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实施中的体会论文(共12篇)
高效课堂实施中的体会论文 篇1
一、引语
为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更好地探索推广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模式,从2010年10月份起,笔者所在学校分别派出三批教师远赴山东昌乐二中进行考察学习。归来之后,感悟震撼之余,我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总结昌乐二中和我市高陵一中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高效课堂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几个月以来,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亟待解决。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感悟,谈谈对英语高效课堂实施中的几点思考。
二、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的诠释和理论依据
“271高效课堂”就是根据学生课堂学习内容与学生组成的实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堂教学活动划分为“271”三个部分:即课堂上20%的时间为老师讲解、引导、点拨的时间(即课堂上老师讲解不超过10分钟),课堂上70%的时间要放给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即课堂上学生自学、讨论、展示、练习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课堂上用10%的时间(即课堂最后5分钟)让学生对当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落实、深化、提高,学生自己、学习小组长、老师对全体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它来自于现代教育研究和长期的教学实践探索,通过改变学生学习状态,实现学习效益的最大化;它遵循心理学和教育学规律,是持久的、真正的素质教育,高效课堂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三、英语高效课堂实施中的经验与成功之处
1. 导学案的编写更加体现了新课标、考纲及高考的要求
英语导学案(分为预习案、探索案及训练案等)的编写必须要符合英语新课程标准,符合具体教学模块的要求,当然更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导学案的编写不但使教师对新课程及考纲等的基本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使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在集体备课中也实现了合作共赢。经过几个月反复研究推敲、筛选修改导学案编写,教师编写的学案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初步具备了基础性、层次性和科学性的特点,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人文素养的提高。例如词汇学案的编写既体现了记忆的规律,使学生不再感到单词短语难记难背,又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后课堂上的展示,增强了学习上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得到了良性的发展。
2. 为学生发展提供多种选择,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更关注情感和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
英语高效课堂实施的第一阶段要求学生必须进行预习自学、探究问题并完成学案,实质上就是要求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进一步增强英语学习的动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案上的要求及学法指导,学生依据自己形成的评价标准来检验自学的效果及问题所在,以便调整学习目标和策略。课堂上的分组合作和讨论质疑有利于学生健全的情感态度和合作精神的培养。高效课堂模式的实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导师,师生之间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及情感上的交融。
3. 让每个人体验到发展的快乐,使素质教育得到真正落实
随着班级高效学习研究小组的建立及科学、富有激励和创新意识的评价体系的逐步完善,每个学生真正实现了可为可发展,高效课堂当之无愧地成为高效学习的催化剂。学生课堂上积极参与、大胆展示和质疑的精神经常感染到每位教师。记得在笔者的一节英语课上,学生就一道选择题该选哪种时态的问题各抒己见,争得面红耳赤,就像在举行一场辩论赛,过去从来不说英语的学生也开了口,场面令人深受鼓舞和感动。尽管有的学生的发音不太标准也不太熟练,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关键是每个人在学习中都体会到了发展的快乐,素质教育也真正地落到了实处。
四、关于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
1. 是给教师“减负”还是“加负”的问题
高效课堂实施前,很多教师担心工作量过大的问题,特别在编写学案及课前和课后学案的批阅问题上,有些教师担心给学生减了负却给教师加了负,在高效课堂实施中心存顾虑。的确,万事开头难。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当各项工作真正地走上正轨后,我们就会体会到并非原来想象的那样困难和费力。相反,令人欣慰的是,教师真正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从喋喋不休的讲解中也真正解脱出来。课前批阅学案,能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备课设计中的侧重点,可采取抽查所掌握的某些人或某些题的方式进行;课后批阅,重点应检查学生通过课堂活动后对错误的改正和反思的情况,目的明确了,批阅就能有的放矢、快速高效地完成。
2. 如何处理学案、教材、辅导资料之间的关系
正如以前所说,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是英语高效课堂实施中的重要环节。怎样使学案在体现科学性、知识循序性的同时又不仅仅是课本上习题内容的简单重复,这是编写前一定要认真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在英语新课标的指导下,对课本上的知识和内容进行大胆地整合和重组,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编写具有自己教学风格和特色的导学案,所选的习题不能只是从网上简单地下载拼凑而成。备课组各教师在讨论研究、分析所占有的大量资料的同时,必须对知识进行重新地创造和再加工。因此,导学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好的学案能够代替各种眼花缭乱的教辅资料,是学生英语学习中真正的“葵花宝典”。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三者之间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决定着高效课堂实施的成败。
3. 如何解决课堂听力和口语练习的问题
交际性是英语的基本功能,而交际能力的提高必须体现在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的共同提高上。笔者通过在上述学校的观摩学习与自己课堂上的实践发现,大部分的课堂展示、讨论、质疑等过程学生都用汉语进行交流,而英语听力和口语练习得较少,这是高效课堂中应注意的问题。因为语言的学习具有自己的特点,它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应该是各项能力的培养。当然,这有赖于教师的引导和学法上的指导。笔者认为,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完全可以实现高效课堂与各种能力培养的完美结合。这也是我们以后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4. 高效课堂模式和以前课堂教学方法的“兼容性”问题
高效课堂模式的实施并不是全面否定我们过去的教学模式,过去我们的教学模式也有很多优秀和值得借鉴的地方,这是毋庸置疑的。任何新生的事物都存在着缺点和不足,这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不断去完善。努力解决好高效课堂模式和传统教学方式的“兼容性”问题,就能实现两者的最佳结合。
五、总结
总之,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模式从最初的改革尝试到不断成熟发展直到走向全国,在带给我们感悟震撼的同时,也使我们隐约看到了中国教育的曙光和希望。全国20多个省市近千所学校前来参观学习,每天大批量来访教师的在校进修,每年500多名教师出外讲学授课,大量高水平的研讨会及培训会的举办,无可辩驳得显现出这一教育模式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在学习和借鉴的同时,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一定能够探索出具有自己学校特色,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的高效课堂模式,取得最佳的教学质量并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高效课堂实施中的体会论文 篇2
我县的教研教改正在热烈的进行中,我们以“高效课堂”为宗旨,以“教好一个学生幸福一个家庭”为方向,每个人都能上好一堂高效课为目的,在县教研室的领导下,我县初中英语教师在普集高中参加了“英语大篷车“培训活动。我们在双休日观摩聆听了咸阳市教研室王光荣老师有关教学设计理念的讲座,王老师的话语给予我深深的教益,让我看到了专家对课程标准的深刻解读与实践。同时还听了三原中学杨敏和彩虹中学的杨芳两位名师的四节高效优质示范课,细致深刻的教材理解和精巧的教学设计,给我们提供了丰盈的源头活水,让我们的头脑拥有了丰富的教学智慧。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学习体会。
一、处理好以学生活动为主、师生共同发展的关系
学生的能力是在自我活动和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发展的,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高明的教师也无法代替。为此,教师应充分掌握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慧,启发学生思维,给以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动脑思考、动手操作、集体讨论、自我展示、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调控,使师生合作和谐、默契,以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二、处理好“学会”与“会学”的关系
