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2024-10-17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精选12篇)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篇1

理化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化学检测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各样有害气体影响人体健康;燃烧可能造成火灾, 甚至发生爆炸, 直接伤害人体;产生的有关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 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对人群造成伤害。为此, 加强化学试剂, 特别是危险性化学试剂管理, 处理好各种废弃物, 重视检测样品的管理, 对理化检测实验室的安全将是至关重要的。

1危险性化学试剂安全管理

1.1 分类与贮存

1.1.1 易燃易爆试剂

这类试剂具有易于燃烧和爆炸的特性, 其中有的本身就是炸药。对这类试剂应储存于室温低于30℃干燥防晒的库房内, 并应隔绝火、热、电源, 还应做好防雨, 防水工作。

1.1.2 氧化性试剂

这类试剂具有十分活泼的化学性质, 能析出活性态氧, 对其他物质起强烈的氧化作用。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处、室温≤30℃, 要与酸类、木屑、炭粉、硫化物、糖类等易燃物、可燃物或还原剂隔离。

1.1.3 毒害性试剂

专指少量侵入人体就能起局部或整个机构功能发生障碍, 甚至造成死亡的试剂。如氰化物及其他有机剧毒品如有机磷、有机汞等。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 与爆炸性、氧化性、易燃性、酸类试剂隔离, 应设置加锁的专柜保存和详细记录领用人及领用数量。

1.1.4 腐蚀性试剂

对人体、金属和其他物品能因腐蚀作用而发生破坏现象, 甚至引起燃烧、爆炸和伤亡的液体和固体试剂, 如发烟硝酸等强酸、氢氟酸、冰醋酸、甲醛、苛性钾 (钠) 、等。存放处要求阴凉、干燥、通风、温度<30℃以下, 与氧化剂、易燃易爆性试剂隔离。酸性腐蚀试剂与碱性腐蚀试剂, 有机腐蚀试剂与无机腐蚀试剂也应隔离。

1.2 采购、运输及使用

1.2.1 采购审批要求

使用单位申请购买时, 到当地公安局进行申请, 批准开具《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准购证》, 申请单位凭该证到单位所在地公安局部门申请《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

1.2.2 使用程序计划

检验科室按规定提出检测工作所必需的危险性化学试剂使用计划, 经审核批准后进行采购。采购:采购人员须经公安部门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危险性化学试剂须持许可证到指定单位 (地点) 采购提货。领用:使用部门需本着用多少领多少的原则。领用时需有双人签名填写危险性化学试剂使用领料单, 经使用部门负责人审核批准后双人领用。试剂配制、使用时需双人同时在场并做好使用记录。

1.3 管理原则

1.3.1

应由经过培训、持有上岗证的专职人员管理。

1.3.2

必须存放于专用的危险品仓库, 并分类存放在阻燃材料制作的柜架上

1.3.3

应贮存于主建筑外的防火库, 并根据贮存危险物品的种类配备相应的灭火和自动报警装置。

1.3.4

装卸搬运时, 轻拿轻放, 严禁摔碰、撞击和强烈震动, 严禁肩扛背负。

1.3.5

拆卸危险性化学试剂的外包装时忌用蛮力, 以防内包装破裂。

1.3.6

开拆易燃易爆品的包装箱时, 切忌使用能够产生火花的工具。

1.3.7

挥发性、腐蚀性试剂应密封保存, 有条件的宜另库存放。

1.3.8

爆炸性物品、剧毒性物品和放射物品, 应按规定实行“五双”制度 (双人保管、双人收发、双人领用、双本帐、双人双锁) 管理。

2废弃物的处理

实验室需要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称为实验室“三废”。为了保证检验人员的健康及防止环境污染, 化验室“三废”的排放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1

汞和乙醚等可通过氧化、洗涤、蒸馏等方法回收再利用。

2.2 废液的处理

基于杂质的不同相分散特性和不同的化学特性, 常用的废液处理方法有化学法、离子树脂交换法、吸附法、电解法、蒸发浓缩法、膜分离法和生物处理法等。

2.3

理化实验室所使用的有毒有害的剩余化学试剂和样品必须分类包装, 按其性质妥善保存, 集中处理。严禁随意处置堆放和排入地下及任何水系, 以防引起火灾和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王陇德.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176-186.

[2]胡曼玲.卫生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31-37.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篇2

(1)未严格执行生物安全防护制度、生物安全风险意识淡薄。

(2)个别人员对生物安全防护重视不够,穿工作服到清洁区,检测标本时不习惯戴手套。(3)对于致病性微生物和传染性较强的标本不戴防护用具,个人防护意识差。(4)房屋陈旧,工作间流程不合理。

(5)在实验室内吃东西、抽烟,污染区和清洁区区分的不够严格。对于目前存在的状况、应加强整改措施、更新理念。对生物安全危险性产生足够认识,通过国内外多次实验室感染的实例,令人清醒的认识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做好生物安全防护应具备以下措施。

1实验设施结构要合理,应以生物安全为核心医院检验科面对患者的标本,无法预知标本所带的致病性的高危程度。在实验设施上必须达到二级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标准,以防备病原微生物的危害。实验室结构设施要求:

(1)实验室门窗带锁可自动关闭,实验室的门要有可视窗。

(2)每个实验室均应安装非触摸式水龙头,宜设置在靠近出口处。(3)实验室围护结构内表面应易于清洁,地面应防滑。

(4)实验台表面应能防水、耐酸碱、耐有机溶液、耐热、耐用于消毒的相关化学物质。2建立健全的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并监督执行

生物安全防护制度的建立对检验科而言是生物安全防护的核心。建立健全的生物安全防护制度,还应加强生物安全的管理并严格监督执行。科室应成立生物安全管理小组,监督检验科生物安全制度的实施。促进实验室安全行为的程序化、制度化。实验室入口处应有生物安全标志,外来人员不得私自进入实验室。对于个别工作人员在实验室就餐,检测标本时不戴手套,穿工作服到清洁区,生物安全小组成员应监督纠正不规范操作和行为。3配备必需的生物安全设备和提供足够的个人防护设备,为工作人员提供安全保障临床医疗机构的检验科为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按要求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Ⅱ级生物安全柜和高压灭菌容器,安装洗眼器和紧急喷淋装置。实验室应配有急救箱。个人防护设备是减少操作人员暴露于气溶胶、喷溅物以及发生意外接种等危险的一个屏障。日常个人防护设备要有白大衣、隔离衣、工作鞋、帽子、一次性口罩、一次性塑胶手套等。操作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标本,HIV血清学检测时应在Ⅱ级生物安全柜内进行,必要时戴双层手套和防护眼镜。

4加强生物安全培训,提高实验人员对生物安全防护意识,加强自身防护是生物安全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岗前培训,重点岗位微生物室的管理。5消毒的执行和落实

每天上班前、工作后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物体表面每日2次擦拭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及时消毒处理。具有传染性的病原体洒落表面,应立即消毒用1000~2000mg/L有效氯溶液或0.2%~0.5%过氧乙酸溶液洒于污染表面,保持30~60min,擦拭干净手的消毒:应戴一次性塑胶手套接触标本,工作前、工作后应用肥皂流水洗手1~2min。6职业暴露预防、急救处理措施

