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资源

2024-10-20

环境资源(通用12篇)

环境资源 篇1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 环境问题迅速由地区性问题上升为全球性问题。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使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北京市经济发展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但由于长期以来重资源开发、轻资源保护造成的资源掠夺性开发和人为破坏, 使北京市的自然环境, 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 为了解决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 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必须积极推行北京市的环境资源会计, 把北京市的环境资源纳入北京市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系统进行核算和控制, 对环境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

一、北京市环境资源会计的基本前提

由于环境资源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对象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 为了使其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具有统一而稳定的前提, 必须根据人们对环境资源的认识, 作出合理的逻辑判断。环境会计的基本前提是在传统会计学前提的基础上的拓展, 包括以下五个基本前提。

(一) 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限定了环境资源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环境资源是人类的共同财产, 并有其固有的特点, 但环境资源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并不是漫无边际的, 从北京市的地域范围来看, 建立在生态资源的地理属性的基础上, 北京市的企事业单位 (位于北京市的企事业单位, 这里指地域所属, 不包括行政所属, 以下皆同) 对北京市的环境自然资源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利用、环境资源成本的补偿、环境资源收益的取得等应进行所属范围内的会计核算。因此, 环境资源会计的主体为北京市的各企事业单位, 同时应在北京市环保局建立一个环境资源会计核算部门, 即设立一个“环境资源会计科”, 代表北京市政府对各个企事业单位提供的环保核算资料进行汇总管理和监督, 分析北京市的环境资源状况, 及时发现环保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导各单位的环境资源会计的核算工作。

(二) 北京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环境会计核算以会计主体在自然资源不枯竭、生态资源不降级的基础上, 保证企业的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在建设北京首善之区和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过程中, 如何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共进, 生态建设和自然生态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 也是北京市的企业等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无限期延续的前提和重要保证。

北京是集政治、经济、文化功能于一身的超大型城市, 其土地资源、水资源及环境、能源等资源都处于相对匮乏的状况。如果没有立足于长期宏观发展的科学规划, 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事实上, 近年来北京市不断向外扩张的城区面积、日益拥堵不堪的交通状况和虽经多方努力却依然不断出现的水、电紧张局面, 都已经在不断发出预警信号, 提示北京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城市管理水平都必须作出及时的调整和提高。面对这一客观情况, 如果北京市的环境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 北京市的社会、经济将可持续地发展下去。尽管北京市的企事业单位会计主体的社会、经济活动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性, 但各单位的会计进行核算和监督的正常程序和方法都应当立足于北京市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研究北京市环境会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三) 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对北京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的基础上, 对会计主体的持续经营过程, 划分为一定的等间距的会计期间, 以便分期结算账目, 按期出具环境会计报告, 及时反映北京市企业等会计主体的环境资源利用状况。

北京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假定不仅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 而且环境资源作为北京社会、经济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能在不断补偿的前提下实现良性循环。因此, 为了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会计的提供的资料进行北京市的环境的保护, 及时反映环境资源状况, 必须把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一定的会计期间, 对会计主体日常所涉及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资源等成本价值进行定期计算、分类、汇总和披露, 以确定和分析会计主体的环境责任及其履行情况, 及时向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报告环境资源的状况, 满足北京市的环境资源管理的需要。

(四) 环境资源价值

环境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 在传统会计核算中, 由于环境资源没有交换形成的价格和价值, 一般不计入核算范围, 但并没有否定环境资源是有价值的。

环境资源价值假设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环境资源是全世界所有国家以及他们子孙后代所共有的“特定财产”。这些“特定财产”, 有的有替代性, 即损耗了以后可通过一定的方式予以重新补充, 如空气、水等。而有的却没有替代性, 用掉一些就少一些, 如石油、矿产资源等。即使某些“特定资产”可以替代, 对其损耗的补偿, 也需付出一定的甚至巨大的代价。因此环境资源具有稀缺性。北京市作为国际大都市, 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3%,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0美元, 常住人口达到1633万, 其环境资源在城市经济的发展中, 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 应该赋予这些“特定资产”一定的价值。只不过计量它的方法很难确定。北京市的环境资源为首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优美的生态环境、良好的环境质量和尽可能多的环境容量能促进首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 我们假定环境资源具有价值对研究北京市的环境会计具有重要意义。

(五) 多重计量

环境资源会计的核算对象是自然环境资源, 反映和监督的是会计主体范围内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其核算的内容既有商品性又不限于商品性, 核算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环境资源会计的计量方式不能单一地采用货币计量, 而应采用货币计量和非货币计量并举。对于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 可以用货币单位各项经济业务的成本和效益, 形成一些财务指标;对于不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 可运用非货币计量, 如实物计量、劳动计量等, 从而形成实物指标、劳动指标, 技术经济指标等, 最后还可以辅助用文字叙述、图表来说明利用环境资源对社会所做的贡献和和造成的损失。另外当采用货币计量时, 也假定币值是稳定不变的。

二、北京市环境资源会计核算的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中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能被利用来产生使用价值并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自然诸要素, 通常称为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可分为有形自然资源 (如土地、水体、动植物、矿产等) 和无形的自然资源 (如空气、光资源、热资源等) 。北京市的自然资源环境是各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

通过前面建立的北京市环境资源会计的基本前提的理论依据, 根据北京市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和北京市环保部门的宏观管理需要, 以及对北京市资源环境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北京市环境资源会计核算系统的环境因素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北京市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

北京市的自然环境资源, 诸如土地、森林、空气、水域等是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 其储量、质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有着重大的影响。目前, 北京市的资源环境状况日益恶化, 但是企业治理污染的态度消极, 污染治理速度缓慢, 单靠政府的督促和治理显得势单力薄。因此, 面对北京市生态环境的现状, 必须要求北京市的各企事业单位将北京市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纳入环境资源会计核算体系, 这样无形之中, 企业等就自觉地参与到北京市环境资源的保护大军之中。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相当一部分的自然资源经过利用构成了资源产品的成本, 成为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但是有一些未构成资源产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如果有助于企业进行经济活动, 对企业有一定的使用效用, 也应将其纳入北京市环境会计的核算系统。对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能可靠的加以计量, 且当其自由取用时, 企业不需对其付出代价的自然资源, 我们可以不将其纳入北京市环境会计的核算系统, 但如果企业为取得或改善该项自然资源而需要付出代价时, 则应将其纳入环境会计的核算体系中。

(二) 北京市的环境资源的间接效益

北京市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是企事业单位经济发展的基础, 对其加以利用可以各单位带来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环境资源的直接效益, 诸如从土地上获得的食品, 从森林中获得的木材等, 直接效益一般可以用包含劳动的货币来计量, 始终是会计核算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环境资源还能给企业等会计主体提供间接的使用效益, 如森林保护北京市的水土、调节北京市的气候等, 同时也给各单位带来一定的使用效益。这种间接效益不能直接以货币的形式进行计量, 但随着会计计量方法的发展, 对其可采用替代成本法等其他方法来进行合理的估算, 因此环境资源的间接效益应成为北京市环境资源会计核算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 北京市环境资源的耗减、降级和保护费用

北京市的企事业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环境资源一部分通过生产过程被耗减掉, 生产出消费品, 耗减的资源价值也相应的转化为消费品的成本, 消费品经过消费过程最终转化为废弃物。另一部分经过与消费品生产的同一生产过程而转化为废弃物, 废弃物的排放是否会构成环境污染, 则取决于废弃物的排放规模和环境容量的对比关系。当废弃物的排放量超过北京市环境容量的自净能力时, 就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使北京市的生态环境恶化, 生态资源价值减少、等级下降。北京市1998年到2008年的环境改变状况如下:

从1998年申办奥运开始之后, 北京市累计投入了1400亿人民币进行环境保护。而北京的“蓝天”, 从1998年的100天增加到2006年的241天, 整整翻了一番;2007年的“蓝天”数为246天, 2008年北京“蓝天”的数量目标是256天, 占全年的70%。沙尘天气频率也有明显的降低, 随着植被增加, 裸露的土地减少, 北京的浮沉、扬沙现象, 特别是沙尘暴天气发生频率明显下降, 由上世纪50年代的年均3.2次下降到目前年均0.4次。

为保证北京市的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而付出的人力、物力、财力等, 如上述1998年到2008年用于环境资源的保护费用;对北京市发展过程中减少的环境资源价值;由于北京市自然资源的稀缺、生态资源的恶化而对其可持续发展造成的损失。按照会计核算的原则, 应纳入北京市环境资源会计的核算系统, 作为环境资源会计的成本费用加以处理。

按照上述核算的环境资源因素的特点, 我们对北京市的环境资源会计进行核算时, 可以将环境资源因素进行项目的分类:环境资源资产、环境资源负债、环境资源权益、环境资源费用和环境资源收益。北京市的企事业单位对以上环境资源因素进行会计核算时, 需要北京市环境保护局环境资源会计核算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并定期将环境资源的会计信息报送北京市环境保护局。

本文是北京市哲学规划办公室的资助项目“北京市生态环境与企业环境会计的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 (科研项目编号:07BdJG182)

摘要:文章是基于环境会计学的角度, 对北京市的环境资源进行会计核算的研究。先指出了北京市环境资源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然后提出了北京市的资源环境会计核算的环境因素, 根据需要核算的环境因素可以形成北京市环境会计的核算要素。目的是为建立北京市企事业单位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的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环境资源会计,基本前提,环境因素

参考文献

〔1〕李祥文.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绿色会计的系统化研究〔J〕.会计研究, 1998 (10) .

〔2〕朱学义.我国环境会计初探〔J〕.会计研究, 1999 (4) .

〔3〕蒋晓明.构建环境会计学的理论框架〔J〕.财经问题研究, 2000 (4) .

