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毁损肺论文

2024-10-17

结核性毁损肺论文(精选4篇)

结核性毁损肺论文 篇1

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手术治疗结核性毁损肺105例,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性67例,女性38例。年龄25~60岁,平均40.2岁。病程1个月~20年,平均3.5年。临床症状为反复咳嗽、咳痰、咯血、发热等。咯血量20mL/次至1000mL/次不等。体征多为慢性病容,消瘦,营养欠佳,部分患侧胸廓塌陷,叩浊,呼吸音减弱,可闻及湿ā音。病变部位右全肺毁损6例,右上肺毁损58例,左全肺毁损18例,左上肺毁损23例。伴发曲菌球8例,慢性脓胸5例。X线和CT表现为病变部位肺叶体积缩小,呈片状模糊阴影,内可见透光区,气管、纵隔向患侧移位。痰菌阳性6例。

1.2 治疗

院外抗结核治疗1个月~20年,本组术前规律抗结核治疗均达3个月以上。纠正生理功能紊乱、病情相对稳定后实施手术。手术方式:右肺上叶切除术26例,右肺上叶切除+下叶背段切除8例,右肺上中叶切除术8例,右肺上叶切除+下叶背段切除+中叶切除2例,右肺上叶切除术+脓胸清理+纤维板剥脱术3例,右肺上叶切除+下叶背段切除+纤维板剥脱术1例,右全肺切除术6例,左肺上叶切除术13例,左肺上叶切除术+下叶背段切除术9例,左肺上叶切除+下叶背段切除+纤维板剥脱术1例,左全肺切除术18例。手术历时2小时20分至7小时5分,平均4小时35分。术中出血200mL~14400mL,平均2020mL。输血0mL~RBC20U、血浆3000mL,平均1300mL。手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年~1年半。

1.3 结果

全组病例均治愈。无死亡。引流管留置时间4d~3个月,大多数5~8d。术后并发症:共21例发生,其中肺不张5例,肺部感染4例,胸腔感染4例,支气管胸膜瘘2例,残腔2例,心衰1例,切口脂肪液化2例,切口感染2例。所有并发症经过处理后均消失。

2 讨论

结核性毁损肺主要是由于初治肺结核久治未愈,且反复复治,造成一叶或一侧肺有广泛的纤维干酪样病变、结核空洞、结核性支气管扩张或支气管狭窄、反复结核性及混合性感染及排菌、肺组织破坏严重、胸膜增厚,使该肺基本上失去呼吸功能[1,2,3]。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反复咳嗽、咳脓性痰、间断咯血、反复发热、呼吸困难、盗汗,消瘦等症状,部分患者反复大咯血,甚至危及生命。它严重损害了患者的身体健康,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同时由于部分患者长期反复排菌,也严重威胁了公众的健康安全[4]。

本组患者有以下特点:病程长,大多数患者在1年以上,部分长达10年甚至20年。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发热、盗汗等。尤其是咯血,患者咯血后出现恐惧心理,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抗结核治疗时间长,大部分在1年以上,部分长达十多年二十年,但效果不明显。手术困难程度大,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手术后并发症相对较高,本组高达20%,术后恢复时间长。

鉴于以上病例特点,作者认为要使患者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

2.1 充分评估患者病情

结核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肺部结核病往往多个肺叶受累及。结核性肺毁损多见于上叶,邻近的肺叶往往累及,或者整侧肺组织均受破坏。因此术前明确病变部位、范围、性质特点非常重要,它决定手术的范围、方式以及预示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这可通过胸部X线照片和CT来确定,尤其是CT,可清晰显示结核病变的部位、范围、性质特点以及胸肺部的解剖情况,对指导手术非常有益。其次,做好术前肺功能检测和术后肺功能评估。术前肺功能是确定手术切除范围的衡量指标,对肺功能较低(FEV1<1L, MVV<50%)且估计切除肺组织后肺功能损失较明显的,手术则需慎重。

