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作用

2024-08-05

保障作用(共12篇)

保障作用 篇1

保障措施, 是指WTO成员在进口激增并对国内相关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时, 所采取的紧急限制进口的措施。这种措施起到了安全阀的作用, 故有自由贸易的“安全阀”之称。保障措施主要通过关税、数量限制和关税配额等方式来限制进口, 以达到使本国产业免受其他成员产品冲击的目的。它是一种针对公平贸易条件下产品进口的限制措施。目前, 保障措施连同反倾销和反补贴已经成为世贸组织 (WTO) 成员用以保护国内产业的三种救济手段。

一、保障措施的作用机制

一般来讲, 贸易保护措施对国内市场的保护, 主要是从关境上对进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进行控制, 形成价格控制机制和数量控制机制。因此, 价格控制机制和数量控制机制是两种基本的作用机制。对保障措施的作用机制分析, 也应从价格和数量两个方面进行。保障措施既有价格控制机制, 又有数量控制机制的功效, 这主要看保障措施的实施方式而定。保障措施既像关税壁垒那样具有价格控制机制, 又像配额那样具有数量控制机制。

国际上通常的限制贸易的手段主要有关税措施和非关税措施。关税措施是典型的价格控制机制, 因为对进口产品征收关税后, 进口产品的销售成本提高, 竞争力下降, 即征收关税不影响出口商的成本和售价, 但提高了进口商的购入成本, 关税通过价格控制部分地阻挡了商品的进口。配额是一种典型的非关税壁垒, 它通过改变配额指标来调整产品的进口数量, 配额指标一旦确定, 则进口数量也就确定, 它是一种完全的数量控制机制。

保障措施在限制进口方面, 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来实施:提高关税、实施数量限制和关税配额, 关税配额是关税和数量限制相结合的一种形式。从保障措施的实施过程分析, 保障措施一旦实施, 就会对进口产品产生明显的数量控制和价格控制的双重机制, 并通过这两种机制对进口商品的成本产生影响, 进而影响到进出口国的社会福利、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 如图1所示:

二、保障措施的经济影响

(一) 保障措施对进口国的经济影响

1、正面经济影响

(1) 有效地保护进口国弱势产业的安全

保障措施的实施目的是防止某种产品的进口增长过快给国内相关产业, 特别是竞争力较弱的弱势产业, 造成重大损害或重大损害威胁。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这样的一种保护弱势产业的安全机制, 就会因为自由贸易和市场开放给其国内经济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如企业出现亏损乃至倒闭、工人大量失业、贸易逆差严重等严重的问题, 而进口国保障措施的实施可以避免上述问题出现。

(2) 有助于恢复国内产业的竞争力

如果进口产品大量增加, 就会使国内同类产品的市场份额大幅度减少, 从而导致产量、销量、生产率、设备利用率降低, 出现利润下降, 亏损增加, 甚至被迫退出市场竞争, 这样就会扼杀国内产业的成长。通过对进口产品实施保障措施, 就可以为国内产业提供临时的保护, 为国内产业改善竞争力或将原生产资源转移至其他产品生产提供时间。从这个意义上讲, 保障措施的主要贡献在于培育竞争者。

2、负面经济影响

(1) 限制了竞争, 导致传统产业效率低下

保障措施通过价格机制和数量机制扭曲了消费, 并且限制了竞争, 从而激励了厂商在高成本下进行低效率生产。美国许多的传统产业多年来依赖国家保护政策, 进行低效生产, 拒绝进行大规模的结构性调整, 导致多年来管理不善、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无法解决。如钢铁产业是美国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最大的用户, 1970年到2002年, 美国发起的保障措施调查中, 有123起是钢铁产品, 但是美国的钢铁业并没有在保护中提高效率。相反, 产品结构不合理, 成本高于欧盟和日本钢铁产品, 甚至同一些发展中国家钢铁业相比, 也不具备竞争优势。

(2) 对就业的间接负面影响大

对某一产业尤其是上游产业的保护可能使下游产业成本升高, 经营环境恶化, 发生亏损甚至破产, 失业加剧。以美国钢铁业为例, 据估算如果美国对进口钢材平均征收20%的关税, 大约可以挽救9000个钢铁工业的就业岗位, 但由于钢材价格上涨将导致消费需求减少, 钢铁消费行业将因此失去714万个就业岗位。而根据美国小企业管理局 (SBA) 的统计, 2002年3月美国对钢铁业发起的保障措施调查, 使得在2002年一年中, 金属、机器设备、交通工具和零部件制造等钢铁消费行业由于成本压力过大而减少了22.4万个工作岗位。

(3) 容易招致贸易报复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一国的某种产业也许因为国外产品进口冲击而受到损害, 但其他产业却从对外出口中获得利益。保障措施很可能是一个负和博弈过程。从短期来看, 首先实施保障措施的国家和地区占有暂时的有利地位但从长期来看, 总收益未必就是正值, 因为受指控国会利用各种条件, 包括保障措施进行贸易报复使在出口中获益的外向型产业同样成为他国报复的牺牲品, 结果贸易保护措施往往得不偿失。

(4) 影响出口贸易

进口国之所以进口某项产品, 其根本原因在于进口国自己生产该产品不具有国际比较优势, 会低效率地占用进口国较为稀缺的资源;或者说这些资源被利用在其他产品上会使其他产品具有更强的国际比较优势, 会占有更大的国际市场, 从而获得更多的利益。但当对进口的该项产品实施保障措施后, 由于出口国对进口国市场的该产品供给量会减少, 进口国生产同类产品或相似产品的产业则可以恢复并增加产量, 这样就打破了前述的原有的国际分工格局。一方面, 进口国增加的该产品的产量, 由于缺少国际比较优势仅仅只能针对进口国本国的市场, 增加产量对进口国的出口贸易不会产生多大贡献;另一方面, 进口国扩大该产品的生产, 会增加对本国稀缺的生产资源的需求, 进口国原本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产品, 由于资源需求增加以致资源成本提高, 从而减弱了这些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出口贸易受挫。

(5) 阻碍了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更多地考虑国际分工的因素, 只有顺应国际分工的要求, 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才是合理的, 它们的经济资源才有可能实现最佳配置。而实施强制性的保障措施, 会破坏业已形成的国际分工, 因为保障措施通常保护的是进口国落后的没有竞争优势的传统产业。保护这样的产业, 只能阻碍进口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方面, 落后的传统产业因为受到保护而形成了很强的依赖性, 发展的动力不足, 这些产业自身不会有所进步;另一方面, 落后的传统产业低效率地占用了一部分稀缺的经济资源, 在一定程度上又制约了其他新兴产业的发展。

(二) 保障措施对出口国的经济影响

1、减少出口贸易额

保障措施对出口国的直接影响是被实施保障措施的出口产品的出口市场萎缩, 出口数量下降。出口的下降来源于三个方面:第一, 征收的关税是出口产品的价格提高, 出口市场消费需求下降;第二, 国外进口商不愿经营受保障措施影响的产品, 进一步加剧出口市场的萎缩;第三, 保障措施具有一定的连锁效应, 一个国家对出口国的产品采取保障措施, 常常会有另外一个或几个国家跟进, 就同样的产品采取保障措施。特别是目前国际经济格局呈现出区域化、一体化的趋势, 一旦出口国产品遭到进口国的保障措施, 就意味着出口国的产品将很可能要失去进口国所属经济体的全部市场。

2、失去规模经济的利益

规模经济是指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具有规模优势的企业, 在一个相当大的产量范围内, 随着产量的增加, 单位产品的成本递减, 企业具有规模优势。但规模经济的实现与市场容量有密切关系。如果市场广阔, 则它的制造业就有条件进行大规模生产, 提高经营效率, 降低成本, 实现规模节约, 取得比较优势, 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上就具有竞争能力;反之, 则相反。而保障措施则会造成市场缩小, 降低一国该行业规模经济水平, 从而导致利润率下降。图2反映的是保障措施的实施对出口国规模经济的影响。

由图2可知, 由于一国遭遇保障措施, 致使出口市场减小, 产量缩小, 从Q2下降到Q1, 原有的规模经济不复存在, 进而使得平均成本上升, 从C2上升到C1。该行业整体的利润下降, 甚至可能导致亏损。从这个角度来看, 保障措施的实施对出口国的影响比较严重,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 尤其为甚。对于走上新兴工业化道路的发展中国家而言, 拥有规模经济优势, 对于其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这是因为其产品出口的比较成本优势, 不仅来自于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 而且来自出口扩大导致的规模生产成本下降。这种规模经济效应对发展中国家走上工业化道路无疑具有重要的动态利益, 然而一旦该企业受到保障措施影响而出口下降, 企业的产出将出现下滑, 规模经济效应就会消失, 使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动态比较优势不能发挥, 进而会影响其产业结构的升级。

3、使本国的优势产业遭到打击

出口国出口的产品常是具有国际比较优势产业的产品, 这些产业往往在出口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整个产业结构中担负重要的支撑作用。出口国遭受保障措施的产业, 其大量的出口产品只有转回头来再投入到出口国本国市场上来, 与本国原有的产品抢夺市场, 这势必造成市场供求失衡, 价格下跌, 以至于产品严重积压, 大批工厂被迫停产, 最后的结果就是这些产业长期一蹶不振。

4、对于受限产品的出口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创

在遭受保障措施的限制下, 为了尽量减少出口产品积压所带来的损失, 受限的企业往往争取将这些原定销往实施国的产品销往其他国家。但是销售方向的转变会给企业带来不小的损失, 而且会影响这类企业的就业状况。另外, 受限产品对一国的出口不可能继续保持一种比较高速增长的势头。一国生产和经销这类产品的企业需要找新的市场或者将回流到国内, 这样对国内市场压力会加大。此外, 为了维持生产和就业, 在传统的出口市场遭遇保障措施后, 企业必须开拓新的市场, 增加了企业的营销成本。

虽然进口国实施的保障措施给出口国经济带来的更多是负面影响,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保障措施带给出口国的也有积极的方面。出口国的产品在受到进口国的保障措施限制的情况下, 如果其出于外部压力的作用, 考虑不断提高产品的加工层次和技术含量, 就会促进该国的产业结构调整, 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从而增强该国产品在未来的竞争力。

摘要:保障措施是指WTO成员在进口激增并对国内相关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时, 所采取的紧急限制进口的措施。保障措施的作用机制有价格控制机制和数量控制机制两种形式。保障措施是由进口国实施的, 其在给进口国经济带来正面影响的同时, 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保障措施是一种针对公平贸易的保护手段, 出口国在既无倾销, 又无补贴的情况下, 产品的正常出口受到抑制, 会给出口国的经济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关键词:保障措施,作用机制,经济影响

参考文献

[1]孙敬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分析[M].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4.

