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肺病(共10篇)
阻塞肺病 篇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 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 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 呈进行性发展, 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患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1]。现有的药物与治疗方法都不能阻止COPD病人肺功能下降的趋势, 同时由于慢性缺氧导致病人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 使得病人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均面临着众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对病人的临床护理、健康指导, 充分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 对护理人员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现将COPD病人的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7年5月--2008年10月我科共收住COPD病人71例, 其中男61例, 女10例;年龄49岁~87岁, 平均69.2岁;均反复多次住院治疗。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COPD患者病程迁延, 反复发作, 每况愈下, 给病人带来较重的精神负担, 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因此要针对每位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 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使其对疾病和治疗方案有正确的认识。鼓励其增强自信心, 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护士应关心体贴病人, 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多与病人沟通, 常常和他们聊天、谈心, 了解他们心理变化, 尽可能多为他们排忧解难, 从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鼓励病人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疾病, 放松心情, 控制呼吸, 保持乐观态度, 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 家人也应给予积极的诱导、关心和鼓励。良好的心理护理会减轻病人的焦虑、恐惧和精神负担。对病人的心里护理, 绝不是可有可无的, 心理护理在治疗康复中是十分见效的。经过对病人的心理护理, 大部分病人能够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延缓疾病的发展, 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2.2 营养支持护理
病人常发生营养不良, 同时伴有免疫功能低下。气道阻塞程度越严重, 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越高。营养不良又可降低呼吸肌肌力和耐力, 使之容易发挥僧呼吸肌疲劳, 进而发挥僧呼吸衰竭。而免疫功能低下常易发生肺部感染。因此, 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少量多餐, 合理调配饮食, 饮食宜清淡、富营养, 不宜过饱、过甜、过咸, 忌生冷、辛辣、鱼腥发物, 忌食胀气类食物及油煎食物。多食含有丰富维生素A、维生素C的食物, 提高呼吸道黏膜的修复和抗病能力。多饮温开水, 多进食高膳食纤维的蔬菜和水果,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在饭前、饭后和进餐时饮水, 餐后2小时避免平卧, 以免出现饱胀感。饭前、饭后及咳痰后漱口, 必要时给予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 促进食欲。
2.3 睡眠护理
保持环境安静, 病室温度适宜, 空气新鲜, 取舒适体位, 指导病人采取放松术, 病情允许时适当增加白天的身体活动量, 必要时遵医嘱应用镇静、安眠剂, 帮助病人睡眠。遵医嘱给予抗感染、祛痰止咳药, 并予吸氧, 减轻呼吸道症状, 以利睡眠。
2.4 氧疗的护理
长期氧疗能提高病人动脉血氧饱和度, 改善缺氧, 减轻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一般用鼻导管低流量吸氧, 氧流量为1L/min~2L/min, 氧浓度为24%~30%, 每日吸氧时间不少于10h~15h。因夜间睡眠时, 低氧血症更为明显, 故夜间吸氧不宜间断。护士指导病人用鼻吸气, 缩口呼气并做深而慢的呼吸, 使气体交换面积扩大, 吸氧时间延长, 有利于氧气的充分利用, 促使血氧饱和度的提高。正确的湿化和温化可增加氧分子的弥散能力, 提高氧疗效果。一般要求氧气湿度为50%, 湿化液的温度保持在37℃时可提高氧疗效果, 减少并发症。保持口腔和鼻腔清洁, 鼻导管每日更换, 防止阻塞, 氧疗装置定期更换、清洁、消毒, 专人专用, 预防感染。COPD患者长期给氧, 要注意用氧安全, 避免吸入氧浓度过高, 引起二氧化碳潴留及氧中毒, 密切观察缺氧症状有无改善。
2.5 咳嗽、咳痰护理
有效促进痰液的排出, 为呼吸道炎症的治疗起到积极有利的作用。保证体液容量, 由于COPD病人伴感染患有气踹, 呼吸频率快, 使呼吸道蒸发水分过多, 痰液粘稠, 加之,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人长期反复的慢性支气管炎症, 致使气道分泌物及痰液不易排出, 由此要鼓励病人多喝水, 增加体内水分, 必要时静脉补液, 利于呼吸道痰液的稀释及排出。保持室内恒定的温度和湿度, 有利于痰液的排出和呼吸道通畅。气道湿化, 采用超声雾化, 用生理盐水加盐酸氨溴索或生理盐水加硫酸特布他林氧化雾化吸入, 使药液直接吸入呼吸道进行局部治疗, 帮助祛痰。协助病人翻身、叩背, 指导病人深吸气后有意识咳嗽, 以利排痰。遵医嘱使用抗感染、祛痰、镇咳药。
2.6 严密观察病情
详细观察记录病人的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 高热病人按高热护理常规护理, 特别是细致观察病人意识状态, 呼吸频率、节律、深浅等。呼吸频率加快往往是缺氧、病情加重的首要表现。准确记录24h出入量, 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注意观察咳嗽、咯痰的情况, 痰液量、色、性状变化提示病情转归。咯大量黄痰, 提示有肺部感染存在, 而痰中带血或咯血, 提示病情呀中或有结核空洞存在, 或者大量脓痰突然减少, 不易咯出, 且出现发热或全身症状加重, 提示痰液阻塞在支气管内, 气道阻力增加, 发现病情变化, 及时报告医生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2.7 呼吸肌能力锻炼
指导病人进行缩唇和腹式呼吸, 增强膈肌运动, 提高通气量, 减少耗氧量, 改善呼吸功能, 增加活动耐力。
2.7.1 缩唇呼吸
病人经鼻吸气, 然后再通过缩唇 (吹口哨样) 缓慢呼气, 同时收缩腹部, 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 缩唇大小程度与呼气流量能以使距口唇15cm-20cm处、与口唇等高位水平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而不致熄灭为宜。
2.7.2 腹式呼吸
病人取立位、平卧位、或半卧位, 两手分别放于胸部和腹部, 全身肌肉放松, 用鼻吸气, 尽力挺腹, 胸部不动;呼气时用口呼出, 腹肌收缩, 胸廓保持最小活动度, 缓呼深吸。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每日训练两次, 每次10min-20min, 每分钟呼吸7次或8次。熟练后可增加次数和时间, 使之成为自然的呼吸。
2.8 健康教育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除烟酒, 避免粉尘和刺激性气体的吸入。天气变化时注意增减衣物, 防寒保暖。增强体育锻炼。COPD病人免疫功能低下, 易引起病毒和细菌感染。故应加强体育锻炼、耐寒锻炼, 遵照"春捂秋冻"的方法, 使机体渐渐适应气候变化, 减少发作。在疾病缓解期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体操、太极拳、散步、上下楼梯等运动, 运动持续时间为20min-30min, 至少每周3次或4次, 注意在运动训练开始时, 先进行10min-15min的热身运动, 如缓慢步行、肌肉伸展和关节活动。切莫由于气急喘息而不愿锻炼, 导致身体机能退化。耐寒锻炼最好从夏天就开始进行, 经常用冷水洗鼻、洗脸和洗澡, 增强耐寒能力, 改善气道营养, 防止COPD的发作。
3 护理体会
通过71例COPD病人的治疗和护理, 我们采用以心理护理为先导, 以呼吸道护理为重点, 合理用氧、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肺功能锻炼, 改善呼吸功能、严密观察病情等一系列护理措施, 使COPD病人在延缓病情进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提高了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陆再英, 钟南山.主编.内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 北京:62页.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护理研究 篇2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114-01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以进行性发展、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和肺功能进行性减退为特征的一种疾病,与有害颗粒或气体引起的肺部异常炎症反应有关系。COPD的患病以老年人居多,我国的COPD患病率40岁以上的约为8.2%。超过60岁以上的高达24%。
1 临床资料
2009年11月~2012年4月,在山东省泰山煤炭疗养院就诊的50例COPD患者。全组患者均经胸片、肺功能、血常规等检查,结合临床症状、体征确诊。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56岁~79岁,中位年龄64岁,平均年龄62.5岁。
