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港

2024-06-20

航空港(精选12篇)

航空港 篇1

1 引言

21世纪国际上航空货运市场范围急速扩大, 货运量远远超过航空客运的增速。世界上各大国际机场均迅速扩建货运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货运信息化电子化程度, 开展空港多式联运, 同时随着航空密集型产业的集聚, 航空港经济区成为国际机场发展的趋势。随着近几年亚洲经济的急速发展, 香港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韩国仁川国际机场的航空货运吞吐量一直位于世界前列, 且增速明显。我国目前航空物流业正处于发展阶段, 各项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完善, 国内航空货运市场正以年均10.3%的速度保持增长。

郑州航空港区的战略定位是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到2017年, 港区航空货运能力大幅提升, 实现与航空物流相关联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航空都市形象基本确立[1]。在此目标下, 郑州航空港区应当抓住时机, 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航空物流先进经验, 取长补短, 从而促进郑州航空港航空物流产业的平稳快速发展。

2 主要国际机场航空物流特点

航空物流业最早起源于美国, 从1920年开始至今, 世界大部分国家均建立了航空物流体系,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航空物流主要是指从供货地流向需求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流通与存储, 从而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包括了仓储、货物高效处理、地面快捷运输、航空转运等多个方面[2]。

从国际机场理事会2007~2009年的国际机场航空货运吞吐量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图1) , 目前国际上孟菲斯国际机场、香港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韩国仁川国际机场的航空货运吞吐量均位于世界航空机场前列。分析这四个机场的特点, 其存在的共性优势: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都是空港联运枢纽;航空港区基础设施完备, 电子信息化水平高, 综合服务功能完善;港区内大型物流企业入驻, 提供一流的设施条件, 业务范围广泛。

2.1 孟菲斯国际机场

孟菲斯国际机场位于美国中部中等城市———孟菲斯市, 西邻密西西比河, 地理位置特殊。该机场始建于1909年, 规划占地2000公顷。1993~2008年, 它的年均货运量一直保持300多万吨, 位于世界领先地位。孟菲斯市本来仅仅是美国一个普通的中等城市, 改变是从联邦快递于1973年选择孟菲斯机场作为美国的货运中心开始, 随着联邦快递的迅速壮大, 孟菲斯机场成为了许多大型企业的中枢, 带动了一系列大企业的入驻———如惠普、松下、耐克、捷普全球公司、辉端和葛兰素的分拨中心等, 逐渐形成高端电子制造业、国际物流业、生物医药业等相关产业的集聚。孟菲斯国际机场发展航空物流的特点是交通区位优越, 多种运输模式并存, 货运设施完备便捷, 可靠快递运输保证, 合作伙伴优势明显, 优势企业入驻的集聚效应。联邦快递选择孟菲斯的主要原因就是地理位置特殊, 以孟菲斯为中心, 24小时以内可以到达北美任何一个角落, 48小时可以实现抵达全球主要城市。公路方面, 仅在该地区运营的卡车运输公司将近400家, 7条高速公路交汇于此, 到达全美152个城市都只需要一晚的路程。铁路方面, 5条I级铁路经过孟菲斯, 且都具有联合运输的能力, 每天平均达到220班列车, 同时孟菲斯市还将不断地继续扩建铁路。水运方面, 孟菲斯位于密西西比河东岸, 为美国第四繁忙的内河码头[3]。在多交通运输模式的配合运输下, 孟菲斯形成了集机、水、铁、公为一体的综合多式联运系统。孟菲斯周围交通集散条件的不断提升, 可大大扩散其航空运输的腹地资源, 从而使孟菲斯国际机场成为大型航空物流转运中心。

2.2 香港国际机场

香港国际机场位于国际机场货运吞吐量第一位, 对香港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机场现有96个停机位, 全日制运作, 近90家航空公司在机场营运, 每日提供近800架次定期客运及全货运航班, 可达全球150多个目的地。截止到2013年3月31日, 香港国际机场的总航空货运量约404万公吨, 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2.9%。其货物总值占香港外贸总值的36%, 达到26339亿港元[4]。香港国际机场发展航空物流的特点是腹地资源丰富、国际航线丰富、快捷通关流程、先进货运设施。香港国际机场位于我国珠三角地区, 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 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地区, 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制造业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在该地区发展迅速, 产品要求及时高效的市场销售及服务, 对航空物流依赖性较大, 这就为香港国际机场提供了广阔的腹地资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州、深圳、澳门机场的大部分国际货运通过香港进行转运, 同时香港周围有众多港口城市, 空港转运也为其提供了大量货运保障。香港国际机场丰富的国际航空网加之香港特殊的地理位置, 使其在5小时之内可以达到全球半数国家[5]。香港国际机场主要以转运为主, 实现高效快捷的通关流程就显得十分必要, 为此采用便捷的电子数据联通机场与海关的空运货物系统, 从而实现“一站式”服务。香港机场货运基础设施完善, 到2014年止, 机场拥有两层货运服务, 第一层主要包括各类货运中心, 第二层服务包括海运码头、机场空运中心及商贸港物流中心[5]。

2.3 仁川国际机场

仁川国际机场位于韩国仁川市, 是大韩航空及韩亚航空的主要枢纽, 与首尔市相距52公里, 自启用至今货邮吞吐量一直保持在约220万吨上下。仁川国际机场的特点是强劲的转运能力、较低的运营成本、高品质的服务。仁川机场的航空货运中近一半都是转运货物, 较强的货物转运能力是仁川机场成功的重要因素。覆盖全球的航线网路:仁川机场49家航空客运公司经营着连接172个城市的航线, 16家航空货运公司连接近20个地区的定期航空货物运输;实力强大的基地航空公司:大韩航空、韩亚航空是韩国乃至亚洲地区航空运输业的主要力量, 大韩航空公司拥有庞大的货运机机队, 在全球八大机场中拥有货运站;丰富的机场货运设施:机场具有六个货运站和五个独立的仓库, A货运站面积最大, 归属于大韩货运航空, 可以处理需冷藏或鲜活的货物, C货运站为Fed Ex、UPS等国外航空货运所用;立体的交通体系:仁川机场具有便捷、多元化的场内外综合交通体系, 跨海大桥、海底隧道、双优快速铁路、快船码头形成了集海陆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枢纽[6]。仁川国际机场的地面操作费用以及机场的使用费用费较低, 这就可以大大增加其在亚太地区的竞争优势, 仁川机场优越的地理位置, 以及世界一流航空货运公司的入驻, 更稳固了其在亚洲地区的转运枢纽地位。仁川国际机场实现了无纸化通关系统, 在很大程度上简化通关程序, 降低成本, 减少人员浪费, 更加强实现了航空货运的高效及时化。

3 郑州航空港经济区航空物流发展现状和面临问题

3.1 港区航空物流发展现状

根据2014年统计资料看, 2013年郑州机场完成货运吞吐量25.57万吨, 增速达到69.13%, 而当年国内货运平均增长仅为2%, 跃居全国货运机场第12位。截止2014年4月, 郑州机场货运航线通航点达到24个, 国际地区12个, 国内地区12个, 国际与国内航线互转, 空陆运输衔接的网络初步形成。郑州机场在近两年连续与德国莱比锡机场、卢森堡航空公司达成合作协议, 卢森堡航空公司已经着手在郑州航空港建设国际化货运基地航空公司, 届时郑州机场即拥有24小时直飞欧洲的货机, 国际航空物流中心的地位可以得到提升。近几年, 新郑机场周边布局了包括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制药业、航空物流业等新型产业, 如富士康苹果手机生产基地、UPS、顺丰、国航等均在新郑机场周边设立基地。

3.2 港区航空物流面临的问题

郑州航空港现今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面临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1) 航空市场竞争激烈, 郑州虽然具有一定的地域优势, 但是我国人口集中和经济发达区域主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 民航市场存在一定的重叠。从2012年统计数据来看, 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城市的机场货运量占全部机场货运量的53.5%。国内的国际航空货运中转主要集中在这三个城市, 郑州航空港在2012年货运量突破15万吨, 但是面对国内机场的激烈竞争, 自身并不具有核心竞争优势。

(2) 郑州经济腹地资源缺乏航空物流导向性的产业, 现有产业布局仍以传统产业居多, 虽有富士康智能手机生产商的入驻, 但是仍缺乏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高时效性的先进制造业,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郑州航空港航空物流的货源基础。

(3) 郑州航空港强调的多式联运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郑州航空港多式联运体系尚未健全, 多为零散行的自发性的单一式联运, 且在铁路、公路、机场无缝连接过程中存在交易风险。

(4) 相关航空物流的基础设施不健全。香港国际机场的空运货站总部耗资十亿资金建设, 总占地面积约27万平方米, 每年可储存转运260万吨货物, 配备全自动化航空货箱贮存系统, 是世界上最大型只处理空运货物的设施, 同时亦是世界上单一最大的空运货站。与国际先进货运机场相比, 郑州航空港航空物流基础设施尚处于建设阶段, 航空物流技术以及配套设施落后, 未达到国际标准。二期扩建工程以及物流园区虽然正在建设过程中, 仅能实现货邮吞吐量50万吨的目标。

郑州航空港作为国内首个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 按照规划, 河南省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发展, 基本确立郑州国内大型航空枢纽地位, 初步形成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1]。而航空物流是郑州航空经济区实现长远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近几年, 郑州航空物流已取得长足的发展, 但在实际运作中仍存在着问题, 严重影响航空物流的运作和市场竞争力。综上所述, 提高航空物流整体运作水平迫在眉睫。

4 郑州航空港航空物流发展对策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作为中原经济区的先行先试区, 航空物流作为优先发展的龙头产业, 究竟应该借鉴哪些经验至关重要。通过对孟菲斯国际机场、香港国际机场、韩国仁川国际机场的分析, 郑州航空港发展航空物流应该借鉴以下经验。

4.1 完善物流基础设施

货运基础设施是否完善便捷对于航空货物运输的快速处理至关重要。郑州航空港首先要完善货运的基础设施, 从而满足货物处理的各项要求, 增加仓库容量, 完善各项地面物流基础建筑设施, 增加相关基础设备———牵引车、集装设备等, 提高地面操作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为了实现更好的为航空货运公司服务, 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定期征求客户对机场货运基础设施的要求和建议, 不断的进行调整, 从而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 提高物流货运基础设施的便捷程度。

4.2 做到“铁、公、机”等其他物流枢纽的高效无缝连接

郑州航空港目前建立的多式联运方式仅是为客运实现便捷, 货运中的多式联运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巨大的隐患。因此, 应该实行标准的货运多式联运具体政策, 保障“铁、公、机”实现有效链接[7]。上海浦东机场与苏州工业园区实施的联程中转 (SZV) , 将苏州工业园区看做虚拟空港, 航空主运单上直接标记SZV代码, 落地后直接有监管卡车将货物运往苏州, 卡车运输相当于航空器延伸, 这样就大大减少了中间环节, 降低营运成本。郑州周边有众多产业集聚区, 采用这种联程模式, 利用卡车航班, 可以高效实现空陆无缝链接, 减少企业运营成本。

4.3 引入大型航空货运公司, 提高竞争力

大型的航空货运公司的入驻是航空物流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郑州航空港要学习孟菲斯国际机场和仁川国际机场, 积极与大型航空货运公司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主动开展营销活动, 利用国家政策支持, 为航空公司提供适当优惠。目前, 郑州机场入驻的定期货运航空公司共有6家, 包括俄罗斯空桥货运航空公司, 顺丰速递集团、中国国际货运航空公司等, 这对于机场的货运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吸引更多国际一流的航空货运企业以及物流服务提供商入驻, 将会产生更多的连带效应, 从而带来更多的货运航空公司、物流企业以及厂商向这里集聚。

4.4 充分利用优势产业, 扩大腹地货源

郑州航空港要充分利用本地的优势产业, 随着郑州及河南省铁路、公路、航空港、城市路网络的不断完善, 以及大量沿海制造型企业的内迁, 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郑州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目前, 郑州的很多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郑州机场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产业, 扩大它们对于航空运输的需求。如:郑州航空港目前已经发展了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以及汽车产业等四大主导产业集群, 这些产业的很多原材料和产品如制造业的许多高级设备、生物医药业的生物芯片和提取品、汽车产业的很多零部件等都比较适合航空运输, 机场要使这些企业充分了解航空运输的优点以及机场可以提供的优惠条件等, 扩大腹地货源。

5 结论

郑州航空港拥有河南省及周边地区雄厚的经济支持、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优势, 政府强劲的政策扶持以及大项目的强力拉动, 其未来经济的发展呼唤郑州航空物流产业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实现提速运行, 同时整个航空港也亟需航空物流产业给予强而有力的支撑及带动作用。通过对国际领先机场航空物流运作特点的具体分析, 对郑州航空物流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对策, 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 (2013~2025年) [J].

[2]刘明君, 刘海波, 高峰, 刘智丽.国际机场航空物流发展经验与启示[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8 (4) .

[3]赵晶.孟菲斯机场发展货物运输对西安机场的启示[J].空运商务, 2009, 239.

[4]付喜梅.香港机场航空货运发展分析[J].空运商务, 2013, 340:42-46, 56.

