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初中汉语文

2024-10-24

学好初中汉语文(共4篇)

学好初中汉语文 篇1

通常所说的语文素养包括八个因素: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言态度、语言体验、语感能力、语言积累、语言品质、语言行为。良好的语文素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 它需要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累积,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

一、藏族地区汉语文素养的现状

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高素质人才应该是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人文素养的结合嫩应当是知识全面、灵魂高尚、胸怀博大、全面发展的人。近年来, 受外来文化, 主要是西方文化的冲击, 年轻—代对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和了解很少, 自觉或不自觉的忽略甚至否定了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个国家, 如果没有自已的传统文化, 再怎么发展, 也只能沦为别人的文化附庸;—个民族, 如果没有自己的民族精神, 再怎么粉饰, 也只能是一盘散沙!那么作为语文教师理应让学生明确认识传统文化, 积极学习传统文化, 提高传统文化素养。

二、提高藏族地区汉语文素养办法

1. 扩大课外阅读, 在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对习得规律做了具体的总结:“阅者必宜博, 经史与古文时文, 不多阅则学习肤浅, 胸中不富。”“学富五车, 才高八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许多文字上有造诣的作家、学者总结自己成长经历时, 总少不了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只有“博览”, 才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 而且, 在阅读过程中, 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 使大脑中业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鼓励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进行一些课外阅读, 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让他们把课外阅读当作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

但是因为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有限, 不可能想读什么读什么, 语文教师要精心指导, 如介绍课外读物, 指导课外阅读笔记的记法, 组织课外阅读交流比赛等, 做到既扩大了阅读量又节约时间。

2. 挖掘魅力, 激发学生情感, 提高语文素养。

塑造人物形象魅力, 激发学生情感。使理寓于文情之中, 以情动人, 学生就会从中受到感染, 学习热情就会高涨, 从而把学习看作乐事, 学而忘倦, 提高课堂效率。现今的语文课程蕴涵着深厚的人文精神, 充满了人文关爱, 起着启蒙学生精神良知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把握文中倾泻奔腾的情感激流, 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情感脉搏之时, 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作品中的人和事, 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 引导学生更好地感悟人文价值观念, 激发情感。

3. 树立大语文观, 提高语文素养。

刘国正先生指出:“语文譬花果, 社会乃其根。土沃椒兰茂, 源开江海深。”生活是语文之源。无论怎么解释语文。它都是在生活中产生和发展的, 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的。要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我们应该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树立大语文教育观。特级教师张孝纯主张:语文教育以课堂为轴心向学生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 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把教语文与教育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

因此, 语文课不能仅仅局限于文本内容。还要选择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大事或反映中学生生活的身边的小事来学习。从方法上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去进行;从途径上, 可以从课堂走出去, 与家庭、社会这种大课堂结合起来, 开阔视野, 陶冶情操, 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 作业评价体现多元化, 提高语文素养。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最能体现作业评价的多元化, 因为作业批改时, 我们所面对的是每一位学生的作业, 便于因材施教, 个别指导。可以说, 评语可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是师生对话的一种方式。学生阅读作业评语是对语言的实际运用。因为教师在评语中所使用的语言是有实际内容的, 即对某个学生及其作业的具体情况所进行的分析或评价, 易于学生理解、接受或效仿。

教师还可以利用身边的自然和人文的课程资源,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研究, 参观访问;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民情, 民间文化, 使他们的语文素质拥有自身特点, 打上时代烙印。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既不脱离语文教材又不是为生硬地学习课本知识而学习课本知识。

5. 发挥资源优势, 鼓励自主探究, 进行综合学习, 提高语文素养。

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把阅读和口语交际定位于提高、充实、丰富学生整体语文知识之上,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植根于现实,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 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提高学习效率, 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语文的实践能力。

语文素养的提高, 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古人云:“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 学生是主体, 作为教师, 应该让他们积极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 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 充分释放思维的火花;教师是主导, 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启发、讲解、点拨, 然后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选择和应用, 只有这样, 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摘要:新的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所构建的新课程体系, 在课程功能、结构、目标、内容和评价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突破和创新。这对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在语文教学方面, 我们要不断优化语文教学,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教育,汉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孙钰.把孩子培养成财富:做最成功的父母[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

[3]钱理群.阅读教育引导学生建构自己的精神家园[J].中学语文教学.2008.