2 结果
42例患者经治疗、护理后痊愈,5例患者症状减轻,2例患者呼吸衰竭,1例患者气道阻塞窒息死亡。
3 护理措施
3.1 心理护理
多数患者,特别是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往往具有抑郁悲观、自卑孤独、焦虑紧张、依赖性的心理特点,普遍对生活和治疗丧失信心。对此,护理人员应想办法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营造安全温馨的环境。拉近与患者的距离,与患者多沟通,耐心解释和进行切实有效的治疗指导,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具体做法:经常入病房与患者聊天、谈心,让患者把护理人员当亲人,使患者乐意倾诉,解开患者心灵的枷锁,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努力做好患者的亲属和朋友们的工作,发动各种社会关系,鼓励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给予患者精神安慰,尽多讲述成功病例,以取得患者主动配合,强调坚持康复锻炼的重要性,提高生活质量,战胜疾病。使护理人员的职业品质、情感思想在护理过程中更加体现出“人文关怀,人文精神”。
3.2 环境护理
尽量保持患者所处病室阳光充足、空气新鲜,病室的相对湿度保持55%~60%,病室的温度保持18℃~20℃,室内通风保持2次/天,15~20分钟/次,尽量避免对流,防止病人受凉,注意保暖。
3.3 排痰护理
3.3.1 加强气道湿化,评估患者的饮水量,痰的质和量。适量补充水分,鼓励患者少量、多次饮水,必要时给予静脉补液,促进有效排痰。
3.3.2 配合适当康复方式,促进有效排痰
①胸部叩击与胸部震荡:适用于久病体弱、排痰无力者,禁用于肋骨骨折、咯血、肺水肿等患者。护理人员位于患者背面,患者侧卧位,叩击者双手指腹并拢,正确拍背轻柔地、迅速地从下至上,从外缘至中央,拍打腋后、前胸的同时鼓励病人咳嗽、排痰,在病人呼气的同时叩击3~5次,持续时间为5~15分钟。②体位引流:体位引流对分泌物受重力作用进入大支气管和气管后排出非常有利,在体位引流的同时,嘱患者做深呼吸运动,用力咳嗽,排出痰液,从而达到引流的目的。③定时翻身,经常变换患者的体位对痰液的咳出非常有利。④有效咳嗽:指导并鼓励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正确方法:患者采取正确体位,进行深慢腹式呼吸,深吸气末屏气,3~5秒,身体前倾,进行2~3次短有力的咳嗽,张口咳出痰液,或者患者采取俯卧屈膝位,可以凭借膈肌、腹肌收缩、增加腹压,有效咳出痰液[1]。
3.4 氧气护理 患者均采取低流量持续吸氧(氧流量1~2L/min),维持氧分压高于60mmHg,不但可以改善组织的缺氧状态,而且可以防止因缺氧状态解除导致的呼吸中枢的抑制。
3.5 营养护理
患者应该少量多餐,每天可进餐6次。患者应尽量摄入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以动物蛋白和大豆蛋白等优质蛋白为主。尽量避免进食过冷、过热、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因为此类食物对气管黏膜造成刺激,从而导致阵发性咳嗽。奶类制品可以造成痰液变稠,导致感染加重,所以应限制奶类制品的摄入。
3.6 戒烟和去除诱因
COPD的主要病因之一就是吸烟, 戒烟后患者咳嗽, 咳痰症状明显减轻,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所以应该大力宣传戒烟,提倡无烟生活;对于接触有害气体或粉尘较多的患者,应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对易于反复感染者,可接种流感或肺炎球菌疫苗进行预防;对于有慢阻肺高危因素的人群, 要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测, 以早发现、早干预。
3.7 康复指导
COPD患者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呼吸功能锻炼,患者通过正确的呼吸训练,增强呼吸肌的耐力和肌力,从而建立有效的呼吸,预防疾病发作,减少患者住院次数。①缩唇呼吸:闭口经鼻吸气,而后缓慢缩唇(像吹口哨)呼气4~6秒/次,10~20分钟/次,数次/日。②呼吸体操:首先熟练掌握腹式呼吸方式,然后在此基础上做扩胸、弯腰下蹲等运动。③腹式呼吸:可采用卧、坐、立位练习,以吸、鼓、呼、缩的方式,一手置于腹部,一手置于胸前,吸气时则对抗手的压力将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尽量回缩,稍用力压腹部,呼气时间要大于吸气时间,由5分钟/次(2~3次/天)逐渐增至10分钟/次(2~3次/天)[2]。④耐力训练:如游泳、慢走、登楼梯、划船、骑自行车等方式进行耐力训练。
3.8 用药护理
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支气管扩张药,祛痰药物,及时准确给药,注意观察疗效及副作用。
结论: 通过对COPD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研究发现患者症状减轻,咳嗽咳痰症状明显改善,日常生活,行为活动和自理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同时人际关系,在家庭支持方面也较干预前明显进步,采取相應的临床护理措施,对COPD患者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薛丽娟;张林风;刘影等.老年慢阻肺患者气道排痰的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年第5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的护理 篇3
1 一般资料
45例中男性2 5例, 女性2 0例;年龄55~7 5岁。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断标准参照2 0 0 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断标准[2]。临床表现:发热, 咳嗽, 咳痰, 喘息, 呼吸困难。病因较复杂。诱发因素:感染, 粉尘, 烟雾, 寒冷, 吸烟, 过敏等。往往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 护理措施
2.1 呼吸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发作时会出现喘息、气短等呼吸困难症状。因此, 净化呼吸道, 改善通气是必要的, 建立静脉通路, 遵医嘱低流量吸氧及应用药物。
2.1.1 控制感染根据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和严重程度选用抗生素。
2.1.2 祛痰镇咳
鼓励患者咳嗽, 并帮助变换体位, 辅助叩背以利排痰, 必要时予以吸痰, 遵医嘱应用祛痰剂。
2.1.3 解痉平喘
解痉平喘药不但使通气功能改善, 也有利于痰液排出。有些药物具有抗过敏作用, 能抑制分泌物的渗出, 与祛痰药物合用时效果更好。
2.1.4 呼吸兴奋剂
兴奋呼吸中枢, 增加呼吸驱动力, 使潮气量及呼吸频率增加, 通气量增加, 达到缓解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的目的。此外, 呼吸兴奋剂的清醒作用对患者有利, 可以鼓励患者咳嗽、咳痰,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节约呼吸肌做功。用药后需观察患者的神志、呼吸频率和动度、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等指标。
2.1.5 糖皮质激素
具有强大的平喘作用, 对哮喘持续状态或危重哮喘, 可先用大剂量静脉滴注, 然后逐渐减量, 不宜长期使用。许多患者使用后往往产生依赖性, 长期使用可产生一系列严重的不良反应, 必须严格控制适应证。
2.2 合并内科疾病的观察与护理
因长期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会出现电解质的紊乱及代谢性的酸碱失衡, 需予以纠正, 碳酸氢钠适用于代酸患者。速度不宜过快, 警惕低血压、低血糖、呼吸抑制。纠正低钾, 氯化钾注意速度, 每小时少于1 g, 过快可致心跳骤停, 并注意复查血钾浓度, 观察局部的用药反应及尿量。
2.3 心理护理
多数患者易产生悲观、失望、恐惧的心理, 普遍对生活、治疗失去信心。对此, 我们应向患者耐心细致解释疾病的相关知识, 与患者拉近距离, 多与患者沟通, 倾听患者内心诉说[3]。
3 体会
C OPD是内科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 气体受限, 呈进行性加重, 累积肺脏, 迁延不愈, 可引起全身反应, 造成病死率和患病率高。世界卫生组织评估的结果C OPD在中国的疾病负担中为最高, 其患病率每年存在增加的趋势, 患病率为3%[4]。因此, 应重视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慢阻肺常在秋冬季出现急性发作或加重, 表现为咳嗽加重, 痰量增多, 脓性痰或呼吸困难加重等。对此应针对患者不同情况和药敏试验采用合适的抗生素, 及时控制感染, 给予祛痰药, 皮质激素, 支气管扩张剂来缓解病情, 并密切观察疗效, 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5]。因此, 在C O P D急性发作期患者必须及时就医, 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抗生素、祛痰剂和支气管扩张剂等, 决不能因为病情稍有稳定就停止治疗, 以免病情反复, 造成恶性循环。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 急性发作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通过对4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在急性发病期间的治疗及护理, 对其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生命质量得以改善, 得到了及时的治疗, 提高了生存率。结论 必须重视COPD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 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抗生素、祛痰剂和支气管扩张剂等。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护理
参考文献
[1]刘俊, 左明晏.慢阻肺伴肺感染患者的护理及观察[J].光明中医, 2010, 25 (8) :1506.