〔4〕沈振宇, 王秀芹, 刘青.自然资源会计〔J〕.财经问题研究, 2000 (5) .

〔5〕黎精明.环境资源会计核算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 2006 (12) .

〔6〕何卫红, 郑垂勇.我国环境会计实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2007 (3) .

〔7〕张丽.试论环境资源会计的核算〔J〕.决策探索, 2007 (4) .

〔8〕北京市环保局.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2008 (5) .

环境资源 篇2

4、 明晰公共文化艺术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5、 确立公共艺术推广与城市环境及景观规划间的协调与统合的原则。

客观上,公共艺术在当代城市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的改造与维护中,正应该起到它美化环境、催发人气、促进正确的生态观念、协助绿色革命的部分作用。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自然环境和绿色生态系统遭到前所未有的毁坏和失衡,森林、绿地、湿地及地表水环境资源大量消失,成为威胁城市生存环境,威胁人类社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

因此,无论从维护人类社会宏观生态环境的目的着眼,还是从公共艺术及其景观的审美效应出发,都必须强调公共艺术与城市环境中绿色生态建设的密切关系,促使公共艺术在总体上与硬质景观和绿色生态元素之间,达到平衡与和谐,从而达到优化和“软化”城市环境的效果。

城市环境艺术,一种在选择之中的进步与慰藉。

一天的实习,学到了很多的东西。第一次用全新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一草一木。忽然发现了很多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体现,一时间感到欣喜甚至不知所措。的确,城市生态学是一个十分需要从实践当中汲取营养的学科,只有不断实践、从实践中不断摸索、进步,才能够真正了解这门学科的真谛。而它所包含的范围又是那么的广阔,它所带来的影响又是那样的深刻……

而在实习当中,也发现了许多以前所忽略的东西,有让人愉快的,也有让人不那么愉快的。从学校东门的那条大路,到颐和园的昆明湖,留下了太多的回忆与思考。城市的环境,还有太多等待着改进,也有太多需要进一步的规划和治理。

而保存与整治,又是一种两难的选择。如何在存留作为文化古都的北京风貌的同时,在发展经济和建设的同时,将北京的生态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则是需要引起很多思考的。而现在我能够做的,只有把它们写下来,在重新审视,在审视当中,获得进步。而假如我的审视能够引发哪怕一点点的进步,就是很感满意的了。

热门阅读文章:

婚庆助理实习报告

西部环境资源矛盾待破局 篇3

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天骏县自古以来就是个生态保护良好的地方。但随着西部开发深入,紫金、焦煤、内蒙古庆华煤业等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开始涌入,煤老板也转战天骏。正如《噬水之煤》揭示的,煤炭开采带来巨大利润,大量内地人口开始涌入这个荒凉的地方。县城的房价开始超过省城西宁;外来投资者开设了电影院、宾馆、洗头房。但煤炭开采掏空大山、草场,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源,布哈河已经跟黄河一样浑浊不堪,进一步带来以布哈河为水源的蒙古族牧民草场日益退化。

天骏县的资源和环境症结,只是中国西部地区问题的缩影。20多年前中国东部以消耗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之路正在西部地区延续,严峻考验着中国现行的环境治理之道。

按照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惯例,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问题一般涉及三方主体:政府、企业和第三方(媒体、NGO和公众)。政府既是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监督方,也是被监督方,企业需要接受政府监管和第三方的监督,而第三方负责监督政府和企业。三者正常运作,才能平衡。而目前中国西部背负经济增长压力的政府对作为纳税大户的企业掠夺资源、污染环境毫不过问;企业没有花钱治理自己污染的动力;作为第三方的媒体、NGO和民众,目前还缺乏环境维权的法律、政治空间。因此,要破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死结,中国政府、企业和第三方之间还需要彼此促进。首先要强调政府对于环境保护的责任,将环保目标纳入到官员政绩考核之列;要在企业中引入污染治理、环境保护的经济动力,对环保工作做得好的企业要有税收、政策优惠;同时要拓宽公民环境维权的空间。这样西部的发展才能变得更可持续。

环境资源 篇4

人力资源带来智力资源, 企业将人力资源替代自然环境资源是企业环保的一个重要思路。这里本文以一个案例来说明企业将人力资源替代自然资源来保护环境的研究。新疆第二毛纺厂是新疆有名的企业, 在2001年企业的年利润额为653万人民币, 每年需求羊毛近290吨。单位羊毛效用比=利润/总羊毛=2.2。这里笔者粗略的算一笔账, 290吨的羊毛需要近60000只羊一年的产毛量, 而60000只羊 (按每只羊0.5亩食草量) 需要30000亩草地喂养。其次, 每年运送290吨的羊毛, 是有一定的交通费用, 并带来燃油的损耗和汽车尾气的排放, 会对大气产生污染。这一分析仅是局部分析, 考虑动态分析——对大气的污染引起的酸雨进一步引起草地草量的减产, 进而羊毛的减产, 羊毛的减产引起人们需要更多的草地来喂养羊群以此下去产生恶性循环。然而, 在2002年新疆第二毛纺厂进入了改革阶段, 笔者总结了该企业改革的以下几点:1) 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力度。2) 设立新产品研发部门。3) 设立企业员工考核体系。分别从部门经理到普通员工、从高层管理人员到中底层管理人员设立奖励与惩罚体系。4) 减少对于羊毛的购入, 并增加对单位羊毛的产出率。以上四个措施, 可以看出1) 、2) 、3) 是对人力资源的增加投入。4) 是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减少投入。

从上总结出:经济竞争的根源之一在于资源稀缺性。只有占有资源才能给人带来利润, 因此, 竞争就成为占有稀缺资源的唯一动力。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人力资源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它们和传统生产要素的不同之处在于:具有共享性特质, 它不会在使用中消耗, 而是在不断的应用中再生和增值, 用者越多, 创造的社会价值越多。传统的边际收益递减法则被智力资源的边际收益递增规律代替;企业边界开始向外寻找更有利的扩张方向, 协作取代竞争而成为黄金法则。企业只保留决策、指挥、开发、研究、创新等核心功能, 而把加工、生产、销售等过程扩散出去, 企业的边界模糊了。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协作取代竞争, 企业虚拟运作取代传统企业边界。这样, 由资源稀缺导致的过度竞争, 就让位于资源共享性的合作。合作成为生产力进步和发展的源泉, 和谐成为企业的一个新的准则。

摘要:本文从人力资源与环境替代的角度来分析企业环境保护的新视角, 基于新疆第二毛纺厂的案例来说明这种替代关系在企业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 其思路是值得企业管理部门特别是人力资源部门所值得借鉴的。

关键词:人力资源,环保,环境资源

参考文献

[1]马洁.构建环境导向企业管理体系研究,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7.

[2]秦远建, 王金武.如何构建绩效考核体系, 汽车工业研究, 2005.10.

[3]郑春建, 邹宜民.某部门与员工绩效考核及其注意点, 现代管理科学, 2005.10.

[4]吴鸿章.论绩效考核体系,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7.8.

环境资源保护法论文 篇5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环境与资源问题日益成为全球的焦点,而我国相对于世界其他大国来说,我们起步比较晚,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加上近几年经济快速发展。而自然灾害严重,环境污染和资源流失浪费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环境相关危害造成损失越来越大。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的定义和特征,各项原则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意义以及它的贯彻实施。试从《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入手,为完善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相关法律提出一点薄见。【关键词】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环境责任

【引言】 我国198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08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至此,我国已经颁布国家级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6部,与环境相关的资源法9部,环境保护行政法规29项,制定环境标准364项。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我国环境保护相关法律的制定起步比较晚,加上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破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环境相关灾害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环境保护相关法律跟不上社会需求甚至落后于社会的现实越来越突出,我国的环境资源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如何加强环境资源保护,完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强有力的执行环境资源保护法就变得极为重要。【正文】

一、环境法基本原则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一)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的基本概念

所谓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指通过环境法规明确规定或者体现的、反映环境法基本特点和环境工作基本政策的、对环境活动具有普遍性指导作用的准则。

(二)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的特征

概括起来,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具有如下特征:

(1)是由环境法规确认的普遍性指导准则。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具有法律确认性。环境法基本原则是环境法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各部门法(如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中的基本原则一般都是指由法律确认的普遍性指导准则。

(2)是环境法这一新兴的独立的法律部门所特有的原则。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具有部门性的特征。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体现环境法特性、特点、指导思想和基本政策的特有原则。

(3)是贯穿整个环境法体系和环境法制建设的、具有指导作用的基本准则。环境法基本原则具有普遍指导性或者原则性。其贯彻实施需要通过具体的法律条文、法律规范或法院判决加以具体化。

二、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的内容

(一)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

(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三)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

(四)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

(五)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原则;

(六)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

三、环境法的缺陷

一、体系外部原因所带来的缺陷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新的环境资源保护关系不断出现,必然要求新的环保法的制定实施,再继之便是环境司法要适应新的环保法体系的要求。体现在外部层次上,即为立法上的空白,亦可称为滞后性。所谓滞后性,指环保法在时间上总是落后于环境问题的要求及实践发展。滞后现象已为各国环境法的发展历史所证明。有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这种滞后性:

⑴、国家权力观念。环境问题只有发展到影响社会安定和发展时才成为现代国家行政管理的对象。

⑵、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和环境意识。一般说来,环境意识落后于环境问题的发展程度,而环境意识在行政管理领域又直接制约着管理制度,这必然带来滞后性。

⑶、反馈机制自身的限制。系统的复杂性,反馈环节的多元化及立法程序上的时间限制都会引起这种滞后性。从解决方法上看,滞后性只能事后进行完善,不可能从根本上避免。当然,立法时在现实可行性基础上充分考虑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使立法具有一定的超前性,这在实践中是可行的,也是可取的。