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定期体检,并定期接种疫苗,建立档案。建立有关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员工对突发生物安全事件的应急能力。7做好废弃物处理、所有实验室废弃标本培养物和被污染的废物,均应高压灭菌处理,方可运走总之,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是检验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篇3

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是服务教学与科研的重要保障,如何实现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已经成为高校化学实验室的重要管理课题。笔者结合学院实验中心的现状,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进行阐述。

一、 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实验室管理体系是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基础

标准化建设是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物质保障和前提。高校化学实验室在建设之初,或者扩建改建时,应该依据环保政策法规,依法确立环境友好型的建设方案,并有相应的安全机构为化学实验室的安全标准化建设提出专业规划和技术支持,推进安全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落实。实验室要在科学的规划设计和合理的布局基础上,配置完备的安全设施,来满足普通安全的要求,比如紧急呼叫设备、警报、灭火器、防火毯、消防沙和安全喷淋设备等。除了有专业消防设施满足普通安全之外,还应该符合化学安全的要求。比如,实验操作台面选用耐酸、耐碱、耐热材质;实验通风橱要达到标准风速要求,通风橱选用防爆玻璃等。学习国外实验室的安全预防和应急措施,配备化学实验护目镜、实验服装,以及包括洗眼器、烫伤膏等在内的急救箱。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实验室应该配有相应的实验室外的公共储物柜,用于学生存放与实验课程无关的私人物品,如饮水杯和食品等。

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制度保障,也是实验室发挥教学和科研服务的重要前提依据。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框架内,学院依据法律法规和学校管理条例的要求,制定出台相应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编写《实验室安全守则》《实验室工作规则》《实验室仪器使用管理规定》等实验工作条例,并通过学校或者院系安全机构的审核之后落实执行,使实验室程序制度化。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应该涵盖普通安全、化学安全、生物安全、辐射安全和废弃物管理等安全管理项目内容,包括化学品管理制度、仪器管理制度、监督制度、安全教育制度等等。不仅如此,这些制度条例还应该具有可操作性,避免罗列形同虚设的安全条款,要注明正确具体的安全须知和操作指南,并附及原因,让安全管理制度有可操作性。比如,对于火灾、化学试剂洒落、爆炸等需要有细致明确的应急处理预案。火灾、化学试剂洒落、爆炸等情况一旦发生,实验室人员及学生能够及时按照预案指导进行正确处理,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防范也要有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

二、化学安全和废弃物管理是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点内容

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内容包括普通安全、化学安全、生物安全、辐射安全和废弃物管理。其中,化学安全和废弃物管理是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点内容。

化学实验品管理应该有专门的化学实验品仓库,应有专职技术人员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易制毒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条例,科学细致地管理包括危险化学品、剧毒品和易制毒化学品在内的各类化学品。依据存放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配备相应的环保安全设施和特殊灭火装置,提高实验室安全系数。同时做到分类存放、专人专账专管、双人双锁、安全使用。此外,还要考虑到实验过程中的有害毒物产生的风险评估和防范措施。

实验室废弃物也需要根据《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和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办法,进行统一分类处理。标识清楚并登记备案,最后经环保部门认可的、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转化回收公司进行专业处置,达到无害环保处理要求和专人负责。

三、实验人员安全教育与监督是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软实力

学院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进行安全教育,切实地将安全落实成师生在实验课程中的优先意识。实验中心要经常开展《消防安全》讲座或者会议,组织安全板报展览和画栏宣传,模拟安全事故,进行安全预防和应急演练等专业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师生对安全的认知度及师生对安全事故的防范意识,这样不仅能加强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能力,还能营造安全的实验室环境。另外,学生是实验室工作的主体,要积极开展并设立实验室安全课程,对学生进行化学安全培训,强化大学生化学实验基本的规范化操作能力,将安全意识规范到具体的实验操作中,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中。

学校和院系的例行检查和不定期检查也是实验室安全监督的有效方式。查漏补缺并杜绝安全死角的检查已经形成规范。此外,门禁管理和监控设备也是实验中心必要的安全监督手段。要做到出入实验室有记录、运行仪器设备有备案,维护实验教学秩序有条不紊。规定实验管理人员、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的准入实验室的权限,责任明确到人。

四、结束语

总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能使实验人员自觉遵守实验安全管理制度,有效实现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益,更好地为大学教学和科研服务。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还需要我们结合实验室具体情况,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思考 篇4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管理,思考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地位及作用

1、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利于保障实验室的安全。

通过加强管理,提高相关人员对实验室的安全意识,从根源上解决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有利于减少实验室的人为性的火灾、爆炸、机械器材的损坏等事故,减少学校的重复性投资,保障实验室安全以及学生和教师的人身安全。一些高校最近开展的安全讲座、播放实验室安全教育的DVD等,使学生更加直观的面对这些问题,印象深刻,收获颇多,有利于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2、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是反映高等学校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高校实验室又具有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存放大量贵重仪器设备和重要技术资料的特点,因此,其安全管理问题不容小视。制定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解决好实验室的安全问题,有利于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3、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学生的安全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获得的。学校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一种制度,是一种约束,是培养学生的一种自我约束力和自控力。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安全知识,而且在实验室中知道如何避免发生事故,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在危急关头知道如何自救与救人,这对学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二、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安全观念不强,安全意识不深。

长期以来,各高校都把教学科研工作视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对学校实验室的安全工作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対安全工作的本质认识不足,重视度不高,对于一整套的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缺乏统筹性的思考,宣传教育趋于淡化,仅凭经验就想当然做出决定,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意识,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2、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监管机制。

现阶段,许多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工作都由校办、保卫处、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或负责学校环保的部门来负责,形成了管理部门多,体制相对松懈的局面。而且管理部门之间的不必要摩擦,降低了管理的效率,容易出现互相推委,导致“三不管”。而且,学校保卫处缺少专业技术人员,不能対实验室的安全进行专业管理。

3、安全制度不严,安全检查不力。

新时期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不仅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也存在一个现有制度检查督促不力、执行落实不细的问题。例如,实验室“三废”处理缺乏专业部门统一管理。大部分高校实验室没有污染治理设施,对未经严格处理的“三废”(废气、废液、废渣)尤其是成分复杂、毒性较大的废液只采取了简单的直排或稀释后直接进入下水管网的处理方法。日积月累,产生的毒性,造成的污染是不容忽视的。

4、设备实施老化,安全隐患大。

有些实验室设在上世纪50-60年代建造的砖木结构的楼房内,楼道狭窄、通风状况欠佳、防火设计不合理;再加上实验仪器增多、用电功率增大,供电设施老化,致使多年前布置的线路难以负荷。有些实验室乱设防护门窗,阻塞安全通道,加上由于安全资金投入不足,消防设施不足或老化,没有一套完整的应急逃生的方案,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建议

1、明确管理职能,落实安全责任制。

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首先要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职能,搞好岗位责任制度建设。建议成立校一级的安全管理组织,执行主管校长负责制,对学校实验室的安全问题进行全面管理。缩减过于繁琐又相对松散的管理部门,建立院系一级的安全管理体制,明确具体负责人,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落实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责任到人。对学生进行安全管理教育,使其充分了解学校的实验室管理制度,让学生安全地参与到实验中,并掌握科学、严谨、规范的实验手段。

