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服务模式

2024-11-22

目标服务模式(共8篇)

目标服务模式 篇1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 传统的护理模式已不能适应人们的需求, 为此, 科室护理也在不断提高其护理水平, 开展一系列的优质护理服务内容, 力求提高护理水平, 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1]。但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中如何保证护理的高效有序进行, 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院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实施目标管理模式, 分析其应用情况,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从2013年5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患者, 男64例, 女56例, 年龄为25~45岁, 平均为 (35.0±1.1) 岁;所有患者均为住院患者, 均同意遵从医嘱实施目标管理模式。

1.2方法

全院内推行优质护理服务, 并根据科室的具体情况, 制订适合该科室的护理目标, 之后进行工作细分, 具体规定护理人员每天的工作内容, 整个护理工作坚持以患者为中心, 给予患者主动的优质护理服务, 以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为目标。要求突发事件预警、报告、处理流程知晓率为100%, 交流知晓率、无名氏的身份识别、语言交流障碍、意识不清为100%。制订科室的管理目标, 参加院内科内培训100%,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家属对健康教育以及健康教育普及率掌握率高于80%, 基础护理以及危重患者的护理合格率高于90%, 分诊合格率高于80%, 无菌物品灭菌合格率100%, 急救物品完好率100%。科内每个月末进行考核评估, 并制订考核成绩评定, 统计评价合格率, 绩效与考核结果关联。由专人监督保证上述目标, 并进行辅导, 保证每项目标的顺利进行, 并将目标执行情况与绩效挂钩, 将其作为评判标准。

1.3 观察指标

观察目标管理模式施行后, 突发事件预警、报告、处理流程知晓率、交流知晓率、无名氏的身份识别、语言交流障碍、意识不清情况。制订科室的管理目标, 参加院内科内培训,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家属对健康教育以及健康教育普及率掌握率、基础护理以及危重患者的护理合格率、分诊合格率、无菌物品灭菌合格率、急救物品完好率。

2 结果

实施目标管理模式后, 医院临床资料统计中突发事件预警、报告、处理流程知晓率为92.5% (111/120) , 与特殊患者交流知晓率为94.2% (113/120) , 无名氏的身份识别、语言交流障碍、意识不清以及交接流程知晓率为93.3% (112/120) 。制订科室的管理目标, 参加院内科内培训,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家属对健康教育以及健康教育普及率掌握率为98.3% (118/120) , 基础护理以及危重患者的护理合格率为95.8% (115/120) , 分诊合格率为94.2% (113/120) , 无菌物品灭菌合格率为92.5% (111/120) , 急救物品完好率为94.2% (113/120) 。

3 讨论

目标管理模式为当今一种新型的管理方法, 是指以目标为方向、目的为指导, 以完成规定的目标, 有利于个人以及组织工作效率的全面提高。我院将目标管理模式应用到医院的护理管理中, 其应用效果显著[2]。目标管理模式体系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1) 目标制订:管理层根据上级的指令方向, 进行具体的量化、细分, 制订详细的目标, 并分派到个人; (2) 目标执行:根据制订的目标, 由科室护理人员具体执行, 同时设立相应的兼职监督人员。执行人员严格按照目标要求执行, 兼职人员进行监督以及指导, 保证工作高质量的完成; (3) 目标反馈:由专门的考核人员、质检人员定期检查目标完成情况, 并将近期内目标执行情况、完成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向管理人员汇报。管理人员可根据上述具体情况, 进一步修整完善制订的目标。严格按照以上三部分操作进行, 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并改进之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服务水平[3]。本次研究表明, 施行目标管理后, 各项工作指标完成率均有明显改善, 治疗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 在优质护理服务中采用目标管理模式, 应用效果明显, 可有效提高优质护理服务水平, 保证护理服务质量, 紧紧围绕优质护理服务宗旨, 以满足患者需求为目标, 明显提高护理水平以及护理满意率, 有利于优质护理服务的顺利开展。但在实施目标管理模式中, 应充分发挥医护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才能提高有效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陆贝丽.三级护理质控目标管理模式在门诊注射室实施与效果[J].医学美学美容 (中旬刊) , 2013, 22 (9) :285-286.

[2]胡敏, 许卫, 王丽.目标管理模式在ICU护理本科生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 (33) :76-78.

[3]谢宗谱.浅谈目标管理模式在军校研究生教育培养中的运用[J].新校园 (中旬刊) , 2013, 16 (8) :18-18.

