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基本道德(共5篇)
社会基本道德 篇1
会计职业道德, 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事务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 即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遵循的道德标准。诚信为本、不做假账是会计从业人员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 操守为重, 遵循准则, 不做假账,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一、非诚信行为的表现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 尤其是会计信息越来越被广大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 它成为了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但同时, 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几乎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在: (1) 会计法制观念淡薄, 违法干预会计工作; (2) 授意、指使、强令篡改会计数据, 假造凭证、账表进行假审计、假评估; (3) 账外设账, 私设小金库; (4) 转移国有资产、偷逃税收、粉饰业绩; (5) 会计人员执法环境差, 会计监督严重弱化, 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薄弱; (6) 违法违纪手段隐匿, 做假技术不断提高; (7) 会计工作中有法不依, 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严重。
二、非诚信行为的危害
1. 危害市场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 没有信用, 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如果大量的会计资料失真, 直接影响国家税收, 导致各项经济指标失真, 最终导致国家经济政策与实际的偏离, 影响国家的方针政策, 危害市场经济秩序。
2. 危害投资者。
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 他们投资的主要依据是经审计后公布的会计报表, 而会计报表的失真, 将直接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3. 危害会计人员自身。
孔子说:“自古皆有死, 民无信不立”。个人交往中不诚信损害人际关系的和谐, 致使人情淡薄。而会计人员不诚信, 轻者不得从事会计职业, 重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三、产生非诚信行为的原因
1. 不当利益的驱动。
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为单位谋取各种不正当利益, 是会计造假的主要动机之一。一些企业的管理层, 在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下, 失去理性, 走上唯利是图的道路, 就会不择手段, 图谋攫取不义之财, 做假账, 编假报表, 串通作弊, 虚报利润, 制作虚幻的高速增长, 来蒙蔽监管者, 欺诈社会, 严重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如有的企业通过多提固定资产折旧、多提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将资本性支出在当期费用中列支等手段来挤占成本, 减少利润, 以偷逃国家税收, 为企业获取不正当经济利益。还有的企业为了小集体的部门利益, 截留、隐瞒收入, 私设“小金库”等等。
2. 屈从领导的压力, 被动做假。
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 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属从属关系, 有了这种天然的从属关系,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发挥作用的大小, 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了从属性。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某种利益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压, 致使会计人员违背现有会计法规, 在工作中弄虚作假。调查显示, 当前普遍发生的做假问题, 大部分会计人员不是故意的, 如果他们没有接到授意、指使、强令, 那么自己是不会主动造假的。
3. 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缺乏职业道德。
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 社会不良风气给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造成了重要的影响。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 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逐步抬头, 私欲不断膨胀, 部分会计人员不顾会计行业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 在个人利益的驱动下, 不顾一切地故意伪造、编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 他们利用职务之便监守自盗, 大肆贪污, 挪用公款, 最终以身试法。
