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中的专业判断(共5篇)
风险管理中的专业判断 篇1
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有待完善,小道消息又可信度不高,上市公司公告就显得比较重要,那么,投资者该如何读懂上市公司公告呢?(广东省李艳)
◎专家:
上市公司公告是指公司董事会对公司生产经营、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并购重组等所有对公司股票价格可能产生较大影响事项的公开正式披露的报告。由于上市公司对公告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性负有法律责任,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总体来说,上市公司公告中一般不会存在明显的虚假、误导或遗漏。在以往,上市公司信息公告后素有“见光死”的现象,也就是指许多庄家主力利用利好消息出货,故投资者总是不情愿在利好公布后介入,这是很正常的。但是随着上市公司越来越多,并非每家上市公司都有控盘主力,许多上市公司和主力机构的操作也趋于规范。在这种背景下,许多上市公司的公告也体现出价值来,根据公告内容介入,仍有可能获得收益。从公告中获取最快捷的信息进行最迅速的操作对许多持股投资者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至于如何读懂上市公司公告,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投资者应初步浏览公告内容。
应关注那些可能对公司资产、负债、权益和经营成果产生重要影响,可能对股价产生较大影响的公告,主要包括以下这些内容:(1)公司更名或证券简称更改、经营范围重大变化的公告;(2)公司资产重组和股权转让公告,该公告可能对公司资产、负债、权益和经营成果产生重要影响,注意分辨重组是虚假重组还是有效的、实质性重组;(3)公司发生重大债务和未能清偿到期重大债务的违约情况公告;(4)公司发生重大亏损或者遭受超过净资产10%以上的重大损失公告;(5)公司经营销售增长情况公告;(6)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变化的公告,特别注意管理层人员年龄结构、学历状况、年薪等情况;(7)公司十大股东变化,特别是第一大股东变更公告;(8)公司减资、合并、分立、解散及申请破产的公告;(9)公司涉及重大诉讼公告;(10)中报或年报:其公布的分红方案,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将对股价产生较大影响;由此引出的进行ST特别处理公告、撤销特别处理公告及历年年报中股东人数变化情况等也应引起关注。投资者需要大体对公告的内容属利好、利平还是利空大致有个判断。
第二,详细分析公告细节。
投资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详细分析:(1)公告说明事项的具体情况,该事项的背景等。上市公司以前发生过类似事项吗?(2)该事项的进展情况,真实性如何?是已发生的,还是意向性的,其执行是否有其他前置条件或不确定性?(3)该事项对公司的影响如何,发生影响的时间是现在还是未来?如果上市公司以前发生过类似事项,那么当时发生了多大影响?(4)是否有承诺事项,对未来会有什么影响?承诺事项有保证措施吗?(5)澄清了哪些传闻、研究报告、媒体报道等?(6)该事项存在哪些风险?
第三,全面了解上市公司。
投资者可查阅上市公司最近的年报、半年报、季报,一方面关注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分红方案、业绩预告等信息。普通投资者所想要了解和研究的主要信息往往集中在年报的会计资料和业务资料、董事会报告、财务报告三部分。
第四,判断公告信息的影响。
投资者往往希望获取公告信息后直接来判断股价的走势,可以通过看公告中“该事项对公司的影响”部分的描述,但有些公告并没有披露“该事项对公司的影响”,投资者就要经常有意识地去分析,以便从蛛丝马迹中发现新的市场机会或者公司的风险。
判断影响时,不要忽视非财务影响。非财务影响比如会计师更换、管理层的变更、大股东的变动、公司获得国家部门认证等等。注意区分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投资者不但要分析短期影响,还要兼顾长期影响。如A公司卖出一个子公司70%股权获利2亿元,而这个子公司是其主要经营性资产,短期来说,卖股权获利是好事,但长期来看,A公司失去了主要经营性资产,如果没有新增利润点,就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投资者还需分清一次影响还是多次影响。例如B公司2010年度收到政府补贴6000万元,公告里写的是“为支持公司发展,特给予公司一次性政府补贴6000万元”,再查查公司年报,发现公司2008年、2009年已连续两连亏,2010年的政府补贴很明显是保证公告不被暂停上市之举,是一次性行为,今后可能很难再得到政府补贴。再如C公司收到2010年度政府技改项目补贴5000万元,它是今后几年都有的,显然是多次影响,利好程度就高得多。
第五,重视风险提示。
上市公司公告往往对披露事项作出风险提示,投资者不应盲目追求利好效应,看到某些表面看似利好的信息,应该谨慎分析,如某上市公司公告了承接境外巨额的工程建设订单事项,仔细分析下,可以分析出其中蕴含的风险极大。如该订单是真实的吗?即使订单是真实的,订单可实现性有多大?最终订单带给公司的收益能有多少?收益稳定吗?收益实现了,能收到工程款吗?海外订单受当地社会、经济环境、政策影响的风险有多大?以前有类似公司承接大单后续发生过风险吗?