目标服务模式 篇2

发布时间:-03-17

在100多个国家的百万青年会在全球青年服务日期间,进行数千个社区营造计划。详细内容请看下文全球青年服务日目标。

透过各地区、国家及国际性的.机构携手协力努力,与gysd共同达成以下主要目标:

一、动员(mobilize)

1、动员青年人发现和解决他们社区的需要;

2、 动员各类团体为青年参与提供机会;

3、 动员媒体、决策者与公众促进并提升观念,认识到“这些全年持续在为社区服务的年轻人是他们社区中重要的资产和资源”。

二、支持(support)

1、 支持青年终身践行公民参与和服务;

2、 支持学校和团体透过培训、技术支持、赠款和各类资源,使他们能够参与到青年活动中来。

论物流企业服务的道德目标 篇3

关键词:企业服务,卓越,道德目标

卓越是一种崇高的精神。美国管理学者米勒认为:“卓越并非一种成就,而是一种精神。这一精神掌握了一个人或一个公司的生命与灵魂,它是一个永无休止的学习过程,本身就带有满足感。”卓越是一种道德境界,“追求卓越实质上就是追求道德”。所谓企业服务,是指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目的,依据一定的经济原则和道德准则所进行的服务实践活动。卓越服务之所以能够成为企业服务的道德目标,是因为企业服务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企业服务既是一种经济实践活动,又反映着企业服务主体的精神面貌和道德品质。美国著名学者、服务研究专家利奥纳德·贝利在研究了14家世界上最优秀的服务性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后指出:“尽管这些样本公司都获利颇丰,但利润本身并不是价值观念的内容,而是其结果。”

企业服务作为组织的一种实践活动具有特定的目标,离开了目标,企业服务活动就会失去价值和意义。企业服务目标是企业服务活动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企业服务目标的种类很多,它具有多重性的特点。

一、企业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二是指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显然,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内在地包含了人类社会应该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两个方面同时取得进步的道德要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可持续发展就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合作而不是将自然作为人类统治的对象。

本文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服务的道德目标,是指企业服务应当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及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作为自身的道德发展目标,从而实现企业服务的卓越追求。企业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是以企业服务的绿色化为基本手段的。随着现代企业服务的迅速发展,企业服务的绿色化成为企业服务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绿色时代的到来对企业服务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企业服务主体在服务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越来越关注资源与环境保护。由于绿色企业服务能有效实现企业服务效率、消费者利益、社会利益以及环境效率四个方面的平衡,具有重要的伦理道德价值,因此,开展绿色企业服务是实现企业服务可持续发展道德目标的基本手段,是企业服务走向卓越的重要条件。

所谓绿色企业服务,是指企业服务主体以生态道德作为企业服务哲学,以绿色服务文化为道德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力求满足消费者的绿色需要,以实现企业服务生产者、企业服务消费者、社会、环境四方利益的统一,实现企业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无论是生产服务、流通服务还是消费服务,无论是售前服务、售中服务还是售后服务,企业服务主体都必须以符合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有益于人类健康的原则为服务导向。

企业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的道德内涵,它实质上是企业服务主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自身的道德责任,要处理的是企业服务与自然环境的道德关系。企业服务应当顺应世界经济绿色化的发展趋势,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这就要求企业服务主体将其生产经营活动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发展相联系,树立绿色服务观念,从事绿色经营,使服务与环境有机统一。这就要求企业服务主体在服务经营管理中根据可持续发展道德目标的要求,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人类的身心健康,从企业服务流程的各个环节着手节约资源和能源、防污、减污和治污,以达到服务的经济效率和生态效率的有机统一;企业服务主体不断提高绿色服务意识、绿色服务理念和绿色服务价值观,积极推行绿色管理,在传统的企业服务管理之中融入环保观念,注重对人类健康、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管理,积极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绿色、文明的企业服务环境。

二、企业服务自身利益的超越

利益,本文主要是指物质利益或经济利益,是经济活动和道德活动这两个不同社会范畴的中介和连接点。也就是说,利益在人类经济活动中可以作为经济范畴出现,它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具体表现。恩格斯指出:“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这实际上就已经揭示了利益的本质。在道德活动中,利益是任何道德范畴的基石,所谓“利益是道德的基础”,其含义实际上应该是,社会经济关系是道德的基础。

