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体育院校定位审视

2024-09-29

专业体育院校定位审视(通用3篇)

专业体育院校定位审视 篇1

1、专业体育院校办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专业体育院校办学目标定位不精准, 办学理念不清晰。有一些体育院校在办学目标定位中不清楚, 弄不清专业体育学院办学到底应该是体现在“教”还是体现在“体”中, 由于搞不清楚到底该偏向哪一块, 因此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可能都会涉及到, 这就不能很好的体现出体育院校办学初衷。

我国专业体育院校办学规模快速扩大, 导致办学规模失控, 不能体现良好的规模经济效益, 从而会导致我国专业体育院校教学质量下降, 招生过多导致市场需求饱和, 学历贬值就业困难的情况发生, 导致我国专业体育院校未来发展潜力挖掘力不足。比如成都体育学院现有各级各类在籍学生1.5万余名, 但是场馆面积才1.7万平方米, 人均场馆面积不足, 这也会影响体育院校教学质量。

我国专业体育院校在专业设置上过于宽泛, 失去专业体育院校的特色。很多体育院校在专业开设上有十多个, 专业设置比较随意, 比如经济学、旅游管理、企业管理等专业都能在体育院校看到, 削弱了体育院校“体育”特色, 一味的追求学科齐全, 就与普通的院校没有区别, 忽视体育技能的培养, 忽视体育人才的培养, 导致最终没有市场竞争力。同时, 很多体育院校年复一年的对老的专业进行继承开设, 缺乏对新专业发展的评估, 也缺乏开设新专业的意识, 久而久之就会造成现有的专业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脱节, 缺乏社会竞争力。

我国专业体育院校办学层次不够丰富, 我国具有博士学历招收资格的高校中体育院校仅占20%, 基本上进行办学的都是一些综合性的大学或者师范类学校的体育专业, 办学层次不是很丰富, 缺乏高等教育资格的体育院校。

2、专业体育院校定位

首先, 我国专业体育院校发展理念要进行合理定位。我国专业体育院校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一所高等教育院校, 它的发展要按照高等教育的规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专业体育院校的发展方向、专业设置等都是由于专业体育院校的发展理念所决定的, 也就是体育院校的办学理念。专业体育院校的办学理念不是随便定出来的, 而是随着体育院校的发展与累计逐渐沉淀出来的, 是具有体育院校特有的历史文化与体育学校要表达的价值观体系。办学理念具体是体现在体育院校的办学目标中, 比如有的专业体育院校的办学目标是为了让自己的体育院校成为具有影响力的骨干体育院校, 有的专业体育院校的办学目标是为了发展国家体育建设, 为国家奥运争光, 有的专业体育院校是为了综合性发展, 办学目标是以体育与文化双向发展。当这些专业体育院校有了明确的办学目标, 才能推动专业体育院校的建设。

