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规划

2024-10-22

高校规划(精选12篇)

高校规划 篇1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许多高校在进行扩建和改建。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 校园是学校精神、文化的载体, 校园环境对于培养学生品格、情操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绿地能够净化空气, 调节气候, 维护生态平衡, 对于增进师生身心健康、渗透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 绿地规划设计就显得极为重要。在高校绿地设计规划时, 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1 绿地植物配置原则

1.1 适地适树

在对高校绿地进行规划设计之前, 首先要了解当地的气候环境、土壤、地形、地势、阳光、水分、原有设施和人类活动等环境条件综合因素, 再根据植物的生态学特性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 以利于植物很好地成活和生长。校园绿地应集中体现出城市绿地的价值, 在植物种类上应达到一定的数量。一般10hm2左右的面积中, 木本植物树种种类要达到当地常见木本植物种类的40%以上。

1.2 乔灌草合理配置

在植物配置上, 乔灌草等植物类型搭配合理, 形成立体种植结构, 既能有效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 又符合人们观看树体轮廓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审美观。校园中的植物群落应当是模拟自然而营造的适合本地环境条件, 结构合理, 层次多样, 物种关系相互协调, 景观自然和谐的植物群落。

1.3 注意季相变化

植物的景色会随四季呈现出变化。在植物选择时, 要考虑植物的姿态、叶色、花期、花色、果期、果形等因素, 进行合理的配置, 形成季相的变化, 做到三季有花, 四季常青。随着季节的变化, 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景观。

1.4 种植密度合理

植物配置的密度是否合理, 影响绿化功能的发挥。乔木类树之间的距离要根据树木成年时树冠的大小来决定。要想在短期取得较好的绿化效果, 距离可近一些。

1.5 适当种植有香味的植物

在校园的各处, 适当种植一些芳香类的植物, 如丁香等, 以舒缓大学生紧张的神经, 缓解学生的压力。

1.6 合理搭配

要注意常绿针叶树和落叶阔叶树的搭配, 速生树和慢生树的搭配, 观叶树、观花树和观果树的搭配。植物配置时要考虑各植物间要相互和谐, 逐渐过度。在种植设计时尽量保留原有的古树, 在此基础上搭配其它植物。

1.7 不宜种植的植物

过于娇贵的植物不宜种植, 否则会给后期的校园绿化养护造成负担。

2 草坪种植原则

草坪按形式分为自然式草坪和规则式草坪。自然式草坪充分利用自然地形, 或模拟自然地形, 形成波浪起伏, 外形轮廓曲直的草地风光。在自然式草坪中, 树种的选择宜丰富些, 种植形式应采取自然式、“三五成林”, 或孤植、片植都比较适宜, 特别是草坪边缘的种植应错落有致, 体现自然韵律, 忌成排成列的整齐种植。而在规则式草坪中, 多选择树形整齐、轮廓鲜明的树种, 种植形式也以规则式为主, 并且常用一些规则式的花坛、模纹点缀装饰, 增加观赏效果, 这种草坪对地形、排水、养护管理等方面要求较高。

3 绿地规划原则

高校绿地规划要从为师生创造优美环境的角度出发, 通过景观建设, 形成一个舒适、美观、有益于师生身心健康、充满大自然景观的宜居生态环境。

3.1 草坪种植与乔灌木种植相结合

草坪相对乔灌木形成的群落而言, 观赏性强, 能缓解眼睛的疲劳, 但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小, 且日后管护的费用高。由乔木、灌木、花卉、草坪构成的植物群落发挥的生态防护效益作用大, 且日后管护的费用低。因此要把种植草坪和种植乔木灌木花卉相结合, 形成立体的植物群落。

3.2 绿地的功能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在规划高校绿地时, 要注重功能和美学并重。既要创造充满大自然情趣的生活游憩空间, 又要强调校园文化和艺术品位。校园绿地在满足学生交流、放松等功能的同时, 注重提高学生的品味、内涵、素质。

3.3 植物景观与园林设施相结合

在规划设计时, 采取多种形式的园林造景手法, 以丰富景观。在突出植物景观的同时, 设计一些雕塑小品, 水景工程, 假山, 长廊, 亭, 桌椅, 花坛和各种铺装, 形成多样的园林景观形式。

3.4 绿地的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面积较大的绿地, 景观集中, 优点是具有较高观赏价值, 缺点是外向性强, 来这里的人比较多, 易形成嘈杂的环境, 不够安静;面积较小的分散绿地, 优点是内向性强, 易形成相对安静的休息空间, 拉近了同学之间的距离, 有利于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缺点是观赏价值低, 空间形式单调, 不能形成较完整的空间结构。因此, 在绿地规划中要考虑集中与分散的绿地相结合, 能起到二者优势互补的作用。

3.5 绿地布局的开放与封闭相结合

开放式绿地布局是指建筑物在中间, 绿地围在周围;封闭式的绿地布局是指绿地在中间, 建筑物在外围, 形成“O”、“U”、“L”形。前者表达气势开阔, 景观突出的特点, 后者则形成具有私密性和安全感的特点。在绿地设计时, 要将二者有机结合, 形成多样化的景观。

4 结语

通过对高校绿地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 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 达到改善高校生态环境和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为师生提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有利于他们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

参考文献

[1]张吉祥.园林植物种植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2]赵世伟, 张佐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1.

[3]刘丽霞.浅谈校园规划设计[J].建筑科技与管理, 2009 (2) .

高校规划 篇2

2009-02-09 23:17

说明一下:以下排名及观点包含留言均为pingfan100 magic world制作,相关排名数据本人只做整理,便于大家查阅。如果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城市规划专业高校排名TOP50(非官方)

1同济大学

2东南大学

3天津大学

4清华大学

5重庆大学

6华南理工大学

7哈尔滨工业大学

8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9华中科技大学

10浙江大学

11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可能是时间的问题~)

12南京大学

13山东建筑大学

14湖南大学

15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16大连理工大学

17厦门大学

18武汉大学

19西南交通大学

20沈阳建筑大学

21南京工业大学

22中南大学

23昆明理工大学

24合肥工业大学

25深圳大学

26郑州大学

27武汉理工大学

28华侨大学

29河北工程学院

30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31广州大学

32北京工业大学

33青岛理工大学

34上海交通大学

35西北大学

36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37四川大学

38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39苏州科技大学

40福州大学

41太原理工大学

42宁波大学

43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44湖南城市学院

45云南大学

46兰州理工大学

47湖南科技大学

48河北工业大学

49山东科技大学

50内蒙古工业大学

2008年所有开设城市规划专业的学校列表

九江学院 江汉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装饰学院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城建学院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济南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华侨大学 黄河科技学院 湖北民族学院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城市学院 湖南文理学院 黑龙江科技学院 黑龙江工程学院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 河北工程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 河南科技学院 河南财经学院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贵州工业大学 贵州大学 桂林工学院 广东工业大学 广州大学 广西大学 福建工程学院 福建农林大学 福州大学 东北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东南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长江大学 长安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方工业大学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安徽农业大学 重庆大学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郑州大学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 中南大学 中山大学 宁波大学 宁夏大学平顶山工学院 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南昌大学南阳理工学院 云南大学 浙江科技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树人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 西华大学 西藏大学

西北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大学 西南林学院 西南民族大学 同济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武汉科技学院 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城市建筑学院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香港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四川大学 三峡大学 邵阳学院 苏州科技学院 苏州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深圳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 孝感学院 星海音乐学院 新疆大学 青海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 青岛理工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 昆明理工大学

目前建筑学、城市规划、园林(景观)学科国内的牛校有:

1、8所

同济大学 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有国家重点学科

清华大学 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有国家重点学科

东南大学 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有国家重点学科

西安建大 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有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中)天津大学 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华南理工 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中)

重庆大学 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有国家重点学科

哈工大学 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以上就是建筑规划老八校,排名不分先后,一般认为同济规划第一,清华建筑第一(清华没有城市规划本科)

2、2所

华中科技大学 2个二级博士点(建筑设计、城市规划)

北京林业大学 城市规划与设计(含园林规划与设计)二级学科博士点,其中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国内老大

3、其次有一个建筑二级学科博士点的高校有4所:

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南京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均为建筑设计与理论博士点)

4、另外2所: 武汉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等学校均具有一级学科硕士点,并有望取得建筑规划学科博士点。

5、昆明理工大学、山东建筑大学、深圳大学、沈阳建筑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厦门大学、中南大学等7所学校具有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6、另外还有具有城市规划与设计二级学科硕士点的高校有: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北京工业大学、长安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桂林工学院、合肥工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兰州交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武汉理工大学、、西北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南林学院、浙江林学院、郑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

以下是53楼朋友提供的城市规划学校等级划分名单(感谢大家提供的资料^^我会继续改进的!)