[2]徐复.保障措施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攻防方略[M].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

[3]严建苗.WTO框架下保障措施经济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

[4]蒋德恩.保障措施的滥用――一种新形式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及其应对策略[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6, (9) .

[5]张海星.反倾销的经济分析与对策[J].宁夏社会科学, 2003, (3) .

[6]常文娟.WTO《保障措施协议》的实施条件及其影响[J].学习论坛, 2002, (8) .

保障作用 篇2

一、社会保障的目的和意义 1.经济目的

通过社会保障,使社会成员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最基本的生活条件,维持生命的安全; 2.政治目的

通过社会保障,保证国家的各项政策得到贯彻和实施,维持社会稳定,巩固现存的社会制度。

3.最终目的: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二、社会保障的特点

一是社会性

社会保障对象具有社会性,即其保障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 社会保障组织管理机构的社会性;

社会保障资金来源的社会性。社会共同承担制。

二是强制性

各国均用法律的形式将社会保障制度固定下来,以确保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避免了主观随意性。社会保障所规定的某些保障项目,不论个人或雇佣单位愿意与否,都必须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参加并接受其保障;社会成员个人无权选择所参加的社会保障的项目、待遇,社会保障机构也无权拒绝社会成员享受其权利的要求; 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以立法形式保证实施,符合缴纳条件的个人和团体,都必须按要求缴纳,否则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目前仍有不少企业拒绝参加社会保险,违反了劳动法第七十二条中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三是普遍性

保障项目普遍: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险又包括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等多个方面; 保障对象普遍:覆盖至全体社会成员; 四是公平性

符合保障的对象能够均等地获得社会保障的机会和权利; 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公平和进步。五是互助性

横向互济: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遵循的是一种大数法则,也即是多数成员实现对少数遭遇风险成员的收入补偿;

纵向互济:代际之间的互济。如养老保险的社会统筹部分。六是储蓄性

一部分社会保障项目的资金是先行扣除、缴纳和储存,然后分配和使用。其实质是“取之于已,用之于已。”

三、社会保障的功能

1.社会保障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市场经济的特点:一是通过市场机制作用于社会,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市场机制存在不可避免的弊端:盲目性、外部不经济、无法协调效率与公平等。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有效手段之一。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由竞争性的市场体系与以政府为主体的宏观调控体系两部分组成,二者相互作用,进行资源配置。国家运用社会保障干预市场失灵。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公共利益。

2.社会保障的社会性功能(对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的作用)

社会保障的补偿功能:是对因为市场竞争造成失业、下岗者的一种经济补偿。社会保障的稳定功能:通过保证劳动者乃至国民在特殊情况下的生活问题,从而实现整个社会乃至统治秩序的稳定。被誉为“社会安全网”和“社会减震器”。国际劳工组织在总结各国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时指出:“没有社会的安定,就没有社会的发展;没有社会保障,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客观地描述了社会保障作为社会稳定机制的重要性和功能。

2、社会保障的经济性功能(对应于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调节投融资功能:社会保障的资金直接来源于社会保障费、国家资助(财政补贴)以及资金运营收入,经过长期积累,数量巨大,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成为国家调节投资的一大支柱。

平衡需求功能:经济要保持健康的发展,就要保持需求与供给的总体平衡。在经济扩张时期,就业比较容易,失业率低。在经济紧缩期,找工作困难,失业率高,可支配的收入减少,容易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社会保障被称之为调节经济的蓄水池,具有非常有效的平衡需求的作用。

当经济衰退而失业增大时,由于失业给付,抑制了个人收入减少的趋势,给失去职业和生活困难的人们以购买力,从而具有唤起有效需求的效果,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复苏。

而当经济高涨失业率下降时,社会保障支出相应缩减,社会保障基金规模因此增大,减少了社会需求急剧膨胀,最终又使社会的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平衡。国民收入再分配功能:通过税收的环节,在一次分配的时候,将高收入者以征税的形式收上来,通过财政手段转移支付,再分配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保护和配置劳动力功能

维持劳动力再生产:通过失业救助,使失业者能够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通过就业培训,又使得失业者得到了新的技能,重新就业。

促进劳动力有效配置:通过社会保障调控,劳动者无后顾之忧,可以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实现劳动力要素的有效配置。部分劳动力则通过失业救助,找到了最能发挥其能量的工作,也即实现了有效配置。

本节重点:

1、社会保障的特点

保障作用 篇3

关键词:党建工作;引领;保障

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和严峻的经营形势,企业党建工作如何引领广大干部职工万众一心攻坚克难?近年来,面对连续扭亏脱困的艰巨任务,山西焦化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融入管理发挥作用,以创先争优与文明和谐创建活动为抓手,突出“安全环保”、“和谐稳定”两大工作主题,认真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综合管理“双提升”活动,通过下大力气抓班子、带队伍,一心一意强基础、搭平台,齐心协力创环境、谋发展,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内动力,充分发挥了提振士气凝聚力量推动工作的作用。

一、融入中心,为企业发展聚力,发挥文明创建的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面对近年来生产经营持续困难的现状,山焦党委通过开展形势任务教育、举办主题宣传活动,不断加强文明和谐创建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凝心聚力,攻坚克难。

山焦公司将文明和谐创建贯穿于生产经营工作中,开展了“干部作风改进、企业形象提升和现场管理加强、员工素质提升”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管理双提升”活动,优化了环境,堵塞了漏洞。举办“感动山焦”身边好人评选活动,着力发现干部职工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职业道德和文明修养,涌现出了勤奋学习、钻研技术,取得多项国家专利的朱林才,扎根山焦、默默无闻在艰苦岗位上工作满35年的孙国朴,拾金不昧的宾馆服务员王淑婧等典型人物,用身边的人教育广大员工积极投身企业发展实践之中,创造一流工作业绩。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营造“重德崇智、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发挥公司爱心QQ群及微信平台优势,为身患骨癌的职工子弟张洁馨小朋友筹集爱心款11万元,集结爱心,传递温暖,实施道德引领,传递正能量。

二、建强班子,为企业发展引路,发挥组织建设的保障作用

一个企业只有建设一个好班子,才能带出一支好队伍,创造一流的好业绩。为此,山焦公司党委下大力气加强班子建设,转变干部作风,提高干部素质,为实现“四个焦化”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倾力抓好两级党委中心组政治理论学习,用科学理论武装干部头脑,指导实际工作,重点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进一步明确了方向,明晰了思路,坚定了信心,促进了工作。

山焦公司修订了《党委工作条例》,进一步完善了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对涉及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从机制上保证了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出台了干部管理八项规定,下放了科级干部用人权限,尤其是在应对危机、扭亏脱困、重点工程建设、一线艰苦岗位等急难险重工作中发现干部、选拔干部。加强干部队伍梯队建设,加大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力度,使一批学历层次高的80后年轻人,走上了车间管理岗位,为基层干部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对领导干部提出了“增强一种意识、反对三种倾向、争做八要干部、具备八种能力”的新要求。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国资委关于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申报规定等,坚决制止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严肃整治不良行为,提升干部形象。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不断创新载体,拓展范围,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凝聚全体员工的发展力量。焦化厂开展了以生产争先、服务争先、业绩争先、安全争先、技能争先为内容的“五先”争创活动,形成了人人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机关党委发挥党建龙头作用,在两级机关开展了“六查六看、创建六好处室”活动,激发了机关部门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使干部作风与机关形象得到提升。

三、关注民生,为企业发展蓄能,发挥和谐环境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山焦公司在坚持企业发展的同时,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强化责任落实,关切合理诉求,认真帮助职工解决好住房、职工子女就业、职工工作、生活环境改善等现实问题,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关注企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同心协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针对地处偏僻,职工子女就业渠道少、压力大的实际困难,山焦焦化党委始终将帮助职工子女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一号工程”,认真加以解决。为解决无房户要求,建设了7栋保障性住房。各级工会组织开展了“元旦、春节”、“中秋、国庆”和“金秋助学”送温暖活动,及时救济困难户、慰问离退休老职工,传递企业的关爱。积极开展矛盾排查工作,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促进职工群众的心理和谐,先后处理了临汾洗煤公司等历史遗留问题,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

企业的安全和谐发展离不开党建工作,卓有成效的党建工作又有力地推动了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山焦公司先后获得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山西省模范集体、山西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信访稳定工作先进单位、省级平安单位等荣誉称号。

住房公积金的住房保障作用分析 篇4

一、住房公积金起到的住房保障作用

住房公积金制度自从实施以来, 在改善民众居住环境与设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既能提高人们的住房购买力, 又可以促进住房的货币化发展, 它的实行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头等大事, 特别是随着住房商品化以后在人们购房方面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具体的讲, 它在住房保障方面的意义表现为:

(一) 能够增强职工的购房能力

人民生存与发展中, 最为重要的物质保障就是住房保障, 早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 就将住房保障的内容纳入到基本保障中, 这也表现出了国家对于民生的关注。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可以有效发挥出住房的保障作用, 保障职工的住房权利。此外, 住房制度的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改革, 住房公积金制度已然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强制缴费模式和逐年积累的制度下, 职工住房消费能力得到有效的增强, 在职工需要购买住房时, 公积金便可以为其提供资金、信用支持, 公积金房贷利率显著低于商业贷款, 且还款期限长达20年, 只要购买了公积金, 在职职工便可以利用提取、贷款、减税、缴存的优惠政策来提升自己的住房支付能力。

(二) 支撑了公租房和廉租房的建设

在十二五期间, 国家提出要重点做好公租房与廉租房的建设工作, 毋庸置疑的是, 公租房和廉租房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而住房公积金的一项重要作用就是支撑公租房和廉租房的建设。在下一阶段下, 需要不断探究住房公积金的安全运作、资金保障和资金积累制度, 为中等和低等收入的职工提供住房优惠, 让这一类职工可以享受到国家提供的住房优惠政策。