[2]王英杰.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左心衰竭78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 2010, 3 1 (15) :2200.
[3]刘俊, 左明晏.慢阻肺伴肺感染患者的护理及观察[J].光明中医, 2010, 25 (8) :1506.
[4]杨银花.10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临床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 2011, l7 (4) :124-125.
玉屏风散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病 篇4
患者急性发作期均入院治疗,常规西医治疗包括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其他对症治疗,如化痰、抗氧化剂等。在上述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患者加服玉屏风散冲剂,每日2次,每次9克(1包)。结果发现,加服玉屏风散冲剂后,其缓解与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病在春季及秋冬季好发这一特点,我们又对患者在缓解给予预防性用药。方法是:在每年3月份和9、10月份予玉屏风散,每日2次,每次9克(1包)。连续观察3年,发现在减少发作和促进康复方面均有疗好效果。而且,患者用于预防和治疗的平均花费大大降低。
玉屏风散来源于《丹溪心法》,由黄芪、白术和防风三味中药组成,是益气固表、祛风止汗的效验良方。与常规疗法相比,加用玉屏风散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病具有疗效好、费用低的优点,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组成:防风30克,黄芪60克(蜜炙),白术60克。
功效:补脾实卫,益气固表止汗。
用法:研末,每日2次,每次6~9克,大枣煎汤送服。
阻塞肺病 篇5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用药研究,治疗现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是常见老年呼吸系统疾病之一, 甚至也是造成残疾和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由于COPD病程迁延、病情反复, 且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 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随着广谱抗生素滥用问题的突出, 病原菌属及耐药性也发生了改变, 且耐药性病菌的产生给治疗带来了新的困难[1]。为科学、全面掌握COPD患者的治疗现状和用药状况, 该研究2006年1月—2013年6月通过抽样调查COPD门诊患者、留观病房及EICU病历, 进行用药观察和合理性评价, 为临床治疗COPD提供指导,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随机提取152份病例诊断为COPD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于2007年中华医学会颁布并制定的修订版的标准, 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其中男性98例, 女性54例, 年龄45~84岁, 平均年龄 (75.1±9.1) 岁;COPD病史5个月~39年, 平均 (18.4±11.4) 年;中度COPD患者50例, 重度COPD患者60例, 极重度COPD患者42例。住院时间3~76 d, 平均住院天数 (15.8±4.3) d。
1.2 调查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调查分析方法, 参照于2013年中华医学会颁布并制定的修订版的标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并制作COPD病历治疗的调查表, 统计每个病例的基本信息, 其中主要包括患者姓名、患者编号、病历号、年龄、性别、患者临床诊断、病史、病情的疾病分级和分期、治疗的结果、住院时间;统计用药情况包括药品名称、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给药频次、疗程等;统计血常规、胸片或者CT、痰培养药敏试验、血气、肺功能检查等。
1.3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于2013年中华医学会颁布并制定的修订版中的疗效评价标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表现、血气分析、辅助检查等具体情况以评价疗效。临床控制: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血气指标和血常规指标基本正常, X片或CT片显示明显改善;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减轻, 血气、血常规指标明显改善, X片或CT检查明显改善;无效:未见明显改变。有效率= (临床控制人数+好转人数) /总调查人数×100%。
1.4 药物使用合理性评价
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及各药物的药品说明书等综合评价COPD相关使用药物的合理性[2,3,4]。
1.5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计数资料以例 (n) 表示, 将临床数据导入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的对比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辅助检查情况
2.1.1 血常规检查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血常规检查, 其中血常规异常者占总例数的76.3% (116/152) , 白细胞计数升高者占血常规异常的32.8% (38/116) 例, 白细胞减少占3.1% (3/128) , 中性粒细胞计数异常占82.8% (106/128) , 淋巴细胞计数异常83.6% (107/128) 例。
2.1.2 痰培养+药敏检查情况
痰培养+药敏检查患者总例数的88.8% (135/152) , 痰培养阳性占56.3% (76/135) , 药敏结果阳性的占23.7% (32/135) 。共检测出101例病原菌, 占74.8% (101/135) 。其中革兰阴性菌37例, 革兰阳性菌35例、真菌12例、呼吸道正常菌群17例, 分别占病原菌阳性的36.6%、34.7%、11.9%、16.8%。
2.1.3血气分析
152例患者均行血气分析, 其中血气分析正常患者共38例, 占25.0%, 血气分析异常患者共114例, 占75.0%。其中I型呼吸衰竭占38.9% (56/114) , II型呼吸衰竭共40.3% (58/114) 。
2.1.4 肺功能检查
所有患者入院均进行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分级结果为:轻度28例, 中度77例, 重度32例, 极重度15例。分别占, 17.9%、49.4%、21.1%、9.9%。
2.2 平喘药用药分析
该调查主要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两大类, 具体情况见表1。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治疗的患者占86.2% (131/152) , 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占80.9% (123/152) 。其中大部分患者联用2种或两种以上平喘药物, 占73.7% (112/152) 。其中氨茶碱注射液使用频率最高, 占93.4%, 其次为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占51.3%。从表中看, 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使用方式多以静脉滴注治疗, 雾化吸入是以异丙托溴铵治疗频率较高, 间接反映这两种方式药物起效快。
2.3.1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152例患者中有150例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 使用率为98.7%, 联合2种以上 (包括2种) 抗生素的占54.7% (82/150) ;其使用频率较高几种抗菌药物如表2所示, 其中DUI (药物利用指数) (drug utilization index) >1的有3种药物, 分别为头孢呋辛注射剂、头孢哌酮舒巴坦注射剂、氟康唑, DUI≤1的有7种, 用药基本合理。抗真菌药使用最多的是氟康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 对药物的耐受性高, 从表中可以看出, 使用的抗生素种类较多, 从一线/二线/三线药物都有使用, 三线药物使用频次较高。
2.3.2 抗菌药物的更换情况
150例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中, 更换抗生素72例, 共94次, 平均1.31次, 其中有指征更换抗菌药物的共计74次, 占更换抗生素次数的78.7%, 无指征更换抗菌药物的共20次, 占21.2%。见表3。
2.4 疗效评价结果
152例患者中, 其中临床控制32例, 好转102例, 18例无效, 总有效率为88.2%。其中18例无效患者6例死亡, 12例自动出院。见表4。
2.5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前后复查肝肾功能均未发现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患者, 共2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 包括心慌5例、恶心、呕吐6例、皮肤瘙痒8例、热4例,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5.1%, 均经过对症治疗后缓解。见表5。
