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特色(精选12篇)
资源环境特色 篇1
内蒙古资源型产业比重过大、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产业链短、附加值低、集约化发展不充分等因素制约着内蒙古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内蒙古既不能走传统资源型经济发展的老路, 也不可能像发达地区那样大规模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经济转型发展, 如何从传统资源型经济转变为更加注重资源特色效益、注重产业特色优势的综合资源经济是内蒙古产业结构调整,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切入点。本文试图从转变传统资源观念, 创新资源意识, 发展特色经济的视角考察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优势, 探索其资源开发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着力点。
一、内蒙古转变资源观念, 发展特色经济的必要性
本文认为, 转变资源观念要从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发展看待资源, 从生产生活领域不同价值视角确定资源形式, 把资源观念视为一种综合性观念。树立综合资源观念就要以新的资源视角审视内蒙古的资源优势, 以新的资源价值、资源经营理念看待资源, 全面评估内蒙古传统资源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寻找依托资源发展经济的新聚集点、着力点和结合点, 即更加关注发展特色经济, 以新的资源开发利用发展方式凸显内蒙古资源优势, 实现新型资源经济发展模式, 切实把内蒙古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首先, 内蒙古丰富而富有特色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软环境资源等, 为其转变资源观念, 发展特色经济奠定了客观基础。
其次, 强调转变资源观念, 发展特色经济是为克服内蒙古传统资源型经济发展存在的局限性。
再次, 内蒙古传统资源型经济的资源意识存在局限性, 集中表现在狭隘的传统资源意识和资源经营观念。其二, 资源统筹、产业结构和布局问题。内蒙古经济发展主要依托矿产资源开采及资源产品粗加工, 经济发展总体表现为产业结构不合理, 集约化程度较低, 经济增长整体科技含量及贡献率不高, 市场持续核心竞争力不足。其三, 市场风险抵御能力较差。内蒙古在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方面缺乏优势, 资源利用科技含量或附加值较低, 经济运行产业链条形不成良性循环, 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差。其四, 资源循环利用及资源效益问题。内蒙古经济总体产业规模不够大、技术含量不够高, 产业链比较短, 资源消耗大, 单位资源效益不佳, 长期来看制约着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其五, 资源优化配置与生态保护问题。内蒙古因地质、地理气候等因素, 大部分地区生态植被状况比较差, 生态环境脆弱。然而, 内蒙古资源型经济不可避免造成相当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可见, 转变传统资源型经济发展方式是内蒙古走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困境, 实现资源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最后, 转变资源观念, 发展特色经济是由内蒙古产业经济发展基础决定的。
1.资源型产业经济内在蕴含着不可持续的因素。内蒙古经济基本上依靠资源型产业驱动, 而资源型产业对经济增长一方面表现出积极影响, 但同时也会对外来资金、人力资本、技术创新等产业要素产生一定程度的挤出效应, 从而削弱提升产业持续竞争力的动力。
2.资源型经济仍是内蒙古经济发展之路。现代产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是资金、技术及人力资源, 这三个因素决定经济的总体有机构成, 决定产业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而内蒙古产业经济这三方面都比较弱。因此, 突出地域资源优势, 发展特色经济, 以特色创品牌、以特色求发展则不失为可行之策。
内蒙古经济是整个中国市场经济乃至世界市场经济的一部分。要关注培育内蒙古经济竞争力, 就要客观面对内蒙古资源型经济现代化素质较低的现实。随着资源型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内蒙古经济呈现区域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经济功能格局僵化和区域整体经济效益下滑趋势。事实说明, 促进内蒙古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走出传统资源型经济面临的困境, 内蒙古经济发展就要另辟蹊径, 即以特色求发展是内蒙古资源型经济优化发展的可行之路。
二、内蒙古资源基本状况及内蒙古特色产业优势
(一) 内蒙古矿产资源与矿产特色产业优势
内蒙古自治区丰富的矿产资源, 成为其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基础, 尤其是煤炭化工类、有色金属类、建筑材料类资源和稀土资源等构成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核心基础。从内蒙古近年来经济拉动及贡献比例看, 矿产资源产业在内蒙古产业经济结构及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区域布局政策的调整, 内蒙古将迎来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机遇, 但也面临着资源开发与环境压力的现实问题。因此, 转变内蒙古传统矿产产业经济发展路径, 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资源开发与发展特色产业经济相结合, 走节约、集约化资源产业经营的路子, 是内蒙古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从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总体情况看, 能源类矿产及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类、稀土及稀有金属类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内蒙古应该依托能源、冶金资源、材料资源和化工资源优势, 重点发展冶金产业、材料产业、化工产业、稀土产业、能源产业等, 积极培育内蒙古特色资源型产业优势。
(二) 内蒙古新能源与特色能源产业优势
随着能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开发新能源工艺技术水平日益成熟, 变革传统能源生产结构已经成为能源发展大趋势。事实上, 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成为能源产业发展方向, 太阳能、风能逐步由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转化, 相关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内蒙古虽然有丰富的煤炭、天然气、石油等传统能源资源, 国家也把内蒙古确定为西部能源基地, 但传统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造成环境污染也是不言而喻的。因此, 着眼于内蒙古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 充分开发利用内蒙古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是调整内蒙古能源经济结构和转变能源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之一。
(三) 内蒙古农业资源与农业特色产业优势
内蒙古虽然耕地面积大, 但总体来看, 由于自然条件限制, 平均土地单产比较低, 农业生产布局不平衡。但内蒙古土地广袤, 各地土壤条件、光照、雨水等农作物生长条件存在很大差异性, 形成了内蒙古鲜明的农业资源地域特色, 并由此形成不同特色的农业产业经济, 造就了地方经济富有竞争力的潜在区域经济支柱。客观上讲, 内蒙古特色农业经济发展并不充分, 核心环节上农业资源的产业化利用极其有限, 农业产业化产业升级、农业产业经济功能布局及资源整合优化配置还需作出更大努力, 即从区域性农业经济到区域性农业产业经济还需要一个过程。总之, 内蒙古发展特色农业经济潜力巨大, 未来要以特色生态农业为重点统筹农业产业化发展, 着力做好农业特色产业功能区规划, 以特色农业产业品牌带动区域特色农业经济发展。
(四) 内蒙古渔业资源与渔业特色产业优势
地理气候条件、水域、水质及渔业物种是决定渔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内蒙古由于地域广袤, 各地地理气候条件差异较大, 且多数地方属干旱半干旱地区, 自然水域面积与其整个土地面积相比比较小, 渔业可利用面积不足其水域面积的3/4, 而且水域分散、总体水质较差。这就决定了内蒙古渔业发展按照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在规模和产量上都不可能有很大作为。但另一方面, 由于内蒙古地域广阔, 各地地形地貌植被环境及地理气候条件存在巨大差异, 由此也形成各地的水生动植物生长环境不同, 渔业条件差异性较大, 各地渔业的地方区域特色比较明显, 而且内蒙古各类适合渔业水域污染情况较少。因此, 总体来看, 内蒙古具有发展绿色、特色渔业优势。充分利用内蒙古地理气候的差异性, 着力培育特色、绿色渔业品牌, 发展特色生态渔业产业是内蒙古渔业转变发展方式和渔业经济发展的根本所在。
(五) 内蒙古畜牧业资源与畜牧业特色产业优势
从内蒙古草原植被和地域面积条件看, 生态和地理气候环境的多样性、差异性形成内蒙古畜牧业不同地域种群和品质的多样性。从事实来看, 虽然内蒙古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居全国五大牧区之首, 但区域多样性、差异性是其畜牧业资源优势的核心。所以, 长远来看, 发展区域生态特色畜牧业及相关产业才是内蒙古畜牧业优势的根本所在。从目前来看, 内蒙古牧业经济发展并不充分, 主要表现在畜牧产业特色资源功能区域不明显, 畜牧业产业化程度不高, 全区总体畜牧资源开发利用效益比较低。因此, 内蒙古畜牧业如何通过特色功能区域建设、特色产业化经营推进区域特色生态畜牧业发展, 以实现整体畜牧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发挥整体优势, 是内蒙古畜牧业产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六) 内蒙古森林资源与森林资源产业优势
内蒙古自治区是国家重要的森林基地之一, 森林面积居全国之冠, 而且森林树木种类繁多。但内蒙古发展森林产业必须面对森林资源减少、森林生态环境退化的现状, 总结过去森林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教训, 转变森林资源观念, 尊重和顺应森林生态发展规律, 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森林经济相结合方针, 关注和研究森林经济的特点, 变革森林经济发展路径。核心要以生态经济理念为指导经营森林, 培育品牌森林产业产品, 增加森林资源利用附加值, 提升森林生态资源效益, 发展森林生态产业经济。
(七) 内蒙古生态物种资源与发展特色种养加产业优势
内蒙古广袤的地域及各地迥异的气候地理环境, 造就其植被物种及动物物种的多样性, 形成丰富的生态物种资源。内蒙古的生态物种资源在我国的生物资源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也为内蒙古发展地方区域特色产业经济奠定了基础条件。目前, 内蒙古利用特色物种资源发展起来的特色产业经济范例不在少数。因此, 内蒙古培育特色种养殖业及发展相关产业经济潜力巨大, 充分开发利用内蒙古丰富的物种资源势必成为打造地方特色产业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八) 内蒙古旅游文化资源与特色旅游文化产业优势
“特色是旅游业的灵魂”。内蒙古地域几乎横跨中国北部东西, 从西到东丰富的自然景观、民族历史文化及名胜古迹资源为发展旅游业奠定了基础。同时,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众多, 各个民族长期的共同生活劳作和交流融合使民族文化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彩。不同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是发展文化产业经济的比较优势所在, 特别是创意文化产业经济的精神宝库, 它成为内蒙古打造特色文化产业的丰厚基础和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经济的潜在增长点。
(九) 内蒙古区域环境资源与发展特色经济优势
其一, 内蒙古具有对内贸易与对外贸易结合的区位优势和产品物流资源优势。首先, 内蒙古横跨祖国东西, 外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 内跨三北依托京津, 交通运输条件便利, 其内联条件和区位口岸条件优越。其次, 内蒙古不仅是国家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而且近年来又依托铁路、公路建立起来各种专业物流园区。这就形成其打造国家级边贸区域的独特区位优势和物流优势, 成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其二, 区域软环境资源与发展特色经济优势。内蒙古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域, 具有民族自治的政策、法规等政治优势;同时, 内蒙古是国家经济发展重要功能性战略基地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具有享受国家经济和生态双重政策优势。
三、优化资源开发利用, 着力推进内蒙古特色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优化资源开发利用, 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特色经济, 是加快内蒙古构建现代多元产业体系、建设国家战略资源支撑基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发展战略。
如何落实这一战略, 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转变传统资源观念, 明确特色经济发展战略
《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内蒙古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着力点, 坚持用发展的办法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要转变发展观念, 在经济发展战略上进行调整, 即明确特色经济发展战略, 统筹兼顾, 合理布局:以有利于转变传统资源型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调整, 有利于促进资源转化、资源综合效益增加和发展力提升为指导思想, 以培育区域经济功能区为基础、特色经济产业园区为平台、特色产业集群为纽带、特色企业为龙头, 规划落实内蒙古经济发展总体战略布局。
(二) 努力实现特色经济发展战略整体部署, 切实培育发展区域经济功能区、特色经济产业园区、特色产业集群、特色龙头企业
