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变革创新

2024-10-06

高职教育变革创新(精选8篇)

高职教育变革创新 篇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我国的环境艺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并且对环境艺术人才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也有了一个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环境艺术专业的课程教学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的环境艺术人才的需求,为了改变这个现状,我国的高职院校都在渐渐的对环境艺术专业的教学方式、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和教学规划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求培养出来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能够满足社会市场中的需求。

一、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课程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缺少针对性

在我国的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中有着园林景观专业、环境艺术设计、平面设计和的动漫设计等多种多样的方向,但是这些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都是一样的,而且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常常也不会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例如在素描这个基础的课程中,不同专业的学生应该进行不同侧重点的教学,动漫专业的学生应该侧重于卡通角色,这样能够提高他们创作角色的能力;对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进行基础课程的教学的时候应该注重手绘创意和平面装饰能力的培养;而进行环境艺术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的时候,应该侧重于学生的风景写生、空间建筑的透视和家居空间等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比例尺的把握、材料的使用和空间的控制的能力[1]。但是现阶段的所有的设计专业的学生的基础课程都是石膏和静物的素描,这样的教学内容缺少足够的针对性,不利于学生打好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

2、学生的基础比较差,学习主动性弱

在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主要是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但是文化课成绩比较低,另一种是普通高招,但是这类学生几乎没有美术基础。但是无论是那个方面,他们的美术基础都比较单薄,并且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学生的整体素质是参差不齐的,这样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课程的教学的时候就遇到非常严重的问题[2]。除此之外,高职环境艺术教学中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不够积极主动。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大部分学生都不是主动选择这个学校和专业,而是因为无法被其他院校录取的被动选择,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的低,导致环境和艺术设计教学效果非常的差。

3、课程安排不合理,课时严重缩水

我国高职院校一般执行的是三年学制,和本科院校相比,学习时间比较短,但是在课程设置上和本科院校是相似的,而且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也没有针对性,设置的课程也多种多样,导致很多的专业课时的设置非常的少,很多需要两个学期才能够完成的知识常常会设置在一个学期来完成,这样就是导致了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非常不牢固。但是环境艺术设计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要求的非常严格,这样就给学生造成了非常大压力,甚至是厌学的情绪,对环境艺术设计教学顺利进行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二、高职院校环境艺术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的途经

1、改变教育观念

随着社会的进步,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高职院校也应该改变环境艺术课程的教学观念,这样才能够为社会需求培养新型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把传统的教师为主的教育观念转换成学生为主的理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应该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引导,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环境艺术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重视,加强学生的绘画能力和透视能力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特长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优势。

2、基础课程应该和专业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高职院校要想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素质和质量,首先就要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学习进行重视,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学生的基础课程进行改善。在环境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的创新和改革中,应该把基础课程和环境艺术专业结合在一起{3]。在环境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中要对学生的家具结构的素描和速写能力进行增强,同时还要增加学生进行是室内环境的写生,对建筑的临摹和写生能力也是环境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进行创新的主要内容。通过对高职院校环境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的创新和改革,能够为学生的基础课程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为学生环境艺术设计的综合素质提供很好的帮助。

3、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由于很对高职院校的教师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教学的方式非常的单一,在进行环境艺术课程教学的时候非常的枯燥,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严重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高职院校环境艺术专业的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应该积极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的研发新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主动求知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行激发,同时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人才的需求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其中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也不例外。对我国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能够提高综合性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质量,满足我国社会中越来越高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国伟.高职环境艺术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21):143-144.

[2]郭宜章.基于项目工作过程的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教学实践[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1,(12):235-236.

[3]杨青.浅谈高职环境艺术(二维设计)专业《中外美术史》课程改革[J].金田,2013,(6):174.

高职教育变革创新 篇2

王淑媛(鹰潭奥科现代外语学校)

摘要:课程是教育目标和价值的载体,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创新教育在新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它们在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得到了全面的体现。变革学习方式和提倡创新教育已成为新时期英语教育和学习的主流。深刻理解和认识新课程的这一教育理念将有助于实施和推广新课改,促进学生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实现新课程提出的教育总体目标。

关键词:英语课程标准,学习方式,创新教育,信息技术

一. 引言

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历了酝酿准备,启动研制,实验推广三个阶段。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出炉标志着第三阶段的开始。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对中学英语新教材的使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我们必须对英语教育教学进行创新和改革。知识经济时代,掌握知识多少不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当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已成为新时期学习的主流,而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创新教育也是新课程的两大特色。因此,我认为应把变革学习方式和进行创新教育作为进行英语教改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二.学习方式变革

新课标凸显了学习方式变革的基本理念。提倡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过程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换言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主动的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是他人无法替代的。该理论还认为,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双向,相互作用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新旧经验的冲突往往引发学习者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达到认识新知的目的。

因此,学习方式变革之所以重要,是基于这样一种共识: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是宝贵的学习资源,发现和利用这些学习资源是新课程最主要的教育目标之一。那么如何变革英语学习方式呢?我认为主要有三种途径。

(一)变他主学习为自主学习。

他主学习是指他人主导学习,主要表现在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等靠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等靠教师的指令;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负责的意愿和能力,它突出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课程要求把他主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一种辅助方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过渡条件,使学生从依赖到独立,从被动到主动,在学习中学会思考、探索、分析,形成自主学习的方式。因而,在英语教学的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采用下面一些方法:

1.让出点讲台。多让学生来讨论,来讲解,由学生向学生提问。它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能使教师改变教学活动中知识传授者的地位,而以参与者的身份进行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这样的课堂信息交流广,有利于学生创新和提高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性,也给他们提供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机会。

2.保留点答案。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有争议的问题就展开讨论,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比教师直接给出答案的效果要好得多。例如,有一道习题是这样的:

I saw the boy ______a kite when I passed the street.

A. to flyB. flyingC. was flyingD. fly

究竟是选B还是选D呢?学生们争得面红耳赤。最后我让选B和选D的同学分别选出一位代表讲述他们的理由。通过讨论使他们真正掌握了see sb. do sth. 与see sb. doing sth. 的区别:doing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而do 则表示动作发生的整个过程,故应选B.