[4]许玲玲.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外阅读[J].教学月刊.2009.

[5]曹保印.走进中学生的阅读世界[J].教书育人.2008.

[6]刘长青.让读书成为中学生的最爱[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9.

学好初中汉语文 篇2

学好汉语拼音很重要,因为汉语拼音是学习语文的有效工具。

一、适度要求,静心等待。

面队孩子们,家长心中有一把合适的尺子。这把尺子,首先能正确度量孩子学习汉语拼音的度。

新课标指出学会汉语拼音要做到:(一)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二)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三)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对刚入学,刚接触拼音的孩子,我们家长不要拔高要求,急于求成。如果孩子有了一定的拼音基础则可针对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适当提高要求。只要我们每位家长心中有一把适合自己孩子发展的尺子,那我们就能保持一颗平常心,静心等待孩子的进步,耐心促进孩子成长。

其次,这把尺子能正确衡量自己孩子前进的脚步。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是我们每个家长的心愿。可我们的孩子却仅仅只有七、八岁,刚从幼儿园迈进小学的大门。井然有序的学生生活是横在孩子们面前的第一到坎。稚气的孩子们还没来得及熟悉新环境、亲近老师、适应小学生一日常规,一道拼音难关又横在孩子们面前。我们要遵循孩子们身心发展规律,给一点时间让孩子们适应,给一个过程让孩子们发展。——“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是切忌要不得的。想孩子所想,助孩子所难,这样,我们就能精心守侯,耐心辅助中看到孩子的进步。

二、耐心细致,教给方法。

入学前,学生对单韵母或多或少有所接触,普遍认为已经学会了,其实并非如此,学生对发音的口形、舌位、音调等概念模糊,若不及时纠正,随其形成习惯,要准确拼出音节,阻碍很大。比如:发aoe的音时,虽然孩子们会背“张大嘴巴aaa,拢圆嘴巴ooo,扁扁嘴巴eee”,但却不清楚发这几个单韵母时,口形不能变动。发ai音时,是先发a的音,这个a比单念a时舌位偏前。发a后,舌头慢慢上升,嘴慢慢闭合,快到i的舌位时停止。其实有一个a到i滑动的过程。只要掌握了一个复韵母的发音方法,其他的复韵母的发音就会水道渠成,由难变易。所以要叮嘱孩子在校要专心学习,学会发音的正确方法。特别是有些似懂非懂的孩子。当然,术有专攻,人各有所长,如果对汉语拼音不是特别清楚的,可以打电话请教老师,或收听录音磁带等。切不可让孩子囫囵吞枣,随意唱读。

三、想方设法,多多陪练。

当孩子们掌握了发音方法后,要达到读准字音,正确拼读,还需较长时间的`练习,巩固。刚入校的小学一年级学生,情绪性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他们多采用形象思维,无意注意占优势。形象直观的具体事物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容易引起儿童的注意。所以一本正经地让孩子读五遍,练十遍;读得不好再罚几遍……这种做法是很容易让孩子疲乏、反感的。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如果为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璀璨所照,就能成为孩子妙趣横生和心醉神迷的乐事。”因此,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结合许多家长的经验,谈以下几种“玩中学,学中玩”的愉快学拼音方法。

1、制作拼音卡片,做“戴帽子”、“小猫钓鱼”、“找朋友”、“玩拼音扑克牌”的游戏。

“戴帽子“——结合学校老师教学进度,每天给孩子做拼音卡片。如教学了单韵母aoe,妈妈爸爸就和孩子一起制作aoe的卡片。制作卡片中,可发挥孩子绘画、想象等特长,让孩子给拼音字母配上美丽的图,生动的景。然后做出四个声调“帽子”,让孩子给单韵母戴帽子,然后大声地和它们打招呼。(巩固四声练习。)

