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结构和风险

2024-05-13

资产结构和风险(精选8篇)

资产结构和风险 篇1

一、企业资产结构和风险影响因素研究的必要性

(一) 合理安排企业投资结构, 提高投资效益

企业的资产结构由投资结构决定, 什么样的投资结构就会形成什么样的资产结构。影响企业资产结构和风险的各种因素是通过对企业投资额、投资方向和投资形式的影响而对企业的资产结构和风险产生影响的。因此, 通过对影响企业资产结构和风险的各种因素的深入分析, 有利于企业进行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 降低投资风险, 提高投资效益。

(二) 探寻完善资产结构、降低资产风险及提高资产收益

通过对影响企业资产结构和风险的各种不同因素的具体深入分析, 可以使企业深刻理解和把握各种不同因素对企业资产结构和风险形成影响的内在逻辑动因。从各种不同影响因素对企业资产结构和风险形成和影响的内在逻辑动因入手, 有利于企业探寻到各种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切实可行的完善企业资产结构和降低资产风险, 提高资产收益的具体途径。

(三) 提高企业资本结构决策

资本结构就是指企业的债务资本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构成比例关系。资产风险是一种固有风险, 而负债带来的财务风险则是对资产风险的进一步强化。此外, 在不同的时期和条件下, 影响企业资产结构和风险的各种因素的动态变化使企业的资产结构和风险呈现出不同的表现特征, 这就要求企业确定和调整资本结构必须以企业目前所具有的资产结构和风险特征为基本依据, 只有这样, 企业才能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均衡。因此, 通过对影响资产结构和风险的各种不同因素的深入分析, 不仅有利于企业完善资产结构和降低资产风险, 也有利于企业进行科学的资本结构决策。

二、顾客资产战略导向型企业资产结构和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一) 产品或服务技术经济特征对企业资产结构和风险影响分析

企业为满足顾客的某种特定需求所生产的产品或服务技术经济性越复杂, 进行培训、维修和跟踪服务的工作量就越大, 需要企业付出更多的成本去维护企业与顾客的关系。同时, 产品或服务的技术经济性复杂程度越高, 企业生产该产品或服务所需要的固定性投资成本越大, 投资所对应的盈亏平衡产销量也就越大, 这就要求企业将较高的固定成本分摊在尽可能多的销售量上, 使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规模经济的效应。此外, 对固定投资量要求较高的产品购买周期一般较长, 一般都是高价值的耐用消费品, 每一购买周期内的购买量较少, 加大了企业为收回投资而扩大销售量的压力。在不存在产品差异或产品差异不大的情况下, 生产同类产品或服务的企业普遍追求扩大企业销售量的举动将提高市场竞争强度。可见, 对实施顾客资产战略导向型企业而言, 企业为顾客生产的产品或服务技术经济性越复杂, 在为顾客创造和交付价值的过程中, 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等非流动资产的投资额在企业全部投资额中所占的比例越高, 而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流动资产投资额在全部投资额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另外, 由于高昂的非流动资产投资成本和较长的产品购买周期给企业扩大销售量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导致该类产品市场的竞争程度十分激烈, 使企业的流动资产变现风险较高, 非流动资产的投资回收期较长。周转速度较慢。反之, 如果企业为顾客生产的产品或服务技术经济性比较简单, 在企业为顾客创造和交付价值的过程中, 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等非流动资产的投资额在全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例较低, 而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流动资产在全部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则相对较高。加之, 该类产品一般都是购买周期较短、单位价值量较低的产品, 因而使企业流动资产的变现风险较低, 非流动资产投资回收期较短, 周转速度较快。

(二) 顾客组合对企业资产结构和风险影响分析

按照顾客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大小可分为高价值顾客、一般价值顾客和低价值顾客。高价值顾客主要包括盈利的大顾客和忠诚的老顾客。一般价值顾客主要包括有增值潜力的顾客和有战略意义的顾客。对实施顾客资产战略导向型企业而言, 如果高价值顾客在企业的顾客组合中所占比例较高, 为创造、维持和发展与高价值顾客的关系, 一方面, 企业需要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等非流动资产进行大量投资。另一方面, 大量高价值顾客的存在也是企业产品销售量稳定增长的有力保证。在企业与高价值顾客关系保持良好发展的情况下, 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等非流动资产的增长相比, 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等流动资产的增长速度更快, 在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比例有逐步上升的趋势。另外, 盈利的大顾客和忠诚的老顾客的大量存在也使企业流动资产的变现风险较低, 非流动资产的投资回收期较短, 周转速度较快。反之, 如果低价值顾客在企业的顾客组合中所占比例较高, 那么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的销量有限, 企业的资产所面临的风险较高, 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都较弱, 资产周转速度较慢。如果一般价值顾客在企业的顾客组合中所占比例较高, 企业资产结构和变现风险则处于中等水平。

(三) 顾客关系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对企业资产结构和风险影响分析

顾客关系生命周期可分为考察期、成长期、发展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考察期是企业与顾客建立关系的基础阶段。双方相互了解不足, 交易风险高是该阶段的基本特征。在该阶段, 企业为建立顾客关系, 尤其是与高价值顾客的长期交易关系, 其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等非流动资产的投资在全部投资额中占较高比例。同时, 双方相互了解不足, 交易风险高又会导致在考察期企业与顾客间的交易规模有限, 使流动资产在企业全部资产中所占比例较低, 且流动资产变现风险较高。衰退期是企业与顾客关系的退化阶段。在该阶段, 随着企业与顾客的交易规模的急剧下降, 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流动资产在企业全部资产中所占比例持续下降, 同时流动资产的变现风险不断提升;而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的比例则相对提高, 非流动资产的回收风险也不断提高。在关系迅速发展的成长期, 企业与顾客的交易规模以递增的速度增加。在关系发展的最高阶段成熟期, 企业与顾客的交易规模达到整个关系发展过程中的最高点, 双方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可见, 在关系的成长期和成熟期, 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等流动资产在资产总额中的所占比例较高, 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使流动资产的变现风险不断降低。另外, 虽然在成长期和成熟期, 为发展和维持顾客关系, 企业仍需进行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等非流动资产投资, 但企业对非流动资产投资的速度已小于对流动资产投资的速度, 导致非流动资产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例不断下降。并且随着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 非流动资产的投资回收速度加快, 风险降低。

(四) 顾客市场竞争程度对企业资产结构和风险影响分析

企业所服务的顾客市场竞争程度越激烈, 企业为创建、维持和发展顾客关系所进行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等非流动资产的投资成本越高, 非流动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比例较高。另外, 顾客市场竞争程度越激烈, 为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企业对分销渠道的管理控制费用、产品的促销费用等也越高, 而产品的销售价格则较低, 这不仅导致了企业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流动资产的变现风险较高。而且使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等非流动资产的的投资回收期较长, 变现风险提高。反之, 当企业对所服务的顾客市场具有一定的垄断势力时, 虽然提高市场垄断势力会增加企业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等非流动资产的投资成本。但垄断势力增强也为企业销售量的增长提供了可靠的保证。随着企业垄断势力的增强, 在企业全部资产总额中, 相对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等非流动资产, 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流动资产所占比例增长速度较快, 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也进一步加快。这不仅使企业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流动资产的变现风险降低。也使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等非流动资产的的投资回收期缩短, 变现风险降低。

三、资产结构和风险影响因素分析对顾客资产战略导向型企业的启示

(一) 基于企业的资源能力和顾客的价值

在任何细分市场上, 无论从事何种产品的生产, 企业要取得成功都必须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科研能力、销售能力、管理能力等必要条件。如果企业在该细分市场上缺乏一个或更多的提供优势价值的竞争能力和资源, 而且又无法创造或从他处获取这些必要的资源和能力, 那么该细分市场就应该放弃。在某细分市场上, 如果企业能够创造出或者从外部获取一些比竞争对手更为卓越而独特的优势, 能够为顾客创造比竞争对手更高价值的产品或服务时, 企业才可以进入这个细分市场。顾客的价值需求就是指对产品价值属性的需求。就同一种产品而言, 不同顾客对产品各种价值属性的需求方向和强度不同。比如, 某顾客属于高收入阶层, 拥有较充裕的货币资源, 但由于工作比较紧张, 其拥有的时间资源相对比较稀缺。该顾客对产品的运输、售后服务等有关附加服务的价值属性需求强度较大, 对产品的价格不敏感。反之, 如果该顾客属于低收入阶层, 则对产品的运输、售后服务等有关附加服务的价值属性需求强度较小, 对体现产品实体价值的各种使用功能的需求强度较大, 对产品的价格比较敏感。因此, 在投入资源一定的情况下, 企业只有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目标顾客对产品各种价值属性需求情况, 才能对产品的各种价值属性应具有的水平进行最佳配置, 这不仅优化了企业的投资结构 (或资产结构) , 降低了资产风险, 而且使企业能够为顾客创造和交付相对于竞争对手更优异的价值。另外, 目标顾客对某种产品的价值需求方向和强度不是一成不变的, 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收入状况、所处的市场环境、生活工作环境及消费观念等。当目标顾客价值需求方向和强度发生变化时, 产品的各种价值属性水平的最佳组合也要随之变化。这就要求企业要及时跟踪了解目标顾客价值需求变化的信息, 把握目标顾客核心价值变化的趋势, 适时调整企业为顾客创造和交付价值的投资方向和投资形式。以降低投资风险, 提高投资效率, 维持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持续竞争优势。

