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启示

2024-12-04

商业启示(精选12篇)

商业启示 篇1

过去去美国多次,对美国商业也做过比较深入的研究。最近有机会在美国硅谷最南边的一个小城镇(GILROY)生活了三个半月,我能从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角度观察、体验美国小城市的商业究竟是怎么回事?我认为,这对我国新一轮发展中的城镇建设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硅谷不仅科技发达,商业也是当今世界顶尖水平。

硅谷(Silicon Valley)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旧金山湾区南部,在狭长达60英里的圣克拉拉山谷中间,包含圣塔克拉拉县和东旧金山湾区的费利蒙市。从旧金山湾南端沿着101高速公路,从门罗公园、帕拉托经山景城、桑尼威尔到圣克拉拉,再经坎贝尔直达硅谷的中心城区圣何赛,再向南25英里是Morganhill市,继续向南15英里即是我们居住的Gilroy小镇。整个硅谷只有不到200万人口,由10个小城市(镇)组成。圣何塞市是硅谷的中心城区,目前有98.29万人,我们居住的Gilroy (俗称大蒜城)位于硅谷的最南端,仅有5.06万人口。

圣克拉拉山谷其实并非是山间峡谷,而是两边环山的一大片开阔平川,翻过不足500米的山脊,即是风景秀丽的太平洋,美国的西海岸。

硅谷实际上是在山谷和农田环绕中建设起来的。早在1951年,斯坦福大学教授佛雷德里克·特曼(Frederick Termam)利用斯坦福大学校园内充足的土地资源,建立了斯坦福研究园区,也就是紧连着校园的高科技园区。从上世纪50年代起,这里汇聚了威廉·肖克利(贝尔实验室创始人)、诺宜斯·摩尔(摩尔定律创始人)等著名的科技精英,这里最初是为斯坦福大学在校学生和毕业生提供实习、创业的基地。随着科技精英和创业企业不断汇聚,这里的微电子工业渐渐成了气候。硅谷(Silicon Valley)的名称是1971年1月11日正式在《商业周刊》上启用。从此,这里成了全球最大的风险投资和半导体超微科研创业基地。硅谷地区的风险投资总额占全美三分之二以上。著名的Adobe Systems、苹果、易趣、Google、惠普、英特尔、Lntuit、Mozilla、甲骨文、雅虎、超微半导体(AMD)等公司云集。硅谷已经跻身全美国前十大经济中心城市之列。

随着高科技产业和高科技人才的聚集,硅谷地区的消费水平日益提高,房地产价格不断上升,目前已经成为美国相当于纽约、波士顿等大城市房价最高的地区之一。硅谷地区的商业、服务业也日益兴旺。

硅谷处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地震带上,没有什么高楼大厦,最高的建筑也不超过15层,大多数是1-2层的居家建筑。圣何赛的中心城区是新建的,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也没有中国中等城市的繁华和规模。从圣何塞往南,随处可见的小城镇被农田、牧场和高速公路包围着;蓝天白云下的草坪、葡萄园、菜田、玉米地和果树林被起伏的山峦勾勒出一幅幅彩绘般的田园风光。居民的生活社区大多都远离城镇。通常在社区内没有商业、服务业设施,连便利店、超市都没有,仅有体育场、健身房、游泳池、网球场,条件好的小区还有高尔夫球场,人们在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余,远离喧嚣,过着安静、舒适的生活。

别看这里的城市没有那么集中,也没有那么大的规模,但是由于美国人从16岁开始,直到老死之前,人人都有汽车,距离对于他们不成问题。这里的商业和服务业大多集聚在城镇周边的结合部,城镇中心没有类似我国的商业街,而是组团形成不同类型的购物中心。往往是食品超市、日用杂货超市、食品杂货为主的大卖场、专卖店、餐饮、银行等服务业集聚而成,每个商业组团都有大片停车场地,完全免费,社会共享。

整个弯区拥有3个大型购物中心,每个大型购物中心的面积都在10—20万平方米,拥有大型停车场,聚集了著名的百货店MACI和各种各样的品牌专卖店、食品和餐饮、电器、杂货、玩具等商店。斯坦福大学城旁边的购物中心是室外露天形态,占地在20万平方米,环境十分幽雅。另外两座均是室内购物中心,两层楼,拥有室内停车场。

在圣何赛地区还出人意外的开设了3个奥特莱斯购物中心。过去,我始终以为,奥特莱斯商业形式不能在同一地区设立两家,看来这个观点是不对的。现在,美国的奥特莱斯已经不是欧洲的奥特莱斯,并不是落令的品牌商品处理集散地,而是品牌商品的直销商场。美国出现了几家奥特莱斯购物中心开发商,竞争十分激烈。美国人对品牌商品的认识跟中国人的认识也不同,美国人并不认为品牌商品是奢侈品,只是品质和信誉的象征。在奥特莱斯购物中心,品牌商品云集,价格适中,能满足大多数中等收入人群的需求。在我们居住的GILROY小镇已经是硅谷的边缘,却有一座硅谷地区最大的奥特莱斯购物中心,占地40万平方米左右,分成四大板块,不仅有登喜路、帕罗、花花公子服饰,CUACH、LV箱包,ALDO、CLARKS皮鞋,苹果、博士电子音响等著名品牌,还有J.JILL、Coldwater胖人专卖等中老年品牌服装品牌专卖店共计145家。

位于圣何塞和Saratog两个城市结合部有座汽车销售中心,沿着Steuens Creek大道,长达5公里路的两侧,占地超过500万平方米,汇聚了来自美国、欧洲、日本和世界各地的汽车4S店30多家,展示陈列的汽车好像排列整齐的“兵马俑”一眼望不到边,十分壮观。我花了整整2天的时间,仅仅参观了部分熟悉的品牌,走了四分之一还不到。在这里可以看到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著名品牌汽车,可以任意参观、咨询、试驾、选购。这里有高中低档各种车,有单门跑车、双门家庭用车和商务车,还有5—7人座的箱型车。诸如:保时捷、奔驰、宝马、奥迪、沃尔沃、路虎、凌志、大众、捷豹、ACURA、尹菲尼克、丰田、本田、尼桑、现代、马之达、MIMI、高尔夫、标志、别克、福特、雪佛兰、雪铁龙、凯迪拉克、美式吉普等等应有尽有。可以说,这里是座常年不落幕的汽车城,集展览、展示、销售、服务、维修于一体的大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在汽车城靠近圣何塞市中心的街角,还有一家十分独特的汽车展厅,这就是当今世界独领风骚的TESLA电动汽车销售、展示厅。据介绍,TESLA电动汽车充一次电可行驶400多公里,车速可达140公里/小时,每次充电仅需1一2小时,造型十分气派、漂亮,只是售价不菲,每辆车售价在7—8万美元,在美国比奔驰高级车的价格还贵。TESLA电动车的消费者目前主要是“主张环保的名人”。可能因美国近来解决了石油能源问题,电动汽车的销量始终难于大幅增长,但是工作人员很有信心,预见未来在能源紧缺的情况下,市场前景可观。

过去,我们以为美国是自由市场经济,土地开发、市场竞争、社区建设只要有钱,无须规划,什么都可以搞,事实完全出乎我的预料。美国的政府机构虽然小,人员也十分精简,但是工作效率却是很高。一般的城市只有一位市长,设一至两个市长助理,没有副市长、秘书长之类的职务,就是市长助理也没有决策权,只是帮助市长处理些日常事务。通常,地方政府最重要的部门就是警察局和税务局,没有管理政府职能的诸多委办局。各级政府受制于各级议会,重大决策必须经过议会授权。例如:政府开支有严格的预算,超出预算部分,必须经过相应的立法机构审批才行。这次,我就遇到美国政府超出预算,造成国家和地方政府部分工作人员放长假,政府“关门”的现象。奇怪的是,在政府“关门”期间,虽然不少公务员放长假,但是整个国家运行和社会治安并没有发生任何震荡。人们除掉感觉邮局(邮局属国家企业)工作时间缩短,出现排队现象,有些不便外别无感觉。

美国的商业和住宅、道路、交通、办公用房、工农业用地的规划一样,完全纳入了城市总体规划。

我们生活的小城镇(GILROY)位于圣塔克拉拉县最南边,从圣何塞市中心出发,沿101高速公路向南行车约40分钟左右即能到达。GILROY市(实际是个小镇)的中心区完全是由商业企业组成的,很少居民居住。这个商业中心由3大板块组成。一块是由沃尔玛、Costco、百思卖、Home depot、Lowes等著名商业专业大卖场组成的购物中心,配有汽车加油站、汽车维修站等;二块是由145家著名商业品牌开发商支持的奥特莱斯购物广场和品牌专卖店组成的购物中心;三块是由食品超市、餐饮、蔬果、生鲜食品、医药专卖、银行、邮局等组成的生活服务中心。这三大购物中心布局在1 01高速公路两侧,不仅为周边居民购物提供了方便,也吸引了其他城市居民前来购物。商业集聚形成了人流、车流、物流、资金流的集聚,降低了商业运行成本、交易成本,提高了运行效率。

通常,我们认为,城市的商业规划一定是政府主管部门主导的,但是,在美国,政府不管这些事。一方面,小政府没有专业的商业主管部门;再方面,商业规划会有经济利益转移,也要担负市场责任,因而,这些工作大多是由熟悉城市规划、土地开发、商业运营、组织招商的专业咨询公司来承担。例如,美国近年来已经出现3大奥特莱斯专业开发商,它们从土地开发、商场建设、服务配套、招商引资、商品组织、防止过分竞争等方面,发挥重大咨询指导作用。

生活实践中感觉到,美国的商业在城市建设中是有良好规划的,道路、交通、停车配套全部围绕着商业运行设计,为避免过分竞争,实现差异化经营,服务业配套齐全,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例如:交通事故处理、领证、验车、残疾人申领驾照、体检等也在商业中心广场办理,真可谓是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

每个购物中心都配备足够的停车位,就连邮局、银行、餐饮店、点心店、洗衣店都有停车场地,靠近商店附近都设有残疾人专用停车位、专用通道(并非摆摆样子)。购物中心的停车场与道路交通统一组织,进出流畅、便捷。这些,都使人感受到美国中小城市的建设规划和商业规划密切、协调、统一,给居民提供了生活的便捷。

现代商业是建立在社会诚信基础上的,美国的社会城信水平令人惊讶。

“诚实守信、老少无欺”这是中国商业经营格言。如今,国人对商业企业的诚信大打折扣;然而,这次在美国看到和亲身体验的商业诚信却使我深受感动。

美国的个人诚信制度从每个细节记录着一个人的生存轨迹,每一次坏账、每一笔欠费、每一单罚款、每一张税单、每一笔收入、每一笔消费、每一笔借贷都被详细的记录着,直接影响着对人格价值的评估,甚至影响到升学和工作。这是一个“说谎比犯罪还令人憎恶”的社会,人们轻易不会为一些琐事而降低自己的人格,也就是说,“诚信是人生信用的积累,破坏个人信用的成本太高”。

信用卡制度在美国已经十分普及,在超市、大卖场购买一个面包、一把蔬菜都用信用卡消费,很少现金结算。各商业企业不仅接受金融机构的信用卡,有些企业还为固定消费人群制定银企合作的专用信用卡,实行消费积分制,一方面锁定忠诚消费群体,另方面可拿到银企合作的最低通道费,给消费者带来实惠。

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商业企业都实行不二价政策,明码标价,老少无欺。不论大卖场、超市、专卖店、购物中心、百货商店、日杂小商品、旅游纪念品店铺、甚至农民家庭开设的农产品商场、菜市场都是明码实价,没有讨价还价的现象。当然,商家也有促销手段,例如:购买达到一定的金额可以给消费者一定的回扣,也可给购物券奖励,还可发放贵宾卡优惠积分等。但这些都不影响“不二价政策”,任何营业人员都无权动用“一品一价”的价格标签,一切都由条形码说了算。不二价政策提高了美国商业信用水平,不像我国的商业企业实行讨价还价,让消费者不知所以,蒙在迷雾之中,总有“老实人吃亏,受骗上当的感觉”。

美国每年的感恩节至圣诞节期间是一年一度的购物高潮,商业企业为了扩大销售,清理库存,适时推出打折销售,大甩卖等措施。在这期间,所有的商业企业也是实行不二价政策,所有的商品按照计算机设置的信息,实行统一扣率,一品一价,绝对不给营业人员和任何顾客有隙可钻。

美国的商业企业规定,凡购物在规定时间(通常一个月内),商品包装完整、商品标签条形码不损、商品不污不染,都可以无条件退货。我在美国体验过无条件退货,确有一种“消费者是上帝的感觉”。这一方面表现出商家的诚实守信,同时也衡量着消费者的诚信水平。

美国的人工成本较高,固定工的平均工资,年薪4万美元,临时工每小时最低工资15美元左右,因而大卖场、超市、专卖店营业人员大多都十分精简,看不到工作人员扎堆聊天,也没有工厂促销人员的“过分热情接待”,商场十分安静、有序。为避免商场结算出现排长队现象,现在大卖场(如沃尔玛等企业)推出了“顾客自行结算平台”,消费者可以自助扫描购买商品的条形码,自己为蔬菜、水果称重,自觉刷卡结算。这又一次考验了消费者的诚信水准,也提升了人们的道德水平。

美国商业的业态跟上海商业没有本质区别,但是管理水平差距依然十分突出。

从食品安全方面看:美国法律规定,任何团体或个人未经法律允许,不得私自屠宰家禽和动物,甚至连活鱼都不得自行开膛破肚。因而,在美国如果发现有人屠宰活禽、活鱼,可以随时被告到法院去。就是家中饲养的鸡、鸭、鹅也不能宰杀,如果私宰属违法行为。因而,在我接触的社区内就能看到火鸡、小鹿、野兔自由地窜行,没有人去伤害它们。超市、大卖场、农民菜场(实际也是超市)销售的家禽、牛羊肉、水产鱼类产品都是经过集中饲养、集中屠宰,进入冷藏链,成为冰鲜鸡、冰鲜肉后才能上柜销售。

由于美国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十分强,美国政府才能运用法律武器,严格管理农业、牧业、屠宰、食品加工、物流、商流等环节,市场上没有活禽、活鱼销售,这样才能确保食品安全的进入供应链。多年来,美国很少发现禽流感、口蹄疫、疯牛病、牛奶添加剂等问题。

