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传播

2024-08-02

流行性传播(共10篇)

流行性传播 篇1

随着各种传播媒介的发展,音乐文化的传播方式也越来越多,尤其是网络传播的兴起,为音乐的发展带去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且其具有大众向小众传播转变的特点。

一、小众传播的定义

小众传播顾名思义就是满足少数人群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服务的一个传媒文化,可以通过小范围内的传播辐射,对少数人群做出有针对性的传播,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在流行音乐的传播中小众传播可以为音乐找到喜欢他们的听众,让听众能够从网络上找到自己喜欢的,有利于音乐的发展。

二、小众传播在流行音乐网络传播中的应用

小众传播之所以越来越受欢迎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文化传播导致的分层现象。网络时代,电脑前的每一个听众的审美都是不同的,受所接受的教育,个人喜好等让人们对于流行音乐的喜好各不相同,同一首歌曲也有自己的理解,这让人们在选择音乐时也有自己的想法。比如我们会在各种音乐应用程序上找我们自己喜欢的歌曲,可以通过软件中的分类功能查找适合自己的歌曲,这一功能中为我们提供了多样的风格分类以及各个年龄段的受众群,或者通过参与音乐分享的活动能够更方便人们找到自己喜欢的歌曲,这些小众传播都在大众传媒里有所体现,但却很少有人能注意到,因此本文分析了互联网线上和线下,流行音乐小众传播的应用[1]。

1、网络线上音乐推荐系统

每个人的音乐审美不同,因此对于那些少部分人群喜欢的音乐,小众传播能够为他们带去十分方便的福利,尤其是流行音乐这一方面,音乐推荐更加体现了小众传播,在电脑端以及手机端的各种音乐应用程序中,都能看见音乐推荐这一功能,比如酷狗音乐,会为你提供不同风格的音乐歌单,也会根据你平时听得音乐,为你推荐你可能会喜欢的歌单,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年代、不同的乐器以及不同的场景等,这些都有分类和推荐,听众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在音乐推荐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音乐,听众还可以在不同的心情分类以及场景分类中,找到当下适合自己心情的歌曲,都说音乐是能够表达人的情感的,流行音乐更是如此,听众借音乐也是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这些都是在进行大众传媒时被进行分层,体现了小众传播,其本就是从大众传媒上分层出来的,通过将听众从小众传播转变成喜欢听某一个种类的音乐,让听众能够在一段时间内都关注音乐推荐信息。还有现在各种音乐选秀节目层出不穷,节目中的音乐也被变成了推荐歌单,且有自己的主题,比如《中国新歌声》、《蒙面哥王》以及《我是歌手》等,这些音乐节目都有自己的音乐推荐信息。现如今数字音乐的传播方式也是一种非常流行的传播流行音乐的方式,在音乐选秀节目中数字音乐的服务商会将购买版权的歌曲放到自己的音乐应用程序上,与电视节目的播出相结合,让电视机前觉得不过瘾的观众去音乐应用程序上下载歌曲,继续听,这样下载音乐应用程序的人数就会增加。节目组也能通过音乐应用程序中的主题分类推荐这一功能,让自己的节目有更多人的知道和喜欢,在音乐应用程序上听到推荐喜欢歌曲的话,自然也就会去看节目,也是提升节目收视率的一种有效途径,数字音乐服务商与节目组一起实现宣传节目和音乐、音乐应用程序的目的,体现出小众传播和大众传播之间是能够互相转化,一同发展的。

网络是一个大众传媒,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且在不断发展中,已经具备了自己的规模和系统,为网络前的每一个人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网络中有庞大的信息,要想高效率的为用户提供其所需要的信息,让用户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对自己最有用的信息是用户的最大需求,因此网络的服务提供商为满足用户这一需求就需要让用户能够方便的查找信息,将搜索信息的流程进行简化,节约用户的时间,提升用户的体验,这也是网络发展的重要方面,小众传播就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将网络上的信息进行分类,这样用户在搜索信息时就不会出现一些不相关的内容,能够有针对性的为用户提供他们最需要的信息[2]。

2、网络线下音乐演出、分享活动

说到小众传播,有人会想到小众音乐,但其实二者的概念并不相同,以前大众传媒不发达的时候,音乐的传播只能靠音乐表演,或者是演出和集会分享音乐,当时音乐要想受到喜爱,过程是很复杂的,这种传播音乐的形式至今仍然存在,也是音乐传播的一种常见途径。在线下歌手以及音乐家可以通过多样的活动吸引粉丝,从而扩大粉丝数量,喜欢流行音乐的人们也可以组织多样化的分享活动,例如粉丝见面会、新专辑发布会等,通过这些活动和粉丝间进行交流和活动,达到宣传的目的。还有各种主题的商演、歌手的演唱会,这些都体现了小众传播的发展[3]。当今的大众传媒盛行,音乐的传播过程中对各种媒体资源的争夺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歌手为了达到更好的宣传目的,会有很多的宣传活动,上电视节目、去电台打歌、在网络上进行歌曲的打榜,这些都是常见的宣传活动,而如何在这些大众传媒中体现和使用好小众传播,发挥出小众传播的优势,注重用户的体验,有针对的为听众和粉丝提供更好的视听享受,通过增加与粉丝互动的活动等,这些都是能够提高流行音乐传播的有效方法,通过小众传播可以用低廉的成本让音乐更广的传播出去。

三、结束语

小众传播对于流行音乐网络传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能够用低廉的传播费用进行流行音乐的传播,注重用户的体验,依据用户的喜好为其提供适合他们的音乐,还有真实有效的用户反馈,这是其独具的优势,能够尊重听众的审美,提高了听众的地位,能够让音乐人听到真实的听者的想法,能够有效的与用户进行互动,通过小众听者与小众传播媒介的相互沟通,能够不断改善音乐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其更加能够适应听众的需求,促进音乐的传播。

摘要: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以往所具有的优势也逐渐被弱化,在当今的经济形势下,人们的需要越来越多,其中个性化的需求占很大的比例,流行音乐网络传播也从大众向小众传播发展,本文分析了小众传播在流行音乐网络传播中的现状以及应用。

关键词:小众传播,流行音乐,网络传播

参考文献

[1]曹海峰.分众时代:小众传播趋势下大众文化现象与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2]宁秀丽.孟祥需.当代小众文化现象研究[J].中国市场.2013

[3]陈力丹.霍仟.互联网传播中的长尾理沦与小众传播[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认文社会科学版.2013

流行性传播 篇2

迅速蹿红的新词“粉丝”令人刮目相看。其实,“粉丝”原本不是一个新词,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汉语常用词,表示一种细细的、长长的、极为常见的淀粉食品。但是,眼下“粉丝”又确实是一个新词,它值的不再是一种食品,而是人,是追星一族。查阅一下平面媒体和电子媒体,铺天盖地的“粉丝”就扑面而来,令人目不暇接。特定的时代有特定的流行语,它是折射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反应人们生活的各个侧面以及当前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心态。这些词语的出现与流行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但是这些词汇的出现不但有正面影响也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有了“PK”的出现也有了“PK王”的衍生。“PK”的地位是选秀节目一直以来位居榜首的。意为两人之间的竞争,达到了一种二人必须只有一位胜出的意思。它相近意思的词有竞争,对抗,但相对来说“PK”显得更洋气和简单,却也能达到一语中的效果。衍生词“PK王”意思则为经常面临失败甚至到了淘汰的境地。最近火热的尚雯婕在当年的超级女声当中则被批为“PK王”的称号。但是今天的成功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但谁又能知道她已往“PK”王的称号是否有对她鞭策的作用呢。

流行语与其他社会流行现象一样,也是社会的产物,真实的记录了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变化。选秀流行语的盛行确实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其一选秀流行语是对我们汉语言交际的补充和发展。其二选秀流行语表现出一种娱人娱乐松动的舆论空间,这是值得肯定的一种社会语言多样化的前进表现。其三,流行语是最具活力的生长点,新词语大量涌现,是语言生活生机勃勃的表现

选秀流行语作为一种新生的社会语言现象,但同样应遵循新时期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标准。但是,选秀之类的流行语暴露出的不规范现象更加明显,对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消极影响,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其一滥用外来词和方言词,引起了词汇运用的分歧和混乱。很多人把耳熟能详的词语被同音词和谐音词代替,“版主”写成了“斑竹”,“美国”写成了“米国”等等,这些撇开不谈是否有趣味性,但是却明显的显示出一种低俗化和庸俗化的感觉。其二很多明星粉丝的名字影响了明星的声誉,和自身的发展不搭,显得尤其的天真和幼稚。何洁的粉丝叫做“盒饭”,许飞的粉丝叫“飞碟”,陈楚生的粉丝叫“花生”,张靓颖的粉丝叫“凉粉” 等等。放眼望去,整个超女比赛现场俨然一个食品仓库。

