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剖析

2024-10-27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剖析(通用12篇)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剖析 篇1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概述

1.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概念

知识产权战略, 是指有效地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为充分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获得与保持竞争优势, 谋求最佳经济效益而进行的整体性筹划和采取的一系列的策略与手段。就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而言, 是企业充分发挥专利制度, 以谋求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整体策略。

2.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特征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是对知识产权法律及其制度的战略性运作, 是企业以自主研发和创新的技术、品牌等为专利核心, 形成企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获得市场竞争力的动态运行过程。可将其特征归纳为四个方面:

(1) 全局性。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并不是短期的、局部的策略, 而是事关企业总体目标实现和长期发展的全局性战略。

(2) 法律性。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法律制度的保障和规范。无论是知识产权的获得, 还是管理、使用和流转,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法律保障。

(3) 相对独立性。企业知识产权战略需要和其他战略相互配合才能实现企业总体目标, 它属于企业总体战略的一部分。但它又是相对独立的, 有其独特的运作特点。

(4) 实用性。企业按照市场的需求, 对知识产权客体进行创新、保护和有效的运营, 实现价值最大化。从这个角度看,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3.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主要内容

根据企业战略的一般要求,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主要应包括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实施和战略保障四个方面的内容:

(1) 战略目标, 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首要内容, 也是知识产权战略的出发点, 它一般表现为知识产权的创造、使用和管理等方面。

(2) 战略重点, 是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而确定的, 例如海尔全球化品牌阶段, 战略重点就是确立为申请知识产权, 建立行业标准。

(3) 战略实施, 步骤是为实现战略目标而采取的阶段式的具体行动。

(4) 战略保障, 主要包括充足的技术人才、健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科学的评估体系等。

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 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企业自身的资本劣势和较大的技术创新风险, 使大多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其知识产权建设也存在许多问题。

(1) 知识产权管理系统有待完善。目前, 我国的许多企业还没有深刻认识到知识产权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还没有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员, 更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许多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仍然由别的部门代管。由于大部分企业还没有足够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从而造成知识产权管理上的空白。

(2)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高, 缺少高质量的知识产权。我国大部分企业仍然以成熟技术的应用为主, 自主研发能力还比较弱, 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屈指可数。我国诸多企业购买和模仿的技术在其技术总额的比例中仍占绝大多数, 企业不仅面临着拥有的专利技术的数量比较少的问题, 同时大部分企业还面临着知识产权质量低的问题。企业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的问题, 严重制约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发展。

(3) 知识产权的效益未能充分发挥。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企业对知识产权的运营还没有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 更没有充分地实现知识产权这一无形资产的价值, 以选择实现效益的最优途径。不能把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研发、生产、营销形成良性互动, 从而使企业知识产权效益最大化。

(4) 企业产权化意识薄弱。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是制约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有效实施的关键。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甚至一些大型企业的产权化观念淡薄, 致使企业花费大量人力财力的研究成果因未受到法律保护而丧失, 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2.原因分析

(1) 国家政策与相关的法律制度还不完善。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和发展, 我国的知识产权在内容上基本做到了与国际接轨, 但是知识产权战略的根本意义在于实现其经济价值, 而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还停留在保护和确认知识产权方面, 在知识产权流动、转让和转化方面的规定还缺乏规章。

(2) 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思想弱化。目前我国的诸多企业、科研机构等的知识产权意识普遍落后于发达国家, 有些企业虽然开展了知识产权工作, 但大部分仅限于一般性的管理, 对知识产权战略尚未形成系统的管理思想, 无法促进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国家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高度重视, 大多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不断增强, 但仍与发达国家企业有一定的差距。我国企业还呈现出知识产权管理意识与企业的规模成正比例变动关系, 规模越小的企业, 知识产权意识越淡薄。

国外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对我国的启示

1.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 要保证知识产权战略的有效实施, 最主要的是政府部门的重视和直接参与。美、日等国知识产权战略之所以能够迅速制定并顺利实施, 主要是靠政府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团结合作, 产学研及社会各界达成广泛共识, 密切协作。

2. 企业知识产权部门职责明确

分析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知识产权的发展历程, 可以看到政府为推进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都专门设立了相应的机构, 并赋予其较强的职能。他们都紧密地遵循知识产权战略要为本国利益服务的宗旨, 要切合本国实际发展需要, 两国在知识产权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具体措施, 着力点也不尽一致。

3. 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

从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 把产学研有效的结合起来, 是企业分散风险、减轻压力的一项重要措施。国内一些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都非常可观, 但是这些机构往往缺少资金, 而企业拥有一定的资金但又不具备足够的科研人才, 如果企业加强与这些机构的合作, 不仅使企业减少资金的无效投入, 减少投资风险, 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率。

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对策

1.明确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目标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总体目标, 是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但不同的企业且同一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战略目标是有所不同的。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 分析其成长的不同阶段, 制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目标。我国企业在制定知识产权战略目标时要注意三方面问题:一是避免侵犯其他企业的知识产权。二是实现技术积累, 保护自身知识产权。三是提高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率。

2.完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保障机制

企业要完善知识产权战略保障机制, 一是要有健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制度。建立健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制度就要依据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目标, 合理配置知识产权要素, 形成相对稳定、科学的系统。二是强化知识产权意识。我国诸多企业知识产权意识薄弱是制约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重要因素, 要使企业从根本上重视知识产权, 就要从思想上培养, 无论是企业领导还是普通员工, 都要提高知识产权意识, 形成良好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三是有高素质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只有做好这三个方面的工作, 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才能更好的有效实施。

3. 充分利用知识产权信息平台, 建立企业知识产权评估体系

知识产权信息, 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科技信息资源之一。企业要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知识产权信息平台, 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 所以企业可以考虑先利用外部的信息平台资源, 如国家的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地区的和行业的信息平台资源。如果本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 也可以考虑建立本企业的知识产权信息平台。企业对知识产权进行评估, 是知识产权运营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不仅企业自身要了解其知识产权的价值情况, 在对知识产权运营中, 也需要评估知识产权的价值, 所以企业有必要建立知识产权评估体系。

4. 进一步积累和开发自主知识产权, 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 一个企业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是衡量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因此要积极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的质量, 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企业为了获得和保持独特的竞争优势, 形成核心竞争力, 就必须不断地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创造并积累知识产权。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知识产权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日益明显。针对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和创新方面的不足, 要努力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一些企业的成功经验, 在企业制定总体战略时要把握好知识产权战略的位置, 尤其是要发扬企业的创新精神, 在注重质量的同时, 提高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 充分利用国家相关政策和重视知识产权制度, 以市场为导向, 实现知识产权的效益最大化, 提高企业竞争力。■编辑贾树海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剖析 篇2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纵观中国国有企业的现状,两极分化十分明显。国有企业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情势下谋求发展,必须要依靠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着眼长远,为适应企业自身形式而做出的整体性规划。战略管理的正确与否,关系到国有企业的生死存亡,它指明了企业在竞争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国有企业战略管理目标市场

“战略”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将军指挥军队的艺术”,原是一个军事术语。20世纪60年代,战略思想开始运用于商业领域,并与达尔文“物竞天择”的生物进化思想共同成为战略管理学科的两大思想源流。

什么是企业战略?从企业过去发展历程的角度来看,战略表现为一种模式;从企业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战略则表现为一种计划;从产业层次来看,战略表现为一种定位;而从企业层次来看,战略则表现为一种观念。此外,战略也表现为企业在竞争中采用的一种计谋。这是关于企业战略比较全面的看法,即著名的5P模型。

什么是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是指对企业战略的管理,包括战略制定、形成与战略实施两个部分。企业战略管理可以定义为一门关于如何制定、实施、评价企业战略以保证企业组织有效实现自身目标的艺术与科学。它主要研究企业作为整体的功能与责任、所面临的机会与风险,重点讨论企业经营中所涉及的跨越如营销、技术、组织、财务等职能领域的综合性决策问题。

从目前中国企业的总体情况来看,大致有三种管理结构:一是国有企业管理结构,二是民营企业管理结构,三是跨国公司的管理结构。这三类管理结构各有优缺点,应该相互学习,本文主要探讨第一类型——中国国有企业管理结构。

国有企业,又称国营事业或国营企业。国际惯例中,国有企业仅指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而在中国,国有企业还包括由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

我国的国有企业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始终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建立和发展

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解放战争中,人民政府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和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组建了最初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有企业。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迅速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改变长期贫困落后的状况、打破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全面封锁,党提出了用比较短的时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使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的奋斗目标。为此,国家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建设和发展了一大批国有重点企业。仅“一五”时期,全国由694个限额以上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大军,建设了904个大型项目,其中包括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一五”时期,国有经济总投资为612亿元,新增国有固定资产492亿元,其中对工业建设投资260.1亿元,占整个基本建设投资的42.5%,用于工业221亿元,占工业总投资的85%。同时,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把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了国有企业。国家通过新建和改造两种形式所建立的国有经济,使我国经济在较短的时期内形成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同时也提高了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在经济建设中,国有企业支撑了全国经济的发展,保证了能源、原材料的供给,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人才,为国家发展经济提供了资金。显然,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国有企业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居于十分突出的主体地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指引下,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正确路线,围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企业在改革和发展中迈出了重大步伐。在几十年的光辉历程中,国有企业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国有企业自身也获得了巨大发展。

虽然国有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其中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显得较为突出。在战略管理方面上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国有企业不是没有战略管理,而是没有完整的战略管理。当时国有企业战略的制定是由上级或上级的上级完成的,而且非常清晰、明确,几乎不可更改。在这种情况下的企业只有战略实施,而这种只具有战略实施功能的组织是不具备真正系统的战略管理能力的。因此,如果上级制定的战略是正确的或企业能影响上级制定优秀的战略方向,企业就比较成功。反之,情况就会像我们看到的许多国有企业一样,市场经济的到来让他们“措手不及”。很多企业甚至不知道其核心竞争能力是什么、自身的优劣势在哪里,最后逐渐走向破产改制的局面

其次,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短视行为。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的经理是通过行

政任命的,而不是通过市场竞争产生的。为了能在任期内搞出政绩,产生经济效益,提高自己的价值,这些高层管理者往往只顾及眼前利益,以获得短期的、能在近期内产生效益的利益,而对一些企业发展的长期变数,如产品的更新换代、今后的资源供应、寻找及开发新市场、对预期市场及其容量的预测等等,均不加以考虑。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极易造成多家企业目标集中在一个狭小的市场,形成一哄而上的竞争局面,常常导致促销战和价格战,如我国近几年的洗衣机大战、冰箱大战、空调器大战。这样一种竞争状况严重削弱了这些行业的获利空间,并导致人、财、物的巨大浪费。与此同时,另外一些消费者的需求被忽视,得不到满足。相反,若每个企业都能根据环境的变化,结合本身的资源和实力选择合适的经营领域和产品,发现不同偏好的市场,通过差异化来满足目标市场,则不仅可以避免在某些产品市场上的过度竞争,而且有利于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较长时间内立于不败之地。

另一些企业领导虽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但整天忙于日常事务的管理,事无巨细皆过问。我们调查一个国企领导一周的工作计划就不难发现,他大量的时间仍然会沉湎于企业的各种具体事务中,所谓“放心交给下属去做事,自己只负责制定企业的战略方向”的说法,只是MBA的课程要求,而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差距甚远。有过实际企业操作经验的人都会发现,由于国内企业总体基础素质较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复杂以及企业运行规则的不健全,使得企业领袖大量的时间用于应付来自各方的问题。任何一个在电视机前大谈企业战略的领导,他真正坐下来研究企业战略的时间有多少他是很清楚的。由于企业没有长期的发展目标,或把战略简单地等同于长期计划,这样,即使企业会在短期内出现繁荣,但由于难于适应现今多变的环境,结果只能是昙花一现。

另外,国有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存在先内后外、先硬后软现象。先内后外主要是指在战略的制定与选择过程中,国有企业更多地关注企业内部条件,即企业自身所具备的资源与能力,而对于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外部条件却缺少关注。先硬后软主要是指企业最重视的内部条件是财务状况,其次是生产和设备、市场营销、研究与开发;职工素质位居其后;企业的组织结构以及目标和战略排在末位。可见,高层经理人员在制定战略规划时,考虑企业内部条件的先后顺序大致是由“硬件”(资金、设备、市场等)到“软件”(研究与开发、组织结构、职工素质等)。相反,民营企业和跨国公司在战略规划的应用发展过程中,企业内部的“软件”因素正日益受到重视,它们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影响力之增长明显快于企业内部“硬件”因素的相应增长。

国有企业要想摆脱困境,提高其“生存”能力,必须要注重战略管理,克服其在战略管

理中存在的误区,首先确定做正确的事,再以正确的方法去做事。

如何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管理呢?

