏叹调加以阐述和推动, 使得一个丰富、立体的艺术形象跃然的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魅力持久不衰。

王子卡拉夫在第一幕初次出场时是一个被图兰朵美貌深深吸引的热情青年, 他一心想解出三个谜语去赢得美丽的公主。但他作为一个贵族青年, 对普通底层的劳动人民也有着深刻的怜悯与爱护。他这种可贵动人的的感情表现在他的第一首咏叹调《柳儿, 你不哭》中。此时卡拉夫对柳儿的感情境界要比图兰朵更加接近。在第三幕他对柳儿《诀别》的咏叹调更加反映出卡拉夫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品质, 他内心的痛苦化成一种力量。在唱这首咏叹调当中, 还加进了柳儿和铁木耳悲伤的呼唤, 以卡拉夫咏唱的最后乐句为基础, 加入了重唱、合唱和管弦乐的合奏, 形成了第一幕非常宏伟壮大的终曲。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完全的表达了一种主人公一种的风格, 他专注地谛听着在寂静的夜晚中来自远方传来的声音, 女声合唱“可怜那死去的人”远远的传来, 同时王子的热情咏唱持续着, 与女声合唱相互呼应, 好似回声荡漾, 形成了非常富有诗意的场面。

剧中另一主人公柳儿, 是本剧中惟一的动人心弦的人物。普契尼对柳儿这个角色也是十分喜爱的, 他一共为柳儿设计了三段咏叹调来展现柳儿这个角色的光彩和特点。她的唱段感人至深。《主人, 请听我说》g小调, 音乐非常细致地对一位充满深情、心地善良的女子进行了性格描写。柳儿在唱这首咏叹调时内心饱含着对王子深沉无望的爱情, 当她全部的热情为王子而点燃的时候, 她迸发出的是深深打动人的绝唱。柳儿的另一个咏叹调《虽然你冷若冰霜》, 歌中唱到“你什么都不懂, 你没有人性, 你那颗冰冷的心, 将要被他的热情溶化”。用一种对比的手法表现出了两种女性的性格特点和情感表现。柳儿的感情逐渐推进, 最终到达高潮的咏叹《为了不再见到他》是最富有感染力的一段演唱。柳儿拔出尖刀, 用生命捍卫誓言和爱情, 用鲜血来阐述真诚和深情。这一场景从音乐性, 还是从视觉效果来说, 都是最让人感动震撼的一幕。在普契尼的这部《图兰朵》中, 被赋予无限赞美和同情的无疑是柳儿这个角色, 同时柳儿也是普契尼歌剧最感人的女性角色。柳儿为了爱情, 为了善良而死, 她甚至带走了我们伟大的作曲家。普契尼在写完这段音乐后就永远的搁笔了。

三. 结语

十九世纪的中叶是英雄与贵族的时代。威尔迪的作品中, 英雄的盔甲在铿锵作响, 贵妇的衣裙在柔柔荡漾。而他的《茶花女》却成为了十九世纪后期现实主义歌剧的滥觞。深受威尔第影响的普契尼说:“我热爱小人物, 我只能、也只想写小人物。如果他是真实的、热情的、富有人性的、并且是能通向心灵深处的。”于是他笔尖的旋律赋予咪咪以冰凉的小手、也赐与托斯卡以圣母一般的容颜, 指端的节奏绵延了巧巧桑无助的等待、也温煦了劳蕾塔纯洁的心灵。然而, 普契尼的艺术生命、乃至十九世纪古典歌剧时代, 却依旧终结古老东方的在图兰朵公主和卡拉夫王子身上。普契尼对东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图兰朵》中选用了四段中国音乐。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 首推第一幕的童声合唱〈茉莉花〉。也许普契尼所掌握的中国音乐并不多, 但这个选择却表现出他对中国文化的想像和认知。从简净澄洁的旋律中, 我们听见了一个古老民族的质朴和淡雅。就是在这种尝试超越自己的过程中, 遗憾的是普契尼却未能完成自己心愿, 这无疑是普契尼的悲剧, 也是歌剧史上的悲剧。

歌剧《图兰朵》是普契尼一部伟大的足以载入歌剧史册的作品, 在近百年来, 无数杰出的歌唱家都以独自的特色演绎著这部歌剧, 让人倾倒神醉, 她的艺术魅力始终散发着如同茉莉的清香, 那些情感丰富、性格鲜明的活生生的人物将永远留在世界各地的歌剧舞台上。我们感谢伟大的歌剧大师普契尼为我们留下的这最后的绝唱!

参考文献

[1]刘庆苏《音乐戏剧艺术——歌剧》[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 2000.

