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短板

2024-09-04

经济短板(精选12篇)

经济短板 篇1

摘要:实体经济组织包括了我国第一、第二以及服务业产业形势, 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年来, 我国金融服务机构提高了实体经济服务质量, 为其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金融支持。但是这种支持并非全面覆盖, 依然存在服务“短板”。本文即针对这类“短板”内容, 开展对策研究。

关键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短板,对策

为了改善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 促进国家经济合理化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当前经济发展特点提出了加强部署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工作开展的通知。在这种背景下, 各地的商业金融机构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与金融产业特点, 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要求, 开展了各项创新工作, 在服务层面有效地解决了制约实体经济做强做大的资金瓶颈问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依然存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短板”, 严重影响着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金融企业为促进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开展, 利用服务结构调整、金融企业内部转型升级等措施, 改善服务“短板”促进区域化经济发展。

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主要“短板”及形成原因

(一) 当前服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主要“短板”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短板”内容, 与地区经济特点有着重要关系。本地区实体经济发展中, 金融服务短板主要集中在以下内容: (1)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促进小微企业经济实体发展, 是解决我国就业困难、服务业发展瓶颈的重要措施。但是由于这类企业经济基础较差、信用较低、可抵押资产较少等问题, 其贷款等金融服务需求较高。但是金融企业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缺乏足够认识, 服务质量较低, 进而形成了金融服务“短板”; (2) 商业保险业金融服务。商业保险是金融服务经济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我国社会对于商业保险 (如寿险、财险等) 认知水平较低, 进而降低了金融服务对于商业保险支持力度; (3) 综合金融服务能力较低。综合金融服务对于第一、第二产业, 以及服务业实体经济起到了全面资金支持。但是由于我国金额企业将主要业务集中在商业贷款、融资活动中, 忽视了其他金融服务的开展, 造成了综合性金融服务的欠缺, 形成了服务“短板”。

(二) 经济“短板”形成原因分析

我国社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短板”问题形成原因较为复杂。就本地区而言, “短板”形成包括了三个层面原因。 (1) 在社会经济层面, 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造成经济“短板”的主要原因。如部分地区经济基础环境较差, 其小微企业缺少发展空间, 进而形成了小微企业服务“短板”的出现。 (2) 政府部分政策支持力度层面。发展优势经济, 是地方提高生产总值的有效方法。为此地方政府往往将政策资源对优势产业进行倾斜, 忽视了经济“短板”产业发展, 进而了金融服务“短板”。 (3) 金融企业内部工作层面。金融企业日常业务中, 对于贷款、融资等项目的审核发放过程有着严格规定。这就使部分处于落后地位的经济实体, 难以达到项目审核条件, 加大了这类金融服务“短板”与优势产业差距。

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短板”应对策略

发挥政府政策与企业制度作用, 完善地区经济结构, 提高金融服务质量是应对经济“短板”的重要措施。

(一) 以地区经济结构为基础, 及时调整信贷政策

信贷市场是做好金融经济实体服务的平台, 也是服务“短板”集中区域。信贷市场改革的措施是信贷政策调整, 而其改革的基础依据是地区经济结构。为此地方政府与金融管理机构, 应在地方金融结构基础上, 针对“短板”项目开展政策调整。 (1) 适当放宽“短板”企业信贷审查制度。对处于经济发展劣势、或新兴的实体经济, 信贷管理部门应以市场发展趋势与政府扶持政策为基础, 适当放宽信贷审查政策, 促进这类经济实体的发展。 (2) 完善信贷监督政策。在规范市场结构与改善经济“短板”要求下, 管理部门应逐步调整信贷监督政策, 促进促进信贷资金合理有序使用, 发挥信贷市场作用促进地方经济结构改善。

(二) 发挥政府市场调控作用, 提高“短板”应对质量

政府部门在提高“短板”应对质量过程中, 应发挥出市场调控作用。首先搭建市场发展平台。对于“短板”行业发展平台的欠缺, 政府部门应利用政策扶持、行业宣传等模式, 搭建出全面的企业发展平台。如应对小微企业发展过缓问题, 政府部门应在企业注册、宣传以及经营服务体系内搭建服务平台, 提高其对金融服务“短板”应对质量。其次积极引导发展。部分“短板”实体经济由于缺乏发展方向, 影响了企业发展。为此政府部门应利用正面典型宣传、政策引导等多种模式, 在市场体系框架内引导企业向正确方向发展。

(三) 完善信贷过程与制度, 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金融企业信贷工作的开展, 是做好“短板”应对的重要措施。其核心内容应包括信贷过程与制度管理两个主要组成部分。信贷过程管理中, 金融企业应为“短板”实体提供高效高质的服务, 简化信贷手续、提高企业贷款、融资等过程效率, 保障资金链完整, 是提高金融企业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而在信贷制度管理中, 金融企业应在国家法律制度框架内, 合理调整企业内部制度, 做好金融服务工作。如各地方金融机构在银行《贷款担保办法》基础上, 结合地区经济特点完善担保物评估、审核与定期检查制度, 为企业提供良好的贷款担保服务, 促进企业贷款效率提升。

(四) 根据市场与服务对象需求, 配置融资价格

除了信贷工作外, 融资服务也是金融企业服务金融实体的重要内容。金融企业的融资工作费用价格的确定, 是融资金融服务开展的基础指标。合理的融资价格, 不仅可以确保金融企业自身利益, 同时也促进了经济实体融资开展效率。融资价格的配置确定, 应秉持以下三点原则。 (1) 市场规律原则, 即融资价格的配置必须符合市场发展规律, 不能以硬性政策与制度模式破坏金融经济市场。 (2) 服务对象需求原则, 即融资价格的制定应以服务对象资金使用目的、数量等因素为参考, 合理确定融资价格。如对小微企业融资, 由于其自身资金要求较低, 融资价格应采用最低化融资价格配置, 促进小微企业提供良好资金支持。 (3) 良性发展原则。无论是融资价格的上涨还是降低, 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金融服务机构与实体经济组织的共同发展。而这种发展应遵守良性发展原则, 及两者双赢局面的建立。

(五) 建立良好的经济服务风险管理模式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短板”对于经济风险的抵御能力较低, 进而造成这类企业经济的恶性循环。为此政府部门与金融企业, 应针对“短板”实体经济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模式, 提高这类实体风险管理质量。如金融危机爆发中, 保险企业较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问题, 造成其经营困难, 甚至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为此相关的管理部门应做好企业资金管理工作, 保证企业预留足够的准备资金。同时金融机构应与保险企业建立资金合作模式, 为保险企业市场风险提供资金支持。这种针对风险管理的经济服务工作, 极大的提高了“短板”实体应对经济风险能力。

(六) 挖掘企业内部潜力,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自身作用

企业自身潜力的发挥, 对于“短板”经济实体服务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企业内部潜力的挖掘, 包括了金融服务机构、金融服务项目与经济实体企业内部潜力挖掘工作三项内容。 (1) 金融机构内部潜力挖掘。金融服务机构自身潜力的挖掘应急中在加大金融机构, 尤其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潜力挖掘力度, 提高银行资金活力, 开拓更多资金服务项目做大做强地方金融机构, 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2) 服务项目潜力的挖掘。金融服务项目是经济实体服务的平台。金融服务机构应与实体经济企业合作, 利用服务制度模式增强项目承载能力。如通过对实体经济培育以及创新性的招商引资模式, 吸引优质企业在本地区发展, 消除地区经济结构“短板”。 (3) 实体经济自身潜力挖掘。实体经济组织自身潜力挖掘, 应注意鼓励和支持其金融工作创新的开展, 如鼓励实体经济自行拓宽融资渠道、挖掘自身资金活力等提高实体企业自身发展能力。

三、结束语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短板”的产生, 不仅会影响部分经济实体企业正常营业发展, 也对地区经济结构合理化造成了负面影响。为此, 地方金融服务机构应以解决金融服务“短板”为目标, 与政府管理部门积极配合, 为地区金融实体经济发展, 提供经济服务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何难[J].中国金融, 2014 (12) :25-27.

[2]金融观察.补齐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短板”[N].经济日报, 2013-09-11.

经济短板 篇2

篇一:

一、现状与成效

二、短板与弱项

(一)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二)实体经济实力不强。

(三)新旧动能转换不快。

(四)有效投资增量不足。

(五)全要素保障的不够。

三、优势与机遇

四、方向与重点

五、措施与建议

篇二:

一、充分认识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准确把握我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和优势

三、抓住关键,奋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四、坚持统筹推进,确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见实见效

根据年初大调研安排部署,调研组深入 XX 等县,围绕经济短板

弱项和高质量发展主题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现状,查找差距,明确方向,提出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与成效

(一)经济实力增强。2019 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 X 亿元大关,达到 X 亿元,十年年均增长 X%。特别是 2012-2019 年,经济总量实现 X 次百亿元突破,201X 年突破 X 亿元,201X 年突破 X 亿元,201X 年突破 X 亿元,百亿增量时间缩短为 X 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 X 亿元、X 亿元、X 亿元。基本形成了以 X 等特色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以 XX 等为主的第二产业,以 XX 为主的第三产业。

(二)质量效益提升。财力不断增强。2019 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 X 亿元,十年年均增长 X%。特别是 2014-2019 年,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达 X%,平均每年增加 X 亿元。其中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 X%,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达 X%。金融行业较快发展。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X 亿元,其中住户存款 X 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X 亿元,其中企业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提高至 X%,金融杠杆进一步化解,存贷比提高至 X%。

(三)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由以往的工业、农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三次产业结构由 2012 年的 X﹕X﹕X 调整为目前的 X﹕X﹕X。工业结构深入调整。特别是矿业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原来的 X%左右降至目前的 X%左右,下降 X 个百分点;园区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为 X%;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消费转型升级加快。吃穿等基本生活型消费向生活享

受型消费转变,汽车类消费比 2012 年增长了 X 倍;农村消费占比由2012 年 X%提至 X%。投资结构积极变化。由主要依靠国有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向依靠民间投资、产业投资、涉农投资等领域转变;2019年全市非国有投资、民间投资、涉农投资分别增长 X%、X%和 X 倍;房地产业快速发展,20XX-20XX 年全市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 XX亿元,年均增长 XX%;城镇化进程加快,房地产行业持续保持旺盛。旅游服务业加快发展。全市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由 20XX 年的XX 万人、XX 亿元增加到 2019 年的 XX 万人、XX 亿元,分别增长XX 倍和 XX 倍,成为全国旅游高速增长地区。2019 年全市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 XX 亿元,占 GDP 比重达 XX%,居全省第 X 位。

(四)城乡面貌大变。2019 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 X 亿元,近X年来年均增长 X%。城镇、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建设成效明显,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全市城镇化率达 X%,建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山区特征、时代特点的新型城镇体系,市府吉首和七个县城面貌变化明显。交通建设突飞猛进,实现了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水泥路、村村道路硬化。能源建设不断加强,基本形成了以 220 千伏系统为骨干、110 千伏系统覆盖全市的电网体系。信息网络建设日新月异,实现了4G 信号全覆盖。

(五)生态环境优良。大力实施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绿色 XX”工程,矿区复垦复绿,垃圾就地分类、资源化利用和处理,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 XX 建设扎实推进,全市森林覆盖率达 X%,居全国、全省前列。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明显,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平

均浓度逐年下降,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 X%,保持全省前列。节能减排卓有成效。2019 年全市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耗下降 X%,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下降 X%,每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由 201X 年的 X 吨标准煤下降至 2019 年的 X 吨标准煤,下降XX%。

(六)民生持续改善。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十项工程”,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农村贫困人口由201X 年的 XX 万人减少到 2019 年的 XX 万人,累计脱贫 XX 万人;贫困发生率由 201X 年的 XX%下降到 2019 年的 XX%,平均每年降低 XX 个百分点;XX 已进入减贫人口最多、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增收最快的时期。同时,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201XX 年的 XX元增加到 2019 年的 XX 元,增长 XX%;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201X 年的 XX 元增加到 2019 年的 XX 元,增长 XX%。