首先, 突出地区经济功能特色, 以区域经济功能区为基础, 优化内蒙古区域经济格局。区域经济功能区是区域经济协作, 实现地区乃至自治区经济资源优化的组织形式。目前, 内蒙古资源型经济仍呈现区域互补协作发展不足的状况, 整体经济优势得不到发挥。因此, 立足优化资源配置, 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整合效益, 从区域经济基础条件谋划区域发展, 着力以突出区域经济特色和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打造区域经济功能,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同时, 区域经济应坚持非均衡发展战略, 推动资源富集区和经济基础条件比较好的地区率先发展, 形成区域经济功能区间分工合理, 区域协作有力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打造经济功能区域不是各自为战, 而是要整合内蒙古经济资源, 核心是建立区域之间及区域内部协调机制, 形成区域经济资源合理流动格局。区域协作需要政府及政府之间积极协调, 但绝不能搞“大一统”, 区域协作要更加注重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树立互惠互利联合发展的双赢思想, 加快割除区域协作体制障碍。
其次, 发展特色经济园区, 以特色经济园区为平台, 发挥产业规模效应。区域资源特色需要产业化经济园区作为转化平台。特色经济园区是实现产业规模化、产业集约化组织形式, 是区域功能区的重要支撑和打造特色区域经济功能的基础。内蒙古经济基本表现为传统资源型产业经济特征。但资源型产业具有较强的延伸性, 可以延伸为相当长的产业链, 形成产业规模, 成为培育带动经济园区发展的基础。打造产业经济园区要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地区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差异进行。发展特色产业园区要重点处理好几个关系:进一步整合区域资源, 在重大项目上鼓励跨地区合作共建园区, 避免地区产业重构和过度竞争现象;加强自主创新, 形成依靠创新能力支撑的区域品牌;加强园区产业集群内部分工协作, 形成集群集聚竞争力, 发挥产业集群内部规模经济效益;强化关联产业横向联结, 培育产业联合社会化服务体系, 有效推动产业集群成长壮大;通过引进国内外资本和技术有效推动产业集群产业升级等等。
再次, 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 打造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可以突破单产业的边界, 形成产业资源优化配置和规模竞争力效应。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必须从资源利用持续性、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产业经济要素整合效益及对环境影响等进行多方面考察, 坚持收缩集中、资源优化配置、产业链条完整、产业循环合理, 有利于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指导思想进行经济园区产业集群规划设计, 解决企业产业链循环发展及单位资源效益提升问题。内蒙古应抓住上升为国家经济战略区域的机遇, 进一步巩固其在全国产业分工中的重要地位, 以产业结构战略调整为契机发展现代特色农牧业, 巩固提升能源、钢铁建材传统产业的支柱地位, 大力推进新型煤化工、有色金属冶炼和装备制造业发展, 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围绕促进特色产业经济发展构筑大型特色产业集群基地。
最后, 培育特色品牌龙头企业, 发展支柱产业, 示范带动特色经济发展。企业是产业园区的基本要素, 特定产业由同类企业构成, 园区发展能力与产业构成密切相关, 而龙头企业是产业园区发展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领头羊”。内蒙古工业发展要围绕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属冶金基地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战略目标, 合理统筹调整产业结构及产业布局, 加快产业升级, 优化生产要素空间结构配置。但调整产业结构和统筹产业布局都要以提升经济发展力和竞争力为出发点。因此, 实施品牌战略, 通过培育发展品牌龙头企业, 形成支柱产业, 示范带动产业园区发展是内蒙古经济发展战略应有之义。
(三) 立足特色文明发展, 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并举
内蒙古大草原连接东北、华北、西北, 跨越了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三个气候带, 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 占据着大陆北方季风主通道和东北、华北上游水源地。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 加之草原所具有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生态调节功能, 其生态状况关系整个三北地区生态安全。实现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统一, 就要改变传统资源型经济发展路径, 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并举双赢。第一, 立足特色集约发展。内蒙古资源型经济总体上集约化程度比较低, 资源效益不高。而面对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 内蒙古经济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按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加快实施产业经济主体功能区战略, 促进产业空间集约高效, 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空间格局, 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第二, 立足特色循环发展。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 而节约资源的根本在于延长产业链条, 提升资源的循环利用率, 相对减少资源消耗, 就要在产业园区规划设计及产业集群打造方面做好节约优先循环发展这篇文章。第三, 立足特色绿色发展。内蒙古虽然污染吸纳空间比较大, 但生态环境脆弱。更加注重自然生态系统修复和环境保护力度是内蒙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本之策。第一, 培养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社会风尚;第二, 着力实施重大生态修复, 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积极改善生态环境;第三, 着力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充分利用内蒙古气候地理资源, 发展特色生态农牧渔业产业经济;第四, 立足特色低碳发展。环境保护的根本出路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 这就要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 更加注重生产全过程污染物管理和处理, 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以循环经济理念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
资源环境特色 篇2
扎实推进扶贫特色产业强村建设
永嘉县农村工作办公室
永嘉县是温州的“北大门”,下辖38个乡镇、906个行政村,山区面积230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87%),农业人口79.2万(占总人口86.72%),是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截至2008年底,全县尚有欠发达乡镇26个,其中省级、市级各13个,省级低收入农户集中村290个,低收入农户3.56万户、9.01万人。
近年来,永嘉县切实把扶贫工作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立足实际,转变思路,坚持以创建扶贫特色产业强村为平台,以整合资源统一调度为手段,建立健全扶贫资源整合长效机制,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永嘉贫困山区实际的扶贫开发新路子。截止目前,全县建成各类特色产业强村65个,其中来料加工专业村8个,效益农业示范村25个,乡村旅游特色村32个。2008年,全县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达到4273元(其中66.2%的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超过2500元,36.6%的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超过4000元),共减少低收入农户集中村164个。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共享小康六大行动为统领,推进扶贫政策资源整合。立足永嘉区域面积广、低收入农户多、致贫原因多的实际,根据不同的区域优势、产业特点和农村生产生活现实需求,结合省新一轮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创新推出了低收入农户“共享小 1
康六大行动”。制定出台了“1+15”配套政策,建立27个扶持专项资金,梳理确定57个综合建设项目,涉及社会公共服务、基层队伍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产业发展等各个方面,有效整合了全县10多个职能部门的支农惠农和扶贫政策,构建了有效的扶贫工作政策组合体系,形成了强大的政策资源集成优势。同时,创新探索扶贫整村推进思路,以特色产业强村建设为平台,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设计不同类型的“政策套餐”,发挥政策指导的最大效应。
(二)以新农村项目建设为承载,推进扶贫财力资源整合。按照“政府统筹、项目整合、资金捆绑、部门共建”的思路,将扶贫项目建设作为扶贫资金投入的承载体,在创新推出“星级新农村”创建活动的基础上,整合“十百”村庄整治工程、生态建设、文明建设、新农村电气化村等各项活动,建立扶贫项目库,按照“规划引导、项目带动、集中投入”的要求,整合资金倾斜扶持重点扶贫项目建设,有效避免资金的无序投入,切实发挥资金使用的最大效益。同时,探索建立项目资金整合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资金整合、调度、投向规程,定期研究协调各部门涉农项目的编制、申报和资金的整合使用,研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2008年,省、市、县财政资金投入扶贫特色产业强村建设600多万元,捆绑整合其它涉农部门和挂钩结对资金约1200万元,覆盖全县65个特色产业强村,涉及项目达352个。
(三)以扶贫滴灌工程为主线,推进扶贫人力资源整合。根
据贫困面散、点多、情况复杂的实际,突破原有的“天女散花”式的单一模式,从提高扶贫精准度和有效性出发,形象地借用农业生产的滴灌技术,创新推行扶贫“滴灌”工程。根据扶贫特色村区域特点、产业优势进行分类,对不同的村实行“一类一策”、“一村一策”、“一户一策”,开展针对性的定村定向帮扶。不断健全帮扶机制,建立县领导和县直部门挂钩帮扶制度,全县28名县领导和50个部门分别挂钩联系34个乡镇和290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并分别落实6个省部门、32个市部门和151家企业分别与55个、59个、176个村开展结对帮扶。创新技术力量整合机制,抽调9个县直部门的10名业务骨干,组建2支扶贫特色村建设技术指导小组,每半个月下乡开展技术指导。同时,以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为依托,整合组织、劳动、农业、农办、科技等部门资源,强化对低收入劳动力的重点培训,今年以来共已培训低收入劳动力450多人次。
(四)以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为依托,推进扶贫产业资源整合。立足于既有的区位优势、自然资源和产业基础,大力开展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不断整合产业资源,走出一条发挥资源优势、壮大特色产业、增强扶贫后劲的产业化扶贫之路。依托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良好基础,整合科技资源、产业主体资源,以茶叶、畜牧、水果等六大优势主导产业为重点,创新开展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特色产业强村等发展主体壮大经营规模,2008年建成标准化示范基地10个。依托于
楠溪江的自然生态资源,引导低收入农户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和观光农业,共建成农家乐特色村32个,休闲旅游点48个,经营农户数达到200多户,直接从业人员1124人,开发精品农业休闲旅游线路18条,建成农业休闲观光园区3个。依托于黄田等沿江乡镇的小商品生产,整合农村留守妇女、老年人等闲散劳动力资源,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目前,已发展来料加工专业村8个,经纪人164名,来料加工从业人数2.02万人,年发放加工费达7600万元,人均年增收3762元。
(五)以魅力家园结对共建为平台,推进扶贫社会资源整合。充分发挥永嘉在外能人多、民营企业多、民营经济发达和民间资本雄厚的优势,创新开展魅力家园新农村结对共建活动,积极引导、鼓励工商资本、民间资金等投入家乡新农村建设,特别是推进扶贫特色村建设。建立工商企业与低收入农户集中村之间的长效联系机制,开展企带村型、互利协作型、基地带动型、经济顾问型、公益捐助型等四类结对共建活动,达到“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赢”的目的。同时,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职能优势,积极动员各类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特色产业强村建设,形成扶贫特色点建设多方投入,联合共建的工作新格局。2008年,通过“魅力家园”新农村结对共建活动累计落实各类项目33个、资金达2330万元。
通过扶贫特色强村建设,我县切实加快低收入农户奔小康步伐,并被评为了省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先进县。总结实践经验,我们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特色村创建和资源整合牵涉面广、政策性强、涉及职能交叉多,资源整合工作难度大。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历来高度重视该项工作,亲自过问、亲自协调、亲自决策,并积极探索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以制度规范工作,确保了扶贫工作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建设平台是基础。资金的统筹使用,必须要以项目为承载才能真正发挥实效;项目建设必须搭建统一的平台,才能形成更好地统筹规划、实现整合。通过搭建和不断完善扶贫特色村这一工作平台,使得项目实施有了抓手,资金投入有了去处,宣传组织有了方向,既能真正发挥出资金使用的最大效益,又能根据不同的区域条件和产业特点实现连片整体推进。
(三)结合实际是根本。永嘉区域面积大、贫困情况各不相同,农村发展的实际需求也必然大不相同。扶贫资源的整合只有从项目申报开始就符合县情实际,符合农民的需求,从薄弱环节、关键环节入手,以典型引路,才能以针对性确保实效性。
创设和谐环境 打造特色品牌 篇3
提升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促发展
