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校园(共12篇)
绿色校园 篇1
大家身在北京, 对北京的环境, 尤其是对北京的空气有非常密切的关注。2011年, 我国已经超越美国, 成为世界上碳排放第一位的国家。当时大家对这个排名并不太在意, 但从2013年大家对北京的雾霾天有了深刻的印象后, 开始意识到碳排放已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它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何从大的形势下看碳排放的要求, 无论是从北京地区层面, 还是从教育这条战线, 或是从市场看, 大家都会认为在节能减排教育方面可以做很多工作。校园, 能够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示范的一个场所;学生, 也越来越关注环保问题;建筑企业, 可以成为节能减排的排头兵。因此, 我们需要探索绿色建筑与绿色校园的建设。
一、绿色校园的背景
在中小学开展绿色校园的建设, 一方面是硬件的建设, 另一方面是对中小学生节能环保意识的养成教育。所以建设绿色学校, 既符合国家和北京市的低碳、可持续发展战略, 也是构成校园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目前, 全国大概有37.5万所中小学校, 校舍在200万栋以上, 在校学生人数超过1.55亿。如此众多的学校数量和学生人数, 决定了在学校开展节能减排包括绿色学校建设工作, 会带来非常广泛的影响。如果把学生看成一个核心圈的话, 他可能会与同学、家庭、社区发生联系, 这样就会以学校为核心, 形成非常大的社会影响力。
从原来的节约型校园到绿色校园是一个跨越和发展。绿色校园建设就是在其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以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为师生提供健康高效的生活环境, 对学生具有环境教育的功能。所以从这个定义来看, 绿色校园的建设分为几个部分:一是具体的管理, 包括能源的管理, 以及相关的组织和相应的制度。二是绿色校园技术, 有相应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的基础。三是绿色校园需要承载一定的教育功能, 包括教学的宣传以及社团活动等。只有包含了管理、技术和教育三方面内容, 才能称之为完整的绿色校园建设。
二、国内外绿色校园发展现状
早在1972年的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上就提出了绿色校园的概念。1994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提出可持续性的教育, 主要是希望通过对青少年和全体社会成员进行环境教育、人口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 促进整个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997年, 有30余所著名高校加入, 284位美国大学校长加盟并发表联合声明, 要把大学校园建成一个碳综合园区。北京也有200多所学校参加了这个项目实验的一些活动。
欧洲进行生态学校建设, 更加注重把一些环保理念与学校的管理和教育相融合, 希望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美国绿色建筑协会有一个绿色评估体系, 重点是推广绿色建筑, 以硬件为主。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 安装感应传感器对整个建筑进行实时检测成为一种新趋势。在国外, 有专门针对绿色校园后期运营维护的节能方案, 有与运营成本相对应的白皮书和指导手册, 对整个学校如何实现绿色和节能目标进行全程管理, 对绿色采购、节能措施、零排放等都有非常明确的指导。美国绿色校园的认证包含能源、大气环境、材料和资源等项目, 根据不同的得分情况分为认证级、银级和金级, 形成了体系化。
美国的一所知名学校, 是非常典型的绿色校园, 校园分为教学区、活动区、操场、服务设施等几个区域, 学校针对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节能和环保措施。比如室内环境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所以就要提高室内空气的流动性, 尽量采用自然通风。学校的传媒中心可以连接各个教室的功能区, 整个区域全部选配无毒材料, 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教室的照明、自然通风情况和建筑的高度, 都是非常有利于学生进行活动和学习的。图书馆采用轻装修风格, 自然采光, 大玻璃窗的设计让人觉得非常舒服和亲近自然。公共空间的设计, 入口处有绿色带, 可以隔离道路上的噪声。室外花园多采用透水地面, 尽量选用本地物种, 提高物种的存活率, 降低维护成本。
近些年, 我国绿色校园建设发展很快。最早我们叫“节约型校园”, 更多地讲能源的节约和房屋修缮这些内容。随着大家对绿色校园认识的不断加深, 就开始从节约型校园建设向绿色校园转变。绿色校园承载的范围和内涵都远远大于节约型校园, 另外绿色校园和绿色城市的理念相吻合, 是未来校园建设的大趋势。节约型校园是以资源节约为主, 绿色校园强调的是人的感受, 就是师生的感受, 主要目的是节约资源, 但首先是要提供健康舒适的环境, 在这个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我国在2013年4月1日颁布了绿色校园的评价标准, 这个标准跟国外的绿色校园评价标准有些相似, 包括环境与可持续场地、节能水资源、材料等, 里面还加入了教育推广, 这是跟其他绿色建筑建设不同的地方。因为学校建筑与宾馆等场所有所不同, 校园的规划和建设应尽量采用被动式设计, 就是自然通风、自然采光, 而不是通过购买高档的设备来实现。这也符合校园建筑的特点, 符合目前我国的整体发展水平, 也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总体来说, 我们的学校还处于节约型校园建设阶段, 并开始向绿色校园方向发展。整个学校建设应该系统推进, 而不仅是发展硬件, 还要有相应的管理, 需要更多的教师、学生共同参与, 才能形成绿色校园的整体推进机制。另外, 绿色校园的建设既包含政策管理, 也包含技术和市场资金的运作, 需要三者联动。
三、绿色校园包含的内容
我们如何合理地选择相应的技术建设绿色校园呢?校园的建筑类型相对来说更加多样和复杂, 包括普通教室、实验室、专业教室、办公室、图书馆、体育馆、宿舍、食堂等。但是这些建筑不会追求复杂的风格、奢华的装修。因此, 整个校园建筑的运营特点就非常明显, 不同类型的建筑, 它的功能和要求完全不同。对一般建筑来说, 可能更多关注制冷、采暖, 对学校来说可能更关注春秋季的运营, 可能还会关注一些冬季和夏季的运营。绿色校园的技术体系总体来讲叫“三环布局”和“两轴定位”, “三环”即属性环、技术环和周期环, “两轴”更多的是讲绿色校园除了承载技术以外, 还承载文化教育平台, 保证目标不偏离实际的效果。
“属性环”就是指校园的属性。校园的建筑特点、使用特点决定了我们具体选择什么样的技术, 同时, 我们提倡选择适合本土的低投入技术。有些设计要考虑当地的资源条件和限制条件, 比如说太阳能, 北京地区属于太阳能较丰富的地区, 其他地区未必适用。再比如场地, 周边是否有污染、噪声, 都与校园的设计和后期运营有关系。绿色校园还是一个管理的理念, 一个文化教育的理念, 绿色校园的学生如果不能养成绿色生活习惯和绿色价值观的话, 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说绿色校园建设工作是失败的, 因为建一座大楼并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我们是希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技术环”是关于技术的选择, 在难度上技术分高、中、低, 从实现途径上分软性技术和硬性技术, 从经济效益上存在高投入低产出, 或者是低投入高产出。以居住建筑为例, 大家可以看到现在有很多技术得到应用, 在众多技术中, 设计技术是主要的, 它决定楼建成什么样, 其他技术如立体停车、地下空间的利用等, 这些是跟节约土地资源相关的技术, 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低成本的技术、适宜的技术和高投入的技术, 有着不同效益的产出。我们需要根据校园建设的具体情况及一些技术的要求选择合理的措施, 比如节水措施有雨水的收集灌溉、节水型器具、室外人工湿地等, 能源供应方面有自然采光、围护结构、内外保温、空调等, 整个技术都需要通过改善设备来实现, 有的需要较大的投入。
“周期环”就是整个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考虑。现在由于一些信息技术和IT技术的出现, 我们可以通过时时监控方便地了解到整个项目的运行情况。在修缮改造方面, 原来我们只关注具体的一些改善, 现在按照我们对绿色校园的理解, 可能会分为节能改造、节水措施、室内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绿色校园的具体实施, 要先做基础评估, 首先是通过基础调研来获取信息, 其次是进行整理分析, 找出具体工作方向。每年每所学校都有相应的工作指标, 如围护结构改造、计量改造等, 改造完成后还要对效果进行评估。在改造前要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来选择不同的技术路线和具体实施路径。针对围护结构这方面, 可能有外墙反射涂料的选择、保温砂浆的粉刷等, 其他的还有室内照明灯具的更换、节水方式的选择等, 通过这些措施使整个校园的能源、水资源和教育环境都有了改善和提高, 总体上达到国家绿色建筑的标准。
目前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推广, 我们可以建设校园监管平台, 时时对校园的信息和动态进行监管。目前比较成熟的监管平台包括数据采集子系统 (通过电表、水表、热量表等对整个楼宇项目的各种信息进行采集) , 数据终端 (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 把数据上传到统一的中心进行分析和处理) 。这个平台能够收集国内所有不同层级学校建筑的信息, 形成学校建筑能效地图, 从而可以看到不同省市能耗的水平和指标。对于一个地区, 可以按照区域的划分和切割来进行时时检测和公布, 通过三维方式展现总体能耗趋势, 对这个区域内不同的学校给出用能指标的排序, 帮助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现在很多学校的用能是按照每年预算的总量来划拨的, 而不是根据实际发生情况进行有效分配。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实现实时动态监控, 把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建筑情况进行排序和比较, 找出一个标杆建筑和一些高能耗的建筑, 帮助运营管理人员找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比如在夜间看到有一些能耗数据, 说明在这期间有的设备没有及时关闭造成浪费。另外还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进行节能改造的评估。
