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网模式

2024-05-21

线网模式(共7篇)

线网模式 篇1

1. 传统局域网的局限性

现今的大学校园有线校园网络已经比较完善, 并且已经具备相当规模, 但随着学校面积、规模的不断扩大, 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学术交流日趋频繁, 在会议中心、多媒体教室、图书馆阅览室、自习区等空旷场所提供网络服务的呼声越来越高。传统的局域网存在铺设费用高、施工周期长、移动困难、维护成本高、覆盖面积小等问题, 严重地限制了网络部署和扩展的灵活性。

2. 无线网络建设的新思路

无线局域网技术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这一技术尤其适用于会议中心、图书馆、阅览室、多媒体教室、教学区周边等空间大、移动用户多、不宜铺设有线介质的场所, 不仅经济有效, 便于安装, 而且要求的配置和维护最少。随着需求不断增加, 学校可以迅速、方便地部署更多的节点, 并且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经济有效地拓展连接能力, 弥补了传统有线局域网在提供完善数据服务方面的不足。鉴于无线网络技术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本着采用先进成熟技术、满足基本应用需求、追求高品质的性能和价格、观望最新技术发展的原则, 我们应采用分期建设思路, 先解决实现问题, 后解决需求问题, 逐步向整个校园推广过渡。我们首先在急需使用的场所配置设备, 这样较好地控制了经费的预算。由于无线网络有良好的可扩充性, 当网络带宽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时, 可随时根据使用情况增加无线接入设备的配置。

3. 使用AP覆盖每个角落

校园无线网络都是依靠在原有的有线网络基础上设计, 设计目标是作为有线网络的重要补充。总体建设目标应以现有校园内有线网络为依托, 利用无线网络技术, 将校园网延伸到校内移动用户较多的主要公共教学科研办公区域之中, 实现这些区域与校园网及Internet的高速联网, 改善学校信息网络建设基础设施的环境, 解决公共区域铺设网络电缆难的问题, 进一步扩大校园网的使用范围, 使全校师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方便高效地使用信息网络, 促进学院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无线网络通过接入点AP (Access Point) 和有线网络无缝连接, 使有线网络得到延伸扩展。我们可拟分批分期的设置AP, 灵活运用多种覆盖方式, 最后达到基本上全面覆盖校园。从行政楼、实验大楼、主教学楼、文科教学楼、理科教学楼、工训中心, 到校园内部的学生和校外的教工之家, 几乎在学院的任何一个角落里, 只要拥有一块无线网卡, 任何计算机都可以通过无线网络接入到校园网, 进而连接到Internet。在设置AP时, 又可以分为室内和室外两个部分进行:

(1) 室内

指原先没有安装有线网络的教室、多媒体教室、阅览室、会议室等房间。在室内部署无线的第一步是要确定AP的数量和安装位置, 可以根据实际环境 (如教室的面积等) 、教学环境对网络带宽、速度的要求、覆盖频率、信道使用和吞吐量需求等来确定AP的数量和安装位置。采用无线微蜂窝覆盖技术, 将多个AP形成的无线信号覆盖区域进行交叉覆盖, 确保了各覆盖区域之间无缝连接。所有AP通过线缆与有线骨干网络相连, 无线终端通过就近的AP接入网络, 访问整个网络资源。

(2) 室外

指校园湖边、运动场及其他公共场所等。在校园区室外的情况要比室内复杂一些, 需要采用的主要设备有:AP、无线全向天线、无线定向天线, 全向天线在所有水平方位上信号的发射和接收都相等, 而定向天线在一个方向上发射和接收大部分的信号。我们可以在距离较远的两栋教学楼顶架设无线定向天线, 在教学楼密集且周边有湖泊、草坪、操场的教学楼顶架设无线全向天线, 用以覆盖这些区域。室外无线架设的关键是通过配置无线接入点, 把各自成一个局域网而又有一定距离的各栋楼房连接起来。具体的实施过程是:在网络的每一端即每一栋楼房或建筑物上接入AP, 并在距离远或信号弱的地方外接高增益天线, 这样就可以实现长距离的两个网段之间的互联了。

4. 实现技术

当今校园无线局域网络拟采用先进的IEEE 802.11g协议, 最大连接速率可以达到54 Mbps, 向下兼容IEEE 802.11b。这是因为校园内可能已有的一些小型无线局域网使用的AP还仅支持IEEE 802.11b及IEEE802.11a协议, 而IEEE 802.11b仍是现在应用最广泛的无线局域网协议。由于IEEE 802.11g采用了与IEEE 802.11b相同的2.4G频段, 拥有向下兼容IEEE 802.11b的能力, 所以是当今乃至将来校园无线网络搭建的理想技术。为了方便学校师生使用网络, 学院无线网络中大部分的AP采用不加密方式, 而在一些重点部门根据实际需要, 可采用128 bit数据加密。IP地址分配使用DHCP动态地址分配, 可尽量满足更多台计算机同时上网的需求。

5. 结束语

校园网络已经成为一种不可代替的获得资源的重要手段, 是一个蕴藏着丰富知识的宝藏。在校园网各区域分别布设无线局域网络以后, 教师和学生就可以在这些区域漫游使用, 大大增强网络覆盖能力, 更好地为教学, 科研工作服务, 对整合教育资源, 改变教学模式, 提高学校的信息化水平有着巨大的作用, 为实现校园数字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志军.利用无线网络实现校园网络的动态覆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5

[2].徐迎春.无线校园网络[J].现代电子技术, 2007

企业无线网的安全策略 篇2

关键词:无线网,安全管理,企业网,网络安全管理

前言

企业通过对无线网络的应用, 可以突破工作环节的时间及其空间的局限性, 通过对各种无线设备的应用, 满足公司的发展需要。在企业的无线网络的应用过程中, 经常由于某些原因, 出现一系列的企业信息的泄漏, 这是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的, 因此要针对实际情况, 解决企业无线网络运作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促进企业的综合效益的提升。

1 关于企业无线技术环节的分析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 无线局域网系统不断得到普及, 这是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 它促进了计算机应用网络的成熟, 满足了日常工作的需要。无线局域网的应用模式的发展, 离不开无线通信技术及其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的有效协调。基于802.1标准的无线网络在空气中传播射频信号, 在信号范围内的无线客户端都可以接受到数据, 为通信的移动化、个人化和多媒体应用提供了实现的手段。

