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消费观(精选11篇)
科学消费观 篇1
摘要:随着经济的逐渐崛起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西方消费主义逐渐在我国流行开来。消费主义的流行, 对于拉动需求, 促进经济增长固然有所贡献, 但其产生的消极影响却不容乐观。消费主义对于生产力不发达, 人均资源相对贫乏, 生态环境之脆弱的中国是不切实际离的。因此, 必须正确认识消费主义的危害, 抑制西方式的消费主义模式, 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消费主义,危害,科学消费观
消费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前提条件,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积极引导适度的消费,使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得以良性循环,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经济的逐渐崛起和社会财富的增加,西方消费主义逐渐在我国流行开来。消费主义的流行,对于拉动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固然有所贡献,但其产生的消极影响却不容乐观。消费主义对于生产力不发达,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生态环境之脆弱的中国是不切实际离的。因此,必须正确认识消费主义的危害,抑制西方式的消费模式,树立科学的消费观,以科学的消费观引导人们消费,对于我国乃至人类文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西方消费主义的严重危害
消费主义是指一种鼓吹在大众生活层面上进行高消费的价值观念、文化态度或生活方式,是一种在资源、环境、生态意义上的炫耀性和挥霍性的不可持续的过度消费。其错误是把生活的目的与手段混为一谈,把人的正常需要与欲望混为一体,过分夸大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危害。
1. 造成巨大的生态破坏
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本来应该是一种相互依存、和谐共处、共生共荣的整体性关系,但消费主义自工业化社会以来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无视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肆意掠夺和挥霍自然资源,已经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破坏,人类正在面临文明史上史无前例的生态危机。
(1) 造成大量的能源资源浪费。近几十年来消费主义所引导的大众在生活方式上的高档消费、过度消费、一次性消费、为时尚而消费、为消费而消费等等,不仅使商品的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制造出由大量废弃的商品及商品包装组成的垃圾,而且使得大量汽车、家具、电器、日用品等相当完好、仍有使用价值的高档的商品被人为抛弃,结果导致了资源的巨大浪费。我们国家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基本上都排在世界最后几名。当前的过度消费、奢侈消费模式,已使我国能源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同样严重的是,由于很多资源不得不依赖进口,这对于我们的国家安全,又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2) 污染环境。与高消费的生活方式相对应,传统经济生产方式也在消费主义影响下变成了一种对自然资源造成高消耗、高破坏的生产方式。商品经济从生产传统耐用商品的经济,已经在相当程度上转变为一种生产“用过即扔”产品的经济,许多传统的耐用商品已被短期寿命的商品甚至一次性商品所取代。这些用过即扔的商品或商品包装造成对资源的极大浪费,形成了大量污染环境的垃圾。就我国来看,据统计,全国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七大江河水系中,26%是五类和劣五类,9大湖泊中有7个是五类和劣五类,由此造成了全国668座城市中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
(3) 破坏生态平衡。诸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污染、“三废”垃圾泛滥、土壤侵蚀、森林锐减、气候异常、沙漠扩大、水源短缺、煤、天然气和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迅速减少、面临枯竭,森林、生物等可再生资源锐减。据2002年联合国组织编写出版的《全球环境liào@ (1) 望》,1100名科学家预言:30年后地球上70%的自然环境将遭严重破坏,许多物种灭绝,一半以上的国家严重缺水,而可怜的地球还要养活20亿的新增人口。在我国,由于对生态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大约已有200个物种已经灭绝;估计约有几千种植物在近年内已处于濒危状态, 人与生态环境的紧张程度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程度。
2. 造成发展的不可持续性
可持续发展观在原则上主张发展要确保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以消费主义为主导的现代经济发展模式,无论是在代内还是代际,都无法表现出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公正、平等、合理、协调的性质,能体现的只是一种发展的不可持续性。
(1) 就代内发展来说,由消费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的现实利益是不公平的、有损害的,无法保证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公正、公平和共同进步。例如,伴随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由消费主义引导的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南北贫富两极分化,使得美国等西方强国较之发展中国家享有对全球资源更大的支配权,能够凭借自己的资本和技术的优势赚取更多的利润,并且还通过在他国建厂等途径把其本国的生态危机、资源危机转嫁给其他发展中国家。
(2) 就代际发展来说,以消费主义为主导价值观的发达国家,利用其在市场经济的主导地位,正在消耗着地球上的大部分资源,并制造了大量的废料、垃圾,是造成当代地球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的主要责任者,对人类后代的发展利益造成了较大的损害。据统计,美国只占世界人口的6%,消费的资源却占全球资源消费的三分之一,美国2亿人对全球能源的利用量相当于发展中国家200亿人的利用量。
3. 导致了消费的异化
消费主义为是一种以单纯刺激经济增长为目标,忽视经济与环境、社会、文化诸方面协调发展,对物质消费的过度追求导致了消费的异化,甚至人性的扭曲。
(1) 消费主义导致发展目的走向享乐主义。消费主义把人的多种社会性需求简化为惟一的物质需求,在满足正常生存和发展需求之外,无节制地追求远远超出自身需要的消费。将发展的目的只限制在满足人的物质利益,甚至是诱导和满足人的与真实需要无关的种种主观欲望上,这就直接导致在发展目的上走向狭隘、错误的享乐主义歧途。
(2) 消费主义造成人的精神的缺失。由于消费主义过于注重物质消费,严重忽视了精神消费,使人精神空虚,精神生活贫乏,造成了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不平衡。很多人沉湎于富裕后的物质享受与显摆,忽视精神文化消费和个人素质的提高,造成自身精神文化生活贫乏、低俗和低劣。
(3) 消费主义导致成功标志的偏颇。消费主义以追求奢华财富、挥霍奢侈消费为荣,以支配物质的多少来衡量人的价值,把人的价值的高低等同于消费水平的高低;把消费水平的高低看作是衡量一个人贵贱、荣辱的价值尺度,把物质利益或财富、金钱的获得看作是成功的标志。拥有不断增多的物品和服务,被认为是最现实的通向个人幸福、社会地位的道路。
4. 催生强化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消费主义在发展的判定标准上以物质利益作为惟一的标准,常见的以GDP增长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惟一标准,而无视在资源和环保上的代价。因此,它助长和强化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急功近利行为,为了一时的发展,不考虑或很少考虑环境承载能力,用牺牲长远利益的办法来换取眼前的发展,以浪费资源、牺牲环境、损害生态来换取经济一时增长的“政绩”。
二、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科学的消费观是以和时消费、和生消费、和处消费、和立消费和和爱消费为基本特征的消费观。这种消费观既继承了传统的节约理念,同时又注入了时代的新元素。科学的消费观具有以下内涵:
1. 科学的消费观是适应时代需要的和时消费观。
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鼓励人们适度消费,使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得以良性循环,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但是,消费是人对物的享用,而物的性质、规模是由社会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超越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消费是无根基的。因此,消费并不是随心所欲的。特别是对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来说,不顾国情、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消费、贪图享受、挥霍浪费将会导致资本、资源的匮乏。同时,奢侈之风、淫乐之气的盛行也会消蚀人们的创造精神、进取精神,最终影响到人的全面发展。科学的消费观立足于现实的物质基础,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相适应,将消费植根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之上,服从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要求人们根据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调整自己的需要,是推动物质文明进步的消费观。
2. 科学的消费观是人与自然和生的消费观。
自然是消费的源泉。科学的消费观要求人们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不应把人的主体性绝对化,也不能无限夸大人对自然的超越性,而是人类应当约束自己,摆正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关注自然的存在价值,正确对待自然,将消费纳入到生态系统之内,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模式,不突破生态平衡所要求的质的限度,保证自然界生态系统稳定平衡。一是不能破坏地球上的基本生态过程和生命维持系统,保护生物及其遗传资源的多样性,从而保证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持续利用。二是消费的增长速度以不超过生态潜力的增长为限。在使用资源的同时,不断对资源的消耗予以补偿,维持资源的使用与保护之间的平衡,防止生态潜力的根本丧失,提倡资源的循环使用。因而,科学的消费观是既能满足人的消费需求,又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维护人类生存发展的文明消费观。
3. 科学的消费观是人类的和处消费观。
科学的消费观要求人类代内之间以及代际之间的消费公正。首先,要求确立代内公平原则。生态环境被破坏的根源在于人们拥有的太多或太少,只有在合理的人际消费关系框架下,才会有自然生态的详和安宁。在富裕国家和贫困国家之间,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应该公平地分享资源的利用效益和承担生态成本,富裕者需求的满足不应限制中等收入者和贫困者需求的满足,应该优先考虑贫困者维持生存的基本需求。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保护环境的义务,率先改变生活方式,限制无限膨胀的消费欲望;同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改变世界范围的过渡消费和消费不足两个极端并存的不合理现实。其次,确立代际公平原则。把代内公平延伸到代际公平,即强调对后代发展的足够公平。在自然资源上,我们现在多消耗每一单位非再生资源,就意味着我们的后代将要少消耗同样多的非再生资源,我们现在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如果超过其再生速度,就破坏了其再生性,就意味着我们的后代不能再开发利用了。这就要求,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同时这种发展又不能以损害后代人的发展能力为代价,要给后代人留下更多的自然财富,以满足后代人能进一步发展的环境资源等自然条件。社会持续发展的基本目的是使一代比一代发展得更好。
4. 科学的消费观是促进再生产各个环节协调发展的和立消费观。
科学的消费观就是要利用消费来引导生产,借助市场公平交换,把消费信息反馈到生产决策中去,从而达到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和经济效益与效率的最大化。此外,要避免市场消费需求疲软,必须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让人们都能够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总福利增加。所以,科学的消费观是促进再生产各个环节协调发展的消费观。
5. 科学的消费观是以人为本的和爱消费观。