3.吝惜点知识。我没有把所有的知识都讲解给学生,而是把某些知识点留给他们思考,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帮助其扩大知识面。对于教学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语言项目要前后联系,适当补充课外知识,如文化背景,节日的由来,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风俗习惯等。

(二)变接受学习为探究(研究性)学习。

接受学习是以获得系统的学科知识为主,其目的在于增加个体的知识储备,扩展知识视野;探究学习是一种综合治理性的、以实践问题为核心的学习方式。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是顺应,他们是知识的发现者。

传统学习过分注意知识的接受与储备,忽略了学习者主动探究与实践。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就是要变教师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为学生发展的促进和引导者,转变过于倚重传授知识的倾向,运用丰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诱发学习动机和需要,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品尝失败的痛苦,获得知识和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我在每堂课前都安排五分钟左右时间进行会话。会话内容有值日生汇报、自我介绍、家庭情况、谈论天气以及熟悉的歌星、影星和运动员等。让学生自由用英语交谈,允许学生模仿课文内容适当增减,自由发挥。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通过问答形式作简要的复述。我特别注意,轮到中,差生值日时,鼓励他们大胆实践,并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有点滴进步就给予表扬肯定,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开展会话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引发他们的联想思维,由单一的讨论内容过渡到综合内容,把几个不同内容的话题串联起来,既复习旧知识,又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三)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

传统教育把学习视为个体行为,浪费了集体学习中宝贵的人力资源。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它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学生在合作中互动信息、交流情感、促进学习,在合作中加强实践,降低焦虑感,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把合作学习引入英语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业成绩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对英语学科的积极态度,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因此在英语课堂上我们可以多使用对话,角色表演。结合课文内容,每教授一个情景句型,让学生用当天所学的自编一个简短的情景对话,到讲台表演。如学到My family (JEB Book2)这一课,我发动学生都带“合家欢”照片,在课堂上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庭,整个课堂就是欢聚一堂,在热烈气氛中学生学会并运用所学的句型,提高了他们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

倡导学习方式变革凸显了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明确了教育的责任,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实现了教育的真正价值。

二.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新课程又一个理念。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造力 匮乏的民族意味着缺乏最根本的竞争力。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的基础,它们需要长期的教育与培养。新课标同样关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建议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新教育在英语教学中涉及打好基础、优化能力结构、训练思维和塑造人格等教学策略。首先,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本功。任何创新都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的加工和创造性的劳动为前提的,掌握知识越丰富,就越容易产生新的思想、新的智慧火花。其次,优化学生合理的能力结构。合理的能力结构是创新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它既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包括认知、元认知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再则,训练思维方式。创新活动有赖于灵活的思维方式,训练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有助于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最后,塑造健康的人格。人格和能力是人的心理特征的两个方面,塑造健康的人格、开发非智力因素及全面发展人的能力是教学的目的.和目标。

基础教育阶段是创新教育的最佳时期,研究显示,开展创新教育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使学生具有创新的个性。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需要教师的培养。因此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模式上高度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独立的个性意识、鲜明的个性特征是创造型人才的基本素质条件。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志向、兴趣爱好和才能特长,尽可能为他们创造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上好每一堂英语课。

2.在教育方法上要实行启发性教学。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填鸭式”、“一言堂”教学方式既不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掌握知识,也有碍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启发式教学能够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自觉地、积极地、主动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与注入式教学不同,启发式教学能变教为诱、变诱为导,使学生变学为思,变学为悟,因此它是英语教学必须遵循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复习八年级英语(Go for it)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两幅画让学生进行了比较。学生群策群力,竟然能将新老句型结合起来,做出如下的归纳:

The red apple is smaller than the yellow one.

The yellow apple is bigger than the red one.

The red apple isn’t as (so) big as the yellow one.

The yellow apple isn’t as small as the red one.

又如,我在教复合句引用了:He found it very difficult to get to sleep.然后提示学生这类句型改成复合句时的要点,学生各抒己见,最后得出 He found that it was difficult to get to sleep.的结论。简单句与复合句的互换规律一下子就被学生找到了,枯燥乏味的句型练习一下子成了学生饶有兴趣的趣味题。

3.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性活动。知识创新或技术创新不仅需要认识能力,也需要实践能力。创新教育注重实践性活动,它主张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空和动手实践的机会。新的英语教材更加重视英语再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创设一些特定环境让学生进行日常交际,把知识活学活用。

4.教师自身要有创新意识。英语教学要优化课堂教学。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兴趣狭窄,孤陋寡闻,会影响知识的迁移和想象的丰富,这是妨碍创新的一个因素。因此,教师应切忌一言堂,要让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化单调为灵活,化枯燥为有趣,化深奥为浅易。这样学生主动探索真理的能量将最大限度的释放出来,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的教学资源,可以“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课程标准)。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与深入,语境化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就能够便利的展现感性材料,把那些学生未曾见到的事物通过画面再现于屏幕,充分创造一个图文并貌,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例如,对于JEB BOOK3 Unit8 Merry Christmas,我把从网上捕获的关于圣诞节的故事,贺卡及插图和几首圣诞诗歌搜集整理在一起,加上课上我的解说和介绍,在圣诞节到来的时候,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英语课。再如 Unit11 Book 1(Go for it),通过六张彩片的逐一播映, 就好像放映了一部无声电影,把主人翁John的一天的生活工作情景真实地再现在学生面前,配上录音带的播放,那就是一部现代的彩色有声电影了。

5.强化英语课堂的民主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呼唤进取创新的校园文化和宽松的学习氛围,强化民主性原则有助于建立尊师爱生、人格平等、互相关怀的新型师生关系以及融洽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师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创新就是要追求“新异”,“独特”,“最佳”,就是要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要求学生不盲目崇拜,不故步自封,敢于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讲解,自己去动手,自己去总结。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求教师从想象,思维方法等方面指导学生,教师要做到“开而弗达,道而弗牵”,教会学生独立思考,自学讨论和总结,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新课标认为,一堂成功的英语课,就是学科教学要关注生活,用丰富的生活实践与经验交流增强学生的经验性。生活是最大的人生课堂,课堂是最浓缩的生活片断,通过创新教育和变革原有的学习方式引导英语课堂与生活的对接,让学生带着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走进课堂,运用学科知识、技能来品味生活,读解生活,感悟生活,课堂才能真正成为活生生的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更成为生活的主人。因而,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创新的英语课堂才是真正的有生活魅力的英语课堂。

参考文献:

[1] 顾志跃.从教“教材”到用“教材” 教[J].教育科学研究,,(4)17.