企业的无线网络的应用, 满足了企业的发展需要。在工作过程中, 企业的公共网络设施是比较少的, 具备频率使用性, 这一定程度加大了人们工作中的不方便性。由于现代化信息建设的发展, 企业内部的计算机应用设备越来越多, 无论是台式计算机还是笔记本的使用数量都在不断的增大, 如果这种情况下, 还是应用有线网络连接, 就难免会提高日常工作的繁琐性。何况如果要进行有线连接, 比如要进行网络应用改造, 埋设缆线工作量巨大, 而且员工工作岗位调整, 导致信息点的放置也不能确定, 这样, 构建一个有线局域网络就会面对各种不便;企业通常会有几个在地理分布上并不集中的分公司, 用有线光缆连接企业网工程复杂、成本极高。而使用无线网络, 无论是在主公司或者其他分公司都可以实现全方位的无线上网。这是无线网络在企业中的发展趋势。

2 关于无线网络存在优势及其安全问题的分析

无线网络的发展, 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有线网络的冲击, 其具备有线网络无法具备的优势, 比如便利性、简易性, 实现了企业的日常工作环节的优化。正是由于无线网络应用的重要性, 才要针对日常工作中的网络安全问题展开优化, 从而实现企业的无线网络的有效应用。无线网络的发展, 诞生了无线扩展频谱技术, 这种具备是比较安全可靠的, 其无线网络的组网模式也是比较健全的。但是这种网络安全技术系统依旧是不健全的, 需要我们针对日常网络防护中的漏洞, 进行无线网络安全性的提升。一般企业的无线网, 非法授权的用户都可利用无线局域网的漏洞, 入侵到有线局域网当中, 去窃听或干扰信息非常容易。早期的无线网络标准安全性并不完善, 技术上存在一些安全漏洞, 主要提到的安全问题也是针对802.11b协议搭建的WLAN而言。802.11b存在着加密和频率问题, 例如:802.11b采用WEP, 在链路层进行RC4对称加密, 还比如802.11b采用的2.4GHz频率和蓝牙设备、微波炉等很多设备相同, 这样很容易造成相互干扰。

在日常工作过程中, 未经授权的人员可以通过无线网络的应用, 来窃取企业的内部信息材料。并且企业的内部工作人员可以实现无线网卡的私自设置, 比如P2P应用模式等, 有些不合理的霸占带宽的行为也是比较常见的。如果企业的重要数据信息放在这样的无线网络运作环境下, 是非常不安全的, 是很容易受到利用非法AP进行的中间人欺骗攻击。对于这种攻击行为, 即使采用了VPN等保护措施也难以避免。WEP破解现在互联网上已经很普遍的存在着一些非法程序, 能够捕捉位于AP信号覆盖区域内的数据包, 收集到足够的WEP弱密钥加密的包, 并进行分析以恢复WEP密钥。

网络窃听对于无线网络的安全具备较大的威胁。目前来说, 大多数企业的无线通信网络都是具备明文的格式, 这样就容易发生一定的应用安全问题。比如在同一无线信号覆盖范围之内的相关黑客的攻击, 实现对通信密钥的破解, 这就难以保证安全网络安全性的提升。无线网络的窃听问题是无线局域网安全性的重大威胁之一。拒绝服务攻击者可能对AP进行泛洪攻击, 使AP拒绝服务, 这是一种后果最为严重的攻击方式。此外, 对移动模式内的某个节点进行攻击, 让它不停地提供服务或进行数据包转发, 使其能源耗尽而不能继续工作, 通常也称为能源消耗攻击。

3 企业无线网安全防范方案的应用

为了保证企业的无线网络的安全性, 需要实现相关安全防护方案的应用。这有利于实现对黑客攻击行为的有效预防。在企业运作过程中, 内部员工应该掌握一定的安全操作模式, 从而提高其操作的安全性, 促进其通信数据保密性的提升。针对其无线网络的使用者验证环节、数据信息完整性的环节及其授权环节等展开优化, 从而提高其安全性。有利于用户的有效的接入控制。在用户验证过程中, 要进行授权管理方案的优化, 特别是对未经授权使用者的自身行为的规范。在无线网络的运作过程中, 也要保证其连接模式的可靠性, 需要一系列的校验加密技术的应用, 从而防止无线网络窃听、非法网络数据传输的现象, 提高其无线网络的安全性。为了保护无线网路免于攻击入侵的威胁, 用户主要应该在提高使用的安全性、达成通信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使用者验证及授权等方面予以改善, 实现最基本的安全目的。WLAN由于易于架设, 要考虑到在企业中的普及速度。如一开始只有一台AP及10个Client, 但没多久就成长到20台AP及500个Client!只有一台AP之情况下的安全措施与30台AP的安全措施是完全不同的。若所采用的安全措施不能随着网络快速成长则属浪费。一般情况下, 假设企业已经具有如入侵侦测系统、防火墙、RADIUS等系统。在做WLAN安全措施时, 若能利用这些现有资源最适合, 如802.1x/EAP与RADIUS的结合。

为了满足企业的无线网络安全性的提升, 需要积极开展防火墙及其相关防护技术的应用, 从而促进其企业级AP模式的有效应用, 该模式需要注重对AP模式的应用, 避免出现低阶AP的应用, 从而实现对信息的有效保护。在运用过程中, 要定期开展AP搜寻模式的应用, 以满足企业的无线网络的安全性提升的需要。不少企业都已经实现了全企业的无线覆盖。但在建设无线网络的同时, 由于对无线网络的安全不够重视, 对企业网无线网络的安全考虑不够。在这点上, 企业网络管理部门应做好无线网络的安全治理工作, 并完成无线网络的统一身份验证, 做到无线网络与现有有线网络的无缝对接, 确保无线网络的高安全性。

4 结束语

为了促进企业的无线网络安全性的提升, 企业管理人员要实现无线网络管理模式的深化, 保证无线网络安全系统的健全。

参考文献

[1]吴丽华.移动实时授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M].中国电化教育社, 2005[1]吴丽华.移动实时授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M].中国电化教育社, 2005

[2]黄劲荣.无线局域网在企业网的应用[J].教育信息化, 2005[2]黄劲荣.无线局域网在企业网的应用[J].教育信息化, 2005

[3]刘成新.网络教育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3]刘成新.网络教育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4]伍永锋.无线局域网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探讨, 2004.[4]伍永锋.无线局域网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探讨, 2004.