2、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实践证明,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是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增强全员安全观念的有效途径。通过开辟安全教育宣传栏、建立安全教育网页、开展安全教育讲座等形式,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及学生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安全知识教育,普及安全卫生防护和救护知识,传授安全操作技能,定期进行消防演习和发生事故后的逃生演练,不断提高有关人员的安全技术水平,增强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安全教育要落实在实验室工作的各个方面,把安全教育贯彻到实验教学的全过程。

3、完善监督机制,开展不定期安全检查。

完善学校的安全管理监督机制,由校实验室主管部门对实验室的安全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对检查中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实验室要通报批评,下发治理通知书,限期整改,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治理完成后由安全管理部门检查验收。每次安全检查都认真做好纪录,参加检查人员签字并写出书面报告上交安全职能部门存档,对管理好的实验室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鼓励。建立一个完善的奖罚并存的监督机制,消除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

4、加强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建立一支思想过硬、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安全管理人员队伍是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是为高校创造安全、安定环境的重要保证。实验室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并通过安全工作的专业培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尽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人为事故的发生,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

参考文献

[1]王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探讨[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7 (9) .

[2]陈红琳: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改善实验室环境[J].赤峰学院学报, 2006 (12) .

[3]刘春柱:高校实验室安全现状与管理对策[J].实验室科学, 2006 (8) .

[4]杨泽丽: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创造良好实验环境[J].实验室科学, 2008 (3) .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篇5

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网络化的安全管理

探讨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创新性研究、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作用之时所面临日益突出的网络安全管理问题.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络的基本安全要求,分析了平台安全的.体系结构,提出了安全技术产品或工具的具体部署图,来保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内部管理、学术交流和保密工作等方面能达到科学、高效和严密的预期效果.

作 者:朱光辉 张东 ZHU Guang-hui ZHANG Dong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实验室设备处,北京,100081刊 名:安全与环境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AFETY AND ENVIRONMENT年,卷(期):5(3)分类号:X924.3关键词:安全管理 网络安全 信息化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篇6

关键词:实验室生物安全;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41-0134-03

2002年SARS爆发,2011年3月东北农大多名学生感染布鲁氏菌病,10月中南大学实验楼火灾,这一系列事故再次引起社会对高校实验室安全特别室生物安全的关注。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指为避免微生物和医学实验室各种活动中生物因子对人、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或潜在危害,而采取的防护措施(硬件)和人员素质及管理措施(软件),以达到对人、环境和社会的安全防护目的的一种综合行为。

一、高校实验室特点及大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

1.高校实验室特点

高校的生物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从事医学、生命科学学科教学和研究的院校。普通高校实验室具有下列特点:①生物安全级别低,多数属于BSLl和BSL2级;②生物安全相关设施较少,生物安全意识较弱;③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实验室的开放,高校实验室人员较多,流动较大,难以管理。一个实验室的硬件设施再好,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也难确保其安全。

2.大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调查

以问卷形式,随机调查了193名不同专业学生,包括医学专业、生物科学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等,所有学生均接受了相关专业课程学习。调查问卷设计15个问题,每个问题均统计正确答案,结果如下:

结果表明,学生对微生物基本技术(5、6、7、8)掌握较好,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但是对于生物安全的基本知识(1、2、3、4)、职业暴露的处理方法(12)、废弃物处理原则和方法(13)、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和急救知识(15)几方面内容掌握较差,反应了教师在注重基本技术教学时,忽视了生物安全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传授,学生缺乏系统的、全面的生物安全知识教育。同时,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学生非常希望得到系统的、全面的生物安全知识教育。

二、建立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开展生物安全教育改革

针对调查问卷的结果,浙江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意识到生物安全对保障教学和科研及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生物安全管理和教育方面积极进行了一系列生物安全管理和教育改革。

1.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制定生物安全应急预案

我校由相关学院领导牵头,各实验室主任为核心,成立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生物安全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对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及预案的启动、终止、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及应急救援保障等进行详细的编制,预防我校重大的、突发性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增强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2.加强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建立管理制度体系

对我校实验室的各种菌株、有毒物品、易燃易爆物品等进行详细的登记、建档和妥善保存。编写《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手册》,对具备生物安全隐患的种类、存在状态、自然感染途径、实验室操作所致非自然途径及预防等进行阐述。制定一系列实验室管理制度,包括:危险标识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坚持和完善各种记录制度及奖惩制度等,从源头进行防微杜渐,预防和控制生物安全危害的发生。

3.加强对学生的生物安全教育和培训,建立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

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目标和我校生物安全调查问卷结果,我校选择与临床关系密切的医学检验专业2007级学生作为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改革试点,进行生物安全教育。授课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生物安全绪论、各种化学品和放射性物质的生物安全、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临床实验生物安全、基因工程生物安全等内容,分层次、分阶段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加强生物安全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讲授,在学生进入实验室后,注重基本操作技术、急救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学生颁发合格证书,允许进入实验室,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

4.创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网页,积极营造生物安全氛围

根据我校教学和科研特点,结合国家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形势和要求,创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网页,学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我校生物安全制度和取得的成绩,监督存在的不足,表扬生物安全优秀个人和单位,以网络为平台在相关院系营造一个人人关注生物安全的氛围,并自觉实践实验室生物安全。

三、教学改革效果评价

我们以医学检验专业2006级作为对照组,未进行生物安全教育和培训;选择医学检验专业2007级作为实验组,进行详细的生物安全教育和培训。分别进行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总分为100分。理论考核60分,主要为客观题,着重生物安全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考核;实践考核40分,主要侧重考核基本技术,包括基本操作方法、职业暴露的处理、废弃物的处理等生物安全基本技术。对两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经过生物安全教育和培训的学生对生物安全知识掌握明显好于未经过培训的学生,x。检验显示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

四、讨论和分析

目前,我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倡科技兴国,鼓励高校师生开展科学研究,高校之间科研实力的比拼与排名,科研人员科研业绩的考核、职称晋升,研究生博士生的扩招及素质的高要求,使得科研业绩的权重在逐渐增加。因此,高校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增强防范意识,强化生物安全防护教育。但目前国内开设实验室生物安全课程的高校不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还需要进行摸索。

我校通过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进行改革,建立了一系列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度,在相关院系营造了强烈的生物安全氛围,提高了全体师生的生物安全意识。通过调查显示,接受生物安全教育和培训的学生对生物安全基本知识、基本技术的掌握明显好于未接受培训的学生,见表2,说明本次教学改革增强了他们的生物安全意识。笔者认为,在进行生物安全教育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应该纳入相关专业正常的教学计划中。课题组研究发现,许多学校都是以学生自学的形式学习生物安全知识。我们认为每个学生的基础和学习主动性不一致,完全依靠学生自学并不能使学生准确理解生物安全的内涵,而且也不利于后期学习效果的评价。②教学目标要体现人才培养特点。本科教学目标是普及生物安全知识,教学内容集中“三基”教育,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研究生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的高级研究人员,应该在“三基”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③教学方法尽量采用案例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生物安全基本知识、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等理论知识兴致不高。针对这种现象,可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以生物安全案例为主线,围绕案例进行启发式教学,系统讲述生物安全相关知识,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较好教学效果。④教学内容分阶段进行,授课形式多样化。根据不同专业,可以选择必修课、限定选修课或公选课形式开设本课程。教学内容应分阶段进行,例如:实验室用水、用火、用电等实验室基本安全教育,可以以入学教育的形式,由学生自学,然后进行考核评价;大二以后,学生主要进行系统的生物安全教育;医学专业学生实习前,可以以岗前培训的形式集中进行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职业暴露处理和急救知识教育等,使他们适应临床工作要求,减少生物安全事故发生。

