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平台搭建机制

2024-09-18

就业平台搭建机制(通用8篇)

就业平台搭建机制 篇1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 社会发展趋于现代化, 工作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而近年来, 劳动人民就业教育困难的问题日益突出, 这就引发社会、国家的深思。为何劳动人民在就业过程中, 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关键还是在于现今就业教育的整体水平不高[1]。

一、劳动人民就业教育现状分析

党的十八大将实现就业更加充分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确立了新时期的就业方针, 这就是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就业方针。强调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目前我国劳动人民在就业教育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笔者将就其进行探讨。

(一) 缺乏基本职业技能教育, 人民存在失业风险

劳动人民的整体专业技能有待提升, 随着城镇化企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 对于劳动力的要求逐渐提高, 但农民工受教育情况普遍较低, 且没有经过专业的就业教育, 缺乏基本的职业技能, 因此,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很难适应现代化工作环境, 企业为寻求进一步发展, 通常会采取辞退农民工的方式, 因此, 农民工存在较高的失业率[2]。

(二) 缺乏安全风险教育, 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就农民工的工作环境而言, 多半是采掘行业、高空作业、建筑行业等危险系数较高的环境, 体力消耗大, 很容易出现职业伤害, 如建筑行业的施工风险等, 极大程度上威胁到农民工晟敏安全, 但农民工缺乏专业技能教育, 增加了自身就业的安全风险。

(三) 缺乏劳动权益教育, 存在贫困风险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 农民工渴望享受城镇化带来的改变, 但在现实生活中, 农民工的职业变动性大, 且通常处于工作底层, 受到劳动教育水平的限制, 晋升空间较小, 本身的工资水平不高, 与城市人口相比, 存在较大的差距, 且收入来源不稳定, 甚至很难在城市中维持基本生活, 贫富差异较大。

二、构建高效就业教育平台的对策

综上, 笔者对劳动人民就业现教育状进行了分析, 从中发现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都对我国就业教育服务管理造成了影响。为了构建高效的就业教育服务平台, 首先我国政府部门必须加大支持力度, 并提升劳动人民综合能力, 对劳动人民就业风险进行规避, 从多个方面来促进我国就业教育服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 搭建政策扶持平台

为提升劳动就业教育水平, 政府部门应颁布更完善、更有效的相关政策, 从优化外部条件出发, 为劳动人的就业教育创建一些有利的条件。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鼓励和扶持有创业意愿的群体积极创业, 为他们提供创业教育、小额贷款等服务, 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3]。根据反映效果, 对旧的教育政策进行改进和完善。其次, 政府不仅要关注提升的外在因素, 更要从注重劳动人民就业教育政策的实施, 从根本上帮助高校提升学会就业力的入门难题。最后, 政府应该加大对就业教育平台的资金投入, 对劳动人民提升自身就业力的项目设立奖励制度, 同时, 减轻了就业教育的负担,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劳动人民就业力的积极性, 还可以激励劳动人民对自身能力的培养, 最终达到提升劳动人民就业力的目标。

(二) 搭建就业教育信息服务平台

通过深入企业了解和掌握企业用工需求情况, 依托招聘会、基层就业平台、公务就业服务网、LED电子屏等途径, 将用工信息第一时间传递到求职者手中, 极大地缓解了我区企业招工难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 还要引导劳动人民正确认识社会就业形势, 了解现实工作环境, 有助于增强劳动人民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积极性[4]。劳动人民只有注重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 才能更适应社会的发展, 符合社会就业的需求。

(三) 构建就业教育风险管理平台

基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环境下, 重视防范农民工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风险类型, 具体包括以下三方面的措施:一是重视改革户籍制度, 加强农民工就业教育管理, 户籍制度是阻碍农民工进城的重要问题, 相关政府机构应制定科学改革方式, 确保农民工能够获得平等的教育、就业机会, 建立健全农民工劳动市场, 促进农民工合理地进入城镇中;二是发挥政府服务职能, 促进农民工就业教育的公平性, 政府应适当加大对农民工就业的支持力度, 从其实际情况出发, 为农民工提供对应的社会公共教育服务, 提升其就业教育的福利水平;三是转变企业产业结构, 提升农民工整体就业素质, 通过举办培训等方式, 培养现代化高素质农民工, 拓宽其就业渠道, 不断扶持农民工乡镇企业,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型城镇化发展[5]。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 劳动人民就业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教学过程, 需要政府部门坚持不懈的努力实施。本文笔者就某省普通劳动人民就业教育水平提升路径作了简要分析, 从中可以了解某省普通劳动人民的就业现状, 也可以学习、借鉴为提升劳动人民就业教育所采取的措施, 其主要从政策实施, 实践活动, 提高劳动人民综合能力等方面的措施, 对提升本省甚至全国普通劳动人民就业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炯.搭建高效的劳动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大力提升基层就业服务及管理水平[J].科技信息, 2013, 08:105-106.

[2]王丽平.我国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 2013, 09:30-33.

[3]王庆华, 周文蓉, 蔡跃进.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苏州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J].中国劳动, 2011, 09:11-14.

[4]毕华东, 许韬.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宁波市海曙区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制度安排、模式创新与路径选择[J].公安学刊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 2011, 06:40-48.

[5]李伟.关于当前我国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 2016, 06:38-49.