我国目前消费者还有很多习惯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进步。例如:人们普遍认为“活杀家禽新鲜”。其实不然,在菜市场或家庭活杀家禽,没有必需的检测手段,没有适当的环境保障,据说,牲畜在被屠宰的那一刻,还会分泌出蛋白质毒素,只有经过冷藏后才会得到降解,并保持新鲜。为此,我们应该反思,不要再在发生严重疫情时禁止活禽交易,过后又放开,使得禽流感年复一年,不断地传播变异,危害人民群众。

消费者的自我保护和严格自律,商业企业以市场为核心,自觉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以及政府的严格法律约束,营造了美国式的现代商业运营机制。

在美生活的三个半月,我还亲身体验了实体商业和网上购物的消费差别,实践证明,美国的实体商业和网上购物都处在健康发展阶段,互相依存,互相补充,给消费者带来了实惠和便捷。

美国的消费者大多都比较理性,有很好的购物体验和市场定位,根据需要对商圈、商店、供货渠道和供货方式有充分的选择。通常,中产消费者喜欢每周去一次大卖场或超市购物,根据个人喜好选择性价比合适、食品质量有保障,停车环境较好的购物场所。

目前,美国比较富有竞争力的商业大卖场主要有三家:一是沃尔玛,二是COSTCO,三是BJ。

对于沃尔玛大家都比较熟悉,它创建于1960年代,目前在全球15个国家拥有8400家连锁大卖场,是个庞大的商业帝国。2010年初,沃尔玛的市值达到2115亿美元,位居世界500强之首。沃尔玛在美国仍是为各阶层所欢迎的最重要的日常消费品和家庭食品、杂货供应商。

COSTCO (中译名为好事多)1976年创建,总部设在华盛顿。COSTCO与沃尔玛不同,是典型的仓储式大卖场,与价格俱乐部融为一体。2012年在全球8个国家和地区开设632家仓储式购物中心,年销售额970.62亿美元,利润17.09亿美元。COSTCO实行会员制(相当于上海的麦德龙)拥有6800万会员,商场结算仅用美国运通银行信用卡(运通银行给它特别优惠通道费),每个会员须交纳年费55美元,同时享受汽车加油、车辆维修、购物积分、商品退换等优惠。COSTCO经营的商品包含生鲜食品、水果、日用杂货、药品、家用电器、服装、节日用品等,只占沃尔玛经营商品的20%,但都是周转最快的那部分,全部采用大包装,批量销售,每购买一次,可消费一周,价格合理,品质可靠,深受中产消费阶层欢迎。

BJ批发俱乐部是COSTCO的竞争伙伴,也是货仓式大卖场,经营方式相似,在硅谷地区凡有COSTCO的地方就没有BJ,以免恶性竞争。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网上购物发展很快,已经达到社会消费总额10%左右。目前,网上购物和实体店销售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平衡点,两者可以共生共存。

这次在美国体验网上购物的便捷和配销体系的完善,确实令人惊讶。从纽约购买的蛋糕,可以按照规定时间,准时送到硅谷的小镇,并确保包装内的干冰没有融化,蛋糕形状、质量、新鲜程度完好如初。很多年轻消费者,注册成亚马逊网络公司的会员,每年只需上交80美元的会员费,即可享受在一周内免费收到货物的优惠,从波士顿购买的婴儿尿布,可以免费送到硅谷小镇。目前在美国网上购物的价格超出20美元,如果不要求在规定时间送达,几乎都不收运输成本费。美国各商家的物流体系比较健全,再加上邮政系统、联邦快递公司,形成了物流配送的主渠道,专业供应商也根据商品特点,还雇用了其他渠道的送货商实现配送。

大家都知道,网上销售和实体店的销售成本是有差距的。网上销售没有店铺成本,员工和资金成本较低。可是,在美国,实体店的店铺大多选在城郊结合部,远离中心学区、社区,土地成本大大降低,商业建筑大多是厂房式简易建筑,连锁经营极为普及,物流配送实现信息化管理,商业用工也十分精简,商业成本已经降到与网上购物差别不大的程度。虽然网上购物还有不收消费税的诱惑,但是网上购物在退换货方面还有许多不便,特别在服装、鞋子、食品等日用品方面无法跟大卖场和超市匹敌。然而在家用电器、照相器材、电讯产品、药品、化妆品等方面确实具有一定优势。在美国,目前网上消费仅占10%左右,并没有像我国某些人描述的那么可怕,迅猛发展可以取代实体商业。

网上购物还有个安全问题,在这里不得不提。美国是个社会治安相对比较好的国家,邮递小件商品,可以直接放到马路边的信箱里,大件商品,直接放在客户的院子里'门厅下即可,无需签收,这在我国目前还是难以面对的现实。网上购买贵重的电子产品、照相器材、家用电器通常留有电话,送货员可在家中有人的时间送达,并签收。

美国是个重视私人隐私的社会,通常人们不欢迎陌生人造访,如果网上购物造成送货人员不断造访,那么还不如自己去商业广场购物。

目前,美国很多实体商业企业也搭建了网上购物平台,扩展了销售空间。例如,COSTCO有自己的网站,我有个朋友,在网上购买一台80英寸夏普电视机,当时售价3099美元,网上购买,免费送货上门。过了两个星期,他在COSTCO商场里看到价格降到2899美元,于是跟商店管理部门协商,商店竟然同意退给他200美元货款,使人喜出望外。原来网上购物、网下购物都在COSTCO的一个平台上,这就没有什么差别了。

美国在感恩节到圣诞节期间,是一年一度商业大促销时期,所有的品牌商品都会有25—60%不等的折扣,购物中心、百货公司、专卖店、品牌商店、奥特莱斯都推出减价促销措施。美国人对价格也十分敏感,商场抢购的人群络绎不绝,结算台前排起了长龙,停车场车满为患,一位难求。在这期间,网上购物已经没有丝毫价格优势,人们都蜂拥到各种购物中心去了。

看来,实体商业与虚拟商业的竞争还要持续一段时期,人们期待着中小城市商业的发展,总会有一天在成本和效益上与网上购物取得新的平衡,实体商业永远不会消失。

未来,大城市中心城区空心化的势头是不可避免的。随着中小城镇的发展,城市商业势必会开辟城郊结合部集群,形成新的商业中心。

当中小城镇成为人们宜居城市时,城乡居民才能走向共同富裕;到那时,我国才能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

商业启示 篇2

昨天看完《战马》从影院出来,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虽是美国导演斯皮尔伯格的商业大制作,却有如此直指人心的力量。路过一辆停泊的超市班车前,发现方向盘前玻璃映出一份该超市部分商品进价与毛利表,涉及4、5家供应商,大概是超市为节俭而双面打印,无意中泄露商业机密,更深信无论科技如何助力企业,人的作用都很重要,否则不免闹了笑话。

“乔伊”集市三拍 经理人跳槽需三思

剧情:主角战马被小主人艾略特取名“乔伊”,宝马神驹,三次被拉至集市拍卖,价高者得,但往往跟得有些戏剧化。第一次,农场佃户、艾略特父亲以30几尼(1几尼=21先令,币值略大于英镑)与其农场主竞拍所得,几乎倾家荡产,“每个人的一生都应该做一件血性的事”,他本来是要买一匹强壮犁田的马,而不是这样的英格兰纯血骏马。第二次,1914年“一战”开始。艾父为免失去整个农场而被迫卖掉乔伊,幸遇英军年轻上尉,与随后赶到的艾略特约定“你就当先借给我骑,陪我征战,我保证像你一样对待它。30先令原本也买不到这样的骏马,但是我只有这么多了„„”第三次发生在“一战”暨德国战败的1918年,艾略特所在英军除军官马匹可带走外,其余均需集市拍卖。艾略特拿到战友及上校资助共29几尼,却遇恶意竞价的屠户报价30几尼,老农场主一锤定音喊出100几尼。老农场主最后相信艾略特便是乔伊亲密主人,“我为它跋涉三天而来,本想

带给孙女„„你带走„„答应过要听孙女的,相信这也是她想看到的。”

商评:我甚至觉得,艾略特就是乔伊的“故乡”和“生活”,恰如零售经理人的工作之外。再现实点,这集市也是人才市场,如经理人跳槽,也常身不由己,为平台、薪水、老板或“识时务”而累。而所有老板的决策依据,都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如艾父之所以为马而狂,乃是昔日皇家骑兵团精锐旧因。第三次的集市,凸显薪酬危情,屠户高价无非

觊觎其神骏骨、肉可得高利,杀其而零卖,这是不少盲目受惑于高薪的危险。

战马犁田拉重 经理人三头六臂

剧情:艾略特告诉乔伊,“为了生活,我们必须犁田„„”。他手把手示范,大雨倾盆,乔伊竟然把那亩贫瘠的地犁好,令围观人群惊叹。后来,除神速、矫健外,能上套拉东西,救了它两次命,一次是被德军俘虏后,被一个年轻士兵以帮助医护人员拉载伤员为由救下;另一次,主动替腿软的同厩好友高大黑马接下大炮等辎重,否则也恐死在军官乱

枪下。

商评:没有人天生就要做什么,也没有人天生就能不做什么,所以怨天尤人是最愚蠢的。举凡零售业内,一家好的企业,往往是营运、信息、物流均强,且多元经营的超市或

百货业态等任一项均超行业水准。

同时,一位优秀经理人,尤其是本土中小企业高管,几乎熟悉每项业务且有一流水平或鉴赏眼光。有时候,一片地上纸屑、刀旗宣传、尊老爱幼、临时搬运等,经理人都要身先士卒及毫不松懈,因为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你主职之外的许多言行。艾略特拿犁绳往自己脖子上套的时候,是对马最好的尊重和鼓励、共享,经理人也当以此待员工,不因职位、能力、经验为由而生疏。

艾母双面 员工立体

剧情:艾母在田外雨中为儿子担心,其农场主在旁嘲讽。这个似乎斤斤计较、麻木和对农场主谦卑惯了的女人突然发飙“你如果再喋喋不休来管我怎么教儿子的话,小心先瞎

了自己的眼睛,你不要管我的田,我的吏,我的马,我的儿子!”

商评:管理中,就怕得理不饶人,经理人要宽容、不苛刻,尊重员工的人格独立完整,只约束他们的工作职能部分。更大的意义在艾母,她的奋起,也是一种血性,为尊严,拉开一道往日娉婷少女时义正辞严对纨绔子弟的口子——这样的普通员工是有潜力的。

长者的懦弱与勇敢

剧情:艾略特曾以为父亲嗜酒如命,贫穷无为。艾母告诉他,“你今天所做的一切,你父亲都曾经历过,并且做得更多„„他曾是英国皇家骑兵第七团中士,军功无数„„他

能克制自己的骄傲就是一种勇敢,他把战场杀戮当做苦痛和磨难。”

有漂亮风车房的老农场主被孙女质疑。实际上,他宁愿做果酱的最大原因只是为了死去的儿子、媳妇,全力保障孙女安康。他开始讲法国信鸽时,被少女打断“我不要听什么信鸽的故事„„我父母是不是被德国人杀死的,但刚才德国军人在,你却什么也没做。”老农场主接着说:“信鸽传送情报,可能改变一场战争。它被放飞后,就只有一个目的,回家去,把信送到。要穿过绵延数十数百里的敌战区,你无法想象它的艰难,它不敢看下

面的炮声隆隆,只能一直往前„„勇敢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商评:初生毛犊不怕虎,年轻人常对父辈缺少必要尊重,就像一些年轻经理人对公司元老不敬,或应届大学生员工对低学历老同事的自我感觉过好。可知道但凡明智之辈,若

经岁月陶冶,必有过人处?当虚心求教。

两军对峙有温情 零售竞争当为消费者退避三舍

剧情:战马乔伊被困英、德两军阵地无人区,双方各一名士兵联手及获长官默许,齐力救下乔伊。德军人彼德富有系统性思维,带了钳子等辅助工具,还能精准分析乔伊身上所缠铁丝;而英军人科比则相对绅士,要分出乔伊归属时,拒绝拳击赛“我们不要发起无谓的战争了,你带硬币了吗?”临走前,一等兵科比对彼德说,“我是个很糟糕的射击手,根本打不中任何一个目标„„不过彼得,你尽量把头低一点。”

另一处。上阵前,乔伊让少年伙伴跟着军官暨农场主之子,“你跟着他就比较安全,我们靠实力,富家子弟总是比较有运气。”

商评:当科比举着白旗向乔伊走去的时候,令人动容。而双方长官默许,则更显人性光辉。在这个“战争夺走人们的一切”的特殊时代,能为一匹来历不明的战马提供帮助而达成短暂默契,实在难能可贵。联想到零售商同行“打仗”,零供谈判,供应商恩怨,是否曾多次向消费者转嫁成本,而少有因消费者而各让三分?仗归仗,消费者体验、实惠绝

商业启示 篇3

关键词:银行产权;产权改革

一、引言

在WTO下,银行业已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重中之重。关于银行业的改革,在国内基本可分为两派:一是银行产权改革论。这一理论的赞同者众多,其中易纲明确提出银行的竞争优势是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而这正是中国银行业所缺乏的,而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和激励机制的核心是产权改革。刘伟则指出中国改革的侧重点不能从行业结构的调整为起点,而是相反,要充分利用进入WTO的过渡期,坚决地进行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改革。二是银行产权改革无关论。这一理论主要以郎咸平为代表,他认为外商银行的引入无法改善中国内地银行的经营绩效,因此要解决银行的经营低效和坏账问题,不能靠引进国外金融机构,而需要进行整体经济质素的改进,银行业绩与产权无关,并认为银行改革是一个次于经济改革的课题,而且和产权结构无关,绝对没有可能在一个不良的经济体系素质下先行改革银行。还有的学者认为由于银行体系的脆弱性以及存在信贷市场失灵问题,对银行产权改革产生置疑。总之,学术界围绕这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二、产权改革的原因分析

诺思提出:“有效率的组织需要在制度上做出安排和确立所有权以便造成一种刺激。” 产权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引导人们实现将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的激励,产权作为制度的核心内容具有无可替代的激励功能,它能激励人们努力工作,激励决策者作出合理的决策,采用最有效的组织形式,从而能使组织在高效率的状态运行,所以说产权界定清晰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就“产权无关论”而言,笔者认为,首先,这一理论从根本上否定了产权作为市场运行的基础,可能是该学者仅仅把产权理解为财产的所有权。其次,该理论没有把握好产权与公司治理的内部逻辑,应当说正是产权决定了公司治理结构的绩效。再次,该理论存在分析方法上的错误,也没有证实是否存在着产权无关的可行区间,而中国显然处于端点处,同时也没有考虑各国的具体国情的差异。最后,该理论混淆了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之间的关系,而银行业改革与整体经济素质的改进是否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呢?总之,产权无关论是站不住脚的。而国内学术界所热衷的“产权改革论”,尽管有着很强的理论依据,但没有把银行产权改革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从银行自身出发就产权论产权,即仅从事物的内因进行分析,而忽视了制约产权改革效果的现有制度条件和经济状况的外在因素,因而让“产权无关论”乘虚而入。有的学者还从银行脆弱性和信贷市场失灵的角度否定产权改革,则是对市场与政府监管的各自功能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

