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建设论文

2024-10-07

需求建设论文(共12篇)

需求建设论文 篇1

信息系统需求研究极为复杂, 只有科学确立并运用好信息系统需求研究方法, 才能确立合理的论证流程、得到正确的用户需求, 从而提高信息系统体系建设的效率。从工程化的角度, 可以将信息系统需求研究流程划分为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描述、需求验证等四个环节。

1 信息系统建设需求的获取

信息系统需求获取, 是信息系统需求工程化论证的第一个环节, 也是基础性工作。用户需求获取方法应用是否正确得当, 需求获取工作开展是否扎实有效, 需求获取的内容是否充分完备, 将关系到需求分析、需求描述、需求验证等后续工作开展的效率与质量, 决定着整个系统研制工作的成败。因此, 在需求获取阶段, 要尽最大可能将工作做扎实, 内容搞全面, 数据搞准确, 为信息系统需求研究工程化后续过程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信息系统需求获取的一般过程主要包括明确用户需求研究目标、制定用户需求获取计划、收集各类用户需求信息、整理形成原始需求文档等四个步骤。

1.1 明确用户需求研究目标

要获取系统的用户需求, 首先要明确用户需求研究的目标。信息系统需求研究的目标通常由用户需求研究组织管理机构与需求研究论证机构根据系统建设的目标来确定。

1.2 制定用户需求获取计划

在明确用户需求研究目标后, 信息系统需求研究团队要制定详细的用户需求获取计划。需求获取计划应该包括以下内容:一是需求研究概要。主要描述拟建设或研制系统的功能、用途、目标、建设的必要性等。二是需求获取人员。重点明确各类人员获取信息系统需求的职责、任务、时限和要求。三是需求获取工作开展的详细计划。在详细计划中明确指定具体的需求获取来源、参与人员、需求获取重点等内容, 需求获取来源可以是使用人员提供, 或相关部门的相关文件, 包括手册、文书、表格和报表等, 也包括现有应用系统的文档。四是有关约束信息。主要描述需求获取过程中的一些相关约束内容。

1.3 收集各类用户需求信息

严格按照用户需求获取计划, 灵活运用各种需求获取方法, 开展实地调研、文档调阅、座谈交流、用例分析等, 从需求来源处收集有关系统建设的第一手需求信息。这一步也是整个需求获取工作中最关键、最困难的一步。

1.4 整理形成原始需求文档

通过与用户进行深入交流, 获取了大量需求相关信息。但是, 这些需求信息内容杂乱, 条理不清。因此, 需求获取阶段的最后一项工作, 就是需求研究团队集中起来, 根据需求概要的内容, 按照用户需求、系统需求、技术需求、信息需求, 以及其他需求等类别, 对各类纷繁复杂的需求相关信息进行逐条分类整理, 形成系统原始用户需求文档, 作为进行用户需求分析的基础。

2 信息系统建设需求的分析

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是信息系统需求研究工程化全过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在此阶段, 需求研究人员通过对获取的各类需求进行详细分析与可行性论证, 确定并完善需求。可见, 这一阶段得到的结果或结论将很大程度上决定最终的系统实现。因此, 在需求分析阶段, 要力求分析透彻、论证充分、建模准确, 确保系统的研制与建设少走弯路。

信息系统需求分析的一般过程主要包括过滤需求获取阶段收集的需求、构建系统概念模型、优化需求并初步形成系统架构等三个步骤。

2.1 过滤需求获取阶段收集的需求

信息系统需求获取阶段的任务是尽最大可能收集与信息系统需求相关的信息, 而不考虑这些信息的正确性、可行性等。因此, 在信息系统需求分析阶段, 必须首先以需求获取阶段得到的原始用户需求为基础, 根据系统的建设目标, 对所有需求条目进行认真细致的审核, 过滤掉明显不符合系统真实需求或是错误的需求条目, 同时与用户方进行二次交互, 对各类需求进行再次确认。

2.2 构建系统的概念模型

信息系统需求经过过滤并逐条确认后, 对原始用户需求的筛选、甄别工作告一段落。接下来就要建立各类用户需求的概念模型, 对用户需求进行集中的结构化表述, 为需求描述、需求验证等后续工程化阶段提供足够完备和详尽的信息依据, 确保系统需求研究人员、系统研制人员与最终用户对同一用户需求达成一致的理解。

2.3 优化需求并初步形成系统架构

信息系统需求概念模型构建完成后,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对概念模型进行综合归纳与分析, 修正用户需求中存在的重复与错误等问题, 进一步优化用户需求。同时, 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 提出系统的基本架构与初步建设方案, 作为后续阶段工作的基础。

3 信息系统建设需求的描述

信息系统需求描述, 是信息系统需求工程化全过程的关键环节。这一阶段的中心工作就是将需求研究成果文档化、规范化、成果化, 使其更便于指导系统建设实践。需求描述得到的研究成果能否为系统需求研究人员、系统研制人员和系统最终用户共同理解与接受, 需求描述的形式是否标准规范, 需求描述的内容是否准确并有很强的针对性, 将直接关系到信息系统需求研究的成败。信息系统需求描述的一般过程主要包括确定用户需求描述内容、描述各类需求形成产品、生成用户需求研究报告等三个步骤。

3.1 确定用户需求描述内容

信息系统涵盖的单位部门多种、业务种类繁多, 在进行具体用户需求描述时侧重点可能不太一样, 这就决定了用户需求描述的内容可能不太一样。因此, 必须首先根据实际情况和担负的任务具体分析, 合理确定需要重点描述的用户需求内容。

3.2 描述各类用户需求

对上一步确定的用户需求研究内容逐一进行详细分析, 运用工程化描述方法, 形成具体的表格、图形、图表、文档等各类信息系统需求产品。这一步的工作量和难度都比较大, 既是信息系统需求描述阶段的重点, 也是整个信息系统需求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

3.3 生成用户需求研究报告

按照信息系统需求分析确定的内容架构, 采用标准文档格式, 对前面生成的各类用户需求产品进行综合、归纳、整理, 最终形成用户需求研究报告。信息系统需求研究报告既是对前面完成的用户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描述工作的阶段性小结, 也是进行下一阶段工作, 即用户需求验证工作的基础。

4 信息系统建设需求的验证

信息系统需求验证, 是对前三个阶段取得的需求研究成果—用户需求研究报告的全方位综合分析与评判, 同时还是决定信息系统需求研究进一步完善与优化方向的重要阶段。

信息系统需求验证的一般过程主要包括验证准备、验证用户需求、确认用户需求三个步骤。

4.1 验证准备

在开始需求验证工作之前, 需要做以下四个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是构建系统需求验证框架。需求验证框架是对需求产品完备性、正确性和系统实现的符合性进行验证的总体设计, 主要包括需求验证指标体系、需求验证模型、需求验证方法、需求验证工具等。二是设计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是从典型案例中提炼的作业指导方法。即对以前通过手工、非系统完成的工作进行梳理, 给每项工作提供规范的作业案例, 依条件实施需求验证的作业指导要求和方法。四是设计意见反馈书。意见反馈书是实际使用中对系统改进意见和建议的记录。通过规范的记录表格, 广泛地搜集各级各类相关人员的意见。

4.2 验证用户需求

信息系统需求研究工作具有很强的开拓性和创新性, 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式递进的过程, 很难一次提出完整、有效的需求, 加之需求描述的概略性和理解的差异性, 在需求研究中很容易产生需求偏差。因此, 在用户需求研究报告形成后, 首先, 要交给信息系统需求研究领域专家或系统使用人员审核, 检查提交的用户需求研究报告与其初始需求在理解上是否有偏差, 并通过反馈与沟通使双方对系统的本质需求在认识上能够达成统一;其次, 要针对某些无法在需求报告中描述得很详尽的需求, 专题进行验证研究;然后, 要尽可能地开展全面验证工作, 以检验需求研究报告中是否有遗漏、错误、歧义、不一致等问题;最后, 还要重点针对用户需求之间的相关性、一致性, 以及用户需求的全面性、合理性进行分析与检验。

4.3 确认用户需求

信息系统需求研究的最终目标就是确认用户需求, 并将最终得到的信息系统需求研究报告应用于实际系统建设中。因此, 在完成用户需求的验证后, 根据验证的结果对用户需求进行确认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用户需求的确认可以采取部分确认、专题确认或整体确认等方式进行, 具体视系统研制周期与用户需求研究报告验证结果的好坏而定。

需求建设论文 篇2

为了达到更好的为您的企业网站建设进行服务,请您填写第一期的需求表单,谢谢!

贵企业名称: 公司地址: 负责人: 职位:

联系方式: QQ: MSN 您所属行业:

一.一般信息

1.项目名称和当前的网站地址(如果有请填写)?

2.项目定位是怎样的?

3.贵公司之前是否有网络推广(包括网络广告投放),贵司年销售情况是多少?推广范围涉及哪些城市?

4.贵公司准备本次网络推广正式时间是什么时候?

二 推广背景及推广需求

1.您推广的目的是什么?(如提高企业品牌形象、推广项目品牌、促进项目销售提升等)

2.请您详细描述项目面向的主要目标客群,他们的年龄范围是多少?以及职业特征?(可依次描述)

3.目前您的项目的广告语是怎么样的?

4.目前您的项目卖点大概是怎么样的?

5.您是否收集过项目当前的客户意见,如果有,请简要列出反馈内容。

6.你最希望客户听到项目等做出什么反应?

7.请您列出什么是客户选择您的项目的最直接原因。(产品、价格、地段、品牌等等)

8.您的项目平面媒体是否有推广,一般会是在那些媒体上来操作?

9.通过网络推广您期望达到的目的及效果(资讯点击人数等)

10.您做网络推广是基于什么考虑?