高校是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基地,许多学生毕业后将会从事科研工作,掌握一定的生物安全知识,会帮助他们从容应对工作岗位中可能面临的问题。部分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教学工作,如果把学到的生物安全知识传授给他们的学生,我国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工作会逐渐进入良性循环阶段。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虽然无法抗拒SARS、禽流感、H1N1甲型流感等传染性疾病的威胁,但是如果我国具备一批既有过硬技术、又有丰富生物安全知识的工作者,就有可能减少损失,保护我国经济建设、社会环境和人民健康和谐发展。

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思考 篇7

1 高校实验室的特点

随着科技的发展, 高校的研究领域、学科门类的增多使得实验室的种类也不断增加。实验科目多、实验学生人数多、实验仪器设备多、实验室开放时间长、使用频率高, 这些都给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提出挑战。再者, 实验室里的安全用水、用电、用气, 安全操作仪器设备、安全使用化学试剂、放射性物质, 以及实验产生的“三废” (废气、废液、废渣) 的处理及放射性残存物质的处理无一不关系到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问题。

高校实验室上有如下特点:①实验室多而分散, 且相对独立, 管理难度大;②实验室功能全, 设备精良, 拥有大批贵重精密仪器;③实验室使用着大量的化学药品、各种气体钢瓶等特种设备和存有多种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甚至是放射性物品;④实验的类别及项目多, 实验条件复杂;⑤实验过程产生的“三废”物质, 过期或失效试剂、药品等构成了环境的污染, 实验室实际上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污染源;⑥实验室使用频繁, 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2]。

2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现状

2.1 管理制度不落实:

教育部在近日发出的通知中强调, 要对危险化学品的使用情况和存量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使各类危险化学品在整个使用周期中处于受控状态, 建立从申购、领用到使用、回收、销毁全过程的记录和控制制度;做到“四无一保”——无被盗、无事故、无丢失、无违章、保安全;严格遵守“五双制度”——双人领取、双人保管、双人使用、双本账、双把锁制度[1]。但实际操作中许多实验室并没有做到“五双制度”, 由于人员配备问题, 有些实验室对化学药品都是单人管理, 单人取用, 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2.2 监管制度不完善:

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 对危险化学品的领、用、剩、废、耗的数量必须有详细的记录, 剩余化学药品必须立即放回危险品仓库保存, 但在实际工作中, 药品被制成试剂, 每次实验后, 剩余的药品还会放在实验台上供下次实验使用。尤其是对做实验的博士生和硕士生来说, 需要独立完成实验, 即使在双人领取、双人使用的规定下, 也并没有形成严格的安全管理, 监管制度很不完善。

2.3 安全管理不重视:

学校往往只重视取得多少科研成果, 对日常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得过且过, 安防设施不完备, 或滞后老化, 或设备安置不合理, 侵占了消防通道。往往是等出了安全事故后, 才真正意识到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2.4 安全意识不到位:

即使有的学校制定了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 但相当多的师生都存在安全意识差, 防范意识不足的问题, 存在侥幸心想, 由于思想的麻痹, 使得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学校缺少系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 师生缺少对实验室安全所涉及的技术、环境、消防、治安、保密等方面的知识。

3 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措施

3.1 从制度建设入手, 建立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制度是根本。要制定一整套严格、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明确职责, 落实责任。制定了制度, 关键还在落实、在执行。这就需要严格的监管制度来监督管理, 以确保实验室的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确保实验室的日常实验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3.2 制定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机制

实验室安全事故的不可预料性和突发性, 经常让我们措手不及, 如果事先制定一个科学、准确的应对措施, 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最小化, 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可以根据每个实验室的不同特点针对性地制定出应急预案, 并每年定期或不定期举行演练, 提高每位实验教师和学生的临时应变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 最大限度的保障人员和设施安全。

3.3 设立专项实验室维修、维护资金

实验室的用电、用水、用气安全, 以及特殊的实验环境随着实验师生的增多以及使用频率的增加, 都会使实验室超负荷的运行, 这就需要进行定期维护, 确保实验室的安全运转。但我国的高校目前缺少一个有效的实验室维修维护管理制度。许多院校都是停留在院系打个报告, 哪个地方坏了, 后勤处找人维修一下。多数是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 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实验室定期维护、维修制度。

3.4 加强实验室废弃物、污染物的管理

高校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 特别是生化实验室的一些废弃物, 如果处理不好, 势必会对环境安全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 实验室管理人员应根据危险废弃物种类进行分门别类存放, 妥善管理, 并定期送交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理。[3]

3.5 加强安全教育, 提高防范意识

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具有偶发性和突发性, 根源在于缺少安全意识, 因此, 加强安全教育, 加大安全宣传力度, 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国各高校今后应采取多渠道、全方位的安全教育。对入校新生进行初次普及安全教育, 包括实验室安全、人身安全、环境安全等教育, 对在校高年级学生, 特别是理工科的学生, 可根据其专业特性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还应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和宣传手段, 大力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形成知安全、重安全, 人人参与保安全的安全氛围, 共同保障实验室安全。

综上所述,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不是某个职能部门的事, 也不是某个院系实验室的事, 而是全校师生共同的责任。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为确保实验室安全运行, 营造一个和谐、平安、美好的校园环境, 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坚持“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管理方针, 加强教育和宣传, 切实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努力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俞水.危险品管不好就会出大事[N].中国教育报, 2013-06-08, 第002版.

[2]丁珍菊, 方能虎, 张建平.高校实验室安全状况的分析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30 (6) :414-420.

[3]张媛, 蒋福宾, 欧阳津.高校化学教学实验室环境与安全的管理[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 (1) :95-96.

[4]罗广福, 苏英明, 钟坚.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2 (6) :73-75.