4. 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 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
在日常工作中, 经常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 造成企业法律意识淡薄, 削弱了企业自我约束能力。当企业的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制度发生抵触时, 往往片面强调搞活经营, 而放松了对违纪违规行为的监督。况且目前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标准又不统一, 各部门在管理上各自为政, 功能上相互交叉, 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 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虽然有关部门每年都要进行税收财务物价检查, 会计师事务所每年都要对会计报表审计验证, 但其经常性, 规范性以及广度、深度、力度都不能给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提供有力的支持。有关部门对单位财务的监督与检查不够严格, 流于形式, 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制止, 即使发现一些问题, 往往也能通过沟通、教育, 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起不到应有的制约作用, 进而难以形成有效的再监督机制。
四、针对非诚信行为的对策
1. 实行会计委派, 强化独立地位。
根据有关会计法规的要求, 会计从业人员必须真实及时地反映会计信息, 同时履行财务监督职能。但在实际工作中, 会计人员处于从属的地位, 很难保证其工作的独立性, 工作中往往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牵制。实行会计委派制度, 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变会计人员的从属地位, 保持会计工作的独立, 使会计人员的诚信行为不受干扰,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2. 追究造假单位责任人的责任。
新《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责任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明确了单位负责人是会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的第一责任人, 加大了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所以明确单位负责人为会计责任主体, 也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只有单位负责人认识到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自己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才能促使单位负责人重视会计工作, 加强会计管理, 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资料真实、完整, 不再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账, 并保证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不对会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
3. 开展诚信教育,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职业的特性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道德素质。当前, 造假等违法行为多是会计人员在单位负责人的强令、胁迫、指使和授意下实施的, 当会计人员做假账时, 将面临来自法律和单位负责人的双重压力, 如不服从, 可能遭致报复, 如果服从, 就是实施违法行为。如果会计人员不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 那么就会按单位负责人的意愿去做。另一方面, 会计人员的工资, 福利待遇等都是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挂钩, 会计人员为了追求个人的经济利益, 对造假行为往往不加抵制, 甚至还会帮助出谋划策。所以, 如果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不高, 就会上顶不住压力, 下挡不住诱惑, 从而导致造假的发生。会计监管部门不仅要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 帮助会计人员增强业务能力, 更要在会计人员中开展诚信教育, 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 培养诚信品质, 使他们对待假账有从“敢做”到“不愿做”、“不敢做”的质的转变, 从观念上铲除假账的根源。同时, 特别要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处理力度, 以此来约束和管制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