(三) 能够促进住房的货币化发展

住房公积金制度不仅可以促进住房制度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还可以转变民众的住房消费思想, 促进住房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提供职工的住房消费水平。从住房公积金试点工作开展伊始, 我国民众的住房消费观念便得到了显著的改变, 职工住房消费能力显著增强。住房公积金试点的开展标志就是上海市在1991年的住房公积金改革制度, 在这一阶段下, 住房分配制度出现了大的变革, 国家开始停止住房福利制度的实施, 开始实施住房分配货币化和社会化制度, 公积金制度作为住房保障制度, 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与住房公积金制度相比, 住房补贴缺乏强制性, 职工单位在实施住房补贴制度时, 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只有效益较好的企业和单位, 才能够将住房补贴制度落实到实处, 但是, 多数企事业单位的这项制度还是处在停滞状态。而公积金制度的实施则成为住房补贴制度强制性实施的一个重要标志, 各个单位需要按时、足额的为员工来缴纳公积金, 由于住房公积金具有一定的法定性和强制性, 因此, 在住房保障工作中起到了极大的支撑性作用, 促进了住房制度的货币化发展。

二、影响住房公积金保障作用发挥的因素

一直以来, 我国公积金制度在资金的收益率、使用与执行方面存在很多欠缺, 影响了公积金保障制度的实施,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公积金的收益率问题

就现阶段来看, 我国住房公积金的缴存对象主要为国家机关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 很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并未参与到其中, 还有一些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 也没有给外聘员工来提供公积金, 无法充分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并且, 一直以来, 公积金账户的资金收益不高, 导致资金贬值的发生。

(二) 地区使用情况失衡

住房公积金是根据职工工资比例来进行收缴的, 由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因此, 公积金的缴存率也出现了差异。经济发达地区公积金缴存率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 垄断性行业缴存率也显著高于其他行业。在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 公积金使用率能够达到80%, 但是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 公积金使用率仅有30%, 且这种差距也在不断的扩大。

(三) 制度执行力度不足

由于政府投入的经费有限, 且现有的公积金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 缺乏完善的行政执法队伍, 这就无法体现出公积金的法定性与强制性, 各个地区政府未将公积金的使用和缴存落实到实处。在这一背景下, 很多企业领导人员的思想都出现了偏颇, 认为缴存公积金会给自身带来极大的负担, 严重影响着这一制度的落实效果。

(四) 金融优势未凸显

目前, 各个商业银行为了提升自己的业绩, 将个人住房贷款作为一个重点来发展, 为居民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利率, 虽然公积金贷款与银行商业贷款相比, 有着明显的利率优势, 但是在优惠政策、优惠灵活度与贷款方式上, 还远远比不上商业银行。

(五) 审判流程繁琐

我国住房公积金贷款制度的审批流程非常的复杂, 有着苛刻的条件, 加上公积金适用范围狭窄、宣传工作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 公积金仅仅适宜应用在住房构建、消费以及维修上, 影响了公积金的使用率。

三、如何充分发挥出住房公积金的住房保障作用

目前我国各个地区的房价依然居高不下, 与高昂的房价相比, 大多数职工的收入并不高, 很多居民是无力承担高昂的购房费用的, 尤其是贫困家庭, 这一问题更为突出和严重。促进公积金制度的实施能够给普通工薪阶层提供资金支持,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社会的稳定, 因此, 发挥出住房公积金的保障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可以采取如下的措施:

(一) 解决公积金制度弊端, 提高资金收益

要充分发挥出住房公积金的保障作用, 需要先解决现阶段公积金制度上存在的各种弊端。就目前来看, 我国住房公积金的运行监督、风险管理以及运行效率上, 还存在着一系列突出的问题, 要改革现有的制度, 可以将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转化为政策性金融机构, 这可以参照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促进制度的改革, 这可以由政府作为担保人来为职工提供政策性优化, 这与金融机构的贷款是有着根本差别的。此外, 在改革之后,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服务定位更加的明确, 能够提升这一机构的抗风险能力。

同时, 还要注意做好公积金账户的管理、保值、增值、保险和补贴工作, 自1996年公积金施行以来, 账户资金一直按活期和三个月定期存款利率计算, 资金收益一直不高。2016年2月21日起, 国家住房与建设部与财政部联合发布了相关的政策, 将住房公积金的存款收益从以往的0.35%、1.10%提高到1.50%, 使得公积金每年账户资金的收益提高4倍以上, 上年资金收益提高了近50%, 可以将住房公积金的资金收益稳定在3%左右, 获得了缴纳人员的认可, 这对充分发挥出公积金制度的保障作用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 加大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覆盖力度

数据调查显示, 综合全国的情况来看, 享有住房公积金的人群比例仅有60%左右, 部分地区甚至不到40%, 可以看出, 还有很大一部分职工是无法享受这一制度的, 这些职工主要是城镇中中等和低等收入的职工, 在传统企业制度改革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下, 他们一直未能够享受到国家提供的这项福利。由于现阶段政府的相关政策还不够完善, 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与农民工也一直无法享受到公积金制度的福利。鉴于现阶段的现状, 政府需要对公积金的缴存进行深入的核查, 强制相关的企业、事业单位等为职工缴纳公积金, 采取合理的措施提升公积金制度的覆盖范围, 对未享受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予以一定的保障, 提升社会大众的公积金意识, 让更多的中低收入群体可以享受到住房补贴。

(三) 做好公积金管理监督工作, 提高资金运用率

如果对缺乏对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的监督, 那么必然会制约着其工作效率的提高, 也会对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落实产生不良影响, 作为监督管理部门, 必须要将自身的职责落实到实处, 而住房建设部门、财政部门以及人民银行则需要发挥出监督的作用。此外, 相关部门需要制定出完善的监督方案, 对公积金管理部门的工作绩效进行定期的考察, 严格参考相关标准来制定出奖励和处罚措施, 让公积金管理制度可以得到顺利的落实。

现如今, 提高公积金资金的运用效率, 也是发挥其保障作用的重要手段。根据2014年《全国公积金年度报告》的统计结果来看, 在206万个缴纳公积金的单位所缴纳的公积金总额为7万多亿, 比2013年增加20%以上, 资金利用方面, 共提取公积金3.7万多亿, 超过68%的资金用于个人住房贷款, 其余的用于住房建设项目余额贷款和国债, 资金的运用率直逼商业银行, 盘活了公积金账户资金。

(四)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落实要遵循针对性原则

一般情况下, 城镇中中低收入的家庭, 他们年收入低, 生活开销大, 缺乏购买住房的能力, 他们希望能够购买到价格低廉、面积适中的住房, 并不需要离市中心太近, 根据这些职工的情况, 住房公积金部门需要进行合理的分析, 对城市楼盘的住房价格进行深入的研究, 对职工的开销和收入情况进行评估, 合理的为他们提供购买住房的方案。针对一些特困家庭, 可以为他们提供低首付, 延长贷款额度和贷款期限, 考虑到低收入家庭的情况, 相关部门可以为他们提供额外的支持, 允许他们提出公积金来付房租、住房维修、物业管理等费用。这些人群在办理业务时, 相关部门必须要明确自身的责任, 以人为本, 提升工作效率, 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五) 利用合理的宣传扩大缴存覆盖率

住房公积金是解决职工住房问题的一个重要渠道, 在下一阶段, 相关部门需要重视住房公积金宣传工作的开展, 采用多样化的宣传模式, 让社会大众都可以了解到公积金的政策优势与作用。尤其是要注重对未开户企业、林场等单位合同工、临时工的宣传, 鼓励各个范围缴存公积金。此外, 还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与要求制定出系统的公积金缴存执法机制, 做好执法队伍的建设工作, 在全国范围内加大执法力度, 采取系统化的渠道提升公积金缴存覆盖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 近年来, 房价持续上升是我国主要的现状, 然而工薪阶层没有过高的收入, 大部分的居民对购房费用无力承受。因此, 居民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为买房难。尤其为贫困家庭对于大笔的购房费用无力承担, 所以对住房的公积金较为依赖。要真正的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在住房保障中的作用, 大量的实践工作必须做好, 理论往往和实践是有很大差距的, 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具有不确定性, 理论只是作为指导, 组织实施才是关键。改革现行住房公积金制度障碍, 强化对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的监管, 再实施具体的居民贷款购房方案等这些的措施有效的结合, 才能为发挥好住房公积金在住房保障中的作用服务。

摘要:住房公积金能够增强职工的购房能力, 支撑了公租房和廉租房的建设, 促进了住房的货币化发展。在发挥出住房公积金保障作用的工作中, 我们可以将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转化为政策性金融机构, 促进制度的改革, 加大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覆盖力度, 提升社会大众的公积金意识, 做好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的监督工作, 遵循针对性原则落实住房公积金制度, 利用合理的宣传扩大缴存覆盖率。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住房保障,住房改革

参考文献

[1]武献华.推进住房公积金政策性金融化改革进一步发挥住房保障作用[J].经济界.2011 (03)

保障作用 篇5

---公司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论文

党的十六大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精神和859号文件等一系列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文件,为国有企业改制提供了良好机遇和政策支持。目前,房地产公司正在根据十堰管理部的工作安排和部署,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公司改制。作为公司管理部部长,机关第二党支部书记,如何充分发挥党支部作用,积极稳妥推进公司改制,这对我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考验。我认为党支部要充分发挥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作用,从而推动与促进改制工作的深入与发展。

认清形势 务实创新 ——东风汽车房地产有限公司是在原生活服务部的基础上,由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与东风车轮有限公司合资改建的东风公司控股的法人企业。其经营、服务范围主要是:房地产开发建设与销售;房屋租赁;物业管理;宾馆服务;集贸市场经营;建材、汽车备件生产与销售以及代表东风公司履行行政后勤管理,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及其他社会职能。公司改制涉及到各个部门(单位)、职工等多方利益,面临着点多、战线长、业务人员复杂等很多困难。

有的领导干部对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发挥党组织作用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认为经济工作是硬指标,党建工作是软指标,不能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有的认为党 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务虚的多,解决不了企业改制中的实际问题,没有必要下大力气去抓;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有弱化的倾向。

