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教育

2024-10-17

方法教育(精选12篇)

方法教育 篇1

随着网络教育实践的步步深入, 网络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上了日程。如何开展网络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是我们目前需要突破的重要课题之一。

教育部在关于网络教育规范发展的几次会议上, 以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教育规范管理的通知》中都指出, 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薄弱, 并明确要求“要充分发挥学校党团组织、各有关部门和学生组织的作用, 密切注视网络教育学生的思想动态, 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严格学生管理和做好思想项政治工作”。

一、开展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

首先, 由于网络教育学习的个性化、自主化、社会化以及办学的多层次、多规格决定了网络教育学生年龄、职务、学习基础、家庭环境等层次上的差异, 同时, 学生又具有多重社会角色, 他们在承担学习任务的同时, 还要肩负对工作、事业和家庭的贵任。这些客观因素必然会给网络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复杂性、迫切性和艰巨性。

其次, 从网络教育受教育者的人生观、价值观来看, 由于这网络教育学生经历了由“学生”, 到“社会人”和再由“社会人”到学生两次角色转换, 在这两次角色转换过程中, 具有了成熟的“社会人”经历, 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成才观念、道德观念产生了相当大的差异。因此,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式无法移植到网络教育学生。

再次, 从网络教育的学习模式来看, 师生处于分离状态, 缺乏集体主义教育的影响, 更缺乏校园文化的熏陶, 学生遇到学习上、思想上的问题, 只能通过媒体与老师、同学间接交流, 缺乏现场感, 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容易失去时效性和主动性。

基于工作实践,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进网络教育思想政治工作。

二、探索适合网络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1.结合实际,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的

网络教育的思想政治工作应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端正的学习态度、激发与引导学生的自我教育为主要目标。据调查, 目前超过50%的学生以文凭的获得为学习动机, 缺少知识需求和能力提高的动力, 加上网络教育学习主要依托网络进行, 多元的网络文化和价值观念、虚拟的网络生活对学生的思想会带来很大的冲击, 因此, 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贴近学生, 务求实效, 切忌假大虚空, 形式主义。

2.加强网上学习社区建设, 充分利用网络搭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虚拟平台

一个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为一体的学生“网上家园”, 是做好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为此, 我们依托网络创建了思想政治工作平台, 有计划的开展征文、摄影等比赛, 组织网上专题讲座、专题讨论等, 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 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 培养自我负责、自我管理行为能力。

3.创建虚拟的学生社团和党团组织, 引导和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由于网络教育师生分离的特征, 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需要改革与创新, 我们依托网络, 建立了虚拟的网上学生社团和学生党团组织, 以党员社区、网络党课、视频会议、网上群组讨论等形式开展党员活动, 引导和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规范求学行为, 提高思想素质。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开展的网上党团建设活动, 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

4.建立开放式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加强教学内容的适应性

在网络教育教学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要避免形式化、内容空洞、说教的现象。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对全日制本科生的“两课”教学内容重新进行整合, 删除一些不符合网络教育学生需求内容, 增加了比如价值取向、情操情趣、心理性格、文化修养、行为能力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内容新颖, 有吸引力。

三、开展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保障

1.探索建立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

做好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必须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开展网络教育的试点学校要建立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机构, 成立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把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网络教育学院的总体工作目标之一, 常抓不懈, 量化考核。

2.建立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价和奖励机制

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活动开展的情况, 作为网络教育学院、校外学习中心和网络教育学生评优的一项重要指标, 及时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好的经验, 推广好的作法, 争取好的效果。网络教育学院要加大对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奖励力度, 对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的学生, 给与奖励学分的鼓励。

3.加强网络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学研究工作

培养一支具有正确教育理念、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 懂网络, 熟悉多媒体技术的高校网络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是保证网络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良性发展的关键。目前, 各个试点高校都在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但很多活动只能限于校本部的学生参加, 只有依托专门的师资或者对现有的辅导教师进行特定内容的培训, 才能使处在各地学习中心的学生都能受益。

4.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 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家庭和社会的各种因素对网络教育学生的影响比全日制学生要大得多,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 努力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最大限度地利用家庭与社会的教育资源和积极因素为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比如, 根据各个时期社会上出现的有代表性的社会现象或事件, 通过BBS或视频会议系统组织学生开展分析、讨论, 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分析复杂问题的思想方法, 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四、结语

目前, 网络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还处于探索期, 网络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总结经验, 在实践中逐步加以完善, 使网络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真正适合学习者的实际需要。

摘要: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 近年来发展迅速。如何有效开展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网络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 结合网络教育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网络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参考文献

[1]孟聚才.试论现代远程教育中的思想政治工作[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2]谭惠苓.试论远程开放教育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远程教育, 2001, (3) .

[3]张进超.虚实结合, 人网互动, 抓好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 2008, (4) .

方法教育 篇2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教育起始于周公的“制礼作乐”,但由于时政的变化导致了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的局面。尽管以孔子为代表的历代儒家的先哲们都试图恢复这一“礼乐制度”,但时迁世易,终究覆水难收。随着秦汉“乐府”这一主要管理娱乐性音乐机构的建立,音乐教育逐渐脱离了先前国学中“育人”的教育功能,代之的是仅为宫廷提供音乐人才的“艺”的技能传授。这一情形在隋唐时期发展到了顶峰,而后世历朝也并没有跃出这一范围。直到1840年中国封建制度遭到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重击后,一些仁人志士逐渐清醒,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文化的思想。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音乐教育逐渐又恢复起了养才育人富国强兵的大任。从洋务运动到美育的提出再到今天的素质教育,音乐教育都被视为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而逐渐重视起来。而在这一过程中一个启导性的原则“师夷长技以制夷”一直贯穿于我们民族文化复兴中。我们不断的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技术,汲取其中有养的成分,使我们能与之对衡甚至超越。

在音乐教育方法方面,西方曾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教育教学方法。如瑞士的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奥地利的奥尔夫教学法、匈牙利的柯达伊教学法、美国的综合音乐感教学法,还有日本的铃木小提琴教学法、苏联的卡巴列夫斯基教学法等。而以达尔克罗兹、奥尔夫、柯达伊、综合音乐感的教学方法影响最大,在我国也不例外。这些音乐教育教学方法基本上都形成于二十世纪前半叶,由于我国二十世纪经济政治复杂多变的缘故,这些教学方法直到八十年代以后才被逐渐引进。随着这些优秀教育教学方法的引进,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不管是在专业音乐教育抑或是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都一度出现了繁荣的局面。特别是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曾出现了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热潮,对我国的音乐教育影响深远。下面将影响较大的几个教学方法结合我国实际教育状况逐一介绍。

一、达尔克罗兹(1865—1950)瑞士音乐家、教育家。其音乐教育体系的最终确立经历了三个阶段。它开始于视唱练耳的教学改革;后来是长时间的方法探索、构建“体态律动”的理论基础;最后以即兴创作教学的引入为标志,确立了一个完整的、新的音乐教育体系。

他把节奏作为教育中的一种特殊力量,把人体的运动看作是节奏的外在表现。律动教学是从音乐入手,先让学生去聆听音乐,引导学生通过身体运动去接触到音乐的各个要素。强调即兴创作是基础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是全面培养音乐家素质的重要环节。达尔克罗兹体系的实践过程中,第一个要素就是集中注意力,第二个要素是智力,第三个是敏感性,最后才是身体运动。体态律动教学方法正是以其全部力量去填补了极端专业化音乐教育的一个空白。这样的教学过程是开放的,永远使其保持新鲜感,这样的教学不是以熟练的技能,完美的结果为目标,而是要在不断变化的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参与、体验和发现。达尔克罗兹体系已经成为一种由哲学思想、教育观念和一系列策略构成的开放体系,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方式方法,而是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对象和所处的环境,来解决如何把这些思想和策略转化为具体的方法,并付诸实践。这一教育方法与思想正是打开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僵化之门的金色钥匙。

二、卡尔·奥尔夫(1895 — 1982)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奠基者。从音乐产生的本源和本质出发,即“诉诸感性,回归人本”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这与我们原先对音乐教育本质和目的的认识,有着根本的不同。

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奥尔夫不满于当时的音乐创作,受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和现代舞表演的影响和启示,产生了将音乐和舞蹈结合在一起,创造一种具有原始风格、富于表现力和主动精神的新型音乐的想法。随后,他又设计“奥尔夫乐器”和“元素性音乐教育体系”,对其教学法的 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而表现得好不好则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而我们传统的音乐教育认识却不是这样,我们的课程一直是把通过学习歌唱和乐理以及相关的音乐技巧和能力作为美育的手段和目标,目光集中在如何学得好上。其实,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本能的唱、奏、舞蹈并不是很难的,甚至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水平。因为出于本能的唱、奏、舞蹈是符合人的天性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没有担心“学不会”而挨训或丢面子的精神负担,因而都会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满足感。这种自然流露的形式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即兴发挥的创造力的萌发。由于这种创造力的萌发和得到激励,所以造就了学生学习各种音乐技巧和能力的最佳状态,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必然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诱导者和参与者。愉悦身心、学习艺 术,二者相得益彰。这正是奥尔夫教学法的重要特点之一。

三、柯达伊(1882—1967)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柯达伊主张立足提高全民族得文化素质强调民族音乐教育。以唱歌为基础,推崇合唱教学、重视早期教育。严格选择教材,重视教师的选择。