[5]刘天华.无线多媒体教学方案的设计[M].中国电化教育出版社, 2006.[5]刘天华.无线多媒体教学方案的设计[M].中国电化教育出版社, 2006.

煤矿工业场地动力线网设计 篇3

煤矿工业场地布置及供电方式介绍

工业场地布置特点

煤矿工业场地根据其工艺布置一般分为:生产区、辅助生产区、生活福利区。其中, 生产区一般由主副井、风井、生产系统的相关煤仓、输煤栈桥等组成。辅助生产区一般由矿井机修间、油脂库、器材棚、综采设备库、变电站、锅炉房、供水排水站、污水处理站等组成, 为矿井生产物质堆放、检修区域及为生产生活提供电力、暖、水。生活福利区一般由生产指挥管理综合楼、食堂、宿舍楼、文体活动中心及灯房浴室联合建筑等组成, 为矿井生产指挥中心, 人员生活休息集散区域。矿井工业场地虽规模不一样, 其布置大致都可以分为以上几个区域。

供电方式

根据煤矿工业场地的工艺布置特点, 一般在工业场地设置一座总变电所, 负责全矿井用电设备供电, 大中型矿井一般设110 (35) k V总变电所, 小型矿井一般设10 (6) k V总变电所。再根据工艺布置设置若干分变电所:主井口房变电所、副井口房变电所、通风机房变电所、锅炉房变电所、机修间变电所、生产系统变电所、场前生活区变电所等。根据其供电方式, 各总变电所至分变电所、分变电所至大电机及各单体建筑配电箱均采用室外电缆供电。

动力电缆敷设路径及敷设方式选择

动力电缆敷设路径选择

室外动力电缆路径的选择, 应符合下列规定:应使电缆不易受到机械、振动、化学、水、热影响、蜂蚁和鼠害等损伤;满足安全要求条件下, 应保证电缆路径最短;应便于敷设、维护;宜避开将要挖掘施工或有塌陷危险的地方;应尽量避开和减少穿越地下管道 (包括热力管道、水管、煤气管道等) 。

根据煤矿工业厂区特点, 电缆应沿着负荷较集中的地方敷设;尽量沿着场区道路两侧绿化带, 与水、暖管线分开布置, 减少交叉;需充分考虑煤矿升级改造或扩建的可能性, 不能占用预留建筑物场地;敷设路径不能影响美观、交通, 尽量少穿越硬化场地、道路;主要电缆路径需远离煤矿的生产系统如原煤仓、准备车间、选煤厂等煤尘污染较大的区域。电缆在任何敷设方式情况下, 都应满足电缆允许弯曲半径要求。路径选择时需与总图专业多协商, 优化综合管线。

动力电缆敷设方式选择

电缆敷设方式的选择应视工程条件、环境特点和电缆类型、数量等因素, 且按满足运行可靠、便于维护的要求和技术经济合理的原则选择。下面就煤矿各种常见的敷设方式做一个比较, 详见表1, 作为设计选择的一个参考。

动力电缆型式的选择

动力电缆型式的选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电缆导体材质、电缆芯数、电缆绝缘水平、电缆绝缘类型及护层类型。

电缆导体材质选择

铜材的导电率高, 损耗比较低, 机械性能优于铝材, 且延展性好, 便于加工安装, 但造价高于铝。由于煤矿对供电的可靠性要求高, 目前煤矿供电设计中均采用铜导电材质。

电缆芯数选择

1k V及以下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采用TT接线方式时, 变电所至配电点部分应选用四芯电缆;采用TN-C-S接线方式时, 变电所至配电点部分应采用四芯电缆;采用TN-S接线方式时, 变电所至配电点部分应选用五芯电缆。直供电机可采用三芯或四芯电缆。煤矿地面低压供电系统中一般采用TN-C-S和TN-S接线方式。选煤厂660V经高阻接地系统一般选三芯或四芯电缆。3~35k V三相供电回路电缆一般应选用三芯电缆, 110k V三相供电回路电缆一般选用单芯电缆。

电缆绝缘水平选择

正确地选择电缆的额定电压值是确保长期安全运行的关键之一。电缆的额定电压包含U0/U, 其中U0为电缆芯对地 (绝缘屏蔽或金属层之间) 的额定电压, U为电缆缆芯之间的额定电压。煤矿高压供电系统一般采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 其单相接地故障持续时间在1min~2h之间, 必须选用第Ⅱ类U0。电缆缆芯之间的额定电压U不得低于使用回路的工作线电压。故煤矿高压供电系统中, 6k V供电系统电缆采用6/6k V额定电压电缆, 10k V供电系统电缆采用8.7/10k V电缆, 35k V供电系统电缆采用26/35k V电缆。220/380V系统选用第Ⅰ类的U0, 其电缆选用0.6/1k V额定电压电缆。

电缆绝缘类型及护层选择

煤矿供电系统中一般低压电缆宜选用交联聚乙烯型绝缘;中压电缆宜选用交联聚乙烯绝缘;移动式设备或有较高柔软性要求时, 应选用橡皮绝缘电缆;在煤矿地面爆炸性环境区域宜采用阻燃电缆, 消防负荷及重要负荷应采用耐火电缆。

煤矿室外敷设电缆易受到机械损伤或为了防鼠害和蚁害, 一般选用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设计时需要注意的是, 在交流单芯电缆选用铠装层时, 需选用非磁性的金属铠装层。

动力电缆截面的选择

煤矿动力电缆截面必须满足载流量、短路热稳定、允许电压降、经济电流密度、机械强度及低压电缆符合过负载保护的要求。下面就设计工作中应该注意的几点重点列出, 以免疏忽。

按载流量选择

10k V及以下常用电力电缆允许100%持续载流量选择表详见《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附录C, 在设计中最容易忽略的就是不同使用条件下的校正系数, 详见《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附录D。主要包括:不同环境温度的载流量的校正系数;不同土壤热阻系数时载流量的校正系数;土中直埋多根并行敷设时载流量的校正系数;空气中单层多根并行敷设时载流量的校正系数;电缆桥架上无间隔配置多层并列电缆载流量的校正系数;户外明敷无遮阳时载流量的校正系数。