科学的消费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是以人的生活方式健康化、文明化为特征的消费观。消费不足或消费过度都是不可取的。消费不足无法提供人类正常生活需要的消费品,使人应该有的健康体魄与健全智力达不到应有的水平;消费过度将消费作为人生活的唯一目的,在本质上是一种“异化消费”,它使消费与“需要”、“使用价值”相背离,过度地去追求不必要的欲求满足,势必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甚至人性的扭曲,给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步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科学的消费观既不是过度消费也不是消费不足;既反对禁欲主义贬抑消费,又反对享乐主义张扬消费。科学的消费观并不反对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提高消费,它倡导的是节制欲望的健康理性的适度消费。它将消费与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要求人们按照有利于自己身体健康、心智健全、创造力充分而自由施展的要求进行消费,有计划、分步骤地调整与改善消费结构,要求人们在消费中实现人的体力、智力、情感力、意志力以及社会素质、精神素质、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发展,在享受文明的基础上进一步创造文明。
参考文献
[1]毛世英:消费主义与可持续发展观的冲突分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04期
[2]王建辉:论适度性消费伦理的构建.光明日报, 2007-11-27
[3]赵玲: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光明日报, 2007-12-25
[4]肖明辉蒋永穆:论和谐消费及其宏观调控[J].经济体制改革, 2008年01期
科学消费观 篇2
活动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针对一些难点问题,适时运用讨论法这一教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政治学的概念和规律,使之很好的运用于生活。同时,还可以通过讨论,使学生消除头脑中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观念。那么,现在我就以思政政治教学中高一上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题《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为例来谈谈讨论法在课堂中的实施。
一、教学目标
家庭消费对社会生产的作用以及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正确消费观的内容;如何看待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
二、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为学生所熟知。同时,学生观点可能各有不相同,所以,可以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将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组6人,指导他们查阅相关资料以及阅读相关书籍。
学生准备:学生认真预习课本并广泛查阅收集资料,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了解日常的消费生活和消费现象。
五、具体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1、消费心里观
我们的消费往往受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这些外部因素常常影响到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使消费带有复杂性。然后进行视频播放:教师节期间,小学生纷纷给老师送礼物;元旦节前后,同学之间互送礼物的调查情况。设问:你是不是也有如此经历?这是受什么心理的影响?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讨论时间6分钟。
学生活动:各小组进行思考讨论,并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每组时间控制在三分钟内。
教师点评归纳总结:人们的消费行为往往受到多钟消费心理的影响,主要的心理有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等。不同的消费心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常常共同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使我们的消费向合理、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2、做理智的消费者
在讲这个问题时,我们来看一个有关学生中经常出现的消费现象的小品片段。看小品《比阔》,议一议、说一说。小品《比阔》中出现的各种消费现象在我们学生生活中还是经常见到的,尤其是条件好的地方就更常见。提问:针对学生这个群体而言,小品中哪些消费行为是较为过度的?为什么?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选出代表,归纳总结小组成员的意见并发表,讨论时间控制在时间5分钟,每组时间发表意见时间不超过两分钟。
最后由教师点拨、指导、总结,并将知识点进行升华。
六、教学体会 本节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用生动的感性材料去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切忌让学生死记硬背。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讨论中,领会有关经济生活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通过本次课堂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我对于讨论式的教学法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以下就是我的一些理解和认识。
一、讨论式教学法在现实教学活动中的意义
讨论课能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它具有一系列符合现代化教学趋势的特点,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个性化和层次性,突出教与学的开放性,融会多种学习方式,使个体参与学习与合作学习相融合,使教学过程更具灵活性,使评价体系具有自主性和发展性。而对一个问题的讨论,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既体现了学习的主体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养成动脑动手的习惯,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讨论式教学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讨论课是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要正确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
虽然讨论课是以学生活动为主,但老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削弱.否则,学生的活动将向无序化发展,甚至偏离讨论课的主题,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三)精心组织是讨论课教学成功的关键
讨论课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组织工作做得好坏.学生讨论活动组织得好,会极大地调动学生讨论问题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会积极思考,主动发言,相互争论,讨论的效果好。
科学消费观 篇3
[关键词] 大学生科学消费观教育
一、科学消费观的内涵
消费观是关于消费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决定着消费内容、消费行为、消费方式,解决消费什么、如何消费、如何实现可持续消费等重大问题。所谓科学消费,是指符合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要求、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进步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科学消费观的主要原则是:以人为本、扩大消费、公平消费、循环消费、持续消费。树立科学消费观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目前在校大学生已达2000余万人。作为社会中的特殊消费群体,大学生的消费在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下总是努力走在时代前列,日益多样化、超前化、现代化 ,并在市场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作为代表民族希望和祖国未来的高学历高知识的大学生群体,是否具有科学的消费观,将对整个社会提倡和树立科学消费观具有极强的示范带动效应,足以移风易俗,引领社会前进方向。在全社会正大力提倡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同时,高校作为育人阵地,应充分重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加强对大学生科学消费观的教育培养。
二、当前大学生的消费特点与误区
1.消费节奏加快
其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购买节奏加快,二是生活用品更新加快。当然,许多学生之所以能够讲究快节奏的消费,最主要的是家庭能够给他们更多的经济支援,使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支付能力,因而他们在选择消费过程中减少了经济方面的考虑,在消费行动上更加果断。与消费节奏加快的同时还呈现出潮汐现象。潮汐现象,即一个新事物、新品牌在大学生市场中会在某一个节点呈现突然的高峰。如在培训方面,出现过“寄托”潮、考证潮等;在消费品方面,有复读机潮、手机潮、游戏潮等。
2.消费层次性
由于每个大学生个人经济条件不同,他们的消费行为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家庭条件优越的同学接受时髦的、新奇的事物时往往游刃有余,而我们同时也会看到有的同学,消费难以维持温饱。同一班级,同一寝室,同学之间的消费水平就可看出明显的差距。
3.消费容易受广告影响
研究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对消费品的反应最敏锐、最强烈,特别是对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广告尤其是这样。在大学生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对广告非常熟悉,他们采取的消费行为也往往是受广告影响的结果。当然,在流行与实用之间,更多大学生最终选择的是实用。在各类产品的选择标准中,“价格适中”总是大学生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类似的特征在促销方式的选择上也有体现,最受大學生欢迎的三种促销方式是:打折、派送和赠送小礼物。
4.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一般消费结构是由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构成的。在消费结构中人们各种消费资料的比重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的文明水平。从现实情况看,大学生消费过程用于享受和发展资料的比例正在逐步扩大。这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提高的结果,另一方面是由于大学生本身属于有较高文化修养的青年,他们在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之中,往往更看重精神享受。所以在大学生中不乏这种现象,有些学生每月会省出些钱来买书或其它用于满足自己精神享受的物品。
5.消费趋向个性化
一些学生总是愿意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进行消费,在消费中体现出个人的个性特点,不愿随波逐流,在穿衣打扮上总是按照自己的审美情趣来装饰自己,不怕别人看不惯,也不怕别人说自己是标新立异。这种独具一格弃旧图新的消费心理,是与当代大多数青年喜欢追求多样化、永不满足和努力表现自我存在价值的心理是一致的。
纵观大学生的消费,一方面,具有扩大视野完善独立自主人格的特点,其主流是合理的、科学的。但是另一方面,不可否认,大学生的消费也不乏一些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存在着很多误区,其突出表现为:
(1)超前消费风。贷款消费,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这在有职业、有稳定收入的社会人群中已渐渐普及。但是,在没有基本收入来源的大学生中,超前消费潮也在悄悄兴起,到银行借贷不是因为生活难以为继,而是为了买最时尚的物品。
(2)名牌消费风。买东西,选名牌,跟着感觉走,跟着名牌走,成为大学生的消费时尚。买衣服要到专卖店,理发要到名店,护肤要讲级别,消费要讲档次。为了美丽,一掷千金。
(3)盲目攀比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成为大学生消费的座右铭,电脑的普及率节节攀升,台式电脑已不足为奇,笔记本也在向高档迈进。手机变着法地更新换代。
(4)情感消费风。为了应酬交际、增进感情,生日party,老乡聚会,同学造访,恋爱投资等,名目繁多,令人应接不暇。
大学生消费误区的存在,一方面由于家庭教育中父母忽视对孩子进行自立自强教育,过分保护孩子,生怕孩子吃二遍苦,受二遍罪,对子女的任何要求,总是在物质上千方百计满足,在时间上保证,不让孩子吃苦受累,所以有人形容当代大学生是“抱大的一代”,“宠大的一代”。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上一段时间内,片面宣传超前消费,没有大力倡导科学消费观,使大学生对国情产生了误解和模糊认识,脱离家庭和国家实际盲目追求高消费。当然,也不可否认,一些消极的消费主义对大学生的消费观产生了负面影响,崇尚物质消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思想在大学生中也有存在。大学生消费误区的存在,造成了消费欲望的恶性膨胀与经济能力不堪重负的对立,也凸显出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三、高等学校加强大学生科学消费观教育的策略