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培养和塑造人的事业,教育工作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就是坚持“两个为本”:一是坚持学校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二是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多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规范、创新、提升”的工作主题,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充分挖掘师生发展潜能,打造新作风,塑造新形象。教师不断追求新知,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常新,形成了“敬业、爱生、创造、奉献”的教风。学校领导班子在严格规范管理的同时,更注重情感管理,为教师营造了民主、和谐、蓬勃向上的人际关系,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凝聚两校人心,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工作合力。
我们十分重视与教育同行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互访、联谊、合作研究等形式,与国内外品牌学校建立友好关系,促进双方师生的互相交流。2006年,学校与加拿大新斯科舍省教育部签署协议,合作开办高中双文凭班。同年暑期,王庚民校长率教师代表团赴日本考察,并与日本福山大学和日本银河学院签订了协议,两校成为友好合作学校,为输送高中毕业生赴日留学深造打下了基础。2006年底,我校与美国维斯康新州教育部门的交流及教师培训工作取得初步进展。我校的英语教师分批前往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地学习培训,提高了英语教学水平。
苏霍姆林斯基说:“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只有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让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以心交心,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建立师生间彼此的默契。我校教师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智启人,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文化学识影响学生,师生平等和谐,真诚合作。学校“心语屋”成为学生倾诉、交流、沟通的平台,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协调师生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校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校园文化活动,多种类型的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活动异彩纷呈。我们还利用入学、离队、入团、毕业、成人仪式等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利用健康的校园文化帮助师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理想观、价值观。
加强环境建设,美化校园造氛围
精心布置校园环境是校园显性文化的要求,同时又是校园隐性文化的载体。我们着力营造优雅的、适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的育人环境,渲染浓郁的文化氛围。清晨,伴随着优美动听的歌曲,学生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傍晚,当萨克斯奏起《回家》的乐曲时,学生们陆续离开校园。
短短十几年,学校艰苦奋斗、自筹资金,先后完成了东校区图书科技楼、实验楼、初高中教学楼、游泳馆、操场等的新建、改造、翻新,综合治理了校园周围和内部环境,整个校园干净、整洁、美观、有序,一座花园式的学校矗立在人们面前。近两年,西校区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宿舍楼、食堂的改造也已先后完成。
我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的设计、维护和创造。校园闭路电视系统的建成和使用,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又一个亮点,它发挥着积极的育人功能。闭路电视系统建成后,我们创办了校园电视台。自拍节目在“校园德育新闻”专栏播出,发挥了很好的德育功能;校内报告直播,免除了全校集中的劳顿,同时也消除了场地有限的不制因素;影视作品的欣赏,丰富了美育的形式。
打造特色教育,多样化办学创品牌
教育特色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表现出的独特之处,是学校办学个性的具体体现。教育特色不是一种外在的形象包装,而是学校内在教育力量的综合体现。它既包含校长的办学思想,又凝聚着教师的智慧和力量;既体现着学校教育的某种优势,又表现出学校特有的文化气息。教育特色是在协调、和谐的教育整体中产生的。
海淀实验中学由原阜成路中学和122中学合并组成,是一所现代化的大型完全中学。目前学校已经成为海淀区优质高中校之一。我们的成功经验是努力塑造学校的教育特色,提高学校的教育品位。我们的做法是把知识、技能方面的特色教育与学生人格培养的特色教育结合起来,从而使特色教育更具全面性,更具深刻的内涵。
1.航天精神引领学校的新发展
我们将钱学森的塑像请进校园,举办钱学森事迹展览,命名“钱学森班”,编写校本教材《学习钱学森的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我们两次把航天英雄杨利伟请到学校;我们组织师生参观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航天博物馆和北京的航天城,还前往西昌、太原和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亲眼目睹卫星上天的瞬间。
这些活动,让全校师生真正感受到了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激励了教师们勤奋工作、建功立业的恒心,同学们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决心。
2.公立住宿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
在2000年与北京八中合作办学的同时,为了满足路途较远的学生来校就读的愿望,我校创办了寄宿部。学生通过集体生活,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了关心、合作、宽容,提高了自治、自理、自立、自律能力。管理教师着眼于素质教育,不仅对学生的生活负责,更培养他们良好的心智。多年来,学校寄宿班在海淀区的统考中,各班各科平均成绩均位居全区前列。
3. 校本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2003年下半年我校游泳馆建成。我们以选修课的形式,在初一、初二和高一年级开设了游泳、篮球、乒乓球课。据不完全统计,游泳课结束时,有97%的学生能获得深水合格证,有75%左右的学生可掌握三种泳姿,有15%左右的学生可掌握四种泳姿。为展示游泳课的教学成果,每年春季,体育中心都组织开展校级游泳比赛,至今已经举办四届。乒乓球培训于2007年初与童玲俱乐部合作,由专职教练给学生上培训课,仅仅一年,学生的球技就有所提升。在我校承办的“海淀区中学生迎奥运,和谐社区杯”乒乓球比赛上,选手们与前来助阵的童玲、庄则栋、王涛、戴丽丽、陆元盛等前世界冠军挥拍对打,领略了世界冠军的风采。
我校还组建了学校游泳队和篮球队。短短四年,学生在市区各项比赛中崭露头角。2006年的北京市“四中杯”游泳比赛,我校学生获得了高中男子50米蛙泳金牌(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等级)、50米蝶泳银牌,初中组女子200米仰泳(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等级)银牌和100米蛙泳银牌。校篮球队多次参加市区级比赛,2007年高中女队获得区高中女子组第二名,初中男、女队均获第三名。训练不仅使学生在技战术水平、身体素质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及意志品质方面有了变化。
具有高尚的审美情趣是现代中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在学生和家长的要求下,我校将舞蹈引入中学课堂,在初一年级开设了形体课。我校两次组队参加海淀区校园集体舞大赛,均获第一名。形体课增强了学生的体质,改变了学生的不良姿态,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和合作意识。
马晓海老师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他与韩健石等四位老师组成“四扇屏”小组,发挥各自的特点,开办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系列专题讲座。他们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聊天、讲故事的形式,从聊文字、聊书法开始,由浅入深,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壳牌人力资源管理的特色 篇4
司, 它是国际上主要的石油、天然气和石油化工的生产商, 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燃油和润滑油零售商。在管理和经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做法, 很值得我们借鉴。
一、把人力资源管理纳入经营战略
在企业经营战略实现过程中, 人力资源管理负有重要责任。壳牌公司通过人力资源规划和人力资源战略管理, 把人力资源纳入到企业的整个经营发展规划中, 而不是把自己简单地理解为一个独立的人事部门, 一个执行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要经常考虑:企业目前面临的外部环境是什么, 它会发展成什么, 今后长期发展的挑战是什么。同时要不断去创新, 开拓出新的项目, 推动壳牌公司的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具体有: (1) 人力资源负责人直接报告总经理, 真正参与企业经营和重大决策。同时人力资源部门将工作重点放到人力规划、招聘、薪资福利、培训等专业化工作上来, 而不是陷于那些日常的行政、发工资、管后勤等。 (2) 建立团队合作精神, 开创一种创造性的工作气氛, 真正激发员工的兴趣、想法及创造性。 (3) 人力资源部负责把公司目标传递给各个层次及所有员工。部门主管不仅要告诉员工企业经营目标, 而且还要告诉他公司的具体策略是什么, 如何通过产业调整或收购或技术革新等手段实现这一目标, 具体怎么操作, 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公司的战略可操作性及自身所处的位置和任务。
二、主张多元化和包容性
壳牌认为, 来自不同地方、有不同文化背景、接受不同教育的人一同工作, 才可能保证看待和处理问题时会有不同的角度。壳牌就是要保证在每一个问题上都会有不同的声音出现。比如, 壳牌比较成熟的部门中, 中层管理者基本都由本土人才担任, 在壳牌 (中国) 的管理委员会中, 40%的成员为中国人。
不过, 国籍和地域的多样性仅仅是保障多元化的一个方面, “多元化和包容性”是整个壳牌集团的准则。事实上, 在壳牌, 多元化和包容性是统一的两个概念, 为了保证多元化, 人们就必须学会包容与自己不同的主张和观念。比如说, 中国员工普遍性格不外露, 这个特点在员工大会上讨论敏感问题时得到特别考虑。公司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将黄色的即时贴发给每个人一张, 让众人将各自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写在纸条上, 不用署名, 最后集中收回, 主持人再张贴在白板上, 念出大家关心的问题来, 从而避免让少数敢发言的人代表全体员工的意愿。在用人上, 壳牌从来不说需要员工有什么样的学位或者专业, 因为壳牌相信一个人的内在的本质性的能力。所以, 壳牌不介意员工是从任何背景来的, 在壳牌看来, 不同背景下碰撞出来的火花会更大一点, 更亮一点。壳牌聘人看的是一个人本质性的能力, 而不是他曾经做过什么职业, 或者学过什么东西。
壳牌的多元化和包容性体现在绩效评估上, 会考虑到个人的独特贡献。而且员工独特的个人发展计划每年由员工与直接上级, 甚至更高的上级共同讨论确定。至于个人计划所包含的元素, 首先是根据自身的职位确定个体要做出什么样的贡献, 才能达到团队目标;第二部分, 员工会列出个人希望获得哪方面的进步;第三部分是行动要点, 列出实现个体发展的具体步骤。
三、发现未来的管理者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道关口, 壳牌把应聘者的发展潜质放在第一位。在公司内部壳牌把发展潜质定义为“CAR”, 即分析力、成就力和关系力。这三个方面是壳牌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核心内容, 招聘考核也是围绕CAR来做的。
首先, 分析能力如何, 要看是不是能够举一反三, 高瞻远瞩;能不能从各种纷繁信息中抓住最重要的, 并获取有用信息, 得出结论, 等等。很多人有误解, 认为脑子聪明, IQ高, 分析能力就强。许多技术专才IQ非常高, 但不一定有出色的综合分析能力。壳牌喜欢从应对问题的机动性来看应聘者。希望员工像直升机:既能升空, 从高处、宏观的角度考察全局;也能落地, 在具体、微观的层面分析和处理问题。
成就力是指员工的意志状态。壳牌需要这样的人, 即他要去做有意义的事情, 喜欢挑战, 甚至听到“挑战”这两个字会满怀激情。壳牌认为, 成就力是一个人事业追求的前提, 首先要有愿望成就一番事业, 然后取决于个体的成就能力。换句话说, 一个人的成就力表现在是否清楚自己的目标, 是否能一步步有的放矢地去实现目标;而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又能否在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站出来说这个意见是最好的, 并能够说服大家接受自己的论点。最后是关系力。壳牌坚持这样的理念:我们的工作是由团队完成的, 团队伙伴的成功成就你的成功。而关系力不单纯指与人如何相处, 更在于能不能与人产生1+1>2的效果。壳牌的关系力是指你是不是尊重他人, 理解他人;在与人沟通时是不是能有效地倾听对方, 并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意见不一致时是不是能取得共识;能不能延伸自己的职责, 不是越权, 而是提供善意和建设性的合作与帮助。
四、对员工进行分类管理
在具体管理工作中, 壳牌认为, 一个企业需要四类人力资源: (1) 企业家型的人才。企业家的定义是敢于超越自己的资源去开拓事业。 (2) 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最大程度使其发挥作用。可能他是一个博士毕业生, 他知道这个技术怎么去研制, 怎么去开发。他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成绩。这是他和企业家最大的区别。 (3) 专业技术人员。他是一个能够出色完成专业工作的人, 包括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执行人员。 (4) 最基层的、最具体的操作人员, 包括辅助人员、工人等。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首先要确定关键岗位和关键人员。必须清楚, 哪些是短期、长期的关键岗位, 哪些人是关键人。这二者有时是一致的, 有时又不一致, 就是关键人员并没有承担关键的岗位, 但这种人很有潜质, 也许这样的人是经理人才的后备人选, 或者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那么从现在起就要重视他, 对他制订特别的培养计划。
五、注意领导力培养
如果说多元化保证了每一个员工的潜能
都能得到发挥的话, 那么领导力的培养则是将这些员工打造成更加出类拔萃的力量。的确, 对壳牌这样一个跨国能源巨头来说, 必须有强大的领导力推动整个集团前进。因此, 领导力的培养同样是人力资源最重要的一环。在壳牌, 每一个员工都有一个积分卡, 卡上有很多项目, 每年两次, 员工本人及其直接上司都需要在自己的各个项目中填上评分。而在主管和经理们的积分卡上, 有一个特别项目就是专为考核该经理对下属能力的培养。下属是否有发展, 发展速度有多快, 这些都是考核指标。也就是说, 对于主管和经理们来说, 如果自己的下属没有发展, 这个过错无疑将会在自己头上记上一笔。
三星人力资源管理特色 篇5
班级:信管131