在煤矿煤仓、生产系统等爆炸性环境中, 电缆允许载流量, 不应小于保护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的1.25倍及断路器长延时过电流脱扣器整定电流的1.25倍;低压笼型电动机支线的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电动机额定电流的1.25倍。

按满足线路保护要求选择

(1) 短路热稳定校验

电缆通过短路电流时, 不应超过所允许的短路强度。电缆热稳定允许的最小截面按式1计算:

式中:Smin—电缆所需的最小截面, mm2;

Qt—短路电流的热效应, k A2.s;

C—热稳定系数。

(2) 低压电缆过负载保护

低压电缆的选择需满足过负荷保护的要求, 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详见式2。

式中:回路计算电流 (A) ;

—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或断路器额定电流或整定电流 (A) ;

导体允许持续载流量 (A) ;

保证保护电器可靠动作的电流 (A) 。

低压电缆中性线 (N) 选择

三相四线制配电系统中, N线的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线路中最大的不平衡负荷电流及谐波电流之和。在煤矿供电中, 以气体放电灯为主的照明线路、变频调速设备、计算机及直流电源设备等的供电线路, 选择电缆截面时, 应计入谐波电流的影响。当谐波电流较小时, 可按相线电流选择电缆截面, 但计算电流应按基波电流除以表2中的校正系数;当三次谐波电流超过33%时, 它所引起的中性线电流超过基波的相电流。此时, 应按中性线电流选择电缆截面, 计算电流要除以表2中的校正系数。

结语

无线网优实训课程探究 篇4

一、课程建设背景

高职教育主要是使教学对象获得特定职业或者职业群的知识与操作技能, 提供通向该行业的工作能力的教育活动。移动通信类高职教育当中, 学生的职业能力主要通过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训课程 (含企业顶岗实习) 来获得。而移动通信专业的学生, 就业岗位也就集中在企业的一线岗位, 如基站维护、机房值守、工程实施、网络优化以及规划等。

网络优化岗在运营商、代维企业都大量存在, 其职业能力在于DT测试、CQT测试、设备配置维护、后台调测等方面。无线网络优化技能的获取, 对于移动通信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有着至关重要的帮助。

无线网络优化通过对网络的各项数据进行监控, 以及用户的投诉和日常的路测等手段搜集网络运行数据, 分析后发现问题并按照一定的准则提出调整方案, 实施后使网络性能状态更加可靠经济、网络服务质量提升、资源利用率提高。一般情况下, 我们把无线网络优化分为工程优化与运维优化。在网络优化的实施过程中, 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是制定合理优化方案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

二、课程建设思路及措施

《无线网络优化实训》课程的设置, 是移动通信专业必不可少的。这门课程对理论和实践方面要求都比较高, 前续需要学习2G、3G方面的相关专业课程, 同时要求学生初步熟悉中兴、华为等公司的设备, 经过实践训练, 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在无线网优工作方面的实际操作技能与综合素质。因此, 探讨适合《无线网优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方式, 是该课程急需解决的问题。

1、教学对象

实训课程的教学按照班级来进行, 每班级的人数在40到50人之间, 分2批次分别进行教学, 每批次的师生比大约在1:20到1:25之间。

2、教学内容

《无线网优实训》课程为28学时, 主要为实训授课, 课终以实践操作能力考核与口答考核计成绩, 其中实践操作占比为60%, 口答为30%, 平时成绩为10%。充分体现了实践操作在整个课程中的重要性。

《无线网优实训》授课内容主要包括四大部分:网优岗位工作介绍、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方案提出。网优岗位工作介绍主要着眼于岗位工作内容讲解、工作流程分析;数据采集部分主要讲解及练习DT测试、CQT测试等工作的开展, 重点在于DT测试的操作;数据分析部分主要对DT测试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 得到相应的分布图、网络分析报告等;方案提出部分在前面数据分析的基础上, 判断问题的产生原因, 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3、教学方式

《无线网优实训》课程采取全真的实景教学方式。

在DT测试时, 所有的操作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 教师只起路线向导及疑难情况处理等作用, 由学院派车起辅助作用。测试前, 首先准备笔记本电脑、测试软件 (鼎利Pioneer或者中兴等公司产品) 、测试手机、GPS天线、逆变器、测试用地图及基站信息表等, 然后按照车辆容纳情况, 分组按时间排序在学校周边片区开展测试工作, 车辆速度尽量保持正常行驶速度, 要求分别进行语音测试及数据业务测试, 最后在测试完成后, 保存相应数据及工程, 方便后台分析。DT测试的主要目的是完全采集空口的无线数据和信令, 解析各层的信息, 显示实时测试轨迹等。其中, 测试路线尽量选择城区、快速道路等, Ec/Io, Rxpower、Txpower、FFER、TXADJ等参数是我们在测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DT测试行车路线规划见图1。

DT测试有几个特别需要注意的事项:

(1) 测试路线必须在规划覆盖范围内;

(2) 测试路线尽量避免重复同一段路程;

(3) 尽量经过覆盖区域内的不同地貌;

(4) 尽量保持稳定的车速。

在CQT测试时, 所有操作均由学生完成, 教师起指导作用。准备的工具等与DT测试类似, CQT测试集中在校园内进行。测试点的选取原则有:

(1) 话务量大;

(2) 地理上均匀分布, 80%在室内, 20%在室外;

(3) 覆盖盲区的点, 如多栋楼之间的点。

如图2所示, 校园CQT测试点选择话务量较为集中的教学楼、家属区、实验楼等场点进行。测试时间选择课间活动时间, 由多个测试组相互拨打对方测试手机, 要求做主被叫各10次, 通话时长不得少于45秒, 呼叫间隔15秒左右。在测试时要记录测试点详细位置、Ec/Io, Rx、Tx、PN、试拨总次数、掉话次数、接入失败次数等。

CQT测试时有几个特别注意的事项:

(1) 测试点应为居住区、办公区等重点覆盖区域;