就业平台搭建机制 篇2

努力提升奶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齐齐哈尔市畜牧兽医局

2011年5月16日

我市是全省奶业重点发展地区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省政府“千万吨奶”工程战略,高度重视奶牛产业发展,制订了完善的加快发展奶牛业战略,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狠抓落实,积极推动,坚持规模化饲养、良种化繁育、科学化管理、优质化服务,使我市奶牛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产业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市域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截止去年年末,我市奶牛存栏58万头,同比增长13.3%,鲜奶产量132万吨,同比增长7.4%。全市现有大中型乳品加工企业16家,去年企业新增产能117.7万吨,同比增加1.27倍。

在奶牛产业块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感到还存在着规模化养殖比例较低、奶牛产奶水平较低、高附加值奶制品比重较低、生鲜乳价格较低以及奶农与奶企关系不理顺、奶源市场管理机制不完善、奶业服务措

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与现代奶业发展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拯待转变发展方式和管理方式。为此我市以建立奶业信息平台为契机,力求通过信息化管理,全面提升奶业管理水平。

一、奶业信息平台建设情况

1、形成共识,通力合作。

2、先行试点,逐步启动。

3、建立平台,完善监管。

4、拓展功能,加强服务。

5、全面推广,注重实效。

二、奶业信息平台作用情况

三、奶业信息平台发展前景

一、建立奶业信息平台的意义和作用

信息化是信息社会的显著特点,是经济社会进步的标志,建立奶业信息平台既是现实需要,也是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1、转变发展方式。信息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先进的行业、领先的的产业、优秀的企业都以信息化为支撑,发展现代化必须首先发展信息化。我市奶业发展的现阶段,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指导方针,加快提档升级,进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而实行信息化管理正是利用现代管理手段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

要途径。

2、是服务范围的拓展。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是为相关产业、企业以及其他从业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信息化对提高政府部门行政效率,改善政府职能、扩大民主参与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建立奶业信息平台可以更好的保障奶农、乳企、奶站等各方利益。奶牛贷款担保、奶牛保险、饲料联合采购销售服务,扶持政策公示等均可以在此载体上高效运行。广大奶农以及相关从业者可以免费获得政策法规、科学养殖、防疫灭病、专家咨询等各种信息服务。在生鲜乳购销上,通过 POS机和手机的相互确认,可以将当期的奶量、奶价、累计数量、奶资金结算等情况输入,减少矛盾纠纷,完善利益共享机制。

3、提升监管能力。生鲜乳质量监管环节多、难度大,现行监管措施难以适应需要,建立奶业信息平台,是运用国家倡导的物联网技术,结合射频技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措施,可以将奶业政策法规咨询、宣传引导奶业动态、数字统计、情况分析等实行综合管理。通过在奶站以及生鲜乳运输车上装置监管设备,以及监控中心管理系统,不仅可以随时监控生产一线情况,而且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对强化奶站日常监管,规范数字统计,提高标准化水

平,防范和打击各种违法添加行为,保证生鲜乳和乳制品质量安全都将到重要作用。

二、奶业信息平台的建立方式

中国电信在信息平台建设上,研发能力强,队伍素质高,服务质量好,因此决定与中国电信齐齐哈尔分公司合作建立奶业信息平台。中国电信齐齐哈尔分公司无偿提供信息平台所有软、硬件设施,包括无线手持POS系统机、奶农手机、手机卡、流量卡,以及无线网络传输技术和应用培训、维护等一系列技术。市局负责组织协调县(市)区畜牧部门推进此项工作。

三、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狠抓落实。通过在两个区试运行,奶业信息平台所涉及的奶农、乳企、奶站等各方面都有较高积极性,在全市推广的时机已经成熟。各地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要求主要领导亲自抓,指定一名副局长专门负责,奶业办公室具体落实,以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实施。今后在全市奶牛产业化考核评比的工作中,将以奶业信息平台体现的数据为准,如因奶业信息建设滞后而影响考核结果,责任自负。

2、密切配合,通力协作。这项工作涉及群体较大、范围较广、信息较多,各地畜牧部门要积极与电信部

门配合,切实搞好组织协调工作,重点协调好奶农、奶站、乳企等相关单位和个人,使之运行顺畅,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信息平台建立和运行中的技术工作由中国电信负责。

就业平台搭建机制 篇3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信息化

近几年,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大学生择业变得更高效、快捷、形式多样。在信息技术的大背景下,就业市场的规模和效益已经不再取决于建筑面积、摊位数量、人员规模,而将与人才信息储备、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使用效率紧密相连。传统粗放型的有形市场正在向增加高科技含量、高质量服务的无形市场过渡最终逐步实现大学生就业服务的全面信息化。因此,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努力提升就业管理部门工作质量,促进供需双方沟通交流,降低大学生求职和企业招贤成本,已成为摆在各级就业服务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大学生就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就业信息传播渠道还不完全畅通

从全国来看,大学生就业信息化建设还缺乏一个系统的规划,各级就业部门的建设带有浓重的自我封闭性,产生大量的信息孤岛。各高校、学生、用人单位及各地就业服务部门之间不能通过统一的系统进实现信息共享,信息化的便利性不能充分体现。信息孤岛的存在使得业务系统数据管理难度非常大,不同的系统需要维护各自独立的主数据,而各系统的数据一致性是系统面临的巨大挑战。

(二)人社业务系统不互联、不统一影响大学生就业信息化建设向深层次发展

人才服务工作与就业工作、社会保障工作尚需进一步融合。人才服务信息化建设涉及面广,且与公共就业、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既独立又交叉、既并行又分道,人才社保信息与社会保障服务互联不足、人才专业信息与就业岗位登记匹配不够等等,从而导致人才服务信息化的业务关联度不高、资源共享率不强、服务应用面不广。

(三)信息审核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在就业信息化的实际运行中,各级就业服务部门往往扮演着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桥梁和纽带角色,必须对信息进行严格审核和把关。但用人单位和广大毕业生登陆就业信息平台后,大部分信息是由用人单位或毕业生自己填写的,审核机制不完善不够完善。

(四)就业信息化服务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拓展

近年来,由于各级就业服务部门内外部数据交换不及时、不充分等问题,阻碍信息化服务精细化运行,大部分就业服务部门还仅局限于开展各类人才招聘会,增加岗位信息量等常规的服务工作,距信息化建设的全方位、全天候还有很大距离,利用信息化大数据手段,对人才招聘和岗位推荐进行科学分析、帮助求职大学生进行信息化筛选、推荐,以及进行信息化人才测评等方面还有待开发。

