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英语教学

2024-05-24

循证英语教学(通用12篇)

循证英语教学 篇1

处在知识爆炸的时代, 在人类知识总量和信息负荷以指数增长的今天, 新的医学理论和技术令人目不暇接。面对繁多的医学信息只有学会合理地利用相关研究结果, 才能保证医疗卫生人员为社会提供最佳而合理的医疗服务, 否则不确定的信息只会干扰或误导医疗实践活动, 有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近年来在国际临床医学领域内得到迅猛发展的循证医学 (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 的兴起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培养什么样的医学生才能适应社会需求, 对目前的临床教学以教科书为主要信息来源、以权威意见和个人经验为主导的传统临床教学实践模式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1循证医学 (EBM) 的内涵

EBM的核心内容是要求临床医务工作者在进行医疗决策时应该建立在新近取得的最佳临床科学研究证据基础上, 为医治对象提供最佳的医疗方案。EBM是强调在遵循证据基础上的临床医学, 是指一种临床思维和实践模式, 即在临床决策中有效利用现有的最佳临床证据, 具体地说就是把个人的经验、目前所能得到的关于某一问题的最新证据及患者的意愿结合起来[1]。

2理解在临床医学教学中树立循证医学 (EBM) 观念的意义[2]

2.1 有利于科学指导临床实践, 提高工作质量

EBM观念的出现, 提醒了当代临床医务工作者在重视个人经验同时, 强调采用新近取得的最佳临床科学研究证据, 在此基础上作出科学的医疗方案, 为患者提供有效而合理的建议, 尽可能避免决策过程中的随意性。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应要重视树立循证医学观念, 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医学生。

2.2 有利于合理分配与应用社会医疗资料

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现状来看, 由于我国目前经济处于转型期间, 在不同地区间发展水平又存在差异, 近年来城乡差别出现加大的趋势, 因此在客观上造成本来就相对分布不均的社会医疗资源在不同群体间应用的不公。面对这些实际情况, 更加迫切地要求临床医务工作者树立EBM观念, 在医疗实践中合理有效地使用有限的经费, 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最大化地追求费效比, 为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 因此在教学中树立EBM观念更加迫切。

2.3 有利于医患关系的改善

医学发展到今天, 仍然受到时代发展的局限, 在医学领域还存在着许多未知的问题, 这难免造成在临床工作中的被动局面。这就有可能引起患者或家属的不理解, 进而引发矛盾与冲突。当前社会是法制性的社会, 更重视“证据”, 人们应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在不断增强, 因此, 医务工作者在行使职责的时候一定要做到有根据, 尽量避免决策时的随意性, 使得医疗诊治工作建立在科学规范的基础上, 减少失误的发生, 这样即便发生意外, 也容易与家属沟通并得到理解。从某种角度讲提倡推行EBM是对患者与社会的负责, 同时也是对医务工作者本身的一种保护。

3循证医学 (EBM) 与教科书等传统医学的关系

从目前情况看来现代医学发展的方向应该是EBM与传统医学的有机结合, EBM的出现并不是否定与取代临床经验与资料, 它只是希望更好地为临床医师提供科学的依据, 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教科书既具有权威、科学性, 同时应注意它有时效性问题, 即使最新的教材及各种指南只能反应定稿时水平, 所以必须根据临床研究的新证据必要时进更新, 教科书每隔一定周期就有新版本产生, 正是符合EBM的基本原则, 才保证其知识内容的科学性、权威性、全面性及导向性, 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全面讲授教科书的基本原则, 基本内容, 同时又要树立循证医学观念, 掌握实现EBM的基本方法。

4在教学中教会EBM的基本方法[2]

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应逐一教会医学生理会并掌握EBM的基本方法:首先需要确定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然后通过各种手段包括光盘检索、上网查询等方式进行文献检索, 寻找外部最新证据, 对所获得的证据按标准分为若干等级, 进行真实性和临床实用性的评价, 并将评价结果应用于自己的临床学习与实践中;最后对应用的效果进行再评价, 便于在下一次应用时加以改进。

EBM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 也是改善医患关系, 减少医疗纠纷的有效手段。在我们的临床教学过程中, 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树立循证医学观, 培养高素质, 有自学、创造型医学生, 培养具备利用最佳临床科学研究证据指导临床工作的能力与素质医学人才。EBM被视为21世纪世界各国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以及控制医疗费用攀升的重要途径, 相信随着EBM观念在医学教育中的推广与普及, 医疗行业必将迎来发展的大好局面。

关键词:循证医学,临床教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贾继东.以循证医学的观点正确认识和对待临床诊疗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05, 44 (9) :75-78.

[2]何宇, 董家鸿.在临床医学继续教育中树立循证医学观念的意义[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4, 1 (2) :107.

循证英语教学 篇2

1循证医学联合CBL教学的设计和实施

1.1实施前的设计和准备

在循证医学联合CBL教学实施前,我们首先对教员进行了循证医学相关信息及CBL教学方法等理论知识和操作实践的系统培训,在此基础上教员精心遴选临床真实病例资料,并检索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寻求有关支持临床病例的诊断及治疗设计的相关研究依据及文献支持,据此精心设计并创建了牙周病临床典型和疑难病例的信息库。这些入选病例均来源于临床真实病例,有系统全面的病史及检查资料,有治疗前后的对比资料及随访信息等,并通过检索文献收集研究依据等,并应用流行病学及EBM质量评价标准等对收集的相关文献,从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适用性及临床价值作出具体评价,得出确切结论,据此对病例进行总结经验与教训。通过建立完善的病例及相关科学证据资料为循证医学联合CBL教学方法在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实施提供了保证。

1.2实习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在进行常规的临床实习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组合成不同小组,挑选病例信息库中具有代表性的病例,将原始病史及检查资料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提供给各个小组,同时设计包括诊断及治疗计划设计在内的多个角度需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上网文献检索等方式寻求病例相关的科学依据支持,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病例的相关诊治等问题。在随后的病例讨论教学中,各小组分别汇报各自的病例完成情况,进行讨论和辩论,最后由教员进行总结评价。另一方面,在实际临床实习诊疗中挑选合适的病例,由学生完成包括病史收集、检查资料完善、寻求研究依据、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等一系列诊治工作,并总结资料数据,进行实习病例汇报,大家一起总结讨论提高。比如选择一个临床实际病例,其诊断到底是慢性牙周炎还是侵袭性牙周炎,根据一般的临床经验并不能很肯定的直接下诊断,于是以牙周炎的诊断为专题,引导学生提出质疑,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病史检查资料的全面收集及文献检索,收集整理相关证据,并对证据进行真实性与准确性的评判,最后,综合分析最佳研究证据,得出结论,大家进行讨论交流,这样既解决了临床实际问题,又培养了学生进行循证医学实践的思维与意识。

1.3临床应用能力考核

在临床实习出科考核中,除了以往常规的书面试卷理论考核和操作技能考核外,还增加了临床病例及应用多媒体病例测试系统对临床应用能力的考核。学生需要对挑选的实际临床病例和多媒体测试系统随机产生的病例进行诊断并制订治疗计划。通过在传统理论考核的基础上增加临床应用能力的考核,可更准确地测试和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应用程度及临床实习效果,从而更有助于我们总结实习教学经验,进一步调整深化教学改革进程,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临床思维和临床应用能力的培养。

2循证医学联合CBL教学法的效果评价

为更客观地评价循证医学联合CBL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我们设计进行了随机对照研究。研究中以本口腔医院2003~2006级的口腔专业五年制本科生共141人作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法将其分为循证医学联合CBL教学实验组和常规教学对照组,实验组共72人,对照组共69人。循证医学联合CBL教学实验组采取全程系统全面应用循证医学联合CBL教学方法,对照组则主要采用常规实习教学。教学效果评价采用对临床实习出科考核成绩(包括理论、操作技能、临床应用能力考核成绩)作对比统计学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设置内容十余项,包括能否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主动学习和自学能力;提高思考理解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运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提高临床应用能力;提高获取和评价信息能力;对所应用的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对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是否建议在以后教学中开展循证医学联合CBL教学法等。共发放问卷141份,回收有效问卷136份,回收率为96.5%。从循证医学联合CBL教学实验组和常规教学对照组出科考核成绩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可见,实验组和对照组操作技能考核平均成绩无统计学差异,而理论考核和临床应用能力考核,实验组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采用循证医学联合CBL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教学方法,在临床应用能力的提高上尤其明显(表1)。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实验组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平均90%以上)均欢迎和接受循证医学联合CBL教学方法,认为该教学方法可明显提高各项教学指标,可有效促进由理论学习向临床实践的顺利转化,学生反映从该教学方法中获益匪浅,建议在以后的临床实习教学中继续采用该教学方法。