2.2 改善患者机体状态

此类患者往往病程都较长,体质消耗明显,营养较差。因此必须加强营养支持,纠正机体生理功能紊乱,如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进行安全有效的抗结核治疗,控制咯血,使痰菌转阴,病灶相对稳定后手术治疗。文献报道[5],结核性毁损肺患者应规则抗结核治疗3个月以上,如合并有脓胸或支气管胸膜瘘者,应行胸腔引流,控制感染。术前准备2周~6个月,待患者无发热、咯血、日痰量少于10mL,全身营养状况好转后,即可行手术治疗。本组绝大多数患者入院前长期抗结核治疗(规则或不规则),入院后均给予系统规律的抗结核治疗,术前均规律治疗3~6个月,从而达到较理想可手术状态。术前2~3d使用止血药可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对减少术中出血有一定帮助。

2.3 良好的手术技术

结核性肺毁损的手术比较困难,主要是胸内粘连广泛而紧密、瘢痕形成,造成分离十分困难,损伤大,出血多,耗时长。因此术者必须熟练掌握胸肺部解剖,具有熟练的手术技巧。我们认为[6],病肺分离要先易后难,先从前胸壁处找到胸膜外平面向前分离纵隔、心包到前肺门,分离侧后胸壁、下肺韧带、膈面显露后下肺门。解剖上肺门时先分离出奇静脉、上腔静脉及主动脉可避免误伤,在主支气管上方用左、右中指或直角钳确认无血管处贯穿前后分离平面后,胸膜顶已呈孤立状态,采用钝锐结合、会师式分离的方法可以较快、安全地分离肺尖部。胸膜外分离到肺门时要尽早转为胸膜内分离,留下足够的胸膜组织包埋支气管残端。同时要切除受累及的临近肺叶的空洞性病灶,以免空洞内残存细菌繁殖播散,导致术后病情复发。本组有13例行复合肺叶切除,就是基于上述的原因。

2.4 术后有力措施,积极防治并发症

结核性肺毁损的手术后并发症较高,有作者[7]报道达33%,病死率7.5%。本组12例发生并发症,占26.7%。因此必须积极防治并发症。 (1) 积极抗感染和抗结核治疗,使用敏感抗菌素和有效抗结核药物。 (2) 排出呼吸道分泌物,使用化痰药物,督促并协助患者有效咳嗽、咳痰,敦促患者吹气球,以促使患侧余肺复张,防止肺不张的发生和残腔形成。适当止痛、雾化吸入有助于患者咳痰排痰。及时发现肺不张,发现后立即行纤支镜吸痰。 (3) 保持引流管通畅,及时引流渗血渗液,以免细菌在胸腔内繁殖生长形成脓胸。当发现引流胸液性状改变后,即时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使用有效的抗生素,同时行胸腔冲洗。 (4) 输液速度不能过快过多,以免发生急性肺水肿和心衰,出现后即予利尿、强心、扩管等处理。 (5) 加强支持治疗,纠正因手术导致的低蛋白血症、贫血、电解质紊乱等,促进组织生长、愈合,防止支气管胸膜瘘、脓胸、切口感染等发生。支气管胸膜瘘、脓胸的处理主要靠引流,大多数可治愈消失,小部分需再次手术处理。

摘要:目的 探讨结核性毁损肺的治疗方法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对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手术治疗结核性毁损肺105例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均治愈。无死亡。引流管留置时间4d3个月, 大多数58d。术后并发症:共21例, 其中肺不张5例, 肺部感染4例, 胸腔感染4例, 支气管胸膜瘘2例, 残腔2例, 心衰1例, 切口脂肪液化2例, 切口感染2例。经过处理后均治愈。结论 肺切除术治疗结核性毁损肺效果良好。但必须要做到:①充分评估患者病情。术前通过X线、CT明确病变部位、范围、性质特点, 进行术前肺功能检测和术后肺功能评估。②改善患者机体状态。加强营养支持, 纠正机体生理功能紊乱, 进行安全有效的抗结核治疗, 病灶相对稳定后手术治疗。③良好的手术技术。术者必须熟练掌握胸肺部解剖, 具有熟练的手术技巧。④术后采取有力措施, 积极防治并发症。

关键词:肺结核,毁损肺,肺切除,并发症

参考文献

[1]Kendja F, Tanauh Y, KouaméJ.Surgical management of lungs destroyed by tuberculosis[J].Rev Pneumol Clin, 2006, 62 (3) :171-174.