课堂教学的每个行为都应以学生学会什么为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感知、理解、运用、深化来指导学生围绕学习重点,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相互交换信息,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策略的指导下,教师安排一系列教学事项,提供学习目标,引起注意和兴趣,呈现各种视频,激励回忆,讨论总结、练习作业、反馈信息。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配合协调,在长期的自我实践和锻炼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应用,如此长期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会逐步提高,会逐步掌握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最终由“学会”变成“会学”。
三、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
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把学生当作知识的仓库,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让他们自动地去开发知识的宝库,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过程,构建一个优良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动”起来,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气氛,提供一切可能诱发兴趣的条件,增强求知欲,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竞赛、抢答问题、讨论、情景话,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审美的快感,从而兴趣盎然的学,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另外,要不时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逐步养成自觉主动学习的习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一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设置一个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我实验探讨,生生相互讨论交流,学生学习兴趣浓,自主空间大,广开思路,大胆创新,把学习的压力变为动力,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使学生的学习完全成了自我锻炼,互助研究的过程。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所以课堂教学的效益的最大化也就是我们所追求的“高效课堂”,它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一个核心课题。只要找到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所在,并加以巧妙的利用,学生的积极性就来了。既让他们完成了学习任务,又能让他们体会良性竞争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
实施高效课堂的心得体会 篇3
数学教学 高效 激发兴趣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刨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数学教学是一种数学知识的传授活动,也是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活动——数学活动。传统的数学教学偏重于前,使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成为接受前人所发现的数学知识的容器,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前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应按数学思维(数学活动)的规律进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减负背景下,讲究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性是师生共同的追求目标。在减负教育课改形势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势必落到课堂上来,对于现有很多教师课堂的教学时间不够用,利用晚自习、周末时间来补课,使得老师疲惫学生更累,自己的教学效果还不理想,也影响了其它科目的正常教学。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实际,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以下是我就如何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的一些心得。
一、激发学生的学習兴趣,增强学生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的信心
数学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数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 学习不应被看成是对教师所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因此,我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要学得主动轻松,才算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内在动力。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需坚持从诱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使之能长久下去。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1.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
必须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中,使学生在情绪上引起共鸣,发现数学奥秘。
2.利用好奇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各种手段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产生欲罢不能的激情。
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
当学生取得成功时,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新课伊始,教师能否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有意义的心向,对整节课的教学十分重要。因此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课前巧妙设计好自学思考题,并力求做到所设计的问题明确具体,“浅”中见“深”具有启发性。
例如,在引入“过三点”的圆的新课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然后提问:
①有一个圆镜被打碎,现欲重新配制一个同样大小的圆镜,要不要把所有的碎片和这块残片都带去?
②这个实际问题若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同学们认为可转化为什么问题呢?(让学生探索、讨论)学生甲:重新画一个与原来相等的圆形镜。学生乙:把玻璃残片补成一个圆。
③要重新画一个与原来相等的圆,必须知道什么?这样图文并茂的数学情境能使学生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尝试探寻各种积极的解决方法,创造的灵感和顿悟很可能由此产生。
自学讨论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是他们初步的认知过程。学生自学时我要求他们做到“三动”,即动口、动脑、动手,让他们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在进行《几何》中垂径定理的教学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1.让学生动手。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白纸,要求学生自己画一个圆,然后任画一条直径,再作这条直径的垂线。并把画好以后的图形剪下来,再把图形沿着所画的直径对折。
2.思考讨论:①圆是一个什么图形?有几条对称轴?②从对折后的图形中你发现有相等的线段和弧吗?并把你发现的结果写下来。③画图时,知道什么条件?你得出的结论又是什么?
3.检查学生动手讨论的结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结果回答问题)
4.让学生总结出垂径定理的内容。教师再作简要的补充强调。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认真讨论,大家学习积极性很高,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很容易的掌握了垂径定理。这样,通过自学让学生感知教学内容,逐步掌握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应及时检查自学讨论的效果,迅速获取反馈信息,并作必要的讲授,以帮助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总地来说,我认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不是靠增加课时,要靠提高每堂课的效益,减少无效劳动造成的时间浪费。要想提高课堂效益,必须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教材内容,对必学内容、选学内容、基本要求、较高要求等,每年的课程变化都要心中有数。
关于高效课堂实施中的几点思考 篇4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 却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课堂貌似热闹、活跃, 但实质上, 却与高效课堂理念存在一些出入, 原本具有丰富内涵的理念不但没有得到彰显, 反而变得肤浅甚至异化了。有些人甚至是给传统课堂贴上了“高效课堂”的标签, 就美其名曰“高效课堂”。这些诸多问题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入地思考。
思考一:课堂问题设计是不是越多越好?
高效课堂的核心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而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根本在于课堂问题的解决, 因此, 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听课时发现, 有的老师在课堂上设计的问题过多, 过于琐碎。还有的老师提问的没有层次, 针对性不强, 不能激发全体学生的有意注意和学习兴趣, 要么问题过于简单, 没有思考价值;要么问题过难, 学生讨论了也解决不了, 白白浪费时间。如果这些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 又怎么能说是高效呢?
思考二:高效课堂是不是“全面放手”的自学课堂?
有些人对高效课堂的认识和理解有些片面, 甚至走向了极端。认为高效课堂既然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那么有没有老师无所谓, 老师讲不讲无所谓, 完全可以是学生的“自学课堂”, 整个教学组织均有学生来完成就可以了。笔者在听一节七年级英语课时, 课堂由学术助理 (一名学生) 组织, 老师坐在教室的一个角落, 当学生集体念错单词时, 老师沉默不语, 当课堂出现了疑难问题, 全班同学包括学术助理都解决不了时, 老师依然是无动于衷。试问, 这样的课堂高效在哪里呢?
