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教学方法思考

2024-08-16

网络课程教学方法思考(精选12篇)

网络课程教学方法思考 篇1

0前言

网络课程教学是信息时代的产物, 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一个趋势。早在2000年5月, 教育部就启动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1]。近年来, 我国网络课程教学快速发展, 作为传统教学的辅助手段, 网络课程教学已经越来越被教师和学生所接受。然而, 先进的网络课程教学模式并不意味着一定有好的教学质量。本文对我校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的网络课程教学现状进行调研, 对工科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为进一步提高网络教学质量、建构完善的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提出对策。

1 工科课程教学的特点

工科的课程设置体系中, 除了数理化、外语、计算机等基础课外, 主要是专业课。例如,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中, 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和通选课五部分, 其中专业课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达34%。通过专业课的学习, 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工作所必需的知识、理论和方法。与文科、理科相比, 工科课程教学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1 内容庞杂, 涉及领域广泛

工科是应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的原理, 结合生产实践所积累的技术经验而发展起来的学科, 其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庞杂, 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例如, 环境工程学就是为解决环境问题而产生的学科。导致环境问题的原因是多样化的, 环境问题的表现是多样化的, 环境问题产生的影响是多样化的, 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是多样化的。因此, 环境工程学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技术体系。例如《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这门课程, 主要内容包括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硫氧化物污染控制技术、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技术、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技术等, 涉及气象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工程学等多个领域。

1.2 以范例教学法、讲授型教学模式为主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使用的教和学的手段。工科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范例教学法, 即通过对教材中关键性问题和典型案例的教授、探索来带动学生理解普遍性问题的教育方法[2], 其目的在于通过“范例”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举一反三, 提高和发展学生创造发明的能力。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工科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讲授型教学模式, 即以教师为主, 教师讲、学生听这种经典的教学模式[3], 把教师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并引发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

1.3 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工科教学所讲述的科学、技术原理均源于实践, 因此工科教学的突出特点就是与工程实践紧密相联。例如,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中, 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达到29%, 实践教学的形式主要包括实习、实验和课程设计三类。除了安排适量的实践教学外,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 也需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 把科学、技术理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呈现给学生。

2 网络课程教学的特点

2.1 网络化

网络课程教学是教育技术网络化的成果, 是利用Internet上的远程、宽带及广域通信网络技术实现课程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相比, 网络课程教学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等都发生了重大改变。

2.2 多媒体化

与传统课程教学相比, 网络课程教学告别了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 采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方式, 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多媒体教学具有传输信息量大、速度快、信息的传输质量高、应用范围广、操作简单方便以及交互性强等特点, 所提供的色彩、画面、动作和声像等, 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教学模式多样化

网络课程教学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中人数及地点的限制,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 按照自己的速度, 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选择性地、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个人条件优越的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较高的学习目标, 个人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因此, 网络课程教学使学生从灌输式学习转变为参与式学习, 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实现了个别化学习模式, 可以更好地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

此外, 网络课程教学系统往往具有讨论管理、用户留言、电子信件等功能, 很容易实现讨论学习模式。每个教师或学生都可以发言, 并针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论, 每个人的发言、评论都可以被所有参加讨论的教师或学生看到, 大大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

3 工科网络课程教学的实践

我校近年来大力推动网络课程建设, 自2010年至2012年连续三年对网络课程教学建设项目进行资助, 网络课程教学蓬勃发展。我校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师信息、教学材料、课程通知、答疑讨论、课程问卷、教学邮箱、教学笔记、个人资源、研究型教学、课程作业、试题试卷库、在线测试和课程管理共十六大模块。在此背景下, 为调查工科网络课程教学的实践情况, 对我校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的网络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调研。我院共有本科生300余人, 教师30人。本文以已经比较熟悉网络课程教学的大二、大三、大四学生作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150份, 收回有效样本147份, 并对教师和部分学生进行访谈。在调查过程中, 绝大多数学生和教师对网络课程教学问题表示了较高的关注。调查结果如下:

3.1 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的使用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8.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建设网络课程教学平台, 但只有29.3%的学生使用过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对于使用过的学生来说, 访问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的目的多样化, 60.5%的学生希望利用网络课程教学平台进行自主学习, 46.5%的学生访问网络课程教学平台是为了下载课件、补全课堂笔记, 39.5%的学生希望利用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帮助自己进行课后复习;访问过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的学生中, 有37.2%认为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的导航不够清晰。

对教师和部分学生进行访谈, 发现导致网络课程教学平台使用率低的原因主要包括: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不少教师认为网络课程教学不能替代课堂教学, 因此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在课堂教学中, 对网络课程教学不够重视;多数学生认为网络课程教学目前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 大部分教学内容教师已在课堂上讲过, 因此不再需要访问网络课程教学平台。

3.2 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的教学资源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除了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课件、电子版教材等教学资源以外, 68.7%的学生认为图片、动画、视频等资源对学习有帮助, 70.7%的学生想在网络课程教学平台上获取教师的教学录像或录音等教学资源, 54.4%的学生希望在网络课程教学平台上进行试题的自我测试, 并且76.2%的学生希望网络课程教学平台上的教学资源能够及时反映学科前沿知识和最新研究动态;然而, 在使用过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的学生中, 有83.7%认为目前网络课程教学平台上的教学资源不够丰富, 有88.3%认为目前网络课程教学平台上的教学资源不能够及时反映学科前沿知识和最新研究动态。

针对网络课程教学资源不够丰富的问题进行访谈, 发现:不少教师对网络课程教学的概念比较模糊, 把网络课程看成是课堂课程的简单移植, 对网络课程教学缺乏兴趣, 疏于网络课程建设, 导致网络课程教学资源不够丰富, 更新不够及时;多数学生希望能够通过网络课程教学实现自主学习, 而目前网络课程教学资源不够丰富且更新较慢, 因此较少访问网络课程教学平台。

4 关于提高工科网络课程教学质量的建议

4.1 开展有关网络课程教学的教师培训

教师是网络课程建设的主体, 因此要想提高网络课程教学质量, 必须改变教师对网络课程教学的认识, 调动教师对网络课程教学的积极性, 帮助教师掌握网络课程教学的方法。针对教师开展的网络课程教学培训应包括教育理论培训、网络技术培训等内容。

目前, 很多工科高校教师岗位是由非师范类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担任。这些教师虽然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但较为缺乏教育理论知识, 因此对这些教师进行现代学习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十分有必要。通过培训, 使教师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 认识网络课程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区别以及网络课程教学的优势, 激发教师开展网络课程教学的积极性。

除了计算机等相关专业以外, 大多数工科高校教师不具备网络课程制作技术。通过网络技术培训, 使教师将学科知识与网络技术相融合, 开发出符合教学规律的网络课程, 将有利于提高网络课程教学的质量。

4.2 丰富网络课程教学资源, 及时更新

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等帮助学生对课程的总体框架及学习进度有所把握;教学课件、电子版教材等为学生提供学习内容及要点;图片、动画、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结合起来;作业、试题试卷、在线测试等有助于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价。

此外, 现代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不断更新, 工科网络课程的教学资源也应该体现前沿性, 应及时在网络课程教学平台上放置一些该领域最新的科学文献资料, 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

4.3 建设课程论坛, 增进教师、学生间的交流互动

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有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但首先必须要有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网络课程论坛。在论坛中, 学生可以在线提出自己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 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解答疑问。此外, 网络课程论坛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能够开阔思路、激发灵感的良好环境, 在论坛中学生们互相讨论, 通过讨论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并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和激励。

5 结语

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网络课程教学在发展过程中必将面临很多新问题。这些新问题的解决不仅有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 更有赖于教师在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上的投入。对于具有教学内容广泛、注重实践教学等特点的工科教学来说, 网络只是一种手段, 只有将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地结合起来, 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琼.普通高校网络课程实施状况的调查分析[C]//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 2005:59-65.

[2]刘海燕.高等教育中范例教学法的问题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 2009 (11) :130-132.

[3]花春叶.浅析美国名校视频公开课教学模式及对中国高校的启示——基于S-T教学分析法[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17 (2) :40-43.