4. 强化会计监督, 加大监管力度。
会计监督是对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监控和经常性的检查, 便于及时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和错误, 依法查处可能存在的舞弊造假, 确保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工作健康、有序、高效地运行。因此, 强化会计监督, 有效地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 是对当前经济领域中出现的造假现象的有力挑战, 也是防止和发现会计造假的有力措施。会计监管部门应督促单位认真贯彻会计法规、法令, 在日常会计工作中严格执行有关会计制度。对单位有关会计制度与准则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加大监管稽查力度, 发现问题, 处罚要到位, 使做假者得不偿失, 不敢再冒风险, 用制度来维护诚信。
社会基本道德 篇2
我们知道,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道德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精神力量。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优良道德传统。这些优良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源泉。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不久的将来,要走出校园,步入社会。每一个人都会找到合适自己的职业。这时就要求我们培养自身的良好的职业道德。
社会主义者道德的基本要求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1)爱岗敬业。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敬业,就是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工作。敬业的核心要求是严肃认真,一心一意,精益求精,尽职尽责。
(2)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诚实就是表里如一,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讲信誉,重信用,忠实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诚实守信是各行各业的行为准则,也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是社会主义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
(3)办事公道。是指对于人和事的一种态度,也是千百年来人们所称道的职业道德。它要求人们待人处世要公正、公平。
(4)服务群众。就是为人民群众服务,是社会全体从业者通过互相服务,促进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幸福。服务群众是一种现实的生活方式,也是职业道德要求的一个基本内容。(5)奉献社会。就是积极自觉地为社会做贡献。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奉献社会自始至终体现在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和服务群众的各种要求之中。奉献社会并不意味着不要个人的正当利益,不要个人的幸福。恰恰相反,一个自觉奉献社会的人,他才真正找到了个人幸福的支撑点。奉献和个人利益是辩证统一的。
试论公司道德审计的基本理论问题 篇3
我国企业道德伦理问题仍然是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一个非常现实、非常突出的问题, 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表明, 不少企业在扩大经营规模、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存在忽视社会责任问题, 如环境污染、职工工作条件恶化和生活无保障、恶意逃避债务、产品和服务质量低劣、偷税漏税等。这不仅影响了企业自身的持续发展, 而且造成了巨大的社会成本, 严重地影响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张兆国, 2008) 。即使在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西方发达国家, 企业失信或违背道德的情形也时有发生。一个典型的经济现象就是会计丑闻、审计失败事件层出不穷, 曾经的企业巨擘加拿大北电网络公司 (Nortel Networks) 、英国的霍林格国际公司 (Hollinger International Inc.) 、意大利的帕玛拉特公司 (Parmalat Sp A) 、德国的基尔希影视传媒集团 (Kirch Gruppe) , 以及美国的安达信 (Arthur Andersen) 、安然 (Enron) 、世通 (MCI Worldcom) 等皆因卷入道德丑闻或宣告破产、或别接管、或被分拆、或管理当局被责罚, 大众投资者利益因此也受到波及, 社会成本高昂。金融危机中爆出的伯纳德·麦道夫 (Bernard Madoff) 金融诈骗案以及美国AIG公司在接受政府巨额资助时仍然给管理层发放巨额奖金等事件, 更是引起了西方社会对企业道德伦理激烈的谴责。人们不禁开始反思, 问题何在?不容置疑的是, 社会整体道德水平不高、缺乏诚信是当今社会的一大“毒瘤”, 公司道德缺失, 是滋生管理腐败和财务丑闻的根源, 即使是大型跨国公司, 也会因道德出轨而不堪一击 (马力和柳兴国, 2005) 。