3循证医学联合CBL教学法在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3.1循证医学联合CBL教学方法可培养学生不断更新知识信息的终身学习能力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传统的依靠临床经验的临床思维模式已远不能满足现代医学的需要,现代的医学工作者必须具备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的能力,有研究称一个临床医师需要每天不间断地阅读10多篇本专业的文献才能基本掌握本学科的新进展、新研究结果。因此,现代医学教育应着眼于如何将医学生培养为一名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终身的自我教育者。而传统的以传授知识、经验和技能为目的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容易养成学生仅仅接受现成知识的被动学习习惯,缺乏创新精神和自我学习更新知识的能力。因此我们转变教育观念,引入循证医学理念,并联合CBL教学方法,不仅将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将循证医学的原则以及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给学生,强调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掌握最新医学证据以指导临床工作,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和主动者,培养学生不断进行知识更新的终身学习能力。

3.2循证医学联合CBL教学方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往往令学生觉得枯燥而乏味,而以形象、直观的临床真实病例为引导,以与病例相关问题为基础,结合循证医学理念,学生通过自主地收集及检索相关科学证据资料,进行资料的整理、分析及评估,来寻求解决方案,并进行结果的热烈讨论和分析,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本”,实现了教与学的交互统一。

3.3循证医学联合CBL教学方法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循证医学联合CBL教学方法是以病例为引导,以问题为基础的结合循证医学理念的教学模式,首先要启发和鼓励学生从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归纳问题,善于质疑和思考,然后学习如何从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寻找答案,并能对获得的科学证据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针对具体问题的答案。这些都是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学习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及记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4循证医学联合CBL教学方法有助于加强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口腔医学教学中对口腔医学生培养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具备对各种常见病的综合诊治能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最终能转化用于临床实践。因此,实践教学是对学生全面掌握和深入融会知识、锤炼临床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循证医学联合CBL教学法以临床病例为先导,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围绕问题寻找证据找到最佳答案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临床思维的过程,这也为学生将来的临床实践循证打下基础。教学实践证实通过这种教学形式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临床思维方法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顺利完成由理论知识向临床实践的转化。

3.5循证医学联合CBL教学方法也促进了教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篇3

【关键词】循证护理 护理教学 必要性 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178-02

一、前言

循证护理(EBN)又称实证护理,其来源于循证医学,主要指护理人员在开展病人护理过程中使用一些相关领域中先进的科学证据进行,以此实现优质护理的目的。随着近些年来,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对于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这为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然而根据笔者多年护理教学经验来看,在教学中应用循证护理目前仍面临着较大的困难,这就使其难以发挥出有效培养学生理解、应用以及实践循证护理等众多方面的能力。有鉴于此,如何做好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就成为了广大教师急需解决的首要任务。对此下文将结合笔者自身实践,谈一谈自己的认识,以供广大教师参考。

二、护理教学中应用循证护理必要性概述

1. 满足护理实践的需求

当前护理工作要求护士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过硬的专业技能,可以根据病人实际需求来进行文献检索,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将病人诉求与个人护理经验相结合做出正确的评价。然而当前大部分护理人员仍未具有该项能力,部分护理人员学历较低,统计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知识较为薄弱,其主要任务往往是执行医嘱,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技术操作,其独立操作能力不强,对于不合理操作往往也不会提出质疑。而在护理教学中应用循证护理则能够有效缩短了临床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距离,将循证医学理念有效融入到护理实践过程中,为日后的临床实践做好铺垫。

2. 培养优秀护理人才的需求

由于受到诸多因素所影响,当前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教学中普遍采取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然而结合实践来看这样的教学方法无论是在学生基础知识学习上,还是在其相关能力培养上都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此一来便严重影响到职业院校优秀护理人才地培养。而通过在护理教学中应用循证护理,可以使得职业院校借助于循证护理在培养学生众多能力上的优势,不但有助于他们良好地掌握相关护理知识,同时更重要的是能够让职业院校培养出知识与能力兼备的优秀护理人才。

三、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通过对相关文献研究以及结合笔者实践来看,要想取得良好的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笔者认为广大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积极转变传统护理教学观念

循证护理作为一种新兴的护理理念,要想在护理教学中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广大教师首要任务便是积极转变传统护理教学观念。首先,加强教师自身循证护理认识。教师作为实施教学的重要主体,其对于循证护理知识认知以及掌握程度高低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此方面教学成效,为此广大教师应当通过诸如自学、接受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提高其循证护理认识以及知识结构,如此一来通过这样的方式为保障循证护理教学成效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教师在切实提高循证护理认识以及知识结构后,应当要将循证护理理念渗透到教学全过程中去。例如在课堂设计中将循证护理引入,如此一来不但使得学生的学习由以往被动式转变为主动式,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引入循证护理有助于培养他们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循证思维能力

第一,应重视开展循证护理基础教育课程,包括了循证护理的理论知识、原则、理念、流程等讲解,并详细分析循证医学与经验医学的优点与缺点,培养起学生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应重视学生评判性思维的培养,也是就是要培养学生具备全局的观念,能够对客观环境悉心观察,并能够采取快速对思维来判别事物,进而做出正确对决策,这也是循证护理的必要环节。所以在护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循证思维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转变学生传统对思维方式,通过将学生思考和教师讲解相结合,逐步培养学生形成循证思维。

3. 提高学生护理循证实践能力

在实际护理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如若只是一味的让学生学习循证护理相关理论知识,学习研究过程,然而却忽视了训练学生采用循证思维,利用循证方式来实践循证护理,如此一来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但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更无法有效掌握实施循证护理所需要的护理技能。有鉴于此,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提高循证护理的理论教学以及基础知识的学习,还更应当要重视锻炼学生的循证护理实践能力,如此一来将有助于促使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循证护理实际结合运用。

参考文献:

[1] 徐巧丽,张淑英. 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227-228.

[2] 韩继明,王亚飞,薛继红. 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中的运用现状[J]. 护理管理杂志,2006,6(3):16-17.

循证医学对儿科临床教学的意义 篇4

1 循证医学的概况及在中国的发展

循证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涉及临床医学、流行病学和信息技术等广泛领域。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McMaster大学医学院就提出“循证医学”这一概念,用以代表他们所发展的临床学习技巧,目的是要贯彻自我学习与终身学习的观念。1992年JAMA杂志发表一篇文章为循证医学作出明确定义,同年英国国家卫生服务中心(NHS)资助成立了Cochrane中心,该中心现已成为提供有关循证医学证据的最权威的机构之一。2000年,循证医学创始人之一David Sackett教授再次定义循证医学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最好的研究依据,结合医生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病人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病人治疗措施”。此后,循证医学得到迅速发展并推广应用至多个学科,目前在临床医学、病理学、护理等多个领域都开展了循证医学,产生多个分支学科。1999年,华西医科大学成立了我国Cochrane中心,开展循证医学基本概念和系统评价方法的研究与培训。2001年,《循证医学》和《中国循证医学》杂志创刊,为我国循证医学发展与推广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国内儿科学领域也开始重视循证医学这一崭新的医学思维模式,《中华儿科杂志》陆续刊登了儿科学会肾脏学组制定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一些儿科诊疗指南,并对循证医学在儿科应用相关知识进行介绍[2,3,4,5]。《中国循证儿科杂志》刊登文章报道了国内循证医学在儿科学各个亚专业的迅猛发展。国内儿科临床及科研工作者开始重视开展以循证医学为指导的前瞻性、多中心儿科临床研究,提供实用可靠的研究数据及结果供儿科临床医师参考。以循证医学为指导的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已成为儿科学发展的趋势。

2 目前儿科临床教学的不足及应用循证医学的意义

儿科学涉及多学科,内容庞杂, 因课堂教学时间紧,教师只能匆忙讲完大纲内容,很少有机会向学生提出深刻问题,学生则忙于作笔记,来不及主动思考,对课堂内容难以充分理解,也很难发现或提出问题。临床见习时,由于某些病例少、发病季节性强,而学生人数多,很难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学期末考试复习,学生以教科书和课堂笔记为蓝本,通过强化记忆,考试虽能顺利过关,但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不够,强化记忆的理论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学生通常会把教科书当作绝对权威,没有树立要经常更新自己儿科学临床知识的观念。然而儿科学总在飞速发展且实践性很强,学生毕业工作不久就会发现所学知识不能适应临床实际需要。因此,现在儿科学教学受目前教育模式、教材质量、教师专业素质的限制,所传授的书本知识和个人经验难免会过时,甚至可能存在错误。在第5版以前的《儿科学》统编教材里,均有肺炎并发心力衰竭的描述,但这一观点没有足够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在第6版教材中被删除。第2版教材在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章节中,介绍其严重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但后来的证据显示其相关症状是由于循环充血所致。可见以前教科书中有些观点是错误的或者是有待商酌的。儿科学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新证据源源不断地涌现,临床实践活动日新月异,只有通过循证医学知识深入学习,寻找到与自己学习和工作中所遇见问题的相关证据,才能节省时间,迅速从浩瀚资料中评价出最佳证据,掌握本专业学科最新研究动态和成果,服务临床医疗工作。如果没有接受循证医学知识学习,学生将缺乏主动的探索观念和独立解决问题、检索新证据的技能,更缺乏评价这些新证据所必需的基本知识。