2.6 药物使用合理性分析
152例患者中, 经用药合理性综合分析, 用药合理者占80.3% (122/152) , 不合理占19.7% (30/152) 。不合理使用原因:选药不合理27.3% (9/30) , 用量与疗程不当占33.3% (11/33) , 药物联用不合理30.3% (10/33) 。见表6。
3 讨论
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 也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气道慢性炎症疾病, 主要累及脏腑是肺脏, 但也可引起全身性的不良效应。COPD急性加重多因细菌感染诱发, 因此COPD的治疗除了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外, 抗生素的COPD的治疗中也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5,6]。Lahaije[7]指出对于呼吸困难加重合并咳脓痰者, 首先应对患者的COPD严重程度进行分级, 再根据相应的细菌分层情况, 对常见致病菌属性和耐药趋的势进行判断, 结合药敏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对症用药。若开始的治疗方案效果不佳, 应及时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更换抗生素治疗, 该研究150例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中, 更换抗生素72例, 共94次, 平均1.31次, 其中有指征更换抗菌药物的共计74次, 占更换抗生素次数的78.7%, 有指征更换抗菌药物的共82次, 占87.2%。及时的调整抗生素可以将细菌负荷降低到最低水平, 延长COPD急性加重的间隔时间。通常情况下, 不主张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尤其是广谱抗菌药物, 因为其可导致细菌耐药性, 使治疗难度增加。此外, 病原学诊断对于抗菌药物的选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药敏结果是合理运用抗生素治疗的前提[8]。王望东等[9]回顾性分析92例COPD患者伴急性加重期的下呼吸道病原学和细菌耐药性特点, 发现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部分致病菌表现为多重耐药, 但是临床应合理使用抗生素, 以便防止细菌耐药。本次调查中有细菌检测结果的病原学诊断, 对于感染性疾病抗菌药的使用药敏检查需要引起重视。
该研究中采用痰培养+药敏试验共检测出101例病原菌, 占74.8% (101/135) , 而痰培养后药敏检验结果阳性率为29.5%。这与陈英等[10]报道一致。我们认为一方面对于气道中、咽喉部的正常菌群和很容易受到污染而影响药敏结果, 另一方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约有10%~30%存在咳痰无力或干咳, 因此无法咳痰而取痰液标本, 且部分患者在取痰液前存在已经使用抗生素的问题, 加上一些脆弱的细菌在应用抗生素后呈阴性, 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因此痰培养阳性且药敏检验结果阳性率仅为23.7%, 而且检查出的大部分细菌是耐药的, 从而导致药敏实验的结果和痰培养的检查结果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大打折扣。但可以指示, 对于肺部感染, 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真菌感染。该研究中有10例患者被诊断为真菌感染。同时我们需要探讨一种新的方法以增强痰培养的检出性和准确性。
目前临床上治疗COPD一般采用静脉滴注茶碱类药物、雾化吸入β受体激动剂以及抗胆碱药, 其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该研究该院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治疗的患者占86.2% (131/152) , 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占80.9% (123/152) 。其中氨茶碱注射液使用频率最高, 占93.4%, 其次为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占51.3%。我们对其用药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其中大部分患者联用2种或2种以上平喘药物, 占73.7% (112/152) 。如β受体激动剂联合抗胆碱药、茶碱类联合β2受体激动剂、β2受体激动剂联合糖皮质激素类、茶碱类联合抗胆碱药、茶碱类联合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药等。各种平喘药作用机理不同、特点不同, 联合使用可产生协同作用, 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舒张支气管, 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于抗生素的使用, 其中DUI>1的用药有3种药物, 为头孢呋辛注射剂、头孢哌酮舒巴坦注射剂、氟康唑注射液;DUI≤1的有7种, 用药基本合理。对药物使用合理性分析结果显示, 152例患者中, 不合理占19.7% (30/152) 。不合理使用原因包括选药不合理27.3% (9/30) , 用量与疗程不当占33.3% (11/33) , 药物联用不合理30.3% (10/33) 。
综上所诉, 目前治疗COPD情况与卫生部发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基本一致, ?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利用问题, 因此临床医生在COPD的用药上要严格遵循治疗以及用药原则, 从严掌握用药标准提高合理用药的意识, 安全、有效、经济的使用药品, 防止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提高COPD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董雅楠, 高卫真, 孙艳.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用药合理性调查[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012, 33 (7) :745, 747.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2013年修订版)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3, 36 (4) :255-264.
[3]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9:4.
[4]国家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S].2012, 4, 24.
[5]黎功炳.孟鲁司特与罗红霉素联合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8 (17) :2080-2083.
[6]Aizawa, H.Current status and prospect of non-drug therapeutic modalities for COPD[J].Nihon Naika Gakkai Zasshi, 2005.94 (9) :1799-1804.
[7]Lahaije AJ.COPD Anno 2011:emphasis on bronch (iol) odilation[J].J Aerosol Med Pulm Drug Deliv, 2012, 25 (3) :148-153.
[8]朱春江.老年AE-COPD合并糖尿病患者抗生素应用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 2012, 17 (8) :1492-1493.
[9]王望东, 王丽, 李顺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检测及耐药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8 (12) :1485-1486.
阻塞肺病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均来自我院呼吸内科门诊,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病学组诊治规范,严重程度分级参照2003年修订的GOLD方案中的诊断和分级标准,选择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irst sec-ond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FEV1.0)/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70%,且30%
1.2 方法
1.2.1 传统康复运动处方的制定
传统中医体操取材于三线放松功、老年C0PD呼吸体操和八段锦。西医运动处方包含准备运动、达到靶心率的运动和整理运动。本套体操准备运动部分以三线放松功开始,按运动顺序活动范围逐渐增大,持续时间约为7 min。练习中强调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在达到靶心率的运动中适当加快节奏,以手表式心率监护仪动态监测运动中的心率变化,并通过调整机体用力程度和马步高低,并参照改良Borg计分来调整心率,本试验中的靶心率为按年龄预测的最大心率(maximal heart rate,MHR)(男=220-0.7×年龄,女=220-0.8×年龄)的60%~80%,设定为中等强度的运动,改良Borg计分为4~6分,时间长度约为15 min.整理运动取八段锦中的足跟颠地、叩齿鼓漱咽津和搓手摩面梳头以及呼吸体操中的站桩呼吸及运动,练习中强调腹式呼吸运动和缩唇呼吸,时间约为5 nim.