首先要根据国有企业自身特点进行战略分析,从而了解所处的行业环境以及所处位置,进而明确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并使战略管理按照经济规律来指挥和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战略分析的数据和结果一定要真实有效,不能马虎应付,否则影响企业今天发展的方向。

其次要有准备的战略定位。战略定位就是将企业的产品、形象、品牌等在预期消费者的头脑中占居有利的位置,它是一种有利于企业发展的选择,也就是说它指的是企业做事如何吸引人。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更加需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如企业处于行业领先者,要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成为行业的领先者,必须引进现代经营战略,开展经营方式创新,通过文化影响力和社会亲和力,提升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增强综合竞争能力。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改变传统管理方式的种种弊端,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员工素质的提高,激励员工发展自我,表现自我。如企业自身处于追赶者地位,应积极发挥自身“小、快、灵”的风格,通过不断的渗透,最终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另外,实施战略管理要依靠科学理论。战略管理是一种以思想性创新为主的管理,所以必须依靠科学理论和方法进行指导。目前的战略管理理论还不是很成熟,还在发展之中。环境的不断变化使企业的不确定因素大增。因此,实施战略管理还必须要应用统筹学理论和系统方法相结合才更加有效。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力量,科学有效地运用企业战略管理,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立于不败之地。

古往今来优秀的军事战略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一个优秀的商场战略者,运用企业战略管理技术,亦能够在没有硝烟的商场中获胜。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个没有进行企业战略管理的企业,往往只能看见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忽视长远利益。反观那些成功的企业,都有着明确而有力的企业战略。人们意识到:战略管理是一个企业长久保持活力的根本保证。

总之,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战略观、指导管理模式,才能使企业战略目标得以实现。只要以人为本、合理规划、协调发展、国有企业的战略规划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 篇3

【摘要】“十三五”期间,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的不断拓展,中国中小企业将面临空前的创新发展压力,而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存在一些误区,本文结合中小企业发展的创新需求及在知识产权战略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地图

一、引言

“十三五”期间,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的不断拓展,中国中小企业将面临空前的创新发展压力,知识产权战略规划作为企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手段,实施有效的应对将是所有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现代知识产权,是科技、法律、文化、经济的交叉成果和综合集成。企业创新能力的竞争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正表现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竞争。通观全球,无论是处于先进行列的发达国家,还是位于500强的大型跨国公司,无一不是研究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高手和权益受益人。

二、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存在的误区

虽然经过专利法三次变革,配合专利制度外的政府外交、经济政策,中国的知识产权事业取得了一定成绩,知识产权制度目前已形成了包括专利(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著作权(含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商标、商业秘密、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在内的完整的法律体系,并且与国际保护标准相一致,符合WTO规则的要求,但是, 许多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还存在着以下误区:

(一)、知识产权是申报国家政策补贴和个人职业通道晋升必须的要素

许多中小企业为了获取政府的专利申请补贴、风险投资和高新企业优惠政策及个人职称评定等,不注重专利的有效性,,只是形式上的申请,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些专利无法提高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也不会给企业带来任何经济效益。

(二)、不论是啥方面的知识产权,申请的越多对企业越有利

许多中小企业缺少合理的知识产权战略,尤其在申请规模、保护策略和产业化方面。产品研发时,忽视了知识产权资源的利用,很少进行知识产权文献检索,出现重复研究现象,在产品进入市场时,陷入知识产权纠纷,造成经济损失。由于缺乏战略规划,许多企业没有区分知识产权保护和商业秘密保护等多种保护手段,同时面对市场压力对技术成果的专利保护力度也不够,进而导致了技术流失。

(三)、企业拥有了知识产权,在有效期内收益便有了保证

许多中小企业一方面忽略了知识产权的延续性和后续投入的必要性,使得知识产权所带来的收益无法变成再投入,未能有效地形成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在专利产业化阶段的投入常常不能及时到位,使得专利在产业化阶段中断,不能积极地推向社会实现其价值。这样不仅降低了企业专利的利润率,也使得企业的专利投入转化为成本,难以收回初始的专利研发收入和预期收益,导致企业对专利投入不断缩减,专利技术所能带来的超额利润和激励作用失效,影响企业专利方面投入—产出良性循环的形成。

三、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对策

结合中国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创新需求,以及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战略的实际情况,建议开展以下对策措施:

(一)、建立适合企业本身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中小企业结合自身发展,确定本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在各类市场业务合作中,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知识产权技术体系,充分利用企业的优势资源,打造出一两个产业转化效果和收益情况好的知识产权项目,进而以效益的刺激作用推动企业自身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建设。以点带面,以一带多的方式,带动中小企业整体知识产权管理水平的提升,并在推广先进经验的同时,营造一个良性、健康的知识产权管理环境,促进企业自发地完善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二)、绘图圈地,设计企业本身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地图

新一轮产业革命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早已从传统的产品实物优劣竞争,提前到产品市场战略定位阶段的布局竞争,各中小企业必须在给自身定位产业领域的同时,充分利用该产业领域的知识产权资源,进行知识产权文献检索,汇总并分析当前和潜在竞争对手的产业产品的技术优劣、发展趋势和技术荒地,同时结合本企业的技术资源,对即将研制的产品进行知识产权申报布局,设计企业本身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地图,“绘图圈地”,建设知识产权铁桶阵,开展有效的知识产权“进攻”和“防守”策略。

(三)、增强知识产权的“含金量”,使产品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中小企业要定期组织知识产权宣传和培训工作,有效投入人力和物力推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建立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专利激励政策。企业科技部门要及时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分析技术的发展前景,让市场和技术有效融合,充分运用知识产权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并结合企业自身技术水平和企业长期战略发展的需要,整合已有技术资源形成有效知识产权,增强知识产权的“含金量”,进而使产品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形成良性循环。

四、结语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剖析 篇4

1再生资源产业对知识产权战略需求

1. 1再生资源产业属性的要求

再生资源产业的特殊属性决定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主导作用,再生资源产业具有公益性、准公共物品属性、很强的产业关联性和双重外部性等特点,是一种典型的制度经济。同时,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完善和对外开放的逐步加剧,知识产权在国家经济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所以,政府在对产业进行宏观调控的过程中也要考虑知识产权因素。综上所述,再生资源产业的特殊属性决定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支撑。

1. 2再生资源产业本质的要求

再生资源产业的本质是废弃物再利用技术创新成果的市场化,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依赖于知识产权战略的支撑,是建立在知识产权制度基础上的产业。因此,知识产权战略是再生资源产业培育的核心战略,是再生资源产业的重要保障。再生资源产业的本质和特点决定了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战略的支撑。Erik A在其研究中曾指出, 知识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的作用非常重要[7]; Chris- topher May and Susan Sell研究了知识产权制度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建议各国家和地区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灵活的知识产权政策[8]。

1. 3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要求

知识产权战略有效推动推再生资源产业发展, 是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基础,总体来看,知识产权战略对再生资源产业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保证知识产权权利人的私权不被侵犯,使权利人能够顺利收回前期研发的投入并获得一定的利润,有效激发再生资源企业进行二次创新积极性; 第二,有效推动知识产权商用化和产业化的实现, 促进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第三,提高中国再生资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知识产权布局的能力,有效提高中国再生资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1. 4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中国废弃物数量不断增加,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废弃物再利用技术具有强烈的需求,很多行业具有很大的回收利用前景,例如废旧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行业。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0933. 09万辆,比2011年增长16. 85% ,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8838. 60万辆,增长率为20. 63% 。中国2006 - 2012年民用汽车拥有量及私人汽车拥有量分别如下图1、图2所示。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自2006年以来,民用汽车增长率均保持在15% 以上,而私人汽车增长率则高达20% 。根据国际通用标准,每年汽车报废量约为拥有量的5% - 8% ,则2012年中国报废的汽车数量约为550万辆,为再制造的旧件来源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 数据来源; 2006 - 2012 年中国统计年鉴)

2再生资源产业知识产权战略框架

中国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也更多依靠废弃物处理技术、业务来驱动,产业发展过多的拘泥于产业细节,如回收体系、加工技术等,体现的是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缺少对再生资源产业系统性的研究与规划,因此,有必要对再生资源产业的各层次、 各方面、各环节等作出统筹的系统性规划与框架体系,其中包括再生资源产业知识产权战略工作( 刘光富)[9]。《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明确提出 “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 的十六字方针( 冯晓青)[10],充分展示了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四个环节在知识产权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四个环节在知识产权战略中分工不同、各负其责, 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共同形成再生资源产业知识产权战略框架体系。

( 1) 创造是知识产权战略的源头。知识产权创造是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创造才会有后续的运用、保护和管理。严建新( 2013) 指出,发展中国家要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技术,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11]。再生资源产业本质上是先进的废弃物再利用技术创新成果的市场化,依赖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支撑。因此,再生资源产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必须要不断促进知识产权创造的实现,提升废弃物再利用广度和深度。

( 2) 运用是知识产权战略的归宿。知识产权运用一般包括知识产权商用化和产业化,是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根本目的。随着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和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完善,人们对知识产权的认识越来越深化,逐渐将目光聚焦到知识产权运用上。只有实现知识产权的运用,才能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知识产权也真正实现了其自身价值。

( 3) 保护是知识产权战略的保镖。知识产权保护是保护权利人私权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是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的重要体现。同时,只有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才能充分调动社会主体创新的积极性,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的实现。最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也是中国积极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重要体现与要求,是提高中国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 4) 管理是知识产权战略的管家。知识产权管理不仅是知识产权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更是贯穿于创造、运用和保护等全部环节之中,是实现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手段。对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管理和整合,可以有效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的效率和有效性,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的数量和质量,提高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市场竞争力和竞争优势。

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在知识产权战略体系中分工负责、相互制约又协调统一。各环节在知识产权战略中都有明确的职责划分,创造是前提、保护是保镖、管理是管家、运用是归宿; 各环节也有明确的流程体系,首先要有知识产权的创造,其次才有知识产权的运用,保护和管理则贯穿于创造和运用之中,旨在提高知识产权战略效率和有效性; 同时,再生资源产业知识产权战略体系是一个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过分重视或忽略某环节都会阻碍知识产权战略的有序推进。

3中国再生资源产业知识产权战略存在的主要问题

3. 1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落后

中国再生资源产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落后,严重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导致中国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2012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吉位指出,中国再生金属利用率仅为20% ,而日本约45% ,美国为88%[12]。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已成为制约中国再生资源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资金供应不足是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要成功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必须破除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障碍( 陈祖正)[13]。但是,由于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企业发展规模较小、企业实力不足,我国政府在促进清洁能源技术发展的政策上又存在财政投入不足、税收优惠政策不到位等问题( 刘宁)[14],而David、Czarni- tzki、Paroma Sanyal、Tommy Clausen等通过研究指出,政府科技投入、政府拨款、政府科技投入、政府补贴等对企业的研发活动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15 - 18]。