其次有的党员干部思想观念转变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房地产公司是老国有企业,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维模式影响较深,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部分党员思想观念跟不上市场经济新形势的变化,仍以旧的框框去看待新问题,存在凡事以是否符合原有规章制度为标准的惯性思维,对市场反映不灵敏,按部就班、不敢突破的保守思想仍在困扰着一部分人,转变观念、大胆开拓、不断创新,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还有公司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方式、途径不够规范。对参与决策的责任、途径不明确,对参与决策过程、质量和效果的考核重视不够,参与决策的效果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企业党组织主要领导的自身素质、个人能力和群众威信。在新形势下,面临新任务,党建工作必须开拓创新思路,立足于公司改制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在变化中更新与发展。在重组改制、减员分流的新形势下,党建工作只能改进和加强,不能削弱,更不能放弃。当前,要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在改制中面临的许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不断推进思想创新和方法创新。审视党建工作是否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实事求是,防止片面性和形式主义。

1、思想创新。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了创新的思想,才有创新的行为。面对公司改制深入推进、非公经济加速发展的局面,组织全公司的党员干部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 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公司全年工作目标,认清学习当前公司改制的新形势。用更加敏锐的眼光发现新情况、用更加深入的思考研究新问题、用更加开放的观念谋划新思路,用更加积极的态度落实新措施,做到先人一步、快人一拍,把一切能够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理念引入到组织工作当中。

2、方法要创新。不断推进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既是组织工作抓落实、求实效的重要手段,也是组织工作保持旺盛活力的重要保证。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围绕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深入调研,积极思考,大胆实践。如推行政务公开,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通过正常、合法渠道,使群众有参与权、知情权、建议权和监督权。不断提升党务公开的层次,扩大公开范围,进一步加大基层组织建设的民主化程度;在干部考察、考核、交流等过程中,采用书面征求党组织意见的办法,有效拓展干部监督范围;在考核评价干部廉政方面,采用干部任前公示的方式,广泛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在党员队伍建设中,探索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以适应新特点,增强组织工作的针对性、覆盖面和渗透力;在人才工作方面,积极为各类人才提供创业舞台,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护人才,形成人尽其才的风气。

找准定位 服务中心——党建工作要在新的环境中调整和找准自己的定位,理顺关系,明确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党建工作,以党建工作来促进改制的发展,以 改制工作的成绩来检验党建工作的成效,党建工作与改制工作形成良性互动。根据公司改制的实际需要,应当明确党组织在公司中的定位、任务和作用,结合房地产公司工作目标,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党组织是企业中的战斗堡垒,员工群众的政治核心。把党组织在公司改制过程中的作用明确为:稳定、推进、监督、保障。

首先是稳定,正确认识到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在公司改制的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群众的个人利益,会出现各种情绪以及思想波动,党员干部要发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改制、参与改制和把握改制的方向以及支持与维护改制的关系,妥善处理好内部利益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作好思想政治工作,稳定人心,只有稳定才有发展,发展是为了更好地稳定。其次是推进,改制工作是系统工程,涉及到公司各个部门(单位)和方方面面,每一个的工作环节,都离不开各级党组织的支持和配合,各级党组织要紧密围绕公司改制这一总体目标,齐心协力形成合力,才能推进改制的顺利进行。监督也是不可缺少的,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监督作用,一是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以及监督有关人员遵纪守法,二是监督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厂长)依法行使职权、完成生产经营任务,三是监督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四是监督和领导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保障更是必要的,组织保障是政治保障的基础,政治保障是组织保障的 最终目的。

打好基础 搞好建设——全面加强企业党组织自身建设,是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基础条件,也是改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永恒主题。打好党建工作基础,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改进基层党组织机构设置,健全基层党支部的建设,加强党内民主,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首先,加强企业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党组织领导班子是决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关键,要选好配强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努力提高政治业务素质,督促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廉政建设,不断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增强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其次,要抓好党支部书记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培训,改善领导环境。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中,无论企业资产怎样重组,产权关系怎样变化,内部决策和经营机制怎样调整,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不能有任何削弱。一方面,党员领导干部要正确处理好抓党建与抓经济的关系,克服党建工作是虚,生产经营是实的片面思想,杜绝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学会以党建促生产经营和经济发展,着力改善领导环境。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拓宽培训渠道,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不断提高党组织书记和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党建理论业务水平,增强党建工作意识,扎扎实实抓好党建。

第三,要壮大企业党的力量,保持和发挥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保持和发挥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是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主要渠道,也是党的建设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企业改制后,党员退休、退养、解除劳动合同的人数增多,在职党员相对减少。要积极做好发展党员,壮大党的力量。把生产、技术、经营管理骨干培养成党员,搞好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把党员培养成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骨干,充分发挥党员在参与企业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维护企业稳定方面的带头作用,始终保持和发挥好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完善制度

规范管理——完善党组织工作制度,注重民主管理,规范工作程序;制定党员管理和考核办法,量化指标,明确责任,建立党建工作的考核激励机制。各级企业党组织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不抓企业党建工作就是失职,抓不好就是不称职。建立企业党建工作例会制度,定期研究企业党建工作。建立上级党组织对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的定点联系制度,开展调查研究,指导基层做好党建工作。建立企业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制度,把党建工作与通信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考核各级党组织的业绩。建立党建工作巡检制度,深入基层企业调查研究,检查指导,督促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落实。

营造氛围

凝聚力量——转企改制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党组织在单位中的重要作用。抓好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营造整个单位积极向上的氛围,抓班子,带队伍,凝聚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 性。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搭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组织架构,设立创建目标,建立比较完善的知识管理体系,明确学习内容和主要学习形式,实现党内的、企业的技术、知识、经验能够通过有效的载体共享和交流;建立比较完善的党组织培训体系,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开展组织培训;建立鼓励各级党组织创新的激励机制等,最终实现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把党建工作与公司改制结合起来,搭建组织保障平台。各级党组织要建立起以党政工团以及职能部门为主体的党群工作网络,充分发挥各组织的作用,围绕改制工作重点,通过下达党组织工作计划,召开党群例会,支部书记例会等层层贯彻、分解和落实,使公司党建工作在组织上得到保障。党组织以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是公司全体党员进一步明确在新形势下党员先进性的内涵,全面提升全体党员的思想素质。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好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要稳妥改进和处理好在改制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起到稳定人心、凝聚群众的作用。

我们要从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认识在目前进行的改制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给予解决。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实质。各单位党组织要充分重视,改变过去陈旧的思维模式,围绕中心工作,从过去领导模式中脱离出来,找准切入点,明确党组织的职责,真正发挥党组织的作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一要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党组织集中群众智 慧做好中心工作,真正起到党的保障监督作用。二要结合各单位的实际,在工作思路、方法和手段上创新,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三是特别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在改革过程中增强纪律性和原则性,抓班子,带队伍,建立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稳步推进改制。

2013

保障作用 篇6

关键词:《陕西日报》;医疗保障;客观性;血铅事件

中图分类号:G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1-0048-02

民生问题无疑已经成为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大众所关心的共同话题,而医疗保障则是民生问题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2009年两会刚刚结束,3月18日国务院就颁发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历经三年讨论和调研的新医改正式拉开帷幕,并获得了各大主流媒体争相报道。何为新闻?“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1]。何为传播?“所为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2]。那么由谁来承担传播新闻的过程呢,就是媒体。一个有良知的媒体是指“媒体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推进行为者和周围人幸福的努力”[3]。当中央政府不断的把医疗保障事业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来抓的时候,地方政府又是如何贯彻落实的,在全国性媒体将医疗保障作为一个高频度词汇进行报道的同时,地方媒体又能否有所跟进和补充,在完善医疗保障方面又起到多大作用?这就成为了我们需要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笔者以2009年3月1日至2010年3月1日期间《陕西日报》为研究对象,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首先,《陕西日报》是陕西省委机关报,有七十余年的办报历史,也是我国西北地区发行量最大,创刊最早,第一份面向国际发行的党报,目前发行量为22万份,面向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其次,2009年两会以后新医改正式开始实行,以医疗保障为例来探讨《陕西日报》在民生报道中的作用是很有必要的,医疗保障不仅是近年来中央政府的重点发展项目,同时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采取了搜集资料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此来保证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首先搜集了《陕西日报》2009年3月1日至2010年3月1日期间有关医疗保障方面的新闻报道,并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归类整理。其次,选取一部分典型事例进行实地采访,以核实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最后,综合前期调查与实地采访所得,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总结《陕西日报》在报道医疗保障方面的作用与不足,并结合实际情况给出建议。

二、研究结论

图1 报道内容分布图

1.报道现状。如图1所示,《陕西日报》中有关医疗保障方面的报道共计207篇,其中政策性报道119篇、常规性报道54篇、突发疫情和灾害34篇。报道的内容涵盖了两会以后医疗保障方面的政策和新医改的落实情况,以及在2009至2010年期间发生的重大疫情与突发灾害和日常发生的新闻事件。报道涉及城镇与农村不同区域,并且容纳了市民、农民、大学生、农民工、残疾人、流浪人等不同人群。报道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具有概括性;报道围绕政治事件和节假日展开,具有内容与时间上的相关性;被报道人群众多,具有全面性;报道真实。《陕西日报》有关医疗保障的报道在受众了解医疗保障政策、获取医疗保障相关信息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关于医疗保障方面的诉求,对促进陕西省医疗保障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在医疗保障方面报道的不足

(1)从政策性报道与常规性报道来看存在着以下问题:

①报道的客观性不足,政策性报道与常规性报道不对称。作为党报,站在政府的立场进行报道本无可厚非,但是也应该注意新闻的本质规律,讲求新闻的客观性。如图2、图3所示,从报道立场来看,报道总计207篇,其中站在政府立场的报道154篇,而站在个体立场上的报道仅为15篇,相差十倍之多;从报道内容来看,政策性报道119篇,常规性报道54篇,差距也十分明显。由此可以看出《陕西日报》在报道的过程中略显主观,政策性解读偏多,缺乏一些具体的个体事例报道。

②报道侧重于正面报道,忽视反面报道。如图4所示,正面报道占总数的89%,而反面报道仅为11%,但就全国来看,医疗保障体系仍存在着诸多的难题需要解决,普通百姓看病难的問题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因此,作为负责任的媒体不能只报好事不报坏事,只报成果不报错误,只报政绩不报隐忧。

图2 报道立场对比图

图3 政策性报道与常规报道对比图

图4 正面与反面报道对比图

③报道侧重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医疗保障现状报道不足。如图5、图6所示,2009年人口统计陕西省城镇人口1583.8万,而农村人口2178.2万,比城镇人口多594.4万。然而在报道中,城镇却要比农村高出很多。农村人口多,医疗设施相比城市简陋单一,医疗技术条件也与城市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农村也应该成为报道的焦点。