其次, 我国专业体育院校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定位。当专业体育院校有明确的发展理念后, 就应该对发展目标进行定位, 也就是要将发展理念具体化。当前我国专业体育院校大多数都是隶属于地方政府, 基本上定位都是为多科性, 多科性就是学科门类比较多, 比较齐全。我国大多数专业体育院校的教学职能基本分为两类, 教研型和教学型, 办学类型和教学职能定位不一样, 那么教材内容, 课标等都会不一样, 专业院校不同的办学定位就会导致发展目标的不同, 实践化的方向也会不同。我国专业体育院校的办学层次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的层次不够, 我国拥有博士学位层次的人才培养体育院校只有四所, 办学层次上的差异也决定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另外, 从专业体育院校的办学水平定位上来看, 有些学校描述的是国内外知名院校, 有些学校描述的是世界一流院校, 有些学校描述的是高水平的院校等, 这些不同的办学水平定位, 也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一个目标, 但是要值得注意的是, 在对办学水平定位的时候是要明确一定类型内自己的体育院校所要达到的发展水平, 否则就只是一句口号, 而没有明确的类型定位基础, 失去应有的意义。专业体育院校的发展还要考虑到院校的办学规模, 当前我国体育院校的招生在不断的扩大, 虽然办学规模是学校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 但是办学规模也要按照实际情况来制定, 要充分了解市场需求以及学校的办学条件, 不是说规模越大学校就有多厉害, 学校的发展就有多好, 而是要适应学校的发展需要与社会需求, 办学规模不能无限制的上涨, 一旦学校的资源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就会影响教学质量, 应该对每一批招进来的学生负责, 在能满足教学质量的情况下合理的进行办学规模的扩充才是对办学规模有效定位。地方性的体育院校还要做好地方人才流动机制, 要根据地方经济情况、社会市场情况等出发, 为地方体育建设、经济与文化发展培养优秀的人才, 从地方出发再面向全国。其实专业体育院校的办学根本任务应该是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优秀的运动员、高级教练、体育教师、体育管理干部、科技人才、健身教练, 因此不同办学层次的体育院校对于人才的培养规模、培养方式、培养目标都是不一样的。比如研究型的体育院校培养的是裁判、教练等应用型、学术型的体育人才, 比如教学型的体育院校又是培养实用型的体育人才为主, 只有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机制,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才能为体育院校的发展提供机会。

最后, 我国专业体育院校还应该对体育特色进行合理定位。专业体育院校主要是要提现在“体育”上, 这就要求在专业体院院校在进行教学是既要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又要体现出体育专业的特色, 既要满足与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又要能为体育教育事业做出高水平的人才培养, 还能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的人才服务。专业体育院校的教育要从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中跳出来, 要以体育发展为主要的教学目标, 能够促进体育事业发展、促进我国体育运动发展, 培养竞技体育人才, 只有这样, 才能体现出专业体育院校真正的教学特色。因此, 专业体育院校在进行办学定位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体育特色定位, 形成自己的教学优势, 这也是今后专业体育院校良好发展的一个优势。

3、专业体育院校的发展

我国体育总局对专业体育院校有明确要求, 要求“力争在训练水平上有所突破, 更多地为国家培养能在国际上获得金牌的优秀运动员。”因此, 专业体育院校的发展应该要以奥运会为最高目标, 能够为国争光。专业体育院校在培养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上是具有非常大的有事的, 竞技体育如果要能够可持续的发展, 优秀的体育人才储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体育竞技要发展, 体育人才是关键, 因此专业体育学院出了要培养出优秀的体育教练、体育科研人员、体育赛事组织人员等之外, 还要发挥专业体育院校场地器材设备等优势, 推动专业体育院校教学、科研、训练相结合, 朝着纵度深度发展, 为“奥运战略”做出贡献, 培养出高素质与高水平的优秀的体育竞技人才。其实专业体育院校会存在一些缺点, 就是在运动训练上强度不够, 优秀的顶尖运动员数量少, 运动技术水平低下, 在一些国际运动会上运动员占有率比较少等情况, 专业体育院校的场馆设施比较齐全、人文环境佳等优势, 因此要充分利用这种优势, 增加运动训练量的投入, 加大运动训练队伍的编制, 让专业体育院校发挥自身价值, 做好专业体育院校运动项目布局调整, 做到专业体院院校在竞技体育战场的有利位置, 占领世界顶尖水平位置。