人的道德和心性才是人类社会一切制度规范的根基, 只有将德性和治理两者很好结合起来才是人类社会得以健康发展的正确途径 (成中英, 2007) 。作为当今社会最具代表性并掌握着大部分社会权力的社会机构———公司的道德伦理因素更是受到舆论普遍关注, 人们希望企业能在当今和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 (Michael E.Porter) 和马克·克雷默 (Mark R.Kramer) (2006) 深刻指出, “任何企业的发展如果是以牺牲其所赖以生存的社会为代价的话, 那么它所获得的任何成功都将成为海市蜃楼。”从企业自身而言, 公司治理中的道德缺位是所有这些问题的根源, 以往的公司治理侧重于从结构和制度等角度研究问题, 忽略了道德伦理等软性约束的作用。作为一种纠偏机制, 公司道德审计应运而生, 开始得到企业自身以及社会公众的关注。在公众呼吁和政府推动下, 联合国有关组织、各种社会公共利益组织等开始寻求制定有关伦理指标, 并建议在企业中进行道德伦理审核和总结。经济伦理学的开拓者、美国堪萨斯大学国际企业伦理中心主任De George (2006) 指出, 之所以需要道德审计, 是因为公司的行为会产生影响, 公众、实际投资者以及潜在投资者都有权了解公司的道德状况以及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二、公司道德审计的涵义
(一) 企业道德伦理学的产生
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发展以及日益严峻的社会及环境问题, 人们更多地提及伦理学, 企业的责任也越来越成为争论的中心, “工商企业道德伦理”也就成了常用语。企业道德伦理是企业以合法手段从事盈利时, 所应遵守的道德规范, 是关于企业公平竞争、社会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及员工道德修养等多方面的行为准则。作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一种道德规范和自我约束, 企业道德伦理对整个经济秩序的良好运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 在美国、英国等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 民众及企业界对“企业伦理”的重视已成为普遍现象, 企业伦理随着企业自主经营意识的增强,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自身的伦理建设, 争取以更好的形象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企业伦理管理已经成为那些有远见的企业的自发需要。从历史上讲, 最先关注企业的伦理道德问题的是美国的企业。彭尼公司 (Penny) 从1913年起就有了伦理法规;伦理化投资在50年代发展起来, 伦理宪章一个接一个出台;哈佛大学从它创办时起就开设了“工商企业道德伦理”课程;在纽约股票交易所, 一个耶酥会会士为那些信奉天主教的银行家和企业领导者辟出一个道德思考中心。工商企业道德伦已理逐渐成为一个“集道德、权利和契约为一体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理论方法” (巴莱和德布里, 2006) 。这里有必要对伦理和道德作一个初步的区分。道德和伦理是分不开的, 法国哲学家保罗·利科 (P.Ricoeur, 1991, 转引自巴莱和德布里, 2006) 提出伦理意图概念, 他认为, 这一概念先于道德法规概念, 通过一个道德伦理三极概念图, 利科强调“在提及道德法规这一概念之前的一切问题时采用伦理这个词, 而在涉及一切善与恶范畴中的法律、准则、命令时用道德这个词”, “伦理的形式确定了道德的内容, 不过伦理追求的目标更远大, 它想在作为起点的自由与作为终点的法律之间重建既能感觉又能理解的过渡性的东西”。既然道德原则可以用法律、准则和命令来规范和执行, 因此本文试图定义道德审计而不是更加宽泛的伦理审计, 这里沿袭了里克尔的道德概念, 以避免因概念过于宽泛而失去现实指导意义和实践可行性。
(二) 社会责任审计的相关性研究
Buchholz (1989) 认为, 公司社会责任审计是衡量公司在其活动涉及领域的绩效和表现, 并评价和报告那些在传统的企业财务报告中没有涉及的企业成果及影响的一种活动。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是对公司的道德、社会和环境影响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标准化程序。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旨在确保能够更全面、广泛地了解和掌握受公司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公司社会责任目标和实践, 以便调整过去的相关目标, 确定新的目标。由于广义的社会审计将慈善事业和社会福利 (这些不是企业的道德义务) 囊括在内, 因而从很大程度上来说, 社会审计常常是武断的文件、或者仅是一种自我服务的公共关系 (De George, 2006) 。可以看出, 道德审计很大程度上被认为包含在社会审计之中, 但社会审计又似乎没有明确道德审计应该包含什么, 或者说实施道德审计在社会审计视野中还不是一个那么必然的事项。Kaptein (1998) 认为, 企业道德审计就是系统地对企业道德的各个方面进行描述、分析和评价, 公司道德审计与社会责任审计的相关度很高, 审计的内容多有雷同, 但道德审计比社会责任审计包含更多公司道德方面的因素。De George也认为, 鉴于现在关于社会审计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应该如何解释并表达出来等问题还没有一致的看法, 确切地将社会审计和道德审计加以区别 (即使这两种审计可能有些重叠) , 或者将道德审计与社会审计的其他部分区别开来, 目的也会更加明确一些 (2006) 。