四、绿色校园建设实践
如何从前期规划设计到后期建造运营, 全程推进绿色校园建设工作呢?例如深圳南山丽湖学校, 用地3万平方米左右, 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 包含教室、教工宿舍和其他一些建筑, 整体风格的选择, 跟其他校园相比还是有些特点的。校园选用书院方式, 整个格局分为“两轴”“三院”:一个轴是入口轴线, 另一个是中心景观轴;分为三个组团, 即教学组团、实验组团和办公生活组团。在每个组团之内, 按院落式打造, 风格跟中国传统园林有点像。
节能环保技术跟校园是如何结合的呢?首先看正南正北的布局, 可以争取最好的采光。学校用地并不是非常规整, 如果按照传统布局方式, 无法保证每座建筑都排列规整和南北朝向, 所以采用组团式的布局。另外, 非常重视声环境的影响。学校周边有一条主干道, 因此在布局时把卫生间、楼梯间等对于噪声要求没有那么高的辅助设施放在道路两侧, 把教学组团放在离道路最远的地方, 这样校园内部噪声相对较低, 保证了整个教学环境的质量。
食堂放在下风口, 这是分析了整个风向后的考虑, 因为食堂会有比较多的味道或者是污染物产生。学校室外通风环境也需要提前进行模拟和分析, 包括整个校园夏季、冬季的主导风, 以合理布置教室。整个建筑设置了大量的架空空间, 一方面有利于气流的通过, 保证整个校园的空气是清新和流动的, 另一方面底层架空既避免了潮湿, 又扩大了师生活动空间。
学校对自然采光的要求非常高, 所以在建筑设计时, 会对自然采光进行分析, 通过设计比较大的窗户保证整间教室有比较好的自然采光, 即便是阴天也不用开灯。同时采用半透明的围护结构和玻璃砖, 使光线更加柔和。整个窗户采用了中空LOW-E玻璃, 透射率比较高, 又有比较好的隔热性能。整间教室还采用了一些屋顶自然采光的做法。
学校还尽可能地利用一些边角地带做趣味空间和绿地, 如校园菜地分为大小不同的地块, 供各个班级进行种植和其他课间活动。
节能方面, 这个项目采用了200 mm的加气混凝土砌块, 外面是220 mm的水泥砂浆, 传热性能系数在1.0以内。屋顶采用了30 mm的挤塑泡沫板。体育场通过空调的立体化设计形成了对整个建筑的遮阳。室内照明主要是采用T5型直管荧光灯, 室外照明系统根据不同区域有相应的照明控制策略。走廊部分, 因为人员走动比较频繁, 采用开关照明, 其他室外照明更多是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如楼梯间采用自熄式开关控制。针对冬天室内环境空气质量较差的情况设计了新风系统, 当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一定值的时候, 新风系统就会启动。新风系统结合了制冷和采暖功能, 在夏天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 带来清新的室内环境, 冬季的送风温度在18℃左右, 主要是改善教室的空气质量。另外, 夏天新风系统还具备一定能量回收的作用, 采用全热回收的机组, 新风进来和出去的地方有一个热交换, 能够对排出的能量和热量进行回收, 有效率达到60%以上。太阳能设施的使用上, 太阳光不充足时, 一般会设置电加热, 或者其他辅助加热系统。这个项目采用了空气源热泵的方式来辅助加热, 效率比常规的电加热效率提高100%以上。项目50%的热水都可以用太阳能来提供, 整体用了大概24块平板型集热器, 一个储热水箱, 一个恒温水箱。
学校有一些停车场和小花园, 主要是通过透水砖来增加雨水的自然渗透。院落基本上能够做到对屋顶的雨水和其他地表水进行收集, 通过雨水调节池和相应的设备处理后, 就可以进入清水池, 用于绿化和道路的浇洒。要根据雨量选择合理的容量, 进行精细化设计。这个项目也采用了中水系统, 对废水进行相应处理, 最后跟人工湿地结合起来。人工湿地下面有一个蓄水池, 因为土壤和湿地本身有过滤和净化作用, 通过自然的方式进行过滤可以减少设备的投入。中水可以用来冲洗厕所。收集的雨水相对来说污染程度没有那么高, 通过简单处理后, 可以冲洗道路。
我们对整个项目的运能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这个项目主要用电是照明、空调和动力, 算下来每平方米在1.5度电左右, 这是非常低的。同时有效地改善了校园环境, 提高了整个校园建筑的品质, 产生了巨大的育人效应。这所学校是该区非重点学校, 但建成之后, 由于校园的设计和建造理念非常突出, 提高了学校整体的水平, 成为南山区的热门学校。
五、结束语
我们一直在提倡的绿色校园建设, 不仅仅是某些硬件的建设, 绿色教室的建设, 我们更希望通过绿色校园的建设, 传达一种观念, 宣传一种理念。什么样的思维决定什么样的行动, 有了绿色观念, 才可能真正引导学校朝着绿色校园的方向发展, 把校园建成宣传绿色概念的场所。
绿色校园 篇2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绿色校园、绿色心灵》。
绿色,代表生命,代表健康,代表活力,是充满希望的颜色,21世纪的生活与绿色密切相关。绿色不仅仅是由树木、花草构成的风景,在现代社会文明里,她更是安全、健康、清洁等等美好事物的代名词。
以前很多人都认为,保护自然环境是政府的事,与个人无关。但是,雾霾天气、资源短缺、酸雨蔓延、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出现空洞等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自然界正在对不友好的人类进行报复。人类正在遭受着环境问题所带来的威胁和危害,确切地说,环境问题关系到当今人类的健康、生存与发展,更危及到地球的命运和人类的前途。事实昭示我们:生态文明建设是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事情,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作为学校,它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下一代的基地,不仅要关注环境问题,还要提高人类环境人文与科学素养。学校拥有绿色理念,才会提高师生的环境素养。教师拥有环保意识,才会使学生受到良性影响。
几年来,我们学校始终坚持倡导全校师生关注生活环境、保护生活环境,学校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要有机地关注环境问题,例如综合实践课可以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品德课可以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和对环境的态度,美术课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小型工艺品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理念,并能养成良好的绿色行为习惯。学校经常组织我们带领学生到元宝公园、街道、社区等公共场所打扫卫生,让学生明白保护公共环境也是我们的义务。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论述后,我们学校更加关注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学校从各个角度推进绿色校园发展,环境管理制度更加全面,创设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校园垃圾分类管,班级创建“回收站”,学校开展《变废为美》小制作展览、地球一小时、保护地球日等活动,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呼吁家长和自己一起为环保出一份力,促进师生和家长参与环保的实际行动,全面提高师生的环境素养,共同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在宣传工作上,学校的黑板报经常以“关注地球”、“低碳生活”、“环境与卫生”等主题呼吁全校师生关注环境问题。校园的楼梯转角处会贴有温馨的小提示,时刻提醒我们不要忘记怎样去做。学校每周都会组织教师进行师德建设学习,在师德建设学习中提倡:每一位教师都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在头脑中孕育可持续发展思想萌芽,让我们的心灵渗透出健康的绿色。不要怕事情小,哪怕是捡起操场上的一片废纸,也是为保护环境做出的行动。学校还提出要求:全校所有的师生都必须从关心学校环境做起,到关心周围环境、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世界,并在教育和学习中学会创新和积极实践。学校主张我们教师要将环境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并努力扩展到全校整体性的教育和管理,鼓励师生民主公平地共同参与学校环境教育活动,同时加强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和联系,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感受和解读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技能,同时提升态度、情感、价值观和道德行为,通过上述活动提高了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环境素养,落实环保行动,这一活动不仅带动了教师和学生的家庭,还通过家庭带动了元宝镇的公民更广泛地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
几年来,学校通过开展“绿色校园、绿色心灵”主题实践活动,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已根植于广大师生的心灵,“绿色”理念通过小小宣传员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绿色”行动也给我们的校园带来了惊人的变化。还记得我刚到学校上班时,五彩斑斓的包装袋遍布操场,走廊里嬉戏打闹的声音传遍大楼,师生进出时的楼门从来没关过。而现在,操场上虽不能达到平整光洁,却可以时常看到几个孩子主动弯腰拾起地上的纸屑;教学楼里虽还有说话声,却都是一声声问候;楼门口时常响起“咣当咣当”声,那是学生进出时在随手关门。这便是我们学校的变化,虽然还不完美,但已是不小的进步!我相信我们学校创建绿色校园的活动会越来越成熟,我们学校的环境会越来越美丽,师生的素养会越来越高!