两种流行观与音乐传播 篇3

改革开放30年来,流行音乐创作发展的主流是值得充分肯定的。这是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新时期音乐商品化运作进程与国际产业文化接轨、音乐的传播手段和现代表达方式日益深化的过程。在这30年中,有两种流行音乐的认识观、对象观不断地作用于我们的创作和表演实践;在这30年中,音乐的传播媒介也迅速发展,流行音乐与传媒相互依赖、相互支撑,已经结下了历史的不解之缘。

两种流行音乐认识观并存

两种流行音乐的认识观、对象观,即广义流行音乐观和狭义流行音乐观,是一种音乐文化上的历史观。

狭义的流行音乐范围观、认识观,具有历史的合理性。因为这种范围很明确地勾画出了一个新时代音乐感觉的框架和轮廓。这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对促进这种音乐文化形态在中国的发展,促进经验积累、总结得失并探索前进,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和实践意义。

广义的流行音乐范围观、认识观,使广义而宏观的流行音乐包括的范围十分宽广,包括各个历史时期、各种类型的大众音乐。

今天,当我们进行流行音乐的技术操作时,我们自然地联想到流行音乐的一般性、普遍性特征。比如风格的类型、演唱的方法、伴奏的形式、传播的方式、商品属性等等。这样,我们的思维就很自然地进入了狭义的流行音乐范畴。在这个范畴中,我们的作品就会体现出时代的精神、表现出国际的共性、吻合着传媒的要求。

然而,我们也必须从广义的流行音乐的视角,从深度的文化、历史层面上,从完美的艺术角度来思考、认识大众音乐文化的发展长河,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更准确地进行我们当代的流行音乐的艺术和技术操作。比如,在中国这个广阔的社会音乐文化大地上,我们当今的流行音乐怎样体现出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当今的流行音乐怎样来继承和吸收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戏曲、歌舞、说唱)中最优秀的成分;当今的流行音乐怎样来利用中国各民族原生态音乐文化的丰富资源,等等这一切,都说明了,今天的流行音乐,它的受众主体,仍然是中国的老百姓,正是因为是中国的老百姓,那么,几千年中国大众音乐文化中优秀的艺术基因,仍然是我们今天中国流行音乐的生命基础。

无论我们持什么样的流行音乐认识观,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我们都回避不了一个共同的问题:音乐传播。

音乐传播行形式改变人们音乐观

20世纪唱片工业发展、技术发展的年代,经历着从滚筒式唱片、圆盘式粗纹胶木唱片(78转/分)、密纹慢转唱片(33.3转/分或16转/分)、卡盒式录音带、激光唱片……。

20世纪60年代,著名的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曾预言未来会出现“任何人都不可能逃脱覆盖全球的电子新闻地毯”。这位传播学大师预感到了一种新的信息媒介的出现。而20世纪90年代,通过光缆传输信息的全球性的因特网诞生了。麦克卢汉的预见得到应验:因特网复盖了全球。流行音乐的传播,也搭乘上了网络的这条“信息高速公路”。

今天的流行音乐作品,经过了数字化的技术处理,已充满于全球的因特网络“管道”之中。它已如同城市供水系统中的自来水一样,随需随流、即放即用。我们可以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自来水效应”。网络上的音乐作品如同自来水,停留在每一个用户的自来水阀门处。只要阀门一开,自来水也就哗然流出。网络音乐传播中的“自来水效应”和音乐网民的音乐复制行为,已经形成了传统音乐复制不可能具备的一些新特质。其中最重要的有:复制的海量性、复制的自主性、复制的多重性、复制的廉价性。这些特点已构成了音乐在全球性的网络管道中的“弥漫型”势态。为此,我们用音乐的“自来水效应”来形容这种势态、比喻这种势态、理解这种势态。更重要的是,这种网络音乐传播的新形势,已经导致了人们音乐观念的变化,将给社会音乐生活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这些音乐观念的变化,包括音乐创作观念的变化、音乐审美观念的变化、音乐价值观念的变化。

传播媒介对流行音乐的影响 篇4

一、电影音乐

现有资料显示, 电影最早传入中国的时间是1896年8月11日, 播放地点是上海的徐园又一村。当时的电影“作为一种新的娱乐手段传入当地, 在公共场所以营利为目的进行放映。这其中包括上海、天津和浙江等地区。这种传入方式一般有两个特点:一是多在娱乐场所放映, 如游乐场、戏院、茶园等;二是多穿插于跳舞、焰火等一些杂耍节目中, 并不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娱乐方式存在的”。显然, 电影在中国的初期借助于其他的娱乐项目来发展, 并且最早传入几个沿海的城市, 电影要在中国的市场站稳, 必定会根据大众的审美和要求进行改进。电影音乐的专业化, 作为一种推广电影的手段, 能全面打开市场, 因此部分电影音乐的创作会根据剧情、曲调音乐取悦大众的口味, 并从有利于电影的传播的角度进行创作。这逐渐使电影音乐流行化, 不仅促进了电影的发展, 电影音乐中的流行曲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电影音乐作为流行音乐的分支, 传播在群众中, 通过当红的影、歌双栖明星演唱, 流行性更加增强。一些明星先入影坛后进入歌坛, 他们已经拥有了很多的影迷, 借助在影坛的影响力进入歌坛, 为歌曲的传播打好了伏笔, 原来的影迷变成了歌迷。如影、歌明星周旋就是因演唱了电影《马路天使》中的插曲《四季歌》和《天涯歌女》而广为人知。在周旋事业发展的巅峰时期, 几乎周旋主演的每部电影的主题曲及插曲都由周旋来演唱, 电影的流行带动了电影音乐的流行, 两者相互促进。白虹曾演唱过很多电影插曲, 如《地老天荒》的主题曲《镜花水月》, 《美人关》的插曲《我要你》, 《刁刘氏》的插曲《满园春》, 由于影星参加出演及演唱, 给流行音乐的传播开拓了广阔的市场, 为流行音乐的创作开拓了广阔的空间。王人美就是当时当红的歌星, 有了一定的歌迷, 进入的影坛, 带动了电影音乐的发展, 由她主演的电影《渔光曲》获得了好评, 演唱的主题曲也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电影歌曲, 流传至今。蝴蝶, 20世纪20年代是红极一时的著名影星, 之后在歌唱方面崭露头角, 在很多影片参与表演的同时还参加演唱, 如《夜来香》《自由花》《女儿经》, 在电影与歌坛同时发展的歌星中, 其影响力最大。电影《天涯歌女》的插曲《玫瑰玫瑰我爱你》等脍炙人口的歌曲, 都是出自电影巨大的号召力和传播力。电影音乐也是电影的一部分, 诠释剧情、突出主题是电影音乐的特点, 电影歌曲可以成为流行音乐, 传播在人民大众中, 对流行音乐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唱片公司

在1908年, 国际著名的百代EMI唱片公司 (法语, Pathe) 登陆上海, 开始了中国唱片工业的早期发展。唱片公司是新型的现代科技企业, 是专业传送声音的媒介, 音质好, 且能够重复播放, 无论在任何地点, 只要有播放器就能够听到想听的歌曲, 唱片公司的建立, 满足了音乐爱好者的音乐兴趣, 建立了广阔的音乐空间, 唱片公司为广大听众欣赏具有时代感的流行音乐提供了强有力的媒介保障, 为歌曲的流行创造了条件。流行歌曲的时代感需要唱片公司这样具有实效的媒介, 因此在这个时期, 流行歌曲的录制成为唱片公司的主要业务, 为流行歌曲的发展开拓了市场。

三、广播电台

广播电台为流行音乐的开拓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上海的电台很具有规模, 娱乐节目占全天节目的85%左右。节目播放通常是在茶余饭后的闲暇时间, 以听众的喜好为主, 经常会放一些《何时君再来》《夜来香》等流行歌曲。电台为了突出节目效果, 所播放的歌曲并不是直接放唱片, 而是由歌咏社的乐队现场演奏和演唱, 使歌曲更具有感染力, 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加速了流行音乐的广泛传播。

这些媒介的出现, 改变了以往传统的传播形式, 与其相比传播的力度、歌曲的时效性、经济效益等方面都立竿见影, 把流行音乐推向了市场化, 加速了流行音乐的传播。平民音乐的流传离不开快速、直接的传播媒介进行传播, 其音乐的时效性、流行性、亲民性正是平民音乐的基本特征, 而在经济文化都有所发展的这个时代, 音乐发展的时代性也在情理之中。

现代科技技术的传播方式代替了传统的学校、庙堂、庆典、音乐会等小规模范围流传, 且有时代性强、流行范围广、可反复聆听的效果。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音乐与经济的共同发展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参考文献

[1]刘小磊.从传入途径与方式看中国电影早期发展格局.影史探问, 2007 (2) .

[2]黄奇志.时代曲的流光岁月.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3]李罡, 孙蕤.中国流行音乐简史 (1917—1970) .中国文联出版社.