(二) 基于不同顾客对企业的价值贡献差异, 采取不同的关系投资策略

由于不同顾客对企业的价值贡献不同, 为降低企业投资风险和提高投资效率, 针对不同类型的顾客应采取不同的关系投资策略。只有如此, 也才能优化企业的资产结构和降低资产的变现风险。高价值顾客是企业盈利能力最强的顾客, 是企业利润的基石, 对该类顾客, 企业必须保证足够的资源投入, 设计和实施个性化的顾客保持策略。企业不仅要优先安排生产, 定制化产品或服务, 而且要提供能为其带来增值的全套解决方案。对于盈利的大客户, 关系投资的重点在于“便利和效率”, 努力为顾客营造一种便利、熟悉和高效的交易环境, 增加顾客的财务利益。包括专门定制的标准化产品或服务、优惠的价格、高效稳定的配送渠道、快速的双向信息沟通和安全便利的支付方式等。对于忠诚的老客户, 关系投资的重点在于“参与与沟通”, 积极地、人性化地与顾客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沟通交流, 了解和重视老客户的想法和意见, 并邀请老客户不同程度地参与到企业的各项决策中, 发展联盟式的顾客关系。一般价值顾客的长期盈利能力低于高价值客户, 缺乏没有高价值顾客的稳定和忠诚, 可能与多个企业进行交易, 流失的概率较大, 但一般价值顾客潜力巨大, 在将来有可能成为企业的高价值顾客。对于有增值潜力的顾客, 企业可通过适当的资源投入再造双方关系, 通过不断向顾客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有价值的信息、优质的服务甚至个性化的解决方案等, 让顾客持续满意, 并形成对企业的高度信任, 获取顾客更多的份额。对有战略意义的顾客, 该类顾客可能在当前的交易价值贡献上并不明显, 但由于此类顾客在业内较强的影响力使其未来的间接价值比较丰富, 所以企业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企业应在考察其发展潜力的基础上, 进行适当的资源投入。对低价值顾客, 企业可对其采取维持策略, 不增加资源投入, 尽量减少关系投资成本。

(三) 基于顾客关系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特点采取不同投资策略

根据企业对顾客关系投资的性质和目的不同, 可将顾客关系投资分为价值资产投资、品牌资产投资和维系资产投资。针对不同关系阶段的具体特征, 企业对顾客关系投资的侧重点和投资策略应有所区别, 只有这样, 才能优化顾客关系投资结构 (或资产结构) , 降低资产风险, 提高投资效率。在关系的考察期, 顾客是否购买该企业的产品是以顾客为得到什么必须放弃什么的感受为基础的, 顾客更加偏重于对产品或服务的理性和客观的评估。在考察期, 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必须满足顾客的需要和期望, 如果实物产品或服务的消费体验超过了顾客期望, 顾客就会满意, 满意会促使顾客重复购买。这样就会增强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价值联系。因此, 在考察期, 要使顾客关系迅速发展, 关系投资的重点必然是为顾客提供财务利益的价值资产投资。企业可通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价格、使顾客更加便利等方式对为顾客提供财务利益。在关系的成长期, 顾客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评价已从理性和客观的角度逐渐转移到感性和主观的角度, 顾客更注重实用该品牌产品所能体现的个性与情感, 超越了顾客所感觉到的客观价值。因此, 在成长期, 要使顾客关系更快发展, 尽快走向成熟, 关系投资的重点必然是为顾客提供社交利益的品牌资产投资。企业可通过树立品牌知名度、创建顾客与品牌的个性联系以及加强顾客与企业员工的情感联系等方式为顾客提供社交利益。在关系的成熟期, 为延长成熟期, 避免顾客关系衰退。企业对顾客关系投资的重点必然是为顾客提供结构性联系利益的维系资产投资。以增加顾客与企业断绝关系的成本, 保持企业与顾客长期的高水平的伙伴关系。企业可采取忠诚回报活动、特殊奖赏和特殊对待活动、联谊活动和知识学习等活动为顾客提供结构性联系利益。

(四) 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 提升企业竞争实力

从某种程度上讲, “差异化”决定了企业间竞争的激烈程度, 当企业面临难以应付的低成本竞争对手, 实施差异化战略就成为企业转移竞争焦点、避免正面交锋从而提升竞争优势的明智选择。将差异化思想发挥到极致的除了波特的竞争理论, 还有钱·金和莫博涅提出的蓝海战略。蓝海战略的实质是低成本的差异化战略。为了超越竞争, 企业必须开创蓝海, 在蓝海中, 因为游戏规则还未制定, 竞争无从谈起。这样“差异化”建立起阻隔竞争的壁垒, 将企业从竞争的红海中解脱出来。如苹果电脑正是利用其卓越的创新能力, 在一个充分竞争的电子产品市场不断创造新的市场需求, 凭借其强大的差异化能力进入蓝海而远离低价竞争的红海。随着顾客所选择产品或服务的空间越来远大, 许多顾客在购买产品或服务时具有很高的期望, 这些顾客希望购买低价、差异化的产品。为满足顾客的期望, 企业必须通过对内、外价值链的整合和重构, 保留可以同时满足低成本和差异化要求的主要活动及辅助活动, 使企业高效率地生产差异化的产品。要使保留下来的主要活动和辅助活动以相对较低的成本生产差异化产品, 就必须使企业具有足够的柔性。柔性制造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和全面质量管理系统是企业柔性的三个主要来源。柔性制造系统增加了“人、物资和信息资源的灵活性”, 使得企业能够整合这些元素, 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出一定程度上差异化的产品。通过把生产商、分销商、顾客连在一起, 信息网络系统成为柔性的另一个来源。这种网络如果能够有效利用, 将有助于企业在产品质量和交货速度方面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全面质量管理系统则是一种“管理上的创新, 企业通过提高雇员团队的能力, 使用数据驱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断改进每个工作流程, 实现组织对顾客的全面承诺”。科技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企业柔性制造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和全面质量管理系统的构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市场竞争程度的白热化也使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以企业柔性为基础的整体成本领先/差异化战略。由于上述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是以满足顾客需求, 实现企业对顾客的全面承诺, 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为最终目的的。因此, 该竞争战略的有效实施提高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夯实了企业的顾客基础。这不仅降低了企业的投资风险, 改善了企业的资产结构, 也提高了资产变现能力, 加快了企业投资的回收速度。

参考文献

[1]王旭:《基于双向投资——价值模型的顾客资产增值策略》, 《财会通讯》2012年第2期。

[2]王旭:《企业客户保持的组合分析及策略选择》, 《商业时代》2010年第5期。

[3]邬金涛:《客户关系管理》,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张先治、陈友邦:《财务分析》,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和管理风险 篇2

[关键词] 银行治理结构 风险管理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这个词本身也是最近二十年才出现的。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起初主要用于企业的改革,近几年对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国际国内社会都对这一问题都非常重视,出现了一系列的公司治理原则和标准。1999年5月经合组织发布了《OECD公司治理原则》,1999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改善银行机构的公司治理》。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同年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是整个金融改革的重点,并明确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目标和途径。对国有商业银行来说,良好的治理结构是保证银行减少运营资本,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决定性条件。

一、银行治理结构的一般框架

公司治理结构大体上分为:英美模式和德国模式。英美模式是建立在资本市场主导的金融体制上,所有权比较分散、股东难以有效监控管理层,容易产生代理问题,一般靠比较细致的法律来保护投资人的利益。德国模式建立在银行主导的金融体制上,不依赖资本市场和外部投资者,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公司股权较集中。由于产品和金融市场的全球化趋势,上述两类模式将会趋同。

1999年巴塞尔委员会出版了《改善银行机构的公司治理》,它是银行治理方面的一个指导性文件。尽管银行治理结构和一般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有所差别,但是也遵循共同的基本原则:构建银行管理层、董事会、股东和其他所有者之间的制衡关系,确保银行为股东利益最大化而经营,增加银行的透明度和会计责任。

按照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改善银行机构的公司治理”的指导性文件,银行董事会是银行治理结构中的核心环节,它具有以下职责:(1)确立全行认同的公司价值和战略目标;(2)对银行的经营和健康负最终责任,依据相关法律和管理规定操作;(3)界定清晰的责权,明确各自的责任并经常对其进行评价;(4)建立董事会、管理层内部审计人员之间的协作关系和合作机制;(5)在董事会中建立一些专业化的委员会,如提名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等,以便对重要领域实施直线领导。

另外,设立(独立)董事,担任外部董事的应该是管理专家,熟悉银行的经营管理及发展趋势,在银行经营困难的时候能够提出锦囊妙计,外部董事人数应该在董事会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他们不仅要保证大股东的利益,更多的是要保证小股东的利益。

总之,银行治理结构问题就是有效的设计代理人和委托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使代理成本和风险达到最小。

二、银行内部治理结构缺陷与风险防范

国有商业银行所出现的问题,是由不完善的委托代理机制所导致的有缺陷的内部治理结构而产生。在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存在多种的委托代理关系,首先是全民和政府之间,二是政府与官员之间,最后是商业银行内部的多重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一个大型商业银行内部,总行处于委托人地位,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既是委托人又是代理人,基层经营机构则处于代理人地位。

这种多重委托代理关系往往导致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内部人控制、信息不对称、侵犯委托人利益等现象。不完善的委托代理机制所派生出的法人治理结构必然是不合理,会使银行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忽略风险问题。

第一,国有商业银行所有者缺位。冗长的委托代理关系不可避免会导致银行职员和管理层“偷懒”行为:虚增存款、循环贴现、关联贷款、隐瞒不良贷款等;政府官员做为形式上的委托人也会偷懒、监督不力;而更严重的后果是官员和经理合谋,共同瓜分资本剩余。可以说,国有商业银行这种隐含的“所有者实质性缺位”问题是其经营业绩不良,违规操作等现象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

第二,国有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不是由股东选择,而是由中组部考核、国务院任命。银行的经营者既不要为其错误的决策承担责任,任命者也无需为其错误的任命承担责任。这种免责的委托代理方式在正常的企业中是难以想象的,容易导致严重的寻租现象,并且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一些不轨的经理人通过贿赂政府官员来谋取银行职位;一些风险偏好的经理人进入银行系统,他们以向政府允下较高经营目标来排挤其他经理人,这些目标往往难以实现。经理人在取得代理职能后,往往不是按照原来允诺的契约运作,为了取得更好的业绩,为了自己的仕途前程,很可能从事一些高风险的投融资活动,以期獲得高的收益,来提升自己的经营业绩。这种道德风险的发生,在我国对商业银行信息纰漏不完善的情况下是难以防范的。