二、短板与弱项

按照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对照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我市主要存在以下短板和弱项:

(一)经济发展水平不高。2019 年,全市人均 GDP 为 XX 元,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 XX%。全员劳动生产率为 XX 万元/人,仅为全省平均水平XX%。人均财政收入 XX 元,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 XX%。全社会 R&D 投入强度仅为 XX%,比全省平均水平低 XX 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仅为 XX%,比全省平均水平低 XX

个百分点。制造业占 GDP 比重仅为 XX%,比全省平均水平低 XX 个百分点。

(二)实体经济实力不强。实体企业“散小弱”的特征仍比较明显,市场主体培育和发展不够。2019 年,全市共有“四上企业”XX 家,仅占全省的 XX%;其中规模工业 XX 家,占仅占全省的 XX%。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大中型工业企业仅占规模工业企业数的 XX%,规模工业企业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不到 XX 万元,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实体企业景气度普遍不高,活跃度不够,实力不够强,部分企业运行较为困难,主导产业受政策、环保、市场等变化波动性较大,发展不稳定。

(三)新旧动能 转换不快。工业旧动能转型升级不够,特别是矿业整合提升、绿色发展、做精做深力度不够,矿业的稳定和支撑作用发挥不到位;工业新动能中的新企业、新行业、新产业的培育、引进、发展不够,大部分企业处于培育和成长期,行业比较分散,产业链不完善,创新能力、规模效应、支撑作用不够。投资动能过度依赖国有投资、基础设施投资拉动,虽然近两年来比重有所下降,但体量仍较大,而民间、产业等实体投资不足,投资动能转换需要时间换空间。消费动能主要靠石油、汽车消费拉动,新兴消费业态培育不够,大型商圈、综合体较少,消费升级步伐不够快。

(四)有效投资增量不足。投资边际效应减弱,由原来的每投入1 元增加 GDP 由 XX 元降到目前的不到 X 元,主要是基础设施投资更多体现社会效益,而产生更多经济效益的产业投资、高新技术投资、技改投资明显不足,仅占固定资产投资的X%,低于全省X个百分点,发挥产业实体投资的直接、关联、溢出效应不够。后续重大项目储备不足,前期工作不扎实,符合高质量发展方向的投资项目较少。对外开放程度不深,宣传推介不够,招引重大项目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力度、措施、办法、效果需大力提升,示范带动引领作用需进一步增强。2019年,全市实际利用省外境内资金 X 亿元,占实际利用资金比重仅为X%,实际利用外资仅 X 亿美元。

(五)全要素保障的不够。融资平台建设滞后,经营性贷款不足,今年前三季度,住户的短期和中长期经营贷款分别只增长 X%和 X%,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短期贷款(主要用于流动资金)只增长 X%,均低于全部贷款增速 X 个百分点以上,实体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仍然突出。园区承载能力不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平台功能较为单一,产业链配套不够,影响招引项目落地。用地后备资源短缺,建设用地供应不足。人才培养引进不够,实用性、高层次人才缺乏。营商环境存在一些堵点痛点,办事便利度、主动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三、优势与机遇

我市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有禀赋优势,也有良好发展机遇,具体体现为:

(一)发展优势:一是绿色生态优势。我市处于全国罕见的气候微生物发酵带、土壤富硒带和植物群落亚麻酸带,被誉为“野生动植物资源天然宝库”和“生物科研基因库”,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高,是国家森林城市。二是文化旅游优势。境内有国字号旅游品牌 X 多

个,其中4A级及以上景区 X个,是全国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拥有世界文化遗产 XX,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XX 等历史文化名镇,各类历史文化古迹 X 处,XX 等一批政治文化名人。三是优惠政策优势。我市具有政策叠加的优势,享受精准扶贫、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东西部协作等多个国家战略政策支持,多重叠加的政策红利正在加速释放。

(二)发展机遇:一是承接产业转移机遇。XX 被纳入国家级 XXXX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 XX 发展当家产业、引进和培育新兴产业带来众多机遇。二是高铁航空机遇。XX 即将步入高铁、航空时代,XX快速铁路即将建成通车,XX 机场 2020 年将实现通航,XX 高铁 2021年将实现通车,交通便利对经济发展的结构、布局和市场需求带来巨大机遇。三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国家将实施和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将为我市优势产业、基础设施、新型城镇、生态文明、民生事业等建设带来新机遇。

四、方向与重点

(一)要更加注重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以“XX”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指导,以旅游景区、农业特色产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商贸物流园区产业“四区”为载体,培育和壮大现代农业、矿产品精深加工、食品加工、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健康养生等 10 大重点产业,加快实施和推进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XX”计划、工业提质增效“XX”计划,加强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打造打响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产业链水平和

产业整体效益。

(二)要更加注重新兴动能培育和成长。农业要重点培育和发展特色优质农产品,提升规模和品牌效应,扩大市场占有率。工业要重点培育发展绿色矿业、白酒产业、新材料、食品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等行业发展,提高创新能力和产品附加值,持续提升集约发展、精益管理、风险防控的能力和水平。服务业要重点培育发展文旅产业、房地产业、商贸物流业、金融服务业、居民服务业等行业发展,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和水平,支撑第三产业持续加快发展。投资要重点加大新产业、新行业、新业态、新领域的投资力度,增加实体经济投资规模,促进投资较快增长。消费要重点培育发展旅游消费、文化消费、体验消费、网络消费、服务消费等新动能,激发消费活力。

(三)要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业结构调整优化,注重农业特色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围绕工业转型升级,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矿业技术改造和创新,做精做优矿产业,支持白酒企业扩能增效,打造白酒百亿产业,进一步培育壮大新材料、食品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提升对工业经济的支撑能力。围绕服务业扩规增效,加快旅游产业提质提档步伐,打造旅游景区精品化、旅游配套功能化、旅游管理精细化、旅游服务规范化、旅游品牌一体化,同时加强旅游地产、交通运输、商贸物流、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行业发展,形成以文旅为主的服务业产业链,提升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围绕集聚集约发展,加大“四区”建设,提高园区配套能力,加强园区招商引资和

承接产业转移,进一步壮大园区经济规模,提高园区支撑力和贡献度。围绕投资方向转型,重点加大产业投资、高新技术投资,大力提高实体经济投资规模,增强产业实体投资直接、关联、溢出效应。围绕消费升级,深挖消费需求潜力,推进消费由生存型向享受型消费升级、由物质型为主向服务型消费升级、由传统向新型消费升级,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四)要更加注重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经济,重点培育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加工、绿色矿业、新材料、新能源等,提升绿色发展水平。严格管控强污染、高耗能行业,及时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清洁化改造,提升清洁生产、绿色环保的水平。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推进美丽 XX 建设,加大生态修复、矿山整治、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实施垃圾就地分类、资源化利用和处理,落实四级河长制度,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善污水处理系统,多渠道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

(五)要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和共享。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推进脱贫攻坚与区域发展相互促进,与全面小康、乡村振兴相互衔接,确保如期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小康。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提升保障水平。突出就业、教育优先,统筹抓好城镇居民、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推动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提高整体教育质量。加强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增加全社会科技投入,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健康保障能力。持续推进

全民健身计划,发展竞技体育。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功能。

五、措施与建议

(一)大力承接产业转移。用好用足国家 XXXX 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优惠政策,落实配套措施,释放政策红利,推进示范区加快建设,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组建强大的专门班子和队伍,采取过硬的措施和办法,大力实施精准对接、精准招商,加快承接引进一批支撑型、引领性的项目,形成项目投资加快涌入、国企民企加快入驻、产业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突出产业承接重点。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劳动力等优势,围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承接粤港澳大湾区、沿海地区、长江经济带转移趋势明显的产业,重点承接发展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工业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现代农业等产业,壮大产业规模,打造产业链,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优化产业承接布局。结合县市区产业特点差异化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惠政策精准融入“产业四区”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抓好路、水、电、通讯、排污等基础建设,加强信息、物流仓储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产业转移提供优质载体。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体系建设、能源信息建设等,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提升产业承接能力。加强资金、用地、用能、人才、技术等全要素保障,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产业创新能力。

(二)大力增加有效投资。未来一段时间投资仍是拉动我市经济

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但要注重投资效益,大力增加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后劲。突出扩大产业投资,特别是制造业投资。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增加有效投资的主攻方向,打好资源、政策、扶贫、民族牌,重点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沿海地区、大型国企民企,招引 1-2 个投资上XX 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和一批产业链项目落户我市,增强产业投资的直接、关联、溢出效应,显著提升全市产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优化投资结构。加大技改和高新技术投资力度,以技术改造投资推进传统产业升级,以高新技术投资引领科技创新。进一步降低民间投资准入门槛,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范围,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商贸物流、城乡设施等领域,扩大民间投资规模。继续加大争资上项力度,积极争取国有投资、基础设施投资,用好专项债券和国家预算内资金,布局和实施交通、水利、能源、民生等公共投资项目,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民生事业。

(三)大力加强全要素保障。要建立健全全要素保障协调机制,建议政府建立全要素保障联席会议制度,强化要素保障部门职能职责,加强上下游行业之间、区域之间的协调配合,搞好资金、资源、土地、能源、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组织衔接,把要素保障作为发展保障,以良好的环境保障经济发展。加强资金保障,推进政银企合作,加强融资平台建设,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实体经济信贷投放力度,进一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加强资源保障,整合矿产资源,提升矿石原材料保障能力。加强用地保障,加强土地储备,用好城乡

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低丘缓坡改造政策,做好用地报批,保障经济发展用地需求。加大改造提质电力设施,落实电价下调、减税降费措施,降低实体企业成本。加强人才和技术保障,强化技能性人才培养,引导鼓励研发创新,增强人才和科技支撑经济发展的作用。

(四)大力优化营商环境。采取简政放权、优化审批服务、规范涉企收费、创新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效能等措施,全面推进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推进“多规合一”投资审批改革,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方便企业公众办事,真正做到网上办理、一次性办理、高效办理。开展企业和项目建设周边环境整治,严肃查处“四乱”行为。规范项目招投标,严厉打击陪标串标围标行为,严禁平台外违规交易,充分考虑好项目引进、落地硬性要求,创造条件让大企、大商、大资的好项目进得来、落得地。开展营商环境调查和评价考核,重点解决“堵点”“痛点”问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满意度和美誉度,让营商环境优良成为发展优势。

篇二:

一、充分认识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准确把握我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和优势

三、抓住关键,奋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四、坚持统筹推进,确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见实见效

同志们:

经市委、市政府研究,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为开好这次会议,昨天下午祖明、玉民、金启、月坤 4 名同志分别带队,对各县(市、区)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工作进行了现场观摩,并形成了观摩点评材料,与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经验交流材料(书面)一并印制下发,其中总结了各地很好的经验做法,也找到了问题和不足。希望同志们相互学习、认真借鉴,研究出台具有更强针对性的措施和意见,进一步推动我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市迅速行动,不等不靠,积极作为,按照全省统一要求,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实现了良好开局。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讲以下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是在我们即将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县域治理“三起来”为根本遵循,以强县富民为主线,以改革发展为动力,以城乡贯通为途径,着力壮大实体经济,促进城乡繁荣,优化生态环境,巩固脱贫成果,激活内生活力,在新起点上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

振兴、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县一级承上启下,要素完整,功能齐备,在我们党执政兴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居于重要地位。”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现阶段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关乎着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关乎着能否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关乎着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能否顺利推进乡村振兴,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全面协调的发展,是一个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一个城乡融合、整体推进的发展。改革开放 40 年来,我国县域经济得到了极大发展。从土地承包、稳定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到解决温饱的问题,再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每一步的发展都与县域经济发展紧密相连。河南省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顺势提出并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发展,实现了强县目标,取得了不同层面、不同产业发展的丰硕成果。县域经济发展到了今天,面对生态环境、资源约束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我们必须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的更好、更高层次的发展。