二、加强和推进大学生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李克强总理近期提的“互联网+”理念是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新业态。因此,大学生就业服务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主动融入“互联网+”新兴业态和形态,积极将大学生就业服务、社会保险、劳动关系等系统数据统筹规划和有效整合,建立高效、统一、规范的就业服务信息化平台,实现大学生就业服务信息化大发展和快发展。

(一)統筹规划,资源整合

一是建设统一的就业信息化系统。探索和畅通与重点企业、高等院校的网络互联和信息互通,建立全国就业岗位和求职信息数据库,各级就业服务部门及用人单位的岗位信息、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及大学生的求职信息都在一个统一的系统发布,完善对大数据快速分析筛选匹配功能,将人才服务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实现可查询、可监控、可预测,发挥数据效应最大化,实现全国信息共享。二是整合联通人社业务系统。将现有人才服务与就业、社保、医保、培训、劳动关系等有机结合,建成以人力资源多项服务内容为支撑、以大数据库为载体的多元化、全方位人才服务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就业服务系统与其他人力资源系统衔接配套,实现数据共享和交换,推进信息服务一体化发展。

(二)加大投入,强化保障

将人才服务信息化建设投入列入就业专项资金支出范围,加大投入力度。同时,还可以将人才服务信息化建设经费列入各地人才开发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强信息化专业人员培训,加强业务考核和技术培训,建设和培养规范化、高效化的信息维护、管理专业团队。

(三)多措并举,完善功能

就业平台搭建机制 篇4

一、转变观念, 把服务明确在职能的定位上

思路决定出路。自农村综合改革推行以来, 特别是2006年国家农业“两税”全面取消之后, 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大地, 乡镇财政“收钱”的职能淡化, 而“管钱”的职能强化, 尤其是“发钱”的职能凸现。仅以2008年涉农“一折通”为例, 全县乡镇财政所纳入“一折通”管理的种类达28项、近亿元, 涉及10万余户、40万人。再加上县乡财政之间实行“乡财乡用县监管”, 乡镇财政对村级资金实行“村财乡管”以及承担预算管理、会计集中核算等职责, 工作性质、工作要求和工作任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传统的收支型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符合、不适应, 而如何适应新的形势, 服好务、发好钱、管好钱, 又缺乏新的有效的方式、方法。惠农的政策这么好, 职责要求这么严, 工作任务这么重, 扩编加人不可能, 配车盖房不现实, 唯一的出路就是转换职能, 创新服务方式, 跟上发展形势, 实现与时俱进。对此, 我们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总体要求, 出台实施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为民型、务实型、清廉型“五型”机关的安排意见》, 针对乡镇财政传统管理不适应, 新型服务跟不上的实际, 制订了《关于加快乡镇财政职能转换的实施方案》。结合基层实际, 明确乡镇财政管理由收支管理型向支出管理型、预算管理型向核算管理型、维持保障型向服务发展型转变, 将职能定位为:贯彻落实公共财政政策, 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管理各类公共产品资金和公益事业资金, 监督资金合理有效使用;负责乡镇财政预算管理与执行, 保障乡村组织正常运转;服务农民增收, 落实涉农补贴资金的兑付;组织实施乡村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组织收入征收与解缴;管理国有资产和债权债务等。坚持以创新乡镇财政监管方式方法为突破口, 以建立综合服务大厅为平台, 确立了“规范化管理, 一厅式办公, 级次式审核, 柜组式作业, 一条龙服务”运作流程, 大力推进乡镇财政职能转换。

二、转变机制, 把监管放在规范建设上

管理就是服务。长期以来, 乡镇财政管理, 与大机关的模式一样, 一人分管一大块。我们以转变最基层、最末端的乡镇财政所管理机制为着力点, 变“一人分管一大块”为“大家协管一条龙”。一是规范管理。与职能转换相适应, 完善了管理、监督、服务标准等制度和行为规范, 制定印发了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办理流程、公示公开、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25项规章制度, 统一公开上墙, 达到了行有准则, 做有规范。二是设岗定责。一切为服务对象着想, 坚持因需因事原则, 科学分类, 设岗定责。建立综合服务大厅, 设立预算管理、农税管理、涉农资金管理、会计核算管理四个岗位, 并根据辖区业务量大小, 对四个岗位分别定编定员。分别负责预算内外资金管理;耕地占用税和契税的征解;涉农补贴“一折通”发放、涉农资金管理、财源建设;会计核算、监督及村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三是集中办公。为避免群众办事经常出现的“人下乡去了”, “今天人不在”, 白跑路、有埋怨的客观实际, 取消“分散办公”、“隔墙办公”, 实行一厅式办公, 一条龙服务, 方便服务对象, 提高办事效率。四是全面监督。将组织监督与干部监督、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日常监督与集中监督有机结合起来, 制定了干部行为规范, 所长与干部全部在大厅内挂牌上岗, 设立“监督岗”, 公开监督电话, 让全体干部和服务对象共同监督。

三、转变方式, 把效能体现在服务上

服务要有质量。转职能、转机制、转作风, 都要体现在效能上。一是保证大厅功能齐全。因地制宜, 整合办公资源, 充分利用乡镇财政所现有房屋建设服务大厅, 确保大厅流程规范, 布局合理, 服务大厅一般不少于30平方米。同时, 在服务大厅统一配备电脑、打印机、文件柜等办公设备, 与各级财政系统进行联网。把综合服务大厅分为服务区和休息等候区, 服务区内设立服务窗口和服务标识。在休息等候区, 设置有茶几、沙发、饮水机、报刊杂志等。二是保证干部样样都会干。围绕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在加强财政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的同时, 针对一些干部计算机水平低、业务技能差的实际, 分期分批对乡镇200余名财政干部进行了以提高计算机技能、涉农补贴软件应用、会计集中核算为重点的全面轮训, 使大厅所有业务人人都懂, 所有岗位人人能上, 个个都能交叉使用。三是保证窗口个个都快捷。按照办公设备自动化、办事程序便捷化、业务技能专业化的“三化”标准, 按岗位设立四个服务窗口, 公开专项资金管理、涉农资金发放、预算管理、会计集中核算四个工作流程, 减少群众办事的中间环节, 使群众一看便知, 一问即明, 一查即懂, 一办即成, 和拍快照一样, “立等可取”。