对于各种传言、媒体上的不实报道,上市公司也会及时作出澄清,投资者应正面理解澄清公告内容,不要根据传言进行逆向推理和任意猜测,否则吃亏的是自己。
要想读懂上市公司公告,投资者还需苦练基本功,学习行业知识和经济、法律、证券知识,才能从公告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或者上市公司存在的风险。
风险管理中的专业判断 篇2
关键词:职业判断能力;会计教学;能力培养;高校教学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指会计人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制度的要求,结合企业自身的理财环境和生产经营特点,运用自己掌握的会计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事项或交易的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应采用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和选择的过程。各高校应重视对会计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职业判断能力的必要性
(一)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本身所具有的特点的要求
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要求高校应注重培养会计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因此它直接关系到会计专业学生将来在会计行业中的竞争力,这对于会计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会计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会计人员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因此培养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对于会计学生将来的择业会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
(二)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市场的需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学生将来要面临的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复杂多变的企业环境,因此会计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显得格外重要。具有创新精神的职业判断能力的会计人才,能更好地适应这多变的国内市场环境。因此培养创新型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国内市场的要求。
培养优秀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还是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国际经济因经济全球化日趋复杂,竞争日益加剧,跨国公司大跨步发展,大型集团公司不断涌现,出现了许多新的组织形式和经济业务类型,这给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想要立足于国际的会计行业中,必须具备优秀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三)会计制度变革对于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要求
会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且会计知识更新速度很快。我国从1993年起,会计制度一直处于变革时期,1993年、1996年、2000年和2006年,我国会计制度在这十几年期间发生了四次大变革。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这有利于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财政、会计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这些新准则、新制度要求会计学生培养优秀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因为只有具备这样的素质,才能很好地适应将来更加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经济事项。
(四)会计电算化的要求
会计电算化这项系统工程的推广和普及在简化了一些繁琐的手工作业的同时,从计算机操作这一方面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对于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年轻会计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拥有这个优势,就应该好好发挥,让自己的职业判断能力在这一方面大放异彩。
二、培养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措施
(一)学校方面
1.多配备具有优秀职业素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填鸭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只有教师具备很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优秀的教学方法,才可能教出优秀的学生。因此,师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
2.不能只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而要兼顾实践能力的训练。理论联系实际,把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才能让学生在更好地理解会计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
3.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知识、技能、职业道德俱全的专业人才。各高校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因为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会计职业判断的保证,是衡量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一个标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将来的生存和竞争力问题。
4.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如学校组织一些活动,设置一些奖项来鼓励学生加强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会计专业学生方面
1.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把专业知识学精学透,不要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前提下牢牢掌握,灵活运用,为将来从事会计工作奠定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2.积极参加各种实践,在实践中学会分析、判断、综合、总结,养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提高自己的职业判断能力。
3.增强职业判断意识,提高对会计职业判断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有意识地去加强对自身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
4.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保证自己将来在做出职业判断的时候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确保会计资料能真实、公允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严于律己,自觉抵制各种利益的诱惑。这是从事会计工作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5.要认识到会计知识更新速度快,这需要我们加强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的终身学习意识,积极学习新政策、新准则、新制度,领会其精神实质,从而不断提高和完善职业判断能力。
以上是我对高校会计学生培养职业判断能力的一些思考和看法。希望通过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全面提高会计学生职业判断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金才亮,蒋秀英,王青梅.谈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培养[J].职教新观察,2008,(10).
