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活动管理

2024-10-01

课堂活动管理(共12篇)

课堂活动管理 篇1

一、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需要涉及的一些语言学,分别是心理学、教育学、第二语言习得和传播学。通过对这些学科进行研究以得出一些结论,得出的这些结论为汉语国际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老师在课堂活动的安排中就可以参考这些结论,课堂活动是一个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课堂管理中有必要的一项就是课堂活动。但是要注意,课堂活动必须达到效率性,真实性,趣味性,积极性。

(一)设计课堂活动因人而异

在课堂管理中老师需要安排一些课堂活动,课堂活动如果利用好了,老师的课堂管理也就可以顺利进行下去。我们还需要注意:课堂活动还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课堂活动要围绕教学进行、形式要多样化、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是指引者。如果课堂活动安排妥当,那么课堂管理也易于进行。因此在课堂管理中对课堂活动进行讨论,希望教师能重视该环节,学校能够促进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在进行课堂活动的过程中,要达到语言知识与文化之间的融会贯通。语言知识要根据文化来进行授课,因此教师应该设计灵活丰富的课堂活动,并能根据学生的水平来进行课堂活动的设计。这个时候老师要因人而异来进行一些活动,因此老师不能随随便便地安排一些活动。若学生是初学者,老师在安排课堂活动时,可以安排一些简单的游戏,易于理解的游戏,但又不枯燥的游戏,不能让学生觉得太难而无法参与游戏或活动当中。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之间做对话,简单的对话。这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对于已经有一定基础的外语学习者,老师在设计课堂活动的时候,也要注意安排一些适合他们水平的游戏,不要太难,也不要太容易,要让他们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因此课堂活动老师要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来设计。对于国际汉语课堂,老师要用生动直观的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更能理解学习的知识,从而消除学生情绪障碍、激发学生汉语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的课堂活动常常是游戏,或对话,或任务。但这些活动往往都是有效的。在课堂上,以在适当的情境下,要始终贯穿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然后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学习场景,可以情境再现,让学生进行真实的交际活动这样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参与到游戏当中并能完成老师给的交际任务,提高他们的语言交际。除此之外,成功的课堂活动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放松舒适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排除对学语言的心理障碍,畏难情绪。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

(二)课堂活动需借助教学媒体

我们都知道,在进行课堂活动时,我们需要一些教学媒体来辅助。课堂活动的教学媒体有传统和现代两种。教材和课本通常是传统的教学媒体。如粉笔、黑板、图片、模型、幻灯、投影、录音机等是传统的教具。现代的教学媒体指多媒体,如数字化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但是无论选择哪一种媒体,老师都要明确它们在活动中只是起辅助性作用。要合理利用这些教学媒体是为在课堂的某一环节为课堂活动服务和为教学内容服务。课堂活动按内容分包括语音类活动,词汇类活动,语法类活动,汉字类活动,交际类活动。按活动类形式分,有表演类,记忆类,动作类,猜测类,竞赛类活动。通过进行这些课堂活动,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使课堂变得有趣,有意思,课堂也不至于死气沉沉,或是学生也不管老师,只顾自顾自地说话。以上就是课堂活动与教学媒体。

(三)课堂活动需注意几方面

课堂活动还需要注意几方面:首先是学生的差异性,汉语学习者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别。不相同的学习目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方式。因此同样的课堂活动在不一样的学生群体中开展会产生不一样的教学作用。这就说明老师面对不一样的学习群体时设计课堂活动要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活动。

其次是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年龄,了解学生的年龄可以帮助教师有一个整体宏观的课堂活设计。以课堂教学中零基础的成人学习者与儿童学习者为例,围绕教汉语儿歌或者儿童童话进行一次课堂活动的设计,我们知道会在成人和儿童中会有不同的学习反映。年龄不同的学习者在汉语习得方面具有不同的优势。儿童学生处在发育阶段,善于自然地接受语言学习,儿童活动能力强,短时记忆力强,儿童可能是在习得中学习的一首中文歌。而成人其逻辑思维能力已较为完善成熟,思维能力活跃,在学习中善于理解和分析语言规律,学习语言具有目的性,大多是学习。再者还要注意学生的整体氛围,有的班级比较积极,有的班级可能比较内向,安静。教师设计活动方案要根据不同的班级进行设计。最后还要注意到学生现有汉语水平的不同性、学习目的与态度的差别性、学习能力的差异性。

总而言之,在课堂活动贯穿于课堂管理之中,良好的课堂活动有利于老师进行课堂管理。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后,再进行课堂活动,同时老师要细心斟酌,考虑全面,灵活安排课堂活动,课堂活动与课堂管理息息相关,课堂活动进行的好,学生愿意去学,愿意去跟着老师上课,老师也比较好控制课堂,因此安排好课堂活动是有必要的。

二、课堂控制性管理能力

课堂活动中的控制能力是老师正常进行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保障,教师在课堂中占有主导性地位,在一个课堂中,老师是这个课堂的控制者,课堂是通过老师引导进行下去的。所以老师要适度地,合理地去控制课堂,去控制学生的学习知识与思维。因此教师要学会在课堂上有一定的控制性,能掌控全班学生。

培养控制性能力是对每一个教师的基本要求,作为一个教师一定要具备控制性。因为课堂管理是有动态性的和目的性的系统。为了有目的地完成教学任务,老师在课堂上就应该通过控制排除种种干扰,让师生之间能够顺利进行交际活动,课堂教学有效的进行下去,教师必须即时进行调整。”因此就需要老师的控制力。控制能力应包括以下方面:

(一)思维方式的控制

首先教师的思维方式的控制,在国内外进行汉语教学的时候,需要经常思考自己是否具备跨文化交际的思想,在思维上能不能达到文化上所提倡的兼容与包容性。因为海外汉语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实际上代表不同文化背景的交流。文化冲突是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这个问题包括语言交流和文化不同。所以教师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思维方式,要去包容并理解海外的文化。不能只是坚持在自己国家的文化与思维方式,在课堂上要展现出包容的态度并且尊重学生表现出的文化。但同时老师也应该引导并贯穿给学生求同存异的思想,鼓励他们理解与尊重不同于自己文化的一些思想与东西。对于学生来说,只有老师在课堂与生活中具备求同存异,文化共存的思想,学生才会认可,并去学习不同的文化。这样课堂教学才能有效顺利地进行。老师也要对自身情绪和状态进行管理,每个人都会有不良情绪,尤其是年轻的教师,刚参加工作,因为没有经验,有时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一些小的事情都会影响年轻老师的心情,这样就会影响他们的教学,也有可能会和学校,学生发生冲突,所以培养汉硕学生的目的是希望他们具有较高的情绪管理控制水平。能够增强教师责任感和使命感,呈现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教学与课堂的控制

关于对教学的控制。老师首先是要控制教学所要的目标。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认真,有计划性与目的性制定教学目标。具体的,有计划性的教学目标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有了具体的学习目标,才有助于课堂管理的顺利进行下去,如果老师在教学目标上没有目的性,那么课堂管理也会一塌糊涂。同样地,教师要学会控制所教内容。老师所教的内容要适应学生,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与生活,教学内容还要新颖要有吸引力,让学生有兴趣去学习。

再者是对课堂的掌控,在课堂活动中,班级同学无纪律,秩序差,学生自由散漫,老师无法控制同学的课堂活动,甚至影响到其他人,这样的汉语国际课堂管理与教学是不成功的。老师需要去反思。因此只有老师带领同学共同塑造一个气氛稳定,公平和公正,有序的课堂,才能维持高效率的课堂活动。学生也在老师的掌控下愿意进行课堂活动、积极地了解与学习汉语。因此老师不能忽略对课堂的管理,不能只是抱着上完一节课就完成任务,也不对课堂进行控制。课堂的控制是不可忽略的。

(三)权威性的控制

最后教师在课堂管理中要树立权威性,权威性体现在教师在活动中主要充当指导者和裁判的角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具有权威性,要能使学生去信服你,在课堂上能够听你的引导。作为一个年轻教师,尤其是刚走上汉语教育硕士的工作岗位,往往不知道在课堂上怎样去控制,去树立自己的权威。通常在最初上课时,为了与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新教师就实行亲民政策,学生说什么都行。但是在进行课堂活动时发现自己没有权威性,不被学生信服,叫不动学生,课堂活动无法顺利有效地开展下去。所以老师要注意自己权威性的树立。老师可以在班级管理中与学生打造良好的关系,但同时也要制定班级制度,要制定赏罚措施。学生表现好,老师要表扬,如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老师就要有一定的奖励措施,但若学生犯错误,老师就要有惩罚的措施,如他们迟到,扰乱课堂秩序,老师都得给出一定的处理。对学生的一些学习行为,以及习惯要具有一些指导性的作用。在学生情绪的控制方面老师要给出指导,有些学生通常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在课堂上可能会影响课堂教学,这个时候教师要给他们进行感情“降温”,提醒他们不要太激动。如果学习的内容很枯燥,学生都没有什么兴趣学习。老师要设计一些有趣的课堂活动,如放音乐,听歌,做游戏等,使气氛活跃起来。并且在开始上课时制定一些规则,老师还要坚持自己的原则性。