学号:20130214120 姓名:魏申申
三星人力资源管理特色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正以它特有的价值,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在这方面,三星集团具有独特的表现。
(一)三星公司
三星之所以能够在强手如林的大企业中脱颖而出,之所以能够在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风暴”中逃过劫难,并在世纪之交实现“后来居上”,显然与其“变革”理念和技术创新的实施战略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更为重要的是与集团独特的人才理念与人才战略有关。三星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其优秀的人力资本管理能力。
李健熙认为,在必备素质上至少要有“知、行、用、训、评”5项特质。知,要相当了解自己工作的基础技术。行,付诸行动。用,把工作分派给下属。训,指导下属。评,正确地评断成果。“疑人勿用,用人勿疑”。如果你无法信任这个人,就不要将重任交付给他;一旦决定用这个人就要全权交给他。经营性人才是企业的第一战略性人力资源。三星人才策略的特点之一就是专业技术人才、天才主要靠引进,而它的经营人才则以培养为主。企业领军人才的培养是一把手的责任,是企业家的责任。从这点看,李健熙是一个好校长,是致力于并善于发现和培养具有商业领袖人才的企业家。李健熙注重经营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尤其是培养面向未来新兴产业战略所需要的人才。三星为了培养出一名面向未来的人才,舍得花费20年、30年的工夫,不吝惜金钱从多方面对其进行教育培养,以保证复合型人才的生成。在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上三星的投入大约占销售额的1%左右,每年纯培训投入约8200万美元。公司年人均受训时间为186小时,人均培训支出额约180 0美元,相当于工资的3.35%,人均投资相当于美国大中型企业的两倍。为使领军型经营人才脱颖而出,三星内部建立了完善的靠系统培养人 才的机制,有自己的人力资源开发基地,其人才培养由三个模块组成:一是传递三星的文化、价值体系,对经营人才来讲,首先是企业文化的传承者;第二是培养三星未来的领导者,对于三星未来的产业,人才要打提前量,为未来企业发展储备人才;第三是培养三星国际化竞争能力,进行全球化视野的培养。领导力开发是人才研究院的核心任务,三星的领导力培养分为五个级别,是一套领导人才培养开发的 体系,从基层领导、到中层领导再到高层领导,一直到企业的CEO。这套体系使领导人才能力开发依靠的是系统,不是单一的项目。
人力资源管理定义
是指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就是预测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并作出人力需求计划、招聘选择人员并进行有效组织、考核绩效支付报酬并进行有效激励、结合组织与个人需要进行有效开发以便实现最优组织绩效的全过程。学术界一般把人力资源管理分八大模块或者六大模块:
1、人力资源规划;
2、招聘与配置;
3、培训与开发;
4、绩效管理;
5、薪酬福利管理;
6、劳动关系管理。诠释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核心思想所在,帮助企业主掌握员工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
(二)三星独特人力资源模式
1、坚持“人才第一”理念
“人才第一”是三星创始人李秉哲创业经营企业的信条。三星集团 将选拔人才看作经营好企业的根本,推行“责任经营制” 和“因才适用”的原则。李秉哲是韩国最早采用考试取才制度的企业家之一,三星被韩国企业界誉为“人才学校”。在三星训练中心里,悬挂着李秉哲亲笔题写的“人才第一”的匾额。在用人策略上他引用了中国的一句俗语:“疑人勿用,用人勿疑”。如果你无法信任这个人的话,就不要将重任交付给他;一旦决定用这个人,就要信任他,全权交给他。
2、善于使用天才、奇才、个性人才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三星的“人才经营”新战略是:注重吸纳“天才”;善用“个性”人才;敢用奇才、怪才。掌握“天才”或“天才级”人才是人才战略的首位任务。三星目前已拥有不少具有世界一流技术水平的“准天才”级人才和一大批企业首脑、技术专家和专业经营者,正是这些人才支撑起了三星的大厦。三星人力资源管理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善用“个性”人才。所谓个性人才就是整体看起来不算十分优秀,但在特定方面兴趣浓厚,才能超人,能够在所在领域独树一帜的人。这样的人通常
3、人员的招聘与配置
三星集团将选拔人才和配置人才看作经营好企业的根本。在人员的选拔和招聘环节,从1994 年开始,招聘员工时取消了学历限制。三星集团坚持摈弃“三缘”用人才,就是在聘用员工时不看“学缘”、“地缘”、“血缘”而是客观地评价人的能力与业绩。恰恰是这“三缘”,乃是过去韩国企业用人的一大羁绊。三星采用考试取材的招聘制度。三星的公开招聘,采用笔试和面试结合,而且更看重面试。通过面试来考察一个人的能力和品德,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的比例为3:7。据说,面试时,前任董事长李秉吉每每亲临现场,从开始实行公开招聘制度到1978 年的20 多年时间里李秉吉先生都要亲自与百名应聘者面谈。后来面试的权利逐渐下放,一般选拔一些阅历丰富的人担任面试委员。新进职员必须考试录用,各级管理干部更是如此。
在高层及高技术人才的任用上,三星采用“吸纳天才用怪才”的办法,三星一直坚持在不同部门大胆任用多种类的人才,甚至曾经做过电脑黑客的程序高手 也能因为技术出众而被聘请进公司从事开发工作。除此之外,三星还非常敢于使用个性很强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整体看起来不算十分优秀,通常不合群,在组织内部协调共事方面存在缺陷,许多企业经营者对其不喜欢,不爱用。但在三星看来,自古才俊大都傲世独立,他们在特定方面兴趣浓厚,才能超人,能够在所在领域独树一帜的人,一旦扬长避短,便可担当大任。对于中层管理者的选拔和任用,三星采取的是“能者居之”的办法。为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引进人,用活人才,留住人才”,三星在选择干部时,并不迷信“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观点,而是着眼于公司内部,进行内部选拔。公司常常做出看似“出人意料”的任命决定,果断起用人们眼中的“小人物”、“小职员”、甚至有“劣迹”的员工。在三星集团,生产工人、业务技术员出身的科长、部长、经理,甚至总经理,都大有人在。
三星的这一套员工的招聘和配置办法,让企业拥有了跳跃式发展的能力和潜力,并与此同时不缺乏稳定性。是企业的人力资源步入良好的发展轨道。
(三)三星的员工培训体系
1、重视培训
在世界500强中,三星既以高科技著称,也以重视培训文明。1957 年,三星集团成为韩国第一个通过公开考试甄选人才的企业。三星还设立了自己的培训中心人员一旦被录取,就会对其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培训。据统计,全球三星员工平均每年享有12 天的培训。公司有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针对管理职、销售职、生产职按不同层次还有很多课程。每个三星人每年必须在三星自己的学校里进行16 天的培内容包括企业精神教育、谈判管理等技能培训、新知识新科技讲座、外语、计算机知识、国外经济动向等。为了晋升每位经理还必须到一所三星学校学习追加课程的训练,包括英语、汉语、日语、德语等方面。
2、按需培训人才
初入三星的员工要进行公司文化、公司制度以及人际沟通、礼貌礼仪等培训,使其能尽早融入三星大家庭。三星员工对三星充满了感情,而三星员工忠诚度高的最大原因,源自三星一个月的入社教育。所有新员工都要接受4周的入门教育。入社教育比新兵教育训练还严格, 从上午5时50分开始,到晚上9时为止,排满了日程。星期天除了宗教活动时间外,正常进行教育。第一周教育的重点是作为社会人的素质提高。第二周则进行有关三星式经营观教育。以自愿服务及挑战主题活动等为内容的第三周课程结束后,最后一周则进行总结及评价。为期四周的日程结束后,新职员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脱胎换骨成了所谓的“三星人”。每一位新来的“员工”经过培训后都会牢牢地树立起“我就是三星、三星就是我”的信念。李秉哲训练新员工有一绝招,即在训练结束前,交给学员每人两件三星产品,用汽车把他们送到乡下,让他们分头推销,把货卖掉了才能回来,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推销能力以及适应生活能力。工作三年以上的核心员工将分别被派往韩国进行半年或一年的专门培训,归国后将担负起骨干员工和现地领导的重任。例如,三星电子每年选400名在公司工作满3年以上的职员,给他们足够的费用,送他们出国。在国外的一年时间里没人过问。李健熙只是期望他们回国时能对驻在国的语言和文化有相对详实的了解。这些人回到韩国呆上几年后,将返回他们专攻的国家,去推销三星电子的产品。为了实现这个为时五年的计划,三星电子将花费1亿美元培养2000名年轻的管理人员。这是将传统资本转化为知识资本的典型案例。三星集团特别重视对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专门创办了“CEO学校”。这所学校旨在让集团所有850名经理们接受6个月的重新教育,其中3个月在韩国,3个月在海外,后者主要在于强化外语学习。李健熙禁止CEO学校的学生在国外时乘坐飞机,他们只准乘坐小汽车、公共汽车或列车旅行为的是让他们对所到国有更深切的体验。
三星集团的员工培训卓有成效。被誉为全球第一职业经理人的杰克·韦尔奇在参观完三星集团的人力开发院之后感慨,三星已经走在了人才培养的前面。
3、“能力主义”考核系统
三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大特色,是按员工能力和工作业绩来分配员工的报酬、待遇、升迁发展和工作机会。如:三星集团子公司首席执行官的年薪中基本工资所占比重只有25%,其余75%是按照股价上升率和效益性指标EVA,对照目标的成果率等每年做出决定。
(四)三星的管理与薪酬机制
1、激励制度——赏罚分明
在激励制度上,三星集团贯彻“按能力区分人才,凭业绩回报人才”的原则,强化对员工的日常考核,按实际工作业绩确定年薪,形成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部门工作评价每半年进行一次,按实际收益、资金流动量、每周利润率等因素综合考虑后评价出A、B、C三个类型27个级别。根据评价结果,如果获得最优秀的等级,那就能拿到相当于年薪300%的奖金,反之,如果被评为最末的等级,这意味着可能一分钱都拿不到。
各部门主管的提升,也是根据工作成效决定,有的快有的慢。例如,三星电子数字多媒体网络部社长从以理事的级别待遇进入后,历时15年,是一步一个台阶地升到社长职务的,而信息通讯部社长自1996年进入公司,前后短短五年就登上了社长宝座。为三星电子每年创利最多的骨干人才们大部分都是快马加鞭地疾驰在通向成功的大道上。2002年三星电子提升未来发展战略集团的外籍顾问戴维德·斯蒂文为总部候补常务,并给予公司5000股优先股,开创了外国人担任三星电子总部高级官员的先河。公正的业绩评价是三星调动工作积极性,激发人才潜能的有效手段。
2、三星薪酬福利制度的设计
与李健熙“天才经营”理论如出一辙,它的高薪酬与高福利,并没造成“养懒人”的现象,也没导致诺基亚那样由于过度的福利制度致使员工缺乏创新和持续奋斗精神。三星薪酬福利体系的神秘特点,概括有四方面体现。
首先,三星坚持人力资本优先,“信赏必赏”。对人才舍得投资,而不是将高薪和福利当作是成本,而是资本。三星倡导信任员工,信任员工的前提就是给他们高薪高福利,首先承认人力资本的价值。李健熙提倡“信赏必赏”,认为“企业业绩不佳时,对于人才不能指责,而要嘉奖,这才能让他鼓起勇气,创造出两三倍的成果”。“信赏必赏”,是三星在人才经营上最核心的。
其次,以“能力成果主义”为薪酬制度之魂。三星的年薪和奖励分为两个部分的内容:组织评价和个人评价。组织评价与个人评价交互作用,共同决定员工获得的奖励、成果年薪(基于组织的能力薪资)、个人能力薪资和基本薪资,最终共同决定员工个人的评定等级分数和最终的薪资。这使得员工个人的薪资与公司的利润相关,三星还会拿出利润中超额完成部分的20%,发放到每个人手中,最高奖励甚至相当于每位员工多拿50%的年薪。
第三是“上厚下薄”薪酬体系。三星提倡能力为本,采取的是能者多得的核心人才激励政策,为了充分调动有能力的员工的积极性。像“终身制”天价CEO、股票期权制度、“任员”制度等,级,努力程度给奖赏”。
第四是三星确保贡献者的尊严与荣誉,对其进行精神嘉奖。如对于晋升人员实行“状元及第任命仪式”;为鼓励在新经营中做出贡献由李健熙亲自颁奖的“自豪的三星人奖”(成果主义的标志);退休时三星将给予其70%的工资一直至本人死亡,且死亡后,其配偶终身也能享受其工资的50%。最后是三星的全面福利制度,可称史上公司最全面的福利保障制度。不仅吸引人才进入三星,更能够留住人才。能够在三星拿到高薪、又能够得到从自身到家庭成员全面的福利保障,员工自然不会轻易离开三星,乐意在三星奋斗。
结论
韩国经济自60年代起飞,至今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成就的微观基础和表现形式就体现在韩国企业的活力上,韩国企业的兴盛离不开其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实践。
资源环境特色 篇6
精神环境;物质环境;民族特色
【关 键 词】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1-0082-03
江苏省丰县民族中学原为丰县第二中学,位于县城北关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了进一步解决全县28个少数民族的子女接受优质教育和学校特色发展问题,1998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第二中学的基础上创建丰县民族中学。丰县民族中学自创建伊始,就确立了“民族特色”的办学目标。多年来,学校坚持围绕“环境建设”做文章,紧扣“民族特色”求实效,着力通过建设特色校园环境,构建民族团结教育特色学校,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
一、重新设计校园精神环境
校园精神环境是学校师生认同的价值观和个性的反映,是学校环境建设的核心。它一般包括学校理念、精神、校风、教风、学风、校训等。丰县民族中学原有精神环境的设计,借鉴得多,创新得少,因而缺乏特色,不能适应学校新的发展需要。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对精神环境进行不断的修改、完善与补充,逐渐形成了富有学校特色的精神环境。
(一)提炼学校核心理念
核心理念是学校用于指导教育教学行为与管理活动的最高价值标准,是学校一切行为的起点和归宿,是学校精神环境的灵魂。丰县民族中学地处少数民族聚居区,县域内少数民族学生多到本校就读。学校长期以来十分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各民族学生的团结合作,和睦相处已经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学校提出了“和美与共”的核心理念。“和”指和睦,团结。要求师生以亲和的心灵凝聚你我,以有效的交往加深情感,以亲密的交往加大团结的密度。团结是校园和谐稳定之基,是校园文化和谐进取的血脉,是深厚的思想传统,引导师生凝心聚力执着发展。“美”寓意各个民族均有美的价值标准,唯有平和谦虚才能识得他族之美,摒除文明隔阂,以达“美人之美”境界。各族学生要欣赏民族文化之美,包容他族文化之美,欣赏自己创造之美,包容他人创造之美,实现美美融合,实现大同之美。全校师生以和美与共,满园大同为导向,让团结融于心,让宽容致于行,富有山容万树的胸怀,富有美的气度,善于发现自身之美,学会发现他人“闪光点”,进而解读他人之美,以达包容“他美”的境界。在核心理念的基础上学校还对办学理念、管理理念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理念系统更加切合学校实际,适合学校发展。
(二)凝练学校精神