[5]鱼海洋, 胡华清, 肖练军.香港航空货运市场特点与发展预测[J].空运商务, 2011, 123:32-34.

[6]李宪树.仁川机场的战略定位——亚洲物流枢纽[J].物流技术, 2007, 26, (12) :125-127.

[7]夏洪山.现代航空运输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78-79.

航空港 篇2

1概述

3月7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郑州航空港”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正式批复,这是继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成为国之方略后,河南发展史上迎来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建设好郑州航空港,曾是古代丝绸之路起点的中原有望成为新兴航空工业“丝绸之路”的又一个崭新起点。

郑州航空港按照“建设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的发展思路,共编制了26项专项规划,17项已通过专家评审,近期加快实施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二期、菜鸟智能骨干网、航空物流园、综合保税区三期等183个项目,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工业服务业项目,下半年将完成投资209亿元。基础项目资金需求为中长期资金,而间接融资多为中短期贷款,存在匹配问题;工业项目为初建,一般较难获得贷款支持。长期以来,金融偏重于间接融资,偏重于银行体系,这容易导致所有资源都走“独木桥”,一方面导致融资的困难,另一方面又由于过于集中而导致金融风险。为此,需要更多地考虑和借助直接融资的方式,充分利用资本市场。

2区域发展的融货模式研究

郑州航空港战略目标的实现将基于区内所提供的综合配套服务,金融服务则是其中的关键,如何通过融资渠道建设解决区内企业发展所面临的资金问题,将成为航空港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从目前区域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方式和特性分析,主要有以下的融资模式。

2.1直接融资:①土地出让金融资。指地方政府依照法律程序,运用市场机制,对通过收回、收购和征用等方式取得的土地,进行前期开发、整理,予以储存,以满足城市各类建设用地的需求,确保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一种管理制度。土地储备制度主要通过“土地收购—土地储备—土地出让”来实现融资,包括苏州模式、重庆模式、长沙高新区模式等。②有偿出让无形资源。如冠名权、广告权、特许经营权。港区管委会可将路标、显著位置的广告权,道路、桥梁等的冠名权,区内餐馆、超市、书店、运动场馆等的特许经营权以一定价格出让给企业,甚至可以进行拍卖来获得收益。③上市融资与再融资。沪深主板上市、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河南省区域股权转让中心等股权融资,对项目和企业资质有一定的限制。④企业债、中小企业私募债发行融资。精选一批重点符合发中小企业私募债的相关企业,以及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地方政府企业债务融资,或者采用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形式进行融资,由航空港的.管理单位主导牵头,统一组织、统一冠名、统一担保和分别负债、集合发行,可以起到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⑤资产证券化。在当前银监会控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规模的条件下,地方政府和国企有巨大的流动资产,资产证券化能让资产流动循环发挥最大效益,通过以证券化的方式出售部分资产,偿还已有负债。⑥产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是以个别企业为对象的一种投资基金,它是借鉴国外国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创业投资基金”的运作形式,通过发行基金收益券募集资金,交由专家组成的投资管理机构运作,基金资产分散在不同的实业项目上,投资收益按投资分成。用产业投资基金作为项目本金可以降低债务率,减轻财务负担也有利于降低项目建设的融资成本。

2.2间接融资①银行贷款。分为国内银行贷款和国外银行贷款,前者又分为政策性银行贷款和商业银行贷款。国内外银行贷款主要的区别在于利率高低、准入条件和介入领域等方面的不同。②政策性扶持资金。及时了解和掌握一定时期内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资金投向和扶持对象,争取政府的特殊支持和专项拨款。③项目融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a特许经营,如BOT方式。对于部分大型的营利性基础设施项目,可由政府与私人投资者签订特许协议,由私人投资者组建项目公司,实施项目建设,并在运营一定期限之后再移交政府的方式,称为BOT(build-operate- transfer)模式。b公私合营,如PPP模式。由政府与私人企业共同投资建设,或私人投资,政府提供配套条件的建设模式,称为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ing)。c施工承包商垫资,并交付履约保证金。由承包商预先垫付资金,并交付履约保证金,也是一种减轻航空港区资金压力的方法。但必须挑选真正具备垫付资金实力的施工单位,否则会导致拖欠工程款等社会问题。同时,航空港区也应烙守信用,在项目完成之后如期付款。

3金融服务航空港区模式

基于上述分析,综合考虑航空港经济区实际情况,为解决区内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面临的资金需求,通过选取适宜于区内经济发展的融资方式,构建区内多层次融资渠道。

3.1 IPO融资充分利用国内资本市场的机遇,推动实验区内优秀企业上市筹资,积极引入中介机构开展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做好项目储备。按照行业划分,特别关注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选择IPO前景良好的企业,帮助其进行改制辅导,在适当时机完成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同时,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引导已上市公司用足、用好上市资源,利用相对宽松的融资渠道,扩大再融资。

3.2成立专项经营公司融资就综合区内成立城投公司、资产经营公司、交投公司、水投公司等相应的集团公司或者实行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之后,制定可靠的措施方案。

3.3中小企业私募债融资按照相关规定,除了地产、金融类企业,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港区内目前项目主要涉及基础设施项目,按照港区的发展规划,航空港将以其特殊的区域优势、交通优势和政策优势,必将会聚集大量的高端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和批发企业,这些企业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引导方向。同时,作为国家战略发展的临空港区,可以向国家争取更有利的财税、费用返补等多种优惠政策。港区政府也可成立相关单位来主导牵头,统一组织、统一冠名、统一担保和分别负债、集合发行,这样起到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随着各专项规划的形成,以及国家、地方政府扶持政策的到位,将更有利于我们港区内企业私募债的发行。

3.4资产证券化融资寻找航空港内企业融资主体信用评级在AA-以上;融资主体下有未来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如债券类(政府BT项目回购款、企业应收款)、收益类(门票收入、水电煤等经常性收入、高速公路收费、租金收入)进行相关资产证券化,由证券公司成立发起相关的资产管理专项计划,向投资者公开募集。航空港区适合证券化的资产包括:BT合同的回购款、贷款合同的项下的债权、租赁合同的租金收益、供水系统水费收入、污水处理系统排污费收入航空、路桥收入等;航空港区适合证券化的企业包括工程建设公司、城建公司、租赁公司、水务公司、高速公路,路桥、港口,航空公司,轨道交通企业等众多的企业。

3.5产业投资基金融资以自有资金或合作基金对港区内优质企业进行直接股权投资或与股权相关的债权投资;或与港区合作成立基金管理公司,共同发起设立基金,重点对港区内企业进行投资。

券商直投和直投基金是一大类概念,一般是指向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或准股权投资,并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以期所投资企业发育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实现资本增值。

河南PE市场发展尚处起步阶段,特征之一就是,多数PE机构没有在河南进行长期、有规划的投资,对个别企业的投资具有偶然性,资金供求双方缺乏有组织、成规模的平台,整个河南股权投资市场缺乏足够的主体,也缺乏统一性和流通性,尤其是还没有形成能够覆盖全省、市场导向性强、具有足够信誉度的股权投资机构。

3.6 0 TC市场融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河南省区域股权转让中心、柜台市场、并购重组等资本市场的推介服务,以解决部分企业的资金需求。

航空港 篇3

一、郑州航空港航空物流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机场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郑州航空港航空物流呈现强劲的发展态势。目前,在郑州机场运营的客运航空公司已达23家,开通客运航线133条,其中国际地区客运航线15条;在郑州机场运营的货运航空公司已达16家,开通货运航线24条,其中国际地区货运航线19条,居中西部地区第一位;客货运通航城市已达86个,基本形成覆盖全国及东南亚主要城市、连接欧美货运枢纽的航线网络,同时依托航线网络优势,开展国际国内货物“空空中转”、“空陆联运”等业务。据统计,2013年完成旅客吞吐量1313.99万人次,同比增长12.56%,全国行业排名第12位;完成货邮吞吐量25.57万吨,同比增长69.13%,连续三年货邮吞吐量增速在全国大型机场中位居第一,全国行业排名第12位。随着郑州机场的强劲发展,特别是货运量的增长,入驻郑州机场的知名物流和货运代理企业如UPS、FedEx、空桥、丹马士、东航物流公司、国货航、海程邦达、捷运国际等达到40多家。

虽然郑州空港航空物流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与国内外知名空港航空物流业发展相比,在航空公司数量、航线网络、临空产业等方面仍然存在差距与不足。如德国法兰克福机场有129家航空公司在机场运营,连接世界110多个国际航线,29家航空货运公司运营飞往44个国家,机场附近建设了法兰克福物流城,有数百家物流运输公司进驻,这些公司将世界各地的产品运进德国,也将德国的产品送往世界各地;1959年,爱尔兰成立了香农国际航空港自由贸易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临空产业区之一,主要是利用国外资金和原料,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等。

二、郑州航空港发展航空物流的优势

(一)政策优势

2011年国务院出台中原经济区建设指导意见,提出要推进郑州国内大型航空枢纽建设,同年中国民航局又把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确定为“十二五”期间全国唯一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试点;2012年2月,民航局与河南省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加快河南省民航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郑州国内大型航空枢纽建设;2012年7月,河南省制定20条优惠政策,支持航空物流业快速发展;2013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国家将在口岸通关、财税金融、航线航权、土地管理、服务外包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二)区位与交通优势

郑州地处中原腹地,承东启西,是东部产业转移和西部资源输出的重要通道和平台。同时郑州也是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京广和陇海铁路、京珠和连霍高速公路、107和310国道在此交会,拥有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郑州北站和全国最大的铁路零担货物中转站郑州东站,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是国内干线运输机场和国家一类航空口岸,一个半小时航程内覆盖中国2/3的主要城市和3/5的人口。郑州机场高速、郑民高速、郑少洛高速、京港澳高速、连霍高速、绕城高速、宁洛高速以及107、310国道均在实验区交会,空地一体、多式联运、内捷外畅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日趋完善,货物集疏的物流成本和时效成本优势明显。

(三)产业优势

近年来,河南省的对外贸易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已为郑州航空港发展航空物流奠定了较好的产业基础。一批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运输等企业加快向郑州航空港集聚,如富士康郑州项目发展态势迅猛,2013年智能手机出货量近1亿部,占全球供货量的1/8,富士康集团下辖企业进出口总额约占全省的六成,每天有数万乃至数十万台手机通过空运送达世界各地,直接带动了国际航空物流的发展。同时引来UPS、顺丰速运、国航、空桥货运等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在郑州设立基地,而这些企业又将吸引高端研发、总部经济、仓储、物流、金融、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在郑州航空港集中布局,进一步增强了郑州航空港航空物流的产业优势。目前,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已经启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前景广阔,郑州航空枢纽建设与航空关联型产业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已初步形成。

(四)服务优势

政府部门紧抓临空经济发展机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教育、医疗、培训等国际化临空公共配套服务业,为大力引进航空配套企业及酒店、餐饮等各类型规模企业营造了良好的机场周边软环境。尤其是郑州航空港开创性地把综合保税区建设在航空港内,与机场口岸实现了以一次性验关为主的“区港联动”,海关、检验检疫等政府职能部门入驻集中办公,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检验、一次放行”,有利于便捷化通关。

三、国内外航空港航空物流发展的经验借鉴

(一)美国孟菲斯国际机场

孟菲斯国际机场是美国最大货运机场,该机场2013年的货物吞吐量为413.79万吨,全球排名第二。孟菲斯是联邦快递公司(FedEx)的世界枢纽及联邦快递的总部所在地,拥有世界最大的邮件处理中心。孟菲斯机场每年总货流量的95%都来自联邦快递(FedEx)。FedEx在孟菲斯机场建设了自己的大型货运基地,并以孟菲斯机场为中心枢纽,向世界200多个国家提供快速、准时、可靠的门到门的第三方物流服务。除了FedEx之外,还有UPS、DHL等著名快递公司在孟菲斯机场运营。正是FedEx、UPS、DHL等世界级的航空货运公司的大规模高效运作,才逐步造就了孟菲斯机场的货运大枢纽。借助航空物流的发展,又集结了一大批相关的商务机构,因此成为世界航空物流规模最大、货运效率最高、服务实施最齐全的航空港。endprint

(二)德国法兰克福国际机场

法兰克福位于德国的心脏地带,同时又位于欧洲的中心,该机场拥有航空、铁路和公路网络,这意味着它可以大幅拓展领地,影响范围可以在以机场为中心的200千米之内,该范围内共有人口3800万,这比任何一个欧洲枢纽机场的覆盖范围都要大,因此法兰克福机场从地理位置优势中受益匪浅。法兰克福国际机场是德国最大的机场,欧洲效率最高、全球领先的航空货运机场,货运量位居欧洲首位,通航112个国家,每年处理240万吨空运货物。法兰克福货运区就建在机场附近,占地面积约300公顷,聚集了129家航空公司在机场运营,100家运输服务公司(如TNT、DHL、FedEx等)专业从事物流服务。机场当局在南侧货运区建设了大型现代化机场货运城,年处理能力约为100多万吨,为客户提供定制模式服务,按需提供一流设备和服务。为了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法兰克福机场还建立了海关监管仓库、分拨配送中心、货运处理管理信息系统等现代物流设施,并不断投资扩建货运设施,以确保其欧洲最大货运枢纽机场的地位。