[2]Adebo OA.Tuberculous destroyed lung[J].East Afr Med J, 1991, 68 (12) :952-958.

[3]许绍发.现代结核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0:525.

[4]张爱平.结核性毁损肺的围术期处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9, 6 (17) :1490-1491.

[5]丁静民, 邓小乐, 王家顺, 等.45例单侧毁损肺外科治疗[J].临床外科杂志, 2006, 14 (7) :435-436.

[6]许建荣, 韦鸣, 张爱平, 等.胸膜肺切除术治疗结核性毁损肺99例分析[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04, 20 (5) :306.

[7]吴云舒, 赫金平, 宋言峥, 等.结核性毁损肺106例外科治疗体会[J].郑州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3, 38 (3) :445-446.

结核性毁损肺论文 篇2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48例, 男30例, 女18例;年龄22~56岁;病程2~35 a。主要症状:反复咳嗽48例, 间断咯血40例 (大咯血5例) , 反复脓痰35例, 痰菌阳性9例, 耐多药4例, 术前并发脓胸2例, 支气管胸膜瘘1例, 合并对侧肺结核30例, 本组48例患者除1例因为支气管胸膜瘘未行肺功能检查外, 其余47例术前常规行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正常2例, 轻度障碍23例, 中度障碍17例, 重度障碍5例。手术方式:左全肺切除39例, 右全肺9例。结果:本组病例手术时间3.5~14 h, 平均5.5 h, 术中出血500~5300 ml。术后近期出现较严重并发症共12例 (25%) :胸内大出血1例;急性肺水肿3例, 其中2例为术前肺功能重度障碍, 1例死亡;脓胸2例;呼吸功能衰竭4例;纵隔摆动2例。治愈47例 (97.9%) ;死亡1例 (2.08%) 。

2 观察与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毁损肺病程迁延, 病情较重, 患者反复求医, 经济负担重, 心理压力大, 对医生治疗方案、手术及预后缺乏了解和信心, 产生强烈的恐惧感, 因此, 对其不良心理状态, 护士要耐心做好安慰、解释工作, 给予疏导、支持、鼓励、帮助患者重建信心[2], 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介绍手术方式, 治疗经过, 缓解其紧张、恐惧心理, 使48例病人都能积极配合治疗。

2.1.2 术前准备

本组48例都经6个月以上的正规抗结核治疗, 脓痰多者术前使用有效抗生素、雾化吸入、体位引流排痰等, 使痰液量少于20 ml/d。吸烟患者术前绝对戒烟。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及麻醉引起的呼吸反应, 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以及卧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使患者认识到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重要性[3], 所有患者均进行2周以上的呼吸功能训练, 包括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登梯、下蹲、有效咳嗽等训练, 力求使FEVl≥50%, MVV≥50%, 提高心肺功能。同时给予必要的营养支持治疗, 改善全身情况, 以提高机体抗手术打击的能力, 毁损肺手术创面广泛, 出血较多, 术前要备足血源[4]。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监测

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并建立中心静脉压 (CVP) 监测, 维持CVP在6~10 cm H2O, 尿量≥30 ml/h。严格控制术后输液速度及输液量, 输液量原则上24 h为1500~2000 ml, <40滴/min。观察气管位置, 结合生命体征综合判断手术侧胸腔渗血情况。如果临床上出现失血性休克的早期表现, 应检查血红蛋白及床边X线胸片。严密观察健侧肺呼吸音, 保持呼吸音清晰, 严防健侧痰液滞留或肺不张。

2.2.2 管道护理

每一二小时检查气管位置, 以判断纵隔位置, 从而调整胸腔引流管的开闭。气管位置的判断方法:将食指、无名指分别放在两侧胸锁关节处, 中指探及气管, 通过相临两指间的距离判断气管的位置。本组病例术后均留置1根胸腔引流管接水封瓶, 平时夹闭, 根据气管位置判断手术侧胸腔内压力, 如气管偏向健侧, 说明胸内压力高, 可作短暂缓慢开放, 以调节胸腔内压力, 防止纵隔移位。术后24~72 h, 健侧肺呼吸音清晰, 气管居中, 即可拔除胸腔引流管。拔管后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切口漏气、渗液、出血、皮下气肿等症状及气管位置。