A等:1 同济大学 A+ 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A 7 东南大学 A清华大学 A+ 5 华中科技大学 A 8 重庆大学 A北京林业大学 A 6 华南理工大学 A 9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B+ 等(15 个): 天津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长安大学、中南大学、苏州科技学院、西南林学院、沈阳建筑大学、西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深圳大学

B 等(15 个): 昆明理工大学、河北农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四川大学、桂林工学院、东北林业大学、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南京工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郑州大学、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大学

高校规划 篇3

摘要: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校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方式,在当前形势下,建设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势在必行。本文从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理念、建设目标、建设内容以及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等方面出发谈谈在高校建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的思考。

关键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有意识地计划个人全部生活的过程,主要包括生活、工作、学习、闲暇及各种关系,同时积极采取行动步骤,在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实施这些计划。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而言,就是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知识结构,结合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以及要达到的职业目标所作的方向性的方案。

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对于一个人来说是终身过程,而大学只是其中一个重要阶段。按照萨柏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大学生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在此阶段,许多学生需要就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作出关键性的决策。因此,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黄金阶段,对大学生未来职业方向和职业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在大学阶段的生涯发展任务有三个:第一,完善自我认识,保持积极自我概念的技能,保持有效行为的技能,了解发展性变化;第二,进行教育与职业探索,具备参与及投入教育和培训的技能,投入工作和终身学习的技能,定位评估和运用生涯信息的技能,寻找、获得、保持及改变工作所需的技能,了解社会需求和社会功能对工作本质和结构的影响;第三,学习生涯规划,习得决策制定的技能,了解工作对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影响,了解男女性别角色的持续变化,习得生涯转换的技能。

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方式有信息提供、自助活动、工作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生涯团体咨询、个别生涯咨询等。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其中较好的一种方式,其优点是受众多,影响面大,可以灌输理念,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够系统地对学生进行长期的指导。在当前形势下,在高校建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一、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近年来,各高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积极构建校内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很多高校在大三和大四也开设了就业指导方面的课程,但尚未实现就业工作全程化的目标。从形式上看, 虽然国内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机构—无论是招生就业处、就业指导中心、职业生涯中心还是其他相关机构,已经成为高校的一个必备就业指导机构,可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却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高校甚至还没有开设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学生家长,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都有限。在现有的就业指导课程及教育中,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偏少,不成系统。一项针对成都五所普通高校学生的调查表明,有69.8%的学生希望在大学期间获得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服务,而有83.3%的学生对学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感到不满意或仅仅是一般。这与严峻的就业形势给我们提出的要求不相适应,需要改变。目前,许多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还没有专门的职业指导师,一般是由做学生工作的老师或者思想政治辅导员来指导,而这些指导者往往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职业指导的师资队伍建设也亟待加强。

二、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需求

1.新的就业形势的必然要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2009年全国毕业生人数达到611万,比2001年的115万增长了近五倍,新的就业形势要求我们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高校就业工作,实现就业指导的创新,包括思想认识、工作机制、工作方式方法、工作手段和工作内容的创新。而工作内容的创新中最核心的变化就是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应努力面向学生职业生涯的全过程,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咨询和服务。改变过去仅仅帮助学生迎接一个工作、一次面试或一条特定的职业道路的做法,而培养他们在未来一生中具有可持续生涯所需的认知能力,使他们能够开发和扩展自己的能力,创造机会并建立专业联系,换句话说,要培养他们具备杰出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而有关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课程是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主导方式,因此,在高校构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势在必行,意义重大。

2.高校就业指导功能的客观要求。高校就业指导具有“教育”与“援助”的双重功能,要充分发挥这双重功能,需要通过职业规划课程的形式,使学生在自我与职业的把握方面拥有一定的知识,形成正确的理念、具备一定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借助外界的援助,能够较为独立且恰当地解决就业问题。当前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缺乏一定的系统性、针对性,大都局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一般性的服务工作,而且这些工作的主体是学校,学生的信息很难得到反馈,作为被动的学生也无法从根本上认识到规划的重要性。这种应急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面临就业时的应对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可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确定符合自己兴趣与特长的生涯路线,促使大学生自觉地将未来的就业压力转化为在校期间的学习动力,学校也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教育,不仅包括求职面试、简历制作、仪表礼仪等外在的技巧培训,还可以拓展到职业修养、价值观等等内在的素质教育。积极有效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朝着高校就业指导进一步科学化方向发展的标志。

3.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学生发展的内在要求。据调查,目前高校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学习和就业过程中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学习盲目性强、动力不足、自我定位不准确、对职业了解不够,对社会和周围环境认识不多,对前途感到迷惘,缺乏对未来生活和职业目标的规划与准备等。而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来解决。成功的职业生涯设计对于大学生的择业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学生从低年级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并开设相应就业指导课程,有利于及早消除大学生就业、择业中的误区,有利于使刚入校的新生及早转换角色,做出长远规划,使他们积极适应大学生活,今后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长,实现积极的人生价值。因此,从学生一进校开始就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特长,认识社会的发展趋势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步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合理规划自己一生可能的职业发展轨迹,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帮助他们更快的成长为行业或者企业的骨干人才。

三、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1.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理念。

在高校建设职业规划课程中,应建立起能适应新形势需要的“面向生活、面向个人、面向素养”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系统。面向生活,即是从学生的当下生活面向未来生活,从学生的现实生活面向可能生活;面向个人,即应为学生度身定做,而非统一标准,要充分考虑课程的刚性与弹性;面向素养,应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综合就业竞争力及全面发展为出发点。

2.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目标。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终身幸福和个人发展;总体目标是使学生学会认识自我的性格、兴趣、价值观等特点与一些职业的基本知识、技能,以及认识职业的一些思想方法,掌握择业和就业的一般技巧和方法,具有能够运用职业选择、决策的方法与技术解决实际职业问题以及终身进行自我职业指导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职业规划能力,形成和保持对职业的探究兴趣和学习愿望,具有正确的职业观和较强的创业意识,养成积极、负责、安全地的职业行为习惯,为迎接未来社会挑战、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协助学生完成两个转变,即从中学学习到大学学习的转变、从学校到职场的转变;协助学生高效率地度过四年大学生活;协助学生明确人生的方向,成功选择合适的职业生涯;协助学生追寻生命的意义和生活方向。

3.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内容。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其核心是课程内容建设。高校根据自身特点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要体现前瞻性、确定性、开放性、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高校可以依托自身学科优势,设置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大学科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教育课程并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同时,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更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可以使企业最新的生涯规划成果、经验教训、管理理念进入教科书,使学生获得最前沿、最实用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高校职业规划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具体说来,应包括八个模块的内容:有职业生涯基础知识模块、价值辨析模块、职业素质培养模块、探究模块、职业生涯设计模块、创业指导模块、就业指导模块、体验模块。

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内容在大学四个年级应有所侧重,学生在第一年重点学习职业生涯基础知识模块和价值辨析模块的内容,结合本人的职业志向,对自己的兴趣、能力及倾向、大学入学动机与理由、现所学专业等进行综合性理解,就大学四年的生活与专业学习的目标,以及毕业后的职业目标,进行自我规划。第二年重点学习职业素质培养模块和探究模块的内容,收集本系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情报,针对自身的职业志向与条件进行考虑,争取机会进行实际的社会职业体验,通过一些职业探索活动,进一步提高职业选择能力与适应意识。第三年重点学习职业生涯设计模块和创业指导模块的内容,明确个人职业选择的实际决策过程,继续搜集职业信息,为自己毕业后的职业方向作出决定。第四年重点学习就业指导模块和体验模块的内容,选择决定毕业后最期望的职业目标,了解并认识到达该目标的过程(方法、途径)与手续,朝着自我实现方向发展,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自我探索活动。

经过四年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逐步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合理规划自己一生可能的职业发展轨迹,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进而提高就业率和就业层次。

4.高校建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组织教学要考虑的问题。

在建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组织教学时,我们要考虑四个重要的问题:教育目标、学习经验、教学组织和评估考核。首先,关于教育目标。无论是作为选修课还是必修课,我们要了解这门课程应达到什么目标,学生又能从中学到什么。其次,关于学习经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获取经验的过程,我们能提供什么样的学习经验,才能帮助他们有效地达到这样的目标,这个是我们制定课程和组织教学的时候,也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第三,关于教学组织。要注重考虑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学习经验,使之具有连续性和序列性,并有助于学习者把看来似乎孤立的学习经验组合起来。最后,关于评估考核。运用有效的评估程序评价学习效果,如考试、作业或者其他方式,以保证本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5.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中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要建设一个系统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学校需解决好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第一,全面规划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包括课程的基础建设、课程资源库的建设。要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在全校学生中开设职业生涯规划选修或必修课,与学分挂钩,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教材、编写教学大纲和案例集、制作相关多媒体教学课件。

第二,建设一支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建立必要的教学组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研室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坊)。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培养非常关键。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高校应高度重视,建立完善的评聘机制、考核激励机制,创造有利条件吸引更多有相应学术背景的优秀人才加入到职业指导队伍中来。高校应将聘请校外专家与培养校内职业指导师相结合,对全校从事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和就业指导工作的相关人员进行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提高专(兼)职指导人员的专业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队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研室可由校就业指导中心牵头,在二级院系成立教研小组,专题立项研究课题,定期开展活动,如集体备课、个别听课,教学讨论、教学研究等,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第三,探索现代化的授课方法,设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网络辅助教学平台。要积极创新,构建一个良好的职业生涯网络辅助教学支撑平台。通过该平台,教师可以方便地制作和发布网络课程,布置和评判作业,同步或异步答疑,学习者可自主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不同学习者之间以及教师与学习者之间,可以根据教与学的需要,围绕所教所学的课程内容进行讨论、交流。