(三)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

新加坡樟宜机场是新加坡重要的国际机场,也是亚洲主要的航空枢纽。目前,机场已经建设了4个航站楼,以及一个拥有9个货站的航空货运中心,同时还在扩建机场物流园,该物流园占地面积为26万平方米,坐落在樟宜机场航空货运中心旁边,并被指定为自由贸易区,能够让货物在最快时间内增值、周转、分销。同时物流公司也能为樟宜机场提供高效服务。樟宜机场的物流运作模式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新加坡民航局拥有和管理航空货运设施,向包括DHL、FedEx、UPS和瑞士德讯集团等在内的200多家专业物流公司出租仓库、写字间和物流设备,由这些物流公司直接参与提供航空物流服务。二是航空货运中心作为一个自由贸易园区,可以让各公司不用通关,即可在这里方便地移动、组合、储存和重新包装货物。只有当货物离开航空货运中心时,才需要通过设在自由贸易区出口的海关和安全检查。此外,新加坡海关在园区内所设的海关检查站24小时全天候运作,来配合樟宜货运中心和机场物流园的24小时运作,园区内也设置有航空邮件转运中心和检验进口动植物的检疫中心。

(四)韩国首尔仁川国际机场

仁川国际机场是大韩航空、韩亚航空的基地、天合联盟(SKYTEAM)的东北亚枢纽,仁川国际机场是韩国国际客运及货运的航空枢纽,据国际机场协会(ACI)2006年到2013年的调查,仁川国际机场连续7年获得“全球服务最佳机场”第一名。为了增加机场的货运服务功能,满足货主的需求,机场当局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机场内建立自由贸易区。韩国最大的电子企业三星集团和LG集团均在仁川机场租了专属物流中心。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既满足客户需求,又给机场带来了大量货源,提高机场设施的利用率,增加机场的竞争力。

(五)中国香港国际机场

香港国际机场是世界一级机场,是重要的国际客货运枢纽之一,超过100家航空公司在机场营运,每天提供约1000班航班。香港国际机场也一直是全球最繁忙的国际航空货运机场,全天24小时运作。2013年,香港国际机场提供41个货运停机位,机场的货运量达到415.61万吨,全球排名第一,其货物总值占香港外贸总值的37%,达到28,530亿港元。香港国际机场能够成为航空货运枢纽,是因为以下优势:奉行自由港政策;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网络强大,四通八达;广泛应用资讯科技、高度安全、保安严密;货物处理能力充裕;货物处理效率卓越;成本富竞争优势。

四、加快郑州航空港航空物流发展的对策

第一,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航空物流业发展投融资政策以及土地、价格、税收返还等政策,研究运用财政和信贷手段加大对一些重要物流项目的资金支持,带动整个物流业的发展。鉴于基地航空公司在枢纽机场的建设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郑州机场要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引入基地航空公司,同时政府要在目前航空补贴政策基础上,加大航线航班补贴专项资金,用于新开国际航线、国内干线和区域支线市场开拓,特别是通过航线补贴、奖励,鼓励更多的航空公司开辟新的国际货运航线,不断完善航线网络。

第二,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是完善航空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加快空港物流园区建设,包括仓储区、货物处理中心、商务办公区等节点设施设备完善与配备,加快空港周边地面交通系统建设,推动航空与陆路运输的有效融合,逐步形成以机场为中心,发散式的集、疏系统,提高空港物流聚散的效率和能力。另一方面,加快推进电子口岸建设,完善航空物流信息化平台,一个真正的航空物流基础信息网络平台应能为航空物流企业、货主、海关、商检、陆空联运服务企业等诸多使用方提供开放式基础信息服务,实现信息对接和整合,具备物流信息、资金结算、通关商检、单证合同等多种功能。

第三,进一步大力发展临空产业。虽然当前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内已聚集了电子信息产业、航天器维修、航空物流等临空产业形态,但数量较少、规模较小,产业集群仍不完备。从德国法兰克福、美国孟菲斯、韩国仁川等发展成熟的临空经济区来看,主要发展航空业、航空物流业、高端制造业、商务会展业和娱乐休闲业(为旅客提供服务)等五大支柱产业,并引导形成完整产业链,产生聚集效益。为此,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高端制造、生物医药、专业会展、电子商务等产业的发展,同时要加快启动郑州自由贸易园区申建工作,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众多外向型企业聚集驻扎,拉动当地经贸发展,使得各行各业都能够从中享受到“政策红利”。

智慧云集支持郑州航空港建设 篇4

刘炯天:郑州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煤炭与矿物加工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本次沙龙活动首席专家。

郑州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炯天认为,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河南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布局,这个战略意义应从三方面认识。

“首先,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建立河南面向全球的开放门户。”刘炯天分析,河南作为内陆省份,从空间距离讲,连云港是最近的出海口,也将近600公里,“但实际上,河南与世界的距离,不仅是空间的距离,也不是交通的速度问题,而是从观念上、行政上的改变,河南一定要开放,要有一个走向全球的窗口。”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战略意义,比它的实际意义更大,对于促进河南进一步开放,进一步解放思想,营造开放的环境,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打造河南产业的升级版。”刘炯天说,从总量上来说,河南已是经济大省,目前最迫切的,是要实现产业的升级转型,迫切需要发展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现代产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促进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助推器,是带领全省迈向现代化的大平台“。从航空港实验区发展的数字上来看,不仅体现了引领作用,也体现了发展内涵的改变”。

“再者,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必须要实现河南三个国家战略的三位一体。”刘炯天认为,不论是建设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中原经济区,还是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应该是“三位一体”,这个“一体”就是实现河南的现代化。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中,也存在一个“三位一体”的问题,“开放”可以视为“天”,是政策、是观念、是思想解放,产业升级落地应该视为“地”,天地之间就是“人”——人才,只有“天地人”“三位一体”,才能支撑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发展。

航空港建设应以信息化为抓手

王家耀: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家,博士生导师。

正在建设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未来是什么样子?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家耀用“智慧”两个字来形容,具体来说,就是以信息化为核心,以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为支撑点,以高科技人才队伍管理及强有力的智能技术应用为保障,打造智慧空港。

王家耀认为,航空港建设应该以信息化航空港建设为核心,以智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抓手,以发展大物流以及智能物流和培育大产业作为支撑点,以高新技术人才和管理的队伍,以及强有力的智能支撑为保障。

为什么要提出以智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作为抓手?王家耀说,智慧其实是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总体要求,我们城市化是经历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智慧是集这三个东西为一体的总体目标,它也是全球信息化最大的重点。“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智慧城市它也是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集中体现,我们从智慧城市的总体架构来看,最底层是智慧信息,包括互联网、物联网、云技术、大数据;第二层是智慧服务,应用服务、技术支撑层面,它涉及好多高新技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第三层是智慧应用服务层次,直接面向个人用户进行服务;最顶上的层次就是产业运行层次,智慧城市建设,最后需要推动产业发展的。”

刘炯天

王家耀

魏后凯

张占仓

王家耀认为建设郑州航空港要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作为切入点。因为航空港叫做航空物流,物流的核心,就是要建信息流,要建物流系统,要建货币流系统,特别是货币流、信息流、物流,它必然产生体制的改革。关于物流,王家耀的基本的想法是以航空物流为主体,打造空地,甚至是空地海一体化的一体物流系统,“我们不要把它局限在航空物流上,既然是航空港,航空物流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我们也要结合地面的和海洋的。我们地面的有铁路物流,有公路物流,特别是我们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这么发达。为什么要提海洋?我觉得河南连接东部和西部,必然要涉及海洋物流,因为有些东西不是靠航空物流的。”

同时,王家耀认为到2020年地理信息服务业的产值预期达到1万亿,到2020年,可能要达到2万亿,增长性非常快。新兴信息技术服务业,包括了物联网产业,云计算产业,智能港支持的产业,特别是智能港,发展的空间很大。

创建“世界空港经济与产业创新联盟”加速航空港建设

魏后凯: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会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要建好,首先要做大做强做好航空港。”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说,应该把郑州航空港建设成一个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竞争力的综合性、区域性的航空港。“目前从客运吞吐量来看,郑州机场还相对滞后,不仅排在成都、西安之后,而且比周边的长沙、武汉、青岛都要低。”魏后凯认为,河南是“一路一带”战略构想的一个重要战略支点,也是“一路一带”的接合部,所以要把航空港做好,就要客、货并做,打造一个综合性、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区域航空港,通关要便利化,可以在洛阳等周边城市建立一些窗口,把郑州航空港的“腿”很好延伸出去。

“其次,郑州航空港产业园区要形成很好的航空产业链。”魏后凯说,这个航空产业链应该是开放的,而不仅仅局限在航空港所规划的415平方公里之内。这些产业链,哪些环节放在航空港内,哪些可以放到周边地区去,可以好好地规划、衔接。同时,航空港产业园区还要研究一下产业链的进入、退出门槛。

“第三,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不能局限于做航空这方面。魏后凯说我觉得要跟我们郑州的铁路的优势结合起来。实际上过去我们郑州的铁路的影响比我们空港的影响还要大,就是因为铁路对我们的空港经济形成了一定的集聚效果,尤其是高铁发展了以后,我们郑州的航班很小,所以我的意思,能不能通过某种途径,把铁路相关的东西资源整合进来,你比如说通过战略联盟,形成一个一体化的综合性组织。建立一个开放性的“世界空港经济与产业创新联盟”,形成一个网络,国内外相关的企业、机构和研究单位可以吸引加入,形成一个面向全球开放的、世界性的联盟。

“第四,既然是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应该有一个标准,有一个规划,有一套指标体系。”魏后凯说:“因为有很多地区空港,很区域要搞空港经济,应该从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角度,搞一套评价体系,搞一套标准,形成一套规范,使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形成一个全国性的、可推广的典范。”

郑州有望成为中国领先的航空大都市

张占仓:河南省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经济地理学专家,主攻方向为区域规划与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经济新常态需要发展临空经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是国家发展临空经济的战略需求,是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升级发展、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重大战略举措。”8月28日,河南省科学院副院长张占仓说。

张占仓认为,发展临空经济大有可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与发展的初步尝试,表现出临空经济的巨大魅力,特别是实验区客货吞吐量的高速增长以及带动河南省及周边地区开放型经济跨越式发展,证明郑州航空港区已经成为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随着郑州发展临空经济优势进一步显现和国家支持临空经济发展政策法规的进一步完善,临空经济在我国进一步创造发展机会的潜力巨大。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标志之一,经济发展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发展质量迅速提升,经济的国际化水平,尤其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国际化水平,迅速提升。

郭爱民

谷建全

肜新春

冯德显

“目前郑州正在迅速成为有影响力的港口枢纽,若能合理地将机场规划、城镇规划、商业选址规划有机结合,郑州有望成为我国领先的航空大都市。”张占仓说。郑州航空港区的建设与发展,对河南省全局的带动作用显著。临空经济最大的特点是速度经济,我们郑州航空港在中原经济区的带动下,最近几年,已经连续创造很多在全国叫做得响的所谓“郑州速度”。为什么改革开放30多年,最近4年才连创郑州效率?在这样思想指引下,如果进一步改革创新,能够创造更多河南速度的话,中原崛起、中国中西部崛起将会迎来历史性的跨越。

张占仓表示,多个国家的实践证明,只有产业集群,才能把同样的产品做得质量最好、成本最低,在市场上最具竞争力。因此,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在加快建设国际航空货运中心的同时,规划与引导航空偏好性产业尽快在这里形成科学合理的临空产业集群,并以此支撑航空都市建设,稳步形成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市。他认为,郑州航空港区的高速发展为我们展示出了未来发展的新“四化”趋势。第一,区域经济服务化,我们国家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已经实现了中国经济的服务化。第二,服务经济信息化。现在整个服务经济最活跃的是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严重依赖高端信息化,那么在中国现有体制下,我们搞云计算,搞超级计算,在中国现有体制下,比国外体制优越得多,所以2014年6月份公布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中间,中国已经占了67席,在全球居第二位,已经超越其他,日本、德国、法国,所以我们在下一步信息化过程中,大有可为,尤其是高端信息化。第三,信息发展智能化。未来的信息化,更多的考虑节约资源,更多的考虑绿色发展,更多的考虑高效配置,更多的考虑以人为主。第四,智能设备手持化。刚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公告,现在中国智能手机持有量全球第一,中国网购发展速度全球第一,所以未来,在中国的这片土地上,任何产品、服务、想走向市场,就要把产品、销售、市场和手机对接起来,这样才能赢得未来。

以创新智力支持郑州航空港建设

郭爱民: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教授,主攻方向为管理系统工程、战略与规划、治理结构研究。

郭爱民认为建设好郑州航空港要发挥专家智库作用,要创建综合实验区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梳理出综合实验区建设发展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重大社会管理决策问题,明确对专业咨询的需求,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作为咨询委员会的成员,建立咨询委员会的工作平台,包括与专家的定期沟通、信息发布、意见征询、专题研讨,以及论坛、报告会、研讨会等活动。这样可以避免专家由于自己专业领域的限制和信息不充分的限制,对社会问题、决策问题不能很好发挥作用的局限性。