学校精神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自觉提炼、被学校全体成员认同的精神支柱,是一所学校整体精神面貌的体现,它对全校师生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丰县民族中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团结竞进、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团结竞进”指学校各民族师生团结一心,同心协力,相互携手,致力向前,追求发展。学校全体员工以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致力于发展,以持之以恒的毅力勤于竞进,勤于致远。“追求卓越”是学校多年来发展的真实写照。学校以强烈的进取精神不断进行办学方略的创新、教学管理的创新,学校师生以自信自强求进取,以自立自主求发展,不断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攀升,学校先后通过江苏省规范化学校、江苏省三星级学校的验收,现为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又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争创江苏省四星级高中的宏伟目标。
(三)丰富发展校训内涵
校训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对全校师生具有规范、警策和导向作用,它能概括学校的整体价值取向、独特气质、文化底蕴,蕴含师生的道德理想、人格特点和历史责任。丰县民族中学校训是:“修德善己身,博学济天下”。新校训是对学校原有校训“厚德博学、追求卓越”一种提高和升华,体现出学校全员重视品德修养而完善自我,由小及大体现师生博学立世以济天下的情怀,其中主要蕴含了学校地域特色——帝王(刘邦)之乡,善修己德,胸怀天下。“修德”,修养道德之意。道德乃人之立身处事的根本,潜心修养道德,逐步完善自身品格,才会为人之一生发展奠定坚实根基。教师作为学生成长之领路人,首先要注重品德修养,修师德、立师品,做美德的典范。学生涵养美德当始于点滴之处,不弃小诚,不废小礼,明辨是非,守护真理,让德育根植于生活世界的肥沃土壤,为其打造亮丽的精神底色。“博学”,即广泛地猎取,以达到学识丰富、知识渊博的境界,语出《论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民族中学,自需广博之学问。帝王之乡,自要培养兼济天下之人才,以天下为担当,为全民族的发展而奋斗。“博学济天下”,要求师生广博学问,博采众长,以知识为智慧源泉,以实践为智慧力量,以创新为智慧梦想,积跬步以至千里,成就经天纬地之才华。
礼之用,和为贵,德高之人必重和,人人皆有美德,自然成和之境。人因博而智,智慧通达,方可兼济天下。所以“修德善己身,博学济天下”的校训与“和美与共”的核心理念一脉相承,是志之所在,道之所存,体现了学校办学之特色,亦实现了师生自我成长与承担社会责任的高度契合。
(四)重新定义学校“三风”
“三风”是学校风气的总称,包括师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养成的风气,以及在学校发展历程中所积淀的优良文化氛围。学校原有三风:团结勤奋、文明求实(校风);严谨求精、敬业爱生(教风);勤学善思、守纪尊师(学风)。同质化、形式化严重,缺乏特色和个性,在师生中的认同度低,感召力不强。
学校结合“和美与共”的核心理念形成了新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新校风:“尚宽和风,扬鸿鹄志”。“宽和风”是对和文化的继承和倡导,是民族文化一家亲的重要展现,也是对学校原有校风“团结”文化的一种延续和承接。“鸿鹄志”则体现对地域文化名人刘邦远大志向的推崇,启迪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也体现出对原有校风“文明”、“求实”的一种倡导。新教风“博爱于心,业精于勤”是对原有教风“严谨、求精、敬业、爱生”的一种文化继承。学校重点将爱、精、勤融为一体。一是重在体现教育是充满爱的事业,对民族中学的教师来讲尤其需要对各族学生投注博爱情怀,播洒无私关爱;二是教师要善于在教学方面精益求精,既能体现原有教风中“求精”的思想,也能展现出学校原有校风“勤奋”的提倡。从这些角度而言,教风体现出了对学校原有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升华。新学风为:“乐群尚美,广学养慧”。“乐群”,源自《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寓意学生乐于与同学们友好相处,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以实现快乐成长。“尚美”,指崇尚美,推崇美。学校注重引导学生要以和乐为美,滋养美德,言行蕴美,文明有礼。“广学”,指广泛地学习。寓意学生要广开阅读,博观约取,广开智慧,以学为径坚实文化知识基础,致力提升自我的文化底蕴和综合素养。“养慧”,指滋养智慧。要求学生能够进行持久地学习,逐渐积累学习智慧,做人智慧,做事智慧,从而成为学识深广的现代人。
二、建设特色的校园物质环境
校园物质环境是学校环境的基础,是学校精神环境的载体,它一般包括校园建筑、教育教学设施、人文景观、活动场所等。丰县民族中学创建后,将学校物质环境建设目标定位为:“现代化建筑+花园式环境+浓厚特色文化氛围”的学校,力求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说话”,每一处走廊都传递信息,每一块砖石、每一株草木都蕴含文化元素。为此,学校通过新建和改造的方式,结合学校主题文化,对校园物质环境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布置。
nlc202309021733
(一)新建特色校园建筑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彰显学校特色的主要载体。民族中学创建后,学校加快了校园建设步伐。
首先,新建了富有伊斯兰风格的校门。校门不单是师生进出的大门,还是学校办学理念、价值追求、学校特色的的主要展示窗口。丰县民族中学原有校门由四根方方直直的水泥柱子加两扇沉重的铁门再加左右两边各一扇狭小的偏门构成,校牌就挂在中间一根柱子上。新建校门左边一根大理石柱子,上边分成四个镂空的小柱子托举穹庐形的伊斯兰图腾,右边大理石墙面用汉字和回文书写校名,中间电动伸缩门,校门两旁刻有民族团结浮雕,新建校门较原校门宽敞、漂亮,融现代与传统于一体,文化气息浓厚。
其次,改造校园围墙。学校围墙原为封闭式围墙,缺乏与外界的沟通,更缺乏文化内涵。学校打破原有封闭式的围墙,建立栅栏式围墙,围墙四周建56根“民族团结柱”,柱子模仿建国60周年“民族团结柱”的造型,分为柱头、柱身、柱基三个部分。“民族团结柱”上端为金色的莲花瓣和卷草纹图案,柱基是金色的莲花瓣底座,但颜色以学校主题色暗红、白色、绿色为主。正面刻画富有本民族特色的图案(以建国五十周年,中央民族大学周秀清老师设计的、中国邮政发行的56个民族邮票上的人物形象为主)。背面是本民族的简介和代表性的图腾,如代表汉族的龙图案等。“民族团结柱”的排列从校门开始,校门东部第一根是汉族、西边第一根是回族,突出学校以汉族、回族学生为主。其余按照建国六十周年天安门广场“民族团结柱”的排列顺序,分东西两侧交替排列。即东侧路摆放3号蒙古族、5号维吾尔族、7号彝族民族团结柱……西侧摆放4号藏族、6号苗族民族团结柱等。56根柱子以栅栏首尾相连,意味着56个民族紧密团结。“民族团结柱”除了能让师生了解不同民族的概况,还有其他功能,如果柱头涂红色,则表明学校有这一民族的师生,这就提醒师生要特别注意了解这一民族,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以便在学习生活中与他们和谐相处。特色鲜明的校园围墙和学校周边的民族文化风情园、少数民族村居、清真寺、民族大厦等有效融为一体,显得自然、和谐、得体。
第三,学校还多方筹资兴建了富有伊斯兰风格的科技楼(世界伊斯兰发展银行援建)、少数民族展室、少数民族餐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场地等教育教学设施和活动场所。学校还把校园分为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各区根据各自特点进行文化布置:教学区以民族政策、民族文化为主题;生活区以民族风俗习惯为主题;活动区以民族体育运动为主题。各区充分利用墙壁、走廊、宣传橱窗等宣传各自的文化主题,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景观和各区布置的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互相呼应,共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校园环境,使人一进校门,即能处处感受到民族特色,时时接受民族教育。
(三)倾情打造人文景观——民族苑
民族苑是学校倾情打造的一个民族特色鲜明的人文景观。整个民族苑轮廓按照中国地形布置,因势造山造水。其间又分若干区域,区域数量根据学校有多少民族,就布置多少区域,每个区域建有本民族特色的微型建筑,种有富有民族特征的花卉和植物。民族苑入口处,建一民族团结誓词碑,中间地带建一民族团结雕塑,其间以曲曲折折的小路,连接四方。师生课余时间进入民族苑,在领略不同民族风情的同时,亦能很好地接受民族团结教育。
(四)借助外脑,设计学校标志
学校邀请山东大学有关专家帮助设计、制作学校标志,包括校徽、校旗、校服等教学办公用品;信封、信纸、网站设计、学校宣传册、校办刊物等公关、展示物品,要求既注重时代性又要突出学校特色。新校徽以学校建筑——伊斯兰特色为主题设计元素,同时融入民族服饰及学校办学之特色。多彩的民族服饰,展示出各民族学生和和乐乐一家亲的融洽氛围;书本形式,是对师生具备广博学问之表征,也内蕴学校融多民族思想办学之特色,绿地是对学校作为绿色学校的凸显。整个校徽以绿色为基调,寓意师生充满青春活力,也寓意学校历久积蕴,更显风华正茂。
由于长期坚持民族特色的办学之路,重视发挥环境育人之功效,师生的民族团结意识逐渐增强,各民族师生和睦相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先进单位、江苏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训练基地等。丰县民族中学现已成为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向往的殿堂,成长的乐园,成才的摇篮。
资源环境特色 篇7
一、察哈尔右翼后旗立足地方资源发展特色经济的主要体现
(一) 转变资源观念, 明确发展特色经济思路
1. 依托地方资源优势, 培育“七大经济园区”, 壮大“五大产业”
首先, 培育“七大经济园区”。察右后旗依托以石灰石等为主的矿产资源, 以牛羊肉、马铃薯等为主的农牧资源, 以辉腾锡勒风能为主的风能资源, 以铁路、公路交通和地理区位优势, 打造成了乌兰察布市有影响力的新材料工业基地、新能源基地、煤炭及农畜产品物流基地、自治区重要的建材化工基地、农畜产品加工贸易基地。培育出杭宁达莱工业园、蒙维新材料产业园、锡勒风电园、红格尔图建材园、土牧尔台畜产品加工园、贲红煤炭物流综合服务园、白音察干汽车运输综合服务园七个产业园区。
其次, 壮大“五大产业”。察右后旗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 以“两线四镇” (旗内公路和铁路沿线以及白音察干镇、土牧尔台镇、红格尔图镇和贲红镇) 为载体, 培育壮大化工、建材、电力、农畜产品加工和商贸物流五个产业。
2. 加快产业发展转型步伐, 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察右后旗抓住京津冀产业梯度转移和国家支持内蒙古发展的有利契机, 依托地区资源和交通、地理区位优势, 着力拉长产业链条, 调整产业结构, 培育优势产业。按照“工业园区化发展、产业集群化壮大、企业集中式扩张”的发展思路, 横向抓园区企业集群发展、壮大工业规模, 纵向抓产业链条延伸、推进产业升级转型, 着力提升资源集聚集约经营发展能力, 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二) 以地方矿产资源、地理区域优势为依托, 发展园区特色经济
察右后旗因地制宜, 充分挖掘利用地方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 以地方矿产资源优势、地理区域优势为依托, 以规划建设产业园区促进资源集聚开发利用, 以优势企业龙头带动产业集群, 强力推进新型产业化经济发展, 并根据产业基础、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 对各个功能区进行科学的产业定位, 逐步形成工业园区化发展、产业集群化壮大、企业集中式扩张的发展新格局, 使察右后旗经济在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三) 立足地理气候资源, 实现特色农牧业产业化、集约化发展
察右后旗坚持因地制宜, 立足地方地理气候条件, 结合突出地方农牧业特色优势, 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 不断巩固和加强农牧业基础地位, 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转化增值能力、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加快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 逐步实现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 走现代化、规模化、生态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的发展之路, 推进地方农牧区经济产业化发展, 努力把察右后旗建设成华北地区具有影响力的优质、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1.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推进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实现农牧区经济现代化、产业化发展, 就要通过推行集中集约发展提升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水平, 把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作为发展现代农牧业的主攻方向。土地是农牧业之本, 能否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是发展农牧业的一个根本问题。察右后旗旗委根据当前农村牧区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土地闲置情况突出的情况, 大力推进农村牧区土地流转。结合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和集约化现代农牧业产业经济发展需求,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重点通过培育农业产业大户对土地进行集约化经营, 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体系, 辐射带动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发展。
2. 突出产品品质优势, 着力打造“绿色”、“特色”产业品牌
培育出诸如:“红格尔”牌、“富奇”牌脱毒马铃薯和“草原西冷”牌牛羊肉等一些产业化品牌农畜产品。
3. 农牧经济突出园区化发展和规模化、标准化经营
坚持产业化兴农、兴牧, 为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 加强设施农牧业建设, 着力农牧业园区化发展和规模化、标准化经营, 走现代化、机械化、规模化的科学种养之路。
4. 充分利用现代农牧业科技资源, 着力科技兴农、兴牧战略
察右后旗旗委政府以产业化、工业化思路谋划农业、畜牧业, 充分利用现代农牧业科技资源, 着力科技兴农、兴牧, 采取园区实验示范、以点带面的方式, 发展现代农牧业。
(四) 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提升城镇文化品位, 打造经济软环境
察右后旗坚持经济产业化与城镇化功能协调发展原则, 把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作为旗域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 树立“抓城镇建设就是抓发展”的理念, 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推进“三化”进程, 完善城镇功能, 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提升城镇文化品位, 着力打造经济发展软环境。突出发展中心城镇 (白音察干镇) , 并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 把草原文化融入城镇建设。察右后旗以地域特色文化为底蕴, 以建筑景观、街区雕塑、城镇亮化美化绿化为载体, 按照建设宜居、宜业、生态型城镇总体要求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策部署, 把经营城镇生活休闲环境资源现代城镇发展理念融入到城镇化建设工作中, 注重特色文化城镇创新发展。