谢谢大家!
创建绿色校园文化 篇3
“绿色校园”不仅具有美丽自然的绿色环境,而且没有歧视、体罚、人际间的勾心斗角,没有过重的课业负担。在理念上,它体现进步与创新;在言行上,它体现文明与儒雅;在心理上,它体现愉悦与健康;在竞争中,它体现智慧与合作;在评价上,它体现公正与科学;在时空上,它体现绿色时代的气韵与风采。
当前,“绿色校园”理念与平安校园、诚信校园、书香校园、人文校园一样,已经融入以生命教育为重点的现代和谐教育体系,成为校园教学和谐、校园文化和谐、校园组织结构和谐、校园人际关系和谐以及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诸多和谐的有力保证。
“绿色校园”以绿为主、绿中衬景。每当校园苍翠欲滴、花开烂漫之时,宜人的景观不仅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和环境效果,更能激发人们良好的心理联想,营造一种人性化空间。当人们置身于别致的教学楼、干净整洁的路面、葱郁成行的树木、翠绿连绵的草坪、芬芳四溢的花圃之中,甚至更有小桥流水、池塘山丘、树庭院落等自然点缀,如此清新自然、恬静典雅、具有环保意义的绿色空间是何等地令人赏心悦目和留连忘返。
生态怡然、环境优美的“绿色校园”既是莘莘学子读书成才的理想场所,又是学生留连忘返的成长乐园。在绿草如茵、鸟语花香、亭榭交错、山水相映的绿色校园内,学生会受到美的熏陶,放飞美的心灵。
“绿色校园”不只是绿色的自然环境,更具有丰富的绿色文化与深厚的绿色人文底蕴。“绿色校园”因其和谐的绿色文化而成为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与人格完善的乐园。学校是文化的传播者,是文化的发源地,是文化的辐射源。“绿色校园”文化是和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学术文化、形象文化的整合,是继承与创新的融合,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是发展共性与张扬个性的融合。是面向未来和与时俱进的融合。
“绿色校园”中的绿色环境是和谐校园的一个外在标志,更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的自然环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儒雅。环境可以造就人,培养人,改造人。
以“绿色”为背景的和谐校园文化内涵和艺术之美的整合,给学生以心灵的净化、智慧的启迪、情感的陶冶。正如美国斯坦福大学第一任校长约旦曾在他的开学献辞中说:“长长的连廊和庄重的列柱也将是对学生教育的一部分。四方院中每块石头都能教导人们要知道体面和诚实。”这就是说,学校的每一个橱窗、每一面墙壁、每一株绿色花草树木都是帮助学生成长的好教材。与之相映的每一幅醒目的仁人志士肖像、每一件闪射艺术光芒的名人字画、每一篇千姿百态意蕴丰赡的佳作、每一句催人奋进的警句格言以及包涵着师生理想激情的校训都是一部部优秀的隐性作品,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引导学生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读书。
“绿色校园”中的艺术节、校园网、英语角、校报校刊、艺术作品展等文化阵地为学生提供展示个人风采的绿色空间。这里既有深刻的人文底蕴又有和谐、健康的育人氛围,既蕴含着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又渗透着放眼未来的治校方略,这是一种巨大无声的力量源泉,它如同“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以最深刻最微妙的方式滋润着学生的心灵。犹如说,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手臂带来力量,给蒙昧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微的人们带来自信。
优化校园文化打造绿色校园 篇4
一、绿化、美化、净化是构筑绿色 校园的前提
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工作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具体体现。创造适宜的校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优化校园的育人环境, 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建和谐校园显得尤为重要。
1.精心设计, 合理布局, 使校园绿化、美化、净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色彩的植物都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智能的提高、审美情趣的培养, 特别是绿色, 能净化孩子心灵, 使儿童举止行为焕发朝气, 变得温和稳定。2012年春天, 金山路小学在校园异地新建完工时, 就广邀园林、绿化等单位的专家来学校, 结合校园整体布局从校园面貌、人文环境和现代艺术环境的视点进行了全方位的设计和建设。目前的金山路小学校园里花 坛形状各异, 富有童趣。花坛里的苗木、花卉参差错落, 可谓花团锦簇、绿树成荫。学生行走在花间小径, 宛如置身花园, 与绿色亲密接触, 身心愉悦。
净化是指讲文明、讲卫生, 保持校园环境的清洁、整齐、宁静。学校结合所在城市争创国家级卫生先进单位为工作抓手, 尤为注重于小学生的环境意识培养, 要求师生注重生活细节, 校园整洁卫生。目前的新校园, 先进现代的设备让人因之奋进, 宽敞明亮的教室令人耳目一新, 整洁优美的环境使人流连忘返, 校园里现代朝气与人文情怀并存共进。
2.合理安排, 满足学生的审美要求
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审美需要, 对校园的美化, 还必须作精心的合理的安排。学校本着培养学生观赏自然景物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精神, 因地制宜, 建造了近400平方米的“森林公园”。森林公园里的植物选择关注多样性, 有落叶的乔木, 还有常绿的灌木;有热带的棕榈, 也有温带松叶木;有芳香四溢的桂花和蜡梅, 也有鲜艳夺目的月季和茶花……森林公园里四季鲜花, 绿意盎然, 是孩子们课余最喜欢的去处, 或赏花, 或诵读, 其乐融融!