3. 2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低下

知识产权运用主要包括商用化和产业化,商用化包括质押、抵押等运用模式,是一种重要的融资手段,但现阶段融资担保渠道不畅通,过多依赖于政府担保等行政力量的支持; 产业化主要是指知识产权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是由先进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运用方式,但知识产权产业化水平较低,据2012年 《工人日报》 报道,中国民间发明人得到的专利数约占全国的一半,但专利转化率不到5% , 高校的专利转化率也只有5%[19],落后的专利产业化现状,严重制约中国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速度。

同时,知识产权侵权与未侵权的界限不明确, 再生资源产业在对废旧产品利用技术手段进行修复和改造过程中,一定会涉及原产品中含有的专利、 商标、产品包装装潢等知识产权权利归属问题,如何界定再生资源产业发展过程中侵权与未侵权界限, 如何区分是再制造行为还是维修行为,如何区分再制造行为是正规再制造还是侵权再制造,这些问题都未明确,导致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秩序混乱,最终会阻碍知识产权的运用。

3. 3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不高

再生资源产业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实施政策有待于完善,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有待提高。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共同颁布了 《关于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 ( 下面简称为 《意见》) ,但由于该 《意见》内容多但缺乏实施细则,涉及部门多、工作衔接复杂,而且, 再生资源产业是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和利用的产业, 知识产权关系复杂,导致 《意见》在再生资源产业实际中的应用性不强,可操作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而且,在再生资源产业相关的文件中,如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关于启用并加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标志管理与保护的通知》、 《再制造产品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等,也未对知识产权问题进行明确规定。

同时,再生资源产业健康发展与增强社会知识产权意识的统一困难重重,在发展再生资源产业的过程中,应如何避免相关企业过度依赖于学习原有技术的 “搭便车” 行为和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如何避免社会公众对知识产权的轻视和提高社会大众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等等,都未一一明确。 特别是当下的很多第三方再制造商很少关注废旧产品中的知识产权问题,长此以往,第三方再制造商很容易进入像中国DVD厂商侵犯很多国家知识产权式的困境。

3. 4知识产权管理水平较低

再生资源产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较低,突出表现在 “权利用尽原则”无法适用于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和产业技术标准缺失等方面。首先,由于没有确定合理的 “权利用尽原则”实施细则,导致再生资源产业利益相关者主张各异、利益关系混乱,见图4。然而,目前知识产权的权利用尽原则用于再生资源产业的研究还很少,如何界定其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在学术上还存在很多争议和空白,而工业产权( 专利和商标等) 对于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及其重要。再生资源产业是在原生产业的基础上,将废弃物进行回收和利用技术手段进行修复和改造的一种产业,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涉及到原生产品中所包含知识产权,而且中国目前的知识产权法中 “权利用尽原则”不允许再制造。

其次,再生资源产业技术标准严重缺失。中国再生资源产业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产业的工艺技术、设备水平层次不齐,每个企业都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产业标准与规范,缺乏再生资源产业整体标准框架体系,也缺乏对标准体系运行效果的认证机制、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导致中国废物资源化标准覆盖率不足10% ( 科技部)[20]。

4国外再生资源产业知识产权战略

再生资源产业在国外一般被称为 “waste man- agement”,在日本也被称为 “静脉产业”。国外直接关于再生资源产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还较少,但国外政府从各个方面加大对新兴产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支持,着眼于 “创新驱动”、立足于 “应对危机和支撑发展”,纷纷出台以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知识产权战略为核心的经济战略,可以为中国再生资源产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完善提供可借鉴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4. 1促进知识产权创造的实现

政府加大对新兴产业投入,促进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实现。例如,Brent通过研究认为,美国政府对高校及科研机构的R&D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并配有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商业化政策,最终形成了研发机构及企业协同运用知识产权的局面[21]; 俄罗斯政府专门制定了 《2008 - 2010年纳米基础设施发展国家专项计划》,推动俄罗斯纳米产业的快速发展, 并计划与2015年前投入3180亿卢布来支持纳米产业的发展( 林跃勤)[22]。

政府完善规章制度,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合法化的实现。例如,英国为促进绿色技术应用,在2009年,制定了对绿色技术专利申请实行加快审查的速度,专利申请人在申请时只要注明该项专利是生态环保的,并对生态环保的原理做出详细的说明,就可以申请加快审查速度,而且并不需要为此多付费用,大大提高了绿色技术专利授权和实现产业化的速度( 陈琼娣)[23]。

4. 2提升知识产权运用的能力

政府制定支持措施,促进知识产权的运用。 Keith E等通过实证研究论证了知识产权对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且对促进经济发展的方式进行了研究,认为专利的技术扩散对日本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4]; 德国以及其他欧盟国家还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险等中介服务行业,推动知识产权产业化的实现( 林小爱)[25]; Barder在研究中指出, 必须要加强R&D中知识产权服务业的管理,促进知识产权的运用[26]。

政府加大对新兴产业的刺激,促进先进技术产业化的实现。例如,日本政府通过技术研发、消费者补助等形式鼓励新兴产业不断发展,2009年,政府对环保型车辆进行补助,对购买环保车辆的消费者给予一定的补贴,最多可得到30万日元的补贴, 通过政府的补助,有效的推动了环保汽车产业的发展( 贺芳)[27]。

4. 3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

Kwan等指出,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会给社会福利造成一定的损失,但损失却是有限的,反之, 会给社会福利造成较大的损失[28]。因此,国外很多国家积极重视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例如,美国政府运用法律法规和专利战略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从本国的实际出发,运用知识产权战略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吸取英国的经验,完善专利制度等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政策,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作为专利战略的首创国,美国积极通过专利战略促进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获取,满足新兴产业对先进技术的需求( 莫守忠等)[29]。

4. 4提高知识产权管理的水平

政府促进新兴产业获得知识产权集群管理优势。 例如,俄罗斯政府积极引导新兴产业集群与集约化发展,获得产业集群管理优势,于2010年在莫斯科建立新兴产业研发中心,支撑俄罗斯新兴产业对高新技术的需求,而且,俄罗斯已经建立了24个经济特区和12个高新技术园区,还不断促进科研院所与产业园区的合作,积极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 林跃勤)[22]。

政府积极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日本政府业积极加大对知识产权的管理, 引导企业不断健全知识产权管理的组织制度,例如, 东芝公司不断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公司设有知识产权计划部、专利信息服务部、产品商标部、 知识产权法务部等,各部门各负其责、通力协作, 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能力( 莫守忠等)[29]。

5再生资源产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建议

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框架体系为指导,借鉴国外产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经验,结合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特殊需求,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四个维度为中国再生资源产业知识产权战略框架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为政府解决再生资源产业知识产权战略问题寻找切入点,如图5所示。

5. 1创造环节

( 1) 加大知识产权战略支持

政府作为市场经济的管理者和调节者,应该通过项目投资、财政补贴、专利费用资助、技术产权回购、人才培养、政策支持等形式,加大对废弃物再利用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为企业搭建更高的技术创新平台,有效加快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创新的数量和质量。

( 2) 调动创新主体的积极性

完善知识产权创造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一切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包括政府、企业、科研院所、 社会公众等; 保护产权权利人的正当权益,通过加强对知识产权私权的保护来激发创新主体的积极性。

( 3) 贯彻专利优先审查制度

为促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2年颁布 《发明专利申请优先审查管理办法 》, 对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技术创新制定优先审查的制度。但是,仍然需要继续简化优先审查范围的程序,制定实施细则,让真正需要加快审查的申请人纳入到优先审查范围。

5. 2运用环节

( 1) 理顺知识产权主体关系

国家应尽快联合相关部门理顺废弃物拆解、再制造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例如,可拆解再利用的零配件在再制造过程中应如何管理其知识产权, 再制造产品的商标应使用原生产品还是再生资源产品的商标等。理顺废弃物再制造过程中知识产权关系是知识产权运用的前提。

( 2) 完善知识产权融资政策

知识产权成果要想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因此,必须通过多渠道加强对再生资源产业知识产权的金融支持,如知识产权出资入股、 知识产权质押、知识产权证券化、知识产权信托、 知识产权融资担保以及其他可以支持再生资源知识产权产业化实现的融资形式,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 加快知识产权产业化。

( 3) 培育知识产权服务机构

一方面,培养专业型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提高知识产权服务业的专业化服务水平[30]; 另一方面,逐步发展综合型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再生资源企业提供一揽子式的知识产权服务业,并逐步探讨如何实现废弃物再利用技术研发与原产品生产技术的对接。

5. 3保护环节

( 1) 加大知识产权侵权惩罚

通过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惩罚力度、增加知识产权侵权的索赔金额、增大公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机会成本等措施,加强对再生资源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

( 2) 加强知识产权宣传教育

通过报纸、电视广告、宣讲等多种手段加强对公众进行知识产权教育,包括知识产权的申报流程、 知识产权的作用、侵犯知识产权的危害及应受到的惩罚等,提高公众知识产权的意识,鼓励公众积极申报知识产权,并减少对知识产权的侵犯。

( 3) 保护原产品制造商权利

原生产品是再生资源产品的源头,是指使用原始材料所生产的产品。在废弃物拆解、再制造过程中,必须确定合理的再制造方式与力度,合理协调再制造商和原生产品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利益关系, 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利益不受侵犯。

5. 4管理环节

( 1) 培育知识产权集群管理

中国正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再生资源产园区,积极打造再生资源产业集聚区。在再生资源产业集群的过程中,积极搭建知识产权集群公共管理和服务平台,构建区域再生资源产业知识产权集群管理优势,提高区域知识产权水平。

( 2) 完善知识产权风险管理

一方面,政府应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风险评估、 预警和管理机制,引导再生资源产业进行合理的知识产权布局; 另一方面,企业应完善企业内部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制度,既防止别人侵犯自有的知识产权,也预防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

( 3) 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

再生资源产业应该实施 “引进来” 与 “走出去”相结合的知识产权战略,既要积极引进国外具有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也要支持中国废弃物再利用企业到国外部署知识产权战略,提升再生资源企业的国际竞争实力。

6结论与展望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 篇5

知识产权中长期战略规划

(简要版)

二〇xx年x月

xxx有限公司

知识产权中长期战略规划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企业经营发展总体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微观基础。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企业,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动力。根据XXX和黄科技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特制定《XXX公司知识产权中长期战略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战略规划”)。

一、战略规划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间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及转移,以权力独占和信息利用为其本质特征的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日益突出。

XX行业是我国具有原创优势的民族产业,我国XX产业现代化水平的关键在于确立XX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而使XX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快速提高的关键则是完善的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因此在新形式下建立企业完善的知识产权战略规划是实现XX企业快速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

XXX有限公司经过“九五”、“十五”多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业内具 1 有一定规模及行业影响力的中药制造企业。企业优势产品、品牌、专利产权等达到了新的高度。在新时期,建立和制订与企业自身特点和整体发展规划相结合的,规范、可行的具有引领企业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战略规划的指导原则

1、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要服从、服务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全局。

2、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要贯穿于企业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应用保护的全过程。

3、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要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整合内外创新资源,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联动,整体推进,有利于全面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

4、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要从强化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入手,推动企业专利、商标和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组成部分的全面、协调发展。

三、战略规划的总体目标与主要内容

1、总体目标

到2020年,形成与XX企业自身经营发展与科技发展相适应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力争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上有重大突破,企业主导产品、潜力品种及关键技术领域拥有 2 必需的核心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在知识产权的投入、产出、拥有量和产业化方面达到行业内先进水平。努力把企业建设成知识产权意识强、富有创新活力、转化效果显著、效益产业集聚、吸纳环境优越、维权措施得力、产权交易顺畅和专业人才齐全的创新性企业。

2、主要内容(1)知识产权创造

——在经费投入上,到2010年,企业目标是在对知识产权(IP)经费的投入上要占企业全部研发资金(R&D)投入的6%;2015年,企业目标是在对知识产权(IP)经费的投入上要占企业全部研发资金(R&D)投入的10%;到2020年,企业在知识产权经费投入应占企业全部研发资金投入的15%。这其中包括专利的研发、申请及维护,以及对相关研发人员的奖励经费。从而在经费上充分保证企业对知识产权的研究开发及市场运作。

