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骨折术后(精选10篇)
膝关节骨折术后 篇1
关键词:膝关节,骨折,康复,持续被动运动器
胫骨平台、髌骨骨折及股骨远端等膝关节周围骨折, 是一种多发性损伤。过去我院对此类患者术后治疗即使鼓励患者主动或被动功能锻炼, 也因锻炼太迟、怕疼痛等不能有效的长久锻炼, 从而致膝关节活动度受限, 严重者可出现膝关节周围组织粘连, 关节僵硬强直。
我科2003年6月~2007年6月, 对153例行膝关节周围骨折内固定术患者, 予术后早期使用持续被动运动器 (Continous passive motion, CPM) 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3例, 男性87例, 女性66例;年龄9~75岁, 平均36岁;致伤原因为车祸伤93例, 机械伤37例, 高处坠伤16例, 其他7例;骨折部位为骨下段42例, 骨髁上或髁间36例, 胫骨上段16例, 胫骨平台32例 (粉碎性9例) , 髌骨27例。其中合并半月板损伤17例, 前交叉韧带损伤12例, 后交叉韧带损伤7例。
1.2 CPM
适应证:包括 (1) 膝关节周围骨折坚强的内固定术后; (2) 膝关节挛缩畸形松解术; (3) 膝关节粘连松解术[1]; (4) 膝内外侧前韧带重建术; (5) 化脓性关节炎清创引流术等。
1.3 治疗方法
膝关节周围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肢加压包扎, 术后第3天开始应用CPM。患肢放置在CPM机上, 设置好起始角度、终止角度和周期位置, 控制循环周期45s至4min, 活动速度调至每秒0.1~1.0/次, 伤膝活动度从30°开始慢速运动, 每日增加5~10°左右, 每日2次, 每次45min左右, 共进行2周。循序渐进, 逐渐增加活动度。同时指导病人在其它时间进行主动股四头肌收缩, 伸屈膝关节活动锻炼。
2 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135例获得随访, 时间6个月~1年。治疗7d后可屈膝60~80°112例, 大于80°23例, 14d后屈膝100~110°111例, 大于110°24例;21d后均可屈膝110°以上且伤口愈合良好, 术后4周X线片均示骨折模糊, 骨折端无明显移位。
3 治疗方法
3.1 心理治疗
当患者术后回到病房在清醒状态下医生、护士亲切和蔼地对患者安慰鼓励, 告诉他 (她) 手术顺利, 术后开始1~2天伤口会有疼痛, 会给予镇痛药物减轻疼痛;鼓励患者要面对现实, 并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治疗, 以促进早日康复。向患者解释早期功能锻炼对恢复膝关节活动度的重要性。使患者愿意接受治疗, 然后向患者介绍CPM活动器的性能及其无痛等优点, 消除患者顾虑, 从而配合治疗。锻炼过程中, 我们有专业理疗师负责。在使用前医生均有向理疗师说明患者病情, 尤其是内固定种类及其坚固性, 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3.2 CPM
治疗的方法: (1) 患肢置于CPM机上系好固定带, 大腿应尽量贴于活动架上防止肢体离开机器支架, 以达到要求的活动角度;小腿常呈外旋位, 防止体位性腓总神经损伤。 (2) 观察病情变化, 听取患者对疼痛的感受。疼痛是影响病人患肢功能锻炼的时间和强度的主要因素。本组病例手术时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方法。镇痛泵1~3d, 术后第3天开始CPM功能锻炼。拔除镇痛泵后, 病人往往出现锻炼后的反应性疼痛。由于关节疼痛通过神经系统使得肌肉产生保护性抑制反应, 可致肌力减退, 肌力下降又可直接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2]。因此, 早期 (2周内) 可给予口服曲马多缓释片50mg, 每日2次, 以减轻疼痛, 促进病人膝关节功能恢复。 (3) 术后患肢抬高20~30°, 注意观察伤口敷料包扎、渗血情况, 渗血较多时须及时更换;密切观察四肢肢端感觉、血循、运动情况, 若肢端麻木, 进行性肿胀, 可能是伤口敷料包扎过紧, 及时松解;若活动次数多时, 敷料有松脱移位, 须及时加固。 (4) 过度活动可造成关节内流液增加, 关节内出血等并发症, 如在锻炼过程中出现关节肿胀, 需及时处理。
3.3 出院指导手术后一般在病房进行CPM锻炼
15d左右。出院可在门诊继续CPM治疗, 主动锻炼也十分重要。在进行CPM锻炼过程中或结束后相当长一段时间还需进行艰苦, 持之以恒的康复锻炼, 以增加下肢肌肉的力量。以大小腿肌肉收缩配合主动屈伸髋、膝关节, 每次锻炼以略感疲劳为度。教会患者拆除外固定支具方法, 锻炼后再将外固定支具绑好。出院后有计划的进行功能锻炼6个月以上。
4 讨论
4.1 减轻术后疼痛
术后使用CPM机, 使活动的关节不断将刺激信号经关节束的神经末梢上传神经中枢, 抑制了痛觉信号上传而达到止痛的目的[2]。
4.2 利消肿使患肢处于抬高位, 促进手术部位血液和关节滑液的循环, 有利水肿或肿胀消退。
4.3 消除关节粘连, 改善关节活动度, 可缩短住院时间。
4.4 促进关节软骨损伤的自身恢复, 避免或减轻创伤关节炎的发生。
4.5 注意事项
(1) 骨折内固定均利用AO技术及AO器材操作, 适用于牢固内固定的患者; (2) 手术切口均为纵切口, 术中彻底止血, 引流通畅; (3) 张力性肿胀或筋膜综合征者禁用; (4) 使用CPM期间指导患者肌肉收缩, 停机后进行功能锻炼, 如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和膝、髋关节屈伸运动等; (5) 在医生的持续观察下, 从小角度开始, 逐渐增加度数, 并控制时间。术后早期即进行肌肉收缩练习可在不影响内固定的情况下, 对局部静脉起到“按摩”效应[3]。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关节粘连、僵硬[4], 活动受限, 生活质量下降, 有效的功能锻炼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自主锻炼往往不能坚持, 远远不到理想的关节功能恢复程度, 使用CPM锻炼机安全、关节活动范围大, 用机械运动代替医务人员的手法治疗, 不仅疗效好, 且省时省力, 安全无痛苦, 可改善患肢血循环, 防止肌肉萎缩, 对病、伤、残者康复期的站立和步行恢复作用确切。
参考文献
[1]刘玉杰.膝关节粘连松解术的常见并发症.中华创伤杂志, 1997;10:318.
