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银行

2024-10-28

问题银行(共12篇)

问题银行 篇1

20世纪90年代以后, 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金融市场自由化、全球化势头日渐增强, 我国金融业也逐步全面开放。自改革开放以来, 外资金融机构的引进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1979年, 日本东京银行在北京设立代表处;1982年, 第一家境外银行分行———香港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正式成立;1985年, 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厦门国际银行诞生;1993年, 美国最大的商业银行———花旗银行率先将其中国区总部从香港迁至上海。经过多年的发展, 在华的外资金融机构已颇具规模。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今天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 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为我国银行业带来了全新的竞争因素, 提高了银行业的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 从而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 外资银行的不断涌入及中外合资银行的大量出现可能使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波及我国, 因此带来的金融风险会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构成严重威胁。本文着重讨论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后对客户的潜在风险的法律分析及其监管问题。

一、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背景及风险来源

中国自2001年加入WTO后, 作为成员按照协议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在银行方面, 根据入世所做的金融承诺, 入世后两年内允许外资银行与中国企业进行本地人民币业务往来;入世五年后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零售业务。我国银行业已于2006年12月11日全面开放, 就在这一天, 中国银监会受理了汇丰、花旗、渣打等八家外资银行的申请, 将中国境内分行改制为外资法人银行, 在完成注册和转制后花旗、汇丰、东亚三家银行率先开始为中国居民提供人民币业务。

直至今日, 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已5年有余, 我们看到它给国内金融行业带来的各种好处, 最为明显的就是为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竞争因素。调查研究表明, 对外资银行开放本国银行服务市场会对本国银行业带来正收益, 即向外资银行开放本国市场, 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银行体系效率的提高。[1]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大多以国外资本为主导, 管理层也主要来自西方发达国家, 普遍具有一套先进的货币政策应对能力和管理机制, 这就为国内银行业带来了许多先进的管理经验。随着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的大量涌入, 其管理体制和服务理念深深影响了我国银行业长期以来的一贯思维, 国内银行开始关注“以客户为本”的思想, 引进垂直化管理体制, 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提高行业效率, 并逐步向现代商业银行靠拢。但同时又不得不承认, 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的全面开放对我国银行业的稳健运营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国家在货币方面的宏观调控可能并不能那么容易在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得到贯彻实施, 这很可能会削弱我国政府的货币政策执行力, 加大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同时人民币业务对外国资本的开放必然会加重我国货币政策的对外依赖程度, 降低部分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效率。因此, 要防范和解决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人民币业务开放所带来负面效应, 有力监管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否则世界金融危机、市场失灵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就无法得到有效防范和制止。

二、我国目前针对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具体规范

根据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关负责对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包括经其批准在境外设立的金融机构。对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外资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外合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外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的监督管理, 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 依照其规定。就此而言, 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机关完全有权对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实施监督管理。我国《人民银行法》规定, 中国人民银行有权对金融机构, 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货币与货币流通等行为进行检查监督, 这其中也包括对外资银行的检查监督。[2]另外, 我国专门于2006年年底将《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修改为《外资银行管理条例》, 并配套出台了《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这两个法律文件同相关法律共同构成了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在我国经营与监管的法律体系。《外资银行条例》对在中国运营的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和外国银行在华分行的设立与登记, 以及业务范围做出了明确规定, 允许在华外资法人银行为中国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条例》规定, 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可以经营与中资银行一样的所有外汇和人民币业务。外国银行分行可吸收中国境内公民每笔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定期存款。与此同时, 《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明确了外资银行设立机构、开展业务包括从事人民币业务的条件、申请程序和审批时限。明确外资银行初次经营人民币业务仍须满足“开业三年、连续两年盈利”的条件, 并相应取消了外国银行驻中国总代表处的机构形式。《细则》取消了非审慎性规定并进一步完善了审慎监管的内容, 增加了有关信息披露、跨境大额资金转移报告、关联交易、业务外包等具体监管要求, 并明确了特别监管措施的内容。[3]

三、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监管困境及对策构想

(一) 监管法规的健全统一

我国目前针对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监管主要依据的是《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及《外资银行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而对于中外合资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经济特区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业务管理的若干暂行规定》已经被废止, 现在主要依照《商业银行法》中的相关规定。因此目前国内主要实行的是内外分别立法, 缺少调整和规范监管问题的统一法律, 对于许多问题的规定仍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和分散性, 监管力度和效率上难免“力不从心”, 被监管者也易对监管者的公平可靠执法存在疑问。比如, 外国银行分行可吸收中国境内公民每笔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定期存款, 而在银行保密、存款保险等方面的监管规定甚是不详, 这就造成了许多潜在的风险, 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储户对银行业的不信任。对此, 我认为有一部统一规范的法律十分必要, 有效监管主要依赖于监管的法制化。立法者应尽快制定外资银行法或中外合资银行法, 或者在充分考虑中国银行业最新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现行法律进行大规模的完善。

(二) 存款保险制度亟待建立完善

目前而言, 根据《外资银行管理条例》规定, 外国银行分行可以在吸收中国境内公民每笔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定期存款, 而不得从事其他对中国境内公民的人民币业务。[4]这样的规定有效防止了外国资本介入我国人民币业务对普通公民的客户风险, 但也造成了人民币业务风险问题主要存在于大额存款的保险制度。目前, 世界各主要市场经济国家都建立有存款保险制度, 然而内容不完全一致。存款保险制度不仅直接影响了客户的经济利益, 而且决定了客户的特殊风险。这涉及国际私法上的相关问题。一是外国的存款保险是否涉及其在国外的分支机构。二是非本国居民是否适用本国的存款保险制度。三是存款保险机构在银行破产程序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及存款保险的具体补偿办法。[5]这些问题也直接关系到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业务经营中我国客户所承担的风险。由于我国过去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金融行业发展相对落后, 居民几乎没有存款, 或者说即使有风险, 最终承担者也是国家, 存款保险制度显得无足轻重。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银行等金融机构逐渐实现了商业化经营, 因此, 为了有效制止银行业出现恶性存款支付危机和银行破产现象, 必须尽快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 通过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加强银行业监督管理, 实现事先监督和事后监督的系统协调, 通过规定不同的保险费率来鼓励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的高效运行。我从资料文献中发现, 目前国内有学者提出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应实行非完额保险, 这样通过存款银行部分的承担来加大其运营资金的责任性。然而我认为在银行发生经营危机时, 确立紧急援助措施比较可行, 比如由中国人民银行提供低息贷款进行援助, 存款保险公司提供贷款或购买其股份。

(三) 监管力度的适度把握

我国在对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监管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选择一个适当的力度, 既防止监管过严导致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丧失运营效率和创新力, 又有效遏制由于监管不当而对我国银行业的稳健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如何在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博弈中做出一个宽严适度的选择, 是十分重要但非常困难的事情。要激发银行业活力, 就需要采用市场化的监管方式, 遵循市场规律、运用市场的手段进行监管。[6]我认为, 我国在对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监管中应该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 保证一定的灵活性, 通过监管理念的创新和监管模式优化, 为其业务的拓展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 从而提高国内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宏观上可以建立灵活的审慎性监管制度, 在微观监管过程中根据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经营状况随时进行调整, 做到每个指标在日常监管中都能得到科学的体现。同时, 可以参考国外银行业的先进经验, 比如借鉴美国“ROCA”双重评估体系, 建立一套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风险信用等级制度, 并在监管过程中落到实处。具体而言, 就是由监管机构或专门的资信评估机构每年定期对各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资金实力、在华业绩、守法程度、经营管理能力, 以及其母行的资信、母国的监管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 根据得分高低将这些银行分成不同信用等级, 并在全国性新闻媒体上公布, 一方面督促其加强自律, 另一方面便于进行不同轻重的监管。要建立对外资银行的风险信用等级制度, 就要建立一套完善可行的量化评价标准体系。另外, 采用多形式的监管方式十分必要。建立、健全现场检查、非现场检查相结合的监管制度, 提高现场检查的深度和针对性, 加大执法与处罚力度;强化非现场检测分析, 提高风险预警和评估能力。此外, 对一些规模较大的外资银行还可由银监局派出常驻检查组, 加强监督。[7]

综上所述,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将进一步融入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 这不仅体现在人民币业务的经营中, 而且表现在银行业的方方面面, 对中国金融业乃至整体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我们在看到因此带来的诸多利益的同时, 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国当前相关法律体系的欠完善及监管不力问题。建立健全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业务监管体系是完善我国外资金融机构监管制度的一项重要措施, 也是国际社会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共同愿望和努力目标, 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姚珏.入世后中外资银行竞争分析及稳定性评价.投资与理财, 2006, 4.

[2]具体见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2条、第51条等的规定, 《人民银行法》第31、32条等的规定.

[3]具体见我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第5条等的规定.

[4]具体见我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第31条等的具体规定.

[5]刘少军.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后客户风险的法律分析.政治与法律, 2007, 5.

[6]韩汉军, 王振富, 丁忠明.金融监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34-38.

[7]张晓君, 李旖丹.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监管问题.政治与法律, 2007, 5.

问题银行 篇2

思路:

1、这是面试的必考题目。

2、介绍内容要与个人简历相一致。(你可以说那个望去参考下别人的!)

3、表述方式上尽量口语化。

4、要切中要害,不谈无关、无用的内容。

5、条理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6、事先最好以文字的形式写好背熟。

银行面试问题二:“谈谈你的家庭情况”

思路:

1、况对于了解应聘者的性格、观念、心态等有一定的作用,这是招聘单位问该问题的主要原因。

2、简单地罗列家庭人口。

3、宜强调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你可以说你大伯的关系?反正扯进来,别生拉硬套的!)

4、宜强调父母对自己教育的重视。

5、宜强调各位家庭成员的良好状况。

6、宜强调家庭成员对自己工作的支持。

7、宜强调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

银行面试问题三:“你有什么业余爱好?”

思路:

1、业余爱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应聘者的性格、观念、心态,这是招聘单位问该问题的主要原因。

2、最好不要说自己没有业余爱好。

3、不要说自己有那些庸俗的、令人感觉不好的爱好。

4、最好不要说自己仅限于读书、听音乐、上网,否则可能令面试官怀疑应聘者性格孤僻。

5、最好能有一些户外的业余爱好来“点缀”你的形象。

银行面试问题四:“你最崇拜谁?”

思路:

1、最崇拜的人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应聘者的性格、观念、心态,这是面试官问该问题的主要原因。

2、不宜说自己谁都不崇拜。

3、不宜说崇拜自己。(股神巴菲特?对经济潮流敏锐的洞察力?)

4、不宜说崇拜一个虚幻的、或是不知名的人。

5、不宜说崇拜一个明显具有负面形象的人。

6、所崇拜的人人最好与自己所应聘的工作能“搭”上关系。

7、最好说出自己所崇拜的人的哪些品质、哪些思想感染着自己、鼓舞着自己。

银行面试问题五:“你的座右铭是什么?”