1.2.2 传统康复运动处方的实施
治疗前先将锻炼的文字材料发给患者,嘱患者自行在家中熟悉动作要领,l周后开始锻炼。处方组和中医组均接受为期8周的传统体操锻炼.一周2次,每次约30 min.处方组严格按照运动处方的要求操练,而中医组则在相同的场地各自练习,体操内容与处方组相同,但不做运动处方的要求,节奏随意,同时也配合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为了消除季节变化对疾病转归的影响设立了对照组,期间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运动训练。3组患者在此期间的药物治疗方案不变。
2 评定内容
2.1 肺功能测定
采用德国JAEGER公司生产的Ms-los型专业肺功能诊断系统。
2.2 6 min步行试验(6 minute walk distance,6MwD)
评定者不给予患者任何鼓励的语言。
2.3 呼吸困难评测
采用改良Borg计分法。3组患者在为期8周的治疗前、后均进行以上评定,均有两名医务人员进行,然后取其平均值。
3 统计学分析
计数值以(x±s)表示,全部数据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治疗前、后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资料采用独立资料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3组治疗前的6MWD、肺功能和Borg计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差异,具有可比性。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变化见表2,主要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变化。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6MWD见表3,中医组从(337.68±59.1 8)m增加至(386.14-I-76.71)m。处方组从(348.00±55.94)增加至(425.17±53.22)m,2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注:组内治疗前、后相比,P
3组患者的Borg计分见表4,中医组从(3.14±1.94)分降至(2.32±1.25)分,处方组从(3.45±1.84)分降至(1.72±0.70)分,2组组内治疗前、后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5 讨论
传统中医体操用于COPD的康复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出发.用现代医学理论来继承和发展中医的精华是我国康复医学的优势,传统康复规范化运动处方的制定势在必行.具有可行性。
1.关于传统中医体操的选材
COPD患者为了减轻症状常常以辅助呼吸肌的参与和增加呼吸频率等来代偿,并因此产生恐惧和紧张,使全身骨骼肌特别是呼吸肌群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而肌群的持久紧张使组织耗氧量增加,越发加重缺氧,产生恶性循环。本研究取三线放松功作为准备运动的开始,目的是为了放松全身肌群,消除紧张情绪,减少不必要的氧耗,为进一步的训练创造条件。
下肢和上肢的有氧训练方式是现存的康复指南。中所推荐的。C0PD呼吸体操以上肢和呼吸运动为主,配合下肢运动,以老年患者为训练对象,动作简单易学。,八段锦包含了大量下肢、上肢的有氧运动,在意念控制下通过身体各部位有规律运动配合呼吸运动以达到畅通经络、调整血气、使呼吸顺畅,进而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
在准备运动和整理运动时强调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可以在提高潮气容积的同时,减少无效死腔,增加肺泡通气量,改善气体分布;同时降低吸气时所要克服的肺弹性功和总功,降低氧耗和功耗,缓解呼吸困难。缩唇呼吸可减少下呼吸道内压力递减梯度,防止小气道过早塌陷。
2.关于传统康复运动处方的制定
西医运动处方包含了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和运动周期几大要素,运动强度是运动处方的核心,、关于C0PD患者理想的运动强度是有争议的。理论上中、重度COPD患者可以耐受高强度的耐力训练,通过增强骨骼肌氧化酶的活性或降低新陈代谢中蛋白水解酶通道的活性来改善骨骼肌功能,提高有氧代谢的能力,在有氧运动中获得显著的体力变化。但是,COPD患者中老年患者的比例很大,高运动强度很可能带来高心血管风险和外伤,且大多数患者不易耐受20~30 min的高强度运动,特别是在运动初期。同时高强度运动还可能加重患者呼吸困难程度和疲劳感,干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由此带来的不适可能影响康复程序的完成。
有研究证明,运动量的增加和四肢肌肉中的氧化酶的活性没有明显关系,中低强度运动对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同样有效。60%~80%MHR的运动强度是很多研究中所推荐的,适合老年患者。本研究选择该强度作为靶心率,根据运动处方的要求,到达靶心率的运动持续接近20min,在训练期间患者没有出现难以耐受而终止研究的情况,依从性较好。
运动中用靶心率作为运动强度的指标.虽然不是很精确但非常简单,便于患者自我监测。手表式心率监护仪价格低廉,可以设置心率变化的允许范围以报警提示,避免患者为测定脉搏了解运动强度而使运动的节奏被打乱。运动中可以用呼吸闲难评定作为运动量的参考指标,其中改良Borg计分较为合理。运动中出现呼吸困难并不意味着出现低氧血症,要根据具体情况指导患者正确对待.
关于理想的运动时间、频率和周期尚无定论,现存的训练指南中推荐C0PD患者接受每周2~5次、每次至少20~30 min、为期8~l 2周的运动训练。本研究选择每周2次、每次30 nin、为期8周的训练,患者易于坚持,基本没有缺席现象,保证了研究的顺利进行。
3.传统康复运动处方的疗效评价与机制探讨
本研究中中医组和处方组患者锻炼后6MWD增加,可能与患者通过运动训练改善了有氧代谢的能力有关。一定负荷的运动训练可以使毛细血管扩张、线粒体密度增加并可伴有氧化酶的聚集,有氧代谢能力的增加最终导致患者运动能力的增加。适度运动锻炼还可能增强患者对缺氧的耐受极限,其作用机制在于骨骼肌对乳酸的耐受性增强,柠檬酸激酶和乙酰辅酶A也相应增加,从而间接地导致患者运动能力的提高。另外运动的熟练性也可以减少患者的氧耗量和通气的需求,虽然实际的工作强度并没有发生变化。
运动训练还能减轻呼吸困难。本研究中医组和处方组患者锻炼后Borg评分下降,其原因可能是患者通过训练使呼吸频率和每分钟通气量减少,导致对运动中的通气量要求降低或呼吸困难的耐受增强。此外,全身运动锻炼增强了四肢肌肉和耐力,使患者对呼吸困难的敏感性降低。另外当有呼吸困难体验的患者在医疗环境中受到支持和鼓励,在受过训练的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运动训练时,无意中起到了行为治疗中脱敏疗法的作用,这种循序渐进的运动可以减轻患者对运动不切实际的害怕.战胜对呼吸困难的焦虑和恐惧。
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过程有较强的科学性。按运动处方进行锻炼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明显的健身和康复效果。本研究中处方组患者锻炼后运动能力和呼吸困难的改善较中医组更为明显,说明运动处方的制定是有效的。
肺康复程序必须教会患者将运动锻炼融入长期的生活中去,它的可延续性是避免回复以前的功能障碍状态的重要保证。从本次研究可以看出,传统康复运动处方对稳定期COPD患者有确切疗效,且不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适合长期坚持使用.我们可以尝试在门诊肺康复程序后安排家庭后续训练程序,是否能够通过持续的康复训练来延缓疾病的发展、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都需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摘要:目的:制定传统中医康复锻炼的规范化运动处方。方法:选择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l)/用力肺活最(FVC)<70%,且30%<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I%)<80%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90例(最后完成的有85例),按入组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中医锻炼组(中医组)和传统中医锻炼运动处方组(处方组),后2组进行为期8周的运动训练。处方组训练内容为按规范化运动处方要求制定的中医养生呼吸操。治疗前、后进行运动能力、呼吸困难评定。结果:锻炼后6min步行距离(6MWD)中医组从(337.68±59.18)m增加至(386.14±76.71)m.处方组从(348.00±55.94)m增加至(425.17±53.22)m,Borg计分中医组从(3.14±1.94)分降至(2.32±I.25)分,处方组从(3.45±1.84)分降至(1.72±0.7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处方组的变化较中医组更为明显。结论:中医养生锻炼运动处方简单易行,能改善缓解期COPD患者的运动能力,减轻呼吸困难程度,且较传统中医康复锻炼方法更有效,具有可行性。
阻塞肺病 篇7
1 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6 5例, 均为C O P D患者, 其中男性4 2例, 女性2 3例;年龄5 2~8 7岁, 平均年龄6 3.2岁。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经过内科系统积极治疗及护理, 本组患者死亡4例, 好转出院6 1例。