从世界范围来看,银行的国有产权普遍存在,而发展中国家的国有制更高。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还有3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国有控股银行占银行体系总资产比重超过50%。针对政府对银行的所有权,当前存在两种看法:一是以Gerschenkron为代表的发展型观点;二是以Kornai、Shleifer与Vishny为代表的政治型观点。这两种观点都认为政府拥有银行产权有助于促进政府目标,但是前者认为这种产权安排有利于政府集中储蓄并投向战略性长期项目,通过这种融资,政府克服了破坏私人资本市场的制度失灵,从而通过产生总需求和其他外部性来促进经济增长,而后者认为国有银行能够使政府为无效但政治上需要的项目融资。然而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显示:国有制既不利于金融部门的发展与稳定,也有损于经济增长,根据Barth、Caprio和Levine(2001)的研究得出,政府对银行所有权程度较高的国家存在以下的缺陷:(1)通过降低竞争性。更高的国有制倾向于导致更高的存贷利差、更少的私营部门信贷、证券交易活动不足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信贷不足。(2)限制信贷市场准入。(3)提高危机发生的风险概率。同时他们证明了国有产权对银行危机的发生具有推动作用。在激励机制方面,在国有银行占主导地位的情况,市场对良好的信息结构和其他金融基础设施需求不足,因而存在监管不力的问题。在银行业的宏观层面上,Barth、Caprio和Levine发现在银行国有产权高的国家,市场监控显著弱化,同时政府的监管也面临着激励机制的冲突。就银行的微观层次而言,国有银行的真正所有者缺失导致公司治理结构扭曲,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低效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了国有银行倾向于压抑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提高银行危机的发生概率及其成本,同时造成银行自身的不良业绩和高度的脆弱性,因而要进行国有产权的改革。这一理论与当前世界上许多国有银行占主导地位的国家正在出售国有银行产权的行为相一致的。我们国家国有银行的经营状况就验证了这一观点,由此我们认为产权改革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三、产权改革的约束条件

如果独立地仅从银行产权改革还是不够的,同时必须认识银行产权改革的约束条件,并在实践中加以关注,方能使产权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业绩。

1. 银行产权改革面临政治上的约束。金融部门中的特定利益集团与政治舞台的关系往往非常密切,原因很简单,“金融意味着钱”,银行国有制毕竟可以频繁地为政府财政赤字提供便利地融资,又可以充分利用储蓄实现政府既定的社会目标,正像前文所提到的银行国有产权的“发展型”和“政治型”理论。同时银行国有制也是一种政治性馈赠资源。许多国家,银行产权的改革是令人失望的,大型国有银行占据银行业的垄断地位,在经历了数十年的行政管理和软约束后,很难进行重组和产权改革。这也正是“产权无关论”能够得到我们国内许多人认可的根源。

2. 银行产权改革面临经济制度环境的约束。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存在着很高的国有银行比例,产权改革是一项迫切的任务。我们上述对降低国有产权的收益是在假定“所有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例如,金融基础设施和监管环境的质量等因素没有纳入改革速度和顺序安排的考虑范围。所以如果忽略了这些条件,而进行的产权改革设计失误,就会导致银行危机。薄弱的监管环境应该是导致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会导致欺诈、资产流失甚至危机。因此政府部门在进行产权改革的过程中要尽快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和提高监管质量,同时又不能使产权改革停滞。

3. 银行产权改革面临银行自身业绩的约束。国有银行产权改革的迫切需求往往是由于银行自身的业绩已影响到当前或未来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甚至有产生危机的可能,此时政府往往想通过产权改革摆脱困境。而由于此前的种种原因导致了国有银行的业绩低下,尤其是不良资产率过高,这为国有产权改革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一般来说政府注资可能是一个可行的方案,但政府注资一方面可能面临着财政上的拮据和政治力量的左右,而Clarke和Cull(1999)认为,应该避免在银行产权改革前注入资金,因为这可能放慢银行产权改革的速度,且注入的资金可能被挥霍。如果通过上市进行产权改革,也面临着一个悖论,准入条件和银行已有业绩的矛盾,解决这一问题可能面临许多需要解决的困难,同时上市还时常受到国内资本市场和对外开放的程度的影响。

由以上原因决定了进行产权改革一定要根据具体的国情,慎重地处理好改革的次序和速度问题。根据有关国家的成功的经验表明:在解决总体激励机制缺陷并做好产权改革的各项工作的同时缓慢而审慎推行改革,应该是较好的战略。同时在改革的过程中从不同国家选择实力雄厚的外国银行进入本国开展业务将是一个很好的方案。良好的外资银行不仅可以带来先进的技术设备和金融产品,而且还可以培训本国银行家的作用,所以存在着很强的外溢效应。

总之,一国能够实行产权改革之前应该做好哪些工作,以及在已有约束条件下其银行业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实行私有化,都必须根据具体国情进行,这项工作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四、启示

在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国有银行改革的成效不大,还没有涉及深层次的产权改革,这也是最难进行,并由此导致种种弊端的根源。中国加入了WTO并承诺在2007年解除所有的对外资银行的限制,外资银行的进入将使得国有银行存贷流量规模的收缩是不可避免的,进而影响国有银行的流动性和盈利,并最终导致国有银行支付问题的出现,因而国有银行将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进行产权改革,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已基本达成公识:首先使商业银行转变成真正意义的国有独资公司,并实施股份制改造。其次,在适当的时候,创造条件上市。但在具体操作上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我们国家的产权改革必须结合具体的约束条件审慎进行,否则极有可能导致银行危机和上文提到的许多严重后果,从而阻碍经济的正常发展。而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监管的框架及提高其水平,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辅助条件,倘若忽略了这些条件,产权改革是不会获得成功的。然而,我们国家在这些方面显然是很薄弱,因此,我们国家进行银行产权改革时必须认真面对这个问题并切实加以解决,而不能孤立地进行产权改革,一些国家的教训已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从发展趋势来看,如果我们的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取得成功,它们应该是体现“中国的”而非“国有的”,应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及其效率提高的服务产业而存在,使之回归到国民经济中企业细胞的本性,同时根据有关国家的经验来看,外资银行业无论从规模还是效率方面可能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诺思.西方世界兴起——新经济史.华夏出版社,1989.

2.Rafafel La Porta,Florencio Lopez-De-Sianes,Andrei Shleifer.政府对银行的所有权.比较,第6期.中信出版社,2003.

3.易纲,赵先信.中国的银行业竞争:机构扩张、工具创新与产权改革.经济研究,2001,(8).

作者简介:夏江,南京大学商学院经济学博士、副教授;单豪杰,南京大学商学院硕士生。

国外社区商业发展对杭州的启示 篇4

一、杭州社区商业存在的问题

杭州近些年来经历了撤村建社区、旧城改造以及商品房建设的迅速发展, 社区商业也慢慢开始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但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众多的问题:

1. 商业的功能选择缺乏统一规划。

多数房产开发商在开发小区项目时未曾规划该小区的商业, 而选择了将商业物业出售以尽快回收资金并挣取利润。因此, 用于商业的店铺被以出租或自营的形式来经营各种商业, 商业的业态是由经营者自主选择的。这种选择导致的结果是居民需求与社区商业业态的不匹配:有些业态过剩, 有些业态缺少, 当地居民的需求没有很好的被满足。

2. 物业不能形成商业。

一些商贸设施的开发, 调研论证不充分, 定位模糊, 建成后分割租售, 无法开展整体经营, 形不成集聚效应。有些物业因无人承租, 而空置多年。

3. 整体层次偏低。

由于社区可供作商业的物业通常是一间间小店面, 而且多半由一些小型的团队在经营管理, 因此, 社区商业网点多数结构简陋, 功能不齐, 配套不全;网点品位偏低, 小、散、乱状况依然存在。

4. 现代业态发展缓慢。

现有商业服务网点功能单一, 传统经营形式网点占95%以上, 现代新型业态网点只占4%强。作为零售业主流的连锁经营涉及行业不广、规模不大、业态不全、门店不多。

5. 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

社区是满足居民日常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场所, 但是, 现实中很少有社区商业组织在经营管理中将满足居民的一部分精神生活需求为己任的。商家的商业行为自然也就不会考虑到这一层面。因此, 经常有居民抱怨虽然生活在社区环境, 每天却只能呆在自己的房子里面, 虽然很想到外面走走散步, 但是却没有地方可走。小区附近可能有公园, 但那里似乎是老年人和小孩的玩耍休闲的场所, 年轻人却很少去。虽然有古话说远亲不如近邻, 但现实是在小区住了十几年, 隔壁邻居长什么样、叫什么都很难说得出来。

由于社区商业存在着以上种种问题, 我们认为有必要借鉴国外的一些经营模式, 形成适合杭州的社区商业, 从而拉动杭州居民的消费, 提高杭州居民的生活品质。

二、国外社区商业的发展

通常, 发达国家的社区商业模式大体分为三类:美国模式、日本模式和新加坡模式。

这些国家的社区商业虽然因其国情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但是, 也存在众多的相同的特征。

社区商业的功能方面:国外社区商业是为了适应城市居民郊区化而建立的, 具有满足社区居民购物、服务、娱乐等综合性需求的功能。

社区商业的业态构成方面:国外社区商业主要是现代化的购物中心形式, 购物中心和连锁组织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购物中心的核心店基本上都是知名的连锁企业。除核心店外, 中心内还汇聚着各种不同规模、不同业种的专业店、专卖店, 它们也多是连锁经营。

社区商业的开发方面:国外社区商业的开发都是在政府的统一规划下进行的。其中, 英国、新加坡等国家的政府经常直接参与社区商业的开发, 而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 则主要是一些私人开发商以赢利为目的进行开发。国外社区商业中心一般都实行开发和经营分离的做法。

社区商业的布局与设计方面:国外社区购物中心都有严格的设计布局, 其目的是使购物中心的任何一部分都能吸引大批的购物者。核心承租户一般占购物中心面积的40%, 对普通承租户的位安排, 充分考虑他们之间亲和力的不同, 一些经营项目需组成群体以增强吸引力, 而另一些经营项目必须相互避开。

社区购物中心的承租关系方面:国外社区购物中心出租期限的长短跨度很大, 从十几年到几十年不等。在承租期限内, 一般禁止承租户自行对商店进行转让。

三、杭州社区商业发展的对策

针对杭州社区商业存在的问题, 在借鉴国外模式的同时, 结合杭州的特点, 提出适合杭州的社区商业发展对策。

1. 不要盲目复制国外发展模式

国外社区商业的发展是建立在汽车工业迅速发展, 城市逐渐郊区化的基础之上的, 而我们杭州的社区大部分是在旧城改造以及撤村建社区的基础上形成的。在这样一种情形下, 模仿国外建立大型的社区购物中心是不合适的。

2. 要加强事先规划

目前杭州社区商业的开发主要由房地产商进行开发。而房地产商开发商业物业的目的较为简单, 即增加销售额、增加利润。在这样一种思想的指导下, 房产开发商在设计商业物业之前缺少对小区居民消费需求的调研, 缺少对社区商业经营者需求的调研。最后, 商业物业并不能形成居民满意的商业。因此, 建议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要在调查附近居民消费需求、消费能力、消费习惯的基础上, 站在宏观的角度来牵头协调规划社区商业。

3. 加强对开发主体、经营主体的培育

从杭城目前的情况看来, 社区商业物业的开发是房产商, 而社区商业的经营则是一些管理能力非常弱的家庭团队。这些经营户管理力量薄弱, 且不会站在宏观的角度考虑整体的社区商业布局的合理性。因此, 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在规划阶段介入之外, 还要在社区商业形成和经营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 同时要培育一批专门从事社区商业开发和经营的房产开发商。集开发和经营与一体的房产商, 在设计规划小区时就会考虑到招商问题, 考虑到将来在此居住的小区居民的各种消费需求。另外, 还需要培育一批经营社区商业的连锁组织, 使得社区商业的经营管理能够更有效的利用各种资源, 更有效的提供产品或服务来满足居民的需求。

4. 完善社区商业的功能

杭州目前的社区商业很多是在无完整规划下自由发展起来的。经营户在经营商业的过程中一般只会为了获取其经济收益而考虑居民的日常物质需求。但是, 我们说社区商业是满足居民部分日常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 提供居民日常生活消费必需品的商业行业和生活服务业。社区居民除了物质需求还有精神需求需要被满足, 因此, 相关职能部门和房产开发商在开发商业物业的前期就要注意到这点, 从而引进适合居民需求的商业业态, 并使得居民消费场所附近能够有更多的供居民休息和交流的场所;相关的经营户在经营过程中, 要注意增加能提高居民在购物和消费体验过程中的幸福指数方面的因素。

5. 发展商业联盟

商业联盟利用社区商业参与者—开发商、投资商、加盟商互为依存的关系, 向社区的业主提供各项有效的商业服务。加盟商、开发商、投资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共赢的关系。在这种共赢的关系下, 这三者会从长远的立场、宏观的角度来开发和经营社区商业, 从而保证商业经营不在是短视的、投机的, 而是真正有效的。这种有效主要是指当地居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能够在这种商业环境下被满足。

摘要:社区商业是杭州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是提升杭州生活品质的重要媒介。发现杭州社区商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借鉴国外社区商业的发展, 提出杭州社区商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社区商业,国外社区,对策

参考文献

[1]李定珍著.中国社区商业发展概论[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4

[2]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区商业网点2003-2010年发展导向性规划纲要的通知 (杭政函[2004]6号)

[3]王晓玉.国内外社区商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J].上海经济研究2002, (10)

[4]刘伯雅, 国外社区商业的发展及启示, 城市问题, 2008.9

西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现状及启示 篇5

商业银行作为一国重要的金融基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受到各国的重视,西方发达国家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经过多年的发展日臻成熟,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要求,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形成了具有不同特色的内部控制体系。当前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管已成为西方国家监管当局考核商业银行市场准入的一项重要准则。学习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内控制度,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内控体系的完善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德国典型全能银行制下的内控制度和美国分业监管下的内控制度。

1.1德国典型全能银行制下的内控制度

在战后欧洲的金融发展中,德国堪称稳健发展的典范,而德国的金融监管更是独领风骚,其金融监管最主要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1.1分工明确和互相协作的金融监管组织体系