[4]李琼.上海早期流行歌曲中的民族音乐因素探析:1927-1930.艺术百家, 2011 (7) .

[5]付林.中国流行音乐第一人——黎锦晖.中国艺术报, 2008年8月第003版.

[6]项筱刚.20世纪20-40年代的中国流行音乐.中国音乐学, 2010 (1) .

流行性传播 篇5

关键词:新疆伊犁州;直性传播疾病;流行状况;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R1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103-01

近年来新疆伊犁州直的性传播疾病呈现出一种波动性传播发展趋势,发病率起伏不定,总体上较前几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在发病群体的分布上,波及范围却明显扩大,尤其是低龄人群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因此。新疆伊犁州直性传播疾病流行状况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笔者将从当前的现状分析产生的原因,力图探索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有针对性的开展疾病防治工作。

1现状分析

性传播疾病是一种通过性行为交互传染的,其传播性较强,一般具有较大的损害性,主要包括梅毒、淋病、软下疳等疾病。性病在我国整体情况来看已经成为第二大常见传染病,这与我国长时间的性病防治意识淡薄息息相关。

1.1疫情概况:就新疆伊犁州直的疫情情况来看,在最近十年间每年平均发病率为61.25/10万。疫情在2002-2004年间达到发病高峰,04年以后发病率起伏不定,总体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在性病的病种上来看,7种(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梅毒、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软下疳)主要性病均有病例涉及,其中非淋菌性尿道炎发病率排在第一位,近年来,梅毒发病率又呈现出上升趋势。就总体疫情来看,性传播疾病在所有传播疾病中所占比例明显上升,就其自身发展来看,性病发病率有所下降,性病的病种也逐渐增多,虽然还是以七种主要性病为主,但在长期的发展传播过程中滋生了一些罕见性病。

1.2性传播疾病分布情况:性病的分布情况分为地区构成、性别构成以及年龄构成、职业分布、文化构成等方面。首先从地区分布来看,新疆伊犁州直的病例主要分布在伊宁市、奎屯市、霍城市,病情传播位于前的三位县市。就性别分布来看,男女的性病比例大约是男性:女性2.5:1,男性的病例数量明显高于女性,就男女的发病率来看,男性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女性,并且逐渐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从年龄构成来看,30-39岁是分布最为集中的年龄段,其次是20-29岁,以及49-49岁。随着时代的发展,性病发病率的年龄构成也逐渐向20-29岁较为年轻的群体接近,20-29岁的性病发病率也逐渐上升,年龄构成逐渐向低龄段靠近。另外从职业分布来看,其中个体户的性病发病率较高,其次是干部职员、农民以及工人和无业人员。从文化构成角度来看,中学文化程度占据了65%以上的比率,其次是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和小学分化程度,文化程度对性病的分布有着较大的影像。

1.3传播途径: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传播方式是通过性行为传播,有一些特殊性病是通过间接传播和母婴传播及血液传播。性行为传播主要是指通过接吻、性行为、接触等进行直接传播,是性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就伊犁州直的研究报告显示,性行为传播占据90%以上。间接触摸传播是指在人与人的交往中通过共用毛巾、浴盆、衣服等进行传播,这样的 传播方式主要针对淋病、滴虫病、真菌感染等,间接传播方式主要是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血液和母婴传播在性病传播中较少见,但都具有发病快,发病率高的特点。就新疆伊犁州直的传播途径情况来看,最主要的还是性行为传播。

2防治措施

2.1针对性防治:就新疆伊犁州直的现状来看,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是有效措施之一。伊犁州直性病以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以及梅毒为主,其他几种2性病种类在长期的演变发展过程中逐渐呈现出下降趋势。因此在性病防治的过程中要加强对这几种长发性疾病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社会大众的性健康意识,增强对这几种性传播疾病的了解,强化个人防治意识和预防能力。另外针对不同的年龄构成进行性传播疾病宣讲教育,尤其是20-29歲这一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的群体,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

2.2加强宣传教育:生活在新疆伊犁州直的人群对性传播疾病知之甚很少,长期以来政府及卫生机构没有重视。因此要普及人群对额性安全意识就要对其进行宣传教育,通过免费发放避孕套等多种方式,吸引更多的人了解性传播疾病,加强个人防范措施。宣传教育要具有经常性和持续性,并且在宣讲过程中注意把握针对性,帮助人们认识性传播疾病的危害,规范个人行为,通过相互影响的方式降低性传播疾病交互传染的机率。

2.3加强行为干预:强化行为干预较前面两种措施具有明显的强制性,它是规范社会行为,以一种政府强制干预的方式维护社会稳定,防止不良的性传播。具体来说行为干预主要是针对一些性传播高危人群展开,对他们进行正规治疗,加强他们的个人保护意识和自我意识,防止其在无意或有意中将性疾病传播给他人。强化行为敢于从政府的角度出发规范地区性传播疾病防治。政府行为的监管又与法律保障的完善密不可分,政府借助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实现对性疾病防治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对各种性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提供法律依据。

综上所述,新疆伊犁州直性传播疾病已成为新疆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对其的防治需要来自政府及社会群众的共同参与,从多方面入手加强对性病防治的管理,提高群众的防治意识,加强宣讲教育,规范社会主体行为,控制性传播疾病的进一步蔓延。

参考文献

[1]陈志胜、李秀英、刘伟等,新疆伊犁州直2890例性病疫情分析——《疾病监测》,2003,18(7)

[2]刘玉琴,新疆性传播疾病流行状况及防治方法探讨——《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1996年05期 

事件性网络流行语与新闻传播 篇6

一、网络成为事件性网络流行语的载体, 是人们发表意见表达民意的符号

现今更多的人在利用网络媒体获取信息。网络媒体对使用者的要求高于普通媒体, (要求使用者具备计算机操作和网络信息获取的基本技能) , 加之网络媒体使用者的年轻化、高学历化、思维敏捷化、追求时尚个性化的特点, 是网络流行语在互联网中的传播成燎原之势。这种表达方式符合现代人追求新、奇、快、变的需求, 节省了人们获得相关新闻事件的时间, 人们在利用网络媒体了解新闻的同时还可以发表个人观点。这些观点在网络虚拟空间里反映但是以现实社会的新闻事件为依据的真实事件, 事件性网络流行语的背后就是某个现实社会真实新闻事件的反映, 人们透过这些包含“有特定含义的”流行语引发思考, 传播观点, 这些在网络里流行的符号最终又将会影响到我们身处的现实社会。

二、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方式加速了事件性网络流行语的传播

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和手机等媒体在处理信息内容上的数字化, 多媒体化及传播形式的多样化, 使事件性网络流行语得以在多种媒体之间相互传播, 这些语言除在网络间传播外, 在传统媒体上也广泛传播着网络信息, 媒体间相互借用内容和传播方式增强不同媒体之间的交融与互动, 让人们有更多选择接受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对于不上网的受众他们对网络流行语的熟知就得力于传统媒体的传播。网络多媒体在呈现信息及内容表现方式上的优势比传统媒体更具备表现力, 即将传统媒体相互分离的各种信息内容 (如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影像等) 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进行各种信息的处理、传输和显示。在内容上, 人们可以通过多种媒体对不同形式的新闻进行解读, 无限的存储空间和全天候传播优势进而呈现出内容报道的连续、全面的、深层次性、分众化, 媒体的融合不仅在技术上支持着全媒体的融合 (不同类型的媒体接受相同的信息内容) , 而且真正实现了内容的融合 (人们在不同地域可获得各自所需的信息也可用一种媒体接受多种信息) 实现了实时动态的传播效果。这就改变了传统媒体中的报纸, 杂志它在呈现内容时要受到栏目版面、出版时间的限制;电视在传播信息内容时受时间段的限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网络环境中受众不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 他们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同时也可以参与到信息的制作与传播的过程中。甚至会对网络信息的选择和发布造成影响而反射到现实社会中。如网络应用自身优势设置互动性栏目, 在线调查、网友评论、网友留言、参与报道等。既有传统媒体的栏目版块特色又突显网络传播的便捷性, 拉近了网民与网络之间的距离, 人人都可以利用它发表观点, 使事件性网络流行语传播的另一原因, 满足了受众的不同需求。