校园自然环境本身, 为孩子提供了极好的审美对象, 使他们产生审美知觉。学校再结合文明行为引导, 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不仅会使小学生获得赏心悦目的精神享受, 产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而且还会使精神文明的外部要求, 内化为自觉行动。
二、以人为本是构筑绿色校园的 要求
校园文化本质上是师生文化。学生和教师均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 他们既是校园文化的享受者, 又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校园文化建设要高度重视“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应重视师生的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把体现学校教育人文本质和培养学校的人文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
1.实施人性化管理
教师是学校各项教育工作的执行者。教师的精神需求是教师工作状态的真实反映。学校要树立为教师服务的意识, 关心教师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需求, 不但给他们提供事业上的用武之地, 而且为他们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 尤其要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 家庭生活等问题, 积极创造条件, 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让每位教师既有事业上的成就, 又有体面的甜美的生活。在管理活动中, 学校始终贯彻以“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 做到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推进阳光政务, 真正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体。
2012年秋季进驻新校园不久, 学校就组织全体教师发掘办学70年来的历史, 培育“求实创新, 和谐共进”的校园精神, 振奋教师精神, 建立职业自信。
发展“以学生为朋友”的新型师生关系, 给予每一位学生切实充分的人格尊重、人文关怀和人情温暖, 主动为学生的学业成才, 健康成长, 精神成人无私奉献。在人格上充分尊重学生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 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认真听取学生的反映。近年来, 学校结合城市务工子女及留守儿童较多的现状, 在教师中开展了“爱心妈妈”实践,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阳光成长, 也涌现了一大批“德艺双馨”教师。
2.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
学校的竞争优势, 学校的办学质量, 学校的持续发展, 关键在教师。我校努力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搭建发展平台。
(1) 创建学习型组织, 培养教师终身学习意识。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创建学习型组织。学校细化各项制度, 引领教师参与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集中学习、互动研讨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个人自学、同伴学习……定期开展“学习体会交流”等活动。体现了全员学习、全程学习的 思想。同时还要求教师制定职业发展规划, 建立教师成长档案, 使得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逐渐树立起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学习观。
(2) 优化成材环境, 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希望和未来。迅速培养出一批爱事业、钻业务的合格教师, 是学校刻不容缓的任务。
对于青年教师的指导, 学校施行导师制度。指导教师对培养对象的备课、上课、反思进行全程指导, 更以发展性评价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评价的作用除了在价值取向上起到导向作用外, 更重要的作用还表现为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给予专业引领, 即通过评价指出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的优势与不足, 并提出具体改进意见和措施, 为青年教师进行下一步调整和改进教学行为提供可操作性建议, 引领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此外, 学校还定期开展“青年骨干教师示范课”和“青年教师汇报课评比”等活动, 更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三、丰富文化生活是绿色校园的 途径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能够展现学生的才艺, 张扬学生的个性。学校充分认识到活动教育的重要价值, 每学期都要举办内容多样、形式活泼的活动, 并努力使得各项活动制度化、常规化。为此, 学校每学年都要举办文艺汇演、读书节、演讲比赛、书画大赛、制作手抄报、两操比赛、学生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注重活动形 式的标识性或活动仪式的规范性, 用看得见的行为方式来强化看不见的教育目的, 以期能增强对学生心灵体验的震撼作用, 提升活动的教育效果。
为使活动出成效, 本着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 形成教育合力的理念, 学校努力拓展活动空间, 各项活动中师生同台、家庭协力、邻里互动, 场面精彩, 气氛活跃。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 展示了和谐校园创建成果, 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陶冶了学生情操, 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每一项活动都是一项综合的实践, 需要有精致的安排和精细的合作。各项活动的成功举办, 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 也涵养了教师, 和谐了团队。
如今, 走进金山路小学, 依托乡村少年宫活动, 书画、体育、读书、舞蹈、棋类等兴趣小组遍布校园。各个兴趣小组都有多人次在省、市级的大赛上获得了等级奖。校园里琅琅读书声伴随着动听 的歌声, 成了校园文化中一道道亮丽风景, 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个性化是构筑绿色校园的目标
“文化之于组织, 犹品性之于个人, 一个组织就像一个人一样也有其个性”, 在一定意义上说个性化是学校文化的标志。可以说, 建设学校文化, 从根本上说就是追求学校发展的个性化。
学校正是因为具有独特的个性, 才使自己充满活力, 与众不同。个性的背后蕴含着学校独特的理念和价值观, 独有的办学思路和策略, 同时还有伴随而生的独特学校活动, 令人侧目的办学成效等, 个性化可视为一个学校的特色, 是一个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基础教育多元化、内涵式竞争格局的日益深化, 学校个性的形成与凸显变得越来越迫切而重要。
学校文化是一种传统、一种积淀, 需要我们去理解、去发扬。金山路小学是一所具有丰厚文化积淀的老学校。由于城市发展需要, 异地新建, 2012年6月完工, 并投入使用。新校园占地近24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12800平方米, 设有36个教学班, 占地面积及办学规模等都为全市之最。新的校园应该有新的气象, 学校借着入驻新校园及举办70周年校庆契机, 引导全体师生大力发掘学校办学历史, 提炼学校精神;结合学校的发展历程, 组织全体师生及学生家长给学校的三栋教学楼命名, 广泛开展了校歌的征集工作, 极大地振奋了精神, 凝聚了合力。
与此同时, 学校进一步梳理办学思路, 申报了“构筑绿色生态校园文化”的省、市级课题, 制定了构筑绿色生态校园三年规划, 以“活力”为主题, 以“和谐”为主线, 开展生态教育, 推进“绿色”课堂实践, 力争将校园打造成为全体师生幸福的栖居地。
文化意在创造人文精神深厚、文化品位高尚的学校生活, 让全体师生沐浴在人文的光芒下, 儒雅气质, 心态开放, 昂扬勃发。管理过程中, 学校进一步完善党、政、工、团等组织机构, 积极发挥组织优势, 实施凝聚力工程, 创设和谐平安校园。以人为本, 科学规划, 加强制度化人性化管理, 以教育教学为中心, 以师德建设为抓手, 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 注重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全面发展学生个性, 把学校办成育人环境优美, 教师队伍优秀, 学生素质优良, 办学条件一流, 教育质量上乘的现代化小学。
一年来的绿色校园建设实践, 较好地厚实了学校发展内涵, 极大地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学校成功申报了“乡村少年宫”建设项目, 其中的摄影和田径填补了我市同类项目建设中的空白, 获得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一名教师的优质课获评为国家级一等奖, 多名教师的教研论文在省级期刊发表、获奖, 一名教师因其先进事迹入列区师德宣讲报告团;十余名学生在省、市级的读书征文、书信、演讲以及科技创新等比赛中获奖。
校园绿色_校园写景作文350字 篇5
一走进我们的校园,侧边有一个池塘,池塘旁边长着许多花朵,清香迎面扑来,池塘的水碧清碧清的,池水慢慢的流着,几只蜻蜓在池塘上玩耍,让我想起了《小池》这首诗。池塘旁边耸立着一棵高大威武的柳树,这时秋风吹起,柳树随风飘起,当你走到池塘旁边你就会被这幅美丽的画面迷住,池塘旁边开满了“满天星”,似乎是在保护池塘,我仿佛听到他在说“请爱护我们的池塘吧。”
池塘的附近有一片草地, 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花朵,长着许多高大魁梧的榕树,每当我们清晨路过,榕树仿佛在像我们点头问好。每当清风吹过,花草们就弯下了腰,好像在给我们敬礼问好。
绿色德育教学绿化校园学风 篇6
一、确立绿色教育理念,寻求绿色德育的理论支撑
现阶段倡导“绿色德育”的办学特色,追求“营造绿色教育生态,为学生的终生奠基”的办学目标,以绿色德育为切入点,以绿色氛围熏陶人,以民主思想塑造人,以人文精神关怀人,以科学方法培育人,推动学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使孩子们得以自然、自由、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以活动促进参与,丰富绿色德育的内容