德国的银行业虽然实行全能银行制,银行除了经营传统的业务外,还兼营保险、证券、投资等其他非银行业务。然而,银行的兼营业务与银行业务是分开进行单独核算的,所以政府对其监管也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进行。如对保险业和证券业的日常监管,由联邦保险监管局和联邦证券监管委员会来实行,而联邦金融监管局,则负责对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证券除外)实施监管。它们均隶属于财政部。此外,德意志联邦银行(中央银行)、州中央银行协助联邦金融监管局实行行业监管。联邦金融监管局、联邦保险监管局、联邦证券监管委员会和中央银行既明确分工,又互相配合,构成了德国完备和多层次的金融监管体系。1.1.2健全完善的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

长期以来,德国非常重视银行内控机制的建立,为了防范经营风险,各银行均建立健全了内部控制体系和有关制度,主要是建立内部审计机构、风险管理机构和证券监管机构。

第一、内部审计机构。各银行一般均设有内部审计部,通过内部稽核,及时发现问题。银行所有权人可以监督经理人,以此实施有效的监管,防范经营风险。

第二、风险管理机构。银行建立了一套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银行董事会、市场风险管理部、各业务部门、审计部门都分别对风险负有明确的职责。董事长负责整个银行的风险管理,确定风险及其上限。银行每天通过数学计算方法确定风险的大小,如超过了规定的风险上限,董事会将马上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市场风险管理都是银行专门负责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制定衡量市场风险的指标,对各业务部门进行检查、监督,随时提供风险信息。同时,建立一些数学模型来预测和计算风险。通过进行量的分析到质的定性,提出降低风险的措施,及时向董事会报告。各业务部门要预测本部门业务范围内的风险上限,定时进行检查,发现风险及时采取措施,并向风险管理部报告。内部审计部门则通过每天计算风险情况,并将风险所处的状态报告有关部门和董事会。

第三、证券监察部。德国1995年实施《证券交易法》,并成立了联邦证券监管委员会.为了配合实施《证券交易法》和联邦证券监管委员会的有效监管,各银行都依法成立了证券监察部,具体负责对本银行证券经营业务活动的监督。,德国金融监管在内部控制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四只眼原则”(也称双人原则),也就是业务交叉核对,资产双重控制和双人签字。在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颁布的《对经营金融交易的信用机构业务管理的基本要求》中详尽地展示了这种“分而治之”的原则.在《基本要求》关于操作程序的监督与牵制中规定:各项交易活动必须有明确的职能分工,包括四个层次:一是一线交易,二是后线结算,三是会计审核,四是监控。最低要求是一线交易与其它职能部门要分开,即使是交易管理人员也必须遵守这个原则。在一个职能部门中,相关但不同的工作要有不同的人员做,以确保相互的业务监督牵制。使用自动数据处理系统时,要有相应的程序来保证实施监督数据处理系统中输入人员要与交易、后线结算分开,会计审核要与业务监控人员分开。任何数据内容的修改,由处理系统自动记录在案。为控制与交易业务相关的风险,每个业务部门必须建立一个用于测量和监控风险头寸和分析潜在亏损风险大小并对其进行控制和管理的系统。风险控制人员要与一线交易人员分开,头寸权限由管理人员授予,交易产生的风险要及时得到监控,要有一名管理人员专门负责风险控制和管理工具,并且他本人不介入每天的前线交易。1.2美国分业监管下的内控制度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十分注重银行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其对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组织计划和在业务中采用所有协调方法和手段,旨在保证资产的安全、检查其会计资料的精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激励坚持既定的管理政策。这一定义大大扩展了内部控制的范畴,它把内部控制的职能延伸到与会计和财务部门直接或间接相关的职能中。其=内部控制不仅仅是对人员、风险、从业范围、制度和工作程序的监督管理,而且是一个包含了预算控制、标准成本、定期经营报告、统计分析等在内的内部控制与稽核相统一的系统。因此,银行稽核职能的发挥是评价其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尺度。

1993年5月11日,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董事会批准了执行《1991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改进法》第十二条中的内容,要求银行就其内部控制和守法情况以及经稽核过的财务报表档案向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联储等管理机构报告,这些银行应设立由独立的外部董事组成的稽核委员会。大银行和稽核委员会中至少有两名成员要具备商业和金融方面的管理经验,并且这些成员不能是该银行大客户中的雇主或雇员。

美联储要求银行内部的稽核审计人员负责监督银行在会计、经营和管理等方面是否健全和适当,以确保这些方面都正常运转,使银行资产免遭损失;同时,内部稽核还负有帮助制定新的政策和程序的义务,还应督促银行遵守法律法规,对现行的监控政策及程序有效性做出评价。为达到这一要求,美联储对银行内部稽核进行检查时,着重从内部稽核的独立性,内部稽核员是否称职、内部稽核的充足性和有效性几个方面入手,强化了内部稽核的功能。从其工作程序、业绩,尤其是专业人员素质这些非常细致入微的指标检查中,促进了银行业极其重视风险的内部控制。因为,一旦美联储认为某银行内部稽核报告不可信,那么,该银行的内部稽核工作在联储的综合评级中将处于极低等级,这对该银行的经营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迫使银行重视内部控制,由此来实现金融监管的精神实质,把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2005年,随着花旗银行炒汇关联交易案等丑闻的曝出,美国银行业开始了以提升公司治理地位、培育治理文化、构建更为科学的权力制衡机制、强化内控等重点在内的公司治理改革。公司治理改革成为美国银行业自身发展的战略性问题,银行在经营中努力营造“重内控、防风险、合规经营”的企业氛围,采取严格的会计标准和信息披露制度,并严格设定组织机构的职责边界,维护良好的权力制衡机制,努力杜绝“内部人控制”现象。其中最重要的是强化内控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

为了强化内控,美国银行业发布了专题报告《内部控制——一体化框架》,这成为美国商业银行内控方面最具有指导意义的标准。该框架将银行人员在内控工作中的责任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明确基层的内控职责。业务经理与普通员工是执行内控的一线人员,责任重大。部门经理要抽出专门的时间考虑本部门的风险特征,决定能够接受的风险程度,确定适当的风险缓释措施,并确保本部门盈利。普通员工必须有能力对风险的性质进行判断,能够及时将那些不可接受的风险向相应的管理层报告。

第二、实行逐层报告制度。业务经理将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风险暴露和控制情况向上级汇报,上级管理者在对自己管理范围的风险暴露情况进行考虑,并向上级报告。此过程如此反复直到执行官,最终向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报告。层层报告机制有助于加强管理者之间的交流,董事会也能及时了解那些影响全行风险暴露、风险偏好和风险控制的重大事项。第三、顺应业务拓展的新要求。业务快速发展、引入新产品和新分销渠道容易对银行的内控产生压力和挑战,如果盲目拓展业务而事先缺乏周密的考虑很可能给银行带来巨大的风险。在进入新领域之前,董事会和管理层需要审慎考虑可能遇到的风险及新业务可能带来的利益冲突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银行是否已经具备了防范这些风险的能力,是否在可能发生利益冲突的业务之间建立防火墙。

第四、革新风险管理体系。随着衍生品的日益增多,银行面临的风险状况日益复杂,风险管理得到了监管部门和银行的普遍管制,美国银行业发布的《全企业风险管理》更新了银行的风险管理观念,强调了风险管理的防御功能。它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思路,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不再对风险进行分单位的割裂管理和考虑,而是将企业的不同单位视为一个整体,考虑其中一个单位的风险暴露与风险控制对其他单位的运营,甚至对整个企业的运营产生怎样的影响。银行开始用全公司视角代替单一业务线或单一功能的特定视角,在整个组织内确认、管理风险,有利于提高治理水平,强化风险管理的防御功能。事前防御胜于事后补救,好的风险管理方法应当能够起到有效防御的作用,确保企业在新产品推出前就具备了应有的控制,确保董事会和高管层已经清楚地了解了新产品、新业务的性质及其将对企业风险状况产生的影响。董事会和高管层在制定战略计划时,必须将风险控制作为战略性问题加以考虑,在拓展新业务前要仔细斟酌新业务带来的主要风险是什么、银行愿意接受的风险暴露是多少、怎样才能有效控制这些风险等。

第五、重点管理操作风险。随着进入组织复杂程度的提高、产品和服务种类的增多、商业过程的演进以及所处环境道德约束的变化,操作风险逐渐引起了银行的关注,一方面,银行对高管人员进行权力制衡,充分发挥内、外审计的作用,对高管层的财务报告进行验证,对违规违法的高管人员进行严厉惩罚。另一方面,银行开始在高风险业务领域建设必要的管理信息系统,为董事会和高管层提供信息进行监督。1.3 英国银行内控机制模式 1.3.1 英国的银行内部控制研究

英国的内部控制研究发端于20世纪80、90年代,当时英国假帐盛行,因控制失灵导致的公司经营失败层出不穷,很多公司面临着严重的信任危机。英国会计界为此成立了多个专门委员会,进行公司内部控制和治理结构改革的专题研究,并形成了多份研究报告,其中最有影响的是1992年发布的《卡德伯利报告》(Cadbury Report)、1998年发布的《哈姆佩尔报告》(Hampel Report)和1999年发布的《特恩布尔报告》(Turnbull Report),它们也被称为是英国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研究史上的三大里程碑。《卡德伯利报告》的发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董事会监督约束公司财务会计记录的具体制度设计的问题。这份报告认为,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一环,并且,为避免董事会和董事串通一气,联合舞弊,而创设了“内外双重审计”的制度。这一制度设计要求董事会向公众或监管机构出具正式的内部控制评估报告之前,该报告必须经内部审计师和外部审计师的双重审核。这样,就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董事会、董事甚至内部审计人员串通舞弊的可能性。《卡德伯利报告》在许多方面开创了英国公司内部控制的先河:如要求在董事会下设专门的审计委员会;强化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和内部风险控制中的作用等等。其中一些制度和原则,还沿用至今。因此,英国的商业银行内控模式也被称为卡德伯利(Cadbury)模式。

1998年发布的《哈姆佩尔报告》指出内部控制的目标在于保护资产的安全,保持正确的财务会计记录,保证公司内部使用和向外部提供的财务信息的准确性。该报告将内部控制的范围由原先的财务控制扩展到全面的业务控制,并重申了董事会和董事的风险管理职责,不再要求董事会和董事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承担绝对的担保责任,而仅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作“合理保证”,即排除了在董事会和董事均恪尽职守的情况下仍不能发现的一些内控失灵问题,如操作性失误、系统性风险等。

1999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成立了以特恩布尔(Nigel Turnbull)为主席的十人工作小组,公布了名为《内部控制综合准则董事指南》的报告,即《特恩布尔报告》。该报告主要为董事会和董事履行内部控制职责提供可行性操作标准。其主要内容包括:董事会必须对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建设负总责,尤其应关注风险管理的核心问题;高级管理层是内部控制的具体执行者,应承担执行和评价内部控制机制的具体职责;公司员工有义务将内部控制与其日常业务结合起来,他们应具备必要的知识、技能、信息和授权,以参与、控制和监督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1.3.2英国银行内部控制的改革

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英国沿袭其传统的自律性、非制度化监管方式,全国金融机构和业务虽然统由英格兰银行负责监管,但英格兰银行并不通过制定监管法律和规则、下达指令等外部约束措施监督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而习惯上采取“道义劝说”、“君子协定”等弹性很大的非规范性方式实现其监管目标。

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的内部控制作为其“私法自治”的范畴,未受到来自监管机构的过多干预,实际上在许多银行中,内部控制机制不是缺位,就是流于形式,根本达不到监控风险的效果,这种状况成为导致1995年巴林银行的倒闭的主要原因之一。事件发生后,英国监管当局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形成了一份300余页的研究报告——《巴林银行倒闭的教训》(Lessons Arising From the Collapse of Barings),对改善跨国银行的内部控制,提高其风险防范能力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要求,包括管理层必须对其所经营管理的业务有充分的认识;银行内各项业务的职责必须确立并明示;必须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制以应对可能的业务风险等措施。1.4西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启示

通过以上对主要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内控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随着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加入WTO,我国商业银行与西方商业银行面临平等竞争的机会,加快我国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将提上议事日程,因此,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长处,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有选择的“拿来”,这可以使我国早日与国际接轨,用当今最先进的标准和成功的经验来建设我国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1.4.1组织结构和内部审计机构

西方商业银行非常重视银行内部组织结构的设计,做到职责分工合理,使银行能顺畅地运行和有效地执行领导者的管理意图。为防范各部门和银行员工因经营管理不善而产生隐瞒欺诈行为,一般还专门设立了独立于其他部门仅对银行最高级权力机构负责的内部审计机构。如美国花旗银行的组织结构中,董事会是全行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领导下的行政总裁(行长)负责管理全行的业务运作,业务审计部和内部审计部则直接向董事会负责,并在全球设有若干业务审计及内部审计中心,分别负责花旗银行全球业务和内部管理的审计,从而保证本行内部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1.4.2内部检查制度

银行内部检查是发现银行内部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保障全行安全经营的必要措施。西方商业银行的内部检查有三个层次:一是总行业务部门对分行的检查,包括按要求报送的各种财务报表、专题报告、召开分行长座谈会听取汇报等;二是总行审计机构对分行定期全面检查和不定期专项检查;三是银行内部的自我日常检查以及聘请外部会计师查账。通过三层检查监督整个银行的发展状况,一方面避免重复检查并保证覆盖范围,另一方面督促各级管理者稳健经营,及时发现问题,保证业务正常发展。一 1.4.3业务部门和职责

西方银行的各职能部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以达到内部控制所需要的双重控制和交叉检查效果,并对银行的每一项业务要求至少应有两个人或两个部门参与记录,核算和管理(即“四眼原则”)。如美国花旗银行中国部设市场部、业务部、财务监控部、质检部和信贷部等,当客户申请贷款时,市场部先对其资信进行详细的评估,再由信贷委员会的至少三个委员共同给客户核定一个授信额度,然后转给业务部开户,并由信贷部把有关客户的资料录入本行的贷款计算机管理系统。一旦客户获得信贷授信额度,具体办每笔贷款就由信贷部负责。信贷部人员首先进入贷款管理系统,查看客户的实际贷款余额有没有超过限额,审查客户贷款质量如何,最后决定是否给客户放款。这种模式保证了信贷管理的严谨、安全和效率。除此之外,财务监控部负责银行的资金头寸和相关财务指标的监控,同时对中国部和纽约总部负责。质检部负责银行日常审计工作,每日检查银行的每一笔交易记录,保证在有问题的情况下,分行可以及时发现并能在最短时间内纠正。1.4.4授权审批程序