网络课程教学方法思考 篇2

关于设计理论课程教学的思考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羊 红

【摘 要】在教学中,围绕着这些特点,我们的设计理论教学进行着两个方向的运动,一方面是生动的实例状态进入到抽象的理论形态,另一方面是从理论形态转为具体的设计实践。它们最终汇聚于一点:理论内化为人设计意识的一部分。

【关键词】理论课的实践;知识内化;设计理论与实例

在艺术设计专业全部所学课程中,作品是活生生的、视觉化的东西,是容易让大众亲近和鉴赏的,设计师在创作他们作品时,其哲学、美学、设计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思考凝结但隐藏在视觉形象中。但当设计实例归结上升到理论高度,成为教材内容时,开始静态化、平面化、抽象化,特别是抽象化后,生动的、可感知的部分在离我们远去,吸引力也在离我们远去。如何在知识的掌握和课程的吸引力上找到平衡点,笔者进行了一些总结和尝试。

一、处理知识点与实例的关系

一个知识点往往有证明它的经典实例。我们在讲授该知识点时,利用其经典实例,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原始人在制作和使用劳动工具的过程中,大脑在发展,外在的世界成为意识认知的对象,认识对象、美的观念、设计意识等人类独有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缓慢地发展起来。石器形制的变化、陶器的色彩、纹样是清晰、直观的,我们进入到这些图片暗示出的原始世界中,设计起源的认识就显得自然而然了。其他的知识点,如农业社会的设计特点,也可以从农业文明的设计器具中得到实证。

创新是艺术设计的灵魂,它不仅体现在具体的设计实践中,也体现在抽象的设计理论中。但理论创新我认为要紧密结合设计实践,减少思辨所生成的理论。设计理论虽说是具体设计实践的总结和概括,但它一旦生成,就有其内在的运动规律。艺术设计理论作为融众多设计实践的理论形态,其必然为艺术设计实践提供前提和基础,它为艺术设计人员在艺术设计道路上节省了大量的理论摸索时间,为艺术设计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成功经验。我们在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重视艺术设计理论课程的重要作用,采用具体实例来阐释理论的方式,不断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运用能力与设计创新能力。

二、理论课的实践

我要求学生在网上搜索相关的理论与实例。我们在具体教学中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诸如讲到现代设计和后现代设计时,除了课程上的理论和实例外,因为仅仅课堂上的理解是相当有限的。现代设计和后现代设计有众多的实践和争论,而且又是当前正在发生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生自然有莫大兴趣,而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当学生学习消化着自己搜集来的东西,他们对于这一问题的理解自然也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当然互联网提供的信息良莠不齐,而且把其他人的观点,特别是不同人对同一现象互相矛盾的观点,转化成自己的认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信息搜集的结果是要形成自己的认识(可以不全面),这是理论课程实践的要求,这个过程的理论实践提高了同学的辨析和总结能力。

接下来可进行讨论课,把上面理论实践的知识延续与升华,这是理论课程实践的另一种方式。注意理论与实践的交互运动,促进理论知识更好地用于实践。设计比赛和设计项目是检验设计理论具体实践的很好方式。理论的实践当然更多地体现于实践性强的设计课程中,我们很多老师是理论与实践课程双肩挑的。参与比赛或项目,我们首先在理论上进行思考和定位,然后再具体设计实作。最后形成的具体化的实体里面,仍然融合很多精神性的、理论化的东西。所以,设计比赛与项目应争取理论老师的加入,只有这样,才更助于这些设计,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的`设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为一体。

三、知识内化

我们以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和能力作为评判该门课程效果的依据,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育指导方针下。知识的内化因此显得特别重要。“艺术设计史论课程的教学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点的传授,而应该提升至个体自我设计思想的生存,意即完成意义的建构。学生学的任何东西最终都是通过自己的构建、内化完成的,我们要将设计理论知识内化为学生设计意识的一部分。理论知识对于人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它以无意识的方式流动出来,影响着设计者的认识和实践,但理论的建构却需要通过明确的意识活动。具体可以通过这两种途径:

1.注重对设计实物、设计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并与所学的理论相联系

前面我们已经论证过,设计理论知识多来源于具体设计的总结与概括,因此思考并总结设计实物和设计现象就显得很重要。这里有一个双向过程,一方面从具体的设计中去概括它的抽象形态,另一方面运用抽象的知识来解释和分析具体的设计。这个交互过程并不止于解释与说明,其往往能扩展为新的理论形态,并产生新的设计可能。

2.注重理论考试试题的设计

考试当然是促进知识内化重要的途径,因此考题的设置显得很重要。设计理论课程的开设已有十数年时间,积累起了自己的题库,为学生掌握该门课程提供了保障。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有时是通过设计实践来完成的,有毕业学生与我交谈时说到,他在完成某项业务时,经常会想到老师曾经讲过的理论方面,这当然是对我们努力的认可。因此,理论考试试题设计可以不以抽象的问答为主,而换作学生已有的设计或可能的设计的内容组成的试题,只是回答时我们更强调它的具体理论运用的能力。这样的考试不仅更新颖一些,而且设计理论知识此时已经成为一个活的东西,而不是死的知识。

网络课程教学方法思考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 新课程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96-01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已经在中学基本站稳脚跟,如何推进信息技术教学向深层次发展,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水平,规范信息技术教学行为仍然值得认真总结和思考的。在学习了李冬梅老师的《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设计原则与方法》后很受启发。这里结合从事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经验,对信息技术新课程设计的原则进行一些思考。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是搞好信息技术教学最基础的工作。要上好一堂信息技术课,首先必须有明确的教学思路,而教学思路必须遵循一个合理的教学设计原则,这样才能把知识、教材和学生很好的结合起来,也才能上好一堂信息技术课。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是搞好课程教学的基础,是教学实践的蓝本,要搞好教学设计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思考。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要体现与传统文化课程的差异

传统文化课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所更新,但就总的知识体系而言始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知识系统不会有大的变化。因此,教学设计模式也就难有根本性的突破。无论怎么思考,知识的量和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都是相对稳定的。而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普及现代科技的学科,有它建立的基础体系,但这个系统是不需要普通信息技术人员所掌握的,普通信息技术人员重在对信息技术成果的应用。我们原来选用的广东版的信息技术教材就侧重了前者,而我们现在选用的人教版的教材就着重体现了后者,因此我们感觉到人教版的教材更适合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和学。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特色,不能把信息技术设计成理论课,它的特点就是应用。如果一堂信息技术课走进了传统文化课的设计思路,既失去了课程开设的意义,也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更是对现代教学设备的浪费。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跳出传统教学设计的思维范畴。

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要体现课程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基本目的应该就是在中学阶段普及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知识,传授基本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由此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技术素养。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基本信息理论的介绍,但更重要的是要体现指导学生对基本信息工具的应用。注重体现“学习——理解——应用——创新”的基本教学设计思路。现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喜爱QQ聊天,喜爱玩游戏等等,就是体现在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软件的兴趣。学生对教师按计划准备的教学内容没有兴趣,就是还没有深入到教师所设计的环境。如何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学生喜爱接受的形式,还要进一步的思考。同时教学设计还要能体现允许学生接受知识的差异,体现学生吸收知识的兴趣。

三、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要体现本课程的发展特色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体现信息技术学科最大的特色,就是信息技术学科本身就是一门不断发展和突破的学科。到现在为止还不能说信息技术课程已经完善,也许今天传授的信息技术知识明天就要被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所取代,就会成为历史。就连最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理论也逃脱不了这样的命运,存有生命力的只是信息技术的原理,这点现实已经证明了,很多过去的信息技术知识就已经淘汰。我们进行教学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性,要体现指导学生思考原理,而不要过分强调学生对已有信息技术知识的死记硬背。要注意引导学生设想知识的延展性,这同时有利于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要体现中学学校和学生的实际

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要结合中学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进行组织。首先是要充分考虑学校信息技术硬件基础条件,一个脱离了基本硬件条件的教学设计,只能是一种传统文化课的教学模式,是不可能很好落实的。其次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样是中学,城市和农村就存在极大的差异,同样是农村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虽然教学大纲有要求,但落实起来同样要因地制宜,不能按教师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去要求学生。

五、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要体现灵活的评价方式

网络课程教学方法思考 篇4

一、计算机网络实践环节教学条件分析

网络实验的目的是体会和验证课堂讲授的理论, 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增强网络设计、组建、管理与应用的技能。

1. 网络实验教材的建设

完整的实训环节教学课程体系应该包含实验用大纲、计划、教材等。教材内容应该由浅入深、由协同操作到独立操作循序编排, 实验步骤可以只写出指导性或启发性描述, 引导学生独立操作、分析思考。

2. 网络专业实验室建设

普通机房由于使用个人版操作系统和还原卡, 很多网络实验难以开展。要能激发学生兴趣, 网络实验需要适合的专业机房。网络专业实验室服务于教学, 应采用主流厂商设备, 能进行比较复杂的实验。学生机应安装服务器类网络操作系统。要建设实验室, 硬件环境只是一部分, 实验课程与教材、教学管理系统等软件的投入需要更多。

建议将网络实验室设备编组, 每组包括一套完备的硬件和软件, 各组间网络独立, 有明确物理分隔, 学生也分组使用设备。

二、改进网络实践环节教学方法的对策

1. 以就业为导向设计实验

针对网络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合理设计实验, 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每项能力落实到具体的实验: (1) 网络基础:对等网、资源共享、简单网络命令、交换机连接等; (2) 网络服务:各网络服务在不同操作系统下的配置安装; (3) 网络组建:综合布线、局域网组建等; (4) 网络管理:设备配置、故障与性能管理、认证与计费等方面; (5) 网络安全:能对安全设备进行配置, 能够处理简单的网络攻击事件; (6) 网络编程:包括JAVA、ASP.net等。