1.从大学生的素质修养出发,把科学消费观教育视为大学生修养的重要内容
高等学校要充分认识对大学生进行科学消费观教育的重要意义,一是发挥“两课”的主渠道作用,在“两课”教学中把科学消费观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强调适度消费,反对无度消费、高消费,强调勤俭节约这一传统消费美德,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经济能力与个人发展的关系、消费与节俭的关系,个人、社会、家庭的关系等,使他们作为消费者在消费行为中能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学会科学消费、理性消费,提高自身消费的合理性。二是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的原则,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科学的消费观,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体和手段,利用各种文化活动,大力普及科学消费观。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理性的消费行为。
2.加强国情、民情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俭而有度”的消费方式
“俭而有度”是指不过分节俭,消费与个人的收入、财力相适应。这种消费观念略高于节俭的消费水平,继承了勤俭节约的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俭而有度”的消费观念,它既不是禁欲主义的,又不是享乐主义的,既重视人的物质生活需求、物质消费,又重视人的精神需求和精神消费,并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对当代大学生来讲,毕竟是单纯的消费群体,还没有创造就没有理由浪费,树立“俭而有度”的消费观念,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学会自我选择,克服盲目消费和超前消费。
3.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节约资源的理念
要让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短缺的发展中国家,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铺张浪费。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代表世界先进消费伦理观念的绿色消费必将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高等学校要引导大学生率先遵循5R 原则,即节约能源,减少污染(Reduce); 绿色消费,环保购物(Reevaluate);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use);分类回收,循环再生(Recycl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Resce),不仅有利于节约现有的资源,更有助于提高他们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社会责任感。
科学消费观构建问题研究 篇4
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社会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 大量的物质财富不断被创造出来, 极大地丰富与满足了人们的生活。但伴随着工业文明的不断前行, 其自身所固有的弊端开始逐步呈现出来, 且其负面影响也在不断变大, 成为人类在地球上长期生存与发展下去的桎梏。因此, 如果想保持人类在地球上的长期生存与发展, 就必须保证人类自身的社会经济活动行为始终不超越地球自然生态环境系统所天然具有的内在界限, 换个角度来说, 也就是工业文明所追求的经济持续增长是绝对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的。正是基于以上认识, “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才最终被提出。所谓可持续发展, 就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从这种意义上来说, 一个国家 (地区) 保持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并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是要首先保护好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基础的地球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完好无损, 即维护好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可持续”性。坚持可持续发展, 就必然要对工业文明形态下的“消费主义”等不可持续发展理念予以扬弃, 就必然要对工业文明的自然观、价值观、发展观、技术观和消费观进行细致地梳理与反思。因为正是在它们的影响下, 人类才做出了大量的错误行为, 以至于最终造成了今日世界严重的自然生态环境危机。
二、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通过对以往人类社会文明形态尤其是工业文明形态进行彻底的反思, 生态文明理念被正式提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 是人类对传统的农业文明形态和工业文明形态 (尤其是工业文明形态) 进行系统总结与彻底反思的积极成果, 是人类文明形态的最新发展, 是人类文明发展理念的巨大进步, 是人类文明发展模式的最新体现。生态文明在客观上是一种生态整体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 它格外强调自然、人、社会所构成的复合型系统在时间与空间上的整体性和统一性。也正是在对生态文明的相关认识不断深化的基础上, 人们逐步开始将生态文明视为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种最新的社会文明形态。生态文明这一最新的社会文明形态与以往的文明形态的最大差别就在于, 它将自然、人、社会这三者有机整合了起来, 作为一个统一的复合型系统予以对待。因此,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 就自然而然地包含了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的相应内容, 而力图获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统一和实际效果最大化也自然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基于以上这些认识, 我们将生态文明界定为:自然、人、社会所构成的统一的复合型系统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共同发展的新型社会文明形态。通过对生态文明和工业文明两种不同的文明形态的自然观、价值观、发展观、技术观和消费观进行细致地分析、对比及反思, 我们不难发现生态文明作为可以推动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形态的一系列优势, 也正因此, 建设生态文明无疑应当成为也必将成为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要求。但是, 我们也应注意这样一点, 那就是虽然生态文明是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虽然生态文明较之工业文明而言是一种更为先进的社会文明形态, 但生态文明却并不是对于工业文明的彻底颠覆和全盘否认, 而是在摒弃了工业文明的盲目性、冲动性、破坏性和不可持续性, 继承了工业文明特定的先进性的基础上, 对于工业文明的扬弃。
为了切实推动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07年,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伟大目标, 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将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的行动纲领。虽然“生态文明”在十七大报告中仅仅出现了两次, 而且还是作为报告第四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的部分内容而出现, 但是这无疑已是具有划时代积极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此后, 在2012年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生态文明”在十八大报告中被提及达十五次之多, 而且“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还是被直接作为报告的第八章而出现的, 这足以看出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异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主要包含以下五个子系统或曰五方面的内容:第一, 在全社会范围内逐渐普及并最终牢固树立起生态文明观念。第二, 恢复与建设地球自然生态系统, 治理环境污染, 同时保护好现存的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第三, 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生产力的发展。第四, 确立生态文明的消费观及其消费模式。第五, 确立与实施生态文明的建设机制。由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因此, 我们只有将这五方面的内容统筹兼顾、有序推进, 才能顺利地完成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历史任务。
三、确立科学消费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
在21世纪的今天, 消费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而正是基于消费对生产的调整与升级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这一基础, 构建起生态文明的科学消费观及其消费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又迫切。因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 科学消费观及其消费模式的确立, 无疑会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密切关注自身行为对自然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就会使人们更加倾向于选择那些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消费行为, 减少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自然生态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 消费者的这种科学消费行为的客观影响还会逐渐传导到生产领域, 对社会生产产生巨大的导向作用, 引导社会生产进行生态化的调整及升级, 引导生产方式、生产内容等进行相应的生态化转变, 这样不仅可以在生产中大量节约自然资源, 提高产品产出率, 还可以使生产环节中的废弃物排放逐渐减少, 直至最终消失。由此, 由生产所引发的生态破坏情况和环境污染事件也就会逐渐减少。正是因此, 我们才说科学消费观及其相应的消费模式的确立无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和重点所在。
四、科学消费观的主要内容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之关键环节的科学消费观, 主要包含以下理念与内容:首先, 科学消费观强调合理消费、适度消费;其次, 科学消费观鼓励绿色消费;再次, 科学消费观要求人们的消费水平始终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第四, 科学消费观倡导公平消费;第五, 科学消费观主张全面消费;第六, 科学消费观坚持可持续消费。这些理念与内容具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它们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托。而为了最终确立科学消费观及其消费模式, 就必须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予以应对:首先, 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大众传播媒介、工作单位的社会化功能, 使公众能不断习得、提高、深化和践行科学消费理念;其次, 要在文化上逐步建立起价值多元化和人生成功标准多样化的合理局面;再次, 完善现有法律法规, 逐步形成有利于人们实践科学消费观的制度体系。只有将以上这些措施有机整合、协调推进, 才能最终在广大公众中牢固地树立起科学消费观, 形成科学消费模式。
科学消费观及其消费模式的构建绝非易事, 更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它需要党和政府下定决心, 科学制订合理的最终目标以及分阶段目标, 通过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 并在中国社会各阶层公众的广泛支持下, 经由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才能顺利达成。
参考文献
[1]廖福霖.关于生态文明及其消费观的几个问题[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1) .