浅析审计专业判断的影响因素 篇3
一、审计专业判断的涵义
审计专业判断是审计人员为了实现审计目标, 依据有关标准, 在审计实践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客观审计对象和主观审计行为做出的合理的专业认定、判断和评价。它是审计人员能力、意识、经验、道德等主观要素的有机统一和外在表现。由其定义, 我们可以抽象出以下内容:
1.审计专业判断是与审计事项结论密切相关的认定、评价和决策过程。
审计专业判断贯穿于整个审计工作过程的始终。审计人员完成审计项目, 需要运用多方面的专业判断:确定重要性水平;识别重要的审计目标;评价审计风险;选择审计程序;评价审计证据;评价分析性程序的结果;评估相关责任主体所做出的陈述或说明;发表审计意见。在审计计划阶段, 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合理运用专业判断, 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 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 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以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在审计实施阶段, 需要更多地运用专业判断, 如审计抽样的样本选择, 抽样结果的可信赖程度, 审计程序是否能实现审计目标, 以及已获取审计证据的充分性、适当性、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范围等等。在审计终结阶段, 实施最后的质量控制, 在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发表审计评价意见, 定性、处理、处罚等环节, 尤其需要运用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审计专业判断的正确与否, 直接关系到审计事项结论、审计意见及审计决定的正确与否。审计专业判断具有相关性特征。
2.审计专业判断是一种专业胜任能力。
《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第八条规定, 承办审计业务的审计人员应当具备调查研究、综合分析、专业判断和文字表达能力。良好的专业判断能力是审计人员职业关注、专业修养、技术能力集中体现出来的对审计线索的敏感意识和发现能力, 能帮助审计人员迅速引起职业警觉, 做出准确判断并直接切入审计重点、难点、疑点, 选择恰当的审计方法, 敏锐地捕捉相关信息, 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3.审计专业判断是现代风险基础审计模式下实现审计目标的核心手段。
现代风险基础审计中抽样技术和方法被广泛应用, 审计对象样本的覆盖面缩小, 审计抽样风险增大, 非抽样风险依然存在, 审计已不可能对审计对象的真实面貌做出完整的评价, 需要审计人员更多地运用专业判断。为了规范在审计过程中运用审计抽样方法, 提高审计效率, 保证审计质量, 我国制定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 (试行) 》以及多项审计具体准则都规定审计人员应当运用专业判断。可以说, 运用抽样技术和方法进行审计时, 审计专业判断是保证审计质量、实现审计目标的核心手段。
4.审计环境对审计专业判断功能的发挥起决定作用。
审计活动总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完成的, 审计环境的发展总是对审计专业判断产生深刻的影响, 审计环境的演进直接导致了审计专业判断的产生, 并使得审计专业判断在审计活动中日益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二、审计专业判断的影响因素
1. 审计环境对审计专业判断功能的发挥起决定作用。
如前所述, 审计活动总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完成的, 审计环境的发展总是对审计专业判断产生深刻的影响。
2.会计信息的模糊程度影响审计专业判断。
在会计信息的形成过程中, 由于环境的复杂性和管理当局的认定有其趋利的特性, 会计信息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 主要表现为会计提供的信息的不清晰性、不确定性和不完全准确性。会计信息是经过估计、分类、汇总、判断和分配过程得出的近似结果, 难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且, 会计法规的弹性对会计信息的模糊性程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于审计来讲, 会计信息的模糊需要审计人员在大量的模棱两可的事件之间做出合理判断, 确定其会计处理的适当性。
3.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高度的独立性有利于审计判断的客观公正。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 它要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应与被审计单位保持组织独立、经济独立和工作独立等形式上的独立, 同时也要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工作中保持不偏不倚的客观态度, 从而实现实质上的独立。尤其是实质上的独立, 使得审计专业判断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有利于审计评价保持客观和审慎, 审计决策做到公正和合法。
4.审计队伍的整合协同能力影响审计专业判断的效率。
面对重大或复杂的审计任务, 审计机关需要打破职能部门的业务界限, 或组织下级审计机关整合审计力量联动协同作战。存在个体差异而且缺乏配合经历的审计人员被重新整合后, 能否做到协调一致、整合联动, 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专业判断的整体功效, 快速实现审计目标, 显得十分关键。
三、如何提高审计专业判断能力
既然审计专业判断在审计工作中如此重要, 审计机关及审计工作人员应努力提高审计专业判断能力, 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1.提高专业技能。
从事务所的角度来看, 首先可以采取的措施就是任用那些受过良好专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专业人员。毫无疑问, 审计人员对审计过程和环境越熟悉, 做出正确判断的可能性就越大。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越高, 就越可能正确地评估各种备选方案, 并做出合理的选择。一般来说, 经理人员的技能应高于高级审计人员, 高级审计人员要强于一般审计人员。但是, 特定的情况可能打破人们的常规认识, 某个低级别的审计人员所具有的某种特性, 可能会使其表现出较高水平的技能。比如说, 一个最近才完成了注册会计师考试而走上审计工作岗位的新人, 对新发布的会计准则的了解可能会超过其他资深的审计人员。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严格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
在审计工作岗位上, 社会环境的影响、物质利益的引诱、工作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矛盾, 人的思想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发生冲突, 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 所以我们应该经常地进行一些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 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与培训。每一个审计人员都应积极参加学习, 好好把握, 保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坚持廉洁自律, 淡薄名利。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足够的专业知识, 才能以客观的态度做出合理的判断, 保证审计质量。