二、体系内部原因所引起的缺陷

从环保法体系内部来看,作为体系组成部分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改变都会相应地改变环保法体系的内容和影响环保法的执行。而且,从整体上看,我国现有环保法体系的结构还不完整,子系统不周全,导致系统功能不完善,使环境资源保护关系中的某些环节尚无适当的控制手段。具体说来有:

1、功能不协调。从实践上看,它表现为某一环境问题未被调整或进行了互相矛盾的调整,亦即有的环境法律系统间作用互相矛盾或存在空白点。初步看来,这有两个原因: ⑴、系统结构不完整,某些应有的法律制度尚未确定。(这和立法的滞后性是有根本区别的)

⑵、系统结构不合理,有的制度间未能很好地配合。如排无收费和水源利用政策及市政工程管理等方面就存在着配合不周的问题。

2、有的子系统不符合技术合理性。环境问题首先作为一个技术经济问题而存在,其产生原因是各类技术的不合理运用,最终解决也只能依靠技术进步。环保法要产生有效的作用,它本身必须合理,即:

⑴、内容满足技术合理性。许多制度是环境保护领域内技术规范的发展,应符合环境科学的规律和要求。

⑵、结构满足操作技术合理性。环保法是通过法律对社会进行调整控制的一种工具和方法,必须有适应的结构和程序保证操作上的合理性,使之符合市场经济和法制建设的一般规律。

四、完善我国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议

(一)中国需要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法

尽快完善《环境保护法》,使其上升为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应从如下方面方面进行制度完善:

(1)明确宣示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实施可持续发展作为环境基本法的立法宗旨,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地位;

(2)按照法治政府建设的原则,确立处理环境保护中的政府与市场、公权与私权、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原则,明确国家环境管理权力与公民环境权利的配置方式;

(3)完善环境责任制度,明确规定责任的构成要件与法律后果,规定环境法律责任的社会性、公益性判断标准。(1)

(二)提高立法质量

我国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制度在立法上由于指导思想、观念,立法水平等方面的原因出现了诸多问题,为了从根本上克服环境立法的“缺陷”,切实提高环境立法质量,我觉得在立法中重点要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思想,坚持法制统一,坚持环境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充分发扬环境立法民主,法律法规完整和可行:

(1)对于中央立法而言,就要本着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全面统筹的原则,遵

循法制统一,确立环境管理体制,建立高效的组织机构即环境管理机构来承担知道和协调任务,通过立法明确有关机构的设置、分工、职责和权限以及行使职权的程序,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并逐步确定有关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违法责任。

(2)地方环境立法要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出发,坚持为保护环境服务,强化环境管理,突出重点,兼顾其他知道思想,以环境的保护为环境保护立法的重点,具体说来要坚持实现性与超前性相结合的原则,在科学预见基础上超前立法,以弥补国家立法的滞后性;强化污染责任制原则,进一步明确和加强污染者的法律责任,地方立法应将国家立法中污染者与责任具体化明确化。

(三)完善环境影响评价机制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环境有影响的人类活动进行预先评估,或者对拟议中的人类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后果进行分析,即对于拟议中可能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活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或环境后果包括对各种环境因素或者环境介质的影响、对动植物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有时还涉及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法定化、制度化和程序化,是环境资源法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机制。环境影响评价成为各国环境法的一项基本法律制度,是环境法的科技化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当代决策方法的重大发现,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基础之一,是综合决策的根据和前提。健全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对于环境影响评价活动的顺利推广和有效开展,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法律保证作用。【结论】

完善环境保护相关法制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过程,不可期望一蹴而就,但是面对全球和我国国内的现实的迫切需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起来,尽快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我国国情出发,修改《环境资源保护法》,加强《环境资源保护法》的实施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实现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刻不容缓。【参考文献】

【1】蔡守秋,《环境资源法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2】金瑞林、汪劲,《20世纪环境法学研究评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金瑞林教授主编的《环境法学》

【4】黄锡生教授主编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5】王灿光,《论我国环境管理体制立法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途径》【J】;政治论坛2003年4月版。

【6】晏路明,《人类发展与生存环境》【J】,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版;

试析如何完善我国环境资源保护法 篇6

【关键词】 环境资源保护 法律 完善

前言:

改善环境恶化和资源破坏问题,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我国有关环境资源保护的法律制定的虽然晚了一些,但是到现在也已有二十多年的历程了,在这些年中,我国在以《环境保护法》为基础之上又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也基本上形成了保护环境资源的法律体系,对于改善环境恶化的情况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法律体系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来进一步的完善。

1. 制定环境资源保护法的意义

国家制定环境资源保护法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是自然环境不受或者是少受破坏,来保持人类的生命维持系统和物种遗传的多样性与持久性,保证生物资源能够持久永远的被人类利用。因为我国自然环境和资源情况十分复杂,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其的破坏程度也越来越大,所以从我国现在的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情况来看,制定环境资源保护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说来包括以下的三个方面:第一,我国的自然环境比较复杂,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资源种类和储备量虽然不错,但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状况不容乐观,而且人类对于环境和资源的破坏程度不断加剧;第二,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农业的生产水平直接影响到真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水平,农业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于我国来说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第三,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我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十分贫乏,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再加上资源消耗量不断加大,这就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所以制定环境资源保护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现行的《环境保护法》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是从1989年制定实施的,至今已经有二十多年时间了,这些年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这部法律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要,也显示出了许多的不足和缺陷,下面就对这些不足和缺陷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2.1现行《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不够准确

《环境保护法》中的一些立法观念和指导思想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和规范,需要进一步改正。比如说其中的第一条就出现了要把“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作为一项立法的目的和方向,这明显是要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于现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相违背的,通过资源的高消耗和环境的高污染在短时间内是可以达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但是这显然是传统的經济发展的模式和思想,在现代的市场经济相对健全和完善的经济制度之下,是不允许这种的生产模式和思想存在的,所以说《环境保护法》把这种思想作为一项立法的目的和方向是不科学的,原有的立法思想应该和时代的要求相一致,与时俱进,进行重新的定位和规划。

2.2现行《环境保护法》的法律地位较低,而且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

依据我国宪法和立法法的有关规定,所有由我国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或修改的法律,也称为“基本法”,另一类是由全国人大常委制定的除基本法以外的其他的法律,也称为“一般法”。虽然说这两类法律都是由国家规定的立法机关制定的,但是二者的地位确实不相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拥有宪法赋予的特殊权利和地位,所以其制定的法律在其效力上也就高于了其常委会所制定的地位,我国在保护环境这方面虽然也制定了许多的法律,但是并没有形成以宪法为基础,基本法和一般法为辅的完整的法律体系,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在立法形式上属于是一般法,所以当其与其他的法律发生冲突时就不能够占有有利地位,也就不能凸显出环境保护的效力,所以我国制定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还要进一步提高这类法律的法律地位,使其真正能够显示出环境保护的鲜明主题。

2.3现行《环境保护法》执法过程受到阻碍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制定和实施之后,我国已经陆续建立起了覆盖到国家、省、地、县四级的环境监测和执法机构,已经拥有环境监测机构3000多个,在职人员4.5万人左右,我国整体的环境监测水平和执法能力也在不断上升,尽管如此,但是在具体执法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也是相当多的,执法不严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具体分析产生这方面问题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有关环境保护和检测部门不受重视,虽然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检测体制,但是许多地方的环境监管部门往往只是形同虚设,因为这些部门都归地方政府所管辖,而现在好多地方政府都把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在环境保护上往往要放松要求,导致一些环境监测部门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甚至是在人员配备和资金上也是困难重重,这些部门也就难以行使自己本该有的权利;第二,我国环境保护部门的执法权利很有限,国家有关法律所赋予这些部门的权利只有检察权、建议权和罚款权,并不能独自行使更多的执法权;第三,对于环境保护部门的人员要求不够严格,在许多地方环境保护部门都是一些不受重视的部门,对其的管理也不是十分严格,有关人员渎职之后也没有切实追求其责任,这也纵容了更多的渎职行为的发生。

3. 变换立法思想,提高立法水平

对于制定法律来说,立法思想是立法者的意识在法律制定上的最高表现,也是以后进行立法活动的重要参考,所以立法思想一定要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这样才能使所制定的法律能够真正适合时代的要求和需要,真正的发挥其应有的效力。《环境保护法》作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性法律,是所有相关法律的根本,必须能够契合时代社会实际,响应时代的要求和号召,为促进时代的发展和服务。实行可持续发展是现在时代的潮流,发展循环经济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所以《环境保护法》在制定和修改时候也要紧密围绕这两个主题展开,紧跟时代潮流,约束社会和人员行为,也为社会发展而服务。

提高公民在立法中的参与度

要想提高公民在立法中的参与权首先就是明确公民的环境权,公民应该了解环境权是所有的群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基础和人权表现,是每一个公民所拥有的在环境保护领域的相应权利。虽然从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中可以看出对公民环境权的一些表述,但是并没有铭文说明,所以应该进一步明确共鸣的环境权。

明确公民的环境权之后就是要加大公民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环境保护对于每一个公民来说既是一项权利又是一项义务,对于立法来说,公民对于现实中我国环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缺陷是最有发言权的,能够为国家有关立法部门在制定法律时候提供很有价值的参开意见和建议。

结语:

近些年,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于此带来的却是环境和资源的破坏,经济水平提高了,但是环境资源的污染和破换程度也越来越严重了,我国已经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了,不能为了发展经济而牺牲环境和资源,所以一定要运用法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虽然我国自1989年就制定了《环境保护法》,但是这部法律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定出符合时代要求并且真正能够为保护资源和环境服务的法律。

参考文献:

[1]张守德,环境资源法学教程,西安大学出版社,2008.

