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教学法之情感教学

2024-07-07

俄语教学法之情感教学(精选9篇)

俄语教学法之情感教学 篇1

从教以来读了不少关于教育教学的书, 也听了不少讲座。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兼职教授、石家庄市教育局德育处曲连坤处长曾在河北省实验中学做过一场题为《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应用》的座谈, 其中的一句话一直让我记忆犹新, 那就是“在教学中, 尊重比爱更重要”。

尊重的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 弘扬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想, 它的必要性和价值意义体现在多方面。

首先, 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 其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 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尊重, 这样才能衍射到尊重他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他人尊重的需要。此外, 马斯洛认为需要层次越低, 它的能量越强, 高级需要出现以前, 低级需要应得到满足。由此可见, 尊重的需要不仅是人的基本需要, 也是“自我实现”的必要条件, 学生只有在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才有“理想”、“抱负”可言。

其次, 尊重学生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热爱学生、深入了解和充分尊重学生。“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任何人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作为教师, 我们不能因为多经历了几 (十) 年的世事或多知道点知识而以高昂的目光去审视学生, 我们也没有资格去嘲笑犯错误或暂时表现不尽人意的学生。尊重是教师必备的一种职业道德, 也是一种修养, 一种品格, 一种对学生不俯不仰的平等对待。有言道:“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真心懂得尊重学生的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再次, 尊重是学生成长的推动力。“尊重是一条路, 一条通往美好的路;尊重是一缕春风, 一泓清泉, 一颗给人温暖的舒心丸, 一剂催人奋进的强心针”, 尊重更是学生成长的阳光和雨露。在教育过程中, 如果学生得不到尊重, 他们便可能会心灰意冷, 降低自我要求, 日益后退。学生们都有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 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 用心去聆听, 多鼓励表扬, 多用中肯的语言加以引导, 言传身教,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 树立自信心。学生尊重的需要一旦得到满足便可增强自我信任、价值、能力等方面的感觉, 这种推动力一旦形成, 学生就将具有持久的干劲。

尊重的教育是一种在理解、沟通基础上的教育, 它要求我们珍视学生的独特性, 因材施教, 通过友善的态度、亲近的言行使学生感到温暖, 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施尊重的教育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从平等的角度出发尊重全体学生。从平等的角度来构建尊重的教育可以形成自由、平等、公正的学习氛围, 我们要做到接纳、尊重学生就必须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平等对待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平等对待男生和女生;平等对待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平等对待个性特点不同的学生;平等对待与自己亲疏不同的学生;平等提供回答问题、担任班干部的机会, 等等。

教师不仅要尊重优秀的学生, 更要尊重智力发育迟缓或有缺陷的学生, 尊重被孤立的学生, 尊重有过错的学生, 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曲处长提到要相信世上没有坏孩子——“没有天生的坏孩子;没有想做坏孩子的孩子;没有一无是处的孩子;没有不可救药的孩子”。因此, 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 尤其是后进生, 和他们成为朋友, 了解他们的发展需要, 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创造了一个有益的环境, 为他们搭起成功的桥梁。

第二, 尊重学生的心灵。这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差异,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尊重学生的理想和抱负等。首先, 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差异, 教师不能凌驾于学生之上, 应尊重学生的人格, 找到符合学生心理需要的最佳切入点进行教育;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循循善诱, 因材施教, 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思想和情感上接受。其次, 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未来世界需要高创造性、主动性和独立性的人才, 这种能力就来自于人的内在兴趣和动机引发的自主学习, 再加以教师适当的鼓励和引导, 他们的潜力就可能变成伟大的发明创造。再次, 尊重学生的理想和抱负、个人意愿及选择和判断。教师应当从当今社会的具体情况出发, 试着从学生的视角去看待问题, 更多地从学生自身的需要、动机及心理特点等角度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从而找到奋斗目标。

第三,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教书育人就应当“以人为本”,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一名英语教师, 我经常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课前演讲、让学生自拟内容尝试当“小老师”、学生自编对话或戏剧短片再录成视频作为教学素材等等, 通过把课堂和教学适当放手给学生, 很好地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我认知能力, 为学生的主体发展创造一个宽松、愉悦、和谐的氛围, 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发挥潜能。