3.逆向预期。
不论面对什么问题, 人们总是倾向于先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种认识, 这种认识在后来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其判断和处理意见的形成。假如对问题的初步认识 (原始判断) 是不正确的, 那么他后来的决定也极有可能存在误差。这种情况同样适用于审计判断。对这种倾向, 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改变处理问题的角度或逆向思维的方式来避免发生判断错误。例如, 当审计人员头脑中已经形成了一种观点, 即“被审计的财务报表是公允的”, 就会不自觉地偏向于寻找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如果审计人员将他的预想改变方向, 变成“这个账户可能存在错报”, 那么, 这种试图证实原始判断的偏见就会引导审计人员寻找证明财务报表存在错报的证据。这样做客观上降低了检查风险, 提高了总体判断和决策的质量。
4.发挥集体优势, 弥补个体决策的片面性。
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因此, 每个审计人员在做决定时, 都应该征询并认真考虑审计组里其他成员的意见, 这样就等于集体将个别审计人员的决定重新复核了一遍, 可以及时发现问题, 开阔思路, 克服个人的偏见。
5.在做出判断和决策之前要进行论证。
风险管理中的专业判断 篇4
财政部颁布自2007年1月1日起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 新准则对某项交易或事项不再规定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 而更多的是给出确认和计量的判断标准, 具体可能反映在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落实、资产减值的计提、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判定、或有事项的预计与处理等方面, 这些都赋予会计主体很大的自由裁量权, 会计职业判断的空间从而渗透会计核算的整个过程。如何较为精准的运用职业判断, 最终提交公允的财务报告, 是会计从业人员的当前不可回避的任务和必修课。
►►一、会计职业判断的内涵
会计职业判断就是会计人员以“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及公认的会计处理方法”为准绳, 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依据, 结合企业自身经营特点和内部管理, 对会计事项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会计职业判断反映了会计人员对某些特定情况下的不确定因素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合理恰当的会计职业判断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有用性, 但不当的会计职业判断则会扭曲会计信息。
由此, 笔者认为, 坚持法规准绳坚持事实依据, 结合自身经营特点, 选择会计核算政策及估计方法, 使会计信息可靠而有用。这是职业判断的归宿点, 是共性和个性统一的结果。
►►二、会计职业判断遵循的原则
1.合法原则与合理原则
合法原则就是会计职业判断的结果不违反“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及公认的会计处理方法”, 具体表现为不违反有直接规定的条文, 或者不违反虽无直接规定的条文但符合会计法规的立法旨意。合理原则是法规规定之外, 会计主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依据, 结合企业自身经营特点和内部管理, 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并不违反行业公认的公序良俗。
2.客观原则与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即必须以本会计主体实际发生的经济事项为基础, 强调真实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重于法律表现形式, 强调内在的性质, 注重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 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综述会计职业判断遵循的四项原则, 他们是有机的一个整体, 坚持准绳, 真实依据, 体现自身特点, 反映经济实质, 满足会计信息使用人。《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第四条规定:“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报表使用者提供与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因此, 离开“满足会计信息使用人”谈会计职业判断, 是无意义的。
►►三、提升专业素养, 提高职业判断
会计职业判断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 从而影响利益相关主体决策的正确性。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就是行业都能听懂的“会计语言”, 可以加速经济交流减少交易成本, 符合经济的节约原则。尤其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 “会计语言”越来越趋同, 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正是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经济生活中不确定经济事项增多, 将其客观、公允表达披露, 需要健全的会计法规运行环境, 需要良好的会计伦理环境, 需要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素养。
(1) 树立一个意识“不唯本本, 不唯框框, 从公认, 遵实质”。
一个意识就是会计人员首先应当转变思想观念, 培养自己职业判断的意识。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进程不长, 会计制度由“一包到底”的状况向提供确认、计量的方向发展刚刚开始, 会计人员也由“照本 (指会计制度) 执业”向职业判断方向迈进。这在客观上就要求会计人员“不唯本本, 不唯框框”, 但要“从公认, 遵实质”, 正确运用会计职业判断处理经济事项。
(2) 养成一个习惯“精读准则, 联系案例, 勤学习, 多解析”。
良好的职业素养首先建立在扎实的理论、法规、准则的学习基础之上, 然后联系实际、结合案例, 活化、生动化、具体化会计准则。任何以财务报告为载体的“会计语言”, 应当都反映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及其成果, 如果我们从会计语言中读到了会计主体真实完整的信息以及其中掺杂的虚假信息, 那么就说明我们“活学活用”了, 一个习惯才算是养成了。
(3) 形成一种认识“经验来自积累, 直接间接都是来源”。
经验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勇于实践、善于实践, 并在工作实践中积极地总结执业经验, 以丰富执业经验。这里强调的是, 经验完全来自会计人员自身实践是不可能的, 也是制约自身成长的瓶颈。
(4) 形成一种方法论“举一反三用经验, 剖析经验中共性, 总结技巧性的方法”。
经验需要举一反三利用, 可以不需经过很多会计实践, 如同一个好学活用的五年会计比一个墨守成规死板硬套的账房先生有用的多, 我们的经验化成了一种工具, 已经是成品, 而不是散乱堆放在脑袋中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以及腐朽了的废品”。掌握合理的职业判断方法和程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坚定一个理念“以德为纲, 德才并举”。
