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饵料

2024-08-02

生物饵料(共10篇)

生物饵料 篇1

《饵料生物培养》是高职水产养殖、海水养殖和水族科学等专业的核心技术课程,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饵料生物培养》开放式实验教学是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动手的兴趣, 使学生自主地按照生产实践要求完成各种饵料生物培养方案的制定、实施并能够对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进行检查、评估, 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理论课上学到的各种类饵料生物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结合前沿技术, 与生产实践接轨, 具备在生产实践中从事饵料生物培养所需的综合技能, 为今后从事相关的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 可提高学生将最新的科学技术转化到生产实践中的能力;提高学生资料收集、实验设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甘于奉献、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激发学生对《饵料生物培养》这门课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饵料生物培养》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施

(一) 开放式实验教学大纲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饵料生物培养》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分为课堂实验、教学实习、生产实习三部分。从内容上可将《饵料生物培养》实验教学分为七大项目, 每个项目又分为若干个任务。每个任务的类别可分为必做任务 (见表1) 、选做任务 (见表2) 和自主选题任务 (见表3) 。必做任务是全体学生都必须完成的实验项目, 通过该类项目的培养,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本门课程基础的实验理论和技能, 达到本门课程的基本要求;选做任务则突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由教师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 拟定若干实验项目, 告诉学生每一实验项目的实验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自主选择, 然后自主查阅资料, 设计实验方案, 完成从着手准备实验到实验实施, 最后写实验报告的全过程, 教师只需从旁指导, 给予启发性的答疑;自主选题任务是由学生在本门课程的内容范围内, 根据自己小组的兴趣、爱好和条件, 选择符合自己小组的实验任务, 独立地开展, 教师在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引导, 这类的实验任务突出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自选任务的具体实践实施步骤:确定实验小组成员→查阅文献→选题→设计实验方案→可行性分析→实验的实施→实验成果总结和讨论交流→撰写实验报告和考核。要求每个学生除了完成必做的实验任务之外, 还必须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至少完成3项选做任务和1项自主选题任务。

(二) 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先讲原理和操作方法, 然后示范, 接着才是学生动手做, 最后写实验报告, 教师讲评。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在上《饵料生物培养》实验课时, 我校教师不再详细讲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也不操作示范, 而是重点分析实验中可能会碰到的问题及对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进行动态的指引, 教师只需给出实验题目和要求即可。学生不再是“照单抓药”和“依样画葫芦”式地做实验, 而是在充分查阅资料、制定详细的实验方案的基础上, 自主选择实验方法、材料和仪器设备, 自己配制试剂, 相对独立地完成全部实验。每个实验小组都要准备好记录本, 要求学生把实验题目、目的、原理、方法步骤、实验用到的材料清单、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实验结果等都详细、如实地记录下来, 这样便于实验的管理, 如果出现问题也容易分析找出问题, 同时也便于在实验完成后进行总结和分析。实验教师则改变了以往学生有问必答或替学生直接解决各种难题的习惯教学方法, 而是从实验现象、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及学生碰到各类难题入手,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问题的原因, 解释实验现象,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次实验结束后, 教师要组织学生对实验进行总结、评估和交流。学生在相互提问、相互评估及相互辩论中求得共识, 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必要时还可以做些启发性的演示, 并对表现较好的小组或成员进行表扬。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让学生敢于动手, 提高了学生组织协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饵料生物培养》开放式实验教学除了在实验室进行外, 学校也积极扩展校内外的教学实验基地, 先后与学校科技示范园、泰州水产养殖场、姜堰特种水产养殖场、靖江水产养殖场等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根据学生的试验安排和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 每学期都不定时带学生到这些基地进行教学实习, 以期进一步贴近生产, 提高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

开放性实验教学采用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实验考核评价方法。总分由:培养成果评价 (40%) 、教师评价 (30%) 、学生互评 (20%) 和学生自评 (10%) 4部分组成。培养成果评价主要以培养实验的最终成果来表现, 在同一条件下, 培养效果最好, 产量最高的为满分, 其他的按比例进行评分;教师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实验态度、实验预习、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原始数据记录和分析、实验报告等方面;学生互评是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来核定, 包括实验出勤情况、在小组中承担工作的复杂性、工作量的多少、与小组成员的配合情况和学习态度等情况;学生自评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撰写自评报告, 对知识和技能进行及时的反思反馈等。本考核方法注重对学生动手、思维、设计、创新、查阅资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考核。

(三) 全方位、多层次的实验室开放计划

《饵料生物培养》开放式实验对时间的要求比较特殊, 大多数实验短时间内不能完成或具有较强的连续性, 仅靠教学计划规定的实验课时间根本不能满足实验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制定合理的实验室开放时间, 以保证实验的顺利开展和更好地完成。为了不影响正常的实验教学, 《饵料生物培养》实验教学的实验室开放时间一般设在晚上、周末、节假日或者是其他空闲的时间段, 而且每个实验小组可以提前预约, 实验室教师根据预约实验小组数和实验任务来安排时间。对于时间跨度较长和连续性较强的实验可以考虑安排在暑假集中开放, 因为在暑假期间教师、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长, 无教学与学习任务之忧, 能集中全部精力从事实验工作, 有利于取得较好的实验结果。有些实验需要到校外基地完成, 则先跟基地负责人联系, 由他们来安排实验时间、场地、设备等等与实验相关的事宜, 教师和学生密切与基地负责人配合, 听从基地负责人的统一安排, 跟生产紧密结合, 认真做好实验, 实现互利双赢。

(四) 开放式实验教学的保障措施

《饵料生物培养》开放式实验教学存在着实验任务种类多、内容不确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实验方法多样、实验时间不确定性、所需要用到的仪器和材料多样等诸多因素, 在实验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充分利用实验室和基地的各种资源, 必须制定有效的运行管理制度。作者在《饵料生物培养》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践中, 制定了“饵料生物培养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饵料生物培养实验室指导教师工作条例”、“饵料生物培养校外基地实验教学管理条例”、“开放式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学生参加开放实验室申请表”、“开放实验项目申报表”、“饵料生物培养实验室开放预约申请表”、“饵料生物培养实验室开放记录”、“饵料生物培养实验室仪器和药品使用记录”、“饵料生物培养实验记录”等一系列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

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效果

自从实施了开放式实验教学后, 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自主选择实验任务、实验方法和实验时间, 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设计实验, 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自由发挥个人才能的实践平台, 并适合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学生发展,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进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在随机抽取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96%的学生认为“饵料生物培养开放式实验教学有利用于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能够显著提高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自己个性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高达98%的学生对饵料生物培养开放式实验教学表示满意度。

每个开放性的实验都是由实验小组来完成, 各个小组成员之间必须分工协作, 相互密切配合,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从查阅资料、确定任务主题、可行性分析、实验方案的设计到整个实验的完成, 都由学生自主完成, 整个过程中学生要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要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 这样既磨炼了学生的意志, 也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开放式的实验教学使学生在学中做, 在做中学,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钻研,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

学生在泰州水产养殖场、姜堰特种水产养殖场和靖江水产养殖场等单位完成实验, 一方面给这些单位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同时也带动了这些单位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受到了这些单位的一致好评。我们实施的这种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 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强、技能过硬、善于创新, 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好评, 并为我国水产各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得到了水产行业的高度认可, 许多企业和单位纷纷到我校招聘水产养殖专业的毕业生, 我们培养的学生可谓是供不应求。目前, 我们培养的很多毕业学生已经在一线的大型的水产苗种场和水产养殖场从事水产动物的饵料培养相关的工作, 并受到了这些单位领导的好评。

结语

高职院校《饵料生物培养》开放式实验教学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不断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 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找到学生学习《饵料生物培养》这门课程的兴趣点及其与实验教学的结合点, 只有这样我们的实验教学效果才会变得越来越来好, 我们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符合现代水产业所需的人才。

摘要:根据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饵料生物培养》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践, 分别阐述了《饵料生物培养》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施过程及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饵料生物培养,开放式实验教学,教学改革,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雪莲, 季建莉.浅谈高职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1) :45-47.