[2]张文富.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科学消费观论析[J].前沿, 2011 (13) .
科学消费观 篇5
但不是每一个普通百姓都能对气候变化做出准确判断的。徐匡迪院长给在座听众算了一笔账:发电厂发出的电,只有四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能够被用户真正利用。2006年的一份调查,已被他引证多次。这份对北京中关村某中等收入住宅楼25户家庭的能源消耗调查,其结果显示,单位面积平均能耗为23千瓦时。令人吃惊的是,耗能最少和最多的家庭之间居然相差50倍。“人的消费行为,对终端的能源消耗具有决定性影响。”
“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是走向低碳经济的第一步。”徐匡迪说,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需要依靠技术进步,提高现有能源使用效率;加大核电发展的力度;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但他同时强调,现在人们的一些生活方式、消费理念需要转变。
“有一种说法,现在是市场经济,我有钱爱怎么消费就怎么消费。”徐匡迪院长说,资源是整个社会的,过去仅仅依靠道德来约束,这还不够,今后还需要强化所有成员都要遵守的社会责任,“要把节约变成社会时尚。”
以汽车为例。汽油真正用于汽车,大概只占汽油消耗的13%,87%没有用于车牵引。用到什么地方去了呢?比如,用于发动机本身的损失,等红绿灯时汽车停在那里,还有能量传送的损失,等等。徐匡迪院长说,同样运载240人,轨道交通需1个单位路面资源,公共汽车需要2个,私家车需要6个,不同交通设施道路面积可以相差30倍。你坐轨道交通1公里一个人只要0.01公斤的标煤,如果坐公共汽车是0.02,如果坐出租车是0.14,所以,能源消耗,从我们中国的国情来讲,应大力提倡市民选择公共出行,不能大量发展私家车。
引导大学生科学消费的有效途径 篇6
[关键词] 大学生 科学消费 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消费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呈现出独特的消费特点,存在着诸多不良消费倾向。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有诸多因素,而学校教育的缺失是不良倾向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以消费教育引导大学生科学消费,不仅有益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将对社会消费的正确引导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一、大学生消费的现状与问题
今年,我们曾组织大学生调查了10所学校的413名大学生。通过对调查结果研究分析,总结出当代大学生消费特点与不良消费倾向。
(一)大学生消费特点
1.消费结构多元化
随着大学生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也曾多元化趋势。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娱乐、运动、手机、电脑、新型的IT产品、人情费、恋爱费等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据调查,几乎所有大学生都会光顾娱乐场所;当手中有多余的钱时,旅游是他们首选的处理方式。大学生平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费用主要集中在500~1000元,也有17%的大学生在1000元以上。在被调查人群中,94%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其中不少贫困生也有手机,可见大学校园手机的普及率之高。同时手机费用偏高。我们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200元之间,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30元以下,也有8%的大学生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200元以上。此外,大学生上网费用居高不下,每月用于上网的费用男生高于女生,男生集中在50~80元,而女生集中在30~50元。另外,有53%的大学生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集中在100~200元之间。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现代的大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持平,部分女生恋爱支出甚至超过了男生。大学生中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现象非常普遍,消费金额主要集中在50元以下和50~100元这两个范围。开支虽然不算大,但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这些都说明了大学生消费的多元化。
2.消费水平差异化
大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家庭,而家庭收入状况却千差万别,大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费用占到家庭总收入的30~50%,特别是农村,占到50%以上。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已经给学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有少部分大学生靠助学贷款完成学业。由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行业的差异导致家庭收入的不平衡性,从而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大学生每月的消费总额主要集中在600~1000元,少数相对贫困家庭的大学生每月的消费总额不到500元,也有部分家庭富裕的大学生每月的消费总额在1000元以上,可见,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差异很大。
3.消费来源多元化
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主要是来自于家庭,尤其是家庭相对富裕的大学生。调查发现,在生活费来源方面,有86%的同学依靠父母,8%的大学生获得了奖学金,5%的大学生勤工俭学,另有1%的大学生依靠助学金和助学贷款。由此可见,大学生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来源却趋向多元化。但大学生又具有明显的独立意识,很多大学生并不认为花父母的钱天经地义,所以纷纷在校内外寻找兼职工作。在对待找兼职工作的态度上,大部分同学认为很感兴趣,也有部分同学认为无所谓。可以看出,大部分人找兼职工作的目的不在于经济方面,而只是为增加社会阅历。其中贫困生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他们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
(二)不良消费现象的表现
从大学生的消费现状看,一部分大学生在消费中逐渐出现了不科学的消费观,表现为种种不良消费倾向。
1.炫耀性消费
耀性消费,又称为“摆阔气的消费”,指为了显示财富而不是满足真实需要的消费活动。在炫耀性消费中,以那些高额的消费物品或服务的符号价值来认同自己的地位与身份。炫耀性消费所描绘的成功人士和明星偶像最容易在消费方面对人们产生示范作用,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很快便从社会传递进了校园。在大学校园中,炫耀性消费行为又通过示范和从众效应,以寝室或朋友群体对大学生个人产生影响,使炫耀性消费从一些人中传递到另一些人中,消费热从一个小范围兴起,逐渐成为一个群体性行为。这种为满足个人虚荣心和物质享受的炫耀性消费,会使人精神颓废,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偏差。
2.从众消费和攀比消费
很多大学生追求名牌和新款服饰,还有时尚的IT产品,认为这是生活必需品,可以增强自信、提升自身形象,以获得别人尊重。并且一旦别的同学有了就会模仿,这是盲目的从众心理在作祟。同时,大学生正处于追求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增强、乐意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阶段,面对五彩缤纷的消费市场,给思维活跃、模仿力强但辨别能力差的一些大学生带来了强烈的刺激和诱惑,出现了其追求时尚、盲目攀比的消费行为。
3.盲目消费与超前消费
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性,随意性很强,储蓄和理财意识薄弱,消费具有盲目性。据我们调查,大多数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记账习惯,仅有28.4%的女生和37.1%的男生有记账的习惯,二者相加只有65.5%的大学生有记账的习惯。在对自己的理财方式是否满意的问题上,大部分同学不太满意,也有部分同学十分不满。可见,大学生的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十分淡薄。盲目消费的结果导致大学生的超前消费。一般意义上的超前消费通俗地说就是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而大学生消费的超前性是指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超出了大学生当前的承受能力,导致了大学生负债消费比比皆是。据我们调查,大部分大学生曾经借钱花,只有24.4%的同学从不借钱,而借钱的目的大部分是为了玩乐和购买衣饰。这些都充分显示出了大学生消费的盲目性和超前性。
二、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成因
1.心理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炫耀心理、攀比心理和虚荣心理,这些心理因素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追求。即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自尊的满足和心里的平衡。攀比心理是一种从众心理,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事物,个人也基本上乐意接受,大学生也不例外。即使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贫困生,也想方设法效仿,生怕自己“没面子”,“不体面”,甚至靠缩减伙食支出。此外,由于有虚荣心理在作怪,有些人宁可牺牲健康,也要在消费水平上不断升级。
2.文化因素的熏陶
当代大学生的观念选择、思维方式、行为趋向和生活方式等很多方面超越于一般社会成员,他们能更多、更快地接触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大学生中普遍过起了“圣诞节”、“情人节”等诸如此类的洋节就是一个例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消费主义思潮在社会上蔓延开来并很快走进大学校园。在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很多大学生以物质追求为生活目标,甚至不顾家庭和学校的反对,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压力。
3.大众传媒的作用
中国的大学生是最独特的消费群体,大学生喜欢追求个性,对人生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和理解,对周围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关注,很容易也很乐意接受新鲜事物。大学生消费市场又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年消费能力达800亿元,人口总数相当于四分之一个德国和三分之一个英国,各厂商都瞄准了大学生这块庞大的消费市场。他们运用心理学和统计学知识,对大学生消费群体进行分类研究,分析他们的价值观、心理特点、爱好、经济状况和消费行为,运用现代媒体技术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和营销,激起了他们强烈的消费欲望,诱导甚至支持了他们的消费行为。
4.家庭教育的欠缺
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消费行为影响最深刻的是父母,家庭的经济条件和父母的消费观念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家长们遵循“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原则,对自己的子女基本上实行满足供应的消费政策。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为大学生的高消费提供了经济基础,他们的高消费在一定程度上给其他同学起了误导作用。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其子女在经济上也能得到保证。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就是借钱也要满足子女上大学的需求。
5.学校引导的缺失
由于高等学校极少对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开展调查研究,缺乏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全面、客观的了解,在高等教育中,不论是课内教育还是课外教育,与人生观、国情观和劳动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连的消费观的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没有得到充分开展,学校又缺乏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得大学生中贪图享受、奢侈腐化和挥霍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大学生的不良消费倾向在所难免。