第三,缺乏对经营者的有效监督。理论上,只有拥有剩余索取权的人才有动力去监督经营者。张维迎的“变压器理论”能很好的解释这个问题。他假设,财产最终所有者到财产的直接支配者之间是由若干“变压器”串联而成,其中每一个“变压器”都是“降压器”(变压器越多,降压幅度就越大)。这种层层委托代理的链条越长,效率损耗就越大。如果用“初始输入电压”表示最终所有者对财产的名义关心度,从国有银行总行行长开始,分行行长、支行行长、分理处主任等,随着“变压器”增多,关心度会以几何级数下降,这最终会体现在监督不力上。

第四,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治理上的不完善导致风险失控。虽然近一两年国有商业银行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具备了现代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结构的外观,但本质上来看,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仍然反映了出资者(国家)和经营者(银行)之间以行政为纽带的非经济性委托--代理关系,这使得政府在作为出资人和宏观经济管理者的双重角色下,商业银行商业性任务与政策性任务相互交织,导致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目前,不良贷款仍在严重束缚着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和创新力。由于银行内部治理这些不完备性,使得整个风险防范很容易流于形式,难以产生最佳的效果。

三、几点政策意见

第一,进行产权改革,缩短委托代理的关系链。产权关系不明造成国企贷款约束软化,企业与银行之间无法形成真正地融资关系,资金仍然在政府、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三位一体”的内部圈子里进行循环。产权明晰后自然就会消除多重委托代理关系,而且能有效地消除由于所有者缺位而产生的偷懒问题。银行的产权改革是一个基础性改革,只有产权改革彻底进行了,其他改革才有意义,才能够充分发挥它们的效力。另外,要以客户为导向,进行市场细分,采用矩阵式的管理结构,以缩短银行内部的委托代理过程。

第二.建立、健全银行内部治理结构体系。我国应在以后的改革中走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道路,彻底打破国有商业银行单一股东的局面。建立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会、监事会加强对经营者的监督力度,减少委托代理成本。在董事会下设立提名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和新筹委员会等,完备内部的管理职能部门,提高监督银行业务的能力与效率。强化监事会作用,使其真正代表股东及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充分履行对董事会、经理层的监督作用。应该清楚界定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职能分工,以避免职能重叠,相互推诿。

第三,加强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保证及时、准确的披露与公司有关的任何重大信息,减少由于不对称信息带来的委托代理风险问题。良好的信息披露制度能形成一种有效的监督力量。使银行的经理层放弃一些高风险的投资项目,确保银行经营的稳健性。

参考文献:

[1]张小松: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若干思考.金融与保险,2002.3

[2]涂咏梅:国有银行制度传新的演进思路.统计与决策,2003,9

[3]何问陶:制度变迁中的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结构研究.文路信息网,2006

基于利率风险的资产负债结构失衡 篇3

(一) 利率风险成为主要风险的背景

20世纪70年代初,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取消了对存款利率的最高限额。利率开始趋向市场化, 频繁波动, 且变动幅度增大, 越来越难以预测。于是, 主要依赖于利差收益、对市场利率极为敏感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利率风险暴露大大增加利率风险随即成为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金融机构开始越来越重视对利率风险的识别、度量, 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了对利率风险的研究与有效管理。

(二) 利率风险的涵义

巴塞尔委员会在2004年发布的《利率风险管理与监管原则》中对利率风险给出了一个极为简洁的定义, 即利率风险是指因利率的不利变动给金融机构财务状况带来的风险, 也可以说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利率的变化和资产负债期限的不匹配给商业银行经营收益和净资产价值带来的潜在影响。

二、资产负债结构与利率变动的相互作用

(一) 动态效应

利率变动导致的银行的资产负债数量及其结构变化, 简称为动态。调查研究表明:利率变化还会导致银行资产、负债数量及其结构的动态变化。一方面, 利率上升下降, 会引起客户提前提取存款或提前归还贷款, 导致银行的资产负债数量及结构的被动式变化;另一方面, 银行部门为了防范风险, 主动调整其资产、负债的数量及结构。

(二) 对冲

单一的资产负债结构, 不利于有效的分散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中主要是存贷款业务, 存贷款都与利率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市场利率的越加不稳定性会使银行的内在价值与预期值不一致。如果商业银行存贷的类型, 数量和期限完全一致, 则利率的变动会对其银行存款和贷款的影响成反向变化, 具有对冲性, 也就不存在银行存贷间的利差净收益和净损失。

(三) 利率的风险管理

由于其存款和贷款业务种类与数量的不同, 其各自的利率也不相同, 所以利率使得银行的长期资产收益、负债成本以及资本价值都受到不同的影响, 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可能面临利率风险。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发展, 利率风险也逐渐变成商业银行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商业银行要保证其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就必须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来降低和避免利率风险, 这就是利率的风险管理, 它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内容, 对提升其盈利能力是十分重要和必须的。

三、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失衡分析

(一) 与资产负债结构相关联的利率风险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和收益结构总体来讲是比较单一的。多元化的业务体系还没有能够完全形成, 严重依赖存贷款利差收益的格局并没有根本改变。也正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从多方面的不合理导致了对于利率风险的可抗性程度比较低, 利率的变动往往导致商业银行承担较大的收入损失。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相关的利率风险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类:重新定价风险 (Repricing Risk) 、基差风险、收益曲线风险 (Yield CurveRisk) 、隐含期权风险 (Embedded Option Risk) 。

(二) 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分析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imited, ICBC) , 成立于1984年, 是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 是中国五大银行之一, 公司拥有中国最大的客户群。选择中国工商银行作为研究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例子具有代表性。

第一, 资产结构。

由上图可以看出工商银行的资产结构的现状, 占最大份额的客户贷款及垫款净额从2007所占的45.6%的持续增加到2010年底的49.2%。从发展的趋势来看, 贷款所占的份额持续上升并且增速也处于加速的状态, 银行业务对于贷款的依赖程度比较高, 这种现象最近几年呈现严重的趋势。这种状况下, 当利率发生变化时很容易发生隐含期权风险。另一方面证券投资所占的份额却呈现持续下降将的倾向, 证券投资所占份额比较低。虽然分析数据可以知道08-10年银行投资净额总量有所增加, 但是相比较而言处于一个发展缓慢的地位。

第二, 负债结构。

对表进行分析和比较可知, 客户存款一直是工行资金的主要来源, 从07年的84.7%到10年的88.2%, 期间虽然有起有落但是它始终占据着绝大部分权重。可见工行还是处于一种被动型负债的管理模式, 而没有向主动型负债积极的进行探索和发展。这只是工商的负债规模上存在的问题, 影响商业银行更为重要的是负债的期限2012年第8期中旬刊结构, 下面以09-10年的负债结构为例说明其问题。

通过数据可以得知银行负债中最主要的客户存款的结构, 一年期以下的存款占据了93%左右的份额, 负债的流动性强, 说明银行资金来源越强, 说明银行资金来源的稳定性越好。同时又存在着银行资金来源单一的严重问题, 银行应该主动需求进行主动型负债管理的金融工具, 以防范利率或者减轻利率风险。

第三, 资本结构 (资本充足率) 分析。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以及核心资本充足率均满足《新巴塞尔写协议》规定的8%及4%的规定。从工商银行最近几年的年度财务报告可知, 资本金不足和不良贷款率高的现象已经有所缓解, 但是还没有达到让人满意的状态。

第四, 资产负债结构综述。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近年来, 中国工商银行转变经营模式, 调整资产结构, 资产类型趋于多元化。债券投资大幅增长, 但信贷资产仍占主导地位。商业银行资金来源渠道的单一和对存款的过度依赖并存, 二者互为因果。存款在负债资本中均占有很大比重,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负债资本结构比较单一。作为中国商业银行代表的中国工商银行存在的资产负债结构单一的现象在其他银行中普遍存在, 甚至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一个通病.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资产负债业务仍然以存款和贷款为主, 非存款性资金来源、非信贷金融产品品种的开发和金融创新能力都十分薄弱, 限于资产负债业务结构、品种单一的情况, 很难适应以利率风险管理为中心的资产负债管理需求。

首先在总量结构上, 资产与负债总量之间没有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 出现存差或借差缺口过大。

其次在期限结构上, 资产与负债也没有建立合理的配比关系;在利率结构上, 同期限的存贷款之间没有保持合理利差。具体表现为是期限结构不对称, 商业银行的长期负债过多用于短期资产, 实际上违背“效益性”和“安全性”的协调。以负债结构来看, 近期活期存款增长速度大于定期存款增长速度, 大量的活期存款带来经营成本的增加, 负债的稳定性也受到了影响。

四、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以降低利率风险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工具有限, 表内资产负债结构单一, 流动性强的资产负债银行全部资产负债中比例太小, 表外的金融衍生产品更是匮乏这一现状, 对于资产负债结构的优化提出三方面的建议。

(一) 优化资产结构

1. 提高资产的质量。

(1) 调整资产的风险布局, 可以从两方面来人手:第一, 控制贷款的增长速度, 应着重强调贷款的质量, 并且对于不同的贷款进行不同程度的风险调查和评估, 优化贷款的期限结构和品种结构, 绝对不能单纯的追求数量的增长。第二, 扩大资产证券化的份额。资产证券化是以资产所产生的预期现金流为支撑, 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进行融资, 将资产的风险和收益进行重新组合的过程或技术。虽然目前我国还不完全具备开展资产证券化的市场条件, 如资本市场的容量问题、特设载体 (SPV) 的设立和运作问题、金融FinanceNO.08, 2012 (CumulativetyNO.489) 基础资产的质量问题等等。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 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市场条件的逐步提高,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因此, 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可行性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 把握时机, 对一些具备证券化条件的不良资产进行证券化尝试。 (2) 降低不良资产的比例, 要实现这一方案, 需要从两个方面努力:第一, 减少高风险资产的份额, 例如, 可以采用出售高风险资产的方法, 将风险转移出去;第二, 提高发放贷款的质量, 不能单纯强调数量, 应从源头上控制贷款质量, 例如, 了解贷款客户的资信、贷款的投向等