[2]王林娟, 马利平.功能锻炼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护理学杂志, 2002;17 (1) :68~69.
[3]范振华, 周士枋主编.实用康复医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8, 514.
[4]沈忆新.改良Judee膝关节关节松解治疗膝关节强直.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1;16 (5) :227.
膝关节骨折术后 篇2
关键词 物理作业联合治疗 肘关节骨折术后 运用观察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139
肘关节由肱骨下端和尺骨、桡骨上端形成3个关节共同包在一个关节囊内构成[3]。可做前屈、后伸运动,也参与前臂的旋前和旋后运动。肘关节骨折易累及肘关节致关节功能障碍,所以术后早期运动作业联合康复关系到肘关节功能康复的恢复好坏。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0月~2012年5月收治肘关节骨折患者48例,随机抽选40例,男30例,女10例,年龄20~58岁,其中肱骨下端骨折13例,尺骨鹰嘴骨折7例,桡骨上端骨折20例,平均住院时间2个月,伤后康复时间平均4周。
物理治疗方法:等长收缩训练:指导并鼓励患者积极行肱二头肌等长收缩运动训练。具体做法:握紧拳头,绷紧肘部肌肉5秒后放松,再绷紧,再放松,20次1组,每天3组,并逐渐增加次数和延长时间。
关节松动训练:具体做法:患者取舒适的体位,充分放松,治疗师先牵拉和松动肘关节内外挛缩的软组织(韧带、关节囊),然后逐渐用力屈肘,直到痛点或稍过痛点停止,维持l5~20秒后再放松,重复2~3次,每次屈肘的范围应稍稍增加,注意牵拉关节适度,禁止用力过猛。
CPM机被动锻炼:45分钟。起始,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每天酌情增加5~10分钟,直到肘关节屈曲达120°后可以停止CPM机锻炼。每次被动锻炼30分钟,2次/日。
水疗:用38~40℃的温水浸泡肘关节,同时,用弹拨手法肘关节周围组织进行按摩,2次/日,每次20~30分钟[2]。
等速运动训练:在无痛范围内行患肘等速持续被动运动,每天30分钟;每周4天,2周1个疗程,训练3个疗程。肘关节内骨折术后患者应用等速运动装置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肘关节功能,加快康复进程,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物理因子治疗:⑴音频电刺激:目的:利用频率1.000~2.000Hz的等幅正弦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具有镇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软化瘢痕、松解粘连 及消散炎症及其残留浸润硬结,每次治疗20~30分钟,2次/日。⑵蜡疗:目的:①温热作用:由于蜡疗具有较强而持久的热透入作用,故有利于血肿的吸收,加速水肿消退,提高新陈代谢,具有消炎作用。②机械压迫作用:对皮肤及皮下组织可产生柔和的机械压迫作用,既可防止组织内淋巴液和血液渗出,又能促进渗出物的吸收。1次/日,每次15~20分钟。③超声波:预防并解除小动脉痉挛,增加毛细血管网的开放数,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利于瘀血被吸收。一般采用1~3W/cm2连续超声波,病灶投影区移动式或固定式治疗。1次/日,每次5分钟。
作业疗法:①日常生活、家务劳动训练和肌力的训练:尽量用患肢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从高处拿物体、洗衣服、做饭,拖地、提重物等。②动静态结合支具对肘关节进行牵引治疗:用低温热塑板制作的动静态结合支具对肘关节进行牵引治疗。支具制作及使用方法:用各达上下臂2/3的低温热塑板材符合肢体塑形.在肘关节处用螺丝连接,使其可以活动,在支具上下两端用弹性橡筋连接,使橡筋的拉力刚好在患者能够耐受的最大伸展范围内,每5分钟伸展1~2次,白天佩戴6~8小时。晚上休息时,去掉橡筋,上紧固定螺丝,使其成静态支具.在患者达到的最大伸展范围固定,佩戴4~6小时[4]。③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采用的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系统是MJS。主要是训练整个上肢,强调的是整个上肢功能的康复,当然重点是肘关节的功能康复。每次10分钟。1次/日,1个月1个疗程。
疗效判断标准:⑴Eaton提出的关节总活动度(TAM)评定法:肘关节屈曲角度~肘关节伸直受限角度=肘关节屈伸活动度,正常为0~l50°,活动度越大,效果越好;⑵容国安等的肘关节疗效评定标准:①优:疼痛、肿胀消失,关节活动功能正常,肘关节屈伸关节活动度>110°;②良:疼痛、肿胀减轻,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改善,肘关节屈伸关节活动度60°~110°;③差:关节粘连、僵硬情况无明显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受限,肘关节屈伸关节活动度<60°。
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利用SPSS13.0软件数据处理。
结 果
本组40例患者采用物理作业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疼痛、生活自理方面的对比,优良率>86%。治疗前后效果方面有显著性意义(P 对于以上40例患者,经物理作业联合康复治疗,大部分患者康复效果较好,优良率>86%。其中两例患者效果不佳,其中1例主要是患者不愿积极主动配合训练,不听从治疗师指挥,治疗时间不充分。另1例患者是肱骨下端骨折术后1年6个月,肘关节已僵直,康复治疗的时间晚。 讨 论 肘关节受伤后的功能障碍不仅使肘关节活动受限,还将影响到整个上肢的功能活动恢复,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等都带来极大不便,甚至会留下肢体终身残疾。而运动作业联合治疗可提高伤后肘关节的活动范围改善关节的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长收缩训练可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关节积液、促进消失,防止粘连,同时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持续CPM被动活动,加速关节软骨和关节周围组织如肌腱、韧带等的修复,促进软骨损伤的自身修复。研究表明术后早期进行等长收缩训练、等速运动训练及CPM机被动活动更有利于改善肘关节功能障碍。关节松动术,是一种非常实用、有效的手法操作技术,亦是防治关节粘连,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关节软骨及关节周围损伤组织修复行之有效的康复方法 。采用水疗、音频电刺激、超声波、蜡疗等多种物理因子治疗,有改善患处血液循环、促进静脉及淋巴液回流,消除肿胀和疼痛,减轻组织粘连和挛缩[6]。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创建上肢康复训练虚拟的环境界面,通过计算机游戏激发患者训练来达到良好的效果。但训练中要要注意以下事项:循序渐进;以主动活动为,被动活动为辅;定期复查DR线片,根据骨折处骨痂生长情况调整康复具体措施;整体和局部观念,锻炼患肢的同时应注意全身其他部位的活动;总之,肘关节骨折术后行早期的物理作业联合能加快康复治疗,缩短康复时间,使患者能加快重返社会及工作岗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望:肘关节骨折术后出现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临床上现在比较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是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时问间比较迟或主被动训练的机会太少,物理作业联合治疗的普及及推广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受限的程度,因此尽早将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物理作业联合治疗,能是肘关节功能恢复达到更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重返工作岗位的几率。 参考文献 1 王玉龙,主编.康复评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74-185. 2 尤爱民,雷万军.支具在创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治疗中的作用.中国康复医学,2009,9:81-82. 3 顾德明,主编.运动解剖学图谱.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73. 4 尤爱民,雷万军.综合康复治疗手烧伤69例[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27:572. 5 毕霞,许莉莎,孙丹,等.創伤后肘关节僵硬的综合康复治疗[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3):266-26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7例患者中, 男49例, 女18例。全部为关节内新鲜闭合骨折。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34例) 和对照组 (33例) , 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术后进行功能锻炼。