“小猫钓鱼”——把学过的拼音卡片别上别针放进“池塘”,然后让孩子们拿起带磁铁的钓鱼杆去钓鱼。钓到一个大声地告诉家人,让全家分享孩子钓鱼收获的喜悦。

“找朋友”——如巩固a的四声,妈妈拿起卡片a扮演a妈妈。a妈妈着急地说我的大宝宝在哪里?孩子找到a的一声说,您的大宝宝在这里āāā。

“玩拼音扑克牌”——指导孩子制作含有声母、韵母的扑克牌,妈妈(爸爸)拿写有声母的扑克牌,孩子拿写有韵母的扑克牌。两个人同时出牌。拿声母扑克牌的父母出一张写有声母的扑克牌,拿韵母扑克牌的孩子出一张写有韵母的扑克牌,两个人谁先拼出由两张扑克牌组成的音节,这两张扑克牌就归谁。最后,看谁手里的扑克牌多,谁就赢了。

2、联系日常生活常编儿歌、找碴儿、贴标签。

“编儿歌”——如:阿姨阿姨aaa;小鱼哭了???SPANlang=EN-US>;生日快乐lll……

“找碴儿”——小朋友双休日在家长的带领下,到大街小巷去“找碴儿”——找出写错的拼音,并记录下来。让孩子告诉亲人,告诉老师,甚至告诉有关部门。

贴标签——孩子们掌握了初步的拼读音节和书写声母、韵母的能力后,还需要经常加强巩固。这时可鼓励孩子把在家庭所见到的事物,用拼音写下来制作成标签,贴在家里相应的物品上。

四、及时评价,多多鼓励。

“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教师应该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要求的这样,我们家长也应该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及时捕捉到孩子的亮点,搜索到孩子的成绩和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哪怕是您的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句称赞,一个“小苹果”,一颗五角星……都会让他们不断品尝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他们的学习热忱。每当孩子掌握了一个字母、一个音节或一种拼读方法,我们就及时地进行表扬和鼓励,并进一步引导他们向新的、更高的学习目标前进。

汉语拼音学习方法

1、观图法。

语文课本上由许多情景图,如苏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一册拼音单元第一课中,出现的画面为农村一角。整个画面涉及“a”“o”“e”三个单韵母。在此情境图里,阿姨的“阿”是提示“a”的音,公鸡喔喔啼的“喔”是提示“o”的音,池塘中游动的鹅的“鹅”是提示“e”的音,鹅的翅膀提示的是“e”形。通过课文提供的情境图,同学们就能形象直观地掌握“a”“o”“e”。所以同学们在学习中,应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抓住插图所具有的“图表音”“图表形”的特点,来掌握所学拼音字母。

2、实物帮助法。

用实物来记忆某些字母的音和形。例如,学习声母“f”和“t”时,“f”和“t”的形像一根带短柄的弯头拐杖。拐杖拄地可表“f”,拐杖竖直举起可表“t“所以记住弯头拐杖,就记住声母“f”和“t”的形。又如,在区分“b”和“p”和“d”和“t”的发音是否送气的时,可选用一张薄纸做为学具。把这张薄纸放在唇边,有意识地发出“b”“p”“d”“t”各音,纸飘动表示送气,反之,不送气。

3、学动物鸣叫法。

浅析初中汉语文课堂的朗读 篇3

关键词:课堂朗读 失衡 平衡

新课程改革后汉语文课堂上的朗读越来越受重视,举目所及,各种性质的公开课读书声四起,均占了课堂相当长的时间。“以读贯穿课堂”“以朗读为主线”成了非常经典的课堂评价用语。学生许多时间用在课堂朗读上,不太注重思考能力的培养,会读书不会思考的现象已经很严重。汉语文课岂一个“读”字了得?我认为,应当一分为二地看待课堂朗读,认识它的功能却不过分夸大,重视而不无限拔高,深入思考操作细节但不大而化之。

