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期护理

2024-09-20

恢复期护理(精选12篇)

恢复期护理 篇1

摘要:目的:探讨中风恢复期的康复护理。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3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65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75.38%高于对照组的52.31%, 无效率1.54%低于对照组的7.69%,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患者FMA评分和Barthel积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针对中风恢复期老年患者采用康复护理, 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生存质量, 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康复护理对中风恢复期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风,恢复期,康复护理

中风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 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患者发病时多伴有语言障碍, 口眼㖞斜, 不省人事, 半身不遂等症状[1]。中风致残率高,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风易导致患者出现肢体偏瘫以及功能障碍等症状, 影响患者自理能力, 增加患者家庭及社会负担[2]。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 中风患者死亡率显著下降, 但因中风患者恢复期的不当康复护理, 患者的致残率未呈现下降趋势[3]。因此中风恢复期的护理对患者的后遗症恢复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2012年9月-2013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3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3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65例。试验组男30例, 女35例, 年龄52~84岁, 平均 (62.16±3.02) 岁;住院时间为27~42 d, 平均 (34.67±7.95) d;左侧偏瘫29例, 右侧偏瘫36例。对照组男34例, 女31例, 年龄54~86岁, 平均 (63.79±3.42) 岁;住院时间25~44 d, 平均 (35.76±7.52) d;左侧偏瘫35例, 右侧偏瘫30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中风, 同时伴有肢体功能障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 主要护理措施如下:患者由于肢体障碍, 会导致患者出现心理障碍, 多表现为焦虑、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 患者因不能保证良好的心理状态, 不能积极配合治疗, 甚至对生存丧失信心, 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护理人员需为患者提供周到的护理, 微笑同患者沟通, 使患者在轻松, 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治疗和康复[4]。向患者讲解情绪调节方法, 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争取家属配合, 家属需掌握相关护理和沟通技巧, 鼓励家属采取正确的交流方式, 以愉快、平静、轻松的心态感染患者, 避免患者产生被冷落和遗弃心理[5]。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心理疏导,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康复训练, 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使患者和家属了解自身在患者康复护理过程中的重要性[6]。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进行肢体康复训练, 刺激患者的主动肌和拮抗肌, 牵扯患者上肢, 降低肌张力, 进行活动度训练。患者取仰卧位, 进行高抬腿, 敲膝, 翘腿运动, 同时进行下肢负重训练。同时对患者进行更衣、进食等日常生活训练。患者在康复护理过程中配合针灸治疗。保证患者居住在温度湿度适宜的病房, 定期对房间进行消毒。对长时间卧床的患者每天定时进行口腔和皮肤护理, 避免发生肺部感染[7]。患者饮食应以清淡为主, 喂食时患者应保证半坐位, 对出现吞咽困难的患者应食用半流质饮食, 避免发生呛咳, 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 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为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证睡眠, 按时排便。患者定时进行复查, 防止疾病的复发。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疗效判定标准: (1) 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 检查结果完全恢复; (2)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 检查结果基本恢复正常; (3) 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 但检查结果半数及以上未恢复; (4) 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未见缓解甚至出现加重[8]。总有效=治愈+显效。通过FMA评分和Barthel积分对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75.38%高于对照组的52.31%, 无效率1.54%低于对照组的7.69%,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例 (%)

*与对照组比较, <0.05

2.2 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试验组患者FMA评分和Barthel积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3 讨论

中风患者以老年人居多, 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处于衰退状态, 加上疾病带来的损伤, 加速其身体损耗[9]。中风恢复期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针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同时进行安全管理, 鼓励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康复过程[10]。缓解患者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 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康复护理需要细心、耐心、爱心, 康复护理在照顾患者日常生活的基础上, 给予功能康复及恢复训练[11]。中风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护理是长期、持续的过程, 需要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 促进患者的恢复[12]。

本研究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 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试验组总有效率75.38%高于对照组的52.31%, 无效率1.54%低于对照组的7.69%,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患者FMA评分和Barthel积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中风恢复期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 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促进患者康复。

恢复期护理 篇2

四川省广元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628000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护理在心肌梗死恢复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品管圈护理为分界点,将60例心肌梗死恢复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护理,比较两组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面对疾病的自我效能感、预后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在疾病知识、用药知识、合理饮食、按时复查等方面的健康知识达标率高于对照组,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脏性猝死、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的改善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护理能够提高心肌梗死患者应对疾病的能力,改善预后和生活质量。关键词:品管圈护理;心肌梗死;恢复期;自我效能;预后

The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nursing on self efficacy and prognosi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covery patients Zhou Qin Zhang Fenlan Ma Hongbo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Guangyuan City Hospital of Sichuan 628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nursing effect of QCC nursing recovery period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Methods 60 case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covery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y quality control circle nursing as the cut-off point,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QCC nursing,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with health knowledge situation, self-efficacy of facing disease, prognosis and life quality.Results health knowledge of disease knowledge, medication knowledge, reasonable diet, timely review and other aspec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sense of self-efficacy scor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rate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malignant arrhythmi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ife quality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QCC nursing can improve the ability to cope with the disease, the prognosis and life quality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Key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 care;myocardial infarction;recovery;self efficacy;prognosis 心肌梗死是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冠心病死亡的重要原因。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是心血管疾病管理的重要目标。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经有效的药物治疗后病情处于稳定阶段,此时间段内患者处理病情、情绪方面的能力,对于预防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改善预后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活动,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持续不断地提高工作质量的工作方法。近年来,品管圈被引入医院护理管理中,致力于护理质量的改善[1]。为提高心内科护理质量,我院在护理工作中实施品管圈活动,现以30例心肌梗死稳定期患者为例,将实施方法及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处于恢复期的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标准:⑴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及WHO临床诊断标准,患者有典型的胸痛症状、心电图动态演变过程、心肌酶谱改变及cTnT阳性;⑵患者及其家属均履行知情同意手续;⑶75岁以下;⑷经药物治疗病情处于稳定期;⑸沟通能力、理解能力正常,可配合护理,并完成相关调查。排除肺标准:⑴动脉栓塞、脑卒中、感染性疾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药物过敏史等患者;⑵肝、肾功能受损;⑶有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结缔组织疾病;⑷急性期发作的患者;⑸精神障碍或合并有心理疾病。将该组患者以品管圈护理为分界点,分为观察组(品管圈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30例,观察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2~67岁,平均52.3±12.5岁。梗死部位:高侧壁11例,前间壁及广泛前壁10例,下后壁9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42~70岁,平均53.2±14.2岁。梗死部位:高侧壁13例,前间壁及广泛前壁8例,下后壁9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1.2 品管圈护理

1.2.1 成立品管圈、确定主题

我科室10名护士组成品管圈,所有组员均自愿参加,由护士长担任圈长,1名主管护师任辅导员。剩余8名护士在圈长的组织下开展品管圈的活动。确定圈名为质升圈,主题经圈员讨论确定为:“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在每周二开一次会,每次1~2h,活动时间为2014年1月-3月。

1.2.2 科内现状及原因分析

采用心内科护理质量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护理需求进行调查,并结合临床护理经验、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循证,发现主要的问题为护理主动服务意识欠缺、患者的病人角色突出、自我护理能力差、心理负担较重。1.2.3 制定护理措施