郭爱民认为,对于航空港建设,要组织开展重大研究项目、创建研究平台。尤其是在决策和社会管理方面,建议开展的项目有:综合能源保障规划,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交通运输枢纽或者航空业的规划方案。建议建立一个规划体系,比如说专项规划和总体规划,衔接和协调的节点是什么,设定的边界条件是什么,规划时间节点有近期的,有中期的,有长期的,如何让它发挥好规划的信息导向指导作用,这是一个研究课题。另外,营造发展环境,如何在综合实验区营造一个高层次的人才环境,人才队伍建设,服务于各个参与主体,这是建议开展的一些研究项目,除了重大工程技术项目之外,关于社会管理、综合决策、治理体系、治理能力这方面的项目,建议要列项进行研究。

郭爱民还认为,建设国际航空大都市需要拓展国际视野,建立国际合作体制机制,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这方面建议发挥高等院校的作用。

在关于开发区的创新人才引进、创新团队建设问题方面,郭爱民认为:第一是从开发区整体的人才结构出发,制订相应的吸引政策。比如说我们在开发区具有什么样的学历的,可以给他提供落户,提供什么样的条件支持。这样,在开发区未来的整体发展当中,人才是一个合理结构,有领军型人才,有高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职业技术人才,避免人才队伍的失衡。第二是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建议制定特殊的政策,包括建立实验室,建立研究机构,建立研发机构。因为高层次人才离不开研究平台和团队,也离不开研究课题。所以需要用课题、用环境,把能够为综合实验区做出贡献的领军人才吸引过来。第三是需要和现有的机构组织、课题项目组,增加互动,形成高层次人才的良好氛围。

构建空港创新体系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谷建全: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重要环节之一,就是构建创新体系。”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谷建全如是说。谷建全认为,郑州航空港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内第一个以航空经济为主题的经济区,郑州航空港建设的主要目标就是发展航空经济,在创新、驱动、发展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要加快航空产业体系的发展,亟须创新支撑,创新体系建设,而要建设空港的创新体系,关键是要抓住关键环节。

谷建全指出要围绕产业链来构建创新链。无论是国内,或者国外创新的实践,都证明要围绕产业链来构建创新链,只有这样,创新的优势和效益,才能够真正发挥出来。只有这样,科技和经济才能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谷建全认为,要构建创新链,就要加快构建协同创新体系。航空港说目前来讲,是一张白纸,要在这个白纸上画一张最新最美的图画,就要在构建创新体系时,发挥是后发优势,站在高起点上。而目前劣势是创新资源不足。所以要发挥优势,弥补短板,加快构建高起点的协同创新体系。大家知道,协同创新是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通过协同创新,可以有效地整合创新资源,通过政产学研经紧密结合,构建协同创新体系,所以航空港可以在最短的周期内,提升创新能力。

同时,加快创新载体平台的建设。谷建全说,载体和平台是创新体系里面最重要的环节,或者说是创新体系的重要的基础和重要条件。也就是说有了这个载体和平台,创新的要素才能在这个平台上集聚,才能在这个平台上整合,才能真正形成创新能力。郑州航空港下一步,一方面要瞄准国际的跨国公司、高端的研发机构,引进国际上相关的研发机构。另一方面,要根据本土产业链的需求,构建新型的战略研究机构,比如说现在比较流行的产业研究院和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新型的研发机构。再一个,要建立大学科技园、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产业孵化机构等等,通过载体和平台建设,构建创新体系,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谷建全认为,郑州航空港要建设人才特区、构建人才高地。他说:“人才是最能动的因素,是区域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标志,所以说有了人才,就有创新的条件,有了人才,就有了创新的能力。在目前国际国内人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要吸引高层次人才,要引进领军人才,没有特殊政策、条件,很难形成人才高地。借鉴沿海地区建设人才特区经验,郑州航空港也应该构建人才特区。郑州航空港就应该围绕着高端人才工作、生活的需求,来营造这种良好的环境。比如说国外高层次人才到航空港工作生活,那么就子女教育问题,需要有双语学校。另外高层次人才,收入水平高,根据我国税收政策、税收要求,可能要交纳所得税,但是沿海地区高层次人才是可以免交所得税的。类似这样的特殊政策,才能真正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此外,谷建全表示,要构建科技进步支撑体系。科技创新的一般规律是随着创新链的延伸,对资金的需求强度增大,从研发、转化,到产业化,对资金的需求一般就是一十到一百的比例。但是,一般信贷资金,对科技创新来讲,支持力度是不够的,因为一般的信贷资金往往追求风险的最小化,科技创新往往风险较大,在这样的情况下,郑州航空港,就要过研究科技创新对资金需求的特点,通过建立科技银行类似等金融体系,来有效地支撑科技创新。

中西部转型升级的新名片

肜新春: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经济战略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交通及通讯业史。

“1979年‘深圳特区’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2013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与攻坚期。”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肜新春希望郑州航空港的发展前景能再广阔一些、速度能再快一些。“希望30年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能成为扩大内陆开放,特别是中西部转型升级的一张新名片”。

但肜新春同时说,郑州航空港既充满希望,又任重道远:“2013年郑州机场的旅客吞吐量是1 3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是35万吨,增速在中西部机场中已处于翘楚的位置,但总量与北上广深等国内大型航空枢纽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如果总量要在全国机场中处于领先地位,郑州要达到的目标和付出的努力,远比规划上列出的数字要多得多。”

肜新春认为,航空港的发展,要考虑航空港既是人的航空港,又是郑州人的航空港,还是中原经济区的航空港,还是河南省的航空港,更是中国的航空港,要把航空港放在全局中考虑。航空港的发展,还面临着劣势,比方说产业基础,2013年的GDP排名,虽然我们是第五,但是从GDP的构成中可以看出,还是大而不强,还需要改变、改善。

高友才

王永刚

王海杰

如何使郑州航空港成为中西部转型升级的新名片,肜新春认为应该从三方面筹划:争取全国深化改革的政策红利,继上海自贸区之后,郑州申请进入全国自贸区第二梯队;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智能手机、航空物流、现代服务业,将临空产业做强做大;加大产业转移力度,设计吸引外资、人才的制度,培育适合沿海企业内陆生存的土壤。

至于航空港要创设什么样的制度?专家们也谈了,要吸引人才,吸引外资、外力、外智等等,那么同时,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我觉得要从两个层面来看,问题首先可能成为将来发展中的障碍。但问题一旦解决,也将成为发展的动力。航空港的发展,要着力于工业,比如说机场设置,包括工业基础的设置,另外,我们不仅要吸引外资、外力,我们内部的力、内力,内部人的能力,政策是否也能匹配?外力来了可以有房有车的政策配合,如果我们的同事享受不了这种待遇,肯定是不能接受的。观念要更新,还需要做很多工作。航空港,以及中原经济区,甚至包括我们九千万的河南干群,思想意识真的要进行一次革命。因为,任何一种赶超和追赶,都是一种倍增的速度,如果达不到这一点,可以肯定是,你永远居于锁定状态。河南现在是第二梯队,如果没有机会、没有可能进入第一梯队,航空港的综合优势,中原经济区的综合优势,会在政策的不断释放下,变得有限。

推开“天窗”深化改革

冯德显:河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

“济南至重庆、太原至合肥高速铁路将在郑州南站聚合,形成‘米’字形高速铁路网;郑州至卢森堡货运航线的开通和郑欧班列运营,让新亚欧大陆桥郑州节点的优势得到充分体现,郑州航空港叠加高铁、航空的双重优势,给河南乃至中原地区的发展推开了一扇服务内陆、联通世界的‘天窗’。”河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所长冯德显如是说。

冯德显认为,“天窗”的综合优势有利于郑州构建国际化的航空港。“30年前,中国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沿海地区凭借航运领先内陆地区;30年后,中国扩大内陆沿边开放,高铁和航空让经济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冯德显举例说,过去河南的货物到欧洲,一个月能到就不错了,郑欧班列将时间缩短了一半,郑州至卢森堡航线实现当天来回。菜鸟智能骨干网将全国八个节点物流枢纽落在郑州,正是看中了“天窗”带来的物流优势。

“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给‘天窗’拉起了一条连接亚欧的‘红丝带’。”冯德显表示,河南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意在举全省之力给郑州航空港带来更多的政策红利,更好地发挥速度经济时代的叠加效应。

推开“天窗”,让“屋内外”的人流、物流互相联通,产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冯德显认为,构建国际化的产业集群,应从速度经济、时间产业、全球化市场、开放产业、高端产业等多方面入手。简而言之,就是速度、速度、加快速度,改革、改革、深化改革。

冯德显说,要大力发展全球化的市场集群。河南的产业,大多是老大笨粗,经过几年的调整,河南结构也得到很快地调整,但是河南省的产业重量都很大,对进入国际市场来看,是有问题的。所以我们应该研究国际市场经济的变化,研究参与全球零部件生产的这些产业,融入这些产业链。因为航空港并不单纯就是航空港本身,它对整个河南省产业要产生作用的。

航空港区建设要复合生态化发展

高友才:郑州大学商学院院长,现代都市圈经济研究、中原经济区建设产业支撑体系研究主持人。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发展,我认为应该走一个复合生态化发展的道路。”郑州大学商学院院长高友才开门见山的说,所谓复合生态化发展,就是把航空港区关联的产业、企业、人口、资源、环境、文化、社会治理等各种要素在不同层次上实现链式化。

高友才认为,推进复合生态化发展要遵循两个逻辑,第一就是经济规律来推进复合生态化。这里面的关键问题是要从结构上、实践上、空间布局上,做好港区产业的选择、定位,这是一个观念,经济逻辑。第二个逻辑是管理逻辑。要遵循管理规律,来推进复合生态化发展。这里面的关键是要做好人口、资源、环境等各种要素,把我们已经配置的制度设计与创新做好。

同时,推进复合生态化发展要把握三个维度。复合生态化发展的三个维度,一个是生态化;第二个是集群化,也就是所谓产业各个环节,要形成集群,发挥集群的作用;第三个就是复合化,形成一个整体。

“复合生态化发展要抓好两个核心主题”高友才说。

高友才认为,复合生态化的两个核心主题:一个是经济的复合生态化,在经济的复合生态化发展里面,最关键的还是产业的复合生态化,产业的复合生态化里面,一个是产业结构要优化,也就是说港区的产业选择,从横向上来看,不同的产业之间要关系紧密,要用显著的集群效应。这些产业集群到一块,要比单个的产业发展更有效应。从纵向上看,产业的价值链要完善。也就是不仅在港区内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具有一定长度、深度和高度的产业价值链,同时,港区是一个外向型经济,更要关注全球价值链,也就是说要以较高的层级的价值链的形态,参与国际分工,融入全球价值链。从产业的价值链看,要形成这样一个态势:低端的产业要能为高端的产业提供支撑,而高端的产业要能为低端的产业提供影响。同时,商业运营模式要高效,各种业务的运行,系统的设计,物流,各个系统,包括商业的创新的模式,都要高效。

第二个关键的问题,社会治理的复合生态化。港区既是一个行政区域,也是一个经济区,社会的治理非常关键,要通过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最终形成港区产业、居住、生态功能区共同支撑的现代智慧航空港。

物流抢先以物促贸以物促产

王永刚: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现代物流研究所所长,河南航空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后。

“发展航空港经济,可以‘物流抢先’,以物促贸,以物促产。”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现代物流研究所所长王永刚认为,目前我国正处于航空经济、民航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刻,依托区位优势,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可以实施“航空物流与贸易一体化工程”。

王永刚建议,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应打造“国际贸易+物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包括采购、销售、融资、货物监管、原料供应及产成品销售在内的整套服务。同时,促进贸易便利化,通过互联网一站式为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金融、通关、物流、退税、外汇等所有外贸交易所需的进出口环节服务。王永刚认为,实施航空物流与贸易一体化工程,以物流来促贸易。有两个举措:举措一,引进来,开拓进口贸易。依托实验区航空物流的优势,以物流来带动进出口贸易,尤其是进口贸易,将来应该重点关注。另外,在开拓进口贸易时,要重点关注电子商务,着力发展电子商务和物流协同的电商产业。实际上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到今天,面临一个物流瓶颈,我们利用天下之中、离市场近的优势,大力建设电子商务分销网络,建设遍布全省,甚至整个中原经济区的一个线下渠道网络。采用电子商务的最新模式,O2O的形式,打造电商与物流相结合的产业,构建中部平台分销系统。第二个举措,走出去,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航空港经济实验区发展到一定层次之后,可以鼓励和引导物流企业,实施双枢纽战略,与中亚国家共建物流园区,夯实合作基础。在中亚地区,在新丝绸之路选择比较重要的节点,鼓励航空物流企业并购,或者入住当地的航空公司、当地的机场,把航线、航班,包括地面的这些仓库、站场设施等物流要素整合起来,慢慢形成以我为主导的态势。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应定位为国际货源集散中心,打造新型的电商物流产业,构建中部国际品牌分销系统,形成覆盖中西部、辐射全国的跨境电子商务分销网络。”王永刚还建议,结合中原经济区建设,应科学规划“以物促产”,探索建立跨区域合作产业园区,总部在航空港经济实验区,工厂设在周边异地,从而辐射带动中原经济区腹地发展。