柯达伊认为,声乐教育是普及音乐教育的最好和最简便易行的方式。他说;“有什么东西比合唱队更能表明社会的团结吗?许多人联合起来做一个人单独所不能做的事;在这方面,每个人的工作都同样重要,一个人的错误就能毁掉一切”。实践证明,通过多声部的合唱训练,不仅能够使学生们体验到和声的丰富色彩与平衡的声部配合,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互相协作,配合的能力以及集体荣誉感。因此,在匈牙利普通学校中合唱课是必修课。此外还专门设有170多所合唱学校。

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体现的民族性与集体性对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通过集体性的合唱教学,首先解决了我们教育设施的简约和加强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把民族音乐纳入教材,增强了学生的民族意识。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将其付诸于实施。

四、综合音乐感教学法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音乐教育流派。他主张通过构成音乐基本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色”的学习,来了解除西方传统音乐以外的一切音乐文化,包括时新的流行音乐、东方音乐、非洲音乐等。其中还综合了达尔克罗兹、奥尔夫、柯达伊等世界各国优秀的教学方法。由于其综合性所以特别强调对各种风格音乐的欣赏与即兴创作。

由于我国的音乐教学大纲基本上以美国的教学大纲为范本,所以其教育教学方法中所体现的综合性与时代性更值得我们借鉴。其中教学内容的宽泛性对教师的综合能力的提高又有了新的要求。

孔子教育方法略论 篇3

关键词:个性;德育;知行合一

孔子,字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和他弟子们创立的儒家思想,以“仁”是为核心,对中国后世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被尊为万世师表。《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书,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并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孔子教育方法博大精深,概括地说,其思想之精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个性特点

孔子教育思想的最大特点就是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给学生以充分的主体能动性。在孔子看来,作为教师不能用一种方法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而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而因材施教。孔子看到了人的天赋、资质、性格和兴趣爱好的不同。例如在天赋和领悟能力上,他肯定“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在资质和性格特点上,他认定“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哮。”,“师也过,商也不及”在兴趣爱好和专长上,他认为“德行颜渊、阂子赛、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李路文学子游、子夏。”根据这些认识,孔子在教育过程中善于把普遍要求与个别指导结合起来,针对学生的不同天赋、资质、性格和爱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导,并根据不同的悟性和知识水平,讲不同层次的道理。正是凭借这一方法,孔子使门下不同资质的弟子均受到良好的教育,成为有用的人才。在教育实践中,孔子运用启发式教学,不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而是举一反三、循循善诱、启发诱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是颜渊对孔子这一教导方式的概括和评价。循循善诱就是善于有步骤地启发诱导,而不是生硬地灌输和强加于人。孔子之所以创造并运用这一方法,一是它深刻了解个人主观能动性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作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启发诱导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自觉性的过程。二是从师道上看,孔子主张师生之间相互切磋,相互启喻,启发诱导就是教学相长的过程。三是孔子极看重“温故而知新”和“闻一以知十”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启发诱导就是开动脑筋,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过程。

孔子强调要自觉主动地去学习。首先,学习态度上,不是一味等着老师教,而是自己要主动地学,主动地问。其次,具体学习方法上,不是单纯的学习,还要加上思考,课后还要复习、巩固。主张学、思结合学、习并举。孔子说“学而不思则阁,思而不学则殆。”即通过学习解惑,通过思考辨伪。注入式的教学方式由于学生活动过少,必然要妨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这就是学而不思。而学思结合则包含着学生主动思考的过程。孔子在鼓励“学”的同时,还倡导“习”即温习和实习。“习”的作用不仅是对学过知识的巩固,也可以提高,可以获得新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认为,在温习旧知识时若能有新体会和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这也是对学生主动创造性的培养和鼓励。孔子认为,师长与学生关系平等,鼓励学生“当仁,不让于师”,这来源于他对学生的尊重,以此,学生才能更尊重老师,这样,教学就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使学生“好之学”、“乐之学”,难以不收到良效。其次,他特别重视与学生的相互交流,相互切磋,双向互动,这样,学生能学到知识,教师也会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受益匪浅,知道学生的反馈以不断完善自身和日后的教学工作,教学相长便得以实现。孔子的师道道尊严,不是唯我独尊,不是以我为真理标准的学霸。而是与学生平等相待,教学相长。在与学生讨论问题时,每当学生有好见解,孔子当即承认对自己有启发、有帮助,鼓励学生的同时,公开承认自己“学然后知不足”。孔子认为学问、真理是没有穷尽的,自己的意见不能说都是真理,因此它每每鼓励学生找自己的谬误,倡导“当仁,不让于师”的精神和做法。这样,师生之间民主、平等、交流、互动,效果显著。

2、德育为先

关于教育目标,孔子有一个两个字的概括,即培养“成人”。成人即德才兼备或曰德艺双全的人。培养“成人”,孔子又有两种关于目标、规格、教育内容的说法,一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以及射、御、书、数技能,统称为“艺”一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两种说法都涵盖了人的德、智、体、美多方面,培养目标已很全面,可以说是在中国古代历史条件下的“全面发展”。这中间,德育不仅居于首位,而且德育贯穿、渗透在智、体、美育之中。因此,孔子的教育目标,从其培养“成人”的目的来说,从其终极关怀在于人格的塑造来说,就是德育目标。孔子重视“成人”教育,认为首先人应是一个符合道德评价标准的合格的人,重视学生基本人格的培养,并将其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和根本任务。在道德养成的途徑中,孔子强调“克己内省”、“迁善改过”的自我修养方法,这同时也是注重学生主体性的表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为“慎独”,理想人格为“君子”,由理想人格的感召作用推出身教的重要原则。教育者和统治者首先要身正,言行一致,才会对受教育者产生感召作用,从而上行下效,在学生中逐渐形成稳定的权威崇拜观念,建立起理想人格的模式,引导他们去追求、效仿。关于道德修养的途径,孔子提倡通过“克己内省”、“迁善改过”以至“慎独”的主体自觉的道德修养方法。他教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他以为,一个人如果能够宽于责人,严于责己,就能避免与别人发生怨恨。在人与人发生矛盾时,他要求人们“求诸己”,找寻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他以为,一个人不论看到好事或坏事,都应当对自己进行省察,从正面或反面吸取教训。他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此外,他要求人正视自己的过失,有改过迁善的勇气。他说“过则勿惮改”。又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可见他重视的不是不犯过,而是犯了过以后能否迅速地改,并且不再重复自己的过失,亦即“不二过”。由修身确立了以身作则的身教原则,注重理想人格的感召作用。孔子教育弟子时,往往并不仅仅强调口头说教,而是用自己的举止行动做出榜样,以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在关于一个人说与做的关系上,他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里虽然主要是指从政治国,但也同样是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要想把一个年轻的灵魂塑造得更好,教师就必须“其身正”,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对学生发布无声的命令,潜移默化,将教育内容寓于言行举止之中。教师以自我为道德典范,同时树立先进、正面的榜样典型起到示范作用。

nlc202309041646

3、知行合一

孔子强调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理论一定要与实践相结合。首先,孔子主张言行一致,知识一定要运用于实践当中去,理论联系实际。把主体的自觉性体现于实践中,做到身体力行,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就是为匡世济民,为政治服务,为社会从无序而转向有序的状态服务。其次,孔子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还在于他寓政治教育于道德教育,寓道德教育于知识教育,寓知识教育于日常生活教育,还有联系实际的人评与时评等这样,晦涩难懂的知识一旦与实践相结合,就变得深入浅出,易于掌握了。一方面,孔子强调言行一致,他主张了解人时应该“视其所有,观其所行,察其所安”,即要观察人时先看其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行走的道路,考察他想要干些什么,才能对此人真正做到了解。言与行相比,更重视行的作用,他主张“君子欲呐于言而敏于行”,主张少说话,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主张。当子贡问他什么是君子时,他告以“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就是主张先干实事再去发表议论。反之,那种只说大话,不干实事的人则是可耻的,“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另一方面,孔子主张学以致用。他说“诵诗三百授之与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孔子意谓一个人尽管能诵读《诗经》三百篇,但交给他的政务却不能顺利完成派他出使外国,不能独立地应答。如果是这样,诵诗三百首,却未能掌握其真义,不会应用,又有什么用呢孔子这番话显然指明了学是为了用,学要能运用。学习知识不是目的,应用才是目的。如孔子言“授之以政,达使于四方,专对”才是目的。孔子主张学以致用,一方面是说学了要用,要用所学,他所说的“修己以敬”、“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人”,都是说“修己”不是目的,修己是为了敬业—认真对待工作,为了给别人、给老百姓带来好处,具有强烈鲜明的功用目的性。《大学》根据并贯彻孔子的思想,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路线,也充分表明,孔子讲道德、讲做人、做君子,讲为政道德,都不是为道德而道德,而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不过是达到治国的基础和主观条件。孔子学说在本质上是济世之学,救国救民之学,“学以致用”,理所当然。另一方面,是说学习的内容要贴近实际,比如孔子就特别注意这点,如“闻、行、忠、信”和“六艺”的教育内容都十分贴近实际。此外,他还经常联系实际内容以及进行人评和时评,树立了一些榜样典范,非常贴近生活,效果显著。

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于今天的教学依然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由于受应试教育和西方思想观念的影响,我国在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应当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结合我国优秀的教育思想资源探索出适合我国学生的系统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为我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参考文献