实验方案须涵盖所学理论知识, 使学生得到有用的技能锻炼。

2. 网络实验模式

实验包括基础性实验 (演示实验、验证实验、操作实验) 和高级实验 (综合实验、设计实验等) 。可以适当增加高级实验的比重, 只做方向性要求, 不具体规定问题, 学生按实验条件设计方案、选择设备、设计操作流程, 实现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处理。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观察和提醒。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能自主发挥, 主动探索, 独立思考, 激发创造性思维, 锻炼了其设计、调试和协作的能力。

3. 实践环节教学过程的把握

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密切观察各组进度, 阶段性抽选学生检查之前实验的完成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 进行必要的演示, 促使学生改进。为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突出排除故障能力的培养。可设置故障, 让实验小组独立解决, 老师只提示不代劳。

由于实验设备较贵, 种类较多, 更新很快, 不是每个教师都具备新型网络设计与管理的实践经验, 甚至对设备也未必了解。所以教师应积极实践, 多接触设备, 多观摩大型网络, 分析大型网络的规划、设计及运行, 提升素质, 使教学和实践挂钩, 互相促进。

4. 实践环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分析

教学效果的评价应该是综合评价。根据教学目标, 除考查规定的实验内容外, 还要设计随机性故障, 让学生分析和测试, 排除故障, 分析两部分的进展情况, 得到最终评价。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教师通过设计实验, 引导学生自主提出实验方案, 并协作完成实验;随后教师评价实验成果, 点出学生的不足, 同时改进实验的设计。这是师生互动推进教学的流程, 既激发学生思考的潜能, 又有益于教师迅速提高教学能力。

网络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还存在很多困难, 高校需要营造环境, 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 充分发挥教师积极性, 打造高质量的教学平台,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这样网络专业教学的前景将会更好。

摘要:网络课程的实践环节教学既重要又有很困难。本文立足网络专业教学实际, 从实验条件、实验过程、效果评价等角度对改进实践环节教学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实践环节,网络专业实验室,互动教学

参考文献

[1]徐兵.谈《网络工程》课程实验教学要点[J].计算机时代, 2006 (3) :54-55.

网络写作引入作文教学的思考 篇5

摘要: 随着互联网对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冲击,网络写作也对中学作文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通过科学引导,网络写作能高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拓宽学生的写作思维。作为语言教学工作者,也应清醒地看到网络写作,尤其是网络语言对学生写作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网络写作 作文教学 学生作文

21世纪,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不断地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延伸,正以其前所未有的迅猛态势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网络写作的出现和迅速发展甚至引发了人们思维方式的巨大变革。什么是网络写作?网络写作主要是指人们借助网络对信息进行文字处理,其写作资料可以来自于网络但不局限于网络,作品可以在网上发表,是以现代信息思想为指导,以网络为写作环境,充分发挥作者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的一种新型写作模式。网络写作也为当今的作文教学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对作文教学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一、网络写作能高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让学生“乐于表达”。正是因为网络写作能引发浓厚的写作兴趣,才会有大批青少年学生沉醉其中。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借鉴或引入网络写作的一些方式、手段、思想,改进写作教学与训练的形式和方法,让广大的青少年摆脱作文带来的无尽苦恼和厌恶呢?

调查研究后,不难发现网络写作带给学生乐趣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它的自由化。

由此,我们不妨可以尝试这样一种写作教学:不再规定习作训练的内容、题目,不再限制作文的篇幅,不再蛮横地将“诗歌”从写作的文体要求中“除外”。让学生摆脱命题的规定,感受人间万象,形形色色,将自己的心灵体验尽情自由地诉诸笔端。心之所向,文之所至。无需担心走题,不必迎合老师的喜好,放飞心灵,自由倾诉。这样的写作教学和训练过程,贯穿始终的是自由,是心灵的释放,自然也就能给学生带来了无穷的快乐和满足。

网络写作发表无障碍,这是对青少年学生的另一诱惑。

我们可以引入网络写作发表的手段,引导学生利用论坛社区、博客主页、个人空间将自己的习作变成印刷体展示出来。这样,无论学生的文笔是巧是拙,都可以变成排版整齐的宋体字;无论学生的语言是洋是土,都可以享受发表的成功与快乐。他们也能拥有属于自己的读者。几百,哪怕几十的点击率或是浏览量,都能满足一下他们的成功欲。这样的写作过程自然也就乐趣无穷了。

网络写作没有权威,只有平等,这让许多人参与其中时充满了激情。

这就启示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走下讲台,放下架子,走到学生当中,与学生平等交流。而利用网络这个媒介进行作文教学是实现师生平等交流的有效办法。大多数青少年学生喜欢网络聊天,这个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不少中学生都有自己的QQ号码。教者可以在班级公布自己的QQ号码,把参加网络作文教学的学生加为好友,把学生当作网友,用聊天的方法和学生对话。这样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就拉近了,学生也就愿意说真话了。老师也不会对学生作文采取“高大全”的标准而百般刁难,万般打击,也不会用“结构完整、中心突出”这样的空话套话去敷衍学生的作品了;而是千方百计地在他们的文章中寻找亮点,想方设法地去鼓励他们,从中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努力地去找寻学生认知和体验生活的特点,以便更好地赞同学生夸奖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让学生参与互动式作文评价。学生可以互相欣赏作文,相互点评,可以一人作文多人点评,可以跨班级甚至跨年级进行。学生可以发表不同的看法,但不允许漫骂和嘲笑。老师也可参加他们的讨论和研究。这样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减轻教师的负担;又能在一种民主、开放的环境中使学生全面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批改过程中,可以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提高评论文章和修改文章的能力。由于网络的反馈速度极快。学生的作品在网络上贴出之后,几分钟时间,就会有许多的回应。这样的时效性也能促进学生的写作热情与兴趣的提高。在这种网络平台下的作文教学过程,不但能使学生参加写作的积极性高涨,而且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网络交流,也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作文教学不应该排斥网络写作,而要包容网络写作,利用网络写作,使网络写作成为作文教学与训练的一部分。或者把网络写作中的一些优势移植到我们的写作教学中来。如减少写作要求的条条框框,选题近一步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兴趣,论坛式写作指导,跟帖式师生互评互改,交际式自主发展„„

二、网络写作能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尽管目前不少青少年与互联网之间发生了许多让成人担心的事情,然而我们又十分清楚地看到:无论是今天还是明天,人们的生活不可避免地与互联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既然我们离不开互联网,青少年学生又对网络兴趣盎然,我们何不科学引导,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平台来进行语言实践呢?语言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技能。学生经过长期、主动、积极地语言实践,就能更好使用这个工具,更好地掌握这种技能。《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笔者所在学校曾经作出过相关尝试和探索。根据上级要求,学校创建“数字化校园”,对照标准,除了作一系列大量的准备工作之外,须在校园“数字化网络平台”上建有校园论坛、班级主页、学生个人博客。这些工作都牵涉到网络写作,对一所农村初中来说,本来这些工作是让人担心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学生参与的兴致高得令所有老师惊讶。

学生在校园论坛畅谈自己的感受,任意打开一个主题,就能感受到“楼层”之间,气氛热烈。为引导学生畅想新校区,展望新生活,培养好德行,笔者试着在“校园论坛”开展为新校区设计文化标语活动。活动激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上千个跟帖,令人又惊又喜。惊的是:以往此类活动常搞,参与的学生很少。没想到改为网络参与的方式会有如此之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喜的是:从学生设计的标语来看,这次活动没有语文教师的指导,几乎所有参与学生都能自觉注意到运用修辞,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

在班级主页的建设中,学生摆脱了班主任的依赖性,十分踊跃用精致的图片和优美的语言装饰了班级的网络窗口。打开学生个人主页,笔者不得不重新认识自以为十分熟悉的学生。以前所认为的语言苍白无力,表达能力低下,变成语言鲜活,激情澎湃,个性张扬,时尚新锐。

自觉的语言实践引起了学生表达素养的跳跃性提升。我们平时反复指导的语言技巧,在网络写作时,学生不是都注意到了吗?尽管有些稚嫩,有些散漫,但是学生分明在这种实践中激活了思想,提高了能力。这使人看到了长期封闭而又低效的课堂作文教学与训练的尴尬。网络写作,这种学生自觉的语言实践有助于学生掌握语言的规律,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网络写作能拓宽学生的写作思维

相对于传统写作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和深厚的历史积淀,网络写作进入我们的视野不过短短八年的时间。但是它固有的特点使得许多人对它的评价或褒或贬,尤其是对学生在作文中频频使用的网络语言更是爱恨交加。况且,在电脑使用日益普及的情况下,在网络影响无处不在的情况下,网络语言的流行已经不可避免。作为酷爱上网的学生一族,深受网络写作影响更是不可避免。笔者认为,爱也罢,恨也罢,网络写作对于发展学生写作语言的创新思维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在作文教学和训练中应该在通过科学引导,弱化消极影响的同时,合理利用其积极作用,拓宽学生的写作思维。