四、转变作风, 把形象树立在服务上

作风体现形象。在实践中, 我们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优化服务年”活动为契机, 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标准, 深入开展服务环境、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服务程序“服务四到位”活动, 对前来办事的人员, 按照“尊重、关心、解难、高效”的要求, 热情接待, 微笑服务, 耐心解答, 限时办结。针对农村群众办事没有上下班和没有节假日概念的乡情, 针对财政干部经常上山下乡和配合中心工作的现实, 在大厅实行离岗外出和请休假代岗制度, 确保大厅早晚门开着, 时时都办公, 确保随时有人接待, 事事有人办理, 件件都有答复。开通了绿色通道服务电话, 推行预约办事、跟踪服务、微笑服务, 不让群众来回跑, 让群众进厅有亲切感, 办事有效率感, 咨询政策有信任感。

实践证明, 转换职能, 创新方式, 一厅式办公, 一条龙服务, 激活了一池春水, 达到了一举多得, 一转皆活。在理财上, 实现了乡镇理财的公开性、安全性、监督性和时效性;在服务上, 实现了“三个转变”:办公分散型向集中型、干部专业型向复合型、征管型向服务型转变;在作风上, 实现了财政工作与群众的零距离, 财政干部与群众的勤联系, 财政监督与群众监督的常互动;在工作上, 实现了群众称心、政府放心、干部舒心的初衷。

就业平台搭建机制 篇5

搭建平台 着力提升妇女创业就业

——泗洪县妇联下基层调研月成果汇报

为贯彻落实省、市、县委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更好的推动我县妇女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根据市妇联的要求,8月份在全市妇联系统开展“四结合、五到位”下基层集中调研活动,为此,我县妇联对近年来的妇女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截止8月底,全县23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妇联干部已全部开展到位,调研内容涉及留守儿童、基层组织建设、女性创业等各个方面。我们县妇联在指导全县妇联干部开展调研工作的同时,结合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重点对女性创业工作展开了调研。调研工作采取走访女性创业典型、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女性创业意见征求表等形式,听取大家的想法及建议。共走访3个乡镇、11个村居、9个企业、走访群众120人、召开座谈会3场、形成调研报告3篇、发放问卷150份、慰问基层妇女6人,发放慰问金2400元。通过调研掌握了我县女性创业实际,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案。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我县女性人口现状

据调查统计,我县女性人口为50.99万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女性约19.81万人,外出务工的女性约8.6万人,开发区就业 1 女性约1.4万人,本地务农的女性约8万人,自主创业的女性约1万人。

(二)女性创业现状

1-8月全县新增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7482家,其中女性创办登记2133家。女性已成为创业舞台上不可缺少的身影。特别是在当前全民创业的大背景下,许多妇女抢抓机遇成功创业,全县妇女创业的人数每年以10%递增,目前已有9000多名妇女以独资或合股的方式创办了经济实体。创业妇女犹如一颗颗耀眼的星星,分外引人注目。为了掌握实际情况,我们重点对座下镇--青阳镇进行深入走访调查,青阳镇女性人口10.94万,女性劳动力5.36万,自主创业女性为4310人,占比8.04%,20-30岁的女性1137人,占比26.38%;30-40岁的女性1664人,占比38.61 %;40-50岁的女性1206,占比27.98%;其它的303人,占比7%;应该说青阳镇的女性创业工作开展的还是不错的,但是这与它独特的优势是分不开的,作为我县的座下镇,青阳镇靠近省级经济开发区,自已也有机械产业园,商贸服务业发达,其他乡镇与之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三)女性创业呈现特点:

1、创业意识越来越强。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创业富民安县”发展战略,积极培育激情文化,不断点燃创业激情,越来越多的女性创业意识不断增强,思维越来越活,理念也越来越新。她们纷纷从家庭中解放出来,走出家门,走向社会,投身创业大 2 潮,以高昂的热情参与到经济和社会建设中。特别是我县强力推进“三个集中”工作以来,许多原先在外的打工妹看中商机,纷纷回乡变成小老板,发展三来一加项目。以青阳镇为例,在被调研的人群中80%的女性都有创业的想法。有80余位女性创办了自己的项目。

2、创业氛围越来越浓。越来越多的女性不等不靠,选择了自主创业。如青阳镇泗洪枣香苑的朱学敏从大学毕业后即选择自主创业,创办发展果园,将现代经营理念(如办理充值卡促销等业务)、管理理念融入果园的发展,目前果园产品畅销,供不应求,发展前景喜人。还有精鹰刀片厂的卜玲侠、瑞士电子厂的彭勤、玩具厂的赵晓花、泗洪果记商贸有限公司邸警等等。在全民创业的氛围下,女性自主创业人数越来越多。

3、创业规模越做越大。近年来,女性创办企业规模逐渐变大。小到几十万、大到几千万。如韩顺红创办的江苏腾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发展到现在拥有固定资产7000多万元,年交易量达5个亿,收入一千多万元。此外,如晓梅农庄、贝斯曼电子厂、森林湾特种养殖等一批由女性领衔的企业都创造了骄人的业绩。上塘镇垫湖村的任晓燕凤还巢后自建电子厂得到在上塘镇三解三促的省委罗志军书记的高度赞赏和鼓励,后又筹集资金在森林湾老板陆芳的帮助下再建一特种养殖场,目前均能良性健康发展。可以说,这些女能人、女强人、女企业家们用敢为人先的胆量,撑起了一片创业就业的蓝天,为我县经济的腾飞做出了不可磨灭 3 的贡献。