第四,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实施的优势资源,包括发展和强化职业指导机构、设置信息化和网络化互动平台、引进科学的职业测评工具。职业测评具有预测、诊断、探测和评估等功能,对帮助大学生客观认识自我、合理调整择业观念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学校应充分认识到职业测评在大学生就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中的作用,挑选和引进合适的测评工具,开设学生职业测评室或推出网上免费大学生职业测评与辅导,印制、发放就业指导手册,在图书馆开辟独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区等等,让学生有条件根据需求接受职业测评服务。

总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提高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式。我们要认真研究和建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积极解决在教学过程及课程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使之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者系广东商学院信息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

参考文献:

张敏强.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浅析高校无线网络部署规划 篇4

一、高校部署无线的网络需求

网速的快慢决定着无线网络的性能, 无线网的速度取决于其接入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接入点与工作站之间障碍物的多少, 要建一个高吞吐量的网络,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缩短学校机房到学校楼宇之间的距离, 因为有些复杂一些的房屋结构会对无线电波造成一定的影响, 所以需要相当数量的接入点才可以完整覆盖。

二、高校无线网络设计拓扑图

按照学校的规模和需求, 将在楼层通过AP实施无缝隙覆盖。各楼层通过网线连接到二层交换机。然后二层交换机连接到三层交换机通过路由器连接外网。同时我们通过三层交换机上通过MAC、VLAN技术把公司内部每台电脑的MAC地址与VLA想绑定为每个部门划分就属于自己的部门VLAN。同时采用DHCP服务为公司不同部门的员工电脑进行的IP的划分。为了考虑学校的IP地址的限制数量, 安全性用可NAT转换方式提供了内网人实现上网功能。

三、高校无线网络性能需求

对高校的学生用户, 教师用户的网络而言, 必须在覆盖范围与服务质量间作出取舍。只要配合高增长的外接天线, 就可以使用比较少的接入点, 但是宽带就必须在较大的范围来共享。基本上, 扩大覆盖范围的做法并无对错可言, 特别是用户密度较低的时候。有些部署会使用单一接入点配合外界天线来覆盖更广的区域, 因为这对网络的容量需求并不高。覆盖范围小, 接入点就可以服务较少的用户。每个接入点只需要服务较少的工作站, 每个工作站的吞吐量也因此提高。

四、高校无线网络设计

为高校的无线网络服务的最终目的, 其实就是为学校提供安全的、高效的、先进的、适用的、经济的、能够满足教师学生办公需求的覆盖校区信息网络, 保证整个校区在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健康, 高速, 有效, 稳步地向前发展。因此采取下面的设计规划:1.先进性。采用先进的设计思想, 选用的网络设备, 使网络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保持技术上的先进性。2.开放性。网络设计及网络设备选型遵从国际标准及工业标准, 使网络具有高度的开发性和所提供设备在技术上兼容性。3.可伸展性。4.安全性。5.可靠性。网络系统的设计必须贯彻可靠性原则, 使网络系统具有非常高的可用性。选用技术先进、成熟高可靠性的网络设备。6.可管理性。

五、结束语

如今, wifi的蔓延已经势不可挡, 无线wifi也已经从一种有趣的玩意变成不可或缺的技术。无线局域网利用了无线多址信道的一种有效方法来支持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并为通信达移动化、个性化和多媒体应用提供了可能,

在当前的网络建设中, 如何建设安全可靠、经济适用、可持续发展的网络, 如何成为未来数字化发展培养信息化人才, 以成为所有人关注的焦点。无线网络是新兴的技术标准转化为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其发展是竞争形势发展的需求。

随着人们对无线宽带上网的需求增加, 高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无线区域网标准也不断完善, 相信无线网络在未来的几年会有更广阔的发展。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校园网建设情况的分析, 并在综合勘测无线网络的应用状况后, 简单地介绍了学校无线网络的规划与设计。涉及到高校对无线网络建设的要求, 拓扑结构, 以及实施的必要性、可行性等方案。

关键词:无线网络,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金枫, 郑辑光, 曹建福, 孙东旭一种高吞吐量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多信道MAC协议[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10 (12) .

[2]曹沛先.传真存储转发技术设计与实现[J].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1 (02) .

[3]周慧茹.TD-LTE无线网络链路预算分析[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2012 (01) .

高校自行车停放规划 篇5

随着井冈山大学大规模的扩招和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校内自行车、机动车的流量剧增,而校园内道路交通等一些基础设施并没有大的改变,尤其是学校停车场设施规划的滞后导致停车泊位的较紧缺和停车的随意性等校园交通问题。对于人流相对高度集中的校园,合理地组织和规划停车用地、利用好有限的校园停车资源、由此消除产生的交通安全隐患。这目前也是井冈山大学校园道路交通规划中待解决的问题。

(一)校园车辆的现状具有如下特点:

1、车辆较拥挤的时间在每年新开学期间,尤以每周的周末车辆最多,其中大部分是外来车辆。

2、停放量呈现出的高峰期均在下课时。白天校园车辆停放量从总量上看比较稳定,自行车、机动车停放高峰与上下课的人流高峰相重合,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校园内的交通压力。

3、大家都图方便,往往喜欢把车停在自己目的地较近的位置,所以校园现状停车的便捷性是相当高的。

(二)发现的问题:

校园的机动车停车需求在激增,校园交通,特别是校园停放车面临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儿个方面:

1、食堂门口在用餐时间会挺慢各式各样的机动车,大家都不按规定停放,导致食堂门口杂乱,且用餐高峰期容易造成拥堵等安全事故

2、中央大道的路边上存在乱停车的现象,需要给与管理。

3、每到上下课高峰期中央大道人流量比较大,道路比较拥挤,车辆难以通行,且容易

发生交通事故。

4、教学主楼楼前的车辆停放比较乱,不少车堵住了进入教学楼的入口,应予管理。

5、男生宿舍楼前,自行车、机动车都停放到草坪中去了,导致草坪严重践踏,杂乱无章,毫无美感。

6、女生住宿区的停车也比较混乱,尤以晚上为甚,很多自行车都是随意停放在马路周围,堵着学生路,导致学生都要绕路而行,且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

7、学校的停车设施较为简陋 ,缺少标志、标线 ,与校园环境协调性差 ,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校园的景观和人文气氛。

综合上诉问题,最主要的因素是我校停车场的车位不够,所以首先要规划停车场,增加车位,加强管理。

(三)解决问题

根据校园内自行车、机动车停车现状及问题,处理好人-车-路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充分利用好有限停车空间的基础上实现井冈山大学校园内停车场进行合理设施规划的目的。校园内停车场设施规划具体如下:

1、首先学校后勤要给每座住宿楼和教学楼周围配备自行车存放架,自行车的管理必须规范化。

2、然后关于机动车,我觉得要加强校园交通制度化管理,严格控制外来机动车辆。

3、加强对校园交通规划,完善校园交通硬件设施的改造和投入。高校人多、车多、路狭窄、停车难是当今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学校领导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对学校交通硬件设施的改造和投入,尽快缓解校园交通压力,保证校园交通安全畅通。

(1)进一步加大对道路、教学办公楼周围环境的改造,增加楼群周围的停车泊位,(2)今后对机动车的停放应纳入学校对新大楼的建设的总体规划,尽量考虑地下停车库等配套设施。

(3)完善校园交通标志。

4、六个小原则:

(1)由于学校资源有限,人流量大,停车场的规划要本着占地面积小、疏散方便、保证安全的原则。

(2)停车场的位置要尽量靠近建筑物,方便办公人员停车。(3)停车场的位置尽量集中,便于管理。

(4)对于车流量较大的时间段,停车场要有一定的弹性来应对,最好有预备的停车场。(5)对于外来的车辆要加强管理,特别是每年的开学期间。(6)要为我校以后的发展预留停车用地。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析 篇6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 就业 目标

大学教育对于每个大学生的成长都是极为关键的,经过大学四年的历练和洗礼后,一部分人成为综合素质全面的职场精英,一部分人成为精通专业知识的科研人才,还有一部分人始终迷茫,到离校的那一天也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路在何方。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倘若大学期间没有树立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四年的生活就可能在迷茫困惑中流逝。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可以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是大学生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1.1高校职业规划课程的现状

近年来,高校就业工作部门以及就业指导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取得了较大程度的进步,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业程度不够、缺乏针对性、缺乏全程化的职业指导体系等问题。尽管高校普遍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但由于缺乏系统的、一体化的职业生涯辅导体系,目前学生在校期间能接触到的职业指导和培训主要来自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和定期讲座,仅仅掌握了应急性的就业政策、必备的就业流程与求职常识,对所学专业与未来职业的了解偏少,更不能将自身特点与求职联系在一起。

1.2 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大多数学生将职业生涯规划理解为通过一个测评软件来了解自己的兴趣、价值观等信息,根据测评结果迅速定下职业生涯的目标,而在日常生活中依然缺乏努力的方向,以至于目标被空置。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一个“从内而外”的过程。无论市场上的测评软件如何全面、丰富,也只是对人的单方面能力和心理进行的预测和判断。大学生对测评工具缺乏科学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偏激的结果。