第四, 尊重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尊重的教育不是放纵的教育。我们倡导尊重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 发展学生个性, 并非放任自流, 对学生的一些不正常的活动、不良违纪行为, 我们应严格管教并要求改正和提高。“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 但是惩罚不等于体罚。在进行惩罚时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或让学生难堪。骂一通、训一顿可能很解气, 但效果不一定好, 有时甚至会起反作用, 因此教育要采取合适的方式, 选择最佳的场所, 采用最有效的手段, 把这种教育转化为学生的内驱力, 自觉去改正错误和提高自我。

总之, 尊重是人类重要的需要。在学校, 学生需要被老师和同学尊重, 特别需要老师的关注、理解和肯定。在教学中, 教师情感投入对学生的需要及个体差异的尊重往往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一旦学生与教师达成共识, 学生就能把教师的要求化为其自觉的行为, 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所以, 教师应完全接纳和尊重学生, 让学生在学校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摘要: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尊重的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 弘扬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而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本文就尊重的教育的价值意义和实施办法进行了简要的探究。

关键词:尊重的教育,尊重学生,以人为本,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颖秀.尊重的教育的法理分析.尊重的教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9

[2]于伟.论尊重教育规律.尊重的教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9

[3]陈钱林.尊重教育新理念[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10

[4]陈会昌.实施尊重平等教育的原则和方法[J].心灵部落网 (http://www.dabuluo.com/htys/ShowArticle.asp?ArticleID=3525) , 2007.1.18

俄语教学法之情感教学 篇2

张家窝中学

李丽

一、教学目标:

1.探寻把握诗词情感的方法 2.准确判断古代诗词的思想情感 3.掌握情感主旨类题的答题模式

二、教学重点:

掌握并利用所学方法准确把握诗词情感,掌握情感主旨类题的答题模式

三、教学难点:

准确并全面把握诗歌的复杂情感、情感变化

四、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言志,诗歌创作的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感情,所以,读诗就要以把握诗歌情感为目标,前面讲的种种手法、内容都是为了把握作者情感服务的,因而高考诗歌鉴赏题一般都涉及到对作者感情的分析评价,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一节课和大家共同探讨诗歌鉴赏中的如何把握诗歌的情感。

(二)【考纲解读】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主要是指:①理解全诗的主旨。看全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阐述了什么哲理,或诗人对社会、历史、人生有什么总结性的句子。②评价诗歌的意义。可评价该诗的积极意义,或指出该诗的时代局限,或就前人对该诗的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高考预测】

综观2013年各地古诗鉴赏题目,对“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这一考点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绝大多数是考查对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这些题目有的是考查对整篇作品的理解,有的则是考查对某一句或某一部分思想感情的理解。

2.极少数的题目是考查对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的。

3.对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多数题目要求结合有关内容进行分析。4.对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常常与对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考查结合起来。

(四)【知识、能力储备】

1、分析这首诗中作者流露的情感。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注:天宝三载(744)岑参举进士,授官右内率府兵曹参军,此诗即为辞别终南山隐居地高冠谷而作。“一命”最低的官职。

2、总结把握诗歌情感的方法。

①读题目 ②知作者,注意年代和写作背景。③悟景语:意象 ④觅情语:直抒胸臆的句子 ⑤品典故

⑥观注释 ⑦重末句

(五)【高考真题回放】

1、(2013四川卷)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4分)

2、(2011全国新课标卷)

村 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色?反映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6分)

3、(2013辽宁卷)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中学英语情感教学之探析 篇3

情感教学是指通过创设愉悦的育人情境,给学生以情感体验,使其产生学习的动机和需要,激起其对知识的强烈需求、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索,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它的实质是在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更加有效地贯彻启发式的教育原则。积极健康的情感,能够有效地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使学生精力充沛,意志旺盛,思维敏捷深刻,想象丰富活跃,记忆力增强,学生的心理潜能会得到高效发挥。反之,消极不健康的情感,则会使智力活动受到抑制,降低学习效果。

一、情感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加强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应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和认识特征,遵循优良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英语学科的特点出发,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激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兴趣,锻炼学习意志,培养合作精神。

1. 善于发现情感因素。

在教学中,学生本身就是最为重要的情感因素。教学中应以表扬为主,批评要讲究方法,注意场合。同时,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起主导作用,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情感因素之一。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情感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情感。