[1] 孙春寅.论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2)

[2] 闵杰.略论孔子德育思想的现实价值[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07)

[3] 许涛.孔孟德育思想及其现代转化与继承问题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 2004

[4] 蒙培元著.蒙培元讲孔子[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5] 刘和忠著.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研究[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6] 钱穆著.论语新解[M]. 三联书店, 2002

作者簡介:卫鹏(1984.5-),男,汉族,籍贯: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学历: 研究生,单位: 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中国哲学。

教育方法 篇4

又有一些人说, 用眼睛、耳朵、情感和习惯把教育内容融入本性的方法, 是最好的方法。可另外一些人说,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 刻苦学习, 掌握教学内容, 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事实上, 这种矛盾永远解决不了。因为, 人性中确有这种矛盾。快乐给人教育, 痛苦也给人教育。人不管教不行;人没有自由, 更活不下去。一方面, 人读书收获的大门开启着;另一方面, 人吃苦受累搬运物品的道路也畅通着。“你指明一条中间道路吧。”这话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很难。因为, 人生之路从来就不是一条直线。它像一条小河, 内外受到各种阻力, 受到各种逼迫, 弯弯曲曲, 向前奔流;而不像凿挖的运河, 笔直地流淌。它中间没有直线, 它的位置经常变动。此时此刻, 对它来说是中线, 过一阵子, 对它来说就是边线了。同样, 对一个国家来说是边缘小道, 对另一个国家来说可能就是中间的阳光大道了。由于种种不可避免的原因, 人类历史上, 有时爆发战争, 有时迎来和平;有时财富之潮呼啸而至, 有时退潮的日子悄然来临;有时人自恃强大, 如疯似狂, 有时则感到自己是个草包, 萎靡不振。在这种情况下, 当人朝一个方向倾倒时, 用力把他拉向另一个方向, 对他来说就是良好教育。当人性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时, 依凭内在的实力, 它可以选择一条保持平衡的道路。他能驾驭自己的身体, 受到一个方向的冲击, 立刻下意识地在另一个方向用手支撑着, 使自己站稳。但酒鬼被人一推就倒, 躺着动弹不得。欧洲培养学生的方法正在不断变化。他们的心灵越是接触各种情感、知识和经验, 越是觉醒, 他们道路的变化也就越快。

所以, 必须按照心灵轨迹确定教育之路。但心灵轨迹是多姿多彩的, 大家看不太清楚。因此, 任何时候、任何个人或者团体, 都不能信心十足地标示这条路。在不同的人的不同努力下, 这条路的走向渐渐显现出来。所以对每个民族来说, 开辟试验之路, 是发现正确道路的唯一办法。

……现在和将来, 社会不断变化, 这是任何人阻挡不了的。而把社会机制强行塞入永恒的模子里, 对人来说, 这是造成困境的绝无仅有的缘由。这是怎样的图景呢?就像河水退去了, 但建造的码头还在原地, 渡船的航道也在老地方。若在别的码头下船, 你就享受不到印度理发匠和洗衣工的特色服务。总之, 这儿有码头没有河水, 有船却不能航行。

在这样的状态下, 印度社会为我们提供的是两三千年前的教育, 而不是与时代同步的教育。于是, 培养人才的最重要的学校, 对我们关闭着大门。它瞧了我们的时代一眼, 对我们的人生旅程不提出任何要求。

……教育制度关注社会对国民提出的与时俱进的要求, 以各种方式重塑自身。这就是创造的规律。在生活的催促下, 一种基本观念的种子, 自己发芽, 萌生新叶, 伸展枝条, 没有人从外部收集树枝, 嫁接到它身上。

……

我们寻找方法时, 是在找一条难找的捷径。我们在心里琢磨, 按部就班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时, 用老方法能否弥补欠缺。人们一次次探索, 一次次遭到失败, 陷入困境。转来转去, 不管你怎么走, 最后还是遇到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教育要靠老师, 不是靠方法。人心是活跃的, 活跃的人心懂这个道理。从古到今, 在印度诞生了一个个名闻遐迩的老师。他们像跋吉罗陀, 引来教育的圣河, 减少了人世的罪孽, 冲决了死亡的鹿砦。他们冲破教育的陈规的阻挠, 把活力注入学生的心灵。

……这样, 我们便认知了有关教育的一个崇高真理, 明白了每个人可以向别人学习, 这如同流水可以注满池塘, 用火可以点燃火炬, 用生命力可以激活更多的生命力。人性被过滤掉的人, 不是真正的人, 而成了办公室、法院、工厂里的必需品。他成不了真正的人, 当了老师, 必定不奉献生命力, 只知道授课。

家庭教育中挫折教育的方法 篇5

第一,利用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挫折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所以利用生活中自然产生的挫折情境,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自然情境因为有自然性和真实性,能使孩子充分地体验挫折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对挫折的思考和领悟会更成熟。如,孩子跌倒了,家长不要去扶,要鼓励孩子自己爬起来,这就是一种简单而实际的磨炼。生活中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要学会放手,给孩子学会独立的空间和接触挫折的机会。

第二,通过创设困境进行挫折教育。为了让孩子适应现代人的竞争能力,家长应舍得让孩子去吃苦,并有意识地去给孩子创设一些困境,使孩子的意志得到更好的磨炼。国外的学生教育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如日本有许多学生园,无论是春夏秋冬,都让孩子进行裸身锻炼;美国汽车大王福特尽管身价亿万,却要求子女去打工挣钱;印度已规定了小孩子的“饥饿日”。这些做法都值得我们借鉴。

3.学生挫折教育的方法

第一,客观地评价孩子,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由于每个孩子的家庭环境及成长背景不同,所以也会各有长处和不足。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家长只看到孩子的优点,而无视他的缺点,孩子也就会对自身的不足缺乏认识而变得骄傲自满并且不能接受失败。如果家长对孩子教育期望过高,不符合实际,就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使孩子不敢面对失败。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谓知己,就是说家长要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这样我们才能知道未来的人生道路可能会在哪方面受到挫折。而知彼就是要帮助孩子认识环境、了解社会,如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现实生活中又存在哪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等。必须让孩子懂得做事要向高目标努力,但同时也要做好承受最坏结果的思想准备。

第二,给孩子树立榜样,培养孩子克服、战胜困难的信心。家长在学生的眼里是非常高大、无所不能的,家长的言行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学生,对学生来说家长的行为是最具说服力的榜样。因此,作为家长要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常常向孩子讲述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长并获得成功的事例,并教育孩子要把名人作为榜样,激励学生勇敢地面对挫折。要让孩子知道:只有在挫折中不断进取的人,才有可能摘取成功的桂冠。

第三,为学生创造交往的机会,培养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家长要尽可能为孩子创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在闲暇时多带孩子到公园、游乐场活动或到亲戚朋友家做客,鼓励孩子不断适应新环境,多与人交往,从中可以使学生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并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耐力,培养互助精神,增强团结友爱的意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

第四,引导学生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主能力。一是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首先应纠正自己的教育态度和方法,从孩子自己吃饭、穿衣服开始,大胆放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二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到的,应当让他自己想。”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一定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三是培养孩子自己做决定的能力。家长应注意创造机会,在家中营造民主的氛围,给予孩子决策的权利,培养孩子选择和作决定的能力。

第五,加强艰苦磨炼,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家长应创设一些特定的情况,加强对孩子艰苦磨炼,让孩子获得适应能力。一是让学生体验“累”的滋味;二是让学生体验“饿”的感觉;三是让学生体验“冷热”刺激。

第六,增强孩子心理防卫机制,树立正确的成败观。我们知道健康不仅是身体上的,还包括心理上的,甚至心理健康被看做是更为重要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的指导,提高其对挫折的忍耐力,消除负面影响,增强学生的心理防卫机制。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教会孩子在失败中总结教训,鼓励孩子在挫折中百折不挠,最重要的是要树立正确的成败观。

品德教育的特殊方法 篇6

关键词:品德教育;特殊群体;教育转化

学生背景:YY,女,,家有三个姐妹,该生排行老大,家境贫寒,从小一直读寄宿。

故事发生:YY同学入校时,被安排住8人间学生宿舍。入校三个月后,该宿舍的室友反应,YY同学有偷东西的行为,并已承认。据了解,她们常一起出去逛街,YY同学一进商店就与她们分开,其余同学从未见过她付款,但每次都似乎“买”了东西回来。该生总是趁大家在上课的时候,一个人回宿舍翻同学的东西,如被发现,随便找个理由敷衍过去。趁同学不备用同室友的饭卡,化妆品,吃别人的东西,那是经常的事情。

书记和辅导员了解情况:该生社会经验成熟。该生对这些事情均供认不讳,在校外偷小饰品,小零食等等,甚至连裤子也偷过;在寝室,偷点小钱,用用别人的东西。她说,这些都没什么,她以前读书时,大家都是这样的,她已习惯这样了。加之家庭情况不好,不想给家里增加过多负担,自己能解决的就自己解决。在整个谈话过程中,她都显得很漠然。无论是对同学,还是老师,从没主动认过错。

该生家长对此采取的是回避态度。在与该生母亲多次电话中,她表现出很冷淡,最多只是说“我女儿不可能会偷别人的东西”。而她更关心的是女儿的学习成绩。当说到想请她来趟学校时,她说家里事多,走不开。除非要把她女儿开除,她才会来。