开展文明校园建设活动,把学生的养成教育放在最前面,从教育学生不折一根树枝,不踩踏一块草坪,不讲一句脏话,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个动作,做一个诚实的人,积累点滴,养成习惯。同时,结合学校德育主题和日常行为规范以及重大节日庆祝活动,如:演讲赛,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帮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诚实做人。举办“我的未来不是梦”主题征文活动,开展“我能行”等主题宣传月等一系列活动。在“文明校园”建设活动中,学校以主题班会为主要内容,深入学雷锋及环保教育、师生书画赛、开展心理健康辅导等活动,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和面对挫折、减轻心理压力,激发个性,发展自我,努力使每一位同学的特长得以展现,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一颗闪光的明星,成长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通过活动实践,不仅丰富了班集体的文化内涵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而且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艰辛,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的朴素情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人文修养。
三、细化班级岗位,转变班级管理模式
为了培养和增强班级学生参与管理的意识,发挥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认同班级管理的目标,激发和提高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每个学生参与管理,让每个学生都有为集体服务的岗位,我们在班级中建立了人人岗位责任制,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局面。
为此,我们可以在健全大、中队委员会和班委会的同时,进一步分解班队岗位,增设了学科督导岗、安全管理岗、卫生保洁岗、就餐管理岗、图书角管理岗、墙报编辑岗、讲台管理岗,节能岗、礼仪岗等30多(种)个岗位,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几项职责,让所有学生在集体中都有服务的岗位。每个学生在班集体中负有一定的责任,既管理别人,又被别人管理,给了学生一些自己动手提高能力的机会,使学生得到更充分、更全面、更自由地发展,使每一个学生在班级中有归属感和价值感。实践证明,班级岗位成为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沃土,学生在管理中相互制约,相互帮助,由点到面,由己及人,自觉地、持续地履行着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通过他律的手段达到自律的目的,在管理中提高自律能力。
四、改革评价机制,让学生在和谐中共同进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评价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因此,德育评价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积极的学习态度,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走向成功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的身心的全面发展。可以尝试废除“三好生”评比制度,放弃特长生和单项评比奖励办法,注重孩子全面发展,尝试对学生评价机制的改革。
五、重视家校联系,发挥教育合力
积极推进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三结合”,主动跟社区做好沟通工作,开展各类校外教育活动。建立“五老”队伍,充分发挥老教师、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劳模在教育中的辅导作用。办好家长学校。做好“百名教师访千家”的家访工作,保质保量用好学生成长手册,发挥家校路路通的作用,要求班主任做到每年对班内学生的家访率达到不少于三分之一,三年家访学生的覆盖率达到百分之百。把家访工作纳入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之中。
六、改革评价制度,品尝成功喜悦
继续实施“我能行,我真棒——特色学生评比方案”,丰富内涵,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差异,张扬学生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在活动中,我们将更注重过程、注重活动、注重评比活动对学生所起到的激励教育作用。通过学生成长档案袋、班级“成长的足迹”公布、学校学生才艺展示月三方面来考评。
七、重视学科渗透,加强德育科研
学科德育是传统且有效的德育途径,切实加强思想品德课教改力度,继续抓好学科教学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定期对班会课、晨会课、学科渗透情况组织研讨、观摩、评比等活动。同时,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用好校本课程。全体教师要认真学习教育理论,作好学习笔记,每月写好教育心得。定期举行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
当然,绿色德育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我们不企求通过一两项的活动或若干措施,就求得学校德育的良好效果,就让学生达到《守则》、《规范》的要求,而是要在和谐德育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我校实际,形成绿色德育的体系,借助一系列有效载体,开展自主教育实践,追求德育过程的和谐无痕,产生绿色德育的长效机制,形成“一校一品”的德育特色,从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提高。
构建生态校园实施绿色教育 篇7
一、构建生态校园的基本思路
(一)校园建设要追求园林生态化
校园建设规划要以“绿色校园”为理念,充分体现环保和节能,依托现有的自然环境和条件,科学构思,精心设计,达到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交融。要本着立体平面、软硬覆盖、乔灌高低、常青落叶、庭院景点和花草树木结合的方针,进行校园环境建设,实现三季花香,四季常青,走路不粘泥、雨后不积水的优美的花园式的校园。要以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多样化景观与空间设计,创造优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营造别具特色的园林化与生态化校园模式。
(二)校园建设要考虑地域性与文化艺术性
校园建设规划应考虑地区的自然条件,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绿化、景观设计等都应与地域环境相协调,保持校园原有的自然地貌和生态痕迹,体现地域特色。要针对该地区的气象条件和校园土质、绿化位置和校舍的实际情况,科学地把校园绿化、美化好,充分体现出校园环境的特色。
(三)校园建设要追求数字生态化
校园建设规划要体现前瞻性,适应网络时代和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顺应21世纪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要通过高层次的文化内涵和先进的功能配置来体现时代特征。教学设施、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都要适应网络化、现代化、国际化的要求。要强调信息的流通和交换,密切各学科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发挥好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体现高校信息传播和知识创新的功能。
(四)要体现继承性与创新性
我国传统的四大书院总是尽量建在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生态校园建设要继承和汲取学校不同发展阶段的规划经验和建筑风格,体现传统书院的文化内涵,更要体现“适用、超前、继承、创新、突出文化底蕴特点和环境设计”的思想,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学科特色和地域文化特征,协调好各部分的功能组织布局,完善公用和基础设施,改善和优化办学环境,展现自然与文化景观,展示精神与育人形象,突出以服务师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努力实现总体布局和各个建筑群既具有方便实用的使用功能,又具有全方位的育人功能,也具有陶冶情操的审美功能,全面打造快捷、高效、舒适、美感的校园。
(五)扩展生态管理的理念
生态学校的教育理念除了关注人与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之外,在学生观上,更要在讲究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能力培养。因为,创新最崇高个性,一个人没有个性就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因此,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机会,充分发展每个人的正确性,促其成才,显得非常重要;在教学管理上,要在讲究教学规范的基础上,更注重教师教学个性的发展,给教师以适度的教学空间,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才华。
(六)推行生态道德教育
生态道德是调节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的总和,生态道德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人的环境道德意识、情感和行为,使人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人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行为。生态德育有着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时代内涵,具体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爱护草木,爱护野生动物,爱护水资源,关心人类的和平和幸福,关心人类生存的基础;二是树立美化环境的理念,使学生学会能美化自己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处处充满绿色、充满花香;三是养成学生的卫生习惯,讲究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穿着整洁,仪表大方,整个校园做到无纸屑、废弃物及污染源;四是倡导纯朴真实、恬然淡泊的生活方式,要让学生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粒米开始做起,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讲究节约,反对浪费。