2. 把情感教学运用于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课堂教学的导引环节是一堂课成败的前提,因此导引要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其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热情。教师可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把已有的背景知识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并有效利用课前练习,使他们以探索者的姿态投入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维持、巩固和发展在导引新课阶段激发出来的情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尤为注意,教学形式不能太单一,教学内容不能太枯燥,更不能以说教的形式进行教学。

3. 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

如果教学中只是简单的重复,学生会生厌,只有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才能长久地吸引学生。比如:小组讨论、二人操练、多人表演、小游戏猜谜、唱歌等多种活动,还可以进行Free talk, Ask an Answer等,这些都是日常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 创设英语氛围,培养交际能力,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

教师应采取多种方式创设浓郁的趣味情景、民主情景、激励情景,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主动学习的动机,感受民主、和谐氛围,感受教师的期望、鼓励,体验成功的欢乐。并在教学中创建一种既有竞争性又轻松愉快、既有学习目标又切合实际的教学氛围。要让全体学生活起来,从动脑、动口、动手等方面可提高学生兴致,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过程中,还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使英语课堂教学真正地活起来。

二、情感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策略

1.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发挥学习潜力。

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多种感官进行自主学习是情感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情景教学引用学生较为熟悉或能够理解的生活实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景,从而丰富和激活背景知识;通过语境激活背景知识,促使学生运用已学知识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这个过程既可以为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降低学习新知识的难度,也可以将新知识直接置于情景中进行教学,使学生更直接、主动地进行语言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让学生参与和合作的教学理念:英语的“情景教学”、“活动课教学”以及现在提倡的“任务型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与合作。合作精神是培养情感态度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合作性学习,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学生之间的交流、参与,可增进学生的主体意识;形式多样的交流合作,可增强课堂凝聚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频繁交流,可形成合作气氛,获得交际的乐趣。

2. 建立情感型的师生关系。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真诚的理解和彼此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和谐的课堂气氛。为此,教师要摆脱仲裁者或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要尽可能直接进入学生的情感世界,在情感领域与学生建立起相互信任、和睦的“朋友”关系,从而使学生具有安全感,以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内在驱动力。

3. 加强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

首先,作为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楷模,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文化素养。不仅能用英语流利、幽默诙谐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还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施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任务。其次,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及时给予鼓励、赞扬,并毫无保留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再次,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素养和人格魅力,以德育情。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人们对教育作用和未来社会需要的认识深化,情感英语教学应努力把情感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与目标,把培养学生的兴趣、态度和自信心放在首位,把学生的学习策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一切都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根本上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仅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而且培养其获得知识的能力。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课程目标的不断细化以及课程理念的不断更新, 对于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是教学实践的验金石。情感教学既是教学的目标之一, 又是教学的手段之一, 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我国目前中学英语教学重视认知能力培养、忽视情感因素这一现状出发, 阐述了英语课程中情感教学的实践运用及应用策略, 以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 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

关键词:中学英语,情感教学,实践运用,应用策略

参考文献

[1]王立非.现代外语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英语课程标准, 2002, 8.

[3]刘贤风.“情感交流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教学研究, 2005, (3) .

[4]卢家楣.对中学教学中教师运用情感因素的现状调查.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1, (2) .

[5]贾冠杰.中学英语教学心理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篇4

摘要: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情感的认知判断作用,激励作用,移情作用是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情感教育的内容广泛,把它运用于教学中的手段和方法也多种多样。

关键词:情感 情感教育 激情

世界上任何人都有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在一定时间环境中所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就是语言艺术的充分展现,文学本身就是来源于活生生的现实,包含着浓厚的感情,所以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试着去感受文本作者的感情。而学生能不能多方位、立体、全面的充分理解作者,就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恰当的解读、传递文本中的情感因素了。情感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使他们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准确理解语文思想感情与写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情感的判断作用,激励作用,移情作用,把语文教育与情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充分运用情感因素,把它作为激活师生教学互动活动的动力,让课堂更活跃,更生动,更丰富多彩。一 教师自身有良好的情感修养,以情引情。