分析该类学生的特点及解决办法:

该类学生一般有如下特点:

(1)不良习惯。在与该生谈话中,问及是不是她拿了别人的东西。她大大方方地说:“是我拿的呀。我用用别人的东西,怎么了?”老师再问“那你征得人家的同意了吗?”“那多麻烦呀,我们同学之间那么好。我从读书以来一直是这样。”久而久之,这种“假偷”就变成“真偷”,并形成习惯。该生家境不好,而又比较虚伪,尽力掩饰自己。看见别人的东西好,就想占为己有,很以自我为中心。

(2)心理问题。有的学生会因为同学不爱理睬他,或因为人家曾说他一句伤自尊心的话,或因为嫉妒去偷窃。此类学生的特点是对人不对物。还有一种盗窃现象很特殊。偷窃的学生平日表现不错,甚至是优秀生。他偷的东西对他并不一定有什么用处,他行窃的对象也和他没过节,甚至还是好朋友。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偷,只是身不由己去偷,每次偷完,都会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满足。

(3)品德偏差。此类学生价值观不正确,以占别人便宜为乐,以不劳而获为本领,甚至认为偷是一种正常的生存方式,就好像一种职业。该类学生偷拿钱物的一般特点是:有前科,屡教不改;羞耻感较少或很少;作案手段比较高明,有一些反侦察能力;不拿出证据死不承认。还有一个特点是,她们往往认为天下所有人都偷东西或想偷东西,只不过自己最倒霉,恰巧被抓住了而已。这说明他们已经在某种程度上确认了自己“小偷”的身份了,把别人也抹黑,只是为了减轻一点自己的心理压力。

(4)被迫为之 。這种学生偷拿钱物是被迫的,比如有高年级的同学威胁跟他要钱,不给就要打他,如果告诉家长或老师就要打死他,他胆小不敢做声,只好听从。还有的是因为家里确实困难或急需钱用,一时糊涂拿同学的钱。这些虽然也很不对,但也不可简单地看成道德问题,而是所谓“法理难容而情有可恕”。对这种学生,除给予必要的批评处置外,还要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针对以上特点分析该生的情况,其行为主要是因品德偏差所致。 教育这种学生相当困难。通常的办法是:1、吓唬,2、诈,3、老师去翻查,4、发动学生互相翻查,5、大事化小法,6、良心发现法。以上方法共同的特点就是,缺乏从事实出发的逻辑推理,都是条件反射型的情绪型的。我们的认识是:特殊群体学生必然会有特殊问题,而特殊问题必然需要特殊方法去解决。虽然他们的问题确实是品德问题,但是解决问题的时候却不能从品德入手。如认为这种事是由于学生觉悟低,一旦通过老师的道德教育,学生认识了错误,提高了觉悟就会改正,那是非常天真和片面的想法。事实上这类学生都是明知故犯,你对她进行说教,讲偷东西如何如何错误等等,是很难奏效的。教育偷东西的学生,最好的是让他们每次都被抓住,每次都不能得逞,每次都占不了便宜,次次失败。这样他才有希望接受教训,有所收敛。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1]。

因此,遇到这类问题时,先稳住事态,不急于作是非判断和道德归因,先问为什么再求怎么办,了解情况时观察法和心理测验双管齐下,对学生横向纵向全面了解,确诊前提出多种假设,确诊时做到合符逻辑,经得起推敲和质疑。而且学生中发生这类事件,很少有紧急事情,很少有人命关天的大事,因此不必太急迫,老师可以慎之又慎,采取冷处理,然后弄清事实。

在具体做法上是:1、掌握她不想退学的虚荣心,和报答父母的心理因素,进行引导。如,展示并强调校规的约束力;启发她从多方面感受父母望子成龙而含心茹苦的现状。2、了解和掌握她们行动。如,偷窃动机,偷窃时间,消费水平,物品来源,反常举动……所有这些情况最清楚的不是老师而是学生。我们在防止偷窃和破解偷窃上走群众路线,必要时安排线人,只要不耽误学习,绝对保证他的安全。3、从启发家长下手。做家长的工作,让家长配合学校对该生进行教育。4、对该生调换寝室,她在原来的寝室已经定格,新的寝室可以给她重新做人的机会和氛围。采取以上方法后,该生向老师表示:决不再在学校进行偷窃,请求老师给她可怜的父母面子,让她完成学业,请求老师不要让别的同学知道。至今,没有发现这个学生再次行窃。

参考文献:

[1]金鹏,等.构建大学生“特殊群体”援助体系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02:56-57

作者简介:张沙骆(1984.10-),女,回族,福建古田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 :教育学。

英语教育渗透情感教育方法研究 篇7

所谓情感, 就是指兴趣、态度、动机、自信心、自主性和意志等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观或客观因素, 即非智力因素, 情感是人们内心的一种感觉, 即使控制力, 也是巨大的动力。在现代英语教学中, 老师应充分考虑利用情感教育, 并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 完成英语教学, 提高学习质量, 在这个过程中, 老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 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人格的尊严, 同时仔细研究学生的心理因素, 多沟通, 在锻炼学生意志的同时, 提高他们的情操和道德操守。

一、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体现

1、让学生体验语言的魅力

语言的美感源自于它的文字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在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在跟读时让他们模仿抑扬顿挫的语调;在会话时要求他们用清晰准确的语音发音;在朗读时注意轻重缓急的节奏, 要让学生体会到说一口地道流利英语口语的趣味性与重要性。例如我在教课时, 我会让学生将课文中的内容加以改编, 希望他们加入自己的理解。学生在改编的过程中, 不断创新想象, 发挥自己的潜能, 同时也能对学过的英语知识进行科学的运用, 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了尤其, 无疑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2、让学生接受文化的熏陶

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英语教学中, 结合教材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 在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中让学生了解一些英美文化常识, 如就餐礼仪、接受礼物的习惯或节日活动等, 以此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让他们学会透析社会现象洞察文化底蕴, 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使一些语言习惯在潜移默化中被接受和运用。

3、让学生感受英语学科中的艺术美

新教材的教学内容较贴近时代, 并具有学科的交叉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不同语言内容的兴趣进行语言形式的训练, 并利用图片、音乐、录音、录像等多媒体手段较长时间地保持他们的注意力, 提高他们的兴趣。例如在上课时, 为了引起同学们的兴趣, 我播放了贝多芬名曲《月光奏鸣曲》, 我将这首名曲做成一个课件, 先让学生感受一下英语, 然后我又播放了贝多芬的《命运》将学生带进教学情境, 再让学生听英语的同学, 我就间接贝多芬的生平, 然同学生们了解到, 如何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如果实现自己的梦想, 此时, 我便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这美妙的月光奏鸣曲, 在音乐渲染的愉悦氛围中, 让学生感受到了英语课堂中蕴涵的艺术美。

4、情感教育要求在课堂活动中实践

教师的教学设计, 即教案的具体实施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所以, 好的教学设计还需要有效的课堂组织活动来加以实践, 就活动形式而言, 教学上互动的活动形式比个体独自的活动形式更能有效地进行情感教育, 例如, 对子活动可以增加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小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统筹安排能力;师生互动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 综合课堂管理的各种学说, 不管是强化理论, 目标导向理论, 行为矫正理论还是斯莱文的四步反应理论等, 都强调了在课程开始前和学生共同制定课堂公约, 教师以严格而持久的行为有效保证了课堂的纪律性;在此基础上, 教师要注意和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沟通, 哪怕是一个温和的微笑, 一个鼓励性的动作, 如轻轻地拍一拍肩膀, 摸一摸头, 或是由衷地竖起你的大拇指, 这样, 既肯定了这位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 又点出了他的答案中还有不准确的地方, 同时也照顾了他的自尊心, 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自信心的一种满足。

二、如何落实情感教育

1、用平等的师生关系沟通

研究表明, 人在满足生存需求后, 都很喜欢能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群体归属, 同时在这个群体中获得认可。因此, 我们的英语老师除了要关心学生, 还要学会尊重、赏识学生, 热爱自己的教育职业, 让学生在良好的情感氛围中学习。而老师的赏识主要体现在教学之中, 例如良好的师生沟通、相互交流等。在教学中, 老师要端正心态, 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沟通桥梁, 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信任感。教师可轻松愉快地通过英语教学上的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揭示英语教材本身的魅力, 因此来调动学生的兴趣, 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例如, 担任初中英语教学的老师, 可以在课堂开始前教学生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 如见面、道别、致谢、道歉、家庭成员的称谓、时间、年龄、性别等, 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一下这些语言, 当学生半中文、半英语夹杂着说话时, 也不要觉得不耐烦, 一定要耐心的指导他们的发音, 打消他们对学习英语的恐惧心理和学习顾虑, 让学生觉得我们是学习的伙伴, 而不是不同等级的教育者与学习者, 更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 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渐渐喜欢上英语, 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2、创设情景, 以情激情

英语教学中的情景创设十分重要, 创设一定的情景, 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英语交际离不开情景, 老师要为学生营造各种情感, 寓教于乐, 将显示场景搬进英语课堂中, 让学生感受到其实英语就近在咫尺。例如, 我们可以利用英语渲染气氛, 在讲授诗歌时, 就可以加入音乐伴奏, 烘托情景。在朗诵和学习诗歌时, 就能让学生感受到诗歌中浓厚的情感。另外, 一定要积极的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已经是现代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工具, 它声情并茂的情景, 足以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 最大程度激发他们的情感。