2. 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套期保值。

大力发展新型金融产品, 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套期保值。对于重定价风险, 银行要对以往的利率进行收集整理, 画出趋势线, 根据利率波动周期以确定最佳重定价期间, 例如可将波动周期内波峰与波谷的中值点作为重定价时点。对于基差风险, 银行应尽量对资产负债采用同一标准的利率定价。对于逃逸风险, 银行要创造出集便利性、流动性、收益性等特质的创新产品, 如NOWs账户和MMDAs账户等。对于隐含期权风险, 银行要结合利率预测, 充分利用衍生工具套期保值, 如互换、期权、上限、下限等。

(二) 负债结构

优化负债的期限结构, 要根据历史数据摸清一家银行长期。中期、短期资金来源所占比重, 稳定性余额的水平。银行负债的流动性是保证负债质量的重要一环, 银行负债的流动性越强, 说明银行资金来源越强, 说明银行资金来源的稳定性越好;我国目前同业拆借利率基本放开, 但还没有实现利率市场化, 合理的利率结构是扩大利差的前提, 同时也决定着银行资产利率, 费率结构。

负债的规模和质量需要对其综合管理, 负债规模是获取利润的基础, 而质量是实现流动性和安全性的保障, 这就需要有效安排各种类型的负债, 形成一个高效稳健的负债体系。

(三) 资本结构

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现状的分析, 可以发现资本金不足和不良贷款率高已成为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主要障碍。针对此类缺陷, 提出以下意见:拓宽资本金补充渠道一般意义上讲, 银行补充资本金的渠道有三个途径:一是利润留成, 依靠自身的积累;二是通过资本金市场来补充资本金, 发行股票或债券融资;三是私募扩股, 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或原有股东增加投资来达到增加资本金的目的。商业银行除应充分利用上市这一筹资的渠道, 可以采用发行股票等方式, 并且严密控制这种方式运用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

五、总结

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银行业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进展状况。对于改善方面, 本文给出了几个具有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相信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地进一步发展, 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成熟和完善, 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会大幅度的增强。2011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国内经济结构转型调整战略的全面实施, 将带动金融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

参考文献

[1]李丽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200235) .基于VaR的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当代经济》.2011年1月 (上) .

[2]崔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初探.商业文化.2010年10月.

[3]周军.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探析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及其管理《.商场现代化》.2010年4月 (下旬刊) .总第609期.

[4]傅婧 (.天津财经大学天津300222)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测量及风险对策.商品与质量.2011年1月刊.

[5]庄毓敏.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第二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

[6]张亦春.郑振龙.林海主编.金融市场学 (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3月.

美的和格力电器资产结构对比分析 篇4

一、格力电器资产结构分析

选择国有上市公司格力电器从2014年6月30日至2015年6月30日的报表数据,计算得到表1。通过分析表1可知,格力电器的流动资产占比基本维持在75%~77%之间,保持相对稳定;固定资产占比在9%~12%之间,有下降的趋势,虽然保证了足够的偿债能力,但是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不利;货币资金占比52%~28%之间,存在下降的趋势,主要是因为存货大幅增加,降低了企业的流动资产质量,影响公司营运能力。

二、美的电器资产结构分析

选择民营上市公司美的电器从2014年6月30日至2015年6月30日的数据,计算得到表2数据。通过表2分析可知,美的电器的流动资产占比基本维持在65%~75%之间,有一定波动,但流动资产比重一直较大(>65%)。公司资产结构偏向于保守型的资产结构,公司资产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在在13%~20%之间,且与格力电器一样呈现出减少的趋势,公司正在缩小规模,减少投资。

三、格力与美的电器资产结构的对比分析

(一)流动资产占比的对比

从以上图1可以看出,在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格力电器的流动资产占比都高于美的电器,而原因在于国有控股的格力电器在投资策略方面比较保守。值得注意的是,两家企业的流动资产都超过65%,略显偏高,企业经营风险较小,但是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实际上,很大一部分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均存在流动资产占比过高的问题,随机抽取四家国有上市公司,依据2015中期的财务报表数据,华东科技(000727)的流动资产占比是47.91%,保利地产(600048)的流动资产占比是95.56%,南方传媒(601900)的流动资产占比是64.78%,云南铜业(000878)流动资产占比是50.00%。随机抽取四家民营的上市公司,美都能源(600175)的流动资产占比是47.73%,三安光电(600703)的流动资产占比是48.92%,百大集团(600865)的流动资产占比是61.97%,雅戈尔(600177)的流动资产占比是47.78%。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国有的上市公司流动资产占比大多高于民营上市公司,国有上市公司流动资产占比过高现象比较严重。

(二)固定资产占比的对比

从以上图2可以看出,在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美的电器的固定资产占比都高于格力电器,且两者固定资产占比都呈下降趋势。格力电器将大部分资金配置在流动资产上,保证了足够的偿债能力,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较小。但公司盈利性最强的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低,影响了总资产的利润率和资本扩张速度,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随机抽取四家国有上市公司,依据2015中期的财务报表数据,华东科技(000727)的固定资产占比是1.00%,保利地产(600048)的固定资产占比是0.78%,南方传媒(601900)的固定资产占比9.45%,云南铜业(000878)固定资产占比是30.92%。随机抽取四家民营的上市公司,美都能源(600175)的固定资产占比是1.31%,三安光电(600703)的固定资产占比27.16%,百大集团(600865)的固定资产占比是8.87%,雅戈尔(600177)的固定资产占比是8.15%。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大部分民营上市公司固定资产占比高于民营上市公司,国有上市公司固定资产占比低现象比较严重。

(三)货币资金占比的对比

从以上图3可以看出,在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格力电器货币资金占比都高于美的电器,且幅度较大。原因在于根据美的存货占比过大,资金周转率不高,美的电器虽然流动资产占比大,但是实际上流动资产质量并不高。大部分民营上市公司都存在货币资金占比过低的情况,影响公司营运能力。随机抽取四家国有上市公司,依据2015中期的财务报表数据,华东科技(000727)的货币资金占比是31.93%,保利地产(600048)的货币资金占比是10.20%,南方传媒(601900)的货币资金占比26.66%,云南铜业(000878)货币资金占比是6.40%。随机抽取四家民营的上市公司,美都能源(600175)的货币资金占比是9.95%,三安光电(600703)的货币资金占比10.69%,百大集团(600865)的货币资金占比是9.37%,雅戈尔(600177)的货币资金占比是8.52%。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大部分民营上市公司固定资产占比高于民营上市公司,国有上市公司货币资金占比低现象比较严重,企业偿债能力弱。

四、结论

通过对美的和格力电器资产结构进行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美的和格力电器的资产结构受到公司性质差异的影响,存在较大的不同。国有上市公司格力电器应该增加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控制存货周转率,注重规模经济优势,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民营上市公司美的电器应该加强对公司货币资金、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注意规模扩张应以资产的流动性和足够的偿债能力为前提,重视现有生产经营能力的维持。

参考文献

[1]白喜波.资产结构与公司业绩——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兰州学刊,2007,6(1):67-68.

[2]常颖,孙丽颖.上市公司资产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8):159-164.

资产结构和风险 篇5

关键词:投资运用,渠道拓展,期限,资产配置

一、保险资产投资运用的背景

自1979年停办20多年的国内保险业务复业以来, 我国保险业重新开始了高速的发展。

保费每年收入由1999年的不足1400亿元, 增长至2011年末的1.4万亿元, 年均增长率约为21%。保费的快速增长也使保险资产规模从1999年的2604亿元快速增长至2011年的6万亿元, 年均增长率约为30%。

保险资产规模的快速增长在客观上决定了保险资金投资总额的不断增长。1999年的保险资金投资总额仅为891亿元, 而截至2011年末已经达到3.77万亿元。1987年以前, 保险资金的运用方式只有银行存款;1987年至1995年, 保险资金运用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涉及房地产市场、信托、信贷、证券等领域, 由于缺乏投资经验, 此阶段形成了大量的不良资产;199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将保险资金的运用范围明确为“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2003年以来, 随着中国保监会一系列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 保险资金允许投资银行次级债券、可转换债券、公司债、证券投资基金、股票、基础设施、不动产等多种金融资产。这说明保险公司的资产运用正在逐步放开并且走上规范成熟的发展道路。

二、保险资产投资渠道拓展的必要性分析

1、庞大的保险资产规模要求保险资金投资运用多元化。

巨额的保险资产需要多种投资方式来分散风险, 同时在资金运用过程中对于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的需求也需要多样化的投资品种来实现。首先, 保险公司的经营收益主要来源与两个方面一是在经营保险业务过程中, 由承保过程中所形成的保费收入大于理赔和给付以及经营费用等支出带来的承保利润;二是保险公司运用资金进行投资产生的投资收益。由于保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承保利润不断降低, 增长投资收益成为保险公司弥补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利差损, 并且实现公司盈利目标的主要方式。目前, 国外保险公司的承保利润非常低, 甚至为负, 但是2000年至2005年期间的平均收益率大都在6%以上;反观国内, 此期间的平均收益率仅为3.45%左右。主要是因为国内保险资金在银行存款、国债等低收益投资品种上配置了很大的比例, 限制了保险资产的整体收益率, 而国外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非常广泛, 涉及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衍生品市场等高收益投资品种, 足以满足其对收益性的需求。尤其是2007年我国适当放宽了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之后, 投资收益率达到了历史最高纪录12.17%, 足以证明提高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对运用渠道拓宽的需求;其次, 保险资金的负债特性要求保险资金应保持安全性及流动性。目前, 在保持收益性的同时能够保持安全性及流动性的投资品种很少, 客观上也要求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拓展;

2、保险资金资产负债匹配要求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拓展。

由于保险产品尤其是寿险产品的期限一般较长, 一般在十年以上, 股票、基金、协议存款甚至是债券等投资品种的期限往往难以与其匹配, 无法寻找到合适的长期资产会导致期限错配问题, 资产现金流与负债现金流无法匹配也会导致保险公司的投资成本提高、保险资金无法循环使用、投资效果无法保证等经营风险问题。随着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的放开, 保险公司可以根据保险产品的期限匹配到合适的投资项目, 进而调整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 因为基础设施建设的回报周期普遍较长, 能够满足寿险产品的期限要求, 并且降低投资风险。尤其是马上出台的关于不动产和基础设施债权计划配置比例调整的规定, 将提高保险公司对于相关产品的投资比例, 满足对此类投资品种的需求;