“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经典,就说这个

银行面试问题六:“谈谈你的缺点”

思路:

1、不宜说自己没缺点。

2、不宜把那些明显的优点说成缺点。

3、不宜说出严重影响所应聘工作的缺点。(你可以说,做事常常过于专注,往往可能会忽略周围的人)

4、不宜说出令人不放心、不舒服的缺点。

5、可以说出一些对于所应聘工作“无关紧要”的缺点,甚至是一些表面上看是缺点,从工作的角度看却是优点的缺点。银行面试问题七:“谈一谈你的一次失败经历”

思路:

1、不宜说自己没有失败的经历。

2、不宜把那些明显的成功说成是失败。

3、不宜说出严重影响所应聘工作的失败经历,(可以说你打工途中的艰辛,但你一直挑战,不气馁)

4、所谈经历的结果应是失败的。

5、宜说明失败之前自己曾信心白倍、尽心尽力。

6、说明仅仅是由于外在客观原因导致失败。

7、失败后自己很快振作起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面对以后的工作。

银行面试问题八:“你为什么选择我们公司?”

思路:

1、面试官试图从中了解你求职的动机、愿望以及对此项工作的态度。(你不仅仅要从待遇说起,你还可以联系起,他们公司的生命力,还有,你相信,你在这家公司,以后一定会有的发展!具体语言,自己组织)

2、建议从行业、企业和岗位这三个角度来回答。

3、参考答案——“我十分看好贵公司所在的行业,我认为贵公司十分重视人才,而且这项工作很适合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好。”

银行面试问题九:“对这项工作,你有哪些可预见的困难?”

思路:

1、不宜直接说出具体的困难,否则可能令对方怀疑应聘者不行。

2、参考答案“工作中出现一些困难是正常的,也是难免的,但是只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良好的合作精神以及事前周密而充分的准备,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银行面试问题十一:“与上级意见不一是,你将怎么办?”

思路:

1、一般可以这样回答“我会给上级以必要的解释和提醒,在这种情况下,我会服从上级的意见。”

2、如果面试你的是总经理,而你所应聘的职位另有一位经理,且这位经理当时不在场,可以这样回答:“对于非原则性问题,我会服从上级的意见,对于涉及公司利益的重大问题,我希望能向更高层领导反映。”

银行面试问题十二:“我们为什么要录用你?”

思路:

1、应聘者最好站在招聘单位的角度来回答。

2、招聘单位一般会录用这样的应聘者:基本符合条件、对这份共组感兴趣、有足够的信心。

3、如“我符合贵公司的招聘条件,凭我目前掌握的技能、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饿适应能力及学习能力,完全能胜任这份工作。我十分希望能为贵公司服务,如果贵公司给我这个机会,我一定能成为贵公司的栋梁!”

银行面试问题十三:“你能为我们做什么?”

思路:

1、基本原则上“投其所好”。

2、回答这个问题前应聘者最好能“先发制人”,了解招聘单位期待这个职位所能发挥的作用。

3、应聘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了解,结合自己在专业领域的优势来回答这个问题。

银行面试问题十四:“你是应届毕业生,缺乏经验,如何能胜任这项工作?”

思路:

1、如果招聘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应聘者提出这个问题,说明招聘单位并不真正在乎“经验”,关键看应聘者怎样回答。

2、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最好要体现出应聘者的诚恳、机智、果敢及敬业。

3、如“作为应届毕业生,在工作经验方面的确会有所欠缺,因此在读书期间我一直利用各种机会在这个行业里做兼职。

参考:我也发现,实际工作远比书本知识丰富、复杂。但我有较强的责任心、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而且比较勤奋,所以在兼职中均能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从中获取的经验也令我受益非浅。请贵公司放心,学校所学及兼职的工作经验使我一定能胜任这个职位。”银行面试问题十五:“你希望与什么样的上级共事?”

思路:

1、通过应聘者对上级的“希望”可以判断出应聘者对自我要求的意识,这既上一个陷阱,又上一次机会。

2、最好回避对上级具体的希望,多谈对自己的要求。

3、如“做为刚步入社会新人,我应该多要求自己尽快熟悉环境、适应环境,而不应该对环境提出什么要求,只要能发挥我的专长就可以

银行承兑汇票问题浅析 篇3

然而,部分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并没有将其体现在现金流量表中。本文将结合银行承兑汇票的特点,并依据企业在具体业务中对银行承兑汇票的处理方式来判断是否应将银行承兑汇票在现金流量表中充分体现出来。同时,本文将对企业出票收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阐述,并分析企业的风险规避途径。

【关键词】银行承兑汇票;现金流量表;风险防范

一、银行承兑汇票概述

银行承兑汇票是由出票人签发的,由银行进行承兑,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承兑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银行承兑汇票之所以受到更多企业青睐,一是因为最终由银行进行承兑,信用可靠;二是因為有承兑期限的限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三是易于流通。

其功能主要为通过银行信用担保使得企业的购销业务顺利进行;作为企业的一种短期融资工具,较短期借款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随时能向银行贴现,并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套现功能。

二、银行承兑汇票管理存在的问题

1.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转让业务未体现在现金流量表中

目前企业大量使用银行承兑汇票进行购销业务,占资金流转的40%左右,比重较高。然而,对于银行承兑汇票的该种业务,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在现金流量表中进行体现,即没有在“经营业务产生的现金流量”部分体现出这部分业务中银行承兑汇票的变动。这样会造成其现金流量表和损益表的差异较大,即销售收入很高,但对应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较少,此种情况会误导报表使用者。

2.银行承兑汇票在具体使用中存在风险

(1)票据丢失及真伪风险

首先,在收票过程中,因查验汇票的真伪只能靠经验来识别,无法通过专用设备进行检验,去银行进行核对也较为繁琐,故有可能企业会收到伪造、变造的银行承兑汇票。其次,在票据保管过程中,基于人为因素及各种不可抗力因素,可能出现丢失、破损和被盗等,给公司造成损失。然后,在进行背书转让或是贴现时,涉及到票据的转移、邮寄等情况,再加上相关人员的重视度不高,也存在丢失和毁损的风险。最后,在背书转让过程中,因经办人员不认真,可能会出现字迹模糊,背书错误或是盖章不清楚等情况,导致退票或是被要求出具相关证明,造成延迟付款或收款,对公司的信誉产生不良的影响。

(2)潜在负债风险

银行承兑汇票最终是要到期向银行进行解付,若已背书转让的汇票到期后银行无法支付,则出票方将承担连带风险。如果承兑银行破产,到期不能支付款项,最后的票据持有人有权向前手背书人追索款项,形成潜在负债。

三、银行承兑汇票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1.财务人员对业务实质把握不准

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财务人员只是简单的从字面上对纳入现金流量表的现金进行区分,对于企业使用银行承兑汇票进行购销结算的业务,并没有结合业务实质来考虑,没有深入剖析现金等价物的涵盖内容。

2.鉴别技术水平低,相关人员业务素质差

目前企业中相关人员往往缺乏审验银行承兑汇票真伪的经验、技术,没有专业的防伪仪器,故此存在收到假票的风险。一直以来,企业主要通过肉眼辨别、核对汇票的印鉴、票据底纹、防伪标识等,或是借助紫外光灯验证暗记,也会向银行进行电话查询,但有时未必能得到答复。同时,企业往往忽略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没有重视内控制度,加之相关会计人员缺乏责任心,风险意识薄弱,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损失。

3.风险意识低,监管不到位

企业内部缺乏风险识别技术,没有进行风险评估,未能重视票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没有依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制定对应的汇票管理制度,没有建立专门的票据管理部门,使得业务部门无法与财务部进行有效对接。加之,经济形势变化较快,企业经营活动也总是出现新问题、发生新变化,而企业的票据管理制度却不能及时更新,使得该种汇票业务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进而难以满足企业经营活动的需求。

四、解决方法和途径

1.将银行承兑汇票体现在现金流量表中

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银行承兑汇票所具备的特点,基本符合现金等价物的上述基本特征。因此,当银行承兑汇票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时,就相当于是资金的代替物,应将其看做是现金等价物,发生的相关业务要列入现金流量表中。

收到汇票时,计入“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支付货款时,计入“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贴现时,按票面金额减少“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收到贴现款时,增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对于汇票到期向银行提交相关资料进行解付,则同时增加和减少“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2.针对银行承兑汇票在具体使用中存在的风险,加强使用环节控制

(1)树立风险意识

企业要树立风险意识,选取长期业务往来、信誉良好、回款正常的优质客户收取银行承兑汇票,并对汇票的开具银行有所要求,尽量只收取国有银行和正规股份制银行开出的汇票,以规避企业潜在的负债风险。

(2)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专业能力及素质

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相关业务人员进行票据知识的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及业务素质,加强其风险防范意识。在收取银行承兑汇票的过程中,会计人员要严格把关,认真审核,仔细辨别票据的真伪。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第一,严格审核所有票面记载内容,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印鉴是否合规,承兑期限是否符合规定等;第二,对于经过背书的汇票,审核背书是否连续,印鉴是否清晰、完整,印鉴与背书人名称是否一致等;第三,检查被背书人处本单位名称是否填写准确、完整;第四,对汇票的真实性进行查询,可采取委托开户银行向出票银行进行函证的方式。

(3)完善银行承兑汇票的移交和保管制度

银行承兑汇票应由专人保管,定期进行盘点,并且要单独存放,不得与其他物品混放在一起,要做好移交工作。出票时,要保留票据完整的复印件,以防产生纠纷或是汇票丢失、被盗时,可凭复印件到银行办理挂失和票据权利,通过挂失止付、公示催告以及普通诉讼等措施降低风险,减少损失。

(4)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汇票的背书转让

第一,将财务专用章及法人章清晰、准确的加盖在背书栏内,不得重叠加盖,且保证与银行备案的章一致;第二,被背书人名称填写准确、清晰、完整,与财务专用章名称一致;第三,汇票后附粘单要使用规定样式粘单,不得私自修改;第四,使用黑色或蓝黑色钢笔、碳素笔书写,字迹清晰、完整。

(5)加大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的使用力度,规避纸质汇票的风险

电子银行承兑汇票以数据电文的形式签发、流转,以电子签名取代实体签章,通过其可靠的安全认证机制,确保了汇票的唯一性、安全性及完整性,降低了票据被伪造、变造的风险。同时,通过网络传输替代了人工传递票据,降低了汇票在传递过程中丢失、损毁等的各种风险。所有的票据行为均在电子汇票系统上进行,不但提高了流转效率,还降低了人力及财务成本。

基于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的优势,企业应该加大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的使用力度,同时给上下游客户宣传、普及电子银行承兑汇票,以便于电子银行承兑汇票流转,降低纸质汇票带来的各种风险。

所以,企业一定要完善票据管理制度,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加强防范风险的能力,熟练掌握票据的相关政策和结算规定,以便降低企业在保管和兑现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同时加强员工业务能力,准确把握业务实质,以供报表使用者获得正确、充分的企业信息。

参考文献:

[1]周广荣.从企业的角度浅析银行承兑汇票的运用[J].当代经济,2008(24).

[2]王功军.我国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中风险及防范[J].科技信息,2009(3).

[3]杨鲁峰.浅谈企业银行承兑汇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9(4).

