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业务论文

2024-07-01

创新业务论文(共12篇)

创新业务论文 篇1

年创度新十业

大务着宽带的提速以及融合的拓展2010年是3G和物联网深入推, 许多新业进的一年, 随务在

这一年出现在我们的视野, 甚至步入了人们的

本生活, 其中有的业务甫一出现就已展现出巨大

记的市场潜力, 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享者|受。而运营商在提供新业务的过程中, 也实现舒了自我发展道路上的多元化突破。

文琼

0 1 微博

一年之前, 微博对于人们来说还是个陌生的词语, 而现在, 在地铁上、公交上, 部分用户已经习惯了打开微博查看留言。在新浪微博上线后, 各种综合门户网站微博、垂直门户微博、新闻网站微博、电子商务微博、SNS微博、独立微博客网站纷纷成立, 运营商自是不会错过机会, 也开始涉足微博业务。不夸张地说, 微博成为了重要的公众舆论工具, 中国已经迈入了微博时代。

0 2 云计算

如果说2009年云计算还处于概念讨论阶段, 那么2010年, 云计算已经在我国正式启动。中国移动在今年提出了数据中心扩建计划, 由中国移动研究院主导的“大云”平台也达到了1000台服务器、5000多个CPU、3000TB的部署规模;同时, 作为中国电信“天翼祥云计划”四大试点城市之一的上海, 在今年率先实现了IDC云化试点;中国联通也基于云计算基础机构, 着力推动IDC从资源消耗型转向价值服务型。

0 3 车联网

在过去, 如果将汽车与通信相结合, 我们想到的业务大多是汽车导航与定位。而在今年车联网概念出现后, 汽车通信的概念大大扩展:远程车门应急开启、车况检测报告、实时按需检测、碰撞自动求助、安全气囊爆开自动求助……可以说, 只有想不到, 没有做不到。三大运营商纷纷将车联网作为物联网的重要应用来开发, 并且开始面向未来研发基于4G的车联网技术。

0 4 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虽然不是崭新的概念, 但是以前大多停留在样板间演示状态, 真正步入百姓家庭是在2010年。中国移动的“宜居通”、中国电信的“家庭安防”以及中国联通的“WO的智能家庭”都是2010年的创新之作, 随着三大运营商以及广电和电力部门的共同发力, 今年在北京、上海、江苏、重庆等发达城市的部分高档小区, 人们可以享受到更加便捷、智能、丰富的家居生活。

0 5 电梯卫士

重庆移动推出的电梯卫士业务刷新了人们对电梯监控业务的概念:除了在电梯中安装摄像头供安保人员随时监控异常情况外, 安装在电梯外围的传感器还可以采集电梯冲顶、蹲底、停电、关人等故障以及电梯维保信息, 并通过无线GPRS传输模块将数据传输到电梯运行管理平台, 从而由平台实现对电梯的安全管理。目前, 电梯卫士只在重庆商用, 待市场接受度提高以及商业模式成熟后, 电梯卫士有望得到广泛推广。

0 6 智能医疗

通过智能医疗, 医生可以进行远程诊治, 护士可以进行7×24小时的远程护理, 病人也可以自助服务。2010年, 这一美好愿景正在成为现实。随着物联网的推广, 三大运营商在2010年都推出了智能医疗方案, 并且在广东、上海等地的医院进行了试点或者商用。

0 7 增强现实

增强现实可通过手中的移动设备, 把数字信息和现实世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用户打开特定软件后, 手机摄像头就会自动启动, 用户只要将其对准某个方向, 软件就会根据GPS、电子罗盘的定位、定向信息, 给出用户面前环境的详细信息, 以及该方向上远处的各种常用功能建筑距离等。增强现实如今已成为国外移动领域最热门的话题, 对于我国来说仍然是个刚刚导入的新概念。

0 8 即摄即传

在今年召开的世博会上, 中国移动在部署TD-LTE演示网的同时, 也推出了基于TD-LTE的业务——即摄即传。得益于TD-LTE在带宽上的突破, 高清、标清视频的即时传输成为可能。由于时延大大地降低, 因此一名摄影记者就可独自完成直播任务, 提升了媒体即摄即传的工作效率, 使媒体直播工作告别多人团队操作、笨重的卫星通信车时代, 向“移动、高速、宽带”的便携直播时代迈进。

0 9 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是一个面向企业运输管理的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 该平台以车辆定位业务和条码扫描业务为两大基础应用, 为用户提供实时货况信息、短信通告、运输路径的选择、运输网络的设计与优化等服务。运营商对物流管理的称呼不一, 如中国电信取名为“物流e通”, 中国移动的叫法是“e物流”。在今年的通信展上, 三大运营商对物流管理均给予了重点展示。

1 0 手机支付

2010年, 手机支付从在部分城市进行试点的状态转入了真正的商用状态, 标志性事件有二:一是世博会期间中国移动推出了手机支付业务,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购买门票, 坐地铁, 去星巴克喝咖啡;二是中国电信推出了“翼机通”和“翼支付”, 前者主要以实现政府、校园、企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和后勤服务为主, 后者着力发展合作伙伴、联盟商户, 拓展外部消费市场。在商用进程取得突破的同时, 运营商在标准方面也开始采取包容和接纳的态度。

摘要:2010年是3G和物联网深入推进的一年, 随着宽带的提速以及融合的拓展, 许多新业务在这一年出现在我们的视野, 甚至步入了人们的生活, 其中有的业务甫一出现就已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享受。而运营商在提供新业务的过程中, 也实现了自我发展道路上的多元化突破。

创新业务论文 篇2

如何改进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和机制,使政府在GDP指标之外更多的关注社会发展可持续性,如何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既立足于本地资源供给,又更好的利用国际资源,面对大量农民进入非农产业就业和城镇生活,如何合理分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对方辩友,这一系列问题,难道可以通过业务发展来解决吗?

请问对方辩友,金融制度创新都包括哪些方面?

请问对方辩友,业务发展是指什么?

答案

金融制度创新通常包括什么

包括 :金融组织变革或引进;拓展新市场或增加原金融商品的销售或市场结构的变化;管理的组织形式创新;金融文化领域的创新。

例子

正是制度的创新,使得英国在产业革命时期的科技、经济实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十七世纪横扫欧洲的经济危机中,英国和荷兰受到的影响最小,究其原因,诺思发现,在两个成功的国家里,制度创新的成果――产权制度的建立,使人们更有效地使用资源,并把资源投入发明与经济发展中。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蒸蒸日上之时,超级社会主义大国苏联却在一夜之间在世界上消失。这座大厦在兴盛了六十多年后崩塌,实在是由于苏联僵化、落后的体制不得变革、无以为继。制度创新使得苏联科技、经济大发展,制度的僵化又使得苏联一败涂地。对比思考,个中奥妙不难参透。

人们能否实现自身收益最大化,关键在于自身潜能的发挥。人们在活动中往往会因为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而无法实现效益最大化。究其原因,制度是一个要害。制度能否给予人们的行为足够的激励以及激励程度的大小,是制约人的潜能发挥的关键因素。因此制度创新才能推动业务发展。

制度创新以其激励功能,鼓励和促进行为者的经济发展活动。制度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刺激着科技成果不断的涌现和被应用,因此可以说,制度创新是经济发展新的动力源。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自身的发展。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生产关系、理论、上层建筑这些方面,在一定条件之下,又转过来表现其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这也是必须承认的。当着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时候,生产关系的变更就起了主要的决定作用。

人类发展中的合作与竞争形式以及组织人类活动的规则的执行体制是经济史的核心。

西方两次经济革命的开展使其成就今天的业绩,与其说是科技的进步促进了西方经济社会的展,不如说是制度的创新使得科技创新的成果能有如此的本领将其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因为,两次经济革命“都蕴含了根本性的制度重构”。