二、构建生态校园的现实意义
绿色校园文化培育探析 篇8
一、绿色校园文化概念界定
“绿色校园文化”就其内涵而言, 具有两个层面的含义, 其一, 指绿色环境的建设, 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手段, 对校园内的空气、噪声、废水排放、垃圾处理等进行综合管理, 形成一个清洁优美、与校园文化融为一体的校园环境。其二, 指广大师生通过学校环境的感染, 规章制度的导向, 通过特定环境的熏陶和渗透, 将其长期筛选沉淀的传统, 构成了这一环境内人们共同的价值标准、信念追求和行为规范, 同时又随时间的推移, 人们不断作用于这种文化, 使其不断地更新发展, 又反过来促使人们向更高的层次努力。[2]
二、培育校园生态文化的主要障碍
建立绿色校园文化, 是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的, 在建立的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主要体现在:
(一) 观念上和组织性的障碍
首先, 学校对绿色价值观的认同。学校长期以来对绿色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需要以环境问题和专业知识为载体, 渗透可持续发展思想, 为学生提供参与可持续发展实践所必需的知识、技能, 养成学生可持续的生活与学习的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求精神、生态文明意识、生态管理意识、以及对人类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心。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 它需要一个过程。
其次, 学校内部的学生参与程度不高。学生是校园的主体, 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对校园文化的建设非常重要。对于绿色校园文化的建设, 大部分学生认为没有特殊的环境议题与他们直接相关, 而且也不会影响他们。可见, 很多学生对绿色问题的社会性、系统性缺乏了解和认同。
第三, 难以改变组织的抗性。绿色将会给校园原有的组织制度带来巨大的转变, 而任何组织都具有惰性和抗性, 会阻碍这种转变的发生。
(二) 技术性障碍
建设绿色校园, 构建绿色校园文化, 包含的内容很多, 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是绿色技术的问题。建立环境优美的生态校园, 需要综合运用和展示国内外环境保护的先进技术, 用绿色科技意识开展科学研究和推进环保产业, 将这种意识贯穿到科学研究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使用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技术、工艺和设备。可是目前要达到这一要求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尤其是在办学过程使用绿色技术, 尽量减少教学活动对教育资源的浪费上。
三、绿色校园文化的培育对策
绿色校园文化不是一开始就在校园中自己生长起来的, 在学校领导管理人员有目的、有计划的培育和管理下, 在广大师生员工共同努力, 良好的校园绿色文化是可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 改革教育观念, 实行绿色教育
高校改革教育思想, 更新教育观念, 树立可持续发展教育观, 能更好地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加强绿色教育是教育思想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也是教育实践上的重要突破。用绿色教育思想培养人, 培养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高素质的人才, 使他们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骨干和核心力量。
实行绿色教育需要在学校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 制订绿色教育计划, 组建学校专门的绿色教育机构。在校园里多组织绿色校园的文化活动, 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培养绿色参与意识。同时要在教师中积极开展各种绿色教育培训与研讨会, 以提高教师的科学文化素养、思想情操和敬业精神, 应该将绿色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 开展绿色教育课程, 积极开展环境理论和生态伦理学研究。
(二) 构建校园物质文化, 优化校园环境
构建校园物质文化, 精心营造温馨的校园环境和育人环境, 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是培育校园绿色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校园的文化事物、文化设施、花草树木等所构成的物质环境, 是校园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层。它是一种物化的知识力量, 给人们以情绪的影响和精神的启迪。
校园的文化事物是校园文化氛围的组成部分, 它时刻向周围辐射文化因素, 对生活在其中的人以潜在的教育。学校应根据本校传统、培养目标和整体规划, 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校园教育。另外, 文化的表现和传递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物质载体。在当今文化信息量大、渠道多、周期短、频率高的信息时代, 要想有效地进行文化输出和输人, 必须完善包括校园网、图书馆、影剧院、报告厅、俱乐部、体育馆、运动场、展览馆、文化活动中心等在内的校园文化设施。在这些文化设施的建设中, 要注重通过建筑设施的外型、线条、色彩、质感来展示其艺术魅力, 反映一定的校园文化内涵, 使这些文化设施所表现出的形式美, 所表达的观念、思想和感情更加突出, 使人们不仅在视觉上产生和谐、舒适之感, 而且在思想上受到启迪。[3]
(三) 实行绿色管理, 建立有效的校园文化制度
实施绿色管理是构建绿色校园文化的重要措施。在绿色管理方面, 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及家庭都应自觉爱护和美化校园环境, 各级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教学区、居住区的全面环境管理, 在教学、实验、科研、生产及生活的各个环节都应尽量节约资源, 提倡绿色消费。对校园内产生的各种废物, 应进行有效地处理和综合利用。此外, 应保护校园各个场所的清洁卫生, 绿色美化校园, 创建清洁文明教室和宿舍;在校园内的空地种植各类花卉、树木等各种绿色植物, 使校园充满生机, 成为四季常青的绿色校园。[4]在绿色管理实践中, 促使广大师生员工养成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习惯, 有助于成为具有可持续观念的生态人。
绿色管理的有效实施, 离不开校园文化规章制度, 这对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具有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的制度建设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是在校园文化的发展中不断完善起来的。作为一所大学, 一定要注意用正式规范去引导诸如学生的群体意识等一些非正式规范, 在既定培养目标的前提下, 正式规范与非正式规范同步发展, 共同促进校园文化的繁荣, 并逐步形成本校办学特色和文化个性。[5]
(四) 重视社会生态, 营造大文化环境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校园不再传统意义上的相对远离社会的土壤, 它们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 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受着社会的影响。绿色的校园社会生态对大学生价值观、道德观的确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 从而获得对现实评判的标准、对价值的选择、道德的取向, 促进身心健康地发展, 它可以使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充满民主与和谐充满爱与关怀、彼此尊重与友好、彼此理解与信任。[6]因此, 在加强绿色校园文化建设中, 学校还和社会、家庭的密切配合, 努力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谐统一, 营造大文化环境。
面对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呼唤, 新世纪的大学将承担更多的历史使命。大学校园应致力于绿色校园文化的探究与培育, 注重人、教育与环境间的和谐与平衡, 形成绿色校园文化的氛围, 保持学校的持续发展潜力, 推进现代大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单树民.校园文化的作用与引导[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1997, 18 (1) :55-57.
[2]马旭东.略论校园文化的功能与建设[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 (20) :266-269.
[3]王河.浅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2, 19 (1) :140-141.
[4]张秋根, 魏洽.绿色大学建设研究[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4 (4) :132-134.
[5]史华楠.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战略设计[J].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4, (4) :36-38.
浅谈校园绿色照明应用 篇9
近些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照明灯具节能和科学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使得照明控制在智能化领域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新校区建设热潮的到来, 各大高校及其建设者都认识到了智能照明的重要性。较之商业楼来说, 校园里的大功率动力和制冷设备比重较少, 而节能灯具则相对比较多。使用照明控制系统, 更能体现其在节能与管理方面的优势。本文简述了学校照明系统的设计方案。