专业体育院校除了培养国家级优秀竞技人才、培养高水平的裁判员、教练以外, 也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体院教师、体育管理人员、体育医务人员、体育科研人员等人才。体育不仅仅是一项运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 体育产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 要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 还要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 专业体院院校要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的进行人才的培养工作, 推动体育事业全面发展。专业体育院校的发展除了培养优秀的体育运动员与教练、培养高素质的体育教育者以外, 还应该面向社会, 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推动社会体育的健康成长, 促进专业体育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当前社会发展快速,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提升, 对健康的需求也在提升, 因此, 对专业体育院校来说, 全民健身就可以作为一项发展方向, 社会上需要专业的体育指导员、体育产业经营人员、体育娱乐从业人员等, 只要通过适当培养, 就能体现专业体育院校社会价值。同时, 专业体育院校还可以向社会开放健身指导中心, 给社会群众提供一个锻炼的示范样板, 提供正确的健身方法, 也能够给在校学生提供一个面向社会的实习机会,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专业体育院校大多数都由地方管理, 因此这些专业体育院校发展要融入地方体育事业的大格局, 要贯穿整个奥运计划与全面健身计划, 为地方体育事业做出贡献。专业体育院校的办学就是要积极推进与地方政府和社会的关系, 培养各级各类的专业的高素质高水平体育人才, 为地方体育事业做出贡献。专业体育院校在开设教学的时候, 要根据地方人才资源、地方经济特色、运动水平等特点来进行专业布局, 让体育院校与有关项目管理中心相互结合, 共同发展, 做好体育人才储备队伍的建立工作, 开展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任务, 从地方出发, 服务于全国。地方体育院校要保持自有特点与优势, 对于能够进入国际竞技赛场的体育项目要加强训练, 保证领先于世界水平, 对于地域水平低的项目, 要加大这块的训练, 争取填补地域空白, 提高地域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水平。比如, 根据专业体育院校的情况, 对这方面的体育指导教练的人才引进, 对这方面的体育运动场所与设备的投入, 对这方面的训练强度的增加等, 同时要与各市区县形成一个体育训练网络, 多方面的加强人才的交流机会, 对于拔尖的学生要配置更专业的教学资源, 让专业体育院校成为培养高水平高质量的竞技运动人才基地, 为国家体育队伍储备优质力量。

专业体育院校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与国家的支持, 只有正确定位专业体育院校的发展方向, 满足国家对体育人才的发展需求与社会对体育事业的发展需求, 才能培养出高水平高质量的体育人才。

4、结束语

我国专业体育院校想要长远发展, 对专业体育院校的定位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明确体育院校的发展理念, 将发展理念具体目标化、实践化, 建设有体育特色的院校, 才能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才能培养出优秀的竞技体育人才, 为社会做出贡献, 为实现我国竞技体育强国之梦做出贡献。

摘要:当前我国专业体育院校办学会出现一些问题:办学目标定位不精准、办学规模失控、专业设置过于宽泛等, 针对体育院校发展理念、发展目标、体育特色三方面出发, 来明确我国专业体育院校的定位。

关键词:专业体育院校,定位

参考文献

[1]马兆明.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发展历程回顾与定位研究[J].程度体育学院学报, 2014, (06) .

[2]池建.关于中国专业体育院校发展定位的思考———兼论体育院校的改革发展[J].中国会议.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 (一) , 2015, (11) .

[3]郭玲玲, 欧阳柳青.我国体育院校发展定位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7, (01) .

[4]刘淦清.融体育、科技、人文教育于一体, 道德、文化、专业素质于一身——关于武汉体育学院办学理念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3, (06) .

[5]杨桦, 霍红, 王广虎, 孙淑惠.“两个战略”的协调发展与体育院校的发展与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3, (01) ) .

[6]李杰凯.新时期地方高等体育院校办学理念与定位的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3, (04) .

专业体育院校定位审视 篇2

工科大学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教育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趋势。工科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一般具有完整的学科体系、师资人才体系、设备资源体系和专业理念,具有优势地位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资源基础。

但由于工科大学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着重于高层次、宽口径、重研究的人才培养模式,而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层次、培养目标的社会需求性很明确,与传统土木工程本科教育差别很大,不可能借用本科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做出适合于工科大学这样的传统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规律的应用技术型专业人才定位非常重要。

高等职业教育与传统本科教育的不同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 培养的人才性质不同,如果说土木工程传统本科教育注重培养研究型人才,则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

⑵ 专业知识结构不同,如果说传统本科要求宽口径、知识面广、基础扎实、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则高等职业教育要强调专业能力强、专业方向相对集中的专业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 ⑶ 如果说传统本科注重实践是为了加强理论教学,则高等职业教育强调理论为实践服务,突出实践教学。