2 护理
2.1 氧疗
慢阻肺患者使用氧疗是非常重要的方法。长期的氧疗能够提高动脉的血氧饱和度, 可以改善缺氧, 减轻呼吸困难。在氧疗护理过程中, 通常采用鼻塞法吸氧, 因其无导管刺激黏膜的缺点, 且长时间用氧患者感觉舒服, 又能避免分泌物阻塞导管影响氧气吸入。采用低流量吸氧 (氧流量l~2 L/m in或氧浓度2 5%~2 9%) , 每天的吸氧时间应在1 0 h以上。尤其注意在夜间睡眠时, 吸氧不能间断。夜间睡眠状态时由于睡觉姿势变换, 容易使氧气导管打折或鼻塞脱落, 从而影响氧气的持续吸入, 护士应加强对患者的巡视, 确保氧气管道的通畅, 同时向患者和家属说明持续低流量吸氧的意义, 氧流量不可以随意调节, 从而保证氧疗顺利正常的进行。
2.2 体位
C O P D患者常因呼吸频率增快而容易产生疲劳[3], 患者采取半卧位的体位多感觉舒服, 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呼吸功能, 使自身用力减少又能得到很好地支持。可以使用枕头支撑患者背部, 床尾应略抬高, 避免因患者身体下滑而影响呼吸运动。
2.3 呼吸肌功能训练
呼吸肌功能训练对于慢阻肺患者的治疗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呼吸肌功能异常和呼吸困难关系密切, 通过呼吸肌锻炼, 可增进呼吸肌功能, 使呼吸困难减轻。应教会患者使用腹式呼吸和缩唇式呼吸。坚持使用这两种呼吸方式, 可以改善患者的缺氧状况。练习时应适度, 嘱患者不要勉强, 以免引起不适, 每天练习2次, 每次1 0~2 0 m in即可。方法: (1) 缩唇呼吸:患者用鼻吸气, 然后通过半闭的口唇慢慢呼出气体。类似吹口哨, 尽量将气体全部呼出, 吸呼时间比为1∶2~3。 (2) 腹式呼吸:采用卧、坐、立位练习均可, 以吸鼓呼缩的方式, 一手放在胸前, 一手放在腹部, 胸部应尽量保持不动, 呼气时稍用力压腹部使腹部尽量回缩, 吸气时则应对抗手的压力将腹部鼓起, 呼气比吸气时间长1~2倍, 5 m in/次, 逐渐增加至1 0~1 5 m in/次, 2~3次/d。
2.4 严密观察病情
夜间的治疗护理以及医院内的噪音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同病室内陪护人员的谈话声, 患者的鼾声, 呻吟声, 床铺, 枕头, 温度、湿度不适都会干扰患者休息而诱发或加重呼吸困难。陪护人员疲乏困倦容易入睡, 不能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夜间值班护士的身体极度困乏, 由于人体生物钟紊乱, 工作压力也大, 如果责任心不强又缺乏自制力, 很容易放松对患者的病情观察, 而造成不良后果。因此, 应该增强护士工作的责任心, 夜班护士应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 及时了解患者病情信息。护士应在患者入睡前以亲切、和蔼的态度与患者交谈, 为患者作好精神疏导, 使其放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消除紧张的心理因素, 保证夜间睡眠, 降低呼吸困难程度。
2.5 健康指导
C O P D患者营养摄入少、消耗多, 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 且预后差。饮食应均衡, 少量、多餐、不宜过饱, 保证优质蛋白的摄入, 促进营养吸收, 从而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如无禁忌, 每日饮水量1 5 0 0 m l以上, 以利于痰液稀释促进排痰。咳痰后、进餐前均应漱口, 保持口腔的清洁。戒烟能延缓疾病进展, 告知患者吸烟的危害、必须戒烟。
3 小结
对慢阻肺患者细心的观察, 良好的护理, 熟练的技术操作, 可以降低呼吸困难程度, 促进患者康复,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从中也体现了护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摘要:目的 通过加强对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 患者夜间呼吸困难的护理, 降低患者呼吸困难程度, 减少急性加重次数。方法 收集65例有呼吸困难症状的COPD患者的资料, 从护理学的角度对夜间呼吸困难的护理工作进行讨论。结果 COPD患者通过积极的夜间护理, 氧疗、呼吸运动训练、健康教育等, 使呼吸困难程度降低, 急性加重次数减少。结论耐心细致的护理可以降低COPD患者呼吸困难程度, 减少急性加重次数, 从而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困难,夜间护理
参考文献
[1]邵荣, 王玉, 刘春雪, 等.慢性阻塞性肺病终末期患者伴难治性呼吸困难的护理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 5 (16) :614-616.
[2]周玉民, 冉丕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流行病学[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04, 3 (7) :68-70.
阻塞肺病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患者81例, 其中男性69例, 女性12例, 年龄最小56岁, 年龄最大87岁。其中Ⅰ型呼吸衰竭7例;Ⅱ型呼吸衰竭74例, PaO2为31~52 mm Hg (1mm Hg=0.133kPa) , PaCO2为57~134 mmHg。
1.2 结果
经精心治疗及护理后, 72例好转出院, 4例自动出院, 5例经气管切开有创呼吸机治疗无效死亡。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呼吸衰竭的患者多为病情变化快且危重, 最好安排单间或同病种安排同一病房给予加强护理, 防止交叉感染。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器材, 如吸引器、呼吸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喉镜、呼吸兴奋剂、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等, 随时准备抢救。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血氧饱和度的改变、神志及精神神经症状等,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重视基础护理, 做好口腔、皮肤护理, 防止口腔感染和压疮发生。做好安全护理, 躁动患者应加床栏, 使用约束带。禁用或慎用镇静剂, 以防呼吸抑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温湿度适宜, 护理人员注意洗手, 防止交叉感染。
2.2 解除气道梗阻, 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呼吸急促并喘息明显者, 可吸入喘乐宁和爱喘乐气雾剂, 以解除气道痉挛。协助排痰, 必要时经鼻气管内吸痰;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 可给予生理盐水雾化吸入, 稀释痰液;痰量多而难以吸净时, 可采用经纤维镜支气管内吸痰;如上述方法仍无法缓解气道痰液堵塞问题, 可由气道插管或气管切开吸痰。解除二氧化碳潴留, 增加通气量以排除二氧化碳, 应用呼吸兴奋剂并保持气道通畅, 同时监测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缓解低氧血症, 在气道通畅前提下, 根据血气分析结果给予氧气吸入。采取舒适的姿势, 取半坐卧位或坐位, 协助患者更换体位, 协助翻身拍背, 观察体位改变对呼吸的影响, 叩拍患者背部, 促进痰液排出, 无力咳嗽时, 及时使用吸引器吸痰,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 解痉平喘化痰药, 稀释痰液, 解除气道痉挛, 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指导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每2~4h进行数次随意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2.3 心理护理
老年COPD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率为25%, 可能发生抑郁状态着26.7%。负性情绪会使患者不积极配合治疗, 影响治疗效果[2]。我们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让患者说出抑郁、焦虑情绪的原因, 帮助患者解决家庭矛盾, 使患者保持积极愉快的心情, 积极配合治疗, 促进疾病的康复。
2.4 氧疗的护理
在气道通畅前提下, 给予氧气吸入, Ⅰ型呼吸衰竭患者, 应提高氧浓度, 一般流量为4~6升/分以上。有些疾病早期的呼吸衰竭患者可无二氧化碳潴留的症状和体征, 动脉血气分析也可无二氧化碳分压增高, 但当给予吸氧治疗后, 立即出现二氧化碳潴留的症状和体怔, 致病情加重, 因此, 呼吸衰竭患者氧疗尽可能以控制性吸氧为开始, 以免发生继发性二氧化碳潴留。氧疗时应注意吸入氧气的浓度是够或不够, 如鼻导管吸氧或面罩吸氧时, 张口呼吸, 氧气吸入消化道, 可引起腹胀;如果气道阻塞, 则影响通气;如果血流/通气比值失调, 则导致生理性分流;同时注意氧疗后是否出现二氧化碳麻痹及高浓度吸氧而引起的合并症。应严密观察给氧效果, 如果呼吸困难缓解, 心率下降, 发绀减轻, 表示给氧有效, 若呼吸过缓, 意识障碍加重, 表示二氧化碳潴留加剧, 应报告医师, 并准备呼吸兴奋剂和辅助呼吸等抢救物品。