三、高等学校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大学生科学消费
大学生活是大学生独立生活阶段,要消除大学生的不良消费倾向,除了社会的影响和家庭的教育之外,高等学校最应该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消费教育的责任。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的消费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充分发辉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目前,高等学校共开设4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这4门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这个中心的同时,还应该结合各门课程的特点,不失时机地对大学生进行与国情观、劳动观相联系的消费观教育。
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都要讲授到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八荣八耻”等内容,这时应该在课堂中教育大学生勤俭节约、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科学消费、适度消费、文明消费,以抵制不健康消费的诱惑,摒弃奢侈浪费的消费方式,从而进一步提高科学消费意识。通过对大学生的消费教育,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消费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提高社会责任感,争做绿色消费者。此外,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通过不属于4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市场营销学》课程,集中讲授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消费者保护法规、消费者保护组织等有关消费权益与保护方面的专业知识,以提高大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和自主消费能力,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支付能力有计划、合理地进行科学消费,尽可能减少家庭经济负担。
2.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教育和实践活动
除了课堂教育外,高校教师在对本校大学生消费情况做充分调查之后,针对本校存在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大学生把培养健康、科学的消费方式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课外教育和实践活动可以通过以下形式开展:开办消费与理财方面的知识讲座、专题讨论和辩论赛;宣传社会上和大学生中勤俭节约的典型事迹;带领学生深入农村贫困地区进行调研、三下乡、义务劳动、科技扶贫等。同时,要实行奖励和惩罚制度,对先进典型予以表奖和宣传,在校园内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对奢侈浪费典型予以惩罚,给以纪律处分,使他们能够牢记艰苦奋斗是每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通过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的有机结合,就可以引导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大学生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引导大学生科学合理消费。
3.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也可以改进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质量。高校可以开展一些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以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知识,在熏陶心灵和升华境界的同时,把他们的闲暇时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通过开设音乐和影视作品的欣赏课程,提高大学生欣赏高雅文艺作品的能力;通过举办以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为主题的歌咏、小品等形式的文艺汇演和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文化月活动,充实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开办各种类型社团组织,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通过这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倡导消费文明,陶冶大学生情操。在大学生中强调健康的精神文化,反对不健康的精神文化消费;强调绿色消费,反对破坏生态环境的不良消费;强调智力性和发展性消费,反对片面重视娱乐性消费,以提高消费中的文化和教育含量,达到科学消费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汪彤彤.消费者行为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8.
[2]张琴.引导大学生科学消费.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9).
[3]闫缨.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研究综述.中国青年研究,2005,(1).
[4]张宏志.中国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研究.消费导刊,2009.
试析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消费观 篇7
一、大学生消费现状及其特点
1. 经济独立性差。
大学生的经济来源绝大部分是来自于父母。大学生的学费、书费、生活费主要是靠父母提供, 而且越是富裕的家庭, 给予子女的生活费就越高。其余的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有勤工俭学、校外兼职、助学贷款三大块。
2. 理性消费是主流, 但追求名牌与潮流。
由于消费能力有限, 学生在消费时往往考虑较多的是消费品对于自身实际需求的切合程度, 尽量去寻求一些物美价廉的消费品。注重物品的性价比。同时, 在价格、品质保证的前提下, 部分大学生还是会考虑消费品的品牌。紧跟潮流不论是服装还是电子产品, 他们都是新商品、新消费方式的追求者、尝试者和推广者。在消费心理与行为方面表现出追求新颖与时尚, 力图站在时代前列领导消费新潮流。
3. 不同年级大学生消费水平有差异。
在消费支出方面, 大学生的消费除了饮食消费、娱乐消费外, 许多大学生还努力考取一些资格认证, 尤其是大三、大四的学生, 以备毕业后容易寻求工作, 所以, 高年级相比较低年级的学生, 在购买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等书目上, 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这方面的消费要相对高一些。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提高自身竞争力方面花费的精力跟财力都是比较大的。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
1. 消费无计划性, 消费心理不成熟。
绝大部分学生的消费都是无计划的、随意的。一方面容易造成“月光族”的入不敷出和寅吃卯粮;另一方面也会使学生在消费中养成随心所欲、大手大脚的习惯。学生的消费心理也存在着不成熟的问题, 消费多凭自身的兴趣爱好、随波逐流或是追求时尚, 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个人消费支出方面, 当前的大学生是较为冲动和盲目的。
2. 消费结构不合理, 储蓄意识淡薄。
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 在他们的消费支出总额中, 文体娱乐或旅游、香烟、零食, 以及上网、通讯等消费支出额相对比例较大, 用于购买书报、学习用品等消费支出比例相对小。同时, 储蓄意识淡薄, 大部分学生手上基本上没有多少备用金, 更多的学生将闲置的多余生活费积累起来用于购置大件物品或旅游, 导致面临突发事情, 如生病住院等时手头没有足够的备用金而一筹莫展。可见现在大学生的“财商”急需加强, 学生的储蓄意识和风险意识应该有意识地进行培养。
3. 消费趋向炫耀型, 过分追求享受和时尚。
无论从消费心理还是消费行为, 在大学生身上无不体现时尚气息。新潮的MP3、MP4、笔记本电脑在大学生手中已不是新鲜事物。恋爱消费中, 物质利益的刺激已经成为增进感情的必要手段, 这部分学生往往被感情冲昏了头脑, 难以把握理性和适度的消费原则。因此, 这种消费是超越自身支付能力的消费。由此看来, 大学生对消费的理解和认识还比较肤浅, 使得消费行为出现了错位。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消费观的对策
1. 关注大学生消费情况, 倡导科学消费观。
要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必须让大学生在消费实践中学会花钱, 克服不自量力、盲目追潮、大手大脚、无端浪费等毛病。高校有必要为大学生创造条件, 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消费指导:可通过开设有关消费知识的课程或讲座, 举办消费知识竞赛成立大学生消费社团、协会、咨询和指导机构等形式, 让大学生掌握一般的消费常识。增强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的识辨力、评价力、挑选力, 增强消费过程中的计划性、合理性。以正确的方式、方法进行消费活动, 获得良好的消费效益。只有在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努力下, 大学生才能树立科学的消费意识。
2. 强化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自1998年高校扩招以来, 尤其是伴随而来的自费上学和自主择业, 使大学的门槛相对降低, 学费剧增, 而大学生的自觉性和竞争意识反而降低了, 从而形成了家长望子成龙与学生满不在乎;学生追求潇洒与父母勤俭持家的强烈反差。在这种情况下, 高校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体谅父母的艰辛, 感受祖国对他们的殷切希望, 从内心深处认识自己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从而在消费方面管好己的手, 把党的关怀、家庭的期望转化成勤奋学习的动力。
3. 培养大学生的理财能力。
大学时代是理财的起步阶段, 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在大学时期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往往可以受益终身。高校可以开一些投资理财的选修课程, 指导大学生合理理财, 合理消费。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花费自己的每一分钱。让每一分钱花得更有价值。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 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所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 要培养大学生的理财能力。从家长方面来说, 家长不要在日常的生活开支中给予孩子太多的金钱。要考虑到孩子的长远发展, 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如果孩子觉得不够, 不妨鼓励孩子自己赚取零花钱。只有孩子自己赚到的钱, 使人才会更好地认识金钱, 也就能更好地理财。
摘要: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 不容忽视。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现状和消费心理特点, 提出了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康消费观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现状,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罗陈娟:大学生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浅析——以华侨大学为例.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2]孙书光马娜:大学生消费特点及其分析.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科学消费观 篇8
面对这一切, 我的第一反应是想拍着桌子大发雷霆, 然而, 在我的脑海里却陡然浮现出这样的顺口溜:“猎奇心理———跟着时尚走, 摆阔心理———跟着名牌走, 攀比心理———跟着大亨走, 从众心理———随着大流走, 享乐心理———跟着懒汉走。”这是我们学校的一位教师对当下学生消费心态做的一个归纳, 今天, 在我们职校生的身上这些心态再一次被暴露和呈现出来了。面对这一切, 我作为一名德育教师, 发怒责骂的对象应该仅仅是学生吗?难道我们自身没有问题吗?我们的教育没有缺失吗?