制度创新有关国家兴衰

我国改革开放自农村改革始,农村改革始于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采用。

说到银行的创度创新对业务的推动,不得不提农村合作银行,无论从产权形式还是治理结构来看,农村合作银行都是农村微观金融制度的一种创新。

面对入世后外资银行的竞争压力,我们既要克服恐慌、悲欢心理,又要充分估计外资银行的巨大冲击力,克服盲目乐观的思想,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我国的银行业来说,关键是必须抓紧时间,强化创新,深化改革,增强竞争实力,力争在与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中,与狼共舞,立于不败之地。

银行业的业务发展一定要是基于制度创新的。只有在政府和银行自身花大力气进行制度创新,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银行又为业务发展理顺了整个创新思路,以及为创新打好组织架构的基础,才能开始谈业务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制度的创新,合理的制度,可以使经济资源得到更为有效的配置,使生产要素实现新组合,使资源利用方式取得进步。没有制度创新根本谈不上发展。制度创新是对传统观念、理论、体制、技术进行革命性扬弃的过程。

制度创新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财物流动性很强,社会关系多种多样,没有制度保证,人们的物质利益、各种权利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承认和保护,社会也不可能达到有序的状态。

业务发展一定是基于制度创新的,只有政府和银行自身花大力气进行创新,从而创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而区域性中小银行又为业务发展理顺了整个思路,以及为业务发展打好了组织架构的基础,才能开始谈业务发展。

制度创新是一个带有根本、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它决定了工业化道路的选择。

西方经济学家马克思对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认为,在市场经济中,制度至关重要。

主席,评委,对方辨友大家好;

我方的辩题是制度创新推动业务发展,下面由我为大家阐述我方的观点:制度创新是指:改变原有的制度安排。用不同的行为规则确立新的关系,激励和组合”。确立新的关系,激励和组合”既包含着量的变化,又包含质的飞跃,最终目标是促进发展。制度创新既可能是把闲置的社会资源重新组合起来,进行有效益的社会经济活动;也可能是重组没有被有效利用或利用效率较低的社会资源,使经济活动较之前更加有效;还可能是对社会资源及其利用方式、管理手段的根本变革。制度虽然是对人们行为的约束,但是其创新却可以充分激发其潜能,调动字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是现代企业的标尺。并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恰恰是制度层面的问题。制度的不断创新是推动业务发展的标尺,发展是硬道理。从以往经验看在企业面临挑战时,终还是要在发展实践中,通过创新的思维和措施来解决。积极推动制度创新,尽快完善建立适合创业企业的规则体系和制度机制,有利于实现更为科学合理的估值与定价,制度创新是推动业务发展的必要手段。

因此,我方观点为:制度创新推动业务发展,谢谢大家

制度创新是从根本上保障了,稳定的制度环境,这样才能从内在发挥推动业务发展的作用。

制度创新可以提供更加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并可以调动经济行为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新业务的发展可能会给社会生活带来新气象,但只有支撑业务发展的社会制度得以确立和巩固,这些新的业务才能对现实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实现从内在到外在的转换。

优化制度创新,可以客户规模和性质,以及不同的需求,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使各部门分别成为相对独立的利润中心,这样各部门能有效收集市场的需求信息,很快发展相关业务生产出相应的产品。

强化内控,细化岗位操作流程

落实岗位责任制,执行基本的服务规范。

西方经济增长的起源,可以远远追溯前几个世纪所有权结构的确立过程,该结构为更好地分配社会财富和社会活动创造了条件。为业务发展和人力资本的投资提供了刺激。

也就是说,业务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力的开发,继而到经济的推进,都是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的结果,制度起着关键性的作

用。

新制度学派代表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说:有效率的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有效率的经济组织需要在制度上作出安排和确立所有权,以便形成一种刺激,将个人的经济努力变成社会收益。

创新业务望梅难止渴 篇3

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是国内资本市场上改革与发展的标志性重大事件,两项创新业务不仅使国内A股市场告别了单边机制,增加了避险功能,同时也使得从事中介服务的券商行业,多增加了两项业务收入。

“我们为融资融券业务准备了很多年,做了很多研究,给员工进行培训,希望正式推出后,能给营业部收入结构带来变化。”北京一位券商营业部总经理对记者说。

由于佣金价格战使得券商的利润支柱——经纪业务遭到重创,两大创新业务在开始阶段确被业内寄予厚望。

然而,运行半年来,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对于券商行业来说,犹如两个盆景,好看而不实惠。西南证券首席券商研究员王大力所说,在其他业务并没有给券商的利润形成贡献的情况下,业务转型,寻找新的利润点,是摆在国内券商面前的当务之急。

股指期货遇尴尬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自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相继推出后,至今半年多时间,其对券商的利润贡献微不足道。

海通证券2010年8月26日公布的半年报显示,海通证券持股93.334%的海通期货有限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7亿元,营业利润0.13亿元,净利润0.24亿元。而同期,海通证券实现营业利润24.35亿元,净利润为18.42亿元。

虽然海通期货的市场份额稳居行业前三,但期货公司的净盈利仅占海通证券的1.3%。

据此前广发证券公布的2010半年报显示,作为券商系表现最好的广发期货,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358.69万元,而广发证券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6.4亿元,广发期货净利润也只占广发证券的2%。

事实上,在股指期货推出初期,东方证券在一份研究报告中预测,2010年股指期货为券商的佣金收入贡献率为1.8~3.6%,净利润贡献率为2.0~3.9%。2011年上述两指标对应的数据是7.9%~15.7%和8.6~17.3%。

根据中金所披露的资料,截至9月底,股指期货开户数刚刚超过4.9万户,其中机构法人户接近800户,特殊法人户为220户,主要为券商自营。而开户主要集中在5到7月,此后的开户数锐减,有部分券商日开户数重回个位。

“实际上,由于开户门槛和缺乏完整的套利交易机制等现实条件约束,股指期货不可能短期内为券商贡献更多的利润。”东方证券副总经理杨先生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目前,对股指期货的主要约束来自两个方面。其一,中金所对参与者实行准入制,将市场主力机构基金、保险、券商、QFII、信托等排除在外;其二,对股指期货参与者有硬性指标要求:50万资金门槛、股指期货知识测试80分以上、有累计10个交易日、20笔以上仿真交易成交记录,或者最近三年内有10笔以上商品期货交易成交记录。

融资融券“卡壳”转融通

融资融券处于“望梅止渴”阶段。

统计数据显示,融资融券业务收入居于前三位的分别是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和广发证券,融资融券利息收入分别为1892.28万元、123.63万元和77.33万元。

融资融券业务推出后,券商可增加包括融资利息收入、融券费、手续费等多重收入来源。从海外经验看,参与信用交易的投资者对券商的年佣金贡献远高于非信用交易者,融资融券业务的资产质量风险稳定可控。

而事实上,目前融资融券业务的最大瓶颈,是用于融资、融券的标的券种太少,按上交所和深交所向试点券商发布的相关通知,只有上证50和深圳40只成份股作为标的。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券商最大的不满在于,融资融券制度上存在局限,即券商只能以自有券种进行融资、融券,“转融通”还未打通。

所谓“转融通”,就是由银行、基金和保险公司等机构提供资金和证券,证券公司作为中介,将这些资金和证券提供给融资融券客户。目前,这一机制尚未建立,这大大限制了融资、融券的发展空间。试想,券商将自己的股票融给客户,客户去做空该只股票,势必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刍议物流金融业务创新 篇4

随着现代化物流业务的不断发展,在综合性一体化的物流服务理念下,传统货物财产保险体系的不足之处渐渐地显露出来。所以,我们需要对于现阶段我国所出现的这种创新活动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2 物流金融业务创新的法律性质

在我国的《民法通则》中有这样的规定,债权的担保方式是保证、抵押、定金、滞留四种。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则规定债权的担保方式是保证、抵押、质押、留置以及定金五种,这样我国的法律中就出现了“质押”的概念。