4、创业领域越来越宽。长期以来,我县女性创业大都集中在三产服务业中的商贸、餐饮、服务业等。如今,她们的创业已不再局限于传统领域,而是涉足到机械、建筑、物流、装饰装潢、电子加工、电子商务,规模大小不同。一批女企业家、女能手、女致富带头人从中脱颖而出,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活跃在民营经济领域。

二、引导女性创业主要做法

今年以来,县妇联围绕“三贴近”(贴近中心,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按照“三出”(出声音、出形象、出效果)原则,启动了“四大玫瑰行动”---即女性创业就业的“金玫瑰行动” 女性维权的“蓝玫瑰行动”、关爱女性的“红玫瑰行动”、女性文明新风引领的“白玫瑰行动”。其中“金玫瑰行动”就是专门针对女性创业就业开展的行动,我们主要做法是:

(一)加大宣传,鼓动妇女创业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近年来,我县把创业文化与泗洪激情文化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利用各个节点,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我县优惠的创业政策,举办巾帼创业交流会、“三来一加”调研座谈会等宣传我县优秀的创业女性,在报纸、电视台开辟专栏播出创业女性的先进事迹、号召女性返乡创业就业;利用妇联官方微博、网站制作发布女性创业信息,联合广播电台制作并向全县发布女性自主创业的公益宣传广告,近期我们 4 还将组织开展“女性创业之星”评选,通过选树和表彰一批先进典型,在全社会营造争创业、创大业的良好氛围。如今在泗洪城乡,创业已经成为高频词、主题词,正在点燃着无数人创业致富的激情,更是为我县女性创业营造浓厚氛围。

(二)强化培训,推动妇女创业

从想创业到会创业、创成业,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缺技术、缺管理。为此,我们要求各级妇联都要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观念,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依托农民创业学校和各级各类技校职校,整合农委、农机、经信资源,针对不同的创业主体,就创业理念,SYB创业知识、农村实用技术、劳动技能等方面开展培训,通过 “创业流动大课堂”、“创业现场大观摩”、女性创业考察团等形式办好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培训班,帮助妇女提升素质、提高就业水平。并且,我们还将乡镇妇女培训纳入妇联工作考核目标。目前全县已举办各类女性培训班25次,培训3000余人。

(三)金融支持,助动妇女创业

在推进全民创业的过程中没,既需要真心实意地关爱,更需要真金白银的支持。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是帮助创业女性解决资金困难的有效途径,县妇联集中人力、物力全力开展好此项工作。举办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解读培训班、协调金融办增加配套资金比例,通过贷前走访、贷中审核、贷后管理,为农村种、养、加特别是“三来一加”项目提供支持。目前已为239名创业女性、发放妇女小贷1310万元,有效地解决了她们的创业资金难题。5

(四)多措并举,拉动妇女创业

1、开展春风送岗位活动。以县里开展一系列大型招聘会为契机,联合县人社局等部门在衡山大桥、文化大世界广场、县人社局门前广场开展了“春风送岗位”为主题的招聘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达成就业协议300余人。

2、开展牵手结对工作。通过到企业观摩等方式组织女企业家、女大学生村官、巾帼志愿者、单亲母亲牵手结对帮扶,尽可能地为女性创业提供帮助。目前已牵手结对30对,提供技术指导10项,信息帮助50条。

3、提供创业就业项目。选取优秀妇女创业典型和利于操作的项目,打造了巾帼创业示范基地和留守妇女创业园,为不同需求的女性提供适合创业的项目。

4、提供创业孵化基地。依托县经济开发区,我县规划建设了具有滚动孵化功能的创业孵化基地,为初始创业者提供共享服务空间、经营场地、政策指导、资金申请、技术鉴定、项目顾问、人才培训等多类创业服务。目前,县经济开发区已建成一个3.17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的创业孵化基地。

5、以“玫瑰心语”为抓手,开展针对妇女创业的理念引导。创办“玫瑰心语工作室”,县、乡、村三级妇联在每月10号开展谈心谈话活动。为女性提供创业、家庭、情感等咨询和建议,结合道德法律大讲堂、送法进社区进家庭等活动,不断增强理念引导。

三、女性创业存在的问题

但就现实而言,妇女创业的道路还是不平坦的,要比男性创 6 业面临更多地挑战、付出更多的努力,致使投身创业的妇女占总创业人数的比例相对还很小。而在成功创业者中的创业女性所占的比率比成功男性创业者又低很多。

1、传统观念阻碍了女性创业就业。

几千年的文化沉淀遗留下来的“男尊女卑”、“女不如男”思想往往很难消除,不少妇女潜意识中仍然认同“女主内,男主外”传统的分工模式,乐于在家围着锅台转、围着子女转、围着老公转,居安思想严重,缺少敢想、敢干、敢试、敢闯的勇气,同时“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思想还在很大范围存在。传统的思想观念,导致妇女主动创业发展的意识薄弱,内动力不足。

2、素质偏低束缚了女性创业。从调研情况看来,多数女性学历不高,其中初中以下学历达90%,高中以上学历仅占10%。由于文化程度较低,缺乏一技之长成为实现充分就业的重要制约因素。部分妇女虽有创业的热情,但却受“致富无门路、增收无技术、生产经营没经验”的困扰,只能从事收入低、强度大的简单体力劳动;初始创业者,一味模仿别人的创业模式,投资仍放在传统项目上,致使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缺乏特色,层次上不去;部分创业有成的女企业家,满足于“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缺乏当初的创业热情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工作默守陈规,主动创新不够,经营管理能力不足,自我提升意识不强,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做大做强。