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2.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职业目标

生涯规划是一个过程,规划的功能就在于为生涯设立目标,目标是可以为人生带来希望和意义的。大学生处于生涯阶段的探索期,也是职业理想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他们的自主意识迅速发展,摆脱了对老师、家长的依赖,独立走向社会,并且拥有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社会阅历,具备了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此时,生涯规划可以帮助他们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职业目标,并且根据理想与目标合理规划好大学生活。

2.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大学实行的“学分制”使得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课程,同时宽泛的学习方向也导致了部分学生的学习过于盲目,无法明确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在职业发展的探索中,很多大学生将希望寄托于学校,希望辅导员或其他就业工作人员能明确指引自己就业的道路。然而,由于个人知识水平的局限性,任何人都无法掌握所有的、准确的就业信息,所以职业生涯规划更多地需要大学生自己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制定出更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也可以培养和提升自己多方面的能力,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学生顺利就业

临近毕业的大学生中总存在一部分人,平日拿着简历像无头苍蝇一般四处求职,最终却难以找到理想的就业岗位;也有一部分学生找到工作后不久便跳槽,甚至频繁跳槽。有调查表明,大学毕业两年内离职率接近75%。一方面,社会上关于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呼声越来越高,许多大学生对就业持有消极态度,随意就业;另一方面,“刚就业,便跳槽”导致企业对于聘用的大学生存在疑惑,因而形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恶性循环。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尽早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从而明确求职方向,使得就业的道路更加顺利。

3 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措施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贯穿一个人一生的事情,存在于整个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之中。因此,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的指导应循序渐进,在不同的阶段制定相应的目标,并采用恰当的培养方式和途径。

3.1 一年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点

开展专业就业前景指导,将“职业的发展应从进入大学校园开始”这一思想全面灌输给学生,帮助学生尽早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同时,开设系统的、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完成自我探索与对外部工作世界的探索,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及适合的发展方向,并客观分析社会对人才、岗位的需求情况,从而树立明确的职业方向,真正做到职业生涯规划从大一做起。组织新生与高年级学生进行座谈,听取高年级学生在学习与就业方面的经验;鼓励学生参与与自己兴趣相符合的社团活动,锻炼各方面综合能力;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进社会,深入了解各行业的不同信息。

3.2 二年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点

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处于大学职业生涯中的定向期。在这一阶段,角色转换顺利完成,对大学的学习、生活已基本适应,并且对社会大环境、社会需求、所学专业、职业发展方向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这个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应该重点在学习、提高自身能力方面入手,要求学生深入掌握专业课知识,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活动,锻炼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举办就业形势与政策、就业心理辅导方面的讲座;举办各类校友活动,为学生提供与往届优秀毕业生交流的机会。

3.3 三年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点

大学三年级临近毕业,面临着升学、出国留学、工作、自主创业等多种选择,属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分化期。这一阶段要深入了解每名学生对于将来的打算,从而进行个性化分类职业指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设立专门的自习室,为打算升学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开设各类实用型的升学辅导讲座,或邀请考取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回校进行经验交流;对于打算择业的学生,从择业心态、求职经验、简历制作技巧、面试技巧、企业招聘经验等多方面进行辅导,并开展模拟招聘专场、简历设计大赛、求职技能训练营等活动,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寻找专业对口的就业岗位进行提前实习,深入一线;为意向创业的学生开设创业指导课程,邀请专业人士进行集中授课,充分利用创业孵化基地,扶持毕业生创业项目。

3.4 四年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点

对于很多大四学生来说,关键词就是实习与求职,这一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的重点在于如何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具体方法有:在求职高峰期前开展就业程序、政策指导,帮助学生了解签约的具体程序及注意事项;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招聘会、社会大型招聘会、考研辅导班;组织学生到用人单位参观实习;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向用人单位推荐优秀毕业生;督促已有意向单位的学生完成签约手续,帮助学生顺利入职;对于个别消极就业或存在就业困难的学生,进行单独的面谈,切实解答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鼓励学生就业。

4总结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系统、庞大的工程,除了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外,还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全校各部门的密切配合来完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大学生必然越来越重视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越来越认可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通过逐步完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可以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将来的就业打下稳定的基础,提高就业竞争力,并且使职业生涯规划朝着为事业服务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昶斌.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应用[J].惠州学院学报, 2002,(5) .

[2]李病宽,刘启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5 (1).

高校规划 篇7

近年来,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办学模式的改变, 高校的发展战略规划已成为教育部乃至高校召开相关会议与论坛的重要主题, 这反映出国家与各高校开始普遍重视学校的发展战略工作。教育质量的高低, 决定了这个国家是否有可靠的人才储备库来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 而一所高校是否有发展前景,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该校是否有明确的办学思想与发展规划, 即明确的战略定位。

二、目前民办高校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1、面临的机遇

(1) 有利的政策环境

200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正式生效, 2004年4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正式实施, 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 标志着民办教育的法律地位得到了确立, 相关的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在以后的办学过程中可以做到有法可依, 依法执教。《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 为民办教育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2) 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趋高涨, 除了正规的学校教育以外, 职业教育以及各级各类的培训应运而生。以北京市为例, 到2005年, 普高在校生由16万增加到25万, 高教在校生达到80万, 成人年培训量达到450万人次, 不仅北京市户籍人口受教育需求数量增多, 而且外来人口、外地想到京都求学的人群也会随着开放程度的加大而增多。民办教育应抓住这个机会, 结合自身的特点, 为学校的发展与学习型社会的建立而努力。

(3) 人才的需求

随着改革开放, 经济的不断发展, 特别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多样化发展。近年来, 全球制造业中心逐渐转向了我国, 例如珠三角和长江三角洲地区, 许多新兴的产业对技术类人才的需求很大, 如工业设计等。

(4) 办学形式灵活

民办高校生源渠道多元化, 以应届高中毕业生为主体, 向两头延伸, 形成了包括高考落榜生、社会待业青年、职业中学毕业生在内的广泛生源渠道;而且民办高校培养模式灵活自主, 依据专业特色和生源的实际水平与要求, 灵活调整修业年限, 可采用面授、函授、传统学历教育、文凭考试教育、自考助学教育、延伸教育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适应社会的需求。

2、面临的挑战

(1) 教育资源紧张

由于扩张速度快, 规模大, 很多院校出现了“一高三低”的倾向, 即生师比上升,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生均图书册数、生均仪器设备值等办学条件的指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以生均图书册书为例, 国家标准是生均图书册书为100册, 大多数院校里这个标准还差很长一段距离。缺乏国家经费支持的民办高校与公办院校相比, 其处境更加艰难。

(2) 经费投入不足

对于民办高校而言, 经费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办学投资者的投资, 学费收入以及其他收入来源。投资者的投入办学初期较为充足, 但由于不是出于公益性目的办学, 因此不会像政府对与公办高校的支持一般给与稳定的财政保障;学费收入是学校的主要资金来源, 但是对于没有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民办高校就算是有较高的学费收入, 也不能满足学校各类教学活动乃至发展的需要;至于其他收入来源, 由于民办高校自身发展历史不长, 自身的创收及能够吸引的社会投资的能力有限。

(3) 缺乏特色定位

目前, 一些民办高校进行学校发展定位时, 并没有从民办高校自身的实际出发, 着眼于市场、社会与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而是出于对眼前利益的考虑, 其市场意识往往压倒了特色意识。通常在同一个区域之内, 很多民办高校盲目追求社会上所谓的“热门”专业, 不分层次与类别办学, 不但造成专业的重复, 而且造成“特色”的重复。而相互之间重复的院系与专业设置, 将使民办高校之间长期处于低层次的恶性竞争, 阻碍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

(4) 招生形势严峻

民办高校的生源主要受到来自几方面的挑战:第一, 普通高校的大规模扩招使民办高校的生源在数量与质量上都遭遇了生源危机;第二, 入世以后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 中外合作办学成为了中国教育市场上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再加之享有国家提供的优惠政策, 因此对民办高校带来的冲击力不小。

三、民办高等教育的战略选择

1、市场、区域特色定位。

民办高校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实力, 明确自己的定位和特色。根据我国目前现状, 民办高校应该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培养人才市场急需的专业和应用型人才为主。在设置专业之前, 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 做到有的放矢。

2、多种渠道筹措资金

政府应该把民办教育纳入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 对其进行一定的扶持, 使公办、民办教育协调发展。另外, 民办高校还应积极主动寻求与各界企业的合作, 比如让学生在读期间能到企业实习、培训一段时间, 增加实战经验, 如果企业认为合格, 可以将其吸纳为公司一员, 节省了单独进行培训的时间, 适应工作环境的时间也大大减少, 学校与企业实现双赢。

3、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

第一, 等级评估机制, 这包括教学质量的评估, 职称的评估等, 有效的评估机制能取得理想的激励效果;第二, 面向社会的监督机制。可以让政府、社会力量参与设立监督机构, 一方面严把学校质量关, 一方面树立良好的社会舆论形象, 逐渐消除学风差、教学质量差等社会偏见, 有利于优质生源的吸引。