[2] 黄远振. 新课程英语教与学 [M].福建教育出版社,

高职教育变革创新 篇3

从世界范围来看,以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技术革命正在改变和重塑出版业,并形成了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格局。开放资源、自出版、在线出版、图书馆出版等各数字出版业态带来日新月异变化,基于编辑把关、印刷出版、书店销售和出版社主导的传统出版流程的出版教育,越来越难适应互联平台上发展的数字出版,改革传统出版教育,建立新型数字出版教育体系迫在眉睫。

在数字出版时代,资源和信息开放的易获取性,使出版业不仅继续履行生产制作书籍、传播信息的知识功能,在某种层面更是国家软实力传播的重要渠道,数字出版也就具有更重要的文化战略高度,需要专业的数字出版人才来履行这一使命。

面对颠覆性的数字出版,中国出版教育所进行的教学改革,基本基于三个方面:重视实践教育;加大数字出版课程内容;课程设置兼顾文理渗透。众多学者也提出了一些颇有建树的教育理念,如数字出版教育应从加强复合人才培养。但是,面对互联网时代对数字出版人才大量需求的状况,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现有的出版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所培养出来的出版从业人员,尚不能完全适应互联网媒体的要求。本文结合国内外数字出版教育实践,对数字出版教育的教学理念加以梳理,试图探寻一种适合数字出版教育的新思维,并延续这一思维,探讨数字出版教育培养模式的变更。

一、教学观念的变化

基于传统教育观念上的中国出版学教育,始于1951年3月新华书店总店与北京师范大学签订的《共同办理新华书店总店职工业余学校合约》的职工业余培训,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中国出版教育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思维和模式。

进入数字时代,互联网改变大众传媒传播方式和教学方式,不仅传统出版学及其实践受到互联网传播的挑战,出版业的商业模式、思维方式和产业文化更是发生颠覆性改变。反映在出版教育层面,冲击主要有四个方面。

1.“以传者为中心”向“以读者为用户”,“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观念转变

“以读者为用户”,树立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围绕用户来开展出版事务。互联网传播交互性特点,使出版流程“传受”关系发生改变,读者从内容消费到内容创造,与“传者”成为共同创新平等伙伴;在教学中改变“以传者为中心”的思想,理解新媒体对信息的控制力已大大削弱,强调“以读者为中心”,消除“把关人”意识,建立平等、开放观念,积极主动参与互动,把握市场,与互联网用户建立起新型平等交互关系。 同时,传统教育向在线学习、混合学习和协作学习模式转型。教师不仅是讲授者,更是引导者;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视为伙伴而与之相遇,根据对方的一切因素来体会这种关系。

2.教学主要方式应是引导而非传授

之前学生学习途径只能是通过教师、课本、图书馆、实验室等有限几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开放内容、开放数据、开放资源及数据和信息透明度与易获取性,学生自己就可通过网络视频、检索数据库、专家教学系统自测自学,通过网络在世界范围选课学习。以前是“知识在于积累”,现在是“知识在于梳理”。知识无须记忆,更多是检索和梳理,教师主要职责不再是以传播知识为主,而是培养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获取有价值信息并从中选取有意义信息的能力,掌握信息处理的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字出版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也不再是向学生灌输既有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如何通过互联网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塑造适合最新的出版状态,开阔视野,见识国际新型出版平台:比如众包出版平台Kindle Scout、苹果公司BookLamp图书平台等,检索各种数据库查找各类信息资源,利用互联网服务紧密跟进业内动态。

3.教学目标是培养基于数字出版平台的新出版人才

尽管中国有100多所高校开设了数字出版的相关课程,截至2014年也有5所高校开设数字出版本科专业。但大多数高校转型缓慢,与数字出版联系紧密的网络编辑、电子出版技术编辑的培养只有少数高校能真正实施和开展。21世纪的出版人才,除了传统的出版知识学术素养、编辑能力,还需要关系打造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有效沟通能力和适应新运营模式既懂传播内容,又了解市场并能有效营销能力;了解传播内容且能以技术将其表现出来,具备在信息采集、数字传播、印刷与复制等环节的高技能。对于数字出版院校来说,应根据自身特点,把培养高层次的研究型人才或应用型人才作为主要目标,指导和培养学生在信息化背景下的社会生存和工作能力作为学校的第一要务。

4.终生教育将成为出版教育的核心

数字化技术、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呈几何级速度跃进,及时准确地获取和使用知识、信息将是人们生存的重要方式。作为信息的主要提供者,出版人更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接受教育,在生命的每个阶段不断地学习,学习出版理论、掌握传播新技术、了解新传播媒体的运作方式,才能使自己不被淘汰。

因此,在知识持续变化的互联网时代,出版教育不再是出版人年轻时所接受即可终身受益的东西,出版教育的重点将是培养学生终身继续学习的能力,掌握出版学习方法与实践技能比学会出版知识内容更重要。终生教育将成为出版教育的核心,这也是提高出版人员素质的最佳途径。

二、培养模式的变革

互联网时代教育需将主动权更多地交给学生,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如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及数字化技术等激发学生兴趣,发挥主动性,在积极主动学习中掌握更多知识;教师应将学生视为合作者,一起加入实践和研究,创造新的培养方式。在北美,当今出版教育培养就有六大模式:学位教育、暑期讲习班(如哥伦比亚大学的出版课程培训)、职业培训班、在线远程教育、内部培训和实习项目。国内数字出版教育在实习比例、联合办学、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甚至学徒制学习等加大比重是完全可行的。

1.学院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结合,加大实践比重

新的出版态势下,学生成为共同研究者,实践和职业兴趣极为重要,实习不仅是获得低工资的工作机会,还可学到最新的技能,最重要的是跳出传统出版流程和观念的禁锢,将传统出版与新媒体结合起来创新。加拿大西蒙佛雷泽大学出版专业鼓励学生直接参与学校研究和工作室项目,有些还给予报酬,有些学生在实习时的创新,甚至是已有雇员都实现不了的。在北美,许多学生也参与大学和商业出版社提供的专业实习,有些实习直接为他们设计,比如新出版实习计划。在整个学习和实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出版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而本身就在实践过程中成为一个身体力行的出版专业人士。

国内近几年兴起的产学研结合、媒体实验室的教育模式,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学手段和实践。201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与华中师大共建教育数字出版联合实验室,围绕学习资源数字出版、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应用、云端一体化学习服务开展一系列关键技术研究和资源、工具开发,并联合培养数字出版方向的青年骨干人才,在关键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人才培养以及行业标准制定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