3、项目选择和资金筹措制约了女性创业。从调查中看,农村妇女的就业创业不乏有三种途径:靠亲戚朋友带、自己盲目投资或随大流、靠劳动等部门或相关媒体介绍。前两者居多,来自 7 亲戚朋友的就业创业信息,由于多以个人的喜恶为基准,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由于缺乏信息,部分女性虽有就业创业的愿望,但对市场需求不能准确把握,在创业项目的选择上显得很茫然,无从自我定位,而好的创业项目却是女性创业成功的首要因素。另外,资金短缺是女性创业的共性问题。大多数妇女认为资金问题是当前创业过程中的主要困难,希望得到金融部门的支持,但部分妇女认为申请贷款,手续比较繁琐且额度小,不能解燃眉之急。创业资金瓶颈,成为女性创业致富 “软肋”。

4、社会环境限制了女性创业就业。从社会用工看,对妇女就业存在性别歧视。很多用工单位认为女性就业后要面临结婚、生育,很多时间将被家庭琐事所牵绊,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虽在设置用人条件时,无性别之分,但实际录用时则偏向于男性。

四、建议与对策

1、进一步提高女性创业重要性的认识,造浓女性创业氛围。

从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我县妇女队伍中有很多女能人。从我县创业女性的成功经验中也可以看到,女性是完全有能力办大事、办好事的。与男性相比,女性在魄力、胆识、决策力方面比男性有所缺限,但女性的决策稳重、办事踏实、精打细算、毅力恒心、亲和力和严谨周密的管理能力也是大多数男性所不具备的。

所以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女性创业重要性的认识。做好宣传发动和组织动员工作,从领导到群众,从部门到单位,从社会到家庭,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女性创业,个个支持女性创业。鼓励更多的女性想创业、敢创业、争创业、创大业、创成业。8

2、进一步优化女性创业环境,增强女性创业信心。

建议政府在出台优惠政策时要多从可操作性上着手,要着重对女性创业制定更加优惠的具体的政策。增加妇女小额担保贷款配套资金,减化办理手续,设立妇女发展专项基金、打破创业女性的资金瓶颈,对发展好的女性创办企业实行奖补等以扶持女性企业做大做强。

3、进一步提升女性创业素质,扩大女性创业成果。

宣传、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开设具体实用的女性专业培训班,将女性创业培训落实到实处。成立女企业家协会,把本地的女能人汇集起来,定期组织学习交流,同时,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女企业家协会的联系,经常组织她们出去考察学习,开拓视野,创新思维,进一步提升我县女性创业的整体素质。

就业平台搭建机制 篇6

一、领导重视、全员努力、加大投入、思路清晰

1、强力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

学校成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常务副组长。各职能部门和专业系党政主要负责人任成员。各专业系相应成立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 吸收了就业专干、毕业生班主任、学生导师为成员。作为“一把手”工程, 校系两级就业工作体系非常健全, 运转机制灵活有效, 反应迅速, 分工有部署, 落实有措施, 为全面推进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加强投入、健全队伍、重点保障。

学校正处于成长期, 尽管经费紧张, 但根据毕业生就业工作需要, 予以重点保障, 并配置专用的招聘会场、就业创业培训室、就业指导咨询室、专用招聘面试室及网上面试专用机房, 配齐全套办公设备。学校为了突出抓好就业工作, 选择一批高学历, 高素质的年轻人充实到就业专职队伍中。

3、就业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和就业市场定位明确。

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加强学科专业结构调整, 更新教学方案完善课程体系, 提高毕业生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明确了“全员重视就业工作;全面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全过程为毕业生提供服务;全方位开拓就业市场, 全身心投入到就业工作当中”的“五全”工作思路。确立了“立足当地, 巩固珠三角、融入长三角、辐射全国、全方位开拓就业市场”的就业市场定位。

4、加强管理, 建立健全的就业工作责任制。

我校坚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与目标责任制相结合, 对系部就业工作进行考核, 对成绩突出的系部进行表彰授予荣誉称号, 给予物质奖励, 对没有完成就业工作目标任务的实行年终考核“一票否决”, 公布考核目标, 签署责任状, 落实奖惩措施。

二、多措并举, 主动出击, 校企合作, 打造就业平台

1、广泛建立就业实习基地, 积极开拓新的就业市场。

我校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新疆、湖南等地建有30多家就业实习基地, 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发挥了主渠道作用。

2、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

我校每年都精心组织大型供需见面会和专场招聘会。连续三年开展招聘月活动, 每年定期组织冬季和春季二场大型供需见面会, 每场邀请近200家单位入校招聘。同时还不定期组织中小型招聘会, 基本上做到了每天都有用人单位到学校现场招聘, 并利用学校就业网站, 学生QQ群, 飞信短信等形式发布就业信息。

3、以人为本, 做好特殊人群就业工作。特殊人群的就业工作是容

易被人们忽视的问题, 他们是弱势群体, 更需关心和帮助。基于这样的认识, 学校把特殊人群的就业工作作为工作重点之一, 并出台《帮助贫困大学生、残疾生、女生就业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措施。

4、狠抓研究生、公务员及选调生考试。

这是一种高质量的就业, 学校把这些考试作为“质量工程”的一部分。专门组织了公务员考试培训班, 研究生考试辅导班, 成效不菲。近2年, 考研录取人数超过500人, 公务员录用人数超过200人。另外, 我校积极配合大学生入伍预征、大学生到村任职、特岗教师计划、到边远地区和西部地区就业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 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

5、加强校企合作, 积极推行培训、实习、就业一体化。

通过就业前的培训实习达到就业的目的, 这是我校积极开发就业渠道, 大力推进就业工作改革的一项重大尝试。

6、加强就业创业指导, 强化教学管理, 开展就业创业理论研究。

成立了就业指导研究, 共有21人, 其中教授9人, 副教授10人。遴选一批有教学经验的校领导, 中层领导和教学骨干亲自担任教学。在开展教研教学活动的同时, 积极开展就业创业理论研究, 在全省的优秀征文评选, 多媒体教学、社会实践、学科竞赛中有突出的表现。多次获省级论文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