11.您对网络推广的思路、想法(如事件营销等)

12.您对网络推广中网友可能的负面言论的接受程度(如:可以接受、舆论可控的前提下可以接受、不能接受)

13.请列出您的竟争对手项目资料?

14.您是否同意在网络推广中可能对竞品的弱点放大传播(对比营销)

15.您是否同意在网络推广中适当爆料自己公司内部料点(如万科内部会议曝光模式)

16.您认为其他项目做网络推广比较成功的有那些?他们分别做了什么样的网络营销?

17.您的网络推广预算范围是多少?

谢谢

需求建设论文 篇3

整体设计 分步实施

“应按照整体设计、系统集成、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实用高效的原则,对医院的信息系统进行优化设计。” 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副会长李包罗教授对记者表示:“要进一步完善数据标准和通讯标准体系,促进信息互认共享,防止和减少‘信息孤岛’问题,加强医院信息的数据挖掘与综合利用,充分发挥信息在临床决策中的作用,发挥信息技术在改善监管和绩效考核中的作用,提高医院医疗行为的监管效率。”

李包罗教授认为,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的特征是以电子病历为核心,以医务和临床人员的需求为核心,直接为看病服务。从技术角度而言,要实现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平台建设需要解决两个问题,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应具有两个核心的IT技术支撑,第一是架构,即存储分层。医院以前的核心是数据库,在过去20年的医院发展中数据库的设计是直接面向业务的,这造成了医院内部越来越多的数据库出现,造成了越来越多的“信息孤岛”,现在要在这些数据库之上建立一个新一层的数据结构,这一新的数据结构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架构,集成了所有的数据,简称为CDR(存储库),以区别于过去的数据库和数据仓库。这是新一代医院核心业务系统的核心部分。第二是集成,即采取什么样的格式将数据拿出来,如何采取集成技术从这些异构的、不同厂商提供的、非标准化的系统里面把数据抽取出来进入到新的数据结构中。目前,很多IT厂商也具有集成技术工具,但往往是通用性的。

鉴于此,李包罗教授强调,医院信息平台体系架构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新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不是一个推翻现有应用重建的过程,而是基于现有信息系统和现有的系统数据,通过医院信息平台来整合信息,并实现系统之间的业务协同。二,要基于企业信息架构分层设计的思路,按照企业信息架构理论和方法,以分层的方式设计医院信息平台,不同的层次解决不同的问题。三,覆盖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全生命周期。四,全面支持电子病历相关业务规范和标准体系,从数据层面遵循《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

标准是实现

互联互通的基础

医院信息系统经过10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在发达地区和一些顶级的医院已经在运行很先进的医院信息系统。老一代的医院信息系统的重点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目的是提高医院效率与效益,服务对象主要是窗口业务和管理人员,采用的IT技术是数据库/Client-Server等;而目前新一代的医院信息系统的重点在以电子病历为基础,旨在提高医疗质量和减少医疗差错,服务对象是医护人员,采用的IT技术是集成平台和CDR。

李包罗教授认为,医院信息系统多数也需要信息的交换与共享,互操作性是指在不同的业务领域之间,在已经存在的、地位互相平等的应用之间,实现信息的互通、交换、语义理解与共享的能力。互操作性与传统上所采用的企业内部的信息与应用集成有着根本的不同,互操作性的首要目的是实现不同机构之间的电子健康档案的共享,可以统称为卫生信息交换。实现互联互通要实现信息共享,做到信息能够交换,而且能够被系统所理解。如果只能够让人读而不能够让机器读取,那还不能够称做真正的互联互通。李包罗教授强调:“要实现互联互通,首先要有一套标准以支持互联互通。”据悉,到目前为止,卫生部已经制定了很多标准,为实现互联互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仍然还没有一个标准涉及到互通性。“数据源标准是制定互操作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有了标准还不够,还需要有一系列认定的标志。从政府层面看,国内目前还没有对互联互通标准的认证。”李包罗教授表示:“如果没有认证,所有的厂商都可以说我的产品是符合标准的,但是实际上是没有任何两个系统是可以连在一起的。”

地区电网AVC系统建设需求研究 篇4

自动电压控制 (Automatic Voltage Control, AVC) 是提高系统电压质量和经济运行特性的技术。由于系统的电压波动、无功功率分布运行与负荷、电源、网络结构等密切相关, 而且是非线性运行, 所以要实现自动电压控制技术难度较大[1]。当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电厂、变电站当中, 使得系统的联系速度大大提高, 这令电网实现统一的AVC有了现实基础, 而AVC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是电网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的主要手段。地区电网AVC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 系统建设应满足电网控制及软件功能要求, 故这2方面的应用研究对于地区电网建设以及运行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1 地区电网AVC系统的电网控制需求

1.1 全网电压优化功能

当系统各节点无功功率分布处于正常状态时, 一般地区电网均处于要求向系统倒送无功较小的情况。系统需要检测各节点10 k V母线电压状态水平, 发现电压超高或超低的节点, 并找出同一个片网内也就是同一个220 k V变电站供电区域内各110 k V变电站的电压状况, 通过比较各110 k V变电站的电压水平是超高还是超低, 决定主变分接开关的调节顺序。若只有本节点出现电压异常的情况, 那么只调节本节点分接开关;当同一区域大量出现电压超标的问题时, 就可以根据算法考虑调节枢纽变电站分接开关, 从而实现对整个区域电压的调节。通过这种判定方法减少主变抽头的动作次数, 就可消除多变电站主变分接开关同时动作的可能, 以避免震荡的发生, 从而有利于系统稳定运行;另一方面, 由于分接开关动作次数减少, 设备损耗也得以大大降低, 从而减少了系统维护的费用, 这符合经济运行的要求。

1.2 全网无功优化功能

AVC系统同时需要考虑无功功率优化的问题, 当区域内各节点电压处在合格范围内时, 通过调节本区域电网内无功功率分布, 可以达到无功功率分层、分区平衡的目标, 从而提高电网运行时的功率因数[2]。地区电网内部无功功率的调节主要依靠电力电容器的投退来实现, AVC软件需要根据预先编制的策略计算确定区域内各节点上电容器组的投退顺序, 从而实现无功优化, 以满足220 k V变电站关口的无功约束要求。

1.3 电压、无功综合优化功能

以上分析了单一的电压优化和无功优化问题, 但AVC系统最大的优势是能实现电压、无功的综合优化。当出现母线电压超标和无功功率分布不满足优化运行条件的情况时, AVC系统能够在综合判断后自动给出分接头、电容器组的综合控制策略。该策略需要预测设备动作后电压、无功的新状态, 例如, 电容器投入后对于电压的提升达到多少, 无功功率分布出现何种改善, 从而判断出最优控制方案。

1.4 网损的优化

AVC系统同时还能实现网络损耗的优化。它通过对电压和无功的综合判定, 在满足设备运行约束条件 (一般是电压和无功功率关口流向的约束) 后, 在控制策略中采用网速灵敏度分析方法将网络损耗纳入判定策略。由于各节点投入的电容器组不同, 网络损耗值也就不同, 通过将网损纳入控制策略的目标函数可计算出网损的最优运行方案, 从而实现经济运行的目标。

2 地区电网AVC系统的软件功能需求

目前, AVC系统一般以调度EMS系统硬件、软件平台为基础。为了实现电压控制的各种功能以及提供一个良好的管控界面, AVC系统软件应满足以下要求:

2.1 系统设置及管理

AVC软件需要对基本的运行参数及数据进行管理, 管理员可以进行如下维护管理工作:管理人员设置、ID权限维护、数据库管理、软件参数设置。通过这些功能设置, AVC软件可以实现基本的运维管理需求。

2.2 AVC控制系统通用功能

(1) 地区电网AVC系统一般应以EMS主站作为工作平台, 主站具有“四遥”功能, 不需要新增加主站服务器来达到节省投资的目的。 (2) 系统以高级应用软件的模式集成在EMS系统当中, 提供数据交换, 能够集成其他产品。 (3) AVC高级应用应具备区域内部寻优的能力, 实现以灵敏度为主要判定手段的综合控制策略, 同时支持多样的调节方式 (包括自动、手动) , 提供灵活的软件调节方式选择。 (4) 具有多种调节模式, 如单向调节、闭环调节、挂机模式等。单向调节转换需要手工设置;自动调节应为默认模式;挂机属于离线运行模式, 只监控动作, 不下达遥控命令。 (5) 软件需实现多种调节策略及控制模式。调节策略包括单调电容、单调抽头和综合调节;控制模式包括功率因数优先、电压优先和综合调节几种, 对于各个节点、各个元件都可以实现投退。 (6) 软件需要通过开关量及网络拓扑图实现系统运行状态识别, 包括变压器并列运行方式、环网运行方式和开环运行方式等。 (7) 控制参数设置应灵活多样, 支持多种定值类型, 例如运行定值和控制策略定值。 (8) 软件要实现控制策略中的电压无功分区功能, 包括9区图设置和扩展的17区图设置, 以细化状态分类。 (9) 系统需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及运行维护的实用性。因此, 系统必须确保数据库数据与显示界面相一致, 并能提供一致性的检测手段, 让系统使用者方便、快捷、准确地进行电网控制。 (10) 系统需具备完善的AVC动作查询功能, 并提供详细的动作次数、动作记录, 要有好的数据界面。 (11) 软件需提供系统闭锁信号界面, 确保用户可以直观地浏览系统状态, 保证设备运行安全。 (12) 提供良好、清晰的运维界面。各个界面必须使用规范的电力系统图标, 确保电网运行信息准确、完备, 以便用户在使用中可以简单、快捷地进行数据浏览。