滇越“地摊银行”问题分析 篇4

一、“地摊银行”概述

“地摊银行”是人们对中越边境地区民间货币兑换机构的戏称, 由于其属于非官方性质且大多设在地摊上, 故得此名。“地摊银行”在我国解放初期就存在, 最初目的是为方便双方边民从事边境贸易, 其组织小而散, 主要是一些零星的外币兑换摊点, 交易金额也不大。近年来, 随着中越边境贸易和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其日趋活跃, 业务范围不断扩展, 目前已能开展货币兑换、异地汇兑、代理支付、临时融资和交易担保等业务, 甚至主导了边贸市场上人民币与越南盾的汇率变化。

滇越边境上“地摊银行”最多地区的是红河州河口县。近年来, 云南省多次对“地摊银行”进行清理打击, 但打击过后, “地摊银行”很快就卷土重来, 效果很不明显。根据央行昆明中心支行的统计, 目前这一地区至少仍有17家“地摊银行”, (1) 其每天的交易量按人民币计算在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 某些规模大者甚至达数千万元人民币。

二、“地摊银行”的影响

“地摊银行”是伴随边境地区经贸发展出现的一种特有现象, 其产生和发展有其自身的特殊背景和客观必然性, 对经济金融的影响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 在双方银行结算体系不甚畅通的情况下, “地摊银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双边交往中结算手段的不足, 推动了双边经贸往来, 加速了人民币在边贸结算中的普及,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民币区域化的进程。如果没有“地摊银行”的存在, 很多边境贸易将因缺乏结算方式而难以成行。另一方面, “地摊银行”也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地摊银行“吸引了大量客户, 严重冲击了银行边贸结算业务的发展;它催生巨额人民币现金跨境流动和银行体外循环, 给人民币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它只管开展业务, 不管资金来源, 为毒资、赌资等非法资金的跨境流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加大了反洗钱工作难度。如果任由“地摊银行”的不利影响肆意发展, 对于滇越边境金融秩序的稳定、对于人民币区域化进程的推进都会造成隐患。因此, 需要各级政府、央行和地方商业银行等各方重视, 齐心协力解决。

三、“地摊银行”存在的原因

多年来, 云南省相关部门对“地摊银行”多次取缔, 但屡禁不止, 可见其存在的原因极其复杂, 难以一禁了之。本文认为“地摊银行”能够长期存在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 国家政策的滞后

人民币和越南盾都是非自由兑换的货币, 在边境地区没有正式开通货币兑换业务, 因此“地摊银行”就有可乘之机。虽然我国外汇管理局在2003年9月发布《边境贸易外汇管理办法》, 允许境外贸易机构在中国边境地区银行开立人民币边境贸易结算专用账户, 但该账户只能用于边境贸易结算项下的资金收付, 不能作其他用途, 且手烦琐、限制颇多;相反, “地摊银行”便捷、高效, 手续费低, 服务好。尽管面对“地摊银行”的竞争, 银行也必须严格执行外汇管理政策, 不可能在便捷高效方面与“地摊银行”一样。

(二) 国内商业银行的服务质量存在不足

国内商业银行结算与“地摊银行”相比存在诸多劣势, 譬如网点少、服务态度差、汇差大、手续费高等。“地摊银行”网点多, 态度好、服务时间长, 可以送货 (现钞) 上门, 也可以国内银行转账, 汇费低 (一般为1%) , 交易简单 (通常一个电话就可以完成交易) , 并且信誉度也高。

(三) 地下钱庄为不法资金提供服务

地下钱庄做的是钱的交易, 其不管资金的来源与去处, 只要付手续费, 就提供服务, 因此, 它是偷税漏税者、腐败官员、赌徒和贩毒者等不法分子转移资金的重要通道。

四、解决“地摊银行”问题的思路

“地摊银行”遭遇多次清理, 但依然存在, 可见在政府还没有能力为各种企业提供方便和低成本的货币结算服务时, 对其简单打压很难收到成效, 并会产生诸多负面影响。

由于边境商业银行暂时不能提供“地摊银行”那样的高效低价服务, “地摊银行”被取缔后将会导致中越边贸结算业务处于停滞状态, 这将造成边境贸易无法正常进行, 给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带来不利影响。为了满足贸易结算的货币需要, “地摊银行”极可能将半公开状态变为隐蔽状态, 或者绕开银行渠道非法将人民币和越南盾私自偷运出入境。

2009年5月18日, 防城港市公安局采取行动, 对东兴“地摊银行”进行突击性集中打击。“地摊银行”的被取缔导致大部分边境贸易不能顺利成交, 一些有贸易意向的商家只能持观望态度, 一些已签订了合同的贸易也只能终止, 一些正在办理的边境贸易甚至产生了纠纷, 损害了中越双方的良好信誉。另外当地银行声誉遭到损害, 大量存款被提走。 (1)

因此, 针对“地摊银行”, 不能简单的一禁了之, 要认真研究其存在的客观性。政府和银行要从自身入手, 分析政策是否滞后, 自身服务是否不足;要逐步改善服务质量, 提高服务水平;另外, 要加强与越南边境银行合作, 借鉴越南官方对于“地摊银行”的管理方法, 采取“疏堵并举、逐步规范”的方式管理。

(一) 确定人民币和越南盾的官方牌价

人民币和越南盾均为非自由兑换货币, 这是制约边境银行清算的首要问题。中越双方有关部门应协商两种货币的汇率确定方式, 形成两国银行间统一的汇率, 并对外公布和坚决执行。有了官方汇率, 才能顺利开展汇兑业务。

(二) 申请在河口县试点开办人民币与越南盾兑换业务

开展官方汇兑涉及的问题很多, 可以先开展试点。河口口岸人民币与越南盾兑换业务需求量大, 且条件成熟, 可以申请在该地设立人民币与越南盾的货币兑换所, 让人民币与越南盾能按官方确定的汇率自由兑换。关于具体业务, 可以先开办个人货币小额兑换业务, 然后逐步推进货物贸易、投资等活动中的兑换和结算。待成熟以后, 再大范围推广。

(三) 鼓励我国商业银行到越南边境地区设立分支机构

近年来, 我国商业银行不断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截止到2010年8月底, 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均已经在云南胡志明市开设分行。在越方边境设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存在诸多好处。一是可以吸收在越境内的人民币存款, 有利于人民币回笼;二是设立机构后可以变越方代理行之间的清算为本银行的内部清算, 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这种安全、高效的结算机构抢占边贸结算市场, 并建立类似于“地摊银行”的盈亏补偿机制, 在银行内部消化头寸风险;三是还可以发放人民币贷款, 开展兑换业务等, 进一步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2) 因此, 应该鼓励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与越南本地银行多建立代理行关系, 相互开立边贸结算账户来促进中越贸易的人民币结算;另外, 还应鼓励云南边境地区的商业银行到越南边境地区开设分支机构, 开办人民币业务, 促进边贸的人民币结算。

(四) 提高边境商业银行服务水平

许多人选择“地摊银行”的原因是因为其手续简单、费用低和速度快。针对这一点, 商业银行提高服务水平, 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 尽量简化手续、降低费用和提高速度。可以向广西银行业学习, 借鉴其“边贸通”业务, 以实现边贸业务汇款指令实时发送、结算资金实时到账, 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高效的边贸结算服务, 把一部分顾客从“地摊银行”吸引过来。

(五) 促进“地摊银行”规范化、合法化

2010年5月7日, 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在这个文件中提出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 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并且从放宽金融机构的准入政策, 降低民间投资金融服务机构的成本和风险, 完善担保体系等具有操作性的细化规定指导民资进入金融领域。

允许“地摊银行”规范化、合法化和公开化, 放宽其准入条件, 可以填补国有银行不愿承担市场风险、服务不到位的空缺;有利于规范和监管“地摊银行”的运作, 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有利于“地摊银行”在民间金融市场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行和开展竞争, 降低整个社会贸易的结算成本;有利于国家有关部门了解掌握民间社会资本的流动情况, 有效地监控热钱流出流入, 堵住洗黑钱的行为。

在国家不断放宽金融业准入标准的背景下, 在“地摊银行”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前提下, 借鉴学习越南对“地摊银行”的监管经验, 首先为其创办一个货币兑换集中交易的场所, 让所有的“地摊银行”都能进场交易, 然后逐步推进货物贸易、投资等活动中的兑换和结算, 从而实现市场参与方、监管方共赢的局面。 (3)

综上所述, “地摊银行”是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滞后的特定产物, 是中越双边经贸发展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对其不能简单取缔, 应该规范发展。

摘要:随着中越边贸的发展, “地摊银行”逐渐壮大。“地摊银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滇越经贸交往中结算手段不足的问题, 扩大了双方经贸往来, 但同时其也冲击了银行边贸结算业务的发展, 造成巨额人民币现金跨境流动和在银行体外循环, 为毒资、赌资等非法资金的跨境转移提供了便利条件。鉴于“地摊银行”存在的原因之一是边境商业银行没有能力为企业提供方便和低成本的货币结算服务, 因此, 应采取“疏堵并举、逐步规范”的方式使其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关键词:滇越,地摊银行,货币兑换

参考文献

[1]王蓉.中越边境边贸结算现状及发展建议[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9, (1) .

[2]宋崇伟.云南省边境地区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问题分析[J].西南金融, 2009, (2)

[3]施建光.云南河口口岸边贸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红河学院学报, 2009, (3) .

银行科技风险问题 篇5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信息科技风险是指信息科技在商业银行运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信息科技管理架构、信息安全体系、业务连续能力、合规与风险控制等多元化的风险范畴影响着农信社的日常经营管理。

首先是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组织未能履行职责。虽然各农村信用社均成立了信息安全管理领导小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委员会,但大多数并未真正实施起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领导决策职责;的信息科技风险评估往往是做为一项自查进行,风险管理岗位人员均为兼职,风险评估时只为走形式,评估发现的问题仅为表面不涉及本质。

其次是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部分信用社没有制定专门的风险管理制度,只是作为某制度的一部分,操作性不强,缺乏具体的风险管控措施,不能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监测和控制。即便制定了制度,但落实不到位,也不能很好的实施制度的约束性。

第三是信息科技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农信社只注重业务发展,只对存款、利息等数字敏感,提及信息科技就嗤之以鼻,认为科技部门属于服务部门,上至高层领导的决策管理,下至每位临柜人员的业务操作,广大员工对信息科技风险防范的重要性置若罔闻,未产生人人有责的共鸣。

系统灾备及应急预案存在缺陷

农信社的应急预案缺乏实战操作。虽然制定了应急预案,但实战演练不到位,压力测试可能从未进行过,信息科技安全防范不具实效性,不能有效提高风险预警能力。信息科技突发事件处置包括技术、声誉、业务等,涵盖面大,在进行预案演练时,统一指挥、协调存在一定困难,只注重技术支持,忽视其它相关方面的配合。

系统灾备不够全面。数据集中后,部分农信社只对重要信息系统进行灾备,忽视各应用系统的备份机制,甚至不做要求。此外,不能定期对灾备数据进行有效性检测,即使检测,也不是在生产环境中,未能达到检测效果。

基础设施不过硬。部分信用社的信息科技风险系统运行存在隐患,供电、空调、接地防雷和消防等基础设施配备不足,即使配备不间断电源,但信用社网点设置多在农村,电池存量不能保证足够长时间;农村网点对电子设备缺乏清洁、保养,大大影响设备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主、备通讯线路不能做到全部畅通,未能对备线进行定期测试,一旦主线出现问题,营业就会受到影响,存在潜在的风险。

信息科技专业人才匮乏

科技人员力量薄弱。信息科技管理部门人员配备不足,人员数量与网点、设备数量不匹配,岗位设置不够精细化,一身兼数职现象严重,AB岗制度难以落实;关键岗位轮换、强制休假等制度形同虚设,仅做表面文章,岗多人少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约束。