(四)环境的控制

教师还要注意对学习环境进行一定的控制,第一个是客观环境的控制,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个温度适宜、光线良好和有学习氛围的这样一个环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去积极,静下心去学习。这样也可以保障教师的教学能够顺利有效地进行。第二个就是主观的课堂环境,也就是人际交往环境,老师要注意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老师要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同时老师还要进行适当的干预,给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互相了解。从而让学生彼此之间成为好朋友,一起学习,互相督促学习,这些控制性的手段都会让教学管理有效进行。从而达到教学所需的效果。

以上就是从教学活动与对课堂的控制能力这两方面对课堂管理的论述。二者都是为了有效地促进课堂管理,促进教学技巧的实施。课堂管理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是课堂教学的前提与保障。因此需要每一位教师去学习课堂管理并去认真地对待课堂管理。备课时老师要好好想想应该怎么进行课堂管理,要有一定的设计。只有充分了解了课堂,才能让每一位学生学习到老师想要传达的教学内容。每种类型的课堂都有课堂管理,随着汉语热的到来,来华留学生逐渐稳步地增加。在国内的中小学课堂上,我们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法,也有较完善的制度。国际汉语课堂与国内中小学课堂不一样,我们管理外国留学生,不能像管理中国学生那样,需要换一套管理体系,因此国际汉语课堂管理是一门科学,需要老师的管理技巧与丰富的理论知识。需要引起对外汉语教师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摘要:课堂管理是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它可以辅助课堂教学。也可以说课堂管理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课堂教学需要课堂管理,它对于教学任务能否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汉语教学的同时,我们要重视课堂管理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课堂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影响教师开展的教学任务,还能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是老师们关心的问题,也是老师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国际汉语教学课堂管理中,由于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课堂管理也成为一项难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讨。因此在国际汉语教学中,课堂管理不容小觑。本文主要针对课堂管理中的课堂活动和课堂控制性管理能力来进行论述。

关键词:汉语,教学,课堂活动,控制性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春林.课堂控制与教学效率[J].理论研究,1999(5).

[2]邓科香.泰国初中学生韩语学习动机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0.32.

[3]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周健.汉语课堂教学技巧325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5]杜萍.课堂管理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6]母光祖.高等教育管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7]方彤,罗曼丁.全面课堂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课堂活动管理 篇2

一、活动原则

1、自愿性原则:由学生根据自己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自由选择,自愿报名,由第二课堂辅导教师审定后交学校第二课堂活动领导小组备案;

2、计划性原则:第二课堂活动必须有计划和教材,做到辅导教师落实、活动内容落实、计划和教材落实、活动地点落实;

3、多样性原则:活动内容多样化,活动形式多样化;

4、量力性原则:必须根据学校财力、物力、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当然,绝不允许以量力性原则为借口而不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5、课余性原则: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必要的延续和补充,常常起着第一课堂所不能代替的作用,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不能并列平行的,更不能取代第一课堂;只能以第一课堂为主,课余时间才能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二、领导和组织

1、由一名副校长分管,教导处主抓,教研组全面负责指导第二课堂。

2、把好活动内容关:(1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2是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技能、技巧和创造精神;(3是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或爱好;(4是否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5是否有助于学生积极的休息,促进身体素质的发展。

3、把好活动形式关:(1活动安排要有针对性,明确解决的问题,培养的技能;(2要适合学生特点,要有趣味性,不呆板,不单调,不搞成人化、运动化;(3参加的成员应有群众性,不能只让学习优等生参加,而排斥和拒绝有某些方面爱好或特长的学困生参加。

三、管理

1、第二课堂活动所需经费必须经校长批准;

2、辅导教师要在开学后第一周把兴趣小组的名称、学生名单、辅导教师、辅导时间、辅导地点等交教导处统一安排,第二周正式开始启动;

3、辅导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做到有计划、教案,课上认真辅导,在学期初要把制定好的活动计划及时交到教导处,制定的计划应明确目的任务,同时不要忽视全校的活动计划;

4、辅导教师对各小组同学,每次要考勤,学期末交给班主任,作为班主任对学生操行评定的参考;

5、学生一旦被确定为第二课堂活动小组成员后,不得旷课、迟到、早退。确因故需退出该活动小组,必须由本人写出申请,经辅导教师签署意见后报第二课堂活动领导小组批准并备案后才可离开;

6、开展活动必须注意安全;

7、各活动小组必须按时活动,有特殊原因不能活动时需向负责第二课堂人员或教导处打招呼。每次活动完后都应由学生代表及辅导教师共同填写《第二课堂活动记录表》并签字。每月下旬,将此表上交教导处;

8、在室内活动时,要保持整洁,要爱护器材。损坏器材或公物者按规定赔偿;

9、每学期末各活动小组要写出总结并上交教导处。

四、兴趣小组名称与内容

1、语文兴趣小组。主要活动内容是加强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

2、数学兴趣小组。主要活动内容是根据学生所掌握数学知识的情况,进行数学课外研究、辅导,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英语兴趣小组。主要活动内容是利用多种手段对学生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不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4、理化生兴趣小组。主要活动内容是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训练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本领;

5、音乐兴趣小组。主要活动内容是组织爱好音乐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乐理及乐器研究,使这些学生能发挥他们的特长,使特长在活动中得以展示;

6、体育兴趣小组。主要活动内容是发掘爱好体育生的潜力,进一步培养、训练各自的项目爱好,不断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体育人才;

7、美术兴趣小组。主要活动内容是组织美术爱好者,进行美术知识训练及实际绘画,使爱好美术的学生成为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

8、微机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习,使学生能掌握一定的微机知识,训练学生操作微机的能力。

注: 可积极创建像摄影等其他类别的兴趣小组。

五、评估办法

1、计划周全,体现素质教育,注重特长培养。(25分

2、指导内容记录详细,措施合理。(25分

3、有学困生转化档案,转化效果好。(25分

4、小组学员评教成绩。(25分 社会实践教育制度

1、学校或班级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时间每学年不少于两个周;

2、每次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要明确,计划要周密,有组织、有安排、有 专人负责;

3、要在实践教育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教育学 生要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4、通过实践教育,使学生开阔眼界、了解社会、增长才干,把理论和实 践相结合,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5、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要遵守纪律、听从指挥、态度诚恳、注意安全、不 发生任何事故;

课堂活动设计与课堂效率 篇3

【关键词】 课堂活动;游戏设计;课堂效率

一、方法思路与学生特点

在活动中,教师作为引导者,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的把社会信息、日常生活信息引进课堂。于是我利用充气地球或Google Earth,让学生通过猜测、集体实验、发现结果、总结的过程,自己获得新知识。教师上课前必须做到“备学生”,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教师要对自己的学生有充分的了解。本届初一有四个班级,风格迥然不同,(1)班学生思维敏捷,活泼外向,爱表达观点,但课堂秩序容易乱;(2)班比较聪明,但很沉闷,老师抛出的问题基本上都知道,但是不愿意出声;(3)班与(1)班类似,气氛容易活跃,但秩序较差;(4)班与(2)班相似,但反应相对比较慢一些。

二、教学实践

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节课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前5分钟到20分钟,所以我把“地球?水球?”这部分放到了课堂20分钟以后。我设计了两个小游戏:方案一,用一个充气的小地球,在全班范围内,让学生抛接,每次记下朝上的一面是海洋还是陆地并统计次数,然后计算比例。方案二,让学生利用Google Earth,转动地球,闭眼用鼠标使地球停下,同样计算比例。这两个方案选一种在课堂上进行。最后,(1)班和(2)班的课都上过一遍后,发现这样的活动还是有些过于理想化了,一方面,学生人数不多,每个班只有33个人,需要进行大量的统计才能出现“陆地面积︰海洋面积=3︰7”这样的数据;另一方面,这样的活动,尤其是方案一,容易让课堂变乱,比如对于(1)班;而方案二相对不容易使课堂乱糟糟,可是方案二就不适宜在(2)班这样沉闷的班级使用。尽管学生对课堂充满兴趣,但无疑对课堂效率没什么促进作用。

课后我将活动改进为:选择有空的时间,把部分学生集中起来,用同样的方法大量做数据,并录一段视频。在课上依然开展游戏:同学们抛接地球仪5~10次,记录数据,然后让学生估计,大量做实验能够得出什么数据呢?然后观看实验视频,得到结论7︰3,从而认识到海洋与陆地的分布比例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三、研究结论分析

课后我反思,上课的时候,游戏可以做,但是若得不到真正需要的结果,实验目的就落空了。课堂只有40分钟时间,每一分钟都要利用好,必然要省去冗杂的部分。另一方面,也要视不同班级情况开展适宜的活动。

【参考文献】

[1]吴志强.地理课堂开放性教学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06):100

课堂活动管理 篇4

管理理念要与任务型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相适应; 民主型的课堂管理是理想的现代课堂管理行为方式; 管理模式要符合学生能力提高的心理规律。

