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与水平

2024-05-22

效率与水平(精选11篇)

效率与水平 篇1

虽然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却仍有教育的不均衡问题,大班额教学班的出现导致了教育质量下滑。主要原因是我国财政对教育投资不足,这已经与我们要享受优质的教育相矛盾。因此,提升大班额教学班的教学效率是当今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除了加大教育的投资力度,同时也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升参与教学的度和班级的管理水平。建立激励机制就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自主参与教学和班级管理,这样能够树立良好的班风,激发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我校大多数学生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跟不上,就要依靠课堂教学,因此,只有搞好教学和班级管理,学生才能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鼓励机制是多种多样的,如,集卡制、积分制、责任制等,都能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班级管理水平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集卡制

集卡制是为学生准备激励卡进行奖励。学生在品德、行为、学习、劳动等方面,只要有进步都可以获得一张激励卡。教师的兜里都装有激励卡,学生在课堂上有一个精彩的回答可以获得一张激励卡,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可以获得一张激励卡,作业完成得有进步可以获得一张激励卡,考试名次有所提升也可以获得一张激励卡。激励卡从低到高分为“起航卡”“扬帆卡”和“致远卡”。卡的正面有卡名和校名,背面是祝贺、激励学生的一段话。如,祝贺你获得“起航”卡!希望你扬起前进的风帆……祝贺你获得“扬帆”卡!希望你能到达更远……祝贺你获得“致远”卡!希望你能成为一名文明学生、优秀学生……“起航卡”是基础卡,主要采用班主任授予、科任老师授予、获奖授予、随机授予等。“扬帆”卡比“起航”卡高一个级别,5张“起航卡”方可换取1张“扬帆卡”。授予他们“周文明学生”的称号,并将名单在宣传栏上公布,还要大力宣传他们的竟卡事迹。“致远卡”是此组卡中级别最高的卡,3张“扬帆卡”才可换取1张“致远卡”。获得3张“致远卡”的学生就可以成为本学期的“文明学生或三好学生”,在期中考试表彰会或新学期开学典礼上颁发文明学生和三好学生奖状。学校还把获得“致远卡”最多的学生作为县级“文明学生或三好学生”的候选人,向上一级推荐。此项活动的开展体现了对学生激励的全面性、时效性和连续性。

二、积分制

积分制是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情况给学生计分,课堂表现主要有遵守纪律的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班额中学生较多,教学的过程中有学生说话、做小动作会影响其他同学学习,甚至影响到教学活动,因此,纪律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若没有良好的纪律,开展好教学便是空谈。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回答问题的质量和学习成果评价等,回答问题的质量分为两级:一般和质量较高。学习成果是指对课堂活动过程和结果的情况进行计分,也分为一般和优秀。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起到监督的作用,用分去管理学生。具体做法:每位学生每期可以给底分100分,违反课堂纪律一次扣1分,持续一星期纪律良好加1分;回答对问题一次加1分,质量较高加2分,回答错不扣也不加;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加一分,成果优秀可加一分,并且计入小组的得分等,然后每星期、每月、每期进行评比,包括小组和个人得分。小组评出最佳课堂表现小组,个人评出三好学生、文明学生,并向学校和上一级部问推荐,以此鼓励学生。这样不仅课堂井然有序,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挖掘了学生的潜力,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责任制

建立鼓励机制中的责任制是指教学与管理中教师和学生都要承担一定任务,以任务为驱动,激发学习的动力,师生共同参与管理班级,提升大班额班级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教师应当尽可能多地要求每一个学生为他们设定一个可能达到的但又较高的目标,正如需要跳起来才能摘到桃子的道理,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动力,努力去追求美好的前途。让学生参与班级工作,也是一种重要的鼓励方式。参与可以激励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使他们自觉地为班级出点子,想办法,积极主动地完成分配的任务。参与激励要求班主任有高度民主的精神,信任学生,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放手让他们去干,以此激励他们前进。