思考三:怎样的课堂评价才是有效的评价?
高效课堂是师生相互交流、思维火花互相碰撞的舞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充分调动, 学习目标能否得以实现, 课堂中的评价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在一节七年级数学课上发现课堂评价成了全班整齐划一的鼓掌。凡是有学生发言, 不论讲得好不好, 对不对, 全班同学马上报以热烈的掌声, 笔者好事地数了一下, 一节课下来, 学生们鼓了二十多次掌。试问, 这样的鼓掌具有激励的意义吗?还有一节八年级语文课, 一名女生示范朗读完课文后, 老师随口评价说:“你读的一点感情色彩都没有, 比前一个同学差远了, 以后要多练习。”笔者注意到那名女生脸涨得通红, 一直到下课头都没有抬起来。不知道这位老师有没有注意那名女生的反应, 如果注意到了, 这位老师会作何感想呢?
针对以上问题,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 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课堂问题设计不是越多越好, 应突出重点, 有的放矢。
从当前的课堂教学来看, 并非所有的课堂问题设计都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问题设计并不是越多越好, 关键是看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否找到了学生的困惑点, 是否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 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
另外, 还可以设计发散性的讨论题, 以鲁迅的《祝福》一文为例, 一位老师设计了这样一道思考题:祥林嫂是一个怎样的女人?这一问, 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们积极讨论, 各抒己见, 从不同层面深刻剖析了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高效课堂不是“全面放手”的自学课堂, 教师不能做课堂的旁观者。
自主学习的确需要宽松的学习氛围, 但是不是说教师可以不去组织引导学习, 甚至退出教学平台, 成为一个旁视者呢?笔者以为, 这是对高效课堂的误解和曲解, 是把主自学习异化为了放任自流。
高效课堂不是对教师作用的淡化和降低, 而是对教师的能动性、创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以人的发展为本,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科学指导作用, 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自主学习的精神实质也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所以,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要成为“三者”:即促进者、学习者和决定者。所谓促进者是说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做学生成长的推手。学生在哪些地方出现了普遍性的错误, 在学生展示时哪些地方讲得不对或不完整, 教师应以精辟的语言, 清晰明确的思路及时给学生以纠正、说明或补充。教师还是决定者, 课堂某个环节怎样进行, 如何评估, 教师都要事先周密考虑, 认真策划;在各个环节如何进行得更好, 什么时候进入下一个环节, 都需要教师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
三、课堂评价应以真诚、激励、赏识为原则,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为目的。
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 这种“对话”过程贯穿着尊重人、爱护人、发展人的人本主义情怀。恰当的课堂评价, 能够使学生的思维不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相信自我, 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不恰当的评价则会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有时甚至还会改变一个学生的命运。
笔者认为, 掌声本身是鼓励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方式, 但是如果一节课掌声泛滥的话, 不但不能起到对学生的激励和启迪作用, 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实际上是一种干扰。在课堂评价时, 教师还应注意要用心去赏识每一个学生, 感知每一颗心灵, 让学生体会到你的真诚、善意和温暖。
总之, 高效课堂是新课程背景下的理想的课堂模式, 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高效课堂的灵魂在于点燃热情、激活思绪、提升能力。这就要求我们静下心来, 认真研读相关理论, 科学地指导实践, 细化、优化每一个教学环节, 不拘泥于形式, 也不追求表面上的热闹与繁华, 洗净铅华, 回归本真, 让我们的课堂真正高效起来。
摘要: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从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十分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体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构建“高效课堂”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潮流。然而在实施过程中, 却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
关键词:高效课堂,问题设计,教师角色,课堂评价
参考文献
[1]李炳亭著《我给传统课堂打0分》。 (山东文艺出版社)
[2]张海晨、李炳亭著《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 (山东文艺出版社)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实施心得体会 篇5
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让学生学会,学好,又要让学生会学,达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高。因此,作为教师,如何让40分钟的课堂达到高效至关重要。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 及时性激励与评价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小组的团结协作意 识,发挥小组的群体作用。小组评价采取加分制,即同样的 问题,不同学层的学生正确解决分别给与不同的分数;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解决,让每个孩子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快乐!这样真正做到小组内帮优抚差,共同促进;小组内相互竞争,共同提高。
二. 教师进行有效的帮助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识的过程,并在必要时给予及时的点拨与评价。
三.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独立思考。在组织合作学习之前,老师要留给学生独 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学生只有通过对问题的独立思考,才能培养不盲从,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学生。
英语高效课堂实施中的几点思考 篇6
为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更好地探索推广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模式,从2010年10月份起,笔者所在学校分别派出三批教师远赴山东昌乐二中进行考察学习。归来之后,感悟震撼之余,我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总结昌乐二中和我市高陵一中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高效课堂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几个月以来,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亟待解决。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感悟,谈谈对英语高效课堂实施中的几点思考。
二、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的诠释和理论依据
“271高效课堂”就是根据学生课堂学习内容与学生组成的实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堂教学活动划分为“271”三个部分:即课堂上20%的时间为老师讲解、引导、点拨的时间(即课堂上老师讲解不超过10分钟),课堂上70%的时间要放给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即课堂上学生自学、讨论、展示、练习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课堂上用10%的时间(即课堂最后5分钟)让学生对当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落实、深化、提高,学生自己、学习小组长、老师对全体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它来自于现代教育研究和长期的教学实践探索,通过改变学生学习状态,实现学习效益的最大化;它遵循心理学和教育学规律,是持久的、真正的素质教育,高效课堂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三、英语高效课堂实施中的经验与成功之处
1.导学案的编写更加体现了新课标、考纲及高考的要求