⑷ 面对的人才需求市场不同,传统本科人才目标定为研究、教学、设计、工程管理等专业技术水平要求精的职业领域,注重潜力和后续发展,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战略上的稳定性;则高等职业教育偏重更广泛的一般工程技术领域,专业面更宽,注重现实需求和迅速上手,专业教育要求具有随时满足社会需求的战略灵活性。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教育要根据社会需求,解决专业内涵的精与杂、宽与窄、理论与实践、竞争与互补等问题。在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传统本科人才模式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模式要求互补,传统本科院校发展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必须互补,这种互补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即方向互补和层次互补。

由此可以决定具有传统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院校,在传统本科发展高端基于“人”的培养的前提下,利用高等职业教育开发“专业人”教育,丰富人才培养的层次,通过专业细分和层次细分与传统本科教育形成互补,完善土木工程领域人才结构,填补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出现的人才空白。

对于土木工程大类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首先,对既有本科专业方向,如桥梁、隧道及地下工程、铁道工程、建筑工程等传统专业方向,在层次上互补,着重于工程实施阶段的施工技术、组织计划、概预算、项目管理等工程建设层次,在现有本科教育的模式下,将专业内涵软化,以适应工程建设程序中的中后期各阶段技术职业需求;

其次,根据社会需求,对有些还未形成专业方向的技术与管理领域,开办特色专业方向,即在相近专业方向的基础上,拓展专业课的新领域,满足社会不断出现的新需求。如城乡建设与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城市交通工程、建筑装饰工程、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环境工程、工程检测、工程防灾减灾等专业方向,这些专业方向都是以传统土木工程为基本教育平台,系统地与相关专业相交叉,形成新的方向,目前社会需求较旺盛,可以根据社会近期和中期发展需求设置。此类专业方向基础课程较固定,专业课程和专业方向较灵活,可以适应社会变化的需求。

从长期发展来看,在上述互补的基础上,规范化、正规化,最终形成与传统本科专业的融合,形成广义的工科土木工程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专业体育院校定位审视 篇3

张颖

(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商务310128号)

摘要 :近几年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使开办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却不容乐观。本文从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出发,分析目前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进而分析该专业人才定位问题,给予对战策略。

关键词:高职 电子商务 人才培养 培养目标 校企合作 定位 政策助力

引言:

我国电子商务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电子商务与互联网之间是相辅相存的关系,由于我国互联网用户人数众多.,因而电子商务在我国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据有关数据显示,未来5年,在中国3000多万家中小企业中,将有半数企业将在经营中尝试或运用电子商务工具,国内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将达到20万以上。但是在由 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的2010年就业蓝皮书《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高职高专的电子商务专业却成为了2007~2009中连续三届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这种尴尬的现状说明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还存在欠缺,在这种情形下培养出的学生很难符合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标准。因此,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探索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人才定位问题,对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和推动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我们经常听同学们说起:“我不知道到底能做什么,做销售有专门的市场营销专业,做网络管理有专门的计算机专业,做文员有专门的文秘专业。”这样一来,电子商务专业好像在培养“万金油”,什么都有点,什么都不精。电子商务可以实施、可以应用、可以开发、可以设计;电子商务可以分析、可以观察、可以评论、可以报道:电子商务可以规划、管理、制定策略:电子商务可以宣传、可以推广、可以沟通、可以服务;电子商务还需要法律法规、安全防护、技术支持等等。简单说,什么行业都在网络化、电子化,企业对内对外各个环节都在网络化、电子化。这些,电子商务专业不能独吞,也独吞不了。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现实问题是:毕业时必须面对具体行业、具体岗位。如果学习时能对将来有个大体规划,学习内容必然有所取舍,课程没有或不足的,必然需要补充。

二、目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1、培养方向模糊,定位不准

电子商务是集多门学科于一身的交叉学科。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还处于研究探索阶段,没有形成系统的培养模式。同时,我国的高职院校在设置电子商