基于以上观点, 本文认为, 即使不必去刻意建立一个新的专门审计学科, 将道德审计作为一个专门概念加以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都将是极其有意义的。正如我们非常担心当我们试图考虑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时候难免首尾难顾一样, 社会责任审计过于宽泛的审计范围往往使其实施难度重重, 在某些情形下将道德审计作为一个优先的辅助性审计工具或许能够提高社会责任审计的信度和效度。综合各种观点, 本文试对公司道德审计做如下定义:指审计单位的审计人员受托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时, 通过获取并评价有关证据, 衡量其企业、企业负责人或其内部机构 (或雇员) 行为及结果与既定的企业伦理道德标准的符合程度并最终将审计结果传达给审计委托人的过程。道德审计在企业的道德管理制度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 它本身不是目的, 而是企业道德管理系统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它的目的在于全面而及时地揭示企业违背道德标准的行为与现象, 以便在必要的情形下及时采取纠偏措施或善尽报告义务, 避免出现因涉及道德问题而给企业带来各种损失的局面, 保护企业利益相关者正当权益。不难推导, 道德审计天然有三个企业和社会功能, 一是推动企业伦理的规范化, 二是对规范化伦理进行质和量的审验, 以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有关信息需求, 三是提升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或社会责任审计质量, 以避免因人为道德伦理因素引起的系统性风险。
(三) 审计主体的确认问题研究
审计作为一种信息认证系统, 其主体就是审计人, 即谁去审计。道德审计的主体也就是对公司进行道德审计的机构, 一般分为两大类, 一是公司外部机构, 二是公司自身及其内部机构, 由此形成了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两种主体。外部审计的主体可以是政府有关管理当局、社会会计和审计机构、投资基金组织、社会公共利益监督机构 (如环境保护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 等。外部审计的目的是为了给政府、投资者、消费者、供应商、雇员等利益相关者提供制定政策和作出有关经济决定的相关信息, 确保资源流向那些有较高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水准的公司, 使公司这一现代社会代表性机构的生存和发展更加符合社会期望、满足社会需要。仅从专业会计审计机构而言, 对客户公司实施道德审计有利于规避审计风险, 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目前, 国际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都开始注重企业伦理审计, 培养专门的审计人才, 使伦理审计成为会计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内部审计是为了公司了解和掌握自身的道德水平。公司道德审计与评价的目的在于企业道德状况的改善, 并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寻找新的核心竞争力提供引导 (齐善鸿和王寿鹏, 2008) 。实施道德审计, 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社会形象, 使公司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关注相关者利益、具有良好形象, 从而积聚道德资本, 增强公司“软实力”, 增强竞争力。英国美体小铺国际公司 (The Body Shop) 为我们考察公司内部道德审计提供了卓越案例, 此处不予赘述, 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考其网站上每年披露的价值报告。笔者认为, 在当前阶段, 道德审计首先应该作为一种公司内部治理的纠偏措施, 改善内部治理环境, 整合和优化企业竞争战略。
(四) 公司道德审计的特征
在讨论道德审计时, 必须注意其基本特征, 即天然的辅助性和依附性。从审计方式看, 道德审计不是独立存在的, 而是依附于报表审计或经济责任审计而存在的, 是报表审计或经济责任审计的延伸, 是为了更好地评价受托经济责任而实施的辅助手段。作为道德审计辅助性的一个应有之义, 道德审计的依附性强调的是它必须与经济责任审计或社会责任审计同步开展, 即使企业将道德审计作为一个独立工具进行运用, 它依然只是报表审计或经济责任审计的一部分而已。道德审计的辅助性和依附性并没有否定其重要性及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现实生活中对于道德审计的忽视, 以及过分注重技术性、程序性、“客观性”审计造成的危害已经受到普遍谴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不注重道德审计最终危害的是审计职业本身, 否定道德审计最终将造成审计工作自身的“无德”, 这对于履行受托责任而产生的职业本身是有害的。以上仅仅针对第三方职业审计机构而言, 而对于企业自身将道德审计作为其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或质量管理工具, 其积极意义可想而知。
三、公司道德审计标准及方法
(一) 公司道德审计伦理标准