2.3 电压、无功优化控制使用的数据

(1) 网络的静态参数、网络拓扑图、设备参数等。 (2) 节点运行数据包括遥测量、开关量、遥信量等。 (3) 运行定值包括电压定值、无功定值和功率因数定值, 控制策略包括时段设置方案和季节参数设置方案。 (4) 软件提供节点运行 (闭锁) 信号及其他输入值控制, 包括设备条件闭锁信号、设备类型闭锁信号、限值选择和调节次数控制值等。

2.4 与其他应用软件的接口

AVC系统应当自动从EMS系统获取网络建模 (包括图形和参数) , 并可生成相应的网络拓扑图及设备参数, 在全局寻优中从系统获得可调整的设备及调整量, 同时以此作为控制策略中的约束条件, 来实现控制策略判断。系统应与SCADA接口, 通过其获得运行的实时数据, 并利用SCADA系统将输出结果发送到站端, 以实现遥控、遥调动作;另外, 还可把SCADA系统作为设备一次图形的显示、SOE记录、动作信号查询平台。

2.5 用户接口

AVC高级应用软件需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 以方便用户进行系统监控, 快捷地查看系统状态, 从而观测到全局级、区域级、厂站级的系统运行状态。

2.6 监视运行画面

监视运行画面包括AVC系统的控制信息及运行信息, 具体内容如下: (1) 全局级。包括全局系统运行、投退的控制节点, 可用网络光子牌的形式制定。界面需提供事件查询功能, 在有事件触发情况下可以弹出AVC事件, 需自动记录全部AVC动作事件、故障信息, 提供查询、统计等数据操作功能。 (2) 区域级。与全局级类似, 提供区域系统运行、投退的控制节点, 确保运行人员可以控制区域AVC系统的运行。 (3) 厂站级。厂站级也可叫做节点级, 它提供厂站控制节点, 确保运行人员可以控制厂站AVC系统的运行。厂站图中需提供每个主变的运行状态、功率因数、电容电抗器的投退状态、系统运行状态以及直观的电压、无功运行图标, 以方便用户直观了解节点状态。

2.7 控制参数输入画面

控制参数输入画面包括以下内容: (1) 全局级。提供AVC系统运行情况, 包含控制模式、故障信息和检测周期等。 (2) 区域级。提供AVC系统该区域运行情况, 包含区域控制模式、闭锁类型、动作时间、无功定值、区域运行是否环网等参数。 (3) 厂站级。提供AVC系统厂站运行基本情况, 包含节点电压、控制模式、调节策略、所属区域和主变运行方式等参数。

3 结语

AVC系统能确保地区电网电压、无功控制目标的实现, 提高调度的工作效率, 是进行电网无功管理的重要手段。笔者对电网控制、系统应用的需求以及AVC高级应用软件需要实现的目标进行了详细分析, 同时对系统的组织、建设、运行和维护提出了功能需求, 为地区电网AVC系统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摘要:以AVC系统建设为背景, 提出了AVC系统电网控制及软件功能需求, 为地区电网AVC系统建设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地区电网,AVC系统,电网控制

参考文献

[1]王世祯.电网调度运行技术[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1997

网站建设需求分析报告 篇5

1.引言

1.1目的编写本需求的目的是为了明确教育网站的主要实现功能、栏目设计以及设计要求,为下一步的工作做好指导。

1.2 背景

院校主要从事教育学子,培养人才工作任务概述

2.1网站定位:

宣传类网站

2.2网站目标受众:学生、家长

用户特征:

2.3 网站期望达到的设计目标

通过学校网站:

展示学校风景、文化和师资力量

传达学校育人理念

加深浏览者对学校的认识

2.4 网站整体设计风格

考虑网站的定位、主要受众群体和设计目标,我们采用的设计风格是:简洁大方,稳重

2.5 配色方案

以蓝色主色,以白色为辅助色,字体采用宋体设计。功能需求

3.1主导航栏目划分

(1)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校区介绍|学校风景

(2)人才培养

 中技|高技|预备技师|成人教育|短期培训

(3)教学教研

 名师风采|教研成果|荣誉证书

(4)招生就业

 在线报名|招生计划|收费标准|就业信息

(5)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法规校纪

(6)师生社区

互动平台|心灵有约

(7)用户登陆

教工登陆|学生登陆

3.3 后台管理功能划分

本方案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让用户能直观的浏览到门户网站上的各种资讯,用户在登录到门户网站的同时,即可实现信息的发布、维护。

(1)用户登录:包括用户注册、身份验证、个人信息维护

(2)信息发布/管理:信息管理与发布:添加、删除和更改信息;管理员登陆首页内容和设计需求

主导航(和副导航)栏目在网站首页上有所体现,在首页上主要显示主导航。

4.1 功能性扩展需求

 栏目的扩展性空间

 广告位置的空间预留

4.2 对性能的一般性规定

 需要采用CSS+div布局,符合Web2.0标准。

 保证网站的整体浏览速度。

5技术要求

(1)运行环境:客户端:CPU Intel 3.0以上内存256M以上服务器:CPU Intel酷睿I3以上内存2G以上 硬盘320以上

(2)操作环境: windows XPWIN 7

(3)浏览器类型:IE4.0以上

(4)关系数据库:Microsoft Access 2003

(5)开发平台:Photoshop、Flash、Dreamweaver、C#

(6)使用技术:ASP.NET

6其他需求

6.1故障处理

可能出现的软件故障:

● 操作人员操作不当,导致系统崩溃。

可能出现的硬件故障:

●意外断电,导致硬件损坏。

解决方法:

● 操作人员必须按照用户操作手册使用该软件

6.2安全

系统应严格按照用户不同身份和权限划分;控制系统各项功能的使用者、身份和数据的访问权限;有效地防止非法用户的入侵,确保系统的安全保密性。

6.3其他专门要求

需求建设论文 篇6

关键字

基层文化建设;农民精神文化

一、基层农村文化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首先,基层文化发展过程中思想观念守旧、僵化。就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基层农民群众大部分思想比较保守、观念比较陈旧,不愿意接受文化的熏陶。很多农民将主要精力都放在发家致富和物质生活提升上,忽视了精神境界的提高,业务文化活动和精神生活 非常单调,他们认为打工赚钱已经耗费了他们过多的精力,他们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在参与到文化活动之中去了。某些我国偏远地区的农村甚至认为文化活动对于他们的生活来说是可有可无的,村干部和村委会组织的文化活动根本没人参加,导致农村的基层文化建设渐渐沦落到无人组织、无人管理的状态。

其次,农民在追求娱乐活动时往往出现方向偏差。近几年来,农村的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很多农民也有了追求知识、追求审美、追求娱乐和文明的愿望与渴求。但是长久以来,农村的文化生活枯燥而单一,农村的娱乐设施建设不完善,农民没有可供选择的娱乐和休闲场所,这使得很多农民觉得精神空虚,渐渐沉沦在缺乏积极向上、文明健康性质的娱乐活动中。比如说,很多农民在闲暇时间喜欢赌博、打牌,却很少有农民看书或者学习新知识。在重大节日,偶尔有城镇举行大型的娱乐活动,离偏远的农村距离甚远。有一些在新农村建设中成立的图书馆和文化娱乐场所因为管理不善,对农民来说缺乏吸引力,可谓门可罗雀、形同虚设。

第三,基层农村文化发展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持。资金的缺乏和不足是限制基层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本原因,经笔者的调查研究,很多村镇的文化娱乐场所年久失修、设施老旧,如果使用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更不用说成为农民的娱乐场所了。村镇的图书馆、阅览室因为资金不足,不能及时的订阅报纸书刊,使得农民难以通过报纸书刊了解到科技发展和农业技术的进步,“科教新农”在很多农村地区成为一个空口号。资金不足还导致农村的文化活动开展单一、范围狭窄,仅能够在城镇周边地区开展,而处在偏远地区的农村则很难享受到文化服务,这使得基层农村文化建设陷入城镇阵地、轻边远山区,重大型庆典、轻日常活动,重精美培养、轻大众普及的困境。

第四,基层农村文化建设缺乏高素质人才。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有知识、有素养的农村青年都选择了出外打工,以使自己在事业发展和物质生活上更上一层楼。所以,留在农村的大多数是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这导致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着严重的人才缺口,在农村组织一支文化服务队伍是非常困难的。另外,农村基层文化部门工作条件艰苦、工作环境差、待遇低,具有文化建设专长的人才不愿意到基础农村进行文化建设。加之基层农村文化建设因资金不足、培训方向狭窄等原因导致很难通过自身努力培养各类型的专业文化人才。现阶段基层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着引不进、留不住、培养不出的尴尬局面,最终导致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方法简单、内容匮乏,对农民来说缺乏吸引力,导致目前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止步不前、举步维艰。

二、满足农民群众文化需求的途径和方法

第一,基层农村文化建设需要组织的领导。

各级的政府和党委应该将基层农村文化建设看作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点,并将之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文化建设应该是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议事日程上的一件大事。乡镇党委和政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开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首先,思想认识要到位,乡镇政府和党委应该将基层文化建设纳入到其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总规划之中去,为文明建设和谐、有序、健康的发展创造条件;其次,组织的领导要到位,各级乡镇应该成立精神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担任组长、党委班子的成员和工、青、联等群众团体共同参与,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联系在一起,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同时紧抓争优创先工作,让基层农村文化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最后,责任考核要到位,基层农村文化建设应该经过层层落实,将任务分配到各个部门和单位,并将农村文化建设的成果和全年的经济建设成果一同考核、共同奖励,使基层农村文化建设的成果成为影响干部职位提升和薪金上涨的重要依据,将广大农村干部进行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