一、对朗读的再认识

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朗读中良好的语感培养是汉语文素养形成的基础。但朗读只是一种手段,一种技能,是一个过程,目的是“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有人提出了“以读代讲,以读代练”,我认为不管如何认真研究,如何正确而熟练地运用,“代讲”“代练”都不是“读”所能承受之重。读有读的作用,讲练有讲练的功效,世界是多元的,繁多才能丰富,丰富因而美丽。朗读被夸大为“体现学生学习汉语文能力的重要特征”,可综观我们学生,朗读水平高而汉语文能力不怎么样的比比皆是。一个学生读得入情入境,只能说他读懂了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他把这种情感用朗读方式再现了出来,但要他说出这种意味,他却可能会因为缺乏丰富的词汇、恰当的技巧来组织,造成意味准确而言传有误的现象。朗读不是万能的,大声朗读无法也不应该成为汉语文课新理念的标志。一味强调课堂朗读是与这个知识迅猛发展的时代不相适应的。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获取知识和信息,就不可能只沿用与古代信息资源相对较少、学科单一的状况相适应的学习方式。

二、把握读的时机

朗读非常重要,这一点勿庸置疑。但朗读不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在课堂上还有对话、合作、思考、拓展、联想、感悟等等。一味地強调书声琅琅,是不是挤占了其他活动的时间,使课堂活动单一化、浅层化?让课堂多一些令人怦然心动的教学内容,追求提升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课堂上的朗读是否可以分流一部分到早读中去呢?“汉语文课应该成为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推进器’‘加速器’”。课堂上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己高声朗读,求得感悟,实际上是过分夸大“习得”在汉语文课堂上的地位。而习得“是一个非常个体化的行为,缺乏显著的系统的集体经验的借鉴与参照,很有可能耗时费力,低效无效,以致大大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何时读,还涉及在课堂上教师范读的安排问题。现在有把范读放到学生学习文本后的倾向。有好处吗?有!主要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有广阔的读的处理空间,促进文本学习进一步内化。但这不应该成为一种模式。放在开篇范读可以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阅读的渴望,帮助学生更快进入文本。放在哪里读,并无定论,恰当的便是最好的。

三、掌握读的方法

现在的课堂过于强调朗读,而忽视了默读。朗读偏重于表现和交流,是外指的行为。潜心默读可以思考、品味、揣摩、推敲,更有利于感悟与联想,是一个“潜心读书,静思默想,沉浸浓郁,含英咀华”的过程。课堂强调尊重学生个体的感悟,就不可忽视默读的作用。取消默读过程的课堂,缺少了一分思考的力量。其次,应警惕对朗读技巧彻底排斥的行为。强调情感的感悟,但并不是说所有都要感悟或者除了感悟以外别的什么也不能做,感悟与指导这两者本身并不是对立的。有人说:“要多读来感悟,读不出怎么办,师范读,生范读。”我认为朗读作为一种技能,它的处理手法有普遍意义,可以触类旁通。技巧上必要的指导可以缩短无谓的摸索。技巧者,巧妙的技能也,是智慧的结晶。语速的快慢徐疾,语音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不采用“纯技术”的手段,而是结合具体的语句,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在熟读的基础上给予指导,大大方方地教一教,又怎么了。这对学生朗读的可持续发展是很有好处的。

审视读的理念的失衡,是多种因素影响的必然。其一,“读”本身在汉语文学习上的重要作用。通过朗读,学生能体会到文章内容、神韵、风格、含义较深的语句、段落,而且非常好操作。其二,课改前的课堂存在着朗读的缺席和弱化倾向,过多的讲析、练习充斥课堂,课堂琐碎、机械、乏味,严重地影响课堂教学的成效,已成为众矢之的。其三,传统的汉语文教育中古人有重朗读的习惯,它是读经时代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手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部分人心目中根深蒂固,借新课程的东风,便迅速蔓延。其四,改革的特点使然。既是改革,其立意就不像改良主义般温和,面对积弊深重的旧课堂,要在短时间内将错误引向正确的轨道,矫枉必然过正。这一点从近代历史来看,也有许多佐证,凡是想做一点改革的,往往采取激烈的态度和手段以扭转传统的巨大惯性,白话文运动中有人甚至提出要废除汉字便是范例。或许批判就是要过激一点才有效,所以对课堂朗读“过正”的倡导,其目的可能就在于要强烈冲击旧有的课堂形态。

