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师对话录

2024-08-28

心理教师对话录(精选5篇)

心理教师对话录 篇1

同学们好!很高兴能跟大家一起笑谈中考, 我们经过9个月紧张、充实、愉快的初三学习生活, 已经背着智慧背囊, 迈向中考考场的路上了。我有足够的理由相信, 在中考路上我们一定会踏实、愉快地走向成功!你们准备好了吗?

中考的钟声离我们越来越近, 可我发现孩子们焦虑的情绪也越来越严重……

有同学说:“我感觉自己很累, 快坚持不住了, 就等着中考快点来。”

有同学说:“只有三十几天时间了, 还有那么多的练习没做, 书本没看, 心里好着急, 怎么办?”

有同学说:“近几次考试不理想, 我没了自信心, 总担心中考考不好, 怎么办?”

有同学说:“离考试只这么久了, 我的心情忽上忽下, 起伏不定, 完全无心学习, 怎么办?”

有同学说:“我反正考不上, 到班主任那里拿几张职校或是很差的学校填着拉倒, 不如痛痛快快玩!”

有同学说:“考前这一段时间, 我很想出去玩, 但中考可不是儿戏, 不抓紧就会后悔, 想玩又不敢玩, 矛盾心情, 让我很无奈, 我该怎么办?”

有同学说:“我现在晚上就开始有点睡不着了, 我担心中考那几天睡不着没有精神, 这可怎么办?”

有同学说:“我这几天好烦好烦, 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动不动就发脾气, 经常脑子里一片空白, 这怎么行啊!”

还有的同学说:“别的同学很紧张, 可我面对中考一点儿也紧张不起来, 好像没中考这回事儿, 我是不是不正常?”

当然, 更多的同学说:“老师别担心, 我的心情平静、踏实、愉悦。我正满怀信心迎接中考呢!”

先听老师讲两个故事:

故事1:有两个秀才相约上京赶考, 出门不久两人遇到一个送葬的队伍抬着棺材迎面而来, 甲秀才见了大惊失色:“倒霉!倒霉!出门遇棺材, 我这次考试没希望了。”一路上心情抑郁不安, 怨声不断, 乙秀才见了眉开眼笑:“好运!好运!棺材, 棺材, 升官发财。”一路上开开心心, 还有心欣赏路边的野花。

同学们猜他们的命运会怎样?为什么?

心态不同, 考试结果就截然不同, 甲秀才名落孙山, 乙秀才喜登探花。

故事2:“老师, 今年我的运气不好, 走进考场一看, 别人的桌子都是红色的, 只有我的是黄色的, 黄了, 黄了, 考试黄了怎么办?怎么倒霉的事让我碰到了。”

“老师, 今年我肯定要比别人考得好, 整个考场只有我的椅子是黄色的, 黄色, 皇榜高中。”

第一部分:考前心理辅导

1.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有积极的心理暗示

我一定要、我一定能、我一定会、我一定行。

谁不能主宰自己, 永远是一个奴隶。

相信自己, 我就是一道坚强的风景。

我就是自己的太阳!没关系, 我能行!

☆跟积极的人在一起

悲观的人在一起容易产生惺惺相惜、同病相怜的感觉, 互相倾诉抱怨甚至相顾无言, 唯有泪千行, 或者抱头痛哭, 那样就真的会陷入消极自卑的泥潭。 (阿德勒《超越自卑》)

☆营造积极向上的集体氛围

班集体中哪怕是倒数第一名都要认真学习, 积极向上, 都要将中考进行到底。

在班集体中要坚决制止、坚决远离消极的语言和行为, 不允许说“考不好”三个字。

2.保持冷静的态度

冷静对待下列情况:

◆考前频繁的模拟考试

◆考前几天的复习时间

◆每次模拟测试的成绩

◆焦虑情绪

◆精力分散即“走神”现象 (暗恋等)

◆压力

◆对待睡眠

◆家长的期望值

◆同学和师生关系 (同学分别不舍)

怎样防止考试焦虑呢?

一方面要实事求是地确立自己的目标, 避免目标模糊, 要经常激励自己向着目标走去。另一方面用平常心态对待中考, 中考不是命运的决战, 是对自己九年学习的检验, 是选拔赛。把六月看作是收获的六月, 前进的六月, 心情就比较放松。如果确定出现了焦虑情绪, 就要马上调节, 努力让自己成为情绪的主人。

“走神”了怎么办?