4、注重师资队伍规划

第一,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范围涉及住房、医疗等方面;第二, 重视高学历、高职称、名牌教师、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引进与培养, 以此来提升教学质量, 带动整个师资队伍的发展;第三, 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优秀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与进修, 做出一定教学、科研成绩的教师予以岗位提拔、工资晋升等, 遏止由于制度性缺失导致的教师流失加剧的趋势。

摘要:科学的发展战略与规划对于高校来说至关重要, 民办高校尤其如此。本文从高校发展战略与规划的重要性入手, 分析了当前民办高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提出几点民办高校应做出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发展战略与规划,机遇,挑战,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

[1]蒋凯、马万华:《应对国际化的挑战:大学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7, 5, (1) :177。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改革 篇8

一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现状

中国教育部明确提出高校要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 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建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来负责高校的就业指导教育。然而中国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发展不规范、不平衡, 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认识不足

国内许多高校认为职业生涯教育等同于就业教育, 对职业生涯教育的理念认识不足。在课程的开设上只是单纯地注重对毕业生的求职指导和招聘信息的提供上, 只是为了服从教育部安排而保留传统的就业指导教学模式。这体现了很多高校对职业生涯教育的不重视, 临阵磨枪式的就业指导对学生在就业及终生职业规划上不能起到实质性的指导作用。

2. 课程体系不健全, 内容缺乏针对性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需要多方面教育课程工作安排的开展, 然而中国的高校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课程的开设大部分只重视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自主创业指导, 多数在大四阶段开设课程, 忽略了之前阶段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职业发展的教育, 没有针对学生的不同需要和不同阶段来匹配不同的课程内容。其次, 就教材的编写而言, 很多教材没有涉及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 仅提出了当前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等理论性的内容, 只注重概念的传授, 缺乏针对性。

3. 课程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吸引力

首先, 目前部分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仅通过书本进行知识的传授, 对多媒体教学的采用不足, 教学模式和手段过于单一, 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其次, 缺乏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就业最新形势的了解, 在与用人单位合作进行实习、招聘方面的信息传递上做得不够, 并没有开展实践性教学, 使学生与社会的接触过少, 不能了解真正的市场需求。再次, 对学生的共鸣教育不够, 教学模式过于教条, 没有注重对学生职业素质及内心情感的培养。其课程建设存在诸多局限性, 教学效果难尽人意。

4. 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 师资力量薄弱

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 离不开具有高素质的专业教师。然而, 跟西方国家相比, 中国的专业教师人数少, 在很多高校中是由党政管理人员、学科任课教师兼任。他们基本上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 教学能力有限, 教师的整体水平偏低。另一方面, 师资队伍与学生的比例失调, 教师资源不足, 难以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二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 高校重视程度不够

中国大部分高校开设了该门课程, 但没有从实质上重视起来, 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学生职业选择的深远作用, 急功近利, 只考虑眼前的得失, 导致了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停滞不前。

2. 基础教育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的缺失

基础教育重视基本文化知识的教学, 忽略了对孩子独立性和未来眼光的培养。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的职业生涯教育开展过晚, 已给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3. 社会资源配置的相关制约

在当前中国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态势下, 政府将大量资金投入到经济建设中, 对于高校科研项目的投资, 也都集中在有高经济效益的相关项目和政策研究上。由于高校职业生涯教学, 相对国民经济增长有一定的滞后性, 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师资力量的强大, 不利于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

三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的思路

1. 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改变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播而忽略学生未来发展的思维模式, 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放到与其他学科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 加大资金投入, 支持和鼓励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

2. 丰富课程内容

首先, 改变照本宣科的学习就业政策等书本知识的教学方式, 加大相关就业信息的普及, 加入实践教学环节。其次, 从大学一入学就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开设课程, 大一阶段加强学生的适应性教育, 大二、大三时培养学生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兴趣, 提升自身能力, 毕业阶段注重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3. 课程教学模式优化

首先, 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 打破课堂界限, 采取情景模拟、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一系列开放式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 寻找自身的兴趣点。其次, 注重实践的开展。一方面可以邀请用人企业到学校以开展讲座、举办创意大赛的形式来提高高校学生的就业能力, 另一方面应为学生创造去企业实习的机会, 在干中学, 在学中思考职业生涯的道路。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 高校应安排专业教师再教育、聘请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人士进行培训活动, 以达到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目的。其次, 加大对职业生涯教育的资金投入, 鼓励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科研项目, 实现教学相长。

摘要:中国的职业规划教育起步较晚, 与西方国家相比差距较大。高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同时, 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本文通过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现状和问题的分析, 积极探索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方式, 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广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需求的目标。

关键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查伟大.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现状分析[J].科教导刊, 2014 (16)

[2]樊非.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时代教育, 2013 (23)

[3]杨娜.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初探[J].传承, 2009 (14)

高校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分析 篇9

吉林大学南岭校区原为吉林工业大学所在地,学校组建于1955年,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原吉林工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重点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以汽车、农机为特色的理、工、管、文相结合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15所高校之一。

校园占地面积广,各种配套设施齐全。在校园总体规划上办公区应是务实、高效、勤政的;教学区应是干净,勤奋,宁静,优雅的;生活区应是温暖,舒适,整洁,文明的;运动区营应是轻松活泼,富有朝气,昂扬的。整个校区的自然景观突出特色应该呈现绿色调。功能区的绿化带应该与建筑相协调。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环境营造上充分考虑师生需求,创造恬宜人静、和谐自然的校园环境。着力改善教师住宿用房及塑胶球场的改造。确保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不断改善学生食宿条件,作好宿舍调整规划,改善就餐环境。整合现有资源,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聚精会神地谋划学校建设,推动学校建设。要善于利用一切机会,抓住一切机遇,来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协调好部门间的关系,营造和谐的建设环境,加快建设步伐,改善办学条件,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校园的总体规划和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达到规模适当,结构合理,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的美丽校园。

2 高校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在校园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因为是老校区,又坐落在市中心地带,校园建设用地明显不足。教学楼、学生公寓、公共设施及体育场等不能满足学校建设需求。无法合理安排各功能分区,由于我校建筑多为原有建筑,新建筑地点的选择只能是见缝插针,所以造成功能区划分与使用功能不尽合理的状况。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基本建设也迅速增长,但与之相配套的水、电、气、暖、管网等并未得到根本改善,管网老化,容量不足,消防系统存在隐患,缺乏基本的安全保护系统。道路功能不明确,道路与交通组织不佳。缺少地上停车位和地下停车场,缺乏有效的交通组织与管理。照明、宣传、标识等设施缺少系统规划,环境设施不全。缺少公共环境艺术设施,文化品位与景观质量不高,反映办学传统与办学特色的人文景观不足。上述问题的存在,有高校扩招造成办学规模扩大与资源紧张矛盾更加突出的原因,有地理位置的原因,有长期投入不足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缺少统筹规划。

3 高校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的措施

加强对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领导。校园建设规划是学校一个时期内总的发展建设的依据,是校园建设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因此,校园建设规划的制定必须立足于学校长远总体发展规划,由有关部门共同调研制定规划草案,根据学校总体建设规划进行修改,最后由党政联席会议决定、各相关职能部门分步组织实施。做到前瞻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科学规划校园近期和远期基本建设。校园总体规划工作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对学校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要根据阶段性发展规划和未来发展方向,由专业技术性很强的规划设计单位结合学校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指向,做出近期和远期校园建设发展规划,经学校讨论同意,报请省级主管部门批准,使之成为学校校园建设必需遵循的法规性文件。依托政府和社会力量,确保各项建设工作顺利进行。校园规划建设所需资金主要通过自筹、社会投资合作、项目租赁等方式进行筹措,还可以争取和利用省拨资金和各项减免政策等,以缓解资金紧张。学校将根据资金和用地紧张的实际情况,统筹兼顾与重点发展相结合,保证重点,分期分批地实施建设工作。加强相关制度建设,科学决策,充分论证,合理设计,保障实施。校园规划建设要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法规和管理规范要求,按照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科学设计、充分利用的原则组织实施,健全有关规划、项目立项、规划审批、工程设计、项目招标、质量监督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健全议事程序和规则,维护校园规划的权威性、连续性、严肃性,确保校园建设规划得到贯彻和落实。

向外拓展校园用地。由于历史原因,我校教学、科研、办公、生活相对集中在老工大校区。而老校区地处城市中心,面积不足,空间到了拥挤无序的困难境地,越来越凸显出校园用地不足造成的发展障碍。因此,我校更应在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上下功夫,突破老校区地域范围上的局限,向周边地区拓展办学空间,从而大力推进办公用地、教学用地楼、学生公寓用地、体育运动设施、大学生文化中心等基本办学条件的规划建设。

充分发挥设施的功能,完善功能布局。随着学校的发展,逐步调整并完善建筑的功能布局。在校园基础设施改造的基础上,整合公共环境艺术设施,完善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创造人与环境的和谐美好空间。加大基础设施改造力度,科学设计、统筹规划、谋划长远,对我校的基础设施加大投资进行改造建设,做好老校区改造工程,从根本上改变基础设施老化陈旧的状况。同时充分考虑未来发展需求,重新审视校园建设规划,设计先进并留有余量,做到一朝投入,长期受益。做好给排水系统、电力系统、供热系统、校园安全系统、校园环境等五个方面的改造建设。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优质大学校园和建筑不仅在具体的区域,历史,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更加突出体现在其独特的学术氛围,并直接影响到环境,人员培训和规划。一所大学更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其传统的更凝结成物化校园建筑。为此,校园应加强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精神内容丰富的物质文化环境建设,努力营造教育的良好氛围。