[2]韩宗先, 方平, 向邓云.《动物学》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9) :135-137.

[3]黄斌, 冯志国, 李芬.动物学开放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新乡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5) :88-90.

生物饵料 篇2

钓位选在某些方面水深在1.5—3米的地方最适宜。

鱼杆选用六米以上的手杆或矶杆,鱼钩多用伊豆9-13号,也可用丸式8-10号或伊势尼6-8号。

钩线应不下于2.5号,脑线要求不短于30公分。

标的要稍大,醒目一些。

选较完整的苞谷酒糟单粒或二、三粒挂钩垂钓,钩尖外漏。

浮标调五钓四或三。

在窝中用酒糟打底窝后,在垂钓的过程中,一边钓一边向窝中洒小把酒糟,要勤洒,少洒。

二、一种野钓草鱼饵

我喜欢野钓,主钓鲤鱼。

有时候有很多草鱼在我的钓点窜上窜下,由于我对野生草鱼怎么钓一直没找到有效的方法,只能望鱼兴叹。

前几天钓鱼时听一名钓友介绍了一张专钓草鱼的方子,听起来有些道理,还没试过。

野钓草鱼的时间也快到了,这个方子请大家指点指点。

制饵的步骤如下:

1、将芹菜叶切碎置于消过毒的盆内。

2、用面汤(下面条剩下的)煮开,加玉米面,边加边用筷子搅拌,制成玉米糊。

3、将热的玉米糊倒入盆里与芹菜叶尘混匀,发酵至微酸(夏天需三到四天,春秋需一周时间)。

临钓头一天用草捆打窝,次日看见窝子里有草鱼吃过的.碎草漂浮,即可将上述饵料揉匀挂单钩垂钓。

告诉我这个配方者称收效奇佳(他用此方一天野钓十多斤草鱼)。

三、一种野钓混合草鱼饵料配方

诱饵:炒熟的玉米粉30%(买当年的老玉米炒熟后磨粉).黄豆粉30%.菜籽饼或豆饼40%,出钓的前一天用醪糟水拌匀,密封。

钓饵:取红薯一个上锅蒸透,趁热加入粗玉米面,调匀,以调到比芝麻酱稍干一点为宜,然后在上锅再蒸20分钟,取出后用酒瓶擀一下(主要把特别粗的玉米渣擀碎),然后捏成方块状放到盒子里(稍微留点缝隙)备用,第二天早上起来钓饵会变硬,这是正常的,然后加几滴蜂蜜充分揉匀就可以了。

此饵的特点:柔软、香味纯正、入水不化并不会变硬,鲫、鲤、草、鳊统杀。

也适合抛竿单钩钓。

注意:如小杂鱼较多可以直接用米饭粒做钓饵。

好饵的原则:取材方便.五谷杂粮.香味天然纯正。

四、自制草鱼饵料配方

配方一:主料:蚕蛹,玉米面,白糖,麸皮。

将蚕蛹晒干磨成粉,用量三勺,玉米面用量一勺,麸皮用量五勺加入少许白糖,搅匀后用开水烫熟,但用水不可过多,烫熟一半即可;然后加入少量面粉进行粘合,反复揉搓至用手攥成团即可。

如果用于手竿垂钓可稍放粘些;但海竿串钩垂钩可稍放软些;但海竿抛投时要做到饵料不散,并在水中浸泡20分钟不落。

配方二(诱饵):主料:大米,玉米面,菜籽饼。

先分别将大米,玉米面,菜籽饼炒香,趁热倒入适量香油拌匀略炒片刻,装瓶后用曲酒浸泡。

曲酒度数越高,浸泡时间越长,泡制好后气味越刺鼻越好。

配方三:主料:麦粒。

将小麦粒直接浸泡在水中三至四天即成。

配方四:主料:新鲜嫩玉米棒。

先将玉米棒上锅蒸熟,然后剥下玉米粒,放入绞肉机中绞成糊状取出装入盆内,再向盆中加入适量面粉搅拌均匀待其吸水膨化充分后,即可搓揉成团上钩垂钓。

配方五:主料:玉米面,羊油。

先把玉米面上笼蒸熟,然后趁热加入适量炼好的羊油反复搓揉即成。

该饵在水中膻味浓,扩散面广,对鲫鱼有特殊的引诱力。

配方六:将碾碎的豆饼粉、菜籽饼粉上锅炒香后,趁热加上啤酒或少许白酒,放到塑料袋内密封发酵待用。

然后取过筛后的细豆饼粉、菜籽饼粉加水和湿后,上锅蒸20分钟。

蒸熟后的饵料散发出一种好闻的粮食香味。

使用时,另加入锦龙鲤鱼饵和少许面粉,揉和均匀后,做饺馅(即钓饵)。

配方七:选料:用玉米粒。

选用即将成熟的含浆嫩玉米,黄色马牙粒最佳。

配制饵液:用高度曲酒泡制。

(1)在酒中加入适量麝香、蜂蜜。

(2)也可用丁香、山萘、阿魏等中草药和蜂蜜。

制作:将嫩玉米放至锅中,加水煮至八分熟,捞出晾干,用锋利的刀片沿玉米粒根部切下,将切下的玉米粒放入事先准备好的罐头瓶中,倒入配制好的饵液。

注意饵液要将玉米粒浸没。

密封,冰箱中保存,三个月以上。

用此法制成的香甜钓饵,既保留了玉米原有的清香,又增加了甜味,对鲤、草可说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诱惑。

还有一种快速制饵法,即在曲酒中加入适量的玉米香精、蜂蜜,再将煮好的玉米粒放入。

生物饵料 篇3

【关键词】微粒饲料;生物饵料;海水鱼;苗种培育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use of microdiet for marine fish larvaes in recent years, and the soft microdiet research now.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significance, situation, existence problems of microdiet for marine fish larvae and future prospects in this research sphere. It is expected to offer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n microdiet of marine fish larvae.

【Keywords】microdiet;prey ; marine fish

1 微粒饲料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目前,国内外海水养殖鱼类的育苗生产主要依靠轮虫、卤虫和桡足类等生物饵料。然而,生物饵料具有生产成本高,具有产量和质量不稳定,有时还携带病原微生物等缺点。以橈足类为例,桡足类的供应主要依靠供货商从海区用网捞取或通过养虾土池培育,然后抽水过滤,集中收购后将桡足类打冰,用汽车运输至鱼苗场销售的。桡足类在收集、运输、暂养过程中,绝大部分已经死亡或腐败变质,供应量很不稳定,育苗高峰期,每千克桡足类的市场价格甚至达到40元,严重制约了海水养殖鱼类苗种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大黄鱼、石斑鱼等人工繁育技术成功并逐渐成熟后,人们开始研究开发适用于海水仔稚鱼摄食与消化的人工微粒饲料,以期部分或全部代替生物饵料。

在海水鱼仔稚鱼配合饲料研究领域,日本起步较早,已成功研制出石斑鱼仔稚鱼微粒饲料并形成产业。而国内目前相关研究较少,兼具适口性、稳定性、易消化性等特性的仔稚鱼微粒饲料的研究较为少见,还不能完全替代生物饵料而单独作为海水鱼仔稚鱼的饲料。为此,在综合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目前在从事的海水鱼仔稚鱼缓沉性软微粒饲料研制项目,本文对微粒饲料的各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海水鱼仔稚鱼微粒饲料产业化提供基础资料。

2 微粒饲料的优点

在苗种生产中,需要控制水质、饵料以及病害防治问题,微粒饲料经过特定处理后,水中稳定性大大提高,营养成分不易散失,减少了浪费,而且在水中悬浮性好,有利于幼体摄食,减少污染,从而保持了良好的育苗水环境;微粒饲料含有幼体所需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全面、均衡,可以满足苗种不同时期的生长需求;易消化、易吸收、易贮存,可工厂化生产,能保证持续供应;此外,微粒饲料还减少了将病菌带入育苗水体的机会。