开发环境资源,促进幼儿发展 篇7

以终身教育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的广义环境观认为, 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既包括人的要素, 又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幼儿园内的小环境, 又包括与幼儿园教育相关的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的大环境。在此, 我从怎样创设良好的幼儿园内环境谈几点做法。

创设良好的幼儿园内环境是创设良好外环境的基础。幼儿园内环境主要包括物质环境、精神环境两个方面。

一、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

良好物质环境的基本标准是:有利于引发和支持幼儿主动获取有益的经验。基于这个标准, 教师应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创设物质环境。

(一) 引发幼儿主动探究的环境。

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是引发幼儿产生问题, 进而进行探究的主要诱因, 在本质上, 它是幼儿心理能动性对教育条件的要求。不同特点和性质的环境是影响幼儿经验特点的重要因素。教师应通过环境的创设来影响幼儿, 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这个环境应富于变化, 各因素间应具有有机联系。身处这样的环境中, 幼儿才能激起深入探究的兴趣, 并能通过与环境的互动, 自行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由此而获得关于周围世界的各种经验。

如:在科学发现区里, 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材料和工具, 有用玻璃边角料制作的万花筒、昆虫盒, 用饮料罐制作的发声筒、高跷, 用废旧物制作的滑轮、斜面板等。这些材料和工具能激起幼儿的好奇心, 使他们轻松、愉快地主动参与到有趣的科学探索活动中去。

我把镜子切割成不同的形状, 吸引幼儿用各种方式看着自己的影像。我还充分利用游乐场里的沙坑、石头、戏水池、废旧轮胎等日常物品, 使幼儿在玩中锻炼, 在锻炼中学习。

(二) 支持幼儿持续探究的环境。

在重视环境引发幼儿探索活动的同时, 教师还应注意环境对幼儿活动的支持作用, 即环境的创设可以是预先的, 也可以是在过程中即时的。教师发现幼儿有需要, 或者产生了新的探索点时, 应随时和幼儿一起创设与之相适应的环境, 以使他们的探索持续、深入。这个过程, 我把它叫做“由课程创设环境”。为什么要和幼儿一起创设环境呢?这是因为, 如果将环境的意义仅局限在为幼儿创设的水平上, 将大大低估环境的积极意义。环境创设的意义, 不仅在于它是影响幼儿发展的条件, 更在于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 幼儿会积极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 而与环境产生互动效应。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在师生共同创设的过程中才能得以真正体现。幼儿参与创设环境的过程, 对增强自身探究周围世界的意识,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扩展兴趣都有极大的作用。教师应积极地帮助儿童成为环境的主人, 引导他们广泛参与到主题确立、内容设计、资料搜集、材料准备、制作与装饰等活动中, 并用职业的敏感挖掘其中的教育因素, 使幼儿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

如:在一次“服装”主题探究活动中, 我和幼儿一起布置活动室的主墙, 共同讨论墙饰的内容、共同收集所需的材料, 大家运用各自的办法来制作装饰的作品, 有的孩子用报纸和挂历纸做了一件连衣裙, 有的用塑料袋和彩纸做成了一件背心, 随着孩子们的作品越来越丰富, 主墙在孩子们的参与中得到不断补充。随着主题活动的不断深入, 孩子们在装扮区里又创设了“娃娃服装店”和“干洗店”, 在建构区里尝试搭建他们自己设计的服装城。教室的空间及墙面都被利用了, 并且在整个主题探究活动中不断得到充实和调整。

这样的环境充满了弹性, 我根据孩子的需要而不断变化, 经常以新的面貌激励孩子进行新的探索活动。

总之, 教师在环境创设中, 要把每一个环境的细节与课程的目标结合起来, 明确增减材料和设施的教育意义, 预测对幼儿建构性学习可能产生的影响, 走出在材料投放和设施建设上盲目的局面, 而走一条环境创设与课程建设相结合的课程改革之路。

二、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 充分开发和利用人的资源

物质环境只有通过人才能发挥作用, 而且, 教师在一定教育观念的指导下, 在与幼儿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师生关系和幼儿能够感知到的教师的态度, 直接影响着幼儿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获取有益的经验。平等、宽松、理解、激励的人际环境和精神氛围, 是幼儿能轻松愉快地生活、积极主动地学习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证。同时, 幼儿同伴集体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1.“爱”要大胆表现, 让孩子直观感受到。

新纲要要求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行为态度与幼儿积极有效地交流和互动, 使幼儿不断享受和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喜爱、鼓励和支持, 并成为幼儿良好的榜样。这里的关键词是:感受、体验。每一个孩子都特别渴望老师的爱和尊重, 特别希望老师能够关注他、看到他、注视他、触摸他。尤其是不打不闹、不惹是生非的中性孩子。如:很多孩子在家吃药就像上刑一样, 可偏偏在幼儿园的表现却截然不同, 很多孩子羡慕吃药的孩子, 而吃药的孩子也很高兴, 这是因为吃药时, 老师可以单独把他叫过来, 很温柔地喂他吃药, 并且还能从语言或动作上表示关心。孩子们宁愿嘴上吃苦, 也想让老师在精神上多关注他们, 来满足他们的安全感。所以, 教师平时要多用温柔的眼光关注孩子, 用温暖的双手抚摸孩子, 让他们感到无比欣慰。

2.用心读懂孩子, 体验孩子的真实想法。

首先, 避免误解。幼儿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乐于探索周围事物和获得新体验。教师常常容易因忽视幼儿这方面的需求而误解幼儿, 造成幼儿心理紧张, 不敢主动探究, 怕老师批评。有一个孩子从家里端来了一盆君子兰, 我把它放在了自然角里, 供孩子们观赏。有一天, 一个小朋友把君子兰全挖出来, 泡在了水盆里。我生气地说:“你怎么这么会搞破坏哪!好好的花儿非让你弄死不可。”这孩子低着头很委屈地说:“老师, 我在市场上看到有水泡的植物, 可漂亮了, 我想把君子兰也泡在水里, 让咱班变得更漂亮。”我知道实情后, 特别后悔, 觉得误解了孩子的好意。教师如果遇到这些情况, 一定要深层次去理解孩子, 不要轻易批评孩子, 以免误解孩子。

其次, “允许出错”。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幼儿的错误代表着幼儿当前的认知水平, 那些在成人看来是错误的认识, 在幼儿的认知结构上却往往是“合理”的和“正确”的。皮亚杰曾经说过:“幼儿出现明显错误的原因是他没有用老师的问题, 而是用自己的问题在问自己, 孩子们总是正确地回答他自己的问题。”所以, 在提问以后, 一定要接纳幼儿的错误, 分析他表面的行为、背后的原因, 判断他的认知水平, 从而调整自己的提问, 而不是说:“你再想想。”一次我让孩子测量远近, 扔出去一个沙包, 让孩子试着用尺子、用脚、用绳子等测量它的距离。最后总结性谈话:“你们说是五把尺子长, 还是两条绳子长。”孩子们大声说:“五把尺子长。”因为孩子最初都是用数量来做判断的。我说:“是吗, 再想想?”孩子们马上很快地回答:“两条绳子长。”我又问:“是这样的吗?你们再想一想。”孩子们想了一会, 异口同声地回答:“一样长。”这种提问, 其实是不接纳孩子的错误, 孩子回答错误了, 教师一定要去研究孩子为什么这么说, 研究孩子表面的行为, 背后真正的原因及认识特点, 而不是不断地启发他照着答案说。

3.发挥同伴集体的资源作用。

在集体生活中, 幼儿既是主体又是被他人认识、交往的客体;幼儿既主动地与他人交往, 又同时能体验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态度、对待方式, 从而通过人际反馈进行有效的社会性学习。所以, 教师应鼓励幼儿间积极互动交流, 并积极为他们创设交往的机会, 使同伴成为幼儿的重要教育资源。如:我组织的“大带小”活动———“我哄弟弟妹妹不哭”, 即让大班的孩子哄小班刚入园的孩子。这个交往的过程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责任感, 同时在真情实感的活动中也发展了孩子们的语言能力。

社会性学习是通过体验来学习的, 不是说教就能教会的。因此, 教师要敢于适当地放手, 让孩子之间产生矛盾、冲突, 并鼓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让孩子在真实的体验中通过与同伴的磨合, 集体讨论出交往的规则及策略, 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一个资源, 让他们不断地形成一种研讨的制度, 不断地进行研究。

水坝工程环境资源价值核算 篇8

水坝工程作为人类控制调节河流、获取能源等的工具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应用, 也在发电、防洪、灌溉、航运等方面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 人们开始用现代眼光重新审视很多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 并逐渐发现水利工程存在的一些致命问题。从高成本的运行, 到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从对一些河流的不合理截断造成的泥沙淤积、对鱼类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到土地、历史文物遗迹被淹没, 忽视库区移民的正当利益现象等等[1]。而目前一般的工程核算中, 并没有对环境资源价值的损失进行核算, 这往往会造成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不足, 从而只注重经济利益, 造成不可逆转的生态问题。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水坝工程的经济核算中, 应对生态环境价值进行核算, 以探讨水坝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 在全面综合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基础上, 分析工程的利弊关系。

1环境资源价值理论及方法体系

1.1环境资源价值理论体系

目前, 环境价值主要有四种理论, 即劳动价值论、生态补偿价值论、哲学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综合来看, 国内外环境界对环境价值的构成主要有两种分类法[2]。见表1, 2。