借助网络写作简约性这个异常突出的特点,可以增强学生语言简洁的意识。许多网络语言简单明了,有时用几个字母、甚至几个数字就能表达我们平时要用很长的句子才能表达出的内容。例如:BTW(by the way)的意思是“顺便问一下”、“9494”表达“就是就是”、“1314”表示“一生一世”等等。只一个“顶”字就表达你对某人某事的肯定与支持。这些网络语言很快就从显示屏进入学生的作文本。同时,学生的便条上,书信里,贺卡上还会出现许多表达喜怒哀乐的表情符号:“(-_-)”表示神秘的笑容,“=^-^=”表示脸红的人儿,“?_? ”表示瞪着充满疑惑、茫然的眼睛。还有,学生会把“PK”“晕”“粉丝”等网络语言挂在嘴上。简单明了的网络语言已经对学生写作与交际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能一味鄙视网络语言和网络写作,而应该关注网络语言,吸收网络写作追求简约形象的创作思维。我们应该承认这是语意表达方面的一种创新。至少,在正确引导的前提之下,这种改变了常规表达方式又很“经济”的语言表达的意识应该为我们所接受。

网络写作的诙谐风趣、生动形象,更是让许多青少年学生着迷。教学活动中,幽默风趣的老师大多受学生的欢迎。诙谐幽默的网络语言也非常容易被学生接受。因为有趣,所以学生爱它,爱它才会常常用它,只有常常用它才会有语言的创新。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学生在网络写作中经常会出现“晕菜”(无奈)、“帅得惊动党中央”、“月亮是我踢弯的”等词语或句子;诙谐幽默,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因为喜爱,所以不自觉地会出现在学生的平时作文中。还有的网络语言生动形象,意蕴颇丰。“泡菜”:整天泡在论坛里浏览,挺形象。“大虾”:“网络大侠”的意思。不仅谐音,而且想想网络高手天天趴在电脑前弓腰弯背的样子,确像大虾一样,令人忍俊不禁。从这些语言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与青少年相应的朝气、活力,可喜、可爱、可逗、可乐。再如网络聊天中常出现的“哥们,我闪先”,这个“闪”是什么意思啊?是指“瞬间的发光”吗?显然不是。“闪”是“趁人不备、溜之大吉”的意思;产生于网络游戏中的“秒杀”一词则常用来表达“一下子就解决了”的内涵。这些意义都是在原词的基本语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不能不说这也是一种可贵的创新。网络写作中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的语言特色,天马行空、个性十足的写作思维对于作文教学是很有益处的。

四、网络写作对学生写作的负面影响

在网络写作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失去指导和约束,不断冲击语言的规范和习惯,也在冲击着教师的作文教学,给学生写作能力及素养的提高带来了负面影响。

网络写作中存在着语言粗俗、用词低级趣味的现象。随便打开一个聊天室,不文明的语言不时出现,“TMD”(他妈的)、“NND”(奶奶的)、“WBD”(王八蛋)、“P”(屁)、“NQS”(你去死)等等滚滚而来,甚至直接以粗鄙语言相向,不堪入目。语言的交流以这样面目出现,太让人揪心了。而这样的垃圾语言在学生中广泛地流传使用,会对学生的写作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可能影响的不只是学生的写作,而且是学生的表达素养和思想素质了。

网络写作中同音替代等现象影响学生学习规范语言,高频率使用外文缩写、图形符号、数字谐音等代替文字来进行交流,容易造成表达上的牵强附会和理解上的障碍。青少年学生受不规范语言的熏染,长期下去,习惯成自然,他们规范应用语言的能力势必会下降。此外,网络中错别字很多,还有让人忍无可忍的“火星文”,严重影响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近来,学生在考试作文中的错别字问题一直难以解决,别字横行的网络写作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另外,一味求新,刻意另类的网络作品中病句数量众多,不少人在网络写作中效仿。这些有“病”的语言不断地冲击学生的眼球,给学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让许多学生一直以为这样的表达方式是非常准确的。这会对学生的写作产生怎样可怕的影响啊?

实践课程考核方法思考 篇6

关键词:实践考核专业技能综合素质

实践课程是理论知识内容的应用,也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一种方法。实践课程的开设可以通过相关实验设备来进行,或者通过综合练习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情景教学或者教学做相结合再或者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方法,但是对于部分课程来讲集中一到两周的实践课程还是比较常见的,在有限的时间内按照规定完成相应的实践内容,采用何种考核评价方式才能更好体现实践课程的效果这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一、常用的实践考核评价方法及存在问题

1.完成实践报告 根据个人实践课程中完成内容,所需实验设备,采用了哪些方法,获得了什么数据及心得体会等内容,在实践实训结束时写出总结性文字报告作为考核依据。对于此类考核方式来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训内容完成情况并结合平时纪律表现来进行评判,但是不容易发现学生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2.提交设计作品

根据实践实验要求完成指定的设计内容。实训开始时先上报初步规划,随后提供相关资料和素材,紧跟着就可以具体制作和实现,最后提交成品作為考核依据。这种考核方式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进度随时进行指导和提出异议,对于学生的情况可以随时掌握和了解。比如CAD课程,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绘制信号站场图。

3.分组完成

可以根据班里学生人数平均分组,对每个人来说各自任务明确,最后统一上交结果,但是这种方式看似很合理,往往结果是由某个学生完成,其他人只是参与或者徒有其名。如果按照组来进行考评或者考核,对学生来讲很不公平,业失去了考核的意义。

二、实践实训考核方式改革

实践实训考核时既要考虑到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到更多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毕竟是要走向社会的,更多的融入到大的集体中,去适应企业的发展。结合在《计算机工业控制网络技术》课程实训和实验,采取了一些不同的方法。

1.提前布置任务,留下足够独立思考时间

每次实验课进行的前一天会将任务下发给学生,让学生对任务进行熟悉,

并根据所学内容先进行整理和讨论,给出解决方案。在实验课进行前分析,教师给出解决方法后大家比较选择自己容易接受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发现,学生的积极性高了很多,以前是不喜欢主动发言,但是当自己经过准备后,尤其是可以找到更多的资料和方法时,非常有成就感,并且也喜欢发言和表现。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参与到教学中,并且相互之间学习新的方法和经验。

2.分组合作,发挥每个参与者的优势

之前在进行分组完成内容时,总是特别忙的是固定的几个学习好的学生,

经过询问后发现学生认为以为是以组为单位进行考核,所以在分工上还是以学习好的人为主力,其他人协助,当然最后还是没有发挥好,没有达到1+1大于2的结果。后来再分组时,就考虑到这个问题了。在实训中每六个人一组,采用了每个人参与一部分,任务细分,专人汇总,制作汇报PPT,汇报展示内容这几个部分。一开始在分组时就出现争论,大家都想和学习好的学生分到一组,但是毕竟人数有限,所以最后协调的结果是先自由组合,剩下的按照名册顺序分组。在每组里选出一个负责人,然后根据任务情况,自由报名,大家经过商量讨论将各自的任务明确,并定下负责汇报和制作PPT资料的人员并将协调的人的可以将大问题细分,每人负责一小块,每个人负责的内容同时还要向组里其他人先讲解,然后再向汇总的人描述及解释,保证汇总的人能够熟悉每个子模块,再加上个人的讲解技巧,并能够回答在讲解过程中其他组的同学的提问和质疑。这样最后的成绩就是由单个内容,整体汇总效果,PPT效果,提问回答情况组成,成绩中既有个人成绩也有小组成绩。在实行过程中发现效果比以前好了很多,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在分组过程中,学生不再相互推让,而是根据个人特长,积极主动的承担任务,尤其是调动了大家的管理和规划水平,可以扬长避短,相互学习和请教,在整个任务完成过程中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体现个人的价值,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提高学生的多项技能

在具体内容中因为要牵涉到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使用Office软件制作PPT,以前很多学生接触的少,没有专门使用过,但是在实践实训中需要用时才发现动手能力比较差,所以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机会,对他们而言激发了学习其他技能的积极性。

(3)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以前很多时候大家自己完成自己的内容就可以了,现在考核时要整个组的全部资料,所以对学生而言,团队的概念和集体的力量才是最主要的。考核时也发现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了,也相互之间比较忍让了很多。

(4)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

在之前的实验实践课程中教师要不断的督促学生,不断提醒注意时间,学生还是比较懈怠;责任和义务明确之后,学生各司其责,有条不紊的展开了各自的内容,可以让小组的组长进行协助管理,对学生也是一种锻炼,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水平。

(5)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主要体现在相互之间进行沟通和协调时,有些同学平时不爱说话,那么要明确自己的任务以及相互之间的合作时,必须通过沟通交流来实现,可能刚开始也会遇到沟通不到位或者表达不清楚等问题,但是经过几次交流也都能解决,沟通的结果是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多了,也增加了学生之间的友情。尤其是汇报的学生,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想办法能够用简洁、有特色的语言表达出每个组内容的精华。

三、总结

总的来说考核不是目的而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方法,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更好的考核方法和方式,是为了保证更好的体现实践实验的效果,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不断探索寻求更好的考核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郑棣等.关于高职院校实验实训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构想.科教导刊,2010(36).