三、事件性网络流行语背后的新闻事件, 折射出的是网络舆情

事件性网络流行语是以现实社会的大事件为背景。当“我爸是李刚”、“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等网络流行语大量涌现时, 我们必须知道流行语与相关事件的关联性如“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就是指2010年11月3日“QQ与360大战”中, 腾讯向8亿用户发布消息称:“亲爱的QQ用户, 当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 我们刚刚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在360公司停止对QQ进行外挂侵犯和恶意诋毁之前, 我们决定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这一事件能迅速成为网络流行语, 是缘于“QQ与360大战”中“殃及”到的是众多QQ用户, 反映了公众对腾讯公司剥夺消费者选择权而感愤怒的情绪。在这场公司大战中, 众多QQ用户仅是这场争端中的观望者, 他们利用网络表达了对这一事件的观点, 都说消费者的利益至上, 但消费者的利益应该由谁来代表?在市场竞争过程中想牺牲用户的利益打败对方, 靠垄断和漏洞显然不行。“我爸是李刚”是社会对“富二代”、“官二代”们的怨声载道, “李刚”这个名字所影射的, 是有权有势官员们的形象, 有了当官的父亲, 是否就能压垮一切包括社会的正义和良知呢?流行语中反映的是人们内心深处对“权利的焦虑”对滥用公权的质疑和讽刺。表达了人们渴求了解公共利益的真相。事件性网络流行语的传播, 是网民参与社会活动的话语权、实现言论自由的体现。所反映的网络舆情是社会发展与网民群体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反映物价的网络流行语中“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姜你军”、“油你涨”、“苹什么”……, 就是对飞快上涨物价的质疑, 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 现在国家出台的调控抑制物价上涨的措施就是倾听民意、体察民情, 接受老百姓的监督, 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化解社会矛盾的最好体现。领导者在拥有权力的同时要取信于民、用权于民, 体现公仆的形象。事件性网路流行语加速了新闻事件的传播, 同时也使新旧媒体间的舆论监督形成合力。是网民表达对观点和宣泄情绪的符号。

四、网络流行语与现实语言在使用中相互交叉存在的问题

“网络流行语”虽然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传播, 但它源于现实生活又会影响现实语言的使用, 它的表达对加速新闻事件传播、提升社会关注度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些流行语所用词语的短小, 有时候仅凭字面意思是难以明白词语的引申含义。其特殊的指向性会因使用语境的不同而导致沟通的不畅, 与此同时所用词汇的持久性和生命力会随着时间、事件的兴衰而起落;随事件的淡出而遗忘能够流传的属于精品。事件性网络流行语是时代的反映与人们的生存方式和思维状态密切相关。网络时代反映在语言上的就是一种力求新、求变的个性化心理。事件性网络流行语在记录现实的同时也记录着时代的深层心态。当新闻事件随网络流行语被快速复制, 飞速传播不断渗透到现实生活时, 它正在影响和干扰着我们的生活, 当我们不懂事件性流行语的含义时便不能进行顺畅的交流。我们不必刻意去推广它, 更不必去禁止。应该慎审的使用它, 用的得当不仅显得形象、生动、风趣时尚也能体现出传播效果。

网民是网络流行语的创造者在网络开放的平台上当享用言论自由权利的同时应该承担媒体的义务即为自己发布的信息负责, 保护公民的言论自由, 名誉权、隐私权对社会负责, 不传谣、不侵犯他人权利, 只有遵循这些底线才能使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得以延伸和发展。

摘要:事件性网络流行语与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件息息相关, 人们用这种方式揭露着生活百态, 并以简洁智慧的语言表达着对新闻事件的真实感受。其不乏幽默讽刺之感, 增加了读者对新闻事件的新奇感与关注度, 成为受众表达个人观点的新方式。

流行性传播 篇7

2012年12月20日,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中国网络电视台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12”活动公布结果,入选“2012年度中国媒体十大网络用语”的有:“中国好声音”、“元芳你怎么看”、“高富帅,白富美”、“你幸福吗”、“江南style”、“躺着也中枪”、“屌丝,逆袭”、“舌尖上的中国”、“最炫民族风”、“给跪了”。

2012年12月25日,互动百科联合搜狐微博、语言文字报、中华工商时报、中国移动手机报共同发起的“2012互联网十大热词”评选活动揭晓,“钓鱼岛”、“正能量”、“十八大”、“你幸福吗”、“屌丝”、“江南style”、“莫言”、“辽宁号航母”、“舌尖上的中国”、“2012”入选。

这些评选活动有网友自发评选的,有媒体联合发起的,也有专业研究机构推动评选的;评选结果选出来的词语互有交叉,内容涵盖广泛,从时事政治到百姓生活,从文学到娱乐八卦,清晰记录下时代的发展脉络,折射出当下的公众情绪,关注到亟待解决的社会热点问题。

一、传播内容:折射公众心态,表达诉求复杂

从内容上看,网络流行词语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对一些社会热点事件或现象关注、追逐、质疑、批判或者调侃,如“表叔”、“切糕”等;二是公众宣泄生活中无奈、不满等情绪,如“屌丝”、“高富帅”、“你幸福吗”、“我可以说脏话吗”等;三对某种期盼、向往的积极表达,如“舌尖上的××”、“正能量”、“航母style”等。

网络流行语大多数是网民原创或者经过网民再加工创作,社会热点或者重大新闻事件等都成了这些词语的来源,现实针对性越来越强。即使是“屌丝”这样幽默自嘲式的网络流行语暗含了草根平民对生活压力的一种无奈的情绪,与之相对的“高富帅”却耐人寻味,既有对理想中的美好的向往,也有一种潜意识的嘲讽或者嫉妒的复杂情绪。

社会热点型网络流行语的广泛传播从某种角度体现了公众进行舆论监督和政治参与的渴求,对政治权力腐败和社会不公平现象进行评判、抗争。例如希望探求真相的网民火眼金睛识别“表叔”、“房姐”,与此同时,一旦遇到一些舆论监督不透明不清晰的事件时,网民更多地使用“元芳,你怎么看?”或者“躺着也中枪”以表达质疑心理。公众从网络媒体上获得了相当的话语权力,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及其在社会热点问题上的强大的话语权,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力量中实现了制衡的可能性。

二、传播方式:由下而上,逐渐被传统媒体认可

网络流行语生成的源头是网民对现实社会的关心和各种共同情绪的表达,创造出来以后往往会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在论坛、贴吧、QQ、社区、博客、微博中使用,之后引起传统媒体的关注,再到传统媒体逐渐接纳,直至到公众的普遍认可;其传播方式是从下到上的方式。

传统媒体对网络流行语的认可和传播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在新闻标题中使用,例如2012年11月2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以《“航母style”走红祖国强大振奋人心》为题做了一条新闻。第二,直接设立相关的专题,例如2012年2月,凤凰网报道专题《屌丝:一个字头的诞生》,腾讯网紧跟其后发表《屌丝:庶民的文化胜利》。第三,在报道正文或者节目中间使用,例如2012年11月3日,“屌丝”一词登上《人民日报》十八大特刊。

三、传播心理:狂欢中批判,调侃中期待

网络媒体为群体狂欢的形成与汇聚创造了条件,网络受众成千上万,对事物的态度容易向同一方向转化,形成心理暗示,相互传染。在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过程中,一旦网民娱乐的心态占了上风,网络流行语最初的意义往往就被解构消解了,众多网民就会投入到类似的造词活动中去,于是出现了一个网络流行语的多种版本,通过这种狂欢式的表达来宣泄情绪,戏谑调侃表达对相关现象或问题的态度,直至达到心理宣泄后的愉悦,表现为群体批判和群体狂欢。

“××style”来源于韩国歌手朴载相在2012年7月发布的歌曲《江南style》。歌名“江南style”来自韩国俚语,指首尔富人区——江南区豪华奢靡的生活方式。《江南style》歌曲火爆之后,各种style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直至“航母style”达到高潮。2012年11月25日,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成功起降歼-15舰载机后,舰载机指挥员在起降过程中的手势动作引起了网友的浓厚兴趣,受到了狂热追捧和模仿。网友使用幽默搞笑的模仿方式,在集体狂欢中表现出对国家强大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体现了对国家的关注和信心。

“元芳,你怎么看”本来是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的台词,结果一经网友引用,就被迅速跟风,形成了“元芳体”;凡事都可以问元芳,有打趣的,有调侃的,有无厘头跟风的,其实并不需要答案,这只是公众情绪的一种表达方式。

网络流行语一般都很简洁,用如此简洁的词语概括复杂的社会现象所反映的内涵肯定是不全面的;另外网络流行语娱乐调侃的表达方式也会削弱意义的准确表达,同时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也体现出来公众监督政治权力的局限性。

网络流行语经过网民的不断加工创造,既反映出对现实不良现象的讽刺、人性的质疑,也体现出来对错误的包容,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众多复杂的情绪杂糅在一起,赋予了网络流行语无穷的魅力,让更多的公众参与到传播和再创造中来。在嘲讽和调侃中,网民利用网络流行语,不断修正价值观,积聚社会发展的正能量。

摘要:近年来,网络流行语传播十分广泛,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以2012年的网络流行语为研究对象,分析网络流行语在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受众传播心理方面的特征。