第二,要充分认识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稳增长、惠民生的重要基石。就我市而言,大量的人口在县域,主要增长动力也在县域。做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做好稳增长与惠民生的一个重要基石。当前,我们能否做好县域工作,能否以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是一个重

要考验。同时,在新时代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破解“三农”难题的一个重要载体,是促进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稳增长惠民生的现实需要。

第三,要充分认识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潜力所在、空间所在、希望所在。我们要在新时代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就必须进一步壮大我市的县域经济,充分发挥县域经济在整体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而未来我市在新时代现代化区域经济建设中,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也将会越来越凸显。总体上,我市和全省一样,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处在一个关键阶段,也就是通过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促进县域经济社会整体实力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做大总体规模的前提下,更加惠及民生,更加注重生态建设,更加协调推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准确把握我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和优势

(一)我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一是国家层面,当前,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县域经济发展,更加关注县域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我省视察时作出了关于县域治理“三起来”的重要指示,明确了县域治理的目标任务、动力所在和路径选择,为我们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国家不仅从政治上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更从国家政策措施上给予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动力。

二是省委省政府层面,河南省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总书记提出的县域治理“三起来” 、乡镇工作“三结合”,出台了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个指导意见具有鲜明的目标导向、政策导向、改革和要素配置导向,是一个在新时代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具有很强指导性和操作性的政策性文件。三是国家部委层面,为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国家发改委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主要目的是把县城打造成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龙头,提出了四大领域 17 项重点支持与扶持的政策,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在上一轮县域经济发展中,我们见识早、行动快,抓住了发展机遇,形成了今天的发展基础和条件。新时期,只要我们抢抓发展机遇,用好发展经验,用活发展政策,就一定能够在新一轮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取得新成效。

(二)我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优势。一是我市主导产业特色突出的优势。目前,人们提到商丘,印象最深刻的是商丘各县都有自己特色鲜明的产业,都有自己特色鲜明的农产品,也都有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和遗址遗迹。可以说,商丘从产业到文化、到农产品、到生态环境,处处彰显着县域经济特色。这就是我们当前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最稳固、最广泛的基础。二是我市发展均衡的优势。商丘目前发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各县(市、区)均衡发展,自然资源禀赋基本相同,产业培育的基础条件基本相同,形成的产业集聚基本相同,产业集聚发展路径基本相同。我市共有 6 个贫困县,其中有 5 个国定贫困县、1 个省定贫困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大家认真落实“6633”

晋位争优目标,下足绣花功夫,一起实现了脱贫摘帽。这对我们整体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整体发展实力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优势。三是我市城乡协调、三次产业比例协调发展的优势。近几年,我市强力推进脱贫攻坚,通过农村改革、农村产业发展、产业扶贫带动、拓展就业渠道、培训技术工人带动脱贫,促进了全市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推动了城乡协调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我市统筹推进一二三产业发展,一产在不断壮大规模、提升质量的前提下,占比实现了逐年下降;二产在由小到大、由散到聚、由大到强的转变中不断提升发展质量;三产通过发挥我市的区位、交通、人口优势,实现了持续发展,从而形成了“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格局。这一优势对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从一组发展数据看,也表明了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从经济总量上看,为贯彻市委提出的“四个总”要求,在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确定了“4233”的奋斗目标,到 2021 年底经济总量达到 3000 亿元,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200 亿元。截至 2019 年底,我市经济总量为 2911.2亿元,永城市经济总量超过了 600 亿元,睢阳区、夏邑县、虞城县和民权县经济总量超过了 300 亿元,宁陵县 181 亿元,其他几个县都超过了 200 亿元,持续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永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过 45 亿元,示范区超过 20 亿元,还有 5 个县(区)超过10 亿元。在产业集聚区发展方面,永城产业集聚区晋升为三星级,民权、睢县、虞城、夏邑、柘城等 5 个产业集聚区晋升为二星级,永城、夏邑、虞城、柘城等 4 个产业集聚区进入全省表彰的 20 个优秀产业

集聚区行列,产业集群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全市服务业“两区”全部实现晋星,其中夏邑、永城商务中心区和民权特色商业区晋升为四星级,柘城、虞城特色商业区和睢县商务中心区晋升为三星级,宁陵、梁园特色商业区晋升为二星级,走在了全省前列。所有7 个县(市)在全省高质量发展考评中均排在前 60 名,持续保持了县域之间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四是我市区位、交通、教育、人力资源的优势。2016 年 9 月 6 日郑徐高铁开通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重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变化比较明显。比如,2017 年全市新建 3 亿元以上项目 64 个,同比增长 28%;2018年全市新建 3 亿元以上项目 74 个,总投资 492 亿元,大项目数量创历史新高;2019 年全市新建 3 亿元以上项目 73 个,总投资 729.7 亿元,大项目投资总额创历史新高。2017~2019 年,全市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分别完成 631.5 亿元、736.3 亿元、759.2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3%、5.6%、3.1%。我市是人口大市、教育大市,拥有 6 所高校和一批职业院校,每年都能向社会输出一批高素质的各类人才,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五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后发优势。近年来,各县(市、区)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坚持以现代化标准和未来发展为目标要求,坚持干一件成一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显著成效。各产业集聚区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坚持以高新技术产业强链补链,引进落地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初露端倪。前几天,通过观摩示范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我们感觉耳目一新。示范区便民服务中心装修装饰完全符合环保要求,功能完全符合“放管服”改革流程再塑、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等要求,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后发优势明显。我们要看到这些优势、用好这些优势、发挥好这些优势,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在新一轮发展中继续保持跨越发展态势,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清醒认识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人均水平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看重均衡发展、人均指标。我市人均水平低最根本的是发展不充分的问题。2019年全市人均GDP39719元,居全省第 15 位,仅为全省(56388 元)的 70.4%、全国(70892 元)的56%,比全省低 16669 元,比全国低 31173 元。我市人均财力还比较弱,2019 年只有永城市人均财政收入(3629 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343 元),其余 6 县在 1000~1600 元之间,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二是创新能力较弱。全市研发经费支出占 GDP 比重 2016 年0.58%,到 2018 年 0.9%,研发经费投入偏低。这是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关联的,是与我市企业的发展质量和创新意识相关联的。企业研发机构偏少,创新载体不足,全市仅有 9.3%的企业单位有研发机构,企业核心技术攻关和持续创新能力较弱。我市每万人专利授权数比较少,2018 年我市每万人专利授权数为 3.9 件,比全省平均水平(8.6 件)少 4.7 件,分别比郑州(31.2 件)、洛阳(13 件)、许昌(14.4 件)少 27.3 件、9.1 件、10.5 件。每年毕业的商丘籍大学生有 4 万多人,但每年接收回商大学生档案不足 2 万份,回商大学生中约 50%的又到外地就业了,同时我市本地培养的大学生留在商丘就业的也不够多,我们一直在失血。这说明商丘的吸引力还不够强,提供的就业岗位还不够好。三是投资的效益和质量还不高。目前,全市各产业集聚区亩均投入不足 100 万元,亩均税收 8.7 万元,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粗放型发展现象较为突出。四是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市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明显短板,对外交通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联系相对闭塞,省际间交通联系方式单一、通道较少,内部交通也不便捷,制约了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五是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能力亟待转变和提升。部分党员干部以开放加快发展的意识不强,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还有待提升,抢抓机遇谋划推进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改进。

三、抓住关键,奋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在今年 4 月份开展的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观摩活动中,战营同志代表商丘市作了典型发言,这是全省 18 个地市唯一一个市级发言;睢县、民权县接受了全省观摩,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可以说,我市在前一阶段的县域经济发展中走在了全省前列。我们要进一步坚定信心、抓住关键、奋发有为,确保在新一轮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全省前列。

围绕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务必明确我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到 2025 年,基本实现“三高四提五突破”,即:县域城镇化率、城乡居民收入、二三产业比重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产业集群发展、城乡人居环境、县级基本财力、基础设施水平显著提升,现代产业体系、新型城镇体系、科技创

新体系、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全面突破,把全市 7 个县(市)建成产业先进、活力充沛、城乡繁荣、生态优美、人民富裕的强县。全市生产总值超 1000 亿元的县(市)力争达到 1 个、超 500 亿元的达到 3 个以上;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 50 亿元的县(市)达到 1 个,其他县力争全部超 20 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实施“五大行动” “五大工程”,推动“四项改革”,健全“三大系统”,把全市县域经济发展提升到新的水平。

(一)加快实施“五大行动” ,培育县域经济发展新优势。一是加快实施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行动。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产业集聚区管理体制市场化改革。积极推行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工委)+公司”“政区合一+公司”、纯公司化等多种形式的管理运营模式,用改革适应发展,以灵活的体制机制提高政府投资效益,提升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提升社会化服务的效率和效能,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要完善以亩均论英雄的工作推进机制,以考核的指挥棒倒逼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力争通过 3~5 年的努力,工业用地新上项目亩均税收达到 15 万元以上,现有项目通过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和企业技术改造亩均税收也要达到 15 万元以上,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新上项目按照全省颁布的新标准来核定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要高水平做好新一轮产业集聚区规划修编。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进一步明确产业定位、发展方向、阶段性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

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因地制宜、成链集群打造特色经济版块。依法清理无效和低效利用土地,通过“腾笼换鸟”引进新项目、赋予新动能。加快落后产能和低效企业“腾笼换鸟”,为先进产能腾出环境容量和市场空间。要探索实施“飞地经济”。借鉴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地区先进制造业以及科研成果转化的先进经验,在项目落地和建设过程中,打破各县(市、区)、经济功能区等限制,利用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配等调节机制,实现共享、共赢发展。二是加快实施产业集群提速行动。以现有主导产业为基础,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产业链式布局为方向,突出龙头企业带动,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到 2025 年,10 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力争主营业务收入全部超过 500 亿元,不断壮大食品、先进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制鞋 3 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目前,除了宁陵产业集群总量相对较小外,已有 5 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超过 400 亿元,通过未来 5 年的快速发展,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目前,除永城产业集聚区税收达到 31 亿元,民权产业集聚区达到 6.5 亿元,其他都在 3 亿元左右,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永城市要充分发挥好全省重要的化工产业园区的优势,坚定不移推进年产 20 万吨乙二醇、年产 10 万吨聚甲醛、45 万吨醋酸酯等项目,以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进煤化工产业链集群式发展,向价值链更高、生产安全更可靠、产业产品的价值链方向发展。同时要紧紧盯住粮食核心竞争力,矢志不渝地坚持引进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和市场网络的大型知名企业,推动面粉精深加工业做大做强。夏邑县要以印