2.2.3 呼吸道的管理

由专职医护人员指导协助病人进行咳嗽排痰, 术后第1天起在床上进行深呼吸、主动咳嗽。若咳嗽不当或无力, 可协助病人坐起, 一手轻扶患者肩膀, 一手五指并拢, 稍向内合掌, 手掌呈杯状, 有节奏地由外向内、由下向上扣击、震动病人背部及胸部, 同时鼓励咳嗽, 排出痰液。如不能自主有效咳嗽, 可按压胸骨上窝气管处, 刺激咳嗽排痰。术后常规给予超声雾化吸入, 每天二三次, 使呼吸道湿化, 利于排痰, 防止痰堵塞窒息。如以上方法仍不奏效, 应及时用鼻导管或者纤维支气管镜吸痰, 预防肺不张。

2.2.4 体位和活动

术后5 d内绝对卧床休息, 行四肢舒缩活动, 术后1周下床沿床边轻微活动, 活动幅度宜小, 动作慢而轻, 避免早期过度活动引起纵隔摆动, 诱发心律失常;指导患者避免采取健侧卧位, 以免引起纵隔过度移位及大血管扭曲, 导致循环呼吸异常。

3 讨论

由于全肺毁损患者多数体质消耗大, 心肺储备功能较差, 手术操作复杂、出血多、时间长, 手术创伤对机体打击大, 导致其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比较高, 对护理要求高, 而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监护、机械辅助呼吸、呼吸功能锻炼等能减少此类并发症和死亡率。另外, 加强对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是结核性毁损肺单侧全肺切除患者术后顺利康复的重要保障。术后除了积极预防和观察出血、肺水肿、心律失常、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外, 还应警惕因术后纵隔心脏大血管从患侧胸腔移位回到正常位置后导致的低血压问题。本组有2例术前因病肺萎缩纵隔心脏大血管移位到患侧胸腔, 病肺切除后纵隔心脏大血管从患侧胸腔移位回到正常位置, 术后二三小时出现低血压, 在排除出血、血容量不足、心衰等因素后, 使用多巴胺及阿拉明等无效, 使用大剂量肾上腺素静脉持续泵入36~42 h, 血压才稳定, 最后治愈出院。

参考文献

[1]许建荣, 韦鸣, 廖勇, 等.胸膜肺切除术治疗结核性毁损肺99例分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04, 20 (5) :306.

[2]卢翠金.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护理干预.职业与健康, 2008, 24 (2) :2500-2501.

[3]邱燕, 王金玲.呼吸功能训练对开胸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5, 26 (8) :748.

结核性毁损肺论文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7例, 男41例, 女26例, 年龄16~69 (平均42.3) 岁。病程2~26年。肺叶毁损38例, 全肺毁损29例。肺功能检查示肺功能正常19例, 肺功能轻度受损 (VC 70%~79%或FEV1 60%~79%) 29例, 中度受损 (VC 60%~69%或FEV1 50%~59%) 11例, 重度受损 (VC<60.0%或FEV1<50.0%) 8例, 同时合并有心、肝、肾等其他疾病18例。

1.2 麻醉方法

术前用药给予肌注苯巴比妥钠0.1g和阿托品0.5mg或东莨宕碱0.3mg。其中8例先给予硬膜外置管镇痛。诱导给予咪唑安定0.1mg/kg, 异丙酚1~2mg/kg, 芬太尼5μg/kg, 琥珀胆碱1.5~2mg/kg, 在充分供氧完全肌松后, 选用双腔支气管导管:右肺手术选择左侧管, 左肺手术选择右侧管。开始手术先行双肺通气, 进胸后单肺通气Vt7~8m L/kg、I∶E=1∶2, 呼吸频率15次/min。为防止长时间单肺通气造成V/Q比例失调, 每20~30分钟在充分吸痰的基础上改用双肺通气, 必要时使用PEEP, 术中间断吸入异氟醚加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维持麻醉。常规监测心电图 (ECG) 、心率 (HR) 、无创血压 (NIBP) 、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 、中心静脉压 (CVP) 、呼气末二氧化碳 (PETCO2) 。术中正确估计失血量, 严格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 本组平均输血、输液量 (1000~1500) m L。