大多数服务性企业,尤其是国外知名服务企业,都将自己的服务目标定位于确保他们的顾客得到卓越的服务,不仅要满足顾客的需求,而且要超越他们的期望。那么,怎样的服务才算得上“卓越的服务”呢?本文认为,首先,企业服务主体要明白服务卓越与否是由消费者决定的,消费者对服务满意与否同样是由消费者自己决定的。其次,“卓越”并不仅仅是一般的符合标准,应当从消费者的目的和愿望出发,超越一般的标准,超越自身的经济利益,努力追求完美。实际上,卓越服务的道德目标就在于企业服务具有超越自身利益的使命和目的,在于所提供的服务真正符合消费者的需要,甚至这种服务超过了消费者的期待。真正符合消费者的需要就是“创造顾客感知价值”,创造顾客感知价值就是要“突出顾客的价值优先,需要与顾客建立情感上的沟通,赋予顾客与众不同的优越感”。创造顾客感知价值需要实现优秀服务向卓越服务的转变,需要企业服务主体能够超越自身的经济利益,更多地创造顾客服务价值。这里的优秀(Good)是指“优质的、符合标准的”,而卓越(Great)则是指“伟大的、杰出的”。能够生产出符合标准的服务产品,能够为企业创造长久利润的服务可以说是优秀,但不一定是卓越。卓越应当是对利益的超越,意味着能合乎道德地对待利益相关者,即尊重他们的权利和正当的利益要求,公正地对待他们。因此,卓越具有明显的道德意义和道德关怀。美国著名的管理学权威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就曾指出,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需要核心价值和一个超越盈利的目的,再加上一个保持核心或激励进步的关键动力”,这些核心价值观包括“技术贡献,对个人的尊重,社会责任感以及一种深深的信仰:利润并不是公司的根本目标”。因此,拥有超越自身利益的使命和目的的企业服务主体往往是从自身的社会使命、社会责任,而不是自己的利益要求来认识企业服务的道德目标。正如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所指出的:“企业的目的必须在企业本身之外。事实上,企业的目的必须在社会之中,因为工商企业是社会的一种器官。”那么,企业服务主体在社会中的道德使命是什么呢?就是超越经济主体自身的经济利益,为社会提供卓越的服务。加拿大布鲁克大学的托马斯·莫里根(Thomas M.Mulligan)教授认为:“企业的道德使命就是运用所能获得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为人类世界更加美好而创造产品、服务和机会。这一使命比企业可能行驶的其他任何职责都重要。”当企业服务主体能切身感受到自己是在为社会的进步、为他人的幸福而努力时,同时就是超越了自身经济利益的追求时,他往往就能产生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努力工作的内在动力。正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Peter M.Senge)所指出的:“当人类所追求的愿景超出个人的利益,便会产生一股强大的力量,远非追求狭窄目标所能及。”

以上对企业服务道德目标的分析表明,企业服务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经济过程,它还是一个价值选择、道德实现的过程。企业服务目标中总是包含着道德价值观念的选择与取舍,其目标的有效实现也总是依赖于一定的道德条件。因此,企业主体在确定企业服务目标时,应该自觉地把企业服务与伦理道德、企业服务的非道德目标与道德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让企业服务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服务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真正实现超越自身经济利益的道德使命和目的。

总之,作为企业服务道德目标的卓越服务,要求企业服务主体拥有可持续发展的道德情怀和超越自身经济利益的道德使命,这意味着企业服务主体在企业服务过程中应当以较高的道德标准来处理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通过良好的企业服务行为来展现自己的伦理道德品质,从而创造卓越服务。

参考文献

目标服务模式 篇4

服务类高职院校学生培养背景分析

服务业是国际上通行的产业分类概念, 包括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两类。传统服务业是指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行业, 大多历史悠久, 如住宿、餐饮、仓储、交通运输等。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 其本质是实现服务的现代化, 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 创造需求, 引导消费, 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 如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旅游业、物流业、会计业等。与传统服务业相比, 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知识性。现代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 产品知识含量高, 行业的运作发展需要有专门知识的人才来管理和实施;

2.信息服务性。现代服务业是依托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 无论是直接因信息化发展起来的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业、现代物流业, 还是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而衍生的金融业、会计业等, 都需要通过信息技术为客户提供服务。

3.创新性。现代服务业的内涵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现代服务业还会拓展新的领域, 增加新的内容, 不断形成持续更新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方式。

4.环保性。现代服务业由于普遍采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 采用无纸化办公, 极大程度地降低了产业的服务成本, 同时也减少了服务过程中对环境的危害, 消耗资源少、污染环境小的优势更加明显。

5.高附加值性。现代服务业的产品大多投入产出比较高, 如信息服务业、文化产业的技术含量和文化价值比一般产品要高出很多, 因此这类产品还具有市场升值幅度大、获利高的特点。

同时, 现代服务业还继承了传统服务业覆盖面广、服务对象广泛、服务过程注重诚信、服务方式灵活、服务态度负责任的特点。

有研究表明, 现代服务业对GDP增长和提高就业率的贡献越来越高。我国也将发展现代服务业放到了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在这样的背景下, 服务类高职院校开设了一系列面向现代服务业的专业, 如金融、物流、会计、旅游、信息、商务、艺术等, 为现代服务业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

服务类高职院校学生能力培养的基本目标

在“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中, 能力是指学生为胜任未来所要从事的工作或活动, 拥有和发展的从事某一工作或活动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心理、态度和经验等。职业教育中学生个体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要素整合的状态。专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门技能及专业知识, 要注重掌握技能、掌握知识, 以获得合理的知能结构。方法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及学习方法, 注重学会学习、学会工作, 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 要注重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以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根据对用人单位的调查, 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被认为是职业教育中的核心能力。明确这一点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至关重要。

(一) 扎实的服务业专业能力目标

专业知识能力现代服务业内容广泛, 知识含量高, 从事任何一个细分行业工作都需要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 主要包括行业基本原理和具体的行业应用知识。通过对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 既可为学生顺利进入服务岗位准备知识条件, 也可为学生后续在行业内的职业转换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具体操作技能现代服务业的操作技能需要通过反复实训, 帮助学生熟悉具体工作的工作流程、技术标准、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 且由于其知识性决定了在实训过程中还应融入专业知识, 使学生深入思考, 总结经验, 不断提高技能水平。