⑴成立由护士长、圈长和责任护士三级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检查和完善制度、流程及管理等内容,完善护理工作制度、指引,建立护理质量评价标准[2],制定了各级人员的职责和工作标准,将科室护理工作层层分解,做到责任到人。提高护士工作的责任心。⑵制定综合性的护理措施:①病情管理指导: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健康教育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心肌梗死的发病原因、致病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常用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尿激酶等)的安全用药(尤其是药物的药理作用、服药注意事项、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以及自我治疗和护理中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加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重点强调遵医嘱服药(避免漏服和改变药物剂量,帮助患者制定手机闹钟按时服药)和按时复查的重要性(可采用短信、微信或电话等形式提醒患者按时复查)[2]。②日常生活护理指导:教会患者定时进行血压、体重、腿围的测量,讲解紧急情况下的救治措施,对患者的活动、休息、睡眠等生活起居进行管理,嘱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备用。同时注意预防感染、压疮等护理事故及感冒、肺炎、深静脉血栓形成。嘱患者保持大便通畅,多做腹部顺时针按摩,防止用力排便而增加心肌耗氧量[3]。③饮食及运动指导:有目的的控制水和盐,增加食品种类及多样性,多食瘦肉、蛋类及豆制品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嘱患者戒烟,少量饮葡萄酒、黄酒等酒精度数低的酒料以促进血液流动,但忌饮烈酒。根据患者生活习惯及病情状况制定不同的锻炼计划,如活动能力较差的患者可选择室内走动或以呼吸锻炼为主,有较强活动能力的患者可选择有氧运动。④情绪管理: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帮助患者进行自我调节,教会患者一些心理护理的方法(如:宣泄、倾诉、自我暗示等)[4],转移不良心境。鼓励患者的家属多关心患者,定期组织病友联谊会和座谈会,让患者之间相互交流经验,分享抗病心得,减轻心理压力。1.2.4 完善阶段

在召开圈会时由圈内人员汇报品管圈的开展情况,并共同讨论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商议解决的办法。同时在科室内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整改,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使新的措施能够顺利推广和实行。1.3 观察指标

⑴心肌梗死健康知识: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心肌梗死健康知识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疾病知识(包括心肌梗死的定义、诱发因素、危害、常见治疗及预防方法等)、合理饮食、用药知识(包括遵医嘱服药、药物的不良反应)、合理运动、按时复查、不适随访六个方面,若患者或家属能对以上知识的>90%的内容能够进行复述,则视为达标;若只能复述上≤90%的内容,则视为不达标。⑵自我效能感: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进行评价,该量表共10个项目,设计个体遇到挫折和困难时的自信心。采用李克特4点量表形式,各项目均为1~4评分。评分越高,说明自我效能感越强。⑶预后:采用心血管不良事件来评价,患者出院后随访90d,记录此期间发生的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脏性猝死、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和症状性心衰。⑷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生活质量量表,该量表包括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周围环境、宗教信仰和精神寄托等6个领域,满分60分,较好为41~50分,良好的为51~60分。较好和良好记为改善。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数据统计软件,计量资料(±s)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百分比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及自我效能感比较

观察组在疾病知识、用药知识、合理饮食、按时复查等方面的健康知识达标率高于对照组,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及自我效能感比较 指标

观察组(N=30)

对照组(N=30)t/χ

2P

健康知识达标率(%)

疾病知识

27(90.0)

20(66.7)4.81

<0.05

用药知识

28(93.3)

21(70.0)5.45

<0.05

合理饮食

25(83.3)

18(60.0)4.02

<0.05

合理运动

21(70.0)

13(43.3)4.34

<0.05

按时复查

28(93.3)

11(36.7)21.71

<0.05

不适随访

24(80.0)

12(40.0)

10.00

<0.05

自我效能感

29.9±71.36

20.75±2.12

10.92

<0.05

2.2 两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的心脏性猝死、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的改善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 两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比较 指标

观察组(N=30)

对照组(N=30)χ2 P

预后(%)

症状性心衰

3(10.0)

7(23.3)7.20

<0.05

恶性心律失常

0

2(6.7)

心肌梗死

0

2(6.7)

心脏性猝死

0

1(3.3)

生活质量(%)改善

27(90.0)

17(56.7)8.52

<0.05

未改善

3(10.0)

13(43.3)讨论

心肌梗死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而导致的心肌坏死,临床常表现为心功能衰竭、胸骨后剧烈疼痛、心律失常等,死亡率较高。近年来,我国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已经引起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自身的高度重视。正确的诊断和规范的治疗方案虽然在减少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要合理的护理模式对患者病情的稳定,促进患者康复和改善患者的预后也起着积极作用。当心肌梗死的患者病情步入稳定期后,部分患者会由于过于乐观而不知控制自己的情绪,加之医务人员对患者的监督和约束力有所放松,患者的遵医行为下降,往往导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5]。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与技能,使患者能够过上独立的生活,已经成为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护理目标。品管圈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护理管理方法,是指相同的工作单位或工作内容相关的人员,自动自觉自发地组合起来,利用集体智慧来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集思广益,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的一种管理方法,对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具有积极意义。自上世纪90年代品管圈被推广到医院的管理方面,在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医院中开展广泛,效果肯定。品管圈活动通过找出和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实施以及效果评价等,能够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6]。申玉琴等人在普外科中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发现,该护理模式不仅能够控制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而且能够提高圈员的护理素质[7]。陈鹏等人的研究表明,通过品管圈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有效提高了癌症患者健康教育的知晓率和护理的满意度[8]。李希玲采用品管圈控制冠脉介入治疗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取得了较为满意度的效果[9],李栎杨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品管圈活动,发现其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0]。我科室成立心内科质升圈,把握心内科护理现状并进行原因分析,找出影响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和生活质量的原因,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发挥患者在自身疾病中的主观能动性,改善自护能力和预后为最终目标,建立护士三级质量管理体系,由责任护士一对一的采用综合性的护理。结果显示,品管圈护理实施后,心肌梗死稳定期的患者健康知识、自我效能明显提高,预后和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护理过程健全了护理三级质控体系对心内科护理工作实施质量监控,逐步建立了良性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人人参与质控的理念,有利于及时发现护理问题。综合护理的应用从认知、心理、护理技能等方面全面提高患者对病情的管理能力,有效改善了预后。综上所述,品管圈护理能够提高心肌梗死患者应对疾病的能力,改善预后和生活质量。参考文献

中风恢复期患者的护理新方法 篇3

方法:配合医生为患者做好中西医结合治疗、康复训练,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结果:42例中风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98%,未出现并发症。

结论:中西医结合医治疗及康复训练、有效的护理措施大大降低了患者的致残率,提高了中风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中风中西医治疗康复训练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18-02

中风以猝然昏倒、不醒人事伴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倒而仅以口眼歪斜或半身不遂为主要特征的的基本。中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极高。中风分为急性期(发病一般两周以内)、恢复期(发病两周至六个月)、后遗症期(发病六个月以后)。我科采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加康复训练,采取了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护理方法如下:

1基本资料

我科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中风恢复期的患者42名,平均年龄55岁,其中男性24人,女性18人,左侧偏瘫22人,右侧偏瘫20人,其中伴失语1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经过1—6个月的康复治疗均取得满意的效果。

2中医治疗

2.1针灸推拿。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予以针灸推拿治疗。上肢取穴:肩髃、曲池、合谷、手三里。下肢取穴:环跳、伏兔、血海、阳陵泉、手三里、足三里、太冲、悬钟、丰隆。口眼歪斜者取地仓、颊车、人中。针灸的同时配合推拿,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变形。

2.2中医治疗护理注意事项。治疗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观察有无心慌不适、出冷汗等“晕针”的现象,灸时注意防止烫伤。

3康复训练

3.1肢体功能锻炼。病情稳定的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会大大提高疗效。先做被动运动,方法是术者一手握住患侧关节的近端,另一手握住患侧肢体的远端,缓缓活动关节,达到关节的最大活动度或引起疼痛为止,每日2—3次,每次持续时间逐渐延长。同时指导患者用健手握住患手被动运动,活动量循序渐进。待患侧肌力有所恢复,即可进行主动运动,如抬手、抬腿、大小关节屈曲伸展运动,并逐渐进行起坐、站立、行走、提物,逐步提高肌力和关节功能。同时训练患侧手部做一些精细动作,如:屈曲、抓捏、扣纽扣、翻书看报、握筷、用汤匙等。

3.2语言功能锻炼。中风患者语言交流障碍容易使患者心情烦躁或压抑、血压不稳定,易使患者复中。所以语言康复训练尤其重要。与患者对话时语速要缓慢清晰,要有充分的耐心,给患者足够的时间回答问题,可通过图片文字、手势与患者慢慢交流,引导患者做下颌运动、口面运动、舌运动。或利用语言训练系统按程序训练患者的听力、复述能力,每日1—2次。