[2]郭振民等.加大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完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江海学院学报,2007(7).

网络课程教学方法思考 篇7

一、利用网络资源, 丰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

现代网络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师生可以方便、迅速、快捷地从网络中获取各种想要的文字、图片或视频资料。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都要善于利用网络这一海纳百川的宝贵“资源库”, 收集更多的信息、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具体而言, 教师和学生都要善于运用各种网络搜索引擎, 比如谷歌、百度、雅虎等, 通过关键词搜索快速找到我们需要的网页资料、图片资源或者视频资料。比如, 学习《动画制作》这一章时, 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搜索引擎, 搜寻网络中的动画视频, 进行欣赏、评价, 初步认识Flash动画;还可以通过关键词搜索主题性动画, 比如移动的太阳、可爱的喜羊羊、旋转的风车等, 搜索出精美的动画来。通过这些网络动画视频, 学生欣赏到动画成品的趣味性和美感, 增加了对本课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此外, 还可以利用网络搜索出更多制作Flash动画的方法与技巧, 比如更简便地进行形状补间、动画补间, 如何将静态事物设置成动态形式, 如何修改绘制七色板时出现的相邻板块同色问题等。总之,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可以获取更多具有时效性、现代化及实用性强的信息内容, 为课本教材提供及时有益的补充, 丰富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内容。

二、借助网络平台, 开展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

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为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借助强大的网络平台, 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 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方面, 教师可以将需要思考练习的操作题目通过网络发送到学生的计算机上, 让学生进行自主操作和练习。比如学习完《Flash动画制作》后, 教师可以将涉及操作步骤的内容设计成题目, 并将这些题目发送给学生, 让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完成, 并尝试着进行自主实践与操作练习。另一方面, 教师应引导学生借助网络平台, 在网络上开展自主学习与探究式操作实践。比如, 学习《从因特网获取信息》这课时, 教师让学生在网络上进行搜索练习。如通过不同的方法搜索重阳节的来历、重阳节的传说、重阳节的习俗及重阳节的诗词等, 学生就可以运用全文搜索引擎和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分别进行操作。这样, 学生运用网络平台, 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三、创设网络情境, 培养学生沟通合作能力

现代教学理念要求师生转变角色关系, 教师要从台前退居幕后, 由教学的演讲者变身为引导者和鼓励者; 学生则由幕后活跃到课前, 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 师生的这种关系转变尤为重要。教师要利用网络工具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网络情境, 鼓励学生在情境化中学习、思考、操作和练习, 鼓励学生在网络化情境中开展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例如, 学习《制作封面和封底》这课时, 教师首先借助网络工具创设一个网络情境。通过多媒体联网, 播放一些精美的图书封面、封底的图片, 让学生欣赏各种精美绝伦的图片。然后选取一两个经典的封面封底, 供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思考, 分析它们是如何制作而成的, 运用到哪些制作技巧和方法, 它们的色彩是如何调配的……就这样, 利用网络创设出一个生动的情境, 营造出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 有效鼓励学生参与到小组讨论与交流活动中。不仅给师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也给学生的合作提供了一个探究的平台, 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整合网络教学环境, 实现校园资源优化与共享

学校网络是一个偌大的资源库,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要善于将全校的网络资源进行优化整合, 优化整个学校的网络教学环境, 实现校园内的资源共享。首先, 整合校内各个年级、部门的教学网站、辅助性网站, 深化校园内部网络平台的推广与网络资源的优化。比如在课堂上, 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地从网络上搜寻到各类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源, 也可以搜索到其他学科的课件, 辅助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课后, 师生之间、师师之间以及生生之间都可以通过网络论坛、微博、QQ等工具进行交流、讨论, 以便更快捷地交流经验、释疑解惑、分享信息, 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其次, 可以加强兄弟学校之间的合作, 实现校际之间的网络整合、资源共享, 从而为本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及其他学科教学提供更多的网络教学资源。

关于韩语精读课程教学方法的思考 篇8

韩语精读课是一门综合课, 它涵盖了发音、词汇、语法等语言基础知识的内容, 也包括阅读训练、 翻译训练、写作训练、会话训练等语言技能方面的内容。我们在讲韩语精读课时一般会沿用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 比如讲发音时反复领读;讲词汇时讲与韩国语相对应的中文意思或与之对应的同义词、 反义词;讲语法时解释与此语法相对应的中文意思, 并举出几个例句;讲课文时领读课文、指定学生读课文、翻译课文。这些传统的教学步骤, 教学方法虽然百用不爽, 也比较实用, 但因为它的固定模式和无趣味性, 使得它已经不能满足今天学生的听课要求, 这就迫使我们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同时, 逐步探索新的、更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方法。以下就是我在五年左右的基础韩国语教学中摸索出的一些教学心得和窍门。

一、发音教学方面

很多人认为韩国语发音与汉语发音极为相似, 所以中国人学起来会很容易, 笔者认为这是不对的, 韩国语老师在开始讲韩国语发音时就应该注意有区别的讲解韩国语的发音和汉语的发音, 可以比较, 但绝不可以说 “这个音和中文哪个音是一样的” 这样的话。

(一) 辅音教学需注意的方面。

韩语的辅音与汉语相比, 韩语对唇型口腔肌肉的紧张度要求比较严格, 特别表现在的紧音和送气音上, 因此笔者认为辅音教学的重点在于松音、紧音和送气音的区别。特别是在整个大学一年级的基础韩国语教学中应该一直强调并规范紧音和送气音的发音。通过教学的实践, 我们可以得出辅音教学的难点并不是我们一直强调和规范的紧音和送气音, 而是松音。因为 松音的发音既和汉语拼音的一些声母相似, 但又不完全相同, 有许多学生就是用汉语的声母发音来发韩语的松音。比如, 很多同学们会把 ‘’ 的音发成汉语 拼音 ‘z’ 的, 而 ‘’ 的正确发音方法是 “软腭上升堵住鼻腔的通路, 舌头抵住下齿背, 舌面前部靠近上齿背和硬腭部分, 使气流从中间的缝隙中挤出来摩擦成音” , 这与汉语拼音 ‘z’ 相区别的要领是 “… 舌头抵住下齿背, 舌面前部靠近上齿背和硬腭部分 …” , 所以教师在 ‘’ 的教学时应该反复强调这一点, 细致地、有区别地说明这些发音要领, 对学生们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很有帮助 , 通过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种方法是实用性和有效性。

(二) 元音教学需注意的方面。

韩语的元音与汉语相比, 口型更加多样化。在我们中国人看来会觉得他们很夸张, 而且在刚刚开始接触韩语时, 会经常不自觉的就忘记了发音时的嘴型要求, 所以发出来的音就不准确了。韩语一共有二十一个元音, 但只要掌握好了其中五个基本元音的发音, 那么在学其他的时候就比较容易了。它们是‘’ 其中‘’和‘’的发音和汉语的‘a’‘i’的发音很类似, 不同的是这两个发音比韩语的幅度都要大, ‘’要尽可能的张大嘴发这个音, 而‘’则要尽可能的把嘴角往两旁咧。这三个音发音时的嘴型则是我们汉语里完全没有的, ‘’发音时只需嘴唇上下微微张开即可, 而‘’和‘’这两个音发音时则需要嘴唇向前突出, ‘’发音要领是嘴唇咬拢圆, 嘴唇中间有个小空隙, ‘’发音要领是嘴唇尽力向前突出, 收紧唇部的肌肉。

二、词汇教学方面

“强化词语教学” 是说在整个外语教学中, 词语教学自始至终都应该放在外语教学的中心位置。因此在讲韩语精读时应该注重词汇部分的教学。在讲生词的时候, 除了领读生词、 给出正确的汉语意思以外笔者觉得给出与该词汇有关的其他词汇会有利于学生对原词汇的理解, 并对学生正确的区别和运用原词会有帮助。比如韩语里面有多达70%左右的汉字词, 正因为如此学韩语的中国学生相对于其他国家的人在记忆单词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韩语的很大一部分动词和形容词, 都是在汉字词的基础上加构成, 在给学生讲解时告诉他们这个词是由哪个汉字词演化来的, 这非常有利于快速准确的记忆韩语单词。

三、语法教学方面

笔者主张在韩语精读课教学中“淡化语法教学”, 但绝不是取消语法教学, 而是将语法教学尽可能的句型化。中国学生在学习韩国语, 特别是韩国语语法时会受到母语的影响。比如韩语数量词的位置和汉语数量词的位置是不同的, 但是很多学生经常会想当然的用我们汉语的语序去说韩语句子。比如:“一个人”正确的韩语应该说成是人一名或一人, 而很多学生会写成这就是错误的表达方式。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的强化中韩两国语序不同这一特点, 让学生能够逐渐掌握正确的韩国语法, 说一口地道的韩语。