首先要有正确的认知, 人不可能一直全神贯注, 有时有点走神是很正常的, 要与自己和解。其次要提醒自己不要成为情绪的俘虏。当意识到了自己在走神, 就要立即回神, 不要埋怨和后悔, 立即继续学习, 直到完成学习任务。再次, 如果走神太多, 就自我惩罚, 罚抄单词, 罚抄课文或登楼梯。最后, 一定要做到有问题立即弄懂。

有压力怎么办?

高压锅效应:高压锅煮饭菜为什么又快又香, 因为有压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 适度的压力有利于人成长, 有利于发挥潜能。

失眠了怎么办?

有正确的认知, 享受床带来的舒适, 全身放松, 相信自己的潜能。

注意饮食, 不吃太辛辣食物, 不要乱吃补品。

偶尔的失眠对于人体功能的影响并不大。

家长的期望过高怎么办?

换位思考, 体味真情, 把家长的唠叨当作爱的絮语, 把家长的悉心照顾作为美好亲情来享受。

学会长大!孩子们, 让我们背着智慧的行囊从容自信地踏进考场吧!

第二部分:考试中的心理辅导

什么是考试的三种发挥状态?

·失常 (考砸了) :思路混乱, 怵考焦虑。

·正常 (考好了) :思维清楚, 自信镇定。

·超常 (考绝了) :思维清晰, 心理流畅。

头脑一片空白怎么办?

在等待老师发卷时, 可摈弃杂念, 做深呼吸训练, 也可以抬头看看窗外的风景, 舒展心情。

记忆堵塞怎么办?

首先, 不要惊慌, 保持镇定, 失忆是暂时的;然后, 可以通过联想的方法把回忆起的内容迅速记下来, 挑出一些有用的材料或线索;或者做别的题目, 不用刻意去想它, 堵塞可能会自动消失。

遇大题、难题怎么办?

首先要在心理上接受它, 而且你难别人也难, 不必为此过度紧张, 要克服畏难情绪, 敢于挑战。解决大题难题的有效方法是化整为零, 变生疏为熟悉, 把问题细化, 各个击破。大题难题通常是由一些基本问题组成, 所以要努力找出基本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在某些时候试着变换角度, 沉着应对。

突然慌乱怎么办?

呼吸放松法;思路中断法, 同时握紧拳头。

临结束有几题未做怎么办?

在临近考试结束时, 如果考生还有一些题目未完成而出现紧张情绪, 这是很正常的。这时可以先停笔, 稍微镇定一下思绪, 然后果断地选择自己较有可能解答出来的题目, 暂时放弃别的题目, 专心攻破一个目标。此时, 心里可以这样想, 与其慌慌张张到最后什么也做不出来, 那还不如慢点、镇定点, 能做多少算多少。

孩子们, 我经过分析考察发现你们家都有一个宝藏, 你挖不挖?右手放到脑门上, 左手托着下巴, 齐声说, 哇, 宝藏在我大脑里啦!

成功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我考试, 我自信, 我成功!

让我们共同祝福———中考我一定赢!

心理教师对话录 篇2

对话,无论是作为一种教育的基本理念,还是作为一种师生交流与沟通的方法,不仅存在于教学之中,而且也存在于学校心理辅导之中,正是通过辅导老师与来访学生之间所进行的有意义的言语对话,使来访学生从中获得心理支持和帮助,从而增强信心,促使其心理和行为向着有意义的积极的方向发展。成功的学校心理辅导中的对话,可以分为五个具体的辅导历程——心理贯注、心理接纳、心理支持、心理激励和心理疏导,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从心理疑虑到心理认同,从心理封闭到心理开放,从心理距离到心理合作,从心理阻抗到心理沟通,从心理无助到心理成长。