其中观察组术后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分型等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 (P>0.05) 。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切开解剖复位内固定, C型臂X线机检查复位固定满意后, 缝合关节囊, 切口内放置引流后逐层缝合。治疗组关闭关节腔后即向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2ml, 术后每周关节内注射一次, 连续注射4周。对照不注射玻璃酸钠, 其余治疗同观察组。 1.3 术后处理 患肢抬高, 持续负压引流。所有患者均行术后镇痛, 常规应用抗生素3d。拔除引流后即行患肢CPM锻炼, 30min/次, 上、下午各1次, 逐渐增加伸屈角度。鼓励患者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 以患者能耐受疼痛为活动标准。术后2周持双拐下地不负重行走, 膝关节逐步过渡到以主动锻炼为主。术后8~12周逐渐弃拐负重行走, 完全负重时间根据X线复查结果决定。 1.4 疗效评定 疼痛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oeres, VAS) 测定尺评估, 所有患者分别于第1次用药后 (对照组按同一时间) 的第1、2、4、7、10天进行VAS评分;术后6个月测定膝关节活动度。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以 2 结果 67例中62例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10~24个月, 平均16.2个月。其中观察组32例, 对照组30例。所有术后均行X线检查, 达到骨性愈合, 无一例出现切口、关节感染。观察组术后疼痛较对照组轻,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术后平均膝关节活动度较对照组好,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3 讨论 膝关节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关节, 它有传递负荷、保存动量和提供活动匹配的功能[1]。膝关节创伤造成关节软骨破坏、关节面不平整及关节腔内积血, 加之手术局部创伤、邻近软组织损伤、炎症反应等因素引起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关节粘连以至关节僵硬。因此, 及时切开复位术, 坚强内固定, 恢复关节的正常力线是治疗关键。早期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改善关节的滑液循环, 消肿、止痛, 防止关节黏连, 有利于关节软骨的再生和修复[2]。在临床实际工作中, 较多患者会发生创伤性关节炎, 关节黏连、僵硬。这可能与忽略了滑液和关节软骨面的修复的作用相关[3]。 玻璃酸钠是一种高分子直链聚糖, 由N-乙酰-D葡萄糖胺和D-葡萄糖醛酸构成, 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中。它具有高度的黏弹性、水溶性, 一定的机械强度和组织相容性。在骨科领域中已广泛应用于骨关节炎的治疗。玻璃酸钠的生理作用主要为改善滑液的生理功能, 减少关节运动及组织滑动产生的摩擦, 增大关节活动范围, 防止骨基质进一步破坏流失, 保护软骨;降低血清与滑膜液中IL-21、IL-26水平, 抑制免疫损害进程并缓解疼痛;抑制单核巨噬细胞和白细胞的趋化和吞噬作用;玻璃酸钠还有减轻炎症反应, 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繁殖和运动的作用, 从而具有抑制瘢痕形成作用[4]。本研究结果表明, 玻璃酸钠治疗组术后疼痛程度及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使用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因此, 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对减少术后疼痛连, 增加关节活动具有明显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吕勤, 盘雪梅.玻璃酸钠与CPM功能锻炼联合应用在外伤性膝关节僵硬患者术后康复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 30 (14) :1793-1794. [2]彭炳龙, 贾芝和, 文毅英, 等.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注射玻璃酸钠的临床应用[J].实用骨科杂志, 2009, 15 (8) :625-626. [3]张润生.玻璃酸钠在髌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基层用药, 2009, 16 (2) :46-47. 近年来关节镜手术已成为临床上应用较广泛的微创手术,大部分膝关节的损伤都可实施关节镜手术。然而该手术的术后护理尚无固定的模式或程序,而且因膝关节的功能以及这种微创手术自身的特点,使得膝关节镜手术的术后护理至关重要。 护理 1术后护理1.1体位护理本组病例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术后6h内患者取平卧位,观察其生命体征的变化。将患肢抬高l5~20.膝关节需屈曲5.位并在膝后置一软垫。 1.2局部护理术后患肢需维持弹力绷带并进行加压包扎,对于术后伤口渗血可采取局部冷敷,以降低水肿程度,避免继续渗血并减低疼痛。 1.3关注疼痛肿胀状况术后8—24h内,患肢将出现轻度疼痛,通常不需使用镇痛剂,但必须查明疼痛原因,必要时可使用镇痛剂.分析疼痛部位、疼痛时间及程度,确定是否是由并发症导致。密切注视留置在关节内的导管的引流状况,确保其通畅。 1.4观察患肢远端的运动、感觉以及血运状况术后膝关节加压包扎期间需密切关注患肢远端运动、感觉及血运状况,遇异常情况需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确保适宜的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的松紧程度,并开展早期功能锻炼。 2指导患者开展早期功能锻炼2.1肌力训练①术后麻醉药物作用消退后,需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舒缩练习以加快血液循环、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消除肢体肿胀。活动强度以患者不感觉到疼痛与疲劳为宜。②术后第1天开始可以练习直腿抬高以避免发生废用性肌肉萎缩。将患者健側膝关节屈曲,伸直患侧膝关节,使踝关节处于功能位,抬腿离开床面,其高度因病各异,需请示医师进行确定。 2.2功能锻炼①被动锻炼术后2~3d能够应用CPM机被动实施膝关节屈伸练习,0.5~1h/次,1—2次/d,循序渐进地每日增加屈膝角度5—10.;通过CPM机被动锻炼能够防止肌腱粘连。术后早期活动能够让纤维组织在产生与成熟过程中,保证肌腱上下滑动,有效松解肌腱与四周组织的粘连,对术后膝关节的功能活动大有益处。②在主动锻炼术后3一5d患肢疼痛与肿胀开始消失后可开展屈曲锻炼。③下肢负重练习术后下床与负重时间是由疾病种类与手术方式共同决定的。对于半月板局部或整体切除的患者可在术后3~5d拄拐下床负重活动;对于有半月板缝合的患者,术后需以卡盘支具给予保持,制动14d及在卡盘支具保持下限制患者关节活动练习与部分负重练习。术后14d后可拄拐,并在不负重情况下适当进行运动,6周后患肢可弃拐负重,8周后可将卡盘支具摘去.2.3出院指导出院时向患者详细说明继续加强各项功能练习的重要性,强调患肢负重的时间以及注意事项,要求患者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并定期来院进行复查。 3.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对象都来源于2013年8月-2015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8例行手术治疗的膝关节骨折患者, 纳入对象纳入前经CT等检查确诊为膝关节骨折患者, 且均行膝关节骨折外科手术治疗, 患者均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 但膝关节恢复效果不佳, 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并自愿签署该知情同意书, 并排除由膝关节中立及骨折疏松症引发的膝关节骨折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39例, 研究组男21例, 女18例, 年龄28~56岁, 平均 (42.03±1.39) 岁, 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交通事故、严重撞击伤例数分别为12、15、12;对照组男22例, 女17例, 年龄27~57岁, 平均 (42.13±1.38) 岁, 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交通事故、严重撞击伤例数分别为13、14、1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相较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干预, 基础护理:护理过程中主责护士将康复训练时间、频率和强度告知患者, 并由患者自行学习实施。研究组另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 全面护理步骤, 康复护理:为消除肿胀及保证静脉回流畅通, 由主责护士术后2周内抬高患肢, 术后对患者实施股四头肌舒缩运动, 必要时实施踝关节趾屈背伸运动, 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20 min, 每天3次, 手掌叠加后将髌骨按住并沿各个方向数次推动, 沿上下内外方向用双拇指推动髌骨数次, 双手揉按股四头肌及膝关节数次, 捏股四头肌, 用力提起, 对预防伸膝装置粘连有利, 由主责护士指导并帮助患者依次活动其患肢处各关节, 动作轻柔, 并遵行循序渐进原则, 由弱至强收缩肌肉, 次数逐渐增多, 活动范围逐渐增大, 随后逐渐减少活动范围, 加强患者自主活动, 同时辅助被动训练。