科技人员知识水平弱势。农村信用社缺乏高素质、专业的系统设计、开发人才;科技人员武装的知识不能适应当前业务拓展和IT水平发展的需要,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信息科技风险知识培训,各农村单位间缺乏交流;大部分科技人员还存在错误观念,认为科技风险就是保证系统、网络正常运转,忽视了各条线的风险排查,在风险防范上存在误区和盲区;网点信息安全员多为柜员兼职,分身乏术,时间上缺乏工作主动性。

农信社信息科技风险防控建议

农信社应借鉴其它商业银行的先进经验和国际标准,结合自身实际,以信息科技管理架构、信息安全体系、业务连续能力、合规与风险控制等方面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发展目标与实施路线,做到“事前有防范、事中有控制、事后有监督”,将技术防范为(博客,微博)主的信息科技风险管控落实到实处。

进一步明确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责任目标,落实信息科技风险防范责任,提高思想认识,上下齐抓共管,处理好业务发展与信息科技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构筑起信息科技风险防范防线。积极探索实践并形成适应本单位发展特点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模式,定位清晰,摆脱因人设岗的旧模式,科学安排信息科技岗位,使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进入良性循环。

注重信息科技安全防范,提高风险预警能力。首先是通过技术管理手段,确保信息系统实体安全、运行安全、数据安全。根据业务系统的重要性、灾难恢复的时效性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等及时分析和解决科技条线的业务隐患,建立完备的灾备体系,不断规范预案演练切实提高应急水平和能力,熟练掌握各种应急手段,积极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措施,有效降低信息科技风险发生概率。其次是完善信息系统运行安全体系,对机房、网络设备、主机设备、消防、供电、门禁等设施的运行安全进行全面评估,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制度,加大信息科技投入,确保基础设施后备充足。

军队学分银行建设问题研究 篇6

摘 要:学分银行制度是目前终身教育的理想形式,在军队开展学分银行建设是时代的必然。但是作为新生事物,在军队开展学分银行建设会面临顶层设计与试点自行探索建设的矛盾性、认证标准制定的复杂性、认证联盟建立的艰巨性、以及政策法律保障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军队;学分银行建设;学习成果认证;问题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2014年4月,根据国开认证[2014]1号文件,经国家开放大学评审,国家开放大学总参学院和空军学院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成果认证行业分中心试点建设单位,学分银行建设实践首次进入军队内部。2014年6月,四总部在联合下文的《关于加快发展军事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合理确定学分类型和标准,实现学习成果量化评价认证,完善不同教育形式学分转换和学分互认办法。”至此,学分银行建设在军内开始走向全面探索实践之路。

一、学分银行建设的必然性

“学分银行”是一种模拟或借鉴银行的基本功能与运行机制,以学分为计量单位,对学习者的各类学习成果进行统一认证与核算,是具有学分认定、积累、转换等功能的新型学习制度和教育管理制度,是构建“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撑。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共同行动,成为全球化背景下包括中国在内众多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

二、军内学分银行建设的现实问题

自2010年教育部强调探索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和“学分银行”制度以来,地方院校开始了学分银行制度的探索与实践,虽然有西方等国家的经验借鉴,不过还远未形成适合本国实际的、成熟成型的经验和模式,可供军队借鉴东西非常少。因此,在军队建立学分银行的确面临很多问题,具有其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

(一)顶层设计统筹规划与试点建设条块分割的矛盾性

预先进行顶层设计,统一认证规划,统一标准规范,还是各军种先行试点,自成体系?这是摆在军内学分银行建设面前的一个难题。

目前国家开放大学已在军内设立空军学院和总参学院两个分中心,这两个分中心属于多个军种。但是这两个分中心没有进行统一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就空军学院而言,已在部队和院校进行了试点建设,但是试点单位包括空军学院在内都在自己摸索。这种试点探索、自成体系式的建设会引发很多问题:认证标准如学习成果定级与评定、学分认定等不统一、不规范;确立的认证单元和转换规则会“自成派系”,通用性不强;“立交桥”建设各自相对独立,对接机制各异等等,都会严重影响以后跨军种等形式认证联盟的建立。

(二)认证标准制定的复杂性

认证标准是学习成果认证的根本依据和核心影响因素,认证标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直接影响学习成果认证结果的公信力和认可度。认证标准内涵丰富复杂,涉及不同规则、标准的制定。根据有关研究和文件,认证标准包括认证单元和转换规则。认证单元是为界定行业中某种职业所需知识、技能而制定的基准标准,而转换规则是指资格之间转换的具体方式方法,包括转换的课程或证书、转换的学分等要素。

学习成果认证标准体系庞大,包含学分认证标准体系和服务标准体系。学分认证标准体系涵盖学历教育课程学分认证标准、非学历教育课程学分认证标准和任职教育课程学分认证标准。单就非学历教育课程学分认证标准而言,其包括国家、军队和省一级相关部门颁布的职业证书目录、职业培训、专项培训等证书与学历教育课程的对应关系、各类非学历继续教育课程、远程教育课程、学习活动等的认证标准等。

认证标准制订涉及到不同教育成果类型、形式,涉及到教育机构或培训机构对学习成果的互认,涉及到不同专业、课程标准以及不同证书的认可等一系列问题,所以标准复杂庞大,如果仅由一个或几个试点单位来制订,没有上级的大力支持和兄弟单位的积极配合,其难度可想而知,也无法制订出规范科学、整齐划一、各方认可的标准来。

(三)学习成果认证联盟建立的艰巨性

为使学分银行学习成果的认定、学分的累积和转换具有实际意义,就需要建立一个认证联盟,即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签订协议,制定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转换规则、学历教育之间的转换规则、非正式学习成果的学分认定标准等内容,目的是建立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以及非正式非正规教育融通的教育“立交桥”。通过这个“立交桥”,学员在学分银行开设自己的账户,通过不同形式、不同类别的学习积累自己的学分。

目前,空军学分银行没有建立这样的联盟,如果建立,如何确定联盟的形式?联盟的形式可以大致分两种:军内联盟和军地联盟。军内联盟又可分:空军各院校、部队联盟;空军院校、函授、职业大学和电大等教育形式联盟等;空军与其它军种联盟。军地联盟即空军与地方院校建立联盟。

但是,如果只建立军内联盟,将无法与地方院校进行对接,这样会损害军内学习者终身学习的权益。如果建立军地联盟形式,那么军内联盟建立时必须按照国家开放大学的标准建立,以便于与地方进行对接。不过目前,国家开放大学还没有军地联盟建立的成熟标准和机制。

(四)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保密的艰难性

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如何防止失泄密?这又是军内学分银行建设过程中需要谨慎对待的问题。学分银行是一种终身的开放性教育形式,其学习成果认证信息平台含终身学习档案库和标准库两个核心数据库,数据库信息具有集成性、系统性,存储大量院校部队的人员情况、番号建制、机密资源等信息,稍有疏忽就会造成失泄密问题,尤其是如果建立军地联盟,与地方信息管理平台对接、联通,保密会更加困难。

(五)学习成果认证激励措施的乏力性

地方学分银行的建立一个重要而明显的激励机制是学习者可以用学分兑换成学位或证书,通过学位和证书学习者可以拓展就业渠道,改善工作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这是地方学习者努力取得学习成果、累计学分的重要动机和目的。

空军内部学员或士兵、现役干部或文职教员,取得学习成果和获取学分,当学分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会给予什么样的奖励,即建立什么样激励机制、采取什么样奖励举措激励他们自觉学习、终身学习。

目前,这样的激励机制和措施在国家、军队层面上没有统一的正式文件,没有明确存储学分的益处与可兑换的成果或奖励,因而,学分银行在建设起步阶段缺乏充足的内在动力。

(六)政策法律保障的缺失性

学分银行的认证必须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而通过法律授权和政策制定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当今,学分银行建设必较成熟的国家为保障和支持学分银行建设,都出台过专门的文件、政策,甚至颁布法律来保障,如韩国颁布《学分认证相关法律》《终身教育法》等法律,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学分银行互认系统。

但是军内没有针对学分银行建设而出台有关专项文件、政策和法律。没有政策法律的保驾护航,学分银行建设缺少军内的普及度、缺少单位的重视度、缺少学习者的认可度和学习成果的互认度,因而建设缺乏力度和进度。

(七)学分银行突破口创建的未定性

建立学分银行必须寻找出一个关键的突破口,因为突破口是学分认定和积累的基准,是建立学习成果互认的“立交桥”的基础。上海学分银行在创建时,提出以下三个重要突破口:以自学考试、以开放性大学(上海市电视大学)为纽带实现职业教育培训课程学分、中等职业教育学历教育课程学分、高等职业教育学历课程学分(专科和本科层次)的衔接与转换,以及以开放性大学(上海市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科、本科为参照系,全面认可各级、各类高等教育学分,实现彼此之间的衔接与转换。

军队学分银行必须寻找出适合军队实际的突破口,以此突破口建立学习成果互认的“立交桥”,进行学分互认、累积和转换,实现学历教育、任职教育、继续教育等教育类型的衔接与转换。

总之,上述问题是目前空军学院学习成果认证中心在探索实践中发现和总结的问题或面临的困难,也是军队学分银行建设所急需逐一解决的。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或困难,才能为学分银行建设指明性质方向、决定规模层次和奠定模式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海东.论学分银行制度的构建[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5).

我国影子银行问题研究 篇7

一、影子银行的概念界定

影子银行的概念提出的时间并不长。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麦考利在2007年将影子银行界定为“所有存在杠杆融资的非银行投资方式、工具和结构”。此后, 许多的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都给出了自己对影子银行的定义。金融稳定理事会 (FSB) 2011年发布的报告提出了两个定义:广义定义认为, 影子银行是“任何在正规银行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机构和信用中介活动”;狭义定义认为, 影子银行是那些“常规银行体系之外, 易引发系统性风险或监管套利的信用中介活动和机构, 特别是包括期限或流动性转换, 引发不适当的信用风险转移和一定程度杠杆累积的信用中介活动和机构。”国务院办公厅2014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 将影子银行界定为三类:一是不持有金融牌照, 完全不监督的信用中介机构;二是不持有金融牌照, 存在监管不足的信用中介机构;三是机构持有金融牌照, 但存在监管不足或规避监管的业务。显然, 该定义偏向于狭义的定义, 且以是否受到监管来区分是否是影子银行业务。通过有无监管来界定是否是影子银行既不利于跨国的比较, 也不利于跨时的分析。因此, 我们将采用广义的定义, 即将影子银行定义为:所有正规银行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机构和信用中介活动。

二、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状况

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影子银行存在两个方面的显著差异:一是融资模式上的差异。西方意义上的影子银行更多的是充当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信用中介。我国的影子银行更多的是在银行基础上开展起来的业务创新。二是风险特征上的差异。1999年, 美国颁布《金融服务法》, 结束了分业经营的发展模式。影子银行的最终目标变成在一家金融控股公司内部的每一个角落, 对资本以最节约的方式进行应用。因此, 风险会在系统范围内传染, 并形成系统性风险。而我国由于分业经营的要求, 银行不能兼营证券和保险业务, 传统银行与影子银行的关联还保持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影子银行的风险还不能完全传染至商业银行, 难以形成系统性风险。