所谓质押就是说债权人和债务人或者是债务人所提供的第三人通过协商签订书面合同的方式转移债务人或者是债务人所提供的第三人的权利或动产的占有,从而担保债权人的债权优先受偿的法律行为。其中,出质人是在这种质押关系中提供权利或动产的债务人或者是债务人所提供的第三人,质权人是债权人,质物是转移的权利或动产。在法律意义上来说,质押介于抵押和留置之间,在抵押担保方式里,不会转移债务人财产的物理占有,而用于抵押的财产一般都是不动产。当债务人不能偿债的时候,对于抵押物,抵押权人就能够被赋予该货物的所有权。在留置担保方式上面,留置权人对于标的物只有扣留的权利却并没有出售的权利。但是在质押担保方式上面却有三方面的内涵。(1)质押的质物是某种权利,或者是某种动产;(2)债务人或者是债务人所提供的第三人需要把质物移交给债权人占有;(3)如果债权人不能或者是无法履行债务,那么债权人有权利对于该质物的变价价款优先受偿。

担保法规定质押担保方式有权利质押和动产质押两种形式。其中权利质押是对于商业银行贷款来说的,是一种相当重要的担保方式。债务人或者是债务人所提供的第三人将自己的财产权利当作特定的债权担保,如果债务人不履行债务,那么债权人从质押的财产权利中有权优先受偿。在担保法中把能够用来质押的权利归纳为四种。第一种是汇票、本票、支票、债券、仓单、提单、存款单;第二种是可以依法转让的股票和股份;第三种是可以依法转让的专用、专利、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第四种是可以依法质押的其他权利。而动产质押则是指债务人或者是债务人所提供的第三人将自己的动产移交给债权人,让其占有,使这种动产成为债权的担保。如果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那么按照担保法的规定,债权人有权对于该动产进行折价,或者进行变卖和拍卖,最后所得到的动产价款,债权人有权优先受偿。

我国的金融业务创新从内容上来看,实质上就是银行委托物流企业对质物进行现场管理,它是一种银行对借方企业范畴之内,所以,对于质押担保的有关法律法规,我们应该严格的遵循。

3 物流金融业务创新的思想核心

存货的质押融资是我国当前物流金融实践中的常见业务形式,在商业贷款中,它是最基本的一种质押贷款方式。这种贷款方式不同于基于企业信用评级的贷款方式,对于质押物品的管理和控制才是这种业务方式的关键。而基于企业信用评级贷款方式的关键是在贷款前对企业资信的评估。在美国,中小企业贷款,动产质押业务包括存款质押融资在内,共占有70%,在最纯粹的信贷业务形式当中,借款企业一般将自己的存货当成质押,从而担保自己的贷款。这样一来,就可以弥补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所出现的融资短缺等问题,可以把存货销售出去,从而转化成为现金,以此来偿还贷款。当贷款者违约的时候,无论是银行还是任何从事这项业务的金融机构都会通过质押存货的方式来补偿因贷款者违约所造成的损失。

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并不健全,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着大量的信用诈骗行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看住货物相对于看清这些企业的信用来说更为容易,所以,《担保法》里面规定的对于质押物的物理占有是十分有必要的。所以,如果包括在银行在内的所有金融机构要想实现对于动产质物的占有,就必须要通过借方企业之外的第三方来提供仓储管理和质物监管等服务。

物流企业参与这项服务,对于物流企业的服务领域有所拓展,对于积极争取客户,赢得市场份额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这项服务还可以增加企业的经济收益,一般都是通过收取手续费和提供所加工的产品来实现的,对于其他的相关服务来说,这也是一项准备。而物流和金融企业的整合与创新能够更好的吸引银行、物流企业和借方企业,可以使每一方都获得到最大的收益。

这样的业务形式使物流企业通过接受银行的委托,实际占有质押物。这样一来,银行对于风险的关注也会偏转到检验质物是否有明确的法律属性,是不是有稳定的价格波动等方面。

4 物流金融业务创新模式分析

通过对于国内外法律的研究还有我国近些年来的具体实践,我们可以得出,在当前,我国的物流金融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权利质押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一种是基于动产质押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

4.1 基于权利质押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

在现实当中常常把这种金融业务模式称之为仓单质押融资,它主要是指借方企业把物流企业开出来的仓单作为质押物,然后再向银行申请贷款。这种权利质押业务是在物流企业的参与之下进行的。

在这里,仓单是物流企业和借方企业签订仓储保管合同对借方企业交付仓储物进行验收的一种物权凭证。仓单在业务发展的需要上,还是一种可以背书转让和可以流通的有价值的证券。可是我国的法律在关于仓单的规定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空白点,而且也没有在合同当中把仓单的法律地位明关于仓单流通的管理体制。

举个例子来说,因为仓储行业的服务并不统一,所以仓单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格式,这样就会使不同的物流企业有着不同的做法。还有,在提取货物的时候,是不是需要存货人本人出面,还有识别仓单的合法持有者的方式,每一个物流企业也有着不同的规定等。在这些方面,我国目前都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或者是相关的法律依据。

4.2 基于动产权利质押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

在现实当中常常把这种物流金融业务模式称之为存货质押融资。一般来说,借方企业的担保就是自己所拥有的动产。然后再把这种担保对资金提供方出质,然后再把质物转交给合法的保管动产的物流企业去保管,这样就可以获得贷款的业务活动,存款质押融资业务是一种有物流企业参与的动产质押业务。

当前,这些业务已经覆盖了包括钢材、建材、有色金属、石油等几十个行业,其中,粮油、棉花、钢材、有色金属等因为自身稳定的价值和较好的市场流通性,所以被纳入了质押的范围当中。在动产质押品种的选择上,可以反映出商业银行规避风险的考虑。

4.3 比较并分析这两种业务模式

首先是两种业务模式的共同之处,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这两种业务模式都是质押范畴之内的,它们都是一种规避贷款风险的手段;(2)实质上,对于质押商品的价值还有浮动变化等,这两种模式都需要进行关注;(3)这两种模式的业务参与方式是一样的,包括借方企业、银行以及物流企业,它们的相互关系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

其次是两种业务模式的不同之处,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业务操作流程上的区别。权利质押模式需要对于仓单的信息和真实性进行考察,动产质押模式需要考察动产的价值等;(2)从法律上来讲,两种业务模式的标的物的性质不同。权利质押模式的标的是仓单,让它作为物权的凭证,是一种有价的凭证,动产质押模式的标的是动产,它属于实物范畴。

4.4 物流金融业务的未来发展动向

我国的物流金融业务围绕着物流企业、银行、借方企业这三方主体,其商业模式也在不断地演化着。具体表现在这些方面,发放贷款这一方从单一的商业银行向担保机构、银行等联合集体方向发展,物流企业从单纯的拥有仓库资产转向第三方物流企业、中介管理公司等。借方企业也从流通企业朝着生产、流通企业更广泛的范畴发展开来[6]。物流企业掌管着大量的历史物流信息和实时物流信息,所以,在参与质押融资业务以后,它能够成为连接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的综合性质的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张凯,董千里.物流银行金融服务创新解除中小企业融资障碍[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10).

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 篇5

1、资本业务创新。在“巴塞尔协议”公布以前,各国的资本充足条件大不相同,一般在2%—7%之间波动。1988年,“巴塞尔协议”要求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分别为4%和8%,这逐步为世界各国所接受。而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普遍较低。因此,可以采取两种方式和措施:一是增加资本投入扩张股本规模来增加核心资本,具体可以鼓励那些效益好、经营稳健、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公开发行A股、H股、红筹股等,通过上市来募集股本金。二是发行中长期金融债券增加附属资本,具体可以发行7—10年的债券来筹集资本。

2、存款业务创新。各种新型存款有共同的特点:一是科技含量日益增加,功能趋于多元化;二是可以在限额内透支;三是存取无一定期限;四是活期与中长期可以互相转换。一是开发新存款业务品种,使存款在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前提下更具灵活性。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提高存款业务的科技含量,推出高品味、多元化的金融工具。例如:自动转账服务、货币市场存款账户、货币市场存单、可转让定期存单、定活两便存款,通知存款、礼仪存款、住宅存款、个人退休存款等。另外,可以开发使用个人支票、旅行支票、多功能的银行卡,大力发展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服务手段。