3 微粒饲料的分类与加工方法

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和企业在对鱼苗仔稚鱼培育阶段饲料进行研究,研究方向主要是硬微粒饲料,包括微胶囊饲料、微黏饲料、微膜饲料。水产微粒饲料研究开发中所采用的主要加工方法有喷雾干燥法、黏合破碎法、相分离—复凝聚法、蛋白质交联法、滚筒干燥法,详细说明请见参考文献4。

4 微粒饲料在海水鱼仔稚鱼阶段的应用

微粒饲料作为淡水鱼虾苗期开口料的研究较早,比如四大家鱼、鲟鱼等,一般认为淡水鱼孵化时个体较大,使用微粒饲料育苗相对较易成功。而在海水鱼的早期发育阶段,其胃腺形成之前,幼体酶活性低、缺乏胃蛋白酶,难于对微粒饲料的蛋白质进行消化和吸收;其次,微粒饲料中的黏合剂、一些包膜成分难于被幼鱼消化吸收。我国直到2004年才由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制成功海水鱼微粒饲料,该项目成功研制出海鱼微粒饲料的科学配方,确定了饲料中鱼油、n-3HUFA、卵磷脂、胆碱、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的最适添加量,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应用前景的研究成果。

随着近年来研究的深入,微粒饲料在营养和性状上都得到了提高,其适口性、悬浮性和稳定性越来越好,特别是针对海水鱼的生长特性、营养需求配制生产的专用微粒饲料,经过与轮虫、桡足类、卤虫并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例如刘镜恪等(2005)对牙鲆微粒饲料的营养参数,特别是在不饱和脂肪酸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王秋荣、林利民(2005)进行了海水鱼仔鱼用微粒子配合饲料的开发;许永安、吴靖娜等(2012)进行了石斑鱼仔稚鱼微粒子配合饲料系列产品的研制等。虽然海水鱼苗种培育期微粒饲料的研发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但能完全替代生物饵料的微粒饲料还没有取得真正成功,还需广大水产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5 微粒饲料的发展前景

由于苗种太小,苗种消化吸收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还处于不断完善状态,试验难度大,因此对苗种营养需求和消化特点的研究较少,造成微粒饲料配方设计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因此应加强相关主要养殖品种的针对性研究,尤其是针对苗种胃肠道消化酶活力较不稳定的特点,我们应加强苗种营养需求及其消化吸收机制的研究。此外,就育苗效果而言,微粒饲料与生物饵料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如苗种体质较弱、成活率低、生长较慢等,大部分海水鱼类育苗期,尤其是仔稚鱼阶段仍没有成功实现微粒饲料完全替代生物饵料。因此,应积极探索合理的投喂策略,将生物饵料与微粒饲料进行联合投喂,以期缓解生物饵料的供应紧张,从而达到较理想的效果。

国内外对微粒饲料的研究已达到一定水平,但从现有情况来看,其工艺上还存在问题。如微胶囊饲料较微粘饲料在水中更稳定,但是微胶囊直径越小其表面积就相对越大,则可消化部分相对减少,对鱼类消化吸收不利;而微粘饲料和微膜饲料虽质量均匀、直径容易控制,但对水质污染较厉害。因此,微粒饲料还需要在工艺上不断地探索和改进。笔者目前就海水鱼仔稚鱼阶段软微粒饲料开展了前期研究,已经就石斑鱼仔稚鱼阶段做了相关试验,研发的缓沉性软微粒饲料比硬颗粒状的微粒饲料更接近于桡足类,适口性更好,消化率更高,通过较低温度的热定型减少了养分的损失与散失,对桡足类的替代率可达40%,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缓沉性软微粒鱼苗开口饲料是一种全新的微粒饲料,在饲料配方、加工工艺、使用方法上都进行了创新,可行性强,能有大突破,为应用于实际的育苗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许永安,吴靖娜,王茵等.石斑鱼仔稚鱼微粒子配合饲料系列产品研制[J].福建水产,2012,34(1):66-70.

[2]赵金柱,艾庆辉,麦康森等.微粒饲料替代生物饵料对大黄鱼生长、存活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J].水产学报,2008.32(1):91-97.

[3]王有基,胡梦红,瞿旭亮.微粒饲料在水产动物苗种培育中的应用研究[J].北京水产,2007(3):52-57.

[4]董颖超,秦玉昌,李俊等.水产微粒饲料的应用研究[J].水产养殖,2007(13): 40-41.

[5]刘镜恪,陈晓琳,李岿然等.实验微粒饲料中花生四烯酸含量对牙鲆仔稚鱼生长、存活的影响[J].海洋与湖沼,2005,36(5): 418-422.

[6]朱选,阳会军,关国强等.水生动物育苗微粒子饵料研究进展[J].饲料工业,2000,21(4):23-25.

[7]陈四清,张岩,马爱军等.微膜微粒饲料培育虾苗[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4,13(3):266-269.

[8]王素芬,王安利,胡俊荣.海洋鱼类育苗期配合饲料代替活饵的研究进展[J].海洋通报,2003,22(3):89-96.

[9]Wu F.C.,Ting,et al.Docosahexaenoic acid is superior to eicosapentaenoic acid as the essential fatty acid for growth of grouper,Epinephelus malabaricus[J].J.Nutr,2002,132(1):72-79.

[10]王秋荣,竹内俊郎,洪黎晖.眼斑拟石首鱼仔鱼对微粒子配合饲料的摄食效果[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1(1):18-23.

作者简介

李学贵(1967-),男,工程师,从事水产动物健康养殖研究。

基金项目

2013年福建省科技厅基本科研专项资助(闽海渔科2013R002-2)

生物饵料 篇4

我们根据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以及岗位需求和行业需求的实际情况, 对课程内容、课程标准、教学计划以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进行重新修订, 与江苏省水产育苗企业保持密切联系, 不断改革教学手段, 完善教学方法, 实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与开发, 体现“工学结合、产学合作”的教学理念,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从以下6个方面阐述该课程的整体设计特点。

1 以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的课程定位

高职院校应以培养高等技术型应用人才为目标, 以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精确进行课程定位。江苏南通地区滨江临海, 水产养殖新品种开发速度快, 养殖的重点品种不断更替, 生物饵料培养应顺应水产养殖发展的趋势, 及时调整培养的种类, 推陈出新, 在讲究学科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同时, 强调学科的应用性和对养殖生产的服务;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有水产育苗工、生物饵料培养工。其体系定位为水产养殖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 培养学生掌握水产育苗专业核心技能。

2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设计理念

在“产学周期同步, 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 该课程设计理念如下: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 以水产类职业岗位需求为出发点, 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以工学结合为手段,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 以真实工作情境为依托, 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体系, 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取和合理区分, 通过企业现场操作, 实训室一体化教学和职业技能考核训练, 实现教学目标。具体的课程设计原则如下:

(1) 与企业合作,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 设计学习情境, 在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下, 积极与企业、行业合作, 依照相应岗位工作任务与工作过程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根据能力复杂程度, 结合实际条件, 遵循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 设置学习情境。如何设计学习情境呢?以饵料生物培养最为重要的单胞藻培养为例:我们对生产单位南通海波水产育苗公司的文蛤育苗任务进行岗位分析后, 依据工作过程确定3个典型工作任务:藻种培养、中继培养和生产性培养。针对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具体知识与技能。以此设计单胞藻培养的学习情境, 在校内实训室完成与实际生产任务一致的小型培养过程。

(2) 校企共育, 合理设计教学方案, 完善一体化教学模式。与企业密切合作, 将每个学习情境都依据饵料生物培养的基本工作程序即微藻培养、中继培养、生产性培养三步进行工作设计, 将学生组建成工作团队, 按照企业生产需求, 完成课程学习任务, 实现学校与企业, 教学与生产, 教室与实训室, 教、学、做、产一体化。

(3) 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与开放性。

(1) 课程的职业性:与企业密切合作, 按照企业实际生产需要, 制订生产计划, 按照实际生产, 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 将饵料生物培养融于企业生产, 充分体现了该课程的职业性。

(2) 实践性:利用现有的实训室和实训基地, 在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查阅资料, 讨论等多种手段, 让学生完成藻种培养、中继培养、生产性培养、投饲等环节的任务,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充分体现实践性的特点。