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崇高的、神圣的,教师的情感也同样能感染学生。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先有。”因此,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情感修养,和善慈爱,平易近人,给学生亲切感,安全感。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对学生倾注全部爱心。尊敬学生,视他们与自己一样具有同样人格尊严的平等个体;信任他们,让他们有自信感到自己在老师面前是一个具有独特价值的个体;善待每一位学生,爱无差等,能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阳光般的温暖;尤其是那些自认为是差生学生,更应该给以更多关注,倾注更多的爱。一个微笑,可能启动一颗心灵;一句赞美的话语可能打动某个学生的灵魂;一种认可的手势可能增强了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这时他们会充分体验到老师的爱,他们会把老师对自己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教导转变为自己成长的营养。一天天进步,成功也就离他们越来越近。他们也会日渐对老师产生深厚的感情,并乐意接受老师传授的道理。其次,教师自己也要充满激情。激情能激励人的斗志,催人奋进。因此,教师要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情感状态,时时营造热烈高涨的课堂气氛,这样就会更加能够激发同学们求知的欲望。作为课堂的主导因素教师绝不能把个人负面情感带进课堂,以免影响学生。

二 充分控制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情导情。

郭沫若说:“文学的体质是始于感情终于感情的。文学 把自己的情感表现出来,而它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的或是无意识的——总是在读者的心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综观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不管诗歌、散文,还是小说、戏剧。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作者浓郁的感情。它们大多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为通过感情教育达到兴趣、习惯、性格、审美观、心理素质等因素的养成提供了得天

独厚的条件。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有热情、有激情、带着感情讲课。善于创造情境,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情导情,激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感情波澜。以情感为纽带,激情启其疑,引其思。把学生带进作品所构设的意境中,唤起他们积极的内心体验。水到渠成的完成教学任务。

三 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情感,以情激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包括爱好、快乐、嫌恶、愤怒、恐惧和悲哀六种基本情绪,有激情、心境、热情三种方式。教师是通过一定的方式把情感传递给学生的,因此,教师应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将感情渗透到教学中。

1.发挥课堂语言的激情作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的传递与感情的交流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完成的。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它就具有激发力和感染力,就能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甚至就连语气的轻重缓急做到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也会使学生心情愉悦,思维敏捷,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采用多种手段丰富学生情感。

文学作品都倾注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展露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作为学生,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情感,才能与作者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才能真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与内心世界。因此培养学生拥有丰富的情感,是每一位任课老师必须做的工作。丰富学生的情感要从点滴入手,情感不仅要真实,而且要细腻。真实的感情来源于社会,来源于人们

在社会中的实践。因此要教育学生热爱生活,体验生活,投入到社会过程中。积累感情,丰富感情。另外在教学中利用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创造环境,以境育情,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3.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情感。

学生的个人的心理素质、情绪、态度、心境、审美观,甚至人生价值观等都与人格因素相关。而这些都与语文教学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教师就是要身正为范,学高为师的。而语文教师更应该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在课堂中,教师更应以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以及良好的世界观。丰富他们的头脑,正确处理个人、社会与集体的关系。正确处理现实中各种社会矛盾,坦然接受现实。这样他们才能对语文课文有深层次理解,才能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总之,教育是人的教育,也是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的融合。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热情能抓住一个人,因此它是一个巨大的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情感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

四、参考文献

1、《以情优教——理论与实践研究》(卢家楣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2、《中国古代诗文讲析》

(翁德森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3、《语文教学与教学设计》

阅读教学重在拨动情感之弦 篇5

一、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首先, 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境, 在学生面前应保持最佳的情绪状态, 以愉快欢乐、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去感染学生, 为课堂的情感交流奠定基础。

其次, 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1. 摆正位置, 尊重学生。

教学中, 教师要摆正位置, 尊重学生, 遵循民主教学的原则,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 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顾虑, 使学生勇于提出各种意见和观点, 敢在课堂上充分地展示自己。

2. 语言诱导, 营造氛围。

课堂上, 教师主要用语言与学生交流, 学生的感情也最易受到教师语言的影响。其中, 课始的导语尤为重要, 好的导语可以诱发学生的情感, 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 开掘库存。

在指导学生阅读时, 要注意利用学生的原有积累。例如, 在教学《草原》一文时, 首先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草原的资料, 课上通过汇报交流, 让学生对草原及草原上生活的人们的情况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读老舍笔下的《草原》。