心理护理:对患者疾病及心理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 开展术后健康教育, 向患者详细讲解膝关节僵硬的危害性, 并强调能锻炼的重要性, 让患者意识到维持良好心态、术后的锻炼及保健亦是保证其良好预后的关键, 主责护士与患者之间应进行主动沟通交流, 利于患者了解疾病整个过程, 为患者及时缓解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 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进而增加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疼痛护理干预:术后主责护士可采用镇痛泵, 有效减轻伤口引起的疼痛, 镇痛药物剂量过高导致呼吸系统明显被抑制, 术后主责护士应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正确的止痛泵使用方法和操作注意事项, 对于疼痛症状无明显改善者应及时向医师反映, 以及时调整镇痛泵剂量。 1.3 观察指标 (1) 两组护理干预后临床疗效比较, 临床疗效以Judet疗效进行评估, 其中膝关节屈曲度<50°记为优, 膝关节屈曲度50°~79°记为可, 膝关节屈曲度80°~100°记为良, 膝关节屈曲度100°记为优, 总有效率= (优+良+可) /总例数×100%。 (2) 两组护理干预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以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评估膝关节恢复情况, Lysholm评分包含8个项目, 总分100分, ≥84分记为正常, 66~84分记为一般, ≤65分记为较差, 得分越高表明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 对两组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后2个月、4个月、6个月Lysholm评分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所得数据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分析及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干预后临床疗效比较 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例 (%) 2.2 两组护理干预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两组护理干预后Lysholm评分分别较护理干预前显著提高, 且护理干预后研究组Lysholm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分 *与治疗前相较, P<0.05;△与对照组相较, P<0.05 3 讨论 外科手术是现阶段治疗膝关节骨折的常用手段, 而术后患者因需长期卧床休息, 关节长期处于固定位置, 易致关节僵硬, 以关节活动度下降、胶粘感和局部不适感为主要临床特征, 其中关节周围相应肌肉的痉挛, 关节囊内外的纤维性粘连是导致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僵硬的关键因素[4]。而膝关节僵硬持续时间过长, 将进一步导致患者肢体残废, 临床积极探寻全面合理术后护理措施对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至为关键。 本次研究旨在探寻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在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僵硬的预防效果, 笔者展开的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临床效果较对照组显著提高, 研究组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显著提高, 研究组采用的综合性护理干预中的康复干预是康复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5], 以基础护理为起点并以患者康复需要为基本目的, 因膝关节骨折患者疗程长且术后并发症种类较多, 因而多数患者术后易存在消极和恐慌等负性情绪, 因而护理过程中主责护士与患者沟通交流时态度应亲切、和蔼, 以缓解患者负性情绪, 让患者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 利于其自我压力的释放, 利于患者康复进程的加快[6]。而术后患者常伴有疼痛现象, 且过度疼痛将导致患者分泌大量汗液, 呼吸加促的同时导致代谢加快, 护理过程中需谨慎处理, 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创伤导致患者心有余悸而较难积极主动配合膝关节功能锻炼, 因而护理干预过程中应持续对患者进行被动运动锻炼, 后期患者亦可进行简单脚趾、抬脚运动及主动伸缩患肢[7]。同时辅以被动训练, 被动训练主要依靠外力完成, 利于外力全面放松患肢, 同时可利用外力对患者关节近端或活动的关节远端进行固定, 对关节功能恢复有益, 可见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膝关节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有较显著的临床效果[8], 综合性护理干预过程中不仅可改善患者患肢的静脉血液回流, 并可显著消除患者肿胀情况, 利于肌力及关节活动度的提高, 减少组织粘连, 并增加肌肉群力量, 有效改善关节功能状态, 利于患肢功能康复[9]。 综上,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僵硬预防效果佳, 并有效保证术后膝关节良好的屈曲度, 利于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临床积极作用显著。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对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僵硬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8月-2015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8例行手术治疗的膝关节骨折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术后实施基础护理干预, 研究组另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 对两组护理干预后临床疗效 (采用膝关节屈曲度评定) 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以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进行评估) 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护理干预后Lysholm评分分别较护理干预前显著提高, 且护理干预后研究组Lysholm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综合性护理对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僵硬的临床干预效果显著, 有效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膝关节骨折,综合性护理,关节僵硬,干预 参考文献 [1]江丽娇, 熊洁, 张晶晶, 等.下肢创伤骨折术后预防膝关节僵硬的功能训练[J].现代临床护理, 2012, 11 (5) :43-45. [2]张巧凤, 李耀章.护理干预预防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僵硬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4 (25) :2837-2839. [3]李冬梅.全面优质护理用于预防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的效果观察[J].长江大学学报 (自科版) 医学下旬刊, 2013, 10 (33) :77-78. [4]王晓梅, 周会菊.优质护理服务预防下肢骨折患者膝关节僵硬的效果[J].河北医药, 2014, 43 (19) :3019-3020. [5]罗玲.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康复护理的实施路径思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 36 (34) :5296-5297. [6]胡燕娜, 谭颖微.早期功能训练指导预防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的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 2014, 8 (27) :75-78. [7]岳松梅.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僵硬的预防性护理干预要点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连续型电子期刊) , 2016, 16 (4) :249. [8]李银飞.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J].