二是注重存款的可转化性。既增加客户的收益又增强流动性,推行存款证券化,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存款证券化是将银行的存款凭证变成能够在金融市场上流通交易的有价证券,对于商业银行来讲,这是银行的主动性负债,其中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银行本票和回购协议都属于存款证券化的内容。

3、贷款业务创新。

一是大力发展消费信贷和住宅放款。消费信贷是7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的贷款业务,住宅放款虽然是一项老的传统业务,但近年来出现了新的创新,这两项信贷是我国金融政策的导向。消费信贷在金融工具上必须不断创新,更加适应消费者的需求。主要有几种方式:一是采取活期透支形式的一次性偿还的消费信贷;二是以非抵抵为基础,分期偿还的消费信贷,如医疗和教育费用贷款;三是信用卡透支信贷。住宅放款创新主要有:流动利率抵押放款和可调整抵押放款等。

二是推广票据贴现业务和并购贷款。

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进一步加强后,商业银行应将票据贴现贷款作为工商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的主要形式。并购贷款是为企业兼并收购等资本营运活动提供的贷款,这种贷款用于企业资本重组,实现企业规模的低成本扩张。在我国企业的转制转轨时期,发展并购贷款前景广阔。

三是试行贷款证券化和证券抵押贷款。在现阶段,商业银行可将一部分贷款转为证券投资、购买国家建设债券、企业债券等,或试行债权转股权、不良资产证券化等形式。证券抵押贷款则又是我国政策所允许和导向的一项业务创新。

金蝶:四轮驱动业务创新 篇6

技术创新

金蝶完成了管理软件三次技术革命。

金蝶创办之时,包括用友在内的国内软件厂商已经占据很大市场份额。只是到了1996年,金蝶发布国内第一套基于Windows的财务软件,此举帮助金蝶迅速甩开主要竞争对手,从严重同质化的财务软件产品市场脱颖而出。

1999年,金蝶研发出代表国内中小企业市场最先进技术的金蝶K/3 ERP企业管理软件,改写了没有国产企业管理软件的历史。同时,金蝶正式由财务软件公司向管理软件企业转型。

2000年,金蝶成立中间件公司,发布中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完全支持J2EE规范的系统级中间件产品。同年,金蝶发布中国本土第一个系统级中间件Apusic J2EE应用服务器。这一次,金蝶顺利成为国内惟一一家获邀参加JAVA标准制定的软件厂商,并代表国产中间件软件最高水平正式站上了国际舞台。

2003年,金蝶发布了新一代ERP—金蝶EAS,金蝶EAS采用最新的ERPⅡ管理思想和最先进的平台化技术架构,为大中型企业提供最适合中国企业管理特质的个性化企业管理及电子商务应用解决方案。从此,大型企业集团管控软件,国产软件正式登上舞台。

管理创新:没有家长的家长文化

技术创新离不开管理创新。金蝶在企业文化方面,进行了两次阶段性的调整。

创业文化。1993年金蝶成立之时,弥漫深圳的是“敢想、敢干、敢当”,创业不久的金蝶也喊出“账海无边,金蝶是岸”、“用金蝶软件,打天下算盘”等豪迈口号。

精英文化。1999年,金蝶开始广泛培养和引进职业经理人,并引进现代管理思想,开始倡导一种“创新的激情文化”—精英文化。企业不仅仅需要激情,更需要创新精神。自1999年到2006年的这段时间里,金蝶在香港交易所成功上市,金蝶员工从600人增加到3200人。

没有家长的大家文化。2007年,金蝶开始朝“成为全球企业管理软件及电子商务服务市场的领导者”这一目标迈进。于是,金蝶开始建立更加开放、全员创新、国际化和充满人情味的金蝶文化。金蝶将新企业文化定位为“没有家长的大家文化”。“大家文化”的提出,极大增强了金蝶人的主人翁责任感,金蝶的企业凝聚力越来越强。

服务创新:从产品领先到服务型公司的转变

金蝶在服务创新方面一路领先。

自1993年成立开始,金蝶从深圳出发,通过开设分公司、吸引分销伙伴等方式,逐步扩大营销服务网络,时至今日,金蝶在亚太地区已有44家分支机构,超过2000多家咨询、技术、实施、分销等合作伙伴,保证了其在客户服务方面的效率和质量。

2003年国内软件产业一度低迷,金蝶率先提出“产品领先,伙伴至上”,得到了合作伙伴的一致认同。

2005年,金蝶开始携手IBM进行战略合作,并尝试将更多的服务理念引入自己的渠道规划。同年,金蝶提出“主动服务,快速反应”的服务策略。这一“彻头彻尾的服务思路”,让金蝶跨入新的发展阶段—集团从香港联交所创业板成功转到主板。

2008年,金蝶发布未来三年发展战略,宣布由产品型公司向服务型公司转型,树立管理专家形象,大力发展全球领先的在线管理与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金蝶“三驾马车”(管理软件、中间件、友商网)的战略布局浮出水面。至此,金蝶的服务创新思路全部浮出水面。

资本创新

金蝶坚持走资本国际化之路。从1993年引进美籍华人天使投资到1998年国际数据集团(IDG)风险投资,从2001年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到2005年转香港主板上市,从2007年接受IBM等机构联合战略投资到2008年4月全球资本市场首次配售新股成功,金蝶不断夯实股东基础,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成为国际性大型投资者认可的中国软件服务业明星股。

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IBM等机构战略入股金蝶,购入集团约7.7%的股份,成为集团战略性股东。同时,金蝶与IBM组成全球战略联盟,共同在SOA、市场销售、咨询与应用服务、SaaS多个方面进行合作。

关于资本创新方面,徐少春曾公开阐述过自己的观点:资本的战略是要服从于企业的业务战略,因此,未来如果业务战略需要,金蝶不排除各种可能性。从目前来看,金蝶在香港上市,金蝶进行的多次并购以及与IBM的战略合作,完全符合金蝶的发展战略。

创新业务论文 篇7

商业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是针对居民个人的收入、消费、理财、投资经营进行的金融服务。研究创新问题, 我们必须从现实入手,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才能为创新产品和创新经营的开发和研究奠定基础。

1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现状

1.1 社会环境。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居民个人的社会收入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个人的收入水平逐步提高, 截止2009年底北京地区人均工资水平为26738元 (京)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008年56328元) , 上海地区人均工资水平为28838元 (沪)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008年56565元)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 , 2009年末,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6.5万亿元。收入的提高带来居民个人消费结构及方式的变化, 人们开始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 在金融服务方面的突出体现就是金融产品的保值升值同时还得有个性。这表明居民金融资产在数量、结构上发生了较大变化, 社会财富格局的改变进一步引发了市场对个人金融业务的需求。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 商业银行为居民提供的相应服务差距还很大, 远不能适应人们的需要。

1.2 体制政策。

我国个人信用制度不健全是制约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国至今没有完善的居民个人信用体系, 在进行个人金融业务时, 个人信用信息对商业银行的决策很重要。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与居民之间缺乏互信机制, 银行与居民个人在收入与信用方面的信息严重不对称, 例如, 为开辟信用卡市场, 各家商业银行竞相降低门槛, 为居民办理信用卡, 尤为甚者有的竟把业务办到了学校, 让一些没有收入来源的学生成为持卡者, 造成很坏的社会影响, 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自然也引起了社会对商业银行经营能力的方式的怀疑。我国一直实行的是统一的利率政策, 商业银行在金融产品的价格方面没有更多的决定权, 在产品的设计及营销方式上也基本是大同小异, 跟多的是关注对个人的消费信贷, 而忽视金融服务在居民个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1.3 市场环境

目前, 我国商业银行所开展的个人金融业务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 差距还是很大的。首先, 个人金融业务品种单一、规模有限。目前我国对个人金融业务主要体现在储蓄形式和住房及高档消费品的信贷服务上, 缺少个性特点, 无法满足多元化的需求, 信贷规模有限, 信贷的约束条件也很高, 致使居民消费信贷的规模难有大的突破;其次, 营销体系不健全, 售后服务不到位。随着电子化进程的加快和科技的应用, 个人金融产品具备一定的技术含量, 需要通过具体形象的演示才能够得到客户的认可和接受。商业银行往往由于宣传方式及营销手段的落后, 使银行推出的新产品无人问津;再次, 技术手段落后, 电子化及网络化程度低, 以及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限制等, 都在制约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