2.“下水”读文。

教师“下水”读文, 能融合作者、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情感, 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 能加快学生进入文章意境。例如, 在教学《第一场雪》时, 我抓住了“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河流、树木、房屋, 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 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引导学生品味“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等叠词和“银条儿”“雪球儿”等儿化词, 使学生领悟到作者语言的艺术性和对雪的喜爱之情。

3. 音乐的渲染。

音乐中蕴涵着丰富的内容, 音乐往往比语言来得更直接, 更贴切, 更能激发人的情感。例如, 学习《月光曲》, 先让学生欣赏《月光曲》。当学生完全沉浸于音乐之中时, 教师相机导入新课:“如此悦耳动听的音乐, 就是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成的《月光曲》。《月光曲》是怎么谱写成的呢?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这样, 学生的学习欲望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 整堂课便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进行。

三、课后延伸, 在语文实践中发展学生的情感

1. 表演体会。

例如, 在结束了《晏子使楚》一文后, 我让学生表演课本剧, 通过想象, 丰富人物的内心及形象;通过表演, 体会晏子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 感受晏子的机智、勇敢、爱国。

2. 留疑激情。

例如, 在结束了《落花生》一课的教学时, 我设计了一场辩论赛:“在当今社会, 你要做苹果、石榴一样的人, 还是做落花生一样的人?”学生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最后到底应该做怎样的人呢?我没有否定任何一方, 而是设下一个疑点, 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自己去琢磨, 去体会。

3. 续写体验。

情感因素促进英语教学之初探 篇6

1 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其相应的行为反应。在现实生活中,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人与社会群体的交流、家人之间的交流, 都是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英语语言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交流, 同样也需要付诸于情感, 只有把情感因素和语言教学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

我们都知道, 某些积极的情感, 如放松、愉快等情感能增进学生的学习动力, 从而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而反过来, 消极的情感, 如紧张、畏惧、焦虑、沮丧等情绪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积极性, 从而导致学习效率的下降。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发现大部分进入高校的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 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 他们的英语基础很薄弱, 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愿意张口, 上课过程中存在着紧张、畏惧、厌烦等消极情感, 不愿意正视英语课堂, 更无从谈英语言交流的过程, 针对这一部分学生, 要实现语言教学的目的, 关注他们的情感显得尤为重要。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缺少不了情感交流, 老师和学生之间是一个教与学相互协调的过程, 更缺不了老师和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 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在英语教学中也一样, 情感既是教学的目标之一, 又是教学的手段之一。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的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在现实生活中, 对一个顽固不化的人, 同样可以采用情感教育, 俗话说“动这以情, 晓之以理”。可见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

2 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方式

(1) 调换位置, 以情唤情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相互交流合作的过程, 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 学会包容学生, 了解学生的需求, 妥善处理学生的错误。错误人皆有之, 关键是看他们能否做到知错就改。教学中, 发现学生的错误时, 不应批评、责备, 否则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 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应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找出错误的原因, 耐心帮助他改正错误, 尤其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 要积极鼓励他们开口说英语, 即使说错了, 也要给予表扬;而相反的, 回答问题答对了, 不应抱以冷漠的口气说声“OK”, 而应换以鼓励的口吻说“very good, come on or well done”!。批改作业时也一样, 如若布置了作文作业, 在批改时, 尽量给他们高分, 并加上鼓励的评语, 学生对写作也就自然而然感兴趣了。

很多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的学生反映:在学习过程中, 任课老师常常对他们所犯的错误进行严厉的批评和惩罚, 有时候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 老师不会直接解答, 而是先数落一通, 说什么上课为什么不专心、怎么这么简单的问题也弄不懂等等, 长此以往, 他们不但缺失了主动学习的信息, 而且还因此对英语不感兴趣, 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学习。也许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 但她的教学方式不当, 如能针对不同的学生, 转变一下自己的教学方式, 站在学生的立场看问题, 以情唤情, 也许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 以身作则, 以情感人