(3) 开放性:饵料生物培养立足学院实训基地, 面向南通市及周边水产养殖企业, 受到了学院领导和社会行业人士的认可和高度赞誉, 越来越多的企业前来洽谈生产实习及合作事宜。

3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突出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内容安排

优化教学内容体系是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在教学内容选取方面, 根据近年来对水产行业调查分析, 以水产类岗位需求为出发点, 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突出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 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删减和重组, 选择设置了4个学习情境, 并根据培养流程安排任务, 整合后的内容包括水产养殖常用微藻培养、光合细菌培养、轮虫培养以及卤虫冬卵的孵化等4个学习情境, 每一个学习情境又分为多个学习任务, 每一个任务都配有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教学中以技能为主线, 围绕技能开展理论知识的讲授, 6~8人为一组完成生产, 规模由小到大, 循序渐进, 实训室完成一级、二级生产, 再到企业进行体验和学习实践, 校企共同完成三级培养任务, 在实训室和实习基地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实施教学做、产一体化教学,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 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应用

饵料生物培养作为专业核心主干课程, 一方面, 教师要把基本知识讲透;另一方面, 要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 去解决饵料生产过程的实际问题。因此, 我们严格遵循教、学、做一体化的原则, 改变了以往以讲课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专兼职教师布置工作任务, 学生查阅文献资料, 设计实施方案, 小组协作完成工作任务, 学中做, 做中学, 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在教学方法上积极推行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导向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取得了良好效果。

(1) 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实际生产任务为驱动, 整个教学围绕任务的解决展开, 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6个步骤实施教学, 在任务的驱动下, 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归纳、去掌握。变被动为主动,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根据不同的任务, 我们进行分组, 小组协作完成饵料的生产培养任务, 根据完成成果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些做法突出知识的应用性, 学生勤于思考, 勇于实践, 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2) 案例教学法。从具体生产案例中分析、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这样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加强已学的知识, 进而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3) 工学结合。将学生带到生产企业顶岗锻炼, 以工人的身份工作, 企业化管理, 并由行业专家现场教学, 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完成工作和学习, 理论实践一体化。

(4) 课外兴趣小组。将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外, 每个小组充分利用课外实践到实训室进行饵料的培养管理, 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 通过解决问题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5) 现场操作法。教师讲解并示范如何操作, 让学生立即实践, 通过边教边学, 边学边做的交互式教学形式, 提高教学的直观性,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达到了教学做一体化。

(6)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课程组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 利用显微镜、多媒体等技术手段, 进行直观教学, 教学形式实现了图文声像并茂。

5 完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资源

通过教师队伍建设, 本课程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 年龄、专业、学历结构合理, 理论知识和学术水平并重, 能适应专业发展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本教研室共10人, 其中专任教师6名, 企业兼职教师4名。校内专业教师均长期从事饵料生物技术教学, 并具有企业顶岗锻炼的工作经历, 能进行一体化教学, 主讲教师均具有企业工作的经验, 均为双师型。教研组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相关的实践工作经验, 进取心强, 富有开拓、创新精神。聘请了企业专职教师, 他们具有极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理论造诣。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的同时, 课程组教师对职业教育投入高度的热情和责任心, 对课程建设和规划提出了很多指导性和建设性意见。

5.1 校内实训室

学院现有海洋单胞藻实训室。农业生物技术实训室、水质分析实训室、贝类育苗实训室、鱼类养殖实训室等多个实训室。主要培养学生微藻保种及培养能力, 动物性饵料的保种及培养能力, 使学生充分认识海洋浮游动植物的分类、生活习性,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解决生产中所遇到的复杂实际问题。

5.2 校外实训基地

在“工学结合”教学手段的实施过程中, 我们与南通市及周边水产养殖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多个校外实训基地, 如江苏省海洋与水产研究所吕四种苗中心、江苏中洋集团、南通市海波水产品有限公司育苗基地等。这些企业设施先进, 能够进行水产品育苗养殖和生物饵料生产工作。按照企业生产需求, 完成课程学习任务, 实现校企共育, 完善一体化教学模式, 满足学生顶岗实习需要。

6 公正、客观、有效的课程考核制度

学生的考核采取过程性考评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评方法。

这种考核方法强调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并重, 结合学习态度的考核, 能够公正、客观、有效地评价学生技能掌握与素质提高的程度。教学效果的评价根据考证通过率、企业评教、校内评价、学生的考试结果综合考评。

重新设计后的课程教学内容,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 为学生营造了真实的工作环境, 使学生能较早地体验到职业工作过程, 熟悉生物饵料培养工作流程, 掌握岗位工作技能, 为今后从事相关岗位工作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成永旭.生物饵料培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2]邱秀芹, 赵学芳, 胡鹤娟.基于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护理生物化学课程改革[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 (10) :3026-3027.

[3]郝蕊.高职院校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商情, 2009 (19) :63.

[4]马元春.医学高职院校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 20114 (4) .

[5]刘媛, 刘芳.高职院校生物化学教学方法初探[J].理论导报, 2011 (7) .

三伏天钓鱼饵料 篇5

鱼确实不好钓. 尽管辛勤的钓鱼人不惧酷暑. 照钓不误. 但要在酷热的伏天钓上鱼. 还是要以科学的态度面对现实. 选择最佳出钓时机.

如何调漂调整钓组?钓位选在哪里好?用什么饵料才能有好的鱼获呢?谈以下几点. 供钓友们参考:

一、科学安排出钓时间

大家知道. 伏天的中午一般鱼是不进食的. 那么. 最好选择钓两头. 也就是早晚出钓. 这几天. 早上6时. 天已大亮.

建议早钓6~11点. 晚上天黑到20点. 也可选择下午3时出钓至下午8时. 这两个早、晚时间段. 水温相应较凉些. 大部分鱼类已落至底层. 鱼就好钓多了.

再就是这时的太阳没有午时那么强烈. 对钓鱼人也不会造成伤害. 特别是对老年人来讲. 还可以用中午时间休息一会. 另外建议选择夜钓. 夜钓免遭暴晒之苦.

鱼也随水温的下降落到底层. 还有晚上外界对鱼的干扰也小. 而小鱼也不闹漂. 因无外界干扰夜间风平浪静. 大鱼、猾鱼有了安全感. 所以. 晚上还容易钓到大鱼.

二、科学调整钓组、鱼漂

伏天的钓组调整并不是人们想像的“天热鱼活动量大. 调钝好”经近日的垂钓实践. 要大小鱼都钓.

伏天要讲究“调灵钓钝”. 这个话怎么听起来有些矛盾. 其实不然. 我所讲的调灵是鱼漂在空钩的情况下调6~8目. 搓饵入水后钓3目或4目. 这样.既保持了6~8目的灵敏度. 又能避免被小鱼的小动作所迷惑而不停地扬竿. 既浪费饵料又耽误时间. 调灵的理由是伏天受水温、气候、气压的影响.

鱼类不思茶饭、食欲差. 觅食动作也就轻而小.

三、选用素甜香硬的饵料

因水温的增高. 加之小鱼的活跃. 建议选用素、甜、香、硬些的饵料为好.

荤味较软的饵料易招小鱼和鲢鱼. 而小杂鱼和鲢鱼进窝后. 很难退出. 所以. 望钓友们最好用颗粒饲料穿橡皮筋或用玉米粒作饵料.

如用面食切记在面食里加少许白糖或蜂蜜. 还需将面食和硬些搓饵稍大些. 这样可避免小鱼闹漂. 甜味对钓鲤、鲫、草鱼都有好的效果.

用开水烫开的颗粒饲料中加些面粉或拉丝粉. 效果也不错. 为保持与窝饵料的统一. 请在窝料的颗粒、玉米中也加少许蜂蜜和白糖.

钓绩会更理想.

四、科学选择钓位

常言道:夏钓深. 我感到. 在深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到荫. 因深水温度较低. 鱼儿感到凉爽. 喜欢在此集结.

而树荫下的水温又比日照时间长的地方凉的早. 鱼儿也就会早些光顾这里. 选在树荫下. 不光上鱼多. 人也不受罪. 但要注意扬竿高度. 以免挂树枝而延误战机.