第二,基层农村文化建设需要进行体制创新。

基层农村文化建设要以优惠的政策和方针奖励积极走进农村、走进农民的文化创作者,鼓励他们多创作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艺术活动,使得文化娱乐活动能够贴近农民生活,为农民所喜闻乐见。比如说,国家可以颁布法律法规,对在农村进行艺术表演和文化演出的艺术团体给予税收的减免政策,乡镇政府要定期地开展文化主题活动等等;基层农村文化建设应该以农民多层次、多角度的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使得教育、科技、广播、政法和卫生部门都能参与到农村文化建设之中来;基层文化建设还应该开拓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区、镇在进行财务预算时应该将农村的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其中,为农村文化建设解决软硬件方面的缺陷和不足,让农村文化建设能够稳步前进,无后顾之忧。

第三,基层农村文化建设应该创新载体,促进文化水平提升。

基层农村文化建设应该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以镇文化站、村文化室为基础的农村文化网络,建好文化广场、农家书屋、阅报栏等各种思想文化阵地。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致富结合起来。农村文化工作要主动适应广大农民“求富、求知、求乐”的综合性文化需求,在活动中融入更多的科技、法律、市场知识,让农村群众从活动中学到更多致富本领。积极引导、扶持农民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产业,让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进程中真正尝到文化的甜头,真切体会到文化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刘丽.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困境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长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张凤云.服务型政府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2012

[3]崔峰.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路径理论审视[J].安徽农业科学,2012

平安高校智能化建设需求分析 篇7

1 建设智能化平安校园的意义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 是求知者的天堂, 校园安全牵动着社会的每个人。建设“平安校园”, 利用校园智能化系统中的安全防范系统, 对校园环境、人身财产及重要设备进行安全保护, 是使学校有一个安全、方便、舒适与高效的工作环境的必要保证。通过人防、物防、加技防的高科技治安防控体系, 以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校园智能化安全防范, 是指通过智能化解决方案为安全防范工作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及为事后取证提供证据, 是整个安防系统中重要的一环, 也是智能化校园系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子系统。通过技防的手段可以及时通知安保人员到达现场, 以人防的方式达到保护校园安全的目标。

2 校园安全隐患分析

学校不是世外桃源, 始终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校园里也会出现物品被盗、打架斗殴、校内飙车、饮食卫生等等不安全因素。

2.1 偷盗。

据了解, 学生物品被盗是校园安全最为令人担忧的因素。现金、手机、电脑在宿舍内不翼而飞, 还有自行车, 甚至老师的钱物在办公室里也频频被盗, 偷盗者手段别出心裁。

2.2 人身安全。

高校是一个开放的场所, 校外人员出入校园司空见惯, 不仅增加了校园防盗的工作难度, 更有甚者社会人员校园内滋扰师生, 发生恶性人身侵害事件。加之有些学生夜深归寝, 这些都是影响人身安全的因素。

2.3 餐饮卫生。

食堂是大学生用餐的主要场所, 但每逢下课高潮, 食堂总会出现人满为患的场景, 因此校园内及学校周边的餐饮摊位小吃便成为学生的另一种选择。因此膳食安全问题也是校园安全工作之一。

3 安全防范的作用

安全防范系统是以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为目的, 运用安全防范产品和其它相关产品构成入侵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防爆安全检查系统等。安全防范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四个层次来理解。

3.1 防范。

实现校园安全, 首要问题是“防”。也就是说, 安防系统的作用是监督不安全行为使之不可能发生或在罪犯企图犯罪时就能察觉, 从而采取措施, 阻止犯罪的进一步发生。

3.2 监控。

定期或随时向管理者提交防范区域环境状况及人员活动情况报告, 保证授权出入人员的自由出入, 限制未授权人员的进入, 对暴力强行闯入行为予以报警。

3.3 报警。

当发现安全受到破坏时, 系统应能向安全防范控制中心和有关地方发出各种特定的声光报警, 并把报警信号通过网络送到校外公安部门, 以通知相关部门出动警力进行人为控制。

3.4 监视与记录。

平时通过视频监控系统观察所监视范围的情况并进行记录。在发生报警时, 系统应能迅速把出事的现场图像和声音传送到安防总控中心进行监视, 并实时记录下现场情况, 为事后取证还原现场。

4 高校安全防范建设需求分析

为了实现智能化平安校园的目标, 必须加强视频监控系统和入侵报警系统等安防工程的建设。校园安全防范系统应满足如下要求:

4.1 校园视频监控

高校占地面积一般都比较大, 而且都很注重校园硬件环境的建设, 绿地、水域、运动场, 各种楼宇分散其中, 学子们在花园般的校园中学习生活。校园布局一般分为教学办公区、学生宿舍区、食堂及商业等公共生活区, 有的学校还有方便学生家长住宿的宾馆等。对校园环境的监视主要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实现。视频监控系统前端摄像机的设置应达到以下要求:

4.1.1 校园环境的视频监视。

在各个主要通道口架设高清球形摄像机, 对校区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如学校门口是进出校园的主要通道, 选用高清球机可有效监视进出学校车辆情况, 也可及时了解校门口动态。利用摄像机对自行车库进行重点监控, 防止自行车偷盗事件发生, 如有发生也便于取证。

4.1.2 学生宿舍区的视频监视。

对于人员密集的学生生活区, 要求视频监控系统能监视到学生出入的主要通道, 如在每栋宿舍楼的单元门入口处安装摄像机或在每组宿舍楼群的出入口处安装摄像机, 用于观察出入学生宿舍人员的情况。如有需要也可在走廊、楼厅等处安装摄像机, 但监视范围不包括宿舍内部, 避免侵犯学生的隐私。

4.1.3 公共生活区的视频监视。

对于食堂、商业街这样的公共生活区, 也是人员密集的地方, 一般分布在校园的多个区域, 也应纳入校园整体环境监控布局。如对食堂售饭窗口进行视频监视, 用于观察窗口排队人员的密集度及售饭状况。另外, 对食堂后场的主要场所也要安装摄像机, 加强对食堂膳食加工操作的管理, 以提高膳食卫生质量, 吸引学生。同时对校园内的餐饮摊位周边安装摄像机, 以监督提高周边的卫生环境。

4.1.4 教学办公区的视频监视。

对于教学楼、办公楼, 人员流动性也很大。一般教学楼里除学生上课的教室外还有老师办公室, 且教室里都有电脑等电子化教学设备, 因此也必须进行监控。在每幢楼的入口处及电梯轿厢内安装摄像机, 还要监视每个层楼的楼梯口及公共走道, 以观察出入教室、办公室的人员动态。

4.1.5 校园内宾馆的视频监控。

应参照公安部对宾馆安全防范系统的要求执行, 同时将主要观察点视频信号接入学校整体安全防范系统里。

4.2 入侵报警设置

当有不安全因素发生时, 入侵报警系统可以发出警告, 可以启动照明系统, 可以联动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录像, 并向安全保卫部门发送报警信号。

在对教学办公区进行视频监视的同时, 在每幢楼的入口处安装报警探测器。同时对如财务室、实验室等室内存放电脑或其他贵重设备的地方, 对其门窗要进行控制, 安装幕帘或挂壁式探测器, 室内空间安装壁挂或吸顶式探测器, 并与相应的摄像机进行联动。

4.3 巡更系统

高校校园面积大, 有些地方可能少有人员去, 但这种地方却往往会成为安全的死角, 因此合理的巡更路线设置可以更有效地加强对校园保安人员的管理, 对保证校园安全将起到积极主动的作用。根据校园区域环境条件, 在校园多处安装巡更开关点, 特别是人员密集处和人员稀少处。保安巡更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指定区域巡更处, 触发巡更开关点向系统管理中心发出“巡更到位”的信号。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 指定巡更点未发出“到位”信号, 该巡更点将发出未巡视状态信号, 并记录在系统管理中心。

对于巡更时间、路线的设计, 系统可以定时或不定时的调整, 让“人防”更为灵活, 加强安全防范系统的主动防范作用。系统还可联动摄像机对巡更点状态进行监视和记录, 便于管理中心及时了解现场情况。

4.4 校园安防系统管理模式

校园安防系统应能独立完成视频监控及预警功能, 也能满足监控存储及联动等基本要求。

4.4.1 统一管理、分级授权

集成后的视频监控系统由一个总控中心平台和若干个区域分控中心组成, 实现系统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 分级授权使用。各区域视频监控分中心原则上只对所辖区内的监控点具有操作权限, 总控中心出现任何故障时不应影响其他分控点的正常使用。

4.4.2 报警联动要求

4.4.2. 1 提前预警

安全防范系统不仅要满足视频录像及事后取证的功能, 更为重要的是应有一定的预警功能。当安全受到破坏时, 安防系统应能在中心平台和有关地方发出各种特定的声光报警, 并把报警信号通过网络送到相关安防部门。使有关部门能根据预警信息采用适当措施把事态控制在萌芽状态, 而不影响学校的安全。

4.4.2. 2 报警联动

在发生报警的同时, 系统应能迅速联动报警设备以外的其他设备进行动作, 打开出事现场的照明控制, 联动现场摄像机跟踪并把出事现场图像和声音传送到安防中心进行监视, 并实时记录下来。

4.4.2. 3 为应急指挥服务

视频监控系统应联动安全报警系统, 出现紧急事件时能够快速及时的通知学校及教育、公安等上级监管部门, 以满足应急指挥需要。

5 平安高校智能化建设展望

平安校园建设监控点较多, 如此大规模的监控图像, 单凭监控中心值班人员, 是难以兼顾的, 往往都是事情已经发生, 才去查看相应的视频, 仅仅作为案件的回顾, 而不能在事件发生的同时及时发现并进行控制, 减轻损失。在建设智能化系统时可采用智能预警及跟踪功能, 可确保及时发现隐患, 并在有人闯入校园后, 能实时跟踪闯入人员, 使非法闯入人员无处可藏。

通过手机短信进行报警通知提醒, 监管人员能够随时随地了解学校安防状况, 不再需要整天待在监控机房里目不转睛盯住监视屏幕。手机短信支持可视化技术, 可将实时视频、报警事件等信息发送到监管人员的手机里, 短信同时附有视频链接, 通过点击链接即可查看。

安全防范系统还需要考虑智能化其它子系统的接入, 如进出口管理系统、门禁控制系统、校园广播系统等, 从而实现系统间的联动及统一管理, 形成一个更为可靠的安防监控系统, 为“平安校园”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摘要:从建设平安校园的重要性出发, 通过对校园安全隐患的分析, 提出“人防”加“技防”的智能化解决方案。详细介绍了安全防范系统对校园安全的作用, 并详细分析了校园安防监控各系统前端监控点的分布思路, 以及建设多级架构的安防监控中心, 在总控中心对各个子系统进行控制管理及远程监控。同时展望了在智能化安全防范系统中如何提高“人防”的工作效率, 通过将各子系统有机联动控制, 实现完整的智能化校园安防监控功能。

关键词:平安高校,智能化,安全防范,视频监控,入侵报警

参考文献

[1]周晓军.浅谈智能化校园安防系统应用[J].中国公共安全, 2012 (6) :168-171.