流行性传播 篇8

1 流行与传播

西尼罗病毒 (West Nile fever Virus, WNV) 属黄病毒科 (Flaviviridae) 黄病毒属[1], 同一属的病毒还有日本脑炎病毒、墨累谷病毒 (Murray Valley virus) 、圣路易病毒 (Saint Louis virus) 以及Usutu病毒等。病毒粒子直径约50 nm, 呈球形。病毒有由脂质膜包围的核衣壳, 核衣壳呈20面体对称, 约20~25 nm[2]。对于世界各地分离到的毒株进行基因进化分析表明, 该病毒主要有两大谱系[3,4], 其中一种谱系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以色列、印度和澳大利亚, 往往又被称为是Kunjin病毒;另一种谱系的病毒毒株主要在中、南非洲以及马达加斯加流行[3,5]。两种谱系的病毒都可以引起人和动物发病, 不过最近几年暴发的疫情都是由前一种谱系的毒株引起的。

1.1 欧洲与地中海地区

有关人感染WNV的病例于20世纪50年代首次在以色列出现。从那时起, 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白俄罗斯、乌克兰以及摩尔多瓦就一直有关于WNV散发流行的报道, 但那个时候WNV的毒力比较低。

20世纪90年代WNV再次出现的时候, 其毒力、发生的频率以及疫情在人类和马群中暴发的次数均大大增加。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埃及、以色列、罗马尼亚、俄罗斯、波兰、捷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法国、葡萄牙、西班牙以及意大利都有疫情报道, 死亡病例也在数百以上[6]。

2010年在希腊及其邻国发生的WNV疫情中, 实验室确诊病例为250例, 死亡27例。遗传进化分析显示, 希腊发生疫情的毒株跟2004年在匈牙利出现的毒株具有亲缘性[7]。2008年意大利北部马群发生的疫情中, 确诊病例有794起, 死亡5例, 同时当地出现了10起人感染WNV而死亡的病例[8]。2010年夏天, 西班牙南部地区暴发西尼罗热疫情, 其中有两人死亡。2011年8月份, 俄罗斯、希腊北部、匈牙利、以色列、意大利、罗马利亚、阿尔巴尼亚和土耳其等国再次暴发了西尼罗热疫情。不过, 引起西班牙和意大利发生疫情的WNV毒株与希腊的不同。这也显示出WNV在欧洲地区的流行正出现新的形势, 需要各国加强合作, 做好流行病学监测。

1.2 非洲、亚洲和大洋洲

WNV最早从乌干达西尼罗省的一名发热妇女身上分离到。不过, 自从乌干达首次检测到WNV以来, 有关当地WNV流行的相关情况的后续研究报道几乎没有。一些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开展的血清学调查显示:人群中的血清流行率差异很大[9], 也仅有一些有记录的病例。不过这些数据有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因为限于当地的科技水平, 不少流行病学调查并没有作交叉试验。

WNV在南亚地区的检出率较高, 呈零星散发流行, 也有不少人感染WNV的病例报道。在澳大利亚, 流行的WNV毒株又被称为Kunjin病毒 (KUNV) 。不过, 这种病毒在澳大利亚引起的疾病症状通常比较温和[10]。

1.3 美洲

1999年纽约大都会地区检测到了WNV, 这是北美大陆首次出现WNV的报道。西尼罗热在纽约首次暴发时, 人群中发生了62起病例, 死亡7例。马群中出现25起病例, 死亡9例。此外, 还有大量的鸟类死亡。从那时起, 病毒迅速地席卷了整个美国, 迄今共造成了1 100人以上的死亡, 超过有12 000例的脑炎和/或脑膜炎病例, 确诊的人员感染病例在30 000以上。其中2003年疫情最为严重, 死亡人数达264人。2012年美国再次暴发严重的西尼罗热, 截止当年的8月份, 死亡人数就已达41人。

病毒逐渐从美国扩散到了邻国,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 加拿大、中美洲、加勒比地区以及南美洲也存在人类、马、鸟类或其他动物感染WNV。不过, 有关病毒分离的报道不是很多。

根据对墨西哥分离到的WNV毒株进行序列分析显示, 病毒传入墨西哥有两条路径:一条是通过墨北部的州, 还有一条是通过尤卡坦半岛, 主要是通过迁徙的鸟类传入。然而, 墨西哥的WNV毒株的致病力要比美国出现的毒株要低[11]。实际上, 加勒比和墨西哥分别报道了5起和7起WNV感染病例, 但没有一起病例是致命的。这种差异可能与多种原因有关, 例如当地广泛存在具有交叉保护作用的多种其他黄病毒。

2 风险分析

近年来, 西尼罗热的流行区域逐渐扩大, 在北美、欧洲和非洲等地引起广泛流行。尽管我国尚未发现西尼罗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 也未分离到西尼罗病毒, 但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 同样面临着该病输入的威胁。

2.1 候鸟迁徙

候鸟迁徙是西尼罗热传入我国的重要风险因子之一。鸟类尤其是鸦科鸟类是WNV的贮藏宿主。大多数鸟类感染WNV后可以带毒存活, 其作为传染源通过迁徙可以导致疾病的跨洲传播。我国有着丰富的野生鸟类资源和大量的家禽, 这极有可能成为WNV在自然界中的扩大宿主。鸦科的鸟类对西尼罗热特别易感, 我国共有鸦科鸟类11属27种, 并且是常见鸟类。此外, 我国地域广阔, 南北温差较大, 境内有多条国际性鸟类迁徙通道, 这也为病毒的传播和越冬提供了条件。

2.2 蚊虫传播

西尼罗热的首要媒介是库蚊 (Culex) 属的蚊子, 其中尖音库蚊最为重要。尽管也有学者从库蠓、跳蚤等其他吸血的节肢动物中分离到西尼罗病毒, 其在疾病传播中的作用尚不清楚[12]。迄今的研究一般都认为人与人之间传播该病的惟一方式是通过染毒蚊子的叮咬。显然, 与鸟类迁徙的风险类似, 我国本身就存在多种库蚊, 而通过国际交通工具 (飞机、船舶) 将蚊虫带入中国的风险也大大存在。

2.3 国际间人员流动

与我国相邻的俄罗斯、印度等国均已有西尼罗热暴发或流行的报道。因此, 即使是通过自然传播途径, 西尼罗热也早就具有侵入我国的可能。此外, 随着国际间经济与文化交流的快速发展, 人员流动十分频繁。通过国际人员将西尼罗热传入我国的可能性日益增加。西尼罗病毒主要分布在北纬23.50°~南纬66.50°的温带地区, 而我国大部分领土处在这一地区, 并有适宜的鸟类宿主、易感动物和媒介蚊虫分布, WNV输入和流行的形势十分严峻。

2.4 防疫体制

对于西尼罗热这样一种感染人和其他多种宿主的虫媒病毒病, 暴发后若要准确监测其疫情, 需要兽医、公共卫生、医疗人员和大众的广泛参与以及各部门的密切合作。然而, 我国长期形成的工作体制往往是各部门各自为阵, 在某些地区的疫情报告和监测上仍存在着兽医和人医的相互协作和沟通不够、信息传送渠道不畅等问题, 以至于很难及时准确地统计出人和动物的发病、死亡病例数。这种现状对于WNV这种感染宿主广泛、传播迅速的病原来说, 很难准确监测疫情发展。

3 防控

尽管目前我国尚未发现西尼罗病毒存在的证据, 但存在传入风险, 因此做好西尼罗热的防控工作十分重要。

我国鸟类资源丰富, 其中候鸟占50%以上, 目前尚未见针对我国鸟类WNV感染情况检测的报道。因此, 需要加强对候鸟的研究, 对鸟类进行死亡监测及病毒分离。

蚊类是WNV的重要传播媒介。在国境口岸应该开展蚊媒监测, 了解成蚊密度、消长情况、带毒率及幼蚊密度等。对国际交通工具尤其是来自疫区的交通工具、运输设备以及货物、行李等实施监测。对捕获的各类蚊虫应及时送实验室进行鉴别与病毒检测。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对发现携带媒介生物的检疫对象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实施卫生处理。

通过体温检测、健康申报等方式加强对入出境尤其是来自WNV疫区人员的健康监测, 如发现有发热、头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者, 检验检疫机构应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并送指定医疗机构做进一步诊断与治疗。此外, 在国境口岸对入出境有关人员开展血清学监测, 检测病毒抗体水平, 了解出入境人员的免疫情况。同时, 对前往疫区的人员应该将加强出境健康服务, 积极开展咨询宣教。口岸卫生检疫机构可以利用显示屏、广播和发放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告知旅客有关疫情信息和防病知识, 提高出境人员防病意识, 防止感染西尼罗热。

对来自西尼罗病毒病流行国家的人员、动物 (鸟类、禽类、马、犬等哺乳动物) 和货物做好检疫工作, 严防疾病传入我国, 尤其要加强对可疑病例的检疫。口岸检疫部门一旦发现病例, 要及时通报卫生部门做好疫情调查和处理。

参考文献

[1]CALISHER C H, KARABATSOS N, DALRYMPLE J M, et al.Antigen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flaviviruses as determined by crossneutralization tests with polyclonal antisera[J].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 1989, 70 (1) :37-43.