再就是要选择老钓位. 也就是常有人打窝子钓的地方. 如夜钓. 最好选择白天有人钓的钓位. 因白天的钓友已为夜钓打了窝. 也续了窝.

伏天鱼虽难钓.用科学的方法还是能有好的钓绩的. 以上几点. 大家不妨一试.

影响水产饲料饵料系数的因素 篇6

1 鱼种

1.1 品种的纯度

比如养殖纯正异育银鲫与普通鲫鱼或品种不纯的银鲫相比,在采食相同质量的饲料、获得相同产量的条件下,养殖纯正异育银鲫要降低饵料系数30%以上。

1.2 新口与老口

新口鱼(当年水花)的饵料系数低,老口鱼(隔年鱼种)的饵料系数高。

1.3 健康状况

若放养的品种质量好、体质健壮,则食欲旺盛,消化吸收率高,饲料转化率高,增重速度快,饵料系数低;体质差的鱼种对饲料的利用率低,长势差,饵料系数高。因此选用健康无病的鱼种,是获得良好效益的前提。

1.4 放养规格

放养规格越小饵料系数越低、增重越快,相反放养规格越大则饵料系数越高。

2 饲养管理

2.1 养殖模式

放养模式是影响饵料系数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合理搭配混养可发挥各种鱼类间的互利作用,而不合理的放养模式则抑制生长。如草鱼与鲢、鳙、鲤鱼混养,草鱼喜欢生活在清新的水中,但它属植食性鱼类,食量大,排出大量难于消化的纤维素,能够促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鲢、鳙鱼提供天然饵料;鲢、鳙鱼滤食了水中的浮游生物,降低了池水的肥度,为草鱼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能促进草鱼的生长。鲤鱼除吃底栖动物外,还能利用草鱼吃食后的饵料残渣,为草鱼清扫食场,并在摄食时翻动底泥,促进有机质矿化。因此,要因地制宜地科学合理混养、套养,综合利用水体空间、天然饵料和人工饲料,进行多品种、多规格集约化养殖,以实现养殖效益最大化。

2.2 放养密度

合理的养殖密度可显著降低饵料系数。鱼种投放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水质状况和天然生物情况来确定最佳放养量。若放养密度过大,鱼类浮头频繁,影响鱼类摄食及消化吸收,饵料系数增大;密度过小,饵料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饵料利用率下降。在养殖中,为了克服前期密度小、后期密度大的弊端,可采取轮捕轮放的方式来调节,使池塘养殖鱼类保持最佳密度,充分利用饵料和水体空间。

2.3 水质

鱼类在高溶氧的水中摄食旺盛,消化率高,生长快,产量高,饵料系数低;溶氧量低时,鱼类呼吸频率增加。如果鱼类长时间处于低溶氧状态则容易出现疲劳症状,导致生理机能减弱,行动迟缓,摄食不良,饵料系数增加。草鱼养殖试验表明:低溶氧2.3mg/L比在5.5mg/L时生长率降低79%,饵料系数提高3.6倍。因此,养鱼必须经常改善水质,补充溶氧的不足,促进鱼类在氧气、饵料适宜的条件下快速生长,降低饵料系数。

2.4 pH、氨氮和亚硝酸盐

鱼类适宜pH为6.5-8.5、氨氮<0.02mg/L、亚硝酸盐<0.1mg/L,如果水质不符合上述条件,鱼类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则饲料利用率低,长势差,饵料系数高。因此要经常加注新水或利用水质调节剂调节水质。

2.5 投喂技术

确定合理的投喂量是饲养技术中重要的一环,也是降低饵料系数的关键因素。当饲料投喂不足时,鱼类所摄食饲料的营养物质用于维持生命活动的比例高,用于生长部分的比例低,鱼类生长缓慢,饵料系数高;投饲量过大时,又会影响到鱼类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降低饲料的转化率,增加饵料系数。因此要根据鱼的品种、水温等确定合理的投饵率。

2.6 投喂方法

正确运用“四定” (定质、定量、定时、定位) 、“四看” (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色、看鱼的吃食活动情况) 投饲法。在投饵开始和接近尾声时,要少量慢投,当投喂到鱼激烈抢食时,一次投入饲料的量可多些,投放的速度也可快些,但总的要求是要坚持“均匀、缓慢”的原则投喂。

2.7 抛料面大小

抛料面过小导致鱼抢食而消耗体能,抛料面过大鱼不成群造成饲料浪费,从而增加饵料系数。

2.8 出塘规格与时间

出塘规格越小饵料系数越低、增重越快,相反出塘规格越大饵料系数越高,达到上市规格及时出售可降低饵料系数。经历越冬的鱼饵料系数增加,因为越冬掉膘可达8%-12%,且冬温越高掉膘幅度越大。

鲤鱼和鲫鱼产仔后(体重减轻达12%-18%)出塘饵料系数增加。

2.9 鱼病

长期患病的鱼对饲料的利用率低,长势差,饵料系数高。

3 气候条件

适宜的气候条件能够促进鱼的生长,长期阴天或雨天不利于鱼的生长。比如2011年5-6月份气候条件很差,鱼的长势普遍较差。

4 饲料

4.1 营养

优质饲料营养全面,消化率和吸收率均高,可保证养殖鱼类健康快速生长,降低饵料系数,减少水质污染。劣质的饲料营养不平衡,消化利用率低,鱼生长慢,体质差,未消化部分排入水中造成水质污染。因此应根据养殖品种选用优质饲料。

4.2 颗粒大小

颗粒太大,鱼吃不下;颗粒太小,摄食时体能消耗大,因此颗粒过大或过小都将影响鱼类摄食,影响饵料系数。在养殖过程中应根据养殖鱼类的品种和规格合理选用颗粒合适的饲料。

4种不同饵料对刺参生长影响试验 篇7

刺参为底栖动物,在自然条件下主要摄食泥沙中的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细菌、海藻碎片、有机碎屑和腐殖质等[1,2,3]。在养殖过程中,也有用海藻粉、地瓜粉、杂鱼虾粉、麸皮以及刮取富有底栖硅藻的海泥等喂养海参的做法[4]。为了提高刺参养殖经济效益,2012年3月18日至4月27日,共计40 d,采用马尾刺参配合饵料、马尾藻粉、紫菜加工下脚料粉和海藻泥4种饵料对刺参进行生长试验,测定生长指标,比较不同种类的饵料对刺参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探讨刺参生长适宜的饵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用刺参来自南通宝华海产品养殖有限公司,暂养于江苏省文蛤良种场水泥池中。越冬后,水温升至12℃左右时,从水泥池中选用体态正常、个体健壮,规格基本一致的刺参240头进行试验,刺参的平均体重为9.5 g。

1.2 试验方法

采用(0.75 m×0.525 m×0.50 m)敞口蓝塑料桶作为试验容器,每桶放脊瓦2块作为刺参的隐蔽物,放气石1个,进行微量充气,同时用遮阳网进行遮光。试验用水为砂虑海水,海水盐度26,pH值8.5,水温13~20℃。

试验设计4种不同的饵料组,分别为刺参配合饵料(青岛海杰水产科技有限公司)、马尾藻粉(青岛海杰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紫菜加工下脚料粉和海藻泥(表1),每组设3个平行。试验开始时每组投放刺参20头,并用电子天平称出每组总重量。

1.3 日常管理

每天投料1次,投喂量为体重的6%。饵料的处理方法:刺参配合饵料、马尾藻粉用60目筛绢网进行过滤,在水中均匀分散。紫菜加工下脚料粉、海藻泥经豆浆机粉碎后投喂。投喂前吸去粪便和残饵、换水1次,换水量为80%左右。试验从2012年3月18日开始,4月27日结束,共饲养40 d。

1.4 测量指标

试验期间,每隔10 d测定各组刺参的总重,清点各组刺参的总数,计算出试验刺参平均体重、日增重量、增重率及成活率。

平均体重其中W为每桶刺参总重,n为每桶刺参头数。

其中,wt为结束时体重,wo为开始时体重,t为试验时间。

其中,wt为结束时体重,wo为开始时体重。

其中,nt为结束时头数,no为开始时头数。

1.5 数据分析

数据均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EXCEL 2003作图。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方差(ANOVA)分析各组差异;若差异显著,再用LSD进行多重比较。检验的显著性水平设为P<0.05。