3、保险产品的开发要求保险资金投资品种的创新。

保险公司通过不断地开发出新的保险产品, 满足市场上受保人的个性化需求, 从而提高其市场占有率, 进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 新开发的保险产品需要多样化的投资品种及组合来分散风险, 在给付保单保证利率的同时获取超额收益。同时, 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拓展可以帮助保险资金更有效得投入到社会生产环节, 获取社会分配的利润, 享受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 增强企业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 帮助保险公司提高偿付能力, 保障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 提高保险公司的公众声誉, 促进保险行业的和谐有序发展;

4、风险控制目标要求配置不同的风险收益组合。

保险资金的多元化投资, 可以分散风险。保险机构属于风险厌恶型投资者, 因此保险资产的投资运用需要合适的安全性金融工具。同时, 保险资金投资于无风险资产、高风险高回报资产、低风险低回报资产等, 可以在资产负债匹配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资产配置的组合, 分散整项资产的风险水平, 实现预定收益水平的最低风险。

三、目前保险资产配置的风险分析

1、市场风险。

国内保险资产的投资渠道比较单一, 保险资金大多往往配置在证券类投资产品上。目前, 债券投资大约占保险资金总投资余额的50%左右, 银行存款大约占20%多, 投资于权益类资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占比非常低, 这充分说明了我国保险资产配置组合的多样性不足, 无法满足风险分散的要求, 而且保险资产投资过度集中于证券市场上, 投资风险也会过度集中于证券市场, 由于我国的证券市场并不成熟, 因此存在着证券市场的高度风险。同时,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变动、经济周期波动、利率变动等因素引起的市场风险均会大大影响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 一旦整个市场出现动荡等问题, 便会迅速祸及整个保险行业;

2、内部风险。

我国保险企业的内控机制不够健全, 资金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会导致保险资金运用的安全和不规范;另外从事资产管理的专业人才的匮乏, 会导致投资收益率的降低;投资研究团队的匮乏, 会导致保险公司在投资股票时, 无法充分地对上市公司进行调查研究, 因为上市公司公开发行的信息并非完全真实, 利用失真的信息进行投资无疑会令保险公司蒙受巨大的损失;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的匮乏, 会严重影响保险公司的投资决策及经营管理, 从而制约投资收益率;另外投资管理与风险控制系统的匮乏, 会导致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缺乏客观的判断, 容易造成一些人为性的问题。因此, 监管部门在放开相关投资渠道的同时也强调了人员配置的必要性;

3、资产负债不匹配的风险。

由于合适投资品种的缺乏长期限的保险产品无法匹配到合适的金融资产, 这样就造成了期限错配的现象。期限错配会直接影响到保险公司的资产现金流与负债现金流, 导致同期限下的资产与负债存在缺口。长期限的保险产品匹配到短期限的金融资产会导致资产持有到期后保险公司再次寻找剩余期限合适的金融资产, 因此需要花费更多的投资成本, 进而影响该项资产的投资收益率以及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

4、监管风险。

目前, 国内金融业的整体监管水平并不高, 可能出现越位或缺位, 我国目前的金融法规支持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 与国外成熟的混业监管模式相比显得监管方式陈旧、协调监管水平低, 易产生监管盲区或监管过度。另外, 制度性因素也会直接影响保险资金的运用效果。

四、保险资产投资运用的几点建议

1、完善和发展金融市场, 创造良好的保险投资环境。

我国金融市场目前尚不成熟, 可投资产品的种类稀少, 质量较差, 数量不够, 因此限制了保险资产的增值保值能力, 并且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市场风险。在逐步完善金融市场管理机制的同时, 首先应大力发展我国的债券市场, 研发出适合长期寿险资金的债券产品其次是增加可供交易的投资工具, 比如金融衍生品, 扩大保险公司投资运用的范围, 提供可以对冲投资风险的金融工具;再次是降低金融市场中的投机风险, 规范市场行为;

2、适度调整资产配置比例。

目前银行存款及国债等低收益投资品种在保险资产投资总额中占有的比例较大, 其流动性差、收益率低已经制约了保险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 正好可以考虑降低它们的投资比例, 适度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不动产等投资品种的比例, 此类产品具有稳定的现金流、安全性以及较高的收益率, 可以满足保险资金的需求;

3、提高监管水平, 预防保险资金的投资风险。

监管机构在应需求拓展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同时, 还应进一步完善保险资金运用的监管模式, 健全资金运用的监管体系, 加强监管信息化建设, 实现保险机构与监管机构的对接, 同时积极推动保险资金监管系统与其他金融监管系统的对接, 同时建立有效得反馈调整机制, 加强沟通交流, 减少监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不对称;

4、建立健全保险资金的委托管理体制。

保险公司可以选择合适专业的保险资金管理机构代为管理保险资产的运用, 利用其投资专门人才团队、专业化的管理运作模式, 可以大大提高保险资产的安全性和投资收益, 促使保险公司保持稳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盛虎.王学.我国保险资金对保险公司收益的影响研究——以我国上市保险公司为例[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0, (2) :98-99.[1]盛虎.王学.我国保险资金对保险公司收益的影响研究——以我国上市保险公司为例[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0, (2) :98-99.

[2]孙子明.保险资金入市的风险及其防范[J].财政金融, 2010, (12) :52-52[2]孙子明.保险资金入市的风险及其防范[J].财政金融, 2010, (12) :52-52

资产结构和风险 篇6

从很多方面看, 贵州茅台 (600519) 和苏宁云商 (002024) 都存在巨大差异。贵州茅台是主营生产和销售白酒的制造商, 苏宁云商是主营家电零售的经销商;贵州茅台是国有企业, 苏宁云商是民营企业;贵州茅台股票2001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苏宁云商 (苏宁电器) 2004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贵州茅台位于西部, 地处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 而苏宁云商的总部在东部, 地处江苏省南京市。但通过2004-2012年年度报告可以发现, 贵州茅台和苏宁云商的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非常相似。为什么在主营业务、经济性质、地理位置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的两家公司, 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安排却很相似?这种相似性究竟说明了什么?

二、贵州茅台与苏宁云商的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比较

(一) 资产结构的相似性

资产结构是指流动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和非流动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例。贵州茅台和苏宁云商的资产结构如表1和图1所示。从表1和图1可以发现: (1) 流动资产占资产总额的大部分, 非流动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例较小。2004-2012年流动资产占资产总额的平均数, 贵州茅台为76.37%, 苏宁云商为82.12%;2004-2012年非流动资产占资产总额的平均数, 贵州茅台为23.63%, 苏宁云商为17.88%。 (2) 从2004年到2012年, 贵州茅台和苏宁云商资产结构的变化都不大。在图1中, 贵州茅台和苏宁云商流动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例曲线和非流动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例曲线几乎与横坐标平行。

如表2所示, 在贵州茅台和苏宁云商的流动资产中, 货币资金占的比例最大, 2004-2012年年平均数分别是63.86%和49.13%;其次是存货, 2004-2012年存货占流动资产比例的年平均数分别是28.84%和34.55%;而应收款项 (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预付账款) 占流动资产的比例都很小, 2004-2012年年平均数分别是6.46%和12.77%。相应地, 应收账款周转率都很大, 2004-2012年年平均数分别是1 690次和205次。

(二) 负债结构的相似性

负债结构是指流动负债占负债总额的比例和非流动负债占负债总额的比例。贵州茅台和苏宁云商的负债结构如表3和图2所示。从表3和图2中可以发现: (1) 流动负债占负债总额的绝大部分, 非流动负债占负债总额的比例很小。2004-2012年流动负债占负债总额的平均数, 贵州茅台高达99.92%, 苏宁云商高达97.90%;2004-2012年非流动负债占负债总额的平均数, 贵州茅台仅为0.08%, 苏宁云商仅为2.10%。 (2) 从2004年到2012年, 贵州茅台的负债结构变化很小。在图2中, 贵州茅台流动负债占负债总额比例接近一条直线。除了2012年之外, 苏宁云商负债结构的变化也很小, 流动负债占负债总额比例曲线几乎与横坐标平行。2004-2012年年度报告还显示, 贵州茅台和苏宁云商都没有长期借款。

如表4所示, 在贵州茅台和苏宁云商的流动负债中, 应付款项 (包括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 占绝大部分, 而短期借款很少或没有。2004-2012年, 贵州茅台应付款项占流动负债比例年平均为63.50%, 苏宁云商应付款项占流动负债比例年平均为88.22%;贵州茅台没有短期借款, 苏宁云商短期借款占流动负债比例年平均仅为2.35%。在应付款项中, 贵州茅台绝大部分是预收账款, 苏宁云商绝大部分是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2004-2012年, 贵州茅台预收账款占流动负债比例年平均为61.17%, 苏宁云商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占流动负债比例年平均分别为51.82%和33.41%。2004-2012年年度报告还显示, 贵州茅台和苏宁云商的应付账款周转次数都较少, 年平均分别为12.4次和11.9次。

三、启示

合理安排资产负债结构, 保持流动性、收益性和风险性的平衡, 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一般认为, 在资产总额中, 如果流动资产所占的比例较大, 非流动资产所占的比例较小, 那么, 一方面流动性较强, 另一方面收益率较低;在负债总额中, 如果流动负债所占的比例较大, 非流动负债所占的比例较小, 那么, 一方面使用资金的成本较低, 另一方面偿债风险较大, 因为流动负债需要在短期内偿还。