二、管理目标

延长课堂活动时间, 提高课堂活动效率;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活动, 帮助学生自主发展;教学活动之间顺利转换。

三、管理特点

课堂活动的管理涉及课堂活动的诸多因素, 牵连到人和物的问题, 所有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出→布置→协助→激励”课堂活动管理模式的关键在于从学 生的主体性出发, 每一个环节的依附点都以学生主体为中心,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 因而能够持久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是一种发展的模式。

四、管理策略

1.延长课堂活动时间, 提高课堂活动效率的管理策略。

(1) 精心策划活动, 引出教学内容。开展活动前, 教师无论教什么内容, 总要先对教学进行一番认真的构想和设计, 然后通过加工整理, 把这种构想的轨迹、设计的思路用文字符号记载下来, 形成教案。教学目标是期望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达到的程度, 是预期的教学成果, 是组织、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出发点。这一目标主要确定一节课教什么内容, 通过哪些活动方法开始教学, 设计以前必须回答的问题是经过教学之后学习者将会有何变化? 每天的教学目标将决定你需要选择的教学活动。

(2) 指令清晰, 明确布置任务。当学生有明确的目标, 并且清晰了解实现目标的程序时, 学生的活动最有效。因此为了保证活动不跑题, 教师很有必要给予学生将进行的活动的充足信息。如果学生正为一个清晰的目标努力, 他们对可能得到的结果就很清楚, 这时老师再给予指导, 是有效的活动管理办法。但如果小组任务不明确, 达成任务活动完成效率就会很低。因此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 任务的实施必须有清晰的步骤指引和操作指令, 设计指令的关键是让学生行动起来, 只要根据指令和步骤做, 就有希望成功。

(3) 课堂活动中问题行为的干预。任务型课堂教学通常以小组形式进行。因此, 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群体动力特点, 发挥小组的群体力量, 控制影响课堂活动的问题行为。还可用幽默管理学生或引导他们改正问题行为。

2. 促 进学 生主 动 参与 活 动 , 帮助 学生 自 主 发 展 的 管 理 策略。

(1) 启发指点学生讨论, 协助解决困难。在学生活动时, 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解决问题, 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和僵硬化。在活动过程中, 要培养学生产生大量疑问、不受固定模式约束的意识,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判断, 并将猜想作为逻辑推理的一种形式和发展学生创造力的一种手段, 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

(2) 善用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许多学生上英语课不说、不读、不问, 主要是存在心理障碍, 怕读得不好、说得不顺, 同学看不起, 老师指责批评。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应频频给学生激励的话语, 为他们创造发言的机会, 适当降低他们发言的难度, 并及时肯定他们在发言中的点滴优点。让他们在“You can.”, “Try”, “Never mind”, “Thank you”等宽容语和赞扬声中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3) 引导小组注意力的策略。对于那些已经进入状态或者正在与其他小组成员互动的学生, 要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是很难的,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使用一些提示。有效集中小组注意力要求学生有显著的回应,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干扰学生正在进行的活动。教师可以使用一些语言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听到我的请拍手! ”这些提示通过要求学生做出特殊的行为, 集中转移注意力, 因而结束前一项活动。

3.教学活动顺利转换的管理策略。

学生在刚开始上课时大声喧哗, 影响活动的开始。处理措施是建立开始上课的常规, 对学生的行为表现提出具体要求, 并准备好教学活动, 在行政事务之后立即开始。在教学活动的转换过程中, 会有学生还在进行上一个活动, 造成下一个活动的延迟。处理措施是在前一个活动结束前几分钟, 老师给学生一些提示。也会有学生在转换过程中行动迟缓, 处理措施是开始下一个活动, 但是之后要查看迟缓的学生, 找到慢的原因, 然后帮助他们跟上进度。

五、运行流程

对流程图进行分析可知, “引出→布置→协助→激励”课堂活动管理模式在课堂权威结构上, 改变了教师权威、学生被动的局面, 师生双方均是课堂管理的主体, 教师扮演的是指导者、组织者、激励者、调控者和参与者等。

六、对本探索存在的不足的思考

课堂活动管理 篇5

崔黄口镇修家庄中心小学

张爱华 2011.6

设计有效课堂活动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1.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而积极的课堂生态环境

任何教学过程都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领者,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启发下生成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这样的课堂才能称为高效课堂。教师在设计的课堂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的自主合作交流创设一个平等、和谐、融洽而具有良好竞争的课堂生态环境,使学生形成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自始至终保持强烈的学习动力,这有助于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

2.有效的课堂活动应该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连

有效的语文课堂活动,应紧扣语文学科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以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为出发点,满足学生探究的兴趣需要。通过课堂活动能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如果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不能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那么这些活动对学生而言是与己无关的,是激发不起学生的探究兴趣的,这样的课堂活动是无效的。

3.有效的课堂活动应该有鲜明的目的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曾经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的时,必须思考课堂活动的目的和意图。若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具有发展性的目标,能给学生生成新知识和新能力的空间,定能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教学。

4.有效的课堂活动应该是有梯度的、渐进型的活动

为实现教学目标、构建高效语文课堂而设计的课堂活动之间的关系一定要简约有序,所有活动之间一定要呈现出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递进关系。只有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课堂活动,才能带给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收获的喜悦。

例如,我在设计朱自清的散文《春》的课堂活动时,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设计了“经典散文我朗诵”的小活动。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既穿插了朗读方法的指导和适时、中肯的点评,又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了课文的内容,这有助于学生形成认识,产生新的感悟。紧接着,我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交流在预习和朗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问,组内能解决的问题理解解决,认为有价值或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做好记录,留到下一环节,全班合作探讨。再次,我引领学生结合上一环节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有层次、有梯度地深入探究文本。在这课堂活动中,我们完成了赏析语言、感悟主旨、整理并归纳写作手法等。这些有梯度的、渐进的课堂活动,一方面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另一方面又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小组合作中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对他们语文知识的积累和探究能力的培养都有帮助。当然,在开展各个小活动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要由易到难,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课堂活动的关键 篇6

今天,我们对教学的了解多于以往任何时候。研究表明,教师在课堂中的活动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是课程设置、评价指标、人际关系和社区介入等因素对学生成绩影响的两倍。我们也知道教师在课堂上最重要的工作是有效地管理课堂活动。

王·哈尔泰尔和瓦尔伯格所做的文献综述全面又充分地证明了有效地管理课堂活动的重要性。这些研究者从每年的文献综述中抽取86章,从手册中抽取44章,从政府报告中抽取20个,从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中抽取11篇,进行分析,最后列出了228条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他们把分析结果和其他134个有针对性的分析结果相结合,发现在这所有的因素当中,课堂管理对学生的成绩影响最大。这给了我们一个非常直观的印象——那就是学生们不能在嘈杂的、秩序混乱的课堂中进行学习。

研究结果不仅表明了课堂管理的重要性,也提供了课堂动态管理的模式。斯台治和奎罗兹的针对性研究显示,在教师处理不可接受的行为举止时所采取的行动和发现并奖励可接受的行为举止时所采取的行动之间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其他研究者,如爱沃森、爱莫和沃塞姆指出了课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在学年伊始就强调课堂管理的重要性, 教室的布置和布局要有利于课堂的有效管理,制定行为准则以及具体的操作规程。

最近,在对100个案例进行的针对性分析中,我们发现师生关系是所有其他课堂管理因素的基石。事实上,我们的针对性分析表明在那些师生关系良好的课堂上,在一年内出现的纪律问题、违规现象和其他相关问题比那些师生关系不好的课堂平均减少31%。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标志是什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让我们看看哪些是师生关系差的标志。有效的师生关系和教师的个性甚至和学生是否把这个老师看成朋友无关。相反,有效的师生关系只涉及教师的行为举止,适当的主导作用,积极的合作态度,和对学生需求的充分了解。

适当的主导作用

武拜尔斯和他的同事们证明教师在课堂中发挥适当的主导作用是有效的师生关系的最重要的特点。和“主导”这个词所包含的“对别人的强力控制和指挥”的贬义相反,他们把教师的主导性解释为教师目的明确地、积极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和行为的能力。研究表明当学生被问到他们更喜欢教师怎样的行为时,他们的普遍回答是喜欢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例如,在对4~7年级共700多名学生的调查中,学生非常清楚地表达了他们更喜欢教师对课堂的有效引导和控制而不是教师的被动行为。

1.确立明确的要求和奖惩措施

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要求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二是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奖惩。

爱莫等人在上个世纪80年代所做的阶段性研究结果表明,确立课堂行为、小组活动、座位安排、翻译活动、对材料和器具的使用、一天的开始和结束阶段的规范与规程非常重要。理想的做法是师生通过讨论来共同制定这些规范和规程。

除了要有精心设计和经过仔细的讨论制定出的规则和规程之外,教师必须时时监督学生的行为,肯定那些可接受的行为,对那些不可接受的行为给予批评或其他惩罚措施。斯台治和奎罗兹的针对性研究很有指导意义。他们发现教师可以通过如下方法、策略建立有效的师生关系。

◆针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要给出各种各样的语言和身体的反应,如走近犯错误的学生,并使用身体语言,如把手指放在嘴唇上,以示他的行为不妥。