道德作为软性因素被企业纳入管理对象范围后, 首要问题将是如何将道德纳入制度轨道, 当把道德管理置于公司治理的层面来加以探讨时, 这个问题显得更加突出。通过各种道德管理制度的建立, 使公司各个层面主体的行为有着明确而合理的道德标准, 并且该道德标准是能够给其带来利益的 (齐善鸿和王寿鹏, 2008) 。对于道德审计的研究, 首先审计主体和被审计对象要构建一套道德标准或原则, 并成为道德审计的一般标准, 统一的或者个性化的企业道德标准是实施道德审计的基础和前提。问题在于, 衡量道德伦理的尺度是从质的角度, 而衡量效益则是从量的角度, 伦理道德很难有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和评价。幸运的是, 企业道德伦理标准的制订的确存在一些被认为有效的方法, 人们可以据此建立很多企业伦理模型, 伦理可以是非正式的 (企业素养、企业精神、共同的价值观、伦理氛围等) 或者正式的 (法规、宪章、社会福利事业等) 。正如利科 (1991) 所构思的那样, 由非正式伦理向正式伦理的过渡, 表现出从伦理向道德过渡的特征。这样, 它可以是探索性的 (确定哪些是正确的, 或者哪些是好的) , 也可以是运作性的 (通过习惯法则或者修养原则构成当事人的思维方式或者行动方式的一整套准则) 。加拿大魁北克拉瓦尔大学企业管理学教授Verna (1996, 转引自巴莱和德布里, 2006) 对反应性 (或称被动性) 伦理与顺应性伦理作了区别, 前者的“目的在于禁止某些行为, 因此, 我们主张伦理的主要目的是阻止可能伤害他人的经济活动”;而对顺应性伦理, Verna认为它是“施加给各组织的综合压力, 以促使这些企业在开展经济活动的同时, 也要宣扬那些社会‘推动者’希望发扬光大的某些价值观”。R.Solomon和K.Hanson (1989, 转引自巴莱和德布里, 2006) 提出了伦理道德的三个方面:符合标准 (法律、道德标准、习俗、企业政策、公正) 、企业能够对社会做出的贡献以及企业对内对外的商业活动结果。
(二) 审计道德规范标准
一个完整的标准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企业的根本原则 (价值观、行为原则) ;职工行为规范;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雇员、顾客、供应商、债权人、社区、国家以及我们的下一代等;环境保护。需要指出的是, 由于道德审计需求和审计主体的不同, 企业道德审计的对象和程序也有所差别, 在道德审计标准方面当然也存在差异, 在对企业道德进行审计时, 审计机构必然要更加重视评估和验证企业管理当局的诚信和品德及其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而企业道德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战略管理工具时, 要更加注重对内部管理流程和雇员道德进行评估和报告。后者的例子是, 牛仔服饰制造商利惠公司 (Levi Strauss) 已创建了一个评估系统, 可以让不注意供应链中道德性行为绩效的管理人员丧失其获得红利的权利。编制企业道德指数的实践拥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从有利于道德审计的角度来看, 第一是能够提高道德审计质量和效率;第二是有助于企业自身编制适合自身现实的道德指导规范。已经开发并付诸实施的各种道德评估标准、指数和规范体现了不同的视角或导向。社会责任国际 (Social Accountability International, SAI)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公约、世界人权宣言和联合国儿童权益公约制定的全球首个道德规范国际标准SA8000 (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 和英国金融时报和伦敦证券交易所联合推出的金融时报证券“道德指数” (FISB4GOOD) 体现了社会责任导向;由“透明国际”组织 (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 提出的腐败认知指数 (CPI) 、经济优先权委员会CEP (Council on Economic Priorities) 和《公司伦理规范》杂志所做的公司道德审计则体现了明显的伦理问题导向;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 (DJSI: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es) 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导向;从公司自身 (如The Body Shop) 提出的审计标准大多体现出明显的利益相关者导向。上述价值取向的分类是简要而又不周密的, 虽然大部分指数都有重点和取舍, 但大部分规范或指数都相互交叉或相互包含, 当然还有许多没有提及的指数无所不包, 可以称之为企业道德综合指数或企业道德全面发展指数, Kaptein (1998) 的公司道德素质评价模型即是一例。在道德审计实践中, 有关标准的择取和拟订要根据不同的环境和需求来进行选择。显然, 上述大部分标准或指数并非专门为实施和评价企业道德伦理规范而设计的, 已远远超出了道德伦理范畴, 而更接近于社会责任范畴。这是一个福音。道德伦理规范往往在会计准则和社会责任认证体系中有所强调, 道德审计所要做的工作只是从这些准则或标准体系中应用一定的方法或程序将道德审计所需要强调的事项分解出来并进行有效的验证, 这种验证对于经济审计或社会责任审计本身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对每一类道德责任来说, 都可以设计出构成一个合适的道德审计的汇报方案 (De George, 2006) 。上述拥有这种战略聚焦倾向的各种标准、规范和指数可以作为实践工作的有益参考, 很多甚至可以套用而不必做太多修改, 这样可以大大减少道德审计成本。
(三) 公司道德审计方法