中医正骨, 2014, 30 (5) :70-70, 72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98例, 均为我科收治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72例, 女性26例;年龄13~68岁, 平均37.4岁;其中股骨髁骨折32例, 股骨髁上骨折42例, 胫骨平台骨折24例。将患者按照病种及入院次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4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种、病情等方面无显着差异 (P>0.05) 。 1.2 手术方法 两组术前一般情况良好, 均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 1.3 护理方法 两组均给系统化整体护理。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康复方法 (本科按山东省卫生厅《诊疗护理常规与操作规程》方法执行) 。即第一阶段:术后3d开始主动锻炼, 术后7d被动锻炼, 术后15d行膝关节热敷;第二阶段:逐步加强膝关节功能锻炼。治疗组49例早期给予综合康复护理。具体护理措施:①心理护理:护士要及时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 告知患者锻炼的目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 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层次、性格特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沟通, 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及配合, 化被动为主动。②主动锻炼:术后6~8h鼓励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分管护士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股四头肌收缩、膝关节背伸和跖屈锻炼, 让患者先锻炼健侧, 等熟悉方法后再锻炼患侧。以上功能锻炼应保持>500次/d。③膝关节功能训练器 (CPM机) 辅助锻炼:术后1d在有效止痛保障下进行, 头3d终止角度≤30°, 术后第4天开始要求平均1~2d增加10°左右, 2次/d, 30min/次, 等膝关节屈曲达120°后可终止CPM机锻炼。④电脑骨创伤治疗仪辅助治疗。可提供早期、恢复期两种治疗模式。术后2d使用早期治疗模式, 将两个治疗仪放于膝围, 2次/d, 60min/次;术后1周开始使用恢复期治疗模式。⑤自制中草药“外伤洗剂”熏洗。拆线后开始治疗, 将中药煎煮后, 用中药治疗仪进行熏洗, 2次/d, 30min/次。 1.4 疗效评价 两组均根据疼痛、关节活动范围、主动伸展受限、内外翻畸形、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关节积液7项对膝关节功能进行综合评定:100分为完全正常, 91~99分为优良, 75~90分为良好, 50~74分为尚可, 低于50分为差[1]。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显着差异。 2 结果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见表1。 注:经统计学χ2检验, χ2=15.18, P<0.01,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膝关节周围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膝关节功能障碍者在20%以上, 预防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关键是有效的康复, 康复治疗越早, 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早期进行主动锻炼能促进患肢血液循环, 保持膝关节软骨面的生理机能, 因为关节软骨营养依靠滑液运送, 而且在压力下才能吸收, 以减少关节腔积液、促进消肿、防止粘连, 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心理康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康复的疗效, 特别是早期多数患者由于怕痛或怕影响伤口愈合而不敢活动, 我们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 通过耐心细致的讲解, 给予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 增加患者的自信心和生活自理能力, 鼓励患者早期活动, 所有患者都能积极配合。文献[2]报道, 骨折手术固定牢固无外固定者, 可早期使用CPM机训练, 该训练方法具有痛苦小、消肿快等特点, 是防治关节疾病, 促进关节软骨再生和修复, 避免关节软骨僵硬、粘连致活动度受限的良好方法。有人[3]主张, 术后第2天就可以开始使用CPM机训练。我们早期使用CPM机进行被动功能锻炼, 加强了关节诸肌群的收缩功能, 增加了动力肌群对关节的稳固作用, 改善了膝关节伸屈活动的范围, 避免了下肢静脉形成血栓。有人主张, 术后3d内CPM机锻炼终止角度最好不超过40°, 我们采取术后24h进行锻炼, 为确保安全, 术后1~3d终止角度不超过30°。锻炼时遵循先慢后快, 循序渐进的原则, 确保患者能耐受, 不影响下一次锻炼。多项研究表明, 早期锻炼对膝部伤口无不良影响。分管护士为患者进行关节伸屈练习, 可了解他 (她) 们锻炼和恢复情况, 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电脑骨创伤治疗仪优于一般理疗方法, 早期治疗可以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恢复期治疗可以起到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粘连、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中药配方的主要功效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药力经毛窍而入, 加强和改善了局部血液循环, 使膝关节粘连分解, 组织间液回流吸收[4]。我们对膝关节周围损伤术后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措施, 患者膝关节功能可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和保留, 明显优于传统的康复方法 (P<0.01) 。因此我们认为, 骨折术后关节功能康复靠功能锻炼, 而功能锻炼的实施主要在护士的指导下进行, 只要护士注重患者心理负担的消除, 掌握好训练方法和强度, 就一定会获得满意的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沿用传统的康复方法, 治疗组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措施。结果 治疗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结论 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 采取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措施, 可显着恢复和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膝关节周围骨折,内固定术后,康复,护理 参考文献 [1]张光铂, 李忠实.膝关节功能评定[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991, 6 (2) :80. [2]舒武兰, 杨玉芝, 刘琼蓉, 等.膝关节周围损伤后的功能康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8, 16 (6) :473-475. [3]王丽华, 闫笑笑, 张霞.系统康复护理对膝关节周围损伤患者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15 (4) :61-64. 关键词:中药熏洗,膝关节周围骨折,关节功能,康复 膝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骨折,大多数由于高能量暴力所导致,采用保守治疗方法比较困难,目前临床多采用手术方法对其进行治疗,但患者在术后会出现关节黏连等并发症现象,易导致膝关节功能出现障碍[1]。为了对采用中药熏洗的方法对接受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后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进行分析,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更加理想的恢复性治疗,使患者的预后更加理想,使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的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提供一些比较有参考价值的资料,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抽取70例在我院就诊的接受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的临床患者病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采用锻炼器训练和锻炼器与中药熏洗结合的方法进行恢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07年4月至2011年4月这四年时间里,抽取70例在我院就诊的接受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的临床患者病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患者年龄在23至72岁之间,平均年龄42.8岁;其中包括42例男性患者和28例女性患者;患者的骨折部位主要包括股骨髁上骨折、股骨髁间骨折、胫骨平台骨折、髌骨骨折、复合骨折;两组患者的所有自然资料,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 1.2 方法 将抽样中的70例患者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5例。