[2]BRINTON M A.The molecular biology of West Nile Virus:A new invader of the Western hemisphere[J].Annu Rev Microbiol, 2002, 56:371-402.

[3]LANCIOTTI R S, EBEL G D, DEUBEL V, et al.Complete genome sequences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West Nile virus strains isolated from the United States, Europe, and the Middle East[J].Virology, 2002, 298 (1) :96-105.

[4]ZELLER H G, SCHUFFENECKER I.West Nile virus:An overview of its spread in Europe and the Mediterranean Basin in contrast to its spread in the Americas[J].Eur J Clin Microbiol&Infecti Dise, 2004, 23 (3) :147-156.

[5]MORALES M A, BARRANDEGUY M, FABBRI C, et, al.West Nile virus isolation from equines in Argentina[J].Emerg Infect Dis, 2006, 12 (10) :1559-1561.

[6]CALISTRI P, GIOVANNINI A, HUBALEK Z, et al.Epidemiology of west nile in europe and in the mediterranean basin[J].Open Virol J, 2010 (4) :29-37.

[7]PAPA A, DANIS K, BAKA A, et al.Ongoing outbreak of West Nile virus infections in humans in Greece, July-August 2010[J].Euro Surveill, 2010, 15 (34) :pii:19644.

[8]MONACO F, LELLI R, TEODORI L, et al.Re-emergence of West Nile virus in Italy[J].Zoonoses Public Health, 2010, 57 (7/8) :476-486.

[9]POURRUT X, NKOGHD, PAWESKA J, et al.First serological evidence of West Nile virus in human rural populations of Gabon[J].Virol J, 2010 (7) :132.

[10]HALL R A, BROOM A K, SMITH D W, et al.The ecology and epidemiology of Kunjin virus[J].Curr Top Microbiol Immunol, 2002, 267:253-269.

[11]BLITVICH B J.Transmission dynamics and changing epidemiology of West Nile virus[J].Anim Health Res Rev, 2008, 9 (01) :71-86.

流行性传播 篇9

一、流行音乐简述

“流行音乐”一词是根据英语“popular music” (有时简称为POP music) 翻译过来的。对流行音乐的解释, 在不同的国家、不同时期与不同的研究者那里经常各不相同。我国一般把“popular music”翻译为“流行音乐”或者“通俗音乐”, 但在实际的音乐生活中, “流行音乐”的称谓更普遍些。1

所谓流行音乐, 是指那些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为广大群众所喜爱、传唱、欣赏并流行一时的器乐曲和歌曲。它植根于大众生活得丰厚土壤之中, 旋律简单、音域较窄、和声上较少用特殊的和弦, 主要强调歌词中感情的流露, 特别是西方摇滚、爵士等不同音乐风格的融入, 现代流行音乐的节奏变得动感、有力。2

流行音乐起源于美国的爵士音乐, 这种新兴音乐以它独特音乐特点刷新了听众的耳目。如今, 流行音乐所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 如轻音乐、爵士乐、摇滚乐、布鲁斯、蓝调、乡村音乐等。其音乐特点:节奏鲜明, 轻松活泼或抒情优美, 音响多变, 色彩丰富, 织体层次简明, 生活气息浓郁、手法通俗、曲调顺口、歌词多用生活语言, 浅显易懂, 易为听者接受和传唱。流行音乐不仅是艺术, 也是娱乐、精神寄托, 更是反应百姓生活的写实记录, 甚至是大众思想、意识型态的指标。

二、传统音乐简述

“中国传统音乐”指的是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 其中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世代相传至今的作品, 也包括当代中国人用本民族固有的形式创作的、具有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作品。3

传统音乐的划分最早见于中国音乐研究所编写的《民族音乐概论》, 分为五大类: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和器乐, 但大多院校在教学中把歌舞音乐并入民歌, 于是就变成四大类:民歌、民族器乐、曲艺 (即“说唱”) 音乐、戏曲音乐。中国的传统音乐是在中国个民族、各地区人民的审美观念, 审美习惯、审美心理的基础上创作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地方色彩的音乐。艺术来源于生活, 广大的劳动人民是传统音乐的创造者、欣赏着, 同时也是它的传播者。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历史悠久, 内涵丰富, 在当今的中国音乐中, 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源, 同时也有着丰富的民间传统资源, 这些资源是活着的传统。中国传统音乐既是根植于古代社会的一种历史文化, 又是经历了现代文化变迁的一种当代文化, 它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音乐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却又有着复杂现实处境的音乐文化。随着时代步伐的前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在文化变迁过程中, 当新、旧文化遭遇时, 旧文化通常会因文化惯性而对新文化进行排斥和拒绝, 新文化也会为争夺地位而对旧文化进行排斥和拒绝, 从而在新、旧文化间的冲突、反应中求得文化体系的自我调适, 这就是"文化排拒"规律。在现代专业音乐和当代流行音乐以"主流"之势覆盖全国的境况下, 现代文化变迁必将导致中国现代专业音乐对传统音乐文化发生冲击, 使得传统音乐处于"非主流"和"边缘"地位。

三、校园中的流行音乐

音乐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流行音乐追随着时代最鲜活的脚步, 代表最现代的情感, 保持着饱满精神和青春活力。作为最显时代活力、最具情感张力的当代大学生群体, 流行音乐触摸着他们最丰富的精神世界。无论优雅、热情还是野性、爽直的流行音乐都能先入为主、无孔不入地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这也许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以消遣娱乐为主的大众文化现象, 流行音乐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脉络息息相关, 俨然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当代大学生出生在改革开放的20世纪80年代, 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日渐丰富。从他们开始懂事起, 便融入了目不暇接的开放的社会, 那稚嫩的、好奇的眼睛, 搜寻着每天都在诞生的新事物。当时正崛起的“流行音乐”也同样撞击着一颗颗童稚的心灵。尤其是90年代以后随著国家的政策开放, 使得流行音乐的内容形式更加的多元化, 更加的深入人心。

流行音乐能经久不衰地在校园里流行, 一方面是由于校园这一特有文化氛围和流行音乐本身的时代特性, 现代流行音乐符合了大学生的价值标准:体面、独立、国际化、自由主义、品位等等。他们从中学会了享受、优雅和爱情, 学会了用与前辈截然不同的认知方式去看社会、看人生、看自己。另一方面, 也由于目前一些市场管理体制问题和青年学生对事物追求趋于盲目性造成的。处于青春萌动期的大学生对生活充满色彩斑斓的梦幻, 他们的神经敏锐地感受着周围的一切信息, 尤其是异性间的交往使他们产生许多无可名状的情感冲动, 加之大学阶段枯燥沉重的学业负担, 都驱使他们要寻求一种情绪来缓释、宣泄和慰藉自己, 以获得精神和信念的支柱。而流行音乐那些贴近青年生活、沟通青年心理的词曲, 正迎合了世界观、人生观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的接受心理。

流行音乐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 贴近生活, 词意浅显易懂, 语言朴实亲切, 那些表现欢乐、憧憬、友情、苦闷、伤感等情绪的作品, 特别能引起当代大学生思想感情的交融和共鸣;旋律平易近人, 通俗上口, 结构短小, 歌词简练, 易学易记, 这是它易于在当代学生中流行的另一重要原因。流行音乐的演出形式强调群众性与娱乐性, 歌唱与舞蹈结合, 演员与听众交流, 同歌共舞打成一片, 它使当代大学生感到了参与的乐趣。

在大力推广高雅艺术进校园的今天, 流行音乐用它独有的魅力在审美观中积极为自己寻求美学、哲学支点, 流行音乐审美意识作为音乐美学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和人类所有意识一样都是以事物的客观存在为前提的, 如果没有流行音乐的自身美也就不会有流行音乐审美意识的产生。也正是因为流行音乐的这种自身美将深刻的影响到现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 使流行音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4

四、传统音乐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

在21世纪, 音乐教育强调科学的、全方位的素质教育, 音乐素质教育注重音乐能力的培养, 以多层次、多角度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合理的智力结构、符合社会进步的音乐人才。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学校音乐教育作为音乐传承的最重要基地, 适时将中国传统音乐融入高校音乐欣赏课有助于促进中国传统音乐的保护及传承, 加深大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

浅议弹性十二平均律

胡天龙 (甘肃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730000)

弹性十二平均律 (以下简称弹律) 是我国著名音乐学家李曙明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弹律以十二平均律为基础, 兼收三分损益律的旋律美、纯律的和声美和十二平均律的转调美, 是集三律之精华于完美统一的一种律制, 在我国律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我国数千年的音乐史, 同时也是律学史, 从三分损益律的诞生到弹律的发明, 任何一律都反映出人类对音乐完美性的苦苦追求。弹律是集三律之精华, 而并非简单的三律之和, 缺其一而不能成弹律。