我走上讲台, 用平和的语调请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准备开始上课。接着, 我说:“今天大家先来说说自己在国庆长假里都做了些什么?有些什么感受?”
学生A:“长假里我和家里人去海南旅游了, 因为是旺季, 旅行社收的费用比平时要高, 但是吃得住得都不好。玩得也一般, 景点全是人, 回来看照片都是集体照。海也没下成, 每个景点都耽误时间, 路上车多也慢, 就把在海边自由活动的时间全占了, 真是花钱买罪受。” (引起不少同学的共鸣)
学生B:“我没出去玩, 这几天在家睡觉、看电视。头几天觉得挺幸福的, 抱着一大堆零食看电视, 累了就睡, 睡醒继续吃。但总这样就没意思了, 后两天特别想上学。” (感叹声)
学生C:“我天天上网打游戏, 战果不错, 过了两关了, 但是有点头晕眼花, 屁股也酸。” (大家哄堂大笑)
学生D:“我放假前爸爸妈妈和我一起规划好了这几天的安排, 其中三天主要安排了学习型的娱乐项目, 听了几个讲座, 看了一出话剧, 听了一场音乐会。一天去了公园, 因为担心人多, 所以选了个小公园, 还不错。一天去了近郊看亲戚, 顺便也算郊游。一天安排了家庭聚会, 在家里吃饭、唱歌、打牌、聊天, 很开心。最后一天休息调整, 准备第二天上学。现在看来, 这个假期还是蛮充实愉快的。” (羡慕声)
……
就着同学们的讨论, 我顺势将话题引入了今天要授课的范围。
一、问题导入新课:树立科学消费观
师:“听了这几位同学的经历, 大家有什么样的感想?都是七天假, 为什么有的人觉得充实, 有的人觉得无聊?都花了钱, 为什么有的人花钱得到了快乐, 有的人花钱买了罪受?”
学生一:“因为没有计划安排好。”
学生二:“因为计划安排得不合理。”
学生三:“因为没有考虑周全。”
师:“不错, 面对生活, 面对消费, 我们不能仅仅凭直觉和兴趣。生活是门艺术, 消费是门学问, 在今天的市场经济大潮中, 会不会消费体现了一个人的素质。”
二、引导分析:生活消费的内容和生活消费的层次差异
师:“刚才大家说的假期里的生活, 每一项都需要耗费一定的费用, 即便睡觉, 也需要有床和被子, 也就是说, 都是消费活动。请大家分下类, 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哪些消费类型?每一类型有些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甲:“去听讲座和看话剧属于精神类的消费, 应该是较高层次的。”
学生乙:“上网打游戏也是精神类的, 但是较低层次的。”
学生丙:“吃饭、吃零食都是物质类的, 但好像有的层次高, 有的层次低。”
师:“那能进一步说说什么样的吃是层次高的, 什么样的吃是层次低的?”
学生丙:“譬如有的人吃汤饭就是层次低的, 有的人吃鱼翅就是层次高的。” (笑声、掌声)
师:“对不对?大家看看教材上的观点, 然后做个评价。”
学生丁:“他说的不完全对, 当我们吃饭是为了满足生存需要的时候, 是属于较低层次的消费, 就是书上说的生存需要消费;而我们吃鱼翅, 一般来说是为了愉悦自己或者愉悦别人的, 应该属于书上说的享受消费。但是, 享受消费如果是出于炫耀或者其他目的的, 就不应该说是高层次!” (掌声)
师:“非常好!从丁同学的回答中, 我们可以看出, 消费不仅仅存在一个消费结构的问题, 还存在一个消费方式的问题。”
三、引导探究:合理的消费结构和科学的消费方式
师:“在四位同学的假期生活描述中, 你最欣赏哪位同学的安排?为什么?”
绝大多数同学:“最欣赏D同学的安排, 有物质有精神, 有休息有娱乐, 有发展有享受。结构合理, 安排科学。”
师:“如果现在让你规划国庆七天假期的安排, 你会怎么样安排?”
学生1:“我喜欢旅游, 但我会提前做好调查, 找个人比较少的地方, 甚至可以用自助游的方式去, 提前一个月把行程路线安排好, 提前一个星期把东西准备好, 让自己玩得开心。”
学生2:“我比较懒, 不想乱跑。但我也不会整天在家, 中间安排几天可以去走走亲戚, 也可以约朋友来家里, 大家一起包饺子, 吃火锅。”
学生3:“我喜欢上网, 但天天上也会累, 我可以去参加些网友的聚会, 还可以响应网络的号召去参加些看望孤儿、义卖捐助类的网络公益活动。”
……
四、回归情境:合理消费不忘勤俭, 科学安排注重节约
师:“我们说, 家庭生活消费决不仅仅是个人的事, 它其实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发展, 体现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健康、合理、文明的个人消费既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也是国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刚刚大家都想到了合理地安排消费结构, 但有没有想到我们的消费受到一个最重要的因素的制约:你们花的钱是谁的?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父母辛勤工作给我们提供消费资金, 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这些资金?”
所有学生:“不能浪费, 不乱花, 要珍惜。”
师:“大家说得都非常好, 那么现在请大家看看我们的教室, 看看你的脚下, 我们该怎么样体现我们爱父母的心, 该怎么样真正去珍惜父母给我们的钱?怎么样去表现出我们是个有素质的、懂消费的现代人?”
下课铃响了, 当我走出教室的时候, 每一个学生都开始在清理自己周围的垃圾, 有的学生在对同桌说:“明天开始, 我们不出去吃饭了, 带饭来学校蒸, 我妈烧的牛肉可好吃了……”
五、教学反思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 用生活来教育, 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 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从陶先生的话中, 我们不难看出教育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这种教育的思想反映在德育教学工作中, 就是要求我们的德育课教学必须回归生活。
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探讨“科学消费”, 旨在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合理、文明的科学消费观念。教学过程的展开以当时班级内所体现的消费状况为情境, 结合国庆长假学生的消费感受进行自主探究, 是情境引导———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在德育课堂教学中的尝试与运用。
经过一节课的学习、讨论、研究, 学生能从直观上感受到合理安排自己消费的重要性, 在课后自觉收拾地面垃圾的行为体现了对自己过往消费行为的一种反思, 学生间关于今后午饭的安排的对话将课程理论的指导作用进一步凸显出来。德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即将“知”转化为“行”, 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指导生活的德育课程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德育课程, 也就是说, 德育课程生活化是德育课程的最高境界, 也是终极目标。
如何做到让德育课教学回归生活并指导生活, 注重德育课教学的生活化?这是当下我们德育课教师必须研究与实践的一个新课题, 需要示范与引领。因此, 德育课课程内容应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的需要, 力求课程的生活化。强调学习内容应着重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正确的生活态度, 成为德育课课程生活化之要旨。强调德育课教学的组织、手段等方面必须以受教育者的生活为逻辑起点, 必须与社会生活保持一致, 必须加深同家庭、社区及受教育者之间的沟通, 同时丰富其生活化的内容和文化的内涵, 促进受教育者道德生命的自由生成, 促进其人格的健康发展。要让学生懂得:课堂小天地, 社会大课堂!德育课教学应当超越课堂, 回归生活, 使学生比较全面地领悟“人与人和谐共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社会和谐共进”的深刻内涵。真正学会观察生活, 做有心之人;学会感悟生活, 做有爱之人;学会理解生活, 做有德之人;学会体验生活, 做有用之人。进而达到德育课教学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刘菊.让德育回归生活世界[J].现代教育科学.2009 (4) .