染产业园为载体,加快纺织服装向附加值更高、价值链更高的成品发展方向迈进,力争实现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超 1000 亿元目标。持续推动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强化与恒天集团的合作,引进更多优质项目落地发展。虞城县要进一步发挥环保电镀产业园平台作用,吸引更多的高端产品、高端用户和创新型电镀企业落户,形成以生态电镀为引领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产业集群。同时要加快生态食品产业园发展,围绕豆制品以及副食品加工方向,推进食品产业集群发展。要促进工量具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推动更多制造业企业在虞城落户。宁陵县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不断改善农资化工的产品结构,推动农资化工产业的整体提升和集群发展。同时,要依托牧原集团,大力发展生猪养殖和屠宰加工业,注重上下游产业链式布局,尽快形成集群效应,充分发挥带贫致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作用。要抓住电子信息终端产品制造产业集群发展的机遇,注重培养、强化引领,力争形成新的产业集群。柘城县要在金刚石制品、工业产品转化,大颗粒人工钻石的创新研发、生产,人工合成金刚石等方面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延伸金刚石及微粉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巩固提升生产地位。同时要不断壮大生物制药产业集群。睢县制鞋产业要在现有产能的基础上,通过创新以及设计研发机构的引入和鞋材市场的导入,引领制鞋产业从设计、到材料供应、到制作到包装、销售集聚发展。同时,依托金振源电子,努力在制造业精深加工走特精专之路上创造出新业绩。民权县要坚持在制冷制造方面持续发力,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围绕英诺制冷机制造、光电耦合器产业园,推动制冷产业零配件向高端化方向发展。同时,推动冷链运输制造业企业加快落户。睢阳区要紧紧抓住光电玻璃电子产业园即将投产的机遇,围绕光电玻璃,积极引进以玻璃为原料的产品加工企业,推动玻璃产品产业化集群发展。梁园区要紧紧围绕健康产业发展,积极引进医药制造、医药物流、医药包材和体育运动、健身器材等企业,推动产业集群上规模、上水平。同时要加大对数字经济等新业态的培育支持力度,加强与北航合作,利用地理空间和数字经济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力争在新经济发展中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示范区要聚焦先进装备制造新城发展,坚定不移加快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产业园建设,力争实现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和零部件配套生产的目标。同时要加快电子信息等新产业的培育发展。三是加快实施现代服务业发展行动。坚持以枢纽经济为引领,以现代物流业和电商业为先导,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在今年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我市邮政周转量增长58%,居全省第二位,全市电商产业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各县(市、区)要依托“三环九放射”市域快速通道,完善集疏运网络和物流体系,推动物流业链式布局、集群发展。要紧紧围绕服务业“两区”构建新产业,发挥县城的引领作用,促进现代金融、中介服务等业态集聚发展,形成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生态链,推动产业产品向中高端发展。目前,我们在产业发展中遇到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及时、不到位等问题,都与中介服务不到位等紧密相关。要以县为单位制定未来五年的文旅发展规划,发挥各自的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打造一批优质景点,塑造一批优质线路,创建一批国家(省)级乡村旅游、森林康养、生

态旅游、体育旅游、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四是加快实施优势农业发展行动。要紧紧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在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同时,通过“四专”不断调整优质小麦品种的种植面积,扩大“四专”的范围,增强粮食就地转化能力,提高粮食种植效益,增加农民种粮收入。要持续在延长粮食产业链条上下功夫,不断提升粮食价值链,使粮食成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源、重要支撑。要加快高效种养业发展,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要在精深加工方面持续发力。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比较低。各县要按照市里的统筹安排和统一布局,以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1+6+3”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制定好县域优势农业高效发展的工作方案,在市里统筹推进花生、辣椒发展的基础上,明确一批重点培育的优势农产品,以优势农产品的规模种植和精深加工,不断提高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各县要依托自己的优势农产品招大引强,争取引进一批像中粮、正大、益海嘉里、鲁花等有影响力和市场整合力、具有国际国内营销网络、研发创新能力强的食品精深加工企业落户,发挥市场培育、技术创新、装备投入的龙头带动作用,促进优势农产品尤其是精深加工业加快发展,增强农产品转化率和市场抗风险能力。到 2022 年,各县至少建成 1~2 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到 2025 年,3 个以上的县争创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每个县争创 10 个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 10 个“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同时,各县要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五是加快实施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要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载体,力争 2025

年商丘高新区、经开区以“一区多园”形式创建成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加快“双创”综合体建设和运营,5 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要率先建成与主导产业相匹配的“双创”综合体并投入运营,积极引进“双创”团队,建立柔性人才队伍,在产品研发、技术升级、新产品孵化上创造条件,真正实现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要加快引导企业创立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力争用 5 年时间使设立各类研发机构的企业达到企业总量的 20%左右。要加快异地孵化器建设,充分鼓励各县依托主导产业和科学院所建立异地创新孵化基地,多措并举加快发展。要积极鼓励商丘各职业院校,立足我市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产业,设立专业和教研机构,继续走好企业用工、学生培养、教学研一体发展之路。要大力扶持商丘农林科学院,力争创办成在国内有影响、在区域能够发挥重大作用的一流农业科研院所。

(二)加快实施“五大工程” ,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一是实施宜居宜业县城优化工程。持续强化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建设美丽县城为目标,统筹推进新区开发与旧城更新,以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创建为载体,不断优化城市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继续以信息化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优化县城的精细化管理。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支持具备条件的产业集聚区建设产城一体的新型城区。要用好新一轮国土规划编制的机遇,强化县城的龙头带动作用,真正把县城打造成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龙头,打造成城乡要素融合的枢纽。到2025 年,永城市常住人口超 50 万,各县城常住人口全部超 30 万。

技能短板阻碍了印度经济发展? 篇3

But, despite that, some parts of the economy are desperate to find skilled young workers - and that could have a big knock-on effect.

India has a potential "demographic dividend"; its millions of young people could be some of the major global consumers of the coming decades but only if they get the right education and work.

While many leaving university this year will struggle to find suitable work, they will sit side by side in their struggle with businesses that cannot find enough young people ready and skilled for manufacturing.

经济短板 篇4

(一) 从经济总量看

两市经济总量差距最小的年份:统计数据显示, 1993年, 西宁与银川经济总量比为95.84%, 两市经济总量差距最小, 西宁、银川GDP分别为41.5亿元、43.3亿元, 经济总量差为1.8亿元。

两市经济总量差距最大的年份:自1993年以后, 两市间经济总量的差距开始增大。2011年9月中阿论坛永久会址落户银川, 2012年宁夏内陆开放型试验区获批, 国家加大了对试验区的财政支持力度, 诸多有利因素促使银川经济总量较快增长。因此2012年, 两市的经济总量差距最大, 西宁、银川GDP分别为838.1亿元、1150.9亿元, 经济总量比是72.8%, 总量差为312.8亿元。

(二) 从产业结构看

西宁市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一五”末的3.89:51.05:45.05调整为“十二五”末的3.3:48.0:48.7, 三产占比高于二产, 结构逐渐向优。银川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一五”末的5.4:49.7:44.9调整为“十二五”末的3.9:53.2:42.9, 工业支撑作用明显。

(三) 从产业发展看

“十二五”期间, 西宁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4%, 超出规划目标0.4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2%, 比银川高出3.1个百分点。西宁市基本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有色金属冶炼及延伸加工等8大产业, 2015年底, 8大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08.96亿元, 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3.39%。银川市逐渐形成以能源化工、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葡萄酒、电子信息等为主导的“一强四优五新”工业格局, 2015年底, 银川“一强四优五新”产业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22.16亿元, 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86.5%。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上和发展高端装备产业上, 银川市推进了通航产业园、宁夏生态纺织产业园、贺兰电商产业园等一批新兴产业集聚平台建设, 银川市小巨人机床、舍弗勒汽车轴承打入欧洲高端市场。西宁市虽然新产业、新业态等新兴力量正在成长, 但高技术和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比较小, 拉动作用有限。

(四) 从园区经济看

2014年, 218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GDP排名,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排名第38名,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排名第90名。西宁开发区工业经济总量、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远高于银川开发区, 工业增加值、产值增速均高于银川开发区。银川开发区已经形成了以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材料、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健康消费品生产为特色的四大产业集群。西宁开发区产业门类总体比银川开发区齐全, 产业规模相对较大, 但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明显落后于银川开发区。

(五) 从固定资产投资看

“十二五”期间, 西宁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26亿元, 是“十一五”的3.7倍, 年均增速达到26.3%。银川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26亿元, 是“十一五”的2.8倍, 年均增速达到21.9%。尽管“十二五”西宁的投资增速快于银川, 但投资总量上低于银川, 每年约有200亿元左右的差距。

(六) 从地方财政收入看

西宁市财政自给率仅为33.9%, 远低于银川60.2%;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8.4%, 低于银川11.5%。政策优惠不足, 宁夏对省会城市实行了更加有利于城市发展的优惠财政体制, 如银川市营业税中除金融、保险、邮政属于自治区收入外, 其他铁路、移动、联通、网通、铁通等在地方分支机构缴纳的营业税全部作为市级收入, 而我省对西宁市现行财政体制为增值税留归地方的25%部分省与市按5:5比例共享, 与其他省会城市相比, 省级税收分成较高。

(七) 从创新能力看

2015年西宁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1737件和902件, 银川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3306件和1255件, 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远远低于银川市。西宁市、银川市企业技术中心分别为30家 (1家国家级技术中心、29家省级技术中心) 、48家 (9家国家级技术中心、39家区级技术中心) 。

(八) 从城市建设看

银川城市规模和城镇化水平超过西宁。银川属于平原城市, 建设用地充足, 市区面积占到国土面积的25.6%。而西宁为河谷带型城市, 市区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4.97%, 建设用地紧张, 城市空间拓展受限。西宁市区人口密度为3318人/平方公里 (银川为594) , 远高于银川, 并且为西北五省最高, 反映出西宁用地供需矛盾突出。两市的城镇化水平存在差距, 银川城镇化率达到75.8%, 西宁为68.92%, 相差6.88个百分点。在重大战略的支撑和带动下, 银川大力推进滨河新区建设, 为大银川都市区拓展新空间, “十二五”银川平均每年增加9平方公里建成区 (西宁为3.6平方公里) 。从拆迁总量来看, 西宁“十二五”累计拆迁面积为1642.26万平方米, 银川为1661.86万平方米, 两个城市基本持平, 反映出西宁城市旧城改造难度大于银川。

(九) 从生态文明看

尽管西宁的自然生态环境优于银川, 森林覆盖率高于银川16.62%, 但银川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 通过建设银川绿博园、成功举办首届中阿绿博会, 成功申办第九届花博会等重点工程, 银川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5.9平方米, 高于西宁 (12平方米) 。而西宁2015年率先在西北地区省会城市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十二五”期间, 银川市累计淘汰230.46万吨落后产能、17万标张牛皮落后产能、800万平方米石膏板落后产能, 涉及水泥、焦炭、制革等15个行业30家企业。西宁市累计淘汰落后产能73.1万吨、印染1845万米、制革10万标张, 节约能源消耗约40万吨标煤。

综上所述, “十一五”以来, 西宁和银川市竞相发展的态势始终未曾减弱。从2015年两市主要经济指标对比情况看, 西宁市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低于银川349.1亿元、76.5亿元、15.7亿元、76.5亿元、244.9亿元, 通过对比, 西宁存在产业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足、城镇化水平较低、节能减排困难大, 财政撬动能力较弱、城市综合竞争力不强等短板。虽然总量差距明显, 但与银川相比仍呈现出的许多亮点, 发展势头强劲, 特别是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银川, 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银川2.6个百分点。结构上西宁市相对更加合理, 其中三产占比达48.7%, 高于银川5.8个百分点。更加注重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更加注重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保证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效益相统一, 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相协调。因此, 西宁市经济增长潜力巨大。银川市大力发展资源型产业仍然是经济总量增长的关键因素, 如以初级的煤炭产品利用坑口热电厂转化的低电价, 维持了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等众多产业产品的低成本优势, 银川在以能源化工为主体的重工业支撑下, 实现经济总量的持续壮大, 难免存在局限性。

二、西宁与其它西北省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比

从2015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分析, 西宁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9%, 西北五个省会城市居第一位, 高于第二位的乌鲁木齐市0.4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7%, 居第一位, 高于第二位的银川市3.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6%, 居第一位, 高于第二位的西安市1.5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0%, 居第三位, 低于第一位的兰州市8.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1%, 居第四位, 低于并列第一位的兰州和乌鲁木齐市1.9个百分点。