一个人的情感会影响他人的情感, 而他人的情感反过来也会影响自身的情感。在传统的教学中, 不少教师忽视了自身情绪对学生的影响。上课时, 教师会在不经意间把自己的不愉快情绪带入教室, 上课有时表情冷漠, 有时怒气冲冲, 有时神不守舍, 有时心情愉悦, 这些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上课的效率, 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反过来, 教师以饱满的精神, 喜悦的心情去上每一节课, 则学生的情绪也调动起来, 会以饱满的热情配合老师的教学。对于英语基础薄弱进入了奥小的学生, 他们对英语本不感兴趣, 若老师上课时不能正视这一点, 则更调动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各学校教务处每学期都会对各任课老师的教学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据统计, 其中有同学就反映希望老师上课时不要带着不好的情绪、不要总是在上课过程中接电话等等, 这些意见都反映出作为一个老师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的影响力。如果一个教授英语的教师对工作严肃认真, 且对英语学科非常热爱, 这样会在不知不觉中,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而反过来, 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又会感染老师以极其饱满的精神教授学生, 并且不断地寻找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我了解到学生因为英语学习基础不太好, 所以以传统的方式教授学生或以严厉的口吻批评学生, 都会导致学生形成逆反心理、厌学心理, 甚至引起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冲突, 相反教师以身作则, 以情感人, 有亲和力, 走近学生, 了解学生的需求, 学生就会接纳这个老师, 产生主动学习的驱动力, 同时在教导和教授学生过程中也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经过多项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生是因为先喜欢上老师, 而后才喜欢上这门学科的。

(3) 创设情景, 参与实践, 激发学习情感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在英语语言教学过程中尤为如此。教学中, 若给学生一些听觉和视觉上的刺激, 使他们有亲临现场的感觉, 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 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英语是一门语言课程, 语言就需要沟通交流, 大多数英语教材中都蕴涵着丰富的情感素材。大部分进入高校的学生, 他们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 特别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较薄弱, 要让他们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习语言, 无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 针对这一部分学生, 使用创设情景, 激发情感的教学模式, 将更有利于我们英语教学的开展。

情感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只有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实践, 才能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多采用一些分角色扮演或是英语话剧表演, 英语歌曲诵读等一系列活动, 学生在学习了课文之后, 参与一定的实践活动, 丰富他们的情感, 发挥他们的特长, 这样就进一步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所谓实践出真知, 只有学生参与了实践, 丰富了情感, 也才能达到轻松地学会并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目的。

3 结语

综上所述, 我们知道情感因素不仅存在于生活中的人与人的交流中, 而且存在于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一语言教学和交流过程中。其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我们在进行英语教学过程中, 应将“情感”这一纽带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 并围绕情感这一主线实施相应有效的教学方法, 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S].中外外语教学, 2002 (11) .

[2]杨良雄.试论英语教学[J].外语教与学, 2002 (9) .

[3]周国彪.英语教学整体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外语教与学, 2003 (5) .

俄语教学法之情感教学 篇7

一、感知情感,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应渗透到每一个环节,通过让学生感知情感,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对情感的初步感知,进而在情感影响和熏陶下,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并在阅读中深化文本情感感知程度。

例如,教学《云雀的心愿》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感知“云雀有一个什么样的心愿”,学生初读课文后知道这是篇呼吁保护和爱护环境的文章。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读完文章后的感受, 学生在进一步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体会到环境的变化。在此可以采用“故事教学法”,让学生讲述“小云雀”的故事,在故事中侧重突出“小云雀”的心愿,将其心愿清晰地表达出来。接着进行“角色扮演法”教学,通过创设一定故事情境,将学生分组,分别让学生扮演“小云雀”和“云雀妈妈”的角色,然后在我范读旁白的过程中,让学生齐读“小云雀”和“云雀妈妈”的语言,强化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用心感受和体会这些话语中表达出“小云雀”和“云雀妈妈”怎样的思想情感,“这里的风沙真讨厌”、“大河里的水怎么这么凶猛啊? ”,在小云雀的语言中学生感受到环境的恶化,而在云雀妈妈的解答中,学生明白环境恶化的原因。我在整个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在语言分析中进一步感知情感,例如,“我们家真凉快啊! ”,让学生分析为什么会“凉快”,因为“森林这个空调器”。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设疑,一组解答,在一问一答中,学生对情感的感知更深刻,激发学生自主阅读,从阅读中寻找答案的兴趣。