据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特邀研究员马宁 (2013) 的估算:2012年, 中国影子银行的信贷规模同比增长35%, 约为24万亿元, 约占企业融资总量的27%;2013年, 中国影子银行的信贷规模同比约增长30%, 约为31万亿元, 约占企业融资总量的29%。在和商业银行的规模对比上, 美国影子银行的规模和商业银行的规模大体一致, 而中国影子银行的信贷规模仅约占全社会信贷规模的26%左右。即便是和东南亚国家影子银行的信贷规模占社会信贷规模的比重40%相比, 我国的这一比例仍属偏低。由此, 我们可以总结出我国的影子银行在规模上的特征:尽管我国影子银行的增长速度较快, 但总体规模仍然偏小, 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三、我国影子银行的利弊之辩

人们对影子银行的作用的评价经历了由完全负面向正负皆有的转变。在我国, 我国政府对金融的管制使得金融市场的特征表现为金融抑制, 我国的金融体系离自由市场机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由于实际贷款利率偏低, 导致了银行的信贷配给问题更加严重, 在信贷资源的分配由政府主导的情况下, 这种压低实际贷款利率的行为将事实上有利于国有企业, 并进一步地恶化了非国有企业的融资状况。影子银行的出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正规金融难以满足非国有企业融资需求的情况, 且其实际贷款利率大大低于民间金融的利率水平。同时, 由于存款利率较低, 又由于储户的投资渠道不畅通, 使得储户难以分享经济增长的好处。影子银行的出现也能改善这一状况。

当然, 由于影子银行的金融创新特征, 因而也带来了一些政策上的弊端。例如, 它对货币政策提出了挑战。一方面, 由于影子银行具有信用创造的功能, 而其信用创造的过程又和传统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过程存在一定的区别, 使得中央银行在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调控最终目标时, 其调控效果必然大受影响;另一方面, 影子银行体系的活跃还会对货币流通速度造成影响, 同样会影响到央行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的调控。

四、对影子银行发展的对策

在影子银行概念提出之初, 以堵为主的治理思潮是当时的主流观点。但随着人们认识的加深, 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治理思潮渐成主流。在2014年的《通知》发布之前, 国内尚无一个明确的治理影子银行的办法, 基本还是遵循了以前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治理思路, 许多影子银行的业务类型得不到有效监管。《通知》主要起到了三个方面的效果:一是“按谁批设机构谁负责”的原则, 落实了监管责任;二是对影子银行的专项统计提出了要求;三是在一定程度上提出了具体的监管思路。可见, 该通知将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影子银行带来的风险。

但由于我国影子银行是应管制而生。因此, 监管只是治标之策, 我们更加需要采用疏为主的方式来化解影子银行所带来的问题。在疏的方面, 我们认为应当采用如下的措施:一是统一监管标准。我国影子银行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监管套利的需要, 如银信合作的理财业务的出现就是为了实现对银行和信托监管标准不同的监管套利。二是, 进一步放松管制。例如, 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 即放松对存款利率的管制。部分影子银行业务正是应投资者获取更高投资收益的需求而生。三是, 进一步向民间资本开放金融市场。金融资源的供求失衡也是导致影子银行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在正规金融无法满足金融资源需求者的需求时, 民间资本借道影子银行体系向金融资源需求者输送金融资源就成为了现实的可能。

参考文献

问题银行 篇8

随着我国加入WTO, 外资银行进驻中国市场, 我国资本市场迅速发展, 金融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和创新迎来新的挑战。如何在新的市场环境中突破传统的经营模式、开发新的业务品种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其必要性显而易见。

第一, 迎接资本市场发展带来的挑战。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开放, 各地区逐渐出现了一批以证券公司为主的市场中介机构。金融中介机构的迅速崛起, 是资本市场发展的主要催化剂, 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这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带来了机遇, 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第二, 顺应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和要求。近年来金融改革进一步加强, 商业银行所有的传统盈利模式走向消亡, 其市场竞争将不再是国有银行一统天下的局面, 加上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对接, 外汇衍生市场逐渐展开, 市场品种不断增加, 混业经营已然成为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第三, 提高服务功能和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随着市场环境和客户金融意识的改变, 传统的存贷款等服务已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 以投行业务为代表的高附加值新兴业务的发展成为适应客户需求变化、完善企业服务功能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现状

2002年4月, 工商银行总行在国内率先成立投资银行部;2003年4月, 建设银行总行成立投资银行部。除此之外, 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广发银行也出现投资银行部或公司银行部兼顾的形式, 探索并开展投行业务。至今为止, 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已经历近20年的发展, 但始终未成气候。

1.投行业务机构设置

在中国, 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 单独设立了投资银行部;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等则是将投行业务置于公司银行部或资金营运部, 大力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总体看来, 国内商业银行已初步搭建起投行业务基本组织架构。

2.投行业务范围

我国商业银行有着不同的经济基础、管理方式及各自不同的发展历程, 其投行业务的发展程度及业务范围也不同。比如, 工商银行积极发展投行业务与传统银行业务的互动, 企业理财、咨询、资信服务等基础业务;重组并购、结构化融资等品牌业务;短期融资、资产证券化等新兴业务, 三者的发展均日益成熟;中国银行将财务顾问、上市融资、投资研究、资信管理等作为投行业务主要项目;建设银行主要经营短期融资券、国际债券、资产证券化、项目融资、股权投资、财务顾问等产品和服务。从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 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空间依然很大。

3.投行业务收入

有数据显示, 工商银行2010年投行业务收入为155.06亿元, 占同期营业收入的4.051%;2011年其投行业务收入为225.92亿元, 占同期营业收入的4.754%。与此同时, 建设银行2010年投行业务收入为139.07亿元, 占同期营业收入的4.299%;2011年其投行业务收入为189.49亿元, 占同期营业收入的4.772%。由此看来, 工商银行投行业务收入较多, 增长幅度较大 (45.7%) , 而投行业务也已成为工商银行收入的增长点。然而, 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 工商银行的投行业务收入占比仍然太小。

三、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主要问题

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经历近20年的摸索, 正在不断发展, 但现阶段我国投资银行业务还处于萌芽状态, 发展还不完善, 依然存在许多的缺陷和问题。

1.制度约束问题

中国现行的政策法规限制了商业银行某些投行业务的运作。《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 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 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证券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股票、公司债券和国务院依法认定的其他证券的发行和交易, 适用本法”;第六条规定“证券业和银行业、信托业、保险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 证券公司与银行、信托、保险业务机构分别设立。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从以上法律政策来看, 我国商业银行无法获得股票和公司债券的IPO经营牌照, 限制了其投行业务的发展和运作。

2.商业银行自身经营动力不足

因为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相对落后, 企业大多沿习旧的融资习惯, 主要以银行间接的融资方式为主要融资渠道, 很多融资当中比较常见的问题, 譬如:资产萎缩等并没有发生过。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并不彻底, 存款与贷款的基准利率之间的相差依然比较大;除了这些之外, 利率对国内居民储蓄存款的利率影响并不是很大, 所以, 国有的商业银行根本就没有动力去开展投行业务。

3.收费管理上的不足之处

由于相关政策与办法的缺失使得目前投行的收费无章可循。首先, 如果投行业务的收费低于其成本, 会使得商业银行的利益蒙受损失, 使得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积极性遭受很大的打击。另外一点是, 因为收费标准与依据的缺失, 例如我们熟知的财务顾问的业务, 在部分商业银行不考虑成本更有甚者免费提供该项服务, 导致了商业银行之间竞争的混乱, 这些都影响了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理性、健康的开展。

4.人才素质的制约

目前商业银行所拥有的人才素质不能够满足投行业务开展的需求。投行业务是一项复杂的金融业务, 既涉及到宏观的理论知识, 又需要有非常强的金融实践能力, 所以能够胜任这一项工作的人才往往是那些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纵观我国目前商业银行所拥有的人才结构,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种:首先是信贷型的人才, 其次是会计财务类的人才。这两种人才不管哪种都难称复合型人才, 所以, 很难满足客户的要求, 这也成为了目前投行业务开展的羁绊。除此之外, 目前商业银行从事投行业务的人员缺乏相应的经验, 不能把握稍纵即逝的市场机会, 也阻碍了投行业务的发展。另外客户的认同度不高也阻碍了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

5.结语

由于上述问题的长期存在阻碍了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开展, 无论对投行业务还是商业银行来说, 都是一个双输的局面。所以, 我国的商业银行应该尽快针对这些问题, 找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为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摸索出一条适宜的路线。

四、结束语

商业银行单纯靠利差生存的时代已渐行渐远, 我国商业银行如何突破传统的经营模式, 拓展新的业务产品, 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已成为其必须面临的问题, 而投行业务是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 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找到开展投行业务的办法, 拓展加快投行业务发展的合适路径。

参考文献

[1]杨玉熹.混业经营是我国银行业发展的趋势[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 (1) .

[2]任淮秀.投资银行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3]张晓青.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8, (10) .

[4]中国工商银行.2011年度报告[Z].2012.

问题银行 篇9

2008年, 经潍坊市银监局和山东省银监局批准, 在寿光市设立组建了寿光村镇银行。寿光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1亿元。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为发起单位, 占股比例71%。山东寿光农村合作银行占股19%, 山东乐义金融担保投资有限公司占股10%。到2010年10月底, 寿光村镇银行存款余额达4.02亿元;贷款余额突破4.09亿元, 累计发放各项贷款6.6亿元, 实现盈利905万元, 在促进辖内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健康发展。

2 寿光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注册资本少, 抗风险能力差相对四大国有银行及区域性商业银行来说, 寿光村镇银行注册资本很低, 抗风险能力差。

(2) 资金短缺, 贷款业务受限。村镇银行吸收资金较其他商业银行和信用社要困难得多, 吸收存款速度远低于发放贷款速度。村镇银行因只大多只有一家网点, 存取钱不方便。作为独立法人, 在老百姓心中信用度远低于四大国有银行。在对寿光村镇银行的调查中发现, 同一时间, 中农工建和农信社存款人满为患, 寿光村镇银行办理存款业务的顾客寥寥无几。且农村闲置资金总额有限, 在农行和邮政及农信社早已瓜分的情况下, 村镇银行从农民手中获取资金的额度有限。

(3) 营业人员素质不高。村镇银行位于农村县域, 机构小, 发展潜力小, 如果不是高收入, 很难吸引吸收优秀专业人才。同时, 村镇银行小额大款数量多, 情况复杂, 需要大量专业人员进行贷前调查、贷后管理。村镇银行因盈利有限, 人员有限, 很难承担对员工长期的专业培训。这就使村镇银行面临现代化管理与低成本运作之间的矛盾。

(4) 国家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小。与农信社同性质的村镇银行定位是服务“三农”, 但准备金缴存比例高于农商行;村镇银行的营业税率高出农信社1.7%;财政对农行、农信社发放农业贷款进行贴息, 但对村镇银行发放贷款没有明确规定进行贴息, 这些都提高了村镇银行的营业成本, 限制了其发展。

(5) 盈利能力有限。从总体上说, 因为注册资本金总额的限制, 导致贷款主营业务盈利有限。国家金融政策的不支持导致了较高成本。占据较大比例的种植业和养殖业贷款利润率低、风险高。农民居住偏、散, 也会提高村镇银行的业务经营成本。且低利润与企业追求高利润的矛盾容易导致村镇银行偏离为“三农”服务的原则。

(6) 金融服务受限。部分村镇银行没有单独的行号, 不能在人行开立清算账户, 不能进行结算业务、参加同城票据交换、参加大、小支付系统结算、办理银行卡、转账兑汇、办理房贷、开展基金理财, 并且无法进入银联, 这样就丧失了大量客户和资金来源。