A组患者在手术后采用锻炼器对相关关节进行恢复锻炼;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进行中药熏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进行比较分析。 1.3 中药熏洗方剂组成和用法 该方的药物组成为:伸筋草、红花、木瓜、三七、乳香、没药、茜草、木香、木通、鸡矢藤、七叶莲、三棱、细辛、苏木、桃仁、防风、地鳖虫、白芍、甘草,用纱布包好后放入5000m L水中浸泡半小时,再煮沸半小时,然后将伤肢放于药液上方进行熏蒸10min,再进行按摩并取药液湿热敷患处,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半小时,一星期为一个疗程,坚持治疗4个疗程。 1.4 疗效评价标准 优:患者关节部位的肿胀、疼痛现象完全消失,关节的活动范围在120度以上,伸直0度;良:患者关节部位的肿胀、疼痛现象基本消失,关节活动范围在90~120度之间,伸直受限程度在10度以下;可:患者关节部位的肿胀、疼痛有一定的减轻,关节的活动范围在30~90度之间,伸直受限程度在10度以上,或膝关节活动幅度较治疗前增加30度以上;差:患者的关节部位肿胀、疼痛现象及生理功能没有任何的改善[2]。 1.5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差异性显著(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B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效果与A组患者比较,其及格率明显高出很多,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中医研究认为,由于创伤、手术导致患者局部出现气血壅塞、经络不通现象,以致气血不濡养经脉肌肉,日久则可以导致肌肉失养而发生萎缩,经脉出现挛缩,屈伸不利等症状。因此对于该现象的治疗应以舒筋通络、活血化淤为主。中药熏洗液方中的伸筋草、木瓜、鸡矢藤、七叶莲具有舒筋通络的功效,红花、三七、桃仁具有活血化淤的功效,乳香、没药、三棱具有破血逐淤的功效,茜草、大青木香、苏木、白芍、防风、甘草具有行气消肿、缓急止痛的功效,细辛、木通、地鳖虫具有脱水温经通络的作用,全方中诸药合用可以达到活血化淤、温经舒筋通络、脱水消肿止痛等最终治疗目的,有利于对由于患者早期活动所造成的疼痛、肿胀等不良反应进行有效的缓解;加热熏洗,由于温热对局部所产生的相应刺激,使玄府洞开,患部的血管发生扩张,可以起到温经散寒、通经活血的效果,且药物透过皮肤直达病部,对患肢周围组织渗透,可使患肢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使患者的疼痛阈值得到提高,使患者的肌肉、肌腱、韧带变得松弛,防止出现肌肉痉挛和关节强直等现象,起到热疗、药疗的双重作用[3]。 采用中药熏洗的方法对接受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后关节功能康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使该病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显著提高,不会引起特殊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可以作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狄云峰,朱玲君,莫文海.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J].浙江临床医学,2008,10(9):1284. [2]宋振飞,李鹏.中药.洗配合下肢关节功能康复机治疗膝关节僵硬35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0):170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期间, 共有80例患者来我院骨科进行治疗, 其骨折部位全部位于股骨或者胫腓。80例患者中, 其中男性42例, 女性38例, 年龄在18~70岁。以上病例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 根据床号分为两组, 其中床号数<25为观察组40例, 床号数>25为对照组40例, 将两组患者伤情严重、年龄、文化等方面作比较, 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1) 。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后均实行常规的治疗与护理并指导患者行患肢的功能锻炼:如踝泵运动及股四头肌收缩运动等, 在护理上也采取相同的护理方法。其中观察组术后2~3d开始采用CPM康复机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 具体的方法是将患肢置于CPM机上, 调整好角度、运动幅度及速度。运动时以患者感觉无痛或微痛为宜, 角度由小到大, 速度由慢到快, 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角度, 以每天增加10。为宜, 到达一定角度后停止增加, 维持此角度后继续锻炼。每天2次, 每次30min, 直到患者康复前每日都进行相同的康复锻炼。最后将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统计,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康复情况。 1.3 结果评定 锻炼2周后根据患肢消肿程度和膝关节自主屈曲角度进行恢复情况优良率的评定。其中判断标准如下:优秀:患者的患肢无肿胀, 膝关节自主屈曲角度>120°。良好: (符合下二个条件之一) (1) 患肢无肿胀, 膝关节自主屈曲角度90°~120°; (2) 患肢仍有轻度肿胀, 但膝关节自主屈曲角度>120°。差: (符合下3个条件之一) (1) 患肢无肿胀或轻度肿胀, 膝关节自主屈曲角度<90°; (2) 患肢中度肿胀, 膝关节自主屈曲角度90°~120°; (3) 患肢高度肿胀, 不论膝关节自主屈曲角度多少。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由SPSS统计软件计算, 用t和χ2检验,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4d后观察组的恢复情况优良率为95%, 对照组恢复情况优良率为75%, 观察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3.1 下肢骨是人体比较脆弱的部位之一, 因此也比较容易骨折, 下肢骨折在全身骨折中最为常见, 而膝关节是人体最大, 结构最杂, 负重较多的关节。它损伤后恢复程度直接关系到人体正常的负重和行走功能, 因此在临床上发生下肢骨骨折会对患者的影响较大。在患者经过骨折内固定术后, 患者因惧怕疼痛、切口裂开, 内固定松动等而导致主动运动意识淡薄, 最终会导致患者运动能力下降的现象, 患者在术后长时间无法正常行走[2]。另外, 由于对锻炼的方法和技巧并不熟悉, 锻炼时屈曲角度不能准确把握, 从而延误了患肢最佳锻炼时机, 导致膝关节的僵硬和粘连, 从而影响手术疗效和患者经济负担。CPM康复器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在术后进行合理有效地锻炼, 并且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而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 可以有效地弥补患者术后运动不足, 一般来说, 患者也比较容易接受[3], 其价格相对来说也并不是很昂贵, 还可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因此, 它也能够被大多数患者接受。 3.2 手术后患肢早期连续的被动运动能促进了患肢的血液淋巴循环, 保证患肢关节的营养供给[4], 促进新陈代谢, 加快炎症和致痛因子排出, 减轻患者疼痛和局部炎性反应[5]。消除关节周围粘连和瘢痕组织的形成, 促进肌腱韧带的修复, 减轻了关节僵硬和粘连的发生。从而恢复患肢功能。因此CPM康复机在临床上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进行康复锻炼, 值得进行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连续被动运动 (CPM) 对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骨科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下肢骨折的病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两组均实行常规的治疗和护理, 其中观察组在术后2-3天采用CPM机进行下肢连续被动运动。结果观察组2周后患肢消肿程度和速度和膝关节自主屈曲角度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连续被动运动 (CPM) 对促进下肢骨折术后康复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连续被动运动 (CPM) ,下肢骨折,康复 参考文献 [1]郭玉香.下肢骨折术后应用CPM功能锻炼的护理观察[J].甘肃医药, 2012, 3l (6) :473-474. [2]王琳, 李凤英, 崔秀峰, 等.膝关节镜术后康复的护理干预[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35) :55. [3]李奕, 李子清.CPM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研究进展[J].