图5 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报道对比图 图6 2009年陕西人口分布图

④对特殊群体的报道偏少,形式略显单一。如图7所示,众所周知,大学生、农民工、残疾人和流浪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医疗保障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许多地区在这个方面甚至还是盲点。我们可以发现,这四类人群的报道总数还不及总报道数的十分之一,足见报道力度之微弱。而报道的内容也存在形式单一的弊端,如“西安大学生可参加医保”、“六类优抚下月起可享医疗保障”、“让新医改给农民工看病带来更多实惠”等报道都是站在政策宣扬的角度出发,报道政府在这方面的成绩,而不是特殊群体的医疗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图7 总报道数与特殊群体报道数示意图

(2)在突发灾害与疫情方面的报道滞后,内容形式化,报道不全面。对2009年至2010年间发生的血铅事件、甲流和地震灾害的报道存在着不足,笔者以发生在调查期间的“血铅事件”为例。共有与血铅相关的报道8篇,如下:

从表1中可以看出,第一次报道“血铅事件”是在2009年8月13日,而据其它媒体报道,早在2009年3月就出现了确诊儿童铅中毒病例,7月初相同病例开始陆续被确诊, 8月3日当地村民与东岭冶炼公司发生冲突,事发后才有媒体介入,而8月6日三秦都市报开始报道血铅事件,8月11日华商报也进行了报道。相比同省两家媒体,《陕西日报》的报道来的有些晚,报道也缺乏实际内容。一件涉及近千名儿童中毒的事件,报道的力度较小,在8篇报道中,始终未提到对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并且也没有报道东岭冶炼公司员工铅中毒的相关情况,报道不全面。作为媒体,要党的喉舌和人民的喉舌两手抓、两不误,确保城乡兼顾、共同发展。既增加个体性常规报道,又要站在客观的立场报道政策性新闻。政策性报道要切合实际,减少政绩宣传,增加反映人民生活现状的报道;报成果也报缺陷,报喜也报忧;重点报道人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增加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力度,丰富对弱势群体的报道形式,打破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盲区,反映其真实生存状况,使得他们得到更多的社会帮助。突发灾害和疫情报道做到及时、准确、全面,深入分析事件形成的本质原因,追踪报道事故发生的经过和结果,保障受害群众得以安置,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只有这样,才是一个有担当的负责任的党报形象。

参考文献:

[1]李良荣.新闻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成海鹰,唐叶萍.媒体的德性良知[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社区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研究 篇7

“社区”最早出现于拉丁语,德国的社会学家滕尼斯最早将社区应用到社会学的研究中。20 世纪30 年代初,由费孝通先生翻译滕尼斯的著作时翻译过来的,逐渐被学者引用并流传下来。近年来,我国很多学者也开始对“社区”进行重视,“社区”一词在我国学术界学者观点诸不相同,但在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上认识还是基本一致的,学者大都认为一个社区应该包括一定数量的人口、地域、设施、文化、组织,是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二、社区与中国社会保障社会化的关系

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出现了将“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的理论假设。“社会人”的概念在当时是欠缺的。政府将社会人由谁来管、以什么主体为依托来进行管作为首要的问题考虑。“社区人”的概念因此产生了,“行政社区”的地位也得到了重视。

20 世纪90 年代后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使社会承担了数以万计的下岗、失业人员、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原有的以“单位”体制构成的社会组织逐渐丧失了本来的作用,使社会管理在许多领域没有了可以依托的承载体。这些群体形成了中国首批“社区人”群体,行政社区的作用开始被国家和社会重视,自此被正式推上社会政治舞台。20 世纪80 年代推行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以来,对城乡老年人实行社会抚养照料成为居民新的愿望,社区养老服务将成为今后中国养老服务的一种主要模式。

三、社区在社会保障中的功能作用分析

(一)服务功能

社区服务是社区保障建设的重要内容。社区在社会保障层面提供的服务可以分为:向全社区居民提供的社会保障服务和向社区特殊群体提供的社会保障服务。社区向全体社区成员提供的社会保障服务包括:社会保险待遇的发放、退休职工的社会管理、老年人的社区养老、社区医疗服务等;在社会福利方面提供便民设施、社区志愿者服务等;在信息服务方面主要提供政治、经济、文化等与居民生活相关的信息。社区通过多形式的传播渠道,对政策上情下达、将居民的需求下情上呈,为社区居民提供社会保障及其他方面的信息服务。社区可以通过网站、告示栏、宣传栏等方式及时向居民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尤其关于社会保障方面的信息;社区及时为居民提供就业信息、培训和咨询等服务;向居民公开社会保障对象的申请资格条件和待遇发放要求,提供社区及本地区社会保障服务机构及其服务项目等信息。

社区向特殊群体提供的社会保障服务包括:失业登记及失业金的发放,就业指导、培训和安排就业,计划生育相关工作等;社会救助方面负责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登记、审核,社区救助物资的征集及发放,灾害救助和社区互助等服务;社会福利面主要包括对福利对象的救助、服务,残疾人社区康复等;社会优抚方面则包括对优抚对象的照顾、拥军优属等。我国城市在社会保障社区服务中的经验较为丰富,先进经验譬如养老服务、托幼服务、劳动就业服务、扶贫帮困服务、及法律服务等系列经验。

(二)保障功能

社区在社会保障中的保障功能是指社区对社区居民提供的保障其基本的生存生活需要所进行的社区管理活动。社区在社会保障中为居民提供的保障功能主要包括:弱势群体权益保障功能、社区自组织保障功能和托底保障功能。

弱势群体权益保障是指社区在为弱势群体提供社会保障服务,满足其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的同时,为满足其精神和心理需要、享有的正当权利、社会地位等提供保障服务。弱势群体一方面自身存在自卑心理,另一方面会受到社会的歧视,在社会中承受的压力较大。社区能最直接地与弱势群体接触,最能了解其心理特点及需求,社区可以为其提供法律援助,反映弱势群体的需求,帮助其维护自身的权益。

社区自组织保障是指以社区组织为主导,通过社区内部资源的优化整合,为社区居民提供具有社区特色的保障项目。社区可以为居民提供定期的健康检查、为居民修建文娱中心等。为特殊群体提供特殊保障服务项目,如:建立社区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鼓励社区志愿活动,建立社区互助小组等。社区还可以通过发展本社区经济来为居民提供补充社会保险及补充社会救助等。

社区托底保障是指社区成员享受法定的基本保障之后,如果仍然生活困难,社区保障中心将会发放托底保障,保证其基本生活水平。社区可以通过整合社区内部资源、社区与社区之间的资源、社区与社会之间的资源来拓宽社区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及时为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体发放托底保障资金,保证其托底保障功能的发挥。

(三)管理功能

社区在社会保障中的管理功能是指对社会保障对象的社会保障项目进行的社区管理。包括对社会保险的对象的社区管理、社会福利的社区管理、社会救助对象的社区管理等。社区建立社会保障对象档案,加强社区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力物力管理,积极开发整合社区社会保障所需的各项资源,及时为社会保障对象提供社会保障服务。

(四)安全稳定功能

社区安全关系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社区安全是社区居民最基本的保障需要。目前,我国城市社区主要通过保安执勤、警民联防等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保障。面对外来人口增多的形式,一些城市社区专门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为无业人员等特殊外来群体建立个人档案,并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减少了社区治安隐患。

四、我国社区发挥社会保障功能的现状及思考

(一)我国社区发挥社会保障功能的现状

1.老龄人口的社会养老问题迫在眉睫。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 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 年人口普查上升2.93 个百分点,其中65 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 年人口普查上升1.91 个百分点。我国在经济不太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高峰,这将必然增加我国社会化养老的压力。城镇退休人员的养老问题和农村社会的养老问题都将赋予我国社区于重任,加上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的转变,社区成为我国社会化养老的重要力量。社区承担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居家养老的重担,但我国社区的养老能力远赶不上社会的养老需求,社区养老机构的规模小、服务不规范、不完善,社区医疗机构的规模小、条件差、技术水平有限等现实问题,使得我国社区在现有水平上很难肩负起社会化养老的重担。

2.社区承担大量的社会救助工作。自我国政府颁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以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了全国所有的城乡,为城乡所有满足条件的居民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社区承担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申请、资格审核等工作。一些地区还建立了邻里互助制度和本社区的社区救助制度。此外,社区还承担着灾害救助的职责,为灾民发放救灾物资、提供灾后慰问、帮助其灾后重建工作。

3.社区特殊群体的社会福利服务有待提高。虽然我国各级政府已经建立了4 万多个福利机构,但面对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社会福利服务仍然不能满足需求。人口的城市化流动导致的“空巢”老人日益增多,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已不能满足老人的养老需求,而我国现有的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设施远远跟不上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一方面,我国老年人福利机构数量不能满足庞大的老龄人口;另一方面,老年人福利机构的设施及服务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我国福利机构的床位数不到老年人的1%,老年福利机构工作人员服务水平较低,整体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4.社区社会保障缺少专业人才队伍。社区在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政策活动中社区承担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申请、资格审核,承担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保险金的收缴等工作。另外,社区还协助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失业人员的登记、管理,失业金审核、发放以及对失业人员进行职业培训。尽管这些措施对救助社区的弱势群体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社区中的专业人才短缺和专业化技能不高的现象仍不能忽视,且将影响我国社区社会保障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我国社区发挥社会保障功能的思考

1.建立完整的社区社会保障体系。一方面明确社区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也可鼓励社区在本社区内为居民提供更加完善的社区保障服务,既可以减轻政府的社会保障负担,又可提高社区在社会保障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应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由社区承担部分社会保障工作的社区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其责任主体的作用,制定社会保障制度、负责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管理、运营和给付,并统一领导各项政策的调整;社会负责政策的具体事项操作及落实,为社区居民提供日常生活中力所能及的服务,完成政府各职能部门交办的各项事务。

2.强化社区社会保障工作队伍建设。政府和社区应共同努力,不断优化社区工作队伍,吸引具有较强专业技能的高水平人才到社区服务。一是要定期对社区工作队伍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保证其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二是要采取积极措施引进优秀高校毕业生到社区社会保障工作岗位上来,并且通过国家财政补贴和社区引进补贴资金等方式,提高人才队伍的待遇,逐步稳定社区社会保障工作队伍。同时,也要发挥社会志愿者的作用,扩大社区志愿者队伍,为社区社会保障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3.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以政策和财政方式保证我国城乡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加大财力物力完善城乡居民社区的文化娱乐设施、社会福利设施,政府要积极加强对城乡社区的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医疗服务建设,提高各服务机构的服务条件、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保证居民的社区保障需求。

4.拓宽社区社会保障资金支持力度。资金是发展我国社区社会保障必要的支撑。政府在我国社区社会保障的建设中要提供优惠和扶持,为社区社会保障建设注入资金,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社区现代化建设中来;社区在社区保障建设中要主动积极引进建设资金,从社区自身的资源优势出发,大力发展社区产业,同时广泛引进社会资金,保障社区社会保障各项服务工作的顺利展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社区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杨团,葛道顺.中国城市社区的社会保障新范式——大连与杭州社区个案研究与探索[J].管理世界,2002,(2):57-64.