参考文献:

[1]金立义.以读为主的阅读教学课堂模式初探[J]

[2]曹永红.关于朗读教学的一点尝试[J]

[3]余应源.“学得”——“习得”的推进器[J].中学汉语文教学,2003(2)

[4]马豫星.试论“教”与“习”的关系[J].中学汉语文教学,2006(2)

学好初中汉语文 篇4

据调查,迭部藏区有4所初中学校,36个班级,学生1800多人。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初中汉语文教学课堂经常出现两种弊端:一是藏区学生的汉语文基础很薄弱,在课堂上经常出现浮躁现象,对课堂学习兴趣很低,基础功底较差,写作水平不高,很难提高课堂效率。二是由于州县市教育局每年评比七科合格率。迭部藏区学校对各科教师指定的成绩指标过高,出现了很难达到合格标准,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症,学生有厌学陋习。所以迭部藏区汉语文教学质量下滑,学生外流,增加家长负担,出现各种问题。

二、为课堂效率低下的原因把脉

据调查,迭部藏区2006年实现“两基”国标后,各乡镇集中办学,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师资队伍,学生入学率达98%,专任教师合格率达100%,教学设施比较齐全。到2014年,各乡镇50%的学生转入县城学校,出现了县城学校大班额、教师数量不足、调动频繁、拔高使用、师生“双差”的现象。而乡镇学校资源闲置,班额很小,师资不稳定又短缺。这是迭部藏区教育出现“疑难杂症”综合问题。那么,这个“杂症”就会影响各学科学习,汉语文作为各学科基础性的工具课程,对学生学习其它科目的情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该藏区语文教师在观念、能力、水平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许多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对教学的理解、对学生的要求,一直没有跳出传统的藩篱;在能力、水平方面从学历达标率上,可以间接地反映出差异来,出现了本地教师责任心强,外地教师水平高的现象。近几年由于各种原因,外地优秀教师流失严重,师资质量不高的问题出现。

2.新的教育理念不浓厚。在新的教学理念中提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仍然固守陈旧的教学模式,以满堂灌输的方式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年复一年,形式照旧,枯燥单一,学生往往产生厌倦情绪,这自然会影响学生的成绩。

3.广大教职工对语文教学改革的参与度不高、力度不够,钻研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研究教法、开展教研的氛围不浓;开展课题研究的人教科研层次不高,成效不大。

三、以学生为本,用“妙灵丹药”医治好“疑难杂症”,达到妙手回春的目的

1.实施情感教育。首先,努力创设课堂情景,渲染课堂气氛,再现课文的真实情景;其次,充分挖掘教材情感因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理交融;最后,教师的语言应饱含情感,语言的情感性首先表现在课文的朗读上,要力求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情感。老师上课时把感情投入到其中,让自己所讲的内容深深触动学生的心灵。老师教学时要抓住这个特点,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我心,提升学生的汉语文水平。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基础,在该地区的语文教学中,良好的师生显得更为重要。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用热爱、平等、尊重的民主教育行为去赢得学生的喜爱和信任。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对学生的评价必须注重学习过程,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潜能发展。

3.合理的运用激励艺术。激励教育是一门精深的新型学科,在“以人为本,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提高激励教育的意识,大力提倡和普及推行激励教育,整体提高民族地区语文教师的激励水平,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升汉语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民族学生。

4.运用多媒体技术,构建审美的殿堂。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材蕴藏着丰富的审美因素,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构建审美的殿堂。多媒体技术为语文教学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对学生创新意识与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其次,多媒体技术充分展示出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

总之,教师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发挥主动作用,从不学到学,从学到主动学,从主动学到乐学。教师要具备设计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能力,点拨和指导相结合,评价和激励相结合,使学生学得愉悦,学有动力,学有成效,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上一篇:物资要求下一篇:专项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