3、积极评价, 升华情感

老师的评价必须客观, 主要集中在学生的日常表现和学习能力上, 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评价学生, 将评价的目的定位在鼓励学生进步的基础上。同时要重视过程评价与最终评价的结合,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不管是哪种鼓励, 都应让学生感觉到自信心的存在, 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 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4、在教学之外扩展情感教育

在教学中难免会遇到矛盾和困难, 师生之间必须采取一种积极、宽容的态度对待和处理。虽然学生之间存在不同的个性, 但老师都应积极发现他们的优点和潜力。教师对学生的赞赏若能与学生的意愿、兴趣及心理特征相吻合, 就能将学生本身优秀的一部分作为主导, 更很重要的是, 一些不良的习惯和想法将会渐渐淡化。因此, 英语老师应了解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心理表现和特点, 这是十分重要的, 它可以让教师在“移情”之中懂得欣赏不同学生的特点, 对他们做出客观的评价。同时,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绝对权威”的作风必须得到改变, 如要真正观察到学生的内在真实情感, 就应该允许学生说“不”, 甚至鼓励他们说“不”, 让他们展现自我, 并以此为契机, 激发他们的“灵感”挖掘其潜能, 促使个性自由地发展, 这就是我们培养现代个性人才, 独立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5、寓教于乐, 让学生怀着快乐的情绪学习

这是情感教育原则体系中的一条核心原则, 这条原则的基本涵义是教师要在教学中操纵各种教学变量, 使学生怀着快乐-兴趣的情绪进行学习。情感心理学实验证明, 当一个人处在快乐兴趣情绪状态中时, 最能发挥其智能操作水平, 因而快乐---兴趣是个体进行智能活动的最佳情绪背景 (孟昭兰) 。我们要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 充分利用相应的直观教具、动作表演、卡片、挂图、实物, 随时随地取材或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境, 并尽量多地使用。比如他们喜爱做游戏, 我就把游戏引进课堂, 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训练听力以及表达能力, 轻松愉快的同时学到了新知识。

由此可见, 情感对教学活动的影响很大, 作为英语教师,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因素对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巨大作用。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 注重情感教育, 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为学生终身的英语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总结

综上所述, 英语老师要合理的运用情感教育, 带动学生的情感体系, 真正学好英语。老师在教学意识方面的改变是重点, 在教学方法上的改变也要有突破, 必须积极主动的融入感情, 引发学生的情感燃烧, 将学生思维独立的个体, 他们都有自己的个性, 发展以人为本的观念, 并将其融入到教学中, 就能让学生得到如临其境、如见其状、如闻其声的审美享受。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王黎丽:《以情感教育促进英语教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4。[1]王黎丽:《以情感教育促进英语教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4。

[2]安卫华:《英语课堂情感教育研究学》, 《知报.教学论坛》, 2010, 3。[2]安卫华:《英语课堂情感教育研究学》, 《知报.教学论坛》, 2010, 3。

[3]金新华:《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大庆油田职工大学学报》, 2001年。[3]金新华:《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大庆油田职工大学学报》, 2001年。

[4]何淑琴:《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的尝试》, 《素质教育新探》, 2007年。[4]何淑琴:《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的尝试》, 《素质教育新探》, 2007年。

幼儿教育的方式方法决定教育效果 篇8

作为合格的幼儿教师, 不在于有多高的学历, 关键是要肯花心思琢磨孩子, 要有爱心、耐心和细心, 真实地融进幼儿的生活, 找到可行的教育方法。幼儿教师要有一颗爱孩子的真心, 教学中真情感的流露和教师发自内心对幼儿爱的表述, 是在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师的权威性不可否认, 但在幼儿园内, 教师扮演的角色不仅是教师, 也是家长, 是爱孩子的长辈, 只有真正地关心、关爱幼儿, 在教学中才会做到全面、耐心地教学, 教师的眼里才会看到幼儿在教学中的真实反应和每一个细节。但个别教师因为缺乏对孩子足够的关爱, 在教学和园内的日常生活中, 常常被自己的性格左右, 或只喜欢表现乖巧的幼儿, 或只喜欢长得漂亮的幼儿, 这样, 必定会影响另外一些幼儿的自尊心, 也会助长被宠爱幼儿的娇骄之气, 难以达到全面的教学目的, 取得完整的教学效果。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 教师的动作、习惯、衣着打扮, 都会得到幼儿的暗中模仿, 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 性格活泼但举止不失高雅, 正确使用标准语言, 语言表达生动、流畅。反之, 说粗话、忽冷忽热的波动的情绪, 面对幼儿学习中出现的错误, 教师的严厉呵斥更会伤害幼儿的自尊心, 使其对这些课程有畏难情绪和惧怕心理, 从而对教师产生排斥心理或失掉学习兴趣。聪明或笨拙虽然有天生的因素, 但打击和鼓励幼儿的后果却会让两者的差距拉大或缩小。对待幼儿身心的粗暴后果, 都会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发育和在园内的学习情绪。

二、教学中要因人施教

幼儿成长是阶段性的, 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阶段的发育特点。我们的教学进度大纲安排也是根据幼儿成长阶段性周密考虑制定的, 但也有一些接受能力超前的天才儿童, 如果在日常教学中发现这样的天才, 可以建议家长带幼儿去多学习, 重点学习其擅长的东西, 或在教学空闲时间给他们吃点小灶, 但不能因为这几个孩子接受能力强就忽略了大多数幼儿, 提高大部分幼儿对知识的接受标准, 也不能打击接受能力慢的个别幼儿。绘画、舞蹈课等都是在幼儿感兴趣的前提下开发其潜在艺术素质的启蒙教学, 不同的幼儿肢体协调能力、手脑掌控机能是不同的, 要鼓励和引导, 不能千篇一律地要求所有孩子达到一样的标准。比如, 幼儿在语言表达上有困难, 平时打闹嬉笑, 但在上课时却不敢回答老师的提问, 教师要与幼儿经常互动交流, 让幼儿在课堂上呈现活跃的状态, 对积极发言的幼儿采取贴红花、送贴纸、鼓掌等方式给予肯定, 还可以经常带领幼儿去大自然中上课, 观察自然景物、花草树木、小动物, 让幼儿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恰当的表达和情感抒发。幼儿是从牙牙学语过来的, 语言表达处在开发阶段, 在语言课中, 可以结合音乐课, 让幼儿在听音乐中学会欣赏, 并让幼儿用语言描述出来;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用语言讲述自己绘画的内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氛围中获得各种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中要做到有的放矢

在教学中有的放矢体现在各科的教学中, 比如在教授幼儿学习古诗词、儿歌时, 如果教学方法不得当, 一味地灌输、让孩子死记硬背, 那么孩子就会嘴上背诵朗朗上口的诗句, 但是对诗歌含义却不知所云。为避免呆板、片面的古诗歌分析讲解压抑幼儿对知识的渴求, 在教学中就要巧妙地运用情境教学, 用讲故事来铺垫好, 使内容极为丰富的诗词、儿歌被幼儿所理解和接受。又比如在外语教学中, 哑巴英语是我们教学的弊端, 一味地强调语言发音会忽略幼儿的语言素养, 因此, 教师万万不可让幼儿死记硬背单词, 如果在幼儿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创造应用语言的机会, 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外语效果会更好。

四、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中丰富的技巧和方法很多, 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幼儿在课堂的表现, 将写在教学教案、备课笔记中的知识灵活地运用, 在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反应和互动, 而不是照本宣科, 更不要一味地灌输。幼儿相对中小学生来说控制能力差, 一堂课的全部知识一点不漏地都讲解给孩子, 接受最多的幼儿也不过能接受三分之二, 所以, 运用好教学方法, 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为避免枯燥的学习,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内容的要求, 我们讲一些既有趣味性又符合知识点的小故事。如在数学课上, 可以让幼儿听故事, 利用故事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使幼儿将枯燥的数字与故事中的实际数字结合起来, 如:桌子有几条腿?有几只小猫咪?在绘画课上, 在教画图比例中:兔子怎么会比蘑菇还小, 那怎么能拿得动蘑菇啊?……还可以定期采用家长会汇报表演, 把家长请到园内, 教师与幼儿进行对话与交流, 内容有英语单词、短词、对话、儿歌、古诗、故事、游戏, 唱歌、跳舞等, 鼓励幼儿的成长并取得家长的配合。网络已经不是新事物, 幼儿生活中接触到网络也不是新鲜事, 动画片、小游戏等都是孩子接受外界事物的窗口, 我们可以把更多的传统课件在网络上寻找丰富的图片内容或动画片片段, 做成形象的教学幻灯片或互动游戏, 利用电化教学, 带动孩子积极参与, 使其更快地领会教学知识。

五、激励性言语和行为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对幼儿要以不同形式激励来培养。要多次经过言语或其他的形式进行反复的强化和行为训练。才能形成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知识技巧, 但一定注意要用正面积极的激励言语和行为, 幼儿的年龄特点是肢体语言比口语更能表达情感, 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举起大拇指的手势﹑点点头等远比语言更能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爱﹑鼓励和肯定。针对他们较为突出的方面进行鼓励, 以表扬优点来促进他们改掉缺点。比如:让不爱劳动的幼儿当小值日生;让调皮的幼儿做小组长, 为其他幼儿服务, 以此来规范他的行为习惯。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意志品质, 促使幼儿形成合作意识及团队精神。