3.3康复治疗误区。

(1)卧床休息,绝对制动。

(2)过度强调他人护理。

(3)关节活动不当(范围、频率掌握不当)。

(4)过早强行下地行走。

4中药治疗

根据患者证型选用补阳还五汤、血腑逐瘀汤、镇肝熄风汤等,宜饭后1小时左右服用。血塞通、灯盏花、丹参注射液、大活络胶囊及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对中风恢复期患者有肯定的疗效。

5护理措施

5.1一般护理措施。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整洁、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保持空气流通,防感受外邪。注意安全管理,预防跌倒,患者进食时宜坐位或半坐位以防呛咳。

5.2情志护理。中风患者易产生悲观失望、自卑、恐惧等不良情绪,所以医护人员及家属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避免不良刺激,鼓励患者多参加各种活动转移注意力,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不良情绪缓解压力,医护人员可组织病友会增加患者交流机会。

5.3辩证施膳。

5.3.1风痰火亢证。患者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利、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舌红,苔黄、脉弦,饮食宜清淡、甘寒为主,如冬瓜、绿豆、芹菜、黄瓜、梨子、桔子等,忌大蒜、狗肉、羊肉、韭菜等。

5.3.2风痰瘀阻证。患者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蹇涩或不利、头晕目眩、舌暗、苔薄白、脉弦滑,饮食宜益气化痰,如黑大豆、香菇、桃、梨、藕等,忌狗肉、羊肉、牛肉及过于酸甜滋腻的食品。

5.3.3痰热腑实证。患者半身不遂、头晕目眩、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利、便秘便干、舌红或暗红、苔黄腻、脉弦滑。饮食宜清热、化痰、润燥,如萝卜、绿豆、冬瓜、丝瓜、梨、香蕉、芹菜等,忌鲫鱼、大蒜、狗肉、羊肉、韭菜、辣椒等。便秘便干者可麻仁软口服润肠通便,或番泻叶5克泡水饮服。

5.3.4气虚血瘀证。患者半身不遂、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利、舌暗淡、苔薄白或腻、脉沉细或细缓。饮食宜益气、健脾、通络,如黄芪粥、山药、白菜、冬瓜、丝瓜、莲子粥等。

5.3.5阴虚风动证。患者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利,舌暗红、少苔、脉弦细。饮食宜养阴清热为主,如甲鱼汤、银耳汤、菠菜汤、百合粥、莲子粥、冬瓜、芹菜等。

5.4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5.4.1压疮的预防。中风患者长期卧床容易发生压疮,保持床单元清洁平整,保持患者皮肤清洁,每2-3小时翻身一次,避免翻身时拖、拉,垫好患侧肢体,保持肢体功能位。患者可多采取患侧卧位以促进患侧血液循环。

5.4.2预防呼吸道感染。患者因感觉功能障碍和运动障碍,呼吸易受影响,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应保持病室空气流通,保持口腔卫生,鼓励患者深呼吸、做扩胸运动、咳嗽排痰等。

5.4.3预防泌尿系感染。患者因感觉功能障碍,膀胱功能降低,易出现泌尿系感染。制定饮水计划,每日2000—2500毫升分次服,训练患者自行排尿,定时接便盆或便壶,保持患者会阴部清洁干燥。

6总结

中风恢复期200例康复护理 篇4

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本类患者200例, 男140例, 女60例;年龄40岁~77岁, 其中40岁~50岁患者59例, 51岁~60岁患者40例, 61岁~70岁患者53例, 71岁~77岁患者47例;病程:不满3个月153例, 3个月至6个月47例;住院时间36.7 d±13.87天, 其中不满1个月91例, 1个月至2个月94例, 2个月至3个月 15例。急性期以常规疗法治疗, 恢复期在治疗的同时给予康复训练,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就恢复期的康复期护理报道。归类如下。

2 饮食

饮食:禁烟禁酒, 忌进食肥甘厚腻辛辣之食品, 以清淡为主、低脂、低盐 (患者一般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 , 宜进营养丰富并易于消化的食物, 进食时患者能取坐位或半坐位最好, 能防止呛咳。

3 并发症的预防

3.1 呼吸道、泌尿道感染

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高达90%以上, 且往往后果很严重, 治疗效果差, 花费高, 常导致死亡, 原因是中风患者肢体感觉及运动有障碍, 呼吸、血液循环功能受影响, 易出现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等并发症, 预防应保持口腔卫生, 按时口腔护理, 随时清除呼吸道和口腔的分泌物, 去除义齿, 预防误吸。应保持病房整洁干净, 空气流通通畅及温度适宜, 鼓励清醒患者做深呼吸、咳嗽等动作。清醒患者拔出尿管后训练膀胱功能, 定时排尿及保持会阴部皮肤干燥。应用接尿器时预防皮肤割伤。昏迷患者定期更换尿管。

3.2 褥疮

出现7例, 占3.5%, 中风患者长期卧床, 皮肤常受压, 以后骶部多见, 预防应常规气垫床应用, 并根据患者情况翻身1次/2h, 翻身时动作要轻柔, 避免拖、拉、拽等暴力动作, 翻身后垫好患侧肢体, 必要时给予软垫, 骨突处垫气圈, 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

4 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

主要通过肢体运动训练, 训练原则是逐渐增加活动量, 循序渐进。卧床的无自主活动能力的患者, 应帮助其做肢体被动活动, 由近及远, 幅度由小到大, 每日2~3次, 每次20~30min。若有自主运动, 自主运动为主、适当做被动运动, 由健肢带患肢, 可根据患者情况选做手搓核桃等活动。上肢应多做伸展动作;下肢应多做伸屈及外展动作。

5 心理护理

心理 由于中风患者极易产生消极、自卑、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所以在恢复期要更多的关心体贴患者, 鼓励患者参加家庭和社会活动, 处理好与同病房其他患者之间的关系, 提高其生活的情趣, 分散他们对疾病的不良心理负担。

6 语言功能的康复护理

语言训练要训练病人患者通过口形及声音学会交流;通过训练舌及口腔肌肉的协调能力, 能使患者的语言功能得到改善。训练原则是越早越好, 从简单到复杂, 一般先采用小的交流渠道和患者建立感情, 取得信任、依赖, 利用图片、单词、手势或者视觉信号, 配合单词, 避免用长句进行训练。每次训练都应有耐心, 反复示范, 并尽量用相同的方式, 尽力避免因几次失败而放弃训练。

7 体会

中风患者度过急性期以后, 通过合理饮食, 加强并发症的预防, 可以明显缩短住院时间, 减少花费早日出院。通过护理人员对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 可以促进患者机能的最大恢复、能够大幅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心理护理, 语言功能的康复护理能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和家庭。

摘要:对中风恢复期患者采用肢体运动功能, 语言功能康复训练等措施, 并对患者饮食、心理、预防褥疮及呼吸道、泌尿道感染等进行有效护理, 可减轻残障, 保进功能恢复, 提高生活质量。

恢复期护理 篇5

肌肤发烫是晒伤最轻微的症状,很多人都会忽略这一症状下的肌肤修护,殊不知,好肌肤就在这日积月累的不断灼烧下慢慢崩溃。处于“发烧”症状下的肌肤,对于本身肤质好的人来说,可能适当的降温就足矣;但是类似肤质脆弱的人则会激发肌肤敏感,各种肌肤问题一一报道,甚至加重。

修复方案:随身常备一款保湿舒缓的喷雾,是缓解这类症状的最好方法。每当脸孔发热,就用喷雾来冷却脸部,同时为皮肤补充水分。需要注意的是,喷上喷雾后,一定要及时擦干脸上停留的水分,否则这些水分的蒸发会带走肌肤本身的水分,令其更加干燥。