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探索 篇8

1.1过于频繁的人员流动加大了安全教育难度

随着当下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国家对教育和科研的投入力度在不断加大, 而化学实验室作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场地, 更是得到了大力投资。而随着不断增加的科研任务, 高校实验室开始逐渐招聘一些学生或者相关实验人员来进行辅助。通常情况下, 能够进入到实验室工作的学生大都是化学学科四年级学生, 或部分较为优秀的二、三年级学生, 以及一些想要在实验室完成毕业论文, 创新实验的学生, 这些学生由于即将毕业, 所以在实验室所待时间也较短。 而在这较短时间内, 想要借助于有限次数的几次安全培训就让安全管理目标得以实现自然就存在很大难度, 因此, 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实验室安全教育难度。

1.2实验缺乏规范性

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 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来进行,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由于很多学生在进行科研实验的过程中, 大都较为关注于实验的结果, 从而也就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故和问题不够重视, 或者无法有效预测, 因此, 在发生安全事故时, 也就很难及时采取相应解决措施, 造成一系列损失。其次, 当下我国很多高校在操作规程培训上都存在一定不足[1]。如对试验台、仪器以及气源等物品操作缺乏严格规范, 虽然实验人员都非常了解化学材料和物品的自身特性, 但是却对其使用不当可能造成的危害认识存在很大不足, 从而极容易造成一系列的危害和安全事故。

除此之外, 还有很多实验人员在做完相关实验后, 对危险化学试剂和药品的存放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而由于很多化学药品都存在很大危险性, 如果将其随意存放, 极有可能造成爆炸、自燃等一系列安全事故, 具有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2强化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对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进行加强

首先, 要对学生的化学人才素质进行不断培育。加强他们的安全意识, 当学生入学以后, 对其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老师可以选择实验室专职老师。在学习各个课程内容时, 实验室老师还应该结合相关实验教学内容, 针对性将相关实验操作安全意识和注意事项讲解给学生听。其次, 可以借助于开班知识竞赛来对学生的安全意识进行强化。

2.2对化学危险品的分类存放制度进行严格遵循

高校应该结合化学材料的特性和实验室实际使用情况, 运用具有通风设置的药品柜, 并严格规定危险药品需放置通风柜或通风橱中, 从而消除安全隐患。对于一些危险气体, 则应该放置于气瓶架或气瓶柜中。此外, 还应该建立相应的化学垃圾收集箱, 对废弃化学液体进行集中收集, 对于针头、破碎玻璃器皿等利器, 则应该在实验完成后妥善收集起来, 并交由相关单位进行统一处理, 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消除安全隐患。

2.3完善并落实相关规则制度和安全责任体系

想要实现高效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目标, 就应该构建出相应的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不管是何种管理, 都得要与其相应的制度配合, 完善的制度能够实现更好的管理效果, 同时也是管理工作的基础所在。因此, 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及时建立起相应的管理制度, 从而才能让其安全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强化, 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首先, 应该将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负责人和安全人员职责以及实验室出现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等相关规章制度给及时建立起来。

其次, 要结合主管人员就是安全负责人员的原则, 促使高校化学实验室负责人逐渐转变成消防安全负责人, 使实验室相关学生人眼成为安全员, 并将梯队制度应用到安全员队伍中, 借有高年级带低年级的方法, 让安全员的一惯性得以确保[2]。

最后, 应结合相关成果经验和案例, 倡导高校化学实验室实施自查自改、自我约束和管理以及自防自救, 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时刻保持高度关注。例如:成立相关安全检查机构, 交由实验中心主任进行全面负责, 每学年对实验室进行三次甚至多次安全检查, 对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应即刻交由相关安全员进行及时处理和解决;当发现较大问题时, 则由检查机构发放限期整改单, 责令实验室安全负责人员及时整改, 并做到严格的跟踪调查, 直至问题消除。

3总结

总而言之, 随着我国对科研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 高校只有对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机能不断完善和加强, 通过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管理意识等诸多手段, 消除实验室中存在的一系列安全隐患, 从而才能让实验室安全、良好运行得到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曾懋华, 洪显兰, 彭翠红, 等.对比中美实验安全规则反思我国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 (06) :310-313.

浅谈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篇9

1 高校实验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安全意识淡薄

目前某些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比较淡薄, 学校对管理人员缺乏安全教育, 安全技能的培训更是缺少。在实验室的管理上, 一直以来各高校都把教学和科研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 投入较大, 而对实验室的安全却没有足够重视。这些年来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学科专业不断新增, 教学、科研项目和仪器设备也越来越多, 但安全工作却被忽视。表现在安全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 高校实验室用房紧张、房屋建筑结构陈旧、安全设施不规范、不配套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1]。

1.2 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够

因时代发展的需要, 实验室对外开放力度加大, 学生进实验室进行自选实验以及外来人员来实验室联系和工作的情况也变得越来越多。而相应的安全制度却没有落实, 给高校实验室带来不少安全隐患。因此, 在新形势下,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1.3 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不细

高校实验室在日常的教学、科研中经常要接触到危险品, 主要是易燃易爆和有一定的毒性和腐蚀性的化学药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学生进入实验室的人数不断的增加, 学校科研项目的不断增多, 危险化学品的用量也在相应的增加。这样在购置、使用、储存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在这些环节中梢有不慎就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1.4 安全防范设施不配套

有的实验室在安全防范设施方面不配套, 缺乏相应的预防措施。如灭火器, 沙箱等消防器材配置不完备;高楼层的消防水压压力低于标准以致水根本上不去;实验室的安全通道杂物堆积;实验室通风不畅等。因此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会措手不及, 从而造成较大的混乱和损失。

2 改进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建议

2.1 安全意识的培养

应加强师生对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安全教育课程, 或开展安全方面的系列讲座, 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 提高全校师生安全工作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在编写教材时, 应相应增加实验室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学生在进实验室之前就需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让学生熟悉实验室的环境, 了解实验操作规程和实验流程, 掌握所用到的化学试剂的性质和性能以及简单的消防知识。并且在以后的实验中, 每次都要强调安全和环境保护知识的教育, 以避免学生在今后的实验或科研中再犯此类低级错误。

2.2 建立安全岗位责任制

建立严格而合理的规章制度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保证。要重视学校安全基础工作, 就要加强实验室的安全标准化建设, 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以实验室安全运行为目标的管理条例和详细而可操作性的管理标准, 充分调动全体实验室人员的积极性[2]。明确管理职能, 搞好岗位责任制度, 成立校一级的安全管理组织, 执行主管校长责任制, 对学校实验室的安全问题进行全面管理。各个院系应建立院系一级的安全管理体制, 明确具体负责人, 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 落实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各单位一把手要对本单位负责, 其他领导要对自己分管的安全工作负责, 做到“谁主管, 谁负责”, “谁管理, 谁负责”, “谁使用, 谁负责”[3]。建立消防检查制度, 实行实验员每日安全自查、实验室周查、学校月查制度, 一旦发现安全隐患, 立即进行处理, 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3 危险化学品的管理规范

为防止危险化学品对环境的污染, 应对其进行分类收集和存放, 集中处理。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应该是学校统一购买和统一管理, 专人保管。制定普通药品、剧毒药品、强腐蚀药品领用制度, 特别是剧毒药品的领用要完全按照公安部门的规定执行。制定实验室内化学药品的管理制度, 防止药品外流, 在社会上造成严重后果。使用时应在有防护的通风橱中进行。实验后的废液, 废物应倒入专门的废料处 (贴有专门的醒目标记) 。

2.4 紧急情况的处理

在平时, 应针对化学事故的特点, 在实验室的明显位置准备急救包和多种灭火器, 并定期检查。实验室应该建立一套预防事故发生的紧急处理方法, 有效地处理化学实验中可能发生的各种事故。在有条件的时候进行演练, 使每个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都能熟悉其特定的工作范围、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性及预防措施, 提高实验室应对突发事故的处理能力, 以保证在事故发生时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的伤害及财产损失[4]。

结束语

高校实验室是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场所, 人员集中而且流动性大, 使用危险品的机会大, 安全隐患也大, 因此必须要强化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常抓不懈, 为建立和谐校园, 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许嘉珉, 李建民, 梁惠等.安全投入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 (3) .