银行以安全经营为本,每一项交易一定要有不同的人进行审查和批准,并且任何人的权限都是有限的,因此,国外商业银行都设计了一套控制资产风险的授权审批程序,这突出表现在贷款管理和外汇交易控制上。以贷款管理为例,美国花旗银行对信贷的控制非常严格,实行了一套科学有效的贷款管理模式,可概括为审贷分离制、信贷授权审批制、三人信贷委员会批准制、企业授信额度制。信贷授权审批制是该模式中最关键的一环,即总行设有信贷政策委员会,负责审查决定全行哪些人有资格作为信贷委员会委员、并授权每个委员的贷款审批额度,同时明确规定企业授信额度必须由信贷委员会的至少三个委员批准签字,例如:南洋商业银行规定分行实行授信三级制,即由放贷主管、会计主管和分行主管分别签字批准,然后报总行审批;而住友银行实行逐级授权审批制度。1.4.5会计控制体系

从某种意义上讲,会计部门是银行内部的第一监控部门,因此西方许多商业银行都赋予会计财务总监以特别的权力和地位。南洋商业银行下属分行设会计主管一名,受分行和总行财监处双重领导,负责审查分行报表、财务状况和银行的放贷额度,检查信贷部门的放款条件是否合

理,法律文件是否齐备,对不合格的贷款文件,会计主管可以拒绝签字,或向总行财务总监报告,此项贷款就不能执行。会计主管还有责任监督客户的贷款用款情况,如发现逾期或其他异常情况,可督促信贷部门采取必要措施,防范风险。1.4.6计算机管理

西方商业银行普遍加强了计算机在内部管理上的应用,尤其是在信贷管理和国际结算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因为个人的疏忽而导致业务的失误,并有效地防范了道德风险。花旗银行巨资健全内部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把本行的经营方针、政策及业务操作规程全部纳入计算机管理系统,不仅简单易行,而且安全可靠,从而保证了全行业务的正常运行和内部审计的及时准确,并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设计人员与操作人员及相关业务管理人员分开,以保证计算机管理系统被正确应用,可以这样说,计算机系统在内控上的应用是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一场革命。1.4.7员工管理

西方银行非常重视对员工的管理,制定了一些措施规范员工的行为,使员工的行为按管理者的既定规程进行。具体的管理方式有:

第一、学习员工手册.员工一入行就须进行入行培训,认真学习员工手册,明确自己的责、权、利,明确自己的工作,不会无所适从。

第二、越级上报制。增加业务处理的透明度,要求员工坚守岗位,并对自己的岗位负责,如经理人员越权或违反行规发布指令,员工可以不执行,一并可向更高层管理人员报告,从体制上避免由于个人的独断专行可能给银行经营带来的风险。

第三、强制休假制。员工每年都有一定时期的休假期,并至少要连续休息超过一周,通过员工休假期间的顶岗或检查,防止出现业务人员长期作弊而不被发现.

中华武术败给跆拳道的商业启示 篇6

从孩子瘦瘦的身段来看,难以想象他怎么去与那些块头大得多的美国孩子拼搏,但朋友说,跆拳道比的是灵巧和技术,他孩子的教练是九段黑带高手,教授了学生们许多绝招。当然,朋友的孩子也是天资好,并且训练刻苦,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

跆拳道运动在美国非常普及,我们这个不大的小城市就有许多跆拳道馆。相比之下,中国的武术馆就少了许多。在当地华文报纸上,可以看到有一家中国武术馆,教练是国内来的一位著名武术运动员,但也吸引不了多少会员。我的朋友当中,练跆拳道的孩子有好几位,去中国武术馆的却没有。

当然,这并非说跆拳道已经高过了中华武术,相反,如果论武术的精深,韩国的跆拳道无论如何也比不上中华武术。可是,在美国,中华武术已经输给了韩国跆拳道,输赢的判决不用谁把谁打得鼻青脸肿,而是从商业和文化传播的方面来作出判定。

决定商业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参加的人数。在美国,学习跆拳道的人数远远超过学习中华武术的,从学费、服装费到其他相关的费用支出上,跆拳道也超过中华武术。跆拳道运动在美国是一个很大的产业,韩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就随着跆拳道让美国人有更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跆拳道是从老到少都能参加的运动。近些年来,跆拳道在民间越来越普及,而中华武术却只是在好莱坞的电影中发展壮大,让美国人觉得那是好看的架势,却不是谁都能参加的运动。

比较韩国跆拳道与中华武术,跆拳道得到更大的普及,并非因为技艺本身,而在于跆拳道业界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在美国甚至是全球建立起一个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两方面:一是组织机构,另一方面则是跆拳道的白带、黑带的分级制度。四五岁的小孩就能从白带的初级开始,一步步地晋级,让孩子有成就感,家长也愿意把学费交给拳馆。同时,学员的每一次晋级都需要付出一定的费用。

当然,如果跆拳道业只是一味地追求商业目的,也不会得到那么广泛的支持。我那些送孩子去学习跆拳道的朋友也不完全是让孩子去学跆拳道以锻炼身体,除了教授打拳的技艺外,跆拳道馆更要教授人际间的尊重、诚实、不欺负弱者、不怕恶人等价值观和道德观。

事实上,跆拳道的成功至少还另有两个很大的商业启示:首先,并非有价值的东西就能够自动流传和创造更多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起一个体系,这个体系的良好运转将增加商业价值;第二,博大精深容易造成傲慢和孤芳自赏,反而会阻碍广泛的传播和普及,简单却是成功的奥妙之一。美国对品牌的管理,对连锁经济的发展,从规模中取得效益就是简单胜于复杂的结果。跆拳道的普及和推广的成功,也是韩国大型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成功发展的一个缩影。

商业启示 篇7

关键词:旺季产品,市场营销,科学发展观,竞争力

现代商业银行“旺季产品营销”作为各级银行机构发展业务的经营策略, 2009年从初级价格战、简单产品营销转至组合联动、捆绑营销, 短期内对促进银行业务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从长期来看, 必须把“旺季产品营销”统筹于银行经营战略规划之中, 提升于服务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之中。

一、现代商业银行“旺季产品营销”的特点

一是产品同质化、集中度较高。现代商业银行旺季产品营销战主要集中个人理财产品、银行卡、网上银行三大产品。个人理财产品主要集中在黄金债券业务, 银行卡产品主要集中在信用卡、理财卡业务, 电子银行主要集中在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转账汇款方面。

二是优惠范围升级、产品赠礼具体化。不少银行为了鼓励消费者使用电子汇款, 推出了不少优惠折扣活动在电子转账汇款上打折优惠更为明显。农行曾推出“e转账”网上办理异地转账、漫游汇款、跨行转账, 可享受柜面汇款手续费最低4折的优惠;建行推出“速汇通”业务, 对普通客户汇款手续费由全价改为5折、潜在客户8折改4折、优良客户3折改1.5折。优惠范围也包括柜台、网上银行转账等。

现代商业银行对不同业务实施办业务免年费、送礼品、积分抽奖、比例优惠等大型商户经常采用的促销措施, 农行依据金额、积分和排名相赠数码单反相机或品牌手机;建行赠礼涵盖房贷、黄金、信用卡、电子银行业务四个方面, 并将具体奖励条理化。

三是产品具有联动、捆绑一体化。工行把网上银行与保险业务、黄金业务联动一体。与太平人寿联合, 通过其网上支付购买太平得意还本计划保额为50万可获5克纯黄金的新年大礼;与泰康、平安、人保等保险公司联合, 通过网上支付购买其保险产品, 均有机会获得其保险优惠与礼品赠送。

中行推出了办借记卡送保险的业务。上半年凡在中国银行境内各网点新开户长城借记卡并缴纳全额年费的客户, 为其投保累计保额达14万元的公共交通意外伤害保险。

建行首次把住房金融与个人信贷业务纳入节日促销序列。通过联动营销方式, 分段实施“贷款有礼”和“推荐有礼”活动, 不断扩大客户市场。

二、现代商业银行“旺季产品营销”的实质

一是“旺季产品营销”表面上是商业银行产品间的竞争, 但实质上是价格战的升级和深化。因为价格战本质是市场经济中自由竞争的结果。“旺季产品营销”最明显的就是产品同质化, 产品同质不仅体现在传统个人类产品, 还有新业务产品, 部分产品体现费率的变动和利率的浮动。产品同质化导致现代商业银行竞争日趋激烈, 使得银行产品显得供过于求, 迫于产品销售压力, 各家银行才会采取价格战略去占有市场谋求发展, 争取更多的客户市场获取最大收益。

二是“旺季产品营销”本身是产品服务战竞争的体现, 但服务背后更体现客户资源的争夺战。服务是现代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现代商业银行技术的信息化、服务的个性化等要求金融产品必须不断创新, 与不同客户的需要服务相适应。随着价格逐渐逼近成本, 为扩大利润市场空间, 现代商业银行纷纷优化产品服务功能和产品创新, 整合技术平台, 推进经营转型, 主动掌握同业信息, 努力打造竞争品牌和服务优势以获取高端客户市场。

三是“旺季产品营销”活动是现代商业银行短期经营战术与长期经营战略的对立统一。从科学发展观角度看, 现代商业银行围绕经营效益谋发展, 既要重视利润的规模数量的增长, 更要重视利润的结构和质量的提升。“旺季产品营销”的短期战术主要表现在突击完成某些经营指标, 尽管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银行业短期内比拼降低总体利润水平, 但“一年之计在于春”, 黄金周等节假日又是产品综合营销的集中期和新产品推向市场的“试金石”, 也是银行综合产品的相互展示和比拼学习的平台;但长期战略来看, 同业竞争中虽然着眼以客户中心的经营策略, 但短期银行内部产品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改进技术, 优化流程, 才能更好促进国内银行业的优胜劣汰和整体提高。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 做好统筹规划, 提升市场竞争力

(一) 坚持长期服务战与短期价格战的统一。

在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 短期利益主要体现为当期的产品的销售和眼前的任务收入完成, 长期利益主要体现为客户对银行服务的长期忠诚度和价值创造。作为服务性行业窗口, 现代商业银行必须坚持“与客户共创价值”的理念, 以优质的产品、高效的服务, 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个性化、知识化和综合化的金融需求;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实体, 现代商业银行要在长远战略目标的统领下, 努力构筑良好的业务发展模式, 积极开发新的增长领域, 针对不同客户类型采取不同服务模式, 以吸引更多的客户, 并让已有的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作为科学发展观的践行者, 现代商业银行的短期利益都必须服从服务于长期利益, 更好贯彻总体经营策略, 通过产品同业对比, 及时反馈汇总信息, 更好改进产品, 提高客户满意度, 提升服务竞争力。

(二) 做好零售网点转型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统一。

2008-2009年现代银行网点竞争突出于业务经营转型, 零售网点转型的硬实力主要在于电子渠道、自助设备、网点标准化建设, 网点智能分区和理财引导已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网点差异化服务的重要体现。未来银行业竞争要做好零售网点转型的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统一, 必须加强客户经理、理财经理队伍建设的软实力, 积极构筑“网点+电子渠道+客户经理+自助设备”的“四位一体”的交易平台, 实现网点传统渠道为主向新兴交易渠道转变, 实现金融服务全面向标准化、精细化、差别化服务转变。

(三) 做好个人业务产品和对公业务产品创新发展的统一。

调整产品销售策略, 不断保持创新, 两会已明确“扩内需保增长”的经济方针, 要抓住宏观调整有利时机, 做好产品转换, 多代理理财组合产品。在抓好个人业务产品的同时, 要加强对公产品 (理财、信贷类) 的创新突破。09年中小企业支付高成本融资需求不减, 中小企业信贷产品相比于房贷、信用卡、信托理财等个人理财产品竞争激烈的“蓝海市场”, 应针对中小企业开发设计新的产品, 努力创新打造“红海市场”中小企业信贷品牌, 提高信贷类与理财类的组合创新水平, 从而有效吸引客户, 从而为争取代发工资业务、网上银行、银行卡等个人业务以及中高端客户市场做出积极的贡献。

(四) 做好“贴近服务”与“创新服务”的统一。

不论个人业务产品和对公业务产品销售都要做到贴近市场, 贴近客户, 贴近网点, 贴近同业的“四贴近”服务。贴近市场, 先于市场作出反应, 及时主动调整销售策略;贴近客户, 开展全程服务, 动态管理, 把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客户;贴近网点, 为一线提供全方位的系统支持和转型服务;贴近同业, 及时掌握个人和机构产品的卖点和异点, 改进产品设计, 突出特色, 获取良好的价格卖点, 在竞争中有效参照、取得主动、赢得优势。

目前旺季产品营销大多数金融机构产品雷同化、大众化, 而高端化、特色化创新则少, 解决这一现实问题, 必须做好“贴近服务”与“创新服务”的统一, 在“贴近”服务的基础上组织团队开发研究新产品, 量体裁衣, 不同客户群体开发不同产品, 例如:在中小企业信贷方面, 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率先推出“商贷通”、“网贷通”;光大银行推出经营户联保业务, 市场内多家企业通过抱团担保及引入风险保证金方式取得银行的综合授信;其他银行针对超市供应商设计的“超前贷”、与百货业合作开发的“百货贷”、与各大三甲医院合作的“药商贷”、为外贸出口小企业设计的“速退贷”等。在信用卡方面, 建行发行“汽车卡”, 在整合双币种信用卡的所有功能基础上, 与高端客户增值服务融为一体, 巧占区域车族中高端客户。因此, 现代商业银行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统筹规划, 加大金融创新力度, 做好差异化服务, 确保新产品的服务营销到位, 更好满足优质客户差异化需求, 有效提升客户价值创造力。

参考文献

[1]、谢光, 银行产品营销创新全攻略。现代商业银行, 2005年第7期

[2]、刘建, 郭建, 营销高端客户的谈判策略, 建设银行报> 理 论 >2008年第2441期第三版7月11日

商业启示 篇8

国际数据公司 (IDC) 对大数据的定义是:通过高速捕捉、发现或分析, 从大容量数据中获取价值的一种新的技术架构。大数据具有总量大、产生速度快、多样化及精确性4V特点 (即Volume、Velocity、Variety、Veracity) 。大数据的核心是建立在相关关系分析法基础上的预测, 其精髓是:分析更多数据甚至全部数据而非抽样、追求效率而非绝对精确、重视相关而非因果。