以融入战略统筹协调四大之间的关系

王海杰:郑州大学商学院系主任、教授。

王海杰认为,建设郑州航空港,一定要理顺河南省大枢纽、大物流、大产业、大都市这四大之间的关系。

王海杰说,在大枢纽、大物流、大产业、大都市这四者之间,大物流的意义仅仅是一个通路,通路的价值在于能够拉动产业,如果不能拉动产业,那么“四大”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河南宏伟蓝图就很难实现。这里面有一个数据,就是一个40尺箱的运行成本,如果是走空运的话,大概需要是一万美金,可是现在实际的站到门的价格,定的是3 000到6 800美金,这个差额谁来做呢?是政府来补贴。如果没有足够的货源,产业支撑力量跟不上,整个“四大”之间的联系链条,就会出现断裂。可是,如何发挥好产业对物流、对都市的支撑作用呢?很多人更多强调的是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对全局的带动引领作用,而对各个地方主动融入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关注不够。所以我重点谈谈各个地方要怎样融入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

航空港 篇5

智能终端产业园开园

本报讯(记者 成燕)记者昨日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获悉,该实验区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园已正式开园。截至目前,该实验区已与北京天宇朗通通信有限公司、上海中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创维无线技术有限公司等12家手机制造企业签约,项目总投资额达65亿元,预计全部达产后可实现产能1.16亿台,其中2014年手机产量可达3000万至4000万部。

据了解,该产业园位于该实验区南部高端制造业集聚区,总规划面积约20平方公里,含企业总部、手机研发区、手机生产、配套产业、生活服务等功能区。以打造全球重要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和国际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为目标,该园区将重点围绕手机智能终端产品制造,积极引进品牌商、代工商、配套商、物流商、运营商等高端企业,建设集手机研发、整机制造、配件生产、软件开发与产品设计、手机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其中,该产业园起步区——港南智谷标准化厂房总占地600余亩,一期12万平方米厂房已建成投用;二期38万平方米厂房计划于今年9月建成投用。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大河网讯(记者 王书栋)1月16日,河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省人民会堂开幕。省长谢伏瞻在工作报告中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谢伏瞻说,统筹推动实验区规划编制、枢纽建设、产业培育、政策争取等工作,建立“两级三层”管理体制,赋予省辖市级管理权限,实行与省直部门直通车制度,加快郑州机场二期及配套工程建设,新引进一批货运航空公司、开通一批国际货运航线,基础设施建设、国际货运枢纽和航空物流培育、高端产业集聚取得突破,开放平台窗口作用日益显现。

郑州机场全年旅客吞吐量超过13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突破2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1%和60%左右。

“买全球 卖全球” 期待郑州航空港今年更给力(图)2014-01-16 03:52:00 来源: 郑州晚报(郑州)有0人参与

分享到

作为国家批准的第一个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国家级新区与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在今年的省两会期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备受代表和委员们的关注,也成为今年省两会的“最热词”。新郑国际机场停放的一架直飞台湾的客运航班 中原报业传媒集

团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马健 图

“买全球 卖全球”

期待郑州航空港今年更给力

1月15日下午,新选出的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主席团在省人民会堂多功能厅举行第一次会议。

会议表决决定了本次大会表决议案办法。接着,会议推选郭庚茂、邓凯、夏杰、秦玉海、张大卫、蒋笃运、储亚平、王保存、李文慧、张启生10人为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

随后,在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的主持下,经表决,通过了大会主席团执行主席名单,决定了大会副秘书长人选,决定了大会议案审理的规定,决定了大会日程,表决了本次大会选举办法草案。

力争交通枢纽

“无缝接驳”

今天是春运第一天,郑州交运集团设在航空港的临时站点将正式开通,辖区数十万富士康员工出行将更加方便快捷。

省人大代表、郑州交通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军伟认为,郑州最大的优势是交通区位优势,要想突出和强化这一优势,就必须以郑州航空港为核心,打造集航空、公路、铁路、地铁、轻轨等多种运输方式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尽快实现郑州立体交通网的无缝对接。“1月16日,也就是明天,是今年春运第一天,我们郑州交运集团设在航空港的临时站点将正式开通,辖区数十万富士康员工出行将更加方便快捷。”她昨天高兴地向记者透露这一最新信息。

打造“中原经济总部”

河南省应利用航空港的优势,积极吸引类似富士康、菜鸟等国内外大型企业,全方位拉动产业链发展,成为中原或中西部的“经济总部”。

政协委员林大辉、黄志坚等昨日也提出了联名提案,希望启动郑州航空港申请自贸区工作,打造中原的“经济总部”。

代表们表示,河南的经济发展已经从依靠海运、铁路、公路转移到了航空,航空港将成为未来竞争的重要优势。郑州地理位置优越,相信未来30年,郑州都会是投资的热点,对于外资企业开辟中西部市场具有极大的帮助。河南省应利用航空港的优势,积极吸引类似富士康、菜鸟等国内外大型企业,全方位拉动产业链发展,成为中原或中西部的“经济总部”。

搭建“全球航空物流中心”

以郑州为中心,建立飞往各个国家城市的航线,并且与铁路、公路无缝接驳,使整个物流运输体系形成一个生态链条,这涉及海关、外汇、财务等方方面面,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支持,早日实现中原腾飞的梦想。

省人大代表、河南省保税物流中心总经理徐平呼吁,在2014年,希望相关部门能给予更多的支持,早日建成综合服务物流体系。2012年5月,郑州成为全国唯一一家综合性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即“E贸易”。徐平认为,所谓的“E贸易”,就是“买全球,卖全球”。在买卖中,物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但要快捷还要成本低。郑州的区位优势很明显,2014年是实施核心阶段的关键时期,具体目标就是搭建完整的物流链条,以郑州为中心,建立飞往各个国家城市的航线,并且与铁路、公路无缝接驳,使整个物流运输体系形成一个生态链条,这涉及海关、外汇、财务等方方面面,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支持,早日实现中原腾飞的梦想。

“数”说航空港

心有多远,2014就有多美 看今年航空港区建设“蓝图”

争取新开通货运航线10条以上,货邮吞吐量超过35万吨,旅客吞吐量达到1400万人次;力争生产总值增长3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实现翻番、达到4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和引进市外境内资金均增长65%以上。

加快推进汽车整车、肉类、药品进口口岸和食品、药品及医疗器械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力争全年实施60个以上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航空港 篇6

重磅!郑州航空港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重要议程之一是审议通过“十三五”规划纲要,根据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的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共修改57处。其中两处与郑州密切相关,增加的这两条修改内容分别为“加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建设郑州等以货运功能为主的机场”。

具体来说,在“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第九篇“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部分”中,有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内容,而修改后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在“支持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前,增加了“加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表述。

作为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近几年的发展成效有目共睹。在审议“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时,有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将加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纳入到“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

同时,在“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专栏10“交通建设重点工程”中,将“研究建设以货运功能为主的机场”修改为“建设郑州等以货运功能为主的机场”。

此外,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还有城际铁路、民用运输机场、中原城市群、水环境治理、文化重大工程等很多河南元素。

郑州航空港成引领中原经济发展新引擎

自2013年3月7日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驶入“快车道”,成为带动河南全省发展的战略突破口。

全球智能终端生产基地加速形成。去年,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内手机产量达1.43亿部,约占全球供货量的八分之一。截至去年年底,航空港区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园已有富士康、正威、酷派、中兴、天宇等89家手机整机及配套企业入驻。

国际航空物流中心雏形初具。目前,郑州机场国际货运航线占中部地区的95%,已覆盖除非洲外的全球主要经济体。当前,郑州机场开通航线171条,其中全货运国际航线30条,位居内陆第一,基本形成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航线网络。郑州机场货运吞吐量已经从2013年的日均700吨增长到去年的日均1105吨,2015年更是居全国第八位,增速居全国大型机场首位。郑欧国际货运班列作为陆路港口主要对外开放平台,去年已累计开行100班,货运量、满载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均位列中欧班列第一,省外货源占比超80%。

郑州跨境电商正朝着“买全球、卖全球”目标迈进。目前,河南拥有郑州航空口岸、郑州铁路东站货运口岸、洛阳航空口岸3个一类口岸,肉类、汽车整车等进口指定口岸和多式联运监管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河南电子口岸正式上线运行。

航空港 篇7

随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 (2013—2025年) 》的批复和中原经济崛起战略的迅速实施,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飞速发展, 其航空物流的发展表现尤其强劲。2012年, 郑州机场完成货运量15万t, 2013年为25万t, 而今年前10个月就完成了30万t, 同比增长73%。今年前10个月, 郑州机场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达到16万t, 同比增长137%, 其中全货机承运货邮量已占主导地位, 改变了过去以腹舱货为主、全货机承运为辅的局面, 郑州机场货邮量在全国机场排名已经达到第八位[1]。截止到2014年11月底, 在郑州机场运营的航空公司已达39家, 航线184条, 通航城市97个[2]。郑州航空港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国及东南亚主要城市、连接欧美货运枢纽的航线网络, 依托航线网络开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国内货物运输业务。2014年郑州边检站已验放出入境旅客901 269人次, 同比增长50%, 航班9 663架次, 同比增长52%。2014年, 郑州机场国际货运航班达到3 270架次, 同比增长61%, 是目前全球增长最快的机场之一[3]。随着郑州航空港建设的迅猛开展, 特别是航空货运量的增长, 如UPS、Fed Ex、空桥、丹马士、东航物流公司、国货航、海程邦达、捷运国际等40多家知名物流和货运代理企业已经入驻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空港航空物流虽然取得了快速发展, 但与国内外知名空港航空物流业发展相比, 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 找出相关解决对策, 显得十分急迫。

2 郑州航空港航空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航空物流相关设施不完善

现代航空物流的高效、方便和快捷需要完善的物流设施。[4]与国内外知名空港相比, 郑州航空港内包括仓储区、货物处理中心、商务办公区等节点设施设备在内的物流园区建还不太完善和完备, 航空港周边交通系统还需优化, 航空与陆路运输需进一步有效融合, 物流聚散效率有待提高。目前还没有服务于全行业的航空物流信息平台, 航空公司、货运代理、机场等各自的信息系统缺乏互联互通, 信息资源条块分割, 信息共享难度大, 信息利用效率低。

2.2 航空物流产业的发展环境需要优化

郑州航空港物流的产业形态和行业地位有待进一步明确, 物流资源和市场条块分割的状况需要打破, 产业组织布局需要进一步集中, 行业垄断和地方封锁的体制性障碍需要去除;与物流有关的分属不同部门, 缺乏透明、统一的产业政策体系需要调整, 才能更好适应航空物流业的发展。

2.3 航空物流导向性的产业有待增强

郑州航空港现有产业布局以传统产业居多, 传统产业的货源需要航空运输的机会不多, 所以导致了腹地货源缺乏。虽然富士康等智能手机、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等临空偏好型产业在郑州航空港区集聚, 其发展也很快, 但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高时效性的先进制造业仍然缺乏, 这对郑州航空港航空物流的货源是一定程度的限制。

2.4 高素质复合型航空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郑州航空港原有物流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服务水平不高。近两年, 国内外一些大型的物流企业加快入驻, 但是高素质的复合型航空物流人才严重缺乏, 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郑州航港区还缺乏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体系, 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人才的互动机制急需完善, 这些都严重制约了郑州航空港航空物流产业的迅速发展。

3 促进郑州航空港航空物流发展的对策

3.1 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 充分利用优惠政策

中央和河南省政府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中, 给予了一定的倾斜和先行先试的政策。所以,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一定要创新体制和机制, 深入领会政策, 在航空物流业发展的土地、价格、税收及投融资政策方面灵活运用, 加大财政和信贷手段支持重要物流项目建设。郑州机场要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引入基地航空公司, 在目前航空补贴政策基础之上加大航线航班补贴专项资金力度, 开拓新的国际航线、国内干线和区域支线, 不断完善航线网络, 从而带动整个物流业的发展。

3.2 加快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便捷的货运基础设施是航空货物运输快速处理的关键。郑州航空港首先要完善航空物流基础设施平台, 增加仓库容量, 加快包括仓储区、货物处理中心、商务办公区等节点设施设备的空港物流园区建设, 优化机场周边交通系统, 有效融合航空与陆路运输系统, 提高空港物流聚散的效率和能力。[5]同时, 加快推进电子口岸和物流信息数据中心的建设, 建立完善的航空物流信息化平台, 全面整合陆上和空运的物流信息, 实现不同部门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的信息共享, 为航空物流企业、货主、海关、商检、陆空联运服务企业等提供全面开放式的信息, 实现物流信息、资金结算、通关商检、单证合同等多种功能的集成, 提高航空物流整体运作水平。机场管理部门要及时收集和征求客户对基础设施的要求和建议, 进行优化调整, 更好满足客户需求, 提高物流货运基础设施的便捷程度。

3.3 进一步促进临空产业的聚集和发展

当前, 有部分的电子信息产业、航天器维修和航空物流等产业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聚集和发展, 但临空产业数量仍然较少、规模也比较小, 产业集群非常不完备。郑州航空港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以及汽车产业等优势产业, 使这些企业充分了解航空运输的优点以及机场可以提供的优惠条件等, 提升其对于航空运输的需求, 从而扩大腹地货源。同时还要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高端制造、生物医药、专业会展、电子商务等产业聚集, 大力促进其发展。此外, 要充分利用相关政策提供适当优惠, 加大力度引入大型航空货运公司和物流服务提供商入驻, 提高物流服务能力, 促进航空物流的迅速发展。

3.4 大力引进和培养航空物流专业人才

由于航空物流涉及学科和多领域众多, 要实现其跨越式发展, 高素质的合格人才是航空物流行业发展的关键。所以, 要实行本地培养、在岗培训和外部引进的人才策略。一方面, 可以通过与本地高校合作, 开设航空物流专业或方向, 促进相关企业开展校企合作, 进行航空物流专业人才的“订单式”培养, 培养专业的航空物流人才。对于航空物流行业在岗人员, 加强岗位和专业技能培训, 提升综合素质。此外, 要充分利用各种政策优惠, 创新工作方式, 大力吸引高水平的航空物流人才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 加快郑州航空物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卢键.南美至郑州货运航线开通中西部进口水果聚郑州[N].郑州晚报, 2014-11-25.