◆用事先设计好的信号引导学生行为要妥当,如举手示意学生要各就各位。

◆对得当的行为予以确认,如发放小红花或其他象征性的小物品。

◆使用小组监督策略,让每个小组成员都具有责任感。

◆使用家庭监督策略,对学生在家里的行为也进行监督、奖励。

2.确立明晰的学习目标

教师还可以对课堂活动实施适当的控制,要做到这一点可以遵照以下做法:

◆在某项活动一开始就讨论并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对那些目标做出及时的反馈。

◆连续、系统地对目标进行回顾

◆针对目标做出全面的反馈

使用红字标题来突出学习的目标,使其醒目而明确。如果某位老师确认学习目标对某个单元的学习很重要,那么,可以采取以下的红字标题来展示给学生:

4分。你了解分数的特点和不同的表示方法。你可以精确地描述分数和小数及百分比的关系。你还可以把分数换算成小数,并能解释怎样换算,为什么这样换算。你可以用分数来解释和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

3分。你能理解分数的基本特点。你知道分数和小数及百分比之间的换算关系。你能把分数换算成小数。

2分。你对下列内容有基本的了解,但是对其中的一项或者一项以上的内容理解有误:分数的特点;分数和小数及百分比之间的关系;怎样把分数换算成小数。

1分。你对下列内容中的一项或一项以上理解有误,或者在理解上存在很大问题:分数的特点;分数、小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怎样把分数换算成小数。

0分。你可能听说过下面的内容,但是你不明白其中的含义:分数的特点;分数、小数和百分比之间的关系;怎样把分数换算成小数。

借助这样的红字标题教师就把明确的目的传达给了学生,使学生能够明确地把握学习内容。

3.展示断定性行为

教师还可以通过一定的断定性举止来控制课堂。按照爱莫和他的同事们的说法,断定性举止是维护个人合法权利的能力,它使其他人不会无视他的存在,而是明白他的暗示而对自己的行为做出一定的调整。

断定性举止和被动的举止以及侵犯性举止都有很大的区别。这些研究者解释说在下列情况下,教师的举止是断定性的:

◆保持站立的姿势。用断定性的身体语言,面对有冒犯行为的学生,但是和他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使教师看起来对他不构成威胁,而且面部的表情和正在给全班同学讲述的内容协调一致。

◆用适当的语调。故意用清晰的、比平常稍微高一些的音调讲话,避免在声音中带有感情色彩。

◆坚持到学生用适当的举止来回应。不要忽视任何不当的行为;不要被学生的否认、争辩或者责备所左右,而要倾听合理的解释。

积极的合作态度

合作是以关注他人的需要和意见为特征的。尽管这不是和控制课堂相对立,合作毕竟属于完全不同的领域。对课堂的控制强调的是老师的作用,教师是课堂活动的推动力量,而合作强调的是教师和学生作为一个团队的作用。两种动态力量——对课堂的控制和师生合作——之间的互动是有效的师生关系的中心力量。下面几种策略可以培养适当的合作。

1.提供灵活的学习目标

正如教师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来适当地控制课堂活动,他们也可以通过提出灵活的学习目标来表现出适当的合作态度。在某个单元开始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自己制定学习目标,或者问他们喜欢学什么,教师就表示出了合作的态度。例如,假设教师把分数的学习定为某个单元的重点,并为学生用红字标题制定了学习目标,那么这个老师就可以请学生选择涉及分数的某些方面的知识或者其他相关知识作为他们要学习的内容。给学生这样选择的权利,可以加强他们对题目的理解,从中传达的信息是教师关心并且尽力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学生个人表现出兴趣

最明显的合作态度可能是对班级里的每个人都表现出兴趣。像麦克寇姆斯和威斯勒注意到的那样,所有的学生都喜欢教师对他个人的关注。尽管忙碌的教师——尤其是那些中学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所有的学生进行广泛的互动,但教师有时无需花费太多的时间就可以通过他们的行动表现出他们个人对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

◆在课前、课上和课后与学生正式地讨论他们的兴趣。

◆在校外问候学生,例如,在课外活动中或者在商店里问候学生。

◆每天在午餐时间挑选一些学生与其谈话。

◆对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予以关注并做出评价,例如体育活动、戏剧表演或者其他课外活动。

◆对学生在课内和课外活动中取得的突出成绩予以表扬。

◆在学生进教室时在教室门口迎接他们,并且称呼他们的名字,问候他们。

3.采用公正、积极的课堂举止

像《教师期望和学生成绩》这样的项目强调的是教师用微妙的方式向学生表达他们关注的重要性。这个项目推荐了很多实用的推动师生间互动的策略。教师可以:

◆和学生进行眼神的交流,教师可以在教室里走动或讲话的时候通过扫视整个教室和学生进行眼神的交流。

◆上课时,故意向前移动,并在每个学生身旁站立。确定座位的安排允许教师和学生都听得清楚而且容易移动。

◆对那些提出独创性见解的学生要特别指出。如,在讨论中教师可以说:“西西利亚对爱达的意见进行了补充,她说……”

◆等待并给所有的学生足够的时间来回答问题,不管他们过去的表现如何,或者你对他们的能力估计怎样。

对学生需求的高度关注

课堂上,教师每天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一般来讲,有12%~22%的学生有智力、情绪或者行为上的问题,但是很少有学生接受心理的或者精神的治疗。学校校长协会注意到18%的学生有特殊需要,因而要求额外的关注和照料。

尽管教师的职责并不是要直接解决这些严重的问题,但是那些掌握有效的管理技巧的老师还是能注意到学生的特殊需要,并运用特殊技巧对他们的需求予以回应。

◆被动的学生分成两类:一类害怕“关系”,另一类害怕“失败”。教师可以采用表扬的方法而不是批评的方法和他们建立稳固的师生关系,并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使他们感到安全,远离侵犯性的人们。

◆侵犯性的学生由如下类型组成:敌对的、反抗的和偷偷摸摸的。敌对的学生时常无法控制自己的怒气,缺乏同情心,并且看不到他们所作所为的后果。反抗性的学生在行为举止上的问题要小一些,但是,他们经常不遵守规章,和大人争辩,使用不礼貌的语言,还容易激怒别人。偷偷摸摸的学生可能有时很招人喜欢,但是他们总是喜欢凑热闹,哪里有麻烦他们就在哪里。帮助敌对性学生的策略是定立行为协议,一旦有好的表现就予以奖励。最重要的是,教师必须记住爱侵犯别人的学生尽管看起来拒绝改变自己的行为,实际上他们还是孩子,在那样做的时候,他们很害怕,也很难受。

◆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也有两类:一类过于活跃,另一类上课爱溜号。教师如果和这些学生定立举止协议的话,他们通常都有很大的改变;教他们注意力集中、学习和思考的基本技巧;帮助他们把任务分成可以分别完成的各个部分;对他们的进步进行奖励;给他们分配能辅导他们学习的同学。

◆那些完美主义者的学生总是企图达到不可达到的目标。他们善于自我批评,不自大,相反常常感到自卑。教师可以经常鼓励他们制定比较现实的目标,帮助他们接受错误,给他们辅导其他同学学习的机会,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

◆社交无能的学生在和别人交往和保持友谊方面有问题。他们可能和别人站得太近,用令人反感的方式触摸别人,话说得太多,误解别人的评价。帮助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告诉他们正确的交往行为是什么样的。

学校可能是很多面对极端挑战的学生的需求能够得到关注的唯一的地方。今天学校的现实状况经常要求教师对这些棘手的问题采取应对的措施,即使这个任务并不是他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在课堂策略的研究中,研究者考察了教师如何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他们发现,最有效的课堂管理者们并不是千篇一律地对待所有的学生,而是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相反,不善于有效管理课堂的教师对学生的各种需求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对五种不同学生的关注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使教师和所有的学生都建立起稳固、良好的师生关系。

不要错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机会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管理课堂的基础和必要条件,而有效的课堂管理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关键。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任意妄为。我们可以采用研究者们提出的策略,以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

课堂活动管理 篇7

一、语言教学的基本原则

1. 学比教更重要

教学不是课堂上所发生事情的终极目标,学生行为的变化决定着教学成功与否。“一堂好课”的最终检验不是教师如何表现,而是学生是否学了。如果教师始终全神贯注于自己的角色就错了,教师的重要的角色就是催化剂,其目的就是使学生活动起来。下面列举几个教师教学的误区。

一些教师多年来使用同样的方法教一门课,这意味着懒惰或僵化不变;另有一些教师却犯了一种更加微小的错误——他们不断地寻找“方法”,在找到自认为是“最好的方法”后,便严格认真遵守。语言是复杂的,语言教学也因此是复杂的,所以很难说哪一种教学方法自始至终都是正确的,不同的教学情况要求不同的教学材料、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活动以及不同的策略。

对许多人而言,课堂通常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有可能是课堂上讲话最多的,因此也是最活跃的人。教师在教,但是尚不清楚“学”了多少。人们更多地是通过自己做而学,而不是通过被告诉而学。“教”与“学”需要清楚地加以区分,而且实际上“教”远没有人们可能认为的那么重要。