从以上的现状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 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需要产品的创新和营销制度的创新, 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2 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产品创新及营销制度创新的几点看法

借鉴发达国家银行发展个人金融业务的经验, 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状况, 我国商业银行大力拓展个人金融业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 提高思想认识, 转变经营战略。金融体制改革实施已经有20多年,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已经具备很强的现实条件, 个人金融业务成为银行主要业务之一。因此, 商业银行必须充分认识个人金融业务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转换经营观念, 调整经营战略, 真正把个人金融业务当作主要业务来抓, 将信贷投放由支持生产为主转变为支持生产与消费并重, 把服务对象由企业为主转变为企业与消费者个人并重, 并尽快改变过去的运作程序和服务方式, 树立以个人为中心的营销观念和服务意识, 认真研究个人金融业务的运行规律和特点, 科学设计个人金融业务的运作模式及所采用的手段, 使个人金融业务朝着健康、高效的轨道发展。

第二, 加强个人金融业务产品的研究和开发, 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改进现有服务品种, 完善功能, 使其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如以银行卡为载体, 对已有的个人金融业务品种、功能进行整合、完善, 借助多功能银行卡推动个人消费、外汇、证券、保险、基金、债券、代理收付、消费信贷等各种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 开发新的金融产品, 以赢得客户的信赖和长期的支持。

第三, 运用高新技术, 加快网络化进程。近年来, 我国银行的电子化进程不断加快, 但对个人客户所提供的网络化服务大多处于试运行阶段。要想使我国银行能与外资银行相抗衡, 应尽快发展我国的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 利用网络技术, 向个人客户提供以存款为基础的个人汇兑、结算、代理、投资、咨询、评估、理财等业务, 真正为个人客户提供高效、快捷、安全、可靠的服务。

第四, 采取适当手段和策略, 加强营销管理。银行在开展个人金融业务时, 营销策略和手段的选择会变得更加重要。我国银行要想把个人金融业务真正很好地开展起来, 也必须确定适当的营销策略和营销手段, 必须通过对环境的客观分析, 通过细分市场, 选择适当的目标市场和发展战略, 并针对不同的市场采用不同的产品、定价、分销和促销策略。只有采用了适当的策略和手段, 才能缩短个人客户与银行之间的距离, 增强银行与个人客户之间的联系, 在客户与银行之间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的基础上, 把我国的个人金融业务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应该说, 目前各银行所开展的客户经理制是强化银行个人金融业务营销管理的有效途径。

第五, 加快培养和引进个人金融业务专业人才, 努力提高个人金融队伍的整体素质。商业银行要尽早培养或引进相关的专业人才, 努力提高个人金融队伍的整体素质, 为未来竞争打好基础。同时, 要进一步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加大绩效挂钩在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分配比重, 体现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分配差距, 通过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 激励员工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

第六, 强化风险意识, 建立健全个人信用评估体系。与企业相比, 个人搬迁、工作调动频繁, 流动性大, 不易管理。拿个人贷款业务来讲, 银行很难了解借款人的信誉、品德、收入水平和还贷能力, 很难确定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另外, 目前我国银行缺乏一套系统地调查借款人资信的技术手段, 也没有像对企业那样的资信评估方法, 并且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个人债务追索、托收机制。面对个人客户大量的借款申请, 银行不得不提高借款的门槛, 增加审批手段, 延长调查时间, 提高担保的要求。消费者个人则因手续繁杂、长期等待和收费过高而望而却步。因此, 必须尽快建立个人信用档案、个人信用评估体系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像上海资信有限公司一样的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机构, 在法律的保护下, 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信息共享, 在客观、公正、中性的原则下评估个人信用程度以促进银行开展个人金融业务。

摘要:个人金融业务是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 市场经济萧条, 扩展商业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 积极开辟新的金融产品, 探索新的营销方式成为当前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不可忽视的方向。

关键词:个人金融业务,创新,营销方式创新

参考文献

[1]才凤玲.商业银行客户经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券商经纪业务创新转型研究 篇8

一、证券行业创新发展的背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近十年, 我国资本市场已呈现了飞跃式的发展。但证券公司本身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主体之一, 其发展却相对缓慢。截止2011年底, 我国金融行业总资产100多万亿, 其中商业银行占约90%, 保险公司占约5%, 证券公司只占2%左右。与各行业上市公司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行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相比, 证券行业呈现了不断下滑的态势。证券行业的发展已呈现出与其在宏观经济中应有功能定位不匹配的状况。

在行业的内部, 由于业务高度同质化, 佣金快速下滑及行情的波动, 导致行业盈利能力快速下滑, 2012年中甚至出现了行业近三分之一公司亏损的状况, 更不用谈培养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证券旗舰企业了。

行业创新突破和发展已是迫在眉睫, 证券公司转型创新也已到了关系到行业地位的关键时刻。

二、证券经纪业务转型创新发展的方向

2012年中国证监会召开的创新大会, 统一了共识, 确定了行业转型发展的方向就是财富管理,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投资银行。作为证券公司核心业务之一的证券经纪业务, 由于具有众多分布各地的经营网点、数量最大的员工及人才队伍、最庞大的客户群及关系网络, 它的创新对证券公司及整个行业转型的成功与否意义重大。在证券公司财富管理模式下, 证券经纪业务转型创新发展的方向就是将现有的通道业务转变为以“证券交易通道+客户财富管理”模式。即通过引进及整合业务系统内外部的产品和服务资源, 建立完善的产品库, 除一般的交易通道服务外, 还能为广大客户提供一揽子理财服务产品及财富管理解决方案, 促进客户财富的保值增值。这种模式一旦形成和实现, 不仅使传统的证券经纪业务收入来源更加多样化、大大提升系统的盈利能力、改善盈利结构, 也使行业的差异化竞争服务得到实现和提升, 同时也能极大的满足投资者的需求, 实现证券行业专业化服务的本质。

三、证券经纪业务转型创新发展的路径

证券经纪业务的转型, 是对证券经纪业务从业务内容到业务运作方式的一次全方位的改革和创新,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认为应从以下路径进行改造和创新, 即“以经纪业务系统现有经营网点为主要渠道平台、客户需求及适当性管理为中心、投资顾问为业务主体、投顾服务体系建设和产品库建设为切入点”的路径进行探索、整合和展开。

(一) 以经纪业务经营网点为主要渠道平台

券商经纪业务系统具有辐射全国的营业部网点、众多的一线员工、庞大的存量客户群及关系网络是向财富管理转型最好的平台基础。在过去的模式中, 这个渠道平台仅仅发挥了通道服务的销售渠道作用。而在财富管理模式下, 这个通道平台可以承载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 逐渐转变为产品和服务销售、客户管理和服务、业务办理的大平台。

(二) 以客户需求及适当性管理为中心

财富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将合适的产品匹配给合适的客户”, 客户需求引领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匹配。这就需要券商对客户及其需求进行深入研究和细分, 建立基于风险、收益、投资偏好、客户生命周期、产品流动性等指标的多维度和多层次客户细分体系, 以方便更深入的进行客户需求研究和产品生产。

(三) 以投资顾问为业务主体

在财富管理业务模式中, 投资顾问是连接客户和公司产品的纽带, 担负着寻找客户、了解客户、了解公司产品和服务、匹配客户需求的核心作用。同时, 由于财富管理业务的高度个性化, 要求投顾人员在业务的办理和实现中发挥更大的能动性。投顾人员将成为业务实现的主体, 是财富管理体系的核心元素之一。必须高度重视投顾人员的招录、培养、激励、工作机制设计、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这些工作的好坏将对财富管理业务的成败起到决定性作用。