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题写的校训:“不做假账”。这是会计行业的问题, 也是整个社会诚信的问题, 需要系统解决, 单靠会计人员提高职业道德是远远不够的, 但提高职业道德素养是会计职业判断的基石。
风险管理中的专业判断 篇5
(一) 会计职业判断的概念
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法规、企业会计准则、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的范围内,根据企业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会计事项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夏博辉,2003)。其实质是在会计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在没有明确的规章可循的前提下做出的经验判断。
(二) 会计职业判断的特点
会计职业判断的特点主要包括:一是合法性。会计人员进行会计账务处理时所做出的职业判断遵循的依据是国家权威部门发布执行的相关行业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及法律法规,具有合法性。二是主观性:虽然会计人员依据的是国家的法律法规,但在很多方面法律法规赋予了会计人员很大的发挥空间,一种业务发生可以有多种处理方法、方案可供选择采用,不同的会计人员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做出其职业判断,带有较大的主观臆断性。三是权衡性:会计职业判断具有主观性,在业务处理时也就存在着权衡性,会计人员权衡利弊时会做出对自身有利但有可能损害国家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处理结果。四是专业性:会计职业判断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没有经过系统培训、不具有较多专业知识的会计人员在业务发生处理时可能会发生严重偏颇,而具备较强专业素质的会计人员在对同种业务作相关处理时就会理性、正确得多。五是受约束性:会计人员的首要任务是提供有用、可靠、相关的经济信息,满足有关各方的信息需求。哪些信息有用、相关、来源可靠等都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解决。而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受到会计人员所处内、外环境、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大小等因素的约束。
二、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新准则体系下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
我国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活动较简单,对会计的要求不高,会计理论发展缓慢,限制了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原有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原则作了详尽的限制性规定,束缚了会计人员判断的范围。会计人员只需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作简单的是非判断,不擅于运用职业判断去处理日益复杂的会计实务,成为会计人员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的障碍。2000年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2006年又相继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标志着我国构建了完善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新准则的颁布,为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在相应制度约束下的灵活应用创造了更大的空间,会计标准更加准确、简练,会计职业判断空间不断加大,存在于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全过程(周新玲,2006),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同性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职业判断能力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因此,培养学生具有这种基本素质,才能适应未来的经济社会和会计工作需要。
(二)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会计提供高质量信息的必然要求
会计人员承担着向利益相关者提供真实、可靠经济信息的任务,我国会计准则对很多经济业务的处理只作了原则性规定和要求,并没有对经济业务的具体会计处理做出详细规定,经济业务会计处理结果对会计信息产生直接影响,对每一次的交易或事项,都需依赖会计人员根据自身专业知识及个人经验做出合理性职业判断,因此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对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也将产生重大影响。由于只要选用了恰当的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正确地确认和计量,并遵循复式记账的原理和方法,符合财务报告的框架,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就具有较高的真实可靠性,并能保持一定的透明度。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这种职业判断能力。
(三)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未来从事会计工作的主观需要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即面临就业压力,能否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在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如何在会计岗位上有出色表现,都是高职学生关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美国会计教育改进委员会(AECC)在其第一号公报《会计教育的目标》中强调:“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是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为了使高职学生在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后能尽快适应工作需要,找到理论与实务的结合点,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工作中去,有必要在校期间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学生就业后具有职业判断意识和相应的职业判断能力,就能很快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经济事项,使本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可靠并使其在工作单位中占据一席之地。