二、肌肤红黑

这一晒伤症状也分两类,第一类是肌肤经过暴晒后由红变黑;第二类则是只红不黑。前者属于健康的情况,因为肌肤正常地分泌了黑色素来对肌肤进行保护;后者由于缺少黑色素这一肌肤的自我保护机制,如果不进行晒后的修护工作,很有可能造成更严重皮肤病问题。

修复方案:这个时候,就要给肌肤进行舒缓镇静的工作,舒缓的保湿面膜就是最好的选择。首先,舒缓保湿能够减少肌肤的刺激,为干燥缺水的肌肤补充水分;其次,面膜属于密集型修护产品,能够快速起到作用。随后的三四天,才能使用更高效的精华或是美白产品进行高质量的修复,击退黑色素。

三、肌肤发痛

肌肤被晒到发痛的地步,实际上,这时候皮脂膜已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已经处于极度缺水紧绷的状态,如果不注意,皮肤随时会因为没有保护,而引发敏感。

修复方案:发痛了,就不能随便使用产品了。在最初期,使用芦荟胶等具有舒缓晒后肌肤的产品进行消炎镇静,之后的护肤品只能要求基本的清洁、补水保湿、镇静舒缓,最后加上防晒霜就可以了。避免使用任何化妆品,以免刺激到柔弱的皮肤。随后可以用一款晒后修护的产品,这些产品往往是透明无色哩状的,成分很单纯,能够镇定安抚肌肤。

四、肌肤蜕皮

晒到蜕皮也分两种,一种是立马蜕皮,另一种则是红肿消退后,开始蜕皮。这个时候皮肤的炎症已经相当严重了,必须好好修护,否则以后恢复起来将相当困难。

恢复期护理 篇6

方法:对53例脑中风偏瘫患者进行恢复期治疗的同时,配合有效的心理护理,充分发挥患者对治疗康复的积极性。

结果:通过对53例患者有效的心理护理,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减少了脑中风患者并发症,促进了患者康复。

结论:脑中风偏瘫患者恢复期配合心理护理,增强康复的信心,调动了护理配合治疗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脑中风偏瘫患者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27-02

当今社会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心理感受,不同的心理对疾病的预后和康复效果会有不同的影响[1]。因为脑中风偏瘫患者常出现焦虑、恐惧、失眠、自尊的改变、愤怒、挫折感等,这些心理不良因素是影响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必须把心理护理作为患者全面康复的核心。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脑中风偏瘫患者53例,脑出血15例,脑血栓形成15例,脑栓塞23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3例。年龄45-71岁,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不良情绪。住院康复时间为半个月至半年不等。

1.2心理护理方法。

1.2.1因为不同心理状态对疾病的预后和康复效果会有不同的影响。所以我们要指导患者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是保证康复的基础。脑中风偏瘫疾病起病急,病人在短时间内从一个健康人变成一个残废人,再加生理上的痛苦以及漫长的康复过程,其心理创伤远大于机体创伤,易致患者产生痛苦、失望,甚至悲观厌世等不良情绪[2]。我们在工作中要善于应用沟通技巧,积极主动与患者及家属交谈,引导患者表达自己对诊断、治疗、护理从及疾病预后等问题的看法和要求,并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让患者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疾病。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如果患者有抑郁心理,我们要細致观察,尽快解除患者抑郁,并防止患者自杀。同时了解每个病人的个性特点也很有必要。如果外向性格的患者,他们的喜怒哀乐明显地表现出来了,内心深处的痛苦在别人的帮助下能及时宣泄出来,这样可及时解除患者的心理困扰。而内向性格的患者,往往把痛苦和想法压抑在内心深处,不善于向外宣泄,又不善于与人交往,表面上似乎平静没有什么事,实际上内心深处极度矛盾和痛苦而不能自拔。我们要尽可能了解患者的人格个性特点,不能忽略了他们的心理障碍,否则就影响了患者的康复和治疗。

1.2.2鼓励家属共同参与,给患者以强有力的心理支持。我们应重视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一方面可以间接地了解患者日常生活习惯,患者不便向医护人员表达的一些信息,如家庭经济状况,治疗费用支付方式等;另一方面,家属的情绪,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会对患者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对家属的情感支持和疾病知识的宣教非常重要。护理脑血管疾病患者时,良好的康复效果与患者和家属的积极参与密不可分。而且很大程度上,家属也是某些理疗的主要实施者,有了患者家属积极主动的参与,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由于我国受传统的家庭观念和养老方式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医疗保健机构缺乏,大多数患者出院后均由家属照顾和协助康复锻炼,因此家庭是患者最重要的支持系统,良好的家庭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偏瘫、失语患者,常有自悲、孤僻、抑郁等病态心理,家属要体谅患者,给予良好的心理支持。经常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需要,消除忧虑,使其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照顾患者是精神和身体都需要付出极大的劳动,,由于病情迁延和患者自理能力全部或部分丧失,因此照顾者可能出现体力不支、影响家庭经济收入等困难,对患者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因此家属要做好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做好患者的治疗护理和心理护理。

1.2.3确保护理人员与患者良好沟通,共建和谐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及精湛的技术能力,能给患者讲解疾病的治疗康复知识,介绍疾病的治疗进展,并能熟练掌握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地康复训练,使患者心理上产生安全感,放心地将自己托付于护理人员。经常与患者沟通、交谈、安慰、鼓励患者,唤起患者的自信心,主动参与康复计划。通过沟通护士更加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病情,以便更好地修改制订护理方案,护理过程要尊重患者,对于患者遭受疾病的折磨,造成情绪不稳定,护士应关心、体谅,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对患者诉说病情表示高度理解和同情。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对患者的要求及时周到解决,缩短护患距离,共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2结果

53例患者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护理,情绪稳定,摆脱了心理困扰,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增强了患者康复的信心。积极进行康复功能锻炼,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3讨论

因为脑中风偏瘫患者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所以帮助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身心康复是护理的重要课题,脑中风偏瘫患者的恢复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肢体活动障碍,对其进行早期肢体按摩和关节功能锻炼,首先要注意训练时机的选择,切忌急于求成和拖延时机。其次在主动运动和步行训练时,要特别注意病人的急燥心理,加强安全防护。再次,还需防止病人和家属在不适当时机训练或加重训练。实施语言康复训练时,有时会因心情急躁或家属责备等产生挫折感,而拒绝训练。经过对53例脑中风偏瘫患者进行一系列心理护理后,发现心理护理在患者身体康复过程中尤为重要,指导鼓励与督促相结合,激发患者与疾病作斗争的主观能动性,让家属也参与进来,给患者以心理支持,同时我们护理人员与患者有效沟通,同情尊重患者,也赢得了患者的尊重。所有这些对促进患者康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而保证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了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提高了康复治疗效果,给于脑中风患者以及时心理护理,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爱萍,李会会.脑卒中患者早期肢体功能训练的护理干预[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4,7(6):102-103

[2]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3

中风恢复期病人的中医康复护理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人均为2009年3月—200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特色病房收治的中风恢复期病人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40岁~77岁(59.3岁±11.5岁),其中40岁~50岁6例,51岁~60岁4例,61岁~70岁6例,71岁~77岁4例;病程:<3个月14例,3个月~6个月6例;住院时间为30.7 d±11.87 d,其中<1个月10例,1个月~2个月9例,2个月~3个月 1例。

1.2 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定

ADL评定方法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入院时ADL评分为41.80分±14.44分,其中基本能完成(>60分)1例,需要帮助(40分~60分)10例,需要很大帮助(20分~40分)7例,完全需要帮助(<20分)2例。出院时ADL评分为56.30分±17.23分,其中基本能完成11例,需要帮助5例,需要很大帮助3例,完全需要帮助1例。