(2) 测试的拨打次数、时长应该满足实际工作要求。

4、问题分析

在进行后台分析时, 针对从运营企业获取的路测案例, 学生在Navigator或者CNA上对工程案例进行动手分析, 并针对常见的网络故障问题进行分类总结, 掌握不同问题的优化方法, 从而具备网优工程师的初级技能。CDMA后台软件分析如图3所示。

5、职业能力

在进行实训课程后, 学生可以获取如下职业能力:

(1) 团队协作能力:在进行该课程学习后, 能够在团队协助中, 制定无线网络优化项目的测试、优化方案和计划;

(2) 无线网络测试能力:能够在团队中, 独立完成无线网络的测试工作, 能够胜任DT测试、CQT测试的工作;

(3) 初步优化能力:在后台分析过程中, 能够对无线网络中的问题点进行性能指标分析并给出处理建议;

(4) 初步方案制定能力:能够在前期的分析、处理的基础上, 制定简要的优化方案。

6、考核体系

在课程开设过程中, 可以分别对学生的测试能力、优化分析及方案制定能力进行考核。

(1) 测试、优化分析能力:测试能力侧重考核学生对鼎利Pioneer、中兴CNT等主流测试软件以及鼎利Navigator、中兴CNT等后台分析软件的使用熟悉程度, 故考核方式以操作考核为主;

(2) 方案制定能力:主要考核学生对CDMA 2000各接口相关协议、信令分析熟悉程度, 同时考核对厂家设备熟悉程度以及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熟练程度, 考核方式以笔答为主。

三、结束语

在学院毕业生跟踪调查及笔者在运营企业调研、锻炼过程中总结发现, 毕业生对网优技能、企业对网优人才都有大量的需求, 每年从事网优工作的毕业生都占到接近1/3。加上一线技能需求, 故开设无线网优实训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非常有必要。

无线网优实训课程基于工作过程开发, 以全真的环境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保证了学生在学习与工作的“无缝对接”。在经过多次实施之后, 反响良好。

参考文献

[1]李丽, 张敏.关于构建”岗课证”对接的高职移动通信专业课程体系探讨.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1) .

[2]张雪梅.3G无线网络优化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1) .

探讨线网AFC系统时钟同步机制 篇5

关键词:地铁,AFC,时钟同步,机制

1 探讨AFC系统时间同步的重要性

随着地铁线网的不断扩大和站点的不断建设, 车站的AFC设备数量非常多。广州地铁AFC系统作为一个覆盖全站计时计程的全自动收费系统, AFC设备时间的错乱可以导致设备出现运行参数出错、车票发售错误、乘客票卡扣费错误和设备后台报表收益混乱等重大故障。因此线网AFC系统时间的一致性, 对于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和保持广州地铁优质服务的良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2 AFC系统时间同步实现方式

AFC系统由五层构成:第一层:综合中央计算机系统 (ICCS) ;第二层:线路中央计算机系统 (LCC) ;第三层:车站计算机系统 (SC) ;第四层:车站终端设备 (SLE) ;第五层:读卡器和车票媒质IC卡、单程票Token币车票 (见图1) 。

AFC设备系统的时间精度要求不是十分高。SNTP是简单网络时间协议 (Simple Network Time protocol) 的简称, 它是目前Internet网上实现时间同步的一种重要工程化方法。SNTP协议采用客户/服务器工作方式, 以服务器作为系统的时间基准, 各层级设备通过定期访问服务器提供的时间服务获得准确的时间信息, 并调整自己的系统时钟, 达到网络时间同步的目的。

广州地铁AFC系统设备网络为一个封闭式的局域网, 不与外网进行连接。考虑到AFC设备层级较多, 为使系统可以统一时间, 可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实现时钟同步功能: (1) 各终端可安装SNTP时钟同步软件 (见图2) , 该软件可设置设备本地需同步的服务器IP地址和同步时间间隔, 使用直观可靠, 但该软件为无条件与服务器同步时间; (2) 在AFC系统设备的应用软件加入时钟同步或逻辑判断时间差异功能, 可通过以配置文件的形式修改服务器地址和同步时间间隔等。

3 AFC系统各层级设备时间同步机制

3.1 ICCS与LCC级

ICCS (综合中央计算机系统) 与LCC (线路中央计算机系统) 为两系统进行通信, 设备数量少。LCC主要完成与ICCS之间的信息交换, 接收和存储由ICCS系统下载的运营和设置参数, 并下达车站计算机系统。两台设备主要通过时间同步软件、时间跳变逻辑判断和人工监控即可达到时间同步目的。

3.2 LCC与SC级

LCC (线路中央计算机) 主要以一对多形式连接线路各站的SC (车站计算机) 设备, LCC主要实现收集保存各站SC上传的各类数据和管理控制各站SC等功能。

广州地铁SC服务器设备的应用软件具有时间同步功能, 通过配置文件可将时间同步服务器地址设为LCC的IP地址, 时间同步间隔为15分钟;而且SC应用软件判断当SC与LCC的时间差异超过15分钟后 (可通过配置文件更改) , SC不响应LCC的时钟同步。

该机制存在以下优点:当LCC服务器时间出现异常, 可避免该线路各站的SC服务器同步错误的LCC服务器时间, 从而防止因LCC时间错误导致全线设备运行异常的情况。

但该机制也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当SC服务器因设备运行异常导致时钟跳变 (时间差异大于设定值) , 如果没人工调整时间, 则SC服务器时间一直错误从而影响全站的设备。

SC服务器时间异常跳变情况包括: (1) SC主板电子没电时设备人工或自动重启后, SC服务器时间会跳变至主板出厂时间, 如果没及时发现则服务器时间会出错; (2) 人为误操作更改SC服务器操作系统的时间 (差异大于设定值) , SC服务器时间将跳变并且影响全站设备。

防范措施包括: (1) 通过制定检修规程, 定期检查和定更SC服务器主板电池, 设备重启后需检查操作系统时间, 确认时间正常; (2) 添加时间更改确认小插件, 更改操作系统时间时需输入相应信息确认, 避免人为不清楚的情况下误操作导致系统时间跳变。