总之, 教学方式的多种多样, 归根结底是让幼儿对知识能良好吸收, 所以, 幼儿教育不是以教案写得多漂亮、课程安排有多奇特为标准, 而是以幼儿反应是否强烈、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被所教授的知识深深吸引为标准。达到对幼儿的素质教育目的, 才是我们要追求的最好教学效果。

摘要:幼儿教育是人生教育的第一步, 良好的幼儿教育, 可以为其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所以, 强调幼儿时期教育的重要性, 就不能不强调全面、可行的方式方法。良好的幼儿教育会促进幼儿的心智发育, 健康成长, 本文谈的几点问题与幼儿教学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 忽略其中一点, 或许都会影响到幼儿在幼儿园的成长和对幼儿的教育效果。

方法教育 篇9

1. 具体做法

1.1 改集中考试为分散测试。

传统的中药鉴定学考试大多通过期中、期末2次综合性理论考试决定学生的成绩, 实行目标教学以来, 我们遵循评价、反馈和矫正贯穿始终的原则, 除继续保留期中、期末2次终结性测试外, 又增加了诊断性测试、课时性测试和单元性测试。

诊断性测试多在每一单元开课前进行, 目的是评估学生对学习该单元必需的相关知识的准备情况。如在学习“根及根茎类中药”一章时, 先对已学的专业基础课药用植物学中根、根茎的形态、组织构造等有关内容进行测试, 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对学生记得模糊不清或遗忘的知识及时辅导补习。

课时性测试是为改善和促进正在进行的教学而专门设计的测试, 往往根据课时内容及授课形式灵活安排。目的主要是让师生及时了解教与学的情况, 教师可以通过测试结果验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或比较几种教学方法的效果, 以获得改进教学方法的信息, 学生则可从考试成绩的分析中客观评价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以指导今后的学习。

单元性测试通常被编进学期授课计划, 教师在制订单元目标的同时, 精心编制了各单元测试题, 每单元授课结束都进行10分钟至l小时不等的单元测试, 测验成绩一方面作为该课程总成绩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作为教师反馈矫正的依据, 对未达标的学生及时提供矫正材料或个别辅导以使其进行补救学习。

1.2 改单一理论笔试为知识、技术、态度全方性测试。

中药专业是一个专业面广、实践性强的复合型专业, 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良好的态度是教学目标中缺一不可的因素, 因此, 我们将知识、技能、态度的评价全部纳入学生成绩, 在终结性测评中, 每名学生的总成绩均由4部分组成:理论笔试成绩、显微鉴定技术考试成绩、单元测试成绩及平时成绩 (包括实验课平时成绩和理论课平时成绩) 。

近几年来, 我们又加大了技能操作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首先在课时分配上, 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为1:1或2:1, 增加了实验学习时间, 并对人数较多的班级进行分班上课, 保证每次课的教学效果。我校的中药鉴定实验考试分期中和期末两次进行, 参考学生每次的实验报告和平时表现, 给出最后实验课成绩。

在各项测评中, 我们不仅详细制订了知识和技能考核标准, 还特别注重对态度目标的评价。如在对显微鉴定技术测评时除了观察学生的操作准确程度和实验最终结果外, 还规定了实验过程中的态度目标: (l) 认真预习实验目标、内容及相关知识; (2) 着装整齐, 操作规范、仔细、积极、主动; (3) 尊敬教师, 与同学团结协作; (4) 按时完成实验内容, 真实记录实验结果, 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5) 爱惜实验仪器及实验材料, 自觉维护实验室秩序及卫生; (6) 节约水电。此外还详细规定了各项目标的评分标准。

2. 体会

2.1 全程评定学生的成绩, 减轻了学生的考试压力, 提高了学习成绩。

教学是一个组织严密、目标明确但又不易控制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一方面是教师的教, 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学, 要完成教学目标, 两者缺一不可。实施目标教学以来, 由于加大了对学生全程学习的监控, 教师可以直接、客观地掌握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 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态度, 了解自己教学工作的实际效果, 明确教学改革的方向, 并在教学活动中及时调整教学行为, 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 学生也在多次的测试中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 及时调整、补救, 把工夫、精力用在平时, 因此, 考试压力大大减轻, 学习积极性明显增强, 知识、技能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2.2 考核目标更加客观、全面, 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集成方法的会计教育 篇10

关键词:国际会计课程,国际会计主题覆盖范围,集成方法,国际会计课程的资源材料

从实用的角度来看, 美国会计师和审计师经常面对的情况, 需要了解其他国家的会计准则 (Tondkar等, 1994) 。这一点尤其是当一家美国公司 (1) 程度的集成方法中使用国际化会计课程 (2) 寻求在国外市场上筹集资金, 和/或 (3) 具有非美国投资者对他们来说, 公司编制财务报表时, 按照国外一般公认会计原则。

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检查的范围和方法的报道目前受雇于美国国际化会计课程使用集成方法。具体来说, 本文的调查 (1) 程度的集成方法中使用国际化会计课程, (2) 课程和主题, 被整合起来, (3) 教学材料和资源被用来国际化会计课程, 和 (4) 感知动机和会计课程国际化的障碍。此外, 本文提出的方法和教学资源, 可用于添加一个国际层面融入会计课程通过一个集成的方法。这项研究的结果应该受益教师目前参与国际会计教育以及那些计划在未来国际化程序。

本文组织如下。接下来的两个小节将讨论有关的文献和数据收集过程。分析数据和研究结果的研究, 并给出讨论。在接下来的部分, 建议方法的国际化会计课程通过一个集成的方法是讨论。最后一节包含了论文的结论[1,3]。

文学的调查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 各种研究应对国际会计教育在美国已经出版。目前相关的研究可以被分为两大类。研究在第一类调查方法在美国是利用国际化会计课程。研究在第二类调查方法是讨论各种创新方法可用于集成选择国际会计主题纳入会计课程。虽然许多研究已经检查了美国学校的策略提供一个单独的国际会计课程作为一种国际化的会计课程, 只有很少的研究已经检查, 在任何细节, 使用集成方法国际化会计课程。因为这篇文章的目的是研究美国学校国际化会计课程通过集成方法, 两类别的国际会计教育研究是当前的研究直接利益并在下面讨论。

数据收集

数据收集是通过问卷送到570名教员, 会计程序选定的是1995版Hasselback会计教师目录2的示例用于这项研究, 是其中一个最全面的样本处理报道国际会计主题在美国它代表大约72%的所有美国会计程序包括在1995年版的Hasselback会计教师目录[4]。

在发送问卷, 下面的策略选择: (1) 问卷被送到一个教员的一种会计程序中确定Hasselback会计教师目录有研究和/或教学利益在国际会计。对于那些会计程序没有这种确定教员, 问卷被送到了系主任, 他们被要求提出适当的教师完成调查问卷[5]。

分析结果

每个反应机构被要求表明方法 (es) 利用国际化会计课程。表2总结了这些反应, 通过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似乎存在显著差异 (es) 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更多的反应研究生课程 (59.2%) 提供单独的课程在国际会计比本科专业 (36.2%) 。只有少量的回应本科专业 (2.7%) 提供一个单独的国际税务会计课程, 而30.3%的响应提供本课程的研究生课程。一个相对小的数字 (12.5%) 的机构与研究生项目没有具体方法的国际化课程, 但近三分之一 (31.4%) 的本科项目没有具体的方法。

反应机构表示强烈支持集成方法国际化会计课程。百分之六十一 (61%) 的响应的本科专业, 和52%的回应表示, 他们使用研究生项目的集成方法。本文的其余部分将解决集成方法国际化会计课程。

建议集成国际会计主题纳入课程的方法

国际维度的会计主题可以集成到会计课程在几个方面。本节将讨论可能的方法, 可用于集成方法, 提出一些教学材料, 利用每个方法[6,9]。

一、使用外国年度报告

使用外国年度报告整合国际会计层面融入课程可以刺激和令学生兴奋。外国年度报告提供“真实生活”的例子, 并提供学生机会去比较和对比美国会计实践与其他国家。外国年度报告特别有用在整合国际维度的会计到财务会计课程, 特别是, 中级和高级会计 (附录A提供了一个列表的建议主题可以在财务会计课程国际化) 。外国的年度报告, 然而, 提供有限的机会, 整合国际维度的审计、税务、和管理方面的会计。

二、使用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提供另一种手段, 整合国际维度的会计到课程。正如前面所讨论的, 使用外国年度报告是非常有用的在整合国际维度的财务会计主题但他们提供有限的机会, 整合国际维度的审计、税务、管理方面的会计。使用案例研究方面发表包含国际税务、审计、管理、标准制定过程, 以及财务会计, 提供了一个明显的优势在其他领域教师的会计 (如。、税务、审计、anagerial) 在整合国际层面融入会计课程。一个源, “作者发现特别有用的是一个最近出版、国际案例研究文本 (Schweikart, 罗伯茨和灰色, 1995, 请参见参考资料以获取完整的引用) 。本文包含病例国际金融会计和报告, 国际会计和财务报表分析, 管理会计对全球业务操作、国际审计、国际税收。每个案件包含几个讨论点和问题。一种可能是有用的在利用案例整合国际维度的会计的课程, 类似于一个讨论第二个策略在使用外国年度报告, 并要求每个小组分组学生准备一个小组项目结案分析问题和讨论点长大的情况下回答。书面作业将完成从类和上交的分级。再次, 这个方法不会把课堂时间和暴露学生国际维度的会计。