[2]刘增辉.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构建职教“智能化校园”[J].中国远程教育, 2013 (8) :22-25.

[3]邵雅文.GB/T29815:为校园安防架设“门槛”[J].中国标准化, 2013 (7) :31-32.

[4]安力.高校校园安防系统规划要素[J].安防科技, 2010 (4) :41-42.

[5]张俊力, 蔡晓东.基于人防和技防的综合性常见校园安防事件的管控策略研究[J].科技信息, 2012 (30) :444-444.

[6]GB50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S].

需求建设论文 篇8

1 目前我国海事船艇装备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大型船舶欠缺, 主要以中小型船及玻璃

钢快艇为主的海事船艇队伍, 无法满足现代海事监管的要求

目前我国海事系统仅有两艘3000吨级海事巡逻船和一艘1500吨级的海事巡逻船, 能够满足对我国对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的海事巡航监管;但由于我国海岸线辽阔, 仅有的大型船舶无法满足对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的海事监管需要, 其他中小型船舶仅能在沿岸及港口实施巡航监管任务, 目前的快艇基本上应用于内河及港口内的快速反应和海事监管。随着我国海洋战略的建立, 海事监管的范围已不仅仅是领海范围, 而是延伸到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 这就需要海事船舶向大型化和抗高海况方向发展, 以保证船舶在大风浪情况下能够满足出海要求以及远海航行要求, 借以保护我国海洋权益, 保障海上航行安全和保护海洋环境要求。

1.2 船舶建设速度跟不上海事业务发展速度

以广东海事局为例, “十一五”期间, 部投资广东海事局建设各类执法船艇仅22艘, 平均一年仅4.4艘;而在“十一五”期间, “广东省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 继续居全国前列。预计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45636亿元, 五年年均增长超过12%。人均生产总值于2007年提前三年实现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 折合近7000美元, 五年年均增长超过11%。广东省全省海洋经济总量年均增长达到17.8%, 超过广东省GDP增幅。在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连续15年居全国首位的基础上, 据预计, 2010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有望达8000亿元, 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 将再次稳居全国首位”。在广东省经济特别是海洋经济高速发展的条件下, 海事监管业务在同步增长, 而海事船舶建设的投入却没能与经济发展同步, 导致保障与发展相矛盾, 海事船舶建设的不足, 制约了海事业务的发展。

1.3 船舶功能单一, 无法适应现代海事监管应用要求

海事执法船艇基本上以巡航监管为主, 在功能上设计单一, 除执行一般任务外, 如应急救助、消防、拖带、防污染控制功能缺失, 导致海事执法船赶赴海上事故现场后无法实施最迟的事故控制, 只能等待专业救助船或消拖船及请勿船的到来, 才能对事故现场进行相应的处理。而现代海上事故的特点是:随着船舶大型化及货物运输的专业化, 海上事故的损失以及海洋污染呈现扩大化趋势;如海上事故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控制, 造成的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将会成倍增长, 所以多功能执法船的配备将十分必要。就目前船舶大型化发展后, 海事船舶完全有空间和能力装备适量的救助设施和防污染装备, 以达到真正快速反应和事故控制的效果。

1.4 老旧船舶占比大, 船舶更新化率不足

由于历史的原因, 广东海事局的船艇呈“三多”状况, 主要表现在“小型船艇多, 老旧船多, 性能低下船多”。目前我局拥有的船艇中, 其中船129艘、艇 (指船长14m以下) 166艘;129艘船舶中船龄满20年的60艘, 占比46.51%, 达到报废年限的船舶65艘, 占比50.39%。由于国家投入不足, 导致船舶更新化率很低, 船舶逐渐老旧, 许多船舶的技术状况逐年下降, 加大了船舶维护和管理的难度。

2 加强海事船艇装备建设的措施

为保证海事监管发展对装备的需求, 解决海事监管能力的不足, 目前需大力加强船舶建设力度, 进一步落实海事船舶“管、用、养、修”精细化管理, 提升船艇装备管理水平, 以适应海事监管业务要求。

2.1 大力加强大、中型船舶建设, 以满足国家对海洋行使主权管理的要求

针对国家海洋战略的定位, 海事系统急需多艘千吨级远海巡视船, 对我国领海、毗连区及专属经济区行使海事监管职能。中央及中国海事局都已经意识到我国专属经济区海事监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已经着手建设一系列的大型船舶, 逐步加强国家对海上专属经济区内的石油平台、油气田的通航环境及海洋防污染监管。通过建设, 到“十二五”末, 海事监管服务将基本覆盖各海区内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内的油气田。

2.2 着力综合功能执法船的建设, 适应现代海事监管需要

针对目前海事执法船功能单一的特点, 中国海事局已在广东进行执法清污船的改造试点, 在浙江投资建设80m级都功能巡航救助船, 在上海建设5000吨级的大型远海巡航救助船。大型远海巡航救助船在具备远海海事执法监管功能的基础上, 还配备有救助设备和一定的拖带能力, 而且设计有直升机平台, 配合海事直升机可以延伸海事执法空间, 有力的加强了我国海事监管的实力。

2.3 加强海事船舶“管用养修”水平, 保证船舶适航率

由于船舶建设周期较长, 资金投入大, 无法在短时间内通过新建达到使用需求。在现有船艇资源条件下, 为缓解船舶装备不足的矛盾, 除加大建设力度外, 主要通过加强船舶“管用养修”精细化管理, 进行内部挖潜, 使船舶的技术状况保持在良好水平, 保证船舶的适航率, 加强船舶运行效率管理, 以适应海事监管的日常需求。

3 结语

海事船艇的建设是一个长期渐进的工作, 为满足海事监管业务的需要, 我们不仅要建设一支适应现代海事监管要求的海事执法船艇, 而且要通过不断完善船舶“管用养修“长效机制, 加强现有船舶的日常运行管理, 提高船舶的使用效率;通过加强船艇装备水平建设, 达到“装备精良”和满足“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的要求, 切实满足海事日常监管以及应急反应的要求。

摘要:水运发展与水上交通安全息息相关, 这都要求我们海事监管力度与效率要不断发展。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我们不仅加强海事船艇装备建设, 加大船艇的更新率, 而且要努力提高船艇管理水平, 通过完善海事船舶“管、用、养、修”长效化机制, 不断提升海事船舶“管用养修”工作精细化管理能力, 满足海事监管需求。

关键词:海事,船艇装备,海事监管

参考文献

[1]提高船艇装备水平适应海事管理需要[J].船海工程, 2002 (3) .

[2]冯文忠, 徐新强.全军车辆和船艇装备发展工作座谈会在南京召开[J].汽车运用, 2005 (6) .

[3]徐葆正.装备维修管理系统的建立与运作[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2000 (1) .

电力企业IDC数据中心建设需求 篇9

随着电力输电公司信息化的不断深入, 信息系统成为支撑电力输电公司业务运行的关键组成部分, 而IDC数据中心则是管理这些系统设备的一个物理中心, IDC数据中心的能力直接影响到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其中最显而易见的影响是, 随着IT系统的逐渐增加, 相关服务器等硬件设备的数量日益增长, 对IDC数据中心机房的空间、供电、空调等需求日益扩大, 而当前的IDC机房环境及其设施已无法满足这种日益增长的需求。

IDC数据中心的能力评估

IDC数据中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功能, 涉及到公司的服务器、存储、网络、系统管理软件、应用业务系统, 甚至包括IT运维服务都集中存放在数据中心。因此, IDC数据中心是构成公司IT系统的物理载体, 是公司的日常运营及业务系统的关键基础。

如何评估IDC数据中心是否符合公司信息化战略, 能否有效支撑公司未来的高速发展?这就需要对IDC数据中心进行能力评估。

通过利用数据中心评估模型, 我们对电力输电公司公司目前的IDC数据中心进行了粗略的能力评估。

数据中心的评估模型核心思想:每个数据中心从规模来看, 可能层次不一样, 有很多服务器、网络设备, 有很大的建筑面积, 有很大的能耗。如果仅仅从容量水平来看, 很难对企业真正的指导意义。数据中心作为企业IT设施的物理载体, 最核心、最关键的衡量指标是能力, 即能不能有效支撑企业的应用系统运行, 能不能可持续地支持企业未来的业务运转。我们利用的数据中心能力的等级指标, 参考了TIA-942的标准 (国家电信级数据中心标准) , 定义了从Tier1-Tier5的五个等级。我们对能力有一个定义, 数据中心的能力不简单地表现在运维人数、服务器数量、机房面积等物理指标, 而且还包括种种数据所蕴藏的支持未来业务发展的潜质。