3 循证医学思想对儿科临床教学的影响

3.1 教学要求的提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一些新的儿科问题不断涌现,儿科病人和家属对医务工作者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传统医学教育观念培养的医务人员如果只用个人的临床经验和不完善的理论知识来指导临床实践,已远远不能满足这些需求。我们现在培养的儿科医务人员需要有较强的收集、评估和利用证据进行决策的能力,在医学实践中充分考虑临床证据科学性、有效性和合理性,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决定,这正是EBM的宗旨。这需要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并且通过学习以问题为基础的循证医学课程,不断更新知识,成为一名终身自我教育者。

3.2 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

随着医学不断发展,对许多疾病认识不断进步,新药开发与临床应用迅速发展,以前一些认识局限和错误也得到不断地拓展和纠正,医药高新科技与网络信息技术广泛运用,都使疾病的诊疗策略发生了显著变化。如何教育医学生在巨大的医学信息量中有效的学习是我们的难题。这就需要传统的教学模式与EBM的教学思想相结合。传统教科书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同时它也有时效性不足问题,必须根据临床研究的新证据必要时进行更新,教科书每隔一定周期就有新版本产生,正是符合EBM的基本原则。将EBM思想引入医学临床教育,能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种种缺陷与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全面讲授教科书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同时又要树立EBM观念,掌握实现EBM基本方法。运用EBM理念、方法,从医学实践、科学研究及Cochrane协作网中获取新证据、新技术,这不仅使学生了解医学发展动态,同时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培养主动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其正确医学观的树立及今后临床实践行为的规范具有重要的意义。

3.3 对教学单位和教师的要求提高

EBM强调对丰富医学资源最大限度应用,体现对最新医学知识和临床技 能的追求。医学院校要创造必要条件,使研究证据的查寻方便、简捷。除拥有常用的医学文献数据库如 Medline数据库、Embase数 据库 以及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还要拥有一定数量的中外文全文数据库,如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Springer全文数据库、ScienceDirect全文数据库等,并且拥有一系列提供二次研究证据的数据库或杂志,如 Cochrane 图书馆、EBM评价(EBMR)、EBM杂志等。这都需要大量的教学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和积累。作为主导教学的教师,需要有实践和传授EBM知识的能力,能够做到不断保 持知识更新,及时了解学科发展趋势与前沿信息,掌握EBM的教育方法并灵活、有机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传授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独立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临床实习教学中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提高其学习兴趣,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发现临床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安排学生就此问题查询和检索文献,做出相应的临床判断。这都对指导临床教学的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4 对教学考核系统的挑战

课程考核是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环节,是保证学校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EBM思想对现代医学教育的渗透,对现有的教学考核模式提出了较大的挑战。传统的考核系统方法单一,考试题型固定,片面强调记忆的重要性,忽视学生循证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影响,学生在知识的横向联系、融会贯通、综合判断、灵活运用和分析能力方面欠缺,需要新的考核体系来改进。有关循证医学教育的评价指标,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个标准的评价指标,例如课题小组讨论表现、开卷形式的主观题目和循证案例分析等方式都不失为很好的探索[6]。 其中循证病案分析主要是学生针对自己专业问题进行循证实践,对临床实践过程中遇到疑问制定临床问题,在此基础上查找证据,对证据进行评价,应用证据和后效评价。教师则根据循证医学原则和循证医学实践的步骤[7],制定统一的循证病案评价内容和标准对学生循证病案进行评价。我们在儿科七年制研究生临床实习教学中探索应用该方法取得一定效果,尚还需不断完善和改进具体方法。

总之,循证医学来源于临床实践,并对现代临床医学教育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循证医学取代传统经验医学,将是临床医学教育发展必然趋势,对儿科临床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探索,完善教学方式.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摘要:循证医学的核心是在医疗决策中将临床证据、个人经验与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意愿三者相结合,它给临床教育发展提供极有价值的启示,是现代临床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儿科临床教学有重要意义和影响。

关键词:循证医学,儿科学,临床教学

参考文献

[1]余章斌,郭锡熔.用循证医学思想指导我国儿科临床研究与实践[J].中华儿科杂志,2009,47(12):887-890

[2]詹思延.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应该科学、规范[J].中华儿科杂志,2009,47(3):163-166.

[3]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肾脏病学组.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疗循证指南(一):激素敏感、复发/依赖肾病综合征诊疗循证指南(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2009,47(3):167-170.

[4]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肾脏病学组.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疗循证指南(二):紫癜性肾炎的诊疗循证指南(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2009,47(12):911-913.

[5]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肾脏病学组.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疗循证指南(三):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诊疗循证指南(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2009,48(1):72-75.

[6]刘俊,范奇元,俞捷.循证医学考试命题的思考与改革探索[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9,32(6):629-631.

循证英语教学 篇5

1EBN在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中的应用

我们处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与其他临床学科相比起步晚,但发展迅速,随着人们对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等认识加深,不断提出新的诊断标准、诊疗措施和治疗原则,要求医学生及临床医生必须不断学习,及时更新知识,交流医疗经验,掌握最新的诊疗技术,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而EBM重在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的调动,在教学中营造出教、学互动的气氛,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地位,由被动地获取知识转变为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使学生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接受知识更新的挑战。

为确保在内分泌及代谢疾病教学中建立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我们首先加强带教教师循证医学培训,提高师资素质,不但要求教师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要掌握一定的流行病学和统计学知识,文献检索能力,提高归纳、分析和总结的能力;其次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医学生,要独立进行病史的采集、体格检查、医疗处理等日常医疗活动,带教教师行使指导、协助及监督职责;第三由实习医生提出在日常医疗中发现的问题,并通过文献检索方式先自行寻找解决方法或答案;第四由带教教师进行点评和小结,提出最佳解决方案,具体方式采取病例讨论、教学查房和讲座。例如为掌握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要求学生根据病人的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提出临床诊断,在诊断明确后思考以下问题:

(1)如何治疗糖尿病,使学生了解糖尿病治疗总的原则;

(2)明确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及治疗糖尿病的治疗目标;

(3)确定临床治疗方案。为解决这些问题,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如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研究(DCCT)等表明:降低血糖可减少糖尿病相关微血管并发症;再通过查阅有关糖尿病防治指南结合病人的临床特征(如年龄、体重、病程、血糖增高的程度、是否合并急、慢性并发症及以往治疗的情况等)提出降糖治疗方案,并由带教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以循证为依据,以获得最大临床益处为目标,达成共识并实施。

2EBM在内分泌及代谢疾病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在理论学习阶段,医学本科生并没有系统地接受循证医学训练。以常见病糖尿病为例,目前糖尿病治疗方案的选择以糖尿病防治指南为依据,而各种临床指南,如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以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都是建立在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之上,其内容依靠新证据不断完善、修正。在教科书每4年再版1次,系统地阐述了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但内容往往滞后于临床指南,学生未接过触糖尿病防治指南,进入临床实习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实习时间有限,实习任务繁重,学生往往走捷径,直接接受教师的经验和意见,缺乏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

针对上述问题,带教教师可选择一具体糖尿病病人,以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查找文献,制定治疗方案,并对其解决方案予以讲评和肯定,培养学生进行循证医学实践的思维与意识。临床医学是实践性学科,临床经验在临床实践中还是非常重要的,高年资医生临床技能扎实、经验丰富,有迅速判断患者的病情和建立诊断的能力,以及判断患者干预措施可能获得的效益和风险比的能力。在教学查房中,学生可能会发现当不同的医生对同一个患者的.诊断或治疗策略有不同的看法时,常以高年资医生的意见为主,学生往往习惯接受教师的意见,缺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其实不管是哪一级别的医生都是以循证医学做为临床决策的依据,要做出正确的临床决策,要求临床医生及时更新知识,获得现有最好的证据。当对临床诊断或治疗存在分歧的时候,可让学生综合分析临床资料,查找文献,寻找证据,参与讨论。

患者的愿望是循证医学的要素之一,医生在做出诊断和治疗决策时应考虑患者的意愿。例如,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患者,血糖增高明显,按照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制定的糖尿病防治指南,应选择胰岛素降糖,但病人不接受胰岛素治疗,与患者的愿望发生冲突,若予口服降糖药降糖治疗满足患者的愿望却没有循证依据。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临床工作的复查性,在尊重患者意愿的基础上,与患者进行沟通,宣教有关医学知识,使病人相信科学,相信医生,自觉接受合理的治疗决策,提高其依从性。

循证英语教学 篇6

关键词:循证医学;本科生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

如何将本科生创新教育有效地纳入高校专业课教学之中,根据不同的专业课程要求,不断探索和完善创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模式,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是目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对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

一、循证医学发展现状

循证医学是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Straus SE等将其定义为“现有最佳临床研究证据,医生的临床专业技能和患者的期望与选择的完美结合”,与传统医学的区别在于,循证医学是遵循最佳科学依据的医学实践过程。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据是其核心,临床医师的专业技能与经验是关键,患者的意愿和选择是基础。Lancet将其誉为医学实践领域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它的诞生彻底改变了临床医学的实践模式,被誉为21世纪的临床医学。