英语导学案(分为预习案、探索案及训练案等)的编写必须要符合英语新课程标准,符合具体教学模块的要求,当然更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导学案的编写不但使教师对新课程及考纲等的基本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使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在集体备课中也实现了合作共赢。经过几个月反复研究推敲、筛选修改导学案编写,教师编写的学案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初步具备了基础性、层次性和科学性的特点,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人文素养的提高。例如词汇学案的编写既体现了记忆的规律,使学生不再感到单词短语难记难背,又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后课堂上的展示,增强了学习上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得到了良性的发展。
2.为学生发展提供多种选择,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更关注情感和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
英语高效课堂实施的第一阶段要求学生必须进行预习自学、探究问题并完成学案,实质上就是要求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进一步增强英语学习的动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案上的要求及学法指导,学生依据自己形成的评价标准来检验自学的效果及问题所在,以便调整学习目标和策略。课堂上的分组合作和讨论质疑有利于学生健全的情感态度和合作精神的培养。高效课堂模式的实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导师,师生之间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及情感上的交融。
3.让每个人体验到发展的快乐,使素质教育得到真正落实
随着班级高效学习研究小组的建立及科学、富有激励和创新意识的评价体系的逐步完善,每个学生真正实现了可为可发展,高效课堂当之无愧地成为高效学习的催化剂。学生课堂上积极参与、大胆展示和质疑的精神经常感染到每位教师。记得在笔者的一节英语课上,学生就一道选择题该选哪种时态的问题各抒己见,争得面红耳赤,就像在举行一场辩论赛,过去从来不说英语的学生也开了口,场面令人深受鼓舞和感动。尽管有的学生的发音不太标准也不太熟练,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关键是每个人在学习中都体会到了发展的快乐,素质教育也真正地落到了实处。
四、关于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
1.是给教师“减负”还是“加负”的问题
高效课堂实施前,很多教师担心工作量过大的问题,特别在编写学案及课前和课后学案的批阅问题上,有些教师担心给学生减了负却给教师加了负,在高效课堂实施中心存顾虑。的确,万事开头难。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当各项工作真正地走上正轨后,我们就会体会到并非原来想象的那样困难和费力。相反,令人欣慰的是,教师真正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从喋喋不休的讲解中也真正解脱出来。课前批阅学案,能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备课设计中的侧重点,可采取抽查所掌握的某些人或某些题的方式进行;课后批阅,重点应检查学生通过课堂活动后对错误的改正和反思的情况,目的明确了,批阅就能有的放矢、快速高效地完成。
2.如何处理学案、教材、辅导资料之间的关系
正如以前所说,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是英语高效课堂实施中的重要环节。怎样使学案在体现科学性、知识循序性的同时又不仅仅是课本上习题内容的简单重复,这是编写前一定要认真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在英语新课标的指导下,对课本上的知识和内容进行大胆地整合和重组,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编写具有自己教学风格和特色的导学案,所选的习题不能只是从网上简单地下载拼凑而成。备课组各教师在讨论研究、分析所占有的大量资料的同时,必须对知识进行重新地创造和再加工。因此,导学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好的学案能够代替各种眼花缭乱的教辅资料,是学生英语学习中真正的“葵花宝典”。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三者之间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决定着高效课堂实施的成败。
3.如何解决课堂听力和口语练习的问题
交际性是英语的基本功能,而交际能力的提高必须体现在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的共同提高上。笔者通过在上述学校的观摩学习与自己课堂上的实践发现,大部分的课堂展示、讨论、质疑等过程学生都用汉语进行交流,而英语听力和口语练习得较少,这是高效课堂中应注意的问题。因为语言的学习具有自己的特点,它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应该是各项能力的培养。当然,这有赖于教师的引导和学法上的指导。笔者认为,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完全可以实现高效课堂与各种能力培养的完美结合。这也是我们以后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4.高效课堂模式和以前课堂教学方法的“兼容性”问题
高效课堂模式的实施并不是全面否定我们过去的教学模式,过去我们的教学模式也有很多优秀和值得借鉴的地方,这是毋庸置疑的。任何新生的事物都存在着缺点和不足,这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不断去完善。努力解决好高效课堂模式和传统教学方式的“兼容性”问题,就能实现两者的最佳结合。
五、总结
实施有效备课 构建高效课堂 篇7
一、以书为友, 与学生共学, 提高教师的语文素养
现在很多教师都反映语文课难上, 不知道教什么。社会需求综合型人才, 各项试题也偏重于课外知识, 如果教师不继续学习, 只靠以前上学时学的知识, 单纯地教课本上的内容, 肯定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那么, 教师如何才能在妙趣横生的语文课上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读书。与书为友, 不断给自己充电, 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 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来熏陶学生, 让其亲师且乐道。有些教师一提到自身语文素质便有一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悟, 于是便自暴自弃, 不再期望自己有多大作为。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常言“活到老, 学到老”, 虽然我们自身能力有限, 而且也不可能重新回到学校上学, 但“临时抱抱佛脚”也未尝不可, 我们可以边教书边读书边学习, 知道了自己在下学期要教哪些文本, 在假期或开学初就应有意识地阅读此类文本背景下的相关小说或材料, 不要只读教材和教师用书。
如讲授有关毛泽东的课文《七律·长征》《开国大典》《毛主席在花山》等, 如果单纯把教师用书上的内容搬到课堂上, 学生理解不了那个时代背景下人物的心理活动、思想感情, 教师便实现不了教学目标, 课堂上也不会有精彩生成。如果教师和学生在学这一单元之前都能详细了解红军长征时的历史背景及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 认识毛泽东文学作品的特点, 则会帮助师生深入理解文本。长期坚持, 教师自己解读文本的能力就会锤炼出来, 在课堂上与学生的对话就更有品质、更有深度。
教师不但要以书为友, 随着教材而读书, 而且还要与学生为伴, 随着学生的爱好而读书,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和学生站在同一高度去探讨问题, 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一些观点和做法, 然后因势利导, 有的放矢地指导教育, 师生之间才不会形成代沟。同时教师也能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指导学生应读那些书, 它的精华在哪里, 哪些书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应避而远之等等, 最终达到“学生知其然, 教师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另外, 教师还可以参加一个研究团队, 搞点小课题研究。每位教师要习惯参加一个团队, 在团队内和同事一起研究, 一起观摩课, 一起做读书交流, 互相探讨, 反思交流。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搞点儿课题研究。这样有理论研究, 再把自己的班级当做“试验田”, 不断尝试, 不断改革, 不断反思, 最后积累的成果不但是一笔可贵的财富, 而且还能提高语文教师的个人素养, 促进自己专业化成长。
二、潜心诵读文本, 设计出优质教案
1. 宏观把握语文教材, 体现语文教学的大知识观、大课堂观、大教学观。小学语文教师除了阅读本学期所教教材外, 还要阅读其他年级的语文教材, 这样才能从宏观上了解教材编写意图, 明确本册书的教学内容在整个小学语文知识体系中所处的位置, 而不会将所教知识狭隘地定位于某一年级、某一学科, 使教师在完成单位学习目标的过程中, 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充分体现课本知识的延伸性, 实现教学的大知识观特点。教学虽以课堂为主阵地, 但语文课堂则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40分钟, 教师布置学生课前的预习、调研、整理资料, 以及课后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拓展延伸, 则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大课堂观。而教师在对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 对学生的学习能力、阅读能力、合作能力、实验能力、生存能力等的培养, 则是体现语文教学的大教学观。