一、 心理贯注:促进学生从心理疑虑到心理认同

心理贯注是辅导老师展开对话的首要辅导技巧。美国心理辅导学家基伯森曾指出,好的贯注表现了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积极关注,而差的贯注则表现了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心不在焉。所以,贯注表现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心理辅导关系的建立及其功能的发挥。在学校心理辅导中,来访学生在与辅导老师建立辅导关系之前,往往是带着困惑和疑虑的心理来找辅导老师的,不知道辅导老师对自己的态度会是如何,是否能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如果辅导老师在与来访学生的对话中,表现出心不在焉、答非所问,或一边谈话,一边做其他的事情,学生就会感觉受到了冷落,心理的疑虑难以消退,对话也就难以深入,辅导工作就会陷于表面而难以生效。相反,辅导老师如果运用语言或面部表情、眼神等身体语言向来访学生表示你是我现在惟一关心的对象,对其所说的全部内容表示关注与理解,让来访学生感到他说的每一句话,表露的每一情感都受到了充分的重视,学生就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心理辅导的过程中,从而促进心理疑虑转化为心理认同,建立积极的有利于发挥辅导效能的咨询关系。

辅导老师在与来访学生的对话中要做到心理贯注,首先要善于察言观色,随着学生的说话内容作出一系列口头语言和身体语言的表示。如口头语言的表示通常包括嗯、噢、是的、我明白了等语言;身体语言则通常包括点头、注视、流泪、面部表情的种种变化、适宜的坐姿及一定的沉默等。此外,这些口头语言和身体语言应随着学生说话时喜、怒、哀、乐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辅导老师的心理认同和信任,并强化其继续讲话的欲望。

二、心理接纳:促进学生从心理封闭到心理开放

心理接纳是辅导老师在对话时对来访学生尊重和理解的具体表现。在学校心理辅导中,辅导老师不仅要力图让学生知道辅导老师对他的高度关注,还要在认真地听对方讲话的同时,认同其内心体验,接受其思维方式,并设身处地地进行思考和反馈。如果辅导老师只去聆听学生说话,而不能明白他的感受并作出适时的反应,或者以教导式的口吻与学生进行对话,学生的谈话则只是浮于表层而不愿暴露实质,或者干脆缄默不语。如果辅导老师学会设身处地去体验来访学生的内心感受并作出富于同感的反应,以尊重和接纳的态度去对待他们,则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促进学生从心理封闭走向心理开放。当然,心理接纳不是要辅导老师放弃个人的信念和价值观,而是要学会兼容并蓄,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学会在不放弃个人信念和价值观的条件下,接受他人的信念与价值观,以便更好地体验他人的感受,把握他人的思维方式,表现出由衷的同感。

辅导老师在与来访学生的对话中要做到心理接纳,就要学会积极地倾听,不批评、不判断、尊重、敏锐、以对方为中心,鼓励学生深入开放自己,即使有不明白、矛盾的地方或观点不一致的地方,也不要急于打断学生的话题,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适宜的时候作出反应,帮助学生感受和明白自己的所处环境,使他更容易解决问题。

三、心理支持:促进学生从心理距离到心理合作

心理支持是辅导老师通过对话对来访学生信任和关爱的突出反映。在学校心理辅导中,有些学生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失败和不幸,如亲人死亡、考试失败、竞争失利、人际关系不协调等问题,往往会出现心理上的抑郁、焦虑、惶惑不安和紧张等情绪反应,或由于对自己体象特征的不满意,身体的疾病和残疾导致自我贬低、丧失自信、悲观失望,辅导老师要尽可能地通过言语使孤独不安、不知所措的学生感受到对他的支持、关爱和援助,以激发来访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使他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提高适应能力和社交能力,消除心理困惑,渡过心理危机。这里辅导老师用自身的支持和关爱,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引导来访学生看到生活中积极而有希望的一面,挖掘自身的潜力,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从而促进其产生信赖的心理,变心理距离为心理合作。

罗杰·罗尔斯出生在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在这儿出生的孩子从小就逃学、打架、偷窃、甚至吸毒,长大后很少有人从事体面的职业。当上小学的罗尔斯逃学回来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当时,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长这么大,只有他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他记下了这句话,并且相信了它。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罗尔斯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说话时也不再夹杂污言秽语。他开始挺直腰杆走路,在以后的四十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五十一岁那年他终于成了州长。

教育离不开鼓励,离不开心理支持,心理辅导也不例外,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找到鼓励与支持学生的切入点,让学生在鼓励与支持的氛围中改变对自己的看法,激发出发展的潜能,树立起奋进的信心。辅导老师在与来访学生的对话中要做到心理支持,就要让来访学生感受到支持的力量,首先在悉听倾诉的基础上,不仅要表示关心,使他在孤立无援的时候感受到人际关系的温暖,还要使他看到自己的力量,认识到自己并非一无是处,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从消沉中振作起来,冷静地看待面临的问题,看到出路和光明。但是,在给予支持和关心的同时要注意科学性,不能无原则地夸奖或进行空口保证,也要注意来访学生的特点,对于一些依赖性过强的学生,支持过多反而有害,要鼓励他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注意发展其独立自主性。