循证医学是遵循证据进行决策的科学。“基于问题的研究,遵循证据的决策,关注实践的后果,后效评价、止于至善”是循证医学的思想灵魂。“提出问题,搜寻证据,评价分析,决策实践,后效评价,持续改进止于至善”是循证医学的实践模式。可以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几千年认识和实践的经验结晶,是人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模式和思想方法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循证医学的概念、方法、内涵和外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理念也在逐渐发展。除循证医学实践外,还包括循证医疗政策的制定、公共卫生和预防策略的制定、医疗卫生服务组织和管理、医疗卫生技术准入、新药审批、医疗保险、临床指南和统一式服务流程的制定、病人对服务项目的选择、医疗事故法律诉讼等一切与医疗卫生服务有关的活动和行为。而且,它完全可以推广到除医学以外的其他学科领域,中国循证医学/Cochrane中心主任,四川大学李幼平教授率先提出“循证科学”的观点,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诠释。

西方发达国家对循证医学的教育非常重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及加拿大等将循证医学作为临床医学的基础课,纳入医学生必修课程。美国、英国、意大利为临床医生订购《临床证据》,挪威和新西兰向全国提供《临床证据》网络版的免费使用,普及循证医学教育,推动循证临床实践。我国引入循证医学并重视对它的研究和建设。为此,2008年教育部、卫生部颁布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中将循证医学列入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并将“运用循证医学原理,针对临床问题进行查证、用证的初步能力”作为医学本科生必须要达到的技能目标之一。目前,我国开设“循证医学”课程的高校较少,可借鉴的教学模式也不多。笔者将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成立以来,开展的“循证医学”教学模式的尝试总结出来,愿与同行商讨。

二、“循证医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成立后,在循证医学的研究、教育、培训、实践、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工作。2007年教育部批准成立“循证医学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兰州大学分中心”,2008年举办了“第五届亚太地区循证医学研讨会”,从2005年开始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了循证医学课程,我们的做法如下:

1树立“循证医学”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的转变是教学改革的先导和精神动力,直接影响教学改革的成功和发展。我们实施“循证医学”课程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循证医学意识、循证医学思维、针对临床问题运用循证医学原理查证用证的能力。教师从启迪学生的循证医学思维入手开展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课程的目的,我们做到师生共同研究课程所需要的知识模块,知识结构和体系,以此丰富课程内容,进而使学生成为课程建设的主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积极性是很高的,他们参与教育过程的始终,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作用。如教学中我们贯彻循证医学“基于问题研究,遵循证据决策”的理念,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出问题,用循证医学的理念分析问题,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授课从提出问题开始,学生围绕该问题的背景和研究现状进行自主学习,针对问题搜集证据,分析评价,最后以现有最佳证据提出解决方案,整个学习过程在老师指导下完成,一方面激发了学生探索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兴趣,而且掌握了课程所要求的知识内容,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树立循证医学的理念,对提高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的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也起了作用。

2组织编写教材

在我国,2001年由王家良教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3年由李幼平教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循证医学》教材,是我国最早出版的循证医学教材,它们对我国高校循证医学教育教学的推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适应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进一步推进循证医学的教学研究和课程建设,我中心在2007年组织编写了供本校使用(半年为一轮的教学)的《循证医学》教材。试用教材根据培养学生循证医学理念和思维,提高运用循证医学原理解决临床问题能力的要求,构建了“以知识模块为框架,以问题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立足于学生探究性、主动性、拓展性、开放型学习”编写原则,基于问题、结合案例的编写方法,形成教材结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每一轮教学结束后,根据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在征求授课教师和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修订。

3教学方法尝试

(1)教学方法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而教师的创新意识和精神尤为重要,对于一门新课程,教师不仅要研究教什么,怎么样教,为什么教,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研究学生需要什么,学生如何学好,怎样才能学好。在此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完善、更具现代意识、更富于人性化的教育教学服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来说,培养他们具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和兴趣,发现问题并积极探求新知识,从而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打下基础。创新精神是创新能力的基石。创新精神就是乐于思考,乐于实践,刻意求新的精神,是一种勇于创新的精神。就是不能满足已有知识(掌握的书本理论和实验方法),不断求新,敢于打破原有框框,不唯书不唯上,不盲目效仿别人,敢于质

疑权威。通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激情,为创新教学实践奠定基础。

(2)基于问题的教学。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开放性、探索性的学习,是目前国际医学教育的主流教学方法之一。PBL教学模式与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相比有其科学性与先进性。循证医学是遵循证据进行决策的科学。PBL模式符合循证医学“基于问题的研究,遵循证据的决策,关注实践的后果,后效评价、止于至善”的理念和“提出问题,搜寻证据,评价分析,决策实践,后效评价,持续改进”的实践模式。我们根据《循证医学》创新教材分模块的知识结构和基于问题的编写体系,采用PBL教学模式,教师引导性的精讲提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文献查阅,综合分析形成结论的自主学习,然后小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资料准备及讨论,以及对问题认识探讨的深度和广度,进行引导、交流互动、评估和概括总结。学生的学习是出于解决实际问题需要而自主学习,是有计划、有目标、进行独立的研究和自我激励的开放式学习,是根据对问题的分析讨论而形成自己的见解和结论的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自我钻研的基础上,学生间相互交流沟通协作,师生共同探讨的交互式学习,对问题理解深刻透彻,对知识掌握清晰牢固。PBL的主线活动是解决问题,学生必须进行一系列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如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以及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等。由于问题是开放式的,没有现成的答案,这就需要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因此,PBL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机会来发展,并实践他们的高层次思维技能,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创新能力的提升。

(3)案例教学和范例结合。案例教学法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的,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提出问题与学生有针对性的共同分析和研讨,进一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以针对性、模真性、典型性、完整性、问题性和开放性具有其独特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系统评价”部分时,我们针对临床典型的热点问题选取案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案例相关证据的收集、纳入排除标准的制订、文献质量评价、数据提取、统计方法选择及结果的分析判定等因素,进行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达成基本一致的意见,从而掌握二次研究证据评价的原理和方法,达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目的,然后,选取相关的权威典型范例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加深对所涉及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实施导师制,在本科生中实施“导师制”,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已被国内外教育实践证明是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我们在循证医学本科教学创新项目中引入导师制,结合PBL教学,安排导师指导学生小组的学习,参与交流和讨论。将读书做学问的基本方法,独立思考的习惯,文献信息检索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给予传授,引导学生了解和参与导师的科研工作,了解科研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参与科研工作的兴趣,因材施教,鼓励和指导有兴趣的学生进行科研选题。通过导师制的实施,强化了PBL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效果,促进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提高了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培养了学生严谨治学的良好学风,发现问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5)开展课题研究。在循证医学创新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知识模块的学习,我们指导学生利用课程要求所掌握的知识,结合自己的兴趣选题进行研究。撰写开题报告经答辩立项后,给予“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循证医学本科教学创新项目”的经费支持。对具有创新意义和价值的课题,推荐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兰州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专项经费支持计划本科生创新能力支持项目”及“兰州大学学生创新创业行动计划”等项目。课题研究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和研究热情,在学习“系统评价”、“治疗性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诊断试验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临床经济学评价”、“循证中医药研究”等内容时,学生纷纷结合临床实际问题选题研究。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自我选题,撰写开题报告,答辩立项,提交研究计划书,选择数据库,制定检索策略,确立纳入排除标准,分析评价文献质量,数据提取,统计方法选择,综合分析,完成研究报告的整个研究过程。有学生在总结时感慨:“以前感觉科研很神秘,是科学家的专利,通过参加循证医学教学创新项目研究,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应用所学知识开展课题研究锻炼了个人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能力,培养了严谨求实的科研精神,加深了自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6)举办学术讲座。了解学科前沿动态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定期举办学术讲座,邀请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讲授,将学科最新进展的学术信息传达给学生。例如中国循证医学/Cochrane中心主任李幼平教授、国际Cochrane协作网前主席Beeker教授,英国Coehrane中心培训部主任Wiffen教授,WHO药物政策与标准委员会主席Hans博士,卫生技术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洁教授等学术高端讲座,使学生从中获得最新学术信息、科学创新意识和学术大师严谨治学的精神。

三、教学效果

从2007年3月开始,我们设立“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循证医学本科教学创新项目”,每学期一期,采取自愿报名形式,举办4期共71名学生参加,其中大二学生11名,大三学生31名,大四学生19名,大五学生12名。涉及临床、口腔、检验、影像、预防、公共卫生事业管理、药学、护理学专业的学生。经过4个轮次的教学实践,新的教学模式在应用中逐步完善,得到参与项目的学生的高度评价。学生在总结时说,“循证医学”课程教学创新模式使他们在参与、交流、乐趣、挑战、探究的氛围下学习,其魅力不仅能够在生动活泼的方式中掌握知识,而且是通过研究性学习锻炼他们的能力,培养挑战意识、创新意识。教师为新的教学模式对提高本科生的能力及创新研究中取得的成效感到欣慰。目前参加循证医学教学创新模式的71位学生,自主选题通过立项的科研课题63项,其中推荐获得“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项,“兰州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专项经费支持计划本科生创新能力支持项目”5项,“兰州大学学生创新创业行动计划”6项。撰写研究论文63篇,目前已正式发表12篇,其中5篇在CSCD收录的期刊上发表。3位学生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其中1位作为创新人才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我们通过本科生循证医学教学创新实践,对如何结合具体课程教学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模式进行了探索。实践表明,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主的培养模式能从根本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循证英语教学 篇7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教学,循证护理