2. 你教的是学生而不是书

教师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去设计自己的课,选定了的教材就意味着为实际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教学大纲。不可避免地,教师倾向于按照教材事先决定每个单元花多长时间讲授,以便在某个时间内讲完。在课程中,如果教师的预定计划跟学生的需求发生冲突时,学生的需求最应该优先考虑。

3. 使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当中

教师要策划恰当的、有趣的课堂活动,并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控制好课堂。“良好的语言学习者不是被动接受呈现给他们的东西,而是走出去去迎接它。他们更多地参加课堂活动,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如果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并有机会影响课堂活动,那么他们更有可能去分享主题活动并获得成功。

开始讲授新的单元之前,与学生讨论一些问题或作进一步的讨论是一个好主意。当然,讨论应尽可能避免对课堂活动作长篇大论的解释。“原则很简单———学生越是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便越是觉得高兴和成功。”

4. 学生需要的是语言练习

教师讲得越多,学生语言练习的机会就越少,正是一些常见的、教师控制课堂的语言方式,无意间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如:

a.学生不需要却还在无谓地解释。

b.不必要地重复(比如提问时)。

c.没有等待足够长时间便告诉学生答案。

d.太多或太快地去纠正学生的回答。

e.谈论一些自己感兴趣但学生未必感兴趣的事情。

f.毫无必要地讲述课程的过程。

然而,教师仅做到避免不必要的讲述还不够,如果课堂活动仍然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就意味着有一半的课堂活动教师仍然是主角。比如:如果学生每周有四个学时的英语课,每班30个人,整个课堂都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的话,教师将用100分钟来讲述而每个学生则只有3分钟的时间,每个学生每个星期实际只有1分钟的时间回答问题。

5. 有时学生课堂静默不代表没有参与课堂实际

当然,学生不应该只是聆听教师单调低沉的陈述,也应该参与到课程当中。有时学生需要花时间去思考或准备如何表达,要允许他们保持暂时的沉默。

在语言课堂上教师一定要避免强迫学生去说。一些学生很乐意自由表达思想,另外一些学生则更具反思的个性。教师的职责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课堂活动,但不是采取一样的方法使其参与其中。有些学生可能充分参与却说得很少,教师不要强求或试图去改变这些学生的性格,否则他们会产生压力,降低学习效果。

二、课堂管理及课堂活动的建议

创造和管理一个成功的课堂是取得整个课程成功的关键,这其中重要的一部分跟教师的态度、意图、个性及师生关系有关,并可合而称之为“课堂管理”。

1. 课堂管理的一般技巧

对于语言课或某些课堂活动,教师可以暂时放弃中心角色转而去帮助学生。比如:(1)安排好学生座位,以利于学生开展结对子、小组活动。(2)要目光注视着学生,通过目光接触常常会增强人们之间的联系,通过目光移动环视整个课堂可吸引学生参与并全神贯注于课堂。有效利用目光还可以省略不必要的课堂语言。(3)使用你的手势鼓励和引导学生。“有三种主要方式可以用来向学生表明你的意图———你的声音、你的目光、你的手势。可以通过手势清楚表达意思,避免因不必要的语言而分散学生注意力,手势可以提高课堂进度”。比如,一个简单的手势可以表明由谁来回答问题,由哪对或哪个学生朗读对话,或哪里出了错误等,但不可过度使用。(4)讲课声音要富于变化。当教师的语气从评论转换到说明时,话语的停顿、重音、音高也要变化,以便学生清楚明白。例如:

Teacher:Listen to this example:

Was she there?

Yes,she was.

Teacher:Listen again:

Was she there?

Yes,she was.

Teacher:But now listen to this:

Does she know him?

Yes,she does.

Teacher:Notice,in the first example,was she,yes she was.

And in the second example,does she,yes she does.

(Long pause)

Teacher:If there’s(pause)was in the question,there’s was in the answer.

If there’s(pause)does in the question,there’s does in the answer.

(5)适时停顿以表明你的意思。书面语通常使用标点符号从而使阅读变得容易起来,在实际的课堂管理中,教师使用语言有着不同的目的。在一些情况下,如果教师说话没有“标点”,学生会感到非常困惑,停顿就像“口语标点”一样,可以清楚地表明语言的变化是教师课堂语言使用的一个主要特征。

2. 课堂活动的建议

(1)学生在活动时,教师要说话最少

如果想鼓励学生去练习语言,一旦活动规则解释清楚,教师就必须准备好保持沉默,因为他一开口讲话,学生通常会停下来去听。学生在做准备活动时不要打扰,不要说出他们想说的话,不要使用冗余和不必要的话去引导和控制课堂活动,可以使用你的眼睛和手等。

(2)不要评论

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进行课堂讨论活动是非常有价值的。有时需要教师口头评论,但是评论的方式有好坏之分,许多缺乏经验的教师会不停地就活动进行评论。例如:

Well,now we are going to read the text.I’ll read it first and then I want you to read it after me and then there are some questions after the text and when we’ve read it I’m going to ask you the questions and you’re going to answer them.

因此,“不要对活动的过去、现在、未来的机制喋喋不休,这些话语既枯燥、难以遵守,也没必要。告诉学生他们需要了解什么,然后就停止”,确保你的任何评论对学生有帮助,而不是去填补课堂静默。

(3)不要惧怕课堂静默

教师们热切鼓励学生去开口说英语时,常会忘记静默也是语言课堂有价值的一部分。不间断地言语会令人疲惫,学生们需要有时间去思考、集中思维、记笔记等,因此课堂静默显得尤为有价值。例如:

a.当学生们自己在读课文、解释、完成练习、准备一项工作时,如果教师在其间插话就会打断学生的注意力。

b.当学生自己正在练习,或正在查阅一个生词时,教师的突然介入就会使学生们懒惰。沉默并努力去理解和回忆是语言学习的一个自然组成部分。

c.有时也应该为沉默而沉默。一段紧张忙碌之后需要有一个转变的活动,课程过程中即刻的沉默意味着学生可以全新地回归到接下来的活动当中。安静的课堂并不意味着什么也没有发生,秘诀就是在活动与沉默之间有一个反思的平衡点。

(4)不要惧怕课堂吵闹

许多教师都会发现同事和领导认为安静的课堂就是好的课堂,这一信条给口语课的教学带来了困难。这意味着任何一位认真努力去教学生英语口语的教师必然会采用齐声活动、结对子活动、小组活动。这样一来,50个学生在同一时间开口说话就会产生比传统的提问与回答大得多的噪音。有效的语言教学意味着给学生开口说的机会,仔细准备的“噪音”并不是课堂无秩序或浪费时间。

(5)开展结对子活动,以提高学生口语练习时间

“语言教师要发展各种策略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练说的时间,精心准备的结对子活动便是达此目的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无需担心部分学生做得不好或可能会使用母语,更不要因此就放弃结对子活动。请记住:即使有一半学生的活动不能够令人满意,但仍有另外一半可以做得好。结果不是一两个学生在做有用的事情而其他人在一旁闲着,而是至少20或30人都在建设性地工作着。传统的问答式课堂上大多数学生会很安静,但并不意味着他们都在工作。教师不要因为该活动不是在任何时候对于所有的学生都是成功的就放弃,要坚持下去并成为一种习惯。

(6)开展小组活动,以提高学生口语练习时间

语言课堂上的许多活动都可以通过学生的小组活动去完成。小组活动意味着有更多的学生直接参与,学生说得多,教师说得少,学习氛围更加轻松且有成效。小组活动的任务、时间、分工合作都要明确,可以指派一名学生作笔录,小组活动展示之后还要有教师的总评。

(7)不要问“Do you understand?”之类的问题

“如果你想检查一下学生是否已经理解,Do you understand?之类的问题经常是无用的。”实际上很少有学生愿意承认自己不明白,或为了回避反应迟钝之嫌,或避免被追问不解之处何在。通过目光的交流,教师往往就会发现什么时候学生不理解,在哪一点上学生迷惑不解,是整个小组还是一两个人不理解?当必须要问时,提问要具体明确,有针对性,且简单易答。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就表明他们不理解。

(8)敢于承认你的无知

没有哪位教师是无所不知的。英语是涵盖面极广的学科,不论你已经学了多少,不论你已经教了多久,你都会遇到新的难点。要坦率承认你的无知,请教同事或查阅书籍之后再告诉学生。最糟糕的情况是给出了一种临时救场的解释,结果证明是错的;明智的做法是维护学生对你的信任,尽力去帮助他们,如若不能,就坦而言之,说明原因。

通过详细的阐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基本的教学原则与课堂管理和课堂活动之间存在着种种关联性,有些可以为教师的观点、决定、行动提供指导和建议,另外一些则是可能阻碍学习的潜在的问题。课堂管理和课堂活动中的每一点都有可以利用的选择,你可以决定去做某件事,或者做别的,或者什么也不做。总体说来,文中所有这些实用的观点和技巧都可以直接为你所用并且使得你的教学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Dai,W.D.&Ren,Q.M.2006.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Theory and Practice.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Lewis,M.&J.Hill.2009.Practical Techniques for Language Teaching.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3]Scrivener,J.2002.Learning Teaching:A Guidebook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课堂活动管理 篇8