两类分类方法比较而言, 第一种分类比较精细、深刻, 对理解环境价值所包涵的内容、范围和意义大有启发。但是, 在几种价值之间, 特别是在遗赠价值、存在价值和选择价值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 而且难以定量。第二种分类虽然比较简略, 但它较为概括, 且便于定量计算。因此, 本文将以第二种分类法为基础进行定义和论述, 并在定量计算时, 把第一种分类的有关内容适当考虑。

注:资料来源:皮尔斯等《世界无末日》, 第116-120页。

注:资料来源:李金昌等编著《生态价值论》, 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9年, 第31页。

1.2环境资源价值核算方法体系

1.2.1直接市场评价法

直接市场评价法有时称常规市场法, 又称物理影响的市场评价法。它是根据生产率的变动情况来评估环境质量变动所带来的影响的方法。主要包括:剂量-反应法、生产率变动法、机会成本法、人力资本法、影子工程法等。

1.2.2揭示偏好价值评估法

揭示偏好法 (revealed preference approach) 是通过考察人们与市场相关的行为, 特别是在与环境联系紧密的市场中所支付的价格或他们获得的利益, 间接推断出人们对环境的偏好, 以此来估算环境质量变化的经济价值。揭示偏好价值评价法主要包括内涵资产定价法、旅行费用法、防护支出法。

1.2.3意愿调查评估法

意愿调查评估法 (contingent valuation) 简称CV法, 是在环境状态的变化甚至连间接地观察市场行为都不能估价时, 通过调查, 推导出人们对环境状态变化的支付意愿或赔偿愿望的一种方法。它主要包括投标博弈法、比较博弈法、无费用选择法和德尔斐法。

1.2.4核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实际核算过程中, 用各种方法计算出不同时期、不同影响的价值损失时, 要对各个损失价值进行简单调整, 应该考虑以下问题:

(1) 时间因素。

通货膨胀 (紧缩) 因素的调整, 用已知数据及其所求年份之间的物价指数逐年换算至基准年, 得到基准年的价格数据。如, 假设1991年, 小麦单价为0.5元/斤, 1992年~1995年的物价指数分别为105.4、113.2、121.7、114.8 (上年为100) , 则1995年小麦单价约等于0.5×1.054×1.132×1.217×1.148=1.66元/kg。

(2) 收入水平。

不同国家国民的收入水平通常用人均GNI (1993年之前用GNP) 来衡量。比较不同国家的人均GNI涉及货币换算, 用官方汇率或是购买力水平 (PPP-Purchasing Power Parity) 换算。理论上, 应比较用PPP表示的人均国民收入。

如根据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标, 2003 》, 2001年, 中美两国人均GNI经PPP折算后, 中国/美国为12%, 如果引用2001年美国环境价值估算结果, 用于中国项目评估, 则需要将美国环境估值结果乘以12%才能用于中国[3]。

(3) 货币。

如果参照的价值结果用其他货币表示, 需换算成本地货币。

例如, 某国家森林公园提供给游客的环境价值, 美国的研究结果为每人每天20 $。假如参考该结果, 先不考虑时间因素, 收入水平调整后应为20×12% =2.40 $, 再折算为本地货币为2.4×8.27=19.8元。

(4) 用发展阶段系数对环境资源价值进行修正。

生态价值的鉴别、量化比较困难。目前还没有关于生态价值的成熟的定价方法, 国际上主要采用一些替代法来计算生态价值。因其所得结果数额太大, 往往难以为人们接受, 更不便于应用。问题在于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重视的程度和为之支付的意愿, 是随其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发展的。因此, 生态价值应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人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适应。

社会发展阶段系数可在确定恩格尔系数后由图1查得, 恩格尔系数 (%) =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它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 说明了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 恩格尔系数越大, 居民生活越贫困, 反之则越富有。

根据此次询问调查, 初步认为1970年我国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 由图1得社会发展系数为0.1, 因此, 在此次对环境资源的生态价值核算中, 社会发展阶段系数取0.1。

2水坝工程各环境影响因素的价值损失核算方法

水坝工程的环境影响因素很多, 包括很多不确定因素和难以描述的状态和过程, 经翻阅大量文献资料, 将水坝工程对环境资源的影响因素归结为13项:林地资源的影响、耕地资源的影响、草地资源的影响、湿地资源的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地质影响、小气候影响、水环境影响、上淤下切影响、移民影响、人体健康影响、景观影响以及施工期影响。利用适当的环境价值核算方法逐一进行核算, 再考虑时间、货币、社会发展等对其的影响做进一步修正从而得到单项环境因子的资源价值和生态价值。

3生态环境资源价值的计算模式

3.1单个环境因素的价值核算

对单个环境因素的价值进行核算, 反映其价值量的变化, 由其资源价值及生态价值组成。以上已对单个环境因素的资源价值和生态价值分别进行了核算, 但它们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价值, 不能简单相加, 因此采用向量和的方法[4]计算:

式中:A为资源价值;B为生态价值;K为反映生态环境资源随时间、地点和社会环境变化的系数。

本次核算采用四项指标计算K值, 分别为人口年际变化率、国民收入的年际变化率、环境资源丰度的年际变化率、消费年际变化率。人口年际变化率反映环境资源的需求水平;国民收入的年际变化率反映环境资源的价值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环境资源丰度的年际变化率反映环境资源的可供给量。

3.2生态环境资源价值综合核算

对生态环境资源进行综合价值核算, 以反映生态环境资源综合价值量的变化水平。生态系统中各个环境因素在整个生态系统的循环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如在陆生生态系统中, 森林是生态功能最强的自然资源。并且各环境因素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 任一生态环境因素的改变都会对与其相关的其他因素产生影响。由于各生态环境因素的交叉影响, 生态环境因素的价值具有叠加性。同时, 各生态环境因素自身又包含诸多的环境因子, 其价值具有多重性。因此, 生态环境的综合价值并非各生态环境因素价值的简单相加。在对生态环境进行综合价值核算时, 应兼顾各生态环境因素在环境总体中的相对重要程度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 生态环境资源总价值为:

式中:EC为生态环境资源总价值, 即本次核算的生态环境资源的损失价值;Vi为第i项生态环境单因素价值;Wi1为第i项生态环境因素在环境总体中的价值权重, 反映该生态环境资源与其他环境资源相比, 影响的时间长短、范围大小、破坏程度轻重等因素;Wi2为其他因素对第i项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权重, 反映各生态环境资源彼此的相互影响;W为权重系数, 是Wi1与Wi2之间的函数关系。

3.2.1价值权重的确定

价值权重Wi1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 步骤如下:

通过调查, 确定需要进行价值核算的环境因素, 将n个因素x1、x2、……、xn进行两两因子之间重要程度的比较, 得到结果如表3。

其中, aij表示第i项因子对第j项因子的影响, 影响程度可按Thomas.L.Satty 标度法的1~9 比例标度进行赋值 (如表4所示) 。

将结果写成矩阵得到比较矩阵A

该矩阵是一个n阶互反性判断矩阵, 矩阵元素有:aii=1, aij=1/aji, 进行两两比较的次数为n (n-1) /2。

对比较矩阵A先计算出最大特征值λmax, 然后求出其相应的规范化的特征向量W1, 即

式中:W1的分量 (w1, w2, …, wn) 就是对应于第n个因素的价值权重系数。

直接求解矩阵A的特征向量比较麻烦, 在实际工作中常用两种近似算法简便的计算权重系数[5]。

(1) 和积法, 步骤为:

A按列规范化

再按行相加求和数

再规范化, 即得权重系数Wi1

(2) 方根法, 步骤如下:

按行元素求几何均值,

规范化, 即得权重系数Wi1

本文影响因子的价值权重取以上两种方法的均值。

用两两比较法得到的比较矩阵可能会出现判断不一致, 所以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所谓一致性, 即指当x1比x2重要, x2比x3重要时, 则认为x1一定比x3重要。当判断完全一致时应该有λmax=n, 定义一致性指标C.I.为:

当其一致时, C.I.=0;不一致时, 一般λmax>n, 因C.I.>0。关于如何衡量C.I.值可否接受, Saaty构造了最不一致的情况, 就是对不同 的比较矩阵中的元素, 采取1/9, 1/7, 1/5, …, 5, 7, 9以随机取数的方式赋值, 并且对不同 用了100~500个子样, 计算其一致性指标, 再求得平均值, 计为C.R.。其实验结果如表5所示, 只要满足C.I./C.R.<0.1, 就认为所得比较矩阵的判断可以接受。最大特征值的简易算法是:

3.2.2影响权重的确定

影响权重Wi2的确定与价值权重相似, 影响程度分为四级:无影响-0, 较小影响-2, 一般影响-4, 很大影响-8。对n个元素的系统, 用aij表示因素i对因素j的影响程度, 则影响矩阵A为:

式中:ai=j=1naij为因素i对其他所有因素的影响;aj=i=1naij为因素j所受到的其他所有因素的影响。影响权重为:

得到价值权重Wi1和影响权重Wi2后, 根据下式计算第i项因素的权重:

式中:β为价值权重与影响权重之间的比例系数, 在0~1之间取值。

将所得权重Wi带入式 (3) 中, 求得生态环境资源综合价值即本次核算中生态环境资源的损失价值EC

4水坝工程的利弊分析

水坝工程利弊分析采用以下公式:

式中:BCR为效费比;PVTB为工程的总效益现值;PVTC为工程的实际总投资 (应减去环境补偿支出) ;EC为生态环境损失价值。

BCR>1时, 说明该工程效益大于费用, 在此核算阶段内, 工程的利大于弊。当BCR<1时, 说明该工程费用大于效益, 在此核算阶段内, 工程的弊大于利, 应采取措施对环境进行补偿。