[2]刘照同.加强安全管理促进实验室发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219 (3) :79-81.

[3]王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探讨[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7 (9) :179-182.

血站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体会 篇10

1血站实验室检验人员工作的危险性和感染途径

1.1许多经血传播的疾病一直威胁着从事血液检验的工作人员,如HBV、HCV、HIV、TP在葫芦岛市中心血站近三年的总检出率在5%~8%,且这个检出率有逐年上升趋势。

1.2实验室感染的主要途径

1.2.1皮下或黏膜实验室最常见于试管离心破损,加样、检测、移动等过程中因意外而导致血液外溅,使带有病原体的血液与破损皮肤或口腔、鼻、眼黏膜接触而造成感染,或被污染病原体的针尖、刀片或破碎的玻璃器皿因意外刺伤、划伤等引起感染。在处置医疗废物不当或接触被血污染的物品,也可能造成皮下或黏膜感染。

1.2.2吸入气溶胶气溶胶是固体或液体微粒悬浮在气体介质中的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开启标本塞、标本离心、加样、血液外溅等均可产生的气溶胶。气溶胶通过呼吸道摄入而引起感染。

2血站实验室生物安全建设和管理措施

2.1培训实验室工作人员人力资源是事业发展动力的源泉,是血站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血站秉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理念,将员工的安全放在首位。根据职业暴露的风险等级评估结果为员工配备防护装备,并严格要求其工作中必须规范穿戴防护用具。在实验室工作人员上岗前,根据国家相关的实验室安全法规、制度、行业标准以及中心血站自行制定的相关文件对其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且在每年的培训计划中都将生物安全相关知识作为重点。培训到位是血站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自检和质量管理科定期检查,确保每位员工了解相关知识和能够穿戴防护服。

每年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并为其建立健康档案,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关免疫接种。

2.2建筑和先进的设施设备血站根据国家相关的要求,开展了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验收工作,通过实验室布局重新设计、实验室设施改造及增添防护设备等措施尽力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并确保周围环境不受污染。

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和《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的要求[3],血站对实验室进行了整体改造。

实验室设置了人流、物流、医疗废物三条通道,内部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分区明确。地面、墙壁等采用防水、防火、防渗漏、无接缝、耐腐蚀、易清洁消毒的材质。配备了必要的安全设施,如生物安全柜、应急洗眼装置、喷淋系统、高压蒸汽灭菌器、污水处理系统、空气净化或通风装置、空气消毒机、感应式自动水龙头、干手器等。将原先的玻璃采样管换成了不易破碎的塑料采样管。另外全自动酶免一体机、血型检测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设备的引进,也极大减少了工作人员直接接触血液的机会。

通过这些硬件条件的改善,加大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系数,从基础上保证了员工的安全。

2.3健全管理制度,严格操作规程血站将质量管理和生物安全纳入日常工作体系,首先从规章制度入手,在临床用血需求量不断增加的大形势下,重点审视血站内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和具体措施的空白点和可能不全面的地方。听取一线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健全并持续改进相关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建立生物安全委员会,制定生物安全手册,设专人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明确,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并监督生物安全工作落实情况。

2.4加强文化建设血站文化建设以血站网站建设,岗位竞赛及科技兴站等活动为载体,坚持了以采供血为中心,以优质服务为目的,以血液质量为重点的血站工作方针。血站文化的建设对血站工作人员的心理和价值取向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了员工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感。血站文化建设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经验管理和制度管理方面的不足,使血站的各项管理工作包括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达标并高效持续发展,满足了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血站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是血站整个质量管理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必须长抓不懈。血站通过牢固坚持上述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及和谐管理的原则,实现了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血液标本和外界环境的目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得到了持续改进和提升。从效果看,血站生物安全建设和措施是有力的,至今没有发生职业暴露等情况。

参考文献

[1]张悦,刘艳,韩素英,等.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临床输血与检验, 2008,10(3):275-277.

[2]戴青梅,王立英,刘索美,等.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防护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2-534.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篇11

关键词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传统管理 ;科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 TP315

Abstract According to successful cases of application of 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LIM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LIMS has got abuses of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ode out of laboratory management in research institutes. LIMS has showed many merits and promoted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laboratory.

Key words 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LIMS) ;traditional management ;scientific management

实验室作为科学研究的实体,在促进科研单位发展及科技进步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实验室的整体运转水平、管理水平、特别是管理手段及工具已有了更高的要求[2]。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计算机科学的应用已经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实验室传统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管理高效率、资源配置合理、信息化程度高的要求[3,4,5];另一方面,随着实验室认证的逐步推广,国内各个领域的研究人员也已逐渐意识到实验室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国外很多国家将现代的管理学、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起来,实现实验室内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管理、做到实验室信息共享与开放,从而实现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智能化、自动化和办公的无纸化。因此,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LIMS)在近年来得以迅速发展,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分析技术与现代管理理念的完美结合[6],从而促进实验室的科学、规范管理,提高实验室管理的整体水平。

1 实验室传统管理的弊端

1.1 仪器设备管理方面

1.1.1 人工预约效率低

在实验室传统管理中,仪器设备的使用预约需要向仪器设备管理人员进行电话预约、邮箱预约,或者在《仪器设备使用登记表》上进行纸质表格登记预约,这些做法必然加大仪器设备管理者的工作量。同时,管理疏漏将会导致仪器设备使用时间的冲突,给使用者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因此,不论从管理者还是使用者角度考虑,传统的仪器设备预约模式工作流程都较为繁琐,在实际操作中难免会出现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仪器设备的使用及管理,造成仪器设备预约的低效率。

1.1.2 信息登记工作滞后和信息封闭

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为例,很多科研仪器设备已经投入使用,但是有关仪器设备的采购情况(中标单位、供货商信息、供货合同等)、品牌、技术参数、适用领域、使用环境等相关信息还未能及时完整登记入档,仪器的使用登记填写不完整,一些已经报废的设备未及时从信息表中删除,造成仪器设备信息管理工作滞后,影响单位仪器设备数据统计的完整性与准确性。与此同时,科研仪器设备的相关信息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即使是单位内部科研人员,也不易了解现有仪器设备的完整信息,更不利于信息资源的共享[7]。

1.1.3 档案管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科研单位的仪器设备,除具有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从计划购置到报废时间跨度长、管理环节多以及购置经费的无偿性、设备使用的非营利性等特点外,还具有技术性、专业性、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8]。科研仪器设备档案管理一般以功能为单位,并结合研究方向进行分类。以橡胶研究所为例,共有栽培生态、育种与种质资源、生理生化、土壤农化4个功能研究室,截至2012年7月份,单位仪器设备采购情况如表1。实验室每年均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仪器设备档案数据的搜集和分类整理,而且这些档案也占据了大量的空间。