数据中心能力评估考察领域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可用性、运维保障能力、安全防护能力、绿色环保情况、对企业绩效影响能力。

1.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方面, 重点考察数据中心机房的基础配套设施。从基础设施来看, 沿用国家电信级数据中心的标准 (TIA-942标准) , 有四个等级, 对机房设施配备会有严格要求。

2.在运维保障能力方面, 考察制度和流程标准化程度, 服务水平协议的执行程度, 瞄准数据中心作为运维服务中心的时候, 对其它部门是运维服务中心, 服务水平协议的执行程度怎么样, 我们也会考察更先进的指标, 还会考察运维管理电子化程度。

3.在安全防护能力方面, 考察安全技术防护能力。数据中心是企业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 安全和风险直接影响到企业是否能够可持续运行的问题;考察当系统真正崩溃的时候, 数据的恢复能力, 保持业务持续运行的能力;针对于很多时候安全问题是管理能力的体现, 因此也会考察安全管理能力。

4.在能耗和绿色环保方面, 考察数据中心的空调、外围设施的能耗, 服务器等设备的节能环保能力。

最后会考察数据中心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数据中心对公司的重要性不仅仅是承担着很多处理功能, 同时还有很大的资金投入, 我们对这么大的资金投入如何产生绩效, 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核指标。

电力输电公司IDC数据中心现状及能力评估

按照以上的数据中心能力评估模型, 我们对电力输电公司的IDC数据中心进行的调研和评估, 形成报告如下:

1.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方面:

(1) 面积不足:设施比较陈旧, 机柜摆放较为拥挤, 不足以支撑电力输电公司未来两年的信息化发展 (备注:国内省级电网公司或同等级别公司的IDC机房面积基本都在400平米以上, 地市局供电局的IDC机房面积也都在300平米左右) ;

(2) 相关配套设施不足:配电负荷不够, 已进行多次配电改造;空调负荷不足, 已发生过几次过热造成的停机事件;机房建设初期铺设的线缆和跳线不足, 未考虑到未来信息系统的增加, 对当前的新业务系统上线造成一定困难;

(3) 建筑结构缺陷:数据中心所在楼层为混合建筑, 上下均为办公楼层;地板承重不足;可用通道线路不足。

2.根据电网标准要求, 信息化水平整体达到国资委A级要求, 其中规定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需达到TIA相应的级别3+或4 (Tier III+或IV) 。根据美国电信产业协会 (TIA) 、TIA技术工程委员会 (TR42) 和美国国家标准学会 (ANSI) 2005年批准颁布的《数据中心电信基础设施标准》 (TIA-942标准) , 级别3+或4的数据中心要求如下表, 目前电力输电公司数据中心在硬件指标上与此有一定的差距:

(1) 在楼房建筑方面:

(2) 在供电方面

(3) 在机械方面

3.在运维保障能力方面:

(1) 未配置统一、跨平台的自动化运维管理工具, 维护操作步骤自动化程度低、操作不规范、不能实现运维操作的综合审计;

(2) 未配置统一的自动化监控系统平台, 对故障响应、预警不及时, 不能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处理;

(3) 未建设完善的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及工具, 不能实现事件管理、配置管理工作的系统化和记录跟踪。

4.在安全防护能力方面:

(1) 数据中心未进行安全分区, 系统互访存在安全隐患;

(2) 未对当前的数据中心建设冗余及容灾中心, 发生灾难性故障时, 不能提供业务系统的可持续运行及数据的可恢复性;

5.能耗和绿色环保方面:因建设较早, 机房设施及服务器等设备未采用新型能源及节能技术, 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

6.数据中心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能力:

(1) 信息化肩负着支撑电力输电公司公司建成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同行认可的现代化电力公司的重要责任, 信息化工作的推进是近几年电力输电公司的重要任务之一, 数据中心作为信息系统的物理载体, 对公司绩效有着重大影响。但目前的数据中心尚未建设可有效支撑电力输电公司业务的应用系统, 公司决策层、管理层及业务层对欠缺对数据中心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

(2) 未来的电力输电公司公司IDC数据中心需承载全公司的业务数据及其应用系统的运行, 对公司的绩效有着重大影响, 应加大对数据中心建设的资金、人力投入, 加快开展对其重要性认识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通过以上的调研和评估, 我们认为目前的电力输电公司IDC数据中心仍处于比较初级的Tier1-2的水平, 不具备支撑电力输电公司信息化和业务发展规划的能力, 急需对当前的IDC数据中心重新进行设计规划和改造。

新IDC数据中心规划及设想

新的IDC数据中心建设应立足于支撑电力输电公司未来五年以上的信息化及业务发展规划, 在基础设施建设、运维管理水平、保障业务可持续运行的安全防护能力、节能环保方面应具有超前的设计理念和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为提高电力输电公司的信息化及科学管理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1.若将IDC数据中心在原址扩建, 需要考虑到因素有:

(1) 参照上述TIA标准, 需要对建筑物进行较大规模的改造和重新装修, 而原建筑目前已有多个单位租住, IDC数据中心仅是其中的一层, 由此引起的整栋建筑的高额建筑改造费用得不偿失, 同时对现租户的工作和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2) 将IDC数据中心分割为两个独立的楼层, 增加了建筑、供电、制冷设备的成本, 并为统一的管理维护造成不便;

(3) 该建筑目前的多家单位办公场地等资源非常紧张, 将IDC数据中心迁出后, 可有效缓解该建筑目前的拥挤情况。

2.在新IDC数据中心的建设阶段, 应充分考虑到提高运维管理水平的管理自动化系统及设施配置。

优点有:

(1) 通过统一的基础设施管理, 端到端监视和控制多个操作系统的异构环境以及各种应用, 在简化流程、降低成本和复杂性的同时, 极大地提高了运营效率;

(2) 通过统一服务器与存储、虚拟与物理环境的管理, 提供一种灵活的方法来优化基础设施资源的利用率, 进而降低基础设施服务的提供和维护成本;

(3) 通过提供先进的自动化和管理工具, 帮助公司把用作维护的IT投资用于创新, 从而降低投资风险。

3.在保障业务可持续运行的安全防护方面, 新的IDC数据中心, 应设立信息系统应急预案并建设灾备数据中心, 为关键业务系统提供异地的数据中心容灾能力, 以保障关键业务的可持续运行。

4.新IDC数据中心应该成为绿色节能的数据中心。

通过以下技术可有效的实现绿色节能的数据中心:

(1) 虚拟化:虚拟化技术通过整合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方式节省能源。同时, 通过虚拟化实现集中并共享IT资源, 可以优化资源的利用, 在降低成本、提高灵活性的同时, 进而实现按需供应。同时, 虚拟服务器环境 (VSE) 具有灵活的处理能力, 可将服务器利用率翻倍, 并轻松实现IT的按需供应。

(2) 刀片服务器:刀片服务器是能源节约的“排头兵”。尽管结构更密集, 但其独特的结构可以显著节省开支。刀片服务器与拥有同等运算能力的机架式服务器进行比较, 刀片服务器比机架式服务器少消耗约30%的电力。原因在于刀片服务器的“主动散热”式风扇, 可根据散热要求调节其运转速度, 能够在正确的位置提供适当的散热气流流量。

(3) 大型空气“散热”装置:通过一些新的革命性科技成果, 现在已经能够实现动态增加或减少冷气流的流量, 将气流路径最优化。通过对最需要的位置提供集中的制冷, 避免了气流的分散, 因此节能量非常显著。

5.新的IDC数据中心应建设为面向全业务的综合业务数据中心。未来的IDC不再仅仅充当“机房”这样局限的概念, 而是将成为企业的平台, 包括基础架构平台、工作平台及服务的平台, 成为支撑企业运营的重要的一环。综合业务数据中心的建设应采取灵活的、可扩展的网络架构, 以适应业务不断发展的需求, 通过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 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可扩展性, 提高数据中心综合业务的管理能力。

结束语

需求建设论文 篇10

作为国内首个以培养社会情绪能力为目标,同时由区域内一线教师参与本土化研发的课程,我区教育局、我区教育学院协同8所幼儿园、9所小学已经进行了长达7年的实践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这门面向学生未来生存技能和生活质量的全新课程,对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而以下我区在课程研发和实践中的尝试与突破,则进一步丰富了该课程的价值。

其一,课程立足学校的教育功能,对解决现实问题做出了力所能及的努力。由于不同国家的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国外同类课程中的大部分内容与我国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很远,我区在研发这门区域课程时,没有简单地迁移英、美等国相对成熟的课程内容,而是在研究其他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从内容框架的顶层设计到教学实践的指导落实全部进行了本土化自主研发。我们研发团队根据当下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童年和少年阶段加强了同理心课程的设置,从解决学生现实问题入手,通过引发同理心,帮助学生体验并领悟到如何在社会交往中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对提高学生心理品质,甚至对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都有着重要意义。

其二,课程以现有国家课程体系为基础,对未来生存需求作出了积极的回应。“社会性和情绪能力养成”作为一门国际新兴课程,引起了美国、英国、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家的高度关注。我们可以预见:未来,是否具备这种心智和能力影响着个体的人生幸福,意义非凡。在我看来,以品德、心理、社会等现有课程体系为基础,又在这些现有课程体系之外融合已有课程并孕育出这门区域课程,通过一系列“接地气”的养成型目标,实实在在地帮助学生提高应对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急速变化、生存压力和人际交往的能力,是非常有价值的。