2 结果

2.1 4种不同饵料对体重的影响

测量发现第1组平均体重增加(6.428±0.093)g,日增重量(0.161±0.002)g,增重率(65.930±0.679)%。第2组平均体重增加(7.037±0.062)g,日增重量分别(0.176±0.002)g,增重率(71.260±0.710)%。第3组平均体重增加(1.033±0.119)g,日增重量(0.026±0.003)g,增重率(11.267±0.551)%。第4组平均体重增加(6.250±0.082)g,日增重量(0.156±0.002)g,增重率(61.473±0.439)%(图1,2,3)。统计分析发现各组间刺参增重率差异明显(P<0.05),以投喂马尾藻粉的第2组刺参体重增加最快,其次依序为第1组、第4组和第3组。

从各组刺参摄食情况、排便多少及平均增重率比较可以看出,第2组较第1组刺参残饵少、粪便多、平均增重率高出8%,说明刺参对马尾藻粉较刺参配合饵料容易消耗吸收。第4组较第1组刺参排出的粪便多、残饵少、刺参平均增重率底于7.3%;说明刺参配合饵料较海藻泥营养全面,饵料系数低。第3组刺参排出的粪便最少、残饵最多、刺参增重率最底,其主要原因是刺参对紫菜加工下脚粉适口性较差所致,从而导致刺参一直处于饥状态,体质较差,出现刺参死亡现象。

2.2 4种不同饵料对成活率的影响

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经过40 d投喂,4种不同饵料的成活率在第1、2、4组中均为100%,第3组刺参成活率仅为(85.67±2.36)%(图4)。

综上所述,以马尾藻粉的第2组刺参体重增加最快,存活率最高,效果最好。

3 讨论

从刺参的食性及摄食生理来看,显然不同于一般水产种类。刺参进食缓慢,口径小,主要摄食粉状或微小颗粒料,相对饲料营养的溶失率高,随之造成饵料系数不好计算,还容易败坏水质[5]。可见,饵料的选择非常重要。有研究报道称目前刺参配合饲料的原料主要由鱼粉、大型藻类干燥粉碎物、海泥等组成[5]。通过刺参配合饵料、马尾藻粉、紫菜加工下脚料粉和海藻泥对刺参生长存活的研究,结果验证了马尾藻粉较其它3种饵料在投喂刺参上效果最好,较全面地反映了马尾藻粉对刺参具有良好的适口性、容易消化吸收、饵料系数低等优点,培养的刺参体质健壮、生长速度快等特点。

尽管海藻泥在投喂刺参效果上不及马尾藻粉,但是在刺参池塘养殖过程中,加强对底栖藻类的培养,对降低饵料成本起有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Choe S.Biology of the Japanese Common Sea cucumber Sti-chopus japonicus,Selenka[J].Kaibundo,Tokyo,1963:226

[2]陈效儒,张文兵,麦康森,等.饲料中添加甘草酸对刺参生长、免疫及抗病力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10,34(4):731-738

[3]李庆彪,邱兆星,宋爱环,等.无公害海参标准化生产[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4]常中岳,农吉龙,慕康庆.影响刺参生长及成活的因素[J].河北渔业,2003,3(2):32-33

匙吻鲟仔鱼期饵料的研究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鱼:匙吻鲟受精卵从北京购买,在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水产分院流水孵化,待其孵化出膜后,选取健康仔鱼作为试验材料。

轮虫:在室外池塘中捞取,经60目筛绢过滤,鲜活投喂。

丰年虫:丰年虫休眠卵从市场购买,孵化装置为有机玻璃圆桶(直径20 cm,高50 cm),孵化桶上设一40 W的日光灯,内置一充氧的曝气头,每桶放入盐度为25的盐水10 L。丰年虫休眠卵25 g,在21~25 ℃水温条件下,经过约24 h的孵化,获得丰年虫。

微粒子配合饲料:从山东升索渔用饲料研究中心购买,粒径0.25 mm左右。

1.2 方法

1.2.1 开口时间和PNR点的确定

将500尾健康仔鱼饲养在圆形玻璃纤维缸(半径0.9 m,高0.5 m,水深0.3 m)中,不投饵。从仔鱼孵出的第3天,每天从圆形玻璃纤维缸中随机取30尾饥饿仔鱼放入玻璃水族箱,投喂轮虫,玻璃水族箱中轮虫密度为100个/mL左右。投喂2 h后将仔鱼取出,用体积分数75%的酒精杀死,然后检查仔鱼的摄食情况,肠管内含有轮虫的仔鱼尾数占总尾数的百分数即为摄食率,测定方法见鲍宝龙等[5]。匙吻鲟仔鱼的“不可逆点”(the point of no return,PNR)依据殷名称[6]的方法确定,以孵化后的天数表示。每天测定饥饿试验组匙吻鲟仔鱼的初次摄食率,当所测定的饥饿组仔鱼的初次摄食率低于最高初次摄食率的一半时,即为PNR时间。

1.2.2 适宜开口饵料

选取600尾健康仔鱼,随机分成3组(A、B和C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尾。A组投喂轮虫,每天2次,饵料密度不低于100个/mL;B组投喂丰年虫,每间隔2 h投喂1次,每次各重复分别投喂鲜重1 g,饵料密度约53个/mL;C组投喂微粒子配合饲料,每间隔2 h投喂1次,每次各重复分别投喂2 g,饵料密度约75粒/mL。在匙吻鲟仔鱼6日龄开始投饵,试验历时7 d,试验结束时,统计各组试验鱼的存活率,并测量生长数据。

1.2.3 适宜投饲率的确定

选取800尾健康仔鱼,随机分成E、F、G和H共4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尾,饵料密度分别为60、90、120、150个/mL左右。在匙吻鲟仔鱼6日龄开始投喂轮虫,每天2次,试验历时10 d,试验结束时,统计各组试验鱼的存活率,并测量生长数据。

1.2.4 养殖条件

试验在玻璃水族箱(80 cm×50 cm×50 cm)中进行,保持水深30 cm。水源为经过滤、曝气24 h并升温的地下水,pH为7.24,硬度为11.23°,总碱度为4.73~6.30 mg/L,NH3-N未检出。试验期间水温控制在19.5~20.5 ℃,每日换水2次,每次换水量为总水量的1/2。微充气,溶氧保持在5 mg/L以上。

1.2.5 数据分析

数据应用SPSS 13.0 和Microsoft Excel 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用Dunnett C进行多重比较,以P<0.05 作为差异显著性水平。

2 结果

2.1 初次摄食和PNR点

由图1可见,水温为19.5~20.5 ℃时,匙吻鲟仔鱼在3—5日龄摄食率为0,在6日龄初次摄食,摄食率为13.3%。进入摄食期后,饥饿仔鱼的摄食率迅速上升,在9和10日龄达到100%,在11—13日龄略有下降,从14日龄开始摄食率迅速下降,至15日龄摄食率仅为30%。这表明匙吻鲟仔鱼在14—15日龄即进入PNR期。

2.2 不同开口饵料对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投喂3种不同饵料7 d后,匙吻鲟仔鱼存活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A组、B组和C组,A组的存活率为B组和C组的2倍以上(表1)。并且,A组的全长显著高于B组和C组的(P<0.05),B组和C组仔鱼的全长未产生显著差异(P>0.05)。

注:同列数字上角的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

2.3 饵料密度

由表2可见,试验中4种饵料密度对匙吻鲟仔鱼的存活率未产生较大影响,各组存活率都在70%~80%;但生长变化较大,匙吻鲟仔鱼的全长随着饵料密度的增加而升高,除G组和H组间匙吻鲟的全长无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各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