普契尼歌剧 篇8

普契尼是现实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 真实的题材、鲜明的情感表达、大气磅礴的戏剧效果都是其特点。正如普契尼所说, “我热爱那些真实、热情、富于人性, 并且能通向心灵深处的小人物。”《蝴蝶夫人》中盲目却忠诚的日本妇女巧巧桑、《图兰朵》中为爱献身的女仆柳儿等, 无一不是真实的小人物。

《今夜无人入睡》是一首极富盛名的咏叹调。剧中, 王子破解了公主的三个谜题, 而公主却中途变卦被皇上拒绝后告诉王子:如若被迫委身于你, 那么我将永世不幸。而王子告诉公主, 只要在黎明前猜到自己的名字, 就算死他也心甘。于是乎, 公主下令全城百姓不得入睡, 彻夜搜查王子之名。而王子对着黎明前的曙光大声唱起了自己的凯歌。

歌曲首句Nessun dorma! Nessun dorma !“ 不许睡觉!”两句歌词呈上下八度的关系, 在起音时, 应顾及前奏的力度而有所控制并做到两句力度相同, 同时演唱时应把握坚定、冷静的感觉。Tu pure, o Principessa, nella tua fredda stanza, “你也一样, 啊, 公主, 在冰冷的房中”, 演唱时应温柔诉说, 表述公主目前的状态同时体现些许思念之情。Guardi le stele, che tremano d'amore e di speranza!“仰望星空, 那因爱情和希望而闪烁的星!”与前一句相对应, 渐强处理最后渐弱。“冰冷的房间”与“因爱情和希望而闪烁的星”在形象上形成对比, 同时声音要连贯舒缓并且情绪上不可放松警惕。Ma il mio mistero e' chiuso in me, il nome mio nessun sapra!“但秘密埋藏在我心中, 无人知我真名。”情绪又有所变化, 希望之火在心中燃起, 两句歌词带着希望的情绪演唱, 此起彼伏。声音注意保持上一句的状态。No, no, Sulla tua bocca lo diro, quando la luce splendera!“不, 不!我要亲吻你, 当这大地破晓之时!”紧接上一句早已此起彼伏的情绪, 坚定唱出两个“no”, 在此处是上行音阶, 而且有高音“a2”, 注意稳住声音状态, 迎接连续三个“a2”, 注意保持这带有推动力的高音, 尤其是最后一个一定要站稳, 下一句音阶下行, 但是状态不可随下行音阶落下来, 应保持并延伸连贯下去。

Ed il mio bacio sciogliera il silenzio, che ti fa mia!“ 以我之吻来揭开谜底, 让我们结婚!”短暂的停顿是为了准备这一句的演唱状态, 保持坚实的状态, 由弱到强再到弱的演唱, 情绪的变化由含情脉脉到热烈再回到含情脉脉, 最后一句发自肺腑地抒发出来。接下来带有合唱队演唱的间奏仿佛是情绪的助推器, 给了演唱者时间调整。Dilegua, o notte!Tramontate, stelle!“消失吧, 黑夜!星星沉落下去!”借用间奏的助推, 带着胜券在握的情绪, 命令黑夜消失、星星沉落!此处高音“a2”连续出现, 还是注意不能让激昂的情绪扰乱声音的稳定。All'alba vincero!“黎明时我将获胜!”维持上句稳操胜券的自信, 在此唱出坚定。最后的两句重复是全曲的高潮, 情绪上一定推波助澜, 但声音上要更加冷静沉着, 伴随着势如破竹的伴奏音乐唱出最后的高音“b2”, 在激动的情绪中圆满结束全曲。另外需注意, 在高音“b2”之后还有一个时值长达四拍的高音“a2”, 所以在尽情享受“b2”的时刻不要忘记为后面的“a2”留下余地, 建议新手可以在“b2”后换一口气, 再接着唱“a2”时就有把握多了。

摘要:《今夜无人入睡》是意大利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的著名歌剧作品《图兰朵》中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咏叹调, 该咏叹调适合戏剧男高音演唱, 从而能与男高音主角王子卡拉夫的角色特点相契合, 以便更加生动形象地诠释歌剧。本文通过对《图兰朵》剧情的分析, 结合普契尼歌剧作品的演唱风格, 浅谈如何更好地诠释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

关键词:歌剧,咏叹调,普契尼,演唱

参考文献

[1]尚家骧, 邓映易译.邓欣欣整理.外国歌剧选曲——男高音咏叹调[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4.