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一) 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忽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
为了达到不做假账的基本要求,应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赋予会计人员的灵活性越大,越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有效制约和防止会计人员利用职业判断在会计核算上弄虚作假,粉饰会计报表等行为的发生。目前高职会计教学体系中,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已形成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为主体的完整体系,但在关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课程设置方面却很少涉及,即使有所设置,在教学课时和师资配备方面也未给予充分重视。学校对职业道德培养的不深入,对会计职业道德不大力倡导,很容易使学生不重视自身职业道德的培养。这对学生未来会计工作将带来巨大隐患,如做假账、挪用公款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二) 传统会计教学理念占主导地位
我国目前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教育现状不容乐观。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重视基础理论轻应用性理论,重视知识的传授轻动手判断能力的培养等一些传统教学理念,在一些院校领导和教师中仍普遍存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一言堂”、“满堂灌”的单向传输式的教学方法,陈旧的教学内容,单一的教学手段、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思想等会计教学思维模式、内容、方法,在会计国际化的今天已经陈旧过时(汪永兰,2006),这种现状不改变,不仅使学生对会计学习产生厌学、畏学情绪,导致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弱,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会受到很大影响。
(三) 学校师资配备重学历轻经验,使教师重视理论知识教授,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实践不仅可以验证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获得书本以外的职业经验。但在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内会计专业教师的配备上注重教师学历和理论水平,对教师是否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很少考虑。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会计理论知识的传授,采用教师讲解,学生记忆,课后学生针对教师的讲解作相关练习的机械记忆的教学方法(招燕,2006),缺乏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忽视对学生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没有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热情,未能培养学生分析与判断问题的能力,导致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缺乏后劲,无法做到终身学习。
四、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对策
(一)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
会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企业会计政策的设计和会计事项的处理只能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经验、知识水平和实际驾驭能力。企业选择会计政策、进行会计职业判断,除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会计法律、行政法规外,还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按照教育部、财政部提出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中的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建设要求,按照《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学校除开设必要的会计专业相关课程外,应将会计法规体系的内容纳入教学课程计划中作为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开设《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在师资配备和课时上给予足够重视。教师在讲授法律法规时,不应只是单纯的照本宣科,而要穿插实际案例,使学生懂得会计人员应具备的首要职业道德就是遵纪守法,缺乏职业道德观点的会计人员会给单位和社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具备了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所需的法律知识和职业道德观念,会使学生今后的工作更加顺利。此外,还可增设针对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选修课和业余讲座,通过有重点、有目的地讲授和引导,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和素质会有大幅度提高。
(二) 更新会计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引进先进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的今天,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充实和更新其知识技能结构,认真学习领会相关的政策、准则、制度的精神实质,将精髓教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及时掌握最新的会计政策和理论知识。针对部分教师实践经验缺乏的现象,在学历达标的基础上,学校可以委派教师轮流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地方锻炼学习,只有亲自经历实际工作中各方面的问题,实践和理论才能更好的结合。还可以通过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会计或会计事务所的专家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定期为教师开设会计实务讲座来开阔教师的职业视野,增加实务经验和阅历。教师理解了职业判断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才能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不仅让学生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时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更要注重应用性理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增加案例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上机操作等现代化手段,并且大力提倡启发式教学,双向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广现代化教学,鼓励学生在会计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和思维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创新人才(招燕,2006)。