2.5 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护理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解释工作, 介绍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优点及必要性, 消除患者对无创呼吸机的陌生感和恐惧感, 积极配合治疗。上机前取舒适卧位, 检查各管道是否消毒完毕, 有无漏气, 是否通畅, 注意鼻面罩固定是否松紧适宜, 避免发生漏气及压迫鼻梁。嘱患者用鼻呼吸, 闭紧嘴巴, 减少吞咽动作, 避免把气吸到胃内引起腹胀。保持呼吸道通畅, 密切观察患者自主呼吸的频率、节律, 与呼吸机是否同步, 通气量是否适当, 若患者出现烦躁不安, 自主呼吸与呼吸机不同步, 多由于通气不足或痰液堵塞有关, 应及时清除痰液, 增加通气量;同时, 监测患者的神志、体温、心率、呼吸、血压、出入量、SpO2以及血气分析、血生化检查、血常规等项目, 体温过高可能是感染或湿化水温度过高, 及时给予处理。如果出现面部潮红、多汗, 提示有二氧化碳潴留, 可加大呼吸机侧孔的排气量。患者的不自主活动或睡梦中的举动, 容易造成氧气管脱落或摘除面罩, 往往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要加强巡视。
2.6 药物的护理
2.6.1 支气管扩张剂的应用
常用的支气管扩张剂有安噻玛、氨茶碱, 注意输入速度不宜过快, 浓度不宜过高, 否则可出现恶心、呕吐、心律失常, 甚至心室纤颤。输入速度保持在2~3mL/min为宜。
2.6.2 呼吸兴奋剂的使用
常用的药物有可拉明、洛贝林, 二着多联合使用。可拉明用药剂量过大可出现多汗、呕吐、面色潮红、面肌抽搐、烦躁不安;洛贝林过量时可致心动过速、呼吸麻痹、血压下降等;因此, 使用呼吸兴奋剂时要严格控制输入滴速, 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出现上述症状时立即减慢输液速度并报告医师。
2.6.3 抗生素的使用
根据抗生素的性能选择输液速度, 注意观察抗生素使用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观察口腔黏膜是否正常, 注意有否二重感染。
2.7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7.1 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
护理重点是加强排痰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训练, 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对水、钠潴留的患者, 要做好皮肤护理, 防止褥疮的发生;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注意观察尿量的变化及病情变化, 及时报告医师。
2.7.2 休克
注意观察有无休克的症状和体征, 如果患者出现皮肤严重脱水, 四肢厥冷、紫绀加重、心率增快、血压下降, 甚至昏迷时, 要考虑有休克发生。
2.7.3 肺性脑病
密切监测血气分析的变化, 观察有无肺性脑病症状, 如性格改变和行为异常, 表情淡漠, 睡眠障碍, 意识错乱, 言语不清, 扑翼样振颤等症状, 及时报告医师, 及时处理。
2.7.4 心律失常
严密观察心电监护心电波形的变化, 应用利尿剂的患者要观察尿量的变化;服用洋的黄药物的要观察心率的变化;吸痰或动作较大的操作时, 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刺激, 保持患者安静。
2.7.5 消化道出血
临床主要以腹胀、厌食、恶心、呕吐为先驱症状, 随后出现咖啡色胃内容物或柏油样便。严重时大量出血, 易导致误吸, 甚至出现吸入性肺炎, 加重病情。同时注意观察生命体征, 防止出血性休克甚至DIC的发生。
2.7.6 肾功能衰竭
主要表现为少尿、无尿、血压升高和轻度水肿, 要密切注意患者的尿量变化, 保持尿量>30mL/h。如发现尿量<17mL/h, 则提示肾功能损害的可能。
2.8 营养的支持
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对饮食的喜好, 合理安排饮食。应进食肉类、蛋、牛奶及水果等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低钠饮食, 补充营养, 食盐<2g/d, 禁食腌制食物及含碱食品, 含碱食品如油条、挂面、汽水等, 避免过热、过冷、产气食物, 如韭菜、生萝卜等, 以防腹胀。避免糖分的过多摄入, 因为过多摄入糖使二氧化碳产量增加, 加重呼吸衰竭。对于胃肠功能差着, 可改用静脉高营养, 必要时给予鼻饲。其热量维持在4184~5021kJ, 其中碳水化合物60%~70%, 脂肪15%~20%, 蛋白质15%[1]。
2.9 健康教育
(1) 嘱患者戒烟, 吸烟可促进蛋白酶对肺泡结构的破坏, 加重肺气肿。烟中有害物质引起支气管痉挛, 气道阻力增加, 肺泡通气量下降。戒烟是控制COPD加重的有效措施。 (2) 避免刺激性气体或污染物的吸入, 尽量减少或避免去公共场所, 选择空气清新的环境居住和生活。 (3) 做好防寒避暑, 因寒冷可引起支气管痉挛, 气道分泌物增加, 还可增加感冒的机会。应根据天气的变化增减衣被, 防止受凉。加强体育锻炼, 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 (4) 坚持呼吸功能锻炼, COPD康复期进行有效的呼吸功能锻炼, 劳逸结合, 防止过度疲劳加重能量消耗。 (5) 严格按医嘱要求服药和随访。
参考文献
[1]覃峰.呼吸科护理教学查房管理与评分标准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52-359.
阻塞肺病 篇9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护理心得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413-02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反复发作,造成气体排出受阻,呈进行性加重的一组肺部疾病。其临床特点为慢性反复咳嗽、咳痰喘息,呼吸困难逐渐加重,严重的痰液阻塞,常可危及生命。近年来面鼻罩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慢性阻塞性肺(COPD)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越来越普遍 [1],它不仅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有创通气撤机成功率及安全性,减少有创通气的时间和并发症,而且减少患者住院的费用和时间,但无创通气的效果与护理水平和通气技术有直接的关系 [2],现将我科18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应用NIPPV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护理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8例中男性10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74岁,全部为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二氧化碳分压(13.3±10.3)mmHg,氧分压(52.1±15.6)mmHg,设置参数模式S/T,呼吸频率10~18次/rain。吸气压力水平(IPAP)10~25cmH20,吸气时间0.8~2.0 s,吸气压力水平(EP-AP)3~5 cmH20,潮气量7~15 mL/kg,氧浓度35%~50%。经治疗有l5例患者好转出院,2例因病情恶化,气道分泌物增多,排痰困难行气管切开有创通气,1例因病情恶化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2.护理要点
2.1上机前护理 (1)做好无创通气的心理护理,用前向患者和家属解释NIPPV目的及注意事项,以减轻患者恐惧心理。准确且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帮助患者减轻术前焦虑。同时让患者能积极配合,告之患者有规律放松,注意吸痰和漏气时出现的不良反映,及时通知医务人员,给予处理。(2)保证有效通气量,选择大小合适面鼻罩,根据患者身高体重,一般中号可适用于绝大多数患者,头带系帽,松紧度要适中,面鼻罩与皮肤之间要紧合,防止下滑漏气,可在枕部垫一块小方巾再用松紧带固定达到不漏气为宜。鼻梁受压处可衬垫棉球或小纱布。(3)选择合适的吸气压和呼气压,一般开始吸气压6-7 cmH20,呼气压3 cmH20,再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
2.2上机后护理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首先观察患者人机协调情况,大部分患者上机后出现烦躁,闷喘反感加重,主要是紧张恐惧,人机协调不好所致,多经解释安慰消除紧张后1-3 h闷喘好转,保持床边多参数监护,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观察神志、意识、瞳孔,每小时记录,3-4 h听诊肺部呼吸音。经常巡视观察机器运转情况,检查有无漏气,有无胃肠胀气等并发症发生。每日复查血气分析,判断治疗效果,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2)观察临床症状,如鼻罩密合良好,支持压力得当,上机后患者很快感到舒服,闷喘减轻,安静入睡。观察鼻罩与皮肤接触部位是否红肿、糜烂,及时调整鼻罩系带松紧度。(3)无创通气有效的排痰指导,也是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保持呼吸道通畅,通气时采用加温湿化器,调节温度在32-35度。保持患者体位舒适,间隔3~6 h可暂停通气15-30 min,期间协助患者多饮水,指导有效咳嗽,给予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有效保证呼吸道的通畅。