二、促发情感,强化文本学习

现阶段语文课堂教学中一直强调“情知合一”、“文道合一”,其中“情知合一”要求在知识教学中促发情感感受和培养,而“文道合一”则强化在阅读兴趣和学习信心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性情培养和人格提升。校本研修过程中,强化以学生为中心,以文化教育和情感培养为目标,在凸显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知识和情感的统一。

如,《黄河的主人》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初读课文获得对波浪汹涌的黄河及河上羊皮筏子上的艄公驾驭黄河风采的感知上,进一步促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化文本学习。在黄河气势宏大、筏子险情重重的情况下乘客却从容淡定,从侧面凸显出艄公的沉着稳健,让学生体会到人类的伟大,所以说艄公就是“黄河的主人”。我采用“球状教学 ”方式 ,以“黄河的主人———艄公”为中心,通过对文本的大胆取舍,强化文本学习,引领学生重点体会文本中描写黄河磅礴气势的语句, 感受黄河作为母亲之河的博大和壮观,这是自然,对于人类而言,从某种程度上讲既是黄河的儿女,又是黄河的主人。接着我引导学生从文本学习中体会“为什么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 ”“他具有哪些品质? ”,从文本学习中,学生提炼出重点语句“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但是,对“黄河的主人”的理解,我觉得应该更深入一些,为此,我引导学生分析,除了“艄公”以外,谁也可以成为“黄河的主人”? 学生在讨论中进一步深化对情感的感受和体会,具有“小心、大胆、勇气”的乘客也可以成为黄河的主人。在强化文本学习中,学生对艄公凭着勇敢、智慧、镇静、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精神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学习和延伸这种精神和情感。

三、升华情感,体现文本价值

语文教学中情感培养不应拘泥于文本教学,更不应在人云亦云中进行情感复制,应引领学生在情感感知、促发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情感,在联系实际、联系生活中让情感成为自然的、内化的部分,而不只是针对文本产生的表面的情感。为此,我在教学中强化情感升华,以期进一步体现文本的情感价值。

例如,教学《爱如茉莉》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情感教学,我采取三步走的教学策略:第一步,学生通过对文题的理解,说说对“爱”的认识。学生情感中的爱主要是男女之间的爱情、同学之间的友情、家庭之间的亲情,对于父母的爱情,学生感到茫然,她们一般认为父母的爱情在岁月消磨中渐渐消退,剩下的更多的是亲情。尤其是在孩子面前,父母之间的感情往往比较含蓄、比较内敛,让人不易察觉。第二步,在学生通读全文后,让学生谈谈对父母之间那份淡如茉莉的爱情的理解。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 从其中一些细节深入体会父母之间的爱情: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只要妈妈一动就会被惊醒;妈妈怕惊动爸爸不敢动,手脚都麻木了。这个鲜明矛盾中,学生感悟到其中洋溢的简简单单的爱,正如床边洁白纯净的茉莉送来缕缕幽香, 袅袅娜娜地钻到我们心中,而且萦萦不去。第三步,从“爱如茉莉”中感悟到付出的珍贵,让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爱、感受爱、感受真情。

语文教学与情感融合之我见 篇8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孩子的先生。”就是说教师尽量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去体验他们的感觉,这样,“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你立刻觉得是和孩子一般大,一块玩,一处做工,谁也不觉得你是先生,您便成了先生了”,这时的教育才最有效。我在教学中的感悟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巧用音乐激情

在讲授《月光曲》《伯牙绝弦》《中华少年》时,教师可以通过背景介绍、配乐朗诵等手段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情境,让学生在心灵上真正达到与作家、作品的共鸣。教师在教学中的真情实感可以在作者与学生的感情间架起一座桥梁。要想成为一个好教师,只有潜心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教学,使自己成为语文学科的化身,才能在自己的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二、用师情感染生情

教学活动总是伴随着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情感的影响下进行。所以教师讲课必须带着激情,进入角色,以情动情,以情感人。

课本上的作品都蕴含着作家们丰盈的思想与情致。“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情怀;“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气概。教师可以用抑扬顿挫饱含激情的朗诵,展示词的丰富内涵。如果教师始终以自己的激情感染他们,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拨动着他们感情的心弦,使他们深入领会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那么,学生就会调动起高昂的学习热情。

语文课应当抓住这些语言材料,在认知的基础上,领略其中蕴含和传达的丰富情感,从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培养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创设和谐生动的课堂气氛,形成乐学的环境,使学生自主学习、发展能力。

总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情感的运用,能使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感情和谐,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善于运用情感教学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巧用音乐激情、用师情感染生情。

课堂教学中培养数学情感之我见 篇9

一、整合教材, 凸显情感目标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人们更多地重视以传授基础知识及智能培养为目标的认知领域, 而以培养高尚的情操及个性和谐发展为目标的情感领域却往往被忽视.然而, 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二者却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 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鉴于这种重知轻情的现状, 我们运用情感教学, 在注重认识目标的基础上科学地确立教学中的情感目标, 就显得十分必要.