但从经济总量来看, 除与银川相近外 (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低于银川349.1亿元、76.5亿元、15.7亿元、76.5亿元、244.9亿元) , 较其他城市还有较大差距, 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占西安、乌鲁木齐、兰州的19.47%、42.22%、53.9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占33.92%、67.52%、75.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占13.56%、40.09%、40.0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占14.56%、25.71%、51.18%;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占25.08%、75.87%、71.84%。

西宁市在未来发展上, 重点学习西安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资源提升科技水平的成熟经验, 旅游业发展方面学习策划、包装、推介和服务上的先进理念, 产业方面借鉴西安扶持电子工业和汽车制造业等行业的相关政策措施, 城市发展方面充分借鉴西咸新区体制机制。学习兰州依托交通枢纽和座中四联的西北重镇优势, 积极发展物流业的成功经验和相关政策措施;学习借鉴兰州在发展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和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等产业的相关发展引导和扶持政策。学习乌鲁木齐在城市建设、规划和管理上的先进理念和成熟经验, 特别是依托区位优势发展口岸经济的成熟做法。学习银川“无中生有、有中生新”的发展理念, 加快对外开放, 打造平台做大清真特色优势产业的方法理念, 扩大境外交流合作领域。

三、西宁与银川“十三五”预期发展情况对比

从发展定位上看:“十三五”期间, 西宁市将积极打造开放型现代化中心城市、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 落实“12315”总目标, 建设“幸福西宁”。银川市将积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中阿合作核心区, 打造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区域中心城市。

从发展目标上看:按西宁市“十三五”发展预期目标, 到2020年, 西宁经济总量将突破1800亿元, 达到银川的90%以上, 但考虑到西宁市“十三五”期间将积极推动产业和城市转型升级, 随着重大产业基地建设和城市扩容提标以及国家森林城市的建设, 西宁市竞争优势不断增强, 通过努力, 自我加压, 经济总量有望与银川接近或持平;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 继续高于银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完成8700亿元, 达到银川的90%以上, 继续努力有望持平;财政收入预计达到银川的6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超过银川;到“十四五”末, 力争经济总量等指标赶超银川。实现以上目标, 西宁市要着力发挥以下四个方面的发展优势。

(一) 进一步发掘资源优势

西宁市依托全省丰富的自然资源, 作为青海重要的工业基地, 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水能、动植物、矿产、石油、天然气、盐湖等资源已成为拉动青海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全省迄今为止已发现各类矿产120余种, 其中煤、锂、芒硝、石膏、钠盐、镁盐、铁、铜、锶、冶金用石英岩等均居全国前列。风能、电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凭借优越的地理环境也得到了大力发展。

(二) 进一步提高首位度

近年来,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西宁市的首位度逐年提升, 经济总量快速扩张。2015年, 全市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达到46.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全省的比重达到3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的比重达到39.7%;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占全省的比重达到66.9%。人均GDP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19倍。在全省八个州地市中, 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指标, 都处于领先地位。

(三) 进一步提升产业优势

西宁的有色金属加工、特色化工等传统产业是建立在青藏地区矿产资源基础之上的, 符合资源禀赋, 具有比较优势, 而且这些产业中有不少企业是先进制造业。这些产业在很长一个时期仍将是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 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渠道, 是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 支撑作用显著。同时把光伏制造、电子信息材料、生物医药等作为突破口, 促进这些新兴产业集群化、高端化、特色化、智能化发展, 努力使西宁站在产业创新的“风口”上, 将培育形成新的发展优势。“十三五”期间, 我市还将着力调整优化产业布局, 多方面培育经济增长点, 着力打造三个增长极, 拓展形成三条千亿元增长带, 增长潜力较大。

四、西宁市“十三五”跨越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 在结构调整中培育持续增长的新动力

坚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 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契机, 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 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型模式, 加快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积极打造若干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 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着力培育增长点, 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健康产业、外向型产业、县域经济、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生态保护工程等方面释放经济增长潜力。着力打造增长极, 立足于经济增长点, 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 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多巴城市副中心和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着力拓展增长带, 通过增长极的极化和扩散效应, 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产业协同, 拓展形成宁大 (西宁-大通) 北川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带、多沙 (多巴-沙塘川) 沿湟现代服务业经济带和鲁多-西塔 (甘河-鲁沙尔-南川) 沿线特色优势产业经济带。

(二) 在供求两端空间中谋划综合效益好的投资项目

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提高发展门槛, 通过单位能耗下降和能源消费总量双控等措施, 倒逼存量落后产业淘汰。充分利用市场倒逼机制, 分业施策、多策并举, 不断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进一步落实好“营改增”等结构性减税措施, 降低企业成本, 增强发展能力。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充分用好政府投资, 确保扩大内需的重点在建和续建项目顺利完成并发挥效益。加强和改进投资管理。严格执行投资项目准入标准, 有效遏制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 进一步抑制产能过剩行业的投资, 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发挥产业政策作用, 引导投资进一步向民生和社会事业、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领域倾斜。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大力推进PPP模式, 开展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 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

(三) 在优化城市空间提标扩市中推进西宁新区建设

短板提升篇 篇5

一、问题剖析

(一)等候时间在月初月末、大型活动时期表现尤为突出,成为营业厅客户满意度调查中的绝对短板

(二)营业员服务质量类投诉居高不下,服务意识淡薄,成为营业厅客户满意度调查中的短板。

二、服务资源

(一)系统问题、业务管理规定、业务流程、服务人员等资源导致了等候时间问题。

(二)营业厅培训频次、覆盖的人员、培训的内容等因素导致了服务意识和服务技巧的缺失。

(三)营业厅缺乏量化的管理制度,导致服务质量控制力不足。

(四)后台对营业厅前台的工作支撑效果有待提升。

三、改善措施

(一)自办厅的等候时间(工作目标,将高峰时段等候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

1、重点措施(100%落实)

(1)系统性开展服务援助活动。第一步,完成各营业厅业务量预测,确定等候时间重点治理厅,该项工作可以结合排队机排队时间统计功能进行。第二步,查看各营业厅专线接入情况,预测台席扩充的可能性。第三步,按照业务量进行重点厅的流动台席配臵。第四步,确定服务援助方式,基于业务量预测,提前进行资源筹备,确保重点厅服务人员的配臵始终与客户的需求相匹配。第五步,确定服务援助激励制度,按照援助距离、援助频次进行相应的绩效激励,确保服务援助人员的积极性。

(2)常态实施等候区业务预受理。第一步,分析哪些环节能够实现从业务办理台席向等候区的前移。诸如:身份证复印、资费导购、业务查询、业务解答等内容。第二步,确定等候区业务预受理的流程。第三步,实施业务预受理的标准培训。第四步,常态实施业务预受理。第五步,建立预受理数据统计通报制度,及时分析效果,提炼问题,加以优化,将其建设成为营业厅一项常态化的工作措施。

(3)建立营业厅业务甄别流程。第一步,引导员把好业务分流的第一关。一项工作为电子渠道分流,要求引导员熟练掌握各渠道业务承载情况,并首先向客户推荐电子渠道业务办理渠道;一项工作为复杂业务分流,要求引导员能够熟练判断哪些业务是复杂业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列表梳理),并首先推荐客户至专席进行业务办理(可以以客户接待室、全球通专区作为该类业务的专席)。

(4)实施客户关怀。第一步,忙时提供一杯清水服务。第二步,确定服务导入口径。第三步,实施送水服务。第四步,动态观察享受服务客户对等候时间满意度的变化。(5)实施服务补救。第一步,确定等候时间超时补救标准,重点厅客户等候时间超过20分钟,要求实施服务补救。第二步,确定超时补救的服务话术。第三步,确定超时补救内容,要求在台席内面向区域内客户提供不超过2元的礼品。第四步,动态分析相应客户群体等候时间客户满意度评价情况与普通客户的差异。

2、辅助措施(各公司自行安排)

(1)Boss操作界面的完善及系统性能提升。(2)扣费时间优化、业务生效和失效优化。(3)营业厅人力资源配臵问题。(4)营业员业务操作技能提升。(5)渠道业务授权问题。(6)渠道建设问题。

(7)电子渠道功能实现方面。

(二)营业员整体表现(工作目标,年底客户满意度调查提升5%)

1、营业员服务态度及主动服务  重点措施:100%落实

(1)培训工作:各分公司利用公司自有培训师的资源,加强员工服务态度及服务主动性的培训工作,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工作态度。第一步,确定培训师人选。第二步,确定培训主题。第三步,内部自行开发或者联合培训公司开发培训课程体系。第四步,组织培训。第五步,观察并巩固培训效果。

(2)评优工作:将服务态度、服务主动性两个指标作为周评优及评优的重要衡量指标,并给予相应的激励,从意识上让营业员认识到服务态度及主动性的重要性。(3)核心人员控制:以营业厅班长为核心人员,设计相应的工作流程,最终达到全厅服务态度及主动服务表现的提升。第一步,实施客户接触点调查。第二步,确定接触点服务标准。第三步,建立营业厅班长现场管理流程。第四步,营业厅班长按照标准流程实施现场管理,记录客户接触点客户服务达标情况。第五步,建立日例会分析制度,通报各客户接触点的服务分析。

(4)监督体系:。来年省市的营业厅暗访检查标准将重点向等候时间、营业员服务态度、主动服务及业务咨询解答能力倾斜,以保证省市公司对此项工作的强度。第一步,制定标准。第二步,省市宣贯。第三步,执行检查。第四步,结果通报,实施奖惩。

(5)系统支撑:来年省公司将建立面向营业厅的工作支撑系统,该系统将满足一线人员将遇到的问题即时反馈后台,并实现后台处理效率监控的功能,借助该系统提升将从后台支撑效率提升角度促进营业员工作积极性的提升。 辅助措施:分公司自行落实(1)员工关怀体系建设。(2)团队文化建设。

(3)培训视频化+文本课程体系开发。

2、营业员业务咨询解答及解决问题能力  重点措施:100%落实

(1)案例库编制及应用:各分公司自行或者联合三方公司梳理常见客户咨询问题及业务办理类型,并通过聚类的方式实现案例库的编制,通过班组学习的方式掌握相应的知识,具备解决客户一般咨询问题和业务办理的能力。

(2)知识库优化及应用:各分公司指派专人维护知识库,从知识库知识上载流程优化、内容优化、知识库应用三个角度强化知识库的应用,确保咨询解答口径的一致性以及准确性。

(3)加强业务考试:各分公司借助在线考试培训系统定期实施业务考试,要求每半月至少开展一次业务考试,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实地业务考试。(业务考试范围要求涵盖合作营业厅及托管厅)

(4)业务办理短信提示:各分公司查看当前客户业务办理后短信发送功能实现情况。要求涉及资费变更类的业务100%实现业务办理的短信提示,各分公司梳理之后可将功能实现需求发送至我的邮箱。

(5)短信群发:按照客户关键点维护要求,要求各分公司有步骤的实施在网客户的短信群发告知。短信群发的时间点选择为扣费前三天、业务生效前三天、业务失效前三天、协议款到账前三天。

(6)一次问题解决率:要求各分公司依托首问负责制、现场处理率、一次回访及时率等手段,提升营业厅客户咨询解答问题一次解决率。自有渠道,在判断现场问题难以受理的情况下,及时征求客户建议,采用电话回访的方式进行问题受理。合作渠道,在服务人员无法处理的情况下通过服务人员拨打联系电话的方式实现客户的需求受理。 辅助措施:分公司自行开展

(1)业务竞赛:基于业务能力考核而举办的各类竞赛。(2)业务稽核:基于业务办理准确性而实施的全实体渠道业务稽核。

(3)业务办理挑战三分钟:基于挑战三分钟而进行的各类业务办理类型的时间标准设定。

四、时间要求

接齐“短板”促流转 篇6

“基础对接”