4 结语

时代发展和教育变革对大学校园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校园规划的整体性、开放性和地域特征,多层次交往空间和文化特色的营造,生态化、园林化和可持续发展等无不体现着这种规划的要求。同时,随着近年来我省高等学校的快速发展和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高校目前的校园规划已不能适应学校办学发展的新要求。为有利于今后高校健康持续发展,学校基本建设工作有序进行,避免新建设项目在选点上存在的随意性、主观性、人为性、不科学性,要强化校园规划意识,为教学、科研创造优质、高效的物质环境。同时,校园环境建设是通过校园的规划来体现的,校园规划要根据学校的规模和性质,从整体出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校园的地形地貌,努力营造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校区。准确把握现代校园的特点,为教学、科研和生活创造优质、高效的物质环境,力求体现功能上的先进性。立足近期建设,着眼长远发展,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节约用地,注重生态保护和实施运行的阶段性。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塑造符合综合性大学校园文化内涵的高雅品格和富有艺术性的建筑形象。

参考文献

[1]黄世国,朱柯.论高校新建校区规划建设的校园文化观[J].山西建筑,2013,(39).

高校校园网的设计与规划 篇10

1系统设计原则

建设校园网络, 本着少花钱办大事的原则, 充分利用有限的投资, 在保证网络先进性的前提下, 选用性能价格比最好的设备, 我们认为校园网建设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1先进性:以先进、成熟的网络通信技术进行组网, 支持数据、语音、视像等多媒体应用, 用基于交换的技术替代传统的基于路由的技术。

1.2标准化和开放性:网络协议采用符合ISO及其他标准, 如:IEEE、ITUT、ANSI等制定的协议, 采用遵从国际和国家标准的网络设备。

1.3可靠性和可用性:选用高可靠的产品和技术, 充分考虑系统在程序运行时的应变能力和容错能力, 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与可靠。

1.4设备的兼容性:选用符合国际发展潮流的国际标准的软件技术, 以便系统有可靠性强、可扩展和可升级等特点, 保证今后可迅速采用计算机网络发展出现的新技术, 同时为现存不同的网络设备、小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和微机等设备提供入网和互连手段。

1.5实用性和经济性:从实用性和经济性出发, 着眼于近期目标和长期的发展, 选用先进的设备, 进行最佳性能组合, 利用有限的投资构造一个性能最佳的网络系统。

1.6安全性和保密性:在接入Internet的情况下, 必须保证网上信息和各种应用系统的安全。

1.7扩展性和升级能力:网络设计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升级能力, 选用具有良好升级能力和扩展性的设备。在以后对该网络进行升级和扩展时, 必须能保护现有投资。应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多种高层协议和多媒体应用。

2具体需求分析

校园网是一个覆盖全校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它以校教育交流中心为核心, 通过高速主干网络将主楼、物理楼、计算机楼、文科楼、音美楼、化学楼、财务处、外语楼、体育馆和图书馆的各个网络分中心进行互联, 形成一个以教育交流中心为核心的校园网络系统。该校园网作为我校的信息基础设施, 可以满足学校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加强学校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 实现与国内外同行进行管理、教学与科研等信息的交流。

为了建设好校园网, 需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在校园网建设的初期一定要做好校园网的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如何设计、建设和应用校园网的关键, 是具体设计校园网时首先要完成的工作, 结合实际情况, 校园网络需求主要为以下五方面:教学楼、行政楼、图书馆、实验室、信息网络中心。

2.1教学楼:主要为电脑机房、多媒体教室, 将计算机多媒体视听引入课堂教学、声音、图像、动画的普遍采用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2.2行政楼:办公自动化基于web综合管理信息的信息系统、提供行政、人事、学籍、后勤、财务管理、公文收发管理、教师档案管理、学生档案管理、科技档案管理等使学校日常办公无纸化、减少办公开支提高办公效率等。

2.3图书馆:图书馆是给师生们提供自主学习的场所, 师生可以根据需要自由选择内容以及基于web的图书音像供学生随时读、并于连接Internet、使图书馆得到进一步拓展、使师生能够得到近乎无限的网上资源。

2.4实验室:实验室是专为学生实验用的, 其接到桌面的均为100Mbps的带宽, 并提供连接Internet网络, 提高实验效果, 增加师生互动。

2.5信息网络中心:中心机房到汇聚层节点采用4兆光纤 (多模) 连接, 汇聚层到接入层采用百兆的五类线 (或者超五类) 连接。通常考虑, 建议数据信息点的接入用交换10/100Mbps自适应以太网端口接入, 以便能较经济的提供较高的带宽。整个方案设计的目的是建设一个集数据传输和备份、多媒体应用、语音传输、OA应用和Internet访问等于一体的高可靠、高性能的宽带多媒体校园网。

3结构化布线

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传输网络, 它既能使话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连接, 也能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互连接, 包括建筑物到外部网络或电话局线路上的连线点, 与工作区的话音或数据终端之间的所有电缆, 以及相关联的布线部件。一个良好的综合布线系统对其服务的设备有一定的独立性, 并能互连许多不同的通信设备如数据终端、模拟式或数字式电话、PC和主机以及公共系统装置。一般布线系统有六个子系统组成:建筑群间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 管理区子系统, 垂直 (主干) 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

校园网为园区网, 楼群间子系统采用光缆连接, 可提供千兆位的带宽, 有充分的扩展余地。垂直子系统则位于高层建筑物的竖井内, 可采用多模光缆或大对数双绞线。把管理区子系统并入设备间子系统, 集中管理。

对于多幢楼宇, 可采用多设备间的方法。分为中心设备间和楼栋设备间部分, 中心设备间是整个局域网的控制中心, 内设有对外 (Internet) 对内通信的各种网络设备 (交换机、路由器) , 中心交换机通过光缆 (地下直埋) 与楼栋设备间的交换设备相连, 以保证数据的高速传输。在此设备间放置布线的线架和网络设备, 端接楼内来自在各层的主干线缆, 并端接连接网络中心的光纤。

4网络拓扑结构

核心层考虑到核心层应该具有数据快速转发、路由等主要功能, 采用Cisco 6500系列三层交换机, 配置第三层路由功能模块。核心层节点间可通过若干千兆端口以Channel方式互联, 每个核心层节点通过千兆端口与所有汇聚层Cisco Catalyst 3750三层千兆以太网交换机互联, 组成星形结构, 有助于获得安全保障, 同时可提高带宽, 以便为用户提供安全高速的数据传输通道。

区域汇聚层采用Cisco Catalyst 3750三层全千兆以太网交换机, 区域汇聚交换机以双千兆光纤与核心交换机相连, 实现接入层与核心层之间的高速、高效中继, 提高校园网系统的结构化层次和可管理性。

接入层直接面对用户, 可在汇接层交换机下采用若干支持802.1q或ISL VLAN功能的二层交换机, 在二层交换机上延伸汇接层交换机的VLAN, 从而将用户划分在不同的子网里, 防止IP地址欺骗, 增强了安全性。

固定安装的线速快速以太网桌面交换机Cisco Catalyst3250系列, 可以为局域网 (LAN) 提供极佳的性能和功能。这些独立的、10/100自适应交换机能够提供增强的服务质量 (QoS) 和组播管理特性, 所有的这些都由易用、基于Web的Cisco集群管理套件 (CMS) 和集成Cisco IOS软件来进行管理。带有10/100/1000 Base-T上行链路的Cisco Catalyst 3250铜线千兆位, 能够利用现有的5类铜线从快速以太网升级到更高性能的千兆位以太网主干。

5 IP地址规划及VLAN划分

IP地址规划应该包括两部分:外部地址和内部地址的规划———外部地址就是Internet上的公有地址, 本次校园网向服务提供商申请了C类210.45.128.0/24共256个公有IP地址, 分配服务器群50, 其余用于NAT地址转换。内部IP地址应该本着易管理、易分配、易理解等原则来进行分配, 由于规划的是内部地址, 所以应该使用私有地址去规划。

由Internet地址授权机构 (IANA) 控制IP地址分配方案中, 留出了三类网络号, 给不连到Internet上的专用网用, 分别用于A, B和C类IP网, 如下:

A 10.0.0.0~10.255.255.255

B 172.16.0.0~172.31.255.255

C 192.168.0.0~192.168.255.255

IP地址分配及VLAN划分

对VLAN的划分方法主要有:根据端口来划分VLAN;根据MAC地址划分VLAN;根据网络层划分VLAN;根据IP组播划分VLAN;基于规则的VLAN。

6总结

从整体上说, 通过以上的分析已基本上展现了网络工程规划的全部过程。建设校园网对每个学校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都要经过周密的论证、谨慎的决策、紧张的施工和科学的管理。学校的网络化建设必然会对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为学校的办公提供简单、有效、便捷的理想环境, 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数据信息。由于建立了校园网, 一方面缩短了学校与外界的距离, 利用电子邮件和Internet网站等服务, 扩大了学与外界的交流;另一方面, 构建了以Intranet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 推动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 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准备了条件。随着学校的校园网建设的普及化, 学校将会进入一个科学管理和科学教学的新时代。校园网要能很好地应用与发展,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方案 (包括组网技术、拓扑结构、IP及路由规划、设备选型等) 的设计实施成功与否。本文从校园网工程的实际出发, 从理论、设计、实现等多方面阐述了经济可行的校园网综合设计实施方案, 经实践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当然, 随着用户需求与新技术的发展, 还可以进一步完善, 校园网的设计还要慢慢的前进。