2 结果

本组67例病人术中因大量血痰涌入健侧而阻塞健侧支气管造成急性气道梗阻2例 (4.47%) , 经充分吸引后纠正。单肺通气后20min有12例患者SPO2不能维持90%, 占17.91%。改用充分吸痰后, 双肺通气, SPO2能迅速上升至98%左右。本组59例患者清醒后拔管, 有8例行机械通气 (4~12) h后拔管, 回病房后面罩吸氧, 维持SPO292%~98%。

3 讨论

3.1 术前准备问题

我们强调术前、术中及术后处理的同等重要性和有机相关性[2]。结核导致毁损肺是一个慢性过程, 病人平时活动量不大, 机体尚能代偿, 手术和麻醉打破这种平衡, 肺功能将进一步降低。结核毁损肺病人长期反复感染、咯血、咯痰, 伴有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 体质差对麻醉和失血的耐受性差, 且因病程长、粘连严重、胸壁侧支循环丰富, 术中失血多而凶猛, 加上单位时间内输血过快增加心脏负担而诱发心衰和急性肺水肿。特别是在一侧肺切除以后, 保留的另一侧肺组织要接纳全部的心排血量, 一旦输液不当, 必将增加肺动脉压, 使肺毛细血管血流量与滤过压同时升高, 而发生心衰、肺水肿。因此应制定并实施严格的一整套术前准备方案, 积极治疗呼吸及心血管等系统的合并症, 提高麻醉耐受力和麻醉安全性。

3.2 术中麻醉管理

利用术中单肺功能测定及夹闭患侧肺动脉单侧肺通气实验, 评估患者心肺功能, 观察能否耐受全肺切除术。即在低潮气量 (300m L) 的情况下保留健侧肺功能, 观察 (15~30) min血氧饱和度仍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无明显血压改变, 心律失常, 肺顺应性无明显改变[3]。术中加强呼吸道的管理, 及时处理双侧支气管和口腔内的分泌物。结核毁损肺病人的病肺和结核空洞中聚集有大量的强感染性分泌物, 特别是每日痰量在50m L以上者, 术中要确保两肺分隔满意, 避免大量血痰涌入健侧而阻塞健侧支气管或引起术后健侧病灶播散。

3.3 术后呼衰的防治

手术结束应在排除麻醉药和肌松药的残留影响, 确保呼吸肌张力恢复, 余肺充分扩张, 有满意的通气量后才能拔管。重度肺功能减损者, 应预防性机械通气, 以减少呼吸作功, 避免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

总之, 在结核毁损肺功能障碍患者行全肺切除时, 应全面衡量患者情况, 积极治疗影响肺功能的疾患。术前进行必要的呼吸功能锻炼, 术中适当的麻醉处理和术后全面监护、合理的机械通气, 可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使患者安全地渡过围麻醉期。

参考文献

[1]宋文虎.结核病学进展[M].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346~347.

[2]Davies L, Mister R, Spence DP, et al.Cardiovascular consequencesof fibreoptic bronchoscopy[J].Eur Respir J, 1997, 10 (3) :695~698.

结核性毁损肺论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100例低肺功能肺结核毁损肺患者, 其中, 男性62例, 女性38例, 其年龄为18~72岁不等, 平均年龄为42.5岁。所有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反复的咳嗽以及咳黄浓痰、间歇性咯血以及发热等。所有的患者在入该院之前均经过1年以上的抗痨治疗, 病程为2~12年不等。将所有的患者运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两组, 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由50例低肺功能肺结核毁损肺患者组成。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为传统治疗, 而治疗组的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则为肺切除手术, 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先取患者的侧卧位, 在其气管内进行插管, 并运用静脉复合麻醉的方式来对其进行麻醉。之后从患者的后外侧第六肋间进入其胸部, 将患者的肺病进行胸膜外分离, 并于患者的肺门处再将其转为胸膜内分离, 切开肺门前胸膜, 纵行切开前纵隔胸膜, 右侧自奇静脉至肺韧带。左侧自主动脉弓至肺韧带。分离结缔组织, 显露表层肺动、静脉。处理肺上静脉, 处理主支气管, 切断肺韧带及肺下静脉, 线结扎其中血管, 分别切开前后层胸膜。最后, 将患者的病肺进行有效的切除, 并间断性的缝合患者的支气管残端, 用邻近的胸膜组织进行包埋处理。