1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优越性
1) 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 延长灯具寿命。照明控制系统的最大优势就是节能。传统的楼房公共区域照明工作模式, 大多都是白天关灯, 晚上开灯。而我们采用照明控制系统后, 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流量, 并结合具体的时间段、工作模式进行细分,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同时, 系统还可以充分的利用自然光, 自动调节室内的亮度。控制系统实现了多种工作场合的结合, 在保证照明的同时, 有效的节省了灯具的工作时间, 节省了不必要的开支, 延长了灯具的使用寿命。
2) 改善工作环境, 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个必要前提就是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要想提高照明质量就要合理的选用灯具、光源以及性能优越的照明控制系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龙智方法有两种, 开关、调光, 能够有效的控制各种照明场所的平均照度值, 从而提高照度的均匀性。同时, 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段, 人们的不同需要, 自动调节亮度。
3) 提高管理水平。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是以自动控制为主、人工控制为辅的系统。在一般情况下, 是不需要人参与的, 照明系统自动实现开关和调光功能。这样既可以减少管理人员的数量, 又可以避免由人为因素而导致的不定时开关, 而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
4) 较好的投资收益效果。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在节能和节省灯具使用的同时, 有效地节省电费和管理费用的支出。
2 校园照明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1) 主控中心。一般照明使用计算机作为主控中心, 通过RLINK通讯装置与网络实现通讯。计算机可以直接实现编程, 监控以及故障报警等功能。
2) RLINK通讯装置。主控中心与系统网络各单元的通讯枢纽, 实现RS485/RS232信号的转换, 具备系统自动诊断功能和自动故障报警功能。
3) 照明控制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最核心部分是, 由控制模块电路、驱动模块电路及照明专用自锁机电器组成。每个照明控制器都可以独立工作, 同时也可以由计算机中心控制。当主控中心停止工作或者通讯中断时, 控制器的正常工作不受影响。
4) 可编程开关。智能的弱电开关, 有多种规格, 本身使用的使安全电压, 没有漏电的危险, 开关的操作也不会带来打火或拉弧的现象, 能够确保安全。
5) 动态传感器。利用红外线或超声波的原理, 自动识别房间内是否有人而给控制器发送信号, 从而实现“人来灯亮, 人走灯灭”的动态控制功能。
3 各类建筑物的具体设计方案
3.1 教学楼
学校的教师一般都是标准室, 室内平均照度为300 lx, 讲台点照度为500 lx, 而这样高的照度要求, 如果没有合理的控制方案, 将造成能源巨大的浪费。所以,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不仅用于控制公共楼道的灯光, 普通教室、阶梯教室及投影室的应用也非常具有实际意义。对于学校而言, 使用调光控制显然成本过高, 较为麻烦。因此, 开关控制是主要的控制方式。
下面以350座位的阶梯教室为例, 每个教室安装1个照明控制器。教室内的灯具以区域和隔灯划分回路, 这样既可以根据教师的上课人数开部分区域的灯光, 也可以实现整个教室的1/3、2/3、3/3的照明度。同时, 教室的窗边设置照明传感器, 用来控制窗边的灯光和电动窗帘, 这样就可以充分的利用室外的自然光。而且, 前后门和讲台上都可以安装可编程开关, 任何一个开关都可以控制室内的所有灯具。同时, 控制器还可以对教室内的其他电器进行开关触电控制, 并且与灯光联动。在此以投影联动模式为例:事先设定一个情景模式, 老师讲课时, 只需按一下按钮, 投影仪就会自动打开, 投影幕会自动放下来, 电动窗帘关上, 讲台上的灯光关闭, 同时座位上方的大多数灯光关闭, 只保留一些必要的照明, 来方便学生做笔记。通过这一系列的控制手段, 在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的同时, 也提高了教师教学的质量。
报考厅采用两种灯具, 正常照明的使用日光灯, 投影和演示的时候则采用筒灯, 以此为人员出入提供方便。筒灯照明一般情况下部决定照明度。日光灯和筒灯采用的是逻辑联动控制方式, 会议演讲时, 使用正常的照明, 筒灯关闭。而在开启投影演示的时候, 系统则会自动关闭所有的日光灯, 开启筒灯。照明控制箱和控制器的开关安装在报告厅的控制室内, 控制开关上的指示灯会实时的指示回路状态。在校区内, 一个图书馆由大约20个控制器连成1个RS485控制网络, 是由1台主机控制。主机通过校园局部网与其他的网络联系。联动的作用是确保火警时应急照明启动, 以方便人员的疏散。
3.2 行政中心
行政中心会议室采用智能场景来管为控制方案。此场景方案的开关内含有控制电路, 可独立工作, 无需照明控制器。并且1个开关可以控制2个开关回路和一个调光回路, 其中每个回路的最大功率是2 000 W。1个会议室可以采用多个场景开关, 开关之间可以通讯。而且场景模式是直接在开关面板上设定的, 无需计算机编程。同时使用场景开关还可以方便的实现各种场景的转换, 提供多场景的照明需要。
3.3 学校园区
除了建筑物之外, 学校户外的景观照明也是整个校园照明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观照明的目的不仅仅是夜间的道路照明, 还包括美化学校环境, 为各种节日和庆典活动增添色彩的需要等功能。而利用日志编程和特殊日设置的功能, 就可以在一年内设置不同的季节, 不同的月份, 或者某个具体的节日的照明效果。除此之外, 系统还会根据一年四季的不同的日照时间, 启动其自动识别功能。这个功能是通过传感器和软件两种手段来实现的。照度传感器可以自动的感应户外光线, 以便控制提供开关信号。但是为了避免一些外界的因素影响, 如阴雨天气, 或是传感器的探头被灰尘覆盖, 不能正确的识别光强度等。这个时候, 系统软件就能够根据日出日落的资料数据, 自动调节开关时间。
4 结语
本文谈到的建筑和场景的照明控制系统, 是各自独立的系统。如果通过校园局域网把各自的系统主机联系起来, 就可以组成整个校园乃至整个系统的开关。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在学校照明的广泛应用, 大大提高了学校照明电力的管理水平, 为学校节省了大量的电费开支, 同时也为学校师生提供了一个更为舒适、明亮和高效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摘要:应用“绿色照明”的理念, 在校园的照明工程中, 探索采用高效节能型的灯具, 改善校园的照明设施, 创设较经济、有益、舒适的校园环境, 体现现代文明的校园的绿色照明。文章简述了照明控制在校园建筑中的设计与应用。
关键词:校园,智能化,节能照明,系统
参考文献
[1]卢青峰.大学校园智能化系统设计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3 (10) .
校园里的那片绿色 篇10
校园依山傍水, 环境优美, 最令我魂牵梦萦的是后山半腰间那一排红墙青瓦和那一片绿意盎然。远远望去, 那红墙边上分布均匀的门窗, 溢出淡淡的乡土气息, 在现代校园中非常少见。不过, 那一片绿更使我心醉, 每走进一间屋子, 丝丝凉意都那么清爽惬意。屋前是一块空地, 边上用条形青石垒了一米多高。坎下藤草遍布, 绿意盎然, 兰桂竹木, 增色不少。三五之夜, 明月半墙, 桂影斑驳, 风移影动, 煞是可爱。这是我记忆中最美妙的绿了。
在教室里观那一片绿最佳。近而观之, 那种不知名的藤形植物极惹人注目, 一株株枝繁叶茂, 纵横交错, 一片绿的海洋, 不时有几只小鸟儿上下翻飞, 恰如海面上跳跃的鱼儿。叶海波澜起伏, 好似海上波涛。远远望去, 那片叶海中耸起的根根“桅杆”, 像要随时准备远航, 特别是雨后初晴, 那“叶帆”中闪亮的“星星”发出耀眼的光亮, 更美了。
我是在上三年级后才入住那一排屋子的。那里不似公寓那般闷热难耐, 学校就把那一处风景恩赐给我们快毕业的学生了。这幢楼环抱于一片绿色中, 从窗口探进来丛丛茂盛的枝叶, 遇着下雨, 还能给靠着窗户的桌子送上几滴清新的叶的泪珠。
三年的哺育, 那一片绿带给我几多滋润!是它, 为我抹去了生活的阴影;是它, 为我揩拭了干涩的眼眸;是它, 为我洗刷了蒙蔽的心灵。于是, 我的生活充满阳光, 我的眼眸焕发光彩, 我的心灵纯洁透明。
春日, 那片绿荫中冒出许多嫩嫩的黄绿色的叶片, 似乎它们生怕有人不知春日的到来。
夏日, 细看那片绿中洋溢的从叶间透下来的星星亮斑, 像绿的海洋中的渔家灯火。
秋日, 风儿萧瑟, 洪波涌起, 不一会儿从天上掉下来两片枯黄的叶子, 落在“海面”上, 轻轻一弹, 又随那秋风儿飘荡到别处去了, 尽显秋的神韵。
冬日, 早晨的雾气最值得赞咏, 那一片乳白, 那一片绿意, 交相辉映, 相互拥抱, 显现出无穷的冬景之趣。
高职绿色校园文化的研究 篇11
摘要:通过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的研究,培育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构建校园绿色文化,进一步改善学校环境建设,全力维护学生的安全与稳定,使教师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学习环境都能得到进一步改善,为广大师生服务。
关键词:高职;绿色;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和谐、自然、民主、创新发展的文化,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绿色校园文化则是一种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是指以“绿色”理念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系,体现亲近自然、和谐民主的特点。高职学院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既重视客观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又重视主体人的主观意识的培养。指学生在学校期间,通过学校环境的感染,规章制度的导向,教师的引领影响,使其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健康的体魄,丰富的情感,美好的心灵。把环境道德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社群生活以及公民的公共生活结合起来,进而形成一种顺其自然的、人文的教育氛围。高校绿化美化工作,有着城市园林绿地的共性,也有校园绿地的个性。