2.3撤机后健康教育 一般无创通气3-10 d后,病情好转,可逐渐撤机,患者进入缓解期教育,向患者讲解COPD发病原因,诱发加重因素等,对有条件的患者,鼓励购机回家进行康复治疗,长期家庭氧疗,加强自我氧疗知识,定期于就诊医院复查,密切关注病情改变。
2.4脱机护理 (1)脱机指征:自主呼吸平稳,神志清楚,紫绀消退,氧饱和度>90%,动脉氧分压>60 mmHg,二氧化碳分压<50 mmHg。将呼吸机氧浓度逐渐下调运行过度直至脱机,但呼吸机置于床边处于备用状态。(2)脱机后予双侧鼻导管给氧,可适当提高吸氧浓度。20~48 h后待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自主呼吸良好,氧饱和度稳于90%以上,面色无紫绀,并能自行咳痰,方可撤去呼吸机。
3常见问题原因及处理
3.1初期上机不适应 为了使患者逐步适应,初始压力设置要小,一般吸气压从6~7 emil:开始,呼气压从3 cmH20开始,每隔10 rain左右调整2 emil:直至调到需要的水平。上机后出现人机呼吸频率不同步,往往患者出现呼吸频率过快,可先用简易呼吸气囊人工辅助呼吸,待呼吸频率减慢后再连接呼吸机,同时还要教会患者如何保持与呼吸机同步,必要时示范。面(鼻)罩配带不合适,应多准备大小型号不同的面(鼻)罩,以便适用于每个患者。患者存在紧张、焦虑心理,应与家属做好患者思想工作,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2误吸 在NIPPV治疗时,应避免饱餐后使用,口咽部分分泌物,返流的胃内容物或呕吐物误吸可造成吸人性肺炎和窒息。适当的头高位或半卧位和应用促进胃动力的药物,而利于减少误吸的危险性。鼓励患者排痰,咳嗽排痰能力较差的患者由于痰阻塞而影响NIPPV的疗效也不利于感染的控制,在NIPPV的治疗期间应鼓励患者间歇主动咳嗽排痰,心情平静时经鼻导管吸痰以消除口咽部分和刺激咳嗽。
3.3胃肠胀气 由于张口呼吸大量气体进入消化道,指导患者呼吸机送气时应用鼻吸闭口呼气,发生了胃肠胀气,可给予腹部按摩,必要时行肛管排气。
3.4面部皮肤受损 因面罩过紧,持续使用时间过长,夏天出汗多加之受压皮肤抵抗力下降而出现皮肤受损。护理对策:面罩松紧适度(允许两指通过即使有少量的漏气对治疗影响不大,必要时可给予鼻塞垫或垫上棉球,一次使用的时间不要太长,夏天使用时面部皮肤保持干燥,一旦发生皮损可用一些消炎软膏外搽,如继续使用面罩可外用创可贴。
3.5缺氧报警 呼吸机辅助通气时漏气量大,原因是患者不配合或烦躁不安,而出现漏气量增大,使用中发现最快时大约2 h用完一瓶氧气(指没有中心供氧装置)。所以治疗中护士要加强巡视病房掌握患者动态及时补充氧气,以免发生不良后果。
3.6交叉感染 定期更换消毒呼吸机管路,用2%戊二醛浸泡3-10 h,也可用环氧乙烷气体消毒及高压灭菌消毒,清洗,过滤1次/周。
4體会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急性发作常伴咳嗽、多痰及痰液阻塞气道、严重呼吸困难等症状,同时因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碱失衡而危及患者生命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规范调节参数,密切观察患者缺氧症状是否改善 [3-4],检测血气分析,使用床边多功能监护,如仍无效尽早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通气。通过本组18例的护理体会,护士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掌握无创呼吸机的参数及调节,不断提高无创通气的护理技术,可解决许多常见的护理问题 。此类患者患者因肺功能较差,免疫力低下,围术期风险明显增加而失去手术的机会。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创造手术治疗条件,围手术期对其进行全面的治疗和护理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刘又宁.正确认识有创与无创通气的区别[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129.
[2]顾体军.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31例治疗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12(9):81-82.86.
[3]朱蕾,钮善福,张淑平等.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的回顾性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409-410.
阻塞肺病 篇10
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住院的AECOPD患者20例。年龄在62~83岁之间, 发病至入院时间3~10 d不等。其症状均有咳嗽、咳痰、喘息, 痰量多少不一, 但黏稠脓性。
2 综合治疗方法
2.1 控制性氧疗
氧疗是AECOPD患者住院的基础治疗, 给氧途径包括鼻导管或面罩, 一般吸氧浓度在28%~30%, 氧疗30 min可测动脉血气, 确认氧合是否满意, Sa O2>90%, 且未引起CO2潴留或酸中毒。表示氧疗后达到满意的氧合水平。
2.2 抗生素的使用
AECOPD患者多为反复支气管-肺部感染, 且常为混合感染, 而且长期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 细菌的耐药性明显增加, 因反复住院治疗, 发生院内获得性感染机会增多, 病原菌大多为革兰阴性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和厌氧菌。一方面进行经验性治疗, 另一方应积极进行病原学检查。常需联合应用抗生素治疗, 兼顾革兰阳性、阴性和厌氧菌感染, 一般用两类即可, 常用有第三、四代头孢菌素与喹诺酮类药物联合应用, 青霉素过敏者选用喹诺酮类或克林霉素联合大环内酯类药物, 痰有恶臭提示有厌氧菌感染, 用抗厌氧菌药物。如患者并发真菌感染而不能停用广谱抗生素时, 则与抗真菌药一起应用。总之应尽量选用敏感度高、抗菌谱窄、价廉、且具有低毒副反应药物, 无法进行药敏试验时, 应选择能控制常见的G-杆菌、绿脓杆菌以及G+球菌的药物, 当然选择好抗生素后还需选择正确的给药方法给定充足的药物。
2.3 支气管舒张、湿化治疗, 较大剂量的支气管舒张药物雾化吸入治疗, 我院通常采用生理盐水1 m L, 异丙托溴铵2 m L, 布地奈德1 mg/2 m L, 雾化2次/d, 对喘息较重者可给予静脉滴注氨茶碱, 但应注意给药速度和剂量, 以免发生中毒。
2.4 糖皮质激素的治疗
AECOPD患者在有效抗生素及支气管扩张剂基础上需口服或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 对于重症患者可给予甲强龙40mg静脉滴注, 2次/d, 有效后逐渐减量, 最后口服强的松维持治疗。
2.5 机械通气
其大致适应证为:严重的低氧血症, 对合理氧疗后Pa CO2<40 mm Hg, 或Pa CO2进行性升高, 或较缓解期明显升高且绝对值>70 mm Hg, 呼吸频率>35次/min, 或出现呼吸抑制, 并发肺性脑病均可考虑机械通气治疗。人工气道的选择尽可能采用无损伤性方法, 一般不考虑气道切开, 除非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时间太长, 患者已经成为呼吸机依赖时, 为了便于气道护理和患者耐受而行气管切开。正确使用呼吸机, 选择合适的呼吸机模式和功能, 设置合适的参数, 注意机械通气和自主呼吸协调, 当患者出现呼吸机对抗时需及时找出原因, 去除因素后仍无法消除呼吸机对抗, 可适当使用镇静及肌肉松弛药物抑制自主呼吸。
2.6 其他治疗
选择双氧水盐水或苏打水进行口腔护理, 2次/d, 杀死部分口腔杂菌, 选择合适的人员协助患者拍背, 促进呼吸道深部痰液排出, 合理补充液体和电解质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根据胃肠道功能状况调节饮食, 保证热量和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 必要时可选用肠外营养, 积极排痰治疗, 保持机体足够水分, 使痰液稀薄, 积极处理伴随疾病[1,2,3]。
我院以上患者全部采用了控制性氧疗, 抗生素治疗, 支气管舒张及湿化治疗, 糖皮质激素治疗, 9例采用了无创机械通气治疗, 通过上述综合治疗后, AECOPD患者均有明显缓解, 故AECOPD患者综合治疗疗效显著。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 是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 气流受限不可逆、呈进行性发展, 其发病与环境因素和个体易患因素有关,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发作 (AECOPD) 时, 患者肺功能明显受损, 发作时间越长, 肺功能受损越严重, 为尽快使AECOPD缓解, 保护患者残存肺功能, AECOPD的及时有效治疗对患者至关重要。
关键词:综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
参考文献
[1]杨荣丽, 李兵兵.抗生素的合理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2) :78.
[2]中华医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2007年修订版) .
【阻塞肺病】推荐阅读:
慢性阻塞性肺病护理06-09
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09-18
煤矿尘肺病07-20
肺病科总结规划06-09
尘肺病的临床表现10-17
尘肺病影像诊断的进展10-16
湖南省尘肺病防治实施办法08-20
阻塞控制07-27
瓣胃阻塞10-03
动脉阻塞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