语文教学的这三大特点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宏观把握教材, 最好在开学前对本学期的教材内容画出释译图, 准确把握重难点, 对每一块儿知识如何传授做到心中有数, 这个环节可以是粗线条的, 但便于整体安排教学和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 也是必不可少的。
2. 潜心诵读教材, 读出个人疑问, 读出个性化理解。我曾有幸听过杜郎口中学崔其升校长的一个讲座, 在谈到备课时, 他说, 他要求学校教师每年暑假把所教教材背会, 开学时, 校长不看教案, 而是检查教师对教材的背诵和理解。针对这一点, 我深有同感, 总结自己凡是上得比较成功且让学生感到意犹未尽的课, 都是熟读教材的结果。
我认为, 对教材文本熟读甚至背会, 不是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作秀, 而是为了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用心与文本对话, 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 对文本有一个最原始的认识体会。在诵读过程中产生疑问、解决疑问, 对每个问题都追根求源彻底弄明白。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有经验的阅读者, 在对教材经过了这样一个认识、推敲、研究的过程之后, 再去看教参, 就不会被“教参”所左右, 反而会吸取教参之精华, 长此以往, 熟能生巧, 即使教师没有想象中的博学多才, 最起码在课堂上也能做到游刃有余, 从容应对。坚持下来, 还真正能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
3. 合理安排教学设计,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达到课堂高效之目的。同一个文本的课堂教学设计, 就如同人的脸一样, 虽五官俱全, 却一个人一个样, 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同样一堂课, 受不同的人、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个人阅历等因素影响, 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教学设计。那么, 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是最好的呢?没有准确答案。
我认为, 教会学生如何去阅读文本的课堂是成功的语文课堂, 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自学方法, 鼓励学生按照教师最初理解文本的方法提前预习课文, 了解作品时代背景, 形成自己的最初认识, 留待课堂上占用大量时间去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并在班内展示预习成果, 教师则趁此机会进行点拨提示, 形成学生下一节课预习的目标。这样就要求课堂上教师讲得少了, 但教师的每次提醒和点拨, 都要对学习内容或争议的话题有一个知识的提升, 做到干预而不干扰。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和教师学习的过程一样, 有阅读的经历, 有解疑的过程, 有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 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只有让学生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才能达到课堂高效之目的。
三、让学生参与备课, 把课堂还给学生
自主合作学习已经成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备课中来, 课前教师与班长或组长共同设计完成学案, 要求学生按照学案进行预习, 对学案中感到疑难的问题, 反复阅读, 深入研究, 能自己解决的自己解决, 实在解决不了的留待课堂上交流讨论解决, 仍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由教师出面了, 此时的点拨指导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师生共同备课这种课前预习准备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和积极性的一个良好时机。共同备课环节, 让学生成为研究活动的主人, 感悟到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 使学生的动手操作、搜集、处理信息等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
让学生参与备课, 还能培养一批精干的小组长, 为小组合作学习奠定基础, 长期进行下去, 学生们还能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提高学习效果。
四、对课堂进行反思, 形成二次教案
教师埋头写一年教案不如认真搞一次反思, 高效课堂重在反思, 教师每上完一节课, 都要有意识地对文本理解、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情况等进行深入反思, 多问几个为什么, 多想几个更好的办法, 然后在原有教案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修改, 形成二次教案, 以便于对以后解读文本起到借鉴作用, 最终获得切合学生实际的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不但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 更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比如课堂上偶遇的一些教学故事, 看过的一些文学杂志, 读过的一些诗词小说等, 都可以随手做些记录, 写一些教学日志, 时尚点儿的再开个博客, 这些都是养护自己教学生命的一些做法。
实施自主学习 实现高效课堂 篇8
活动单导学模式以小组学习为基本形式, 以“活动单”为媒介,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 “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根本思想。
一、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并思考提出反问
倾听是入耳又入心的生命活动。倾听必须集中注意力, 并且要让听到的内容与自己的认识进行比照, 这样别人的讲话对听者才有意义。为了训练学生的注意力, 让他们学会倾听, 课堂上, 我经常请学生重复一个学生的回答, 并追问:“你想的是不是也是这样的?”“你有没有什么问题想问他 (第一个回答的学生) ?”例如, 教学电气控制电路这一节时, 许多学生觉得很难, 我们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理解只有由“简单”才能组成“复杂”的电路, 我们要教育学生学会把复杂电路“分解”成“简单”电路, 这样由部分到整体就可完成。例如, PLC编程, 一个个简单的小程序组合成一个更大的程序, 使训练学生消除畏惧“复杂”的心理障碍, 解决“复杂”的问题, 并运用将复杂变简单的基本思想。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独立改写, 给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改写好了, 同桌互相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改写, 教师应主动指导学生挖掘教材的重点内容, 弄懂、弄透, 真正从教本中学到电子线路知识, 形成一系列的知识体系, 并学会用电子线路的视角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另外, 教师要注意精选浅题, 对困难生布置典型基础习题, 使他们学会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尽可能少做无用功, 减轻差生的负担, 让他们尝试到用电子线路知识解决实际难题的乐趣。
二、引导学生学会说解题方法并说明理由
1. 认识自己的能力
许多中职学生的学习缺乏信心, 也有许多成功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 有必要帮助他们正确分析自己的能力, 可以选择一系列的简单电气电路或大量的混合成分电路, 布置给学生在可行的时间内完成背、默、分类工作, 在很短的时间内学生感到无法完成这些任务, 但只要努力就能在可行的时间内完成。
2.“过于简单”也是一种技巧
学生在技能训练中常常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对一些简单操作, 认为无需培训。因此, 你会看到, 他们放松训练。因此, 一些“简单”的操作培训, 如剥离导线, 教师可以选择一种剥离数毫米的线头的方法, 让学生重复操作, 一般来说没有必须的培训, 他们是剥离不好这些线头的。此时要更多地加强学生思想工作教育, 改变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了解即使是“简单”的剥离工作也必须经过多次训练, 经过各种剥离技术的培训, 才能完成, 并且这样完成得质量还会有好有坏, 让学生改变这一“过于简单”的剥离问题。
3. 胆量的训练
学生在做电气控制操作训练时往往有一种恐惧感, 主要原因是电气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高 (220 V, 380 V) , 学生对触电、短路比较恐惧, 这不利于学生的技能训练, 只有启发学生:有这些想法是好的, 操作会更小心, 更安全可靠等, 这些相当于安全措施的保险丝。我们设置了电源线, 漏电保护器, 所以要求学生胆大心细, 就可确保在一些培训中大胆实验, 如熔断器、漏电保护器跳闸、触及带电和不带电的金属体。这些训练可以使学生提高安全意识, 勇气增加, 无心理疾病地操作。
4.“懂”→“会”→“精”
在实际的电路连接时, 学生都认为连接电路只要认识电线的电路图就可以了, 我们知道操作和能够操作是有一定距离的, 只有理解电路图的实际操作, 才能掌握电路图, 原因是物理中电路图和PLC编程的电路图是不同的, 与电路拉丝线实际连接有差异, 通过比较性指导, 一些简单电路连接就正确了。使学生了解电路图之间的物理连接, 理解实物连接与电路图的区别与联系, 从而实现由纸上的懂转化为实物电路的“会”操作。通过对教材灵活的处理, 制订不同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进度, 基本上能适应各专业课对数学知识的需求, 数学在学习中由于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 同时也促进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针对职中学生的特点, 也可编写一套适合职中学生学习, 且在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直接用得着的校本教材。教材是对初中的数学知识和职中数学教材进行分析, 整理和筛选, 把对学生后继课程和专业需要的知识选择出来, 大胆删除一些繁、难、杂的内容, 使教学内容简洁实用。同时, 在教学中要因人制宜, 不能一个标准, 应尊重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 不能追求过分的统一。