——在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方面,与企业经济增长相适应。2006-2015年,公司专利申请量增长速度保持在5%左右,2010年达到15件,2015年达到35件,以产品新配方、新功能、新标准为主。在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占50%以上,职务发明创造专利申请量占95%以上。2016-2020年,专利申请量增长速度保持在8%左右,2020年达到5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占50%以上,重点及核心领域的自 3 主知识产权,特别是核心专利的拥有量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都有较大提高;每百万元R&D投入产出的专利授权量及实施效率有明显提升。

——商标注册申请量:2006~2015年期间,企业商标注册申请量平均增长速度达到5%,到2015年,达到 10件以上,其中市驰名商标和广东著名商标总量要有新的突破,分别达到10件和5件。2016-2020年,商标注册申请量平均增长速度达到8%,2020年达到15件以上,并争取获得国家著名商标和实现一批商标到境外或国外注册,提升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拥有1个全球知名品牌,3个以上国家著名品牌。

——知识产权进出境海关保护备案申请量,到2020年实现企业所有驰名、著名商标和专利在海关总署办理进出境海关保护备案,企业所有的商标及专利都力求能在海关总署办理进出境保护备案。

——技术标准制定,到2020年,企业较多参与国内和国际组织技术标准的制定,在中医药行业领域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

——知识产权交易市场:2006-2015年,企业不断从实践上探索知识产权交易的可行性;到2016-2020年,大力开展知识产权交易、评估、抵押等相关业务,积极进行知识产权国际交流服务等相关活动。到2020年后,知识产权交易成为企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

(2)知识产权管理

——在2006-2010年期间,重新修订和完善《专利管理工作实施规定》等相关制度,对公司知识产权工作实行制度管理。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增加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或指定专门部门和人员兼管;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对科研成果、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研发实行知识产权目标管理制度。构建自主知识产权企业培育体系,深入开展知识产权保护行动,努力提高公司各类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和公司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

——在2011~2020年期间,建立专门的专利信息数据库,使相关人员能熟练使用专利信息分析系统、企业知识产权信息管理系统等其他数据文献系统,及时收集、分析研究专利信息,为企业技术创新、经营管理等活动的战略制定提供依据及对策。

(3)知识产权保护

——在2006~2010年期间,建立企业查处与打击知识产权侵权、盗版、假冒等违法行为的相关制度与专员,及时查处针对我司产品的各类知识产权违法情况。对商业秘密全部实行规范化管理,建有相应的保护商业秘密的规章制度。

——在2011~2015年期间,建立起知识产权保护预警及应急的公共服务平台与机制,确保企业的经济安全。实现将专利、商标保护扩展到所有产品,并且将保护范围开始从产业链的上游及下游拓张,从国内延伸到国外。

——到2020年,争取企业所有自主知识产权全部在海关总署申请备案保护,从而促进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展和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和打击知识产权侵权产品在我国口岸进出境。

(4)知识产权应用

——2006~2010年,建成信息完备、功能齐全的企业知识产权公共信息平台。企业能够自觉利用知识产权信息为其研发、生产、维权、口贸易,以及根据市场需求,为制定“后发优势”战略服务。

——在2011年~2015年,企业所有技术产品都拥有部分或者全部的自主知识产权,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额占总产品额的比重达到60%以上,知识产权对企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明显的提升。

——到2020年,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成为企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占公司利润来源20%以上,基本实现核心产品的知识产权的垄断。

四、建立企业知识战略体系与保护措施

1、进一步提高企业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

通过对企业员工商标、专利、版权保护等培训;企业产品及关键技术科技展板的宣传普及;以及组织专业人员编写企业知识产权实务手册和典型案例分析等,充分利用“3.15”、“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和“科技活动月”等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知识产权宣传 6 普及活动,大力提高企业高层领导和研发人员的产权意识,激发员工的创新思维及创造力,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

2、构建及完善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创新体系

构建及完善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知识产权创新体系。整合优势创新资源,着力提升企业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努力走出白云山和黄的自主知识产权双创之路(集成创新+吸收创新)。

3、加快基础性知识产权战略资源的创造和储备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企业专利的申请量和质量,努力实现专利申请量及质量的同步增长。同时争创行业内产品的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及名牌产品等。通过持久的技术创新、质量管理、市场推广和售后服务,打造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培育企业饮誉海内外的商誉

4、加速吸引培养企业知识产权专业人才

尽快培养和集聚一批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所必须的各类专业人才,包括:懂专业、懂外语、懂法律、熟悉国际规则的复合型知识产权管理人才;技术、法律兼备的企业专利工程师和企业知识产权实务操作人才;能够从事并胜任知识产权代理、评估、交易、咨询、诉讼和专利检索等高级服务人才。到2020年,基本形成一批数量足、素质高、结构合理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队伍。

5、拓展行业内国际和区域间的知识产权合作与交流

深圳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战略运用 篇6

深圳市知识产权局

深圳是中国最具创造力的城市,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创意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完全符合深圳这个创意之都的城市性格。深圳在发展高新技术、软件、动漫、网络游戏等创意产业、文化产业方面,具有的不仅仅是条件优势,而是已经有一批像华为、腾讯这样的国内领军企业创业在深圳,成功在深圳,在深圳聚集起可观的技术优势、知识产权优势。

大力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

其一,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2009年机构改革后,深圳充分发挥机构改革整合优势,统筹推进商标、专利、版权等知识产权职能,努力构建“大知识产权”新格局,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2011年在政府职能调整中,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加挂深圳市知识产权局牌子,为深圳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全面提升“深圳质量”内涵和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供了有力保障。

其二,知识产权与标准化战略纲要颁布实施,深圳市政府印发《深圳市知识产权与标准化战略纲要(2011—2015年)》,成为全国首个将知识产权与标准紧密结合的纲要,明确了深圳未来五年知识产权与标准化工作的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提出将深圳建设成为全国知识产权与标准化结合示范城市的战略目标,成为新时期深圳知识产权和标准化工作服务全市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指导今后五年的工作开展。

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

截至目前,深圳国内有效发明专利累计达5万件左右,专利密度为39件/万人,高出国家“十二五”规划2015年每万人3.3件的目标十倍,高居全国榜首。

知识产权联盟建设取得新进展。近年来,深圳市高度重视知识产权联盟建设,在中国彩电专利联盟、深圳市LED专利联盟的基础上,又先后成立了深圳市新能源标准与知识产权联盟、超材料技术产业联盟和生物医药专利联盟。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作为联盟成员的发起单位,在超材料技术、生物医药领域开展联合创新和产业布局,仅光启研究院一年的申请发明专利就超过千件,成为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龙头和引擎。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取得良好效果。大运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顺利完成。

营造全社会尊重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

利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专利周、商标节等重要节点和重大活动,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工作。

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工作扎实推进。持续开展“知识产权名人讲堂”和“知识产权鹏城论坛”品牌培训活动,完成多项宣传培训项目,接受培训人员达5 000余人次。深圳市人民检察院主办打击和防范侵犯知识产权研讨会,搭建保护知识产权理论实务研究高地。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推动深圳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建设,联合召开知识产权学院第一次理事会预备会议,与深圳大学协调完善《理事会章程》,建立健全学生选拔规则,制定相应的《经费管理办法》,推动第一批20名知识产权方向研究生进入实习阶段。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腾讯公司成立于1998年11月,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也是中国服务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之一。

2001年腾讯公司申请了互联网的第一个专利,2003年在国内第一个组建专利团队。近八年来,其专利申请、授权量在互联网业内稳居首位,与华为公司有实体产品不一样的是,腾讯申请的几乎全是计算机软件通信类专利,并几乎涉及所有互联网应用产品。2010年,腾讯获得了中国专利金奖。在腾讯1 000多件授权专利中,含金量最高的创新发明专利占“主打”,所占比例高达99%,仅有3件为外观专利,7件为实用新型。

一条知识产权兴业之路

“以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打造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腾讯公司的战略方向。

腾讯公司所获得的各项授权专利已被广泛应用到了腾讯所提供的网络产品和服务上。例如,在参观介绍中,我们看到,深受网友喜爱的QQ群组聊天功能、手机与QQ互通功能、快速传文件服务、TT浏览器的单窗口多页浏览等功能已经成为了行业标准,同时也成就了腾讯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仅以QQ拼音输入法为例,该产品在一年之内用户数量增长近6 000万,同时申报专利也超过50项,覆盖输入法核心功能和多项辅助功能。表明腾讯公司的研发产品在不断提升市场地位的同时,也建立起稳固的专利壁垒。现在,知识产权已成为腾讯公司重要的生产资料,可以说,腾讯的发展之路就是一条知识产权兴业之路。腾讯已成为中国互联网公司知识产权保护卓有成效的范例。

腾讯公司目前超过50%的员工为研发人员。公司不仅为新产品建立了一整套内容涵盖域名、商标、版权、专利等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办法,还专门投入开发了专利电子平台,来支持公司内部专利的管理流程。从专利申请、查询专利到专利维护管理工作,腾讯实现了完全的电子化,并有完善的激励体系。

腾讯还在新产品的SCM系统中,加入对产品及新业务进行发布前的知识产权评审,以便及时发现新发明、新创造,同时也能防止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腾讯非常重视保护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重视员工的知识产权教育。腾讯不仅设置有法务部,负责公司知识产权的全面管理,包括知识产权日常维护和知识产权许可贸易的审查,还在研发中心设置了专利团队,负责对公司的技术发明进行专利发掘和国内国际保护。

nlc202309021644

复合保护立体

维权

为了保护企业创意成果,腾讯实施了知识产权复合保护战略,立体维权,即:为新产品建立一整套内容涵盖域名、商标、版权、专利等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其具体做法有三种:

其一,版权+商标权。2000年,腾讯创造性地设计出企鹅卡通形象代言企业产品,这一卡通形象不仅被进行版权登记,同时还进行全类商标注册保护。在商标保护方面,腾讯的策略是对核心商标实行全类注册保护。QQ、企鹅卡通形象是腾讯的著名商标。QQ商标随着用户群的扩张,被誉为亿万网民的聊天品牌。腾讯不但对企业名称、公司域名、软件产品名称进行商标注册,对经典的广告语如“Q人类、Q生活”也都进行了商标注册,另外还申请注册防御性商标。其二,版权+商业秘密保护。对一些已经创作完成的作品,如软件代码、设计图纸等,始终以周密的商业秘密保护措施加以保护。其三,版权+专利保护。在专利保护方面,腾讯通过建设专利管理数据库系统与专利申请项目跟踪系统连接在一起,实现专利申请的整套电子化流程与管理。

延伸授权品牌增值

注重知识产权保护让腾讯有效地捍卫了智力成果,并且通过知识产权授权,让腾讯品尝到了品牌增值的巨大甜头。

2000年,腾讯开始开展QQ品牌及卡通形象授权业务,授权专业公司生产销售QQ周边产品,推出一系列产品。一时间,QQ迅速成为媲美“米老鼠”“唐老鸭”、Kitty猫的新一代时尚娱乐符号。QQ迷的疯狂抢购以及市场上一夜之间冒出的大量仿造品,有力地验证了这个经营思路的可行性,这开创了中国互联网公司创造、发展卡通品牌的先河。2005年3月,腾讯独家授权与郑州小樱桃卡通公司创作出版《QQ漫画》。卡通品牌形象授权是腾讯充分利用知识产权,为知识产权增值的代表性业务。

腾讯经过几年的摸索,还制定出一套颇有特色的管理QQ品牌形象授权的方法:腾讯要求所有使用QQ卡通授权的产品在开发、生产、销售、宣传中如需设计、开发、使用、再创作与合同授权形象之一近似或变形或再创作产生的图形及文字以及含有QQ的产品名,须事先征得腾讯同意,并且这些近似、变形或再创作产生的图形及文字,以及含有QQ的产品名的知识产权(版权、专利、商标)均归腾讯所有。