但国内实践教学发展缓慢,在实践教学的学分、评价、指导等方面,均需要不断完善,尤其是实践教学的师资奇缺。作为应用型特色明显的出版专业,如果没有出版编辑的业界经验,很难教授出版专业学生。在澳洲、北美地区和加拿大等国,很多教师本身同时也是资深出版人。美国出版教育从课程设置、教学和实践都与出版产业紧密结合,课程由出版业界精英参与制订,专业教师来自出版业界;加拿大西蒙佛雷泽大学出版专业对讲师的招聘要求,明确列出至少5年业内工作经验。与业界联系紧密,除了把教学内容真正落实到“出版”,还能整合、优化配置出版教育资源,将教学与工作研究紧密联系一起。国内如暂时无法实现直接从业界聘请专任教师,可尝试打破学历限制,设定合理的聘用和考核标准,更多聘用业界的客座讲师。

2.学位教育和在职终身教育结合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数字出版单靠完全学院式的教学,是无法也不可能满足不断变化的数字出版发展需要的。正如老牌出版大国英国,出版教育是正规与非正规出版教育相结合;由大学提供的高等教育与大学和行业协会等组织提供的行业培训结合。如斯特灵大学和伦敦大学,除了提供本科、研究生学历学位教学,还提供灵活的业余和远程出版专业教学。这些在职继续教育项目,包括有关当前出版问题的研讨会和一般会议、私人培训组织提供出版技能的培训和公司自己的培训部门等。其中最著名的是英国出版培训中心,该中心是一个私营的非营利性组织,提供的出版培训项目多样,是非常重要的获得政府承认的专门从事出版培训的机构。

加拿大西蒙佛雷泽大学也开设针对出版业界的培训课程。北美内部培训、暑期夏令营、业务提高进修班广为流行;较大型的出版机构,几乎都有为新入职人员和专业持续发展的内训计划;业务提高进修班长短期培训均有,很多由出版协会或社团举办,如美国印刷协会、美国大学出版社联盟、学术出版社之类,或者是大学或学院的继续教育计划。

传统中国教育的“应试导向”和“结果导向”让包括出版人才在内的学生毕业后鲜少做主动学习。2014年《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规定,先在试点单位做高考(课程)综合改革,2017年将全面推进,打破传统教育的“一考定终生”局面。数字出版学院式系统教育和在职终身培训结合,组成一个多角度多层面的系统,可以使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相互促进,从而令出版业不断地向前迈进,促进国内数字出版的长足发展。

3.鼓励在线协作学习和远程学习

自2012年美国顶尖大学开始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开始,MOOC发展势头凶猛。以著名MOOC服务商Couresa为例,2012年在线的有200多门课程,160万名注册学生;2015年课程内容突破计算机这一单一方向,拓展到人文、商业、艺术等900多门课程、1000多万名注册学生;2015年2月直接和 Google、Instagram 以及其他500多家创业公司合作,开设 “Specialization” 系列课程,致力于职业培训。

在Couresa,45分钟左右的课程分成多个视频片段,用户可不受时空限制利用碎片时间,即可完成一节学习,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在线考核、用户互评等手段检验效果。这种学习方式更自主更自由,完成规定也可以获取证书,有些证书现在已经获得美国教育理事会和业界的认可。随着Couresa打通企业与学校的联系,在线学习将成为未来大学教育的必然趋势。

北美很多出版学位或资格培训、短期目标明确的训练或自主学习项目,如学习协会与职业社会出版的专业出版网络研讨会。开设对应公开课程(MOOC),如西蒙佛雷泽公共知识学院(PKP SCHOOL)的出版公共课,该项目2013年设立,致力于改善学术出版,在全世界范围内提供在线、开放、自主课程学习。除了提供PKP课程内容、开放期刊系统,也提供帮助从业人员学习做好编辑和学术期刊必要的行政和基础知识。

各国政府大力推进在线教育。日本自1998年起大学本科毕业要求的124个学分中可以通过“远程教学”取得60个学分;2013年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希望未来4年内有99%的美国学生通过互联网完成教育学习;韩国宣布将在2015年废除纸质教材;中国政府也在不断提升应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教育公平及资源共享。提倡鼓励在线协作学习和远程学习,鼓励学生在互联网上花费大量时间与他们同学、朋友开展学习和信息交流,培养团队精神,获得更强的数字化学习技能,可以获取更广泛参与数字出版协作学习的机会。面授和网络混合的学习模式,加强学习者在知识学习之外掌握数字出版要求的技能。

4.学徒制学习

达·芬奇在拥有自己的画室前,老老实实做过6年多的学徒。在技术、业态变革迅速的500年后,学徒制仍在艺术、媒体和出版业中大行其道,更何况现代出版教育最初本身也是从学徒式训练发展过来的。基于职业教育的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企业与学校合作实施相结合的现代教育制度。现代学徒制可更好地整合学校与企业教育资源,通过成本分担和收益分成实现共赢,不仅减少企业追求经济利益与学习者学习需求间矛盾,在不损害企业、学校等各方主体利益情况下,减少所有参与者的净成本,或增加净收益,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回报,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而且学习者还可以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降低直接教育成本。出版业学徒制为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政府所提倡,设立专门职业培训课程。如澳大利亚国家培训系统内的澳大利亚学徒系统(AACS),下设各种培训课程,追求学徒、雇主、澳大利亚经济创造三赢。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现代学徒制试点”,在高校教师人事招聘制度还在不断完善的今天,数字出版企业与院校,可以厘清产学研关系,分割权益,校企合作,学徒式进行数字出版人才培养。

三、结语

在全球化背景下,互联网打破时空界限,改变人类信息接受方式、生活方式。数字出版所形成的全新出版业态,使知识传承不再受限纸质载体,而基于人工智能基础上的开放课程对传统教育的冲击,都在重新定义教育和出版教育。数字时代的出版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自我教育,又是一种素质教育,提供和创造在线学习、远程学习、学徒学习等各种可能性。教育界及业界都应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教育的忠诚之心,以国际化思维、本土化行动、现代化目标,改革传统教育观念,主动融入新的数字出版流程变革教育。转变教学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改革微观教学手段,更多地吸收借鉴国外的有效经验,从多方面共同努力让我国的出版人才培养得到提升。