[2]郭文臣,陈树文.社区保障功能的再认识[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8-33.

[3]胡炜.浅谈社区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J].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3,(3):95-96.

[4]刘海燕.社区在社会保障中作用[J].劳动保障世界,2007,(3):47-48.

[5]王思斌.充分发挥社区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J].劳动保障通讯,2002,(3):31-33.

[6]刘传玺.论社区保障和社区服务[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保障作用 篇8

1 健康管理的内容

1.1 健康档案的建立

健康档案是指个人的健康的发展变化情况以及所接受的各项卫生服务记录的总和[2]。建立服刑人员健康档案, 可以更好地掌握他们的基本健康状况和变化的趋势, 为有效地开展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提供基础资料。

1.2 周期性的健康检查

根据服刑人员的年龄、性别和生活环境等, 确定可能影响其健康状况的因素, 并根据不同个体健康危险因素和易患疾病的差异, 设计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健康检查项目和复查周期, 有效地监测每个人的健康变化情况。

1.3 健康危险因素评估

根据周期性健康检查中发现的致病危险因素和疾病的早期信号, 结合个人的生活习惯 (饮食、运动、兴趣爱好、工作性质等) 、家族病史、既往史、婚育史以及心理因素等进行分析, 对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危险度进行评估, 分析影响健康相关因素, 为健康危险因素的干预和诊疗管理提供依据。

1.4 保健干预管理

在危险因素评估的基础上, 针对服刑人员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况进行干预和管理。加强健康教育, 使他们掌握必要的卫生知识,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对服刑人员饮食与运动 (或劳动强度) 的量化安排, 实现其日常生活能量的有效平衡;对慢性生活方式疾病患者群体, 则在此基础上辅以动态、同步的合理用药指导, 逐步消除影响健康的因素, 最终达到自我管理、改善健康、预防疾病的目的。

1.5 动态健康的管理

健康档案要与门诊诊疗系统 (HIS) 联机, 服刑人员每次诊疗活动和健康干预的主要记录要转录到他们的个人档案资料中, 包括其住院诊疗情况、病危抢救记录、死亡报告卡、传染病报告卡、上门随访和医疗咨询等内容都要随时充实补充进去, 定期检查复核。为进一步做好其健康管理、分类管控和劳动安排等提供基本的健康信息资料。

2 健康管理的作用

《监狱法》第54条规定:“监狱应当设立医疗机构和生活、卫生设施, 建立罪犯生活、卫生制度。罪犯的医疗保健列入监狱所在地区的卫生、防疫计划。”说明党与政府非常重视服刑人员的医疗保健工作, 但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 监狱医院的装备和人员的技术水平远远滞后于社会的发展, 医疗风险远远高于社会上的综合医院。而服刑人员都必须受到监禁, 限制其人身自由的, 不可能像社会正常人群那样到他们满意的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一旦在医疗过程出现某些不足和问题, 就会成为医疗纠纷的导火索, 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特别是长刑期、患有某种慢性疾病的人员思想悲观, 自杀危险性高, 给监狱的安全稳定构成严重的威胁。

监狱医生除了与地方医院一样承担救死扶伤、治病防病的任务外, 还要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 具有医疗工作与刑罚执行的双重性。如:罪犯收监时的健康检查、罪犯因病死亡的诊断以及罪犯保外就医疾病的伤残鉴定;一些罪犯为逃避劳动改造及为得到和享受某些“特殊待遇”, 常常采用伪病、诈病、夸大病症或自伤自残等手段, 企图逃避法律制裁。所有这些都要通过监狱医务人员运用各种知识和相关信息进行甄别, 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 正确地行使好职权。全面做好服刑人员的健康管理, 对于监狱医院充分履行好职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为这可以反映监狱的文明水平。要按照《渥太华宪章》制定公共健康政策、创造支持环境、开展健康教育、强化社区行动、发展个人技能, 使所有服刑人员养成健康的卫生习惯、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提高监狱职业健康水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向服刑人员灌输健康理念, 并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疾病因果观和健康模式, 同时通过动态跟踪和强化干预, 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主要是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 , 去除不良的行为 (如吸烟、嗜酒等) , 最终依靠自我管理提高健康水平。对传染性疾病以预防知识为主, 对他们进行宣传教育, 对慢性病以康复知识为主对病人进行技能培训, 对一般性疾病以治疗目的为主进行相关宣传。通过健康管理, 增强服刑人员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理念, 提高生活保健和疾病预防能力, 一方面可以大幅减少健康和亚健康罪犯生活方式类疾病发生的概率;另一方面对于已经患病的人来说, 则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 减少用药量, 同时大大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从而显著减少慢性疾病的医疗费用, 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整体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美国夏威夷医疗保险服务公司实施“EALTHPASS”计划的经验表明, 通过健康管理, 总医药开支大幅减少, 参与者个人每年少支出医疗费用200美元, 每年平均住院时间减少2天, 社会总体医疗支出大大降低。我国在徐州、苏州等地开展健康管理使高血压病患者医疗费用每年减少600~1 000元, 糖尿病患者每年减少约1 200元[3]。张丹霞等[4]也通过健康管理, 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有效控制率由62.07%提高到84.15%, 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有效控制率由62.50%提高到68.18%。

3 健康管理的实施

3.1 加强领导, 高度重视

健康管理是一项全方位的系统工程, 涉及多学科领域, 工作难度大, 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服刑人员的健康管理工作, 把健康管理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应加强人员和资金的投入, 建立和健全适合监狱特色的健康管理体系, 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严格工作绩效考核, 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保障健康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树立监狱卫生工作的新理念

要实现服刑人员健康状况全过程监控和管理, 即从监测危险因素、发现潜在的疾病, 到疾病的演变和治疗、康复以及减少并发症, 指导生活照料等。要与服刑人员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关系, 及时了解和及早发现异常情况, 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管理、预防教育等工作, 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医疗模式, 贯彻以预防医学为导向的诊疗模式[5], 向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医疗—预防—保健型医学模式转化。

3.3 加强全科医学培训, 培养合格人才

开展好全方位的健康管理需要大批具有综合医疗卫生素质的医务人员。必须启动全科医学的培养教育, 既要使其掌握临床各专科基本的医学知识, 又要学习预防、保健、康复、心理学等科学理论, 把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融合到具体的业务工作中去, 建立一支高素质、适应监狱健康管理的卫生队伍。

3.4 认真规划和设计健康管理的项目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应用, 对健康管理的信息采集、存储、共享等提供了有力地支撑, 可以有效地关注高危人群、实施应对措施和监控干预。要以服刑人员卫生保健的需求为导向, 科学地对服刑人员进行健康管理, 合理规划、因地制宜, 设计比较科学的健康管理项目, 特别是对常见病、慢性病的管理和诊治。健康管理软件系统设计要科学实用, 必须具备科学性、前瞻性、可行性。可以选择几个监狱单位先行试点, 根据使用后的效果不断充实完善。建立预警报告系统, 对公共卫生13类事件进行实时监控, 一有情况, 立即核查上报, 情况严重的应立即启动突发事件控制预案[6]。

3.5 严格考核, 不断提高健康管理质量

要提高内在服务的质量, 如果仅有健康档案, 没有对具体的内容进行严格规定, 很容易造成健康档案的“死档”[7,8], 所以要从生理、心理、家庭到环境, 全面的关心服刑人员, 为他们提供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系统的卫生服务。要在健康管理的过程中, 找出服刑人员带有普遍性的规律, 有针对性地开展诊断、治疗、预防等工作。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健康运动、健康饮食、健康心理等健康促进运动, 统一标准, 严格考核内容, 认真评价健康管理的效果, 从而不断提高服刑人员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季建英, 贾瑞珍, 朱玉鹏.2002年北京市体检中心人群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3, 6:880-882.

[2]上海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完善本市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通知》沪卫妇基 (2004) 11号[Z].2004.

[3]张丹霞, 陈宇琦, 庄俊汉, 等.深圳市社区健康促进模式的试点建设及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 2007, 10 (1) :52-55.

[4]林晓嵩.健康管理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的作用[J].中国全科医学, 2006, 9 (21) :1748-1749.

[5]Zarit SH.Useful services for families;research findings and direction[J].Int J Geriatry, 1999, 14 (3) :165-177.

[6]潘雪凤, 朱月伟, 陈国伶.构筑公共卫生事件防制网加强社区疾病预防控制[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4, 20 (4) A:387-388.

[7]蔡忠友.推行家庭保健服务合同、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4, 3 (24) :29-31.