因势利导,适时调整专利战略

腾讯专利申请演绎了从数量到质量的跃升,在2007年之前,腾讯走的数量取胜之道,并在2007年达到峰值,一年申请量多达600件。原因在于,2001年至2007年刚好是腾讯快速发展时期,其在此阶段快速申请专利主要是出于技术安全考虑,因为互联网产品并无国界限制,国际竞争对手都在各个领域申请专利,中国互联网企业如果不申请,将使中国互联网产业处处被动。

加大海外专利申请的力度,注重海外布局。谷歌在美国的专利申请数量远低于其在国际上其他国家的申请量,这表明谷歌在专利上有成熟的海外布局。腾讯也在进行这一战略,从今年开始加大对海外尤其是美国专利申请的力度。

对于腾讯,现在正处于其专利布局的第三阶段,更多的是做查漏补缺,对互联网发展前沿的技术和产品进行分析研究,之后形成自己的专利申请布局。在国内市场上,腾讯现正研究探索电子商务、广告等新类型的专利申请。这些新类型在国外获得专利比较容易,但在国内仍属新兴产业,专利申请相对较难,很多申请都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局讨论的热点,审查员与公司的知识产权工作者也经常一起探讨此类申请的专利保护问题,共同推动互联网的发展。

腾讯知识产权战略的启示

腾讯知识产权战略的成功实施,首先在于充分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同时,熟练掌握国内外法律规则,通过合理的商标、版权、专利布局,实现自己品牌和技术的跨国保护。小企业可以从简单的商标、版权注册登记开始;中型企业可以根据经验和企业成果扩展到知识产权的各个领域和不同深度;大型企业则要将知识产权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来整体实施。此外,知识产权只有同研发、市场、运营紧密结合,才能真正渗透到公司运作的各个层面,不断增值,帮助公司提升市场领导地位,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责任编辑:陈海峰)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篇7

1.1 企业知识产权的范围

通常所说的企业知识产权包括商标、专利、技术秘密和著作权。知识产权的完整组项还包括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商业方法及其他智力创造的可运用于企业经营的智力财富。

关于技术秘密, 是指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 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效益的实用技术信息。从技术内容来看, 两者都是技术创新、技术成果。但是, 专利技术大多是容易被反攻的技术, 即技术人员可以从流通于市场的产品上逆推出对应的技术方案, 而技术秘密主要以秘密状态维持其经济价值, 是不为公众所知悉的, 也即不能从公开渠道直接获取, 仅为特定人知晓, 技术秘密一旦被披露, 为公众所知悉, 就会丧失秘密性, 从而引起技术秘密的终止。即作为技术秘密保护的技术应是很少于市场上流通的技术。

1.2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指企业为获取与保持市场竞争优势, 运用知识产权制度进行确权、保护与运用从而谋取最佳经济效益的策略和手段。对一个企业来说, 知识产权战略是一个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经营方面运用知识产权战略, 可以有力地对抗和排挤竞争对手, 以较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市场占有份额。同时也能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在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方面可以使自己的发明创造及时得到法律的保护, 并能及时掌握技术的最新发展, 从中借鉴适合自己的创新发展之路。

2 建立知识产权战略的必要性

历史的惨痛教训:如中国DVD侵权案, 本属于自己的技术, 因不重视申请专利保护, 反要向外国“6C联盟”缴纳每台4.5美元的专利费。

激烈竞争中的功能: (1) 利用专利快速打开市场并维护市场份额; (2) 专利技术是突围价格战中最为锋利的武器; (3) 专利技术是限制竞争对手的最有力的武器之一。

3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框架

对于集产品设计、生产与销售为一体的企业来说, 专利战略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最有力的武器, 商标是产品的代号, 也是必不可少的, 而产品说明书等有关产品信息的一系列文件, 都是著作权法中的作品对象, 受著作权法保护, 建立起专利、商标、著作权保护框架是十分必要的。此外, 技术秘密也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框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方式

4.1 设立独立的部门执行知识产权战略

充分重视知识产权战略, 设立独立的部门执行知识产权战略, 有专项资金投入, 并纳入业绩考核。根据公司产品研发项目组的多少, 以3~5∶1比例组建专利团队, 即3~5产品组对应一个专利团队。每个专利团队根据所负责研发项目组的项目数量、重要程度等确定团队人数。各专利团队专门辅助各自负责的研发项目组开展专利相关工作, 如检索国内外相关产品技术文献, 指导研发人员借鉴、侵权回避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挖掘可申请专利的技术及时申报专利。根据各专利团队取得的成绩及相应人员在该团队中所作出的贡献 (如: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回避率等) 进行业绩考核。

4.2 专利战略的具体实施

4.2.1 对所要突破的领域的技术现状检索

(1) 技术现状检索的首要目的是了解现有技术的发展现状, 是制定适宜技术研发计划的必要前提。通过对技术现状检索 (主要是专利检索、技术文献) 可以准确地了解该领域的技术发展现状, 避免重复创造。 (2) 技术现状检索是了解竞争对手的最有效的手段。凡是具有专利战略意识的企业, 都会将自己的技术创新及时申请专利, 以获得专利保护, 故专利检索可以直接了解竞争对手的技术创新现状和专利布局。 (3) 技术现状检索可获得失效专利技术, 筛选出质量较高的失效专利技术加以利用, 可节约成本, 提高产品质量。 (4) 技术现状检索可以有效地避免专利侵权的发生。在专利检索过程中, 将企业所实施的技术与专利技术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比对, 可以及时发现自己所实施的技术是否涉嫌专利侵权, 一旦发现应尽早采取措施, 避免陷于专利侵权纠纷中。

4.2.2 制定企业发展的技术研发计划

企业研发计划首先要选定研发的技术领域, 可以通过专利检索并结合企业的技术优势以及现阶段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等因素综合确定研发的技术领域。研发的技术领域可分为短期研发计划、中长期研发计划。短期研发计划对象一般是企业现阶段面临的技术问题或行业面临的技术难题;中长期研发计划代表某一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有的甚至还没有被人们注意。虽然中小企业实施中长期研发计划成本较高, 但一定要关注这方面的技术问题。

4.2.3 挖掘潜在的可以申请的专利

通过筛选、挖掘技术创新, 才能提炼出专利技术进而申报专利。应对技术人员进行专利知识培训, 加深他们对专利的认识, 促使他们在技术研发过程中进行专利的发掘、挖掘, 或者由在先提到的专利团队专门负责挖掘技术研发成果中的可申报专利的技术, 避免为别人做嫁衣。

4.2.4 及时确定适当的技术保护方案

技术创新获得突破后, 首先要考虑的便是技术成果的保护问题, 而技术方案的保护无外乎是专利保护还是技术秘密保护。

及时地申请专利, 并不等同于立即申请, 而是要重视申请时机。因为一旦申请专利保护, 专利申请文件经官方审核合格后必然被公开。而申请文件中记录的技术方案公开后, 竞争对手可能通过官方公开资料中了解到, 并正好利用该技术方案作嫁衣继续改进, 或回避设计, 以解决他们正面临的技术难题。申请时机的把握应该与技术方案的先进程度、继续改进或回避设计的难易程度挂钩, 综合研究。如果该技术不立即申请专利可能被他人公开或申请的, 可以充分利用国内优先权制度, 先向国家知识产权提出申请, 在专利被公开之前撤回, 然后再从该撤回专利申请的申请日起1年内提出另一份专利申请文件, 并要求在先专利申请文件的国内优先权, 采取这种方式可在保证获得较早申请日的同时, 延缓竞争对手知晓该技术方案的时间, 所付出的代价也仅仅是多缴纳一次专利申请费而已。对于难以进行回避设计绕开的且行业内都在积极进行开发的技术, 采用上述要求国内优先权的申请方式最适合不过。

4.2.5 技术秘密的保护工作

在对技术创新进行挖掘过程中, 除注重可申报专利的技术成果外, 同时应重视可作为技术秘密保护的技术成果。保密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制定企业技术秘密管理办法和规定; (2) 建立企业技术秘密的借阅制度及保留借阅记录; (3) 与可接触技术秘密的人员签订保密协议, 明确权利与义务; (4) 权利人采取的物质手段, 比如使用带锁文件柜存放等。

另外, 司法实践认定技术秘密侵权主要使用的“接触加相似原则”, 即权利人能够证明被侵权人所使用的信息与自己的技术秘密具有一致性或相同性, 同时能证明侵权人有获取技术秘密的条件, 而侵权人不能提供或据不提供其所使用的信息是合法获得或使用的证据的, 可以认定侵犯技术秘密。

4.2.6 处理好既不申请专利保护也不采取技术秘密保护的技术创新的公开

无论是技术创新采取专利保护还是采取技术秘密保护, 企业都需要支出一定的成本, 故并不是每一项技术创新都采取保护措施, 对于那些不准备采取保护措施的技术创新, 必须尽快将其公开。

4.2.7 打好专利进攻战和防御战

专利战略从不同的角度可做不同的分类, 按应对市场竞争的战略实施方式划分可分为进攻型专利战略、防御型专利战略。

专利进攻战略是指积极、主动、及时地申请专利并取得专利权, 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为企业争得更大的经济利益的战略。专利进攻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基础专利战略, 这是准确地预测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 将核心技术或基础研究作为基本方向的专利战略。基础专利战略的实施, 需要比较准确地掌握行业技术现状, 进而确定技术的发展方向。基础专利战略对抢占市场先机, 保持市场份额尤为重要, 龙头企业要保持自己的龙头地位, 基础专利战略是必不可少的。 (2) 外围专利战略, 如果行业的基础专列被其他单位掌握, 而又无法另辟蹊径时, 可以采用具有相同原理并环绕他人基础专利布置多个外围专利, 加强自己与基础专利权人进行对抗的战略。在自己的基础专利受到冲击时, 在基础专利周围编织专利网, 采取层层围堵的办法加以对抗。外围专利战略不需要花费太大的成本, 但它同样会对基础专利的权利人带来很多的限制, 大大削弱基础专利权利人的威力, 比较适合技术起点低的企业, 外围专利战可以大力推动专利交叉许可的实现, 该战略的执行比较适合技术起点比较低、研发团队实力比较低的企业。 (3) 专利转让战略, 即对自己并不实施的专利技术, 积极、主动地向其他企业转让的战略。专利的维护要付出经济成本, 如果自己不实施, 便无法直接带来经济价值, 如果存在这样的情况, 应积极启动专利转让程序, 不仅可以减少专利管理成本, 同时还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回报。需要注意的是, 在专利转让过程中应慎重选择受让人, 并充分重视合同中专利有效性的保障。 (4) 专利收买战略, 即将竞争对手的专利全部收买, 来独占市场的战略。在收买专利过程中, 应充分重视下列因素:专利可转让性, 被无效的风险, 权属瑕疵。

专利防御战略是指防御其他企业专利进攻或反抗其他企业的专利对本企业的妨碍, 而采取的保护本企业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的一种战略。专利防御战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专利无效战略, 即针对对方专利的漏洞、缺陷, 运用撤销以及无效等程序, 使对方所取得的专利不能成立或者无效的战略。在无效过程中, 根据形势, 也可与对方达成和解协议来解决纠纷。 (2) 公开战略, 前面已经论述, 在此不再赘述。 (3) 交叉许可战略, 即企业间为了防止造成侵权而采取的相互间交叉许可实施对方专利的战略。

4.2.8 设计出技术创新激励制度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探析 篇8

一、分析模型

本文使用SWOT分析就是将与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因素 (Strength) 、弱势因素 (Weakness) 、机会因素 (Opportunity) 和威胁因素 (Threat) , 依照一定的次序以矩阵形式排列起来, 然后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 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知识产权战略就是将一个公司与其所处的知识产权环境联系起来, 更准确地说, 是把企业内部知识产权条件与其外部知识产权环境相匹配的过程。通过对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优势和劣势以及企业所处的知识产权环境的机遇和威胁进行匹配, 企业能够使自身的资源得到最优配置, 从而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SWOT分析框架通过建立TOWS矩阵, 提供4种战略, 即SO战略、WO战略、ST战略和WT战略, 如表l所示。