公司道德审计测评方法是公司道德审计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Broadhurst (2000) 指出, 公司道德研究相对经营研究而言, 是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 对公司道德的评价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报告公司道德状况的技术与实施社会审查的技术一样, 还远远不够成熟 (De George, 2006) 。就制度化而言, 公司道德审计的手段仍然十分原始, 其发展水平还远没有达到统一的阶段。道德审计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始末, 比较灵活, 不受严格审计程序的约束, 但也基本遵循传统审计的三个步骤: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就目前而言, 可将道德审计的方法主要可归纳为四种:一是内容分析法, 该方法通过对相关的文件和记录进行审计, 包括公司内部的各种成文文件、公司外部的公共机构记录及新闻媒体的报道, 以获取有关道德评价信息;二是问卷调查法, 该方法强调对公司的利益相关者进行问卷调查, 获取利益相关者对被审计公司的道德评价信息。经济优先权委员会 (Council on Economic Priorities) 设计了一份长达15页的调查问卷, 包含10个种类的相关问题, 并指定由公司代表回答。三是访谈法, 通过对特定人群进行面对沟通和对话获取企业道德规范实施现状的有关信息。四是综合审计法, 即根据委托人的需求、受托审计主体的能力和程序以及被审计对象的特征, 综合采用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审计方法。如The Body Shop公司采用的道德审计方法有:一是对公司文件、各种审计数据和公共记录进行审计;二是对员工、经理、供应商、经销商、新闻记者和专家等进行访谈。现在对公司道德的测评技术还远没有成熟。需要指出的是, 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能力在道德审计中起着关键作用, 审计人员自身必须恪守职业道德, 并具备充分的资质和经验。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公司管理层、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公众都越来越迫切需要了解公司的道德表现和道德水平, 公司道德审计标准、范畴和内容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对道德测评技术和方法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势在必行。
摘要: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 不仅要遵纪守法, 还要有道德地经营。本文阐述了公司道德审计产生的背景, 界定了公司道德审计的概念、内涵和特征, 分析了公司道德审计的主体、标准和方法。认为公司道德审计作为对经济责任审计和社会责任审计的一种辅助性和依附性审计活动, 能够提供一种约束和监督机制, 以促进公司提升道德水平, 在企业和全社会实现经济与道德伦理良性互动。
道德的基本要求 篇4
爱岗敬业。讲的是如何看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和岗位,是否认同自己职业的社会价值,关系着愿不愿意在职业岗位上尽职尽责,确立强烈的职业责任感,这是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前提。我国素有敬业乐业之说,敬业即忠于职守,乐业即热爱职业。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敬业才能爱岗,爱自己的服务对象,才能忠于职守,乐于奉献。从业者如果不认同自己职业的价值和意义,甚至看不起自己的职业,就不可能树立敬业乐业精神。爱岗是敬业的前提,敬业是爱岗的具体体现和情感表达。在我们社会里,职业分工的根本意义,在于人民有组织地自己做自己的事业。作为从业者,每个公民都是人民的一员,对于人民群众来说,为人民服务本质上是“人民自我服务”,即人民群众通过相互服务来谋求共同的幸福。每个职业岗位上的服务者,在别的岗位面前都是服务对象。职业分工在人格地位上都是平等的,不存在高低贵贱和根本利害冲突。因此,在个人发展同事业发展之间,在实现人生价值的目的与手段之间,完全可以在爱岗敬业中统一起来。敬业也就是自爱自强,是主人翁意识和为人民服务精神的统一。
诚实守信。即诚实劳动,守信用,讲信誉,信义为重,信守承诺。诚信是职业态度的起码要求。就是在从业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在同行及行业之间,以诚相待,互相尊重,自尊尊人,不弄虚作假,不搞坑蒙拐骗。中国古代贤哲都劝诫人们要讲诚信。管子说:“士农工商都要以诚信为本。”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则提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北宋周敦颐把诚看作“五常之本,百行之源”。都说明,在职业生活中,只有诚实地劳动和创造,襟怀坦白,光明正大,诚以待人,讲究信誉,才能实现崇高的职业理想和人生境界,才能促进事业兴旺发达,达到为人民服务的目的。
办事公道。即对人对事出以公心,办事公正合理,平等待人,不能从私心杂念出发,不能以权谋私,以岗谋私,假公济私,损公肥私,化公为私。永远站在绝大多数劳动群众一边,团结大多数,维护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不能搞小圈子,拉帮结派。
服务群众。满足群众要求,尊重群众利益,这是职业道德的目标、指向和最终归宿。要有群众观点,从群众的利益和需要出发,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便利群众,倡导便民政策,使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社会基本道德 篇5
一、体育道德的正确认知