(二) 多样的服务业方法能力目标

自理自律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约束三个方面。自我管理是指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 使学习、生活与工作保持协调, 为自我调节和约束打基础。自我调节主要是指及时、有效地调整自己的心理和情绪, 使自己在工作中始终处于最佳状态。自我约束主要是指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 从业人员应能够进行自我控制, 爱岗敬业、遵纪守法, 免受不良环境影响。

组织管理能力现代服务业以现代管理理念为基础, 且工作组织多以项目、工作组为单位, 每个岗位上的人都可能在工作中居于组织管理地位, 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这种能力是指根据既定的工作任务, 尽可能地动员各方面的资源, 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有效利用各种力量, 最终实现工作目标的综合协调能力。

变化适应能力包括环境适应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两部分。现代服务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领域, 工作环境的不断变化要求从业人员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现代服务业的服务对象广泛、服务方式灵活, 这也对从业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学习发展能力知识经济时代下的现代服务业, 仅靠在学校期间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 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主要是指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具备这种能力将受益终身。

职业创新能力服务类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工作在现代服务业一线岗位上, 既能更加直接地接触客户, 参与整个服务过程, 又掌握了现代化的知识和技能, 完全有能力在工作实践中运用知识、技术创造性地解决复杂问题, 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这也是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在人才能力上的一个很大的区别。

(三) 积极的服务业社会能力目标

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包括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不仅包括通常理解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 还包括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和非语言的表达方式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沟通能力建立在表达能力的基础上, 是双 (多) 向的、互动的表达, 在服务业中包括与顾客的沟通、与同事的沟通、与其他相关人员的沟通。团队合作能力是在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之上的更高层次的能力, 是现代服务业对人才能力的更高要求, 指个体融入团队、适应团队、协调成员关系、承担责任、共同达成目标的能力。

诚实守信能力诚实守信能力是指交易任何一方都应本着一颗善良之心, 在交易中遵守自己的承诺, 尊重他人的利益, 不进行欺诈、胁迫, 不恶意损害他人的合法利益, 以诚实的态度完成交易, 实现交易双方最大的公平。

爱心助人能力现代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应回归到本源的对人的关心帮助上, 更好地为客户服务。这种爱心助人能力有助于从业者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并在本职工作中不断发现客户需求,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职业责任能力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应具备比其他行业更强的责任心, 这种责任心是一种努力行动、使事情的结果变得更积极的心理。职业责任能力能有效地保证服务的效果, 为顾客提供满意、优质的服务。

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是指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能力。现代服务业天然具有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特点, 这一特点要求从业人员应具备爱护环境、保护自然、节约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使事业发展始终有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 为子孙后代造福。

服务类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时, 不能割裂三者之间的联系。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应寓于专业能力的培养之中, 对专业能力的培养要建立在一定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之上。三者之间相辅相成, 互相作用, 共同构成服务类高职人才完备的能力体系。

摘要:植根于服务业的高职院校应针对服务业的特点, 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扎实的服务业专业能力、多样的服务业方法能力以及积极的服务业社会能力。

关键词:服务类,高职学生,能力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A].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天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2006:181-197.

[2]张建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高职论丛, 2008 (2) :33-36.

目标服务模式 篇5

深入开展档案工作, 为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大胆地进行档案工作的改革。在改革过程中既要积极又要慎重, 要以邓小平同志指示的“三个有利于”为前提, 无条件地执行党关于档案开放、开发、公布与利用的方针、政策、法规, 坚持以社会利益为最高利益的原则, 实现档案工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统一, 确保党和国家秘密的安全, 维护安定团结, 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使档案工作的服务职能有一个正确的政治定位。

2服务形式的精品定位

档案工作的服务性突出地表现在档案利用工作这个环节上。提供档案的服务形式包括档案的检索及开发编研档案信息等。服务形式的精品定位就是使档案检索及传递的档案信息最有效、最具特色。

档案部门应转变观念在服务形式上树立“精品”意识。不要再编制不科学、利用率小的手工检索工具, 应编制一些必要的、方便利用的手工检索工具, 并作为向机检过渡的基础工具, 检索形式要在计算机检索上多做文章, 不断研究探索计算机检索的有效途径。开发编制标准统一、利用者易操作、高质量、全方位的计算机检索途径。逐步取代手工检索, 为利用网络技术提供档案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创造条件。在信息开发及编研工作上要根据利用规律及社会各项工作发展的趋势、目标, 提前作出预测, 有目的地进行选题, 突出重点, 使开发的信息及编研的成果具有特色, 积极利用现代化的开发编研手段, 加快开发编研的进度, 缩短开发编研的时间, 多出“精品”。通过最快捷的检索途径把最优秀、最有价值的档案信息传递给利用者, 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3服务人员的素质定位

在生产力的诸要素中人是决定因素, 档案工作服务质量的好坏服务人员的素质是关键。在档案工作不断深入发展过程中, 人员素质内涵不断丰富。人员素质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时代意识。

3.1政治素质

档案人员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讲政治”去做做到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 加强政治纪律, 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 要在涉及档案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等重大原则问题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恪守档案工作纪律, 贯彻执行《档案法》, 严守党和国家的机密, 热爱档案事业,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甘当无名英雄, 更新观念, 开拓进取。