四、心理激励:促进学生从心理阻抗到心理沟通

心理激励是辅导老师在对话时促进彼此心理沟通的有效形式。罗杰斯曾指出:辅导者作为“促进者”和“协作者”,对受导者充分信任,真诚和无条件地积极关注,这种关系会使受导者产生自信心,并能充分显露自己的潜能。在学校心理辅导中,来访学生为了不使个体的自我认识与自尊受到威胁,常常会出现对自我暴露和自我变化的抵抗,心理咨询中称为阻抗,如对于某种焦虑情绪的回避或对某种痛苦经历的否认。积极地认识阻抗的表现形式,并通过心理激励促使其有效地加以克服,对于增进心理沟通、认识和领悟问题的实质有重要的意义。反之,如果对阻抗现象不加理会,或处理不当,则心理辅导的进展和效果将受到阻碍。

作为辅导老师,在与来访学生的对话中应善于建立一种平等、真诚、尊重、理解和和谐的关系,以激励来访学生能够以真正的自我出现,不必戴假面具,同时也容许自己的感受适当地在辅导过程中得以表达。在来访学生面前不摆架子,不故作姿态,不以势压人,不自以为是。在帮助来访学生分析问题时,要语言中肯、语义明确、分析深入浅出、明白易懂,分析过程中,对方如有不同意见,应予尊重,不可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同时通过辅导老师适当的自我暴露,与来访学生分享其个人成长中的经验与成功的经历,一方面可以激励来访学生积极地面对人生中的挑战,更好地成长,另一方面推动学生更具体地探讨其生活中所遇到的困惑和挫折的特性,积极挖掘个人的潜力。

五、心理疏导:促进学生从心理无助到心理成长

疏者,即通过心理宣泄,疏通情绪;导者,即通过启发思考,达到深化领悟。也就是来访学生问题的解决需要从宣泄积压心头已久的郁闷情绪入手,再经过不断地探讨,来深化其对所面临问题的性质与解决方法的领悟。学校心理辅导的目的在于助人自助,帮助来访学生自省自明,进而提高其自信心和人生的智慧,今后遇到类似的生活挫折和困难时能够独立自主地加以解决。这不仅是一个助人的过程,一个促进自我探讨、自我思考、自我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助人成长的过程。

学生是成长中的个体,他们不成熟,有缺点,教师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也正因为学生不成熟,所以需要教师去研究、探索辅导的艺术,循循善诱,以进一步提高辅导的效果。

在心理辅导中,辅导老师要在引导来访学生充分宣泄的基础上,帮助来访学生认识与思考其当前的困难、挫折与自我成长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要多提问题,少加评论;多启发,少说教;多鼓励对方讲话,少讲个人意见;多提开放性问题,少提封闭性问题;多启发他人,少教训他人;多助人决策,少替人决策;多思想沟通,少心理分析。在这一助人成长的过程中也促进自己获得成长。

(作者单位: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电邮:whmeijie@163.com)

与青年教师的对话 篇3

1. 教育的秘密藏在学困生那里。

当我们面对一个怎么教也教不好、教不会的学生时, 总会感到厌倦、厌烦, 乃至身心俱疲, 失去信心和乐趣。如果我们把学困生当作“UFO”一样去看待, 就会产生好奇心, 产生探究的欲望, 就会充满探索、研究的激情和力量。的确, 这样的视角和观念的转变, 就会让我们的心态趋于平和, 就会把学困生这个难题当作一个探求教育规律与教育秘密的契机。每一个点滴的进步和转变, 都是走向破解秘密的一个窗口。事实上, 很多教育家, 一生都在研究那些特别的学生, 从中发现了教育的规律与秘密, 如苏霍姆林斯基、马卡连柯就是这样的教育家。

2. 办法总比困难多。

我们现在一时解决不了, 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恰当的办法, 但总有一种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会不断地追寻!这就是一种对待困难和问题的态度———积极、阳光、坚忍不拔。由此, 当我们遇到难题, 遇到困难时, 总会有一种信念: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个办法不管用, 可以想另外一个办法, 总有一个办法管用。这样就敢于尝试、用于尝试, 而不会感到束手无策, 不会感到焦虑、绝望。当一个人感到有希望的时候, 就会打开心智的大门, 当你坚信可以解决问题的时候, 你的思维就会异常地活跃, 因为信念具有强大的推动力, 可以激发你的潜能和潜力!