教师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首先必须让学生正确认识什么是体育道德,教导学生正确认知体育道德是教师培养学生形成体育道德的基础。从道德规范上讲,体育道德就高中学生而言就是热爱体育运动,积极锻练,提高水平;尊重对手,服从裁判,公平竞争。从道德精神上讲,体育道德又包括了体育精神,即对体育运动持有着一种顽强拼搏、公平公正、刻苦努力的信念与追求。在落实到具体的体育运动锻炼中,学生的体育道德又可以表现为遵守规则和服从管理。比如,部分高中学生在体育锻炼时表现得不够积极踊跃,态度懒散,甚至有的学生会把体育课私自挪为他用,从体育道德上看,这些就是不尊重体育运动,不遵守课堂纪律的表现。教师应当明确告知学生体育道德表现在方方面面,它不是单一的行为选择,不是单一的具体事件,而是综合性的行为规范。对每一个学生来讲,尊重每一项体育运动本身,尊重课堂上教师的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与安排,尊重每一次体育锻炼的机会与过程,这些都是学生最起码,最基本的体育道德。
二、课堂教学的正面熏陶
课堂教学的正面熏陶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选择倾向。以田径项目中的跑步为例,高中体育中会涉及到中长跑、接力跑等具体内容。教师也会在课堂上安排接力比赛等等,从竞技的角度上讲,有比赛就会有名次,但从体育道德上讲,更应当强调的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因此教师在安排这些比赛时,要弱化比赛结果而强调比赛过程,特别是比赛中,学生之间是否足够团结合助,团队与团队之间又是否彼此尊重,比赛过程中是否服从裁判员的指挥,比赛过程中对于队友的表现,特别是不太完美,不如预期的表现是否能恰当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去指导与提醒的。比如接力赛中鼓励队友与队友之间相互打气,比如在组队时充分听取并结合组员的建议来整合最好的资源等等。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体育道德的奖项,比如风度奖,进步奖等等,作为学生学习参考,向优秀体育道德靠拢的对象。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在课堂上除了关注学生动作要领的掌握程度外,还要充分关注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规范,做好引导、点拨、矫正、纠错的工作,这些都是构成学生体育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为人师表的模范榜样
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的开拓者与引路人,更是学生模仿与参考的对象与标尺,因此,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教师本人的行为规范也是基本要求之一。以田径运动中的长跑训练为例,很多学生都难以持续地锻炼与提升,特别是在期末考试的800米与1000米时,很多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还没有到达终点的,就会在时间到后立刻停止跑步,而不是坚持完成,这实际上就是体育道德中意志力不坚定,缺乏对体育运动足够尊重的体育精神。对于这种现象,教师在学生的锻炼中,可以陪伴学生一起进行长跑训练,在考试中,对于时间到还没有完成的学生,也可以陪伴,用自己的行动去带动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看到教师的努力与付出。除此以外,教师也可以适当地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历,比如自己最开始在长跑练习时遇到了什么困难与挑战,又是通过什么办法去克服,最后又取得了怎样的进步等等。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无形中影响学生,而教师本人的体育道德更加是学生参考的对象,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自己在学生形成体育道德过程中的影响力。
四、典型事迹的鼓励鞭策
除了学生本人的努力,教师的榜样,还有一个形成学生体育道德的基本要求,那就是典型事迹的鼓励鞭策,这里的典型事迹主要指的是发生在体育明星、优秀运动员身上的事迹。由于体育明星、优秀运动员本身自带光环,作为公众人物也非常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体育道德的好坏与否自然也会成为学生参考的一个因素。因此,教师要充分借助先进典型事迹来鼓励与鞭策学生。比如2012年伦敦奥运会1 10米栏预赛中,著名运动员刘翔意外摔倒致使无法顺利完成比赛,但即使忍着疼痛,刘翔也坚持单腿跑完全场,这是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对体育项目、体育赛事、体育精神及运动者本人的一种充分的尊重。因为如果单纯从运动的初衷——强身健体的角度上讲,体育运动本身并无绝对性的输赢,有的只是是否完成了运动项目本身的所有内容。刘翔这一行为正是运动员最朴素的一种情怀——完成运动的表现,这是优秀体育道德的表现。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借助这些典型的事迹来鼓励与鞭策学生,让学生从偶像身上汲取力量。
【社会基本道德】推荐阅读:
社会基本道德01-09
社会法基本理论06-07
社会基本医疗保险08-17
社会学基本理论09-21
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报告基本格式05-14
社会统计学基本公式09-07
社会保障基本知识11-03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研究05-31
社会保险基本知识讲义12-07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论文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