二、知识产权战略分析因素

知识产权战略也可被看做一般战略管理和知识产权管理的交集, 因此, 它从一般战略中继承了战略分析思想, 又和知识产权管理的特殊因素相结合。知识产权战略中常见的分析因素如下:外部知识产权环境 (即O和T) , 主要从宏观知识产权环境 (政治、经济、社会、技术) 和行业知识产权环境 (产业技术、竞争结构、知识产权行业) 两方面分析;内部知识产权条件 (即S和W) , 具体包括专利、研发、制造、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因素。

三、应用实例:上汽荣威750分析

一直依靠引进技术闯荡市场的上汽集团, 不断在自主专利技术上寻求突破。2006年11月18日, 荣威750全系列车型首次公开亮相, 体现“尊荣体验”服务品牌;在荣威平台上自主开发的中强混合动力轿车也成为一个技术亮点。2007年9月21日, 荣威750i睿雅版隆重发布, 延续了荣威家族“高性价比”的特征, 也有效地丰富了荣威的产品线。荣威作为一个上市不满一年的全新品牌, 能在短期内推出此款新车, 与其始终坚持的“创新”精神息息相关。

上汽集团内部具有自身的优势及劣势, 在外部市场环境中也存在着大量的机会和威胁。与其实施专利战略密切关联的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因素, 包括:企业的资本实力, 即上汽研发基金充裕, 企业盈利, 财务稳定性好等;企业的开发能力, 即研发部门的技术实力强, 研发部门在企业中备受重视, 注重企业技术人员的培养, 有较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及工人, 组织效率不是很高, 较为忽视团队建设;企业市场开拓能力, 即专利的实施许可能力强, 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二是外部因素, 包括:政治环境因素, 即国内政治稳定, 国际政治环境比较稳定;经济环境因素, 即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不断增长, 比较稳定的政府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及对外经济政策;技术环境因素, 即汽车行业技术不断进步, 注重生产技术革新;行业市场因素, 即政府产业政策支持国内汽车行业发展, 行业边际利润率低, 行业资金、技术密集度高, 市场容量饱和;竞争环境因素, 即竞争格局在变化, 不断有国际国内竞争者退出与进入, 竞争强度大。

1、内部优势。

一是上汽品牌。上汽有属于自自主品牌, 上汽荣威由于其高端自主品牌的身份, 比同级别引进车型在整体成本控制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优势。这有利于企业的新产品上市后能够迅速打开市场。二是强大的产品开发能力, 荣威的专利就多达20多项。三是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始终保持创新的文化基因。四是资本雄厚。五是研发基金充裕, 上汽每年的自主技术投入, 已经达到了年销售收入的6%。

2、内部劣势。

一是人力资源。过度追求指标, 海尔将指标核定到人, 忽视团队建设, 过于注重个人主义实现, 在上汽集团, 每一个岗位、每一位员工都挂具体的指标。没有指标考核的岗位是不需要设立的岗位, 没有指标考核的员工是不需要雇用的员工。二是靠引进技术起家, 先天劣势, 基础专利不多。

3、外部机会。

一是政治经济环境, 我国正在实行知识产权战略, 政府正在为企业做强、做大、做久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国内市场, 中国汽车消费呈上升趋势, 市场有潜力。三是用户需求, 用户不断涌现新的需求。四是法律环境, 我国正在逐步建立公平竞争的法律环境, 有利于企业的正常有序发展。

4、外部威胁。

一是市场环境, 汽车行业现在处于买方市场, 国内外市场处于饱和状态。二是行业环境行业内部危机, 汽车行业内部价格战使得企业利润不断降低。三是竞争对手, 国内外竞争对手也在不断研发, 企业的技术优势稍纵即逝。

四、对策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大多数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效果往往低于预期。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一个横向战略, 它必须贯穿在公司各个垂直战略中, 例如技术部门的研发战略规划、营销部门的市场份额拓展战略规划、公司整体并购发展战略等公司战略之中。所以, 知识产权战略必须是CEO工程, 否则很难真正有效实施。一是知识产权战略要与技术研发管理相结合, 例如将专利挖掘与技术研发优秀奖的评审联系起来;二是知识产权战略要融入到人力资源管理中, 将员工晋级、考评、流失与知识产权保护联系起来;三是知识产权战略要与市场营销挂钩, 将企业信誉与品牌建设联系起来,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运营之间应该建立密切的联系。

在确定知识产权战略的内容之后, 应注重将其转化为战略计划中的特定目标和举措。公司要以战略计划为指导制定运营计划, 确定实现其目标所需要的资源。在实施战略和运营计划的过程中, 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要不断监控和了解所产生的结果以及有关竞争对手和外部环境的知识产权部署或技术标准等方面的数据, 检验战略是否有效。最后, 需要定期评估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综上所述, 我国企业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市场, 只有制定和实施正确有效的知识产权战略来促进企业产品结构调整, 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企业技术创新、防止无形资产流失、提高企业竞争力, 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获得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娜:SWOT分析应用于竞争情报活动的实例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0 (4) .

[2]杨世忠: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特点分析[EB/OL].http://www.niw.cn/info/4829.html, 2005-07-30.

企业创新的知识产权战略研究 篇9

对于企业来说,利润是永恒的追求,为了使产品质量和功能上有所突出,必须拥有最新的技术,才能使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因此,企业的创新主要是技术创新。

技术变革经济学的创始人熊彼特的创新观点影响了一大批经济学家,管理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利润,所以最终检验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市场所接受而带来的具有独占或优先获取权的超额利润。英国学者莫尔(V.mohr)认为,技术创新是技术制品的创始、演进和开发。英国经济学家斯通曼(P.stoneman)认为技术创新就是首次将科研成果进行开发,并通过销售创造利润的过程。

一些国内学者在引入,评析西方学者的基础上,对技术创新的概念也做了许多深刻的探讨。浙江大学许庆瑞教授认为,技术创新泛指一种新的思想的产生,直至得以利用并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的整个过程。清华大学傅家骥教授认为,技术创新是由三个层面构成“广义”的创新包括“研究开发——狭义技术创新——创新扩散”的全过程。还有的学者认为创新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是一个经济和技术综合的过程。

国内外学者、专家从不同视角、基于不同考虑来看待技术创新,因此所给出的技术创新概念的内涵也互有差异。我们认为技术创新的内涵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科学技术发明和创造。 (2) 技术的应用推广,能够将这一成果运用到实践当中。 (3) 商业化运作,以获得利润。同时还应该包括整个体系运行的机制。所以,创新是一个多元性的概念,具有内在的动态性,而且其内涵和性质一直在演变。

知识产权战略通常指国家层面上,在政府的引导下建立起来的。美国的知识产权战略建立最完善,美国是一个原创性较高的国家,所以美国的知识产权战略是全局性的。以政府为后盾,以各种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标准相配套,以知识产权为手段,使其最终获得最大的市场利益。上世纪日本通过较低层次的知识产权保护,使得经济快速腾飞,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逐渐从借鉴他国技术向技术原始创新转型;近年来日本通过建立知识产权创新激励机制,引导科研人员重视知识产权创造,完善大学等公共机构的科研环境,促进研究成果的商业化等一系列措施,推进本国企业的创新。

中国的知识产权战略应该立足公共利益,以法律为核心,包括产品的研发,技术转让,产品的商业化运作等全过程的保护促进机制。目的就是为了使国家的利益最大化,所有的一切保护都是为了创造更多的财富。

二、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战略的关系

技术创新是知识产权的源泉,知识产权是动力,二者关系密切。对于国家而言,技术创新是目的,是社会积累财富的重要方式,没有技术创新,就无所谓保护,保护是为了进一步创新。因而,适合国情的知识产权战略可以极大地促进技术创新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技术创新的整合,扩大技术创新的影响力。

当今,技术的发展有时需要巨大的投入,合理的机制可以促使各种团队之间的合作,共同分享利益的新格局。

2. 激励技术创新的发展。

产权的保护会给技术创新带来丰厚的利益回报,这将极大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投入更多的时间和人力物力到技术创新中去,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3. 保障功能。

现代技术的发展,都以信息化作为平台,普遍存在开发难,复制易的特点。从技术开发到转化为商业利润,包括人才的引进,应给予全方位的保护。否则公民个人、企事业单位或者科研院所的创造热情就会被遏制,投资和技术引进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国家利益、杜会利益和个人利益都会遭受直接或者间接的损害。

三、企业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构想

1. 企业创新的知识产权战略应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对此起到决定性作用。

近来部分学者提出企业要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战略,我们认为这种提法不妥,对企业会产生误导。战略是一个军事术语,指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是一个宏观概念。企业即使具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仍是在国家的法律法规框架下,并且在多方面受到国家的引导,所以就企业来说不可能建立对全局起到影响的知识产权战略。目前世界上知识产权战略较为完善的国家都是在政府的引导和各方力量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中国能够自负盈亏,据有较强竞争实力的大型企业很少,所以就需要政府发挥更大的作用。

影响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主要问题在于责任不明确。技术创新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并且在保护的过程当中会涉及到不同的行业,不同的标准,范围非常广泛。这就要求政府在构建和运行时,有明确的职能分配,各部门相互配合。而我国对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除国家版权局、国家专利局 (知识产权局) 、国家工商局外,有关对外知识产权谈判工作则由外经贸部负责,外交部协同。信息产业部化工局、农业部、广播电视局、文化部、卫生部、国家医药监督局等国家行政管理部门都在开展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由于主管部门不同,同一承担人承担两个不同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其知识产权的归属、使用等方面也相距甚远。

在这样较为混乱的情况下,我们很难建立统一的知识产权战略体系。对此我们提出两点建议: (1) 中国近期正在进行大部制改革,创设专门的机构对知识产权战略予以全局性的管理,涵盖创新机制,成果转化,商业化运作,以及在对外贸易中抵御他国的冲击。 (2) 促进部门之间的合作。各个主管部门明确责任,避免出现重叠或者真空的现象。部门之间应当加强沟通,相互合作,共同构建知识产权战略。

2. 针对不同技术创新模式与主体,予以区别对待。

就技术创新而言,主要分为两个层次,原始创新和二次创新(包括集成创新)。

原始创新是指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的内源式供给,对前沿技术的以我为主的研究开发,对基础科学和应用基础科学领域基本发展方向的引领和影响。2008年《财富》排行榜中国大陆入围二十六家企业,但除联想集团外其他均为国有垄断性企业,对于这些企业的技术创新我们认为都是国家层面上的。除此之外即使个别国有企业在某个前沿领域上具备这种能力,但都是在国家的控制下,民营企业几乎不具有这种创新的能力,所以我们认为中国的原始创新基本上都是国家层面上的,以国家为主进行的。

原始创新我国一直都在有计划的进行,如“8 6 3计划”、“火炬计划”、“攀登计划”等等,但对于创新的成果保护却没有相关措施,这使得我们很多成果难以转化为生产力。所以我们有两点建议:

(1) 国家在制定创新计划时,应把对关键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包括在内,从创新的源头对其进行保护。在我国高技术开发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产权界定不明,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形成知识产权的资金来源复杂,主管机构交叉重叠。国家是创新资金的主要投资人,各科研单位是项目的实施单位,实际也投入了资金,例如支付工资。项目又由具体自然人完成。这样在完成项目单位、实施单位与国家之间形成复杂的产权关系。由于产权不清,导致市场部分失灵,知识产权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很低。所以只有产权的确立才能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界区明确化,从而形成知识产权转化的动力。产权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技术进步,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2) 对已取得的成果进行商业化操作,尽快把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我们认为技术创新的过程包括把成果变成利润,所以只有科研性成果,停留在论文或试验阶段是远远不够的。在我们国家,原始创新的主体主要是政府,政府需要专门的机构负责,包括研究成果的专利申请、市场前景评估、许可转让协议、股本与风险投资及技术培育等。美国在研究成果商业化方面起步较早,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商业化运作模式,我国可以酌情借鉴。