高职教育变革创新 篇4

1、MOOC概述

MOOC,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指的是由各个或组织发布在互联网上的、具有分享性质的大型开放课程,具有较强的知识传播能力。2008年Dave Cornier与Bryan Alexander在《连通注意与连通知识》这门课程中正式提出“慕课(MOOC)”这一术语。2011年,慕课教学模式在美国迅速崛起,极大地冲击了美国当时的高等教育模式,并具有深远的影响。2013年,清华大学正式加盟EDX,成为其首批成员之一。

2、我国高职院校篮球体育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对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的重视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高职院校所制定的教学计划依然偏重于文理科专业学科理论知识的教授,教学发展的重点也主要放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上,而明显缺乏对于体育课程的重视。因而,不仅影响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也影响了其自身智力发育等其他方面。作为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篮球课程教学却没有得到各方的重视,时常因缺少教学经费而无法完善相关教学设备,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进而影响了篮球教学质量的提高。此外,篮球教学课程的篮球场大都面积狭小且较为偏僻,使得篮球运动在场地方面受到一定的局限。

2.2、教师的教学素质与专业技能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从一定程度上讲,作为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活动开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各大高职院校篮球教师的专业技能对于学生篮球学习的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因而,我国高职院校篮球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发展专业技能较高的篮球教师。但是,就目前来说,我国严重缺乏专门从事篮球教学事业的人员,并且,在开展具体的篮球教学活动时,学生获得自主实践训练的机会相对较少,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对篮球学习的兴趣。此外,在开展实际的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理解与尊重,因而采用相同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使得部分学生对篮球学习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进而产生了相应的厌烦与排斥心里。

2.3、缺乏科学的教学评价方式

就现阶段来说,我国高职院校篮球课程教学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技术达标测试与出勤率两个方面,具有较强的偶然性与不稳定性。在技术达标测试时,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篮球水平无法正常的发挥出来,且在这样的达标体系下,学生没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此外,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基础与理解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篮球教学课程考核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针对性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使得部分学生在篮球技术达标测验中的成绩往往不理想,进而增加了其对篮球学习的恐惧与排斥感,也就无法真正实现篮球教学的意义。

3、高职院校篮球教学引入MOOC的意义

3.1、有助于实现高职院校篮球教育教学的国际化与大众化

新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各行业逐步实现了网络化与信息化。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篮球教育只有逐步走向国际化和大众化,才能够适应时代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国籍、语言、地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各国之间的教育交流大都局限于不同的讲学方式和各种出国留学,大大降低了信息交流的时效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减缓了知识传播的速度,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而慕课的出现便为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通道与模式,极大地展现了其自身独特的开放性、透明性和易获性等特点,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方便,还更有助于实现教育资源的国际共享。

3.2、有助于促进高职院校篮球课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科研工作者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并就这一问题做出了积极地探索。自2014年国家教育部改革方向确定后,我国各高职院校既面临改革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MOOC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能够适应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需求,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具有实用性的技术技巧和良好的网络平台,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社会所需专业技能的快速理解与掌握,更好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然而,篮球课程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MOOC的这些优势同样适用于高职院校篮球课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3.3、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生存能力

就目前来讲,我国高等教育选拔人才的唯一途径依然是高考。近年来,随着我国众多高校扩招政策的实行,更多学生进入高校进行学习成为可能,但依然无法满足所有人的现实需要。然而,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MOOC的出现极大地打破了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的束缚,有助于实现教育资源的重新分配与组合,更有助于当代大学生的生存与发展。此外,慕课通过提供更多地适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更有助于促进当代大学生个人能力的全面提高。在高职院校篮球体育课程教学中,MOOC教学模式的使用能够极大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减少学生对篮球学习的恐惧与排斥感,进而更好地投入到篮球学习过程中,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进一步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4、MOOC视野下高职院校篮球体育教学课程的变革途径

4.1、加强对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视程度

一方面,学校领导应贯彻落实体育运动发展理念,认识到篮球运动发展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各项素质的全面提高。另一方面,应加大对篮球教学建设的经费投入,更是更新篮球教学工具与器材,并着力建设篮球场地,更好地促进篮球教学活动的开展。

4.2、合理编制慕课教学内容

一般情况下,篮球理论课的学习内容主要有相关的裁判法则、比赛欣赏、运动技术动作演示和竞赛规则等。在编制高职院校篮球课程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慕课短、小、专的特点,科学整合最新的各种篮球专业知识,并向学生开放,进而提高学生对于相关专业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此外,各相关部门应积极构建篮球慕课学习教程,将相关技术动作教学视频编辑成集,并建立专门的学习网站,以便于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预习与巩固,进而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4.3、优化篮球课程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高职院校学生对于篮球课程教学发展的需求,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运动热情大大降低。因此,为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篮球运动技能,应合理引用慕课的播放形式,在结合教师的讲解,时篮球体育教学课程的重难点内容更加清晰、明了。

4.4、注重构建慕课师资学习平台

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慕课可适用于任何对象的学习。在高职院校篮球体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引用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篮球学习,另一方面能够为教师提供继续深造的平台。在以往的继续深造学习中,高职院校篮球教师多采用外出或参加培训班的形式进行学习。由于时间较短,篮球教师在继续深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难以达到预期设想。然而,慕课这一学习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地集中最新的篮球师资培训内容和视频,有助于打破时空的限制,便于教师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更好地促进教师师资水平的不断提高,进而更好地为高职院校篮球体育教学服务。

5、结语

综上所述,MOOC教学模式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重大影响,极大地促进了教育领域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就目前来讲,我国高职院校篮球体育教学课程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然而,MOOC的引入具有重大的意义,有助于促进高职院校篮球课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助于实现高职院校篮球教育教学的国际化与大众化,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生存能力。因此,MOOC的引入十分必要。

摘要:新时期,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高职篮球教学课程已不能满足社会人才发展的需要。然而,MOOC教学模式的出现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助于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因此,在MOOC视野下,探索高职院校篮球体育教学课程的创新与变革路径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主要阐述了MOOC,具体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篮球体育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MOOC引入高职院校篮球体育教学课程教学的意义,并提出了几点变革措施。