3. 自身的问题解决了, 外在的就不再是问题了。

心理教师对话录 篇4

现在不管是公开课还是评优课,凡涉及借班上课的,一般会提供师生见面沟通的机会。从教育角度来讲,这有利于教师预知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或改变教学细节,降低或增加难度等,也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但因涉及到展示或评比,很多教师为了更好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将问题或答案提前抛学生。这种做法表现出了教师极度的不自信和对学生极大的不放心,既限定学生思维发展,又不能体现新课程开放,灵活的特性。

心理学研究认为,高度信任者比低信任者更倾向于合作,也更容易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获得和给予信任一样重要。

信任是相互的,一个获得学生信任的老师,他会无时不刻散发出对工作的饱满热情,而一群被教师赋予了充分信任的学生,他们对学习也更加积极和主动。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运用信任这一教学策略,让它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动力,彰显信任的教育力量。

二、开场问候,给学生一种期待感

铃声响,学生在老师“上课”的喊声中起立,老师说同学们好,学生回答老师好,有些学校还要求互相鞠躬致意,这是20世纪70年代末到目前仍在沿用的一种师生间上课互致问候的方式。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礼仪习惯,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但更多的意义被赋予在了让学生更快地调整和投入到上课的学习状态上。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很多时候,有些班级学生因为起立拖沓,声音懒散,被严格的老师站着训话,再来一遍的惩罚现象比比皆是。事实上,按照一天7节课计算,每个教师这样重复一次就是七次,天天如此,学生难免心生倦怠变得麻木。问候变成了纯粹的形式化,谈何学生状态的调整和投入?

中学生自我意识的高涨使得他们开始以一种全新的目光看待人际关系,他们渴望获得和他人沟通的最佳方式。我根据不同的情况对课堂礼仪的开场方式进行了新的尝试。如,嘘寒问暖式,关注气候变化,传达节日祝福等;谈天说地式,说说人间万象,闲闻趣事等;热点评论式:谈谈当今的热门话题、新闻事件等;轻松幽默式:聊聊家常、生活笑话等;在这些开场问候方式的内容选择上,也尽可能地去接近或巧妙引入相关的课堂教学。慢慢地,我感受到了学生对美术课的关注和期待,有的学生在课间就会跑过来问我今天上课给他们讲什么。学生在丰富别致的开场问候方式中也感受到了教师的亲切和关爱,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三、自由应答,给学生一种宽松感

课堂上,我常常遇到这样的尴尬:问题抛出,满心期待学生回答,却迟迟不见有人举手,教室里反倒鸦雀无声。这些都是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自尊心日趋强烈,越来越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的心理导致的正常现象。很多同学一怕举了手回答却出错,招惹到同学嘲笑,面子上挂不住。二怕举了手老师不叫自己回答,伤了自尊。三怕自己经常举手,即使回答正确,也担心同学认为他好表现,爱出风头。长期如此,学生的参与意识明显减退,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积极性不断下降,依赖性日益增长。

长期以来,“上课发言先举手”一直是教师教导学生应该执行的规矩。作为礼仪,它体现了师生间的互敬,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维护课堂秩序的作用,也让教师对学生掌握问题的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但学生起来发言的心理也各有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同一年龄段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有的同学特别喜欢举手,有的不喜欢举手。于是我先要求初一的学生可以不用举手直接站起来进行抢答和补充。这种回答问题的方式很快得到了他们的欢迎。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发言的广泛性,照顾到发言的层面。省略举手这一环节,并不代表不举手的学生永远没有表达交流的机会。对于一些性格特别内向,思维迟缓,一直不喜欢也不愿意发言的学生,教师应该适时调整发言策略,比如可以引导其他同学,让我们把机会让给某某,或其他没有举手的同学来试试等。

因此,教师要常常换位思考,善于体会学生的情绪和想法,在课堂上多给学生一点自主的空间,才能使课堂更具活力和竞争力。

心理健康课上的对话实录 篇5

教学片段一

师:朋友们,你们会拍掌吗?