注:同列数字上角的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3.1 开口时间和PNR期

仔鱼外源性营养的开始是与搜索、摄取活饵料相关器官功能的形成,以及相关的运动模式特别是巡游模式的建立相适应的[5]。本试验结果表明,水温在19.5~20.5 ℃,匙吻鲟仔鱼在6日龄已有部分排栓,口与肛门都已开启,并且已有少部分仔鱼开始摄食。因此,以6日龄作为匙吻鲟仔鱼开口的时期,并从即日起开始投喂。黄晓荣等[7]的研究结果表明史氏鲟仔鱼在7日龄开始摄食,Gisbert等[8]研究表明西伯利亚鲟仔鱼9日龄才开始摄食,庄平等[9]报道中华鲟在出膜后11—12日龄才开始摄食,可见同为鲟科鱼类,不同物种的仔鱼开口时间也不尽相同。

本试验中匙吻鲟仔鱼的PNR期出现在14—15日龄,与淡水的瓦氏黄颡鱼[10](PNR为15日龄)和史氏鲟[7](PNR为16日龄)的PNR期较接近,比海水的宝石鲈[11](PNR期为7日龄)、真鲷[5](PNR为6—7日龄)、牙鲆[5](PNR为5—6日龄)的PNR期长。仔鱼PNR时间的长短主要与卵黄囊的容量、孵化时间以及温度条件等有关。孵化时间越长,卵黄囊的容量就越大;温度越低,仔鱼的代谢速度越慢,其PNR出现就相应较晚。仔鱼进入PNR期就标志着其摄食能力丧失。一般情况下,仔鱼从初次摄食到PNR期的时间越长,表示其建立外源性营养关系的可能性就越大。

3.2 开口饵料的选择

许多鱼类的仔鱼在从内源性营养转化到外源性营养的过渡阶段,往往会出现大量死亡,这一阶段被一些学者称为“危险期”或“临界期”。而早期发育阶段的死亡率与早期摄食关系密切。开口饵料是仔鱼阶段极为重要的,饵料的适口性和可得性、饵料颗粒的大小是决定饵料能否被仔鱼所喜好的主要特征之一。本试验中,3种饵料的适口性和大小差异较小,而可得性存在较大差异。丰年虫为盐度25的盐水孵化,在淡水中游泳的能力较差,很快就沉入水底;颗粒饲料沉入水底的速度快于丰年虫;而淡水轮虫在淡水中存活时间很长。另外,匙吻鲟仔鱼为被动摄食,当养殖水体中饵料密度增高,仔鱼摄食的几率便会加大,因此,轮虫组的匙吻鲟仔鱼的存活率和生长优于其余2个组。Skalin[12]发现用人工饲料饲喂鱼苗时,其生长速度远低于天然饵料或动物性饵料,这与本试验的研究结果一致。由本试验结果可见,匙吻鲟仔鱼可用配合饲料开口,这为匙吻鲟仔鱼的工厂化养殖提供了理论基础,但研制出适合匙吻鲟仔鱼的配合饲料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3.3 匙吻鲟仔鱼适宜的饵料密度

生物饵料 篇9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水域条件

试验地点在大化县岩滩水电站库区下皇村水域, 交通便利, 水面开阔, 环境安静, 通风向阳, 水质清新无污染, 透明度在300 cm以上, 网箱设置在5 m深水以上水域。

1.2 网箱规格与设置

网箱安装在浮动式网箱框架上, 即把网箱上面敞口的4个角固定在框架的4个角上, 网箱上纲离水面40 cm, 网底4个角系上石块作沉子, 网箱之间的距离一边为1 m, 另一边为4 m, 保持水体交换畅通。网箱规格为2.0 m×2.0 m×2.5 m, 单层敞口式, 鱼种箱用网目为0.6 cm的聚乙烯无结网片缝合而成;成鱼箱用网目为1.7 cm的聚乙烯有结网缝制而成, 在网底缝上1层密眼网布, 防止投饵时饵料流失[4,5]。所有试验网箱都用遮阳网或编织袋覆盖, 减少阳光直射和预防鱼类惊恐发生应激反应;每个网箱上方都安装1个15 W的节能灯, 以便晚上投饵观察鱼类摄食情况, 并起到引诱箱外小鱼虾进入网箱内供鲶鱼摄食的作用。所有网箱都在试验鱼种放养前10 d下水, 使其附着藻类, 减少网片对鱼体的损伤。

1.3 鱼种来源及处理

试验鱼种来源于南宁市鱼苗场。鱼种到达试验点以后, 先放在4 m×5 m的大网箱暂养, 隔天后开始分箱计数试验。每次试验鱼种入箱前都用5~10 mg/L亚甲基蓝溶液对鱼体浸泡10~20 min进行消毒。

1.4 杂交鲶各阶段的饵料对比养殖试验

1.4.1 夏花阶段的培育试验。

试验时间为2013年4月5—20日, 共15 d。试验鱼种平均体长为3 cm, 平均体重0.63 g, 试验分为3箱, 每箱投放鱼苗1 000尾。1#箱投喂水蚯蚓, 刚开始鱼种较小, 水蚯蚓用刀剁成小段投喂;2#箱投喂小鱼虾, 小鱼虾用绞肉机绞成糜状投喂;3#箱投喂福寿螺肉, 福寿螺肉剁成糜状投喂。每个网箱日投2次, 每次投喂量视鱼的摄食情况而定。

1.4.2 鱼种阶段的培育试验。

试验时间为4月21日至5月6日, 共15 d。试验鱼种平均体长为6.5 cm, 平均体重为1.65 g。试验分为4箱, 每箱投放鱼种500尾。1#箱投喂水蚯蚓;2#箱投喂绞碎的小鱼虾;3#箱绞碎的福寿螺肉;4#箱投喂驯食饵料, 即开始用80%~90%的鱼糜加入人工配合饲料混合投喂, 以后逐渐减少鱼糜用量, 11 d后驯食成功, 投喂的人工配合饲料不再加入鱼糜, 每个试验网箱的投饵量视摄食情况而增加调整, 日投2次, 早上1次, 晚上1次在21:00进行[6]。

1.4.3成鱼阶段的养殖试验。

试验时间为2013年5月7日至8月25日, 共110 d。试验鱼种平均体长为11 cm, 平均体重为12 g。试验分为2个网箱, 每箱放鱼200尾。1#箱投喂小鱼虾;2#箱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2#鱼种直接来源于上次驯食成功了的4#箱鱼种) 。每日投饵2次, 最后一次在21:00后进行, 投喂量占当天投饲量的60%。每15 d用强氯精对食挂袋消毒, 对鱼病进行预防, 整个养殖期间没有发生病害。

2 结果与分析

2.1 夏花阶段

4月5日早上计数放鱼后, 晚上开始投饲。每次投饵都仔细观察试验鱼的摄食情况, 其中1#箱摄食旺盛, 抢食明显;2#、3#箱鱼种正常摄食。到第3天晚上, 2#、3#鱼种摄食开始活跃, 有明显的抢食现象, 食量也开始增加。试验于4月20日结束, 每个网箱随机抽样50尾进行生长测定, 其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 1#、2#、3#箱体重分别比开始时增加177.8%、161.9%、154.0%, 成活率分别为75%、72%、64%。

2.2 鱼种阶段

4月21日早上投放试验鱼, 第2天开始投饵。1#箱摄食旺盛, 抢食明显;2#、3#箱正常摄食:4#箱摄食不明显。第3天晚上, 2#、3#箱投饵后开始有明显的抢食发生, 4#箱也开始进行正常摄食。试验于5月6日结束, 每个网箱随机抽样50尾进行生长测定, 其结果见表2。可以看出, 1#、2#、3#、4#箱平均体重比刚投放时分别增加930.3%、900.0%、869.7%、627.3%, 成活率分别为92%、88%、85%、74%。

2.3成鱼阶段

经过110 d饲养, 8月25日一次性清箱出售, 销售价格24元/kg, 其结果见表3。可以看出, 小鱼虾是成鱼阶段最好的饲料, 增重快, 成活率高, 其经济效益高于人工配合饲料。

3结论与讨论

(1) 根据试验结果, 水蚯蚓是杂交鲶鱼苗种阶段最好的饵料, 其育种成活率高、体质强、增重快。其次为小鱼虾糜。

(2) 杂交鲶鱼鱼种长到7 cm左右时, 可以进行转食驯化, 通过驯化后杂交鲶可以完全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缺少动物性饵料的地方可以驯化饲养。