2 中医康复护理

病人入院第1天由责任护士填写入院评估表及Barthel指数表,制订护理计划,每日上午进行常规护理工作,下午统一进行康复训练。出院当天填写Barthel指数表。

2.1 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

训练总原则是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量。无自主活动能力的卧床病人,由陪护人员帮助做肢体被动活动或循经按摩,推拿肩、肘、膝、手足等部位,从远端到近端,幅度由小到大,每日2次或3次,每次20 min~30 min。功能锻炼时,上肢应多做前臂、腕、指的伸展动作;下肢应多做伸屈、外展动作。出现自主运动后,以自主运动为主、被动运动为辅,由健肢带动患肢,可根据自身情况选做脚踩木板、手指爬杆、手搓核桃等活动[3]。

2.1.1 良肢位摆放

良肢位是为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的一种治疗体位。正确的肢体摆放对预防和缓解痉挛至关重要。①健侧卧位。健侧肩在下面,处于舒适体位,躯干与床面成直角,患侧肩在上面,上肢前屈80°~90°,肩前伸,肘、腕、指关节伸展放于胸前的枕垫上,健侧上肢自然屈曲放在胸腹前面,健侧下肢稍后伸,患侧膝屈曲放在健侧下肢前,保持屈髋、屈膝,踝中立位,足不要内翻。健侧卧位有对抗偏瘫上肢屈肌痉挛和下肢伸肌作用。②患侧卧位。将患侧置于高度适中的枕头上。上颈段稍微屈曲,躯干稍向后旋,后背用枕头稳定支持。患肩前伸,肘关节伸直,前臂后旋,掌心向上,手指伸展散开,患侧下肢膝关节微屈。健侧上肢自然放在身上,避免前伸引起患侧肩胛骨相对后缩。健侧下肢呈迈步位,膝向前屈曲置于体前放好的枕上。患侧体位是偏瘫的第一体位,也是最有治疗意义的体位,该体位可以牵拉整个偏瘫肢体有助于防止痉挛,从而有利于恢复期的站立训练。③仰卧位。头在枕头上呈正中位或稍转向患侧,躯干平直,患侧肩下放一枕头使其前

1) 为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编号:Z08050703080801。

伸,上肢放在体侧的枕头上,远端比近端略抬高。保持伸肘、腕背伸和伸指的姿势。患侧臀部和大腿下面放一长枕头,使骨盆向前并防患腿外旋。膝下放一小枕头令其微屈。足底避免接触任何支撑物,预防正性支撑反射所引起的足下垂。该体位异常反射非常活跃,容易引起病理反射,因此偏瘫病人应以侧卧位为主。

2.1.2 坐位

护理人员通过手法操作,使病人采取正确的坐位来抑制异常的姿势反射、肌张力,引出或促进正常的肌张力,姿势反射和平衡反应可以降低躯干肌肉的痉挛。

2.1.3 被动运动

偏瘫病人除了定期翻身外,由近到远的肢体按摩可促进瘫痪肢体功能恢复,由远及近的按摩则可促进血液循环。被动运动用于四肢各关节,根据关节的功能确定活动的方向,根据病情确定活动幅度和频度,起到放松痉挛肌肉,防止肌腱韧带挛缩,维持关节活动度等作用。

2.2 语言功能的康复护理

语言训练要教会病人通过口形及声音支配,控制唇舌运动,练习发音,由简入繁,逐渐强化大脑皮层,建立新的兴奋灶[4];指导练习舌及口腔肌肉的协调运动,如反复卷舌及舌的左右运动以促进病人发音。

2.2.1 早期训练

语言功能的训练越早越好,先采用最小的交流渠道和病人建立感情关系,如病人不能讲话,可用一些病人能利用来表达需求的画片,以后可采用单词或短语卡片,如病人对口语理解很差,则可采用手势或视觉信号,配合一两个意义明确的单词,避免用复杂的长句。每次训练都应耐心反复示范,并尽可能采取相同的方式,尽力避免因开始的几次失败而放弃训练,要使病人保持积极的态度。

2.2.2 根据失语类型分别训练

对不同类型的失语病人,训练的侧重点亦不同。命名性失语主要为遗忘症,护理时应有意识地反复说出有关事物的名称,强化记忆。运动性失语主要是构音困难,应着重给病人示范口型,面对面地教。

2.2.3 家庭成员参与

家庭成员与病人接触时间较长,许多后序工作主要由家庭承担,因此要告知病人家属、朋友、同事多与病人进行言语交流,为病人创造一个语言环境,使他们能够多听、多说,才能使发音、说话能力尽快恢复。

2.3 情志护理

脑卒中病人常伴有心理障碍,特别是焦虑和抑郁,严重影响了病人疾病的康复和生存质量[5]。因此,医护人员应主动与病人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关心体贴病人,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因人制宜,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解除病人的不良情绪。可采用倾听、暗示解惑、以情胜情等方法进行情志护理。

2.3.1 倾听法

倾听是护患沟通的基本技巧。护士要善于抓住时机,激发病人的谈话兴趣,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症结所在,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

2.3.2 以情胜情法

创自于《内经》,是一种独特的心理治疗方法,就是有意识地采取另一种情志活动,去战胜和控制因某种情志刺激而引起的疾病,从而治愈疾病的方法。护士可采取“喜伤悲”法,利用幽默、诙谐的语言、笑话以及听相声等促使病人出现好动、好笑、高兴的欣喜状态,从而使心情舒畅。

2.3.3 暗示解惑法

暗示解惑法是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通过语言动作表情或一定的药物或物品进行暗示,以解除病人的疑虑,改善其不良的情绪状态,诱导病人在无形中接受治疗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6,7]。护士要鼓励、安慰病人、及时解释病人的疑问,解除心理上的压力和负担,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适用于易受暗示的病人。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中风病与脏腑功能失调、正气虚弱、劳倦内伤、饮食不节等因素密切相关,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只有通过对病人的健康问题进行全面的评估,根据病人的不同问题、不同证型对其饮食起居、治疗、康复给予全方位护理与指导,并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中医整体治疗的优势,才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以达到促进疾病康复,减低致残率,改善病人生活质量的目的。

中风的种类、部位、严重程度以及肌肉瘫痪特点等因素与预后和康复都有关系。如金代名医刘完素所说“筋挛虽势恶而易愈,诸筋缓难以平复也”。护理人员在为病人制订康复护理计划时,应遵循调和阴阳、以平为期、顺应四时、五方制宜的原则,鼓励、帮助病人持之以恒地进行康复训练,从而促进机能的尽快恢复,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同时,加强对家属的健康宣教,使家属认识到其在康复中的重要角色,尽可能多陪伴病人,给予病人支持与信心,帮助病人克服各种心理障碍,积极配合康复训练,促进功能恢复。

中医学强调情志因素与中风的发病关系较为密切,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资料显示,卒中后抑郁发病率25%~60%[8,9]。有调查显示,病人抑郁程度越重其生活自理能力越差[10,11]。抑郁情绪和心理及其外在行为的变化使卒中病人治疗和康复的积极性降低,对其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有重要影响,因而直接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和功能康复[12]。因此,情志护理是中风恢复期病人的主要护理措施。

脑出血患者恢复期的护理 篇8

1 临床资料

36例患者均为危重患者。年龄最大75岁, 最小48岁, 平均年龄61.5岁;男28例, 女18例, 实行脑内血肿清除术15例;昏迷期最长13d, 最短2d;城镇25例, 农村11例, 平均住院时间46d。

典型病例:患者男性, 65岁。突起右侧肢体乏力, 失语伴呕吐 (非喷射状) 于2003年3月2日时急诊入院, 查T 36.7℃, P 84次/分, 瞳孔等大等圆, 对反光射过敏, 直径2.5mm, 最不歪斜, 颈软, 有20年高血压史, 门诊头颅CT示:左侧额叶、颞叶脑出血并向脑室穿破 (出血量100mL) ,

入院诊断:脑出血、原发性高血压。入院后经止血、降颅压、吸氧等处理后, 效果不佳, 即请神外医师会诊与家属协商, 同意手术治疗, 转神外科行右侧颅内血肿清除手术, 术后, 病情稳定, T 37℃, BP 110/70mmHg, 无抽搐, 呕吐。术后第11天神志转清。有运动性失语, 继续治疗1个月后痊愈出院。