二、关于察哈尔右翼后旗立足地方资源发展特色经济的几点建议
本调研报告在调研过程中, 重点考察察右后旗在树立大资源意识, 充分挖潜地方资源优势, 发展特色经济等方面的经验和成就, 形成一些不成熟的思考。由此, 根据调研实地考察和理论思考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 进一步转变资源观念, 推进资源循环利用
察右后旗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 逐步形成工业园区化发展、产业集群化壮大、企业集中式扩张的发展新格局。但随着产业园规模和产能扩大, 园区污染治理和废料利用处理功能完善被提上日程, 产业园区废料循环利用战略将是察右后旗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的着力点。
(二) 进一步推进地方特色农牧资源的产业化发展
察右后旗气候属中温带半干旱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察右后旗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 形成其发展农牧业特色产业的自然条件。农牧业产业化是发展农牧经济的根本出路, 市场经济一定程度上也就是品牌经济。提升农牧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必须打好绿色牌、特色牌, 这样, 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才能有持续有力发展的基础。因此,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气候地理资源和土壤条件, 进一步推进地方特色农牧业资源的产业化发展, 是察右后旗转变农牧经济发展方式和寻找新的经济发展增长点的战略选择之一。
(三) 完善产业园区城镇基础设施, 培育发展软环境资源
现代经济发展力具有社会化的性质, 产业化经济的发展要求与之相匹配的社会服务环境基础, 地方经济的产业化发展与地方的城镇化发展具有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作用的机理。察右后旗拥有杭宁达莱工业园等7个产业园, 但园区所在地的城镇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存在不平衡, 有些园区城镇基础设施与其产业规划发展比较, 存在严重滞后现象。突出表现在与白音察干镇相距较远的红格尔图建材园、土牧尔台畜产品加工园所在地的红格尔图镇和土牧尔台镇。
(四) 加强文化资源及旅游资源的培育开发利用
首先, 察右后旗应该依托当地民族文化资源, 依托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加大文化资源的培育开发利用力度, 将察哈尔文化融入于企业文化、城镇文明、旅游开发经营、城镇建设和民间工艺等行业。充分发挥察哈尔文化资源特色优势, 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文化品牌优势。其次, 旅游资源的培育开发利用。察右后旗潜在旅游资源丰富, 培育发展旅游产业潜力巨大。察右后旗应该借鉴一些旅游文化培育发展比较好的地区的做法, 依托其交通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自然、文化旅游资源, 加大对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民族风情等潜在旅游资源的培育开发利用, 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和景点, 重点突出察右后旗区域民族文化和火山草原自然风光特色。
(五) 立足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 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农村幼儿园特色环境创设探究 篇8
一、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 受经济、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一些农村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存在以下问题:
1. 环境创设“小学化”倾向严重
因为教育观念没有彻底转变, 认为上幼儿园就是为上小学做准备的错误思想还很严重, 所以一些幼儿园过度重视课堂知识的学习, 环境创设中“小学化”倾向严重, 失去了幼儿园的特点。例如:室内张贴“准备做共产主义接班人”“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等标语;墙面用拼音字母和汉字装饰;桌椅摆放成行成列;缺乏适合幼儿活动的玩具、材料;等等。这样的环境容易让幼儿无所事事, 感觉冰冷生硬, 产生厌园的情绪, 并导致追逐打闹甚至破坏性行为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
2. 环境创设片面化
主要表现在内容简单、零散, 缺乏整体布局意识, 给人一种不平衡、不系统的感觉, 没有美的感受。例如:墙面上随意粘贴“小狗”“鸭子”“苹果”“小花”“飞机”等没有关联的图片, 不具有情景性。
3. 环境创设的空间没有充分利用
一些幼儿园在环境创设时只重视室内墙壁的布置, 园内的其余空间 (户外草地、小水沟、栏杆、围墙、楼梯, 室内门、窗等) 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例如:室内天花板、走廊往往空无一物;室外除了购置的大中型玩具, 大面积的地面上都是杂草, 或者就是单调的水泥地面。
4. 环境创设缺乏幼儿参与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往往在开学初由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意愿去布置, 由于教师的“包办”, 他们过多重视作品的精致、完美, 忽视了孩子的感受, 因此盲目模仿、作摆设、走形式的现象很严重。一些教师因为花大力气布置了环境, 不允许幼儿碰、摸, 不舍得更换, 经常是一学期、甚至一学年没有任何变化。
二、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改善方法
1. 考虑幼儿年龄特征
幼儿年龄小, 缺乏最起码的生活经验, 因此环境创设要考虑与幼儿年龄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相适应。在色彩上, 应以明快艳丽的大自然的颜色为主, 红红的太阳, 蓝蓝的天空, 绿绿的小草, 这些容易使幼儿产生共鸣, 易于理解。在造型上, 应以形象、简洁为主, 多用拟人化的手法, 创设具有一定情节的富有童趣的画面, 如会弹琴的小松鼠、会唱歌的小蜜蜂、会流泪的小树苗, 让幼儿感到万物都是有生命的。在内容上, 为幼儿创设熟悉的、符合心理要求的环境, 如在走廊、墙壁上悬挂幼儿作品和幼儿活动、演出的照片等。
2. 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 教师是在为幼儿创设环境, 因此要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幼儿参与其中。教师可以发动幼儿去收集一些废旧物品或廉价材料, 如植物秸秆、果实、小石头、树叶、蛋壳、塑料瓶、纸盒、玉米皮、粮食、线、纸等, 并和幼儿一起对材料进行卫生、装饰等处理。在设置活动区时, 区域的布置、材料的投放、规则的制定, 都要充分考虑幼儿的意愿、建议,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在这些过程中, 既锻炼了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又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感到自己就是环境的主人。
3. 充分开发利用空间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 要充分利用室内外的角角落落, 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在室外, 利用农村幼儿园一般占地面积较大的优势, 设置充分的玩沙区、玩水区、种植区、饲养区等。在种植活动中, 师生一起动手种上各种植物的种子, 并经常组织幼儿去浇水、拔草、松土、施肥, 让幼儿去观察、探索植物生长的奥秘。为了使幼儿通过种植活动获得更多的自然知识, 还可以在种植方法上想办法, 如把同种植物分别种在水里、沙里、土里, 让幼儿观察其不同的生长过程, 从而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又如投放两盆植物苗, 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柜子上, 一盆放在阴暗的卫生间旁, 让幼儿观察两盆植物不同的长势, 从而了解阳光对植物生长的作用。饲养区可以喂养小鸡、小鱼、蝌蚪、小泥鳅、小乌龟等, 让幼儿亲自准备饲料去喂养, 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 不但使幼儿了解了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和成长情况, 并且使幼儿园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在室内, 除充分利用墙面外, 走廊、门窗、天花板上都可以用来粘贴或悬挂幼儿的作品, 不但具有美化作用, 还为幼儿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室内设置娃娃家、医院、建构区、益智区、美工区、音乐区等涵盖五大领域的活动区, 区域的布置、材料的投放要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适应。还可以开设具有农村特色的区角活动——集市。在农村, 商品交易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集市了, 幼儿对集市很熟悉, 因此开展集市活动能满足农村幼儿参与成人交易活动的欲望, 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交往能力。还可以和幼儿一起利用废旧物品在活动中自制“商品”, 如农具、粮食、瓜果、蔬菜等。
4. 考虑经济条件
农村幼儿园由于经济水平落后, 资金投入不足, 能为孩子提供的玩具、材料很少。因此, 农村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要注意扬长避短, 充分发挥农村的自然条件优势, 注意因陋就简, 少花钱多办事, 充分挖掘当地的自然资源。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大型户外玩具, 可以请木工制作平衡杆、跷跷板、攀登架等。一些乡镇柳编盛行, 可以用柳条编成各种小筐、小篮子、小推车等, 用来盛放物品。还可以利用自然物装饰活动室, 如用玉米粒、大豆、红豆、绿豆等粘贴地图或各种小动物的形象;采集秋天的落叶加工成标本, 或拼剪成各种图案;用橘子皮做成菊花;把各种蔬菜和水果进行造型, 变成一个个有趣的动物;成段的玉米秸, 既可以用来数数、比较长短, 又可以做建构材料, 铺路轨、搭建房子等。这样既美化了环境, 提高了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 又培养了幼儿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情感。所以只要树立“玩具、材料、空间就在身边”的观念, 照样能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
5. 考虑动态发展变化
有些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一学期、甚至一学年都没有变化, 如夏天到了, 墙上还是堆雪人的情景。环境的创设要根据教育和幼儿发展需要而不断变化, 并且在此过程中, 为幼儿提供更多参与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例如:在创设帮助幼儿认识四季变化规律和特点的壁画上, 采用留、变、添、减的方法表现树木的变化, 春天让幼儿用皱纹纸拧迎春花、团桃花粘贴在树干上;随着气温升高, 让幼儿取下迎春花、桃花, 添上叶子、补上桃子, 表示夏季枝叶茂盛, 花儿结果;到了秋季, 再让幼儿把绿叶换成黄、红、棕色的叶子, 并表示出叶子飘落的情景;冬季来临, 让幼儿取下叶子, 换上白色的棉花表示积雪, 以及剪贴漫天飞舞的雪花和落满白雪的青松。这样, 四季的景色在幼儿的参与下不断变化。
6. 充分利用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明确提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和“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家庭、幼儿园、社会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教育合力, 为幼儿制定一致的教育目标, 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幼儿园可以请家长配合, 帮助幼儿收集、整理材料, 也可以请家长到课堂上亲自执教。例如:幼儿对建筑楼房非常感兴趣, 经常在建构区搭建各种各样的楼房, 而有小朋友的爸爸是建筑工人, 所以就邀请他为幼儿上一次楼房是如何建起来的活动。他与幼儿共同探讨如何使楼房建得又高大又坚固, 激发了幼儿长大后去建造更漂亮、更实用的楼房的欲望。农村的田野、果园、池塘、动物养殖场等也都是很好的教育场所。
三、结束语
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和具体情况, 不断探索和总结有特色的实践经验, 充分发挥农村自然条件的优势, 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 创设一个轻松而又充满魅力的环境, 为幼儿的和谐、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秀花.试论幼儿园“活动室”环境创设应遵循的原则[J].科技视界, 2013 (7) :124.
资源环境特色 篇9
长汀历史悠久, 有着丰富的客家本土文化, 蕴含着无穷的教育资源。如何合理利用本土资源, 有效建构有乡土特色的游戏, 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了解、感知、思考、发现、体验生活, 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协作精神, 激发幼儿的自豪感和热爱家乡之情, 是我们一直努力探索的课题。
一、开展具有本土特色的主题活动, 了解客家文化
为让幼儿了解客家特色文化的神奇魅力, 我们深入挖掘客家本土文化中可利用的本土资源, 开展具有本土特色的“红色小上海——长汀”主题活动并生成子主题——“我是汀州小导游”。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建议:“和幼儿一起外出游玩, 一起看有关的电视节目或画报;和他们一起收集有关家乡、祖国各地的风景名胜、著名的建筑、独特物产的图片等, 在观看和欣赏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在“我是汀州小导游”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福建省长汀县实验幼儿园充分挖掘家长资源, 让家长成为幼儿园的合作伙伴。
首先, 家长和孩子一起上网查询下载一些有特色的风景名胜 (龙潭公园、客家山寨丁屋岭、曲凹哩等) 、古建筑 (如十大名街——店头街、唐代古骑楼、古城门、古城墙、跳石桥、太平廊桥等) 的特色图片和视频。
其次, 家长利用周末或假期带幼儿到大自然中感受和体验长汀神奇建筑的美丽, 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一起留影, 讲述神奇的传话故事等。
再次, 教师与幼儿交流各自的参观见闻。在谈话中, 孩子们谈到了“古城墙城门很神奇、龙潭公园很神秘、客家母亲源广场很壮观很好玩、太平桥廊桥很别致有特色”等感受, 小朋友们在参观交流与讨论讲解的过程中, 逐渐了解了家乡特色的建筑物和人文景观, 慢慢强化了热爱家乡的观念, 并对自己家乡产生了热爱之情, 为自己是长汀人而感到自豪。
最后, 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把相关的风景名胜、人文景观以及富有本土特色的古建筑图片和幼儿留影的照片布置在主题墙上让幼儿观察, 播放小城大爱、大美汀州风景、小朋友们外出参观古汀州生态游玩的视频等让幼儿观看。通过教育合力, 小朋友们对主题的开展兴趣更浓了, 对客家神奇的建筑特色有了更深的了解。