在授课内容上,教师既要讲授会计方面的理论知识,还应有意识地穿插一些培养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内容。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始终,涉及到很多方面,如会计原则的选择与协调、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会计估计、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谨慎性原则的实际运用等,必须依赖会计人员的判断来进行相应选择与协调。随着教师自身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不断提高,再辅之以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就容易将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转嫁给学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会计教学目标的确定应倾向于培养学生在未来环境中具有独立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人员经常面对陌生经济业务的出现、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不断更新,若会计人员不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将被社会所淘汰。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课程设置上除开设会计专业课程外,还应开设与会计工作密切相关的一些边缘课程,学生具备了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会使学生的知识贯通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有较大提高;二是教师在教授知识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主动学习能力,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即使身处困境,也可以攻克难关。学生具备了独立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未来日新月异的工作环境中、在纷繁复杂的业务处理中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发生严重的工作失误,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三) 加强会计实践教学,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重视校内会计模拟实训
能力的培养需要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可以通过到校外实习基地锻炼和校内会计模拟实训的结合进行在校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培养。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前站,学校应通过多种渠道与校外的企业包括商业企业、工业企业、旅游业、银行、房地产业等行业或会计事务所进行联系,让学生有机会亲临会计实务操作现场,自己动手进行账务处理,会使学生受益匪浅。感受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的敬业精神和熟练的业务技术以及精湛的职业判断能力技巧对学生会有较为强烈的思想冲击和激励作用。但校外实习基地在现实中很难实现,很多单位不愿意或害怕自己单位的信息资料成为公开的秘密,因而不接受实习生。校内会计模拟实训可以使学校有较大的自主权和方便管理学生,因此校内会计模拟实训成为训练在校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检验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是否系统,帮助学生在模拟的会计实务处理过程中培养基本职业判断能力的有效途径(陈英新等,2007)。校内会计模拟实训的有效开展需要有比较完备的会计模拟实验室为支撑。而目前高职院校会计实训实验室的建设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会计模拟实习教材严重滞后,更新缓慢,内容陈旧,内容多是简单的业务题,难于适应当前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的要求,导致大部分的会计实训流于形式;会计模拟实习岗位设置不完整;会计模拟实习效果评价体系缺乏有效性;会计模拟实验室基础设施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有:加强会计模拟实习教材建设,高职院校需要加快新教材的引进或者组织由高水平教师和具备实践经验的会计工作者编写有针对性的自编教材;健全会计模拟实验室岗位建设,设置审核员岗位,审核贯穿实训全过程,手工模拟与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等;完善会计模拟实习效果评价体系,可采用账面评价、小组评价与公开答辩组成的评价体系;加强会计模拟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加大投入,改善会计实验室基础设施条件。会计实训实验室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个方面要密切配合,不可偏颇(李萍,2007)。
摘要:会计职业判断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主观活动,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事项的处理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经验、知识水平和实际驾驭能力,是新形势下会计人员必备的素质。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是我国会计人员来源的重要生力军,职业判断能力的高低关系到其实际工作能力的高低。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的现状,并对如何强化职业判断能力培养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判断能力,会计教学
参考文献
[1]李萍:《加强高职院校会计模拟实验室建设,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实验室科学》2007年第4期。
[2]汪永兰:《论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培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第36期。
【风险管理中的专业判断】推荐阅读:
护理管理中的风险管理05-29
建筑管理中的风险管理07-08
施工项目中的风险管理07-29
路桥建设中的风险管理08-15
急诊急救中的风险管理11-01
物流管理中的风险控制09-07
临床带教中的风险管理07-18
通信工程中的风险管理10-26
保险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07-08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分析与防范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