显然, 贵州茅台与苏宁云商在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安排上的做法, 与一般财务管理理论的要求很不一样, 值得深入探讨: (1) 为什么贵州茅台与苏宁云商都持有大量的流动资产, 包括大量的货币资金?持有大量的流动资产是否会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 (2) 为什么贵州茅台与苏宁云商的负债绝大部分都是流动负债, 长期负债很少或者没有?很高的流动负债是否会导致很大的财务风险? (3) 从理论上讲, “不规范”的商业信用的融资成本高于“规范”的银行信用, 但为什么贵州茅台与苏宁云商都偏好商业信用, 而远离银行信用? (4)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大、应付账款周转次数小意味着提供的商业信用少和接受的商业信用多, 为什么贵州茅台与苏宁云商都这样做呢?通过深入思考上述问题, 可以得到很多启示。

第一, 大量持有流动资产 (包括大量的货币资金) 并不一定会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贵州茅台与苏宁云商流动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例相差无几, 但盈利能力却有明显的差异, 见表5。按2004-2012年的年平均数计算, 贵州茅台的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净利率和销售净利率分别是苏宁云商的5.29倍、1.16倍、2.37倍和11.14倍。行业、产品、销售政策、市场地位或议价能力等, 都是影响流动资产持有量的重要因素。贵州茅台与苏宁云商流动资产 (包括货币资金) 持有量多与其在行业中的地位, 以及在供应链中的议价能力具有直接的关系。此外, 茅台酒生产工艺和市场地位的特殊性, 以及预收货款政策, 也决定了贵州茅台流动资产多、货币资金多。

第二, 流动负债多并不一定意味着财务风险大。根据流动负债的多少或流动比率的大小衡量财务风险具有很大的片面性, 流动资产结构和流动负债结构对财务风险具有直接影响。现金储备多、资金周转快、盈利能力强是财务风险的“防火墙”。相对于银行借款, 商业信用的财务风险较小。贵州茅台与苏宁云商大量持有现金, 而很少向银行借款, 是一种防范风险的财务策略。

第三, 在投资收益率大于借款利率的情况下, 使用银行借款可以增加收益总额, 提高每股收益, 有助于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而且, 使用银行借款具有税盾效应, 还可以限制经理人员自由支配的现金流, 从而减轻公司中的代理问题, 降低代理成本。凭借规模、经济实力、社会影响力和声誉, 贵州茅台和苏宁云商要取得银行借款应该是很容易的, 但为什么都不使用或很少使用银行借款, 而使用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呢?对此, 可能的原因有: (1) 对于贵州茅台、苏宁云商等强势企业而言, 使用商业信用比使用银行信用更便利, 成本更低, 风险更小。使用供应商和客户资金的“类金融”模式比使用银行借款更能获得竞争优势。 (2) 公司的资金需求可以通过商业信用和发行股票来满足, 不需要向银行贷款。但这与优序融资理论, 即按照“内部自有资金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的顺序融资不一致。 (3) 贵州茅台和苏宁云商不存在严重的代理问题, 不需要通过银行借款来降低代理成本。 (4) 对于贵州茅台和苏宁云商的管理层而言, 银行借款带来的激励与产生的风险不对称, 因而不愿意利用银行借款。

资产结构和风险 篇7

配电企业具有设备密集、资金密集和人才密集的特点,保障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是配电企业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作为CIRED-S5分会的传统主题,风险评估和资产管理已经成为世界各地配电公司进行各项业务的基本指导原则。配电公司所做出的一系列投资决策,需能够恰到好处地平衡成本和性能之间的关系,以便提高资产管理水平。配电公司在决策过程中,需充分考虑风险这一非常关键的因素,即需要逐渐增强风险管控意识。

当前,配电系统中有关风险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供电可靠性方面,这是因为可靠性不仅作为衡量配电系统水平的一个重要特性,同时也是很多国家管理部门重点关注的工作之一。然而,配电公司同时也面临着决策过程相关的其他类型的风险,如安全、环境以及公司的声誉等无形的风险。这些类型的风险在配电公司进行决策时同样重要。

本文为本系列专题的开篇,包括4个部分:①风险评估:提出与配电业务运行有关的主要风险,并给出相应的风险收集、排序及评估的方法;②可靠性评估:研究相应的通用标准或特定的解决方案,以便提高或维持供电可靠性;③资产管理维护策略:提出各种评估的方法,以便评估设备老化、现有资产维护、更新策略以及投资优化等事项;④对评估电网性能的概率性风险分析方法进行了展望。

1 风险评估

经验表明,电网性能与其应对小概率突发严重故障的能力有关。因此,为减少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对有效的措施进行评估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定义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电网性能的故障集合。

风险与未来可能的事件及发生的后果有关,在很多决策过程中风险分析至关重要。这是因为通过评估风险,往往可以准确洞察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从而做出最优的决策。对某一特定过程或是活动的风险评估,需考虑以下3个问题:①会发生什么故障?②故障发生的几率有多大?③如果发生故障,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第一个问题需要描述一个或多个不愿发生的事故,第二个问题需要确定事故发生的概率,而第三个问题则要求讨论事故发生的潜在后果(后果可以是多维度的,如经济、名誉和安全)。

文献[1]提出了一种计算MV/LV配变站故障风险水平的方法,该方法是将风险分配给一组预先确定的由实地考察MV/LV配变站得到的检查点,在MV/LV电压等级的应用是一种创新。该方法采用两种经济参数进行风险评估,如停电损失费用和其他(如社会成本)。最后,该方法在挪威配电公司的信息维护系统中得到了验证,能够处理大量的观测数据并能够为决策者提供交互信息。

资产管理涉及投资决策,即需要找到成本、性能和风险之间的平衡点。对于配电系统运营商(distribution system operator,DSO)来说,概率性风险分析还是相对较新的概念,也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实施。DSO关心的主要问题是对用户供电的可靠性,问题的实质主要是基于对历史数据的分析进行资产管理决策。由于预测性的评估可以预示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从而能够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因此,预测性评估可对基于风险的资产管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且可形成处理实物资产决策过程的指导原则。

文献[2]描述了一种在中压配电网络中基于蒙特卡洛模拟(Monte Carlo Simulation,MCS)进行风险评估的以概率密度函数形式提供结果的方法。该方法在评估过程中使用了故障率预测的概念,而不是传统的故障率历史数据分析方法。图1为蒙特卡洛模拟算法原理流程图。该方法被应用在了丹麦部分10k V中压网络中,用来预测用户停电故障并为风险决策提供支撑。

随着对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越来越多的关注,可再生能源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对于具有高占比的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发电(如光伏和风力发电)的电力系统,保持良好的控制和运行是很困难的。这是因为,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降低了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而储能技术的引入则能够有效地增强系统的可靠性。在文献[3]中,即提出了一种储能系统与可再生能源组合的可靠性评估方法。文献[3]同时提出了多个储能系统的电力调度规则,这样能够延长储能系统的持续时间,便于产生充放电阶段所需的电能。这种方法可用于对接入可再生能源的电力网络进行评估。

2 可靠性评估

可靠性评估与配电业务中的特定风险关联度极高。由于可靠性是电网规划和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因此恰当地评估影响可靠性的危险程度级别以及监测危险程度的演化过程(特别是系统的动态特性快速变化时)是非常重要的。

可靠性评估的工作已经成为电力公司进行网络规划中的关键部分,因此,为了合理地评估新项目的可行性,对设备故障率和网络拓扑结构进行精确建模至关重要。另外,也要考虑天气因素对电网规划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文献[4]利用3层可靠性技术对赫尔辛基(芬兰首都)城市地区的一条实际典型放射状中压备用馈线进行了可靠性评估。图2为配电网络3层可靠性技术原理图,该图分别对3个关键区域(即层)进行了可靠性评估并得到部分可靠性指标,从而能够全面地评估网状网络中不同区域的可靠性。该技术之前是专门为高压配电网络分析而开发的,在这里应用到了中压配电网络的拓扑和保护。结果表明,引入网络自动化能够显著提升供电可靠性,同时减少停电成本。从可靠性的角度而言,热电联产的加入不会给测试网络带来显著效益。

DSOs主要提出了2种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方法:第一种,是安装若干网络自动化设备,然后检查供电可靠性的变化;第二种,是在配电网络上通过对网络自动化设备的模拟进行可靠性计算,然后再安装适当的设备。显然,第一种选择可能会导致不经济的结果,而第二种在实际安装自动化设备前就可以对安装的经济性进行评估。在此框架下,文献[5]提出一种评估可靠性指标系统平均停电时间ASIDI的新方法。该指标考虑了安装在电网中的自动化设备等新技术的影响,并在图3给出了运用到实际配电网计算中的ASIDI指标的结果。该方法的关键是,考虑了电路跳闸后的在供电恢复过程中不同的步骤和时间间隔,而以上这一切的实现也得益于自动化技术。该方法现在已应用到不同自动化水平的实际配电网络中。

供电可靠性对DSO来说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其中资产、电网拓扑和变电站配置的标准化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措施。在更换老化开关设备的过程中,DSO可以重新评估他们目前变电站配置的设计方式,并同时探讨是否可能在配电网中集成配电自动化功能。文献[6]描述了HV/MV网络结构、MV馈线拓扑结构和MV开关自动化配置水平对配电网络可靠性的影响。该研究应用于Gorinchem的HV/MV变电站和MV网络,图4为最优的HV/MV和MV馈线配置。研究结果表明,单母线布局比更复杂的双母线布局更为可靠,并且遥控开关的应用对整体的SAIDI有积极影响。至于自动化技术的作用而言,通过对常开点采用自动化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小SAIDI,在馈线中间采用自动化开关可以进一步减小SAIDI。尽管提高开关的自动化程度会导致成本的增加,但是同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小SAIDI。

随着通信装置、传感器、智能电表、自动化设备、电力电子设备和控制系统等一系列新型元件引入电力系统,确认这些元件对系统及系统可靠性的影响至关重要。文献[7]提出一种可靠性评估方法,即基于逻辑结构矩阵计算自动化技术和保护设备对可靠性的影响。该方法通过逻辑结构矩阵的组成元素提供了不同的可靠性指标。通过应用于一个简单实例和不同情形下巴西的一个实际中压网络,根据所提供的不同的自动化设备,列出了可靠性指标的改进程度,证明了每个设备所带来的益处。