1研究内容
1.1研究校园绿色物质文化 校园的绿色物质文化环境是校园文化发展程度的外在标志,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2研究校园绿色精神文化 校园绿色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与灵魂,绿色精神文化包括追求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即追求教师与学生、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的和谐发展。
2学校绿色教育基础
学院办学以来就重视环境育人,保护环境,教育为本。
2.1学校绿化覆盖率35.2%,是市级绿化达标单位。学校内四季绿树成茵、芳草菁菁,鲜花争艳、假山喷池、亭台小径、赏心悦目,这给我们进行环境教育给予了极大的支撑。
2.2学校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环境、学校、家庭、社会”为主线,它与环境教育密不可分。我们可以把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环境教育工作做到有机的结合。
3研究方法
3.1运用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和运用现今国内外与环境道德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3.2运用调查研究法:分析、了解学生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3.3运用行动研究法:研究如何建构绿色学校文化,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和应用有机地统一起来。
4研究结果
4.1通过实施校园环境绿化美化工程,进一步改善了学校环境建设,全力维护学生的安全与稳定,使教师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学习环境都能得到进一步改善,为广大师生服务。
4.2通过校园环境的综合整治,做到绿化、美化、净化,使校园形象更美、校园环境更优、校园品位更高。
4.3通过校园绿色文化建设,推进了绿色教育和创建绿色校园具有保证作用。当前,“绿色”被引进教育领域,实施绿色教育、创建绿色学校已经成为教育改革新风尚。高职学院理应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确立生态文明观的教育理念,实施以“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主要内容的绿色教育,构建和谐民主的教育氛围,使受教育者形成文明交往、和谐合作、相互关爱的生活与学习境界。
参考文献:
[1]丁岚;校园文化建设调查及对策研究[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李继兵;大学文化与学生发展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吴娴;校企文化互动与高职学生的素质提高[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夏云鹏;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和对策[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绿色生态校园建设探究 篇12
一、绿色生态校园建设的意义和方法
城市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工业生产、汽车尾气等带来空气污染,制造行业、建筑行业、行驶机动车的声音和嘈杂的街道带来了噪音污染,这些给学校教学和师生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绿色植物生态系统、植物层次结构有很好的补充氧气、净化空气和减少噪音效果。
(一)园林植物美化校园环境,防治大气污染
学校处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防治大气污染是各个学校面临的问题。园林植物除了美化景观环境的作用外,还起到防治大气污染的作用。在污染比较严重的热电站或者钢铁厂的周围适宜种植能够吸附SO2的夹竹桃、臭椿、白桦、连翘等。重金属污染的工厂附近,受重金属铜污染的土壤中,吉祥草对土壤的修复能力是最好的;受重金属铅污染的土壤中,地被植物吹盆草的修复力是最佳的。城市的交通繁忙地段,汽车尾气排放量比较大,可以试种吹盆草。另外,可以选择苦楝、毛白杨、白桦、女贞、核桃等抵抗SO2污染,栾树、桑树、毛白杨、侧柏、泡桐、枣树、榆树等抵抗HF污染。
(二)园林植物可以减少噪音,为学生遮挡阳光和紫外线
城市(特别是内地缺少雨水的地方)灰尘较多,噪音较大,所以适宜选择枝叶茂密、分枝点低、叶片粗糙的园林植物,如构树、红瑞木、杨树、悬铃木、旱柳等,这些植物有很好的减尘减噪的作用,为学生遮挡阳光和紫外线,主要有国槐、法桐、白蜡、栾树、碧桃、柿树等,并且在设计的时候尽量增加绿化带的宽度,形成松散的多层次结构。
二、绿色生态校园的科学园林植物配置方案
园林植物的有效配置会让其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应。因此在保证校园景观观赏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植物间的相互作用,是我们在植物配置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措施。
(一)载种复层结构植物群落,增加的植物种类
在校园围墙,特别是透绿或小河边,通过草、灌、乔或乔、灌、草不同层次植物来营造校园景观,如草有麦冬、萱草、玉簪、鸢尾、车轴草、酢浆草等;灌木:紫荆、连翘、棣棠、冬青、刺玫、红花檵木、蔷薇、迎春群、大叶黄杨、海桐(后两者为南方用)等;乔木:国槐、悬铃木、银杏、杨树、垂柳、七叶树、栾树、雪松、日本晚樱、合欢等。
学校中的道路宽度受到建筑物、操场的影响,使道路两侧用地紧张,建筑紧挨人行道或车行道,道路两侧没有空间再进行道路景观绿化,因此,需要在人行道上栽种体量较小的植物,比紫叶李、美人蕉、麦冬。
城市化带来人口剧增,高楼越来越高,对于处在高大建筑物周围的学校,绿化树种的选择要注意,受高大建筑物的遮挡,尤其是建筑物的北侧,光线较弱,有些近乎常年没有太阳光直射,所以这种情况需要选择耐荫性良好的园林植物,比如黄杨、珍珠梅、地锦等。有阳光的地方,选择喜光的观花类植物,因其花期、花色、花量均受光照时间、光照程度的影响,所以适宜种植月季、玉兰、蔷薇等。
(二)加强校园内植物的种植层次,利用竖向空间增加绿量
学校的校园面积有限,增加绿地面积的可能性很小,公共绿地要“见缝插绿”,有效利用学校空闲地或边角处进行绿化,以提高绿地率。校园园林绿化在选择植物种类的同时,也要科学的理念将植物进行不同层次的搭配。校园园林景观建设可通过加强校园内植物的种植层次,利用竖向空间增加绿化量,垂直绿化占用空间极少的情况下增加了绿化面积,如墙体、立柱绿化可选择爬山虎、地锦、常春藤等植物,这些植物在增加绿化量的同时,还有分隔空间、屏障视线和衬托景观的效果。窗台绿化选择:盆栽草花类。春季:海棠、凤仙、矮牵牛、二月兰、紫罗兰、三色堇等;秋季:金盏花、非洲菊、常春藤、五色苋等(以上植物中,有一些是常年都开花或可观叶的如:海棠、凤仙、非洲菊、常春藤、五色苋等)。
有条件的学校可建屋顶空中花园,屋顶花园可以将藤本植物种植到人工支架上,形成绿色长廊,也可以在屋顶铺20cm厚的土壤层,种植草坪或者其他季节性草本花卉。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有氧的学习活动环境,以整体环境来影响他们的行为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在校园小环境中设计一些植物群落
绿化校园可以根椐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求,满足学生的各种文化需求,让校园林充满浓厚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以竹子的高风亮节和虚心向上的品质为榜样。调整种植位置,优化植物群落组合,通过绿地改造,改善生态环境,增强景观效果,成为绿色生态校园。
课桌、办公桌、讲台等,可布置些微景观,如豆瓣绿、绿萝、观音莲、吊兰、铜钱草、风信子、君子兰;教学楼的大厅、室内长廊里可以摆放凤尾竹、龙血树、橡皮树、绿萝、虎尾兰、苏铁等;休闲阅读小空间室外绿化:竹子、梅花、碧桃、紫薇、合欢、红枫、腊梅、鸡爪槭等;室外花架长廊:紫藤、凌霄、攀援蔷薇、金银花。
校园的花架也可种植一些瓜果和常见的药用植物、芳香植物、食用植物等,既科普学生的科学知识,也寓意唯有耕耘方可收获,比如丝瓜、苦瓜、葡萄、柿树、石榴、苹果树、核桃、山楂、迎春等专类园绿化,既实现了生态效益,也可以使学生和老师就近体验果树的农业种植过程与采摘乐趣。
三、绿色生态校园要做到可持续性发展
有的植物是可以抵抗某种大气污染物,但是对另外的污染物较敏感,也有的植物可以同时抵抗多种污染物,还有的植物对多种的污染物表现敏感,这样的就不适宜在这样的区域种植。所以,需要清楚不同地段的污染物类型以及各种植物对于污染物的耐受情况,才能保证绿化植物的成活率,以达到如期的景观效果。
园林绿化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满足校园生态效益和学校教育、社会和经济效益的需求,选择生长速度适中、耐修剪、寿命长的植物。研究表明,阳性植物的管理是最粗放的,它们耐修剪、生长速度快、但是寿命短,修剪的次数较多频率也比较高,所以,尽量少用阳性植物,或者是阳性植物和耐荫植物相搭配,节省管理费用,提高经济和生态效益。地处四季分明的地区,还要注意复层结构植物群落中的落叶树和常绿树的搭配,从而确保一年四季的生态效益。
他感作用是植物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方式,关于他感作用的许多理论都可以运用到校园景观的规划设计中。校园水的处理、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园林稳定的植物群落的构建等都离不开他感作用原理的应用。例如核桃与山楂、板栗与油松种植在一起可以互相促进,花期仅一天的旱金莲如与柏树放在一起,花期可延长至3天;但是刺槐、丁香的分泌物对临近花木生长都有抑制作用,周边种植的时候需要注意。核桃的叶子和根能分泌一种物质,对海棠等蔷薇属花木和多种草本花卉有抑制作用,且周边不宜种杉树。松树与云杉不能间种。各种花卉栽在果树旁,会加速花朵凋谢。桧柏与梨、海棠不要种在一起,以免后者患上锈病,导致落叶落果。夹竹桃的叶、皮及根部分泌出夹竹甙和胡桃醌,会伤害其他花卉。
诚然,绿色植物不仅改善我们的环境质量,还能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愉悦。但是绿色植物的配置仍要保持合理的尺度。我们进行景观配置时不仅要考虑单体植物的环境效应,还要考虑到整体植物良好发展的需要。
总之,优化校园绿地布局,实现校园生态建设,在满足提高学生学习环境的同时,对城市整体生态建设也起到贡献作用。推行生态绿化生活,我们的城市会更自然、更生态、更有特色。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只追求校园基础建设是不能得到人民满意的。向往在绿色生态校园里学习的学生和家长越来越多,随着学校数量和面积的增加,绿色生态校园在整个城市建设体系中的作用不断加大。国家对绿色生态校园建设的重视,学校师生、社会有关方面(尤其是学生家长)对绿色生态校园的渴望,都是推动绿色生态校园建设科学快速的发展的重要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