——补齐土地流转短板

改革开放后,随着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到沿海地区务工,导致了近30年来我国大部分欠发达地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特别是路、渠等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投入严重不足。因此,要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首先必须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来搞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回报低、风险大,流转大户和涉农企业对流转的土地进行大量投资进行基础建设存在顾虑。因此,仅凭流转大户或企业自身的投入很难实现预期的效果,在相当程度上现有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制约了土地流转。这时他们亟需一些“外部”投入来帮助他们实现“基础对接”,补齐相关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而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恰好要帮助他们完成单靠自身无法实现的任务。土地综合整治虽然是缓解新形势下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加强耕地保护的一项创新之举,但土地综合整治却是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推动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人口集中居住、产业聚集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项系统工程。多年的土地综合整治实践证明,通过土地综合整治,不仅帮助政府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而且还加强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田生产能力,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扩大了经营规模,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产业对接”

——促进土地有效流转

农业产业化是引领农业现代化的支点。农业产业化不仅能实现农业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同时也是解决农业和农业深层次矛盾的有效途径。培育和发展产业农业,首要的是找准农业资源优势中的亮点,有优势才会有特色,有特色才会有产业。我县农业优势资源丰富,如中药材、茶叶、水果、家禽等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这些资源优势亟待转变为特色农业产业优势。近年来,这些优势资源吸引了一大批人到农村投资兴业,同时也进一步刺激了农村土地流转的快速推进。但目前,农村土地流转不少处于自发、无序状态,存在产业不对称等问题,农业大户、涉农企业比较热衷于什么赚钱“种”什么,没有形成稳定的现代化农业产业链条。而渠成网、路相通、基础设施配套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为发展产业农业提供了理想环境。打个比方,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好比电子计算机的“硬件”,产业农业好比电子计算机的“软件”,两者密切地交织发展,缺一不可。“硬件”完善和升级了,“软件”会随着“硬件”的发展而发展;同样,“软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对“硬件”提出的要求也会越高。所以,农业大户、涉农企业也可以在项目可研报告编制阶段提前介入项目,积极争取项目立项。农业大户、涉农企业可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参与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工程布局和设计,从而与土地综合整治实现“产业对接”,促进土地有效流转。

“政策对接”

——确保流转持续发展

由于近年来土地市场价格比较偏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期望也是比较高的,这就无形中推动了农村土地流转价格的不断上升。目前,从我国大部分地方来看,用于蔬菜、水果和养殖业的土地流转价格都要高于稻田的流转价格;交通方便、水利设施配套齐全的土地流转价格要远高于交通不便山区的土地流转价格;成片的土地流转价格要高于零星分散的土地流转价格,但每亩流转价格一般在300至500元这个区间左右。如果流转价格每亩超过500元,再加上种子、农药、化肥、农膜等农资价格的不断上涨,即便农作物的价格有上涨,流转大户或涉农企业的利润基本上就被抵消了。而且流转大户或涉农企业也难得到国家相关政策补贴,国家的相关种粮补贴都是直接补给农户的。有些农户领了补贴,却又把土地流转出去了,农户是赚到了“双份钱”,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流转,不利于土地流转的持续发展。而目前,土地综合整治后期管护的主要运行模式是:项目验收合格后,项目承担单位与项目区所在乡镇政府或村委会办理项目工程资产移交手续,签订工程后期管护协议,乡镇政府或村委会通过指定、承包等形式安排人员进行管护。这时,土地综合整治与土地流转搞好了对接,可营造出双赢的局面:不仅可缓解乡镇和村里的负担,还可将土地综合整治整合多方面的资金,适当地按比例返给流转大户或涉农企业。按照现有政策,除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资金(该专项资金包括: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部分等)外,还可将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的各类涉农资金,以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增值收益等资金,根据流转的规模、年限、所种植的作物、机械化程度等按一定比例返给农村土地流转期限超过3年的流转大户和涉农企业,以尽量减轻流转大户和涉农企业的流转风险,确保农村土地流转持续健康发展。

年终总结找“短板” 篇7

其一,查找“短板”必须要认识充分。企业发展往往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生产经营不顺利的时候,“短板”才容易引起重视,查找问题、分析原因,企业领导者也能够倾听大家的逆耳之言;一种是在经营发展顺溜的时候,领导者们听到的是顺耳的表扬话语,员工们表现出的是自负神态,查找“短板”自然被搁置。这是企业管理的大忌,必须抛弃这种想法,树立正确的认识,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谨慎从事,认真查找不足,发现“短板”,以利改进。

其二,查找“短板”必须要心怀勇气。现实工作中,一些人总觉得报忧不如报喜,报问题不如报成绩。个别领导干部因担心单位荣誉受损害、个人升迁受牵连而把问题掩盖起来。其实,掩盖问题、回避矛盾的做法,只能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最终酿成大患。相反,敢于亮出自己的“短板”,大家就会一起帮着出主意、想办法,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只要问题存在,早晚都会暴露。所以,每个单位、每名员工都要有敢于面对现实、敢于正视问题的心态和勇气,有问题早查,有错误早纠,将“短板”消灭在萌芽之中。

其三,查找“短板”必须要动作较真。对发现的“短板”要有硬措施、真动作,要在思想上加强教育、制度上规范约束、整改上抓难碰硬。不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员工,都要以企业利益为重,抛弃个人的私心杂念,直面问题,敢于报忧,善于纠错,使问题无处可藏,矛盾无法“安家”,才能够保障企业长治久安。

其四,查找“短板”必须要重点突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是必然的,关键是要善于抓大问题,解决重点问题,大问题解决了,小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经济短板 篇8

2015年11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 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引发各界高度关注。供给侧改革主要是针对生产者和销售者, 加强结构调整和升级, 从“供给方”来刺激经济需求, 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作用。其主要包括五大重要任务, 分别是: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和补短板。这五大任务之中的难点和重中之重在于补短板。根据著名的“短板理论”, 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 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 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因此, 短板是决定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 解决短板问题是企业乃至国家长久发展的核心所在。

小微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中较有活力的组成部分, 其在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发展、加快市场进步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政府也历来重视小微企业的发展, 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文件来降低小微企业税赋负担、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 为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扫清障碍。但是目前, 我国小微企业的持续发展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据统计, 我国小微企业的平均寿命不足三年, 生存周期短、抗击风险能力差、财务制度不健全、成本上升从而导致利润空间不断缩小的问题日益严重, 这些问题都与小微企业的自身内部控制有很大关联。尽管外部政策不断利好, 但其自身的“短板”往往制约了其长久发展。因此, 小微企业如何弥补内部控制这一短板, 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内部控制成为小微企业“短板”的原因

(一) 管理层没有树立内控意识

很多小微企业的管理层都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一方面, 一些小微企业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 有些鼠目寸光地仅仅关注公司的生产量和销售量的问题, 却忽略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普遍轻视内部控制, 未能建立一套适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从而导致风险评估制度不完善、组织构架不合理、信息沟通渠道闭塞以及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上述问题的存在, 直接导致了小微企业出现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 与公司远期的发展目标更是南辕北辙。另一方面, 小微企业组织规模小, 层级结构简单, 小微企业的所有者往往就是决策者, 所以企业的大小事务都由所谓的“一把手”主观决策, 员工只是简单地听从指挥。所以, 有的管理者反而会错误地认为内部控制实际上是限制了他们的权力范围, 导致很多小微企业都没有建立良好的内控体系。

(二) 缺乏系统的内部控制措施

很多小微企业在创立之初, 由于资金和人才的限制, 员工的招聘往往都是通过血缘或亲缘关系, 鲜少花高价从外部聘请专业经营人员。因此, 小微企业中普遍存在家族式管理, 其不是靠健全的规章制度来规范管理事务, 而主要是靠创业者主观经验和感觉来制定管理规章。为照顾所谓的“人情”, 很多小微企业并没有制定完善的奖惩措施和分工措施, 导致其管理随意性强, 缺乏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奖惩没有制度, 财务不透明。有的企业虽有内控制度, 却有章不循, 只是将已订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印成手册、文件, 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处理具体问题时随意性很强, 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控制活动弱化, 致使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差。

(三) 风险评估不足

企业的风险一直伴随着企业的成长。因此, 如何有效地识别和评估风险是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综合来看, 小微企业的内部风险主要在于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但是却普遍缺乏对这两个风险的评估和管理能力。一方面, 很多小微企业的管理者只关注企业的主要财务指标的绝对数值, 却往往忽视了指标数值或者变化所反映的问题。为了过分追求利润和销售的增长, 小微企业盲目扩张规模, 大量购买固定资产, 导致资金沉淀, 变现能力降低。盲目扩大销售导致应收账款增多, 企业的债务风险不断加大。另一方面, 小微企业规模小, 资金缺乏, 为降低成本, 小微企业很少会去聘用具有专业风险防范技能的员工, 更不用说建立严密的风险评估和防范体系。这些问题都会导致企业缺乏风险评估手段, 缺少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风险防范能力薄弱, 风险管理能力低下。

(四) 信息沟通与传达不畅

小微企业内部控制在执行过程中, 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因此, 信息如何准确、及时地上传下达显得尤为重要。而我国小微企业普遍缺乏一个有效的信息反馈与沟通机制, 很难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 确保信息的及时沟通与反馈。领导层关于内控制度的规定无法及时传达给员工, 而内部控制制度在实际中是否得到遵循的情况也无法有效反馈至领导层, 严格遵守制度和违反规定的行为都得不到及时的奖励与纠正, 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阻碍了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和完善。

(五) 缺乏严格的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分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而相较于大中型企业严格的内部监督体系, 小微企业的内部监督体系仍停留在基础层面或者根本就没有监督可言。在日常业务中, 企业并没有对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常规、持续的监督检查。在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经营活动、业务流程、关键岗位员工调整与变动等专项方面也没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如在企业会计审计方面, 大多小微企业只停留在审在查错、防弊上, 而在内部稽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效率等方面, 却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更有甚者, 由于一人身兼数职, 竟会出现由会计担任人员同时担任审计, 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评价, 内部监督形同虚设。

三、小微企业补救内控短板的措施

(一) 加强宣传, 加强对内部控制的意识

1.管理层应当树立内部控制的意识, 深入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理解。使其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在防范资产流失损坏、制止防范欺诈和舞弊以及完成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等方面的积极意义, 提高他们自觉重视内部控制建设、执行内部控制的意识。

2.要对员工进行内部控制培训与考核, 让员工认识到内部控制不是简单地只要管理层签字、解决就可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需要每个员工的参与。通过举办企业内控成果展示、文化布告栏等宣传企业内控建设, 并将企业内控制度纳入员工的培训与考核范围, 塑造企业的内控文化, 树立员工的内控意识。只有这样, 才能使企业由上而下共同执行内部控制要求, 从而推动整个企业内部控制得以贯彻和执行。

(二)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小微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要依据企业实际情况, 分清主次, 突出重点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 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人员少, 会计控制无疑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中之重。小微企业内部控制应从会计控制入手, 通过建立健全成本费用控制制度、货币资金控制制度、应收账款控制制度, 实现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另外, 应将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相结合, 并以内部会计控制促进内部管理控制, 突破“人情”、“人面”的瓶颈, 在会计控制的基础上, 加强对内部管理制度与组织结构的设计, 将资金活动控制、财产安全控制、人力资源控制、生产质量控制等纳入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中, 从而实现全面控制。

为保证内部控制的质量, 小微企业还可以选取具有独立性、业务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员工成立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组, 依据企业实际情况, 不断调整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 承担内部检查评价任务。

(三) 建立风险评估体系

1.建立好风险评估和防范机制是提高企业生存机率的关键所在。小微企业应当根据设定的目标, 全面系统地收集相关信息, 从企业自身出发, 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在外部风险诸如经济形势、产业政策和市场竞争等风险因素无法掌控的情况下, 小微企业必须从自身出发, 在最大限度对内部和可控风险做到有效控制。比如, 采取有序安排生产、对资金安排严密规划、不盲目扩大销售、尽量减少坏账、严格遵循国家的规章制度等措施。