二次创新是指在技术引进基础上进行的,基于已有的技术范式,并沿既定技术轨迹而发展的技术创新。对于二次创新的知识产权战略,我们认为国家对于不同的主体应当区别对待,重点放在中小企业的二次创新保护。中小企业限于资金规模的制约,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本身就非常薄弱,所以就更需要国家的大力扶持。但是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并且涉及到每个行业,政府的人力财力有限,这就需要政府在策略上予以把握。我们认为政府在两个方面需加强努力。

(1) 在政策上对中小企业给予优惠,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劣势,在知识产权方面较为被动,目前我国商标,专利的申请周期长,手续繁琐,这都严重影响中小企业行使他们的权利。所以国家在制定法律, 以及相关政策时对于中小企业要有所倾斜。比如,对中小企业相关费用的减免,提供信息服务等。

(2) 以政府为主导,建立针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中介机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自身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比较困难,面临资金,人才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而且企业的目的是利润,把大量资金用到知识产权方面,从经济上也不合理。所以我们认为有两种模式可供选择,一是发挥行业优势,形成将知识产权保护的行业联盟,由行业联盟指导企业对自身产权予以保护,并协助企业应对知识产权纠纷。二是以地区为单位,建立本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组织,本地区中小企业可以会员的形式获得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协助。

3. 加强政府在技术转移机制中的作用。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并不意味着就形成了民族高新技术产业。在我国众多科研项目中,项目承担人只对项目实施主管机关负责 (例如提供够数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技术蓝图、软件) ,而不会考虑技术转化的问题。而企业因为不是出资人,既无法接触这些成果,又无权接触这些成果。科研成果束之高阁,企业无法接近科技成果,得不到实用的技术,导致科研与企业创新成为两条平行直线。

因此,我们建议,由政府组织建立项目实施部门与企业之间的中介联系机制。建立这个机制的可供选择的方案如: (1) 设立网络平台,政府可以提供这样一个专门用于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平台,使企业能够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并且可以在政府协助下,促进企业和科研究构之间的合作,使得成果实现经济效益。 (2) 对应用型科研项目,在立项时就和相关企业合作,可以从企业获得一定的资金支持,大家共同分享研究成果。 (3) 在对项目评审中加入经济效益标准,使得项目负责人自主将成果转化。 (4) 鼓励企业与大学共建,或企业与教育部共建大学。企业与大学共建高校,更有利于大学实验室的成果直接流向企业。

4. 建立对外贸易诉讼机制。

在贸易摩擦诉讼案中,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摩擦诉讼案中的应诉太少,起诉更少,导致中国在贸易摩擦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原因有这样几个方面: (1) 对国外反倾销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应诉反倾销案不积极。 (2) 没有建立健全反倾销应诉机制,缺少应对反倾销案的能力。 (3) 应诉反倾销案的效果不理想,影响应诉的积极性。 (4) 应诉反倾销案的成本高于效益,制约了应诉活动。 (5) 企业规模过小,没有应诉实力。对此政府应建立相应的援助中小企业应诉反倾销案的援助机制: (1) 是督导地方政府建立公平的贸易机构或援助中小企业应诉机构,积极帮助企业应对反倾销诉讼案。 (2) 是建立对外贸易摩擦应诉基金,在必要时对中小企业贸易摩擦诉讼案进行资金支持。 (3) 是建立信息网络预警机制,对可能遭到反倾销诉讼的产品和发起反倾销诉讼的国家进行信息跟踪和信息反馈,帮助企业提高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尤其是超前采取应对措施的能力。

摘要:企业的技术创新是涵盖研发, 技术推广, 获取商业利润这样一个全局的过程, 所以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战略也应涵盖整个创新过程。对于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构建, 我们认为在中国企业创新能力较弱的背景下, 政府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建立适合我国的激励保护机制, 从而增强我国企业创新力。

关键词:技术创新,知识产权战略

参考文献

[1]宋河发穆荣平: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2 (3)

[2]冯晓青:美、日、韩知识产权战略之探讨[J].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7 (6)

[3]王莲峰王欢:全球化环境下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J].科技与法律, 2008 (4)

[4]姜晓燕:日本的知识产权创新战略[J].国际资料信息, 2007 (8)

[5]王士恒:从市场主体角度谈创意创造创新[J].当代经济, 2008 (10)

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知识产权战略 篇10

知识产权的创造战略

创造战略不仅涉及核心专利、技术秘密、标准、计算机软件、基因数据、新品种、商业模式(商业方法)等智力成果,而且还涉及商标商号、原产地产品、品牌和市场网络等标识性成果,也涉及其他各类知识产权的创造,以及围绕研发而进行的有形和无形资源合理配置的整体性战略谋划。其中,创造战略的主体是专利战略、产品平台战略等。

一、专利战略。

专利战略是企业结合自身研发、经营与管理的实际情况,通过对专利信息及其有关信息的搜集和研究,获取有关技术发展信息、市场竞争信息、法律信息等,预测相关的技术、经济发展趋势与方向,以赢得竞争能力和优势,赢得知识产权竞争乃至整个市场竞争主动权,以谋取更大市场份额和经济利益为目的,而在专利方面采取相应对策的总体性谋划。

企业专利战略的主要类型有两种:专利战略进攻型战略和专利防御性战略。

进攻型专利战略。进攻型专利战略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基本专利战略。即是企业基于对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为保持自己新技术、新产品竞争优势,将自己的核心技术或基础研究成果作为基本专利来保护,并控制该技术领域发展的战略。该战略中的基本专利,是指企业拥有的基础性、先导性的核心技术或主体技术。一般来说,拥有强劲的技术研发能力和雄厚资本的企业往往采用此战略。例如,在美国专利与商标管理局(USPTO)公布的2005年度获得专利最多的企业名单上,IBM企业以2 941项专利位居第一,这已是IBM连续13年占据榜单。在最近的12年里(截至2005年),IBM取得了29 021项技术专利权。

形式之二是外围专利战略(又称专利网战略)。是指企业围绕自己或他人的基本专利,开发与之配套的外围技术并及时申请专利的战略。围绕自己的基本专利形成专利网,可最大限度地保护核心技术以维护自己的垄断地位。围绕他人的基本专利,及时开发相应的应用技术并申请专利,形成包围基本专利的专利网,是积极改变被动局面,突破基本专利垄断的战略,如运用得当,可造成与基本专利分庭抗礼之势,使企业在缺乏基本专利的情况下与核心技术持有方平分秋色。对于技术实力存在明显差距的企业,应积极主动地考虑采用这一战略。

形式之三是专利有偿转让战略。企业研发出的专利技术、产品除自己实施、生产外,通过有偿转让专利的所有权或使用权,以获取更大经济利益的战略。

形式之四是专利收买战略。企业为独占市场,或为了以专利权人的身份进行专利许可、收取高额使用费而从发明人手中购买专利权的战略。

形式之五是专利与商标相结合战略。允许其他企业实施自己的专利,交换条件是对方必须同时接受自己的产品和商标,目的是扩大本企业产品销售量,并提高商标知名度;或反之,允许其他企业实施自己的专利,以换取对方的商标使用权等,均属此种战略。

形式之六是专利回输战略。企业在引进输出方的专利后,对专利进行研究、消化、吸收和创新,再将创新后的技术以专利的形式卖给原输出方,或以自己的专利权为筹码,与对方进行交叉许可的战略。

形式之七是专利技术和产品输出战略。企业向准备输出技术和产品的国家先行申请专利,旨在使技术和产品在输出国获得充分的专利保护,达到垄断市场目的的战略等。

防御型专利战略。防御型专利战略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取消对方专利权战略。利用竞争对手专利上的漏洞、缺陷或不符合专利授权条件等情况,充分运用专利法赋予的权利,启动专利权无效程序,全部或部分取消对方的专利权的战略。这是企业在遇到专利侵权指控时最常用的战略。

形式之二是文献公开战略。以公开自己发明的方式,主动丧失申请专利必备的“新颖性”,意在阻止竞争对手申请专利、获得专利的战略。如企业认为自己的技术、产品没有必要取得专利权,同时又不能让其他竞争对手取得这一技术的专利权后反制于己,通常运用这一战略。

形式之三是交叉许可战略。企业间以专利技术作为合同标的进行对等交换,求得“双赢”的战略。适用于双方的专利比较接近,专利权的归属又错综复杂或互相依存,可能在市场上产生恶性竞争或相互指控专利侵权造成两败俱伤的情况。

形式之四是利用失效专利战略。世界上专利累计数已达数千万件,其中约88%的专利已经失效。企业可无偿使用或以失效专利作为研发、创新的起点,在此基础上申请新的专利。这对于科研经费不足的企业,不失为一种简捷、经济的战略。

形式之五是绕过障碍专利战略。绕过已有专利的权利要求、主张先用权、在不受专利地域保护范围内使用他人的专利技术等。

二、产品平台战略。

产品平台战略与知识产权战略紧密结合,以知识产权保护平台产品,在平台产品上不断创新,形成新的知识产权,是创新产品利润最大化的双引擎战略的一种形式。产品平台“就是为了达到某种技术功能要求而设立的工作环境。”产品平台具有四个主要特征:产品平台是一系列技术组合,平台技术特征取决于技术组合中核心技术的特征;平台生命周期决定产品代的划分;平台具有扩展性,可以通过阶段性改进而扩展(例如个人计算机通过使用增加速度的CPU而延长生命周期);四是平台可以产生衍生平台。在新产品不断推出的过程中,企业不断获得新的利润,但新的产品并没有离开这一平台。

引领型企业大多数具有平台产品,并运用进攻型专利战略,从而能够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形成“核心技术+外围技术”的专利池,不断为企业创造利润,最大程度地延长平台产品的生命力。挑战型企业相对缺乏产品平台,可以运用“进攻型+防御型”专利战略,一方面利用自己的外围技术,对引领型企业发起挑战;另一方面,可以保护自己的自主创新成果,形成衍生专利;而生存型企业普遍缺乏产品平台,通常运用防御型专利战略进行创新,在市场夹缝中寻求生存空间。

知识产权联盟

知识产权联盟战略是所有联盟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资源“内部化”实现共同最大利益的整体谋划。从企业经营的角度讲,“两个或多个企业(或团体)进行合作,为实现特定商业目标而达成的协议,都可称之为一种联盟。”由于“知识”(包括技术、信息、管理方法等)实质是一种“公共产品”,易被他人不经同意而学习和使用,且不容易为所有者所控制,因此,尽管有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但仍然不能避免知识的市场失灵情况。企业创新也并不总是能够得到知识产权法律的良好保护,同时,并非所有知识产品都能得到保护,因此企业就有必要建立联盟,使知识资源内部化,进而获得更大效益。应该指出,在引领型企业进行战略合作的过程中,企业所掌握的知识产权及其他技术资源是进行战略合作的基础。研究表明,一个企业的技术能力越是强大,它在知识产权联盟中就有可能得到更大的利益。一个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越多,它在建立联盟的过程中就掌握着更大的发言权。即使在联盟内部,联盟各方对于知识产权,尤其是核心知识产权的控制也十分重要。