3.2业务素质

档案人员应具有较高的、相应的专业知识。即不仅学习掌握档案学理论知识, 还要熟悉与档案工作相关的文化、理论与科学技术, 比如文史知识、社会学、情报学、统计学、心理学、传播学及现代化设备的操作技术, 特别是从事信息开发和编研工作的人员必须以“博才”或“通才”取胜。档案人员不但要有继承传统档案工作理论的观念, 还要有研究探索档案工作发展中出现新情况的意识, 利用先进技术解决新问题丰富和发展档案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3.3时代意识

3.3.1信息意识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 档案作为信息资源的组成部分, 档案人员应增强对其信息性的认识程度, 提高辩别水平和处理能力, 增强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意识, 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档案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

3.3.2市场意识党的十四大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档案工作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档案人员应开发档案信息, 并主动与市场经济接轨, 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到市场经济活动中去, 为其服务树立起强烈的市场意识。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竞争机制, 档案人员使档案信息进入市场, 首先要有质量意识、效益意识, 要根据信息市场的需求优化服务措施, 提高服务质量, 开发含金量高的档案信息, 并及时把能产生极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档案信息推向信息市场, 使档案信息在市场环境的作用下找准位置发挥其作用。

3.3.3现代化意识市场经济的建立形成了一套激烈竞争的机制, 追求信息的快速传递, 发挥时效是信息价值竞争的重要措施。实现这一目的的条件就是档案人员要有积极采用现代化手段开展档案服务工作的意识, 大胆地进行设备更新, 努力学习现代化设备的实践技术, 比如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影视制作技术等, 促进档案工作的发展, 跟上时代节拍。

目标服务模式 篇6

现阶段,关于“治理”的含义研究尚无十分清晰明确的概论。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于《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文件中指出,治理指的是各类私人、公共的个人及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各式各样方式的统称; 治理是协调各种不同或者冲突利益,并使这些利益得以进行连贯性相互协作的过程,这一治理过程既包括权利驱使人们听命的正规准则、体系,也存在不同人们一致或者认为满足自身利益的非常规行为计划[1]。现任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表示,国家治理是指经对国家权力进行配置、运作,就国家、社会事务展开管理、控制及供给服务,保障国家安全、捍卫国家利益、维持社会和谐、保护人民利益以及促进科学发展,由此得出国家治理五方面的基本目标,即保障国家安全、捍卫国家利益、维持社会和谐、保护人民利益以及促进科学发展; 金融审计作为国家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务必要密切紧靠国家治理这五方面目标开展有效工作,以积极促进目标的达成[2]。

2 金融审计的定位与服务国家治理的契合点

2. 1 政府治理

就现代政治角度而言,国家治理最为根本的目的就是对政治秩序进行维护,并确保政府可权威的、持续的对社会价值进行分配。基于这一国家治理根本目的前提,可见国家治理成果与国家政府诸多要素重要关联,这些要素分别包括合法性、稳定性以及组织性等,由此可见,贯彻科学合理的民族政策、推行依法行政、提升行政管理,不但是政府治理的常规机制,也是政府治理的首要内容。金融审计是经监督金融监管部门承担经济控制调节、市场监督管理等财政管理、履行责任情况,促进政府治理体系规范的过程[3]。

2.2 市场治理

在当前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市场机制由产品市场、为产品市场供给生产条件的要素市场构成。金融市场与各类产品市场、要素市场重要关联、相辅相成,一并构建出统一市场这一有机系统。于全面市场机制内,不管是生产、消费资料的交易,抑或是劳动生产、技术生产力的流动等,各式各样的市场交易行为均需在资金运转、货币流通的前提下得到进行,均脱离不了金融市场的紧密支持。全面市场机制发展受金融市场发展重要影响,市场机制中其他市场内容发展则为金融市场发展创造了契机及可能。由此可见,金融审计需要十分重视各类金融市场的风险机制,深切关注金融市场价格信号及金融间接调控的有效性[4]。

3 金融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策略

3. 1 金融审计服务政府治理的策略

( 1) 转变审计监督理念,扩展金融审计范围。为了有效起到金融审计的金融风险防范作用,务必要对传统审计监督理念进行更新转变。基于国家治理角度,要由风险性金融审计监督代替过去合规性金融审计监督,从而对金融风险进行及时反应; 要由经常性金融审计监督代替过去随机性金融审计监督,从而对金融审计效率进行有效提升; 要由事前、中金融审计监督代替过去事后金融审计监督,从而对监督效能进行全面改善。同时,还应当从两个方面对金融审计范围进行扩展,一方面是加强对证券、保险以及信托等金融行业的金融审计力度; 另一方面是加强对金融机构内部调控体系的金融审计力度。