2.在经营管理者对风险评估和管理感到力不从心时, 还可以从外部聘请有关人员来建立企业的风险分析团队, 或者咨询有关专家来建立自己的风险评估系统, 严格遵循有关程序, 争取将风险降至最低。

(四) 利用互联网等技术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与交流

可以利用互联网、“云会计”等新技术加强企业的信息沟通与交流。一方面, 企业必须与外部环境保持密切的联系, 根据搜集到的管理信息不断调整企业自身的运作状况, 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方向和经营目标。在另一方面, 企业内部的不同部门和岗位之间也要通过及时的信息交换而衔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需要企业加强数据、信息等的及时传递。利用现有的互联网和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 加强对数据系统的开发和对数据信息的监控与保护。还可以设立举报专线, 确立舞弊防范以及举报投诉制度。对可能发生舞弊以及违规的地方重点盯防, 提早防范, 确保及时掌握信息。

(五) 强化内部监督与审计

1.小微企业要充分发挥其内部审计部门在保护资产安全、资金流通、坏账征收、采购和销售环节等方面的监督审查的作用。要严格遵循不相容职位分离制度, 设立专人专岗, 将内部审计部门从企业的会计或财务部门中分离出来, 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2. 要加强对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员工的培训,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完善内部审计职能。

四、小微企业的发展展望

小微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尽管目前面临着很多的挑战, 但是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扶持、小微企业对自身内部控制短板的不断弥补、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度, 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改善企业的供给质量, 一定会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 逐步走入稳健的发展之路。

摘要:“供给侧改革”是党中央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具体国情的基础上推进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 旨在推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其中, “补短板”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引发了广泛关注。小微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发展迅猛。但目前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仍然不容乐观, 这和小微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不足息息相关。除了外部政策引导, 小微企业还必须从自身出发, 弥补内部控制这一“短板”, 才能取得长足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补短板,小微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参考文献

[1]张风智.小微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4 (08) .

[2]王青松.小微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问题实务探讨[J].西部财会, 2013 (05) .

[3]刘莉楠.关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探讨[J].财经界, 2010 (04) .

学校教育的“短板” 篇9

学校的主要职责是教育, 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使受教者学习、认识社会性、个体性和教育性中三种价值角度构成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学校应该从社会存在、创新、发展所需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个人创造等发展需求相互结合的角度来看, 教育的核心价值是育人, 是“铸人铸魂”。最大特点就是把受教育者, 即学生, 当作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来看待, 立足于人的生命整体, 使学生的知识、能力、体魄、内质、个性、创造性以及社会适应性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成为一个能够秉承人类文化成果, 具有思想、智慧和专长, 能够担当社会主体责任的人。学校既要肩负起培养、栽培人的责任, 又要起着传递文化知识的作用,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教书育人。说得具体一些就是, 把国家职能部门制定教育方针战略很好地教授给学生, 同时也要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学到知识, 逐渐培养和具备以下两种能力:一种是参与社会分工, 投身社会化大生产, 也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就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以此作为谋生手段。这一点是多数学校的工作重心, 不仅真抓实干, 而且效果显著。另一种是适应社会, 继而改变社会, 让社会更和谐, 使人们更好地生活。这件事情本身难度就比较大。首先, 适应社会必须要认识社会, 这对于人际关系相对单纯的学生来说本就不容易。其次, 改变社会要求个人在认识社会后不被社会改变, 一方面能够适应社会, 另一方面时刻保持改变社会的想法, 从身边小事做起, 并持之以恒, 逐渐影响更多的人来共同改善社会的不良风气和丑恶现象, 继而改变社会, 这才是教育工作更重要的意义。以上虽是对学生提出的要求, 但培养这样的学生不仅使学校改造了自身, 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成长。如果把学校比做一条大河, 学生则是大河里的各种生物, 各得其所, 各取所需。师生在学校要做到教学相长, 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二、育人的重要性

育人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对学生正确人生的价值引导, 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开放与发展的世界观;形成具有为他的、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形成具有人类共同的崇尚真理并且勇于实践的价值观。这对学生“三观”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潜移默化中认知主导价值基础和特点, 做到要做事先做人, 构建良性学校精神。对社会和个人而言, 具有正义感和责任感、诚实守信等良好品质, 能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具有正义感才能辨是非, 必要时为正义挺身而出, 在工作和生活中能秉持做人的原则, 知道“孰可为, 孰不可为”, 不会为利益出卖良知;不讲诚信缺乏责任感的人就其个人来讲, 通常不会被委以重任, 难成大事;从社会角度来看, 这样的人不仅不会让社会变得更好, 反而可能成为社会问题的制造者, 他们掌握的知识越多也许越危险。

当今社会许多人内心浮躁, 急功近利, 不肯静下心来做事, 人际交往当中唯利是图、拜金思想、功利主义的不良风气盛行, 突破道德底线, 乃至恶性犯罪的事件层出不穷, 其性质和严重程度一次又一次刷新了人们的认知, 挑战着公众的心理承受能力。究其原因是很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问题, 值得深思的是他们并非没有受过教育, 相反, 绝大多数人都不同程度地接受过教育, 甚至是高等教育。这也折射出相比教学工作, 部分学校的育人工作是一块“短板”, 必须重视这项工作, 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

三、原因分析

现代社会, 多数事情早已过了仅靠个人单打独斗就能闯出一片天地的时候, 而更多的是需要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团结协作来完成。因此, 合作、沟通、良好的人际交往就成为每个人在社会中生存的必要技能。遗憾的是, 目前的学校教育似乎只注重竞争, 而不注重合作。学校里面, 学校注重的是成绩排名、升学、学校名次、学校知名度。直白点说就是俩字:竞争。合作、沟通这些现代化社会必须具备的素质教育没有真正进入学校的教育理念中。

尽管各级学校原本就有责任和义务做好育人工作, 但育人何以成为“短板”, 进而成为诸多社会问题的始作俑者呢?学校在育人方面出现“短板”的原因不能简单归结为学校不够重视, 因为这是一项系统工程 (如下图所示) , 仅依靠学校重视是不够的, 既有政策导向又有客观原因。如:思想意识领域没有绝对的权威, 有时甚至没有绝对的对错, 所以缺乏明确统一的标准, 又难以制定量化的指标任务进行考核, 等等。因此, 不同于教学和科研工作, 育人工作通常不与学校利益直接挂钩。除此之外, 不良社会风气在这一问题上也有很大的责任。

通过上述分析将主要原因概括为以下两点: (1) 拜金的社会大环境。一切向钱看, 看重金钱的同时必然忽略获取财富的手段, 仅以财富论英雄。物质财富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它是每个人生存的前提, 但将金钱看得比一切都重要的想法无疑是错误的。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分为不同的层次, 下一个层次获得满足之后, 对上一个层次的需求会逐渐强烈, 这个过程本身是自然而然的, 但是并非所有人都能获得最高需求层次的满足, 大部分人处在社交需要层次基本满足, 继而想要获得他人的尊重这样一个阶段, 如果全社会只是给予有钱人和有权人更多的尊重, 使这些人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 这样的社会必然会出现严重的问题。家长和学生身处其中难免随波逐流, 将读书和金钱直接联系起来, 读书如果不如不读书的挣钱多, 宁可不读书。 (2) 物欲之风吹进校园, “象牙塔”也未能免俗。学校之间也存在相互竞争, 竞争的主要指标中, 中小学是升学率, 大学则是就业率, 在这种形势下很多学校的职责败给了利益, 这种导向存在严重的问题。举个简单的例子:社会好比一个需要吃饭的人, 学校好比厨师, 只有在厨师保证饭菜质量的前提下, 人才能不生病, 否则对社会这个“人”而言, 一旦吃下有问题的食物而生病, 没有人能够充当医生, 想要康复几乎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是不让他生病, 那就不能单看产量, 必须提高饭菜质量, 保证食品卫生。也就是说, 要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 必须保证学校向社会输送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 而不是仅能暂时“充饥”而后又“要命”的“不健康食品”。

四、几点建议

为使学校真正有决心、有条件落实育人工作,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国家政策引导, 号召中小学校加强德育实践培养, 将德育纳入升学考试。 (2) 全社会弘扬正能量。如:督促新闻媒体发挥自己的职责, 对社会问题进行客观陈述, 并以正确的观点加以评判, 不能为了利益, 吸引眼球, 混淆视听, 对于颠覆价值观和道德伦理的事件不应点到为止;加强网络舆论监督, 败坏社会风气的内容及时删除;等等。 (3) 学校调整办学思路, 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和考核办法。不同层次的学校面对的学生不同, 所以应分类制定, 但前提一定是切实可行、行之有效。 (4) 育人者必先正其身。在教师引进中严格把关, 建立高标准的准入机制, 必要时可以了解周围教师、同学对其的评价, 以及通过使其在见习期兼任学生工作并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等手段。 (5) 加强过程监督, 净化教师队伍。对违背职业道德甚至丧失教师资格的事情一旦发现, 对涉事教师严惩不怠。

综上所述, 社会问题无法消除, 减少社会问题也不能立竿见影, 但只要学校及时调整办学思路, 不断向社会输送更加“健康”的人才, 那么未来还是充满希望的。

摘要:社会问题的频现与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有很大关系, 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源于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修养, 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所受的教育。然而, 不可否认的是在教育普及程度和人们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的今天, 社会问题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增长趋势。我们的教育事业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却也带来了更多的社会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心出现偏差, 导致育人成为一块“短板”。

关键词:社会问题,育人,学校职责

参考文献

[1]杨光明.高等教育的内涵是育人[J].中国大学教学, 2013, (11) .

[2]宋敏.充分发挥道德榜样的精神示范和引领作用[J].中国高等教育, 2014, (23) .

[3]杨鸣, 胡成玉.教师和高校在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中的职责[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s1) .

博通:补强最后一块短板 篇10

2011年, 博通营收突破73亿美元, 刷新2010年刚写下的历史新高。这家产品线最广的芯片厂商在最近三年的市场表现让人十分惊讶。当我们的眼球主要集中在芯片巨头英特尔和高通彼此渗透, 引领ICT向前发展的时候, 我们似乎忽略了博通。

这家之前一直以跟随战略和低调作风为处事风格的IC设计公司正在逐步引起业界的关注。尤其是2011年9月, 博通宣布以37亿美元 (每股50美元) 现金价收购网通处理器厂NetLogic, 此举不光使得博通在网通芯片领域的老大地位得以稳固, 也将博通送进营收超100亿美元的大公司之列。

移动芯片:博通之痛

尽管博通在网通和无线领域的地位越加巩固, 并迅速成长为全球无工厂芯片供应商的第二位, 但在最近10年增速最快的移动通信领域却始终不得要领。虽然其产品涉足该领域也有很长时间, 但无论是客户数量还是市场占有率都很难拿出来摆在桌面上谈。

在高通、TI、联发科等企业处于不同层面的竞争下, 博通在2009年之前的手机芯片市场一直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

可以说, 移动通信领域一直是博通心中的痛。补齐这块短板成为博通最近几年的核心战略。

早在2 0 0 5年, 斯科特·麦奎格 (S c o t t McGregor) 接任博通CEO之后, 博通就正式拉响了向移动通信领域大举反攻的号角, 通过多起并购, 获得了2G3GLTE基带及射频能力。并通过长达5年多的努力, 博通终于在2010年有了突破性进展。

这其中, 诺基亚自2010年底发布的一系列主流高端机型, E7、X7、C6、C7和N8均采用了博通的BCM2727做CPU, 而之前博通的应用处理器 (AP) 一直乏人问津。诺基亚抛弃了德州仪器的OMAP系列应用处理器, 博通以其极高的性价比打败了TI。除应用处理器外, 博通的基带也获得了诺基亚和三星的青睐, 诺基亚的X2-01/02/03、C3-00、2710C、7020使用了博通的BCM21251+, 三星的GT-S系列十几款机型都采用了博通的基带。