高效英语课堂的实施策略 篇9
一.对学生的认同与放心
正如上文提到, 学生到高中为止, 已经学习英语六年左右的时间, 其在自我人格形成上已颇为稳定。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肯定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与已有知识基础, 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 我认为学生自己主动探究性学习, 有助于学生自觉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有助于其培养兴趣、快乐学习。下面是我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几点构思。
1.重视学法指导,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学习策略指导
学习和教学需要一定的方法, 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及一些规律性的知识, 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索、发现。在课堂上老师不应该只是单纯的教, 而忽视了学生的学, 通过循序渐进地指导, 让学生自己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 从学生的角度上讲, 学生需要更新学习观念, 尤其要对自己的学习价值观正确认识。
2.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发展和需要为出发点
一直以来, 为应对考学压力, 教师一般会忽略学生自己究竟想通过英语学习获得怎样的知识以及具备何种能力, 往往只会苦读教材教纲, 一切以应对高考为目的而组织教学。但这往往事与愿违, 学生缺乏兴趣, 对课堂没有积极性, 成绩并不理想。我在我所教的两个班中采取对比教学法, 一个班以学生为本, 要求大家放假回家看一到两部英文电影, 在课上和大家交流电影中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 大家相互讨论, 在讲解相关考试所需内容;另一个班采用传统教学法, 按照考试大纲讲解。结果虽然前一个班因为一些课上讨论而消耗许多时间, 但在考试中前一个班的成绩却远远超出了第二个班。
二.高中高效课堂教学两大方法
1.优化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对英语学习有兴趣是一方面, 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学习中的一个重点。正如近年来一些学霸, 虽然兴趣爱好颇为广泛, 但其各科成绩却依然为人所称道, 这就是学习方法的重要体现。我通过优化学习四大流程的方式提高自学能力,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1) 预习阶段
教师在课堂上首先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 包括:词汇、对话、课文内容测试题等, 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使其对教材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让其在教师讲解中做到有的放矢, 提高学习效率。
(2) 设问阶段
这个阶段是通过深入钻研、自主解决问题的学习, 通过预习和自查环节发现问题, 并提出重点问题, 并结合课文的提示问题和课后练习中的相关问题, 形成课文新内容的理解主线。再通过设问的形式, 对教材深刻挖掘, 这个阶段更容易进一步激发学生寻求问题答案的浓厚兴趣。
(3) 解答阶段
在解答阶段, 通过小组讨论形式来对问题进行谈论研究, 交换问题以及对答案进行评判和纠正, 对难度和深度的问题进行交换讨论、研究, 教师在这个阶段充当的是一个指导点拨作用,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获取成功的快乐。
2.实施小组学习法
(1) 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和分配任务。
合理分组方法: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围绕课堂教学任务中具体学习任务进行小组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一般以4-6人一组为宜, 按照兴趣和自然单位组合。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个性差异较小, 兴趣一致, 有利于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分配方法:在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施中, 教师事先准备好设计的任务, 并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任务要求, 先分解任务, 制定出完成任务的程序, 督促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有效策略, 并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调整策略,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掌握学习策略,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这些小任务相继完成时, 教师设计的总任务也迎刃而解。在任务分配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学会如何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建立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通过小组的合作, 从实现个人的目标达成整个小组的学习目标, 为了保证这样一个目标的最终达成, 需要建立起能够激发小组每一个成员最大的潜力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通过对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控制和评价, 使得每个成员在合作过程中能够发挥最大的力量完成目标并更好地督促学习, 通过自身的目标的实现完成集体的目标。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当好督促作用的角色。
三.总结
实施有效教学 打造高效课堂 篇10
下面就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索。
一、激趣课堂, 散发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人的心灵里, 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 激发兴趣, 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下面简单介绍几种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 开端注重引趣
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 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 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 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 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开端引趣的方式除“设疑”以外, 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 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 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2.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
棋迷、球迷们为什么会“迷”呢?因为这里有竞争。如果直接参与竞争更能入迷, “迷”即是高度“兴趣”之意。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如果你仔细观察, 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 连学困生都不甘示弱。在教学时使用分组竞赛的形式,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并提高小组的合作能力。
3. 刻意求新, 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 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我们的学生最烦教师教得千篇一律, 课堂每次都是一样的, 让学生感觉到没有变化。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求新求奇。也就是说: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该有新意, 抓住学生求新心理, 不断在学生面前展现那个灿烂的知识新天地, 你就会受到欢迎。
二、多样课堂, 提高效率
1. 教学手段多样的策略
任何一成不变的方法手段都是不能够适应教学要求和各类学生的, 甚至是一种手段也不可能永远适应一个学生, 因为学生是不断变化的。比如, 经过长时间单一乏味的练习之后, 学生很容易出现学习的“高原现象”。所以, 在一节课的教学之中, 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内容出发, 多角度多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但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 手段运用要适当, 不可过多过滥, 本末倒置。