高职教育变革创新 篇5

1.现代教育观念的变革, 核心是如何处理好“儿童与教育”的关系问题。观念变革时期, 教育家开始重新审视儿童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形成了对儿童和教育的新认识。认为儿童不仅与成人有差异, 儿童之间也是有差异的, 无论是在语言表达、阅读速度, 或在回答问题上等, 儿童之间都有很大的不同, 在教育中采用统一的内容、方法、进度, 要求所有的儿童是不合适的。在这个基础上, 有教育家提出“儿童中心”的观念, 认为教育应该使学校适应儿童, 而不是使儿童适应学校, 教育的一切措施都要围绕儿童进行。教育家也对学校形成了新的观念:认为学校与社会发展联系密切, 学校应该成为社会的中心, 学校要使儿童、课程与社会保持密切的联系;学校是一个各种知识、文化的净化器和不同等级、阶层的平衡器, 要使每个到学校学习的孩子能够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在这些新观念的影响和冲击下, 传统的等级教育观念、歧视性教育理念逐步被废弃, 适应儿童的教学内容、活动课程、个性化学习等观念逐步被接受。

2.现代教育技术的变革, 核心是如何处理好“技术为知识服务与为学生服务”的关系问题。从教育技术的发展来看, 早期的“班级授课制”主要是基于知识学习的考虑。进入20世纪以后, 教育技术发生重大变革, 从技术为知识传授服务转向技术为学生发展服务。如在教学技术或手段上,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逐步由活动教学、设计教学、小组教学、单元教学、讨论教学所取代;学习方式也由传统的必修制向选修制、学分制、走班制等转变;课程设置也由传统的学科课程向活动课程、综合课程、AP课程转变;学校机构也由传统的统一学校向选择性学校、特许学校、公立学校市场化转变。教育技术的变革,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观念的变革。

3.现代教育制度的创新, 核心是如何处理好“制度约束儿童与保护儿童”的关系问题。传统的教育制度是一种限制和约束儿童的制度, 如早期的“双轨制”和“多轨制”, 把儿童分成不同的类型, 设置固定的通道。即使在实行单轨学制的美国, 早期学校制度也是从无年级制到8-4学制的。进入现代社会以后, 约束儿童的教育制度开始发生变革, 逐渐形成一种保护儿童的制度, 使儿童有多样性的发展通道, 特别是“综合制”的出现和6-3-3学制、6-2-4学制以及多种学制的出现, 为儿童发展提供了多样性的渠道。教育制度不仅要保护儿童, 也要约束儿童。这种约束是建立在现代儿童观念、教育观念和教育技术手段的基础上的, 约束也是一定程度的保护, 而且保护的内容更为细致和人性化。

大数据时代下教育的变革与创新 篇6

一、大数据及其特点

什么是大数据呢?最早提出对大数据收集和分析的设想以及提出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的是咨询公司麦肯锡。麦肯锡全球数据分析研究所在2011年5月是这样阐释大数据的:大数据是指大小超出了典型数据库工具收集、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集。[1]此后, 研究机构Gartner又对大数据的概念进行了完善。Gartner公司认为:大数据是指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2]大数据是相对于一般数据而言的, 目前还没有严格的权威的定义.[3]但是从上述两个定义中可以看出, 大数据不仅体量巨大、结构复杂而且类型众多, 单单从规模大来考量和定义是不准确也不客观的。

大数据的特点[4]主要包括: (1) 大量 (Volume) :主要指对数据的存储容量大, 计量单位甚至上升到EB、ZB、YB及以上级别; (2) 高速度 (Velocity) :指对数据分析的速度极快, 般在秒级时间范围内可以给出海量数据分析的结果; (3) 多样化 (Variety) :指包含的数据类型非常多, 既包括网站记录、网络日志、图片信息, 又包含动画、视频、地理位置等信息; (4) 价值 (Value) :指大数据的重点在于发现海量数据背后隐藏的有价值的信息。

我们通过大数据的定义和特点可以看出, 大数据技术就是通过高速的采集、处理和分析从大量的, 多类型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数据。而大数据时代就是人们应用计算机、互联网产生的海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以促进人们学习、生活与工作变革的时代。

二、大数据时代对教育的影响

维克托认为“大数据”也必然影响教育:“通过大数据分析, 我们可以找出学校教科书中的哪一部分对学生而言效果最好, 也可以找出效果不好的部分。[5]当然, “大数据”对教育的影响不仅于此, 下面我们分别从教学思维、教育管理、教育模式、教育评价方式和学习分析等各方面来分析。

(一) 变革教育管理的理念和思维方式

陈霜叶等[6]指出:传统教育政策的制定通常没有全面考虑现实情况, 只是决策者通过自己或群体的有限理解、推测教育现实, 而采用调研的方法也常常是被指定“抽样”和座谈的样本, 使得随机中掺杂了更多的人为干预, 所以制定的教育政策就容易出现失灵的现象。在大数据的支持下, 大数据时代将可以进行对教育数据的分析, 挖掘出教学、学习、评估等符合学生实际的情况与教学实际的情况, 这样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制定、执行教育政策, 从而为学生制定出更符合实际的教育策略。

建立大数据教育决策支持模型, 通过对教育数据的分析, 挖掘出教与学、管理与评估的普适性规律, 可以有的放矢地制定、执行教育政策, 合理地分配与管理教育资源。

(二) 教育模式从传统课堂的集体化教学向数字化个性教学发展

大数据可以为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需求提供彰显教师个人特质的教学内容和辅导形式。大数据时代下的个性化教学就是教师汇总每个学生的信息 (包括同学的个体表现和整个班级的情况) , 进而发现需要帮助的学生、学习时间缺乏的学生以及其他不同情况的学生, 然后采取适合不同情况学生的教学策略。这就克服了传统教育的课堂集体教学的弊端, 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促进全体学生的整体发展。大数据时代下教育者可以真正的了解每一个学生, 可以推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学生自主学习, 真正参与到教学实践的过程中。

在大数据时代下, 网络在线学习课程得到飞快的发展。学生在线学习的过程中, 可以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知识进行学习, 也可以选择在课下重新学习自己没有听懂的知识点。教师和程序也可以通过大数据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进行理性的干预, 进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如可汗学院设计的在线学习系统对于每个学生花了多少时间去观看视频, 哪个章节花费的时间比较多, 哪些题目做错了, 哪些章节轻松地完成了10个题目顺利晋升到下一个单元的学习等, 这些数据都做了记录, 并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来作为对学生补充性教学的基础与依据。