5冯家山水库生态环境资源价值损失核算

5.1冯家山水库概况

冯家山水库位于陕西省关中盆地西部、千河下游, 大坝以上控制流域面积3 232 km2, 占千河流域总面积的93%。水库建成蓄水后, 在宝鸡县 (现陈仓区) 、凤翔、千阳三县 (区) 交界地带形成了冯家山水库库区。冯家山水库是一座早期以灌溉为主, 水库利用率为35.9%;1992年~1996年随着一、二级电站的建成投用, 水库逐步向综合利用方面发展, 在此期间水库又增加了向外灌区调水的功能, 水库利用率为88.3%;1997年后, 随着引冯济羊、向宝鸡市及宝鸡二电厂等供、输水工程的建成投运, 冯家山水库进入了全方位综合利用时期。目前, 冯家山水库已是一座集灌溉、发电、供水、防洪、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水库[6]。

5.2各环境影响因素的损失核算

本文对冯家山水库的部分环境资源损失价值进行了核算, 以2004年为基准年, 结果如下:

(1) 耕地淹没损失:1 378.18万元;

(2) 林地损失:535.49万元;

(3) 草地损失:135.49万元;

(4) 湿地损失:42.25万元;

(5) 地震:165.72×104万元;

(6) 水环境变化的影响:冯家山水库的修建, 使下游径流明显减小, 且使坝前垂向水温呈层状分布, 下泄水量、水温对下游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 比如鱼类的减少、自净能力的减弱等。

(7) 上淤下切影响:水库在此方面已采取了防护措施, 此部分损失已记入费用中。

(8) 施工期影响: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很大, 但由于当时人们对环境的认知有限, 对施工期环境因素的监测几乎没有开展, 故此处无法核算。

(9) 移民影响:水库移民要重新开发土地作为居住用地、耕地等。但由于历史资料的限制, 此次暂不作核算。

(10) 景观影响:冯家山水库淹没对景观影响很小, 水库带来了新的景观资源, 故在此可不考虑水库对原有景观的影响。

以上对耕地、林地、草地、湿地只进行了1974年1年的价值损失核算, 对于地震损失, 也只计入了1977年8月20日至1979年11月底的地震损失, 故可认为此次核算是保守的。

5.3冯家山水库生态环境资源损失价值综合核算

5.3.1价值权重的确定

价值权重Wi1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 步骤如4.4.2.1所述。首先确定进行价值核算的环境因素为:耕地、林地、草地及湿地淹没损失和地震影响。根据有关文献, 进行两两比较, 得到比较矩阵A:

利用和积法得到耕地、林地、草地、湿地和地震的价值权重Wi1h为:

利用方根法得到耕地、林地、草地、湿地和地震的价值权重Wi1f为:

最终价值权重Wi1为:

对该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C.I./C.R.=0.015<0.1, 满足一致性要求。故, 最终权重:

5.3.2影响权重的确定

影响权重Wi2的确定方法如4.2.2所述。耕地、林地、草地、湿地和地震的比较矩阵为[7]:

由式 (13) 得耕地、林地、草地、湿地和地震的影响权重Wi2为:

由式 (14) 得耕地、林地、草地、湿地和地震的最终权重Wi为:

Wi带入式 (3) , 得上述影响因素的综合价值损失EC=462 656 (万元) 。

以上对耕地、林地、草地、湿地只进行了1974年1年的价值损失核算, 对于地震损失, 也只计入了1977年8月20日至1979年11月底的地震损失, 故可认为此次核算值是保守的。

5.4冯家山水库利弊分析及建议

据《冯家山水库志》第351页记载, 以2004年年初为基准年, 取社会折现率为7%时, 经济收入现值 (PVTB) 为1 084 894万元, 各项支出现值 (PVTC) 137 348万元, 可得:

由于计入环境资源损失后的BCR>1, 故可认为, 在此核算条件下, 冯家山水库的建设在该运行期间是利大于弊的。但由第二章冯家山水库环境影响后评价可知, 冯家山水库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 这些不利影响主要集中在坝址以下河道, 对此应采取一定的措施给予补偿, 具体建议如下:

(1) 计算下游河道生态需水量, 使弃泄水量满足下游生态环境的要求, 以便下游河道生态环境得到恢复。

(2) 将环境资源损失纳入水价和电价成本中, 并从所收水费和电费中提取相应比例的资金, 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 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物质支持。

(3) 加强下游河道采石活动的管理, 严禁非法采石。

参考文献

[1]G.E.佩茨.蓄水河流对环境的影响[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88.

[2]潘家华.可持续发展途径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7.

[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评价司.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教材[M].北京: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5.

[4]马小凡, 郭晓泽, 王菊, 等.水坝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利弊关系分析[J].地理科学, 2005 (10) :621-624.

[5]张从.环境评价教程[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

[6]冯家山水库管理局.冯家山水库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4.

环境资源会计理论体系构建探讨 篇9

一、环境资源会计理论体系构建原则

环境资源会计理论体系是指用于指导环境资源会计实践的一个完整的多层次的学科构架,它是从环境资源会计实践中概括出来,将环境资源会计理论诸要素按一定逻辑关系有机结合而成的系统的科学的知识体系(刘灵芝, 2000)。任何一门学科的构成都有其特有的理论体系,这是一门学科建立的标志。西方学者较早关注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问题,因此有较完整的环境会计理论体系,以美国为例,其环境会计在目标、基本内容、与信息披露上有明确的界定与规范(杨文杰,2010)。鉴于我国现有的会计理论体系与西方会计理论体系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构造环境资源会计学理论体系时,不能仅仅局限于唯物辩证法,还要以系统论作为指导。要构造合乎逻辑的、科学的环境资源会计理论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环境资源会计理论及其理论基础组合成的元素集合构成了环境资源会计理论体系,这个体系是一个大的系统,不能将视野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会计学,而应开阔视野,将宏观环境会计、微观环境会计与传统的会计学统一起来,从总体上构造环境会计学理论体系。 透过各个子系统、要素之间的组织性、相关性、有机性,符合系统学的观点,应遵循整体性原则。

(二)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的原则环境资源会计理论体系来源于会计实践,科学理论体系的形成,需要人们对过去的实践进行提炼和总结。要构造科学合理的环境资源会计理论体系,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必须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矛盾运动过程。

(三)系统性原则系统的形成过程是遵循从低级系统向高级系统不断演化推进的历史轨迹。环境资源会计理论体系是一个信息系统,要求体系中的各部分相互联系, 它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各种有机构成要素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而存在。用系统论的观点去构造逻辑严谨、首尾一致的环境资源会计理论体系,必须从有序性不断飞跃的观点来看待事物的系统,并充分考虑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层次性,从而构造环境资源会计学理论体系。

(四)实用性与科学性兼顾的原则实用性原则是指所构造的会计理论体系不能可望而不可及,成为“花瓶”, 要能够有效地指导会计实践。科学性原则要求所构造的环境资源会计理论体系必须符合多元、完整、层次清晰、逻辑严谨的基本特征,并同时兼顾遵循实用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双轨制。单纯强调科学性而忽视实用性,或强调实用性而忽视科学性,都不可取的。

(五)超前性原则环境资源会计理论体系构造要着眼于事物的未来发展,能够预测未来环境资源会计活动的规律性,只有保持适当的超前性,可以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环境资源会计事项并提出可行的处理方案,解决所带来的环境资源会计问题才能更好地指导环境资源会计实务, 才能体现其生命力和实际意义。

二、环境资源会计理论体系构建方法

科学的方法论是一门学科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构建一门学科的根本前提。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科学认识活动规律的总结和概括,对于任何一门学科的理论研究而言,构建其理论体系,必须以科学的方法论为基础,环境资源会计学理论体系构造亦如此。

(一)构建学科理论体系的关键:确定学科的逻辑起点构造学科理论体系从何处着手,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我们认为确定学科的逻辑起点是构造学科理论体系的关键(肖序,2003)。所谓学科的逻辑起点,就是范畴体系的出发点或称逻辑始项,是学科理论体系中最抽象的、最简单概念(张兆国等,1991)。

(二)构建学科理论体系的基本思路:从抽象上升到思维马克思曾指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遵循从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路径进行的,因而构造一门学科理论体系的方法就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从逻辑学的角度看,任何学科的理论体系都是一个范畴体系,是通过范畴体系来解释其所研究的全部对象的(许家林、蔡传里,2004)。

(三)构建学科理论体系的主要手段:逻辑分析与演绎推理在构造学科理论体系的过程中,采取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方式,从逻辑起点向逻辑终点,即从最抽象的范畴向最具体的概念推进,从逻辑起点经一系列中介概念到达逻辑终点,必须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过程,同时找出概念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原理间的彼此联系,从而构建出学科的理论体系(肖序、周志方,2005)。

综上所述,在构建环境资源会计理论体系时,必须把逻辑分析与演绎推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构造出内容完整、结构严谨的环境资源会计理论体系。

三、我国环境资源会计理论体系的结构

按照科学的方法论构建环境资源会计的理论体系,就是要将环境资源会计的理论体系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路拓展。学科理论体系在构造过程中,需要通过分析、 归纳、综合,最终构造一个逻辑比较严密的理论体系。我们认为环境资源会计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架构是多层次的,具体包括三个层次。

(一)环境资源会计的存在构造环境资源会计理论体系的结构,首要任务是确定环境资源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环境资源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是环境资源。首先,环境资源是一个科学概念,具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其次,环境资源是环境资源会计学科中最基本的概念。其它概念均可以通过环境资源加以进一步描述和说明。再次, 环境资源包含了环境资源会计一切矛盾的基础,从而推演出环境资源会计的研究对象、环境资源会计的本质(许家林,2009)、环境资源会计的准则、环境资源会计的基本规律等一系列下位概念。