一、循证护理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一)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循证方法应用到护理教学中最大的意义就是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循证教学需要学生花费更多的精力才能够完成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等媒介查询相关的教学资料及文献, 这就可以增强学生的检索能力, 另外阅读外语文献的能力也会在无形之中有所提高, 还有统计学、信息技术等各方面的能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除此之外, 循证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从不同的方向评判事物的好坏, 这也是在学习生涯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技能。

(二) 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循证护理通过向学生展示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疾病、常出现的问题等可以大大改善护理教学和临床护理严重脱节情况的发生, 使得书本上生硬的知识鲜活起来, 增加了学生学习护理学的热情和兴趣, 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用更加理智的思维判断并作出证明, 而不是用感觉作出选择;除此之外, 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有利于学生日后进入医疗机构更好地胜任护理工作。

(三) 对教师来说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由于教授护理学的教师已经习惯了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循证方法的引入对其也是一种新的挑战, 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及随机应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还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精心制作教学课件, 有需要的话还要查阅相关的文献, 以一种专业谨慎的态度对待教书育人这项工作。因此, 循证护理方法的使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还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循证护理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一) 做好循证护理的基础知识普及教育。教师需要向学生详细讲授循证护理的起源发展、基础概念、实施步骤等等, 做好基础知识的普及工作。现阶段我国的护理教育课程还很滞后, 基本上没有引入循证护理的先例, 对于学生的循证学习技能培养更无从谈起, 因此想要和国际护理教学相接轨就必须尽快开展起循证护理教学工作。旧有的护理教学模式主要是照本宣科, 以课本为主要的教学参考, 严格按照书本上的步骤方法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教育出来的学生思维比较固定, 在临床护理中死扣课本, 不会灵活使用书本上的知识。在面临临床突发状况的时候常常会手足无措, 不能及时做好护理工作, 甚至造成很严重的医疗事故。但是传统教学方法传承多年还是有其合理的一面的, 学生通常会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 可以为日后的临床护理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反观循证护理, 则是注重临床知识和经验的传播, 以现在最先进的临床案例为教学素材, 为学生提供最前沿的学习视野, 这就可以促使学生在未来的医疗机构供职的时候可以将所学到的临床知识和先进的护理理论结合起来, 灵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提供最合适的护理方法, 这也是循证护理颠覆传统护理教学的一个表现。通过这样的前沿知识的熏陶及培养, 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灵活应变能力也会有很大的进步。

刚开始应用循证教学方法很难改变固有的根据习惯与经验来判断的方法, 要认识到这是缺乏理论知识支撑的, 还有很大一部分甚至是错误的护理方法, 要循序渐进地改变思维方式, 用更加科学的循例护理教学方法来教育学生, 为学生提供一个正确的理论方向。要注意在平时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事物。还要提倡学生运用理性的辩证分析法来对课程上展示的案例进行深入的详细分析, 这样还能够使学生参考和借鉴其他人的想法,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护理方案, 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

(二) 在传统护理教学法之上进行循例护理教学。虽然传统护理教学法有很多的弊病及瑕疵, 但其能够绵延至今还是说明其有一定的可取之处的, 因此在应用循例护理教学时不能完全摒弃传统护理教学方法,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在进行教学大纲和教学进程的设计上还应该参考传统教学法, 根据学生的不同接受水平进行区别式的教学。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导, 教师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 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最前沿的护理案例, 然后提出最新的护理理念, 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 彼此进行思想的碰撞,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会有进步和提高。教师还应该布置开放式的作业来帮助引导学生搜索并汲取先锋文献中的知识,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

(三) 实施的步骤。循例护理教学法的实施步骤主要分以下几个部分:确定问题、文献检索、案例评价、系统回顾、护理实践、成果分析。教师需要告知学生下一堂课的研究问题, 然后由学生下去自主查找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可以登陆相关的学术论文网站进行查找和下载, 了解并学习到近期的研究热点及其他前沿知识, 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也许会出现很多意见的分歧, 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详细的观点分析及详细阐释, 这就是系统回顾的过程。最后就是护理实践和成果分析环节了, 由于学生不能参与到临床护理中, 就需要将学生的困惑反映给一线护理人员并由他们进行专业的讲解, 最后每个小组进行互评讨论, 概括总结。

结语

总之, 循例护理教学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是未来护理教学的发展方向, 各个学校需要积极应用循例教学方法进行护理教学, 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尖端护理人才, 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循证英语教学 篇8

关键词:循证医学,教学评价,问卷调查

循证医学 (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 是一种新的医学实践模式, 实施循证医学意味着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来确定患者的治疗措施 (David Sackett) [1]。从1992年McMaster 大学Gordon guyatt领导的小组对偱证医学正式命名至今, 人们对循证医学的兴趣迅速增长[2]。《全球医学教育最低标准》 (1999年) 和《中国医学本科教育标准》 (2005年) 中规定, 医学生毕业后应能够运用循证医学的原理进行医学实践, 完善诊治方法。为顺应医学教育的发展和要求, 滨州医学院为三年级临床专业本科生开设了《循证医学》必修课。本研究通过对比授课前后学生在循证医学知晓度、对专业术语理解正确度、对循证医学实践态度、行为方面的变化, 初步探讨EBM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 为进一步提高循证医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以滨州医学院2006级临床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 以班级为单位,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 随机抽取2个班级进行调查。

研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 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授课前1周和授课结束3周后各填答一次。通过比较授课前后学生在循证医学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的变化, 从而评价教学效果。

数据处理与分析:每份问卷核对后, 利用EpiData3.02数据管理软件建立数据库, 采用SPP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研究对象共计595人, 均为临床医学专业。其中授课前调查265人, 授课后调查330人。两次调查对象性别分布特征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说明基线资料一致。

2.2 EBM知晓度调查结果

在《循证医学》授课前接受调查的265名学生中, 有182人 (占68.7%) 表示听说过循证医学, 主要获知途径为《临床医学导论》选修课 (占32.8%) 、学长或其它课程的授课教师提及 (占13.2%) 、听讲座 (占7.5%) 。循证医学概念回答正确率授课前为17.0%, 授课后为93% (P<0.05) 。

2.3 对循证医学专业术语理解的正确度

反映循证医学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单选题正确率。授课前与授课后相比, 调查对象对专业术语的理解正确率均显著提高 (P<0.05) 。但授课后对统计学差异理解正确率仍然较低 (33.9%) , 而对RCT试验随机化原则理解正确率在授课前后均最高 (55.8%和73.6%) 。

各组循证医学专业术语考核成绩比较:由于受到师资力量和教学时数的限制, 一部分学生在修完《流行病学》课程后, 选修《循证医学》;而另一部分学生《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同时授课, 因此本次调查对象分为四组, 各组循证医学专业术语考核成绩见表3。

*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循证医学教学前后组间考核成绩差异显著 (F=258.626, P=0.000, P<0.05) ;流行病学授课顺序与循证医学教学组合的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 (F=18.569, P=0.000, P<0.05) ;组间两两比较的S-N-K检验结果显示各组成绩均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 。

2.4 课程对循证医学实践态度的影响

授课后赞同“专业文章都是可信的”观点的人数比例由授课前16.6%下降到授课后10.3% (P<0.05) ;认为“临床经验是最重要的”人数比例由授课前70.6%下降到授课后62.4% (P<0.05) 。

2.5 课程对循证医学实践行为的影响

授课前后学生自习时间长短和内容没有改变, 半数以上学生每日自习时间仍为2-4小时 (P>0.05) ;临床实践中遇到问题, 主要解决办法在授课前后没有改变 (P>0.05) , 但选择“上网查询资料”和“阅读相关杂志”人数比例有所提高, 提示授课后学生对医学文献的关注度有所提高;授课后使用MEDLINE进行文献检索的人数比例明显上升 (P<0.05) , 提示授课后学生获得信息资源和使用信息资源的技能有所提高。