1.1.4 维修与维护不便

传统的实验室管理中,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和维护,需要定期进行人工检查,并及时收集、反馈仪器设备使用、维修、维护信息记录。因农业科研单位的仪器设备以中小型为主[9],加之科研用房紧张和基地分散等原因,大部分仪器设备分散在各个课题组和各类基地中,少部分仪器设备放置在数量有限的公共实验室内[10]。如果定期检查各种记录,需占据实验室管理人员相当多的时间;管理人员若不能及时了解仪器设备运行状况,损坏和急需维护的仪器设备不能得到及时的修理或维护,将会造成仪器设备处于瘫痪状态,从而影响科研人员的实验进程和工作效率。

1.2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

传统的实验室管理中,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多为本单位以外人员,了解实验室运行情况的途径就是每年一度的学术会议,与实验室接触时间的有限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术委员会学术指导作用的发挥。同时,实验室固定人员对实验室的运行情况缺乏相应的了解,不利于实验室的长期规划与发展。

实验室日常管理涉及科研方向、易耗品、实验项目等多个层面,资料信息量大,但各种资料均存储在管理人员的计算机上,存储的随意性很大。随着文件存储数量的增加,资料信息量日渐庞大,不规范的存储方式也随之出现。而对于不同的管理人员,文件存储于不同的计算机,导致信息存储的重复性。同时,资料的安全性也得不到必要的保证[5]。

nlc202309021120

实验室的规范管理,需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作为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实验室的运行管理中将会出现新的情况,规章制度会进行相应修订和完善。在传统的实验室管理中,作为实验室主体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不能及时了解新增及修订的规章制度,导致实验室的管理和秩序会受到相应影响,不利于实验室的规范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各项科研项目的执行。

1.3 实验室管理人员与科研人员及学生之间的互动方面

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以保证实验室正常运行、日常维护和管理实验室仪器设备为主,同时积极协助科研人员及学生开展实验技术、实验方法、仪器设备的功能开发与升级等方面的工作;二者的互动对于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实验室管理人员与科研人员及学生的接触有限,实验室管理人员不能及时了解科研人员及学生在实验室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而影响实验室管理的成效及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国内外LIMS的应用现状

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LIMS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快速数据技术来对实验室进行全方位管理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通过它可以达到自动化运行、信息化管理和无纸化办公的目的,对实验室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1]。在过去的30年中,实验室管理系统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惊人的技术进展和应用成就,为各种规模实验室高效、科学运行以及各类信息的存储、交流和二次加工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从而促进了实验室及所在企业/机构工作的各个环节能够实现全面量化评价和质量目标管理[6]。

2.1 LIMS在国外成功实施的案例

2.1.1 美国宝洁(Procter&Gamble)公司的成功案例

宝洁公司的产品涉及食品、制药、化妆品、纸制品以及洗涤用品等。该公司于1965年最早开始LIMS的开发,在开发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和挑战。它的LIMS研发团队对不同的实验室配备了不同的开发工具,为实验室的不同过程设计了不同的模块,对系统进行合理的配置,开发出与公司不断升级的计算机底层结构相适应的LIMS系统。这一系统便于管理人员操作,价格合理,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和可升级性,可以灵活处理较为广泛的工作流程,适应不同变化的业务要求,最终成为实验室信息化的坚实平台[12]。

2.1.2 美国公共卫生实验室协作项目(PHLIP)

公共卫生实验室协作项目(PHLIP)旨在促进信息技术与实验室科学领域的协作,当前目标是开发、实验、部署可行的IT结构方案与工具,用于所有等级的公共卫生实验室间的电子实验室数据交换。自2006年10月,此项目参与者已经建立支持在6个州和疾病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CDC)之间进行实验室数据交换的框架和基础设施,今后将实现所有州电子检验规则和检验结果的交换,以支持激增能力和现有工作流程,做到微生物、毒理实验室质量分析和检验过程的无纸化[6]。

2.2 LIMS在国内成功实施的案例

2.2.1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的案例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选用北京三维天地科技有限公司的Starlims(V9版)软件产品,采用实验室内部C/S与实验室外部B/S相结合的系统架构,进行“三同时”验收监测、社会委托监测、环境质量常规监测、污染源监督检测、突击抽查监测、安全优质农产品监测、专项监测、环境污染纠纷仲裁监测和信访监测等业务的管理与操作,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达到与国际惯例接轨,是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13,14]。

2.2.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成功案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是中国疾病防控和相关科研工作的重要场所。在新的时期,疾病防控机构也面临着新的要求,以适应新的体系与运行机制。目前,全国疾控机构已经进入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使用和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广东、江苏、上海、深圳等省市的疾控中心,不断完善系统功能需求,规范系统数据及操作,为中国疾控机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实验室信息系统在规范全国疾控机构实验室建设、提高全国传染病实验室网络信息平台数据质量、为管理和决策提供及时而准确的数据资源、推进疾病监测水平、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5]。

3 LIMS在实验室管理中的优点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实验室中的数据和信息集中起来,进行快速处理、统一管理。采用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克服传统实验室管理的弊端。

3.1 提高仪器设备预约效率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及研究方向,对符合要求的仪器设备实行系统预约。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各用户的预约来合理调配同类型的仪器设备使用,避免人工预约的不确定性、随机性,防止用户使用同一仪器设备时间的重合,从而提高仪器设备预约效率,也使仪器设备达到合理的配置。

3.2 信息登记方便快捷,增进仪器最大程度共享

基于网络技术及多用户同时进入系统,管理人员可多机进行仪器设备信息的登记,与传统的信息登记相比,将大大节省时间,提高效率,避免信息的丢失。仪器设备使用人员,通过注册账号和密码,可以具有不同仪器设备预约使用的权限。本单位人员可以及时了解自己实验所需仪器设备使用、运行的情况,及时调整实验进度,以达到仪器设备最大程度的共享。

3.3 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可以同步管理分散在各课题组实验室和基地实验室的众多仪器设备,避免了纸质档案占据空间和花费人力整理档案,从而降低仪器设备档案管理的成本。

3.4 便于仪器设备的维修与维护

管理人员可以根据系统中各类仪器设备的使用率、维修频率、维护情况、用户反馈,来判断仪器设备是否需要维修与维护。结合农业科研单位仪器设备放置分散的特点,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便于仪器设备的集中管理、维修与维护,避免因不能及时处理,影响科研仪器设备的使用,导致实验进程的推后,以保证用户能顺利地执行科研计划。

nlc202309021120

3.5 便于用户快速获得实验室各类信息,增加管理人员与用户之间的互动

用实验室管理系统可以将日常管理的各类信息录入系统,皆存储于系统服务器中,避免不同管理人员资料的重复存储,保证实验室相关资料的安全,同时节省上位计算机的空间。实验室学术委员和固定人员可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赋予的相应权限,对实验室运行管理实时掌握,更高效地为实验室运行管理发挥指导作用。

普通用户可以全面了解实验室规章制度、最新动态。用户可以借助留言模块,与管理人员进行互动,以便于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并解决运行管理中的各类问题,达到实验室科学管理和更好地为科研人员服务的目的。

4 结语

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LIMS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于制药、化工、医疗等行业和教育、科研单位的实验室。在发达国家,LIMS已得到普遍应用,有数百家专业化的公司提供LIMS技术咨询服务。用户越来越依赖LIMS 来提高自身效率、改善工作规范性、降低服务成本、促进数据共享,并支持其他的商业需求[16]。国内LIMS的研究和开发也受到了关注,但国内的实验室管理系统(LIMS)的研究工作与国外相比滞后近15年,有自主知识版权的商品化的LIMS滞后近10年[2]。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作为信息资源的实验室的各类相关数据必须应该有规范的储存及再加工能力,这就要求中国LIMS的开发与应用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随着现代技术和经济贸易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信息准确性和时效性的高要求、行为规范的高标准、运行的高效率和低费用、管理的科学性。因此,LIMS的开发与运行具有了必然性和必要性,功能强大、性能优异的LIMS才能更好地提升实验室的科学管理。

参考文献

[1] 郭百巍,陈大融,汪家道.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开发[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7):194-195.