“数的产生”、“计量单位的产生”、运算规律的探知等体现了道德感中的民族自豪感;对教材中的数学游戏、竞赛夺红旗等活动的好奇和喜悦, 对解决问题后的自信, 对问题初步解决后渴望寻求新的问题, 对难题的刻苦钻研, 对已经得到答案的正确性的怀疑等都属于理智感;另外, 数学本身处处充满了美的韵律, 有解题方法多样性的美, 有关知识定义形式的抽象、准确美, 有操作、书写、画图的规范美 (如, 七巧板拼图形、积木拼摆物体, 教具、学具的直观演示) 等都展示出数学美, 都给学生大量的美感体验, 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诱发学习动机.以上三类情感是完善学生人格的重要心理因素, 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品质和谐发展的情感教学的培养目标.所以教师在深入研究数学教学内容每个知识点的基础上, 应充分挖掘情感的内涵, 制订出与认知目标相对应的情感教学目标, 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感、强烈的理智感和高雅的审美感来强化育人意识.

二、营造探究氛围, 激发学习情感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产生了兴趣, 引发了求知的欲望.探究活动就是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明确的学目标下的实际操作活动.探究活动能否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于活动过程中是否营造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氛围, 在活动的过程中是否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如在十几减8的计算教学时, 我设了一个乒乓球超市, 请学生从“15个乒乓球买8个乒乓球还剩多少个?”的日常生活情景后, 提出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探索怎样从货架上拿8个乒乓球, 探索15-8的算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思考、交流或摆一摆手中的学具找一种喜欢的、容易的拿法.边拿边思考:拿掉了8个, 这个货架上还剩几个乒乓球?根据自己的拿法, 联系算式15-8说一说算法.在交流中,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对各种方法都予以了肯定.如有的学生说:“先拿外面的5个, 再拿里面的3个, 看一下, 还剩7个”;有的学生说:“先拿里面的8个, 里面还剩1个, 和外面的6个合起来是7个”;有的学生是一个一个拿, 拿好后数了一下还剩7个.学生边说, 教师边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拿法看着算式说一说:“在算15-8时是怎样想的?”通过探讨, 学生自己获得了算法, 是自己通过动手、思考、交流得到的, 用起来就适合自己;更重要的是在探索的过程中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设置情境, 导引积极情感

具体生动的情境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它可以强化小学生的情感体验, 是对小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 而教师则是情境创设的主导者.因此, 教师在教学时, 要重视情境的创设.创设情境可以依据教材内容来确定, 既可以在课的开头, 也可以在课中, 还可以在课尾, 有的甚至可以延伸到课后.一般来说, 课的开头的情境创设大都以猜谜语、讲故事设疑为主;课中以讲故事、分析疑问、做游戏为主;课尾则以做游戏为主;延伸到课后一般以设疑质疑为主.如, 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时, 用故事引入:很久很久以前, 有两个小朋友他们在沙地上画图画, 他们各自在地上画了一条线段就开始争吵起来, 一个说我画的长, 另一个说我画的比你长, 吵的不可开交, 你们想该怎么办呢?这种情境的创设, 可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 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师生间的情感得到了交流, 这时就可利用这个大好时机来引导学生积极求知.

四、师生合作, 激发情感交流

积极的情感交流是人们认识活动的内驱力, 课堂气氛的沉闷与活跃, 受多种因素影响, 其中师生的情感交流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 在教学中, 只有对每一个学生倾注满腔的爱, 真正为学生创造一种乐学的环境, 学生才能充满信心, 积极学习, 才能愉快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

五、集体交流, 升华数学情感

上一篇:森女下一篇:科技进步贡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