3.3 SC与SLE级

SC主要实现收集保存SLE设备的所有数据、监控SLE和下发参数等作用。广州地铁AFC系统SLE数量较多, SLE通过安装“SNTP Client”软件与SC服务器进行无条件同步 (时间间隔设定为2分钟) , 其中BOM时间与SC服务器差异大于一个月将不进行时间同步。

该机制存在以下优点:车站级所有设备 (除BOM外) 无论何种原因出现时钟跳变后, 都可以无条件地与SC服务同步正常的时间。

但该机制也存在以下不足之处:SC服务器的时钟出现跳变后 (BOIS电池失效或人为误操作) , SLE将会出现时钟错乱, 导致全站设备运行异常。

防范措施包括: (1) 检修SC服务器如需重启SC服务器, 需断开SC服务器网络, 避免因SC服务器重启后时钟跳变而使全站设备时间错误; (2) 规范员工SC服务器操作守则和添加时间跳变确认插件, 避免人为误操作修改SC服务器时间。

SLE与车票级不涉及时间同步问题。

4 AFC系统时间同步机制的多样性

AFC系统各级设备的时间同步机制可进行无条件同步, 条件判断同步, 或者两者互相混用。功能实现方式可以是嵌入设备应用软件, 开发时间同步软件或添加程序插件等。建立AFC系统的时间同步机制, 需结合设备运营的实际情况, 全面考虑各层级设备时间跳变发生的可能性, 各层级设备时间跳变的影响范围和健全的防范应对措施, 以达到最优的时间同步机制。

5 结语

高校校园无线网的建设与管理 篇6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高速发展, 全球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宽带化、IP化和无线化的新特点。尤其是无线宽带网技术受到了全球各计算机专业领域工作者的极大关注, 成为当前计算机技术研究与应用计算机专业的热点。

无线局域网 (WlLAN) 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抛开了网线有线的固定限制。无线局域网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 可满足各类便携设备的入网需求, 如笔记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 实现了图文传输、电子邮件、音视频会议等有线网上所能达到的一切功能。相对于传统有线网络, 无线局域网没有传输线的限制, 可即时配置与拆卸, 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弹性, 满足了当前即时办公、高效办公、移动办公的需求。

随着教育部门推进校园信息化, 建设数字化校园项目的推进, 建立并完善校园的无线网络覆盖, 为广大学生和教学、科研人员提供更多学习、工作上的便利。无线局域网更适用于教室、宿舍楼、图书馆、会议大厅、自习室和活动中心等空间大、设施密集、网络需求多, 但不宜布设密集电缆的场所, 有效地弥补了校园有线网的不足, 促进了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方便。

1 校园无线网架构设计

根据对之前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目前传统的无线网的架构主要采用的是自治型无线接入点。其基本原理是每个无线接入点都是一个独立的管理与工作单元, 相互之间无法进行任何沟通。其主要缺点为网络管理时需要逐台配置和管理, 需要投入大量时间、人力与经费, 最主要的是无线网络内的所有设备无法形成一个整体, 不具备协作性的安全防御性能, 整个网络的融合性差。

针对自治型无线接入点协作性、融合性差的缺点, 部分网络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交换机+远程轻型无线接入点 (瘦AP) 的新型体系架构。在此架构中, 交换机可以统一控制与管理所有的无线接入点, 从而增强了无线网的整体管理能力和安全防御能力。虽然此种体系结构在小型无线网络中运行良好, 但是当应用于铺设大规模的无线网 (100台无线接入点以上) 时, 由于无线接入点设备所吞吐的数据流量 (用户数据、设备管理数据) 都要通过加密隧道, 集中由交换机承载与处理, 再通过其转发至有线网络并送至目的地, 导致交换机要汇聚大流量数据。而无线网交换机通常采用的是X86+ASIC的类服务器结构, 对外提供的端口可以承受的数据吞吐量一般在2Gbps以下, 假设每个无线接入点的数据吞吐量为15~20Mbps, 实际情况中每台无线交换机最大约可以集中转发200台左右的接入点数据。当超过这个数量, 交换机存在流量瓶颈时, 就需要交换机的数量。目前, 无线网大多数采用的是802.11n协议, 单个无线接入点的数据吞吐效率已经提高至100Mbps以上, 此架构不适合承担集中处理所有流量的任务, 对于当前应用较广的多媒体数据传输、网络视频电话等更难以承担。

针对前两种模式的缺点, 通过调研, 本文设计了一种智能无线交换网络无线架构技术。在此架构中, 采用智能无线局域网交换机MX-200进行控制, 而智能无线接入点AP可具备根据用户种类、应用类型、VLAN等的不同方式来自动判断数据流量是否需要全部集中由交换机转发。此架构既具有了交换机架构的优点, 又可以根据网络数据情况自适应的对数据进行分离, 将对传送速度要求高、流量大的数据转入有线网络, 将公文、试卷等安全性要求较高的送交智能无线交换机转发, 从而避免出现流量瓶颈。其网络拓扑图见图1。采用这种设计后, 即使以后通过校园无线网进行无线语音通话、视频和基于IEEE802.11n的高速传输都足以应对, 同时便于日后系统的升级与扩展。

2 校园无线网的实施

基于智能无线交换网络架构技术的校园无线网络的实施方案设计中主要考虑了两个问题, 首先是覆盖区域的状况和设备的选型, 以有布局方案的设计;另外就是接入用户的计费及上网方式, 下面就这两方面问题具体说明。

2.1 无线局域网接入设计

构建校园无线局域网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将无线设备接入原有的校园网, 方案设计的基本既要保证原有校园有线网络的体系架构和设备不用大动干戈, 又可以保证校园无线网的实现。

根据校园原有的网络架构, 本文将智能交换机MX-200分别连接2台核心交换机, 并将核心交换机配置为热备份模式。其中MX-200无线控制器作2层透传, 与核心交换机之间采用OSPF Protocol 进行连接。

另外, 本文将无线AP与无线用户分配至不同的虚拟局域网 (VLAN) 中, 从而保证校园无线网的管理与安全。采用学校DHCP服务器对用户地址进行分配, 网关做在MX-200的三层交换板上, 这样可以根据网络实际情况在核心交换机中定义访问控制列表, 做具体的策略控制。整个校园无线网的接入结构见图2。