生:会。(马上有学生情不自禁地拍起来)

师:谢谢你们的掌声!那你们知道自己一分钟最多能拍多少次掌声吗?

生:不知道。(眼神很好奇)

师:那我们一起来测试一下好吗?

生:好。

师:开始。(看秒表记时)停!请朋友们把你一分钟所拍的数字写下来。

师:看来啊,拍掌是一件挺容易的事,我们每个人都会拍,不过有的快,有的慢。我们都把自己的数字记下来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和我们的掌声数字也有很大的关系。

【赏析】课一开始,林老师就用她特有的极具亲和力的声音和学生亲切、自然地交谈。通过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得学生更快地融入课堂。

教学片段二

师:你发现自己有什么优点吗?

生:我特别能吃。

师:所以你健康、强壮,有了好的身体才能有快乐的人生啊。(他抿着嘴乐了,原来胖也是优点)

生:我从小热爱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我的梦想是将来长来以后做联合国的秘书长,为全世界的人类做贡献!(该男孩颇有领导者的气度)

师:能成为未来联合国秘书长的老师,我也感到非常的荣幸。来,我们握握手,祝愿你梦想成真!(双手紧握时的师生,更像一对老朋友)

师:请把你们发现的自己的优点写在纸条上,看谁写得多。

【赏析】教师以“倾听”为核心。当一个学生挠着头不知怎么写时,林老师轻轻地走到他身边,说:“虽然我不是教你们班的老师,但是我认识你,你知道为什么吗?”男孩疑惑地看着老师,摇摇头。林老师说:“因为你每次见到我都会敬礼,向我问好!所以我记住了你的名字,也记住了你是一个很懂礼貌的好孩子。这也是你的优点之一啊。”男孩在老师的鼓励下,兴高采烈地开始写自己的优点了。

教学片段三

师:刚才那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万台发动机,你发动的发动机越多,你的能量就会越大。我们每个人手中的这个储存罐就是我们的能量宝库,我们放进去的纸条就是我们的能量之源,当你发现自己有这么多的优点、这么多的能量时,你认为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吗?

生:可以。(较为肯定)

师:那我们再来测试一下,发动你的能量之后,你在一分钟内可以拍几次掌声?

生:比上次多了。

师:多了多少?

生:20次。

师:那你认为自己发动了多少台发动机?

生:500台吧!

师:那还有进步的空间,再努力!

师:有没有退步的?

生:我比刚才少了4次。

师:看来你的发动机还没发动起来,对吗?有没有朋友们愿意给他能量?(学生纷纷举手)

师:是啊,生活中我们需要自己给自己能量,也需要别人给予的能量,特别是朋友,应该在别人需要的时候送上你的能量。下面请用一张纸条写下你朋友的优点然后送给他,可以送给不同的朋友,希望你的能量能帮助他点燃更多的发动机。

【赏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去从事学习和思考。”在整节课上呈现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对话氛围,孩子们坐得很随意,课堂上可以随意走来走去,可以不举手发言,可以畅所欲言,可以充分彰显自己的个性。林老师对课堂的控制看似很随意,当有需要让学生安静下来的时候,她只是把手抬起轻轻一挥,说:“身心健康!”所有学生的眼睛立刻看着她答道:“快乐生活!”那种心灵交汇的默契,使笔者也感受到了林老师的人格魅力。

最后,在本节课的课尾,伴着激动人心的音乐,师生共唱《掌声响起来》。林老师总结到:“朋友们,今天这节没有书的课,我们一起走进了自己的心灵世界。其实,你们可以发动的能量还远远不止这些,老师希望你们把这个自信储存罐保存下来,每一天都为自己、为朋友积累生命的能量。这样,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我们将不惧任何艰难险阻。因为爱,母亲能跑出世界记录去救自己的孩子;因为爱,我们要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别人,送给自己;因为爱,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后记

这堂课给笔者留下了深刻难忘的记忆,林老师的引领看似无意,实则匠心,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整节课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学生仿佛踏上了轻松快乐之旅,陶醉其中,乐而忘返。诗意的课堂就应该是这样:充盈着“倾听”和“对话”,在学习中与客观世界的相遇对话,与伙伴的相遇对话,与自己的相遇对话。

上一篇:媒体聚合下一篇:不锈钢复合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