摘要:校园网是各种类型网络中一大分支, 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作为新技术的发祥地, 学校、尤其是高等学校, 和网络的关系十分密切, 网络最初是在校园里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的, 许多网络新技术也是首先在校园网中获得成功, 进而才推向社会的。论文在局域网技术和现今发展基础上, 分析了建立校园网的意义, 建设原则和目标, 并阐述了其需求分析、综合设计、网络拓扑规划、VLAN规划、综合布线、网络安全等过程。文章从系统结构、布线系统、网络方案、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校园网的方案设计。在网络设计中, 通过各种资料以及实际的情况相结合, 详细介绍了网络拓扑结构、VLAN划分, 完成了网络工程的规划设计, 实现了网络的人性化设计, 最后通过相关软件对网络进行管理以及实现网络的安全性。

关键词:网络工程,校园网,网络设计,VLAN划分,网络安全

参考文献

[1]庄艳阳, 张峰.计算机网络项目实训教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20-25.

[2]张保通, 安志远.网络互连技术:路由、交换与远程访问[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9:10-50.

[3]冯昊.局域网技术与组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1-105.

[4]杜思深.综合布线[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105.

[5]倪俊, 陈晓苏, 刘辉宇, 李劲.网络安全策略求精一致性检测和冲突消解机制的研究[J].计算机科学, 2011, 38 (2) :32-37.

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模式探讨 篇11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模式

一、概 述

根据中央16号文件提出的“要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的精神,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政策性文件,文件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效果。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开展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对于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个人发展以及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的稳定,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校辅导员队伍规模正不断扩大,这支队伍建设与管理尚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高校领导不够重视、定位不清、职责不明、待遇普遍较低、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化不强,尤其是离职率高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没能做好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是一个重要原因。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管理可以把辅导员个人的发展目标和高校的总体目标结合起来,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调 查

为更好了解目前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情况,本人编制了问卷对广东一些高校的近40名辅导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0份,回收问卷36分,回收率为90%。通过问卷本人发现目前高校辅导员存在以下问题:

(一)职业定位模糊,前途迷茫。在调查的36个被试中,当问到“你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吗?”、“辅导员是你的首选职业吗?”等问题中,有近40%的人认为,他们在辅导员岗位上都是忙于一些事务性的杂事,没有清晰的定位,对辅导员这个职业存在比较大的担忧,认为辅导员的发展空间并不广阔,认为未来他们会选择别的职业。

(二)晋升较难,培养制度不够完善。 在问到“你们学校有专门针对辅导员的晋升及培养制度吗”以及“相对于高校其它岗位,辅导员的晋升是困难还是容易呢?等问题中,有一半以上的辅导员认为学校在对辅导员的培养上缺乏专门的制度,辅导员培养制度较不完善,机制不顺,人员配备和工作安排随意性很大,把辅导员当成“全能冠军”,没有很好的发挥辅导员个人的专业特长和性格特点,使得辅导员难以提高自身素质。

(三)待遇不理想,地位不高。在被问题“在你们学校,辅导员的收入是处于平均水平之上还是之下呢?”,有80%多的辅导员认为是在平均水平之下,这主要是因为,一般来讲辅导员没有高职称和高的行政岗位,也比较少有一些科研经费,而学校又没有专门的辅导员津贴,所以工资水平不是很理解。另外,不少辅导员认为,无论是在学生还是老师心中,认为辅导员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岗位,一些学生不把辅导员当作老师,认为辅导员是相当于他们的“生活助理”,有生活上的困难时有想到找辅导员,另外,有些学校把辅导员当作跑腿人员,一些临时性的事务性的事情都交由辅导员负责,甚至有些学校的一些行政机构只是发号施令,凡事都让辅导员干,让不少辅导员觉得很委屈和无奈。

(四)队伍稳定性差,职业倦怠感强。在调查的36名辅导员中,仅有5名是从事辅导员工作5年以上的,绝大部分都只是在辅导员岗位做了1-2年,被问及“你们学校辅导员流失严重吗?”以及“你打算一直坚守辅导员岗位吗?”,有30名被试认为他们以后会选择别的职业,主要是他们觉得辅导员岗位天天忙于事务性事情,对自己的提升不够高,而且学校不够重视,有着比较强的职业倦怠感,而且有些学理科的,不擅长做政治思想工作,工作热情不高,流失现象比较严重。

三、讨论与建议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一方面是个人对自己进行的个体规划,同时也包括学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进行的组织规划两方面,通过两方面的合理规划,使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更加清晰和合理。

(一)选准人,选对人。在招聘辅导员时,要利用合理科学的测评手段,对辅导员的个人性格、职业兴趣和政治素养等进行科学评价,从而在搭建队伍之初就选好合适的人才,尽量使招聘的辅导员对该岗位认识比较全面,以及对思想政治工作感兴趣,以此做到人岗匹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减少人才流失,尽可能稳定辅导员队伍。

(二)建立辅导员晋升及发展的专门性文件及制度,确保辅导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得踏实和有成就感。现在不少高校都有辅导员专门的晋升机制,有些高校规定在辅导员岗位上干满一定年限就可以有相应的行政或职称待遇,比如可以规定辅导员如果工作突出,可担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处级辅导员、院(系)团委(团总支)书记、学工组长等相关职务,吸引有经验、有业绩的辅导员继续留任辅导员工作岗位,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确保辅导员“老、中、青”结构的形成。

(三)建立高校辅导员分流机制,为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留有更宽更广的途径。可以采取转专任教师或是调任其它更合适的行政岗,或鼓励考公务员等形式,分流一部分辅导员,比如高等学校应结合实际,按各校统一的教师职务岗位结构比例合理设置专职辅导员的相应教师职务岗位,从事“两课”、“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也可以根据辅导员自己的专业,分流到相应的教学系部担任专任教师,或是根据辅导员的个性及工作特点,分流到一些行政部门从事行政工作,这样可以大大拓宽辅导员的职业发展之道,可以进一步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

(四)辅导员可以走科研或继续深造之道。辅导员在进行学生管理的同时,要加强工作的理论凝炼,把平时的实际管理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行研究,以此可以在学生管理的科研水平上有新的突破,另外,辅导员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特色,通过进一步深造,来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从而可以更好对自己的职业进行定位,寻求自己的职业闪光点。

(五)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及公平的考核评价机制。激励不仅可以推进和确保队伍健康、稳定发展,还可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使辅导员主动而自发地把个人潜能发挥出来,从而确保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的实现。辅导员工作能否顺利而准确地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考核评价机制的完善。因此,在制定考核制度时应遵循定性分析和定量考核相结合、年度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领导考核与学生评议相结合、考核结果与个人待遇相结合的原则。并把客观、公正的考核结果作为辅导员评优、晋升提职的重要依据。形成奖惩统一、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六)采取“阶段规划”模式,对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阶段性规划与管理。可以考虑将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分为三个阶段。这样既尽可能充分考虑未来发展,又立足于现实,才能真正符合职业发展的要求。第一阶段即辅导员职业生涯早期阶段(从事辅导员工作的1-2年),也是学习和经验积累阶段。这一阶段组织规划主要内容为:辅导员尽快进行职业角色转换,了解辅导员工作岗的具体内容;帮助辅导员执行、完善或修订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并针对不同人的具体情况,分类指导,为辅导员开通职业生涯规划的职业通道,指明达到职业生涯目标的路径。第二阶段即辅导员职业生涯中期阶段(从事辅导员工作的

3-6年),辅导员能娴熟地应对各种情况,独立地开展工作,在辅导员工作队伍中处于中流砥柱的地位。这个阶段组织规划的内容为:根据辅导员的层次、水平以及在同一岗位上的任职年限,通过政策上的引导,实行辅导员学校内部、学校之间、地区之间的流动;是为辅导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供空间、搭建舞台,从而培养职业化的学生工作者。第三阶段,辅导员职业生涯晚期阶段(从事辅导员工作5年以上),从我国高校目前的辅导员工作时间来看,一般在辅导员岗位工作5年以上,就进入晚期阶段,这个阶段是辅导员进行转型和分流的重要阶段,此时,如果辅导员的辅导员发展目标依然不清晰的话,就会导致辅导员队伍流失和不稳定,也容易造成辅导员队伍结构的失调,所以这一阶段的规划的主要内容为:对于具有较好的管理和领导能力的辅导员来说,学校要积极为他们搭建向党政干部发展的通道;对于具有很好专业技术基础的辅导员来说,要进一步提供专业化发展通道,实现辅导员向专业教师的分流;对于那些学生管理经验丰富并且理论提升很好的辅导员,要按照他们的理论研究领域,进行专业方向的调整,比如可以要帮助他们向心理咨询、就业指导、奖助贷等方向靠拢,从而激励其不断实践,逐步深化,成为一个方向的专家。