[2]鲁洁.道德教育的根本作为:引导生活的建构[J].教育研究, 2010 (6) .
[3]刘铁芳.面向生活引导生活——回归生活的德育内涵与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 2004 (8) .
践行科学发展,引导绿色消费 篇9
一、科学发展的内涵
科学发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 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 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 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 就是要坚持“五个统筹”, 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 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 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是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 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 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二、绿色消费的内涵
绿色消费主要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生理和社会的需要, 综合考虑环境影响、资源效率、消费者权利等因素, 对有益于人类健康、环境和资源保护的产品和劳务进行消费的一种现代新型消费模式, 包含的内容十分宽泛。它以绿色、自然、和谐、健康为主题, 坚持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和人的相互关系的平衡中实现需求的全面、持续与最大化满足。国际上对绿色消费有“5 R”原则, 即:节约资源, 减少污染 (R e d u c e) ;绿色生活, 环保选购 (Reevaluate) ;重复使用, 多次利用 (Reuse) ;分类回收, 循环再生 (Recycle) ;保护自然, 万物共存 (Rescue) 。我国消费者协会认为, 绿色消费应该有三层含义:一是在消费内容上, 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 注重对垃圾的处置, 不造成环境污染;三是在消费观念上, 引导消费者崇尚自然、追求健康, 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 注重环保, 节约资源和能源, 实现可持续消费, 不仅要满足我们这一代人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 还要满足子孙后代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
三、科学发展和绿色消费的关系
(一) 内涵上有趋同的地方:
科学发展倡导的以人为本, 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绿色消费的最终目标也是为了科学发展。坚持绿色消费不是盲目扩大消费, 也不是抑制合理消费, 而是要把消费引导到有利于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有利于资源合理利用, 有利于环境保护, 有利于扩大内需, 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的轨道上来。
(1) 绿色消费就是要以人为本,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 就是要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绿色消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围绕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求, 提供充足的物质文化产品和服务。
(2) 绿色消费就是要提倡合理使用资源, 实现可持续消费。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 耕地、水、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能源、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绿色消费就是提倡消费以自然资源的可承受能力为限, 不能以破坏生态平衡或浪费自然资源为代价。
(3) 绿色消费就是要提倡和追求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消费,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目前, 在消费和生产过程中破坏环境和生态平衡方面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绿色消费就是要使消费者增强环保意识, 提倡绿色环保型消费, 从而引导绿色环保型生产, 使这一理念贯穿在生产、销售、消费全过程。
(二) 绿色消费又可以推动科学发展
(1) 绿色消费可以引导科学生产。绿色消费是通过促进企业改进技术、优化管理、追求质量, 从而增强企业的国际国内竞争力, 促进对污染治理设施、生态保护技术的开发, 从而创造出当下的和持久的绿色商机。绿色消费还拓展和丰富了消费空间, 创造更多样的消费需求, 从而开拓了经济发展的新的契机。绿色消费选择可以向生产领域发出价格和需求的激励信号, 刺激生产领域新工艺和新技术应用。同时, 生产技术与工艺的改进, 会不断降低环境友好型产品的成本, 形成绿色消费与绿色生产之间的良性互动, 促进经济科学健康发展。
(2) 绿色消费可以降低资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建立低负荷、高效率的资源环境经济发展体系和社会消费体系, 必须提倡绿色消费, 不能走“先污染, 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化道路, 而应将绿色消费贯彻到社会经济发展中。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 探索一条符合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发展模式, 将生态理念引入经济运行机制, 将环境保护渗透到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从经济活动的源头做到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
四、如何践行科学发展, 引导绿色消费
(一) 绿色消费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倡导和鼓励绿色消费, 政府要关注并采取措施解决老百姓关心的食品安全、饮用水安全、室内污染和白色污染等问题。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标准, 发展环保标志产品和环境管理体系 (ISO14000) 认证工作, 推广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政府要带头制定绿色采购政策, 扶持有利于环境的产品占领市场。
对于政府自身而言, 要带头节能减排, 推行政府节能采购, 率先使用节能减排型设备和办公用品;制定和实施政府机构能耗使用定额标准和用能支出标准等等。对于企业而言, 则要强化减排的社会责任, 树立低碳经营的理念, 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破坏生态环境;对于社会公民而言, 要自觉改进不良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积极倡导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 使低碳成为一种文化。
(二) 加强宣传教育, 推动绿色消费。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有什么样的消费模式, 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绿色消费”是实现低碳消费的不二选择, 是引导低碳生产的直接动力。一要加强低碳生活宣传。低碳生活倡导的是一种公众环保和社会责任理念, 对于普通人来说既是一种态度, 也是一种责任。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 动员群众去实践低碳生活, 随时随处注意节电、节油、节气, 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积极营造全社会重视低碳经济发展、理解低碳经济发展、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二要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帮扶。我国提出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50%的目标, 要进一步健全相关政策机制。创新有利于产业结构低碳化调整的政策机制, 建立、健全低碳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渠道, 切实支持低碳化产业发展, 运用经济、政策杠杆推进产业结构加速调整, 对“低碳”业绩突出的企业和个人给予奖励。
(三) 研究开发新技术, 为落实绿色消费观念提供技术支持。
科学技术是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手, 也是落实绿色消费观的基础和有效手段。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 打造资源节约型产品, 降低对稀缺资源的依赖;要改进生产工艺, 减少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要开发更多的新能源产品, 淘汰那些高污染、高能耗产品, 鼓励企业生产能效高、易回收再利用的产品;倡导企业实行简单包装, 并采用符合“可循环”或“可降解”要求的绿色包装材料;要积极鼓励企业开展废旧产品回收再利用,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四) 加强法制建设, 为落实绿色消费提供保障。
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是全面落实绿色消费的重要保障。要加快制定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做到依法对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质量监管, 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能耗、质量低劣、不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产品生产消费, 控制过度包装。各级政府部门要抓紧制订促进循环经济、加强生态保护、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保护耕地、保护水资源、适度开发能源等地方性法规规章, 重点解决环保管理体制不顺、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 增强环保执法的有效性。
(五) 开展消费者教育, 全面提高绿色消费的自觉性。
当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各种商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越加增大, 这样, 势必造成经营者与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更为突出, 致使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因此, 在新形势下, 我们要更进一步推进消费者教育工作。通过消费教育, 可以帮助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增进消费者的消费科学文化知识, 给人们的绿色消费提供科学、健康、有益、合理的指导。要引导人们摒弃落后的消费方式, 提升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促进社会进步, 从而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使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把绿色消费理念贯彻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把消费者培养成聪明、自立、自觉的绿色消费者。
参考文献
[1]、胡锦涛.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2007 (10)
[2]、邵琦俊、蔡宁.绿色消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消费方式[EB/OL].http://www.zt.zj.com/f/xinxiaofei/0/151507.html, 2007-07。
[3]、赵蕊.坚持科学发展观引导科学消费, 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04年学术年会“资本论与科学发展观”论文集[C], 2004。
[4]、李秀荣.科学消费与农村市场开拓[J], 《消费经济》, 2002 (2) 。
[5]、吴孝政、孟红波、吴璟.刺激消费与改善消费环境[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0 (5) 。
科学消费观 篇10
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专家和企业有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秘书长兼采暖散热器委员会主任宋为民先生,采暖散热器委员会专家组副组长、清华大学肖曰嵘教授,国际铜业协会全球技术副总裁郑永新先生、国际铜业协会(中国)市场总监高屹峰先生、中国消费者杂志社总编辑吕金波先生(曾任中国消费者协会商品和服务评价委员会主任)、中国消费者杂志社助理总编王克祯先生、国际铜业协会(中国)家电和技术创新项目经理鲍宁女士、森德(中国)暖通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占庚博士、天津御马散热器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学永先生、广东太阳花暖通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旭先生、浙江努奥罗暖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晟先生,以及来自行业内专业人士和媒体代表共计70余人参加了本次颁证仪式。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秘书长、舒适家居分会会长、采暖散热器委员会主任宋为民对荣获“铜佳品质标识”授权的企业表示祝贺,希望与国际铜业协会(中国)进一步加强合作,积极促进“铜佳品质标识”在市场的推广,让更多的消费者知道和购买带有“铜佳品质标识”家电或铜制散热器产品,就是让消费者买得放心、使用安心、美观怡心、高效称心。引导品质消费,凝聚行业组织、生产企业与消费者共建、共享品质生活的强大合力,服务企业,向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高效、美观、可靠的品质产品,切实维护企业与消费者的权益。