弹律的优点有三。一、在倾向性较强的半音进行中, 特别是导音向主音的86音分的半音进行显得特别紧凑有力, 给人以强烈的“向心美”感觉。二、弹律的大小三度及其转位与人类可感的自然音相吻合, 其和音效果, 给人以自然、丰满、和谐的美感。三、弹律可以自由转调、离调;不管多么复杂、频繁的转调运动, 都可以应付自如, 给人以随心所欲的美感。

平均律大三度400音分与纯律大三度386音分之差是14音分;平均律小二度100音分与86音分的小二度之差是14音分;平均律小三度300音分加上14音分是接近纯律小三度316音分;平均律的小二度100音分加上14音分是五度相生律的大半音114音分。

14音分是客观存在的, 但正是千百年来客观存在的14音分成为开创了律学史上新时代的一把“金钥匙”。把14音分加到十二平均律各律中, 这样每个律都能够根据需要升高或降低14音分, 使弹律具有向心美、和声美和转调美的条件。例如在钢琴上将B升高14音分, B-C就成为86音分的小二度;将A降低14音分, F-A就是386音分的大三度;弹律以十二平均律为基础, 其转调美毋庸质疑。

虽然三律间的音差——14音分, 是客观存在的, 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没有人去发现它, 今天的弹律就不会出现。如李先生所言是偶然间发现了三律之间的音差, 但我看来这是李理解。

中国传统音乐毕竟在几千年的传播中深深扎根于民间土壤里, 并在民间和少数民族地区依然按照自己的方式在演绎和传颂。如在北京的傍晚仍可在街头、深巷、落院听到自娱的京腔京韵的京剧;各民族传统节日仍以传统民族歌舞为主;广大的农村仍在演唱 (奏) 着地方戏曲、民歌、器乐等等。普通高校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一个社会化的场所, 在这里能开展各种社会文化。在高校教育中融入传统音乐的内容, 从小处看, 是丰富了音乐学科的内容,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从大处看, 则对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弘扬传统文化, 发展地方经济, 具有广阔的时代背景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若利用这个场所开展传统音乐文化活动, 能更好地弘扬与传承我们的传统音乐。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 这一年轻群体的重要心理特征是有理想、有朝气、富于青春的活力, 思维具有抽象性和独立性、逻辑性, 并逐步想辩证思维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情感、情绪应当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使大学生在成长道路上有一个正确的方向, 传统音乐文化教育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培养, 以及综合能力的促进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传统音乐是经久不衰的独特文化, 它以多样的风骨神韵, 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振兴中华、弘扬民族文化应从祖国栋梁之才的大学生抓起, 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塑造最根本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大学生应当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尤其是必须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培育民族精神。如果使当代大学生深入了解我先生二十余年来呕心沥血对律学研究的必然结果;因为从明代律学家朱载堉发明十二平均律到弹律诞生的400余年间, 中外许多音乐学家在律学上颇有建树, 但在律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创新, 唯举李先生及其弹律。

音律一旦诞生, 就开始了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的历史运动, 其理论发展, 基本表现为服务音乐艺术实践的律制的创立, 其实践发展, 基本表现为遵循一定的审美的音乐艺术活动。

虽然三律各有优劣, 但看今日之音乐活动, 三律在音乐活动中仍据主导地位, 呈三足鼎立之势。三律把各自的美通过音乐实践深入人心, 把理性的美通过音乐实践让这种美得以升华;而弹律作为目前最完美的律制却未能在音乐实践中独占鳌头, 我认为弹律只有通过音乐实践, 才能使弹律发扬光大, 为此我有以下设想。

按目前钢琴结构来说, 把平均律钢琴的每个音升高或降低14音分, 这样加上其本身就有三个音。如果把原来的键左右各加一个键, 每个键约长2厘米, 此钢琴总长度就达到350厘米左右, 重量就达到750千克左右, 在音乐实践中很难应用, 因此只能对目前钢琴内部进行改造。众所周知, 钢琴以弦的振动发音。为此我认为把目前钢琴的每条弦增加一定长度使其增加的长度仅能发14音分, 关键是钢琴的琴槌要以音乐的需要击打琴弦。以E为例, 琴槌要击打400音分的弦、386音分的弦和414音分的弦。虽然我还没有好办法解决这一难题, 但我将持之以恒继续探索。

总之, 弹律作为当代最完美之律制, 我相信在广大音乐家的共同努力之下, 随着弹律乐器的诞生, 弹律在未来的音乐中将得到最广泛的应用。

参考书目

1. 缪天瑞.《律学》.

2. 李曙明, 贾纪文.《天人乐舞》.

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 并对之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那么爱国之心也自然寓于其中了。

摘要:本文从流行音乐和传统音乐在校园中的传播应用为切入点, 通过对流行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分析研究了解其联系与区别, 阐述流行音乐在校园中的传播与影响和传统音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流行音乐,传统音乐,校园文化,传播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进.流行音乐的特点及其发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1年第01期.

[2].徐文.审视当代大学生的流行音乐情结.艺术教育, 2007年第06期.

[3].刘鹏.谈中国流行音乐的音乐特点.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第25卷第3期.

[4].王思琦.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之比较.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03期.

流行性传播 篇10

一、研究现状综述

国外对网络语言的研究相对来说起步较早, 早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即已开始。1997年和2003年召开的两次“网络和语言”国际研讨会更是标志着网络语言研究引起了世界语言学界的关注, 在《Language》和《ELT Journal》杂志上频频出现关于网络语言和网络流行语研究的论文或书评,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研究是带有标记和符号特征的网络语言, 如法国哲学家Jean Baudrillard[1]指出戏谑性的语言符号蕴含意识形态意义;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avid Crystal[2]于2001年出版的著作《Language and the Internet》使其成为英语界网络语言研究的领军人物。国内对于网络语言的文化、传播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晚期, 而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大致开始于2001年, 郑丹娘[3]的《网络流行语与青少年“自说自话”》, 王旭、李香平[4]的《“网络流行语”的今天与明天》, 彭嘉强[5]的《尊重创新讲究规范———谈谈网络流行语的规范》是其中代表。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逐步普及, 网络语言和流行语逐渐成为受人瞩目的重要社会现象和语言形态, 学者对其关注度逐步提高, 大家分别从语言学、心理学、文化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多学科领域对网络语言和网络流行语进行了研究, 成果颇丰。比如, 刘念[6]、陈一民[7]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了网络流行语的类型、特征;杨萍[8]、方毅华[9]则从文化学的角度研究了网络流行语的文化表征与文化特色;安乐天[10]等从心理学的视角考察了网络流行语的影响、成因和规范;于磊[11]、逯彦萃[12]、俞秋萍[13]、房新宁和李川[14]等则从社会学和新闻传播学视域探讨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原因和效应。

国外每个国家流行的网络语都是与其本国内的社会背景和实际情况相联系的, 但各国网友在创造网络流行语的过程中会有些共同的特点、形式和心理因素。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 网友们通过缩写与符号缔造新式的网络英语;在日本, 网络流行语多与漫画、动画及游戏紧密相连, 并有警醒世人或质疑的作用;在韩国, 2010年红遍韩国的网络流行语中, 有一大半来自于韩剧的对白或剧情, 等等。这些国家对网络语言传播使用的规范政策并不是一味否定或用法律封杀, 而是采取一种引导和监督的态度, 这对我国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和规范有一定借鉴作用, 深入挖掘并有效利用网络流行语的社会传播价值将更能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和经济发展, 具有较强的社会现实意义。

二、2008~2013年网络流行语的主题分类及正负效应分析

(一) 语料搜集

考虑到语料收集的科学性, 选取语料的来源主要通过近几年各大主流媒体评出的年度网络流行语排行榜、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历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等方式, 搜集并整理出2008~2013共6年的124个以社会热点、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等体现社情民意、政府管理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网络流行语为研究对象, 如表1所示。

(二) 网络流行语的主题分类

网络流行语反映了某些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 具有特定的主题表现价值。通过对124个网络流行语按表现主题进行分类, 有助于了解哪些类型的流行语所反映的热点事件或现象发生比例较高, 哪些更易引起网民关注和热议, 以便引起足够重视, 扬长避短, 改进工作。网络流行语按主题分类如表2所示, 主要体现在社会文明、政府管理和经济发展三大方面。

(三) 网络流行语的正负效应分析

网络流行语在流行传播的同时产生较大的正面或负面效应, 根据如图1~3所示的网络流行语在三大主题分类上的正负数量对比, 可以分析出哪些方面因为流行语的产生与传播而得到改进和发展。