3 讨论

目前, 循证医学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活力、与人类基因谱齐名、对整个医学将产生巨大影响的新学科。EBM也成为21世纪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从1996年EBM教育引入中国, 国内医学院校陆续开设了EBM课程。2007年滨州医学院为2005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开设了EBM选修课, 2008年将其列为专业必修课。2008年EBM课程授课结束后, 我们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3],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普遍对EBM及EBM实践持积极态度, 但认为目前临床实践中应用循证医学, 尚存在多种障碍;普遍反映课程教学内容枯燥、理论知识介绍多, 对EBM的实践性感受不深。2009年我们采用案例式教学, 在课程中结合临床案例进行讲解, 为了对本轮授课效果进行评价和考核, 我们进行了此次调查。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授课前医学生对循证医学知晓度较高 (占68.7%) , 但能够给循证医学下一个完整、准确定义的学生很少 (占17%) 。授课后学生对循证医学专业术语理解正确率显著提高 (见表2) , 说明授课后学生对循证医学理论基本知识掌握较好。但应当看到, 授课后学生对循证医学知识点的正确回答率仅保持在60.0%-73.6%, 其中对统计学差异理解正确率仍然很低 (占33.9%) , 分析原因可能是学生统计学知识薄弱。实践循证医学, 需要具备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 如临床知识 (掌握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后知识, 用于提出临床问题) 、文献检索知识 (用于查找证据) 、临床流行病学知识和卫生统计学知识 (用于评价证据) 、具备这些基础知识后, 才能实践EBM应用证据和进行后效评价。所以为了更好的掌握循证医学实践技能, 学生应做好相关基础学科知识的储备。由于受到师资力量和教学时数的限制, 本校一部分学生在修完《流行病学》课程后, 选修《循证医学》;而另一部分学生《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同时授课,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见表3) , 授课后学生循证医学专业术语考核成绩明显提高。流行病学授课顺序与循证医学教学组合的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 两门课程同步授课的班级回答正确率更高, 分析原因可能为, 这组班级学生刚刚学习了流行病学知识, 记忆还比较清晰。这种现象提示如果协调好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教学内容和时间顺序, 也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循证医学的最终目的是使病人得到最好的临床疗效。因此, 如何实践循证医学是循证医学教学的关键, 也是评价循证医学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本次授课对象为大学三年级医学生, 对于临床前期的医学生, 教会他们开展循证实践的基本技能, 包括如何利用现代技术信息, 跟踪医学科学进展, 及时有效地查询相关文献资料, 利用医学研究方法 (如临床流行病学、META分析等) , 正确阅读和评价医学文献, 注重医学生理论与临床技能的培养, 为其在床旁实践循证医学打下基础为其教学目标。表4调查结果显示, 授课后认为专业文章都是可信的人数比例明显下降, 学生认识到在使用研究证据之前, 应该对研究证据进行严格的评价;临床经验很重要, 但不是绝对的, 循证医学是最佳研究证据、临床经验和病人价值的有机结合, 任何医疗决策的制定仅仅依靠临床经验是不够的, 上述研究结果显示授课后学生对循证医学实践态度有明显变化。表5研究结果显示, 学生自习时主要活动内容在授课前后没有改变, 绝大多数学生复习教科书内容;在临床实践中遇到问题, 主要的解决方式仍然是查询教科书、与同学讨论或咨询教师、高年资医生, 但是授课后选择“上网查询资料”和“阅读相关杂志”的人数比例有所上升;授课后利用MEDLINE进行文件检索的人数比例上升明显 (P<0.05) , 但仍然很低 (占21.5%) 。医学信息检索是循证实践的重要步骤,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通过网络检索医学信息, 成为重要的证据检索来源。MEDLINE数据库是检索原始研究证据的主要网站, 但是近4/5的学生从未检索过该数据库, 说明虽然授课后学生对医学文献的关注度有所提高, 但获得信息资源和使用信息资源的技能仍然有待加强。

综上所述, 本次《循证医学》教学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 课程学习结束后临床专业本科生对循证医学知晓度、循证医学专业术语理解正确率均有明显提高;授课后多数学生愿意去实践循证医学, 学习态度积极;但是课程培训对于学生实践循证医学的行为影响并不明显。Landaryd和周丽萍等[4]的研究结果表明, 课程培训虽然有助于医学生文献知识的增长以及态度的改观, 但并未增加临床实践中的实际应用, 这与我们的研究结果一致。但Haines[5]研究结果显示有效。分析原因可能为, 我们的授课对象是尚未接触临床工作的医学生, 工作中遇到实际问题, 可能会促使其寻找方法解决, 从而导致其行为发生改变;另外, 行为改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 本研究是在课程结束后3周内对学生偱证医学实践行为的评价结果, 该课程对医学生长期行为的影响, 尚需远期评价。本次调查结果提示, 对现有的循证医学教学方式应继续进行改革。到目前为止, 几乎没有证据证明采用何种教学方式进行循证医学教学和实践能最好地改善学生的知识、态度和技能[2]。EBM的教学方法正在不断的探讨和完善中。根据循证医学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特点, 下一年度教学工作中我们计划树立“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尝试采用以问题为中心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的研究型教学方法,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训练机会。通过学习以问题为基础的循证医学, 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不断更新知识, 成为一名终身自我教育者, 这也符合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素质教育的要求[6]。

参考文献

[1]李幼平.循证医学 (第二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Sharon E.Straus.Evidence-Based Medicine:How to Prac-tice and Teach EBM, 3/E[M].Elsevier (Singapore) Pte Ltd, 2005.

[3]贾改珍, 王玖, 相静, 等.医学生循证医学认知现状调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 (9) :36-37.

[4]周丽萍, 陈进, 艾昌林, 等.循证医学教学对研究生相关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的影响研究[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7, 7 (5) :337-343.

[5]Haines SJ, Nicholas JS.Teaching evidence-based medicineto surgical subspecialty residents[J].J Am Coll Surg, 2003, 197 (2) :285-289.

循证英语教学 篇9

1 运用“循证护理”思维, 实施学科课程渗透, 构建护理管理初始模式

《护理管理学》教学内容抽象, 尤其对未步入临床实践的在校护生来说, 绝大多数授课内容远离学习的接受空间和想象空间, 学习起来单调、乏味, 仿佛授课内容遥不可及。针对于此, 在结合其他学科课程讲授过程中, 做到学科课程相互渗透, 运用“循证护理”思维构建护理管理的初始模式。利用已构建的模拟病区实验室, 在结合《基础护理学》、《急救护理学》《护理美学与礼仪》的教学中, 设置管理者角色, 实施医院三级护理管理体制的教学机制, 模拟实施护理管理的实践尝试的管理手段[1]。同时, 运用护理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引入激励机制、病区管理机制、业务管理机制、消毒灭菌的控制机制以及按照管理职能的教学计划[2]、组织、领导、人力资源管理和控制实施学生自主管理, 使学生建立感性认识之后, 再进行理论知识的授课, 其学习内容就会变得简而易学,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而感到不枯燥。

2 运用“循证护理”式管理手段的教学,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大部分学生认为, 只要牢固树立献身护理事业的南丁格尔精神, 对患者全心全意, 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白求恩精神, 扎实掌握专业知识, 练就熟练的操作技术, 就能成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针对学生重技能、重基础, 轻视护理管理学的认识偏差, 我们以科室护士长的工作为实例, 讲授计划、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和控制等基本职能在护理工作中应用的重要性。具体分析各要素在护士长日常工作中的应用或缺失, 从而有可能导致护理工作的优劣后果。这种以实例确认护理管理学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护理管理学的浓厚兴趣, 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护理管理学的欲望和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展开讲授管理学理论和管理学原理等基本知识, 引导学生将其运用于未来的护理工作中, 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为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服务。

3 运用“循证护理”案例分析式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对于临床工作2年以上的护士, 初具一定的临床管理经验, 《护理管理学》讲授起来便于理解, 易产生教与学的共鸣, 常能将经验管理转变为科学管理, 且能应用有效的科学管理手段实施管理。然而对护生来讲, 是既无管理者的经历, 又无临床实践经历, 对未来的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工作职责等均限于想象之中, 且认为参与管理是未来比较遥远的事情, 而且已形成了对专业课程知识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习惯, 不能适应护理管理学知识比较抽象的学习风格。针对这种情况, 需要教师收集临床护理实践中管理实证, 结合实例解释与说明, 变隐性为显性, 给予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举证说明如:色彩管理在医院中是如何体现的?色彩管理的应用基础与理论是什么?环境布局管理是如何应用的?导诊服务有何管理意义?讲授能级原则时, 在护理组织中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职责的分工属于何种管理理论和手段?人性化管理手段的日常体现和临床体现在何处?如何实施与理解等。通过这种“循证护理”案例分析式教学, 将管理知识渗透到临床护理工作之中, 运用管理学知识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的实例, 不仅提高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而且还提高了学生运用整合的知识,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强了对内容枯燥抽象的管理学知识的理解记忆, 极大的提高了护理管理学的课堂教学效果。

4 运用“循证护理”式自主分析性教学, 激发了学生的管理意识和进取意识

所谓“循证护理”式自主分析性教学, 即在课前留出案例, 学生分组, 收集与案例有关的管理方法、手段以及护理管理研究成果, 分析、总结管理措施, 提出本案例应采取的对策和方法。通过寻找证据, 培养了学生评判性思维的能力, 分析与总结能力。在护理管理学教学过程中, 由于采用了“循证护理”式自主分析性教学方式, 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对管理科学的认识, 有效的改变了认为管理科学是领导者或管理者的必修课, 解决了《护理管理学》对一般专业技术人员可有可无的偏见, 增强了学生将管理知识渗透到护理知识学习的应用中, 有效地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意识。作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除了必须具备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外, 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学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护理专业技术岗位上有所发展, 有所进步。

总之, 多手段、多途径运用“循证护理”理论与知识, 解决了《护理管理学》课程讲授的难度, 解决了学生学习的困惑, 达到了寓教于应用, 与应用于实践中, 与实践于升华。

摘要:针对在校护生《护理管理学》的讲授具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理解力和应用能力欠缺问题, 我们采用“循证护理”的手段, 结合模拟病区实验室教学场地, 理论与实践相契合, 运用“循证护理”思维, 实施学科课程渗透, 构建护理管理初始模式;运用“循证护理”式管理手段的教学,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运用“循证护理”案例分析式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运用“循证护理”式自主分析性教学, 激发了学生的管理意识和进取意识。通过运用“循证护理”理论的教学引入, 使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关键词:循证护理,护理管理,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春卉, 马健康, 王柳行, 等.模拟病区实验室不同教学模式对培养护生三维能力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2010, 25 (1) :80-82.