1 何谓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种管理技术, 是指项目管理者为了实现其目标, 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 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和方法, 对执行中的项目发展周期中的各阶段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控制、沟通和激励, 以取得良好效益的各项活动的总称[3]。对高校第二课堂活动实施项目管理是模仿科研项目管理的方法, 把具体的第二课堂活动视为项目, 为实现项目的特定目标而进行策划、组织、实施、协调、监控和评价等一系列管理活动。

2 项目管理在第二课堂活动管理中的意义

2.1 开辟项目来源的新渠道

目前, 各类高校第二课堂活动主要由校团委、学生会、辅导员负责, 而将第二课堂活动项目化后, 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们提供了平台。教师可以以第二课堂活动项目申报人的身份, 参与和引导学生完成第二课堂活动, 同时, 在参与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也有利于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可以借鉴第二课堂活动项目开展的经验, 有机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2.2 经费开支控制自如

项目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 强调对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 因此, 在第二课堂活动项目的不同阶段, 项目管理者不仅可以在费用、进度、效果等方面加以时实控制, 控制的重点可各有偏重, 进而有效提高了资源的合理配置;此外, 项目管理中的评估体系可以及时地反馈各种信息, 方便协调和调整, 大大减少了活动过程中的经费开支不明和浪费现象, 使经费开支明朗化、可调控化。

2.3 项目管理为第二课堂活动课程体系构建提供前提条件

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引入项目管理突破了传统管理模式里活动与课堂教学分离的局面。鼓励教师参与活动项目的申报, 进一步确立了教师课堂内、外教学的主体地位;有机地融合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 使得第二课堂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对教学主战场第一课堂的补充与延伸, 而是第一课堂的一部分, 更确切地说, 如果第一课堂是理论学习, 那么第二课堂就是实践, 如同一门课程, 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样。同时, 对第二课堂活动实施项目管理, 从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创新五个方面, 不断调整和改进第二课堂活动, 使得第二课堂活动项目更具完整性、连续性、紧密性, 并最终使具有课程意义的第二课堂活动形成一套成熟的体系, 从而为第二课堂活动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前提条件, 丰富了教学内涵。

2.4 提供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学会生存》指出:“教师的职能已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 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 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 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 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就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及实施来看, 第二课堂活动更能体现教师职能, 更符合有效教学实施条件, 将课堂教学以若干相互关联的第二课堂活动项目加以实施的教学, 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另一新的思路。以我校每年一度的“成医英才”大学生辩论赛每月一辩活动项目为例。该项目启动于2007年, 紧扣《医学伦理学》教学内容, 面向全校师生征集辨题, 按专业组队开展, 到目前为止共开展了15场。该项目的实施, 使得辩论式教学方法基于实践的基础上更具实际运用的可行性。正如课程负责人所言, 采用辩论式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无论是教师、辩手, 还是观看学生, 在这之前都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以“代孕是否应当合法化”辩题为例, 辩论之前学生要理解何谓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代孕技术、代孕所带来的伦理难题等, 并要查阅大量代孕伦理案例, 辨析代孕合法化的利弊等。此外, 辩论过程中辩论技巧把握能力、思辩能力、语言能力、处理突发提问能力也不容忽视。这种以辩论赛的形式实施教学改革, 予辩论中教, 予辩论中学, 教、学相长, 效果明显。

2.5 项目实施效果明显, 第二课堂活动学分认定更具质的内涵

项目管理的全程动态监控, 及时地查收和评估不同阶段的项目可交付物, 使得第二课堂活动成果易于量化。同时, 第二课堂活动课程体系的构建, 增强了其与学分体系的亲和力, 从而, 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化成为可能。将第二课堂活动看作有学分的课程项目, 并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加以体现, 确立了第二课堂活动项目的课程地位, 提高了教师的认识高度、重视程度, 端正了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 学校、教、学各方面的重视, 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不再流于形式, 学分化的第二课堂活动更具质的内涵。

3 项目管理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应用的思考

树立项目管理意识。对第二课堂活动实施项目管理, 应将具体的第二课堂活动视为一个项目。首先, 学校应围绕“项目来自需求, 项目体现培养方案”, 科学设计和构建项目体系, 具备项目链的理念, 考虑项目间的关联性, 明确一个项目的结束并非终止, 而是这个项目或下一个项目的开始, 这样的项目管理将使第二课堂活动项目开展意义产生效应富积现象。其次, 管理部门应加强活动项目的运行管理。一是加强活动项目的经费数额、时空资源管理。二是加强活动项目策划、执行、进度, 活动结束后及时全面总结各方面的质量控制。三是加强活动项目的评价管理。对活动前、中、后期进行全面评价。通过项目实践的检查、总结, 确定项目预期的目标是否达到、项目的规划是否合理有效、项目的主要效果指标是否实现;通过分析评价找出成败的原因, 总结经验教训;并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 为未来新项目的决策和提高完善提出改进建议[4]。此外, 项目申报者应明确项目的复杂程度、资金、时间等要求, 活动的设计要符合项目属性。

制定具体的项目管理实施办法。实施办法中应明确规定第二课堂活动项目立项原则、范围, 评审标准, 经费预算、管理, 项目评估内容等, 并在活动项目任务分解后明确各层级的分工和责任, 促进协作和综合。

实施项目负责人制。要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达到预期目标, 实施项目负责人制是项目管理的必要条件。项目申报人所肩负的责任就是准时、优质地完成全部工作, 在不超出预算的情况下实现项目目标。这就要求, 项目的管理者不仅仅是项目的执行者, 也参与项目的需求确定、项目选择、计划直至收尾的全过程, 并在时间、成本、质量等各个方面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建立动态监控评价。第二课堂活动项目的动态监控评价分两个层面进行:一是项目管理层级 (学校职能部门) 对项目实施的前、中、后期从活动目标、实施过程、活动影响、活动总结四个方面进行动态监测评价。二是项目负责人对项目进行适时自评调整。以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第二课堂活动项目“西方艺术与心理折射”为例, 该项目负责人在实施前仅以口头宣传形式在所教教学班招募学生, 活动信息发布渠道单一, 参与学生仅14人, 影响活动项目的实施, 项目负责人就此进行了及时调整, 采用海报、校园广播等形式进行宣传, 吸引并招募了较之前2倍多的学生参与, 经过自评、调整信息发布渠道, 为该活动项目的有效实施创造了条件。

建立项目评估体系。由于长期以来把第二课堂活动作用更多定位于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拓展学生素质, 而非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环节, 因此对于第二课堂活动质量的评价体系的建立相对滞后。现有的评价更多的是凭感观、看报导、看获奖, 而较少关注学生实际满意度。这就需要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评价体系, 真正使第二课堂活动从学生中来, 到学生中去, 以受学生欢迎度、对学生成才的帮助度、学生参与后的满意度为单项活动的评价指标;以学生总体对第二课堂活动的丰富度、满意度和学生每学期的参与比率为第二课堂活动的总体评价指标。学校应该建立类似于教学质量检查制度的“第二课堂活动质量检查制度”。只有将这项工作纳入更有效的监控管理状态, 第二课堂活动的作用才会得到更好发挥[5]。项目评估体系中各评估指标应合理, 并具可评性, 对一些抽象指标的评价可采用“留言簿“的方式, 学生可自由发挥。

建立常规项目机制, 打造品牌活动项目。将一些学生感兴趣, 取得实效的第二课堂活动项目, 确定为常规项目, 以3年为限进行活动项目建设, 使常规项目逐渐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 树立活动项目品牌, 打造特色的校园文化精品。

推进项目管理网络化。构建第二课堂活动项目专网, 项目申报工作、评审工作、项目开展情况公布均通过网络实施, 学生可在第二课堂活动专网上选择参与项目以及评价该项目。项目管理网络化可以节省传统管理中的耗时环节, 有效节省时间、提高进度, 并使活动经验更易交流沟通, 大大方便了所有参与项目者。

摘要:第二课堂活动是医学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本文从现行第二课堂活动管理现状出发, 探析了目标管理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运用意义, 并提出了第二课堂活动项目管理网络化、评估体系化的思考。

关键词:项目管理方法,高校,第二课堂活动

参考文献

[1]赵秀路.素质创新教育与医学教育论[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0:208-219.

[2]薛晓华.高等教育中的潜在课程[M].上海:华东示范大学出版社, 2005.

[3]纪尚革, 宁卜.项目管理方法在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中的应用[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08, 13 (3) :169-172.

[4]戴绍松.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项目管理探析[J].福建示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 2007, 78 (1) :108-111.