(四) 以投顾服务体系建设和产品库建设为切入点

投顾服务体系就是财富管理业务实现的业务运作机制。它的建设主要包含业务办理流程、权责利分配机制和风险控制三大体系。这是财富管理业务实现的系统保障, 必须首先探索和逐步建立。同时, 产品库是财富管理业务的源头, 也必须逐步填充丰富起来, 不然财富管理业务就是无源之水。作为财富管理业务最基础的部分, 可以作为财富管理业务开展的切入点, 首先探索着做起来。

四、证券经纪业务财富管理体系建设的六大核心内容

目前券商经纪业务创新转型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各方面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 工作可谓千头万绪。通过分析财富管理体系整个业务链条, 我们可以将财富管理业务简化为如下模型 (图1) , 从中我们可以找到六大核心关键环节:产品、客户、渠道、人员、运营及风控体系、平台支持系统。可以通过先对这六个关键环节进行研究和建设, 以点带面推进财富管理业务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推动证券经纪业务的转型。

(一) 产品

产品库是财富管理业务核心竞争力源泉之一, 券商必须建立一个品类丰富而有竞争力的产品库, 以能满足客户各种各样的财富管理需求。在产品的种类上, 产品库即应包含集合资产管理产品、基金、保险、信托产品等有形化的理财产品, 也可以包含多种多样的如IPO、再融资、财务顾问等无形服务的有形化产品。在产品来源上, 产品既可以是证券公司自己设计和生产的产品和服务, 也可以是从内外部其他机构引进的理财产品和服务。同时, 为了确保产品的分类清晰、实时更新并保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产品库的建设中, 还应该建立产品的分类评价和动态淘汰机制。一方面让投资者能及时清晰了解产品特性和运作情况, 另一方面也能及时将市场竞争力不强的产品淘汰掉, 引进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二) 客户

了解客户是客户服务和财富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对客户信息掌握的越多, 对客户了解的越深入, 服务才可能越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财富管理的客户环节, 第一个工作就是全方位的搜集客户信息, 并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和分析。在信息搜集完毕后, 还要建立客户的细分模型, 从客户风险偏好、投资品种偏好、流动性要求、生命周期等各个方面将客户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细分, 这是产品设计和引进的基础, 也是针对性服务的基础。

(三) 渠道

一方面, 要转变传统网点渠道的功能定位。推动这些网点从过去的区域销售中心逐渐转变为集区域销售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及业务办理中心三功能合一的地区综合业务平台。第二方面, 要转变渠道的盈利模式。要从发展通道客户创造交易量为主的经营模式转型为通过为客户提供“交易通道+综合财富管理”获得多样化收入的经营模式。第三方面, 要推动营业网点分类管理和特色化经营。由于地区差异、市场竞争差异、客户需求差异及经营成本差异等多种原因, 不一定每个营业部都能成为全能型营业部, 因地制宜走特色化经营之路未必不是一条可行之道。证券公司也可统筹根据各地营业部实际情况, 推动营业部的分类管理和特色化经营, 并在考核激励等方面予以多方面支持。

在渠道营销方面, 非现场开户及多层次营业网点设立的监管放松, 为证券营销工作打开了创新的大门。证券公司应该抓住这样的机遇, 创新发展包括证券经纪人、营销序列员工、各种类型的轻型营业网点、网络营销、网络销售平台等多种渠道的营销网络, 将证券公司丰富的金融服务和产品推广给广大有理财需求的投资者, 真正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服务销售网络。

(四) 人员

一方面, 必须建立员工的分类管理和评价机制。在横向维度, 可以根据业务分类, 设立不同的发展方向, 推动术业有专攻;在纵向维度, 建立级别晋升机制, 根据各专业领域人员能力增长和业务提升, 不断提高专业职级。第二方面, 必须转变员工工作定位和工作方式。在财富管理模式下, 投顾人员应重点做好开发客户资源、了解客户需求、了解公司产品和服务、为客户匹配产品和服务等工作。在工作方式方面, 需要更多使用专业系统平台和专业技术工具、数据分析、部门同事协作配合和交流等。第三方面, 建立多层次的长效培训体系。要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职级的员工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 并引导员工根据自身的优势特长, 开发特色化服务模式。第四方面, 建立与财富管理模式相适应的员工考核激励机制。新业务模式下, 员工考核应更多指向客户服务能力提升、金融产品销售、收入及利润、客户服务质量等与客户财富管理满意度相关的工作, 引导员工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开展工作, 推动其个人能力的不断提升和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

(五) 运营及风控

财富管理业务模式下, 业务是投顾为客户服务展开。运营体系的建设应以“客户+投顾”为中心展开。确保简洁顺畅的业务办理和良好的客户体验。在风险控制环节, 除了以往的风险管理内容, 道德风险和产品风险将愈加突出。应建立能覆盖全业务过程和产品服务内容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六) 平台支持系统

财富管理业务模式对软件系统平台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客户细分及动态跟踪、产品库的建设及动态评估、投顾人员的业务操作和协同合作、投顾工作动态跟踪及考核、风险监控、网络业务办理等方面工作没有平台的支持几乎无法实现。平台支持已经成为证券公司业务发展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证券公司必须高度重视平台系统的开发和升级, 使得平台系统能及时跟上业务的发展, 推动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不断增强。

五、结语

证券公司转型创新和发展是资本市场和证券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对各家证券公司来说, 也是又一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财富管理体系的建设正是抓住这一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良好途径, 各家券商都应该深入研究, 及早行动, 抓住重点, 以点带面稳步推进财富管理体系的建设, 用较短的时间尽快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 只有这样, 才能在证券行业创新发展的大潮中取得先机和优势。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 证券行业发展的滞后性逐渐体现, 券商经纪业务创新转型发展已迫在眉睫。全面发展财富管理业务已成为行业创新转型尤其是券商传统经纪业务创新转型的方向和重点。但同时, 如何构建财富管理业务体系也成为摆在各券商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在分析了证券行业创新转型发展的背景、券商经纪业务创新转型的方向之后, 提出了券商经纪业务创新转型的实现路径, 以及证券经纪业务构建财富管理体系的六大核心内容 (产品、客户、渠道、人员、运营及风控体系、平台支持系统) , 并对每个环节的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证券经纪业务,创新,转型,研究

参考文献

[1]元恬伟, 陈忞, 刘洋.证券行业通道业务向财富管理业务转型探讨[J].中国证券, 2012, (04) , 59-63.[1]元恬伟, 陈忞, 刘洋.证券行业通道业务向财富管理业务转型探讨[J].中国证券, 2012, (04) , 59-63.

[2]陈耿.调整业务架构提升专业能力推动经纪业务由传统通道向财富管理转型[J].中国证券, 2012, (06) , 28-30.[2]陈耿.调整业务架构提升专业能力推动经纪业务由传统通道向财富管理转型[J].中国证券, 2012, (06) , 28-30.

[3]周小全, 邓淑斌.关于我国证券公司业务转型的思考[J].中国证券, 2012, (11) , 37-42.[3]周小全, 邓淑斌.关于我国证券公司业务转型的思考[J].中国证券, 2012, (11) , 37-42.