3 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对策建议

3.1 深入农村加强宣传

村镇银行应当利用多种宣传媒体和渠道, 深入农村宣传, 让社会各阶层、各部门了解在农村地区设立村镇银行, 引导社会公众认可村镇银行。大力宣传支农惠农的特色贷款种类。增设新网点, 方便群众, 以贷引存, 以贷吸存。

3.2 合理设置、布置网点

农村信用社是村镇银行最大的竞争对手, 但信用社设立多年, 机构网点布置较多。村镇银行应主动在信用社覆盖较弱的区域设置网点, 优势互补, 有利于弥补寿光金融的空白, 也有利于村镇银行的发展。

3.3 加强自身建设

(1) 大力培养基层专业人员, 提高业务素质, 同时引进有经验的高管, 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引发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2) 加强内控建设, 健全规章制度, 用制度堵塞管理中的各种漏洞;

(3) 借鉴其他商业银行和国外村镇银行的先进经验, 并与其他银行合作, 利用其网络设施和网点, 提高自身业务运作能力;

(4) 开发出与“三农”服务要求及自身相符的金融产品, 弥补农村金融空白, 拓宽自身业务范围和资金来源渠道。

3.4 完善自身服务能力

尽快取得行号, 加入人民银行征信业务查询系统、人民币银行结算帐户管理系统等, 降低风险, 同时能提供更多的中间业务, 吸引客户, 获取资金。

3.5 向有关部门申请优势政策支持

一方面向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申请相应政策, 享受准备金、税收、缴费等方面的优惠。另一方面, 村镇银行要主动向人民银行申请支农再贷款, 扩大自己的资金来源。同时村镇银行应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的沟通, 争取获得当地政府部门财政和政策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学春.乡村银行运作模式及其借鉴[J].东岳论丛, 2009, (4) .

[2]李晓春.我国村镇银行建设进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0, (3) .

问题银行 篇10

我们既然要研究影子银行的风险, 首先就要了解影子银行的定义。影子银行是一种非银行金融机构, 它是金融体系中的重要部分, 可以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但是, 由于金融监管机构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不到位, 有些理财产品具有很大的风险性, 会给客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也会破坏金融市场的秩序。因此, 如何监管影子银行, 如何降低影子银行带来的风险是金融监管部门一直在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在以前, 金融监管机构没有认识到影子银行的危险性, 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也没有落实到位, 这不仅会给客户带来了经济损失, 更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如:在1907年, 美国信托公司的理财产品推广很快, 它的业务逐渐延伸到了股票市场, 而金融监管机构没有重视信托公司业务的不合理性, 任由信托公司参与股票投机活动, 结果, 多家信托公司投机失利, 就连有着悠久历史的尼克伯克信托投资公司也没有幸免, 而后, 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造成了华尔街上发生了金融危机, 更给国际金融市场带来了重要影响, 引发了严重的金融恐慌。自此事件后, 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了影子银行的风险性, 金融监管机构也重视了影子银行的监管工作, 加大了对影子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力度。

在2003年, 国内对影子银行的定位有着不同的观点。第一种,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理财、信托业务都是受到监管的, 这些金融活动不属于影子银行业务;第二种, 民间借贷、信托业务、有风险的理财产品等都属于银子银行的业务范畴, 都应该受到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后来, 在2013年, 中国银监会正式确定了影子银行的业务范围, 把信托公司、汽车金融、租赁公司等纳入了金融监管体系。本文重在分析影子银行的业务范畴, 以探讨影子银行的风险因素和监管手段。

二、监管影子银行的重要意义

1. 监管影子银行的必要性

影子银行是否需要监管是金融界一直在研究和探讨的话题。在以前, 中央银行是对影子银行进行监管的, 而且, 到60年代初期时, 中央银行的监管力度很强, 对影子银行提出了很严格的要求。但是, 随着经济的发展, 中央银行不仅不限制影子银行的储蓄存款利率, 还降低了影子银行的法定准备金率, 这就给影子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机会, 影子银行有了和其他银行金融机构相同的待遇。

加拿大著名货币经济学家杰格迪什·汉达说过:“控制影子银行的手段很多, 不必只依靠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来进行控制。”他的意思是:提高法定准备金率不是控制影子银行的唯一手段, 我们可以采取提高银行货币利率、控制理财产品业务、减少理财产品类型等方法来进行控制, 从而降低影子银行的业务范围, 减少客户的风险投资。也就是说, 影子银行的经营风险是很大的, 金融监管机构监管影子银行是必要的, 只有监管好影子银行的理财产品, 才会提高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才能保证影子银行的健康发展。

2. 影子银行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金融监管机构认识到非银行金融机构存在风险性, 因此, 金融监管机构一直都没有放松过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目前,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许多非银行金融机构快速发展, 如果不加以控制和管理, 必然会给中国金融体系带来影响。也就是说, 影子银行有着自身的特殊性, 随着影子银行的发展, 金融市场的风险就会加大, 如果金融监管机构不重视影子银行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任由影子银行快速发展, 那必然会造成风险积累, 导致金融危机的出现。

实例:在1971年, 美国爱德华·贝尔公司推出了一款金融产品, 叫FBV, 这是一款短期金融投资信托产品, 它不仅可以和银行账户相互转账, 更有很高的利率收益。自该产品推广以来, 就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可, 在1979年底, 该产品的成交额为68亿美元, 而到了1988年, 该产品的成交额就达到了3650亿美元, 其金额增长幅度之大令人咂舌。后来, 该公司又对该产品进行了调整, 提高了这个产品的使用功能, 例如:客户可以使用产品卡进行购物、证券交易等, 正是该产品具备功能多样, 用途广泛, 收益较高等特点, 才造成客户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购买, 也让银行存款涌进了证劵市场, 许多银行在该产品的冲击下, 由于货币储蓄量过低而面临倒闭。自1979年以来, 美国的银行倒闭量逐年上升, 截止到1988年, 美国银行倒闭量为215件, 银行倒闭率上升到了7%, 这个比例已经超过了经济最萧条时期, 可见, 影子银行的经营产品对金融市场的冲击是巨大的, 为此, 美国政府不得不出台《储蓄和贷款协会救济法案》来制约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产品泛滥, 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力。

三、监管影子银行理财产品的有效手段

1. 杜绝影子银行的违规问题

影子银行为了吸引客户的注意力, 达到让客户购买理财产品的目的, 往往采取虚报理财产品的收益, 而瞒报或者少报投资风险的手段, 这是影子银行最常用的违规手段之一, 也是银行监管部门重点监管的部分。其实, 客户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获得收益是很正常的, 银行推出理财产品的目的也是如此, 但是, 由于影子银行的竞争力差, 它们为了吸引客户, 就采取虚报收益的手段来推广理财产品, 这不仅破坏了市场的经济秩序, 产品难以预测的风险更是可怕的。影子银行在进行产品宣传时, 往往会夸大实际收益, 客户购买产品后, 得到了实际收益让他们非常失望, 久而久之, 客户对理财产品产生了厌烦感, 不在愿意接受购买理财产品, 这会给金融市场带来巨大影响, 甚至会造成市场崩溃。因此, 我们要监管影子银行的理财产品, 杜绝影子银行采用违规手段宣传产品。

2. 完善监管影子银行政策措施

金融监管机构从而放松过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工作, 其出台的金融政策和控制措施很多, 而且从近几年来的发展情况来看, 银行监管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也在逐年加大。例如:在2005年初, 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就制定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而后的9年时间里, 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又先后出台了三大类控制和管理措施。比较有代表性的有2010年的《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 2011年的《关于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等, 通过出台这些金融措施, 信托公司的融资金额减少了, 银行理财产品规范了, 客户的投资风险也就降低了。

从近几年来的监管情况来看, 金融监管机构出台的政策措施作用显著。例如:在2010年, 金融监督管理局就出台了《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 其内容主要是控制信贷类理财产品的发展, 自该通知发布以来, 该种类理财产品发行仅380款, 其发行数量也明显减少, 可见, 金融机构出台的控制措施是有奇效的;又如:在2011年, 金融监管机构对理财产品虚假承诺问题进行了规范, 出台了多种措施来监督委托贷款、银信合作等业务, 其当年货币市场发展稳定, 理财产品的风险降低, 客户投资的安全性提高, 但是, 有些违规操作现象还时有发生, 这说明银行监管制度还不完善, 金融监管工作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3. 采取科学合理的监管方式

由于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类型不同, 所以, 客户所承担的风险也就不同这是无需置疑的, 金融机构监管的主要工作是保证理财产品是否存在弄虚作假现象, 是否有欺骗消费者的问题。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分为保本型和风险型, 保本型理财产品的特点是:投资风险较小, 收益相对较低;风险型理财产品的特点是:投资风险大, 收益高。可见, 不管是那种理财产品都是有风险的, 银行推行理财产品就要负责, 是那种理财产品一定要向客户讲清楚, 客户如果选择了高收益的理财产品, 就要有承担风险的责任, 金融监管机构的工作任务是保证理财产品的合理性, 避免消费者上当受骗。

四、结语

影子银行是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它可以优化资源配置, 推动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因此, 金融监管机构要认识到银子银行的重要地位, 在对影子银行进行监管中, 要根据影子银行的特点来进行监控, 采取科学的监管方式来进行监管, 有针对性的制定措施来进行规范, 保证理财产品的合理性, 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 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摘要:近年来, 随着影子银行的发展, 理财产品的种类逐年增多, 金融体系变得更加完善。但是, 影子银行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风险, 如果金融监管机构不能加以控制和管理, 任由理财产品的泛滥, 那么必然会给金融市场带来影响, 客户的利益就会受到侵害。因此, 本文重在研究影子银行的风险与监管问题, 希望本文内容对影子银行的健康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金融监管机构,影子银行,理财产品,风险

参考文献

[1]马莉.论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产生、影响及监管[J].晋中学院学报.2013 (01)

[2]陈蕊蕊.影子银行体系风险与防范浅议[J].长江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2 (02)

警惕银行业的潜在问题 篇11

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快速发展的今天,金融对经济安全的支持保障作用十分明显,美国经济10年繁荣的经验、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日本金融弱化的反思以及拉美金融动荡的启示;面对诸多国际经验教训,我国金融业,尤其是银行界更应该冷静思考,积极应对,并对于金融改革、开放与发展予以实际和有效的判断估计,采取切实行动,应对国际竞争与挑战。

虽然非典产生的不利影响,短期内在我国经济领域不会有太大影响,在金融领域的冲击将会相对滞后反应,但国家金融风险的防范与预警却十分重要,并且不可过于乐观甚至忽视可能产生的影响。银行界作为我国金融改革开放发展的重要窗口,更应求实务真、有效推进和加快银行改革,发挥经济增长的保障性与支持性的稳定协调作用,使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保障,而不要成为经济增长的包袱或负担。日本惨痛的历史教训值得反思与借鉴,不要等到问题积重难返才开始处置或应对,将问题与矛盾消除与消化于萌芽或初始阶段的代价与付出要小而轻,我国一些地区或部门非典处置上的不当,已经给予我们以启示,运用到金融改革思考中,同样具有借鉴与反思意义。面对非典,人们在思考行为规范、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政府职能、政策效率以及国际合作,我国银行界也应思考非典现象在银行的表现与未来影响,乃至可能的冲击,进而引起足够的重视与研究,由此所带来的启发并不亚于非典疫情。