[2]董娉, 施书芳.郑州机场超额完成全年运输任务[N].河南日报, 2014-12-17.

[3]刘先琴, 李易衡.郑州机场出入境人数6年增长10倍[N].光明日报, 2014-12-29

[4]沈洁.浅析郑州航空港区发展国际航空物流的优势及建议.[J].现代商业, 2013 (35) :54-54.

航空港 篇8

1.1 政策优势

2012年11月17日, 中原经济区规划得到国务院的正式批复, 同时同意了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请求。在这种情况下,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作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 而航空物流作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重要支撑, 同时也是发展的重点;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已经被中国民航局确定为“十二五”期间全国惟一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试点。

1.2 区位优势

1.2.1 郑州地处河南省中部, 是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 郑州有着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交通网, 是国家南北、东西交通大动脉的枢纽要冲。铁路、公路、航空三位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为集聚货运客源提供了保障。首先, 郑州是中国铁路线上的双十字交汇点。以新郑机场为中心, 全国五分之三的人口和三分之二的主要城市在一个半小时的航程可以实现全覆盖。其次, 郑州具有良好的内陆空域条件,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接入主要航线, 进一步与东西南北进行衔接, 在大范围内展开联程联运, 同时可以对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经济区进行覆盖, 具有明显的航空运输优势。再次, 郑州作为全国公路主枢纽之一, 具有明显的公路交通运输优势, 在此交汇的干线包括京珠高速、连霍高速、107国道和310国道等。

1.2.2 在航空港内建设综合保税区, 郑州是国内的首例。在航空港内综合保税区与机场口岸之间实现了“区港联动”,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航空物流发展创造条件。

1.3 产业优势

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 河南省进一步引入了出口型制造企业, 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大批生产周期短、运输要求快的产品, 在这种情况下, 航空物流成为首选;在货运量增长速度方面, 郑州机场在全国前三十名主要机场中保持第一, 而且势头旺盛。凭借自身优越的地理位置, 郑州机场逐渐成为国内外航空公司及货代公司布局的理想地, 例如俄罗斯空桥货运航空公司、香港国泰开通了货运专线, 中外运和美国UPS已签约入驻;富士康项目在郑州发展势头良好, 这些都会大大增加未来郑州航空货运量。

2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航空物流的劣势

2.1 信息化水平低

在经营发展过程中, 对于航空企业来说, 通常情况下, 能够掌握更多、更真实的货源信息、航线网络等, 这些对航空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 对于郑州航空港来说, 航空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不够完善,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现代航空物流发展的需要, 软件落后一方面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另一方面给货主带来麻烦。由于不能及时传递货物信息, 进一步影响了航空物流服务的准确性和效率。航空公司与航空货代、机场之间没有形成统一的公共信息平台, 降低了信息的利用率和共享程度。

2.2 物流基础设施薄弱

一是货运仓储库面积小, 功能单一。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例, 2007年在对货运仓储库进行扩建前, 其建筑面积为4350平方米, 根据设计要求, 年处理货物能力为3万吨。在这样窄小的场地上进行生产, 一方面增加了货物安检、收交、核查、保管、分拨的难度, 另一方面容易导致场所出现混乱。二是有待进一步完善地面交通体系。进入机场, 除了高速公路外, 需要进一步引入地铁、城际铁路和公交系统等。三是有待进一步完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以及港区孟庄、薛店站的基础设施等,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航空港的铁路货运能力。

2.3 人均收入水平较低, 对于进口产品的消费能力也不强

广东、苏州等是我国航空物流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 航空物流产品主要销往北京、上海、深圳等消费地,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距离这些地方相对较远,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集散能力。为了迎合国际物流集散地这个比较优势, 需要进一步发展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航空物流。

2.4 缺乏国际航空物流相关专业人才

归根结底, 人才的竞争才是当今世界任何行业竞争的关键。物流行业在我国和河南省都是刚刚开始发展, 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航空物流急迫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目前, 尽管河南省制定了20条优惠政策, 对航空物流发展予以支持, 在高端人才引进方面, 从住房、税收和职称评定等项目倾斜,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航空物流人才不足问题, 但是郑州航空港国际航空物流发展依然受到人才的影响和制约。

3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航空物流的对策

3.1 加强对航空港航空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航空物流产业的发展, 对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应加强对航空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要加大资金投人, 设立航空物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对机场建设和管理、航空公司新开辟的货运航线、新进入航空港区的物流企业进行补贴, 使企业降低成本, 形成价格竞争优势, 吸引更多的航空货运业务。对业绩好的航线和物流企业进行奖励, 支持其快速发展。政府还应积极与海关协调, 简化航空货运通关手续, 提高通关效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做好航空港区道路、机场、车站、港区附近公路铁路的修建和维护, 以及仓储、配送等各种配套设施的完善。此外, 还应出台支持航空物流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 在土地征用、税收、信贷等方面, 为航空物流各类企业提供优惠和支持。

3.2 加快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

航空物流企业的生命就是信息技术, 现代化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条形码、GPS、GIS、EDI等。在联邦快递等国际知名物流企业中, 这些技术早已普及, 但在郑州却非常罕见。在郑州航空港区的整体设施配备中, 与硬件设施相比, 软件信息处理的能力和水平还比较滞后。通过研究开发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系统, 在一定程度上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发展奠定基础, 提供保障。对航空企业、航空货代、机场三者的信息网络系统进行整合, 郑州航空港应加快进行, 建立和完善航空物流数据信息中心,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将不同部门、地区, 甚至不同国家的信息通过数据中心进行连接, 同时更新数据, 从根本上解决各部门之间信息流通不畅的问题, 通过对信息进行共享,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航空物流的协作水平。

3.3 完善航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国际航空物流的前提和基础, 是完善的航空物流的硬件设施。例如, 在大型仓库和专业化的机械仪器等方面, 高技术条件在巩固和强化郑州航空港的国际货运吞吐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郑州航空港应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完善物流基础设施:

3.3.1 加快扩建货站仓库, 对于仓储设施、货物处理中心等加大建设力度, 在标准化、专业化机械仪器设备方面, 加大投资的力度。

3.3.2 建立健全地面交通系统, 对新郑人民东路、郑州大学路南延等道路进行规划, 打通机场连接市中心及主要工业开发区的干道,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进出机场的效率。

3.3.3 进一步实现货运的无缝衔接, 加速将地铁、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引入机场。

3.4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为航空物流产业提供人才支持

航空物流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 保证航空物流快速发展的根本是现代化人才。因此必须进行现代化人才的培养和供给。第一, 可以选择与学校进行合作,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企业开展订单培养, 提高学生在校学习的实践性和专业性。第二, 航空港区政府应主动与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协调, 举办航空港区及航空物流专场招聘会, 为港区各类物流企业招聘人才。还要采取多种优惠措施, 提供优良的工作环境和可观的待遇, 这样才能吸引并留住人才。第三, 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当下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 企业更要注重人才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应该多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对在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不断提高在职人员的知识水平、职业素养。

摘要: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是中国首个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 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重要支撑和发展重点就是航空物流, 近年来, 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航空物流的发展虽已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是发展所受的制约仍很明显, 本文分析了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航空经济,物流,信息化

参考文献

[1]尹猛基.加决郑州航空港航空物流产业发展的对策[J].经管研究, 2014 (6) .

[2]贺卫华.发展国际航空物流推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4 (5) .

航空港 篇9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将以新郑国际机场为依托, 大力发展临空经济, 逐渐使郑州建设为国际化陆港城市, 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简要分析郑州航空港的发展优势:

1. 毗邻大型空港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是国内八大枢纽机场之一, 一类航空口岸, 规划建设5条跑道。2014年年底郑州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500万人次, 货邮运输量35万吨, 增速位居全国大型机场第一位, 总量稳居中部地区首位。航线总数达到185条, 通航城市97个。尤其是航空货运总数已达到32条, 其中全货运国际航线28条, 继续领跑内陆, 初步构建起了覆盖全球的航空货运网络。目前, 实验区启动了“大枢纽”建设, 郑州机场二期已开工建设, 同步建设机场综合交通换乘中心, 并将适时建设货运专用跑道。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在2011年4月被国际民航局确定为全国唯一的在“十二五”期间设立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试点地区。《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国发[2011]32号) 明确指出把郑州机场建成重要的国内航线中转换乘和货运集散区域性中心。通过建设机场货运枢纽、拓展优化航线网络、发展壮大航空货运货代企业、提升机场服务水平, 形成竞争力强的国际航空货运枢纽。

2. 综合交通枢纽

郑州航空港将形成有效地陆空联运体系, 建设航空、公路、铁路高效衔接, 实现“零距离”的客运换乘和“无缝衔接”的货运交接, 介于郑州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将建成全国重要客运中转换乘中心和全国重要的国际航空物流中心。进一步形成以郑州航空港为轴心, 逐步向外部发散的航空、公路和铁路的交通网络。

高速公路方面完成投资23.4亿元, 建成了以登封至商丘、机场至周口等地方“两横”高速公路的局面, 以及京港澳高速、机场高速和郑民高速“三纵”局面, 共同构成以航空港区为中心的便捷高速公路网。

公路方面, 对G107国道进行升级改造, 逐步建成与省道S102、S223、S221线相交的“五纵六横”干线公路网。

铁路方面将建成郑许城际铁路 (郑州-新郑机场-许昌) 、郑洛城际铁路 (郑州-洛阳) 、郑开 (郑州-开封) 、郑焦 (郑州-焦作) 等发达的铁路网。

3. 受到全球企业的青睐

富士康项目引入河南, 随之而来的香港、台湾、深圳、东莞、昆山、苏州等地的近百家企业也纷纷落户港区, 由于富士康项目的入驻, 将带动100多个产业、400多个配套企业落户河南, 有效加快我省工业结构调整地进程。目前, 郑州航空港区注册的工商企业超过300家, 已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航空物流、现代服务业等三大新兴主导产业为代表的产业集群, 截止2014年年底, 已有100多家企业入驻郑州航空港电商产业园, 呈现出国际企业与国内企业良性互动结合, 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4. 优质人力资源

省内的众多高职高专已把目光盯向航空港区, 他们必将为郑州航空港区内的企业, 培养企业需要的大量高素质, 高技能的专业人才, 也可为个别企业培养定制企业急需人才, 减轻企业用人负担, 为郑州航空港区人力资源的发展, 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支持。

二、郑州航空港经济区发展建议

思路决定行动, 郑州航空港发展的成效归根结底在于决策者的规划思路。所以笔者认为:虽然航空港去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为了实现更远的目标, 对郑州航空港区的进一步发展规划中要“因地制宜、改革创新、两级三层”这三方面入手。

1. 发挥现有优势因地制宜

每个航空港经济区都具备其各自的特点, 他们的地理位置、交通状况、产业条件、技术现状等都不尽相同, 很难短时间对这些因素进行改变, 甚至通过长期也无法改变。这时更需要我们因地制宜的制定和完善空港经济区的规划, 凡事依据客观条件, 切勿仅凭主观想象。电子信息、航空物流、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都是郑州航空港区的传统优势产业, 怎样实现这些优势产业与航空港区的特性有机衔接使我们要思考和规划的, 发挥它们的增效作用, 为航空港区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 改革创新勿照搬照做

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是可取的, 但切勿受拿来主义影响, 由于每个港区都具有各自的特点, 所以要在别人的成功经验上加以分析, 从中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成功之道才是硬道理。目前航空器制造和零部件生产产业相关的一些重工业企业在郑州航空港区还比较缺乏, 加之为制造企业提供必备血液的的高校及科研单位资源相对匮乏, 所以, 可以参考我国发展较成熟的航空港产业区经验。

3. 继续执行“两级三层”管理体制

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建立了“两级三层”管理体制。“两级”即省、市两级党委、政府, “三层”即省、市航空港实验区建设领导小组与航空港实验区党工委、管委会。探索实践了这几年, 郑州航空港区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现在到了提质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 争取更大成效的时候了。

三、郑州航空港经济产业布局新思路及实践路径探讨

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设立在郑州是有一定有明显优势的。郑州地处我国中部, 是中部崛起的重要城市。近些年的发展使其陆空对接、多式联运、内捷外畅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日趋完善。近些年,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现已初步形成航空物流与电子信息制造产业联动发展的良好格局。所以笔者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规划实践路径的几点建议:

首先, 就郑州航空港而言, 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决定了首先要形成富士康为首的临空高科技产业集群, 从而实现产业集群的整体升级。2014年郑州航空港提出规划建设八大园区, 并以“龙头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为发展思路, 着力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同时, 智能终端 (手机) 产业园将积极引进富士康相关配套企业, 全力构建富士康强大雁阵, 还将做好12家已签约手机企业入驻和投产工作。航空物流产业园把工作重心放到已签约项目的注册、注资和建设工作中, 并争取UPS转运中心、ZARA分拨中心、微软分拨中心等项目年内签约等事宜。航空制造维修产业园还将积极推进与国际知名企业的战略合作, 重点发展飞机总装与维修、飞机零部件、航空电子设备、公务机FBO产业等业务。电子商务产业园将以菜鸟智能骨干网项目为首要任务, 着重做好阿里巴巴“E贸易”商品集散中心、顺丰电商产业园、杭州聚多云电子商务产业园等项目的建设工作, 等等。

其次, 构建航空经济全产业链, 在郑州航空港区和通航试验区布局通航零部件生产和总装基地, 丰富了航空港区的产业内涵, 使其成为一个真正兼顾航空生产、服务、运营, 兼顾航空客货运和通用航空, 兼顾远程航空和中短距离通航, 兼顾空中运输和农业、救险等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全链条航空港区。样做的好处是, 航空港区和通航试验区可以形成航空产业的虹吸效应, 集聚一批通航品牌制造业、通航专业服务业、零配件加工业, 以及相关配套产业, 增强其区域产业竞争力, 更多创业机会和就业岗位, 彰显和体现河南发展航空产业的后发优势。

最后, “大枢纽、大产业、大都市”是郑州航空港经济区为发展宗旨, 并以努力向世界级的航空大都市迈进为发展目标。这个过程需要具备全球战略眼光, 才能保证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发展目标的完成。所以, 以世界级的航空大都市为郑州航空港建设发展目标, 构建高端化、高质化和高新化的集约型、低碳型现代产业体系, 构建新型城镇化结构, 注重产城融合, 营造“绿色、生态、智慧”的现代化航空大都市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董志尚.郑州航空港区航空经济产业选择研究[J].中国市场, 2014 (10) .

航空港 篇10

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面临的瓶颈

1. 比较优势不突出

郑州航空港地处我国内陆腹地, 空域条件良好, 但除区位和交通优势外, 比较优势不突出。河南是农业大省, 粮食年产量超过1 100亿斤, 同时又是重化工业大省, 但适合航空运输的高端制造业占比相对较小;中原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人均收入低, 其消费进口产品能力不高;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区距离我国传统国际航空货源的主要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较远, 运输成本较高, 这会限制其集散能力的发挥。

2. 土地资源制约

《中原经济区规划》要求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 严格执行工业用地投资和产出强度标准, 保护和补充耕地资源。但是在航空港经济区发展中大规模的建设势必需要占用大量土地, 如何一方面保护耕地, 另一方面保证基础建设项目用地, 是郑州航空港建设发展中的第一大问题。如果没有土地资源的支撑,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 产业基础薄弱

就产业基础而言, 河南以及中原城市群当前还不具备类似于珠三角或者长三角的世界级制造业产业带。目前郑州航空港传统产业居多, 产业的航空指向性不显著, 航空临近产业规模小, 产业间关联度不强, 产业链构建水平不高。郑州航空港比较显著的是以手机为代表的电子消费产品, 即便是以手机为代表的电子消费产品也只有苹果一家。苹果的产能是否持续增加, 如何吸引其他手机品牌制造业入住, 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美国联合包裹快递, 俄罗斯空桥、顺丰、国航等知名航空货运企业在郑州开辟航线、设立基地, 航空物流起步发展。但航空服务保障和维修、飞机零部件制造和航空租赁等产业需下大力引进, 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光电与半导体、新材料等高端制造业以及金融、教育培训、商务休闲、医疗保健等现代服务业急需培育。

4. 产业配套和人才缺乏

郑州航空港优先发展的航空物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学材料、通用航空等产业需要上下游产业配套硬件的支持以及教育培训、商务休闲、医疗保健等配套服务, 目前在上下游产业的完善性方面和科研开发能力方面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均处于劣势。

随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越来越多的企业来此投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入住企业的发展以及航空经济链的完善离不开人才的保障。目前, 所急需的航空经济、空港管理等专业技术人才缺乏。随着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发展壮大, 急需机务维修、出口保税、航空物流等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智力支撑。

二、加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的对策

为加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发展, 必需采取合适的发展对策以破除发展瓶颈。

1. 利用优惠政策, 挖掘比较优势

《中原经济区规划》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中, 在口岸通关、航线航权、财税金融、土地管理、服务外包等方面给予了许多特殊政策, 应研究具体落实的政策, 同时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对接, 逐条细化落实;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努力在航空管理、海关监管、口岸建设、通关便利化等重大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 探索出一条全新的航空港经济发展模式;结合自身实际, 着力推进民航管理先行先试、创新海关监管模式, 加大对外开放程度。一是加大港区民航业对外开放力度, 鼓励外资进入民航业。二是支持郑州航空港区开展海关监管制度创新, 促进航空物流和加工贸易发展。三是推动郑州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创新和多元化发展, 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借鉴国际自由贸易园区良好实践经验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在建设发展上, 要突破思维的省级局限, 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实践置于引领中原经济区建设乃至国家整体产业升级上, 一方面继续做好承接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工作, 另一方面发挥其跨省协调统筹发展的作用, 使其成为中原经济区乃至中西部空中客货运输交通门户, 降低中原经济区发展的人员、物资、资金、信息的流通成本。充分发挥区位及交通优势, 把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地铁、高速公路和市内快速交通系统引入郑州航空港, 构建起陆空对接、多式联运、内捷外畅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积极联合邮政航空、顺丰航空等国内大型货邮运输企业共同建设国内航空货邮枢纽, 最终将郑州航空港建成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

2. 破除土地难题, 集约节约使用

土地管理领域要加强郑州航空港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布局范围内, 合理确定郑州航空港区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进一步提高用地保障和服务水平, 支持该区域加快发展。计划指标上, 要优先保障航空港实验区内省重点项目、航空物流等产业项目、必须开工建设的道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和拆迁安置的用地, 为实验区建设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在项目用地时序上合理安排, 提高使用效率。对大面积用地和分年度建设重点项目, 可按照统一规划, 分期实施, 分期报批, 加强管理, 防止批而不供、供了不用、土地闲置等问题的出现。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严格项目准入和用地条件, 进一步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率。要采取有效措施, 提高实验区土地的征地率、供地率、用地率。把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和新型城镇化结合起来, 将农村新型社区纳入航空港综合实验区规划, 采取合村并城、合村并镇、合村并区, 促进农民集中居住, 有效减少农村建设用地, 增加航空港产业和项目建设用地供给。

3. 基于区域优势建设立体航空产业体系

产业是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核心支撑。航空港经济的产业以航空物流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代表, 在港区空间上以集群的形式分布, 作为全球价值网络节点直接与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协力商分工协作, 利用全球资源和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形成立足当地比较优势的生产供应链和消费供应链。因此, 航空港区的产业进入必须适合空运和时间需求限制, 包括航空制造业、航空物流业和电脑芯片、软件、生物医药、高科技电子产品等生命周期短、市场敏感度高、运输成本低的高轻产品制造业。国际商务会展、高端康体娱乐休闲以及提供知识型服务的金融保险、信息、会计、法律、咨询等产业也是航空港经济产业体系的必要组成。所以, 应该根据郑州航空港区的产业发展规划和航空港区圈层空间布局的特征, 在机场周围规划航空维修产业、航空物流产业、航空制造产业以及具有保税性质的电子信息产业;机场外围规划电子信息、临空汽车零部件制造、生物科技及医疗器械和特色传统产业等高附加值产业, 形成簇状分布的产业结构。适合发展商贸服务、总部经济、金融会展等第三产业, 从而构建以航空物流为基础、航空关联产业为支撑的航空港立体产业体系。

4. 大力引进和培育人才

大力引进和培养各类人才, 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一要大力引进各类高层次专业人才。将融智与融资结合, 为优秀人才提供创业的平台和环境。为优秀人才在子女入学、技术入股和成果奖励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 广泛吸引优秀人才特别是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二要有针对性地促进人才培养和培训。设立专业人才项目, 启动专项技术人才培养计划, 联合国内外高等院校, 设置航空装备、飞机维修、空港管理等专业, 调整物流、电子信息等专业;开展对口培养和订单培养, 满足航空港急需紧缺的专业技术人才。三是建立完善人才约束和激励机制。加强人才项目管理, 出台人才项目管理办法, 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激励机制。落实技术、管理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 大力激发科技专业人员的积极性。

三、结语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作为中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 面临重大历史机遇的同时, 也受到了河南及郑州自身土地、产业、交通手人才等因素的制约。必然克服这些经济规划实践难点, 严格详细规划, 精心实施, 充分利用中央允许现行先试的优惠政策, 挖掘比较优势;创新工作办法, 破除土地难题, 集约节约使用土地;结合区域优势建设独具特色的立体航空产业体系;以人为本, 大力引进和培育人才。如此才能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为中原经济区的腾飞插上理想翅膀。

摘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 (2013-2025年) 》的获批, 为河南及中原赢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文章在分析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所面临的土地、产业、交通和人才等瓶颈的基础上, 提出了加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瓶颈,对策

参考文献

[1]张大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经济全球化时代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探索与实践[J].区域经济评论, 2013, (3) :5-13.

[2]中原经济区规划 (2012-2020年) 国务院 (国函[2012]194号[Z].

[3]国务院关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 (2013-2025年) 的批复》 (国函[2013]45号) [Z].

航空港 篇11

关键词:航空港经济;物流金融;金融中心

中图分类号:F56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7-0108-02

2013年3月,国务院正式下发关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文件,标志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政策导向,为推动我国航空港经济发展、优化我国航空货运布局、积极带动中原经济区工业化、农业化以及城镇居民现代化协调发展、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保障该项政策的有效实施,科学合理开发物流金融模式创新,吸纳金融服务业精髓,为更好的发展中原经济区物流体系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1 物流金融内涵及模式

物流金融也称供应链融资(Supply Chain Finance),指在供应链业务活动中,通过借助金融产品资金优势(运用结算、融资、保险等金融业务)服务于物流活动的每个环节,提高资金运作周转效率,从而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链的有机整合,产生价值增值的金融活动。而狭义上的物流金融指金融机构加强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对企业资金投放、产品采购、销售回笼周转等经验过程中存在的物流和资金流实行锁定控制和封闭管理,以流转中的商品价值为依托为企业提供融资的活动。总而言之,物流金融是融合了物流业和金融业的复合产物,这种融资形式能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困难,不仅提升了物流企业的业务能力、服务水平及效益,同时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也能从中获取可观的利润并能降低资金周转风险。物流金融模式可分为:物流仓单金融模式、物流结算金融模式、物流授信金融模式以及物流金融进出口模式。物流金融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应用范围在国外已较为成熟,但在我国仍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2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创造物流金融发展新空间

2.1 已具备的基本条件

近年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发展已具备一些基本条件:①地区性生产总值节节攀高,从27.6亿元骤增至325.6亿元,每年增速高达126%,为航空港的长远发展奠定经济基础;②产业布局合理科学,郑州机场位于中原腹地,地理条件优越,是我国八大枢纽机场之一,现入驻于郑州机场的航空运营公司达到39家,并与12个直属海关建立区域通关机制,航运货物快件中心已开通运行。此外,高端制造业以及现代服务业均取得重大突破,一大批国内外知名高端制造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入驻港区内并开展相关项目投资业务,有效推动产业园区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同时港区内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已有25个,总投资额达到309.4亿元,被批准为国家级“自产内销货物返区维修业务”试点;③开展实行市管导向下的省级扶助管理体制,省级政府负责港区长远规划、宏观决策及协调各级工作等。市级政府重点实施、落实政策、保障港区建设有序展开。现省级政府针对航空港区已下放226项行政管理权限于市级政府,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提高沟通效率;④跨境电商服务平台设施基本完备,通过建立河南省电子口岸实体公司,构建统一的数据交换系统,港口业务类系统和增值业务系统,共16个应用型子系统,增强各企业间的业务合作关系。

2.2 为金融业的业务拓展及细化服务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为适应港区建设的实践需求,创新金融模式,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物流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应用于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内,有利于丰富贸易服务功能、提高贸易航运效率、增加就业机会、增强资金周转率等各种优势。

目前已有21家各类金融机构入驻港区开展各项服务,包括8家银行,7家投资担保公司,3家金融服务外包公司,1家资产管理公司,2家小额贷款公司。由此可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要想发展成为较强大的现代物流体系,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撑。具体表现为:①企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以保障日常活动运营;②借助银行媒介进行资金结算与划转业务,极大的提高了物流企业资金周转的灵活性及多样性,突显个性化;③创新改善物流金融工具以支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④物流公司通过金融业的监督与指引,可有效减低坏账数目、减轻资金占压压力、提高资金回转速度;郑州航空港综合试验区通过充分利用物流业与金融业的自身优势,有机结合高效运作,发展和创新物流金融业务,一定会使双方达到共赢的局面。