这一层次讨论的主要问题有两个方面:(1) 环境资源系统。环境资源系统是由人类、经济管理活动和自然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环境资源系统中的各个组成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2)环境资源会计的沿革。从环境资源会计的中、外历史发展路径,来探讨环境资源会计是如何顺应社会的需要而应运而生的。

(二)环境资源会计的本质环境资源会计的本质,主要是探讨环境资源会计这门学科的基本原理。具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1)环境资源会计的研究对象。环境资源会计是一门以环境资源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一门应用性和综合性的新兴交叉学科。环境资源会计的研究对象是指环境管理主体反映和控制的对象,即环境资源系统。(2)环境资源会计的本质。环境资源系统是环境资源会计的研究对象,对环境资源系统的认识直接制约着人们对环境资源会计的理解和把握。

(三)环境资源会计的实践构建环境资源会计的理论体系,旨在用理论指导实践,揭示环境资源会计的本质及研究对象。这一层次的内容在环境资源会计理论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主要讨论的问题包括:(1)环境资源会计原理。主要探讨环境资源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如环境资源会计研究对象、环境资源会计学科性质、环境资源会计理论基础、体系结构和相关学科等。(2)环境资源会计发展史。通过对环境资源发展史的研究,可以借鉴历史的经验,为环境资源会计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3)环境资源会计方法论。主要研究环境资源会计方法体系的构成及其内容。(4)国际环境资源会计。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经贸联系日趋紧密,环境资源会计的研究范围势必要扩展到国际空间,国际环境会计主要包括国际环境会计准则对比,国际环境资源依赖程度与环境资源比较等。(5)比较环境资源会计。该分支主要是通过对跨国、跨地区的环境资源系统进行比较分析,以及环境资源会计与其他学科关系的研究等,丰富完善环境资源会计学科。

四、结论

环境资源会计是一门需要不断创新的新兴学科,是会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构造的环境资源会计理论体系以环境资源会计的研究对象为逻辑起点,反映了它的研究内容,构造会计学的分支学科。当然,环境资源会计的理论体系必将处于不断丰富和完善之中,它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学科。环境资源会计研究在中国经济新常态环境下必将迎来一个飞速发展和繁荣的时代,成为会计学乃至整个经济管理科学中一门蓬勃发展的新兴边缘交叉学科。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环境资源会计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显得更加重要,如何构造科学的环境资源会计理论体系成为当前我国会计学界的重要课题。本文提出了构造环境资源会计学理论体系的原则和方法论,并对环境资源会计学理论体系的构造进行了探讨。

生物课程环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10

一、围绕教材开发生物课环境资源

新课程倡导“要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 我认为“用教材教”其实就是要利用好围绕教材开发的课程环境资源, 它包括对教材的筛选补充、顺序的调整以及根据需要所选用的材料、所制的教具、课件等等, 要做到这一点, 首先必须熟读教材,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 利用自己的独创性开发相关的课程环境资源。

1. 充分利用教材中所给的图片。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图文并貌, 力图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激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身临其境, 在愉悦中增长知识, 培养能力, 陶冶情操, 这是传统教科书所无法代替的。

2. 充分利用教材中所给的习题。

教辅书已不仅仅是作为教材的辅助与延伸了, 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中所给的习题, 紧紧围绕教学目的、有针对性地编写实用性比较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辅书。

二、围绕学生开发生物课程环境资源

学生是课程环境资源开发的主体和学习主人。教学实践中有大量的、丰富的课程资源需要学生来开发。所以, 当一个孩子表现得与众不同时, 我们宁可先把这看成是孩子的特点, 而不要轻易地看成是缺点, 也许孩子看似荒唐的举动, 便是宝贵的课程资源……

1. 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是课程环境资源。

重视学生的经验和知识储备, 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 让他们的经验再现、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 为学生今后重视生活经验的获得和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2. 学生的兴趣、爱好是课程环境资源。

发挥学生的特长, 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也是新课程赋予社会、学校和教师的责任, 教师尽可能充分发掘学生资源, 不能因为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生物学没有关系就限制其发展。

三、围绕教师开发生物课程资源

1. 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环境资源。

教师不仅决定课程环境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 是素材性课程环境资源的重要载体, 而且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

2. 开发学校的课程环境资源。

(1)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设施, 如利用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开辟学校植物园、动物园,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等, 并进一步转变观念, 努力把整个学校变成学生可参与的学习空间。 (2) 充分利用本校所处的环境资源, 如可建立校外活动基地, 或若干学校联合建立种植、养殖园等劳动基地, 或与学校周围的工厂、部队、乡村等建立联系。 (3) 充分利用信息化课程环境资源, 使教师和学生亲身感受到其教学应用的优越性、实用性、科学性和先进性, 才能认定此种媒体形式在教学中的存在价值。

四、围绕本土开发生物课程环境资源

地方环境资源有着较为丰富的与生物课有关的课程资源:社区图书馆、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海洋世界、科技馆等。农村学校在这方面更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耕作方式的变革、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病虫害的防治、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等, 又为学生学习生物课程提供了丰富的人文资源。

五、广泛利用媒体环境资源

这里所说的媒体指大众传播媒体, 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由于生物科学发展迅猛, 有些研究成果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因此从各种媒体中可获得更广泛的生物课程资源。另外, 许多生物问题, 营养保健问题, 在媒体中经常报道。这些新闻报道作为学生课堂讲座素材, 时效性强, 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 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 利用媒体了解“非典”“禽流感”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环境资源 篇11

“做好环保税立法工作”写入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环保部部长陈吉宁3月7日在“全面加强环境保护”为主题的记者会上提及“环保税立法”时称,不少清洁生产技术、治理手段的红利没有释放出来,是由于环保政策没有跟经济政策和发展政策实现深度融合。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环保行业面临投资资金、监管力度双重不足,严峻的环境形势下,迫切需要运用税收,调节发展和保护的关系,透过市场机制来分配环境资源。

行政干预难解治污困局

征收环保税,是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社会成本,内化到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中去,再通过市场机制来分配环境资源的一种经济手段。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经济学院院长吕忠梅接受采访称,环保税立法先行,是利用市场机制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新环保法确立的“污染者当责”原则的具体制度安排。

尽管我国环境保护制度对遏制环境污染起到一定作用,但总体效果不甚理想。业内测算,2013年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等四项指标为主的全国排污费应征收总额是575亿元,但当年实际征收216亿元,不足应征收总额的40%。

截至目前,中国尚未设立专门的环保税种。有关专家指出,现行的排污收费政策,征收标准偏低、范围过窄,且征收不力,单纯依靠行政干预不足以解决现阶段的污染问题。

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参事室当代绿色经济研究中心顾问孙佑海认为,征收环保税,对提高污染者违法成本、减轻社会治理污染负担、筹集环境保护资金起到积极作用。

“通过税收,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社会成本,内化到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中去,再通过市场机制来分配环境资源。”他接受采访说。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指出,在中国,迫切需要通过立法的形式确定环保税的开征,取代现有针对排污的行政性收费,将其与部门利益脱钩,以及更加规范地使用税收收入。

税收撬动清洁生产

国际经验表明,环保税的征收,可改变成本收益比,迫使其重新评估本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同时环保税也对其他企业的经济决策和行为选择产生了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欧盟、美国、澳大利亚、荷兰、波兰、意大利、加拿大、爱尔兰、芬兰等发达国家都曾使用税收手段,改善环境污染,主要税种涵盖大气污染税、水污染税、噪声税、固体废物税和垃圾税等类别。

贾康说,征收环保税,将有助于转变环境保护行政机制为主的理念,解决制约中国环保行业发展投资资金不足、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

“征收环保税,不仅是环保产业的利好,也为更宽泛的绿色产业提供更多机会。”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联合国环境署金融行动机构学术顾问蓝虹接受采访时说。

她举例说,国外的碳税增加了化石能源的成本,在固定的市场需求下,意味着新能源相对便宜。通过环保税的调节,将需求引向生产过程更加清洁的产品,是经济新常态的增长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完善资源税费制度”,包括全面改革资源税以及积极推进环保税费改革。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措施中,也包括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业内认为,环保税就是利用市场机制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给环保税立法,则为市场机制治污提供保障。据了解,2011年12月,财政部同意适时开征环保税。2013年12月,环保税方案已上报至国务院,正按程序审核中。

环保税收环保用

权威人士表示,该法草案初稿在形成前,共有三个备选方案。中选的方案,是将市场主体的环境污染成本消化到市场价格之中,即把成本变成税率,最终实现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目的,同时按照“谁污染,谁缴税”的原则,不增加企业负担。

据悉,国家有关部委在2014年组成专班研究制定“环保税法”,已提出建议稿草案。孙佑海介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环保部等部门目前已把“环境保护税法”的草案上报国务院法制办。草案将征收范围,基本定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粉尘、氨氮。

“这是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有关部门意见也一致。”孙佑海说,对排放的这些污染物征税,通过控制税率的方式,可征集到足够额度的资金用于环保投资;同时以税收的模式,将有力的提升相关款项的征收效率和执法力度。

然而,建议稿草案在税收用途上也存在一些分歧,在国务院法制办的办文环节中,已超过一年。环保部希望将税收全部用于以污染防治为中心环境保护工作;财政部则认为,税收与收费有本质不同,未来的环境保护税收,应当由国家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情况,进行分配使用,不仅仅用于环境保护。

孙佑海认为,根据环境保护税法征收上来的税款,应全部用于环境保护领域,他还建议要继续完善和落实支持节能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政策。

业内人士指出,未来,中国还要继续推进资源税改革,2014年12月,煤炭资源税计征办法由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并适当提高税负水平,油气等资源税亦将优化调整。

相关链接:

陈吉宁:将摸清土壤污染家底制定防治行动计划

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在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指出,目前环保部正在起草土壤污染防治法,制定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环保部对土壤污染状况的点位调查显示,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重度污染点位比例为1.1%。

陈吉宁说,要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和标准体系,让土壤污染治理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同时,要加强工矿企业的环境监管,切断土壤污染的源头,遏制土壤污染扩大的趋势。对污染的土地要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做好污染的管控,避免污染扩散和扩大。

环境资源 篇12

1 煤炭资源条件

新疆正在投入地质勘探工作的三塘湖、淖毛湖、沙尔湖、大南湖煤田同时具有煤炭资源量丰富等相近的资源条件。主要为煤炭资源埋藏浅、产状较平缓、煤层单层厚度大、煤质较好;煤田区地表缺少保证矿区建设的较大地表水源;煤层露头多隐伏于浅层地下, 含煤地层中的煤层、含水层和断层多与其上覆较富水的松散层相接触, 而传统的煤炭资源开发模式一定会更加破坏原本脆弱的当地自然环境, 造成煤炭资源的开发区就意味着是对地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因此, 主要围绕着对煤炭资源为主的其它资源的全面可持续利用就成为对煤田区环境资源综合利用的问题。

2 地下水资源条件

在三塘湖、淖毛湖煤田还具有相近的地下水资源条件。也就是说具有中等以上的水文地质类型条件。在淖毛湖煤田的地质勘探中, 曾有9个自涌钻孔, 物探资料解释30多条断层……在三塘湖煤田中也有多处钻孔自涌和抽水试验水大只能做一点降深的钻孔……可见煤炭资源上覆地层还含有较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及通道主要富存在浅部的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中。地下水资源利用相对而言简单。

在新疆的几个主要大煤田, 虽然都有缺少地表水的问题, 同时也都具有丰富或较丰富地下水的条件, 仍然按照传统而简单地利用现有水源, 势必存在近期或长期与农牧业争水的两难问题, 应该引起重视而充分地加以利用矿区地下水了!

传统的煤矿开采工艺都是以巷道水仓汇集矿井水再抽排至地面的方式对待地下水。主要采取的是堵或排的被动方式。现在所有煤矿区因此而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是有目共睹的。计算一下建井初期到后期煤矿用于抽排矿井水或因矿井水而投入的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等费用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至少是远远大于对地下水勘查利用所需的费用。如果将地下水的勘查、开采、利用工程的投入与防、治、排和环境保护、生态保护恢复工程等统一规划建设, 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和生态效益都会有很大的综合提升。尤其是出现过突水或透水事故的矿区就感触更深。如果能将进入煤矿区的地下水给予提前的勘查规划和利用, 采取疏与导的技术手段, 就是化被动为主动的科学态度。无论是现实意义还是长远效益都将是“利于当代功在千秋”的。

3 地域资源条件

三塘湖、淖毛湖、沙尔湖、大南湖煤田具有相近的地域资源优势条件。首先, 是多处无人区或远离乡村城镇;广袤的戈壁荒漠即是未来矿区建设的良好地域也是即将遭受地表生态破坏的地区;其次, 由于远离乡镇而造成矿区设施必需齐备, 大规模的功能齐全的矿区生产生活设施的整体规划建设也对地区各种资源条件有效综合利用提供了可能。如果将淖毛湖、三塘湖或大南湖、沙尔湖的煤田开发与城镇与区域运输沟通等整体开发进行总体规划, 东疆地区以煤田开发为龙头的南北两条经济潜力带会自然形成。同时会拉近新疆与相邻国家或省份的交通运输距离, 加快与内地的沟通和交流。

4 气候环境条件

三塘湖、淖毛湖、沙尔湖、大南湖煤田还具有相近的气候环境条件。主要表现在夏季酷热干燥、冬季少雪多风;全年日照时间长;地表水体缺乏、地表降水集中且渗入强度大等特点。广袤的戈壁滩就是具有极大吸收集中降水的“最好海绵”和集中地下水的大水库。矿区建设所需的大量水源必然只能就近取自矿区内的地下水, 而后面的传统矿井建设方式又势必会破坏这些水源。从区外引流或长途拉运都将是一个无法根本解决问题的短期行为。

5 综合利用条件

三塘湖、淖毛湖、沙尔湖、大南湖煤田的开发目前只是初期, 各项基本建设的设计规划刚刚开始。充分利用设计规划单位各专业的优势, 使矿井巷道系统的布设与大气自然通风循环利用系统;地下水的汇流、采集、供水系统;回采工作面与地下洞室替代回填工程系统和地面生态保护利用系统等的开发投入更加适合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地下资源的立体综合利用。

从地下水资源利用而言, 由于矿区建设急需生产生活的供水水源, 可矿井施工中又需要克服浅层富含地下水的疏干困难。为何不能在地下水进入矿区前就给予提前的抽取利用?因为凡是进入煤系地层的矿井水不仅可能形成井下突水危害, 还会造成水质污染。长期大量的矿井抽排水费用和矿井排水及其引发的对地表生态的污染破坏保护治理费用是非常之大的。足以可供综合利用所投入的勘查和规划与建设费用的。

三塘湖、淖毛湖、沙尔湖、大南湖煤田区都具有多年同期持续高温的气象记录。从气象常识可知, 邻近区域存在大气的极强温差是引发大风的主要原因, 也是风能可供利用的先决条件;大气的持续高温与地下岩层与水的低温即可以形成自然通风的条件, 又可以形成对流空气温度互调的目的。如若辅助地源热泵原理系统又是一个地源———空气源自然综合利用的绿色实验场。

日照时间长是造成三塘湖、淖毛湖、沙尔湖、大南湖煤田区都具有多年同期持续高温的重要条件。如果将大面积零星或集中分布的供水疏排井和矿井通风都采用太阳能动力, 不仅缺少了输变电工程费用, 还减少了其在高温、大风和面大点少等困难条件下的特殊维护, 更减少了其对矿区自然景观的影响。

同时, 在三塘湖、淖毛湖、沙尔湖、大南湖煤田区进行地面生产生活设施的建筑也存在着防风、抗高温等要求的特殊投入。如果利用地下洞室工程系统规划出:前期为采掘运输巷道与采区系统, 后期逐步转化为回填工程和地下生产生活基本建筑物系统。即可生产生活同步走又可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地面原本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前期的采掘运输巷道就是后面的地铁系统;被动的回填工程就是未来的厂房、宾馆酒店或商场、民宅的框架建筑;矿井的回风与通风系统就是现在与将来地下城的自然空调系统……

如果以地下洞室的建设作为矿区房地产项目给予开发投入, 即可达到煤炭资源采空的完全回填;还可以避免因地下采空塌陷造成对煤系地层上覆含水层的水资源破坏和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更解决了资源枯竭矿区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井下水仓还可兼顾污水处理池的功用或扩建为地下污水处理厂……真正实践新疆煤矿区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对于露天采矿区, 同样可以在非工作帮或偏帮处修建未来的地下建筑物。即防止了边坡逐步变大的失稳可能, 又可以用剥离物作为建筑或加工原材料进行尽可能的充分利用减少剥离物的运输、占地与二次污染问题;同时, 随着露天采坑的不断扩大和地下建筑物的随之完成, 露天矿闭坑之日也就是大型且冬暖夏凉的人造“地窝子”群一并完成之时。更避免了露天采坑的回填隐患及对环境多方面的潜在影响和危害。如果在露天坑底开始规划建筑高层的基础, 地面以上无疑将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6 矿区立体建设的基本设想

矿井通风是矿井设计规划的一部分。如果利用矿区地表地下温差大的特点, 不仅可以多设计自然通风系统和节能减排的循环通风系统, 还可以结合地下洞室工程形成地源热泵体系的长期运转工作, 逐步改良矿区的局部小气候。

地下水的抽排一直是矿井建设较耗资的一部分。矿井的抽排水系统也一直是矿井设计规划的一部分。如果利用地面风能抽排或循环矿井水, 再结合抽排水系统和地下洞室工程形成地源热泵综合利用体系, 使井上与井下循环互利达到立体建设新型环保矿区目的。

传统的矿井设计与规划中, 基本都考虑采区回采的采空自然冒落方式。这样即破坏了上覆含水层的补、迳、排环境, 还增加了井下抽排水的工作量和矿井生产中水害出现的可能。如果能将井下巷道、地下洞室工程与地下洞室工程替代采空回填, 将采煤工程作为煤矿区地下工程的“辅助工程”来规划, 再结合地面太阳能、风能发电作为井下运输、提升系统、抽排水系统和地源热泵的运行动力系统的综合利用体系, 使现在的矿井系统建设规划成未来矿区地下大城镇整体建设的基础工程, 巷道运输系统与地下轨道系统建设同时兼顾, 变采矿对矿区环境的严重破坏改成对绿色环保矿区的基础投资和基本建设……那么, 新疆的资源勘探与矿区建设才能真正的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轨道。

顺应新疆煤田区的自然与资源条件, 充分合理地结合矿井系统建设特点, 科学有效地规划设计与综合利用是新疆资源大开发的现实需要。如果对于三塘湖煤田这样大型整装煤田进行统一的规划并综合开发利用, 尤其具有得天独厚的循环可持续发展优势。同时也为资源勘探综合利用与规划建设开创了先河, 其潜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回报率也势必成为竞相仿效的榜样。

参考文献

[1]盖春平, 关克然.新疆煤田水资源勘查合理配置[C]//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地热能利用和热泵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08, 9.

[2]关克然, 盖春平, 等.新疆煤矿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前景[J].科技信息, 2010, 12.

[3]闫连群, 盖春平.新疆煤矿区水资源的利用探讨[J].新疆煤炭, 2008, 2.

上一篇: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下一篇:荷叶黄酮提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