优化课堂活动打造高效课堂 篇9

一、拘泥于教材内容, 忽视学生水平

新教材理念新, 内容丰富, 知识面广, 尤其是北师大版的英语新教材, 代表着教改的思路和方向。教师授课时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考虑教学内容的取舍, 对于课堂活动的设计, 更要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如Communication Workshop这一环节, 兼容了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 又侧重于说和写的能力培养, 是设计活动的一个很好素材。但有些单元的话题对于中小城市的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而中小城市的中学往往是寄宿制学校, 学生课外查找信息的渠道很有限, 时间也不容许, 如果教师拘泥于教材环节来安排课堂活动, 当然是事半功倍。以模块3 Unit7 The sea为例。本单元Communication Workshop以a report about Underwater World为起点, 先让学生了解所给文章的结构 (match the four paragraphs with the headings) , 然后开展小组活动。每个小组一个话题, 讨论本地的风景名胜, 列出它的good points和bad points, 然后小组汇报, 最后成文。最后环节是

“Example:We think the Olympic Park is a great place to go because it not only has fantastic stadiums for Olympic Games but also has many beautiful gardens”.

这一环节设计所适用的仅是发达城市及沿海城市的学生, 对于中小城市的孩子而言, 海底世界是电视上的图片, 风景名胜也主要限于书本和影视上的了解, 更不用说用英语来讨论了。教师以这样的话题来设计课堂活动, 当然调动不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只追求视觉效果, 没有实际内容

这样的活动常会出现在公开展示课上, 即所谓“三乱”:桌子乱拉, 学生乱动, 双手乱举。为了体现学生的合作学习, 共同探究, 教师会不分课型, 不分内容, 统统设计课堂活动。更有甚者, 语法课上, 在巩固训练部分, 教师在学生做题之初就设计小组活动。学生还没有经过独立思考, 又让学生讨论什么呢?这不纯粹成了应景之作了吗?有些问题, 不具有可讨论性, 即所谓的伪问题。如:Do you know London?Which country does it belong to?And do you want to travel there?这样的问题对于高中学生而言, 不仅没有课堂讨论的价值, 甚至连单独回答都没必要。

三、活动形式单一, 不考虑实际课型

用一个模式来套所有的课型, 就好比穿一双鞋参加所有的场合。教无定法才是最佳教法, 课堂活动也没有固定模式。课前学生报告, 课堂上学生单个回答, 学生齐答, 同桌合作, 前后四人或六人合作, 小组竞赛合作, 男女生竞赛, 师生角色互换等都是很好的形式。学生独立思考、动口、动笔、板书等都是很有效的课堂活动形式。作文课上, 学生在黑板上的板演更能让教师发现问题 (书面的排版或单词拼写) , 比起口头的活动来, 效果更好。

四、形式上的共同参与, 实质上是“贵族”培养

教育要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性格各异, 认知水平不同, 接受能力不同。在课堂活动中, 主动表现的往往是英语口语好, 底子厚, 性格开朗的同学。在课堂活动汇报环节, 教师往往会说“volunteers?”, 鼓励同学们主动回答问题。英语不太好的同学, 比较羞怯的同学, 只能当观众或听众, 长期下去, 对他们的学习及性格发展必然会起消极的作用。

殊途同归, 不同的教法指向的是同一教学目的。在设计课堂活动时, 教师应考虑以下几点:

1. 活动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宗旨, 以学生知识水平为起点。

课堂活动实质上是改变教师“一言堂, 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培养学习兴趣, 当然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及互帮互助的能力等, 但最终目的都是让学生掌握知识, 实现阶段性教学目标。

2. 要考虑本节课课型。

根据教学任务来划分, 课型可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等, 每一种课型都有适合该课型的教学方法。英语教学往往会是某两种课型的糅合, 如新授课和练习课结合, 复习课与讲评课合二为一。在新授课、练习课上学生合作学习就比较有效, 而以解决问题为主的讲评课上, 教师还是主要“演员”。

3. 活动前, 让学生清楚该活动目的, 注重课堂活动的实效性。

课堂活动管理 篇1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个体的学习要求, 尊重学生学在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不断的学习钻研和课堂实践中, 我逐渐领悟到“活动式”的语文课堂的含义, 它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内心需求, 倾听学生的心声, 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功用, 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收获知识, 提高能力, 陶冶情操, 提升语文素养。 对于学生来讲, 这样的课堂才算是没有荒废他们的宝贵时间。那么长此以往, 小学的课堂学习就会让孩子们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 感受成长的快乐, 让孩子们美好的小学时光童心飞扬, 为他们的一生发展奠定提高知识水平和发展健康情感的基础。

一、民主对话, 注重激励评价

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所以“打造生动高效的课堂”是我们一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人格、情感和学习权力, 把时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以读代讲, 注重激情引领

“以读为本”是我们语文课堂的精髓, 因为阅读始于情。 在教学中, 我通常采用男女生竞读的方式, 调动学生的读书热情; 有时也进行评价朗读以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也可以让同桌之间分角色朗读, 给孩子们更多的朗读时间和空间。学生在读的过程中, 如果读得充分, 读得投入, 就可以读出自己的体验, 就可以读出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

三、创设情境, 注重体悟探究

教学本质上就是一种充满情趣的课堂实践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教学的情趣化可谓是正本清源。所以在课堂上“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让课堂学习内容贴近生活, 以情感为依托, 以体验为途径, 在情境中让学生自主体悟探究” 是我一直努力尝试并着力体现的。例如, 在执教《我们去听秋的声音》时, 我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让他们读准课文, 读好停顿, 在读中感受秋天的美妙声响; 在教学《好日子》时, 对于学生读不好的长句子, 我就示范朗读, 让学生画出停顿, 感受三只老鼠拉瓜车、坐瓜车的幸福与快乐; 在教学《一张美丽的红枫叶》时, 当读到青蛙先生连续用了两个 “轻轻”时, 我适时地引导学生想象: 我们在生活中犯了错误, 是怎么说对不起的? “轻轻”说明什么? 当我们手捧心爱的东西时, “轻轻”放下说明什么? 在这样的情境中, 学生联系自己的经历和心理感受, 真正走进了课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无需老师繁琐分析, 就可以功到垂成。因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本就来源于生活, 是开放而有活力的生活课堂, 所以“以生为本”, 就要创设情境, 允许学生自己去体悟探究。

四、有效迁移, 注重积累拓展

课文是一个例子, 也是极好的范本, 所以语文课上教师要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例如, 在教学《秋天的味道》时, 教师提示学生以一些关键词句作为学习的重点, 如“馋涎欲滴”、“晶莹剔透”等, 让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来突破学习的难点。在指导学生学习重点段并抓住关键词句时, 还要教他们给多种方法, 如用反复诵读、换词比较、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感受一些重点词句的魅力。再如, 在学习《自然界的时钟》一文时, 理解“皎洁”一词, 教师出示了“月夜图”, 在看图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想象理解“皎洁”这个词;学习“争奇斗艳”这个词, 教师教给学生“拆分词素”的方法, 这样就能很好地理解词语的意思。

读字释词, 就是一种“咬文嚼字”的学习活动,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意思, 还要在迁移中帮助学生拓展, 换个词语来加深理解, 并在朗读中感受词语传达的情感。因为一个词语是有维度的, 很多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个形象, 所以在品词读句中加以情景想象, 在理解领会中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 真正理解其含义。

灵动课堂 活动先行 篇11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6)17 0017

数学知识灵活多变,数学课堂自然也应当是灵动跳跃的.相符的气氛特点,方能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上还具有比较强的好奇、喜动特征,死板乏味的教学方式显然是不适合他们的.教师也只有找到真正契合学生所需的课堂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并使之成为学习效率提升的有力驱动.那么,初中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数学课堂呢?笔者通过总结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发现,课堂活动一直是深受学生喜欢的.

一、了解学生的思维能力,适度开展课堂活动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建立在学生思维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如果活动难度过大或是活动内容过于拔高,都不是真正适合学生的.因此,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深入了解学生的思维能力,为课堂活动的设计提供第一手资料.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容的过程中,我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让三角形动起来”的探究活动.先为学生提供这样一个背景描述: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点P和点Q分别从点A和点C出发,以相同速度做匀速运动.其中,点P沿射线AB运动,点Q沿BC延长线运动.若PQ与直线AC相交于点D,作PE⊥AC于点E,则当P、Q两点运动时,线段DE的长度

是否会改变?在这个探究活动中,学生需要先将文字转化为图形,再运用所学的三角形知识求解.加入了运用元素后,问题难度虽有提升,但始终没有脱离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范围,学生的知识能力是可以胜任的.这一过程中学生顺利作出图形(如图)并得出结论,探究过程流畅.

二、准确把握知识特点,有效开展课堂活动

不同种类和章节的数学知识,都具有独一无二的特点.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不同的知识所采取的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自然也不同.就课堂活动设计来 说,不同知识内容的活动开展方式必然也是有所区别的.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的知识内容时,我便在课堂上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动手画一画”的活动.先向每个学生提供如下一幅图形,其中显示了△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当中的位置形态(如下图).然后,让学生试着作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图形△A1B1C1,并用点P(a,b)的坐标来表示其关于x轴对称点P1的坐标.另外,再作

出△ABC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形△A2B2C2及点C2的坐标.最后,想办法通过画图找出由△A2B2C2变换为△A1B1C1的方法.轴对称本来就是以图形为主体的知识内容,对它的理解自然应当在图形的辅助下开始和深化.这一活动方式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有效”的活动开展往往都是建立在“有区别”的活动设计基础上的.教师只有准确地把握住每一次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特点,才能设计出完全契合当前知识所需的课堂活动,学生才能在课堂活动的引领下将相应的知识内容掌握到位.