(三) 教育评价模式的创新

在教育评价中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 运用技术层面来评价、分析, 进而提升教育的综合质量, 从传统评价模式转向基于基础数据的量化评价模式。教育评价的方式不再是经验之谈或主观臆断, 而是可以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归纳”, 找出教育的规律, 更好地优化、完善教育过程。

比如新一代的在线学习平台, 就多出了行为分析和学习诱导的部分。通过记录学习者鼠标的点击次数, 来研究学习者的活动轨迹, 发现不同的人对不同的知识点有什么不同反应, 用了多久时间, 以及哪些知识点需要重复或强调。[7]此外, 大数据通过技术手段来记录教育教学的全部过程, 实现了从结果性评价转变到过程性评价。

在教育评价的过程中评价的对象不仅仅只有学习者, 教师也可以利用大数据提供的一些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 由教学过程反映出的数据可以发现自身的教学特长以及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教育评价是教育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只有采用科学的评价方式才能促进教师和学习者能够正视和接受客观存在的问题, 反思教与学的过程和方法等, 改进自己的行为, 以提高教学质量。[8]

三、大数据时代教育的创新发展趋势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虽然个人隐私无以遁形, 个人的生活也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 但是总体来说仍是利大于弊。从整个教育行业来看, 大数据技术将会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趋势。

(一) 将会增加教育的预测性

大数据重要的功能之一, 是在纷繁复杂的日常教学中通过对教学数据的分析, 归纳出具有预测性价值的内容:如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更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当前内容在哪个时间段更易被学生所接受;每个学生通过什么样独特的方式更易于掌握当前所学, 用什么样的方式巩固提升知识更有效果等等。特别是可以通过在教学行为过程中分析产生数据, 归纳出学生最近的学习情况、思想状态和行为倾向, 有效地防止了教学活动中不当行为的出现。

对教学活动中将要出现状况的预测, 是掌握教育自主权、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心理健康学生的重要教学方略, 也体现了教学活动的前瞻性和主动性, 是占据教学活动制高点的有效方式。

(二) 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具有数据分析能力

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教师展开正常教学活动, 确保基本教学品质的必要条件。[9]教师的专业知识同样也是衡量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随着大数据时代的迅速发展, 未来的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 还要具备一定数据分析能力, 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进步。

大数据时代教育数据将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未来的数据呈现也将是爆炸式的, 如何在纷繁复杂的数据中找到具有教学价值的内容, 成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项重要任务。特别对教育数据的深层解读, 对学生相关数据的分析、关联, 以及如何能有效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学生成绩,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显得尤为重要。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将对数据分析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扩大。所以现在大学教学中应增设数据分析课程, 培养更多数据分析人才, 以调节市场供需平衡。

(三) 全球化时代和网络在线教育迅速发展

现代教育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 如微课、MOOC慕课、翻转课堂等等, 所有新的教学模式都没有离开网络在线学习。所有人都可以制作在线学习的网络视频放到网络上供大家观看学习, 这种网络教育方式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 跨越了地域的局限, 更好的促进了教育公平。

四、结语

比尔·盖茨曾预言:“21世纪, 随着信息技术以及其他领先科技的发展, 学校的形态最终会发生改变”[10]影响教育发展的因素有很多, 虽然教育发展也有自身的规律, 但是大数据作为一种有形或无形的力量对教育一定会产生影响。我们要更好的应用大数据, 提高教学质量, 使学习和教学的个性化成为可能。

摘要:随着云计算和互联网的发展, 大数据迅速成为了各领域的热门话题, 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大数据时代的悄然到来, 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方向, 大数据资源将成为重要的教育资源, 大数据的应用将促进教育改革与创新。本文通过分析大数据时代对教育模式、教学思维、教育管理、教育评价方式和学习分析等各方面的影响, 来探究大数据时代对教育领域带来的变革与创新。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教育模式,教育思维,教育评价,影响,变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卞友江.“大数据”概念考辩[J].新闻研究导刊, 2013, (5) .

[2]杨旭, 汤海京, 丁刚毅.数据科学导论[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4.

[3]邬贺铨.大数据思维[J].科学与社会, 2014, 4 (1) .

[5]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6]陈霜叶, 孟浏今, 张海燕.大数据时代的教育政策证据:以证据为本理念对中国教育治理现代化与决策科学化的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 2014, (2) :121-128.

[7]大数据正对教育行业带来革新[N].南方都市报, 2013-04-26.

[8]刘凤娟.大数据的教育应用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 2014, (8) .

[9]马云鹏, 赵冬臣, 韩继伟.教师专业知识的测查与分析[J].教育研究, 2010, (12) :70.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创新与变革 篇7

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

过去十年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 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 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如果说过去十年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教会学生如何应用信息技术, 那么信息技术教育未来十年的重点是教会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学习。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推动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必须要以学生发展为本, 信息技术教育的指导思想应由指导学生从“学习使用技术”向“使用技术学习”方向转变, 促进信息时代学生的全面发展, 重视学生信息时代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培养, 重视学生在信息社会应用技术实现变革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从2 0 0 0年开始制订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力标准——“面向学生的国家教育技术标准 (简称N E T S·S) ”, 其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学习, 培养学生信息时代的学习能力, 促进学生掌握2 1世纪技能, 包括全球化视野、批判性思维、创新与创造能力、数字化沟通与协作能力等。很明显, 未来的信息技术教育, 技术不仅仅是教师教的工具, 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学生学的工具。

在新的发展阶段,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以《规划纲要》、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思想为指导, 制订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本的教育目标,

/柯清超

建立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能力标准, 促进学生信息时代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 这是信息技术教育未来发展的首要任务。

课程教学改革

各种新技术和多样化的学习智能终端将给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活力。目前, 国内部分城市已开始推动“电子书包”的应用与发展,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内容, 如各种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数字图书馆、虚拟实验室、网络课程等, 具有直观生动、海量信息、互动互联等特点, 为新型的课堂教学及个性化学习提供可能。当各种低廉而学习功能强大的终端逐渐走入普通教室, 每位学生拥有一个智能学习终端将是未来课堂教学的常态, 通过优质教育资源和各种交互的学习工具和软件, 为学生创建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环境、师生交互的环境、学生动手实践和探究的环境。可以想象这样一个情境, 每位学生都有他自己的独立终端, 那么他们的交流范围、交流方式、互动结构都将发生变化。课堂教学将从目前的1.0发展到2.0版本。在2.0课堂里, 知识传播将从单一的单向传播变成双向互动;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单一的做笔记、记忆理解, 转变为多元化的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和体验式学习;学生的互动范围从一个封闭的课堂系统扩大到一个开放的系统。