知识产权运营战略

雷蒙德·弗农认为,高收入地区的高人均收入产生对节约人力的资本和消费品的需求,这就体现为前沿技术,而在人均收入较低的国家,这样的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是滞后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这些国家的人均收入增长时,这种需求就趋于重要了。简单来讲,对于技术产品(节约人力的消费品)而言,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需求是不平衡的。体现在技术转移上,就表现为技术不断地从高收入也是高技术的国家转移到低收入也是低技术水平的国家。而正是由于这种趋势的客观实在性,使引领型企业倾向于对专利进行国际经营管理。对于引领型企业来讲,知识产权运营必须和技术转移战略相结合才有效率。知识产权作为跨国企业资产,通过跨国企业的子企业在其经营的范围内流动,在知识产权的法定期限之内,它能够从高收入国家不断地向低收入国家转移,在转移的过程中不断地为企业赚取利润。此外,知识产权运营的主要形式还有:技术入股和对外合作——将专利技术作为股本,注册到挑战型企业或者生存型企业,承担企业经营的利益和风险;专利权抵押或担保——以专利权作为抵押,以获取某种其他等量资源或权利;兼并重组——在兼并重组中,那些具有核心专利技术的挑战型企业和生存型企业往往极具吸引力;筹资上市——以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专利技术为核心,吸引风险投资,筹资上市,这是挑战型企业或者生存型企业实现跨越的一种途径;知识产权诉讼——这不但是引领型企业保护自己,抑制竞争对手的主要手段,也是一种重要的知识资产经营手段。通过知识产权诉讼可以获得高额的经济赔偿,有的引领型企业已将其作为主要、甚至是唯一的经营手段。

此外,引领型企业还通过实施商标与品牌战略、保护战略等综合战略体系,巩固、提高其市场竞争地位。相对来讲,由于挑战型企业或者生存型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创新能力差,没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和著名品牌,因此,他们对于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性以及上述各种战略的把握和应用就不十分重视。当然,引领型企业一般都以创新战略为前提。因为,没有技术创新,就没有高出平均利润率之上的利润,就没有市场占有率,企业就难以生存;没有制度的创新,也必然影响战略的实现;但仅有创新战略,创新的效果就难于实现。可见,自主创新战略、知识产权战略与其他战略并非是割裂的,而是紧密结合,相互协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系统化战略安排。

因此,国内企业可以按照“自主创新+知识产权优势”双引擎竞争模型,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以及适合自身的商业模式,重新制定或调整企业的知识产权发展战略。

引领型企业不是把自主创新战略与知识产权战略截然分开, 而是共同使用, 使其相得益彰。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剖析 篇11

关键词:经济危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一、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性

1、知识产权是企业的利润源泉

传统经济需要大量资金、设备,有形资产起决定作用;而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信息已成为第一生产要素,知识、智力等无形资产起决定作用,企业的财富中心是知识和知识产权。蓝色巨人IBM2001年共获得3411项专利,其通过知识产权许可实施获得的权利金收入更是高达17亿美元,占IBM年度税前收益(81亿美元)的将近1/5,如果通过产品销售赚到相等的金额,则相当于额外销售出160亿美元的产品。微软也明确宣称,公司最主要的财富就是版权。可见,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企业,尤其是研发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利润源泉之一。

2、知识产权是企业的竞争优势

知识产权是累积、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工具。比如:吉利(Gillette)透过专利分析,将刮胡刀核心技术申请了35项专利保护,成功筑起一道绵密的防护网,阻绝了竞争者的市场进入。此为成功结合专利管理与技术研发的典范。再如:英国最大的格兰素(GLAXO)制药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以特效胃药雷尼替丁(ZANTAL)每年为其带来10亿英镑的收入。1997年7月,当其在美国的专利到期后,不到半年时间,在全球的销售额急降33%。创建于1978年的格兰仕集团凭借其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强化科研与技术,发展生产,在短短二十多年间一跃而成为国际知名品牌,被国内外媒体、专家誉为“格兰仕奇迹”。这些体现了知识产权使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和市场表现。

3、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投资组合

对于新兴的公司而言,知识产权可能还是其获得风险资本青睐的一个重要筹码。拥有大量知识产权的企业可以利用知识产权融资,直接提高企业现有知识产权的收益。如今年第二届专利周,全国范围内共成交项目178项,成交金额人民币54.8亿元,美元1200万。另有300项技术达成意向,意向成交额5.1亿元。如此高额的成交量表明,企业可以凭借专利授权、转让、合作等手段来赚取利润。

二、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现状

我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中心,但技术、资本和市场仍处于外围,特别是很多企业存在“有制造无创造、有创造无产权”的现象,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众多企业在此次经济危机的突袭下应对无措,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作,甚至是破产倒闭。我国很多企业在知识产权的日常管理和经营中存在种种问题,并且对发达国家利用知识产权优势形成合围的策略仍缺乏应有的冷静和思考,没有充分注意到自身自主知识产权缺乏的潜在危机,也没有充分认识到在新的竞争环境下知识产权越来越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很少设置专门知识产权部门,安排知识产权专职人员处理知识产权相关事务,忽视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性。企业一直在短期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急功近利,不愿在核心技术领域投资,进行自主研发,更没有及时地将技术专利化、将专利标准化、将标准许可化;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还依赖于进口,然后再进行重复组装、走仿制老路,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资金、技术的严重不足,导致自主知识产权缺乏。总之,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运作情况堪忧。

三、经济危机下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应对

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战略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经济危机的震荡将给企业带来严峻的考验,企业将经历其发展进程中的“冬天”。企业要想破除此次危机的魔咒并成功实现飞跃发展,就必须对企业本身进行战略性调整,其中,知识产权战略的调整更是迫在眉睫。

1、及时梳理企业知识产权状况

由于我国企业长期以来的粗放式经营,企业对于知识产权管理较为混乱。在经济危机中企业一般都会减少投资,节约开支。所以,企业可以利用空隙,对企业的知识产权状况进行系统的梳理,从而能够全面掌握自身的知识产权现状,诸如企业商标、专利、著作权拥有状况、保护程度;企业知识产权的申请和管理状况、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等。

2、建立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有效的运转有赖于科学的管理体制,这就需要企业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企业在上述梳理自身知识产权状况的基础上,根据管理需要,设置相应规模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大型企业可以仿照IBM、松下等国际知名企业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分类处理所有与企业业务有关的知识产权事务,如专利、商标、著作权、布图设计保护、商业秘密及其他有关知识产权的事务。中小企业可以依其规模成立适合其企业发展的知识产权办公室或者配备专职知识产权工作人员。

同时,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一系列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包括:(1)与其相适应的专项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诸如专利管理、商标管理、著作权管理、商业秘密管理制度等。(2)应知识产权研发和利用需要,企业必须制定一套内部的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合同管理制度,如企业员工关于智力成果归属、员工的保密义务、相关人员的竟业禁止义务以及员工奖惩制度等、对外许可使用、转让相关知识产权的合同管理制度等;(3)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对企业自己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具有较高的知识产权意识和知识产权管理的能力;(4)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奖励制度;(5)研发项目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3、制定规范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制度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知识产权战略可以使企业明确企业知识产权的发展方向,确立如何利用知识产权为企业创造财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包括人力资源战略、信息战略、申请战略、管理战略、经营战略、诉讼战略、保护战略、涉外战略等。

4、积极运用专利保护战略

专利是集技术、经济、法律三位于一体的产物,企业专利战略在企业发展中有其独到的功能和作用,是企业其他任何战略或规划不能替代的。在前述梳理企业知识产权现状的基础上,企业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适合的专利战略模式。技术和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企业适合进攻性专利战略,企业积极主动地将开发出来的技术及时申请专利并取得专利权,利用专利权保护手段抢占和垄断市场。而技术和经济实力比较薄弱的企业适合防御型专利战略,即采取打破市场垄断格局,改善竞争被动地位。

5、积极实施企业商标战略

由于商标注册申请的周期较长,现阶段企业在梳理企业知识产权状况和确定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础上,积极进行企业商标注册申请,以便在金融危机缓解的时候,正好使用已注册的商标进行企业经营。此番经济危机的来袭,已经使企业认识到沿海大部分企业的破产倒闭是其“低价策略”和“贴牌”战略的恶果,因此必须积极实施商标的国际化经营战略,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品牌。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真正实现对国外市场的渗透并最终取得国际市场竞争优势。

6、妥善保护企业商业秘密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可见秘密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企业应建立商业秘密保护制度:明确企业商业秘密的内容,确定商业秘密的等级;落实保密措施;与商业秘密接触人或潜在接触人订立商业秘密协议;制止商业秘密侵害行为等。

7、积极进行知识产权维权

经济危机下企业在倾向于缩减开支,减少投资。因此,对于那些知识产权实力比较强的企业来讲,可以针对市场中侵犯其知识产权的行为进行积极的维权,避免企业利益受到损失。

四、结语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剖析 篇12

2010年, 国家知识产权局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关于确定“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首批实施单位”的通知》, 把北京市等32个城市作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首批实施单位。要求有关省 (区、市) 知识产权局、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密切配合, 切实加强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实施的组织领导, 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 落实专项工作经费。充分整合资源, 落实各项支持政策和措施, 保证工程实施取得实效。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 组织中小企业聚集区管理部门、优秀中小企业代表、中介服务机构等启动推进工程, 举办专题交流、培训等活动。同时, 根据情况定期对具体实施单位的工作进行阶段性检查和指导。

2011年, 为加大对中小企业集聚区知识产权工作的指导力度, 推动知识产权服务, 国家知识产权局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制定了《中小企业集聚区知识产权托管工作指南》, 引导、推动和帮助各类企业与优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展紧密合作, 促进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分析、专利申请文件撰写、专利申请流程服务、制度建设、专利运营、权利维护、战略规划、品牌宣传和建设、人才培训等内容的专业服务。

2012年, 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报送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中期实施情况总结的通知》, 对推进工程首批实施单位的情况进行检查, 结果表明, 推进工程实施三年来, 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增强。每年集聚区内有研发活动和专利申请的中小企业的数量、每年研发投入资金量、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等都有较快增长。部分中小企业建立了内部研发机构。二是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有所提高。集聚区内中小企业的专利申请和专利授权数量增长幅度较大, 一些中小企业配置了知识产权专门人员。三是培育了具有知识产权优势的中小企业。集聚区内中小企业对专利、商标、著作权方面的保护意识逐渐提升, 中小企业的软件著作权、国家驰名商标、省级著名商标、国外专利申请和授权的年均增长较快;中小企业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数量显著上升。四是知识产权专业服务体系初步建立。集聚区现有公益性、非盈利和市场化的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200多家, 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人员的数量和每年服务中小企业的数量增长较快, 成效良好。五是知识产权推进政策取得一定成效。一些企业享受到研发经费按150%税前扣除政策, 部分中小企业得到过各级财政资金的支持;有的还获得过社会资金的支持。

为使推进工程试点工作开展得更加深入和富有成效, 2012年、2013年, 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和运用能力仍需提升、服务机构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扶持政策的覆盖范围和扶持力度急需加强等突出问题, 委托开展了《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试点推进政策评估与研究》、《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案例研究》、《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发展质量指标体系和测评方法研究》、《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与知识产权服务研究》等课题研究工作, 完成了相应的研究报告。

目前,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距甚大, 一些企业长期依靠低价竞争, 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优势, 竞争力不强依然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压力, 走创新发展之路, 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已成为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目前, 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在知识产权创造方面, 很多中小企业依然受资金和资源条件限制, 技术研发投入不足, 创新能力较弱。总体看, 目前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还比较少, 很多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影响着中小企业的生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 在知识产权运用方面, 很多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和专利成果实施和转化率较低。一些中小企业尽管已获得专利或商标授权, 但由于相关配套技术条件不成熟, 或者资金匮乏, 或者产业化、专业化人才短缺等, 导致了其知识产权实施困难, 专利技术成果长期得不到有效转化和利用。

(三)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 很多中小企业法律意识不强, 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中小企业为节约生产成本、寻求短期经济利益, 随意嫁接他人专利技术和搭乘他人驰名商标, 侵权现象还时有发生。同时也给企业带来遭遇竞争对手法律诉讼的隐患。

(四) 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 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 缺乏规范、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很多中小企业没有专门设立专门的机构, 配备知识产权管理人员, 没有建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知识产权战略布局, 这将容易导致企业在申请专利、注册商标、保护商业秘密等时由于不够专业、或对相关制度不够了解, 而不能合法保护自身的权益。

上一篇:推拉理论下一篇:教育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