2“大数据”与颠覆性创新

2.1 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变革

计算机时代的核心是计算能力, 目的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处理能力;互联网时代解决了信息移动和连接的问题;而大数据时代, 可将世界万事万物通通数据化, 让人们在数据利用中优化现实操作和行为, 令全球系统的运行更为高效。牛津大学教授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介绍了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变革, 强调全体数据而非随机样本, 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 以及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

2.2“大数据”引致的颠覆性创新领域

继计算机、互联网后, 人类正在进入“大数据时代”现代信息社会, 大数据正开启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在诸多领域, 大数据浪潮正在引致颠覆性创新 (破坏性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 , 即通过引入与现有产品相比尚不够好的产品和服务, 或者提供比较简单更加便利与廉价的产品, 吸引处于次要市场上不太挑剔的消费者, 甚至是非消费者。大数据引致的的变革或颠覆性创新出现在以下几个领域:

(1) 医疗健康领域, 以往的标准化平均值治疗将向精确化、数字化医疗转变。 (2) 制造业领域, 以3D打印为代表的数据化制造, 是一种个性化的、全新的制造方法, 它不需要模具, 就能够做到不同材料的无缝对接, 甚至以往难以制造的东西 (比如人体器官) , 也可以通过数据化方式还原制造。 (3) 金融、航空等行业将完全电子化, 比如依托大数据, 可以准确预测机票价格的走势。 (4) 军事安全领域, 军事安全的后台支持, 卫星系统、数据分析系统等对各类数据的要求更高, 对大数据的依赖更高, 也有可能是最先实现突破的领域。 (5) 互联网行业, 互联网未来可能向数据服务业迁移, 以往通过网站服务、APP赚钱的方式, 将是极小的分支。

2.3 基于大数据的商业模式创新维度

从企业层面, 商业模式创新将揭示“大数据”在企业价值主张创新、关键业务与流程创新、收益模式创新、外部关系网络与价值网络重构中的运用;从“大数据”产业链层面, 商业模式创新将沿大数据产品价值链的横向延伸、大数据技术产业链纵向定位与整合界定基本商业模式类型, 洞悉以提供完整解决方案为导向的商业模式创新趋势;从行业层面, 商业模式创新提出基于“连接”与“融合”两种新兴商业模式———平台式商业模式和数据驱动跨界模式。

2.4“大数据”引致的颠覆性创新是应对挑战之策

2008年的金融危机深刻影响了世界, 全球贸易的推动力也基本消耗殆尽, 世界需要寻找新的出路, 美国的突破口是开放政府。美国政府2012年制定了“大数据研发计划”, 希望通过提升美国在科学发现、环境与生物医药研究、教育和国家安全等方面的能力, 解决美国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问题。

3 基于大数据的商业模式创新方向

3.1 社会化网络环境中的行为机理与社会资本结构

大数据和社会网络应用的发展使得当今的网络环境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精准映射并持续记录人类行为特征的数字世界。这一数字世界所蕴藏并不断积累的大量数据已成为深刻理解人在社会和商务活动中的行为规律的必要依托, 因此, 未来的研究应特别重视社会化网络环境中的行为机理研究, 特别是新型一体化的社会网络中社会资本结构及其在商务领域中的意义和影响。

3.2 企业网络生态系统及其协同共生机制

大数据”正以各种方式和路径影响着企业的商业生态, 它已经成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时代背景。计算技术发展的重点已经从信息处理逐步过渡到了信息服务, 打造信息服务平台已经变成云计算时代的主旋律。

(1) 云平台。

大数据时代, 如何架构开放式管理研究平台是企业及政府继续解决的问题之一。云是一种新的方式实现各种技术以及能力的基础。随着现代数据采集如视频监控云的形成和走向云存储, 数据的威力越来越大, 云的基础设施使得这些大规模的互动、大规模的数据处理、大规模的应用来更好地服务我们, 拥有一个弹性的、更加敏捷的基础设施。

(2) 大数据、移动应用、CRM走向融合。

由于数据的爆炸式增长, 企业能够从这些繁乱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战略决策信息, 这是制胜对手的关键。因而在大数据时代发展掌握CRM至关重要, 而面对大数据的到来, CRM必然走向与大数据、移动应用的融合。移动金融云、电子商务云、物流云等行业云将迅速发展, 面向个人的移动云存储、移动云音乐是必然趋势。

3.3 大数据环境下的顾客洞察与市场营销策略

基于大数据的四个商业价值杠杆:对顾客群体细分, 然后对每个群体量体裁衣般的采取独特的行动;运用大数据模拟实境, 发掘新的需求和提高投入的回报率;提高大数据成果在各相关部门的分享程度, 提高整个管理链条和产业链条的投入回报率;进行商业模式、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大数据环境下的顾客洞察与市场营销策略包括:

(1) 基于第三代PaaS平台形成统一的客户视图, 实现市场细分。基于大数据与云计算的CRM系统能够深度挖掘目标客户, 实现企业各部门的综合管理与应用, 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管理平台, 对客户进行细分, 帮助企业牢牢抓住对企业最为重要的客户, 实现效益最大化。

(2) 以客户为导向, 确定营销策略, 实现对市场营销全过程管理。根据庞杂的客户数据, 按照横纵多维方式对企业的客户群体准确分析, 筛选出核心目标客户, 并且准确传达产品、折扣等信息, 能够确保实现“精准”营销。

(3) 畅通渠道, 重组服务流程, 建立稳定客户群。精准营销借助先进的数据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手段保障和顾客的长期个性化沟通, 从而不断满足客户个性需求, 建立稳定的企业忠实顾客群, 实现客户链式反应增值, 使营销达到可度量、可调控等精准要求, 促进企业长期稳定高速发展。

总之, 一方面, 大数据技术具有让各种类型的数据变成能够快速获得的有价值信息的优势;另一方面, 基于交叉融合后的可流转性数据以及全息可见的消费者个体行为与偏好数据, 所以, 未来的营销可以精准地根据每一位消费者不同的兴趣与偏好为他们提供专属性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

3.4 基于大数据的商业模式创新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必将对现代企业运营管理与商务决策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困惑, 基于大数据的商业模式创新则聚焦于在商业活动和管理模式中的综合性作用与影响。基于“大数据”的商业模式创新有三个方面:

(1) “大数据”产业链。整个数据服务产业链由数据生产、传播、获取、存储加工和分析出售等环节组成, 各个传统行业将分门别类地属于一个和数个产业链的环节。云计算、物联网、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的快速发展让各类数据量急剧增长, 面向海量数据的数据挖掘孕育着更多的商业模式创新, 数据存储、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应用等大数据产业将快速发展。

(2) 平台式商业模式;电子商务中的大数据挖掘将进一步拓展服务商的业务范围, 传统商业将充分挖掘大数据的价值, 开展精准营销。信息内容服务商将利用大数据开展个性化服务。云平台及移动与CRM的融合将是必然趋势。

(3) 数据驱动跨界模式。比如移动互联网将结合LBS与大数据技术, 开辟新型业务就海量数据, 提供高附加值的数据分析服务, 将数据封装为服务, 形成可对外开放、可商业化的核心能力, 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 才能真正实现流量经营。具体创新商业模式如下:

(1) 数据存储空间出租。利用存储能力进行运营, 满足企业和个人将面临海量信息存储的需求。具体而言, 可以分为个人文件存储、针对企业用户两大类。 (2) 客户关系管理。对中小客户来说, 专门的CRM显然大而贵。飞信充当了不少小商家的初级CRM来使用。 (3) 企业经营决策指导。将用户数据, 加以运用成熟的运营分析技术, 有效改善企业的数据资源利用能力, 让企业的决策更为准确, 从而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4) 个性化精准推荐。通过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后, 可以给需要的人发送需要的信息, 就成了有价值的信息。 (5) 建设本地化数据集市。运营商所具有全程全网、本地化优势, 会使得运营商所提供的平台上, 可以最大程度覆盖本地服务、娱乐、教育和医疗等数据。 (6) 数据的搜索。数据检索是一个并不新鲜的应用, 然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实时性、全范围检索的需求也就变得越来越强烈。 (7) 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对运营商来说, 数据分析对政府服务市场上更是前景巨大。美国已经使用大数据技术对历史性逮捕模式、发薪日、体育项目、降雨天气和假日等变量进行分析, 从而优化警力配置。

4 大数据与制度变迁

4.1 大数据与社会管理方式变革

大数据将不仅提升企业创新的竞争力, 还将会变革社会管理的方式, 成为国家竞争的前沿。在公共管理领域, 大数据的投入少、收益高且见效最快。美国政府通过大数据网站“Data.gov”, 公开了数以十万计的开放数据库, 将社会公共数据对任何第三方开放, 这对预防犯罪、交通管理、教育、反福利欺诈等都非常有效。美国联邦政府要求各个州都公开相关数据, 美国、英国等国家还组建了开放政府联盟, 一些国家也在尝试数据公开。由大数据浪潮引致的颠覆性创新必将带来制度变迁 (诱致性制度变迁兼有强制性制度变迁) 。库克耶和舍恩伯格认为大数据不仅将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而且将改变人类认识和思考世界的方式。

4.2 大数据的两面性及对“大数据”的规制

从积极方面说, 大数据确实已成为数据王国的主线, 是下一步信息研究的主要对象, 正确评估大数据的商业价值, 建立大数据的新兴产业, 培育大数据的专业人员, 将极大推动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从消极方面看, 大数据技术不是万能的, 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它只是决策的一种量化手段。大数据本身不完全等于理性, 决策基于数据分析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 是一种理性的表现, 但更大的理性是人文法则, 即重视人民的普遍要求, 维护各民族的尊严和文化, 尊重人的自由、平等和权利。

5 思考及启示

大数据是一种资源、一种技术, 一种工具、一种环境、一种趋势;大数据带来更低的成本门槛, 更多的商机, 更容易孕育颠覆性创新;大数据缩短大企业与小企业的竞争差距。大数据在给信息安全带来挑战的同时, 也为信息安全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目前大数据发展的障碍在于数据的“可获取性”也就是数据的开放与共享。数据开放的运动在海外绝对不仅仅是停留在政府层面, 商业数据也在开放。开放数据不仅仅是一个知情权的问题, 现在还是一个经济问题, 是如何推动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的问题。在“大数据”时代, 数据开放将成为一种必然要求。当然, 开放是以保障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为前提的。

一方面, 基于大数据的创新或变革浪潮势不可挡, 需要推动和促进, 另一方面因为大数据的两面性, 又要科学合理规制, 遵循社会 (国际) 公德、人道主义、公正与正义、平等互利等友善原则, 是分析数据的指导性准则, 而如何将之变为具体措施凿实是当前和今后需要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摘要:大数据的核心是建立在相关关系分析法基础上的预测。在诸多领域, 大数据浪潮正引致颠覆性创新, 也必将带来制度变迁。

关键词:大数据,颠覆性创新,平台战略,商业模式创新,规制

参考文献

[1]李文莲, 夏健明.基于“大数据”的商业模式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 2013, (05) .

[2]覃雄派, 王会举, 李芙蓉, 李翠平, 周煊.数据管理的新格局[J].软件学报, 2013, (02) .

[3]冯芷艳, 郭讯话, 曾大军, 陈煜波, 陈国清.大数据背景下商务管理研究若干前沿问题[J].管理科学, 2013, (01) .

[4]孟小峰, 慈祥.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3, (01) .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现状及启示 篇9

(一)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概念

巴塞尔委员会于2005年4月发布的《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将合规风险定义为:银行因未能遵循法律、监管规定、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 以及适用于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行为准则, 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中国银监会于2006年10月发布的《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第三条将合规风险定义为:商业银行因没有遵循合规法律、规则和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

可见, 《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和《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对于合规风险的定义基本一致, 都是指因为没有遵守与之适用的规章制度体系而造成上级监管处罚、财务损失、声誉损失等风险事件的发生。合规风险管理的特征是侧重于事前监督, 合规风险管理的工作重心主要放在源头控制上。

(二) 商业银行合规管理相关规定

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 巴塞尔委员会银行合规管理十条原则。2005年4月29日,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的《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文件中提出了合规风险管理十项原则, 向各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监管当局推荐有效管理合规风险的最佳做法。十项原则如表1所示。

(2) 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中国银监会为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公司治理、培育合规文化、完善流程管理, 提高银行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更好地应对银行业全面开放的挑战, 确保银行业金融机构安全稳健运行, 于2006年10月25日发布《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 共五章三十一条, 基本涵盖了商业银行董事会及其下设委员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合规负责人、合规管理部门的合规管理职责以及合规风险识别和管理流程的各个环节, 对合规文化建设、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以及合规绩效考核制度、合规问责制度和诚信举报制度等三项基本制度的建设作出了规定。

根据《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 合规管理部门与风险管理部门、内部审计部门、法律部门等其他业务的关系如表2所示。

二、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实践

(一) 国外商业银行合规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国际性大银行高度重视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和完善, 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合规文化, 并运用合规风险管理软件系统, 为健全银行内控体系、提高市场竞争力奠定了基础。下面介绍几家跨国银行的做法。

(1) 德意志银行。德意志银行合规部直接对董事会及其下属的合规委员会负责, 预算和绩效考核均由合规委员会确定。目前该行从事合规管理的人员共有600多名, 分布于各主要业务部门, 但直接由合规部管理。将全球分为法兰克福、伦敦、纽约、新加坡/香港、东京和悉尼6个业务区域, 在每个区域和分支机构均派驻合规官员。合规官员发现其所在机构存在违规问题或经营中遇到政策问题时, 首先向分支机构的领导报告, 并共同商量解决, 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 再向上级合规部门报告, 上级合规部门可以向董事会秘书报告。对重大违规问题, 必须直接向总部合规部门报告。

(2) 荷兰银行。在荷兰银行专职合规人员有500多人, 占其全球10万从业人员的0.5%。2004年第4季度, 合规部门与内审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并列成为集团中心三大跨战略业务部门, 享有高度独立性。在总行层面, 合规风险管理部内部设立了10个职能部门。自2005年3月起, 集团合规部主管直接向董事会主席汇报, 接受董事会主席的直接领导。荷兰银行合规管理流程包括:识别合规风险、给出建议、提供指导及培训、监测和报告。

(3) 汇丰银行。以保守著称的汇丰集团, 其“保守性”主要体现在“合规性”上。汇丰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流程包括合规计划、合规监控和合规报告。一是制订合规计划, 每年九月末, 集团合规总管都要发函给全球合规官和区域合规官, 要求提出将要列入次年计划的所有项目;二是进行合规监控, 地方合规官对其复杂的业务单位的活动进行持续和日常跟踪监督, 监督的频率和检查的程度根据业务性质、日常风险程度、管理监督的合规性、内审已经做过的工作以及先前做过的改进而定;三是进行合规报告, 发生重大违规事件、内部欺诈或犯罪、监管机构任何调查或处罚行动以及洗钱等特别情况, 都要既向业务主管又向集团合规主管报告, 同时还要对其改正处理情况进行跟踪调查。