三、精心指导, 积极推进, 校企联姻, 共建创业平台

1、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 积极为毕业生创业寻求支持。

近两年来, 我校加强了对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教育和指导, 努力推进大学生创业工程的建设。通过努力, 我校在2010年全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有10个创业项目获金、银、铜奖。有的项目通过培养已形成效益。建立了7个创业见习实地, 成功培植和支持了16个创业项目。学生自主创业已初步维型的项目有近70个, 已正式注册并有经营场地的项目有30个, 在全校形成了一定的创业气氛。

2、校企合作, 搭好创业平台。

我校与湖南九龙集团合作, 经省民政厅批准注册, 已成立了湖南正阳大学生创业基金会, 原始基金200万, 湖南九龙集团出资150万, 我校出资50万, 已到帐, 现正向社会募集基金, 争取2011年基金数达到1000万。此项工作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肯定。

3、做大做强大学生创业工作, 开展创业项目的评选活动, 每批遴选出30个左右的项目, 成为正阳基金会资助项目。

学校与有关职能部门协调, 落实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 解决大学生创业资金短缺, 手续难办的困难。学校计划在校内和校外建立二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培植大学生创业项目, 把成熟的项目整合后, 建立大学生创业集团, 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创业, 以致于能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就业。探索大学创业新模式, 打造大学生创业新品牌, 着实解决大学生创业就业难的问题。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是党和人民对我们的要求, 我们将践行科学发展, 不断创新机制, 全力以赴做好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就业平台搭建机制 篇7

据悉, 这是自2011年以来, 四川移动搭建移动互联网孵化平台, 持续为社会青年、大学生创业者、中小创业企业免费提供从技术课程、创业指导、技术孵化及信息交流的“百万青年创业计划”的活动之一, 在此过程中, 四川移动被团中央、中国移动授予百万青年创业计划首期三年优秀组织奖。

为加强移动互联人才培育, 促进高校学生就业, 四川移动先后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成都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宜宾学院、西华师范大学等8所高校建设、挂牌中国移动互联网孵化基地, 通过常态化校园宣传和免费KAB课程教育等方式与高校联合推进孵化基地运营工作。特别是2013年, 四川移动还先后在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和宜宾学院等10余所高校开展超过25场校园宣讲活动和KAB培训课程, 覆盖全省重点高校上万学生, 在四川高校学生中掀起“移动互联网创业潮”。

四川移动还利用自身优势, 以孵化园、软件园区为阵地, 联合园区管理方搭建本地移动互联网创业信息交流平台, 通过常态化开发者沙龙活动柜, 挖掘社会类企业、个人优秀开发者。仅2013年下半年, 四川移动在高新区天府软件园就举办开发者沙龙9场, 话题覆盖电子商务、分发渠道、产品设计、广告联盟等多个话题, 吸引众多开发者参与关注。为切实解决西部地区创业团队的发展难题, 四川移动还从北京、上海、广州的发达地区请来了风投公司, 为创业团队带来项目资金投资、市场渠道引荐、潜在客户对接等众多资源, 推动技术创新的资金链支持。

就业平台搭建机制 篇8

一、搭建平台, 挖掘研究型团队的内涵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们越来越感觉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制约课程改革的瓶颈。而单打独斗已经不能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因此, 近两年来, 我们依托名师工作室这个平台, 开展了融“学习、工作和研究”、“教研、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校本研修活动, 让老师在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中不断提高业务素养。

1. 自我需要:团队组建的精神基石

我们认为研究型团队建设能唤醒教师专业成长主体的内在自觉。现在多数教师都出现了职业倦怠, 尤其是定完中学高级的教师, 虽然正在事业的成熟期, 但多数几乎放弃进取。我们通过组建研究型团队, 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引领作用, 让这些教师更多地发现自己的价值的有效体现, 让每个人都有一种积极、主动、内在的驱动力, 把对学科教育的研究当作是自己的最爱。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励和唤醒, 给他们以新的目标、新的追求, 让他们在一种被鼓舞和信任的前提下自觉努力, 而不是被动应付。因此, 研究型团队的战略核心在充分体现教师研训主体化, 在于培养每一个人心中“不需要别人提醒的自觉”。同时我们提倡教师自觉地把学习当成生活的一部分 (终身学习、有效学习) , 把研究当成一种重要生活方式, 把每一天的课堂教学视为一种美丽的经营。

2. 名师引领:团队研修的专业导航

专业引领, 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 是校本研修的三个基本要素。我们看到以目前学校现有的专业力量, 不足以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而研究型团队唯有在开放中永不停息地与外界交换信息, 才能保证源源不断的活力。我们特聘请市教研院的教授作为我们团队建设的顾问和导师, 同时我们每学期都要通过走出去, 请进来等多种方式让教师与名师和专家接触。

精神激励。名师给我们带来了思想上的冲击, 更带来了精神的激励。每一次在与名师的接触中, 抑或在聆听与对话中我们都感受到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步伐, 感受到了差距, 激发了热情。我们组织教师在网上观看特级教师窦桂梅的报告, 看魏书生的报告。大家听后都感到与其羡慕不如紧追, 即使永远都追不上大师的背影, 但至少能超越昨天的自己。这无疑是一种可喜的唤醒。

人格影响。我校有特级教师4人, 国家级骨干教师2人, 省市县级骨干教师34人。因此, 我们充分利用学校教师队伍的优势, 发挥名师人格影响的魅力。他们对事业的热爱与孜孜以求, 他们对学生视如己出, 悉心关爱, 以及他们的谦虚与勤勉, 都堪为我们的榜样。他们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征服了我们。

专业启迪。俗话说: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专家、名师带给我们的专业启迪是直接而有效的。我们平时主要以自学的方式汲取相关的资源和信息。但很多时候我们也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这样如果有名师或者专家给以必要的辅导和引领, 解疑释惑, 启迪思路, 就会让我们在专业成长的路上越走越坚定。