二、创设本土主题环境, 感知客家本土特色
建构游戏的开展应以幼儿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对周围事物的深刻感知印象为基础。为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客家建筑的神奇特色, 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空间, 创设富有本土特色的环境, 让幼儿和环境互动。除在班上创设班级主题墙, 还在园内创设大环境。
如在楼道处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设计古汀州一日游旅游路线图, 小朋友们把自己熟悉的图片或作品在旅游路线上展示并标示出来, 使墙面成为游戏活动展示、记录的平台;在幼儿园小晒台布置富有客家古城汀州特色的景点:精巧别致的客家两层古民居 (汀州古典骑楼) , 雄伟壮观的古城墙 (三元阁) , 古色古香的跳石桥 (桥墩、桥面、凉亭) , 形象逼真的龙潭公园 (千年乌龟、机灵小猴、腾空蛟龙等) , 对幼儿进行本土文化启蒙教育。
家长利用接送幼儿的有利时机, 引导幼儿观察各种特色建筑, 感知各部位的名称、形状、结构特征、组合关系 (如房子是有层次的, 房顶有尖, 有圆, 房角是往上翘的, 太平廊桥上桥面两边是翘角的亭子等) 。
园中布置“秀丽山城——汀州”立体场景以及“客家母亲源广场”“客家山寨——丁屋岭”的背景图。抬头仰望, 天花板上挂着百家姓红灯笼;在迎面可见的小舞台上, 摆放着各种各样的风景图片, 孩子们一入园就可以到此玩拼图游戏, 还把相应的图片摆在相应的旅游路线图上进行讲解和介绍。
幼儿园处处洋溢客家本土文化的气息, 幼儿每天耳濡目染, 每天受到客家富有特色建筑文化的视觉冲击和熏陶。我们真正把幼儿园打造成了有浓郁客家特色的本土文化环境, 让环境成为会“说话”的对象, 加深了幼儿对客家古汀州神奇建筑物的印象, 从而有效地激发幼儿想建构、要建构游戏的积极性。
三、收集整理本土材料, 彰显客家乡土特色
建构活动是一种让孩子既动手又动脑的活动, 在建构游戏活动中幼儿以想象为中心, 利用各种建构材料和废旧物品, 通过手的创作来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 重现文化景观。
在了解和感知客家本土文化神奇特色的基础上, 活动前老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并确定建构活动的主题和建构所需的材料, 彰显客家本土元素。
如在讨论生成了“我是汀州小导游”的游戏主题以后, 幼儿以“小导游”身份导入活动, 老师和幼儿一起设计“古汀州一日游”景观规划图, 引导幼儿交流讨论回忆旅游景点中景物的主要特征, 可以用什么材料做什么, 然后老师、家长与幼儿齐动手, 收集富有本土特色且随手可得的各种可利用材料。如竹制品 (竹枝、竹块、竹筒、竹板、竹竿、竹梯等) 、石头、瓦片、稻草、木块等自然类材料;纸箱、纸筒、纸盒、蛋盒、油瓶等各种生活类材料, 小朋友们把收集到的废旧材料带到幼儿园, 教师和幼儿一起将收集材料归类整理。
幼儿自主交流设计规划图, 幼儿分区域按意愿自选“建构牌”, 喜欢搭建什么区的景点, 就将该景区的“建构牌”挂在胸前, 每个区的小朋友协商分工, 一起交流讨论用什么材料建什么, 怎么建, 可以用到哪些辅助材料, 运用什么方法搭建既稳固又富有造型美, 尽显客家特色的乡土游戏。
四、合理利用本土材料, 建构乡土特色游戏
建构游戏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游戏活动之一。在建构游戏过程中, 教师应扮演“催化剂”或共同学习者的角色, 尊重幼儿的主体性, 给幼儿更多想象创造的空间, 让幼儿主动参与, 自主建构, 大胆想象, 创造性地重现家乡优美、神奇、独特的景观。
如“我是汀州小导游”主题活动中开展的大班建构游戏“一江两岸”“客家山寨——丁屋岭”等活动中, 活动前老师先让孩子们想一想、说一说可以如何利用这些辅助材料, 在小朋友们热烈讨论和协商过后, 有趣又有特色的建构活动拉开了序幕。
小朋友们用蓝颜料画汀江河的波纹, 上面铺设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画好的鹅卵石, 、拼搭的轮船、小鱼等;一江两岸用竹筒、竹片、树墩、纸板、奶粉罐等做成;幼儿用平铺、延长、围合等方法搭建铺设栈道, 栈道旁用竹枝和竹片围成栏杆。
在区域活动中江的沿岸利用竹筒里装饰的美丽树枝, 上面挂满果实来表示其沿岸景色。河面上用竹筒绑成柱墩垒高成“桥墩”, 纸板、竹梯、木块作“桥面”, 用硬纸板进行镶嵌拼插成两边翘角的亭子, 再在亭子上画瓦片, 翘角亭上挂上红灯笼。纸箱盒画成砖块围成汀州古城墙, 用大纸箱挖出拱形的城门, 城门上竖起竹竿, 高高挂起小朋友们在区角活动中制作的百家姓灯笼;小朋友们用木墩、竹筒、木条和竹块搭建两层“古骑楼”, 用报纸、泡沫做成不规则的大小怪石 (有的像乌龟、有的像猴子、有的像腾空而起的蛟龙等) , 竹片和竹筒搭建凉亭, 活灵活现的“龙潭公园”展现在眼前, 富有特色的汀州美景展现在眼前。孩子们看到这些由自己收集、制作的本土废旧材料变成了形象的造型, 兴趣更浓了, 玩得特别投入。
依托美术工作室 创设特色环境 篇10
我园在“快乐教育”理念的实践过程中, 创设了美术工作室, 实施创意美术教学, 通过建构个性化的瓶罐创作、剪艺装饰、色彩涂鸦、借形想象四个美术工作室, 开展适合幼儿快乐想象的美术活动实践内容, 探索美术工作室的实施策略, 引导幼儿在感知欣赏、自主创作、成功体验等激发幼儿艺术创作的兴趣和潜能的活动中, 促进创造意识的发展。
上述依托美术工作室而创建的幼儿园特色环境, 更多地是关注如何在显性的物质环境中渗透创意美术元素, 并提供相应的活动支持, 让幼儿在直接感受、体验和互动过程中, 形成审美的情趣和创造能力。我们的实践探索表明, 创设有效的幼儿园特色环境有以下三个策略。
一、打造独具匠心的工作室环境
美术工作室应该有别于以往教师预设为主、具有高结构性的集体美术教学活动, 也不同于空间相对狭小、材料相对单一的班级美术区域活动。它是一个以幼儿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 能够让幼儿愉悦、自主地参与活动, 感受艺术创造乐趣, 并能大胆地进行个性化艺术创作的空间。
1. 不断调整空间布局
因地制宜, 合理规划, 根据现有条件来设置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美术工作室, 使幼儿可以在不同的工作室从事自己感兴趣的美术活动。我们把利于孩子自主活动、促进发展放在优先考虑的范畴, 为了使工作室能发挥最大的效益与效用, 时常就空间的合理利用、布局的安全方便以及审美与教育价值不断调整布局。从最初较独立的第一代“色彩涂鸦室”、“剪艺装饰室”, 到第二代创建的“瓶罐创作室”、“借形想象室”, 与之相匹配的设施设备与材料也自然地随之扩展和丰富。
2. 关注艺术氛围打造
美术工作室不仅需要一定空间, 而且其本身的布置和设计也要体现出艺术美, 这样幼儿才能在全方位的艺术氛围引导下, 全身心地参与艺术创作, 从而培养其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我们通过“艺术环境文化”的创设, 让工作室的每个空间、每个角落都无声地“说话”, 充分发挥环境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工作室色彩统一采用了原色、黑红色系列, 这种色调的运用更能衬托出幼儿多彩斑斓的作品;安装了一些简单质朴的金属灯, 通过暖光源来营造艺术的氛围;把建筑施工后留下的板桌进行高度更改, 当工作室的桌子用, 每个工作室的桌子都是一张巨大的美术“工作台”, 可同时供十几人“工作”, 简易、朴素、平稳, 不加任何修饰, 幼儿不再为尽情创作时不经意间滴落的颜料、延伸纸外的色彩而小心翼翼;简约而颇具设计感的黑红色工作凳, 既做到色彩上与环境呼应, 又使幼儿能够以轻松、惬意的状态进行艺术活动。当幼儿步入工作室, 创作的激情便在心中自然地激发流淌。
如果幼儿能从环境中获得许多有益的经验, 也能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和建构的新经验去影响、作用环境, 那么环境就能有效地成为幼儿的“第三任教师”。从色彩到造型, 从平面到立体, 从墙面到地面, 工作室都突破了传统环境创设的局限, 呈现出创想、多元化的艺术氛围, 使幼儿享受到一种视觉的满足和冲击。在这里, 几米的作品、喜庆的剪纸、云南的木刻、黏土塑造的海滩贝壳墙、多样化的艺术创作手法协调地布置在各个空间, 使幼儿充分打开感官与心灵, 体验其中传递出的多元信息, 真真切切地感知创造的魅力, 使他们了解到更多的美术表现方式, 建构自己的新经验, 并将其运用到创作中去。
二、提供实现环境教育功能的活动支持
幼儿园环境教育功能的发挥, 要关注幼儿审美体验的形成。这就要求我们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 采取适当的教学组织和支持策略, 将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与审美性联系起来, 结合环境不断开展渗透式的创意美术活动, 为整体环境教育功能的实现服务。在工作室引领下, 我们安排全园幼儿每周进行一次“创意活动”, 全园幼儿可以在二个楼层、四个教室、多个空间中进行活动。根据每个工作室的功能, 我们采取按月交替循环玩的方法, 每月同一个幼儿只在一个工作室中活动。这样的方法, 不仅尊重幼儿的意愿, 而且覆盖面广, 具有灵活性;同时让前一次活动得到延续, 充分给以幼儿一个空间, 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自己的创意作品, 提高幼儿美术表现技能。
1. 及时捕捉幼儿的活动兴趣点
幼儿园环境的创设过程同时也是孩子体验、感知、表现和创造美的过程, 这必然要求教师要帮助幼儿学会以各种形式参与环境的创设, 最终实现环境与孩子之间的“对话”。如“美发师活动”是小班宝宝最喜爱的区域, 可是常规的美发区所提供的材料已经不能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该怎样创设这个区域呢?我们把问题抛给了“美术工作室”的小朋友, 让小朋友们来想想该怎么办呢?小朋友找来了各种各样的材料:树叶、碎纸条、纸卷、毛线、塑料袋、报纸……小朋友将材料进行分类, 碎纸条、毛线、报纸可做直发, 树叶、纸卷、塑料袋可做卷发。在环境的布置上, 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利用纸箱做梳妆台, 利用报纸做模特, 用浴帽做发套。一个全新的创意美发屋开张了!这中间既锻炼了幼儿合作与动手的能力, 也激发了幼儿创作的兴趣和意识。
2. 为幼儿学习经验的发展提供空间和舞台
幼儿有意义的学习经验往往是在开放的时间和空间中获得的, 这样幼儿才能尽兴地探索、充分地活动。因此, 在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对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进行整体性思考, 密切美术工作室与各个活动区域以及区域自身之间的有机联系。如鼓励和支持工作室的幼儿为各个区域的幼儿提供创意制作:“小小美发师”区域与“剪艺装饰工作室”相联系, 在让幼儿扮演顾客与理发师增强社会角色意识的同时, 通过提供半成品材料让幼儿在浴帽上粘贴各种发型, 提高幼儿对色彩以及形状的认识, 促进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汽车4S店”与“色彩涂鸦工作室”相联系, 废纸板经过大块色彩的渲染, 并在上面贴上各种汽车装饰物, 变成了前沿的“概念车”, 既简单又有创意, 给了幼儿美的享受。这不仅扩展了幼儿的游戏思路及美术创作的表现形式, 也挖掘了教育的情感功能, 使幼儿在积极探索问题解决办法的过程中懂得换位思考, 乐于合作与分享, 从而获得良好的社会性发展。
三、统筹工作室为核心的整体环境创设
艺术环境对人的发展的根本作用在于满足和提高人的审美需要, 使人的审美生活成为可能。幼儿园的建筑景观和区域设置作为一种外在客观的事物, 往往能直接引发儿童的各种审美体验, 激发儿童的审美兴趣。
1. 创设丰富的自然空间
在创设园所整体环境时, 能根据幼儿园不同区域环境隐含的不同功能, 进行整体的设计与规划, 使幼儿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环境中蕴涵的艺术气息, 获得美的体验。在工作室的引领下, 我们对柱子用彩绘、石膏雕塑、麻绳编织的方法来装饰, 缠绕形成的图腾给人美的熏陶和享受;设计了原木画框的幼儿作品展示墙;利用麻绳、纸卷完成了走廊尽头的景观墙;废旧的树木粉刷成白色并装饰上绿叶以及含苞欲放的花蕾, 使得黯然的楼梯转角处增添了几分姿色;幼儿和教师共同用各种不同的绘画技法以及组合运用各种废旧材料, 创作的经典长卷名画, 装饰于日常行走的走廊, 把公共生活区改造成艺术长廊, 不仅促使幼儿以各种形式来展示自己对名师作品的理解, 增强他们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体验, 而且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审美情趣, 形成感受美、观察美、体验美的习惯和能力。
2. 密切结合园本特色活动规划的意图以及活动内容
在创设班级和园所整体环境时, 从区域结构的设置、墙面的布置到资源的配置, 都需要根据幼儿园特色活动的推进不断地调整和变化, 从而为有效地开展幼儿的各种美术创作、探索和审美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
利用家乡资源创设特色区域活动 篇11
关键词:家乡资源;特色;区域活动;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9-019-1
在实践中探索让家乡特色融入区域活动的策略,从环境的创设到区域的设置、材料的投放,我们将符合幼儿认知和情感需要的家乡文化在不同区域中巧妙地融入,让它们发挥不同的教育功效,让区域活动常玩常新。
一、多种途径收集乡土材料,满足幼儿区域活动的需要
1.通过幼儿收集。
幼儿是环境的主人,是活动的主体,应该支持和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到环境的创设中去。秋高气爽的时节,我们带着孩子去苇塘欣赏芦苇,在芦苇丛边嬉戏,一起摘回芦叶、芦花,并在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进行整理制作,创作了一幅幅生动活泼的芦苇作品。
2.通过家长收集。
我们首先向家长宣传各种材料对孩子进行区域活动的价值,让他们了解各种物品的再造性功能与作用。稻草、麦秆、豆子、蟹壳……他们在生活中细心地收集、提供,是特色活动得以开展的保证。此外,我们通过开展“爱家乡”亲子手工制作比赛,充分调动家长们的积极性。我们还会不定期地邀请有相关特长的家长和幼儿一起进行包粽子、编草鞋等制作活动,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
3.通过社会收集。
我们充分利用芦苇荡风景区独特的历史人文和自然生态资源,通过参观、讲述对幼儿进行粗浅的爱国主义教育。从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收集的丰富的游戏素材充实了区域活动的内容,让家乡特色进一步展现。
二、以幼儿为主体,创设家乡特色的环境氛围
我们巧妙利用活动室内、外、墙面、走廊等空间位置,为幼儿提供大量纯朴自然或经过艺术改造的作品,有目的、有层次地悬挂、陈设。如走廊中,精心布置悬挂的蓝印花布制品、芦苇编织让人心神荡漾;墙上张贴着幼儿的印染作品、芦苇画、蟹壳画,秀美与稚拙,自然融合;芦苇荡实践活动掠影和有代表性的本土风光也吸引着幼儿的注意。走进教室,还可以看到利用树叶、稻草、蟹壳等材料进行装扮的主题环境。富有特色和情趣的区域环境给予幼儿身临其境的体验和感知,从而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巧妙融入,开放有家乡特色的活动区域
沙家浜丰富的物产资源、旅游景观和古朴的民俗文化为我们的区域活动注入新的活力。我们由此创设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区域,包括特色区及学习性游戏区域(美工区、建构区、科学区等),下面笔者将对乡土资源在区域中的使用情况进行简要阐述。
1.家乡资源在建构区的运用。
在原来的建构区中,我们只投放了少量的单元积木和插塑积木,幼儿玩过不久便兴味索然。后来我们增添了丰富的具有乡土气息的辅助材料,如芦苇杆、芦花、木片、竹棒、鹅卵石、贝壳、渔网、柴草等自然材料或废旧物。在大班主题建构“绿色老街”的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利用单元积木及辅助材料,搭建出一幢幢特色建筑。在孩子们手中,鹅卵石铺成了蜿蜒小道,芦苇杆架起成了独木桥,芦花点缀了房屋,小木片成了茶馆中的桌椅……合适的辅助材料不仅弥补了资源的不足,而且激发了幼儿利用建构物进行象征性游戏的兴趣,丰富了想象和建构的主题。
2.家乡资源在美工区的运用。
我们创设了丰富多样的美工区活动,有印染、芦苇制作、彩绘等。如印染区中,我们引导幼儿学习用蜡染法设计、渲染蓝印花布,感受水乡的文化特色;芦苇制作区中,孩子们或用芦苇进行简单的编织活动,或用芦苇叶包粽子,或用芦苇花扎制小扫帚,或制作芦苇拼贴画;彩绘区中,孩子们利用蟹壳、贝壳、石头甚至酒瓮等进行彩绘活动,让朴实无华的材料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3.家乡资源在科学区的运用。