其三,课程融合学校、家庭、社会的教养功能,实现了师生、家庭、社会的共同成长。我们一度担心该课程的影响力不足以让学生在离开课堂、离开学校之后,仍然产生作用。但是,通过我们研发团队的努力,该课程的影响力已经走出了校园,走进家庭和社会,帮助学生在当下的学校生活与未来社会生活之间建立联系。我区有50位家长成为了该课程的合作研发者,该课程中的“家庭对话”部分是和家庭成员共同完成的,而该课程中的“另类作业”则需要学生结合实际的社会生活来完成。至此,该课程所能影响到的人群,已不仅仅是学生。与此同时,该课程对试点校教师的影响也尤为明显。教师在接触该课程理念后,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开始以同理心看待学生的表现,师生关系变得更为融洽。教师执教课程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这恰恰也是课程的社会成长性在校园的又一重要反映。

从人才市场需求看职校专业建设 篇11

(一)调研背景

会计专业是职业类院校中开设最为普遍的专业之一。我校五年制会计专业执行的是江蘇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而三年制中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则由各校自行制定,加上中职学生的生源质量不容乐观,基于此,我们把本次调研的重要任务确定为:调研无锡地区对中职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会计专业设置情况及人才培养情况,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我校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包括课程标准),据此培养符合社会实际需要和学生实际能力状况的会计专业人才。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我们主要选取我校毕业生安置率较高的红豆集团、无锡博信咨询财务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无锡分行等10家企业,同时选取了我校2006、2007届财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50名作为我们典型性抽样调查的对象。

(三)调研方法和形式

根据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分布特点,本次调研我们主要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调查形式。旨在通过我们的调研,希望能够培养更加适应企业需求的会计专门人才,在专业实务操作技能教学方面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二、会计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趋势

(一)相比学历要求,企业更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

一般用人单位的会计工作大多侧重于核算工作。因此,对于初级会计岗位,企业更青睐有工作经验的人员,而不那么看重学历。

从问卷调查结果看,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要求招聘有2~3年工作经验的人才,可见工作经验对于应聘的重要性。对应届毕业生来说,工作经验就是实务能力,从凭证的填制到账簿的登记直至报表的编制都要求学生会独立操作,不需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训。这在学校可以通过一定的实习实训做到。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企业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他们对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工作岗位会考虑招收。大多企业认为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和实务性很强的工作,因而他们更看重应聘者的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从会计人才需求结构看,中高级会计人才奇缺。

中高级会计人员一直是企业人力资源竞争的对象,就目前每年的供需比来看,中级会计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高级会计人才更加紧缺。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外资企业纷纷在华设立公司,这需要大量熟悉国际会计准则的本土高级财务人才。

三、企业对财务会计人才的需求情况

(一)人才需求量分析

据国家工商总局11月2日发布的一项统计表明,至2011年9月底止,全国私营企业已达到941.3万户,比2008年增加641万户。按每个企业配置1-2名会计人员计算,会计行业每年需要增加40多万会计从业人员。由此可见,财务人才的就业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

(二)学历需求情况

本次针对企业的学历需求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在人才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中小企业对大、中专人才的需求成为这类企业人才需求的主体,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57.8%。

(三)岗位需求情况

这是我们确定专业方向的重要依据。调查资料显示,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提供的财务会计专业岗位主要是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管理三类岗位,它们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1%、19%和40%。

(四)企业对财务会计专业人才业务素质、能力要求情况

1.业务素质

(1)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企业普遍认为财务人员要有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提高,熟悉企业的具体实际和相关规定,了解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并能自觉严格执行,做到记账、算账、报账手续完备,内容真实,账目清楚,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关键。

(2)广泛的知识面

企业认为只有财务、会计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不仅要熟悉财务会计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对于其他相关的学科如经济学、税收、管理、营销和法律等也应相当熟悉。被调查的企业一致认为:改革开放的中国要求会计人员能及时地吸收反馈包括金融、证券等知识在内的大量会计信息。因此,会计从业人员应是综合性人才。

(3)掌握会计电算化,不断提高英语水平

计算机已被广泛地运用于财务系统,使广大会计人员从繁杂的核算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使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开展财务分析、预算、统筹等工作。因此,财务人员必须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

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从事涉外业务,进行出口商品的生产和贸易往来活动,加上我国财会工作与国际接轨的需要,都要求财务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英语水平。

2.能力要求

(1)较强的实践能力

实践证明,财务人员将会计理论转化为实践,再从实践中提高理论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更应注重对理论的思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更新知识的能力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快,经济情况千差万别,会计的服务对象、核算原则与方法、会计信息内涵等都要适应经济发展的变化,这就要求财务会计人员必须不断地“充电”学习,更新知识结构和思想观念,具备“造血”功能。

(3)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

财会部门掌握着企业的经济命脉,财会人员必须当好领导的参谋,具备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与银行、税务、审计等部门进行广泛的联系。这种能力直接关系到其工作成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生存发展的机会和可能。

四、会计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一)会计专业方向分析

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能就业的行业包括产品制造业、商品流通业、房地产业、金融业、酒店餐饮业、宾馆旅游业、社区非营利组织机构或部门等。与之相对应,我们在制定中专会计专业学分制教学计划时,可以设置两个专门化方向,即:企业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其中企业会计针对的岗位重心是小企业会计。

(二)会计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分析

调研结果显示,对于一般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而言,他们的工作项目主要涉及:出纳、工资核算、成本核算、纳税申报、往来结算、审计、总账、报表、资产管理、财务分析等,这些工作项目形成会计专业对应的基本职业岗位群。

在这些岗位群中,审计、总账、报表、资产管理、财务分析等岗位,只适合大专以上学历层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而适合中职学历层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岗位,主要是一些理论知识要求不高、技能操作要求比较熟练的岗位,如:出纳员、收银员、会计信息录入员、统计员、工资员、成本核算员、仓库保管员等。

(三)会计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分析

目前,我国国内会计资质考试按其难易程度大体分为三个等级: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职称考试;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最后等级的考试对于中职会计专业学生难度过大,所以我们重点分析前两个等级的资质考试。

1.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报考条件:报考者应具有高中毕业(含技校、职校)及财经中专结业证书、专业证书以上学历。考试科目: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包括实务)、初级会计电算化。免试条件:其中具有财经类专业中专毕业以上学历者可免考会计基础知识和会计电算化两门科目。

2.会计职称考试

(1)初级职称考试

报考条件: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并有2年会计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均可申请初级资格考试。考试科目:经济法基础、初级会计实务。考生必须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两个科目的考试,才可以取得初级会计资格证书。

(2)中级职称考试

报考条件:报名参加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①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五年;

②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四年;

③取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满二年;

④取得硕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一年;

⑤取得博士学位。

考试科目:财务管理、经济法、中级会计实务。中级资格考试成绩实行单科累计制,单科合格成绩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有效,各科考试成绩合格标准均以考试年度当年标准确定。凡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取得以上三个考试科目合格成绩者,均可取得中级资格。

此外,目前高级会计师资格证书已由评审制转变为考试制。

以上证书中面向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主要有:会计从业资格书、珠算等级证书,还可以增加“点钞”、“账簿书写”、“传票翻打录入”等技能考核。从事会计工作若干年后,通过努力一般可以考到初级和中级会计资格证书。

五、关于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一)專业建设应该注重产学研结合

通过调研我们确信:学校专业建设应该注重产学研结合。可喜的是,一些学校在这方面已经开展了相关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要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尽量吸纳社会、行业和企业的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参与进入教学过程(包括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运行等)中。

(二)专业建设应进一步加快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的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就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师必须深入企业,学生必须进到企业,实现学校与社会的结合,师生与劳动者的结合,教学和生产实际的结合,从而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符合学校实际的、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

(三)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多赢

1.合作制定和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使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行业、企业的需求,我们要经常聘请校外企业、行业专家以及校内骨干教师为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每年定期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针对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所需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听取企业专家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作相应调整,实现优化。

2.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在校内实训基地,学生通过模拟训练可以体会到会计工作的真实情况,感受会计岗位的工作环境和能力需求。但这毕竟是模拟仿真训练,不能引起所有学生的高度重视,校内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各种不足,这就要求学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特别是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送学生去企业财务部门见习考察、实训实习,创造条件让学生与社会、企业、岗位多些接触,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

3.加强人力资源共享的合作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时能理论联系实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学校应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邀请校外专业技术人员来校担任实习指导教师,邀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部分教学任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手能力,也促进学校“双证制”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学校要主动了解企业的需求与困难,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相关问题或困难,让校内优秀教师参与企业和行业培训,为企业和社会提供专业培训,提高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实现多赢的格局。

(四)加强学校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学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部门、组织机构并不是孤立存在、各自为战的,而应站在学校的高度,一切以学校大局为重、学校的整体利益为重,而不是只局限于本部门的范围。事实上,学校的许多工作,如教学工作、学生工作、招生就业工作等,都需要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通力合作才能创造最佳业绩,收到最佳效果,只要哪个部门不予配合,工作成效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学校各部门之间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充分共享教育资源,发扬团队合作的精神。一些学校积极探索人事制度改革,实施中层干部轮岗制,已经让一部分轮岗过的中层干部有了深刻的体会。

(五)加大对教师赴企业锻炼实践制度的执行与考核力度

学校对专业教师赴企业锻炼实践的制度已经出台并已执行,一些专业教师通过实践锻炼,真正提高了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也获取了有关专业技术人才的信息和专业建设所需要的信息,了解了企业对员工的管理考核要求,为学校开展有效德育和专业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或案例。同时,教师通过亲身感受与比较,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多的热爱,对促进教师爱岗敬业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因此,学校应加大对全体教师到企业锻炼实践制度的执行力度和考核力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六)对不同层次学生开展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档案用户需求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篇12