[2] 李 云,黄家瑜.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10):52-55.

[3] 吴守丽.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C]. 第三届全国实验室建设、运行及大型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交流研讨会论文集,2011:58-61.

[4] 王茂蛟. 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8.

[5] 敖 波. 基于Web的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实现[D].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9.

[6] 王 群.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原理、技术与实施指南[M].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8.

[7] 张润杰,刘维民,刘 鹏,等. 基于B/S模式的网络版实验室管理系统[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2):16-22.

[8] 薛桂玲,张 辉,李 颖. 农业科研单位仪器设备管理措施初探[J]. 现代科学仪器,2008(6):117-119.

[9] 陈 洁,张以山,周建南,等. 农业科研单位仪器设备使用管理现状及对策[J]. 热带农业工程,2010,34(3):59-61.

[10] 程琳琳,张以山,田维敏. 农业科研单位实验室运行管理探析[J]. 热带农业工程,2012,36(2):58-61.

[11] 冯金辉. 数字—实验室—LIMS未来发展趋势[J]. 现代科学仪器,2002(2):10-13.

[12] 研究开发型实验室案例-美国Procter&Gamble(宝洁)公司[EB/OL]. [2013-11-02]. http://www.starlims.cn/New.asp?Show_MM=124.

[13] 武 敬,杨建华.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初探[J]. 资源环境与工程,2004,18(3):68-73.

[14] 王向明,伏晴艳,刘 红,等. 环境监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建-以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为例[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7,19(4):4-8.

[15] 魏 强,吴桂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与管理[J]. 疾病监测,2008,23(10):599-601.

[16] 徐 乐,张元才.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现状综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31):186-187.

实验室安全作业的管理分析 篇12

一、实验室日常安全管理

实验室的走廊、楼梯、出口应保持畅通, 每层应配备一定数量的消防器材, 特别是易燃、易爆气体储藏室及化学实验室更应根据其不同特性配置足够的消防、喷淋、冲洗、急救等安全设施, 并不得随意移动、损坏和挪用;检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必须穿戴工作服, 进入无菌室必须按规定程序更换隔离服、工作鞋和工作帽;实验室不得放置任何与实验无关的物品, 并严禁在实验室饮食;工作人员离开实验室前要检查水、电、气和门窗, 做好安全、防火、防盗工作, 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二、实验室危险物品的存放管理

存放易燃、易爆和易挥发药品、试剂的库房应配置空调通风系统, 保持恒温恒湿、气流畅通, 并由专人保管。放置的化学物品应根据不同特性分类标识、存放。基本原则是:毒品、易爆炸品存于保险箱并分格安放;易燃品及性质互相抵触或灭火方法不同的试剂应分库分类堆放或上货架, 货架下层放液态试剂, 中层放固体类试剂, 上层放小包装试剂;易受光照变质的试剂必须放在库内最阴暗处;剧毒品、易爆品、菌 (毒) 种的存放应严格执行“双人保管”制度, 领用时须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并详细登记领用日期、用量和剩余量, 并由领用人签字备案。

三、实验室安全用电管理

实验室内的电器设备的安装和使用管理, 必须符合安全用电管理规定, 大功率试验设备用电必须使用专线, 严禁与照明线共用, 谨防因超负荷用电造成失火;实验室用电容量的确定要兼顾事业发展的增容需求, 留有一定余量;实验室内的用电线路和配电盘、板、箱、柜等装置及线路系统中的各种开关、插座、插头等均应经常保持完好可用状态, 必须保持装置与线路允许的容量相匹配;实验室室内照明器具要经常保持稳固可用状态;可能散布易燃、易爆气体或粉体的建筑内, 所用电器线路和用电装置均应按相关规定使用防爆电器线路和装置;对实验室内可能产生静电的部位、装置, 工作人员要心中有数, 在这些地方要有明确标记和警示, 对其可能造成的危害要有妥善的预防措施;实验室内所用的高压、高频设备要定期检修, 要有可靠的防护措施;定期检查线路, 测量接地电阻;自行设计、制作的对已有电器装置进行自动控制的设备, 必须经实验室与办公室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实验室内不得使用明火, 严禁吸烟, 必须使用明火实验室的场所, 必须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才能使用;工作人员手上有水或潮湿时不要接触电器用品或电气设备;严禁使用水槽旁的电器插座 (防止漏电或感电) ;实验室内的专业人员必须掌握本室的仪器、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方法, 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四、实验室的安全防护

进行危害物质、挥发性有机溶剂、特定化学物质或其他毒性化学物质等化学药品操作实验时, 必须穿戴防护具 (防护口罩、防护手套、防护眼镜) , 且须在通风橱内进行操作, 同时务必遵守操作规程, 勿自行改变实验流程;在进行化学实验时, 严禁戴隐形眼镜, 以防止化学试剂溅入眼镜而腐蚀眼睛;身上或手上沾有易燃物时, 应立即清洗干净, 不得靠近灯火, 以防失火;易发生爆炸的操作, 不得对着人进行。

检测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实验室人员学习化学安全、防护、救护等相关知识, 掌握相关安全知识及防护知识, 熟悉应急预处理措施与方法。实验室要配备足够数量的安全工具, 如灭火器、冲洗龙头、洗眼器、护目镜、防毒面具等, 每个工作人员都应该知道安全工具的放置位置和安全使用方法, 并定期更新安全工具。

五、实验室应急处理措施

1. 当检验人员在检测工作中发生意外事故时, 实验室的任何

人员应立即采取救护措施, 可先自行进行伤害的预处理。同时可拨打120紧急救助电话。采取救助的同时立即报告部门负责人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部门负责人应立即报告实验室中心领导。

2. 当发生诸如火灾、水灾、化学品或燃油泄漏、环境污染等蔓

延性灾害时, 实验室的任何人员都有责任、义务和权利采取防止灾害蔓延的一切措施。同时, 应呼救其他人员帮助并拨打119火警紧急救助电话, 部门负责人应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3. 当出现或发现危险品、剧毒品或菌 (毒) 种及被检物品损

坏、丢失或仪器设备、设施损坏时, 当事人应立即向部门负责人报告, 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防止出现其他情况。

4. 当检测中出现停电、停水、停气等影响检测的故障时, 检验

人员应首先对仪器设备和被检物品实施保护措施, 防止仪器设备和物品损坏, 及时做好现场记录, 同时向部门负责人报告。

上一篇:电务工程论文下一篇:认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