集成学习终端、数字讲台、无线网络的智能互联教室, 将根据学生特点主动推送学习资源、电子课本, 实现师生的多样化互动, 为学生建立电子档案袋, 实现学习过程的智能管理。教师在智能化技术的支持下, 将创新教学组织方式, 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局限, 组织更多跨单元跨学科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学习或探究学习。在智能网络虚拟学习社区的支持下, 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国际化的学习项目, 开展由不同国家师生共同组成的“全球化课堂”教学, 以此培养学生的全球化视野、数字化沟通协作能力和跨文化理解能力。借助于传感技术, 学生在课堂里就可以感受到外界的气候变化, 感受到植物的生长, 可以在课堂里面仰望星空, 开展各种科学探究学习活动。

学校发展与变革

《规划纲要》明确指出, 要“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确保到2 0 2 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于云计算、传感技术、物联网和海量信息处理等新技术的智慧校园系统使学校进入全新发展阶段。由各种信息化优质教育资源、智能管理平台和智能校园信息化系统构成的信息服务体系, 成为传播、共享、创造科学知识的平台, 成为未来教育的最重要支撑。它将推动学校教育管理、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评价的变革, 它为师生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教学环境, 为教育管理者提供智能化的信息协作系统, 为学校提供教育变革与创新的平台。

基于智慧校园的教研服务平台, 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各种网络学习课程、创新教学案例、优质教学课件, 促进教师开展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区的创新教学和科研活动, 帮助教师应用各种信息资源, 开展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的潜能, 发展学生兴趣特长、创造思维、独立思考和合作沟通能力。

信息技术支持的学校发展与变革主要体现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持续、有效地利用技术, 形成技术与教育服务整合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形成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和适应信息时代的学校文化。

教育模式创新

信息化的重要使命是推动教育创新, 通过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 破解教育改革难题。“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如何通过信息技术, 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探索技术支持的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 大幅度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是未来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发展需要探讨的重大课题。近年来, 中央电教馆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合作, 应用远程教育技术, 改革西部农村学校教育, 提高学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做了大量创新性的尝试。其中包括“中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协作学习项目”、“中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技术启迪智慧’项目”、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互联创未来”项目等。这些教育创新项目采用了“一对一”校际远程协作教学的理念, 即一所发达地区学校与一所相对落后地区学校结对, 在网络环境支持下, 遵循“均衡、全纳、安全”的原则, 实现发达地区学校和相对落后地区学校的教育资源互联、师生互联,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促进学校的教育创新与改革。在课程与教学方面, 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探究学习实践,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造力。城乡学校的互联与互动, 将有利于缩小城乡教育的“数字鸿沟”, 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教育部-微软 (中国) “携手助学”项目在如何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创新方面, 也做了大量创新性的尝试与探索。“携手助学”项目在中国的实施包括三大部分:创新学校、创新教师与创新学生, 项目通过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不同角度促进教育的创新。“创新学校”的目标是通过应用信息技术, 促进教学环境的建设, 促进学校办学观念的转变;“创新教师”的目标是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培养善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改革的创新教师;“创新学生”通过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性学习的作品大赛, 鼓励学生学会应用技术解决问题。微软公司在丹麦资助的创新学校“Hellerup School”是一所最富有创新精神的学校, 整所学校没有班级和课堂的概念, 孩子们只是根据年龄被安排在不同的楼层, 没有使用统一的教材。教师根据孩子各自的特点, 应用信息资源中心组织学习内容。学校的大量教育教学活动都依赖信息技术工具与资源开展, 教学方法大量采用小组学习、“做中学”的项目学习方式。这些教育创新项目的探索与实践, 将使传统的教和学模式发生重大的突破, 让教育面临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 它将会改变人类的教育模式、办学模式。我们有理由相信, 在不久的将来, 信息技术将会把人类带入崭新的教育2.0时代。

高职教育变革创新 篇8

新推出的万利达学习本采用英特尔®凌动TM处理器解决方案,是专门针对中小学生推出的一款学生电脑,除了具备普通电脑常用的功能外,更注重人性化的设计和完善的功能,从而更适合数字化教学的需求。作为中国本土首家英特尔架构学习本原始设计厂家,以及全球第三家英特尔架构学习本生产厂商,万利达依托自身丰富的行业经验和雄厚的研发实力进行自主创新和研发,使学习本最大限度实现数字化教与学互动,带来全新学习体验。新款学习本遵循英特尔架构学习本设计样机的特性,采用防水键盘,外壳采用坚硬的工程塑胶,防震、防摔;内置手提式伸缩把手,携带方便;采用180°旋转触摸屏,配备了手写笔,更可以作为平板电脑使用。新款学习本还拥有强大的教学应用软件,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提供了一个多媒体教学平台。

“作为中国消费电子的领军企业,万利达致力于为中国教育教学改革作出贡献”。万利达集团董事长吴惠天表示:“凭借万利达教育电子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丰富经验和领先技术,我们致力于产业创新,研发出针对教育行业信息化的解决方案。万利达学习本将有力地促进教育行业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模式的实现。”

英特尔公司中国区总裁杨叙表示:“我们相信通过产品技术的创新,必将推动教育创新和人才创新。英特尔将持续以全球领先的科技,融合本土产业创新实践,深化与中国教育产业的创新合作。”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是英特尔在教育领域创新的最佳实践,为中国的教育变革提供了契机,也为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与世界同步提供了窗口和桥梁。而作为实践“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最佳平台,英特尔架构学习本可以为学生们提供内容丰富、形式有趣的交互式学习体验;帮助教师们创造一个生动而有价值的学习环境,从而帮助学生掌握21世纪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目前,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推广和普及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教学方法,学习本用户数超过300万。

中央电教馆副馆长王晓芜先生表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数字化环境以及学生个人发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深化了教育改革。实践证明,基于学习本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三个方面,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对知识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突出价值在于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教育观念: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更应该通过信息技术让他们掌握更全面的知识和能力。为此,英特尔不断与国内软硬件厂商密切合作,支持本土合作伙伴实现自主创新,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推动和实现相关产业合作伙伴教育产品的本土化和产业化,促进中国相关产业升级,推动中国教育的变革和发展。

上一篇:高支模体系下一篇:酒店安全管理与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