( 2) 优化金融结构,完善金融监管。构建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与金融审计的充分互利互惠体系,能够有效地增强揭示金融审计、规避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对中央金融机构审计及地方金融机构监管力度进行一并强化,以应对地方可能存在的金融隐患; 对银行业审计及资本市场审计监管力度进行一并强化,以防范资本市场可能存在的金融风险; 对常规业务审计及新兴业务审计进行一并强化,以保障业务金融安全。综合关注、分析金融监督管理政策的颁布、实施及运行效果,对监督管理效益进行客观全面评价,找出金融监督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于更好地为金融监督管理服务[5]。

3.2 金融审计服务市场治理的策略

( 1) 促进宏观调控政策落实。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大环境下,金融审计要将维护人民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加强对信贷资金作用于维护民生、拉动内需及促进发展等方面关注程度,并找出其中存在的显著不足,便于为相关部门出台宏观调控政策给予有利的信息参考依据。结合近些年实行的对各大商业银行信贷投向跟踪审计,将信贷投放满足国家政策与否等相关方面归纳为重点调查跟踪对象,同时找出一些新增贷款不合格投向房地产等不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不足[6]。

( 2) 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现如今,金融审计在维护金融市场秩序、揭示金融市场风险等内容上已累积诸多的实践经验。比如,迅速推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运行相关制约的专题研讨会议,全面检测金融机构外汇资产存在的风险隐患等,很大程度上消除、化解了受金融风暴影响所给金融机构和金融企业造成的不良影响,确保了市场经济和谐有序发展,真真切切地捍卫了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 3) 人民大众银行存款是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重要来源,有着相应的公共资金属性。信贷资金配置是否科学合理,一方面影响着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综合效益,一方面影响着社会公平正义[7]。为了实现信贷资金配置监督的有效性,金融审计需要不断完善工作思路、方法,做好审计预防性、时效性工作,第一时间对信贷资金配置科学合理性不足进行反应、揭示。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金融审计在国家治理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使命,为了实现金融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目标的有序进行,务必要对国家治理与目标有着明确的认识,加强对金融审计的定位与服务国家治理的契合点重要性的分析,不断调研、研究,转变审计监督理念,扩展金融审计范围,优化金融结构,完善金融监管; 促进宏观调控政策落实,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维护金融市场秩序; 确保金融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目标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文章通过阐述国家治理与目标,分析金融审计的定位与服务国家治理的契合点,对金融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策略展开探讨研究,旨在为相关人员基于金融审计的定位与服务国家治理的契合点的金融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目标的策略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国家治理,金融审计,策略

参考文献

[1]审计署审计科研所.未来金融审计战略的选择——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认识金融审计[J].研究报告,2012(2).

[2]尹平,戚振东.国家治理视角下的中国国家审计特征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3):9-14.

[3]徐湘林.转型危机与国家治理:中国的经验[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5):1-15.

[4]叶陈云,叶陈刚.基于完善公司治理机制视角的审计监督模式研究[J].财会通讯,2010(1):42-45.

[5]审计署金融审计司课题组.审计机关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方面发挥作用的机制与路径[J].审计研究,2010(3):18-22.

[6]杨光斌,郑伟铭.国家形态与国家治理:苏联—俄罗斯转型经验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7(4):31-44.

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目标管理研究 篇7

1.1 目标管理的概念

目标管理最初是由美国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作为一种新管理方法提出来的, 其管理理念是 “注重自我控制,促进权力下放,强调成果第一”,其宗旨是用“自我控制的思想”代替“压制的管理”。 他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

目标管理是指组织通过参与管理的方式确立目标, 并经过逐级分权而使下层享有充分的自主权, 实现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以创造性地达到预定目标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1]。

1.2 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目标管理的过程

目标管理的过程经历制定目标,分解目标,执行目标,目标成果评价、应用和反馈的过程[2]。 它是以单位制定和实现目标,被管理者自主控制达标过程, 管理者实行最终成果控制的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 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目标管理过程严格按照该逻辑顺序进行。

中国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是以招投标的方式获取服务资格的,而招投标的初期任务即是确定目标。 标书的撰写,首先需要对所服务社区的了解,一般采用资料查阅的方法和观察的方法,并在关键的数据收集上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 标书撰写的团队进而根据所了解的信息进行专业性判断, 严格依照需求并根据自己的能力做出机构的服务规划。 该规划即是机构确定的目标。

确定目标之后,需要对该目标进行分解,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所需要完成的目标包括青少年、老年、家庭、残障等项目目标。 将该目标进一步分解为个案、小组、活动等若干项。 该目标即为一段时期内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任务。对该部分个案、小组、活动等进行丰富(如小组的内容、活动的内容等),进而形成一年内的工作计划书。

国内一般采用层级式管理方法,总干事、中心主任、部长、项目负责人、一线社工直线式管理,各自对于各自的领域负责。 该管理方式责任明确, 对于机构的严格管理和控制有着非常好的效果。

机构中的个人严格按照工作计划书的内容进行管理或服务,即项目的执行阶段。

为了把控服务数量和质量, 需要一定的常规的质量检测和反馈系统。 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质量检测和反馈一般是依靠文书的方式。 依照层级、时间两个维度,形成了涵盖所有服务内容的总结体系,依靠督导对该文书进行考核和反馈指导等。