1.3 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治疗组的所有低肺功能肺结核毁损肺患者中, 显效的为32例, 有效的为16例, 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 而对照组的50例患者中, 显效的为27例, 有效的为15例, 治疗的总有效率则把为8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低肺功能肺结核毁损肺多数患者都伴有空洞、支气管扩张并伴有继发感染以及大出血等临床症状的出现, 其往往都会对对抗结核的药物产生相对的耐药性, 不仅不易治疗, 且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也产生着极大的威胁。所以, 现代的临床中一般认为, 低肺功能肺结核毁损肺一旦在临床中被确诊, 便应该积极的进行治疗, 其最佳的治疗方式便是手术治疗。在为患者进行必要的手术治疗之前, 应该先为其输血, 以保持其体内的血液供应, 再为其补液, 以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此外, 低肺功能肺结核毁损肺患者体内不仅存在着活动结核病灶, 更加伴有慢性化脓性感染的存在, 在为其手术之前进行抗感染及抗炎的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以尽量减少患者的痰量。在为低肺功能肺结核毁损肺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 难度最大的便是剥离患者的游离肺组织, 使患者的肺门血管清晰的显露出来。而对于肺门冻结的患者则可以采用心包内处理肺血管的方式来对其进行处理, 以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量以及患者的手术时间。

本项研究的研究结果显示, 对于低肺功能肺结核毁损肺患者而言, 运用全肺切除的手术方式来对其进行治疗非常的有效, 应该是现代临床中治疗该项疾病的首选方式, 值得应用。

摘要:目的 研究并探讨全肺切除对于低肺功能肺结核毁损肺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以该院2006年10月—2010年10月期间共收治的100例低肺功能肺结核毁损肺患者为研究对象, 并运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的患者分成两组, 即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患者分别由50例低肺功能肺结核毁损肺患者所组成, 对照组运用常规的方式来进行治疗, 而治疗组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则为全肺切除,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在治疗组的所有患者中, 显效的患者为32例, 有效的患者为16例, 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6%, 而对照组的所有患者中, 治疗的总有效率则为8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于低肺功能并合并肺结核毁损肺的患者而言, 传统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没有全肺切除的临床疗效好, 运用全肺切除的方式来进行治疗非常的的安全和可靠, 临床疗效十分显著, 值得推广。

关键词:全肺切除,低肺功能肺结核毁损肺,临床治疗,观察

参考文献

[1]刘景亮, 金锋, 战英, 等.69例结核性毁损肺全肺切除术治疗的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 2010 (7) :75-76..

[2]沈健.全肺切除术治疗32例肺良性疾病的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 2007 (9) :116.

[3]李文涛, 姜格宁, 高文, 等.耐多药肺结核188例的外科治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6 (8) :32-34.

[4]薛宗锡, 刘健雄, 游佩涛, 等.结核毁损肺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及危险因素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9 (8) :187-189.

[5]李畅波.右全肺切除术23例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 (上旬刊) , 2010 (8) :388-389.

[6]万仁平, 温军机, 易云峰.毁损肺合并咯血的手术治疗[J].临床医学, 2009 (6) :68-69.

[7]董小莉, 杨斌, 董红生, 等.结核性毁损肺行全肺切除术的麻醉处理[J].中国防痨杂志, 2000 (2) :42-43.

[8]韦鸣, 许建荣, 张爱平, 等.肺结核并中、重度肺功能障碍17例行全肺切除术的体会[J].广西医学, 2009 (3) :92-93.

上一篇:平稳健康下一篇:国际金融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