(3) 网箱养殖杂交鲶时, 用小鱼虾饲养, 比用人工配合饲料投喂杂交鲶生长快, 成活率高, 经济效益也较高。试验当地的小鱼虾价格不高 (2元/kg左右) , 因而进行小规模养殖时, 不必进行驯食, 直接投喂小鱼虾作饵料更为理想。

(4) 杂交鲶有自相残杀现象, 网箱养殖杂交鲶时, 要准备好多个网箱, 养殖过程中要适时大小分箱饲养, 并投够足量的适口饵料, 以减少杂交鲶发生自残的几率, 提高成活率。

(5) 此次只进行少量成鱼养殖试验, 养殖过程中没有适时进行大小分箱饲养, 因而养殖成活率不高, 大小相关悬殊, 经济效益也没有显示出来[4,5,6]。

摘要:将杂交鲶分为夏花阶段、鱼种阶段和成鱼3个阶段进行养殖, 每个阶段投喂不同的饵料进行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水蚯蚓是杂交鲶苗种阶段最好的饵料, 其成活率高, 体质强, 增重快;其次为小鱼虾。杂交鲶鱼种长到7 cm后, 可以对其进行转食驯化, 一般经过10 d左右驯食, 杂交鲶可以投食人工配合饲料, 但其培育效果差于纯动物性饵料培育。用小鱼虾投喂养殖杂交鲶的成活率、生长速度和经济效益等都明显高于用人工配合饲料投喂。

关键词:杂交鲶,网箱养殖,饵料对比,成活率

参考文献

[1]孙剑, 刘传忠, 王坤, 等.几种杂交鲟水库网箱养殖对比试验[J].水产学杂志, 2009 (3) :47-50.

[2]向国荣.匙吻鲟、杂交鲟、史氏鲟网箱养殖生长对比试验[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 2008.

[3]谢卫华.几种鲶鱼的养殖技术 (之三) ——水库网箱养殖杂交鲶试验[J].中国水产, 2002 (2) :36-37.

[4]覃栋明.网箱养殖杂交鲶技术[J].科学养鱼, 2004 (12) :19-20.

[5]陈成进.杂交鲆 (牙鲆♀×夏鲆♂) 网箱养殖技术研究[J].福建水产, 2011 (1) :17-20.

生物饵料 篇10

近年来, 全球贝类养殖稳定增长, 且在水产养殖中的产值逐年增加。贝类养殖已成为海水养殖业中的第二大养殖种类, 随着贝类产业的快速发展, 传统的养殖方式出现了较多的问题, 不但生产效益的可持续性得不到保证, 还存在破坏生态环境和浪费资源等弊端。针对目前海水贝类养殖中饵料投放难的问题开展水下饵料自动投放研究,

2 总体功能

该设计主要是实现一款水下自动贝类饵料释放设备且设备以高防水级别电池供电低功耗工作。设备的控制中心为低功耗单品机, 它以自装入定时时间方式自动打开和关闭贝类饵料微藻缓慢释放口, 此外, 为防止水下悬浮物淤积堵塞, 饵料释放口使用可自动清淤的螺旋旋转转盘, 进而能够保证饵料有效释放。另外为便于不同贝类和不同养殖户对投放时间选择的不同, 自动贝类饵料释放设备以按键方式提供多种定时时间。

养殖贝类饵料微藻缓慢释放装置的研究涉及到电学、水产学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 不同于水上的控制设备, 该设备除了完成正常的控制功能外, 研制还需考虑到如何做好防水防护, 进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 水下饵料投放控制时间的设定。由于该设备是一款通用的贝类饵料慢释装置, 而不同的贝类饵料投放时间则不尽相同, 如何以便捷方式并且可以适用于水下的用户提供时间设定是该设备的研究内容之一。

2) 装置低功耗工作。设备工作在水下, 不能有电源直接接入, 因此如何以有限的电池电源让设备尽可能长时间的工作为研究内容之二。

3) 海水悬浮物淤积防护。水中的悬浮物极易附着在装置上, 如何有效防止悬浮物的附着尤其是对于饵料投放口处悬浮物的处理为研究内容之三。

3 详细设计

3.1功能模块

3.1.1水下饵料投放控制时间的设定

由于该设备是一款通用的贝类饵料慢释装置, 而不同的贝类饵料投放时间不尽相同, 此装置利用单片机定时器给用户提供时间设定。

单片机虽然种类繁多, 但每片单片机内部结构都大同小异, 均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端口、输出端口等组成。各个厂商制成了多种型号的单片机。任何一种单片机不论功能如何强大, 都是通过其I/O口来发挥作用, 用户可根据所需来选择单片机的型号, 引脚最少从8脚到近百脚的都有。本设计用单片机设计的体积小巧的定时器来控制电源开关插座的通电和断电, 还能作为1台数字钟使用实现时间显示。根据需要选用了1片40条引脚的P89V512FN单片机, 属于飞利浦80C51系列单片机, 带64KB闪存和1 024字节RAM。并且P89V51系列单片机内部包含64位FLASH的ISP (在线可编程系统) 和IAP (在应用编程) 。

定时芯片采用并行的实时时钟芯片计时、EEPROM作为存储器, 其中Dallas公司生产的串行实时时钟芯片DS1302具有实时时钟和静态RAM, 采用串行通信, 可方便地与单片机接口。因此本设计的定时部分采用P89V512FN单片机配合DS1302时钟芯片来实现。

3.1.2装置低功耗工作

由于设备要在水下工作, 所以不能有电源直接接入, 因此该装置应该可以全天候以低功耗方式在水下工作。

P89V512FN为当前的低功耗、高性能CMOS 8位微控制器, 其功能强大, 适用于许多较复杂的控制应用场合。

在很多情况下, 单片机要工作在供电困难的场合, 对于便携式仪器要求电池供电, 这时都希望单片机应用系统能低功耗运行。空闲工作方式是通过设置电源控制寄存器PCON中的IDL位来实现的。用软件将IDL位置1, 系统进入空闲工作方式。这时, 送往CPU的时钟信号被封锁, CPU停止工作, 但中断控制电路、定时/计数器和串行接口继续工作, CPU内部状态如堆栈指针SP、程序计数器PC、程序状态字寄存器PSW、累加器ACC及其他寄存器的状态被完全保留下来。在空闲方式下, P89V512FN消耗的电流可由正常的24 m A降为3 m A。

3.1.3海水悬浮物淤积防护

水中的悬浮物极易附着在装置上, 附着在装置后会造成堵塞, 使装置工作缓慢以至停止损坏, 如果饵料投放口有悬浮物附着则不能再进行饵料的投放, 也就失去了该装置的意义, 因此有效防止悬浮物的附着尤其是对于饵料投放口处悬浮物的处理尤为重要。

此装置是在饵料释放口使用可自动清淤的螺旋旋转的转盘, 这样有悬浮物附着时转盘旋转清淤, 使其保持整洁, 进而能够保证饵料有效释放。

4 结语

随着贝类产业的快速发展, 传统的养殖方式出现了较多的问题, 不能保证生产效益, 破坏环境, 浪费资源等。贝类产业需要更先进的技术引入, 在这方面研究较为匮乏的情况下, 开展水下饵料自动投放研究, 合理解决饵料投放难的问题, 方便的为贝类提供了营养物质, 具有很大的实用性, 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

摘要:根据设备要以按键方式提供多种定时时间的需求, 利用单片机的多用途定时器可以根据人们的不同需求实施不同的控制的原理, 阐释单片机多用途定时器的设计的硬件电路设计以及软件程序。

关键词:贝类饵料,定时器,低功耗,单片机

参考文献

[1]张洪雷, 杨桥生.单片机延长定时的应用[J].机械研究与应用, 1999, 12 (4) :39-40.

[2]黄明强.DS1302在单片机系统中的应用[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 17 (2) :30-33.

上一篇:西瓜杂交种子生产技术下一篇:丙二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