(4) 花旗银行。花旗银行在经历了2004年一系列声誉风险后, 开始空前重视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设。具体的措施有:设立了独立的全球合规管理部, 具体负责合规风险管理;运用风险控制自我评价管理工具, 加强部门合规风险管理;对所有的中高级管理层进行合规风险培训等。

(二) 国内商业银行合规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国内商业银行进行合规管理的工作起步较晚, 2002年, 中国银行将总行法律事务部更名为“法律与合规部”, 增加合规管理职能, 并设立了首席合规官。建设银行于2003年初在总行法律事务部设立合规处, 专门负责反洗钱、内部制度和规程的合法合规审查等工作。2005年8月, 为上市需要又新设了独立的合规部, 并赋予了更全面的合规管理职责。工商银行为适应股改要求, 2004年财务重组之前设立了“内控合规部”, 负责内部控制、常规审计及合规管理职能。2005年, 根据《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 浦东发展银行、上海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等法人银行, 以及工农中建交、民生、深发展等几乎所有在沪商业银行分行, 都相继设立了独立的合规职能部门, 并配备了专职合规经理, 初步构建起了合规风险管理的架构。农行为适应股改要求, 先是在2006年6月将总行法律事务部更名为“法律与合规部”, 增加全行合规管理职能, 又在2008年7月成立独立的内控合规部, 牵头实施农行内部控制、合规检查和常规审计工作。

可见合规管理是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已经意识到合规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但总体而言, 监管机构的合规检查和银行内部合规管理都还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国内很多银行的合规人员都是由内控、内部审计或法律部门转过来的, 合规管理经验非常缺乏。目前国内各大银行都在积极学习国际银行的经验, 进一步重视并加强对合规风险的管理。

三、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启示

(一) 积极培育合规风险文化

合规文化建设是合规风险管理的一部分, 积极培育合规风险文化, 有利于员工形成良好的风险意识和道德规范, 有利于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设。培育合规风险文化首先需要领导层重视, 并监督检查一系列合规风险管理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

(二) 探索合规风险管理工作机制

合规风险涉及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 因此管理合规风险的工作除合规部门外, 各职能部门均应负有相应的职责, 各相关部门有机协调、密切合作, 共同发挥合规管理的“合力”。各职能部门除负责部门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的制定外, 还要主动跟踪主管部门有关规章制度的起草和制定, 梳理业务流程, 强化落实, 实施有效的自我合规控制, 并开展完善性和落实情况的内部监督检查。合规管理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合规管理方面的内部控制检查。职能部门针对检查结果所反映出的问题, 根据要求制定整改措施, 并报合规管理部门。而合规管理部门则需要持续跟踪和评估职能部门的整改措施落实情况, 并根据需要提供建议。

(三) 建立独立合规管理监督评价与纠正体系

监督、评价和纠正是进行有效的合规风险监管的重要环节, 建立有效的合规管理评价制度, 科学设置合规管理考核事项, 量化、细化考核指标, 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制度, 客观评价各部门、业务条线合规风险管理的能力和内部风险状况。要把合规评价结果作为内部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 与相关人员的奖惩挂钩, 充分体现倡导合规和惩处违规的价值观念。建立内部责任追究和举报监督机制, 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切忌拿来主义和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商业启示 篇10

1. 混沌理论强调系统的整体性

系统整体不再是其各子系统性质的简单相加, 其功能将是系统内元素之间的自组织相互作用突变的结果, 系统整体表现出来的性质不再等于部分之和, 因此, 只能从总体上把握整个系统。

2. 商业系统演化的不确定性,

混沌理论认为系统演化的规律具有确定性, 但是演化的结果却是随机的, 即系统确定性下的内在随机性。商业企业作为具有外在随机项的复杂经济系统, 系统的演化规则每时每刻都不确定, 虽然结构是确定的, 短期行为可以比较精确地预测, 而长期行为却变得不规则, 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会导致系统的运行轨迹出现巨大的偏差。蝴蝶效应会在系统的发展变化中充分体现。

3. 商业系统结构的分形特征

有混沌就有分形, 只是混沌强调动力学过程, 而分形强调几何结构。商业企业是一个多层次结构的系统, 每个层次尽管具有不同的特点, 其整体与部分间却存在着结构、功能、理念的自相似关系。

二、混沌理论对商业企业管理创新的启示

1. 商业企业管理思维方式的改变

(1) 将传统的分析性思维转到整体性思维。对于复杂的企业的认识, 我们习惯于将其分解成简单独立的组成部分, 然后分析每个部分, 再合成结果。在长期的研究实践中, 这种分析模式的局限性逐渐显露从来, 一个事物被拆分成碎片后, 其中的很多重要的、只有在构成整体才会表现出来的特性消失了, 因此拆分后再合成的结果就必然带有片面性。在商业企业的市场分析中, 人们常常专注顾客、买场、潮流、广告等个体要素, 但是缺乏总体的把握和直觉的判断, 由此做出的战略规划往往与实际情况的错位或时间上的滞后。当收集了足够的信息, 9 9.9 9%地确定了你所做出的决策是正确的时候, 决策也许已经完全过时了.因此要求我们开发整体性的方法, 不要事事总是分解、分析, 而要迅速对整体市场做出直觉的判断。直觉和预感这些一度被现代科学管理排除在外的方法, 我们现在应该拿回来了。

(2) 将决定性思维向非决定性思维转移,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都热衷于根据掌握的规律来准确地预测未来, 而实际的结果却总是发生偏差。一个复杂的的商业系统具有混沌的特点:分析和预测都建立在对初始条件的把握上, 混沌理论证明:即使初始条件值有微小的差异, 混沌系统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将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 问题的关键是在实践中我们不可能知道商业市场的全部细节, 而这种初始条件值的微小差异不管有多小, 未来都将造成人们错误的预测。在商业企业管理过程中, 即使制定了明确的营销战略、也广泛接受了专家建议、并且有精细的方案, 不确定性将依然存在,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组织沟通教授菲利普·科莱皮特说:“企业应该主动接受不确定性, 因为不确定性意味着机遇”。

(3) 线性思维迈向非线性思维, 要调整我们的思维理念, 尽量避免循规蹈矩的、机械的、逻辑的推理, 创造性的管理需要的是非线性、非逻辑思维, 顾客、广告、价格、时尚等各要素对我们思维的非线性作用, 会引发想象、直觉、灵感, 成为管理创新的前提, 引发商业管理的革命, 使僵化的商业组织转变为具有适应复杂环境变化能力的新商业组织和新的管理形式。

2. 商业企业管理模式的改变

(1) 倡导自组织管理的管理模式。混沌学的研究表明, 系统在宏观整体上是稳定有序的, 但在微观上存在着无穷的随机性, 具有相当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这表明了系统整体上的有序和稳定正是来自微观上的无序和不稳定.商业企业系统在宏观上是一个整体, 要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稳定发展, 就必须把作为微观的员工个体“搞活”, 要注意采用自组织的管理不是向系统下达管理者的指令, 而是要营造一个自组织管理的宽松环境。商业企业的员工充满活力和创造欲望, 具有相当的自由度。怎样才能不致引起整个商业企业的混乱呢?采用自组织的管理模式就应该致力于商业文化、企业环境的建设, 使员工感受到组织内部相当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和文化氛围, 能把整个企业的价值观溶合到自己的价值观当中, 而对员工的工作方式、技巧、过程等不做具体硬性的规定, 给员工以自主性, 释放其活力, 发挥其创造力.创造使整个商业企业到达自组织的状态的条件。 (1) 员工对企业具有高度的认同感; (2) 企业是开放的, 能有效与外界进行人员、物质和信息交换; (3) 良好的企业知识和信息共享机制; (4) 商业策划和预案是自下而上产生的; (5) 针对快速变化的市场, 有迅捷的市场反馈机制。具有这样条件的企业, 更有可能出现自组织。而看似无序的自组织作用, 将导致系统迈向远离平衡的状态, 最终突变为更高一级的新的商业系统。

(2) 用创新取代预测和计划。拉普拉斯的决定论认为只要给定初始条件就可以准确地预测未来。而混沌理论认为初始条件不管发生多么微小的变化都会导致系统未来的运行轨迹出现巨大的偏差。更何况在现实中我们不可能把握作为初始条件的市场的全部细节, 所以预测和实际结果之间的蝴蝶效应就成为必然.在商业企业管理中蝴蝶效应是屡见不鲜的。管理者一个销售策划的失误可使商店亏损倒闭;而一则成功的广告会使销量成倍增长, 成就一个超级企业.希望通过预测未来, 用看似周密的计划来应对变化的商业市场注定难以有好的结果。商业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非线性理论认为开放、交流、创新是系统进化的关键, 包括电子网络的各种现代媒体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开放环境, 管理者要做的就是促进交流和融合, 人员、知识、信息在交流中融合碰撞, 更容易产生新的元素, 因此取代预测和计划的最好途径就是交流和创新, 树立新的商业理念、开拓新的销售渠道, 开发新的商品、创造新促销模式。企业将会在不断的创新过程中迈向新的高度。

摘要:众多要素构成的复杂市场环境使传统的商业企业管理遇到挑战。混沌理论研究的复杂系统的特点与市场环境复杂性具有一致性, 混沌理论对商业企业的管理理念及管理模式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本文力图用混沌理论诠释商业系统运行规律, 提出改变传统的、机械的商业理念, 放弃用预测和计划来确定未来, 在混沌的市场中交流和创新。

关键词:混沌,商业企业,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范如国《:企业制度系统的复杂性:混沌与分形》.科研管理, 第23卷第4期2002年7月

论支付宝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和启示 篇11

关键词:支付宝 商业银行 启示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金融逐步成为金融业发展的趋势和重点,互联网时代为金融产品的创新提供了可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如何保持市场竞争力水平,不断丰富网络金融产品成为金融领域创新的重点。在这种发展趋势下,移动支付和电子金融产品已经逐步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2013年,我国互联网在线支付第三方平台全年交易额达到了38039亿元,呈快速增长态势。相比2004年的72亿有着超过500倍的飞跃,如此高速发展的趋势,也表明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巨大潜力。基于此,本文以支付宝为研究对象,对支付宝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启示性思考。

1 我国商业银行受到“支付宝”影响之体现

1.1 商业银行市场地位受到支付宝影响

由于受到传统的体制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一直处于金融服务的核心地位,并垄断我国金融市场。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批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正逐步利用金融业的政策空间进行了相关支付方式的创新,已顺应网络商业的发展需要,对传统的商业银行经营方式提出了挑战。例如,在第三方支付方面,支付宝正逐步和各种理财公司进行合作,进行短期存款理财业务市场的开辟,弥补商业银行在诸多业务上的不足,对商业银行的市场主体地位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并逐步受到金融市场的普遍关注。

1.2 “支付宝”对银行代销理财产品业务的影响

在商业银行进行银行代销理财产品的经营过程中,一般设置的门槛较高,而且变现时间较长。银行对理财产品的发展重视程度不够。而“支付宝”正是弥补了银行发行同类型理财产品所有的不足。从长远角度来看,银行代销理财产品冲击了银行的收入,尤其是在支付宝上线之后,增利宝的日年化收益率可达4%以上,其收益率远超绝大多数商业银行同类理财产品。正因为如此,许多原本在商业银行进行了超短期理财产品的客户会将资金转投到支付宝中,对商业银行超短期理财产品造成冲击。

1.3 “支付宝”对我国商业银行吸收活期存款业务的影响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利息较低,一年期活期存款利率为0.35%,而“支付宝”近期的七日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4.6%左右,是普通的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利息的十倍以上。这种巨大的存款利差水平吸引了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使得支付宝成为了市场上利息的吸款机。很多人往往将手头闲散资金从商业银行的银行卡中转入到 “支付宝”里面,既能满足适时购物的支付需要,又能提高闲置资金的收益率。

2 商业银行支付宝冲击的启示思考

2.1 提升客户活期存款价值

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在国家金融政策的支持下,通过大量的吸收活期存款来获取金融企业的巨额利润。但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当前,对商业银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以支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基金瞄准银行客户“长尾”市场,通过给客户提供巨大的利率差额来吸引客户,并逐步抢占了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市场。随着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商业银行要想保有市场份额就应当摆脱传统等靠思想的束缚。一方面,可为客户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提升客户活期存款价值,例如推出活期余额理财服务。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还可与流动性管理水平较好、历史业绩较为稳定的基金公司开展合作,为客户提供活期余额理财服务。商业银行要充分借鉴互联网金融和支付宝运行的成功经验,来不断的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开展活期余额理财业务,使客户粘性增加、忠诚度提升,保持市场份额占有量,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2.2 互联网渠道的潜力,提高基金代销和理财产品的服务效益

支付宝仅仅只是我国互联网金融业快速发展的一个代表,随着互联网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带来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也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我国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比较而言,有其自身资源、信用以及资金安全保障优势。因此,商业银行应当对这些优势进行利用,来提高市场竞争的差异化优势。

此外,商业银行还应该将自身传统优势与互联网金融优势结合起来,尽可能的提升基金代销及理财产品的服务效益。具体可按以下建议进行:

首先,创新销售模式。互联网金融P2P的销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很值得商业银行借鉴。另外,商业银行还应允许客户对持有未到期的理财产品份额进行有条件转让。商业银行可通过建立社区化基金代销平台开展基金代销业务,并利用该平台定期发布基金购买指南,以此对客户实行引导、激励,并为购买基金的客户提供一个沟通交流信息共享的平台。

2.3 制定大数据经营战略,打造联盟电商平台

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最为成功的产品代表就是支付宝,其取得的成功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而是通过多年来深挖市场的潜力,通过积累客户十年交易的大数据及对大数据有效分析和挖掘,对客户所需要的金融需求进行了较为精准的定位,既满足了客户的金融需要,又通过控制风险来提高运营的稳健性。所以说,通过抓住大数据时代的市场发展变化,来获取市场的先机正是支付宝成功的源泉。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看到,商业银行在实现金融市场互联网化过程中,其实对互联网金融创新已经十分重视。然而,由于判断客户信用的大数据不足,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的商务数据存在着累计的现象,使得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少有突破。商业银行通过跨界电子商台来实现大数据经营,重新夺回互联网金融业主导权的重要战略。但电子商务平台在交易聚积及维持上难度极大,加上电商企业已先入为主,凭单个商业银行力量在短期之内是难以成功的。商业银行间可以借鉴小商业银行的“柜面通”模式,利用自身所能获取的客户资源为自身发展的优势,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来不断的累积客户,并在金融业发展中获取市场竞争的主动性。同时,商业银行在金融业发展的过程中,还应当借助更为科学性的市场分析,将其所得数据作为商业银行发展提高决策依据,从而确保商业银行的互联网金融战略的实现。