2. 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策略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索, 勤于动手, 这就要求教学过程应当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生活过程。在课堂教学中, 把师生的生活、经验、智慧、理解、问题、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能够真实地引入教学过程, 教师才会充满激情地组织教学活动, 学生才会充满智慧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才有可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积极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 确保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提问和讨论, 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3. 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的策略
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 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因材施教, 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师生间、学生间探究式的合作性交流的主要形式。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给学生提供了积极主动参与的机会, 增强了学生的自尊、自信、集体荣誉感、责任感, 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合作协调能力。
当然, 有效的教学策略需要我们教师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更需要我们教师积极地开展自我反思, 进行反思性教学, 不断促使教学更加有效甚至高效。
高效课堂实施中的体会论文 篇11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法;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能快乐、自主并感受不到压力情况下的进行学习。因此在挑选语文教材时不能选择太困难、有深度、份量多的教材,这种情形让文言文、过去的历史和文学背景的故事被现代的教材所取代。变成学生只是在练习语言和文字,缺少了传统文化的素养,人文气息也相对的缺乏。
一、体验教学法实施的重要性
1、为孩子小学语文学习创造优越的外部环境
学校领导和教师必须进一步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和《语文课程标准》,端正办学思想,从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出发,建立一定的法规,减轻学生的过重学习负担,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给孩子学习生活和课外阅读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
2、激发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在体验式教学中,为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最关键的是要激发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同课内的阅读相比较,课外阅读的最大特点是学生阅读的自主性能得到更有效的保障和充分的体现。一般说来,在课外阅读中,读还是不读、读什么、读多少、什么时候读,都可以由学生自主决定、自由选择,一句话,全由学生自己说了算。这样,真正促成学生读的动力来源集中到一点就是学生的兴趣。
例如:本学期要读完《西游记》《三国演义》,每周至少阅读三章节。当然,习惯养成的过程需要监督去促使他形成,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我们检查读书笔记或者开读书交流会让孩子介绍自己读的故事或书籍,感悟到的道理等等。
3、开设体验式的阅读汇报课
在这种课上,教师需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当然这是基于一定的规则之上的。汇报的方式可以是演讲,由学生自主选取一本已阅读书目,选取一个阅读体验点,自行撰稿,表达一个观点或一个想法,意在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可以是辩论会,由教师选取一个话题,学生自行组合,大量搜集资料,准备材料,这种方式旨在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独立阅读能力、形成较强的逻辑能力。可以是讲故事比赛,学生将自己的阅读内容讲给大家听,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当然也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与品质。
二、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师生互动,构建氛围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行为是对现存教学情境的信息,依据个人观点做有关认知方面的处理后,所产生的各种决定。因此成功的教学行为应具有提供信息与激发性的功能,教师透过教学调整学生的行为。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历程,可从教学信息处理论观点来探讨。师生互动经由语言和非语言信息传递的过程,如言语的信息、符号、姿态、表情等,影响彼此。教师与学生认知的历程,教师如何将信息选择组织后传讯给学生,构成教的行为,而学生如何对教师所传达的信息接收处理后,构成学的行为,教学与学习行为之间是互动的,一体两面,而非各自独立的。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作品形成的阶段性首先来自于“独创——共创——完善”为阶段的教学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双主体的作品逐步形成并互相影响;从双主体的“素养”——第一主体的语文教学的素养和第二主体的语文能力的素养——来看,是由于无数个“独创——共创——完善”阶段不断反复矛盾运动、逐步累积起来的。最终的作品是:第一主体成为教的能手、高手、妙手,第二主体成为语文能力强、语文感觉好、语文品位高的语文活动“成品”——教学最终成就的不是知识、能力而是“人才”之“人”。
(二)创建主题,探究学习
在学期初师生从该学期的小学语文单元主题中,按照学生最有兴趣及相关次主题最多二大原则,选出三个单元主题作为探究教学的主题,之后,教师一面进行该单元的教学,学生一面进行该主题的探究。首先,师生根据该主题以脑力激荡法列出相关的次主题,然后每位学生依据兴趣选择想要研究的次主题,进而组成研究小组,而研究小组的每位成员在探究及讨论时各有其不同的工作任务,最后,各个小组将学生所搜集的数据作成报告,以多元的呈现方式向其它的同学报告。
阅读教学过程的主体包括:学生、文本、教师。三者之间的关联并不是单一的联系,而是三边关联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文本,并将文本加以延伸。所谓延伸.既包括读者加入自己的独特体验,也包括读者对文本的再创作。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带着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去理解文本的内涵,也要对文本所传达出来的信息进行探究、加工和重组。教学过程是复杂多变的,阅读教学尤为复杂。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每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因此难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教师预设之外的情况。但是,作为教师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该学会应对,只要学生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就要持鼓励态度。“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也是阅读教学应该秉持的理念。
(三)自我体验,增加经验
因为小学是一个课程学习主动的参与者,个体会主动接收、表征、建构及重组其世界,透过与环境的互动,个体会同化和调适信息,因而导致认知结构的改变。因此,学习必须引起个体的心灵活动,避免使用外在增强或直接口语指导,剥夺小学生自己发现的机会,教师要实施以小学生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让小学生经由讨论对话或观察他人的行为,能充分的与环境互动,透过经验的同化和调适,使心智更成熟。认知心理学认为一个真正有教育性的教学观点,应该要让学生有机会经由询问问题来学习,以获得与问题相关的信息,然后解释这些信息与自己的经验。
学生在学习工作上的互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成就,而且学生可以经由内容的讨论过程中造成认知冲突,不适当的理解方式将会暴露出来,于是高质量的理解将会浮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生在适当工作上的互动,可以促进他们精熟重要的概念。在合作的情境中,小学接收到不同的观点,形成认知冲突,再经由同化或调适,寻求另一个认知的平衡点。团体讨论可以让学生分歧的意见得到一个有创意的学习氛围与环境,这种冲突可以适当的应用在合作学习的环境中,以开拓学生社会与智力的眼界。因此,教师应了解小学的认知历程,并提供小学与他人互动探索教材的环境、具体真实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建构及修正,主动参与学习。
结论
总之,体验式教学模式强调的是用学生自身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这不仅是理解语文教学与学习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需要,也是现代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它将使小学语文教学和学习充满个性,更具活力。
参考文献:
[1]刘吉才.把握好语文教学活动化的“度”[J].教学与管理,2015,05:26-27.