国际铜业协会市场总监高屹峰先生在致辞中说:引导品质消费,打造康居生活;国际铜业协会(中国)携手行业权威组织和知名企业“铜”推品质标识、“铜”铸品质服务、“铜”建品质诚信,与消费者共享品质生活,是响应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上提到的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要求,推动“铜佳品质标识”在家电和散热器行业中的应用,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安全、高效、可靠、美观”的产品,倡导企业敢于明示产品材料信息,引导消费者科学认知,理性消费,主动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益,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做出更多积极的努力。
采暖散热器委员会专家组副组长、清华大学肖曰嵘教授则从铜在散热器行业发展的应用和优势,详细介绍铜制散热器在我国供暖市场上的起因及目前在供暖过程的普遍应用方面作了专题演讲。
《中国消费者报》杂志社总编辑吕金波表示:散热器行业应关注生产材质,重视产品品质符合朝代发展的需要;真材实料的优质商品是满足市场消费需求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
森德(中国)暖通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占庚博士在代表企业发言中说:“铜佳品质标识”推广应用活动是一项很接地气的事,行业协会强强联合以及业内顶级企业参与,让消费者选购“铜佳品质标识”的产品的同时,也在传递品质产品信息,传递品质信任,赢得消费者对企业品牌和产品的信任和认可,增强消费者安心消费、放心消费。作为企业我们将大力支持并积极参与“铜佳品质标识”的科学推广活动,愿意与家电一线品牌企业共同在家电和铜制散热器产品领域打造一个权威、品质、高效、绿色与关爱的铜佳品质家电和铜制散热器产品品牌,为消费者选择用铜的高端产品和口碑传播提供品质保证。
发布会上,主办单位为森德(中国)暖通有限公司、天津马丁康华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浙江努奥罗暖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太阳花暖通设备有限公司颁发了散热器行业首批获得“铜佳品质标识”授权证书。
科学消费观 篇11
关键词:大学生,科学消费观念,教育,思考
消费是一种行为, 是消费主体出于延续和发展自身的目的, 有意识地消耗物质资料和非物质资料的能动行为。消费行为总是影响着一定阶级或时代的道德风尚, 它不仅仅意味着怎样花钱, 而且还和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紧密相连。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 其人数在不断攀升。这一群体具有不同于其他群体的消费特点和消费心理, 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 同时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 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通过研究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有针对性开展大学生科学消费观念的教育, 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1. 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当代大学生不仅消费能力在提高, 而且在消费结构方面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外, 当代大学生会选择将越来越多的支出用于网络、通信、交际、恋爱等诸多方面。
2. 大学生消费盲目追求时尚和名牌
当代大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 他们在吃、穿、用等方面都追求高档、名牌、品位。究其原因, 是这些学生的消费心理存在误区, 他们把穿名牌作为家里财富和地位的象征。这种攀比、歧视、怕人蔑视的现象的存在, 使一些家境贫寒的学生受到周围同学高消费的影响和压力, 产生了严重的心理扭曲。同学间产生了不必要的隔阂, 人际关系恶化, 严重影响了和谐校园的氛围。
3. 大学生消费的依赖性与超前性
大学生的主要生活资金来源于父母, 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暂时不具备独立的经济能力。总体看来, 大学生对超前消费有着理性的认识和态度, 但不可否认, 一些大学生已成了超前消费的追随者, 并接受或实践着“借贷”、“信用”、“透支”等一些全新的消费理念。
4. 大学生消费存在盲目攀比的心理
许多大学生消费时往往是看到别人有的, 自己也要有, 别人没有的, 自己先要有, 别人档次高, 自己就要比他还高。这些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 在虚荣心的驱使下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二、开展大学生科学消费观念教育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思想活跃、模仿心理强, 对来自社会上和校园内的诱惑辨别力不够, 容易产生羡慕心理或盲从。这既有他们自身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 还有他们的审美和消费知识欠缺等因素。笔者认为对他们的教育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主要内容:
1. 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
价值观是对什么是最重要、最贵重、最值得人们追求的一种观点和评价标准。消费观是价值观的组成部分, 价值观的变化必然带来消费观的变化。科学消费观是指人们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下,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 自觉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合理消费, 以实现消费者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一种消费态度和消费观念。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市场繁荣, 出现了不少暴发者以高消费为荣, 大肆挥霍, 一掷千金, 这些不良现象影响了不少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因此, 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价值观教育, 让他们懂得人生的成功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在于是否对社会有贡献, 一个人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同时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统一。
2. 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优良传统的教育
科学消费观的核心是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节俭这一朴素的消费伦理观, 充分体现人们对艰苦劳动及其成果的尊重, 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必须代代相传。而今天, 随着消费主义的泛滥, 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对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产生了怀疑, 而对西方消费主义观念推崇有加。因此, 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科学消费观念教育。
3. 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知识的教育
大学生科学消费观念教育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消费知识教育, 提高他们理性消费、科学理财的意识。一是加强大学生理财教育, 应包括三个基本方面:理财价值观的教育;理财基本知识的传授;理财基本技能的培养。通过理财教育, 培养大学生的理财能力, 养成合理计划的消费习惯。二是进行消费与市场的基本理论教育, 使大学生了解消费与市场的关系, 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消费理念。三是进行消费品常识教育, 提高大学生评价和选择消费品的能力。四是进行消费文明教育。文明消费强调的是消费应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 学校要教育大学生做有道德的消费者, 有道德的消费者应该具备四个方面的素质:具有判断消费品的价值的能力;具备对自己支付能力的理性分析能力;具有消费的自主性;具有相应的社会责任感。
4. 加强对大学生的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对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提高审美能力, 丰富人的本质与完善人格有着独特的作用。当前, 有一部分大学生在审美问题上存在一定的误区, 这些审美的误区导致大学生消费出现误区, 审美误区也是导致一部分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原因。对大学生的审美教育, 一是进行马克思美学理论和美学思想教育, 让大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了马克思美学的基本观点, 在具体的审美实践中, 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一切美的事物和现象;二是组织各种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让学生对什么是美有直观的感受, 同时明白一个人的美在于内在修养和品行, 而不在于外表的漂亮、衣着的华丽等。在大学生的消费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形势下, 加强大学生审美教育对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健康的消费观, 培养高品位的审美情感, 提高大学生的消费生活质量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三、开展大学生科学消费观念教育的主要途径
教育大学生摒弃非理性消费, 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 必须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多管齐下, 采用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 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1.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政工队伍尤其是辅导员、班主任的主导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有较强的政治理论基础, 丰富的教学经验, 辅导员、班主任有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容易让学生从思想上认同和接受。这些人员要与时俱进, 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 尤其是加强消费知识的学习, 在日常消费上要给学生起好示范作用, 做科学、合理消费的典范, 同时, 要对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加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2. 开设相应的消费教育课程
大学生消费知识匮乏, 有必要在大学开设消费教育专修课或有计划地邀请消费教育方面的专家为学生进行消费知识专题讲座, 以增强大学生的现代消费知识, 提高他们理性消费、科学理财的意识, 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消费理念。
3. 发挥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
我们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消费进行引导。一是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利用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与消费有关的活动, 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消费舆论, 把大学生消费行为引向正确的方向。二是充分发挥校内大众传播工具尤其是校园网络的作用, 对大学生消费进行引导。三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让他们摒弃非理性消费。
4. 建立学生消费咨询、指导机构
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很多是由于他们是独身子女, 生活自理能力弱, 不会消费, 盲目模仿别人而形成的。因此, 有必要建立学生消费咨询指导机构, 向学生提供消费咨询和指导服务, 给学生的消费提供建议, 帮助他们确立哪些消费是合理消费, 哪些消费是不合理消费, 逐步提高大学生消费的自主能力, 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念, 从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的引导。
5. 建立大学生消费约束制度
加强制度建设有利于约束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 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和意识。
6. 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引导的作用
要使大学生摒弃非理性消费, 树立科学消费观, 还必须依靠和发挥好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大学生科学消费观的形成必须通过大学生自身将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转化为自身内在的要求, 从不自觉到自觉, 从他律转化为自律这个过程才能完成, 这个过程也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内化”的心理过程。
参考文献
[1]徐 萍:消费心理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4
[2]朱存梅: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4)
[3]吴方乙:大学生也要艰苦奋斗[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 2006, (3) :77
[4]赵志毅:文本与人本—高校德育方略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