2.4 线上直销银行,线下社区银行

直销银行是传统银行业在线上的一种方法,也是商业银行近年来发展的主要趋势。这种方法是将实体银行放到互联网上,实现开展业务、维护客户资源的目的。传统的银行业一般是尽可能的将顾客和渠道直接化,互联网金融则与之不同,其追求的是银行牌照的获批。基于此,通过有效的市场运作,可以实现市场共赢的局面。传统银行有自身的优势所在:线下网点和长期积累的线下客户,很多都需要依赖传统银行,银行的现场安全性很高,有很多的大额交易的操作经验等。现在国内的几大股份制银行都在推行社区银行,这种社区银行主要是立足于市场发展的需要,结合当地金融服务需求而开设的集业务办理和咨询服务于一身的微型银行。社区银行就是传统银行后台的触角延伸,也是市场开拓的重要基础性内容,主要定位就是便捷、高效、安全的社区金融服务。对于银行来说,不应盲目把抛弃线下的资源优势,全盘搬到线上。线上和线下都有一些固定的客户群体,应该差异化考虑。如果社区银行就在楼下,下去溜个弯就到了,办业务十分方便,那互联网金融的快捷支付和便利都能在社区银行得到满足,而且还能够当面咨询柜台人员,能够给客户带来更好的体验。目前进度较快的银行已经准备布局数百家的社区银行,这能够为银行确立直达终端客户的连接渠道,在线下市场中获得更多的用户入口。相比于线上,传统商业银行主要是进行了自身相对熟悉领域的运作,也是进行市场差异细化的关键。社区银行既可以降低银行运营成本,同时能填补金融服务的空缺地带,获得客户认可,进而获取商业银行的市场地位。

参考文献:

[1]“支付宝”的巨大风险[J].上海经济,2013(07).

[2]冯娟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2013(04).

商业启示 篇12

商业竞争情报作为竞争情报的一个分支, 其核心内容是对竞争对手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主要涉及环境监测、市场预警、对手分析、策略研究、竞争情报系统建设和商业秘密保护等多个领域情报服务体系的建立等[1]。我国正值经济转型之际, 商业竞争情报处于萌芽阶段, 存在商业竞争情报体系不健全不完善、企业的商业竞争情报观念不高、商业情报收集方式不够专业等问题。而日本商业竞争情报体系的成功在世界上有目共睹, 本文通过分析日本商业竞争情报体系及其特点, 探讨其对我国商业竞争情报工作的启示。

1 日本商业竞争情报体系介绍

日本作为世界上的经济强国, 除了其精湛的制造技术, 优良的产品质量等因素外, 与日本重视“情报”的观念也是密不可分的。日本曾提出“情报立国”的政策就足以见出日本对情报的重视程度。在日本的情报活动中, 尤以商业竞争情报 (Competitive Business Intelligence, CBI) 突出。日本有一套成熟的商业竞争情报体系, 其中包括国家机构、半官方的行政法人、非政治性的社会团体以及以商企一体的综合商社和以企业方式运作的综合研究所等。在这些机构企业的参与下, 使日本的企业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取相关的情报信息, 为企业的决策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了将日本的商业竞争情报体系更好的介绍给大家, 本文将日本的商业竞争情报体系依据机构的性质分为以下四个不同的类型 (表1) 。

1.1 国家层面的商业情报机构

日本政府重视商业竞争情报的发展, 设立了一系列的机构承担相关的情报服务、人员培训、宏观指导等职责。其中位于日本商业竞争情报体系最顶端的就是日本经济产业省 (MITI) 。日本经济产业省是由政府组织并大力支持的综合性的情报机构, 在2001年进行了重组之后, 共设置了13个部门。其中产业技术环境局、商务信息政策局、经济业政策局等机构在积极进行国际交流收集情报的同时还负责相关经济政策的制定, 而小企业厅、专利局等机构则针对中小企业开展相应的援助、情报以及咨询服务[2]。这些服务包括商业服务和公益性服务, 由企业根据自身需要自行选择。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 (JETRO) 是在MITI支持下设立的独立行政法人性质, 致力于促进贸易和投资的政府机构。其主要的任务是促进日本的进出口贸易, 加强日本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贸易往来和对日投资。通过其在海外设立的73个办事处还有不定期的组织日本企业参加国内外展销会, 广泛地收集世界范围内的商业情报, 并将收集的情报以数据库的方式供企业查询[3]。另外其下的亚洲经济研究所主要针对东亚 (尤其是中国) 东南亚进行一系列的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的研究, 给日本的企业进行贸易和投资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情报。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 (JST) 也是独立行政法人性质的政府机构。JST担负着“科学技术创造立国”的重任[4], 组建了研究开发支援综合目录数据库 (ReaD) 、科学技术文献数据库 (JDrean) 、JST研究成果数据库 (J-STORE) 以及日本科学技术信息集成系统 (J-STAGE) 等多种网络情报知识平台, 利用JST简洁便利的检索系统, 使用户能够在相应的平台中快速查找到需要的情报信息。

1.2 地方层面的情报机构

除了国家层面设立相关的情报机构外, 日本的地方政府也设立了以中小企业情报中心为代表的地方商业竞争情报机构。中小企业情报中心向中小企业提供会展信息、订单处理信息以及各种贸易信息[5]等情报服务。此外, 各地方政府还在海外设立事务所。至2013年3月为止, 日本共有28个府县在中国设立了办事处。其中, 在沪办事处最多, 有20个;其次为辽宁省大连的7个和香港的6个。这些事务所为日本区域中小企业提供我国经济情报、市场调研信息, 同时促进了日本中小企业和我国企业的经济的来往。

1.3 企业层面的情报机构

企业层面的情报机构主要是指综合商社和综合研究所。综合商社是日本所特有的, 集金融、贸易、信息、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商业组织, 是一种特殊形态的跨国公司。综合商社有超强的情报信息收集能力, 利用他们在海外的办事处、子公司、贸易、投资等方式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收集到世界各地的商业情报。对于收集到的情报, 各大综合商社的情报部门再利用这些情报信息开展各种各样的信息服务, 如信息编译、咨询, 以及竞争对手及其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品种、价格的动态分析等[6]。以日本第三大商社“伊藤忠商社”为例。伊藤忠商社在世界67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大约117个办事处。其中在中国就有17个之多, 这17个办事处从南到北遍布香港、广州、厦门、武汉、上海、青岛、北京、大连等经济较发达的城市[7]。这种办事处分布格局使得伊藤忠商社能够实时关注中国经济市场的动态, 快速的为与其相关联的企业提供中国市场的商业情报。

此外企业层面的商业竞争情报机构还有综合研究所。综合研究所为日本的企业提供经济科技发展等方面的情报和咨询服务。以大和研究所为例, 大和研究所是大和证券的子集团, 其主要的业务就是对国内外的经济、市场、社会环境进行调查分析研究预测, 给企业提供市场管理金融等方面的咨询服务[8]。

1.4 社会团体

社会团体是由企业、行业协会、地方性经济组织组建的日本民间的社会情报团体。这些商业竞争情报的社会团体是非盈利性、非政治性的社会组织, 类似于“联盟”的形式。它们拥有众多会员企业, 其中不乏佳能、东京电力、丰田等大型企业。它们代表会员企业, 尤其是中小会员企业的利益。这一点从日本商工会议所的使命 (促使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互相补充、协调发展, 创造适应时代变化的具有高附加值的经济体系[9]) 中就可以看出。这些社会团体作为企业的代表向政府及其他团体反映企业的意见, 在推进有关政府的政策和全国性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此外以日本商工会议所为代表的社会团体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经济组织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积极推进会员企业的海外贸易、投资开发等经济活动, 并通过这些经济活动为中小企业提供情报, 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2 日本商业竞争情报体系的特点

2.1 以政府为主导的成熟的商业竞争情报体系

通过上节详细介绍, 我们可以发现日本商业竞争情报已经形成了一个从上至下的成熟的情报体系结构。在国家政府的指导下, 纵向上从地方、社会团体到企业等层面建立起相对独立的情报体系, 横向上各层面之间各个组织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 日本商业竞争情报体系是一种以国家政府为主导, 官商共同参与并享其成果的模式。在这个体系的作用下, 使得日本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同时又为各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商业情报资源。

2.2 商业竞争情报意识的普及和人才的培养

日本商业竞争情报的企业、机构对商业竞争情报的重视程度很高, 着重培养员工的商业竞争情报意识。以伊藤忠商社为例, 新员工都要接受岗位培训, 这其中就包括情报技能的培训。在海外办事处的员工大都有搜集情报的任务, 每个员工都身兼信息员的职责。在这种培养方式下, 员工普遍具有较高的的情报意识, 使商业竞争情报单位收集、分析、整合情报信息的能力大大提高。另外日本政府及也极其注重对人才的培养, 建立了国家“产业安全学院”和“研究开发战略中心”两个人才培养基地, 加强对竞争情报活动中高级人才的培养[10]。通过加强商业竞争情报意识的普及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不断为日本商业竞争情报注入活力, 使日本商业竞争情报保持在世界领先地位。

2.3 多元化的商业竞争情报服务方式

日本商业竞争情报提供多种服务方式, 如信息咨询、发行出版物、数据库查询、会员制情报服务等。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就为中小企业提供世界范围内各种展销会信息查询的服务。在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网站主页上有一个专门的“网上展销会”数据库 (J-MESSE) 。用户可以通过不同分类方式 (按行业、国家地区、每月排名、最新加入等不同标准) 进行查询。J-MESSE对每一个展销会的主题、主办方、PR、上届概况等信息都进行了详细的统计, 使用户很容易对展销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此外, Business Matching数据库提供各行业生产委托、代理合作的相关信息, 为需要生产委托及代理的企业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3]。

中小企业情报中心除了以上的服务方式外, 还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将提供给中小企业的产品和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整合到一起, 为企业提供一套详细的解决方案。通过这种一站式的服务, 不仅为企业提供了需要的情报产品, 还可以使企业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从而使企业的管理运营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多种服务方式并存的日本商业竞争情报体系, 为企业提供了丰富而详细、专业而针对性的情报服务, 为企业的良好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4 以辅助中小企业为主的相关法律制度的支持

日本虽然没有直接有关商业竞争情报的法律, 但是商业竞争情报在其他的法律中都有所体现。在日本有中小企业宪法之称的《中小企业基本法》中规定, 为促进中小企业的创业, 为中小企业提供情报和进修机会, 消除资金的供给障碍等[11]。这就规定了商业竞争情报机构有责任和义务向中小企业提供商业竞争情报及服务。在《中小企业支援法》中, 对各地方的情报机关在中小企业支援中的职能和作用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此外在《中小企业等协同组合法》对合并重组联合中涉及的情报资源共享等都有所涉及。以上法律规定说明日本从法律上对中小企业享受情报服务给予认可, 使中小企业获取商业情报服务合法化。

3 日本商业竞争情报体系给我国的启示

目前,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 现有的商业竞争情报工作虽然已经有一个初步的发展, 但仍然处于萌芽阶段, 尚未形成健全的商业竞争情报体系。一些企业意识到竞争情报的重要性, 配备专门人员从事商业竞争情报的工作, 但是专门的竞争情报部门尚未形成规模, 且竞争情报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亟需提高。借鉴日本商业竞争情报工作取得的成绩经验, 可以思考出如下我国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发展思路与措施。

3.1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健全的商业竞争情报体系

目前来看, 我国没有专门的统管商业竞争情报等竞争情报的政府部门, 从事商业竞争情报的机构零星存在于高校研究所以及从事咨询服务的企业中。而且各机构之间缺乏联系、沟通, 使得信息不够灵通。建议中央政府设立国家级商业竞争情报部门, 对国家经济发展态势进行监管对经济趋势进行预测;各省市县分别建立商业竞争情报体系, 主要面向国内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省市县级商业竞争情报体系, 上下级之间可有业务上的指导关系[12]。同时加强与高校各公司的情报部门及从事竞争情报服务的公司之间的联系。另外中央政府应建立全国性的商业信息数据库, 及时为企业提供商业信息, 实现商业信息的共享。

3.2 加强对企业商业竞争情报意识的普及以及人才的培养

我国商业竞争情报意识较以往虽有提高, 但从总体来说普及程度不够。很多中小企业并没有商业竞争情报的意识, 仍然用一些不规范的方式获取情报, 且情报的真实性和新鲜度没有保证。这就需要企业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 这些可通过大规模的媒体宣传、信息咨询、形势报告、集中培训等方式实现[13]。另外, 对于人才的培养方面。企业可加强同政府与高校的合作。各级商业竞争情报部门为企业提供商业竞争情报的研修班和相关培训, 指导企业掌握, 正确运用商业情报的搜集方法;同时加强与高校的合作, 一方面从高校引进人才, 另一方面让员工进高校继续深造。高校也应避免闭门造车的现象, 与企业做好互动, 让学生进企业实习, 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提高学生质量[14]。

3.3 促进商业竞争情报机构服务方式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

各级商业竞争情报体系应促进服务方式的多元化, 以我国现有的公共图情机构为例。作为我国公共情报机构主体的图书馆情报机构提供的服务以技术查新和专利情报检索服务为主, 而提供专利地图、技术路线图、技术监控等深加工的技术情报产品的还很少[15]。因此, 图情机构应在国家政府的支持下完善自身的服务方式, 如向中小企业提供电话咨询、现场服务及更深层次的服务。除此之外, 各服务于企业的商业竞争情报机构, 可以提供一站式的服务、24小时值班联络制度、首问负责制等多种服务方式, 全面快捷的为企业提供商业竞争情报。

3.4 加快完善以中小企业为受惠对象的竞争情报法律理论

当前我国并没有商业竞争情报相关的法律和相关政策。但是为了规范各商业竞争情报机构的职责、工作内容, 机构之间的从属关系以及保护我国经济主体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等。应当在《中小企业促进法》、《专利法》、《反垄断法》等法律的基础上制定出更为详细具体的法律, 为商业竞争情报提供法理基础。

上一篇:幼儿意志力培养下一篇:房地产市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