3. 关注课堂:团队研修的核心载体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 以课堂实战为核心是研究型教师团队的特征。因此提高团队成员的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成长重要环节。我们采取“同课异构”、“异课同构”及“实施有效教学, 构建高效课堂”, 说讲评课等多种载体开展研修活动, 让每个团队成员都感到提高课堂实战能力, 必然地成为大家的共同意愿。因此我们采取“同年组同学科备课”和“不同年组同学科备课”的方式, 进行课堂教学的实战训练。但是无论采取哪一种备课方式, 我们都经历“个人设计—团队交流—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教学再实践”的研究教学的过程。

我们采取个人先行备课, 进行教学设计, 这样让每个成员都带着自己的思考走进集体备课和交流中。然后聚焦每位教师设计的“亮点”形成一个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像我们开展的“同课异构”活动中, 我们就是每个人都要在课前认真研究教材该如何地解读, 教学目标该怎样确定, 教学的重点难点是什么, 教学手段该如何运用, 教学方法该怎样选择等, 然后每位教师结合自己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让每个人在课堂实战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同时在其他教师上课的时候, 每个团队成员要发挥好“观察员”的作用, 就是通过现场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表现, 进一步去思考课堂教学的最佳思路和方法, 生成新的教学策略。也就是我们把“课堂观察研究”引入学校的课堂研究中, 让听课者成为“观课者”, 带着各自的观察任务走进课堂, 围绕“构建高效课堂”的主题, 团队成员再各有侧重地听课。这样就变一人执教为多人探究, 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目的。我们还非常注重教学后的反思, 把反思研讨当作了专业提升的一个契机。

二、开展主题活动, 提升团队研修层次

我们把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作为重要载体, 携手共走专业成长“四化”路。我们以市县开展的教研活动为依托, 精心组织, 既注重引导教师参与, 更注重活动的实效, 使教师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不断丰富研究型团队内涵。

课题化:提出研究型团队的构想, 制定《实验小学名师工作室章程》 (试行稿) 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作为课题来研究。在实际的工作中, 我们还摸索出了“三级三活动”和“三级三库”的团队学习新模式。“三级三活动”指教研组、教务处、上级教研部门开展的课堂教学活动。“三级三库”指教师个人“知识库”、校本研修团队“理论库”和学校“参考书目库”, 为研究型团队的研修提供共享资源。

阵地化:建立了网络研修的主阵地———实验小学名师工作室博客, 建立了各学科研修团队的QQ群等。此外, 还积极参加“黑龙江省教研论坛”“齐齐哈尔市教研论坛”及省网络uc教研活动。同时我们在我们县的信息网上建立了实验小学名师工作室专贴。

主题化:即针对某个教学主题, 在工作室的策划组织下, 定时进行研修。我们每学期都根据学校的教学实际, 定期开展有主题的活动。我们上学期开展了“实施有效教学, 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我们还开展教师读书沙龙、“讲述我和学生之间的故事”以及“师生同背”等活动。每一次活动都是一次思想交流的盛会, 团队学习的风貌也在“深度对话”中形成。

自主化:我们积极树立团队成员中的优秀典型, 让他们带动和影响全体成员。比如团队中的李长林老师和韩淑飞老师都建立了自己的博客, 经常撰写网络日志, 我们就以此激励全体成员组建自己的博客, 坚持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教学生活。让自己听到自己的声音, 不断内省, 让别人听到“我”的声音, 加强学习和交流。同时学校也给老师们提供一些优秀的网上资源, 比如让老师们浏览“中国教育在线”、“蟠桃网”、“凤凰语文”等专业的学习网站。还有鼓励老师们加入像“全国语文教师旗舰总群”、“全国班主任旗舰群”等优秀的qq群, 让他们利用网络资源自发进行教学方面的交流, 让研修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三、完善保障机制, 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 以网络规划为引领, 营造浓厚的团队学习氛围

为加强对“研究型教师团队”建设的指导、协调和督促, 我们积极架构起“业务校长 (主任) ———教研组长———团队成员”三级组织管理网络。组内人员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落实各组室学习计划和学习任务, 逐步形成了以教师个人自主研修为基本策略, 以群体参与为组织方式, 以实践反思为基本途径, 以学校行政部门为主要领导, 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的学习制度。

2. 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发展的管理制度

为加强研究型教师团队建设, 学校积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首先是不断完善名师工作室的各项管理制度。其次是针对不同层面, 采用不同的学习形式和学习方法, 完善学习制度, 健全学习机制, 在制度上、机制上确保“研究型教师团队”建设成果。

3. 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机制

在打造研究型教师团队的进程中, 我们充分发挥学校多年来实行的《教师目标管理考核细则》的评价导向作用, 加大对教科研的评价权重。学校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理念”, 把评价与教师个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紧密结合, 突出过程性评价, 实行多元评价, 着力点放在人的内在情感、态度的激发上, 尊重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学校将教师自评互评与团队建设结合, 努力寻找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有效的结合点, 正确、公正地评价、激励教师。如我们规定工作室活动时做到三定:即定时、定活动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把教师参加工作室活动和网上研修活动纳入《教师目标管理考核细则》, 并将考核结果与教师的骨干名师评选挂钩。

基于以上的探索与实践,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 我校研究型教师团队的建设初见成效, 教师团队成员间“比、学、帮、超”的研修氛围已基本形成, 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正向积极的方向变化。更可喜的是一大部分青年教师随着新课程成长起来, 成为教学骨干力量, 有十几名教师先后在省、市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奖。我们名师工作室团队成员多次代表龙江县参加全市的岗位练兵活动及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团队竞赛均获得一等奖。学校被市教育局评为岗位练兵优胜单位和课程改革样板校。

[责任编辑:王文良]

摘要:“让教育充满思想, 让思想充满智慧”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追求。我们通过教师研究新团队建设, 为教师架设研修平台, 挖掘团队研修的内涵;开展系列的校本研修活动, 提升团队研修层次;并且不断完善机制建设, 保障团队健康发展。

上一篇:点亮课堂下一篇:计量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