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管理过程可用图1 表示。

2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目标管理的优缺点

在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目标管理中, 其优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目标管理可以促进机构中的劳动分配,从而提高机构中的工作效率, 目标管理的任务计划性相对来讲是非常具有优势的;2目标管理有助于调动员工自主发展的能力,目标管理的民主性决策可以提高机构员工的参与感,从而提高其责任心,尤其是对于一个人力成本占较大比例的服务机构来讲, 人员的参与度决定着机构的工作效率;3目标管理有助于员工之间的协调,促进了意见交流和相互了解, 改善了人际关系4目标管理有助于改进组织结构的职责分工, 后期的管理控制过程对于机构来讲是很好的反馈,有助于机构调整发展策略和服务策略。

在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目标管理中, 其缺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目标的制定有非常大的难度且其评价体系难以统一,在目前的社会工作发展状况下, 不明确的目标将会导致机构的重心不固定,从而降低工作效率,降低员工的参与热情;2目标管理会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增加管理成本,其计划过程、反馈过程,相应的文书工作非常繁重,导致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同工更多的时间用于文书,反而更少的时间去一线从事服务工作;3奖惩不一定都能和目标成果相配合,也很难保证公正性,从而削弱了目标管理的效果。

但是对于当前的社工组织来讲, 目标管理是优点更为突出的,它为中国的政府购买带来了一种可执行、可量化的体系,从而促进了中国社会工作的进展。

3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目标管理需持续解决的问题

目标管理需要持续解决的问题, 即如何有效的弥补目标管理的缺点,并将优势发挥到最大。

3.1 目标管理评价系统不完善问题

当前关于政府购买的评价体系并不完善,往往存在不同的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不统一,则机构的工作方向往往也各自不同。

当前的评价体系中包含以下内容: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发表论文数量等,如何把该评价体系合理的运用并分配彼此权重,是下一步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

3.2 目标管理如何降低管理成本

与目标管理相关的文书任务是非常重的。 本论文第4 节对信息系统构想中的文书问题进行了讨论。

4基于目标管理的信息系统构想

对于该信息系统, 笔者期待解决进度安排无序性问题和文书任务繁重的问题。

4.1 进度安排问题

大多数的公司存在工作无序性的问题, 并极大的限制了公司的工作效率。 目标管理有利于组织理清工作思路,在进度安排中更有逻辑,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然而进度安排的过程却是占用极大精力的,尤其是当遇到特殊情况有所调整的时候,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得不进行全部的修改。 利用信息系统存储和安排可以有效的解决该问题。 将机构事务按照时间维度和员工维度划分,如图2 所示。

图2为一普通的工作进度表。将该系统使用数据库系统表达出来,对于信息的逻辑性修改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当有某一个任务进行时间或者员工的调整的时候, 该名员工仅需要进行一次性修改, 可以通过逻辑方法判定修改的可能性。 同时,方便数据的共享,便于外部调查者直观的了解该信息的反馈。

4.2 文书问题

目前对于大多数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机构来讲, 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于文书工作过多。 对于文书的分类模式共有三个维度,分别为时间维度、层级维度、文书性质,用图3 表示。

根据图3 可以得出,对于单项活动来讲,所需要提交的内容文书共有“2×3×3=18”个。 这无疑是个非常大的工作量,虽然这个现象已经司空见惯,但这是不符合逻辑的。 对于该活动来讲,个人所需要提交的文书和统计只需要一遍,其他的文书内容、统计数据等具有材料提取的可能性。 这也是电子信息技术能够解决的问题。

对于该信息系统来讲,信息提交页面只需要一个,该信息提交者默认为活动负责人, 其他的所有内容可以通过系统自动生成(或者经过简单的数据处理和内容整合)。

一旦该系统建立, 则对于整个中心来讲完全可以忽略掉行政文书所带来的工作压力, 并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日常的活动展开,从而使用固定的社工人力资源产生更大的效果,提高机构的工作效率。

4.3 大数据整合问题

目标管理中初始目标一般是属于引导性的, 分目标则是可衡量的、具体的。 分目标服务于总目标,在分目标的设定和执行过程中必须保证与总目标的统一性, 而分目标与总目标是否统一是需要数据支持的,鉴于原有的信息传递和分享方式的落后机构很难对该问题提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借助于数据的互联和共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该问题。

首先该系统应当借助于外部资源,获取社区的更多信息:居民年龄分布、地域分布、男女比例、兴趣爱好比例等都应该作为分析和考核的信息。 通过该信息的整合,确定机构的目标和分解目标。

在实际的工作中,应当实时对所进行的工作进行分析:什么才是最重要的问题、什么时间应当解决居民的某些特定需求,当前的工作安排是否偏离了目标, 当前的工作安排是否不能够合理的使用资源解决问题, 是否存在服务对象地域分布不均问题等。 通过该对比分析,坚持或者调整当前的工作安排。

5总结

试论医疗服务项目定价目标及策略 篇8

一、医疗服务项目定价的目标

医院制定服务项目价格的目标主要有两个:获取利润目标和占有市场目标。

1、获取利润目标

利润是考核和分析医院经营工作好坏的一项综合性指标, 是医院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以利润为定价目标有三种具体形式:预期收益、最大利润和合理利润。