保障作用 篇9

关键词: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实施,工作

1 课题的提出

1.1 源于形势任务的迫切要求

步入2015年, 服务系统单纯依靠费用补贴过日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2015年, 后勤服务系统补贴费用降至8.07亿元。随着集团公司、服务分公司逐年压减费用补贴, 一方面, 范吕社区的补贴额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固定费用支出, 变动费用支出只能通过内部挖潜、增加创收等措施自行弥补。另一方面, 范吕社区深化改革发展的重任也进入了关键时期。面对新的形势任务, 是主动出击还是被动承受, 就成为范吕社区党委一班人的重大担当。为此, 我们从年初开始, 在广泛吸收班子、基层党员、职工群众的意见基础上, 完善实施了“三制管理”模式, 着眼构筑一个多元的考核评价主体体系, 从多角度、多层面、不同侧重点, 对经营目标、党建目标、党风廉政建设进行评价考核, 进而推动社区各项工作的同步前进。

1.2 源于党建现状的基本判断

面对艰巨的工作任务, 党组织的作用发挥, 显得至关重要。实事求是地讲, 范吕社区基层党支部, 总体上是有战斗力的, 但是个别支部书记带动能力不强, 综合素质不高, 抓工作缺乏创新, 议大事的方法不多, 本单位的总体目标的完成总是存在一些问题。实施“三制管理”, 可以通过责任目标的落实、检查、督导、考核, 有效地解决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使党委、党支部在助推社区中的引领力、执行力、战斗力持续提高。

1.3 源于落实工作的基本考量

专业化重组要求创新机制、精细管理、优化服务, 对加强基层班子建设与带队伍、严管理、聚合力、创和谐稳定局面带来了新的挑战。从以往的工作实践看, 一些单位的主要领导和管理人员, 缺乏实干精神, 推动工作的干劲、拼劲和韧劲不足。面对这种情况, 在2015年, 我们需要通过“三制管理”, 创新管理模式, 进一步建立完善管理制度, 用目标导向工作, 用绩效管理制度来激励和约束, 最大限度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引导干部职工心无旁骛地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经营目标、党建目标、廉政目标上, 引导各级班子和中层领导人员有更大的担当和更强烈的责任感, 助推全年指标的顺利完成。

2 课题的实践

2.1 目标确立

党建工作同中心工作的一体化运营, 实施“三制 (经营管理”, 我们首先根据集团公司、服务分公司工作要求, 提出了经营管理目标、党建目标、廉政目标。主要是:

(1) 完成扭亏增盈任务指标, 杜绝死亡、重伤及二级以上非伤事故, 安全质量标准化持续保持集团公司一级水平;

(2) “四费”收缴率要达到100%;

(3) 完成闲置房地产盘活创收任务;

(4) 安全“零事故、零伤害”, 安全质量标准化和安全文化建设创一流, 实现安全管理上水平;

(5) 物业服务标准和质量进一步提升, 星级文明小区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群众满意度较上年度有新的提升;

(6) 精细化管理形成制度体系, 创新一体化承包、社会化托管方式;

(7) 选树一批叫得响的典型人物, 美丽后勤人的示范引领作用更加突出;

(8) 社区合谐稳定局面持续保持, 矛盾纠纷解决率100%;

(9) 各系统、各条线在服务分公司各类评比表彰中, 保持前三名序列;

(10) 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 全年进行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谈话25场次, 无违纪行为出现。

2.2 具体实施

在经营目标上, 党委一班人集中精力, 主要抓了以下大事:

着力实施内部机构重组。年初, 按照分公司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总体思路, 以及五大板块布局和机制、管理创新的要求, 把握方向、准确定位, 结合实际, 创造性制定改革方案, 科学预判改革运行情况, 对机构人员设置、板块协同配合、管理职责界定、管理层次权限等进行深入的思考、论证及准备, 结合社区工作实际和特点, 制定了机构重组实施方案, 落实服务职能专业化整合, 3月底分别成立了收费、保洁、维修三个服务中心, 并快速完成了单位间的人员划转和业务交接, 实现了各项物业服务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完善经营考核制度体系。针对机构改革重组实际, 为了实现高标高效, 平稳有序运行, 制定了专业间市场化运行管理考核机制和政策、工资分配办法, 细化考核内容, 明确考核主体, 实施经济指标、重点工作、团结协作、服务满意度综合性考核, 并将考核结果与月份绩效工资挂钩, 促进了各项重点工作的高效落实, 给大家明确了利益维护的指向。

着力降低水电损失。针对供水供电设施老化、跑冒滴漏严重问题, 制定改造实施方案, 千方百计筹集资金, 实施供水管网夜间侧漏等方法查找、堵塞管网跑漏点, 组织实施居民和外界户水、电表改造工程, 逐步完善供水供电基础设施, 减少供水、供电损失。加强收费规范化管理, 每月对收费情况进行公开, 主动接受群众监督。采取定时供水、走访协商等多种途径和方法, 经过4个多月的艰苦谈判, 大力推进了黑鸭子水源井移交工作。

全力推进了闲置房地产盘活工作。加强调研公关, 发动人脉关系, 广泛进行宣传, 拓宽销售渠道。严格拍卖工作流程和要求, 逐项做好盘活项目的价格评估、材料申报等各个环节工作, 顺利完成了原机厂行政办公楼等5项闲置资产拍卖任务。按照市场化、法制化原则, 通过多轮协商谈判, 与滦通公司达成了土地租用协议, 与古冶区政府达成了赵各庄甜井峪5宗土地移交协议。

扎实推进减人提效工作。针对劳动用工短缺实际, 集思广益, 开动脑筋, 创新管理方式方法, 调动员工生产积极性, 主动顺应后勤社会化、市场化改革发展趋势, 妥善办理了“双离”和法定退休业务实现减人提效, 推行了保洁服务承包管理模式, 推行内部人员保洁任务承包工作, 创新了离退休活动站管理新模式, 活动站服务工作均由离退休人员实行自我服务和管理。

保障作用 篇10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收入分配,公平

社会保障支出作为履行社会公平功能的支出范畴, 为世界许多国家所重视和运用, 社会保障支出规模拓展与结构优化是对低收入群体实施保障以及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手段。

一、社会保障制度内涵及其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作用机制

社会保障是指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 依据法律规定, 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 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 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社会保障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机制与原理主要体现于社会保障费 (税) 是一种有指定用途的专款专用的收入, 即收入入库后, 按照不同的保险类别分别纳入各专项基金专款专用, 以保险救济金的形式再分配给符合条件的、又真正需要的人, 这种收入再分配本身体现了社会公平的要求。社会保险资金使用倾向于低收入者, 因而诸如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项目受益程度往往是低收入者大于高收入者, 从而形成社会保障制度缩小贫富差异, 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作用机制。正是基于此原因, 社会保障通常被称为社会的“安全网”, 是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 也是实现收入分配合理公正的重要途径, 具有收入分配“调节器”的作用。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我国社保基金规模不断扩大, 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渐扩展, 参保人数持续增加, 为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创造了积极条件。但相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社会保障制度提出的客观要求, 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突出问题, 亟待深入研究和逐步解决。

1. 社会保险统筹层次低, 结构性矛盾突出, 不利于地区收入差异的缩小。

目前, 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低, 相对封闭, 基金基本不能调剂, 一定程度上固化或加大了居民收入分配的地区差距。在养老保险制度方面, 我国养老保险收支状况存在严重的省际之间较大差异, 积累基金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 而现行社会保险制度基金累计与使用, 相对封闭, 互济性弱, 导致社会保障待遇上的地区差异一定程度固化甚至加剧了地区收入差距, 违背了社保制度的初衷。在医疗保险方面, 由于制度建设初始设计是本着“宜市则市, 宜县则县”原则建立的, 医疗保险也存在统筹层次低、地区差异大的问题, 各省区之间的医疗保险单位费率也畸重畸轻, 高的超过10%, 低的只有6%, 从而医疗保障方面出现了新的待遇不平等。与此相对应, 在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方面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状况不同, 各省市县的保障待遇水平差异较大, 影响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有效缩小。

2. 社会保障覆盖面窄, 社会保障制度覆盖存在盲区。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主要是围绕“三条保障线”进行的, 即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失业保险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项制度基本上注重的是体制内成员, 没有覆盖体制外成员, 特别是忽视了广大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覆盖存在盲区, 多数非国有企业及灵活就业人员 (其收入和生活稳定性最差, 是最为需要保障的人群) 被游离于社会保障制度之外, 使得一定程度上固化或加剧了收入差距和贫富差异, 这将影响整个社会公平, 从而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3. 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能力低弱, 中长期支付压力较大。

我国的老龄化速度快, 根据人口学家推测, 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11.3%, 2050年这一指标将达到21.2%, 远远快于西方发达国家老龄化的发展速度, 这对我国中长期养老保险基金的顺利支付带来较大压力。同时, 我国社保基金投资资产结构中, 投资品种单一, 导致我国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极弱, 面临重大的减值风险, 进而从代际公平的层面影响我国的收入分配公平状况的改善。

4. 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持规模过小, 公平职能难以发挥。

从理论上讲, 社会保障属于广义的财政分配范畴, 是政府财政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进程中, 财政支持是财政履行其职能的内在要求。从西方发达国家的中央财政支出看, 社会保障支出已超过其他一切支出而位居第一, 如1991年瑞典、美国、加拿大社会保障支出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为56.4%、28.7%、36.4%, 而我国社会保障总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多年一直徘徊在11%以下, 与世界大多数国家30%以上的支出比重相比,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规模明显偏低, 制约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公平效应的发挥。

三、增强社会保障促进收入分配公平作用发挥的对策选择

我国居民贫富差异扩大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而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体系不健全, 制度设计和待遇标准的确定及衔接存在缺陷等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作用亟待增强。为此, 应在如下几方面强化我国社会保障建设中政府的职能和财政社保支出的作用。

1. 明确划分政府与市场之间、各级政府之间以及部门之间的社会保障责任

针对我国目前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仍占主导地位的现状, 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 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 发挥市场机制的激励作用, 逐步让企业和个人通过参加补充保险、商业保险等承担更多的责任。同时, 在我国现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不变的情况下, 明确划分各级政府之间以及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社会保障责任。这样有利于社保资金收入和支出的稳定有序, 有利于促进财政社会保障制度贯彻中收入分配调节作用的有效发挥。

2. 按照公共财政框架建立复式预算体系, 增强社会保障资金的硬约束

政府预算是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 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从内容而言, 政府预算是政府对财政收支计划的安排, 预算的执行是财政资金的筹集和使用过程, 政府预算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和政策, 体现国家权力机构和全体公民对政府活动的制约和监督。社会保障预算是我国复式预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具有专款专用之特点, 我国社保资金预算存在收支困难和预算软约束问题, 这不仅不利于社保资金的良性收支, 而且事关社会和谐与稳定, 因此要增强社会保障预算硬约束, 避免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滥用, 从而为发挥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居民收入分配公平的作用提高条件和保证。

3.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 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我国社会保障对收入分配调节作用弱化的根源主要在于社保资金对农村居民的“缺位”与薄弱, 是我国社会保障健康运行的重大制度瓶颈, 加快农村社保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是我国社保制度真正起到社会“安全网”重要基础。为此, 一方面要积极研究进城务工农民和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加快推动进城务工农民参加工伤保险工作, 积极探索将工作关系比较稳定的进城务工农民纳入城镇医疗保险。另一方面要继续完善现有的政策和办法, 保障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一是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 逐步提高合作医疗筹资水平。二是农村养老保障仍以家庭为主, 同社区保障、国家救济、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等制度相结合。结合农村税费改革, 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 保障农村“五保户”的基本生活。三是经济发达和财力充裕的少数地方可以在完善原有的定期定量救济制度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以保障贫困农民的最基本生活。

4. 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 确保城镇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我国社保资金供求矛盾较大, 再加上我国老龄化问题突出, 今后社保基金攻击压力仍然十分巨大, 而社保资金的正常运转又关系到整个社会秩序的正常与稳定。因此, 应尽早拓展新的筹资渠道, 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力度。为此, 一是要改革现行社会保险基金筹集办法, 研究开征社会保障税, 努力建立社会保险基金自求平衡机制;二是与公共财政改革相结合, 增加财政投入;三是开辟资金来源新渠道, 通过划拨部分国有资产等为尽快建立起以社会保险费 (税) 为主体、以财政补助和其他多渠道筹资为辅助的社会保障筹资体系。

参考文献

[1]侯明喜.防范社会保障体制对收入分配的逆向转移[J].经济体制改革, 2007, (4) .