绽于枝头的花朵、塘中嬉戏的鱼虾蟹……自然界中每一件事物的背后都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如在探索“沉浮”的活动中,我们事先收集了芦苇叶、石子、小木片、稻草等材料,进行游戏时让幼儿想办法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使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个个跃跃欲试,有的把小石子放在芦苇叶上,使小石子浮起来;有的在木片上放些石子,使木头沉下去……有趣的自然物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正是幼儿科学探究中的首要目标。
乡土资源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价值还不仅停留在自然知识阶段,传统的农具和生活用具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比如我们将传统的小石磨搬进探索区,向孩子演示豆浆的制作过程,并请幼儿自己尝试操作小石磨,初步感知石墨的工作原理,感受古老而精妙的智慧。
4.彰显特色的民俗文化区。
我们将本地的民俗风情带入区域活动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发动家长一起收集了传统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陈列在区域中,如石墨、草鞋、筛子、芦席、茶具等,创设了“民俗文化认知区”。幼儿在欣赏操作的过程中了解了这些用具的名称、作用以及使用方法,感受到了农家生活的乐趣。
我们还开辟了“我是家乡小导游”活动,教师和孩子们共同布置了魅力芦苇荡的照片,由孩子们自己担任图片讲解员,做旅游图片介绍,介绍芦苇荡风景区的美景甚至芦苇丛中军民抗战的故事。活动中,孩子们能把自己所知大胆用语言表达出来,在丰富家乡文化的同时,锻炼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广西特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初探 篇1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支柱性产业。作为旅游的一个分支,体育旅游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发展前景广阔。广西体育旅游资源丰富,如何开发广西体育旅游资源,促进广西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重大而现实的问题。本文结合广西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广西体育旅游资源现状及发展进行了整体分析和研究。
一、广西发展体育旅游的优势
(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广西背靠大西南,与海南省隔海相望,是我国唯一既沿海又沿边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核心腹地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东北门户,地理区位优越。同时,广西又位于中国西南经济圈、华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处于横贯中国东部、南部、西部的泛珠江三角区域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两大市场的结合部和中心位置,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唯一有陆地和大海相连的省区,是中国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在交通方面,广西拥有公路、铁路、水路、港口及150多条国内外航线,已成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和交通枢纽。如此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广西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优越的政策环境
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要求旅游发展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生态旅游、森林旅游、体育旅游等,大力培育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休闲、登山、滑雪、潜水、露营、探险、高尔夫等体育旅游产品。同年,国务院又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2号)。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每年秋季在广西首府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加上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国家海洋战略及兴边富民行动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出台,广西成为国家战略的交汇地,为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对广西体育旅游的发展无疑是个难得的发展契机。
(三)丰富的客源优势
根据官方统计资料,2012年,广西全区接待游客2.11亿万人次,同比增长20.3%;旅游总收入1659.7亿元,同比增长29.9%。国内外客源分布比较集中,境外游客主要来自越南、马来西亚、韩国、美国、法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日本、英国和德国。充足客源的存在为广西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只要积极发展和开发体育旅游项目,充分发挥客源优势,即可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大的效益。
二、广西体育旅游资源分析
(一)自然体育旅游资源
广西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的南部,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58%,位居全国第四位。“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广西地貌形态的形象概括,山地和丘陵的面积约占广西总面积76%,自然风光优美,山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具有舒适宜人的气候环境,一年四季适宜旅游。旅游资源种类多、分布广、特色突出,等级和品位高,是旅游资源大省。拥有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闻名于世的桂林山水为代表、遍及广西各地的自然山水体育旅游资源;南临北部湾,海岸线长1595公里,天然良港众多,有以“天下第一滩”美誉的北海银滩为代表的环北部湾沿岸滨海风光和休闲度假胜地体育旅游资源;有乐业大石围天坑群、上思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德天跨国瀑布景区、中越边境高山漂流群等探险性体育旅游资源。
(二)人文体育旅游资源
约70万年前,现今广西区域就有原始人类繁衍生息。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广西地域正式纳入中央王朝版图,分属桂林郡和象郡。广西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开发历史较早,其中不少地方在汉、唐时期就已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如桂林靖江王城、靖江王陵、甑皮岩,柳州白莲洞、都乐岩,崇左石林、宁明花山崖壁画、桂平西山、兴安灵渠、昭平黄姚古镇、凭祥友谊关、桂平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地址、梧州骑楼城、容县真武阁、陆川谢鲁山庄、北海海上古丝绸之路、胡志明足迹之旅、邓小平足迹之旅等,都是广西人文体育旅游资源的精萃。
(三)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旅游资源
广西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京、水、回、彝、仡佬等11个世居少数民族,以大杂居、小聚居的形式广泛分布于全区。在生产与生活过程中,广西各少数民族创造和积累了大量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这些传统体育项目有很强的参与性和观赏性,为群众所喜闻乐见,也是广大体育旅游者感兴趣的内容。据有关资料统计,广西11个世居少数民族共有传统体育项目478项,其中以壮族最多,达194项;其次是瑶族,有87项。如壮族打扁担、打榔、唱春牛、舞狮、舞龙、群龙争珠、打铜鼓、射弩、赛龙舟、蚂拐节、枪击滚石、爬芭蕉树、背篓球等;瑶族打猴鼓、打泥脚、打箕圈、瑶拳、盘瑶拳、跳围塘、拉排带等;苗族打泥脚、打草球、跳芦笙、赛马、苗拳等;侗族踩石轮、骑木马;仫佬族群龙抢珠;京族拉吊、抓活鸭等。这些传统体育项目蕴含着丰厚的民俗文化和独特魅力,依托这些项目开展体育旅游,让旅游者参与其中,既能达到健身的目的,又能领悟当地的民族民俗风情。
三、广西体育旅游的开发构想
(一)休闲观光体育旅游的开发
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闻名于世的桂林山水,是广西山水文化的典型代表。结合广西独特的自然山水风光,深度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可以极大地提高休闲观光体育旅游产品的参与性、体验性和观赏性。如利用漓江、柳江、西江、兴安灵渠、红水河、阳朔遇龙河的精华段开展沿岸徒步、竹筏漂流、划船、垂钓等休闲体育旅游项目;利用“百里漓江、十里画廊”、“百里柳江”开展自行车、高尔夫、定向越野、农家乐烧烤等项目;利用龙胜龙脊梯田、资源资江-八角寨、程阳风雨桥等开展民族民俗风情考察、体验体育旅游;重点建设和完善桂林山水、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大新德天跨国大瀑布、靖西通灵-古龙山生态峡谷群、南宁环大明山、贺州姑婆山、昭平桂江、柳州大龙潭-都乐岩、百里柳江、鹿寨香桥岩国家地质公园、武宣百崖大峡谷、玉林大容山国家森林公园、六万大山森林公园、容县天堂山、龙滩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大化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金秀莲花山和圣堂山、上思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钦州八寨沟、龙州弄岗等旅游景区的休闲观光体育旅游开发。
(二)康体养生体育旅游的开发
在体育旅游过程中,将体育与旅游紧密结合,既可以享受大自然的秀景美色,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观;又可以置身于大自然中,缓解和消除身心疲劳,强身健体,使身心得以和谐发展。依托广西良好的山水环境,大力发展康体养生体育旅游,建设一批滨海型、山水型、森林型等养生休闲、疗养康复基地。以巴马为重点,以长寿养生为主题打造盘阳河流域长寿养生带;以大明山、姑婆山、十万大山、大容山、六万大山、天堂山、大瑶山等山体为依托发展生态康体养生旅游产品;以北部湾经济区为重点发展滨海长寿养生、康体运动旅游产品;依托传统的中医文化、壮医和瑶药文化,发展医疗保健、康体养生体育旅游产品;以桂东南休闲养生温泉带、贺州温泉群、龙胜温泉、象州温泉、嘉和城温泉谷、九曲湾温泉为基地,发展温泉疗养、康体养生体育旅游产品。
(三)滨海度假体育旅游的开发
广西沿海地区南濒北部湾,海岸线长1595公里,其中大陆岸线长1020公里,岛屿近100座,岛屿岸线461公里,形成了丰富的滨海体育旅游资源。既有优美的亚热带、热带滨海风光,又有浓郁的海洋文化和民族风情,同时,拥有许多优质的水体和沙滩,其中最具有开发价值或潜在价值的沙滩有北海银滩、东兴金滩、天堂滩-蝴蝶岛沙滩、大平坡沙滩,三娘湾沙滩、涠洲岛南湾沙滩。利用这些体育旅游资源特点可以开发高质量的海水浴场和各种水上休闲度假旅游,如潜水、垂钓、帆船、帆板、冲浪、伞降、划板、游艇、摩托艇、沙滩球类项目。北部湾海域内岛屿众多,主要岛屿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优越,部分岛屿特色鲜明,如涠洲岛旅游区、防城港江山半岛旅游度假区,还可以开展海岛生存、海底探秘、水上素质拓展训练等体育旅游项目。最终形成以北海涠洲岛-斜阳岛旅游区、钦州三娘湾海滨生态度假区为重点,进一步带动北部湾海洋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生态保护中心、海洋湿地公园等区域滨海度假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
(四)户外探险体育旅游的开发
桂北和桂西都拥有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和发育良好的岩溶峰林地貌,再加上大量的原始森林、峰峦幽谷、溪泉瀑布以及多样的溶洞和天坑,给探险体育旅游的开展提供了绝佳的活动场所。如阳朔因其大面积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奇峰耸立,怪石嶙峋,成为“户外运动的天堂”和“攀岩胜地”,聚集了大量国内外专业攀岩运动员和爱好者。目前阳朔攀岩线路已超过600条,成为我国最好的户外攀岩场所之一。
广西洞穴众多且景观优美,素有“无山不洞,无洞不奇”之称。据不完全统计,广西溶洞约有10万个。择其优者开展洞穴探秘和岩洞科考,在瑰丽多姿的溶洞里,石乳、石笋、石幔、石柱、石花、石莲、石林等琳琅满目,让人美不胜收。比较著名的有桂林芦笛岩、柳州都乐岩,武鸣伊岭岩、北流勾漏洞、玉林龙泉洞、荔浦丰鱼岩、灌阳龙宫、钟山碧水岩、马山金伦洞等。百色乐业县拥有以大石围天坑群为代表的28个天坑,被誉为“世界天坑博物馆”,可以开展天坑探秘、洞穴探险以及地质科考等项目。广西河流众多、雨量充沛,已经开发的探险体育旅游有资江探险、龙谷峡探险、百色原始森林探险等,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溪谷峡流较多。
依托南宁大明山、防城港十万大山、桂林猫儿山、贺州姑婆山、玉林大容山、六万大山、容县天堂山、金秀大瑶山、河池九万大山、岑溪天龙顶、融水元宝山、百色岑王老山、贵港天平山浦北五皇山等森林公园,发展登山、探险、漂流等森林探险体育旅游产品。保护好生态环境,控制合理的旅游环境容量,适度建设背包露营地。整合以德天跨国大瀑布、靖西大峡谷群、龙州弄岗自然保护区、崇左石林、那坡玄武岩地质公园等为代表的喀斯特山水资源,推出中越边关探秘游。
(五)节庆赛事体育旅游的开发
广西体育旅游资源丰富,体育旅游节庆和赛事丰富多彩,如“桂林阳朔攀岩节”、“河池罗城攀岩节”、“五排河国际大众漂流节”、“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中国·百色乐业国际山地户外挑战赛”、“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等,均在国内外具备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可以立足北海国际沙滩旅游文化节、防城港国际龙舟节、崇左国际边关旅游节、三月三歌节、盘王节、斗马节、河灯节、红衣节、抢花炮、斗鸟节、仫佬族依饭节、毛南族分龙节、芦笙节以及京族哈节等地方特色的民族节庆活动,整合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树立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节庆品牌。
另一方面,加强体育与旅游的融合,积极开展野外拓展、水上竞技、汽车拉力、滑翔跳伞、溪河漂流、山地越野、高尔夫等体育旅游活动。借助和依托体育赛事活动,开发中国—东盟汽车拉力赛、柳州水上极速运动、南宁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中越国际龙舟赛、中越跨境自行车友谊赛、桂林国际帐篷节等特色品牌体育旅游产品。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