银行卡业务创新个例 篇9

关键词:金融创新,银行运输卡,银行旅游卡

从1985年中国银行在国内发行第一张信用卡以来, 我国银行卡业务由分散经营、无序竞争逐步走向联网联合的阶段。现在我国已成为全球银行卡业务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国家。但是, 银行卡业务由于受国内金融产业发展环境的影响, 发展比较缓慢, 创新力度不足。与花旗、汇丰、渣打等这些国际银行相比, 我国商业银行缺乏的不是办公室硬件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设备配置, 而是产品设计、业务流程、服务理念、组织结构以及制度和信息系统的设计。

一、银行卡业务发展缓慢的原因

1、银行卡功能及品种单一。有些银行卡只是具备一些简单的存款、取款、转账功能, 没有一卡全能的品种。

2、银行卡受理环境较差, 普及率较低。在我国, 特约商户普及率不到5%, 美国几乎为100%。

3、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完善。由于我国的金融市场还不发达, 有些地区的信用观念还不成熟, 个人信用较差, 个人信用评估困难, 没有社会化和规范化的个人信用体系, 导致中国银行卡业在贷记卡和借记卡的发放和使用中存在很大风险。

4、银行卡产业粗放型发展。长期以来, 发卡机构片面追求发卡的数量, 这种分散式管理、粗放型经营的发展模式, 使我国的银行卡产业化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

5、关键的一点在于金融创新不足, 在某些金融产品上只是简单的模仿或改造利用外国的一些金融产品为我所用, 金融机构缺乏创新动力;业务创新带有盲目性, 缺乏具体、大范围的市场调查和科学的市场预测, 没有真正的从以客户为中心来进行产品设计和研发。

二、针对银行卡产品现状的不足, 本文做出了以下两种银行卡的设计

(一) 银行运输卡

在铁路运输方面, 关于火车票的售卖, 我国目前使用的是当面售票、网上订票等, 当然, 为防止火车票造假, 扫除“黄牛”的存在, 维护火车票的安全使用, 我国今年在部分城市的火车站开始实行实名制售票。如果商业银行能与国家铁道部联合设计一种银行运输卡, 该卡的设计机理是:将全国的各铁路线联网, 每段铁路线都有标准的价格和准确的乘车时间, 乘客只需办理一张此卡, 每张卡均有一个卡号, 卡与个人账户一体, 乘客可以提前一周在网上付费, 一周后到乘车时间, 带上个人身份证和该银行运输卡 (每张身份证对应一个卡号) , 火车站工作人员直接核对身份证号和银行运输卡号即可。如果该卡丢失, 可以在发卡行办理挂失;如果要退票, 可以在火车行驶前3小时 (这样的话, 那些先前没有买到票的人可以在3小时内有重新买票的机会并且有3小时的时间可以为乘车做必要准备) 在网上直接退票, 3小时之内不再可以退票, 这样既保证了车票的安全, 防止假票的使用, 又节约了纸张, 减少了浪费, 并且方便了火车站工作人员。如果为了更加安全起见, 在火车上检查乘客是否买票的时候, 可以直接查看银行运输卡号在电脑中是否有记录。这种卡对于那些从事营销业务, 需要经常出差的工作人员来说尤其实惠和方便。

(二) 银行旅游卡

随着经济的增长, 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们不但要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 还需要精神上的享受, 比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节假期间出去旅游。那么为了方便这些旅客, 银行与国家旅游局可以设计这样一种银行旅游卡, 设计机理是:国家旅游局将全国的知名旅游景点联网, 每个旅游景点都有固定的门票价格。每个人可以凭自己的身份证办理一张银行旅游卡。旅客可以先在国家旅游局网上注册, 登录后, 输入银行旅游卡号, 直接选中自己想去的旅的记录收税, 避免了某些旅游景点的逃税漏税现象, 维护了国家利益。

上述两种卡, 可以根据客户办理的不同期限、不同种类以及根据不同的群体制定不同的费用, 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 从而增加银行的业务量, 这两种卡的发卡行均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要想在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中继续成为一个高盈利行业, 尤其是面对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设计的各种衍生金融工具带来的冲击, 必须开发多功能的信用新产品, 产品的研发设计是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一环。根据客户投资和消费的多元化需求, 银行应该开发多功能的银行卡, 使信用卡成为可存取、可适量透支、可转账、可购物消费、可代收代付的综合卡。

彼得?德鲁克说:“创新是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 对于任何一家公司来说, 包括商业银行,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业务创新是银行卡业务得以快速发展的保证, 也是发卡银行赢得客户信赖、获得良好经营效益的保证。银行卡还可以在产品核算方式、风险控制、增值服务功能等方面实施创新, 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要。

三、对于银行卡时代的展望

当今世界, 网络如此发达, 网上银行、电子货币的时代已经到来, 经济金融全球一体化加快。对于各国国内来说, 借助于如此便利的网络和发达的技术, 我们可以推进卡的时代的到来, 不管在摩天大楼的城市中进行刷卡消费和金融交易, 还是在广袤的农村菜市场上进行斤斤两两的买卖, 都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卡, 代替纸币和硬币的存在, 形成一个卡的时代, 当然也需要各种金融设施的普遍设立, 比如说POS机和ATM机等。这样的话, 保证了个人财产的安全, 节省了纸张的使用, 避免了假币的存在, 也加快了市场交易效率, 提高了资产流动性, 促进个人消费, 使得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保军.银行卡业务创新的深度思考[J].中国信用卡, 2007 (2) .

[2]、柏岩.我国发展银行卡业务的创新战略[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3) .

规模效应下的业务创新 篇10

业务应用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最根本, 这是对产业链上游的企业和对产业链下游的用户都能产生最直接影响的部分, 消费者群体关注的就是移动互联网的业务类型和体验, 这些内容是否足够精彩将决定着移动互联网整个产业的成与败。

在移动梦网的时代, 服务提供商们曾经经历过赚得盆满钵满的辉煌, 但是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一度也遭遇过“老鼠过街”的窘境。现在, 3G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用户市场高涨的热情为服务提供商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面对规模更大的“矿脉”, 服务提供商们彼此之间的交流也在更为频繁地进行, 各种形式的服务提供商论坛成为了他们彼此联系的平台, 这些众多服务提供商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交流平台, 为移动互联网新业务的诞生和优化提供了非常适宜的生长环境, 新一轮的淘金热正在悄然上演。

更为猛烈的头脑风暴

“当移动网络的带宽达到Mbit/s的数量级, 终端处理能力达到GHz的数量级, 当C#、JAVA、BREW等开发平台简化到几个月培训就可以训练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 还有什么是我们不能做的。”这是一位服务提供商高层对本刊记者说出的话。

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大产。当各方面的瓶颈都被突破之后, 业务的提出几乎不再受到任何的限制, 业务策划人员的想象力已经可以满负荷运转, 越来越多的想法不断在他们的脑子里蹦出来, 然后再蹦进落实的流程, 直到有一天蹦到用户的手机里。

“其实新业务的策划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困难, 很多业务的火爆是没什么道理的,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一切皆有可能。”一位业务策划人员如此对记者介绍他的工作状态。“晒照片的Facebook会火爆、改标签的Twitter会火爆、就连一些社区网站里的‘种菜’、‘抢车位’等看起来很无聊的游戏都会火爆,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更多的用户、更多的时间, 这些因素必将会催生出更多火爆的应用。”

当然, 业务的提出也不是任由策划人员天马行空想出来就可以的, 很多火花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碰撞出来, 越是在业务实现没什么困难的时候, 越要防止出现闭门造车的情况出现。在这样的条件下, 服务提供商的规模效应就体现出了优势, 一方面激发了更多的灵感, 另一方面, 也提高了业务的可行性、降低了风险, 保证了业务可以以更为健康的方式成长。

加速运转的孵化器

一个不是特别复杂的业务应用, 从想法出现到测试通过, 需要多久的时间?