电力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将电力从发电端传送至用户端。安全性和充裕性是电力系统可靠性两个重要的要求。由于用户经历的故障大部分由配电网引起,提高配电侧的安全性对整个网络都有好处。故障可能单独发生,但是多个故障也可能在网络中的很多地方同时发生,而正是这些同时发生的故障可能极大地影响网络的安全性,并直接降低其可靠性。

文献[8]利用蒙特卡洛算法研究了某配电网中同时性故障的建模方法,该方法可以评估不同情况下修复时间对可靠性的影响,也可以模拟各种解决方案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对蒙特卡洛算法采用了一个农村电力公司配电网的架空馈线进行模拟计算,并基于此算法开发了可靠性计算程序,并基于故障的数量以及同时性故障情况,该仿真模型可用于维护工作量和维护人力需求的计算。该算法也可以用于计算辐射状或具有辐射状馈线的网状结构网络的可靠性指标。

文献[9]提出了一种工具用来评估为了实现某一特定时间段内配电网络供电水平的提升而采取的投资策略和投资数量。该工具全面地分析了其中的最佳措施,并运用多项式函数将每一措施对质量指标的影响和相应所需费用进行关联。通过求解费用最优化问题,确定如何选择不同的投资策略以及投资数量。图5给出了每一投资措施质量指标的提升与相应的费用的曲线关系。

3 资产管理和维护策略

资产管理可视作一个解析性的问题,也可以根据系统的运行经验来考虑。本部分共发表了4篇论文,提出了各种方法,用于评估老化设备、现有资产的维护及更新策略以及投资优化过程等事项。

资产管理依赖一个有效的框架,包括:愿景、确定可实现的目标以及长期战略,以便保证资产的可持续改善。只有如此,实现适当的资产管理才意味着实现资产的可持续管理。文献[10]描述了一个支持可持续维护策略的综合程序包,考虑了资源、用户需求、应用以及相关的约束条件。作者关注可定制化的服务计划,以便能够避免因不可预期的故障所造成的停电以及能够在提升用户设备和业务流程的可持续性时增强人身的安全。

作为资产密集型企业,电力公司拥有大量昂贵的资产。为了保持供电的可靠性,需要维护大量的基础设施如地下电缆、变压器和开关设备等。任何元件发生故障(如由于老化)都可能造成停电事故,从而使SAIDI指标过高而造成经济损失。文献[11]计算若干配电变压器的故障率,考虑了如下变量:变压器负荷、油温、环境温度和故障率。结果表明,可以形成一种虚拟测试方法,以便在合理的精确度内来优化状态检修过程。图6给出了文中所提出模型的方法概要。

在荷兰大量使用的10 k V纸绝缘铅封电缆已经超过它们的设计年限。然而,文献[12]的统计寿命数据分析证明它们还有几十年的使用寿命,文中分析了对于超过设计使用寿命的电缆运用寿命延长策略的可能性。通过数据分析可确定电缆故障率,该故障率可表示为电缆寿命和将来预测值的函数。结果表明,电缆仍有几十年的使用寿命,因为电缆的故障频率在2050年不会超过100次/年。

文献[13]提出一种预测未来故障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蒙特卡罗模拟得到元件寿命分布和故障率的输入数据。与许多目前使用的方法不同,文中提出的方法能同时处理多个属性和假设,这使得预测故障的任务变得复杂。例如,元件允许被分为不同的类型,并可分别定义与时间相关的故障率;对每个单独模型,可以包含多个不同故障率的组合,而且故障率分布可以是几乎任何形状。此外,引入一种故障率波动的测量方法,并用来模拟故障率估计中的不确定性。该方法处理投资和再投资的情况以及不同的故障恢复模式,比如用不同类型的新元件更换故障元件。为了实现这一方法,本文开发并展示了一个独立的软件工具。在本文的案例研究中,证明该方法和工具在采用再投资策略更新元件以及减少未来故障的次数时是有用的。

4 未来展望

随着电力市场的自由化,互联输电系统间的电能交换不断增长,配置在配电层的分布式发电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2005年开始执行的京都议定书,其主要目标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减少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同时,现代电力系统由于受地理、环境等条件的限制,电力网络的升级改造(新建线路、电缆等)将面临很多困难,这使得配电网的运行越来越逼近其物理极限。加之传统确定性的N-1实用安全导则过于严苛,因此评价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时需要计及电力元件故障的随机特性。

DSO在制定投资规划时,需要协调成本与可靠性的关系。对于DSO而言,网络可靠性越高,意味着投入的成本越多;而对于用户来说,较高的供电可靠性使得用户面临的停电成本大幅降低。如果DSO基于确定性方法进行决策,即系统满足N-1准则,那么DSO需要100%额外的投资。

如果DSO采用概率性风险分析方法,则能够对有限系统状态的发生及其严重性的风险进行评估,从而能够有效地协调成本与可靠性的关系,得到技术—经济最优的解决方案。该概率性方法有如下特点:①考虑所有可能的系统状态及其相关概率;②评估系统约束越限的风险;③根据情况的严重程度计算系统约束越限时的后果;④要求系统运行人员自定义“风险对策”。因此,概率性风险分析方法能够评估网络的改造措施,使得过载的风险与相关的成本之间能够保持最佳平衡。

5 结语

风险评估和资产管理已经成为DSO进行配电网规划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详细介绍了涉及该部分的所有会议论文,从风险评估、可靠性评估、资产管理和维护策略3个角度进行了归纳总结。此外,由于电网性能越来越受影响程度高但发生概率低的事件的影响,有必要采用概率性风险分析方法来评估电网的性能,从而协调成本、性能和风险之间的关系[14]。

在对配电网的风险评估和资产管理研究的基础上,后续工作会从配电网的发展战略,智能配电网规划,智能配电网的规划方法和工具,配电网元件级和系统级效率,考虑运行过程的主动配电网规划以及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等方面对CIRED-S5分会配电系统规划进行全局系统性的研究。

摘要:风险评估和资产管理是配电企业进行各项业务的基本指导原则。文章针对CIRED-S5分会涉及风险评估和资产管理方面的论文进行归纳总结,从风险评估、可靠性评估、资产管理和维护策略3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对风险评估和资产管理过程中涉及的概率性分析方法做出展望。

资产结构和风险 篇8

鉴于组合投资理论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面对这样极为复杂的系统, 除了证券收益和风险的自身不确定性外, 对该系统的描述也往往不确定。证券组合投资问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就是在不确定性的系统中分析不确定性的收益及风险, 研究建立满足不同类型的投资需求和不同投资环境约束的模型, 以及如何获得模型的有效边界。这种不确定性表现为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事件发生与否以及发生的概率有多大的不确定性, 即所谓的随机性;另一种是事件所处的系统状态自身的复杂性, 及投资者思维判断的主观性所导致的边界不明确的不确定性, 即所谓的模糊性。从信息观点看, 随机性只涉及到信息的量, 而模糊性则关系到信息的含义, 可以说模糊性是一种比随机性更为深刻的不确定性。模糊性的存在在现实中也比随机性的存在更为广泛, 尤其是在主观认识领域, 模糊性的作用远比随机性的作用更为重要。因此, 对证券市场中的不确定性进行研究, 在模糊环境下研究组合投资问题, 将模糊信息考虑到组合投资决策模型的构建之中, 建立基于模糊信息处理的组合投资模型, 从理论上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的定义及性质

(一) 加权可能性均值及性质

定义1:设为模糊变量, 的α (α∈ (0, 1) ) 截集为Aα=[Aα-, Aα+], 则模糊变量的基于截集的加权可能性均值为:

其中E (Aα-) 表示模糊变量珘A的截集左端点的均值, E (Aα+) 分别表示模糊变量珘A的截集右端点的均值, 权重参数λ∈[0, 1]为决策者的乐观程度系数。λ值越大, 加权可能性均值越偏向于模糊变量珘A的α截集的右端点。此时加权可能性均值越大, 说明决策者越乐观;λ值越小, 投资者的风险态度越悲观。

当模糊变量为三角型模糊变量时, 设其取值分别为, i=1, 2, …, n, 其中pi, qi分别为三角型模糊变量的左、右宽度, 由定义1可知珘A的加权可能性均值为:

其中为实数平均值。

定理1:设两个模糊变量的α截集分别为Aα=[Aα-, Aα+]和Bα=[Bα-, Bα+], k为非负实数, 则:

(二) 加权可能性方差与协方差的定义及性质

定义2:设为模糊变量, 的α截集为Aα=[Aα-, Aα+], 则模糊变量的基于截集的加权可能性方差为:

其中Var (Aα-) 为模糊变量珘A的截集左端点的方差, Var (Aα+) 为模糊变量珘A的截集右端点的方差, 加权可能性方差定义为模糊变量的每个截集的左端点方差Var (Aα-) 和右端点方差Var (Aα+) 的加权平均值。权重λ∈[0, 1]的值越大, 加权可能性方差越接近于截集右端点的方差;λ值越小, 加权可能性方差越接近于截集左端点的方差。

定义3:设为模糊变量, 的α截集分别为Aα=[Aα-, Aα+]和Bα=[Bα-, Bα+], 则模糊变量的基于截集的加权可能性协方差为:

其中Cov (Aα-, Bα-) 为模糊变量珘A, 珘B截集的左端点的协方差, Cov (Aα+, Bα+) Var (Aα+) 为模糊变量珘A, 珘B截集的右端点的协方差。权重λ∈[0, 1]值越大, 加权可能性协方差越接近于截集右端点的协方差;λ值越小, 加权可能性方差越接近于截集左端点的协方差。

定理2:设两个模糊变量的α截集分别为Aα=[Aα-, Aα+]和Bα=[Bα-, Bα+], k为非负实数, 则:

推论1:设为模糊变量, m, n为非负实数, 则:

三角型模糊变量的加权可能性方差为:

二、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的组合投资模型

(一) 模型构建

假设市场上有n种风险资产可以进行组合投资, 设风险资产i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为 (i=1, 2, …, n) , xi (0≤xi≤1) 为投资者投资于证券i的比例, 于是该证券组合投资的预期收益率也是一个模糊数, 若模糊收益率的α∈[0, 1]) 截集为, 根据加权可能性均值的定义, 可知组合投资的预期收益率的可能性均值为:

其中权重参数λ的取值反映了投资者对组合资产的未来收益的乐观程度, 组合资产的模糊收益率的加权可能性方差为:

其中, 权重参数λ的取值反映了投资者对组合投资的未来风险的乐观程度。若用证券组合投资的预期收益率的加权可能性均值和加权可能性方差, 分别作为证券投资未来收益和风险的度量, 则在预先给定收益率的下限为μ (μ>0) 的条件下, 选择投资组合使其总风险最小的组合投资模型可表示为:

(二) 实证分析

选取上海证券交易所中上市的8种股票进行组合投资, 具体名称和代码见表1, 样本数据选取上述8种股票从2007年1月到2010年3月, 共39个月的月收益率数据的均值作为每种股票的预期收益率。由于股票的价格在同一天中也是波动变化的, 本文采用三角型模糊数来表示股票的月收益率, 设第i种股票第t个月的最高价格为Git, 最低价格为Dit, 第一个交易日的开盘价格为Kit, 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格为Sit, 则第i种股票第t个月的月收益率可用三角型模糊数来表示, 其中, 则显然有nit≤rit≤mit。这样得到的每月的收益率都反映了该月收益率的波动情况, 于是第i种股票的模糊预期收益率可用三角型模糊数表示:

其中T为样本数据的时期数, 根据样本数据求得上述8种股票的模糊收益率的中心值及左、右宽度的均值数据见表1。

假设某投资者对投资的收益和风险均持中立的态度, 取风险乐观系数为λ=0.5, 此时8种证券的加权可能性均值和加权可能性方差数据分别见表2和表3。将表2和表3中的数据代入到模型 (7) , 可得不同预期收益率下限的不同投资比例与风险见表4。从表4中可以看出随着预期收益率下限的增大, 模型的风险值随之增大。投资者根据不同的收益率的下限选择不同的投资比例, 同时承担相应的风险。

三、存在无风险资产的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模型

(一) 模型构建

假设投资者将其持有资金按x0 (x0≥0) 的比例存入银行, 视利息收益为无风险收益, 其收益率为r0, 风险值为0;将其余的资金投资于n种风险资产, 第i种风险资产的模糊收益率为 (i=1, 2, …, n) , 投资比例为xi (xi≥0) , 则存在无风险资产条件下的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模型可表示为:

(二) 实证分析

若投资者除了将全部的持有的资金投资于8种股票外, 还将其部分资金存入银行, 即投资于无风险资产, 当前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2.25%, 将其折合为月收益平均利率后为0.1856%, 将表2、表3中的数据和月存款收益率代入模型 (9) 中, 可得不同预期收益率下限的不同投资比例与风险见表5。

从表5中可以看出当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率小于银行存款月利率0.1856%时, 投资者会将其全部资产存入银行, 此时不需要承担任何风险;当预期收益率下限在0.25%到2%之间时, 投资者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 将其持有资金投资于股票3、股票5和股票7, 随着预期收益率的提高, 三种股票的投资比例相应增加, 银行存款的比例相应下降;当预期收益率下限为2%时, 银行存款的比例下降到54.37%, 股票3的投资比例增加到14.74%, 股票5的投资比例增加到22.59%, 股票7的投资比例增加到8.29%, 在此过程中投资者所需承担的风险值也由0.0722增加到57.2324;当预期收益率下限在2.5%到4%之间时, 股票3、股票5和股票7的投资比例继续增加, 银行存款的投资比例继续下降, 由48.09%下降到4.08%, 股票5的投资比例由25.71%上升到47.5%, 风险值也由74.0908上升到252.9464;当预期收益率下限为4.2686%时, 此时银行存款的投资比例为0, 全部资金投资于股票4, 此时模型的风险达到最大值357.2106。

四、存在投资比例限制的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组合投资模型

(一) 模型构建

在证券交易市场中, 证券的交易数量往往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投资者在实际投资决策中也可能基于各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 常常对于资金的分配有一定的最高投资比例和最低投资比例的主观限制。为满足上述要求, 本文建立存在投资限制条件下的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投资模型如下:

其中, li和hi分别为投资者对第i种资产的最低投资比例和最高投资比例限制。

(二) 实证分析

若投资者为避免风险将其资金存入银行的比例限制在10%-30%之间, 为保证投资的分散性将每种股票的投资比例也做适当的限制, 设投资比例的上、下界限制向量分别为:

将表2和表3中数据代入模型 (10) , 可得到不同预期收益率下限的投资比例和风险见表6。从表6中可以看出当预期收益率下限小于1.669%时, 投资者将其全部资金的30%投资于无风险资产, 1%投资于风险资产1, 将1.67%投资于风险资产2, 1%投资于风险资产3, 21.3%投资于风险资产4, 4.52%投资于风险资产5, 13.1%投资于风险资产6, 1%投资于风险资产7, 26.41%投资于风险资产8, 在8种风险资产中投资比例最大的是资产8, 风险资产1、3、7只达到预先给的投资比例下限, 此时投资者所有承担的风险为87.3144。在本例中投资者所能达到的最高的收益率为3.6561%, 此时承担的风险值为225.6776。虽然在投资者对风险的乐观程度为中性的时候, 即λ=0.5时, 8种风险资产收益率的加权可能性均值中有两种资产:资产3的收益率的加权可能性均值为4.2686%, 资产5的收益率的加权可能性均值为4.117%, 大于模型中所能达到的最大的收益率水平。但是, 由于受到的投资比例的限制, 无法达到更高的收益水平;同时, 投资者所有承担的最高风险值225.6776, 也要小于没有投资比例限制的最高风险值357.2016。

五、模型的比较分析

本文构建的模型 (9) 在模型 (7) 的基础上增加了无风险资产, 由于无风险资产的收益率相对较低, 在预期收益率下限较小的时候, 投资者可以获得无风险的收益。随着投资者预期收益率的提高, 投资于无风险资产的比例在逐渐地下降, 但是当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率的下限很大的时候, 无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为0。模型 (10) 在模型 (9) 的基础上增加了投资比例的限制。在为了保证投资的分散性, 事先对每种资产的投资比例做了最高和最低的投资比例限制, 虽然投资者在这种情况下所能达到的预期收益率水平降低了, 但是其承担的风险的最大值也变小了。

三种模型的风险收益关系图见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三种模型中投资者所承担的风险值都是随着预期收益率的增加而增加;在不存在无风险资产的模型中, 尽管预期收益率下限很低, 小于2.25%, 这时投资者仍要承担较大的风险, 其值为176.4268;同样对于存在无风险资产的模型, 对应于同一个预期收益率下限水平2.25%, 投资者所需承担的风险值仅为74.0908。因为此时投资者将其全部资产的48.09%存入银行, 这部分投资无需承担任何风险, 只有其投资于股票3的14.74%、投资于股票5的22.59%和投资于股票7的8.29%是需要承担风险的。但是, 当预期收益率下限大于4.25%时, 存在无风险资产的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模型中无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下降为0, 也就是说决策者将全部资产投资于风险资产。此时两种模型的预期值相同时, 风险值也相同, 两个模型的风险-收益关系图像重合。

存在投资比例限制的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模型的风险收益关系图像, 位于存在无风险资产的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模型和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模型的风险收益关系图之间, 这说明对应于同一个预期收益率下限的值, 存在投资比例限制的模型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模型的风险值, 介于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模型和存在无风险资产的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模型的风险值中间。例如当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率为2.75%时, 存在投资比例限制的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模型的风险值为120.4906, 存在无风险资产的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模型的风险值为114.3266, 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模型的风险值为182.4404。这是因为在存在投资比例限制的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模型中有30%的资金投资于无风险资产, 存在无风险资产的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模型中35.51%的资金投资于无风险资产, 而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模型将全部资金投资于风险资产, 故其风险值最大。但是, 由于受到投资比例的限制, 存在投资比例限制的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模型最大收益无法达到另外两个模型同样的4.2686%, 其所能到达的最大值为3.6561%。因此, 在图1中存在投资比例限制的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模型的收益-风险曲线要比另外两条曲线短。

六、结论

本文通过在基于加权均值-方差的组合投资模型中加入无风险资产和投资比例限制的条件, 使得模型更加完善、应用过程中更加贴近实际情况。在预期收益率较低的情况下, 研究表明存在无风险资产的模型比没有无风险资产的模型具有更小的风险。但是, 当预期收益率下限大于4.25%时, 存在无风险资产的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模型中无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下降为0, 此时两种模型的预期值相同时, 风险值也相同。在同一个预期收益率下限的情况下, 存在投资比例限制的模型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模型的风险值, 介于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模型和存在无风险资产的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模型的风险值中间。但是, 由于受到投资比例的限制, 存在投资比例限制的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模型最大预期收益的最大值比另外两个模型的最小。

参考文献

[1]Tanaka H., Guo P.&Túrksen I.B.Portfolio selection based on fuzzy probabilities and possibility distributions[J].Fuzzy Sets and Systems, 2000, 111:387-397.

[2]Carlsson C., Fuller R., Mailender P.Possibilistic Approach to Selecting Portfolios with Highest Utility Score[J].Fuzzy Sets and Systems, 2002, 131:13-21.

[3]张卫国.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模型、方法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4]陈炜, 张润彤, 杨玲.存在融资条件下证券组合选择的一种模糊决策方法[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07 (3) :67-70.

[5]洪雁, 邵全, 吴祈宗.模糊机会约束规划下的投资组合模型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5 (9) :112-118.

[6]许若宁, 翟晓燕.风险投资决策的模糊分析模型[J].模糊系统与数学, 2008 (1) :120-126.

[7]姚邵文.模糊环境下的投资组合模型[J].统计与决策, 2009 (8) :149-150.

[8]付云鹏, 马树才.一种新的基于可能性均值的证券组合投资决策模型[J].统计与决策, 2011 (3) :164-166.

上一篇:日本农村金融下一篇:高职院校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