四、课文讲解方面

一般我们在讲读课文时会按照“领读课文、让学生读课文、翻译课文”这样的步骤进行, 实际教学证明这样的讲课方式不具有吸引力, 学生们在上这样的课时, 经常会犯困、溜号。笔者在讲读课文时会在保留“领读课文, 让学生读课文, 翻译课文”的基础上, 尽量给予学生学习和活动的自由度, 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比如有些知识性、说明性、议论性强的课文我让学生们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和小组间的互学, 再向我提交学习报告, 目的是促进和激发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一般性的课之前, 我会用韩国语提出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几个问题, 引发学生的学习本篇课文的兴趣, 在“领读课文、让学生读课文、翻译课文”之后, 会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们回答, 目的是使学生们整体理解消化课文内容。然后我会把自己当成建立语境的工具, 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 带领同学复述课文内容, 有些课文我会组织学生们把它编成课本剧再表演出来, 既加深了学生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又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运用这些教学手段改革了教学方式之后, 韩语精读课越来越受学生的喜爱,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韩语教师, 只有一如既往地钻研和探索韩语精读的好的新的教学方法, 才能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摘要:韩语精读课是韩国语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是基础入门课程, 也是韩国语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门课程。从事韩语精读教学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教好韩语精读课, 总结了一些教训, 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本文主要从合理运用教学方法, 教好韩语精读课及关于改革韩语精读课教学手段的思考等几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韩语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孙冰, 语言文化研究与探索[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4

[2].张德禄、苗兴伟、李学宁, 功能语言学与外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3].杨惠元, 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7

网络课程教学方法思考 篇9

关键词: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数学教学,学习方式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 教师普遍固守以教师的“教”为中心,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以教材为中心, 注重知识的灌输, 忽视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不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探讨, 造成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强、创造能力较弱。这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教育的需要, 不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在新课程改革和实践中,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积累, 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一、走进新课程的数学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教育教学改革的困难来自于旧观念的束缚。教育教学观念对教育活动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因此, 在新课程理念下, 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并适时进行调整。

1. 树立教育新观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这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以人的发展为本位, 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体现: (1) 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生动活泼的人、有尊严的人、发展的人。在课堂教学中, 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关注的对象。 (2) 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 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3) 关注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 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蕴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的一条基本规律。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 而且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

2. 树立教学新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新课程强调, 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1) 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陶行知说:“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 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事实证明, 只有在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中, 学生对教学活动才有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 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 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自由深入地思考问题, 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才能逐步培养起积极主动、自主独立、大胆求异、勇于创新等人格品质。因此, 教师要做到: (1) 转变自身的角色和行为。教师应明白自己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 而是学生创新学习的设计者、引路人;教师也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权威, 而是课堂的组织者、平等参与者。 (2)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尊重和赏识学生的独到见解, 对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进行扶持和帮助。 (3) 给予每个学生以平等参与的机会, 让他们多动手、动口、动脑, 参与观察、思考和讨论。 (4) 进行心理换位, 以朋友之心来理解学生, 给学生创造宽松、安全、自主的教学环境。

(2) 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负责教, 学生负责学, 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 其直接后果是教支配、控制学, 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 教师越教, 学生越不会学, 越不爱学。新课程强调,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 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事实证明, 师生互动的教学格局一旦建立起来, 学生大胆地学、大胆地问的局面就会有效地形成。教师也会在“教”的同时, 积极主动地从学生那里或从教学时发现的新问题中, 得到充实与提高, 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二、走进新课程的数学教师要引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要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应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大力倡导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地动起来, 让学生体验成功、走向成功的彼岸。

1. 自主学习。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 自主学习概括地说, 就是“自主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 它针对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 相对的是“机械学习”和“被动学习”。我国学者余文森认为, 自主学习的重要含义就是主动学习, 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 它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的积极学习意愿。一方面, 自主学习意味着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另一方面, 自主学习突出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上。在实践新的教学模式暨“五学模式”中的“自主探学”和“检测评学”环节就要求学生进行认真自主学习, 如,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1.1探索勾股定理 (1) 教学中, 其中第2页“做一做”要求学生自学, 让学生自学感受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2.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从学习组织形式的角度对学习的分类, 相对于个别学习。合作学习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 在组内进行交流, 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观点的解决问题方式, 又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另一种是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它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 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如,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1.1探索勾股定理 (1) 教学中, 其中第2页“做一做”要求学生自学后, 让各小组学生共同研究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也可以进行不同小组间的合作学习。

3. 探究学习是从知识获得的途径与方式的角度对学习进行的分类, 它相对的是“接受学习”。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 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 通过学生自主与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 获得知识与技能, 发展情感与态度, 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学习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 问题性。问题是探究学习的起点和主线, 也是探究学习的归宿。 (2) 探索性。探究学习展开的过程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既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 又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 (3) 开放性。这包括目标的开放、过程的开放、结果的开放、评价的开放。探究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是体现学习的真正价值、实现有意义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其实, 探究性学习, 就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参与下, 学生从自身发现问题出发, 从好奇心及兴趣出发, 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能力发展和深层的情感体验, 建构知识, 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初中数学教材安排的关于“课题学习”内容, 就可以用探究学习。如, 教学中的“镶嵌”活动, 要求学生对镶嵌平面图形的研究和实践, 了解正多边形对镶嵌平面图形的研究和实践, 了解正多边形在镶嵌中所起的作用, 并运用多种平面图形进行镶嵌设计, 这些探究性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如今, 新课程理念背景下,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必须继承优秀传统的方面, 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作为基本指导原则。数学教师既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又要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促进教学活动更加具体、生动、直观, 使学生爱学、乐学、勤学, 在数学的应用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和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参考文献

[1]于向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08-01.

[2]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04.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思考 篇10

成本会计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是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专业必修课。学好成本会计课程, 为培养优秀的会计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 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 影响了教学效果, 因此, 提高成本会计教学质量, 是教学工作中必需解决的实际问题。

1 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

成本会计课程在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其他课程相比, 专业性和实践性更强, 教学与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成本会计课程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1 系统性与逻辑性较强

成本会计课程的章节多、环节多, 主要内容是按照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进行编写的, 前后联系非常紧密。成本会计的主要内容是对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费用进行归集、分配, 并计算出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 最后介绍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由于企业生产类型不同、成本管理要求不同, 因此所采用的成本计算的方法也不同,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将各个内容联系起来, 并能够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加以灵活运用, 才能较好地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内容。

1.2 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成本会计有着自己相对独立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根据先修后续的原则, 当学习完基础会计、统计学原理、西方经济学、财务会计等专业时再开设成本会计, 在这些课程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学习会计成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等很多课程的理论指导着成本会计课程的学习, 因此要想很好的学好成本会计必须掌握这些基础的课程的知识。

1.3 实务操作性强

成本会计与实际联系比较密切, 因此成本会计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在工业企业里, 由于成本会计能够及时并准确核算出产品的成本并且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能够正确的计算出当期的损益等, 因此成本会计在工业企业中是一个重要的会计岗位。在核算产品成本之前, 应对该企业的生产过程、工艺流程进行深入了解, 才能对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时, 取得较好的工作效果。

1.4 核算方法多、掌握难度大

虽然成本会计中涉及的计算方法相对简单, 学生容易理解并掌握单项的计算方法, 但是成本会计涉及的成本核算的方法太多, 因此学生就很难全面的掌握各种核算的方法。另外, 涉及的各种计算方法还有很多的计算公式, 加之成本计算的程序也相对复杂, 各种明细账、产品成本计算单、费用分配表等众多, 因此学生很难全面的掌握。

2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很早就开设了成本会计这门课程, 各校在教学中都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理论教学与实践向脱离等因素造成该课程在教学中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

2.1 教学手段简单、教学方式滞后

目前成本会计教学基本上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体系,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仍停留在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和基本生产耗费。教学方法手段绝大多数还是依靠单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 很少采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学生难以掌握产品成本的形成和计算全过程, 一知半解。

2.2 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成本会计是联系实际较强的课程, 要求学生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及其生产特点。而当前的成本会计安排实践性教学的课时很少, 许多教师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很少开展实验教学活动, 更谈不上与企业实践管理的结合, 没有真正发挥实践教学在促进理论教学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巨大作用。

2.3 任课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由于成本会计的综合性比较强, 不但需要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等会计的专业知识更要熟悉和了解企业的生产和工艺流程, 因此这就要求教师不但有专业的理论知识更要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较高的素质。目前, 高校的成本会计教师学历都很高, 虽然理论基础较好, 但由于本身会计实践机会少, 对企业的实际状况并不了解, 缺乏实践经验, 不能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有机地结合, 学生掌握起来也感觉吃力。

2.4 考试手段简单

目前众多的高校仍旧采用闭卷的方式考核成本会计学习的效果, 尽快比较公平公正但是考试的内容死记硬背的内容过多, 不能够真正体现学生实际的应用能力。

3 改进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思考

成本会计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会计人员的需求, 应对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改革:

3.1 改进教学手段,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

由于成本会计课程公式多、方法多一级分配表格多等特点, 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专业潜能应当采用多种授课形式进行教学。具体方法有: (1) 比较分析教学法。有些章节存在多种方法的成本核算, 认可老师应当重点剖析每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和计算过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使学生在比较的基础上更好的理解和记忆, 可达到较好的效果。 (2) 案例教学法。成本会计引入案例教学法, 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方法带来的弊端, 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参与, 身临其境的进行案例分析。案例教学中所采用的案例应尽量来自于企业的真实资料, 应杜绝不调查研究、闭门造车的现象。

3.2 加强实践教学, 适量增加实验课程

成本会计既然是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就应该加大实验教学环节。首先对学生进行认知实践, 组织学生到管理完善的工业企业参观, 到现场真实的了解企业的生产情况等, 使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抽象的内容, 提升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可以系统地进行各项成本核算方法的模拟实验教学, 选择一些实际工作中使用的分配表格、成本计算单、记账凭证、成本明细账等资料, 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完成成本核算的全部过程,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3 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任课教师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对成本会计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求选择知识渊博、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成本会计的教学工作, 学校应该创造条件让教师经常与企业保持联系, 可利用假期到生产企业顶岗实习, 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特点、工艺流程等实际情况。为了提高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教研室还应该组织任课教师集体备课, 集中讨论有关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和课后练习, 制定统一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模拟实验教学, 相互交流教学经验等。所以,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是提高成本会计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3.4 采用多样灵活的考核方式

考核制度对于引导学生学习方向有极大的作用, 要适应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主要考核学生的运用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为了更好的考查教学评价, 学生的总评成绩应该由考勤管理、课堂表现、习题作业、模拟实验和期末考试共同组成。同时应建立成本会计试题库, 随机抽取选题进行自动组合, 避免了任课教师出题时考查的片面性和期末复习时划考试范围, 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有较客观的评价。

摘要:成本会计是一门以成本为对象的重要的会计专业课程, 其作为会计管理课程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就成本会计课程的内容和特点进行研究, 并提出了改进成本会计教学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成本会计,教学,探讨

参考文献

[1]欧阳清, 杨雄胜.成本会计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8.

[2]于富生, 黎来芳.成本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审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思考 篇11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达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如何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与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企业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如何让学生走出校门后迅速适应企业的相关岗位需求,与本科生在就业竞争中占有独特的优势,成为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第一要务。《审计学基础》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专业课,必修课和核心课。该课程讲授了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一门较高层次的课程,学习本课程必须具备扎实的会计基础知识,既是帮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回顾,也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有很大的帮助。而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审计学基础》课程,在教学上重理论,轻实践,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的现象。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在本文中着重探讨基于工作任务为驱动的《审计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课程培养目标

《审计学基础》的培养目标首先应满足向社会培养基层会计、审计岗位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其次是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因此本课程的目标应确定为培养综合素质过硬,既有会计知识,又有审计、税务知识的综合型技能人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审计学基础》课程,使学生初步了解审计工作环境和职业道德,认识审计实务工作的情况,掌握审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二)能力目标

根据近几年会计专业毕业生反馈信息来看,学生的工作去向主要有:第一、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工作;第二、在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助理、税务稽查助理的工作;第三、自主创业。如果从事会计工作的话,虽然不直接参与审计工作,但是会计工作会面临审计工作的监督,所以会计必须知道审计的工作内容与要求;如果毕业生直接去向各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助理等工作时,审计也就成为他们必需的技能了;假设学生毕业后直接创业,更需要掌握审计知识,否则无法应对社会各界的审计活动。

通过学习《审计学基础》课程,使学生具备全盘账务处理能力,具备一定的审计职业分析和判断能力,具备处理审计实务的相应专业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审计学基础》课程,培养学生优良的职业道德素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严谨的工作态度、较强的创新意识、诚信的个人品格等。

二、以审计实际工作过程安排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按照注册会计师实务工作中的项目组分工进行的。初级的审计学课程要向学生讲授审计的方法、审计的基础理论和审计实务。具体而言,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审计的基础知识,包括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审计的概念和作用、审计的对象、审计的目标、执业准则、职业道德规范、法律责任和审计方法等。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初步的审计基础知识;第二部分是审计的基础理论,包括审计计划与审计程序、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审计风险、审计抽样技术、内部控制及评审等。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建立初步的审计理论结构。第三部分是审计实务,包括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存货与生产循环审计、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货币资金审计,以及审计报告、验资与资产评估。《审计学基础》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按照注册会计师实务工作中的项目组分工进行的。通常,现在的审计实务工作,需要将企业财务报表内容与重大错报风险、内部控制评估、测试和实质性审计程序相结合,分为五大循环。这种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实务工作完全吻合。

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重,及时让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去处理具体的问题,使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真正达到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中在讲解每个循环之后,还要辅助于各个循环审计工作底稿的填写练习。这样使学生对审计程序、方法等枯燥的理论和具体的工作操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三、科学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传统

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而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已完成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的转变。除课堂讲授外,大量地使用以下创新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

审计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如果教师只讲授基本的审计理论和方法,

学生心中只有枯燥乏味的印象,很难培养出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案例教学法是以大量的上市公司审计案例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对这些个案的企业的某一事件或某一方面的深入剖析,解释审计基本问题,深入分析了审计案例造成的影响及其现实意义。比如在讲授“独立性”时,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或发放纸质资料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美国安然公司审计案”,并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后为案例讨论进行准备,如“详细阅读案例资料,然后列出体现安达信独立性存疑的描述。”“如何违反了独立性的原则?”“课后收集与独立性相关的案例。”……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由各组派出代表进行阐述,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评价并归纳总结。

课程中大量案例的运用,既紧密联系了国内外审计实际,也使学生增加了动脑、动手的机会,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运用审计相关知识的能力,以及提高了学生的审计判断、分析能力,最终提高了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基于探索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本质是既强调学习者的认识主体作用,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以审计实务部分的销售与收款循环为例,第一步,在项目开启之前,由教师按审计方法、审计程序设计好项目资料,并提前一两个星期将资料发给每一位同学熟悉;第二步,学生分组,对项目的开展与实施进行充分的讨论,并制订审计计划。第三步,利用实训室资料或校内外的实习基地实施审计,让学生体验审计工作各岗位的业务处理过程,熟悉各岗位的职责要求和注册会计师应有的职业道德,编制与该循环相关的审计工作底稿;第四步,由教师对学生的审计过程和结果以及团队合作情况进行评价。

项目教学法的运用让学生从注册会计师的角度去了解审计业务。让学生感受到审计证据的重要性和审计工作底稿的形成实质是审计过程和审计结果的书面证明。教师为实验的设计者和评价者,而实施和组织者由学生担当,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大大调动学生参与项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灵活多样的考评方式

考核是对学生学习的激励环节,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因此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效果。

(一)传统考评方式的缺陷

传统的教学,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期末考试这一种形式。考试内容侧重于理论知识,导致学生只需要在期末时死记硬背相关知识点,即可通过考试。这种方式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成绩优秀的学生真正进入实际工作状态时却无所适从。

(二)丰富课程考评方式

目前多数学校相关课程的考核方式都是采用“平时”+“期末考试”的方式。要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培养目标,就应该丰富“平时”和“期末考试”的内涵,并且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平时成绩的比例可以占60%-70%。考核的重点应落在学生学习过程上。“平时”的内涵包括课堂表现、项目报告、案例分析、社会实践、课堂讨论、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而期末考试也应该形式多变,闭卷或者开卷,或者小组讨论完成一份审计报告的撰写。灵活多样的考评方式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與运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打造多元化的教学团队

审计实务工作是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岗位,对学生就业后的职业要求较高,对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而言就更高了。要求从教的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际操作能力。

(一)加强“双师”队伍的建设

真正的“双师型”教师是指既能承担理论教学,又可以承担实训教学的教师。而且审计方面的知识更新快,因此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可以紧密与各大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的稳定联系,也可以成立实体的会计师事务所,由教师带着学生组成项目小组开展真实的工作。教师的任务不光是教学,还应该有足量的时间去参加会计师事务所的真实项目,不断提高他们的审计实操能力。

(二)引进兼职教师,与企业灵活的合作方式

可以从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机构聘请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作兼职教师。这些专业技术人员在审计岗位上积累了丰富的实际经验。但是这些专业人员的日常工作一般很忙碌,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学校承担教学任务。所以学校选择合作的方式应该灵活多样。学校可以将课堂设到事务所的办公地点,也可以派遣学生在兼职教师的带领下去真实企业进行审计工作。灵活的全作方式对合作双方都是有益的,因为各大事务所在业务繁忙的时候,需要合格的审计助理做大量的基础工作。灵活的合作的方式既可以达到学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也能满足事务所对稳定、低成本的助理人才的需要。□