3 面临的问题

3.1 物流金融平台构建有待完善,金融聚合程度不高

供应链体系整合发展离不开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需求商的合作,还需辅以物流金融支撑为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客户消费服务提供高效便利的金融环境,因此构建合理完善的物流金融平台已迫在眉睫,如动产质押融资、收账款融资、保兑仓融资、仓单融资等物流金融服务项目;另外大多数入驻港区的银行类金融组织总部不在河南,金融集聚程度不高,基本是各大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从事物流金融服务工作,而在金融创新方面缺乏改进意识,金融产品及金融工具较为传统,缺乏更有效的金融产品及工具应用于郑州航空港物流产业体系建设中。

3.2 缺乏辅助物流金融必需的外部制度环境

首先,我国关于金融行业的法制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尤其是融资租赁业务的开展,因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的租赁物权登记制度,造成金融租赁行业在实践中缺乏租赁物取回权的操作细则等问题;其次,我国法律规定非金融机构无资格参与金融业务活动,因此这大大限制了物流公司的融资渠道,因此只能到商业银行满足各项融资需求;最后,因受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规定限制,不利于商业银行实行证券、信托等相关物流金融业务,尤其在开展物流金融服务时,与商业银行发展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包括征信、担保、安全认证、技术检测、担保、咨询等服务)相对较少,不利于物流企业全方位获取物流金融信息,鉴别合适的物流金融产品。

3.3 物流金融需求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郑州航空港试验区建设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中小型物流公司信贷需求态势旺盛,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需注入大量资金。随着港区内招商引资逐步增加,未来入驻港区内的企业数目将呈几何级速度增长,其所需要的金融服务项目各不相同,包括跨境电商第三方支付需求、金融租赁需求、商业保险及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需求扩张迅速。相对较大的金融需求市场,港区内金融信贷供给严重不足,金融服务滞后,金融机构仅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组织类型,信贷资源匮乏,无法真正满足试验区物流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4 创新策略

4.1 打造系统性的物流融资平台

为保障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有效开展,构建物流融资平台,实现金融信息互通共享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通过在实验区内建立各种物流金融交易平台,提升各物流企业资金融资参与度,加速资金利用率,具体途径如下:积极扶持中小物流企业参与货币市场交易,逐步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结合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高端制造业以及高科技产业自身优势,寻求适合于中小物流企业股权流转渠道,开发新的融资工具;完善资金划拨结算服务体系,实现零时差,保证供应链上从供货环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无缝衔接;大力推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物流金融组织当中,从而提高服务水平及工作效率;借助股票、债券增强融资力度;大力发展与国际贸易相关的物流金融中介服务行业,通过引入征信、评估、法律、会计等金融中介组织,实现服务一体化,积极拓展保险理赔业务范围及第三方支付业务等。

4.2 强化政府引导行为,规范信用评级制度

现代物流是企业创造利润的第三源泉,也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增长点,除了雄厚的资金支持外,还需得到政府部门的引导与支持。通过地方政府的介入,加强物流各方联盟协调沟通关系,同时还能有效吸收更多的民间资本或国外资本,以完善现代物流中心管理体制,甚至当政府出台优惠倾斜政策时更能吸引大量银行及保险公司参与到物流金融结构体系中。另外,我国物流金融信用评级制度并不完善,很多政策法规较为原则化、形式化,实际操作性较低。因此,政府应尽快建立统一信用立法标准,完善信用等级制度,明确评级、监管机构以及具体执行细则等问题,通过建立客户信息数据库,存储客户资料、资信程度、信用等级、合同结算信用风险防范、信用额度标准及财务管理等制度,全面了解客户信息,减缓信息不对称出现的金融风险,使其得到有效控制。

4.3 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物流金融

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给物流企业的金融服务是保障资金来源以及物流企业能否正常运行的基础,当然银行也从中获取客观利润,由于我国明令禁止非金融机构参与金融业务,则须地方性商业银行转换角色,致力于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进而推动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发展,尤其是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的未来发展,更需为其铺平道路。可将郑州银行升级为物流金融专业银行,提供物流金融产品,创新金融工具,为港区建设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以满足供不应求的局面。

4.4 培养专业物流金融人才

航空物流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高技能专业化人才,因此培育现代化高技能人才尤为重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根据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对人才素质各方面的要求,采取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借助高校教育平台开设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专业化;二是通过继续教育培训在职人员,更新金融知识结构和物流技能水平,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也可针对高素质在职人员进行储备干部培养,为物流金融未来发展提供中坚力量;三是聘请国内外物流金融领域专家到企业或合作院校进行指导培训,或引进高层管理人才,更新管理理念及方法等。

参考文献:

[1] 宋炎,李伟杰.物流金融:出现动因、发展模式与风险防范[J].南方金融,2009,(2).

[2] 毛哲炜.拓宽融资渠道,发挥物流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时代金融,2012,(24).

[3] 张丹丹.中部地区物流金融业务模式与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工业学院,2011.

[4] 杨希玲.物流业与中原经济区建设[J].商业经济评论,2011,(5).

航空港 篇12

1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人才供求

1.1 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

1.1.1 产业布局对人才需求起着决定性作用

产业结构及其发展阶段直接决定着人才需求的规模、结构和质量。根据国务院《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主导产业主要包括:航空物流、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

1.1.2 发展阶段对人才需求产生重要影响

根据临空经济发展阶段理论[1],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处于起步阶段。该阶段,主要任务是机场规划与建设、交通规划与建设、产业规划与产业要素的初步集聚。处于起步期的航空经济区,强调航空经济行政管理人才、航空空间规划人才、产业规划人才、航空经济研究人才的获取与使用。

1.2 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

航空经济以航空价值链为依托,人才供给范围尽管拓展至全球,但首先依赖于其所在的区域。影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人才供给的主要因素包括:区域人才供给总量、区域人才供给结构、区域人才供给政策、港区-主城区空间关系。河南省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接受高等教育人数成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人才供给的蓄水池。

1.2.1 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人才需求分析

根据河南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概念性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深度2013-2040年)》,到2020年,郑州航空港区人口规模将达到90万,2030年达到190万人, 2040年达到260万人。

根据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主导产业,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的人才需求主要包括:一是航空类人才,即直接服务于航空业的人才。例如,飞机驾驶、飞机维修、航空器材制造维修、空中乘务服务、地勤服务人才;二是航空偏好型产业类人才,主要涉及包括智能手机制造、生物医药、精密机械等产业;三是航空服务业类人才,主要涉及航空专业会展、电子商务、航空金融、国际贸易等;四是航空规划与管理类人才,包括航空经济行政规划、航空经济空间规划、航空产业规划、航空经济研究、国际公司高管、高端商务人才等。五是航空类创新创业人才,即在航空航材制造、智能终端、精密机械、生物医药、 信息服务等领域、供应链管理等领域的创新团队和领军人物。

1.2.2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人才供给分析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人才供给主要依赖于河南省和郑州市,其供给渠道主要包括:一是企业面向全国招工。目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已经开建航空物流、电子商务、会展商贸、精密仪器、智能终端、生物医药等8大产业园。入园企业面向全国招工、面向全球选才。二是本土高校培养。郑州大学、河南大学、郑州航空管理学院、中原工学院等高校都开设航空类相关专业。 三是政府招聘。

2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面临的人才难题

2.1 人才供给矛盾突出

国内航空经济区伴随着航空运输业和政府管制政策放松快速发。然而,国内航空人才数量、质量与结构却远不能满足需求。据预测,未来五至十年,中国通用航空人才需求将达百万[2]。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将面对其他航空经济区的直接竞争。

2.2 人才结构不合理

河南省富足的人口资源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保障。然而,郑州发展航空经济的人才结构并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一多三少”。这里的 “一多”是指普通劳动力多;这里的“三少”是指航空类专业人才少、高水平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少、高技能劳动力少。

2.3 本土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能力不足

国内知名的航空航天类高校主要分布于京津经济区域和东部沿海。省内专业类高校主要包括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安阳航空运动学校。与国内知名高校相比,办学层次低,学科专业少,国家级重点学科缺乏,整体办学水平较低,无法满足航空航天专业人才需求。

2.4 人才引进政策有待改善

郑州空港区有关部门已经草拟出台系列等人才工作指导性文件,但航空港区在人才引进政策仍存在体系不健全、政策吸引力不强等方面问题仍比较突出,在人才竞争中并不具有显著优势。

2.5 人才管理政策有待优化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在地理空间上包括:郑州航空港区、综合保税区和周边产业园,规划范围涉及中牟、新郑、尉氏3县(市)部分区域。郑州航空港区管理委员会为河南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委托郑州市管理,规格正厅级,但其具体人事管理业务有赖其与郑州市区、中牟、新郑、尉氏相关机构的对接与合作。由于前者与后者存在工作距离,时间节拍不一致,影响了各项政策的执行效率和执行效果。

3 完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人才支撑政策 建议

巨大的市场空间和人才缺口使航空人才开发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开发配置航空人力资源开发,必须充分发挥“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的作用。一方面,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与省直部门建立直通车制度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另一方面,必须进行体制机制创新。

3.1 依托高等院校加快培养航空运输专业人才

3.1.1 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开办航空类大学

郑州航空经济区所在地政府因应主动规划,整合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在本区域内独立或联合创办航空类本科高等院校,培养发展航空经济所急需的工程师、研发、运营、项目管理等高端专业人才或独立创办航空类高职高专院校,培养机场管理、飞机销售、空乘服务、航空培训、航空俱乐部、地面维修等实用性技术人才。

3.1.2 引导省内高校围绕航空偏好型产业进行专业 调整

河南省教育厅应围绕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主导产业,借助国家本科院校转型政策契机,促使省内高校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一是支持省内重点高校,依托航空产业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建设项目,培养航空产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和创新团队;二是支持本地高校开展航空航天类培训项目,成立航空经济研究中心, 培养航空经济党政管理干部或航空经济研究人员;三是支持本地高等院校围绕航空偏好型产业,调整学科专业, 强化应用型职业型教育,培训直接服务于航空产业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四是鼓励省内高校通过在职MBA、继续教育、网络教育、项目培训等措施,为港区企业培养管理人才和其他专业技术人才。

3.1.3 加强与国内航空院校合作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应主动出击,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知名航空院校建立定期交流机制,宣传推介郑州港区,鼓励各航空院校与港区企业联合申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新团队,鼓励各航空院校在郑州港区设立实验室和工程中心、鼓励各航空院校为郑州企业实行订单制人才培养、 构建产学研联盟。

3.2 创新航空人力资源配置机制

航空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应尊重供求、价格、竞争机制。这要求政府承认航空人力资源稀缺的现实,尊重航空人力资源的异质性和独特性,完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 破除人力资源流动的体制性障碍,改革人才评价机制,支持航空类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吸引各种智力要素向港区内流动[3]。

3.2.1 提高郑州港区高层次人才承载力

郑州港区应加快基础设施、教育医疗服务配套建设, 加快总部基地、研发中心建设,争取欧美国家在郑州港区开设领事馆,鼓励外籍人才及其随迁外籍配偶和未满18周岁未婚子女申请在豫定居,满足高端人士,特别是外向型管理人才、总部基地人才、外贸商务人才的对高品质生活和便利工作条件的诉求。

3.2.2 完善航空类及相关专业人才服务体系

根据需求,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内设立专业类人才交流中心、专业技能培训机构、岗位技能鉴定机构。鼓励猎头公司、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市场中介机构入驻港区,为人才引进搭建桥梁,为入驻人才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专业化、市场化服务。

3.2.3 推出部分中高层管理岗位,施以特殊政策

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国内优秀人才、海外留学人才、外国高级人才,扩大公务员选拔任用的视野。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程度的人才制定不同引进政策。 例如,借鉴河南省组织部、各地方组织部的做法,公开选拔教授级专家,赋予其副厅级待遇;公开选拔优秀博士 (后),赋予其副处级待遇;公开选拔优秀硕士,赋予其副科级待遇。

3.2.4 超常规引进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

根据港区发展需要,超常规引进行业(专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例如,对于世界著名跨国公司、金融机构、国际组织担任高级职务的管理精英,可以比照省属国企高管赋予其政治待遇或经济待遇;对于国际知名学者,参照“中原学者”或省特聘教授赋予其经济待遇,甚至更高。对于港区创新创业团队,实施普惠性政策,优先立项建设省级研发中心,优先支持其申报科技创新项目、各类人才项目,以财政补贴方式鼓励其知识产权申报及其产业化。

3.3 完善人才管理政策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人才政策的落地实施依赖于其与郑州市区、中牟、新郑、尉氏相关机构的合作与对接,为实现区域公平,提高工作效能,建议在社会保障、 子女教育、医疗卫生服务、户籍办理、住房保障等具体民生问题上,港区务工人员执行郑州市区政策。

摘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全国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产业结构及其发展阶段直接决定着人才需求的规模、结构和质量。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面临着人才供给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本土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能力不足、人才引进政策有待改善、人才管理政策有待优化等难题。巨大的市场空间和人才缺口使航空人才开发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开发、配置航空人力资源,必须充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已有支持政策,必须进行体制机制创新。

上一篇:安全播出的监测新技术下一篇:新闻监督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