循证英语教学 篇10

然而, 在七年制学生的循证医学前期教学中, 我们发现传统授课型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生只是在被动听课, 其动脑、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法得到锻炼[2]。同时, 由于传统考核方法的限制, 学生更注重理论知识掌握, 并不重视理论结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造成理论学习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3], 而循证医学恰恰是帮助他们实现目标的重要课程。通过循证医学的学习, 学生可以在熟练掌握临床科研设计原理和方案、掌握临床研究的测量及评价方法的基础上, 获得最佳证据与解决临床问题的手段措施, 指导临床实践。由此可知, 循证医学是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学科。为此, 我们决定对循证医学教学进行改革, 使七年制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制作循证医学证据的基本技巧。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0、2011年在中国医科大学学习循证医学课程的七年制英文班学生, 对照组 (2006级, 4个班, 120人) 和实验组 (2007级, 4个班, 128人) 共248人参与此项目研究。

1.2 研究方法和内容

两组循证医学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和学时数均相同,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设“证据制作”内容, 着力培养和促进学生科研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及制作证据能力。

1.2.1 对照组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包括制作最新的双语PPT课件, 课堂上教师进行双语授课, 借助精品课程建设平台, 使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课件、录像等教学手段进行课后补充学习。

1.2.2 实验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设“证据制作”教学内容。 (1) 聘请临床及信息专业教授结合临床实例讲授循证医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使授课内容更贴近实际; (2) 课前布置临床实例作业, 使学生提前对课上需要讨论的内容进行了解, 并对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3) 结合循证医学授课内容, 成立专门小组, 辅导学生自行开展循证医学相关课题研究; (4) 定期举办与循证医学相关的专题讲座, 让学生及时了解循证医学发展的前沿信息, 把握循证医学发展方向; (5) 课后有目的地布置循证医学证据作业 (让学生自拟题目完成一篇系统综述或META分析) 。使用自制量表对学生循证医学证据作业进行评价。

1.2.3 观察和评价指标

首先, 针对作业结构的完整性进行评估, 考查学生系统综述各部分构成的掌握程度。其次, 收集学生课后“应用证据”作业, 针对作业完成质量进行评分, 了解学生系统评价的掌握程度。

1.2.4 统计描述方法

双人双录入上机, 用Excel电子表格建立数据库, 采用SPSS 16.0软件统计分析, 统计不同指标的频数、不同组别学生成绩的分布并进行比较, 评价学生循证证据的制作效果。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 计量资料用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统计学显著水平规定为α=0.05。

2 结果

2.1 证据质量评价

从文章的应用价值、设计方案步骤的完整性、关键词提取是否正确、主题词提取是否正确、是否有检索策略和途径、检索数据库是否完整、是否有文献的纳入排除标准、如何进行提取及提取的内容、对文献真实性的评价、文章有无可能完成发表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逐条比对我们发现, 绝大多数学生基本掌握了循证医学证据的制作方法 (见表1) 。

3 讨论

传统的授课型教学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动脑、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法得到锻炼;同时由于传统考核方法的限制, 学生更注重理论知识掌握, 并不重视理论结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导致理论学习与实践相脱节。我院循证医学授课的具体情况是:与普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相比, 七年制学生有关临床科研能力培养开设的课程数及课时数都较少, 而且学习时间不够集中, 因此在进入临床进行科研选题及资料分析时会受到一定限制, 这一点在我们平日对七年制学生的研究咨询中已经有所了解。我们认为, 利用循证医学课程强化和培养七年制学生临床思维无疑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此外, 过去的临床实践教学通常以经验医学为主, 注重培养实用型医生, 缺乏循证医学理念的指导;而循证医学恰恰是一门选择最优证据制定临床决策、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学科。我们认为, 利用循证医学课程培养和强化七年制学生现代医学观念、增强临床综合能力是极其必要的选择, 而这些都是现代医学模式的基本要求[4]。

以上环节对学生提出优质的循证医学证据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 课前给学生布置作业, 使其有足够的时间来确定自己对什么方面的课题感兴趣。很多学生面对作业不知道从何下手或完成到什么程度。其次, 聘请相关临床专家开展专题讲座, 使学生得到启迪, 激发制作循证医学证据的兴趣, 并确定课题题目。再次, 上机课, 学生可以直接上机检索、熟悉循证医学相关软件, 增强动手能力。最后, 组建课后辅导小组, 教师通过网络或直接对学生加以指导, 从而大大缩短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传统考核主要以考试方法来呈现, 要求学生得出所谓的“标准答案”, 这与循证医学的创新性要求背道而驰, 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不利于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顺利开展[5]。因此, 我们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 并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打分, 作为期末考核学习效果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期末成绩里占一定比例。改革考核方式, 使之更加科学合理, 充分发挥考核的积极功能, 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为适应时代发展, 必须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 建立合理的考核体系, 提倡个性化发展, 激励探索, 走培养创新人才之路。

考核方式的改革使学生能够认真对待课后作业, 在独立完成循证医学证据制作作业的同时, 学习整个系统综述的制作步骤。通过教师对学生证据的总结, 学生可以分辨已有证据的质量情况, 对于将来在使用证据时能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识别哪些证据是科学的、可信的、真实的、可靠的提供了很大帮助[6]。

表1中两组学生证据制作分数略有差异, 实验组得分略高, 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1)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 实验组教师传递了作业质量对期末考试总成绩是有影响的信息, 故学生更重视本次作业; (2) 下一年级的学生和上一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交流, 获得了不少经验。

虽然教学改革有很多优点, 但实施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仍需教学管理者、教师及学生等多方协同才能取得明显效果[7]。本课题组将对这两组学生进行随访观察, 以明确该学科的教学改革方向。

参考文献

[1]李幼平.循证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马彬, 杨克虎, 田金徽, 等.改革培养模式, 造就创新人才[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9, 9 (4) :481-483.

[3]袁本涛, 延建林.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9, 7 (2) :12-20.

[4]张海英, 张志勇, 莫书荣.广西医科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生有关GMER的态度调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 (1) :129-131.

[5]丛振宇.浅谈高校考试制度问题的完善与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8) :141.

[6]黄亚玲, 郑孝清, 金润铭, 等.七年制医学生对基于问题教学模式适应性的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6, 26 (4) :45-46.

浅谈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篇11

【关键词】循证医学;循证检验医学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将循证医学应用于医学实践。而根据循证医学的理念,有学者提出循证检验医学的概念[1]。循证检验医学给检验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但怎样才能把其科学应用到实践,这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1循证医学的内容

循证医学是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David教授于1992年正式提出的概念。循证医学意即“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是遵循科学证据的临床医学。其核心是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都基于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依据。指导思想是以临床医学的科学研究为最可靠依据,结合临床医师的专业技能,从而针对不同的病人进行医疗决策。循证医学在不断发展,目前循证医学协作网包括大约50个专业协作组,通过数据库的系统评价结果可为整个临床医学领域服务。

2循证检验医学的内容

循证医学在检验医学的应用,即为循证检验医学,在1998年美国临床化学协会和1999年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大会上都有专题讨论。循证检验医学就是遵循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通过大量文献复习和临床总结,不断地对本专业的实验项目进行方法评价、临床价值评价及经济学评价,最直接、最有效、最准确、最合理的结合实验项目,最终获得可靠的检验信息,为医学决策提供循证。

3实践循证检验医学

3.1基本过程循证医学的实施通常为以下步骤:(1)明确一个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2)检索一次问题相关的现有文献,根据第1步提出的问题,确定“关键词”,应用检索系统检索相关文献,从中找出与问题关系密切的资料,作为分析评价之用。(3)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有效分类和等级评估。(4)将研究结果运用于临床实践。(5)对结果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评估和改进。在循证检验医学的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按照循证医学实施策略进行,并且强调: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客观、大量的寻求实验室或者文献中有价值的证据;正确、严格地进行试验方法学的评价;在评价基础上将最佳方法应用于临床检验实践,客观的评价实践结果。

3.2系统评价系统评价是一种全新的文献综合评价方法,其过程是全面收集全世界所有有关研究,对所有研究按照标准逐项进行评价,联合所有合格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可靠的结论,该结论将随着新的研究出现被不断更新。循证医学的资源,最主要来源于医学期刊发表的学术论著,鉴于论著的水平不一致及可能存在的发表偏倚,需要有严格的质量评价,对符合标准者可取为最佳证据。