网络课程教学方法思考 篇12

一、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目标

《网络营销》是一门以实践应用为导向的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 是以互联网络为基础, 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和网络媒体的交互性来辅助营销目标实现的一种新型的市场营销方式, 是融合了市场营销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学、经济学等多门学科的新兴课程。

在教学中, 通过对课程的学习, 要掌握系统的网络营销理论和方法体系, 理解网络营销的基本思想和一般规律, 学习各种常用网络营销工具和方法及其在网络营销中的应用。在学习过程中,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网络促销、网络市场调研、网络营销广告、网站推广、网站维护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二、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内容方面。

我院在电子商务专业开设该课程, 学生强于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而弱于营销理论, 因为缺乏专门的市场营销课作为前期课程, 一些理念在讲授之后, 学生不善于去举一反三, 处理问题的办法也多是依葫芦画瓢, 独立思考和应变能力相对较弱。案例是一个很好的辅助, 可是教材中的案例内容普遍较短, 而且时效性较差, 学生在学习时习惯于按着章节既定模式去思考, 不会主动开动脑筋去思考, 这样不仅教学效果会打折扣, 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逐渐丧失。

2. 考核方式方面。

作为专业的核心课程, 考核方式通常是以考试为主, 常常是期末笔试占到比重的70%左右, 考勤、作业和平时检测总计占到比重的30%左右。这样一来, 事实上给学生的导向就是课本知识比较重要, 或者导致学生感觉考前死记硬背一下也可以过关。在这种导向下, 学生对平时的实训积极性不高、实验态度不认真也就难免。

3. 教师师资方面。

对于像电子商务这样的专业而言, 很多学校都面临师资的问题, 突出表现为教师本身的实践不多, 授课经验有限。授课老师或是从计算机方面转过来, 或是从管理方面转过来, 真正兼有两方面知识且经验丰富的教师相对较少。这就给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带来了难度。

4. 课程配套方面。

《网络营销》是一门交叉性、前沿性的课程, 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它一方面需要相应的知识体系进行配套, 另一方面需要相应的实践项目、实训平台与之相配套。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在学习中解决问题, 以项目促理论, 以项目带交流,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教学互动、学用互动的良性学习体系。

三、网络营销课程教学的改革建议

1. 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1) 选取合适的教材。市面上有关网络营销的教材比较多, 高校首先应当根据自身的教学体系选取合适的教材。我院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的网络营销课程, 因为前期没有开设市场营销方面的课程, 所以在选取教材时, 我们选取的是由谷宝华、李创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网络营销》教材。该书第一章是现代营销学原理, 后面的几章对网络市场调研、网络营销广告、网络营销网站策略、网络营销常用工具和方法等都有较系统的介绍, 比较适合我院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使用。

(2) 充实教学资源。首先要根据本专业和学科的教学目标确定课程内容体系, 把国内外优秀的教材内容补充到教案中, 其次要建立案例库, 注意与课程相关的热门案例的收集和整理, 形成完整的课程案例, 将这些案例运用到相应章节的教学中, 丰富教学内容。

2. 改革教学方法, 切实提高教学实效。

除了常规的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方法之外, 还应该积极探索其他可行的教学方法。

(1)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程开始时就给学生布置任务:开设自己的博客或者是网店, 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博客或网店进行优化及推广, 将博客或网站的运行状况作为期末考核的对象, 考核内容包括页面设计、搜索引擎关键词的排名效果、访问量、外部链接数量等指标。教师除了进行期中检查、期末验收之外, 平时也可以多与学生进行随时的沟通和指导。

(2) 模块化实验项目。根据教学计划, 课程有14个学时的实验课, 在实验项目的设置上, 可以依据任务驱动, 把学期任务相关的各项网络营销的常用技能和方法作为一个个练习的模块,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网络营销的实用性, 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 利用教师博客作为教学交流平台。授课老师应开设教师博客, 通过博客平台实现教学资源与学生的共享。这样学生可以变课上被动学习为课后主动学习。同时师生可以利用博客平台进行交流, 这样可以丰富与学生互动的渠道,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 以赛带学, 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互联网及电子商务大赛, 比如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明日网商”挑战赛、电子商务三创大赛等, 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

3. 开展校企合作, 搭建实训平台。

为了弥补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不足, 同时也是为了给学生搭建更好的实训平台, 课程教学可以与专业建设联系起来, 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比如承接企业的网络营销任务, 聘请企业相关人员进行授课或交流, 等等。在这方面, 我院的软件工程专业已经与中软国际确立了合作办学的模式, 电子商务专业也应该积极探索这样的新模式, 使网络营销这门课程

《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探讨

陈玉芝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新疆五家渠

摘要:《证券投资学》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很密切的课程, 如何进行教学改革, 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益, 作者依据我院具体情况针作了探讨, 提出了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学生评价进行改革的方法, 并补充了教学内容, 以强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存在问题教学改革

我院金融人才培养新方案提出, 为满足新疆和兵团的人才需要, 金融学专业的培养重点目标向“微观、实务”转变。《证券投资学》作为经济管理学科的重要应用课程之一, 把经济学基本原理、财政金融理论、投资理论、国家的方针政策与股票投资实践密切结合, 在经济管理类院校的教学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一、《证券投资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院从2007年就开始开设《证券投资学》课程,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教学模式单一化。

《证券投资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但以前在教学模式上多是采取单一的理论教学, 案例教学、实验教学较少, 使实践与理论严重脱位, 学生觉得这门课只是理论的讲述, 比较乏味、枯燥。

2.教学方法与手段单调落后。

对基础理论的教学主要采取教师讲、学生听、记的灌输式模式, 并以黑板做媒介, 在知识的传输上范围狭窄、呆板, 加上实行大班授课, 讨论、模拟情境教学无法有效开展, 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证券课程比较单一。

我院的证券课程主要是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 而证券市场专题和证券市场管理、证券交易法等辅助课程没有开设。证券课程内容比较综合, 未能将证券内容进行细化, 这样就不利于同学们全面系统地学习证券知识。实际上, 证券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 社会上需要的证券人才应当比较全面地掌握证券市场的有关知识, 因此证券课程的内容也需要相对拓宽。《证券投资学》不仅要介绍股票市场的相关知识, 而且要对国债市场、基金市场、海外证券市场乃至衍生工具市场进行全面的介绍与分析。

4. 我院证券课程没有纳入必修课之列。

在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除金融专业外, 其他专业所开的证券课程均为证券投资技术分析课程, 证券投资学课程作为我院各专业目前的培养目标均是力争在新疆、兵团扩大影响, 所以就证券课程来说, 应该使学生全面了解相关内容, 而证券投资学课程仅仅作为选修课程来开设, 已经远远满足不了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5. 对学生的评价有待改革。

当前我院的对学生学习《证券投资学》评价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目的上主要用于甄别和选拔, 而不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内容上过多倚重知识, 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 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态度等综合素质的考查;评价方法上以变得更具实用性和吸引力。

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 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 评价重心上过于关注结果, 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 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 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因此, 构建符合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探究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的评价方式是当前《证券投资学》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实行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效益

1.教学模式多样化。

针对以前采取单一的理论教学模式, 加强实践性教学, 使教学模式多样化。

(1) 课堂理论教学模式:多媒体课件+原理与方法讲解+讨论与案例分析。

首先阐释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然后用直观实例、案例作进一步的讨论、分析。讨论中要求每位同学都发言, 互相之间还可开展讨论。这一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 将教师从布道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领路人、教练员和思维启发者,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加强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实践操作。

实践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力图通过实践环节的教学, 加强学生对证券投资理论的理解和证券投资实务的感受, 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实践环节包括证券公司投资实地考察、认知实习、模拟投资、案例分析等环节。通过证券公司投资实地考察、认知实习, 学生与真正的证券投资者沟通学习, 书写亲身体会和感受;通过模拟投资体会投资工具的选择、投资公司 (对象) 的选择、技术分析、基本分析等具体应用情况, 以及案例分析将所学理论与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实践教学不仅能促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具体情况, 而且能促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掌握程度与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差距, 激发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

采用课堂教学、证券公司实地考察、认知实习、案例分析与课后网上模拟投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目的是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 理论教学与模拟证券投资相结合, 理论考核占70%, 模拟证券投资业绩占30%, 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理论应用于模拟投资, 并激发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和潜力。

第二, 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的联系非常密切, 既有比较高深的理论, 又有很强的实践和可操作性。

第三, 证券投资与国家的宏观政策、产业政策、公司情况联系紧密, 应用性强, 因此, 培养的学生既要懂理论, 又要会应用;既要与国际接轨, 又要考虑中国的国情;既要从微观角度思考问题, 又要从宏观角度思考问题。

3.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

学生通过《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了解股票投资、基金投资和债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懂得证券投资的专业术语和基本规则, 掌握证券投资成本和收益的计算方法, 掌

参考文献

[1]谷宝华.网络营销[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1.

[2]张秀英.《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10, (01) .

上一篇:义务教育师资下一篇:作文教学改革之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