1 高职院校档案馆 (室) 用户定位及信息需求特点

1.1 高职院校档案馆 (室) 功能定位

高职院校档案馆 (室) 是收集、整理、保管本校各类档案、并为本校师生员工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专门机构。档案馆 (室) 工作应与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 成为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信息库 , 并将馆 (室) 藏资源中国内外同类院校的教育经验 , 社会需求信息等 , 通过挖掘 , 筛选和整理 , 形成具有指导性的网络信息 , 为学院领导科学决策及教学、科研、管理等管理部门提供参考。因此 , 高职院校档案馆 (室) 应与时俱进 , 更新观念 , 建立起覆盖面宽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 为学院持续、长久发展提供信息保障。

1.2 高职院校档案馆 (室) 用户定位

对高职院校档案馆 (室) 信息用户包括 :学校各级领导和职能处室的管理人员 ;教学管理人员、专任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因此 , 在现代大数据背景下 , 信息用户及其知识信息需求结构的变化将最终决定着档案馆 (室) 的信息资源、服务内容、服务模式及管理机制。用户是档案馆 (室) 工作服务的主体。没有用户 , 档案馆 (室) 就失去了立足之本。高职档案馆 (室) 对用户信息服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管理水平。基于此 , 高职院校档案馆室应该在对服务对象明确定位的基础上积极开展针对性强、覆盖面宽的信息服务。

1.3 高职院校档案用户信息需求特点

1.3.1 用户对档案信息需求的内容具有层次

1) 管理人员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决策者和执行者 , 涉及的知识信息领域较宽泛 , 因而所需要的是全局的、综合性的信息 , 尤其需要经过深加工的、浓缩的档案信息精品 ;而职能处室管理人员主要需要业务指导性的档案信息 , 如各类文件 , 而且要求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2) 教学工作人员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 , 他们的信息需求及满足程度, 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 只有大量获取专业理论、技能知识以及高职教育方针政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要求、教学经验学生的学籍成绩等多方面的档案材料 , 才能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信息 , 完成高质量的教学科研任务 , 才能创造性地将科学的理论、扎实的知识、前沿的知识、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 , 因此 , 其信息需求有如下的特征 :专业性、个性化 ;全面性、系统性 ;新颖性、前沿性 ;知识性、权威性。

3) 科研人员主要进行教学研究和科研课题研究 , 他们需要的主要是理论性、专业性比较强的全面、系统、完整的档案信息材料。

4) 学生 (包括在校生和毕业生) 主要是为参加专业技能大赛、专升本、参军、补办毕业证、出国以及毕业实习和写毕业论文等提供服务 , 主要需求不同年度不同省市的招生录取名单、学生学籍、成绩册、实习报告及相关调研材料等。

1.3.2 用户对档案信息需求和利用形式具有多样性

1) 数字化与网络化 , 即需要将档案实体信息数字化处理 , 通过校园网络方便快捷地快获取所需的档案信息。

2) 集成化 , 即需要在网络中将各类信息获取方式融为一体 , 使信息交流、查询、数据获取、全文阅读和信息发布集成多功能、多渠道、多方式的信息需求与服务利用行为。

2 高职院校档案馆 (室) 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重视不够 , 资金投入不足

高职院校档案 (馆) 室是高职院校辅助部门 , 长期以来得不到相应的重视 , 更谈不上重视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甚至对档案 (馆藏) 室的服务功能 , 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存储、传输等工作 , 对档案信息可促进学校的发展的作用认识不足。信息意识淡薄 , 集中体现在本来就不足的档案管理人员身兼数职 , 资金投入少 , 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仍滞留在单机版状态 , 在功能需求、系统架构、信息安全等方面 , 都迫切需要改进和完善 , 但由于资金不到位 , 影响了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进程。

2.2 脱离实际 , 档案资源建设缺乏针对性

个别高职院校档案馆 (室) 在信息资源建设时盲目建设 , 并没有对本校的教学工作及其它各职部门工作进行详细分析 , 也没有进行各类用户信息需求调查 , 包括不同时期用户信息需求特点的把握 , 更没有请本校的不同岗位工作人员提供相关的参考建议 , 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所建设的档案信息与用户信息需求的背离 , 不能很好地满足档案馆 (室) 用户的信息需求, 应用程度不高, 造成信息浪费。

2.3 馆藏档案内容不充实 , 资源结构不合理

目前 , 档案信息建设主要是依靠传统馆藏资源的数字化 , 但是由于一些高职院校档案馆 (室) 缺乏科学的管理体制和健全的管理机制 , 档案信息分散管理较重 , 存在一些有价值的文件材料不能及时收集归档的困境 , 尤其是一些教学文件材料 , 重点建设项目材料、科研档案材料以及具体业务性材料等等 , 致使馆藏资源内容不充实 , 结构不合理 , 出现红头文件多 , 具体业务性档案少 , 原始文件多 , 编研成分少 , 传统档案多 , 特殊载体少等等 , 使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2.4 信息资源偏少 , 资源保障效率较低

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为了利用网络的快速传输 , 方便各级用户的利用 , 充分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益。经过对部分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信息资源建设网络调查 , 大多数高职院校档案馆 (室) 档案信息只限于目录数据库的建设 , 对于全文数据库存、多媒体数据库、专题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网络信息资源整合以及网站建设各项工作还没有实质性进展 , 网络信息资源偏少 , 无法满足用户集成化等方面的信息求。

3 高职院校档案馆 (室) 信息资源建设策略

3.1 深入开展宣传 , 保证资金投入到位

要得到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 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深入开展宣传 , 向其证明档案馆 (室) 对本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意义。首先 , 高职院校档案馆 (室) 可以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形式 , 全面了解本校师生员工对档案馆 (室) 作用的认识、对档案资料需求的程度、需求的类型等 , 在此基础上 , 形成本校用户对档案信息需求的报告 ;第二 , 采取横向比较方式 , 高职院校档案馆 (室) 对其他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好的院校进行调查 , 形成差距调研报告 ;第三 , 在上述两个报告基础上 , 形成档案馆 (室) 档案信息资源建设需求报告 , 要详细阐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意义 , 师生员工的信息需求 , 在高职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其他院校档案馆 (室) 建设状况 , 本校档案馆 (室) 信息资源建设所需设备设施、经费等 , 在这样两份翔实的报告面前 , 学校领导一定会重视档案工作 , 尽可能满足档案馆 (室) 的信息化建设经费 , 确保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校园同步实施。

3.2 引进和培养专业馆员 , 提高资源建设的针对性

档案馆 (室) 是学校重要信息服务机构 , 应注重引进和培养专业馆员 , 该专业馆员除要具备丰富的档案专业知识外 , 还要具备教育教学管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知识结构。专业馆员是高职院校与档案馆 (室) 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专业馆员要根据本校教学科研各项工作实际 , 分析研究学校的整体工作规划、部门工作计划 , 一定时期的工作任务以及各职能部门的各种相关信息 , 对用户将来近期出现的需求作客观的有效的预测 , 并进行信息需求调研、信息利用反馈 , 及时开发出有针对性的、用户急需的有价值的本校及高职教育前沿性的专题信息资料。具体引进和培养方式一是采取社会招聘方式 , 对专业馆员提出素质要求 , 二是定期引导档案人员参加业务和相关领域的知识培训 , 强化档案人员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 ;三是由各教学部门、行政部门等相关部门抽调一名人员组建档案信息专业开发团队。通过以上三种渠道 , 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质量 , 提高使用效益。

3.3 健全管理体制机制 , 确保资源收集齐全完整

档案馆 (室) 资源数字化是当前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渠道 , 馆 (室) 藏资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信息资源建设的质量。针对大多数高职院校室藏内容不充实、结构不合理问题 , 首先应建立以档案馆 (室) 为中心的全校档案管理网络 , 形成以学院领导、档案室专职人员、部门领导、部门兼职档案员组成的四级管理体制 ;第二 , 健全文件材料归档机制, 如要根据各职部门任务的拓展, 尤其是教学工作内容的增加 , 要重新修订《部门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 建立“三纳入、四同步”管理制度、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制度、各级领导及专兼职档案人员的岗位责任以及激励奖惩制度等。使归档工作从“让我归”变为“我要归”。

3.4 开发网络信息资源 , 完备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高职院校档案馆 (室) 应建立档案信息服务网站 , 以网站为阵地 , 为网络加载各种有价值的档案信息。一是利用扫描技术建立馆 (室) 藏档案的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专题档案信息数据库 ;二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分散在本院校园网、高职高专信息网、中国教育统计网等不同地域、不同载体上的信息集中收集、加工、编排形成高职特色档案数据库 ;三是与本校图书馆联盟 , 建立档案图书档案信息一体化服务模式 , 在查询档案信息的同时 , 可通过档案馆 (室) 对图书信息系统链接直接进入图书信息的查询。通过建设完备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 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教师及各类用户的知识信息需求。

3.5 强化全员服务意识 , 开展多渠道、全方位服务

档案馆 (室) 人员在完善高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同时 , 要不断创新服务意识 , 对于非涉密文件 , 要采用多种技术 , 将档案信息资源加工成多种格式的电子文件 , 包括可供网络使用的PDF文件、微信、二维码扫描文件等 , 开展多渠道、全方位的服务 , 使用户无论在哪里 , 或者无论电脑网络、i Pad、移动手机 , 都可以查阅和下载 , 方便用户使用 , 提高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毕建新, 郑建明.基于用户需求的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机制研究[J].档案与建设, 2013 (2) :8-10.

[2]秦雪平.基于用户需求的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2 (32.6) :71-73.

上一篇:舵桨系统下一篇:安全隐患下小学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