2 方法

2.1 重新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应每4h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意识、

瞳孔1次。防止骤降影响脑、肾、心等重要脏器的供血, 或血压再次升高而复发。发热患者用物理降温及吸氧, 减轻脑部耗氧量, 增加血氧含量。并观察有无心脏损害, 胃出血并发症。做好防褥护理, 避免精神紧张, 戒掉酒烟, 摄取清淡饮食, 保持大便通畅。

2.2 加强心理护理的评估

2.2.1 康复期是患者经过治疗摆脱疾病限制, 逐步回到正常生活中去的过程。所需时间的长短与病情、身体素质、知识水平、年龄、性别、性格结构、社会心理因素等有关, 这时期患者的心理变化是多样的[1]。

2.2.2 脑出血患者已是恢复后, 发现自己肢体偏瘫, 有的失语, 开始往往很难自我反应, 表现出精神紧张、烦躁、愤怒、忧伤、焦虑等情绪, 他们希望很快能恢复, 又因为肢体功能康复功能时间较长, 而出现悲观失望, 他们怀疑能否得到子女的照顾, 精神负担很重。因此, 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安慰、鼓励患者, 动员一切社会力量, 帮助患者树立生活信心, 不断调节心里评估, 发现有心理问题, 帮助患者树立勇气和信念。解除患者各种忧虑, 使患者接收功能丧失的现实, 在心理上重新学会生活的准备, 而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以促进早日康复。

2.3 加强功能锻炼的评估

待患者意识的恢复或病情稳定后, 我们即开展促进肢体及语言功能康复护理, 从实践中可以看出意识丧失到意识恢复的时间越短, 康复护理开展越早, 疗程越短, 效果也越好。

2.3.1 被动运动

护理人员两手扶助患者患肢作伸曲及内旋、外展, 病情稳定后进行。

2.3.2 针灸

取患肢穴位地仓、颊车、肩、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阳凌泉、足三里、昆仓、内庭等, 1次/d, 7d一疗程, 病情稳定后1~2d执行, 一般1~2个疗程即可可[2]。

2.3.3 推拉按摩掌压法

一手固定患肢, 另一手掌按压患肢。滚法:一手固定患肢, 一手提掌一松一握, 在患肢部位来回滚动, 利用鱼际肌压力按压患肢。推拉按摩可通经活络, 促进血液循环, 病情稳定后, 据个人情况, 1~3d开始执行, 每次30min, 1次/d, 7d为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 也可据个人病情而延长疗程。

2.3.4 鼓励患者作主动运动

往往恢复一个极小的主动运动, 能给患者极大的鼓舞, 更能增强患者的信心, 所以应尽早鼓励患者作主动运动, 先鼓励患者自行抬起患肢。上肢:要患者练习握拳、拿物, 再训练手的精细动作。下肢:先扶助站立, 再扶助行走, 逐步独立行走。

2.3.5 语言功能锻炼

除针灸、按摩、局部热敷及红外线照射, 使面肌、舌下神经、喉头神经功能恢复外, 对失语症还应进行语言功能锻炼, 从简单的发音开始, 强化训练, 逐步增加词语的训练。多和他们讲话, 多听别人说话, 多看电视节目, 并鼓励他们唱歌。

3 结果

通过认真细致的护理, 36例33例痊愈出院, 无任何后遗症, 口语流利, 独立行走, 提物2kg以上, 3例由于家庭经济困难, 家属要求出院, 1例出院失语, 2例瘫痪, 我们给家属做好出院指导, 追踪恢复正常, 治愈率为91.7%。

4 讨论

4.1 对每一个患者根据患者都有不同的评估, 制定不同的护理措施, 及时调整, 以增加患者的锻炼兴趣与信心。

4.2 各种康复护理均应循疗渐进, 不能操之过急, 护理人员要有耐心, 并做好患者思想工作, 开始训练时如有1~2次失败, 不要放弃, 应鼓励患者的自信心。

4.3 操作时避免动作粗暴, 以避免骨折和其他意外。患者开始独立站立行走时, 要采取保护措施, 防止跌倒, 以免因其病情复发。

5 小结

患者的恢复护理工作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我们只有认真负责视患者为亲人, 才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理论联系实际, 护理工作才能做到的更好;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 护理工作才能有更大的飞跃。

摘要:脑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它有发病快、病死率、致残高, 病程长且复杂多变, 后遗症多等特点, 是人类的天敌之一。我们自2003年1月至2003年12月, 通过对36例脑出血患者在整体护理中加强病情的观察、心理护理、肢体及语言功能锻炼等方面的护理, 使36例患者3例好转外均已康复出院, 跟踪恢复正常, 治愈率为91.7%。

关键词:脑出血,恢复期,康复护理

参考文献

[1]袁耿清.医用心理学[M].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5:194.

脑卒中患者58例恢复期护理体会 篇9

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内科救治脑血管病患者好转进入恢复期58例, 男36例, 女22例, 年龄50岁~78岁, 其中脑梗死30例, 脑出血28例, 有语言障碍者18例, 住院时间60 d~120 d, 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2 护理要点

2.1 心理护理

脑卒中多发生于中老年患者, 患者在短时间内从一个正常人变成一个残疾人, 不能继续从事社会活动, 生活不能自理, 大多心理抑郁, 主观急躁、悲观、失望, 语言障碍和长期卧床患者表现尤为突出, 继而对疾病失去信心。因此护理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 通过耐心细致的生活护理, 并针对患者不同的思想活动、文化程度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对抑郁、痴呆或心理障碍的患者, 护士通过和患者谈心、交流、了解心理问题、提供心理支持和情感支持, 及时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 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个别交谈的方式进行, 每周2~3次, 每次30 min左右[2]。向患者宣教生活方式与脑卒中有密切关系, 如吸烟、饮酒、进高盐高脂肪饮食可加重病情发展。通过健康教育, 帮助患者戒烟酒, 制定合理饮食结构。告诉患者应多吃蔬菜、水果, 保持乐观情绪等。

2.2 生活护理

对不同的患者通过护理评价, 给予不同的护理帮助, 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给予必要的生活护理, 如梳头、擦背、擦浴、喂饭、大小便护理, 对生活可以自理的患者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帮助。

2.3 肢体功能恢复

早期肢体活动是脑血管患者康复的一项必需措施。脑梗死后肢体恢复3个月以内是最佳时期, 6个月以内是有效期[3], 在患者病情稳定, 一般情况良好的情况下护士应耐心地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肌力0级时, 给予按摩及针灸等较强的刺激,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1~2级肌力时, 帮助患者被动活动患肢, 如伸屈患肢, 尤其是关节部位训练, 在床上翻身;3~4级肌力时以主动活动患肢为主。练习用手提物, 练习各种捏握方法, 学习使用匙、梳、刷子等, 在学习抓握基础上, 练习自己洗脸、刷牙、梳头、洗澡, 开始时有人帮助, 特别是洗澡, 在此过程中, 给予详细的指导及时纠正, 达到逐步功能恢复。

2.4 语言功能的恢复

本组18例患者发生语言功能障碍, 患者情绪多焦虑、烦躁、痛苦, 护理人员应尽快帮助患者恢复表达和理解力, 使患者建立信心, 与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 指导给患者以更多的关心、体贴和鼓励, 使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 感到受人尊重与关心, 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各种问题。同时教育其家属学会看患者的手势、面部表情和举止行为, 了解患者内心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力所能及的娱乐活动, 如听音乐、下棋, 鼓励患者从易到难, 从口语到书面语言练习发音, 进行语言训练, 使18例患者均能通过简单的语言及手势来表达自己的要求。

3 合理的饮食与休息

3.1 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 保证脑血管病患者有

足够的睡眠时间, 避免过度疲劳, 以防患者血压升高, 加重病情。

3.2 护理人员应为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安排,

保持患者良好的食欲。保证摄入足够的热量, 饮食宜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 并含足够的蔬菜和一定量的纤维素, 每日饮水充足, 防止便秘, 以防脑溢血的发生。