总之,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对于辅导员自身发展和高校的教书育人总体目标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等学校和辅导员要把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职业生涯规划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加大对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科学指导与有效引导,制定系统的培养计划,落实辅导员职称评定和晋升等专门性指导文件,提供“岗位分流”以及“阶段规划”等模式,使辅导员的职业生涯更加清晰和明确,从而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稳定化和职业化。

参考文献:

[1]林伟能.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J].2010.6

[2] 戴锐.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与策略[J].2009.12

[3] 赵勇,胡松.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模式探析[J].2008.3

[4]周立新.建设高素质的高校辅导员队[J].2006.12

民办高校云服务利用规划研究 篇12

云服务的基础是云计算。目前, 对于云计算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Google、IBM、Micro SOft、Sun等公司根据自己的研究视角给出了不同的阐释[]。阐释的差异性并不妨碍大家形成共识, 那就是大家都承认这是一种依托互联网将计算分布在大量的远程计算机上, 而非依靠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的新型数据处理方式。云计算的这种优势迫使一些对数据处理能力要求高的程序主动升级, 一些新型服务理念和项目也纷纷出场, 不断拓展云计算的应用范围, 也为云服务的发展奠定的基础。同时, 互联网不断拓展的疆域和日益稳定的特性, WEB2.0技术的日臻完善, 用户应用本身的分布性和个性需求的强盛增长, 以及云终端设计理念的提出, 都极大地推动了云服务的发展。云服务的诞生和发展完全是顺应潮流的走向和时代的需求。对于民办高校而言, 云服务有什么样的利用价值, 前景如何, 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2 云服务的实质和民办高校利用现状的原因分析

和云计算一样, 有关云服务的分类也是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 云服务可以分为Saas (Soft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 、PaaS (Platform as a Service, 平台即服务) 、IaaS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基础设施即服务) 和Daa S (Data as a Service, 数据即服务) 四类[]。也有学者认为, 可以将云服务大致归纳为3种:基于资源的云服务;基于软件平台的云服务;基于动态数据的云服务[]。无论大家的分歧如何, 但关于云服务是基于云计算和互联网进行的, 却早已达成共识。其实, 究竟如何给云服务分类, 都不影响大家对云服务的理解和关注, 因为云服务的基础虽然是云计算, 但它的精髓却不是计算, 而是提供高质量自适应的个性化服务。它能够根据用户的使用偏好、所在位置、在线时间等信息, 实时地对用户的需求做出预期, 为提供用户一个一致且连贯的终极体验。简而言之, 云服务就是以云计算为基础, 依托互联网, 向用户 (特别是新的创业公司) 提供推广、支付、财会、客服、数据存储、平台支撑等多角度全方位服务, 但花费低廉, 以便让用户把更多的精力和资金专注于本身的核心业务。

目前, 民办高校对于云服务的利用比较滞后, 只有个体的零星应用, 也主要集中在与个体学习工作较为密切的服务上, 比如金山公司的快盘, 360公司的云查杀, 了解和关心云服务应用前景的人并不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三:一是由于资金有限和专业人才贫乏, 民办高校的信息建设步伐相对缓慢。以至于大多数民办高校的信息化建设, 特别是网络 (带宽和网络稳定性) 建设滞后。在公办院校都迈进千G网络的门槛时, 他们还在百M的门口徘徊。二是民办高校教师缺乏关注新技术的热情。缺乏热情的原因一方面是源于民办高校教职工工作量比较大, 常常是一人身兼数职, 无暇顾及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是由于民办高校激励机制不健全, 教职工缺乏探索发现的动力。三是民办高校还没有意识到云服务将给学校发展, 特别是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新机遇。

3 云服务在高校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云服务的不断发展, 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教育界的一些学者和专家也开始研究云服务在教育领域应用方向和应用前景。

3.1 云服务在教学教学研究中的应用

秦亚玲在她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就Google云服务下的校本教研活动设计与应用进行了研究。她归纳了Google云服务在校本教研活动上的优势, 主要有:操作界面简单, 易上手;使用者不受空间时间限制;学校不需要添置专门的服务器;使用者可以自我掌控进度;更利于使用者互动、共享和协作。她归纳Google云服务的优势, 也是云服务在教学教育研究上应用的有力依据。不只Google, 很多公司都提供这样的服务, 例如百会、Zoho等公司也提供这样的服务。和Google一样, 他们也提供一定的免费使用权。

3.2 云服务在科研协作中的应用

云服务在科研协作中将发挥的作用无疑对传统的相关应用软件及科研协同模式形成了相当大的冲击。南凯等以Duckling软件为例, 探讨了Duckling 1.2和Duckling 2在适应云服务方面的差异, 重点分析了后者核心技术、科研在线等方面的优势, 指出Duckling 2下一步可能的发展方向。可以说基于云服务的科研协作软件将是发展的主要方向。

3.3 云服务在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

云服务在图书馆的应用已有先例, 比较典型的有OCLC的“Web级合作型图书馆管理服务”和美国国会图书馆与Dura Space公司共同启动的Dura Cloud项目。在国内理论研究方面, 孙坦、黄国斌等从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策略方面进行了研究, 反思了图书馆在云服务中应扮演的角色, 探讨了基于不同类型和不同内容下的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策略。这些为高校图书馆云服务的应用提供了借鉴的思路和研究的方向。

4 民办高校云服务的利用规划

从诸多学者的研究方向和结论中, 不难发现云服务在高校中应用的广阔前景, 民办高校作为高校的一部分不可能置身事外, 应积极的筹划利用云服务的蓝图。笔者以为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着手:

4.1 积极关注, 扩大共识

民办院校一方面应该通过政策和专项资金鼓励相关人士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和探讨, 通过他们向全校教职工宣传云服务的益处和价值, 扩大共识;另一方面可以鼓励有实力的团队设计基于云服务的新型软件或论证这类软件在学校应用的前景和性价比, 增强云服务引进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4.2 加强基础网络建设

云服务对网络速度和稳定性的依赖性很高, 民办高校可以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 将计划添置服务器的资金用到改善基础网络建设上, 为云服务进校园奠定基础。

4.3 构建学校私有云, 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

构建私有云是一个美妙的想法, 因为它不需要太多的额外付出, 因为这种资源所依赖的硬件原本就属于学校。学校要做的只是通过新技术将不同部门的服务器整合在一起, 灵活的利用它们的空闲资源。这种整合在技术层面的解决方案已经成熟。它的障碍主要来自服务器使用部门, 他们出于数据安全、使用便捷性、所有权、固有的使用习惯等方面的因素考虑, 很少愿意和其他人共享自己的服务器。这是学校构建私有云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4.4 推动云服务在学校相关领域的应用

如果学校前三步都进展的不错, 学校就可以推动云服务在学校各个领域的应用, 例如教学科研、文献服务、个体自学、科研协作、资产管理等方面。同时, 在软件引进时将是否基于云服务运行作为评价软件性能的指标之一。

5 结语

毋庸置疑, 云服务是一个新型事物, 就像十几年前的互联网, 对于普通大众而言似乎有些过于遥远, 但这绝不意味着它会像一个裹脚的老太太步履蹒跚, 发展缓慢。事实上, 2009年全球云服务的收入是586亿美元, 预计2010年云服务的收入将是683亿美元, 据行业预计2014年云服务的收入将是1488亿美元[]。一些面向普通大众的免费云服务也逐渐兴起, 例如金山公司推出的快盘——就是云服务中的数据即服务 (Daa S) , 2个多G的免费存取空间, 无缝的硬盘对接方式, 便捷的文件存取形式, 让使用者摆脱了随身携带U盘的束缚, 也减少了感染病毒的几率。一推出就吸引了大量的拥护者。这些都昭示着云服务的发展劲头势不可挡。

相对应公办高校, 云服务在民办高校应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云服务关注顾客需求, 强调个性化服务, 简便易行的架构方式, 流量计费的廉价模式, 不仅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对于资金相对紧张的民办高校无疑也是促进自身发展的福音, 这是其一。其二, 民办高校灵活的制度设计和人事安排, 也有助于扫清云服务进校园的障碍。因为对于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而言, 最大的障碍是观念和习惯的障碍。其三, 云服务对规范的要求比较高。云服务的引进过程也是民办高校进一步优化各部门工作流程和提高工作效率的过程。总之, 对于云服务这根极有可能成为缩小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差距的得力杠杆, 总有一天会倍受青睐。

摘要:文章从云服务的概念入手, 阐述了云服务的实质。接着回顾了云服务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 盘点了云服务在教育行业可能的应用领域。最后, 对民办高校利用云服务给出了一些规划建议, 并描绘了云服务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民办高校,云服务,规划

参考文献

[1]秦亚玲.Google云服务下的校本教研活动设计与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10.

[2]杨小燕.对微软云计算的三点质疑[EB/OL]. (2009-06-10) [2010-11-11].http://www.jz123.cn/text/1017342.html.

[3]孙坦, 黄国彬.基于云服务的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策略[J].图书馆建设, 2009 (9) .

上一篇:保健品短信营销模式下一篇:教学活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