三、关注重点思维形式,创新开展课堂活动

很多教师表示,课堂活动开展得多了,设计思路也随之陷入了一个禁锢的圈子.受课堂这个环境所限,能够开展的活动方式十分有限.固定集中轮流进行课堂活动,学生难免产生审美疲劳,参与热情也会随之而降低.在笔者看来,这一现象的出现,从根本上还是源于活动设计创新意识的缺乏.既然从知识内容本身寻求创新的余地不大,我们可以另辟蹊径,从思维形式尝试入手.

例如,在教学完菱形的基本内容后,我让学生完成一个开放性活动:每人给一张长12cm、宽5cm的矩形纸片,让学生想办法折出一个面积最大的菱形.这件事看似简单,但想要实现面积最大的目标,需要学生调动所学的几何知识进行思考判断.较多学生想到的是如下两种折纸方案,我就引导学生对这两种折纸的面积进行比较,十分到位地训练了学生的开放思维.

课堂活动管理 篇12

一、“信息沟”与“信息沟”活动的定义

所谓“信息沟”指的是交际各方之间存在的信息差异, 即一方已知并需要传递的, 而另一方未知但希望获取的信息。“信息沟”的存在是交际双方进行语言交流的原动力。双方交流信息只有在存在着信息差异, 一方想知道信息而另一方愿传递给他信息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信息沟”活动, 是指明显含有“信息沟”元素的一系列语言练习活动, 参与各方需要完成一件共同的任务, 但被给予不同的信息, 他们必须通过互相交流, 分享这些不完整的信息, 最终达到双方的信息对等, 从而完成这项共同任务。

二、“信息沟”与“信息沟”活动的措施

众所周知, 优化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创设制造“信息沟”来活跃我们的外语交际教学的课堂。而课堂语言对于英语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含有“信息沟”活动的课堂语言更是为英语教学添上了美丽的一笔。

1.教师提问增加参考性问题

在课堂互动中体现信息沟, 教师不能使用展示性提问, 即那些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 教师应在课堂互动中增加“参考性提问”。例如, 笔者在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 进行自我介绍时进行逆向反问:“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me?”他们立即活跃起来, 有的想问你的故乡, 有的想问你的爱好, 有的想打探你的隐私, 不知不觉中, 任务完成得很好。

2.学生回答, 强调真实内容

设计了含有“信息沟”的参考性问题之后, 笔者对学生的回答要求就要强调其真实性。而学生对教师所设计的开放性问题的回答可谓是五花八门, 比如, 笔者问:“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me?”有些人回答:“Where do you come from?”“Who is your favoritebasketball player?”“How old are you?”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笔者做好表率作用, 给了他们真实的回答。

3.在语言呈现中加入“信息沟”元素

在呈现新知识时, 要恰当运用信息沟原理, 如教“Naturaldisasters”这一课时, 笔者给学生发了不同内容的表格, 表格的主要内容分为三类, 一是地点, 二是时间, 三是自然灾害, 但是每张表格的内容都不完整, 有的缺时间, 有的缺地点, 有的缺自然灾害名称, 而且每一组的表格缺漏信息都不完全相同, 需要大家一起交流才能完成表格。笔者不停地提问, 有知道信息的学生不断的回答, 大家的表格内容不断地更新, 最终达到全班学生都是一张完全相同的表格。这里恰当地运用了“信息沟”原理。

4.在语言练习中设置信息沟活动

笔者结合所用的牛津教材介绍一些“信息沟”活动的种类及运用实践。

(1) 借助感官设置“信息沟”活动。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很好地利用诸多感觉形式来制造“信息沟”, 开展教学活动, 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而且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讲英语、用英语,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 在教学生水果词汇时, 为了能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真实的学习情景, 笔者事先可以把这些水果放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 然后请一个学生把手伸进去, 并借助“What’sin thebag?”来发问, 这样利用触觉, 学生自然而然地学到了新单词, 又充分调动了课堂气氛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 借助画图的“信息沟”运用。运用画图制造“信息沟”, 就是设置一个教学情景, 只呈现图画的一部分画面, 让学生猜测图画画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进行语言交流。

例如, 教师事先把一张大象的图片用几张纸条盖住, 不让学生知道画的是什么, 然后教师抽去遮住大象尾部的一张纸条, 让学生判断画的是什么。教师问学生, “Guess! What’s this?”学生如果猜:“Is it acow?”教师说:“No, it’snot. ”接着再从后边抽出一张纸条, 使大象的后腿轮廓露出来, 让学生继续猜, 猜不准的话, 将纸条再抽掉一条, 使图画外露部分更大一些, 便于学生辨别。在猜测活动中, 引导更多的学生讲英语, 运用所学语言, 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

(3) 借助动作设置“信息沟”活动。动作“信息沟”就是通过人的体态语言 (bodylanguage) 制造信息。其特点是简单易行, 不需要其他教具辅助。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 利用动作创设教学情景, 制造“信息沟”, 引导学生参与游戏活动, 运用所学语言。例如, 教师做一个看电视的动作:用两个食指在面前画一个方框, 再用拇指点方框的下方, 然后双眼看着这个方框并问学生, “Go to the livingroom...”学生就会想到“Watch TV”这个动作。这样, 师生之间就有了“信息沟”, 他们想要知道教师在干什么, 就要开口讲英语, 与教师交流信息, 弥补“信息沟”。

(4) 猜谜“信息沟”活动。该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在猜谜过程中, 交际一方通过猜测获取另一方的信息, 填补交际双方的信息差, 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如, 在学习“Who is she/he?”“She/He is...”的句子时, 教师可以班里学生为例先进行描述, “He’sshort, he has big eyes...Who is he?”学生猜:“He’s ...”如果学生没有猜中, 教师可继续描述:“Helikessports...”然后让学生之间互相描述, 互相猜, 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创设“信息沟”。

5.布置探究作业拓展“信息沟”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深化, 我们常在课堂上进行“信息沟”活动, 但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往往容易忽略“信息沟”的创设。我们应该摈弃以前课外作业简单抄抄写写的模式, 设计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或是紧密联系生活的含有“信息沟”的作业, 从而帮助学生加强获取、处理、选择和使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三、“信息沟”与“信息沟”活动的成效

1.学生英语学习情感态度的变化

笔者发现, 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 学生越来越愿意开口说英语了, 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增加, 对英语不再有抵触情绪, 而是怀有饱满的学习态度, 以较高的学习热情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乐于用英语和教师沟通交流, 教师的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2.学生英语课堂参与度的变化

有几个学生平时不喜欢英语, 在英语课上无所事事, 对英语了无兴趣, 但是,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他们在态度上有了很大的变化, 乐于参与小组的英语讨论活动, 在角色扮演活动中, 成为其中的一员, 在课文复述和单词接龙等活动中扮演了越来越积极的角色, 成绩也越来越好。

3.学生英语口语成绩的变化

这个学期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表现在: (1) 学生在平时能用英语跟老师打招呼以及做简单的实际交流了。 (2) 学生说英语的流利度变高了, 大多数学生在说英语的时候不再出现“嗯”“啊”的中文语气词了。 (3) 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 甚至可以用好几种表达方式来表述自己的意图了。 (4) 学生的英语语法也有大的进步, 不再出现以前说英语时那种“支离破碎”的感觉了。

4.教师在行动研究中的变化

研究过程是师生相互学习的过程, 在学生各方面得到进步的同时, 教师的自身素质将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1) 英语口语交际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点体现在含有“信息沟”的教师设问和追问等交际上。

(2) 业务水平得到大力的夯实和巩固。在行动过程中, 教师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来填补自己的业务水平, 这对教师的业务水平是个提高的过程。

(3) 在教学手段方面, 笔者会恰当运用“信息沟”教学法, 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以满腔热忱的师爱激发学生的兴趣,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结论与启示

“信息沟”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和突出教学重点, 有利于减轻学生理解和记忆的负担,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有利于创设课堂教学情景, 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语境下进行有意义的语言交流, 为英语教学注入活力。教师应该大胆地采用“信息沟”活动进行教学创新, 真正培养一批“敢说、愿说、会说”英语的学习者,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交际。

(1) “信息沟”活动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是可行的, 对教学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信息沟”是社会交际的基础、诱因和出发点。因而要使交际性原则得到有效贯彻, 在外语教学中就应重视“信息沟”的作用。

(2) 此外, 学生还学会了关注别人的信息, 也就是学会了关心别人, 情感目标得以体现, 学生的兴趣上来了, 成绩更是得到相应的提高。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师生的感情, 帮助改善师生关系。

(3) “信息沟”的使用与研究还促使教师本人口语的提高以及思想认识的提升, 是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自我素养完善的一个较佳渠道。

上一篇:投影环境下一篇:计算机网页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