4 预防并发症

4.1 褥疮的预防

研究表明, 正常情况下受神经支配的皮肤能忍受5 h或更长时间的缺血, 不产生不可逆损害, 然而神经支配障碍的皮肤2 h局部缺血就可产生水疱, 进一步发展可形成溃疡[4]。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 肢体瘫痪是发生褥疮的高危因素。要预防褥疮的发生, 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定时翻身, 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 鼓励和协助患者经常更换卧位, 一般每2 h翻身1次, 必要时30 min翻身1次, 并建立床头翻身记录卡。 (2) 使用气垫褥、水褥、羊皮褥等或用软枕垫在身体的空隙处, 使支撑体重的面积加大, 降低骨隆突处皮肤所受的压强。以免形成摩擦力而损伤皮肤, 使用搪瓷便器时, 应协助患者抬高臀部, 不可硬塞、硬拉, 不要使用损坏的便器。 (3) 保护患者皮肤, 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无碎屑。 (4) 促进皮肤血液循环, 翻身后对受压部位用50%酒精按摩。 (5) 加强营养, 给患者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 保证正氮平衡。 (6) 进行健康教育, 使患者及家属了解褥疮发生、发展及预防和护理知识, 如要经常改变体位, 定时翻身, 经常检查皮肤及保持身体及床褥的清洁卫生, 使患者及家属掌握预防褥疮的知识和技能, 积极参与褥疮的护理活动。

4.2 协助或帮助患者做好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 预防口臭和口腔感染, 定时开窗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温度适宜, 防止感冒。

4.3 定时轻叩背部, 以利痰液排出和改善肺部血液循环,

防止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鼓励患者多饮水, 做好会阴部护理, 预防泌尿系感染。

5 健康教育

因长期受疾病的折磨, 使日常活动受限制, 影响生理功能和身体功能正常发挥, 出院后由于缺乏正确的指导及训练会很快出现一些程度不同的废用综合征。因此出院时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及家属继续坚持在院进行的一些训练 (包括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 , 促进患者的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的恢复, 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提高患者的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 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科学的生活方式, 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6 小结

脑卒中后的康复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病程长, 疗效不显著, 患者多伴有偏瘫、语言障碍等。护理不当可影响患者的康复, 从而留下终身残疾。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 通过积极的心理护理措施、有效的语言训练和肢体功能锻炼, 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的发生, 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汤清平, 蒋冬梅, 杨期东, 等.国际合作举办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培训[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 (9) :718

[2]高德云, 周冬艳.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护理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 2008, 12 (5) :434

[3]覃丽红, 胡亚明.脑卒中家庭康复护理[J].现代康复杂志, 2000, 4 (9) :1408

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人文护理 篇10

1 临床资料

2004年3月—2005年3月, 因精神分裂症初发或复发在我科住院且临床疗效达“痊愈”的病人, 年龄18岁~56岁, 无严重心、肝、肾等躯体合并症及智能障碍。

2 人文护理

2.1 注入更多的爱

处于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易产生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 表现长时间闷闷不乐、敏感、失眠等。护士为病人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时, 需要注入更多的爱。为取得病人的信任, 医护人员上班时均佩带印有职称、姓名的照片的胸卡, 使病人对上班的医生、护士心中有数。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 观察病人病情变化, 按时为病人服药、治疗、进行心理疏导, 依据气候条件安排病人到环境优美、鲜花绿草乡间进行户外活动。有时在娱乐护士督导下, 安排病人到本院的老年科为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病人进行生活照顾 (如捶背、喂饭、搀扶他们到户外活动等) 。对表现出色的病人给予物质奖励。

2.2 投入更多的情感

病人长期生活在封闭的环境中, 他们对医护人员的依赖增加, 护士的情绪和严密的防护措施对病人心理影响很大。因此, 护士要做好自身的心理调适, 用热情、自信、平静、和谐的心态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病人有时看不见护士的表情, 只能通过声音感觉护士的态度, 所以, 护士应用亲切、委婉的语言, 主动、热情、耐心地做好各项解释工作。鼓励病人适度开展力所能及的娱乐活动, 如看电视、读报刊书籍、下棋、打牌等, 为了使病人体会到在院如家的感觉, 护士在特殊节日 (如三八妇女节、教师节、国庆节) 送上蛋糕和鲜花, 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3 健康教育

从病人入院到出院, 护士针对不同时期的需求, 进行健康教育。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教育处方为:指导病人进行自我心理调试, 让病人了解有关疾病的预防知识, 治疗方案和药物作用及反应的相关知识。每个病房安装了电话, 病人可通过电话与外界亲朋好友进行交流;责任护士除了工作时间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外, 科室还开通了“爱心热线”, 责任护士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病人, 随时与病人进行心灵沟通, 及时给予心理干预护理及心理疏导, 特别是病人出院时科室向病人赠送一支鲜花一副特制的爱心扑克牌, 让病人享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3 效果

3.1 满足了病人的需求, 改善了护患关系

温馨护理让病人感到护士的关心照顾, 真正满足了病人的需求, 使护患关系更为融洽, 病人对护理工作更放心。实施后通过问卷, 当面征求意见等方式调查, 病人满意率为99%。在精神病院工作的医护人员心理压力除了来自工作的危险性外, 更主要的压力来自于病人。部分病人由于病情反复, 不配合治疗护理, 出现过激行为, 有时也发泄在医生、护士身上, 温馨护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增加了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理解, 使二者关系更加和谐美满。

3.2 减少了疾病复发, 提高了病人生活质量

恢复期护理 篇11

【关键词】 脑外伤;脑外伤术后;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194-01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马路杀手-汽车的大量增加,车祸也随之增加,外伤性疾病逐年上升,脑外伤是一种危及患者生命的脑外科疾病,为了达到理想的医疗效果,决不可忽视心理护理的重要性。随着抢救护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急重症病人也同样需要进行心理护理。因为他们正面临着生命威胁,并且遭受躯体伤残的心理正处于高度的应激状态。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和紧张情绪,配合积极有效的抢救,有助于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安定,使病人转危为安。.否则,在病人心理高度紧张之时,再加上抢救或手术时的种种劣性刺激,绝望悲观的负性情绪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本文通过近两年来总结的护理工作对脑外伤及术后恢复期的心理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36例,男182例,女54例;年龄1-72岁,昏迷76例,清醒131例,意识恍惚29例 ;手术治愈205例;死亡11例。植物状态20例。

2 护理体会

2.1 创造良好的护理环境和护患关系 脑外伤病人一般发病突然,常常表现为心理反常,焦虑恐惧,紧张不安,易激动或抑郁。一切不良刺激常致患者情绪的异常波动。因此,病区要保持整洁,安静,避免一切不良刺激。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是加快病情恢复不可轻视的条件之一。 建立良好的医、护、患关系。为了促进病人健康,医护人员必须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应同情、关心病人,取得病人的信赖,使其愉快地接受医护人员的劝告和护理,同时让他们相信,只要认真治疗,疾病很快就可痊愈。

2.2 增加安全感 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亲。病人一旦进入医院顿有绝路逢生之感。这时,护理人员应当做到紧张而又热情的接诊,亲切而又耐心的询问,悉心体贴、关怀周到。使病人感到在危难之时遇到了救命的亲人。这种医患关系对抢救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有极大的影响,并直接影响抢救和治疗效果。要使病人感到安全,医护人员的医德和技术是病人获得安全感的基础。所以,我们在护理及操作过程中应做到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技术基础和过硬的技术技能。做到,稳、准、熟。因为赢得时间是病人转危为安的保证。同时,对病人来说又是心照不宣的支持、鼓舞和依靠力量,使病人感到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