由图1可知, 在社会文明方面, 2011年之前网络流行语正负面数量相差不大, 数值也不大, 主要源于当时网民整体民主素养较低, 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话语权;正面流行语的数量逐年增加, 并从2011年起增加迅猛, 负面词汇2011年和2012年出现较多, 说明从2011年起民众民主意识增强, 通过在网络上充分表达意见争取权利, 民众政治素养在不断提高, 这两年正负面网络流行语都大量产生;随着社会治理的改善, 2013年负面流行语急剧下降为0, 而正面流行语持续攀升, 说明社会道德和网络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由图2可知, 在政府管理方面, 负面流行语数量在2008和2009年负面舆情高发时期处于高位, 从2010年起逐渐下降, 到了2013年减为0。逐步下降的数据说明了近几年政府在不断改进工作、创新服务、反贪反腐, 民众对政府的满意度正在逐年提高;正面流行语2008年和2013年各有一个, 也就是说正面流行语的数量始终较少, 催生和传播积极向上的正面流行语将有利于政府形象的维护和提升。

由图3可知, 经济发展方面的流行语数量波动较大, 正面词汇2013年处于最高点, 而负面流行语在后三年全部为0, 这些数据表现与我国近年来经济转型发展的总体形势一致。

三、网络流行语在社会传播中的价值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具有自身的社会功能、使用主体的社会心理特点及网络媒介的推动要素, 经历触发与产生、复制与模仿、磨蚀与印记等三个阶段的大致发展过程。通过对近6年124个网络流行语的主题分类和正负效应分析, 可得出网络流行语在社会传播中的价值体现为文明、管理、经济三大方面, 如图4所示。

(一) 文明推动价值

1. 民主素养提升价值。

新媒体时代, 网民民主参与力度加大, 参与手段增加,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集权控制的能力。大家可以自由表达对社会现象或热点事件的看法、意见和诉求, 并随意提炼、创造和传播流行语。比如网民提炼流行语“俯卧撑”、“躲猫猫”等表达对官方言论的质疑和讽刺, 创造“欺实马”督促司法审判的公平, 以“房奴”、“蒜你狠”、“被就业”等流行语对政府工作提出了切实的自身权益要求, 等等。因此,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提高了公民民主素养, 有助于社会问题被权力方关注和得到解决, 进而推动民主政治建设和生态、幸福的社会生活环境建设。

2. 网络文化传播价值。

网络流行语不仅体现了网民在心理上的认同感和简单实用的需求, 还体现了对文化传承和弘扬。比如, 2009年网友在百度贴吧魔兽世界吧发表一个名为“贾君鹏, 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帖子, 在出现的五六个小时内被浏览39万多次, 1.7万条的回复, 迅速成为网络流行语, 造就一次奇迹般的贴吧文化狂欢, 并衍生到现实生活中广泛地被遣词造句, 它反映了网络游戏的虚拟社会中寂寞的网民对家庭情感的渴求, 同时隐晦表达了不要沉迷网游, 赶紧从游戏中回来的意思;“囧”, 只有一个字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简单明了地表达了郁闷、悲伤、无奈等的一种复杂心情或表情;“屌丝”、“高大上”等词因为其影响力和普及率则在众多中文输入法中被创造成了新的词汇;“房奴”、“宅男”等部分流行语甚至编入新版《新华词典》;“躲猫猫”、“山寨版”等收录进新的《英汉大辞典》;“中国大妈”的英文版“DAMA”更是有望进入《牛津英语词典》。

3. 信息技术推进价值。

随着网民在网络上发布传播信息从时间、内容和效果上的要求不断提升, 即发布信息要即时, 呈现方式也要文、图、声并茂等, 跟信息技术有关的网络流行语在不断创造出来的同时, 也推动了顺应民众需求的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和进步。比如, 网民交流从“QQ群里的观音哥”到“博客”、“微博”和“微信”, 一路“围观”;网民文化娱乐也从传统制作迅速过渡到了“微电影”、“微视频”、“微小说”等“微XX”的现代制作。

(二) 管理创新价值

1.网络问政价值。网络流行语为政府工作提供了一面自检的镜子, 通过网络流行语发现其背后隐藏的社会问题, 促进政府倾听民意, 接受百姓监督, 提高政府为民服务能力, 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化解社会深层矛盾。“你幸福吗?”之所以能成为2012年的年度网络流行, 是因为大多民众工作“过劳死”、买房成“房奴”、大学生“被就业”、生活“鸭梨”山大吃的“蒜你狠”等, 很难感觉幸福, 这反映了广大民众对幸福生活的渴求和向往。在众多突发事件中, 新闻发言人或部分官员习惯讲领导“高度重视”, “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调查发现事故是由“临时工”造成, 相关“副职”责任人已经做了撤职处理, 等等, 民众对不重实效、推卸责任的官方常规言论或媒体报道的讽刺心理促成了这类语言的流行, 这些流行的词语促使政府审视和改进工作作风, 以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不断提升工作绩效, 使负面流行语数量逐渐下降直至为0。再次证明了, 只有重民生、听民意, 真正为民服务的政府才是人民满意的政府。

2.网络司法监督价值。网络司法监督是指网民通过网络对检察机关的检察进行监督和人民法院的宣判进行监督。“欺实马”、“躲猫猫”、“喝水死”、“钓鱼执法”、“临时性强奸”等网络流行语对维护司法的公正、公平和正义有重要的推动和监督作用。比如, 网络流行语“欺实马”, 警方最初认定疑犯在事发时时速为70码, 但引起人们的广泛质疑, 短短几个小时, “70码”成为网络流行语, 并被音译为“欺实马”, 即欺负老实人的意思, 这种带有狡黠的嘲讽表达着人们对当局的不满, 而网民的持续关注最终推动了案件的公平审理和判决。

3.网络官员反腐价值。网络反腐是指网民借互联网人多力量大的特点和举报方便快捷、低成本、低风险的技术优势, 迅速形成舆论热点, 对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进行无所不在的监督和约束。以2012年网络流行语“表哥”为例, 经过了“高速车祸的报道/直播———网民转播和评论———热点产生———网民仔细解读———关键字‘微笑哥’提炼———网络语言‘表叔’产生———多种媒体传播和网民广播———事态升级———新网络语言‘表哥’产生———媒体及网民广播———网络流行语形成”共11个步骤成功惩戒了腐败官员杨达才。十八大后, 中央更是加大了网络反腐力度, 不断处置更多贪腐官员, 重塑党员干部在群众中形象, 极大地提升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三) 经济营销价值

美国经济学家马尔萨克 (Marschak) 于1965年首次揭示了语言与经济的关系, 认为语言本身是一种人力资本, 语言作为人在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具有同其他资源一样的经济特性, 即价值、效用、费用和收益。语言技巧同其他技巧一样, 可以看成是个人和社会通过投资能够获利的经济资源[15]。网络流行语也同样具有一定的经济营销价值。

1.营销推广价值。网络流行语因其强大的传播效果和“地球人都知道”的流行特征, 已然成为一种新的强大的营销手段。淘宝体的“亲”一词最初由淘宝店铺的掌柜和客服使用, 因在与买方交流中使双方倍感亲切、轻松、更易接受, 大大拉近了交易双方的心理距离, 提高了交易成交率和客服好评率。比如, “亲, 欢迎光临, 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的?”、“亲, 稍等”、“亲, 满意请打5分哦”、“亲, 包邮哦”等以“卖萌”的方式破解双方冰冷的交易和对立关系, 人性化的缩短双方距离。又如2008年, 南京中央路一处巨幅房产海报上———“房价不会跳水, 只是在做俯卧撑”, 以“俯卧撑”这个网络流行语吸引群众眼球, 使更多的人们关注该楼盘, 甚至去看房和买房, 实现很好的营销目标。

2.影响力经济价值。影响力经济是通过影响力将虚拟资本转化为商业价值, 是从无形的概念到有形的资产。因此, 借助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网络流行语, 最终将实现庞大的社会商业价值。比如, 网络流行语“正能量”也在社会各层面造成积极向上的影响力, 达到“集聚创新驱动正能量, 助推经济社会新发展”的正面效果;2013年元月在杭州,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钱江报系·今日早报及浙江在线还承办了“寻找浙江经济正能量2012浙江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又如,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八大中提出的“中国梦”, 希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其强大的影响力的感召下, 各省市提出以经济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经济强省、经济强市梦, 而各大中型企业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掀起了经济发展的又一轮热潮。网络流行语的影响力已经从无形的语言概念中产生了有形的经济价值。

结语

根据社会语言学理论, 语言的变化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 其真实地折射出社会的发展轨迹。深度分析网络流行语在社会传播中的价值, 对社会主体扬长避短、不断创新发展有着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一个补充。

摘要:网络流行语因其产生的社会现实背景和流行性呈现特定的传播价值。通过对搜集到的20082013年124个网络流行语进行主题分类和正负效应分析, 提出网络流行语在社会传播中具有文明推动价值、管理创新价值和经济营销价值, 以利于社会主体根据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价值, 扬长避短, 充分发挥其积极向上的作用, 实现创新发展和绩效提升, 进而推进幸福、和谐、生态社会的建构。

上一篇:处理闲置土地下一篇:紫色非洲菊切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