目前非典对国内诸多行业的影响正在逐渐加大,虽然对经济实质的影响目前尚未明显显现,但对金融界和银行业的效率影响已经有所显现。值得关注的是,我国股市受非典影响的大跌,不仅是投资者关切的热点,而且也成为国家目前最大的焦点问题之一。而市场盼望的社保资金直接入市、QFII资金进场等,在目前非典疫情的影响之下,社保资金近期入市的可能性已被排除;QFII在5月26日虽有瑞士银行和野村证券两家外资机构拿到入市牌照,但入市资金有限。再看一些银行机构由于有人感染非典,实行隔离,部分工作已经受到影响,客户服务减少、业务流量下降;相对一些银行虽然无人感染,但防范措施极为严格,已经将“本行无人感染”作为一项非常时期的非常目标。一些业务因非典的紧张气氛和心理忧郁而陷入半停顿状态。银行业效率的降低,显然会影响经济金融的正常运转。更为严重的则在于未来金融,特别是银行改革发展的前景,非典的特殊现象在银行业上的表现,并将可能直接影响银行实际效率与业绩,其潜在的风险不容忽视。

1、 金融观念的相对被动待转变——面对非典人们更加关注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的问题,尤其是金融所面对的是国家金融安全,其职业责任更显重要。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与愈加紧迫的金融开放压力相比,银行业似乎缺少金融职业责任与效率,金融或银行改革的讨论与口号过多,而缺少实际的收益与结果。面对非典,我国政府管理观念与职能已经逐渐转向服务大众、服务社会,对政治、社会体制与结构的良性效率起到刺激推进的积极影响;某种程度上,非典疫情加快了我国政治体制与社会基础的真实与利好发展,政府形象、职能愈加有效而实际。但结合金融、银行层面的改革与发展,回想1999年11月加入世贸谈判成功至今,3年多的时间,我们的银行改革又有多少进展?仅国有商业银行而言,虽然取得一些进步或发展,但与国际化竞争格局与趋势的要求相差甚远。国有银行的改革不应仅仅是机构名称与国际接轨,而需要业务水平与产品结构的国际化、员工素质与管理的国际化。但我国银行经营观念上的差异和经营制度上的欠缺,银行面貌与结构不能根本有所转变,潜在的压力与风险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加大,不可掉以轻心。非典带给银行界的思考应该是变被动为主动,虽然从实际影响看,尚未对金融银行业产生直接的冲击,但国内经济气候或社会理念的变化,未来将会使银行改革发展面临挑战与压力,现在必须清醒面对不足,加快改革举措,针对问题,实施有效服务与产品多样化、多元化,提高经营理念与效率,从根本上改革银行面临的机制死板、制度不健全、人员臃肿、效率不高的局面。

2、 金融行为的官本位残留需克服——我国已经开始全面转向市场经济的格局,而银行业的发展也逐渐注重经营效益与结果。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们银行的各级管理层,或多或少依然具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官本位残留,尤其是不正之风还相当严重。主要表现在业务主次不分、表面形式严重、虚夸浮躁盛行。银行内部构架依然是计划经济体制模式,明显地反映出不利银行盈利效应的实现。一线人员的责任、重任以及辛苦、劳累,难有实际回报或重视,而“二线”或者“三线”部门,却相对具有“清闲、实惠”的条件与空间。有思想进取或业务能力的员工时有辞职去向,转向外资机构或从事脱离银行业务却实惠有加的银行非业务部门,上述种种不仅削弱一线银行根基的发展与增长,而更重要的是形成对市场化体制下,银行风气与企业形象的伤害。我们已经不能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机构设置或认识水平,应对市场经济环境中的银行架构。党的领导不仅要体现在机构设置或管理结构上,而更重要的是注重银行经营效益的发展与增长;银行上下所有的机构部门应是银行整体效益的支持部门,而不是形式或口号中的“干扰”部门;必要的职能部门其业务行为应积极促进银行效益,而非削弱或冲击这种效益而浪费时间、精力和资源;过多的形式主义有时却无形影响了银行业绩与效益的实现,使业务拓展与产品开发被冲淡,一些计划经济时期的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思想或现象,在当今市场经济架构中的影响甚至“破坏”性,值得反思与重视。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不仅给予人们身体健康上的冲击伤害,更使人们头脑清醒地面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银行体系中的种种不正之风并非简单的社会影响冲击,而将严重涉及国家经济安全或金融稳定。非典虽属卫生、健康领域,但对经济实质或经济心理却已经形成影响,值得金融或银行界警惕!

3、 金融服务的对比低效应重视——面对加入世贸组织承诺与进程的加快,我国银行体系结构上的差异已经更加明显的显露出来。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除体制、机制上短期难以改变的差异外,当前最直接的较量与竞争差异则突出在效率结果上,其中包括(1)金融服务效率的不同。银行服务层面所产生的客户收益有不同,国内倾向于外资银行的局面和心理已经显现。在当前国际、国内对比中,外资银行占有服务观念与效率的绝对优势。(2)银行服务产品与手段的不同。中外资银行盈利及资产收益有差异,尤其是国内银行忽视成本效率,只注重开发、投入,忽视支出代价,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自有资产与国有资产的义务与责任的巨大差异,带来了不同结果与效率;外资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出现较明显的差异态度与收效,其中资产所属权是一个重要因素,进而呈现效率的差异结果,自有资产和国有资产产生的责任观念导致效率差异的明显区别,值得重视与研究。(3)管理体制与考核机制的不同。国际大银行的管理体制与效率收益直接紧密联系在一起,管理层的责任意识与制度,有监督、有检查,而我国银行管理中则注重权力的使用,缺少制约或考核权力效益、效率的机制与规则,进而多流于形式的无效浪费,空头或空话连续低效,一些领导或经理人,低效或脱离业务的工作态度、行为以及方式,无形中影响或干扰着业务进展与成果。我国3年多的金融改革,特别是国有银行改革“有声无动”,使国有银行的实力或效益已经制约了自身乃至金融领域的改革进展,成为我国银行拓展业务、发展客户与国外同行竞争的不利因素;而我国股份制银行相对体制机制上公平、透明和灵活,已经加大与国有银行市场、客户与资源的竞争;相比较国有商业银行政府色彩的难以摆脱,官僚与形式主义的严重存在,金融效益的弱化已经对其市场份额、经营优势以及员工素质形成挑战。商业银行经营理念、业务品种以及政策、策略灵活性不仅是银行发展方向的体现,更是银行效率的依托。

村镇银行问题调查与研究 篇12

2007年7月, 笔者所在课题组赴吉林省调研了三家村镇银行;2008年5月, 又赴福建省永安市对筹建中的汇丰银行上海分行独资的“福建永安汇丰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调研;2009年2月, 在赴浙江省温州市及杭州市进行农村金融调研时, 也对一家已开业及两家即将开业的村镇银行进行了深入调研。笔者认为, 研究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对政府繁荣我国农村金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村镇银行相关政策分析

1.村镇银行的性质

村镇银行是指经国家银监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 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 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可经营吸收公众存款, 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 办理国内结算与票据承兑与贴现等业务。区别于国有银行的分支机构, 村镇银行属一级法人机构。

2.注册资本

在县 (市) 设立的村镇银行, 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300万元;在乡 (镇) 设立的村镇银行, 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100万元。而目前设立的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却为10亿元人民币;设立城市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亿元人民币, 设立农村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也为5000万元人民币。由此可见, 村镇银行的设立体现了“低门槛”的原则。

3.设立方式

村镇银行采取了发起方式设立, 且应有1家以上 (含1家) 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人。其中, 单一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持股比例不得低于20%, 单一自然人持股比例、单一其他非银行企业法人及其关联方合计持股比例不得超过10%。这与农村信用社的个人和企业入股不能超过股本总额的千分之五相比, 村镇银行为社会资本、产业资本、国际资本到农村投资提供了一个很大的空间。此外, 自然人和企业法人的加入, 也将成为金融体制、机制改革的一个新的突破口。同时, 按照新规定, 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都可以跨区到农村兴办村镇银行, 而其他金融机构却只能在本地。如2007年4月28日, 由北京农村商业银行独资设立的湖北仙桃北农商村镇银行开业, 注册资本金达1000万元, 是全国第一家省级农村商业银行跨省设立的村镇银行, 也是全国第一家商业银行独资设立的村镇银行。这一政策的重要意义在于:解决了欠发达地区受体制管理、利润水平等因素影响难以找到合适的发起人或出资人问题。因为《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境内金融机构入股村镇银行应在自身财务状况良好、最近两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而在欠发达地区, 符合上述条件的金融机构并不多。村镇银行的可跨区设立规定虽然为此搭建了渠道, 但如何吸引区外有能力的金融机构到本地投资, 则取决于地方政府能否结合本地特点, 尽早制定出相关引导、优惠政策, 对区外银行业金融机构敞开大门。

4.公司治理

新设立或重组的村镇银行, 可只设董事会, 并由董事会行使对高级管理层的监督职能。董事会可不设或少设专门委员会, 并可视其需要设立相应的专门管理小组或岗位, 规模微小的村镇银行机构, 其董事长可兼任行长。这就为村镇银行治理结构的创新提供了空间, 使村镇银行可以根据其业务规模、服务特点等设置简洁、灵活的组织机构, 而不必勉强建立各种委员会, 尤其是在村镇银行建立初期, 简洁、灵活的组织结构对于其迅速开展业务、抢占市场是十分关键的。

5.审慎监管要求

《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要求, 加强对村镇银行资本及其充足率进行监管, 鼓励村镇银行持有高于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的资本。还要求村镇银行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 努力防范信贷集中的风险。同时, 为让村镇银行更加专注地为“三农”服务, 树立服务县域、服务“三农”的宗旨, 明确禁止村镇银行跨县 (市) 发放贷款和吸收存款。

二、村镇银行运营现状分析

1.村镇银行运营状况

2007年7月, 笔者所在课题组在吉林省调研时, 吉林省已有三家村镇银行开业, 分别为:磐石融丰村镇银行、东丰诚信村镇银行和敦化江南村镇银行。截止到2008年12月, 这三家村镇银行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2009年2月, 笔者所在课题组在浙江省进行农村金融调研中了解到, 2008年5月27日开业的长兴联合村镇银行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长兴联合村镇银行是由杭州联合银行作为主发起人、邀请长兴及省内24家企业和金融机构共同出资组建的一家股份制村镇银行, 注册资本2亿元, 杭州联合银行占股40%。截至2008年12月, 该行共计开立个人账户1460户, 对公账户505户。人民币一般性存款余额53533万元, 其中:储蓄存款8662万元, 对公存款44871万元;各项贷款余额58060万元 (含贴现) , 其中短期农户贷款10442万元, 短期农业贷款2380万元, 短期农村工商业贷款21045万元, 其他贷款2815万元。办理票据贴现29577万元, 转贴现8199万元;营业收入2254.46万元, 实现利润38.52万元。而2008年10月15日开业的“福建永安汇丰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 截止到2008年12月尚未贷出一笔款。

2.村镇银行的现状分析

通过实地和后续调研, 笔者了解到表1所示的三家村镇银行均在开业当年即实现了盈利, 且盈利还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 究其原因, 主要在于:

(1) 市场定位明确。村镇银行以服务“三农”为宗旨, 面向农村、农户和农业经济组织。如磐石融丰村镇银行农户贷款占到全部贷款的70%;东丰诚信村镇银行全部为农户贷款;敦化江南村镇银行的95%的贷款为农户所贷。