1务专业时更多的是向本科靠拢,力求培养出所谓的..“复合型人才..”,但是高职与本科在培养类型以及培养目标上

存在着巨大的区别:在培养类型上,高职主要是面向职业岗位教育,能够直接胜任相关工作,本科主要是学科教育:在培养目标上,高职主要培养的是高级技能型人才,本科主要培养学术型人才。电子商务学科的性质以及各高职院校对于本专业的设置导致了电子商务专业

培养方向模糊,定位不准。

2、教材选用不恰当,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

在教学过程中,选用的教材有些理论性太强,不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有些信息没有及时更新,不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而教师又未能很好把握学生的需求特点,因此最终的教学效果看起来并不是很理想。再者,高职的课程设置应该是..“适度、够用..”,兼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应该按照岗位和就业所需的核心能力设置。但是,国内许多高职院校在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中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开设过多且基本雷同,毫无院校和区域特色,提出的培养目标又非常宽泛,要求学生既要掌握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又要具备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功底:既要熟悉金融、贸易领域的网络规则又要具备维护网站系统和建立电子商务网站的能力,总之一句话,希望学生即懂..“电子..”又会..“商务..”。于是在课程的设置上就是将技术、商务和管理相关课程简单的堆砌,学生对于电子商务缺乏整体性认识,造成一方面的电子商务人才匮乏,另一方面的学生就业困难。

3、学生学习不灵活

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部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只知道被动地听老师讲课,一直用中学乃至于小学的方法来学习大学的知识,不太会融汇贯通或者没有养成自觉去翻阅一些资料扩充自己知识的良好习惯,因此,学生毕业后步入社会,总是感觉缺少这样那样的知识。

4、实践教学薄弱

电子商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无论是在网络技术应用方面,还是商务活动方面,电子商务教学都需要给学生大量的实验、实训环节的安排,通过实践了解怎样建设网站,在网络交易中如何保障支付的安全,企业如何开展网络营销,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能补充理论教学中的不足。现在的实践主要是依靠模拟教学软件,通过软件的使用,使学生了解电子商务的各个环节和不同的操作流程,利用角色扮演来完成电子商务的过程。一方面模拟软件市场鱼龙混杂,软件的环境和实验模块存在较大差异;另一方面,软件教学终归是虚拟的,而真实的电子商务发展日新月异是软件所不能模拟的。所以,仅仅靠上课的练习和软件的使用,就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丰富他们的实战经验,是根本不可能的。

三、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定位策略

1、明确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并正确定位

学生要立足社会,面向市场,培养应用型的商务人才。电子商务人才分四类:战略型电子商务人才、商务型电子商务人才、项目管理型人才、技术型电子商务

人才。从目前电子商务发展和应用需求看,高职院校应培养技术型人才和商务型人才,同时高等职业教育应根据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定位不同的培养目标,并根据不同岗位群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不同要求进一步细分专业方向,使不同专业方向对应着不同的岗位群,适应现代电子商务一线工作的需要。

学生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应结合学校自身的优势,比如,对于以计算机技术为优势的职业院校来说,可以选择电子商务技术为培养方向。