长江大学学报 (自科版) 理工卷, 2007, 4 (4) :157-160. [4]黄海波.CPM促进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康复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 【关键词】护理干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380-02 在膝关节屈曲及畸形的临床治疗中,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关节重建手术,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手术完成后,采取正确的康复锻炼不但对手术效果造成直接影响,而且也是患者恢复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众多医务工作者对TKA术后患者的护理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1]。本实验以我院收治的120例施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并探究护理干预对此类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20例施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60例。其中,男46例,女74例;年龄分布:41-75岁,平均年龄(53.8±8.6)岁。所有患者均无神经官能症,术前膝关节周围肌肉的肌力正常,术后无并发症发生,且能主动配合术后开展的膝关节功能锻炼。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服务及关节功能锻炼指导,实验组患者进行多种干预护理服务。 (1)心理护理服务。将康复锻炼的方案、实施过程以及重要性详细告知给患者及其家属,将其失望、焦虑等不良情绪进行及时消除。手术施行前,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进行详细分析,尽量满足其需求,并结合患者的不同心理及手术特点制定出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手术完成后,采取暗示、鼓励及全身松弛等疗法,使患者以积极、良好的情绪主动配合康复锻炼。 (2)综合功能锻炼指导。手术完成6小时后,指导患者开展绳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活动,将腿用力伸直并将足后跟用力往后蹬,每次持续20分钟左右,一天进行4至5次。手术后的第3天在CPM机上进行被动锻炼,先从30°CPM角度开始锻炼,以后每天增加5°至10°。在被动锻炼的间歇期,患者还可配合自主锻炼,首先坐于床边,保持患肢足部为背伸状态,练习伸屈膝,一次30分钟,一天4次;采取平卧位时,伸直患肢膝关节,在用力后蹬足后跟的同时,将腿抬至30°,保持10秒后将患肢放下,重复20次为一组,一天做3组。在被动锻炼3至5天后便进行自主锻炼。 (3)康复教育。其一,向患者及其家属发生有关TKA知识的宣传册,使其对TKA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其二,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使用拐杖;教会股四头肌萎缩患者锻炼股四头肌的方法;劝诫患者戒烟,减少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具体讲述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的意义。其三,将术后各个阶段的康复训练拍摄成视频,并播放给患者观看,使其获得形象、生动的教育,将其因不了解術后康复而产生的恐惧、焦虑心理进行消除。 1.3疗效评估标准 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两周,采用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AKSS)、膝关节活动范围(ROM)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估,并将患者的住院天数详细记录下来。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涉及到的计量数据均采用平均数(±)和标准差(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组间单因素方差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护理后,实验组患者术后的AKSS与ROM明显高于对照组,VAS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可以有效解除患者病变关节带来的疼痛,通过将关节处的畸形进行纠正,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在促进患者康复的基础上,实现生活质量的提高。 然而,由于我国尚处于TKA术后康复治疗与护理的起步阶段,由于康复护理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对施行TKA患者的功能恢复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完善护理服务,积极指导TKA患者的术后康复训练。TKA患者由于生活不能自理,因而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缺乏信心等不良情绪,因此,对患者病后进行支持、鼓励、疏导等,可使其主动、积极配合康复锻炼,实现术后康复效果的提高。据张超晖[2]等研究发现,在患者入院前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可明显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充分提高患者对术后康复锻炼的依从性与主动性。在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同时,实现手术疗效的全面提高。这同时也说明在施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健康教育的促进影响。此外,CPM 机是TKA患者施行术后,重要的康复运动方法,可防止制动引起的关节挛缩,促进韧带、关节软骨和肌腱的修复,改善局部血液淋巴循环,充分消除促进肿胀、疼痛等症状,从而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在本实验中,对实验组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服务、综合功能锻炼指导、康复教育等多种干预护理服务,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术后的AKSS与ROM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与VAS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相关文献报道相符合。 综上所述,对施行人工膝关节术后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其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及病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谢瑾琳,张佩如,林远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锻炼的效果观察[J].上海护理,2010,7(02):21-23. 关键词:养肝柔筋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关节粘连,临床效果 膝关节功能障碍或活动受限是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临床主要表现为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和压痛, 重者出现关节障碍, 无法行走等。因此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的治疗效果, 关系到患者术后的日常生活质量。常规的术后治疗方法是以固定复位、物理治疗、功能锻炼为主, 同时加上口服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的药物治疗[1]。固定复位主要是为恢复骨折解剖关系、早期愈合为目的;理疗和功能锻炼的目的是在不影响固定的前提下为防止出现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并发症以及尽早恢复膝关节、肌肉韧带等部位的运动功能。内治法主要是以消肿止痛、活血化瘀、舒经活络为治疗目的, 临床上多采用西药进行治疗。中医研究认为“膝为筋之府”, 养肝柔筋方是近年来预防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关节粘连的常用药物, 并且在临床上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通过选取在本院进行膝关节周围骨折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恢复治疗的基础上, 加口服中药养肝柔筋方进行舒筋活络, 活血化瘀的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对养肝柔筋方预防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关节粘连的效果进行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研究资料:选取2010年4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进行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的患者病例共150例,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75例。