[2]陆解芬, 等.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对策[J].经济体制改革, 2003, (5) .

[3]谷成.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整合[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4, (4) .

保障作用 篇11

关键词:国有企业;政治文化

一、以提升引领力为基本点,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保障作用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保障作用,是国有企业领导集体政治引领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企业完成各项生产经营任务,认真履行经济、政治、社会责任的可靠保证。

一是坚持党建工作责任制,确保工作有效融入。认真贯彻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把党的工作全面有机融入进了生产经营管理的各环节。在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的同时,努力用先进的文化、健全的组织、严明的纪律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确保企业科学决策。坚持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高度重视企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性。抓好“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落实,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切实健全决策程序和方式。三是坚持廉政建设责任制,确保企业健康发展。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推行“有形领导、直线监督、属地负责、风险防控、责任追究、定期审核”工作理念,逐步建成了“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二、以提升管控力为关键点,充分发挥党委的组织保障作用

党委的组织保障作用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保证。而实现这一作用的关键点就是提升党组织的管控力。

一是深化创先争优,不断加强支部建设。企业对生产经营的管控主要体现在各级组织作用的发挥上,公司党委紧密围绕落实全年目标任务,以“优质供水当先锋,我为党旗添光彩”为主线不断推进创先争优长效化发展。按照“三同时”原则,确保党组织健全率达到100%。二是提升能力素质,不断加强各级班子建设。各级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决定了企业管控力的强弱。公司各级党组织将争创“四好”班子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来抓,强化对班子成员的培训、管理、监督和考核。三是夯实发展根基,不断加强“三基”建设。做好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重心在基层。水务一体化重组后,公司将“三基”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了一套涵盖生产、经营、安全、内控、队伍建设等全方位的考核体系。目前,公司完整、系统、全覆盖、全过程的管理制度体系和运作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三、以提升凝聚力为着力点,充分发挥党委的思想保障作用

党委的思想保障作用是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重要体现,是企业科学发展的基石,基业长青的保障。而如何发挥思想保障作用,则需要各级党组织以凝聚力为着力点,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为公司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员工爱企爱家。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学习创新是行动的基础。按照“抓学习、提素质、促发展”的学习要求,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牢固树立“爱党、爱国、爱油田、爱供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深入开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再学习再教育,积极践行“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等优良传统作风,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有效提升。二是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四、以提升软实力为落脚点,充分发挥党委的动力保障作用

党委的动力保障作用是生产经营各项任务目标顺利实现的动力支持与人力保障,而通过提高软实力逐步提升员工队伍素质水平,是实现这一保障作用的战略性手段,是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一是构筑共同思想基础,养成行为自觉规范。各级党组织充分结合供水行业标准、工作实际和发展特色,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和方法,对公司发展理念、工作理念、团队精神等文化理念积极组织宣贯,促进员工自觉认知、认同和践行,实现了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工作的有效对接。二是加大人才培养使用,构筑企业发展保证。

五、以提升向心力为突破点,充分发挥党委的环境保障作用

企业的长治久安离不开安定和谐的环境保障。向心力是实现环境保障的前提条件和基本动力。提升向心力要求企业各部门、各岗位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增强大局意识,分工协作,相互支持,从而提升工作合力,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环境。

保障作用 篇12

关键词:党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后, 转变发展方式成为现代国有企业主要工作任务, 党务及思想政治工作是国企有别于其他形式企业的重要一环。党组织在企业职工中具有团结群众, 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是对企业职工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再教育, 可以有效体现出企业对职工的人文关怀, 彰显出企业的文化底蕴, 不断提升职工工作积极性, 有效推动企业集约化生产、精细化管理, 在国有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中具有强大的保障意义。

二、现状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 国有企业对市场化的运作不断适应下来, 抓经济建设作为企业的主旋律, 企业领导更加重视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这一中心工作, 党建和思政工作虽说都是主要领导负责, 但是实际情况就是大部分国有企业只有一个副书记具体分管, 机关党委负责具体工作。现代的党务及思想政治工作在国企中的作用不是很明显, 没有体现出对企业发展的绝对意义, 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党务工作和政治学习存在一定形式大于内涵

十八大以来, 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的顺利推进, 现在国企的党务工作和政治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 党组织民主生活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活动, 出现了红红脸、戳戳麻骨的好现象, 使得党组织具有更加强烈的自我改进的能力, 不断提升自我修养的素质, 但是还是存在一些形式大于内涵的。

企业机关在党务活动和政治学习方面还是比较正规, 但是到了一些生产一线的基层支部, 由于其生产任务较重, 其党组织民主生活会、政治学习活动很多时候都是读读报纸, 学习文件, 至使思想深处的挖掘不到位, 形式代表学习过程, 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是停留在表面, 方法简单, 流于形式, 缺少内涵。

(二) 党务及思政工作在国企发展中仍然处在弱势状态

虽然十八大以后, 党中央不断抓紧各项工作, 每年的党组织专题教育活动不断强化党务和思政工作在国有企业中的作用, 但是长期以来, 对于党务和思政工作的不够重视, 使得此项工作还是处在一种弱势状态, 一般分管这方面工作的领导基本上被认为是退居二线的了, 另外从事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人数少, 在基层中基本上没有专职的, 都是兼职干的, 他们日常的生产管理工作一般都很繁重, 很少有时间去考虑这些党务及思想政治工作, 一些基层党支部多少年没有发展过一个党员, 一年召开的民主生活会也是寥寥可数, 这种工作的弱势状态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首先是现代国企的管理制度造就了企业负责人对企业具有最终的决定权, 党组织对企业的发展只有参与权, 监督权, 没有实质的决定权, 没有话语权就没有相对的地位。

另外, 在思想深处, 很多国企负责人嘴上说党建工作是企业发展的主要手段, 但是实际运作中还是将工作重心放在企业经营上, 存在着重经营轻思想的倾向, 重经营可以给企业带来利润, 相反, 从事党务和思政工作没有实际的利润可言, 因此, 国企很难将自己的人力财力用在这个方面。

(三) 党务及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单一乏力

很多企业的管理部门也都意识到现代企业的党建和思政工作对员工的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 而且也是现代战略性人才管理的主要方式之一, 可以充分体现出企业对职工的人文关怀, 但是很多企业的党建和思政工作没有实际意义, 没有起到凝集人心, 鼓舞士气的作用。在年初制定工作计划的时候, 设计了很多的党建和思政工作都是空对空的东西, 很多活动缺少可行性的考虑, 有时与企业生产旺季相冲突, 有时与企业的其他重要活动时间重叠, 造成了很多党建和思政活动不能顺利开展。还有, 部分基层党支部执行力不强, 没有实行必要的目标管理, 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光打雷不下雨, 未能得到真正落实。一些国企还错误地认为, 这些活动就是娱乐职工, 没有将凝聚人心、鼓舞士气这样的核心思想贯彻到活动之中, 造成了这些活动没有实质意义。

三、思考和建议

(一) 创新工作理念

思想是决定工作开展顺利与否的基础, 有了正确的思想理念作为依据, 党务及思想政治工作的更好开展起来。单独开展一项支部活动内容相对单一, 基层支部的时间也十分宝贵, 他们曾担着企业很大一部分的生产经营工作任务, 因此, 需要不断转变工作思路, 引入创新性的工作理念, 将党务实践活动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相结合, 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各阶段工作要求紧密结合, 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工作量, 节省工作时间, 成为现代国有企业的新型的党务和思想政治实践工作方式。

(二) 将人文精神融入党务及思想政治工作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 现代人们对于自身权益的需求不断提升, 他们渴望得到更多的权利, 在企业中, 职工需要更多的权利参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决策, 这样他们对企业的归宿感将不断增强。因此, 企业负责人需要不断引入人文精神, 以人为本的党务及思想政治管理工作方式, 提升现代企业对职工的人文关怀。

高手在基层, 在生产实践中, 很多职工具有很强的创造精神, 对企业的作用和意义都十分明显, 企业在开展党务及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 多关心一些企业职工, 多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 积极解决实际问题, 多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用健康向上的思想占领职工思想舆论阵地, 把教育内容渗透到职工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 把企业管理者的意图变成职工的自觉行动, 将有利于调动企业职工参与企业发展的各种工作, 只有思想转变了, 党务及思政工作才能有实质性的提升。

四、结语

十八大以来, 国有企业的改革进入了深水区, 很多企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 党务及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一向的工作手段, 在解决企业内部的矛盾中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是这项工作还是存在一定问题, 只有不断创新其工作的思想理念, 将人文精神融入工作之中, 才能有效提升此项工作在国企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新强.扛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系统深化党的建设改革创新纪实[J].现代国企研究, 2015.

[2]王亚辉.搭建"三个平台"抓好"三个强化"实现"三个提升"——华能大连电厂创建"三型"党组织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国企研究, 2015.

上一篇:以竞赛促教学下一篇:侗族建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