在这个问题上, 一位开发工程师给出的答案是:“可能都用不了一个月。”带宽、开发、终端都已经不是问题, 这一答案不值得我们太过惊讶。可以想象, 消费者会在以后接受各类业务的轮番轰炸。但是, 孵化周期的缩短并不是单纯的好事, 其中也隐藏着很多问题。

最为关键的, 是要避免业务应用的同质化。国内现在的很多应用所采用的都是“C2C”的模式——“Copy To China” (复制到中国) , 国外的成功应用直接移植到中国市场, 而在服务提供商彼此交流增多的前提下, 也会滋长各个业务之间的近亲关系, 往往多个业务之间具有很高的相似度, 这一问题对于服务提供商而言应该着力避免。

另外一方面, 是要避免业务应用的“山寨化”。门槛的降低自然会导致管理难度上的增加, 小作坊式的业务生产对于整个产业链是不利的, 移动互联网在发展初期, 保证其质量是实现移动互联网长期发展的关键。

旧酒装进新瓶子

无论业务如何丰富, 总有些经典应用是不会过时的,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这些应用的不断完善也将成为业务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其中, 颇为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移动搜索业务。移动搜索业务几乎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同时出现的, 并且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成长而不断成长。手机搜索一直都存在着输入、显示等方面的问题, 但是也因此而增强了其指向性, 使移动搜索有了自身的优势。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和商业模式的完善, 移动搜索业务也有了更大的机会, 搜索内容更加丰富, 指向性更强, 结合地理条件的关联信息更加丰富, 这些催生了移动搜索新的业务体验。

另一个典型应用是手机短信二维码, 以银河传媒等为代表的专注于二维码企业在这一市场不断深耕, 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越来越受其影响, 这种便捷、安全的消费模式已经得到了用户的青睐。而由此催生的营销、宣传手段也更加丰富, 市场的丰富程度越来越高, 覆盖范围和送达成功率都在不断提高, 这在效果体现上是非常关键的。很多企业都对此表示了关注, 已经或者将要采用这种应用。

这样的应用还有很多, 这些长期以来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有所积累的业务类型有着更大的机会, 但是, 它们同时也必须要承受更多新业务带来的冲击。

实践才是检验标准

真正能衡量服务提供商热情高涨是否值得的标准只有一个——市场表现才是真正有力的证据。在市场推广方面, 也需要各个服务提供商彼此进行经验的交流。

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有着很大的区别:国内电信运营商在覆盖范围和影响力方面都具有绝对的优势, 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 到2011年, 中国的3G用户会达到1.5亿户, 这1.5亿用户是归属于运营商, 同时也是所有的服务提供商都在争抢的用户。三大运营商的3G网络存在标准上的差异, 服务提供商需要考虑在不同标准和平台之上投入的规模和市场拓展的计划。

另外一方面,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以及产品和服务的品牌效应是业务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 这对用户的体验有着巨大的影响效果。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 任何一点细微的差别都会对业务体验产生干扰, 这其中也需要我们的服务提供商们集合多方的智慧和经验, 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以IT服务推动业务创新 篇11

“在云计算环境中,IT技术完全可以根据需求以服务的方式进行交付,从而把IT技术真正变成推动业务创新的引擎。当然,推动这一切成功的基础是IT企业如何能够确保信息整合、管理、治理及业务分析的力量。”中国惠普有限公司企业服务事业部总经理潘家驰表示。

潘家驰所领导的团队正在帮助企业基于“一切皆服务”的理念部署和利用IT技术。潘家驰介绍说,一方面,惠普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有云服务。比如,惠普提供的CRM、ERP以及软件测试等通用SaaS服务正在为中小型用户的业务运营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惠普还在提供多种行业云服务(比如融合航空云)。另一方面,惠普还在帮助大型企业按照“一切皆服务”的思想来构建IT基础设施和IT系统。

有别于其他云服务商的一点是,惠普提供的混合交付环境能将传统IT基础设施与私有云、公共云相结合,通过使用灵活的交付模式帮助用户在公有云服务与自己的私有云服务之间灵活迁移,来提高企业的敏捷性,从而更好地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惠普在云计算、信息优化和企业安全方面都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更有服务于众多大型企业客户的实践经验,这些都是我们的竞争优势。”潘家驰表示。

电缆业务营销创新及实施研究 篇12

营销是帮助产品快速打开市场、形成知名度的重要手段与形式。目前, 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发展迅速,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推进的背景下, 国内电缆企业面临着来自国外电缆企业的竞争压力。竞争市场如大自然一般, 具有弱肉强食的特征, 我国本土电缆企业必须要不断地创新营销手段并做好营销实施研究工作, 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 电缆营销创新

1.1 营销组织创新

应当依据电缆的采购特点来按地区设置市场营销机构, 如此能够有效地将市场资源的优势发挥出来, 进一步地强化企业的服务水平, 从而实现扩大客户群体数量的目的。借鉴国内外电缆企业的营销经验, 认为需要大力改革营销机构, 新添工程处与市场部办公室, 对办事处进行深度整合。与此同时, 建立优秀员工奖励制度, 对营销业绩出色以及服务能力突出的员工进行奖励, 最大程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以增强营销人员的的危机感、责任感以及使命感。电缆企业应当推行科学合理的员工竞争机制, 促成员工竞争上任的局面。就目前而言, 部分电缆企业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 从而致使公司的销售业绩难以提升, 为此, 必须要着力于提升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 可以通过定期举办行业专家讲座以及组织业务技能培训活动等形式来强化营销人员的业务能力, 使其更加适应新时期电缆业务营销工作的要求[1]。

1.2 营销方法创新

美国著名营销学家杰克逊提出了关系营销理论。他指出, 企业提升营销质量的关键在于优化消费者、竞争者、政府机构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当善于站在消费者、合作伙伴、政府等利益相关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营销策略的选择工作要充分考虑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利益与看法。

消费者是企业的衣食父母, 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长期关系是关系营销的核心, 保障营销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并稳定发展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力求实现消费者价值的最大化。电缆企业应当意识到老客户对自身的重要性, 某种意义上, 维持与老客户的关系的收益大于争取新客户, 所以, 电缆企业在寻求新客户的同时应当努力维持与老客户的关系, 征询客户对产品的意见与建议, 满足老客户的合理要求。

合理的产品价格与与稳固的产品质量是支持电缆营销创新的关键, 如果电缆的价格虚高、质量低劣, 则无论多门优秀新颖的电缆营销方案豆浆毫无作用。电缆企业必须要强化产品的质量, 因为产品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与。一些渺小的问题可能引发重大质量事故, 电缆企业必须要制定严格的产品质量保障制度, 要求电缆检验与生产人员不折不扣地执行质量保障制度。

为了确保相关产品的质量符合消费者的要求, 需要积极向观众征询对产品的改革意见。企业应当投入足够的资金, 升级电缆生产线, 力求推出质量优良、技术先进的电缆产品。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同时, 应当运用3C模式制定电缆的价格, 价格制定工作要照顾当前消费者的购买力, 可以采用薄利多销的营销模式、灵活制定产品价格、争取打赢与同类产品的价格战。

1.3 整合营销

电缆企业应当推行职能转移, 将市场作为主要导向, 严格依据市场营销的需求开展职能部门的设置工作, 对相关经营资源进行合理分配, 从而对企业的总体发展方向进行科学规划。应当加强对营销人员的“市场危机”教育, 促使员工认识到消费者对企业的重要性以及打赢市场竞争战的重要性[2]。

2 营销策略的实施研究

电缆企业应当提升对员工的重视程度, 做好对员工的教育与培养工作。营销人员是公司提升业绩的“秘密武器”, 营销人员的业务能力将对公司的销售业绩产生极大的影响。电缆企业应当激发营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使营销人员充满工作信心与积极性, 将完成营销目标视作一项光荣的任务。电缆企业内部应当形成创新、求变文化, 公司应当要求生产、研发人员多创新、多思考, 保障产品的质量, 从而为营销人员的营销工作夯实基础。

应当将先进的内部营销概念引入企业, 帮助营销人员树立稳固的内部营销意识。内部营销学指出, 企业管理人员与职员必须要培养服务内部顾客的意识, 企业高层要注重满足职员的需求, 做好与营销人员的交流沟通工作, 不断地提升营销人员的服务意识与销售水平。

3 结语

做好电缆营销工作有利于提升电缆企业的销售业绩, 扩大公司产品的影响力、帮助企业建立市场竞争优势, 为此, 企业应当优化创新相关营销策略、保障产品质量与合理制定价格。营销人员应当树立服务意识与危机意识, 努力工作、不断学习, 从而最大程度地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中国对电缆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电缆销售行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现阶段, 我国有大量的电缆生产企业, 电缆生产水平逐年提升, 优质的电缆不断出口海外, 创造了巨大的外汇收入。做好电缆业务营销创新工作有利于扩大电缆的销售量、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研究了电缆业务营销创新及实施工作, 供有关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电缆业务,营销创新,研究

参考文献

[1]张罡, 李茜.中小企业实施品牌营销策略的研究述评[J].农业与技术, 2015 (23) .

上一篇:建筑节能设计及措施下一篇:LiFePO4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