三、使用已发表的论文

另一种方法, 整合国际维度的会计主题纳入会计课程, 是使用发表文章, 讨论国际会计的各个方面。这里的文章建议 (见附录C) , 是主要的性质, 并提供一个概览的话题如国际组织参与协调会计实践, 欧盟, 清单在外国股票交易所, 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国际资本市场由于多样性在世界各地的会计实践。这些文章可以转让的课堂阅读, 可能讨论在类。这种方法更可取的, 在上层阶级如先进的会计和会计理论课程。

选择一个特定的方法来集成国际维度的会计的课程取决于老师的偏爱, 可用时间, 本课程教学和其他约束作者利用了所有上述方法在过去, 收到积极的反馈来自学生。▲▲

结论

这个发现揭示了国际化的集成方法是更常用于本科专业 (61%) 相比, 研究生课程 (52%) 。越频繁使用集成在研究生水平, 可以解释为事实的研究生课程国际化会计往往是通过一个单独的课程设置。提供一个单独的课程在研究生水平允许选择的主题的深入分析, 为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学术准备在他们的本科课程。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 财务会计是最频繁的集成区域对于研究生和本科专业。这个发现是预期的, 因为有更多的课程所提供的财务会计比其他地区。然而, 税收和审计领域出现至少集成。这可以解释为缺乏资源和自然的话题被讨论在这些领域, 即他们不会让自己轻易国际化。集成的讲座是最常用的方法, 整合主题到其他课程, 虽然其他教学资源材料, 如外国年度报告, 指定文章和案例也使用。

参考文献

[1]蔡晖.会计电算化的目标与发展[J].审计与理财.2003 (12)

[2]田冬花.对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 (01)

[3]靳远夫.浅议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2 (06)

[4]张凯.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 (04)

[5]王景新.学习国际先进会计电算化经验的启示[J].财会通讯.1999 (09)

[6]滕为.美国会计电算化现状简介[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0 (02)

[7]程安东.日本的会计电算化[J].上海会计.1995 (08)

[8]方丽娟, 梁晓文.浅析推进会计电算化进程的意义和策略[J].同煤科技.2000 (03)

方法教育 篇11

班主任在教育实践中,要十分注意用尊重、关爱营造良好的教育气氛。后进生因为缺点多,优点少,所以平时很少得到尊重,经常遭到冷言冷语。心理一直处于紧张、焦虑、忧郁、恐惧状态,表现敏感、多疑、固执、敌对。所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十分注意用理解尊重来赢得教育契机。作到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尊重学生的情感和权利,尊重学生的差异和发展。后进生自卑心理非常强烈,原因是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以为自己一切都不如别人。但是,无论多么差的学生都有优点。因此,在集体活动中我有意让他们发挥出来。能唱歌的,让他登台表演;有体育爱好的,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发挥特长。同时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集体责任感,用集体的荣誉影响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好学生谁都喜欢,他们往往以积极进取、学习勤奋、人格健全赢得老师的青睐,平时老师对他们也是眼睛盯着,嘴里念着,心里记着。可是发自内心的喜欢那些有缺点的学生,在具体工作中,却很难做到或坚持下去。他们因为缺点、缺陷,或平时一些不良行为而被遗忘,被冷落,甚至被反感,因而使他们在教师和同学的冷眼里产生失落感、自卑感、失败感,他们未接触社会便过早的承受失败的痛苦,有的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差生并不缺少批评,而是缺少表扬、关心、鼓励。有一句话说“给你一点阳光,你就灿烂”,老师千万要想方设法的给学生温暖和爱,让学生在温暖和爱里获得发展的动力和自信。人都有被肯定的愿望,教师言而由衷地肯定、鼓励会激发学生的信心,焕发学生前进的动力。

人心都是肉长的,没有哪一个人受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而无动于衷的。事实上,人们往往是“投之以桃,抱之以琼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问题学生也是一样,当他们需要帮助时,我们给他送去温暖;当他们受委屈时,我们给他送去关心;当他们有细微的进步时,我们给他送去鼓励;当他们犯了错误时,我们给他宽容、帮他改正。那么,他怎么会不亲近老师呢?我们班曾经有个后进生叫胡小俊,以前,不仅学习不努力,而且散漫不遵守纪律,经常迟到早退逃课,即便在学校也是在课堂上睡觉。老师批评他,他却像个闷葫芦似的一句话也不讲。许多任课老师都拿他没有办法,对他感到很无奈。后来经过了解知道:他父母离异,现在同奶奶生活在一起,家庭生活条件不好,每月生活费经常不能按时寄来,因此每当月末的时候,他的心情都十分不好。得知这种情况后,每当快到月末的时候,我都主动找他了解情况并经常借钱给他。有一次他的脚扭伤了,肿得很厉害,可是他舍不得花钱上医院。看到这种情况,当天下午我就强迫带他到医院看医生,上了药。回来的路上,他的眼里噙着泪水,一句话也不讲。第二天下午的大扫除,他一瘸一拐的,却仍然参加劳动,而且脏活累活抢着干。同学门看了也都很感动,我抓住这个契机,利用班会深入细致的分析了这种带伤劳动的积极表现:实际上是心灵美的表现,要求进步的表现。在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赞扬声中,他体验到了进步的快乐。现在他不仅遵守纪律、学习努力,而且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

尊重学生,是转化后进学生的前提。学生天真、单纯,容易受到伤害,很多优秀教师教育的成功经验就是尊重学生。在这种被尊重中看到自己的优点和希望。从而树立起做一个好学生的信心。后进生一般家庭压力较大,如果老师在家长面前再说学生的不是,无异于在学生伤口上撒盐。老师最好对家长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对他提出希望,使他在双重尊重和信任下,树立目标,增强信心。其实,尊重也是一种教育艺术。我班有一个女同学叫李艳霞,平时比较注重穿着打扮,有一天穿了一件很暴露的背心,我看到后,没有马上直截了当的给她指出来。第二日天课间操,她仍然穿着那件背心。我装做无意地对他说:“天这么冷,穿这么少,不冷吗?一会儿快回宿舍套件衣服!再说穿这么少多难看,这件衣服最好留着在家里穿。”听我这样说了之后,她再也没有在学校穿这件衣服。我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也要求全班同学互相尊重。现在班级已经形成互相帮助互相尊重的良好风气。

古人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则不行。”比如,每天我都坚持不懈地7点前到学校,那些散漫的同学看到我这样也坚持早到校。班级劳动,我每次都和学生一起干,同学看到老师都这样,那些平时不愿意劳动的同学也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干。要求同学背的课文,我都先背下来,那些不愿背课文的同学也在老师的影响下,把课文背下来了。我个人平时也是从来不迟到早退,每节课我都提前到班级,每次作业都仔细认真的检查批改,从来不马虎对待。有个同学后来在日记中写到:“老师,我原来是一个很懒惰的人,是您的影响使我变勤奋,变得有毅力了。特别是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使我真正领悟了人应该怎样对待工作和怎样对待生活,这些将使我终身受用。”

挫折教育方法初探 篇12

一、青年学生受挫后的行为表现

挫折和挫折感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实和心理现象, 是个体在实现目标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阻碍或干扰, 使需要和动机无法满足而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青年学生在主观上感受到挫折后, 总是通过情绪、行为等综合反映出来, 且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受挫后的消极反应远远多于积极反应, 具体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 攻击行为。

当青年学生受到挫折后, 引起强烈的愤怒情绪, 进而引起对对象的公开对抗和攻击行为。这种攻击行为又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受挫者对构成挫折的对象发起的直接攻击行为。另一种是受挫者对构成挫折的对象不发生直接攻击, 主要因为直接攻击对方有损自己的身份或对自身不利, 此时受挫者会将愤怒的情绪转向毫不相干的他人或事物, 寻找出气的对象, 这就是我们常讲的“迁怒”行为。此外, 有时受挫者可能是由于生活中许多小挫折累积引起, 也可能是身体内分泌失常或某些疾病造成的情绪不安。在这种情况下, 青年学生个体又找不到明显的发泄对象, 有时也可能将闷闷不乐的情趣发泄到不相干的人或事物上。

2. 压抑行为。

青年学生个体受到挫折以后, 害怕由此引起的冲动会造成行为过错而采取的一种心理压抑。这种压抑一方面是有意识地想从思想中排除痛苦忘却不愉快, 另一方面是想通过内心压抑保持自身行为的适应性。但是, 压抑的结果常常是不遂人意, 往往会造成个体行为紊乱, 严重者会忧郁成疾或精神失常等。

3. 防御行为。

青年学生个体受到挫折以后, 为了减轻挫折压力, 保护自己, 有时会采取消极的防范行为。有的采取逃避的态度, 把自己封闭在个人的情感世界里, 借酒消愁, 独生闷气, 或者离校出走, 远离受挫情境;有的采取推诿的态度, 把自己遭受挫折的责任推给他人, 借以减轻自身忧虑不安的紧张心理;有的采取自我安慰的态度, 对遭遇的挫折以种种理由来原谅自己, 求得精神的安慰。