2.3 重视精神护理 重型脑外伤后往往有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等现象。因此,要劝说亲朋、病友给予热心关切和照顾以解除其自怨自卑心理,提高生活乐趣。医护的优质服务是患者的心灵良药。崇高的医德、医风对护士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护士不仅要有熟练的护理技能,还要具有高尚的责任感和语言修养。同时,文雅的风度、细微的观察力等也是能够有效地完成心理护理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条件。病人的每一点进步,每一点的好转迹象都要告之,并予以安慰和鼓励,让其明白自己的病情确实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尤其是当病人由昏迷转为清醒时,嘱家人陪伴左右,告诉他终于挺过来了,表扬他真的很坚强,这样一来,他就会更加珍惜生命,盼望康复。

3 护理措施

3.1 功能锻炼时的心理护理 重型脑外伤后,恢复期病人多有身体部分功能减退或丧失,如失语,肢瘫等症状。常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失去恢复信心。因此,要说服并协助其坚持锻炼,树立信心。多列举一些功能恢复良好的范例,耐心回答病人及家属提出的各种疑问。鼓励他们持之以恒的锻炼直到功能恢复。.肢体按摩应从远端关节开始,应按肢体正常功能方向开始,先行被动运动。一开始因疼痛病人不愿活动,此时应安慰鼓励并稍加强制。活动从短时间小运动开始,逐步增量。应鼓励尽早恢复自主活动。对失语病人,坚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反复练习,持之以恒的原则。先从病人受损最轻的言语功能着手,如运用姿势性言语,眼神,手势等进行交流。然后再用具体物品,单字,单词,短句进行训练。言语训练时,发音练习要尽早开始。智能训练过程,作业训练应尽早进行。最好让最熟悉的亲朋好友与之交流,配以音乐刺激,以尽快恢复语言功能。

3.2 心理康复 颅脑外伤病人的心理改变包括以下四个过程(1)心理休克期;(2)期望期;(3)悲观期;(4)适应期。常见的心理反应包括:焦虑、否认、烦躁、抑郁、依赖等。为了使病人克服不良的心理反应,避免悲观期负效应,必须进行有计划的心理康复。首先,要给他们以心理支持,根据每个人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康复措施。对病人功能的评估应强调保留的功能,可恢复的前景及取得的成绩。在乐观积极的氛围中,激发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康复计划顺利实施。病人的康复计划应遵循渐进、量力而行,避免病人产生挫折感和烦躁心理。每天的训练又要有明确的目标,使病人在完成训练后有一种成就感。其次,要及时有效地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治疗,包括支持疗法、精神分析疗法、行为治疗、职业疗法,从而帮助他们重建认识,协调与社会间的关系,在新的起点上适应工作和生活环境。

3.3 康复期 对于轻型病人应鼓励他们尽早自理生活,防止过度依赖医护人员,要让他们树立战胜伤病的信心。消除“脑外伤后综合征”的顾虑。重型颅脑伤病人在神志体力逐渐好转时,常有头痛、眩晕、耳鸣、记忆力减退、失眠等症状,医护人员应该向病人适当解释。让病人知道有些症状属于功能性的,是可以恢复的。对于遗留神经功能残疾的病人,今后生活工作,颅骨修补的最佳时间,偏瘫失语的锻炼等问题,应该积极向病人及家属提出合理建议,鼓励病人面对现实,树立争取完全康复的信心。.脑外伤病人较易发生智能障碍后遗症。应注意尽早开始各种机能训练和康复治疗护理。要加强日常生活,个人卫生,饮食,睡眠等基础护理和培训。尤其对生活不能自理者,要进行生活习惯训练,防止精神状态继续衰退。病人只要不是严重痴呆应定时引导排便,养成规律解便的习惯。

4 护理总结

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各行业的人们普遍承担着巨大的生活压力,面临着不可预测的意外事故,颅脑外伤的发病率也在不断随之增高,这类病人的心理问题正引起医学界的重视,而心理护理又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做好这类病人的心理护理是医护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不仅要精通业务技术和丰富的心理学知识,还要有崇高的道德修养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无论是神志不清,偏瘫还是烦躁不安,精神障碍的患者,都一视同仁,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饱满的工作热情服务每一位患者,只有这样才能为病人早日康复创造一个良好的医疗、心理和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江基尧,朱诚.现代颅脑损伤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9,503-504.

恢复期护理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处于中风恢复期患者220例, 男169例, 女51例。患者年龄47~78岁, 平均年龄 (54.12±7.46) 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所选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1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中风恢复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中医康复护理, 具体护理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 舒筋活络浴袋洗浴

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 先进行熏蒸, 后将患位于配好后的中药液中进行浸泡;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可选用毛巾在配好的药液中浸泡约15 min, 捞出, 拧至无中药液滴出, 待其温度适中时, 敷于患处, 1次/d, 10 d为1个疗程, 治疗3个疗程。中药药浴具有明显的温经通络、散热止痛、活血行气、祛瘀消肿的作用。

1.2.2 针灸护理

按照患者的病情进行不同的针灸治疗, 一般将头穴作为主要治疗穴位, 而配穴的选取则主要根据患者实际。具有操作为:毫针刺法, 30 min/次, 1次/d。针灸是中医治疗手段中较为重要的治疗方法, 可有效疏通患者的经络、活血化瘀、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的作用。

1.2.3 推拿按摩

对于四肢的行动障碍的患者, 进行推拿按摩。推拿按摩中一般选择的穴位包括肩井、合谷、曲池、足三里、承扶等。在按摩中, 一般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的渐进手法进行。推拿按摩在中医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可明显改善患者局部的血液循环、消除痉挛及放松肌肉的作用。

1.2.4 情感护理

中风恢复期患者一般具有较强烈的心理焦虑、恐惧以及不安等情绪, 医护人员应主动积极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为患者详细讲解治疗作用, 并尽可能的带动康复较好的患者与其进行交流, 排除心理防御, 使其能够真正接受治疗, 并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 积极主动的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 医护人员应不断的教授患者及其家属相关的康复知识和训练, 使其能够加入到康复治疗中, 有意识的进行康复训练, 提高康复疗效。

1.2.5 饮食护理与作用

中医护理本身即采用物理及中药对患者身体进行调养的过程。而饮食作为中医护理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中风恢复期患者具有重要作用。一般中医认为, 中风患者的饮食应以益气补血为目标, 要求其饮食中蛋白含量高、纤维含量高、且食物口味应以低盐为主。饮食原则为少食多餐、因人而异。医护人员应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发展, 并及时的进行饮食的调整, 使患者的饮食真正意义上为中风患者的健康恢复为服务。

1.3 观察指标

医护人员应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 从角色、躯体、情绪、社会四个功能方面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 分值高低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低。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进行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 两组患者角色、躯体、情绪以及社会四项功能以及总评分对比,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两组比较, P<0.05

3 小结

中医康复护理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分支, 其主要采用中医手段对患者进行治疗后护理。与中医相类似, 中医康复护理重点为改善患者的气血循环, 促进其经脉通络[4,5]。目前, 随着中医康复护理的发展, 其主要包括中医物理护理、情感护理、饮食护理等。本文选取本院中风恢复期患者220例,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中药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患者在角色、躯体、情绪以及社会四功能以及总功能评分中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即中医康复护理能够更有效的促进中风恢复期患者的康复, 对其各项身体机能的改善和提高具有显著作用。

综上所述, 中医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中风恢复期患者的预后, 促进其身体机能恢复,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在中风恢复期的作用和应用价值。方法 22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 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11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恢复期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中医康复护理。对比总结两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角色、躯体、情绪以及社会四项功能以及总评分对比,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8.7231, P<0.05) 。结论 中医恢复期患者采用中医康复护理可有改善其预后效果,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风,恢复期,中医康复护理

参考文献

[1]朱俊燕.中风恢复期的中医康复护理.现代医药卫生, 2013, 29 (21) :3314-3315.

[2]王汝玲.中医护理在中风康复中的应用.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4, 26 (5) :531-532.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30-31.

[4]刘维秋, 张义文, 钟平.中风恢复期的中医康复护理对策分析.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4, 14 (11) :80-81.

上一篇:Lucene搜索下一篇:可持续发展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