(1) 获取预期收益目标。预期收益目标是指医院以预期利润 (包括预交税金) 为定价基点, 并以利润加上商品的完全成本构成价格, 从而获取预期收益的一种定价目标。预期收益目标有长期和短期之分, 大多数医院都采用长期目标。预期收益高低的确定, 应当考虑产品的质量与功能、同期的银行利率、消费者对价格的反应以及医院在同业中的地位和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等因素。预期收益定得过高, 医院会处于市场竞争的不利地位, 定得过低, 又会影响医院投资的回收。一般情况下, 预期收益适中, 可能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

预期收益主要是通过预期收益率计算出来的。预期收益率, 又叫投资收益率或销售收益率, 是计算预期收益的一种具体方法, 能准确地反映医院经营的好坏, 投资收益的计算公式为:

(2) 获取最大利润目标。最大利润目标是指医院在一定时期内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 以总收入减去总成本的最大差额为基点, 确定单位产品价格, 以取得最大利润的一种定价目标。最大利润是医院在一定时期内可能并准备实现的最大利润总额, 而不是单位商品的最高价格, 最高价格不一定获取最大利润。当医院的产品在市场上处于绝对有利地位时, 往往采取这种定价目标, 它能够使医院在短期内获得高额。

单位产品的最高价格是医院获取最大利润的一种方式, 但在竞争剧烈的市场上, 想长期维持不合理的高价几乎是不可能。因此, 最大利润一般应以长期的总利润为目标, 在个别时期, 甚至允许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 以便吸引病源。

(3) 获取合理利润目标。合理利润目标是指医院在补偿正常情况下的社会平均成本基础上, 适当地加上一定量的利润作为产品价格, 以获取正常情况下合理利润的一种定价目标。医院在自身力量不足, 不能实行最大利润目标或预期收益目标时, 往往采取这一定价目标。这种定价目标以稳定市场价格、避免不必要的竞争、获取长期利润为前提, 因而产品价格适中, 客户乐于接受, 政府积极鼓励。

2、占领市场目标

医院的利润高低并不必然反映这个医院的市场地位, 更不能反映它同其他竞争医院的关系, 而市场占有率则能准确反映医院在同行业的地位和竞争实力。因此, 许多医院以市场占有率作为自己的价格目标。

(1) 以降价占领市场为目标。就是在提高产品质量, 降低产品成本的前提下, 使产品的价格低于主要竞争者的价格, 以低价迅速挤占市场, 从而提高医院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待占领市场后, 再通过增加和提高某些功能的方式逐步提高产品价格。就大多数客户而言, 对待医疗服务的价格还是相当敏感的, 他们都希望医院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因此, 医院可以将自己某些医疗服务价格定的偏低一些, 以此吸引客户, 占领市场。比如一些医院推出的“扶贫病房”价格和“平民病房”价格等就是以低价占领市场。

(2) 以高价占领市场。以高价占领市场为目标, 就是在医院产品上市初期, 以高于竞争对手的产品价格, 利用客户的求安、求名心理, 尽可能在短期内获取最大利润。待竞争激烈时, 以先期获得的超额利润为后盾, 调低价格, 从而扩大销售, 占领市场, 击败竞争对手。比如医院利用客户对有名望有资历专家大多存在仰慕和偏爱的心理, 实施高价位的专家挂号服务。

(3) 以竟争价格占领市场。以竞争价格占领市场为目标, 就是在制定产品价格之前, 认真研究竞争对手的营销策略, 根据医院自身实力, 用针锋相对的方式与对手抗衡, 以便占领市场或保护既得市场。这种价格目标, 易导致价格大战, 风险较大。

二、医疗服服务务项目定价策略

定价策略是指医院根据市场中不同变化因素对产品价格的影响程度采用不同的定价方法, 制定出适合市场变化的产品价格, 进而实现定价目标的医院营销战术。

1、新产品定价策略

新产品的定价是营销策略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新产品能否顺利地进入市场, 能否站稳脚跟, 能否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目前, 国内外关于新产品的定价策略, 主要有三种, 即取脂定价策略、渗透定价策略和满意定价策略。

(1) 取脂定价策略。又称撇脂定价策略, 是指医院在产品寿命周期的投入期或成长期, 利用消费者的求安, 求新心理, 抓住激烈竞争尚未出现的有利时机, 有目的的将价格定得很高, 以便在短期内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 尽快地收回投资的一种定价策略。比如最初兴起的伽玛刀治疗恶性肿瘤、脑磁图诊断等价格都很高, 但是随着市场中类似设备的普及, 价格也就慢慢降了下来。

(2) 渗透定价策略。又称薄利多销策略, 是指医院在产品上市初期, 利用客户求廉的消费心理, 有意将价格定得很低, 使新产品以物美价廉的形象, 吸引客户, 占领市场, 以谋取远期的稳定利润。

上一篇:意义与建议下一篇:民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