普契尼歌剧 篇9

一、现实主义的创作倾向

普契尼的音乐作品, 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紧密相关, 作品中通过对一些社会上小人物的描写, 挖掘出社会现实, 这些小人物的命运都是曲折离奇的, 非常具有代表性。所以, 在他的作品中, 有很多感人的场景, 现实性非常强。《艺术家的生涯》描写的是在19 世纪30 年代的巴黎的年轻艺术家的喜怒哀乐。这些艺术家的生活充斥着无尽的痛苦, 同时也被梦想萦绕, 默格把他们的这种生活方式称作是“欢乐而可怕的生活”。普契尼的音乐作品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这些艺术家的生活。故事情节很简单, 描写了一个贫困潦倒的诗人鲁道夫与绣花女咪咪巧遇, 两个人都倾心于彼此, 但是两个人的爱情由于鲁道夫的可怕的嫉妒心一度走向破裂的边缘。许多年之后, 两个人有一次偶遇, 重归于好, 他们为了两个人的将来计划着一切, 最终咪咪还是没有逃过命运的捉弄, 死在了鲁道夫的怀里。这部歌剧大胆地颂扬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和艺术家的生活状况, 表达了对他们的深深的同情。

二、善于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普契尼歌剧创作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是他善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他的音乐是以抒情为主, 音乐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深受大家的喜爱。无论是对旋律, 还是对戏剧, 他的敏感度都非常高, 这对于他的歌剧创作是非常有利的。《人们叫我咪咪》把宣叙调和咏叹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歌剧中描写了咪咪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希冀和憧憬, 表达了咪咪的真情实感。抒情的歌剧以咏叹调为主, 同时再加上说白, 更能够体现一个情窦初开的女孩的情感。歌剧有着非常清晰的旋律, 其中的感情也是逐渐递进, 深刻地剖析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歌剧的开端, 运用的宣叙风格, 旋律也是越来越高亢, 令人陶醉。音乐把唱词中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把咪咪的人物形象刻画得生动形象。之后, 音乐的节奏越来越快, 女主角接着陈述自己的生活, 节奏的加快表现出了她愈加激动的心情。在歌剧的结尾, 人物的影响有所收敛, 基本上是对白的形式, 以咏叹调为主, 最终结束这个歌剧。从总体上看, 这首歌剧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把人物的内心世界描写得淋漓尽致, 也体现出了这个歌剧在抒情上的优势。

三、能够把握歌剧整体的艺术风格

普契尼继承了意大利歌剧的优秀传统, 他的歌剧以声乐作为主导, 用各种器乐做衬托, 描绘出色彩缤纷的氛围。普契尼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到位, 根据情境选择合适的音乐风格, 从而把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得淋漓尽致。《艺术家的生涯》, 这个故事发生在1830 年左右, 描写了巴黎的艺术家的贫困潦倒的生活状态, 表现了作者对这些艺术家的深深的同情。因此, 这个歌剧的基调是非常忧郁伤感的, 在音乐的旋律上充分表现了这一点。他能够恰到好处地表现作品的整体的色调, 这也是普契尼能够成为歌剧作曲大师的原因之一。他创作的歌剧的背景和内容都不尽相同, 然而在对音乐的风格的把握上都有一样的特色。他运用传统的旋律, 把歌剧与现实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把宣叙调和咏叹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使音乐作品成为独树一帜的经典。在他的歌剧作品中, 还善于运用交响乐, 使歌剧达到不一样的效果。

四、结语

在普契尼的歌剧作品中, 旋律最丰富, 音乐最有魅力的一部作品就是《艺术家的生涯》。在他的歌剧中, 还融入了中国的民族曲调, 使歌剧的音乐效果更加明显。他的作品一般都是歌颂青春和爱情、旋律温暖, 故事情节比较伤感。所以这部歌剧被人们称作是他的传世佳作。这个故事中不仅仅有喜剧, 还有悲剧, 悲喜交加。整部剧中, 感人的点非常多, 其中还有许多经久传唱的桥段。比如, 在这部作品的第一幕中, 青年诗人鲁道夫唱的《冰凉的小手》, 表达了他对咪咪的动心, 《人们叫我咪咪》这首旋律更是把咪咪的情窦初开和纯洁的爱情表达出来。时至今日, 普契尼的《艺术家的生涯》仍然受到众多观众的青睐。总而言之, 普契尼的确才华横溢, 他的歌剧作品更是无人能媲美, 作品中的现实主义、对人物的细致的刻画、对于音乐旋律的把握、对于意境的描写, 在歌剧的历史上绝对是堪称浓墨重彩。他的歌剧作品对于歌剧艺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意大利的歌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也使得意大利的歌剧越来越繁荣。

参考文献

[1]张双瑶.普契尼笔下女角塑造的分析[J].北方音乐, 2015 (16) .

上一篇:大纲理念下语文教育下一篇:机电类课程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