2.2 上网方式

无线校园网络由于网络信号覆盖范围广、使用人员不固定, 采用了基于SAM的Portal认证方式。只有用户申请无线网络服务后才能使用, 采用计时收费的方式, 用户登录后开始收费, 注销后停止计费, 以秒为计时单位, 采用预缴费模式。

具体步骤为:在无线AC上建立无线VLAN, 并启动DHCP服务, 以Trunk方式连接无线AP连接的汇聚层的交换机, 所有无线上网都通过Portal发起认证请求, 认证成功后计时开始。通过这种方式, 确保了非法用户使用无线网络, 同时保证了校园网内所有无线网络处于同一虚拟局域网内, 为网络的管理与维护提供了方便;另外, 用户数据库可通过集群中各个无线控制器共享, 实现了移动用户在不同地区调整网络区域时的无缝。

无线上网流程:①用户通过DHCP获得IP地址;②通过Protal进行客户登录;③获得用户MAC/IP/VID作为用户标识;④获取上网权限, 检验用户数据流;⑤用户注销客户端, 并停止计费。

3 校园无线网管理策略

校园环境聚集了大批的知识精英, 这意味着存在掌握了高级网络技术的黑客的可能, 另外, 由于无线网络没有固定的边界, 学校周边以及进入学校的外来人员易通过各种非法方式访问, 这就需要在设计网络架构时, 要仔细研究校园无线网的安全设置和管理。

3.1 AP点设置与管理

首先我们需要对AP进行基本设置:要对全部AP基站的SSID统一规范命名, 如, University为学校名称, 5为5号楼, 3为3层, 4为第4个接入点, 命名最多可用32个字符。由于对于AP基站基本采用用户固定接入的管理模式, 所以为了便于普通用户检测网络信号强弱, 开放SSID广播, 同时打开信道自动扫描以匹配用户信道。

下面设置局域网 (LAN) 的参数:根据校园网采用的内部地址分配原则, 对每一个AP基站设置不同的IP地址值、网关、DNS等。

3.2 安全设计

为保证本文所设计的校园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 可以从无线局域网的数据加密与访问控制两个方面入手。其中可以考虑采用目前较为成熟的WAPI标准对数据进行加密。而访问控制可以构建无线认证系统, 本文采用801.1x+EAP的认证方案。

WPA被认为是目前相当可靠的无线局域网安全标准, 利用WPA技术对访问用户进行认证处理的同时进行数据空中加密。用户认证方案见图3。

4 无线网络后期优化系统架构

在高校校园网的建设后期, 还需要对无线网络进行部分优化。无线网络优化是对无线网络资源进行重新配置的过程推出。如何与目前流行的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运营厂商的无线校园网热点进行整合, 达到资源最大化利用, 也是新时代高校无线网面临的主要问题。

因此, 为加快校园无线网优支撑手段的建设, 需要与中国移动等运营商合作, 将无线网络优化平台的总体建设目标定位为围绕“质量领先、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网络工作战略目标, 支撑无线网络规划和优化工作, 实现集中化、标准化、信息化, 支撑网优工作流程化、实现网优专家经验IT化, 提高优化工作效率, 提升校园网络质量。

优化后的无线网络平台包括软件、网络、硬件, 遵循系统设计思想, 无线网优平台按照结构分层的原则分为基础数据层、分析层、实现层、呈现层4层体系结构, 整个平台架构的设计思想是以基础数据层为依托, 以分析层和实现层为核心, 通过Portal提供统一的用户界面连接所有应用。

(1) 基础数据层。

数据中心, 对通用采集平台、话务网管、外部接口等采集的参数、资源、性能、MR、GIS、DTCQT等各类数据进行预处理, 整理成符合规范的格式, 然后以数据库或文件形式储存到数据服务器中。

(2) 分析层。

由场景自动生成系统和干扰自动分析系统组成, 其中场景自动生成系统对多个网优基础数据模块的数据挖掘分析, 自动生成多个场景参数, 如场景参数表、WIFI参数表、WLAN参数表等;干扰自动分析系统对频点、时隙、扰码等干扰敏感参数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 形成解决网络干扰的优化表, 如频率优化表、扰码优化表、时隙优化表等。

(3) 实现层。

主要由参数管理系统组成, 对涉及网络优化的所有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存储、监测和配置。

(4) 呈现层。

通过统一的Portal向不同用户提供各类上层应用, 如频率分析、参数核查、性能分析等。

5 结束语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智能无线交换网络的校园无线网络, 通过智能无线局域网交换机MX-200的控制, 达到自适应分配流量的作用。且用户只需简单设置就可以登陆校园无线网。本文详细地给出了该设计的实施方案, 以及基于此方案的校园网管理设计及安全策略, 从而完成整个校园无线网络的身份验证, 做到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的无缝对接, 确保校园无线局域网的高效、便捷与安全;最后, 给出了在无线局域网热点下的优化体系架构。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无线交换网络的校园无线网的架构, 并详细论述了其实施方案与接入设计。然后分析了校园网无线管理与安全策略的解决方案, 为校园无线网的方案设计、设备选型、工程实施、集中管理和网络安全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校园无线网,智能无线交换,网络管理

参考文献

[1]苏群, 赵宇明, 徐晓新.校园无线网的建设和管理[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2011 (3) .

[2]邓向林, 吴炜.松耦合模式下校园无线网与3G网融合技术的研究[J].微型机与应用, 2010 (12) .

[3]沈丹萍.无线校园网的构建及分析研究[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 2009.

[4]TRISTAN HENDERSON, DAVID KIOTZ, LLIYA ABYZOV.Thechanging usage of a mature campus-wide wireless network[J].Comput-er Networks, 2008 (14) .

[5]KOUSALYA G, PREDICTIVE HANDOFF.Mechanism with real-time mobility tracking in a campus wide wireless network consider-ing its[J].Computer Communications, 2008 (12) .

[6]EUNHONG KIM, WILLIAM GWELLS.A model for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earned valu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Management, 2009 (5) .

[7]SAAD H.AL-JIBOURI.Monitoring systems and their effectivenessfor project cost control in construction[J].Intemational Journal ofProject Management, 2010 (21) .

[8]DAN SWENSON etc.Best practices in target costing[J].Manage-ment Accounting Quarterly, 2011 (11) .