(2) 贴心为“三农”服务。这三家村镇银行开业以来, 针对当地具体情况对“三农”实施贴心服务。如磐石融丰村镇银行依托当地各乡镇农资经营站, 结合实际开创了“公司担保+农户”贷款模式;对优质客户发放信用证明, 对信用较好的客户简化贷款手续。又如东丰诚信村镇银行在各行政村建立金融服务站, 聘用村干部做信息联络员协助该行开展存贷款业务, 搜集农户信用信息, 并创办了“流动银行”, 专门购置运钞车巡回全县14个乡镇120多个行政村, 进行现场办公且精简业务流程, 真诚提供便捷服务。该行贷款全部为农户贷款, 养殖户最高贷款额度达100万元, 种植户贷款也有1万元左右。截至2008年12月已向2800多户农户发放贷款, 累计发放贷款11500万元, 收回3970万元。而敦化江南村镇银行则是这样贴心为“三农”服务的:第一, 延长营业时间, 方便储户;第二, 服务温暖如家, 江南村镇银行全体员工对待每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 都会沏上一杯咖啡或热茶, 让客户感受到家的温暖;第三, 抓好金融服务死角, 该行在原有各金融机构撤销的信用站、代办站等金融服务死角, 设立协储员, 扩大服务网络;第四, 让储户切身利益不受损失, 得到更多的实惠。2007年是国家存款利益调整最为频繁的一年, 每次调整利率, 江南村镇银行都会在第一时间通知客户转存, 在事先准确计算的基础上使客户每1万元多得利息21.60元。

此外, 浙江省长兴联合村镇银行开业以来, 也是始终牢牢把握“立足长兴、服务三农”的办行宗旨, 在支农业务的拓展上主要采取“集中化+差异化”的策略。一是信贷资金首先确保支持农村扩大生产。该行领导牵头分别走访了槐坎、林城、洪桥等多个乡镇及县农业局, 积极了解农户需求, 主动上门营销;二是开发适合当地“三农”需求的贷款产品, 如“农家乐”、“农业龙头企业”、“农户家庭工业”、“特色农业”等一系列“农”字信贷产品, 同样表现出贴心为“三农”服务。

(3) 制定适农贷款政策, 创新服务手段。以吉林省敦化江南村镇银行为例, 开业以来, 该行以创新的服务手段和灵活的经营机制为“三农”服务, 其具体做法是:①放宽贷款额度, 针对不同对象、不同项目, 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资金需求, 养殖大户贷款额度最高可达30万元。②贷款手续简便, 快捷, 农户贷款采用五户联保方式, 当天办理当天取款, 发放抵押贷款不需要评估公证, 对贷款业务进行实地考察实地决策。③根据生产周期或销售周期放宽贷款周期, 并将合理约期定在一年以上, 农民虽然多支付了几十元的利息, 但得到的却是几百元或几千元, 甚至几万元的实惠。④全年发放贷款, 农民随用、随贷、随还。

(4) 专业化的团队, 现代化的管理机制。作为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 笔者所调研的这几家村镇银行, 其人员专业素质都比较高。如, 磐石融丰村镇银行的董事长、高管人员都是由吉林市商业银行派遣, 员工除1人由当地国有商业银行调入外, 其余均由吉林市商业银行调入。长兴联合村镇银行则是按照现代企业公司治理规范, 建立了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等机构为主体的法人治理架构, 实行决策、执行、监督的相互分离与相互制衡。其中, 董事会由7人组成, 监事会由3人组成 (含1名职工监事) 。目前, 全行职工有47人, 本科及硕士以上占到了57.45%, 具有金融从业经历的占到总人数的80.9%以上。该行实施现代化的管理, 设管理部门5个, 分别为综合管理部, 计划财务部, 风险管理部, 业务管理部, 运行管理部, 此外, 还设有营销部门3个。在会计结算方面, 建立和完善了基本会计制度、存款证明业务管理暂行办法、验资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9项有关业务运营的基本制度;在信贷管理方面, 则制定了审贷委员会工作规程、客户统一授信管理办法、信贷操作规程、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信贷档案管理办法、承兑汇票贴现管理办法等制度。在内控审计方面, 制定了内部审计操作规程, 明确了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及审计职责, 并不断完善内控机制和风险管理。

(5) 村镇银行的发起人具有较强的实力。磐石融丰村镇银行和敦化江南村镇银行存款的增长, 主要得益于两家村镇银行的发起人具有较强的实力。融丰村镇银行成立后, 发起人长春市商业银行将其在磐石市的企业客户介绍给融丰村镇银行, 成为长春市商业银行在磐石市的营业点, 使融丰村镇银行吸收了大量企事业单位的存款。江南村镇银行的发起人是延边农村合作银行, 江南村镇银行首先接收了原农村信用社在农村的代办站, 并借此建立了村镇银行自己的服务网络, 为吸收存款奠定了基础。2009年2月, 笔者所在课题组也在浙江省温州地区对即将开业的两家村镇银行进行了调研, 其中, 浙江永嘉恒升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达19800万元, 主要发起人瓯海农村合作银行出资7000万元, 占35.35%;浙江苍南建信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也达15000万元, 发起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出资5250万元, 占35%。可见, 村镇银行发起人的强大实力将为其开展贷款业务、支持“三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村镇银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村镇银行作为一种崭新的金融机构, 具有经营灵活、无历史包袱等优势, 但在调研中, 笔者也发现村镇银行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1) 吸引存款困难。

村镇银行在开业初期大多会因为缺乏公信力, 公众对其认知需要时间, 且贷款需求量大的农户大多储蓄能力也较差等原因, 导致吸收存款困难。以东丰诚信村镇银行为例, 截至2008年2月存款余额仅511万元, 贷款余额2184万元, 累计发放贷款3459万元, 当时已动用资本金发放贷款。

据我国西部地区一些村镇银行的董事长反映, 由于村镇银行网点少、经营业务单一, 形成了村镇银行贷款支持农村经济, 却在农村解决不了资金的来源问题。

(2) 存款之外的资金来源受限。

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乡镇, 一般吸收公众和企业的存款都很有限, 因而村镇银行需要寻求存款以外的资金。村镇银行虽然与农村信用社一样都是为“三农”服务的, 但村镇银行至今尚未获得类似支农再贷款等优惠贷款的支持。此外, 由于结算系统不畅, 同业拆借难以进行, 村镇银行又不能发行、买卖金融债券, 因此, 融资渠道十分受限。

(3) 对公业务受限。

村镇银行尚未纳入人民银行结算系统, 也就进入不了人民银行的“大网”, 对公业务也就无法正常开展, 这也限制了村镇银行存款的增长。目前, 磐石融丰村镇银行只能使用长春市商业银行的系统, 而敦化江南村镇银行作为敦化农村信用社的“大客户”, 也只能借用农村信用社的系统处理对公业务。

(4) 政策支持不足。

以税收政策为例, 农村信用社普遍享受低营业税和所得税减免政策, 而村镇银行却未享受到任何税收优惠政策。

虽然村镇银行发展中面临一些问题, 但笔者仍看到了村镇银行这一新型金融机构给农村金融市场带来的积极变化及其广泛的发展空间。随着村镇银行网点的增加, 社会公信力的提高, 链条短、决策快、低利率、无包袱等优势的凸显, 以及相关政策的出台, 村镇银行必将发展成为一支有活力、有规模、有竞争力的农村金融机构生力军, 为“三农”发展做出贡献。用东丰诚信村镇银行副行长林涛的话来说, 目前村镇银行应该做的就是“放长线”。

三、村镇银行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村镇银行是我国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一项创新之举, 已为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构建了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 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金融的供需矛盾。但要实现村镇银行商业可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是不可缺少的。

1.按照有利于业务拓展和提高影响力的原则, 因地制宜选址

村镇银行只有优选地址, 将本部建在所在的县 (市) 城区, 才便于在支农贷款发放上实现中心辐射, 由近及远, 由点带面, 层层覆盖, 并形成“将农村资金留在农村, 将城市资金引入农村”的新机制。

2.吸引有实力的投资者注入资本

较高的资本金有利于村镇银行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更有利于其在初创阶段存款不足的情况下, 开拓农村信贷市场, 满足“三农”资金的需要。浙江省永嘉恒升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共有23家企业法人投资入股, 其中, 报喜鸟集团有限公司出资1980万元, 已占到村镇银行设立规定限额 (最高) 的10%;永嘉县鸿鑫电梯销售有限公司出资1600万元, 占8.08%。浙江苍南建信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共有23家企业法人, 其中, 天津市真泰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出资1200万元, 占8%;瑞田钢业有限公司出资900万元, 占6%。吸引有实力的投资者注入资本, 可为村镇银行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村镇银行应持审慎经营的原则

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相比, 村镇银行资本额度低, 抗风险能力较弱, 所以, 审慎经营才能确保村镇银行的稳健发展。此外, 村镇银行从组建之日起就应强化制度建设, 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

如即将开业的浙江省永嘉恒升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严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 设立了董事会, 且内设业务发展部、风险控制部、财务部、综合保障部及运营中心, 以确保开业后的村镇银行能有效规避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

4.加快制度创新, 为村镇银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同大型银行相比, 村镇银行在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地位, 所以, 加快制度创新, 为自己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已成为村镇银行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首先, 村镇银行应通过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解决存款人的后顾之忧, 使客户在办理业务选择上不过分追求银行的大小。其次, 应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 使村镇银行可以依据市场变化合理调整产品定价, 有效提高业务竞争能力。第三, 加快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机构, 为村镇银行的资金安全提供切实的风险保障。第四, 建立必要的风险补偿机制, 建立村镇银行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正向激励机制, 使村镇银行切实为“三农”服务。第五, 对初创阶段的村镇银行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 支持其尽快发展壮大。第六, 对中西部贫困地区的村镇银行, 人民银行应给予一定的支农再贷款支持, 以扩大这些地区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第七, 应明确村镇银行的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资格, 增加资金补充渠道。

5.切实加强金融监管, 促进村镇银行稳健经营

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强村镇银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审查, 引导村镇银行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银行组织体系, 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 帮助村镇银行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6.立足县域, 服务三农, 服务中小企业

贴近“三农”、服务“三农”是村镇银行的活力和生命力所在。立足县域吸收城镇闲散资金, 重点支持农户、种养大户、涉农企业和农村“龙头企业”,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 提供符合当地“三农”实际需要的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

7.完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和风险救助机制

有机构进入, 就一定会有机构退出, 不论将来像村镇银行这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如何发展, 都必然遵循“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 这类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对象是“三农”, 其市场退出问题更显敏感、复杂。因此, 有必要对其市场退出机制和风险救助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细化相关制度,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8.敞开农村金融市场大门, 允许外资进入

当外资进入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同时, 也将先进的管理机制带了进来。如湖北曾都汇丰村镇银行就设立了首席借贷风险主管, 直接向董事会汇报, 同时, 还采用了汇丰集团通用的风险评估方法, 着重分析贷款人的行业风险, 现金流量, 还款能力等。但值得注意的是:各省、市、县 (区) 引入外资金融机构时, 应使其与本地村镇银行享受同等的各项政策 (包括税收政策) 和规定, 外资金融机构与我国村镇银行平等竞争才是引进的前提。

四、结语

上一篇:厌学问题论文下一篇:注水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