[2]周金钟,张威.小学低年级句子教学的实验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5,08:53-54.
实施自主学习,打造高效课堂 篇12
一、教师放手让学生阅读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 教师讲得多, 学生读的时间自然就少, 放手让学生阅读就是让学生多读, 在读中发现问题, 学到知识。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了提高学生读书的有效性, 我指导学生学会直接在教材上标划重点, 用各种符号把重要的内容、比较重要的内容、特别重要的内容、关键性字词、重要的段落, 用各种符号标出。同时教会学生增补内容, 对于书上难以理解的地方予以简要的文字说明, 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学生可把它增补在书本上。并教会学生写批注, 对于教材个别地方必须“前挪”或“后移”才能说明问题的, 可批注在旁边, 以便阅读时查阅。如细胞中的大分子———核酸内容中的DNA, 此节教材没精讲, 而在《DNA的结构和复制》一节中, 讲得很详细, 可“前挪”到这一节, 帮助学生学习。
二、教师放手让学生提问
如今的课堂教学中, 普遍存在学生不敢提问的现象。学生不敢问是因为有心理顾虑。许多学生担心:我提的问题如果是错的或别人都懂了, 同学们会讥笑吗? 我提的问题如果不是今天新课的要点, 老师会批评吗? 因此, 教师在教学时, 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必须满腔热情地激励他们大胆地发问, 敢于质疑, 即使他们的问题幼稚可笑, 有的甚至荒诞, 也要保护他们的这种热情, 加以表扬鼓励。因为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也必须从低质量的问题开始。只要教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激励学生, 学生就会逐渐养成敢于发问的良好习惯。教师只有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才能彻底改变单纯教师问、学生答的现状, 把课堂变成学生提问的天堂。
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 每个学生的表现会各不相同, 有的比较会提问, 有的却提不出问题;有的提问比较简单, 有的会比较深刻, 还有的提问可能毫无意义。对于这些提问, 教师要妥善处理, 如果遇到较好的提问, 就要及时引导学生像他这样提出有水平的问题, 发挥榜样的作用;如在预习过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时有学生问到生物体不同的细胞转录出来的mRNA一样吗? 还有在预习过减数分裂之后有同学问到同源染色体分离后和其他的非同源染色体怎样结合呢? 初学者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实在是难能可贵, 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遇到毫无意义的提问时, 教师也不能立即否认, 应对他们这种敢于提问的精神给予肯定, 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也可能有的教师担心, 学生提出问题, 自己回答不出来怎么办? 其实, 我们完全没必要为此担心, 有时反而要真心诚意地请教学生, 与学生共同参与到下一步的研究之中, 这样反而更能使学生体验到自己是真正的发现者。教师也可以在和学生的思想碰撞中做到教学相长, 这不是一举多得吗?
三、教师放手让学生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提出的问题, 积极性很高。他们根据个人已有知识、直接经验各自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有时甚至面红耳赤地对教材中的某些观点进行争辩, 在争辩中明辨是非、最终达成共识。这不仅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而且满足了学生的成功感, 更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四、教师放手让学生讲解
教师的精讲是必要的, 但学生表达自己的认识、情感的交流更重要。教师要更多地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三人行, 必有我师”。在课堂教学中, 我尝试与学生交换角色, 请学生当老师, 把他学到的知识讲解给其他学生, 意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对胆量也进行了锻炼。
有个学生在周记中写道:“我愿意做老师, 这是一种挑战, 也是一份快乐。以前我只会做题, 要我把做题的思路和方法讲清楚, 总觉得很难。可现在, 为了当好老师, 我必须把老师的讲解再认真地回忆一遍, 把课本上的知识再仔细地看一遍, 把题目再认真地做一遍。我觉得当老师让我对题目的认识又提高了一个层次! ”
“我当老师给同学讲解题目, 我觉得自己学习的效率有所提高。许多讲过的知识和题目好像已经深深地印在脑子里, 非常深刻。做老师的感觉真好! ”
请学生讲解, 让我看到了学生的智慧与成长, 请学生讲解, 让学生爱上了生物课, 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教师放手让学生总结
通过讨论、分析和讲解, 学生虽然解决了存在的疑问, 但一些知识点在学生的头脑中还处于杂乱无序状态, 所以需要进行整理。整理过程由学生完成。教师在这一环节的主导作用是启发学生用最简洁的语言、最明了的方式对这一节所讲的内容作总结。例如《种群的增长方式》一课中, 学生通过讲解, 已经对种群增长的两种模型的知识有了进一步了解。之后, 我布置了一个任务:请大家根据前面的讲解并结合课本, 归纳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我给了学生5分钟的时间归纳, 然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我对同学们的归纳总结非常满意。
六、教师放手让学生出题
布置课外作业时, 我让学生根据每课知识点, 出基本题、中等题、探究题各两道, 并在题后注明命题人班级、姓名, 然后收上来, 教师精心挑选、改编, 一部分作为典型例题讲解, 一部分统一印刷, 作为学生的课堂训练。对于这一别出心裁的作业, 学生热情很高, 非常认真地查找各种资料, 有的是个人独创编题, 有的是改编题目, 真是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特别是看到自己出的题目作为典型例题或训练题讲时, 更是喜不自禁, 学习热情更高。实践证明, 学生自己出练习题, 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 还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 教师只有大胆改革创新, 真正相信学生、放手发动学生, 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真正打造出高效课堂。
摘要: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 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 作者认为要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 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学生适当地放手, 学生的自主学习应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本文介绍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怎样放手, 实施学生自主学习, 打造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实施中的体会论文】推荐阅读:
高效课堂实施心得体会08-28
实施高效课堂论文10-29
实施英语高效课堂06-28
高效课堂实施规划08-17
实施高效课堂教学07-14
自主高效课堂实施计划09-03
如何高效实施课堂管理12-18
初中高效课堂实施方案06-11
浅谈如何实施高效课堂07-16
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