3.3卫生技术评估诊断技术评估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技术性能,方法性能对临床应用的有效性有很大的作用,如某抗体的特异性、某方法的稳定性、等都是严格评价的参数;(2)诊断性能,某方法具有好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是被采用的先决条件;(3)临床效应,评价该技术是否提高诊断、治疗和预防策略,得到最佳的健康服务结果。(4)经济效益,虽然某实验室检验项目技术和诊断性能很好,具有好的临床效应,但所需费用使患者及政府都难以接受,也降低了其实用性。

4循证检验医学的临床检验应用

4.1规范标本处理程序 为保证临床医疗决策的科学性,循证检验医学要求检验医生在实验室处理病人标本的过程中必须将个人经验与当前最佳科学依据结合起来,并遵循以下几个基本程序:(1)在接受病人的标本前对病人信息进行认真核对,确定样本的采取符合程度;(2)按照临床检验的操作常规,做好室间、室内质控;(3)根据自己的临床检验经验和技能,同时结合临床知识,对异常的结果要认真复查,查找原因,科学决策方可报告,必要时与临床医生沟通,提供临床诊疗的意见。

5.2维护仪器及试剂稳态检验系统的维护和功能检查需建立维护方案,保证仪器和系统处于良好运转状态。校准是一个测试和调整检验系统,以及提供检验反应和所测物质之间已知关系的过程。室间、室内质量控制,是实验结果准确的有力保障,即所循的证据是可靠的,也是循证医学的目的所在。

5.3指导如何临床循证循证的具体实施步骤有:针对病人的临床问题,检索、查找有关医学文献;严格评价有关文章;选定最佳临床成果,用于临床决策;通过实践提高学术水平。譬如,肌酸激酶(CK)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条件之一,但是,如果当你面对CK实验的检验报告或临床咨询时,立即确定诊断,这很可能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因为CK是一个非特异性标志物,许多非疾病及疾病因素均可对其产生影响,如果不了解此,就可能误导自己或贻误病人。因此要注重讨论出现某一结果的原因。上述例子就是在“循证”,但“循证”医学不仅仅是这样,它的内涵体现在其思维理念的更新和对病人及疾病更深层次上的认识。

参考文献

循证英语教学 篇12

关键词:循证护理,在职培训,直肠癌根治术,教学质量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循证医学的一个分支,它是指采用循证医学的原理和方法,根据护理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查询相关的研究证据,以解决问题的过程。循证护理是指护理工作者采用最佳的可获得的证据,结合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经验,充分考虑患者的愿望和需求作出临床护理决策的过程[1]。将循证护理理念应用于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有利于培养护理人才,保证护理质量;对于低年资护理人员,更能促使其尽快掌握专业技能,胜任临床护理工作。笔者分别应用循证护理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对本科低年资护士针对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预防进行规范化培训,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普外科护士20名,入选条件:入职时间小于6年;于普外科专科工作少于3年;职称护师以下。根据以上条件按照随机、均衡的原则将20名护士分成常规护理组10人(主管患者43例),常规护理组中护师2名,护士8名,其中本科学历3人,大专学历4人,中专学历3人,平均入职时间为3.7年;循证护理组10人(主管患者46例),其中护师3名,护士7名,本科学历3人,大专学历3人,中专学历4人,平均入职时间为3.3年。每个小组均配备1名主管护师以上高年资护士作为带教老师。

1.2 方法

1.2.1 培训前自行设计考卷分别对2组护士进行一般护理理论、操作以及循证医学原理的考核,每科满分100分。

1.2.2 常规护理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护士跟班学习。由带教老师定期组织1次小讲课,选择典型患者,由管床护士介绍病情,带教老师结合临床重点讲授疾病病因、临床表现、诊治原则、手术原理、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表现以及处理、造瘘口的护理等内容,解答疑问,并由带教老师进行常规护理操作的示范。

1.2.3 循证护理组采用循证护理教学方法。教学计划主要分成三部分[2]:(1)循证护理基本理论以及实践技能培训。带教老师召集小组成员以讲座形式讲授循证护理概念和内涵、实施方法和步骤;在图书馆上机示范文献检索方法、讲解证据评价等知识。(2)每周组织专题学习。学习内容包括:a)由带教老师讲授直肠癌的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原则,重点讲授《NCCN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的相关内容;b)护理查房以及病例讨论,提出预防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护理问题,引导小组成员运用CHKI期刊全文数据库、MED LINE、Cochrane图书馆、EBN online等检索相关信息,并对资料可靠性、实用性进行分析、评价;c)组织小组成员就某一专题检索、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组内讲课,讨论。由带教老师汇总并解答疑难问题。(3)技能培训:由带教老师进行普外科常规护理操作的示范,由小组成员现场实践。(4)根据临床实际运用循证护理知识以指导护理实践与操作。

1.3 评价方法

培训6个月后分别对2组护士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观察2组护士主管的直肠癌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表示,培训前后的理论以及操作考核成绩、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培训前后2组护士一般护理理论、操作以及循证医学原理考核成绩比较

2组护士于培训前一般护理理论、操作以及循证医学原理考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组护士于培训前对循证医学了解甚少,故得分均较低。常规护理组经循证护理培训后循证理论考试得分显著提高(P<0.01),2组护士于培训后一般护理理论以及操作考核成绩均较培训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循证护理组理论以及操作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见表1.

2.2 2组护士主管患者情况

2组患者术前A PA CH EⅡ评分相近,循证护理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见表2.

2.3 2组护士所主管患者并发症的情况

常规护理组主管患者43例,出现各种并发症共8例;循证护理组主管患者46例,出现各种并发症共4例。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

直肠癌是普外科的常见疾病,其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以及以上三种方式的联合治疗等,其中手术治疗包含多种术式,术后护理牵涉到病情观察、胃肠减压、留置导尿、肠外营养、引流管护理、造瘘口护理等多个方面,内容纷繁复杂。近年来,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新的观念、新的治疗手段、临床路径不断涌现、更新,使得临床上对于本病的治疗护理已大大改善。从另一方面看,临床护士面对着前所未有的知识更新的压力,对于低年资护士而言,要熟悉本病的相关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相关护理流程以及操作常规,成为一名优秀的普外科护士更是殊为不易。

由表1可以看出,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培训后护士的考核成绩虽然有所好转,但仍不尽如人意。归结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3]:(1)低年资护士一般未形成系统的临床思维,传统培训只是使她们机械地接受知识,而未能独立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问题。(2)低年资护士一般缺乏独立的评判性思维,缺少思考分析技巧和态度,个别护士缺乏求知欲,遇到问题往往依赖他人给予现成答案。(3)目前对于护士规范化培训仍重视不足,教育缺乏连续性,同时普遍存在重工作、轻培训的现象,年轻护士往往忙于繁琐的护理工作,没有足够时间学习业务知识。(4)目前许多护理教材内容已相当陈旧,与临床实际严重脱节,如吻合器、肠外营养的内容,传统教材只简单提及,或只是一笔带过,更遑论学术进展。综上所述,面对目前日益沉重的教学压力,我们必须放弃过去那种填鸭式的单一传输知识的教学方法,转变观念,鼓励护士主动学习,并培养其探索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

循证护理是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证据,用实证对患者实施最佳的护理[1]。其核心精神是要求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针对提出的问题通过严格的检索挑选和评价文献来回答这些问题以达到知识更新,将此精神贯彻于教学中,就是所谓的介入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BL)。PBL教学模式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H oward 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并于1993年在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中得到推荐[4]。通过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和亲自实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低年资护士作为中心探索者,以具体的临床问题为基础,激发自身学习的动力,围绕问题进行思考、推理和分析,经过“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的过程,将各学科的知识点贯穿起来,相互渗透,融会贯通,培养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由表1可以看出,使用循证护理教学后,护士的理论以及操作能力均有较大提高,并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由表2表3可以看出,虽然2组护士所主管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循证护理教学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我们知道,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患者自身身体状况、手术术式以及手术过程等显著相关。在实际观察中我们发现,由于循证护理组护士能在早期觉察到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将隐患消灭于萌芽之中,故该组患者平均术后住院天数较短。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低年资护士对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外语水平、运算能力较为突出,易于接受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等新知识,学习时间安排灵活,在循证护理教学方面有着某些高年资护士所或缺的先天优势,学习热情也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而高年资护士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护理经验,能够充分发挥高年资与低年资护士的个人能力,优势互补,有利于提高护士整体素质,故循证护理在职培训教学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丽萍,陆赋生.护士规范化培训中如何引入循证护理[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26(7):28-29.

[2]崔秋霞,吴娟,施亚兰,等.循证护理在气管切开护理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0,24(3):742-743.

[3]徐辉全,王慧敏,李友珠,等.培训本科护理实习生循证思维的方法及体会[J].全科护理,2009,7(10C):2805-2806.

上一篇:共聚物乳液下一篇:火灾报警监控网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