至于如何定位,作为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主要学会怎么应用,因此应该定位于第二类人才——商务型电子商务人才。在学习了基本的电子商务技术基础上,学会应用这些技术做网络营销、网络调查、网上金融等业务。学生在具体定位时还应该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再细分成三个方向:企业行政管理方向、营销方向和外贸方向。首先是企业行政管理方向。相对来说,这个方向要求..“通”的方面多,可以将电子商务的..“杂”由劣势变为优势。这个方向,就业行业广,各类企业都有需求。这个方向,强调求职者的..“综合”素质,如英语、计算机、相貌、亲和力、沟通能力等方面,对专业知识往往没有某个方面的..“硬指标”。这个方向,入门岗位包括办公室文员、销售、生产内勤,经理助理、文秘等。有些人瞧不起这类岗位,以为没前途,其实不然。行政部门相当于企业..“机要室”,在里面工作,能接触企业上上下下、各级管理人员,能学东西。发展下去,当个办公室主任或人事经理,大有希望。说白了,企业需要技术、营销人员,不错;但什么单位也都需要能..“张罗”、“操持”事的人。其次是营销方向。电子商务就是营销,要为营销服务。营销类的入门岗位很多,销售、市场、推广、公关、策划、广告、调研等,各类企业用人都很多。最近网络行业又在起..“泡沫”,电子商务毕业生进网络企业的市场部门,机会多多。第三个方向是外贸。在互联网上,买家卖家在网上可以很容易接触,这使进出口的机会大增。学电子商务为自己定位在外贸上,是一个可行的方向。当然,学生需要加强外语的学习,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2、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时侧重网络技术、程序设计、网站建设与管理方面的课程,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技术工作;如电子商务专业也可以国际贸易等商务活动为培养方向,在课程设置时侧重市场营销、企业运营管理、国际贸易、公共关系方面的课程,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商务方面工作。也可进行校企合作,增加就业率。

3、改革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培养现代电子商务人才的需要了,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手段进行改革。现代的电子商务人才需要非常强的动手实践能力,需要非常强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应摆脱讲的束缚,更多的转变为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加强应用能力的考评。在教学形式上,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同时利用我院购买的相关电子商务方面的模拟软件..(我校选择的是博星卓越系列软件)和网络之上存在的各类网站。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电子商务活动的机会,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所学知识,学为所用,培养其综合素质。当然校企合作是另外一种实现学校学生企业三赢的教学方法,根据我院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主要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高其操作技能水平。

4、结合行业特点,定位明确的职业岗位(群)

学生毕业必然面对具体的某一行业,作为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在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定位上,必须有明确的行业依托,根据行业特点和要求,确定职业岗位(群),进而制定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比如,专业人才定位可以与证券、保险、电讯、食品饮料、外贸、银行、邮政、医药、物流、工业设备及供应、汽车及配件等某一行业或领域相结合。这样的人才定位,既避免了人才培养目标上的..“模糊不清”以及..“广泛的适应性带来的不适用”等不足,又能够准确定位职业岗位(群),能够培养出真正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岗位需要的应用性人才。一方面,它符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导向与趋势;另一方面,这种懂得行业电子商务理论与应用、适应岗位工作快的人才正是目前市场大量需求的,必将会使学校发展与行业发展实现双赢,同时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行业需求的完全接轨。

四、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仍需政策助力

近年来,网络零售在中国快速发展,为消费者购物提供新选择之余,也为创业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就业平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1年中央财政拟投入423亿元,用于扶助和促进就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小型微型企业和创新型科技企业。作为服务业中新生力量的电子商务、网络购物、地理信息等新型服务业,显然将受政策支持。随着电子商务交易额的剧增,电子商务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就业的拉动作用也日趋明显。因此政策的支持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高校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

五、总结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必然带来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巨大需求。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如果很难适应企业用人的实际需求,中国企业电子商务建设将受到人才缺乏的制约,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将会因为低就业率而失去学科发展的推力。高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不断深化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特色化改革,借助政策助力,加强校企合作,努力打造电子商务实训基地,为企业培养应用型的专业人才。高校也应在电子商务这种现代商务模式的基础上将其整合起来,充分认识到学生掌握的决不只是用于应用或修补的工具,而是一种新的现代商务活动方式。只有进行正确定位,学生将来融入社会才会少走弯路,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李红梅,罗生芳.高职高专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教育与职业,..2006

(2)薛万欣,陈展.探索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J】.北京联合大学学2006.

(3)郑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忧思录..[J]电子商务世界...2005.03

(4)杨丽光,张德军.把脉电子商务人才培养..[J]电子商务世界.2005.09

(5)邸伟力(天津七二九体育器材销售有限公司,天津300384)

上一篇:演员的基本素养论文下一篇:工程项目的期间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