博通突然间的爆发, 使得博通2011年在手机领域的收入超出了2010年的数倍, 并一跃进入主流移动芯片供货商之列。

那么, 博通为何在2011年手机芯片领域突然爆发呢?首先让我们看看其竞争对手在过去两年做了一些什么。

2010年7月, 瑞萨半导体以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基带业务, 而瑞萨之前在应用处理器、射频和多媒体芯片方面的积累, 使得瑞萨成为可提供3G/LTE整合处理器的核心厂商之一。

2010年8月, 英特尔以14亿美元收购英飞凌无线部门的基带和射频业务, 而英特尔在应用处理器、GPU及无线芯片方面的优势, 使得英特尔一跃成为能够提供整合芯片的领先厂商。

2011年5月, NVIDIA (英伟达) 以3.67亿美元收购基带芯片设计厂商ICERA。加之NVIDIA在图形处理器多年的经营, 使其可以提供多功能的芯片组。

另外一家股东复杂的ST-Ericsson也同样经过多轮的重组获得了上述综合竞争力。与高通形成了最直接的对抗关系。

看看这些并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就是并购基带和射频业务, 使得其手机芯片整合能力加强。最后我们看到的是, 拥有应用处理器、图形和多媒体芯片、各种无线链接芯片 (Wi-Fi、蓝牙、NFC、GPS) 以及2G3GLTE基带和射频能力, 就能获得厂商的青睐和市场竞争力。

这是因为在智能手机和新型的平板电脑领域, 终端对芯片的整合能力要求大大提高, 几乎要集成上述所有的功能, 而这对芯片供应商就产生了极高的要求, 没有相关产品的企业只能被抛弃。于是, 通过并购获取在这些领域的技术就尤为重要, 因此在2009~2011年的芯片并购潮就体现出了这种特征。

而在之前的功能机时代, 手机厂商往往根据手机的不同功能而提供不同的组合, 更多单一芯片厂商也能生存的很好。

另外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在于基带, 上述几个并购都无一例外地瞄准了基带。这是因为通信功能对于未来消费类电子的重要性。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在3G/LTE时代, TI、诺基亚等厂商陆续退出基带芯片的开发行列, 另外几家则在不断的并购过程中新产品推出明显滞后, 加上基带研发投入巨大, 能够提供独立基带供货能力的企业仅有高通一家。

这对诸多手机制造企业而言, 无疑是巨大的压力。业界希望看到第二家能够提供独立基带芯片的企业, 以便一些前沿企业 (三星、诺基亚等) 可以自由选择, 设计自己独特的产品。而博通以往的行事风格和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此时体现出来, 加之博通在专利官司上的胜利, 诸多企业都把这个希望寄托在博通身上。

智能手机:博通的机会

那么, 博通的基带芯片业务是如何来, 又是如何切入到市场中的?

措施也很简单, 和前面几家一样, 同样是并购。早在2007年之前, 博通就通过多次并购, 不断完善其在基带芯片的产品线 (EDGE和3G) 。

早在2007年5月, 博通与微软在台湾共同组建了一家设计中心, 共同开发运行微软Windows Mobile软件的基带芯片。这也拉开了博通规模出货和与主流厂商合作的开始。诺基亚、三星、LG等早期加入Windows Phone的企业纷纷抛出了橄榄枝。但早期Windows Mobile市场表现不佳, 延缓了博通移动产品的爆发。

2007年8月, 诺基亚指定博通为其EDGE基带芯片的供应商, 这是诺基亚最大的一块业务, 另外包括其他基带技术的订单可能会进一步扩大。诺基亚技术平台执行副总裁尼克拉斯·萨瓦德当时评价说:“我们的团队从相关性能、规模、可用性以及商用性等方面对博通的产品进行了广泛的评估, 并认为博通是最佳的芯片供应商。”

所不同的是, 在2009年之前, 功能手机基带主要由高通、TI、英飞凌、MTK等企业所控制, 博通在基带及手机芯片领域仍然是举步维艰。在2009年, 博通的手机芯片销售还不到其整个销售市场的10%, 基带芯片的销售份额就更小了。不过, 博通通过多年围绕主流厂商的服务策略和努力已经开始得到了回报。

真正爆发的原因是2010年全球智能手机的爆发对融合芯片的青睐及前面提到的第二轮基带芯片并购潮所产生的需求新变化。当然, 这其中和高通之间专利官司的获胜为其获得更多客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09年4月, 博通和高通多年的扯皮官司最终由高通分4年支付博通8.91亿美元的和解金, 双方撤回在美国、欧洲等地的诉讼作为收场。由此也吹响了博通正式向移动通信领域大举进攻的号角。

凭借获得顶级手机厂商诺基亚和三星的EDGE和3G芯片设计订单, 博通正在崛起成为实力强劲的整合芯片供应商 (基带、AP及多种无线技术集成) 。诺基亚和三星在全球手机市场的份额合计约60%, 在这一份额中分得一杯羹, 无疑有助于博通成为一线移动整合芯片供应商。

融合芯片:博通的竞争力

2011年, 全球智能手机进入高速增长期, 已经具备在移动通信领域全线产品的博通也顺势做了全新的调整。

博通在2011年年初进行了内部组织改组, 将原本手机基带芯片与无线网路事业部合并, 提供融合的解决方案, 在稳固诺基亚和三星大客户的基础上, 不断获取新的客户。

博通认为, 在智能手机的发展中, 博通应该利用自己在无线连接技术等多方位的优势从低端切入。因此, 博通推出了低成本、低功耗的3G智能手机整体解决方案, 包括3G基带、多媒体处理器、Wi-Fi/蓝牙/FM组合芯片、GPS芯片, 还跟操作系统厂商合作, 支持各种不同的操作系统。博通已经在过去数年里率先将支持多制式无线通信技术的复合芯片推向市场。

2011年2月, 博通推出了一款组合片上系统 (SoC) BCM4330, 该芯片在一块裸片上集成了802.11n、蓝牙和FM无线技术。而这一技术和高通的Gobi解决方案如出一辙。

事实上, 以博通与高通近期策略布局转折来看, 可发现包括WLAN技术在内的无线网络技术, 似乎已成为这些大企业在新一轮竞争的关键点, 相较于手机芯片, 无线网络技术多元化且持续兴起的新应用, 将使得这些大企业能够更灵活调度和控制新客户与新应用市场, 进而带动其手机芯片或其它旗舰型产品线进入市场竞争。

两者都抓住了智能手机时代的技术命脉, 接下来就要看二者对产业链的把控能力了, 虽然在3G时代博通远落后与高通, 但到LTE时代, 也许新的竞争格局又将出现, 高通、博通、英特尔、ST-Ericsson和瑞萨半导体将展开全新的抗衡。

青蛙的短板 篇11

顾客对某种产品和服务的评价并不是由某几项特性决定的。安东尼·伍维克(Anthony W. UIwick)调查发现,顾客心中衡量产品或服务是否能够满足需求的标准大约有50到150个。那些重要而未被充分满足的需求往往代表了产品或服务改善的方向。对于企业来说,这意味着重大的市场机会。这里的关键词是“重要”和“未被充分满足”,企业创新工作就是要挑出产品或服务的哪些特性对于顾客来说,是重要的和未被充分满足的,从而在产品的开发线上重新安排优先次序,让新产品尽快上市。

而企业以往的竞争优势对顾客来说,很可能已经被过度满足了,继续深化不但使企业增加不必要的成本,还会侵占企业开发其他产品的资源,进而削弱企业的竞争力。举一个例子:两只青蛙相邻而居住,住在路上的小水坑中,水坑里的虫子很多,获得食物很容易。不久,这里的人口增加了,路上车来车往,交通变得繁忙起来,一只青蛙搬到水库里去住了,它友好地劝住水坑的邻居搬到它那里去,说那将会生活得更好,更安全,可是这个邻居却说舍不得离开习惯了的地方,不想搬来搬去,结果,几天后这只不愿搬家的青蛙就被过路的车子轧死了。不愿搬家的青蛙,从它的经验出发,认为继续待在水坑里有种种好处,而环境本身的变化并不以青蛙的自我想法为转移。

企业与其抱怨顾客越来越难以伺候,竞争对手越来越不讲道理,不如认真审视产品或服务的种种特性,按照“重要”和“未被充分满足”两个指标向顾客“请教”。一旦发现某项特性已经被充分满足,而它仍是企业目前的重心,那么就应该停止继续投入。而如果削减成本是企业在市场上的重要策略,那么企业可以把产品功能中被过度满足的地方拿掉,如果通过重新设计后,可以用一半的成本达到现有功能的80%的满意度,企业可以做这个取舍。如果在一个市场中,发现许多被过度满足的顾客,那么企业应该考虑破坏性创新。所谓破坏性创新就是,当某个核心市场的顾客被现在产品过度满足时,他们愿意取得较便宜、成效低一点的产品,此时企业应该针对低端市场,将目标锁定在低成本的技术上。这种策略破坏了已有的商业模式,提供了一种最终能够吸引主流顾客的基础(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M. Christensen,《困境与出路》)。

同时,企业在进行竞争对手分析时,一般都会去比较竞争者的产品规格,而不去分析竞争者的产品特性是否符合顾客评判标准。所以企业创新往往有些无所适从且自以为是。

“创亮点”不如先“找短板” 篇12

此话言简意赅。创先争优, 何以“先”何以“优”?

也许有人会认为, 这次活动, 正好是企业“创亮点”的好机会, “找短板”有点“煞风景”。其实, 对公司来说, 服务上的先人一步, 往往能体现在对市场和客户需求超强的把握能力上。对广大客户而言, 电信优质服务必定建立在满足客户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因此, 仅基于这两点, 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要持续深入有效, 先要有不俗的勇气和敏锐的视角, 找服务短板, 消服务疑点, 解服务难点, 避“面子工程”, 这样才能使服务这棵大树根深叶茂, 成为客户心目中的“常青树”。

在实际工作中, 先“找短板”并不比先“创亮点”容易。

首先, “找短板”是件自找麻烦或自我揭短的事, 这需要有“敢于担当, 勇于牺牲”的精神。在“短板”面前, 推卸责任是最不明智的做法, 态度决定成败, 正确的态度能保证自己情绪稳定, 条理清楚, 快速找出短板的成因, 从而眼到、心到、手到, 快刀斩乱麻, 让自己轻装上阵。良好的态度能有助于自身能力的提高。能力强, 底气足, 解决问题就快、准、好。如果对待问题避重就轻, 反而会自缚手脚, 使小问题变成大难题, 大难题变成顽症痼疾, 方向愈发不明晰。

其次, “找短板”还是件得罪人的事, 如果自找短板只是自加压力的话, 那么帮别人找“短板”就是需要较强的分析能力, 以理服人, 情理交融。为他人指出“病因”, 虽然有时显得“不顾情面”, 其实也是为他人着想, 为大局分忧。在许多时候, 有高度, 才会有深度, 有深度, 才会有宽阔的胸襟。为他人“找短板”不能挖空心思, 一味盯着“鸡毛蒜皮”, 抓住“小辫子”不放, 而是要善于抓住关键问题, 给予可参考方法, 既找病又给方。

其三, “找短板”与“创亮点”不矛盾, 不对立。随着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 多类“短板”的不断消解, “创亮点”和“找短板”孰先孰后的问题, 会是一个相对的问题。在活动之初, 先“找短板”是促使为民服务强基固本。在活动的起跑线上, 消灭各种服务短板, 也就是清扫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中前进的障碍, 活血化瘀, 诊治杂症, 以健康的体魄和开阔的视野, 才能创出更多的服务亮点, 真正形成创先争优活动的良性循环。

上一篇:体育明星影响力下一篇:嵌入式网络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