观察组其中男41例, 女34例, 年龄20~59岁, 平均年龄31.6岁;其中右膝骨折38例, 左膝37例;股骨髁上及髁间骨折术后32例、胫骨平台骨折25例、髌骨骨折18例;骨折类型 (AO分型) 均为A型[2]。对照组男39例, 女36例, 年龄19~58岁, 平均年龄32.4岁;骨折类型 (AO分型) 均为A型;其中右膝骨折35例, 左膝40例;股骨髁上骨折术后33例、胫骨平台骨折27例、髌骨骨折1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骨折类型、病程以及严重程度、手术类型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 经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康复指导 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是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成功的关键[3], 需要医师和患者的共同配合, 而且心理康复能够促进机体的康复, 因此在术前应与患者积极进行交流, 使患者处于放松状态。手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术中的复位及固定方法, 术后的注意事项及功能锻炼的方法, 并提前进行模拟练习肌肉锻炼的方法。术前的康复指导目的使患者没有心理压力并且在术后能够积极配合康复锻炼。 1.2.2 手术方法 所有入选的患者均在入院后进行手术治疗, 其中股骨髁上骨折患者选择锁定钢板螺钉28例, 选择倒置髓内钉固定11例, 股骨髁间骨折26例全部采用锁定钢板螺钉固定。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选择双钢板固定的有24例, 选择外侧锁定钢板固定的有28例;33例髌骨骨折患者均采用钢丝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方法差异经分析无统计学意义。 1.2.3 术后康复治疗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术后康复治疗, 在手术1周内主要以消肿止痛、活血化瘀为主进行术后康复治疗, 给予本院制剂消肿定痛合剂, 1剂/d。应尽早进行功能锻炼, 在术后的1~3 d开始进行肌肉 (股四头肌) 静力收缩练习, 术后第5 d进行持续被动运动 (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CPM) 功能锻炼[4], 根据患者能够耐受的最大弯曲角度开始, 每天增加一定的角度进行功能锻炼, 2次/d, 45 min/次, 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一般为2~3周, 可根据恢复情况进行调整, 出院后遵医嘱进行主动功能锻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口服中药养肝柔筋方进行治疗。术后1周后主要以口服养肝柔筋方为主, 用药量根据恢复情况进行调整, 药物为当归、五味子、白芍、木瓜、酸枣仁、红花、桃仁等中药药材组成。 1.3诊断标准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术后康复治疗后, 对其膝关节恢复情况及膝关节Lysholm评分和膝关节的活动范围进行检查和记录, 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恢复情况诊断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定, 根据膝关节活动度进行治疗效果评判, 其中优:膝关节该活动度为120°~145°;良:膝关节的活动度91°~120°;一般:61°~90°;差:膝关节活动度0°~60°。膝关节Lysholm评分, 根据患者是否疼痛、肿胀、需要支持、稳定、绞锁、上下楼、下蹲、跳行8项进行评分, 满分为100分, >84分为膝关节功能正常, ≥64且≤84分为膝关节功能恢复尚可, <64分为膝关节恢复差。 1.4 统计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治疗效果、膝关节Lysholm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进行分析,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和膝关节的活动范围比较 观察组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和膝关节的活动范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01) 。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治疗效果, 评价中优良率为86.7%, 高于对照组, 两组间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 也高于对照组92%, 两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膝关节周围骨折包括骨髁部骨折、胫骨髁部骨折和髌骨骨折, 均累及膝关节功能, 在术后容易出现膝关节功能障碍, 术后膝关节活动受限是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一般来说术后8周以内是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黄金时期, 因此安全、正规有效的术后康复治疗非常重要, 常规的术后治疗及预防方法是以固定复位、物理治疗、功能锻炼为主, 同时加上口服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的药物治疗。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以及术前康复指导同样非常重要, 术前通过与患者积极交流, 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能够有效加快或促进术后康复。临床研究也证明心理康复能够促进机体的康复。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是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成功的关键, 因此需要患者积极配合, 在手术前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解释手术中膝关节复位及固定的方法、术后的注意事项及功能锻炼的方法, 并提前进行模拟练习肌肉锻炼的方法。严密观察膝关节组织恢复情况, 在术后早期采取有针对性的功能锻炼, 医师应详细指导患者掌握肌肉锻炼的方法以及膝关节屈伸锻炼方法, 为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做好充分合适的锻炼。膝关节手术中采用内固定的方法为骨折的愈合创造了条件, 同样也是康复治疗的基础, 进行功能锻炼是术后治疗的主要措施, 但是制动难免会导致患者机体的韧带、关节囊、肌肉等组织发生拉伤等形态结构改变, 进而导致发生生物力学或生物化学等方面的病理变化, 最终会影响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术后早期主动锻炼能够促进机体血液淋巴回流, 有效减少关节粘连或关节外肌肉挛缩、粘连等并发症, 能够有效预防关节活动障碍, 加速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中医理论认为“膝为筋之府”, 关节粘连临床研究认为是由于大量结缔组织增生导致的, 而胶原纤维是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 中医认为应用活血化瘀方和舒筋活络的中药药剂, 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关节粘连能起到预防作用, 本文通过研究养肝柔筋方对预防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关节粘连的治疗效果, 为预防创伤性关节粘连提供一种有效安全的中医治疗手段。研究证明采用常规治疗结合中药养肝柔筋方的有效率及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膝关节Lysholm评分和活动范围比较也能明显看出养肝柔筋方能够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粘连。膝关节粘连的治疗是一种综合过程, 采用药物治疗很重要, 但同时也需要患者积极进行功能锻炼。 参考文献 [1]胡燕娜, 谭颖微.早期功能训练指导预防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的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 (27) :75-77. [2]周迎光, 刘怀莹, 陈建斌.中药沙袋热敷用于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效果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 30 (11) :1050-1052. [3]任宏梅, 从庆华.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康复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 5 (19) :177-178.膝关节骨折术后 篇3
膝关节镜手术的术后护理体会 篇4
膝关节骨折术后 篇5
膝关节骨折术后 篇6
膝关节骨折术后 篇7
膝关节骨折术后 篇8
膝关节骨折术后 篇9
膝关节骨折术后 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