4. 倒退。

当挫折产生后, 往往表现出一种与自己身份、年龄不相称的幼稚行为。如为一点小事爱哭爱闹, 情绪失控, 盲目轻信别人、跟从别人。

5. 逆反或违拗。

遭到挫折后, 对目标及其他的人或事产生抵触情绪, 出现明显的对立行为, 持盲目反抗和排斥的态度, 如, 拒绝听和说, 拒绝工作, 甚至拒绝吃饭等等。

6. 固执行为。

在正常的情况下, 当青年学生个体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挫折时, 需要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 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但是, 有些同学遭受到挫折后, 不能总结经验教训, 采取灵活应变的态度, 而是固执己见。这种刻板固执的行为往往会导致受挫者更大的挫折和痛苦。

7. 麻木或冷漠。

当今青年学生在对战胜挫折失去信心时, 会表现出对人和事失去兴趣、漠不关心的态度, 活动意向减退, 情绪低落, 意志衰退, 思维停滞, 将自己同他人和周围环境隔绝开来, 而其内心却耿耿于怀, 十分压抑。

8. 进取行为。

青年学生受到挫折以后, 不是怨天尤人, 采取消极被动的行为, 而是受挫后能认真总结, 吸取经验教训, 调整自己的行为目标和情绪, 更加奋发图强, 充分发挥个人其他方面的优势, 从而以自己的成功行动获得的满足来弥补原先失败的痛苦。

二、青年学生的挫折表现的原因分析

1. 学习成绩差、兴趣低, 出现厌学心理。

多数青年学生能承担繁重的学习任务、顺利地完成学业, 但也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存在厌学情绪, 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生活不能满足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扭曲的情感。主要表现为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动力、信心不足、厌倦、敷衍应付等。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容易放松对自己学习的要求, 迷失自我, 有的甚至几门功课不及格, 面临留级或退学的危险。还有部分学生不喜欢自己的学习环境和课业内容, 因而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 产生厌烦和抵触的负性情绪, 造成心理压力。

2. 人际关系不协调。

青年学生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 强烈地渴望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内心世界, 产生了相互交换自己情感体验, 倾诉内心秘密的需求。因而渴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在如今许多学校, 生源来自四面八方, 经济、文化背景各异, 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也不同, 因而不太容易交往。还有的学生由于个性特点或修养有缺陷, 过于重视个人利益, 对自己存在的不足不能正确认识, 导致在群体中不受欢迎, 没有知心朋友, 交往、友谊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特别是在某些问题上发生误会时, 自尊心受损、情绪波动。因此, 人际关系不协调是最常见的心理困扰, 从而产生压抑、孤独、焦虑情绪和挫折感。

3. 生理原因。

当代青年学生更重视自我形象, 注重自己的“面子工程”, 有的甚至“以貌取人”, 时刻注重自身形象。有的因在生理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和不足, 如身材太矮、面容欠佳、皮肤颜色不佳等, 还有的因有这样或那样的疾病, 一时难以治愈, 导致十分自卑。

4. 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不完善的矛盾。

青年学生已进入青春期, 由于性生理基本成熟, 加上长期的性压抑, 对情感的渴望和个人价值的需求以及享乐的需要和虚荣心等, 性意识不断增强, 许多学生开始谈恋爱, 但由于性心理的不成熟, 对性冲动和性要求理解不当, 有的甚至发生性行为, 常产生紧张、恐惧和羞涩的心理;有的因恋爱观与现实发生矛盾和冲突, 陷入感情的旋涡;有的受失恋、单相思的困扰, 产生苦闷、惆怅、失望、愤怒等情绪, 给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5. 自身行为偏差及某些恶习。

青年学生已经是成年人, 应具有良好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但由于长期以来教育的偏差, 只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略了自我教育和管理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 导致有的学生因不遵守学校纪律, 常遭到批评甚至处分, 引发受挫心理。还有的学生自身存在着一些恶习, 如吸烟、酗酒甚至吸毒等行为, 自己无法摆脱, 内心十分痛苦。

6. 经济负担的压力。

经济压力是引发青年学生心理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 我国现行的上学缴费制度, 对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对有些来自农村的贫困生, 他们在经济上往往比较自卑, 这些经济贫困的学生承受着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另一方面, 来自山区贫困家庭的学生与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在消费方式、消费观念方面的落差, 也使贫困生心理很压抑和自卑。

7. 以往的教育体制和家庭教育存在欠缺。

当代青年学生处在社会转型期, 他们亲身感受到了先进与落后的碰撞、文明与愚昧的冲突、现代与传统的矛盾, 感受到了快节奏生活, 很大的竞争压力。同时, 青年学生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培养起来的, 他们自上学起, 就围着成绩高低打转, 升学的压力使他们失去了多种心理素质的培养机会。另外, 青年学生无论是城市独生子女还是来自农村家庭, 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中成长的, 家长有意无意地代替孩子去面对一些困难和挫折。在家长宠爱下, 不少学生贪图享乐, 不懂节俭、不爱劳动, 甚至挥霍浪费。有的生活能力极差, 很难摆正自己在人群中的位置, 人际相容性差, 不会应付各种复杂的关系, 不能适应学校的新环境, 生活不能自理, 不会与人相处, 这阻碍了他们的社会化过程和人格发展, 导致了不少学生心理脆弱, 抗挫折能力差。

三、挫折教育的方法

为了维护和增进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 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 促使顺利完成个人的社会化过程, 形成健全的人格, 对青年学生开展挫折教育势在必行。

1. 帮助青年学生建立良好心理防御机制。

人们在面临挫折时, 会调动自身的适应机制包括心理防御机制和心理调节机制来力图减少焦虑的情绪, 维持心理平衡, 为自己寻找解决挫折更为积极的有效的方法提供时机。挫折防卫机制是指在人遇到挫折时, 有意无意地寻求摆脱由挫折产生的心理压力减轻精神痛苦, 恢复正常情绪和心理平衡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保护的方式。积极的心理自我防卫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改变策略。

当人们达不到自己预定的目标时, 努力查清自己无法达到预定目标的主客观原因, 改变原来的态度, 调整需要和动机, 重新设计和树立新目标, 以达到心理平衡。

(2) 补偿作用。

当人们发现困难不可避免、无法克服、目标受阻时, 往往寻找另一种环境, 以另一方面的成功来补偿, 即所谓“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通过补偿, 既可以使人的潜能得到发挥, 又可以减轻自卑感给自己造成的压力。青年学生当中因生理上的不足而产生挫折的现象时有发生, 如一个外表平常的女生, 会通过勤奋学习来获得好成绩, 引起别人的关注。

(3) 升华作用。

一些本能的冲动或欲望是意识所不能接受或不能容忍的, 而且与社会道德规范或法律相违背, 不能直接发泄出来, 必须改头换面, 以不同的方式来表现。当青年学生受挫时, 我们应引导他们面临挫折时学会面对现实, 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 把遭受挫折的伤痛升华为学习工作等积极行为的动力;吃一堑长一智, 在挫折中学会成长。

2. 培养青年学生多方面、全方位的思维方式,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挫折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 且同任何事物一样, 也具有双重性, 不仅有消极性, 也有积极性。其积极性在于可激发人的斗志和进取心, 磨练人的性格和意志, 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增长知识和才干。同时能发挥自己的长处, 正视自己的不足, 愉快地接纳自己, 这也是正确认识挫折的前提条件。学会全面、充分地分析自己, 包括容貌、身高等外部特征, 也包括能力、性格、特长、理想等内在品质以及家庭条件、经济状况和处境, 正确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并愉快接纳自我, 这样就可避免因盲目羡慕别人、嫉妒别人而导致的心理挫折, 或避免因目标过高、抱负水平过高而导致的心理挫折。

3. 加强青年学生人际交往教育, 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青年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教育, 一是针对青年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和情绪, 及时引导和帮助, 使他们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二是培养青年学生品德修养, 信任他人, 宽容他人, 以诚相待, 用真情去赢得信任和尊重, 得到支持和帮助;三是培养青年学生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巧, 重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学校要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 让学生在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加强沟通,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4. 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提高挫折容忍力和耐受力。

青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在成长的过程中, 不可能一帆风顺, 在他们举步维艰时及时扶持和引导, 提高他们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耐受力, 并让他们认识到挫折是生活的挑战、成功的机遇, 要不气馁, 自强不息, 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学会应用一些积极的自我防御机制, 如合理宣泄情绪, 以缓解心理压力, 激发潜能, 不断完善自我。

5. 改革教育模式中不合理成分, 提高家长培养子女抗挫能力的意识。

学校应抓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育机制的重建, 如把封闭式教育改为开放式教育;把应试教育改为素质教育;把理想化教育改为科学化教育;把忽视个体发展改为重视个体能力、潜能的发展等。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也需要家长们树立培养子女抗挫折能力的意识, 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要充分信任自己的子女有自我适应和抗挫折的能力, 并有意为他们创造独立面对问题, 解决困难的情境。

摘要:青年学生在经受一定挫折后产生特定行为表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 要探讨对青年学生实施抗挫折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探讨挫折教育方法就是要培养青年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挫折, 增强其挫折容忍力, 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迎接时代的挑战。

关键词:青年学生,挫折教育,抗挫折力,行为表现,原因分析,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许刚勇.早期挫折教育不可无[J].家长, 2005, (Z1.)

上一篇:幼儿美术创新培养下一篇:矩阵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