[9]ZANDER J.Performance of optimum transmitter power control incellular radio systems[J].IEEE Transactions on Veh.Technol., 1992 (1) .

[10]KOSKIE S, GAJIC Z.A nash game algorithm for sir-based powercontrol in 3Gwireless CDMA networks[J].I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 2007 (5) .

4G无线网造价管控系统性研究 篇7

TD-LTE是中国移动的未来, 无线网发展将“聚焦4G”, 四网协同发展的重点由“3G和WLAN分流”转向“全力以赴、保质保量保速度加快4G建设”, 加快2G/3G业务向4G迁移, 实现3G网络向4G的平稳过渡, 立足长远, 打造“承载能力强、用户体验佳、投资效益高、网络易维护”优质无线网。

省内建设规模的增加, 导致集团批复投资不能满足省内建设需求, 投资缺口很大, 急需创新管理思路, 有效控制造价。同时4G网络呈现IP化、宽带化、扁平化等新技术特点, 需要建设项目管理流程与之相适应。由此, 我们结合投资造价构成分析与项目全生命周期流程梳理打造了全新的造价管控体系。

二、造价影响因素分析

2.1静态分析

通过剖析无线网建设项目, 对单站造价构成及影响因素进行静态分析, 测算管控目标。通过造价构成及重点影响因素分析发现, 主设备:占比45%, 主要为设备采购、技术方案、新技术等因素影响;配套:占比41%, 主要为造价标杆、建设方式、库存物资等因素影响;设计施工:占比11%, 主要为配置标准、取费标准等因素影响。此外, 还有“营改增”、“动产不动产”影响。

2.2动态分析

通过对项目全生命周期全过程分析, 定位关键影响环节, 探寻管控切入点[1]。通过分析发现, 影响造价的项目关键环节有:

1、规划立项等投资决策阶段:

根据建设任务和要求提出各种项目的拟建方案, 经审批后作为项目投资的控制价, 对投资的影响程度为95%-100%。

2、设计阶段:

根据施工图设计编制施工图预算, 并控制在概算内。对投资影响为35%-75%。

3、招标阶段:

以工程概算和施工图预算为基础进行编制, 并应控制在概 (预) 算内, 对投资影响为20%-50%。

4、施工阶段:

对合同调整时应不超过设计概 (预) 算, 对投资影响为5%-20%。

三、建立基于过程的多角度造价管控体系

通过之前造价构成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我们建立了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的基于过程的多角度造价管控体系[2]:

3.1梳理流程

针对4G网络建设的特殊性, 按照“以终为始”的工作方针, 重新梳理优化无线网项目建设流程, 优化各部门职责, 制定了《4G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 加强和规范了省内4G网络建设项目管理工作, 固化了管理流程, 适应了4G技术特点, 在确保建设质量基础上, 为4G造价管控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保障。

3.2制定标准

a.典型场景建设方案标准化

针对性地深入研究城区弱覆盖、室内深度覆盖、高铁高速道路覆盖、乡镇及农村广覆盖四类典型场景的无线环境特点及覆盖要求, 编制了《4G典型场景建设方案暨案例库》, 为各类典型场景提供最优解决方案, 实现建设方案标准化, 降低网络建设成本。

b.无线配套配置标准化

在不降低网络安全性的前提下, 重新制定了《4G无线配套配置标准》, 该标准解决了无线配套配置标准冗余偏大的问题, 有效降低了单站造价。

c.无线配套工程设计取费标准化

收集整理了《4G无线配套工程设计取费标准》, 积极与采购部沟通获取最新配套设备采购价格, 制定系统实时的设计取费标准。

同时根据通信行业特点, 结合我省实际情况, 不计取文明施工费等费用, 节约投资。

3.3建立机制

a.建立配套投资刚性和造价标杆管理机制

根据对标分析结果进行投资估算, 建立配套投资“刚性管控”和“造价标杆”管理机制[3]。

投资刚性管理:配套投资“设上限”, 建设规模“设下限”, 激励分公司在下达投资范围内多完成4G站点配套。

造价标杆管理[3]:按照经济、地理、人口等发展, 将全省分为四类市州, 建立配套对标管理机制;并对分公司单站造价进行排名, 作为劳动竞赛评分重要依据。

b.建立物资库存管理和设备到货管理机制[4]:

建立物资管理机制、4G配套物资要求优先利旧库存;建立工程物资库存管理机制, 加强配置、实施、验收各阶段的管控;建立设备到货管理机制:根据设备到货流程, 建立设备入库管理、设备出口管理、货物上站管理等机制;

c.建立设计施工监理管理机制

建立对设计单位管理要求机制[5], 提高设计质量, 提升造价管控能力。强化“网络结构、问题站点”两个重点, 确保网络覆盖要求, 按照相关设计规范完成工程设计, 针对前期集团组巡发现的设计问题进行整改规避。

建立包括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核查、督导人员支撑、随工人员巡检、建设单位检查一体化工程建设质量监督机制[6]。

四、总结与展望

通过“4G无线网全方位全过程造价管控体系”管理创新实践, “又好又快”推进了2014年4G无线网工程建设, 确保了工程质量, 显著降低工程造价。在4G二期工程应用中, 与传统投资管控相比, 节省了大量投资。

4.1从经济效益来看

通过主设备造价管理:主设备单站建设成本降低4.1万元, 降幅为26%, 共节约投资6.93亿元;配套造价管理:配套单站建设成本降低2.2万元, 降幅为21%, 共节约投资2.84亿元;综合造价管理:单站综合造价建设成本降低6.3万元, 降幅为23%, 共节约投资9.77亿元。

4.3从社会效益来看

提高了投资效益, 提升了工程质量, 使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提升公司市场核心竞争力。有效改善中国移动的4G网络覆盖质量, 提升客户感知, 提高客户满意度, 树立良好的4G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秦茂玲.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研究与应用[D].重庆大学, 2008, (05)

[2]黄丽莉.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吉林大学, 2007, (05)

[3]李露梅.工程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 2008, (09)

[4]殷红军.工程项目造价管控要点及其方法分析[J].新经济, 2014 (20) :110-111.

[5]董毅.新型全过程造价管控体系研究[J].电网工程造价管理优秀论文, 2011.

上一篇:后金融时代下一篇:少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