1. 教师肩负着以爱和宽容使学生快乐的责任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思想基础。爱学生,最难的是爱后进学生。要想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必须克服教师对后进生感情上的障碍,不厌恶,不嫌弃,不疏远。要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要像园林工人对弱苗一样呵护,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扶植,才能促其健康成长。孩子,无论乖巧的、调皮的、成绩优异的,还是落后的、积极活泼的,或是默不作声的,你若仔细观察,用心理解,就会发现他们眼中都充满对爱的渴望。所以在课堂上、午间、课间,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和他们说上一两句话,或开个小玩笑,有时远远地注视着他们,有时微笑着轻轻摸一下他们的头,他们的那种兴奋、得意劲立即溢于言表,因为他们感觉到了老师的爱,知道老师一直关心着他们。恰如人们所说,“比天空和大海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教师就必须有这样的胸怀,包容孩子所有的错误和过失,而教师的宽容也会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带来影响。教师行为中的宽容是孩子们学习的最佳榜样,因此,教师要大方地表现他的宽容,特别是对那些屡屡犯错的孩子,更要以宽容的心待之。

2. 教师肩负发现学生优点和潜力的责任

学困生往往虚荣心强,意志薄弱,自控力差,情绪易波动,行为反复无常。要想改变非一日工夫,不能急于求成,恨铁不成钢。遇到后进生不良行为反复出现,班主任一定要有耐心客观分析不良行为反复出现的原因,要及时发现,及时关注,及时诱导。班级中的学困生的问题,开学以后,可以在第一次召开班干部会议时,特地邀请他们参加,共同商讨班级工作。这样出乎意料的举动会大大满足这些孩子的自尊心。会上,他们争先恐后地提出了许多建议,教师不但要接受了他们的合理建议,还根据他们的特长与能力委以重任。因此,这些学生渐渐把精力移到班级工作上,也不再惹是生非了。

3. 建立学生管理班级责任制

激发每位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想办法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为班级做点事,为班级其他的同学服务,肩负着一种责任,同时又能体会到是一份荣耀。如,在班级中实施“值日班长大循环”“班干部轮流制”“个人岗位责任制”等,让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以任务为驱动,让他们体会到参与的乐趣,时刻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为集体做事光荣,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提升了班级管理的水平;创建班级良好的班风,同时为大班额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良好的班风就意味着良好的课堂纪律,也是为学生创设良好学习环境作保证;学生听从老师统一指挥,步调一致,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样才有可能提升大班额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质量的提升除了需要政府的大力投资,同时也需要内因的释放。在当今大班额教学班中,建立鼓励机制能够较深地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热情,这样才有可能提升教学的效率;给予学生一定的任务,让学生参加,能够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让学生在班级中肩负起一定的责任,从而转化成一种热爱班集体动力,进而为树立良好班风奠定基础。同时教师要用一颗真诚关爱的心去开启不同学生心房的门锁,一定能给学生捎去和煦的春风,给班级带来亮丽的风景。■

效率与水平 篇2

2009年11月4日,局党组在全局系统开展“提高服务水平,树立良好形象活动”动员大会,这次活动对于我们来讲非常及时,非常必要,因为作为人事系统的窗口单位,我们履行着全县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干部职工养老基金综合管理的服务职能,我们始终以提高办事效力和服务水平,树立文明单位良好形象为契机。通过这次活动并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现就我个人在工作中的的几点做法做以简单汇报:

一、抓学习,努力提高机关事业养老经办中心工作人员自身素质。

始终把学习作为提高干部职工思想政治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健全学习制度,制定学习计划,拓宽学习内容,改进学习方式,注重学习效果,努力提高我中心工作人员素质,增强创新意识,为局党委做好助手,为群众办好事,服好务,创造良好环境。

二、抓制度建设,确保我中心工作高效规范运转。紧紧围绕我单位的中心工作,以积极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廉洁型、效率型、和谐型”机关为目标。不断探索机关事业社会保险管理的新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单位的《办公室岗位职责》、《工作制度》、《学习制度》、《请销假制度》、《考勤制度》、《财务统计科职能》、《业务科职能》、《财务管理制度》、《微机及局域网络使用管理制度》、《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制度》等一整套管理制度,加强对上联系,对内管理,对外协调,对下服务,促进机关事业统筹整体工作实现科学化管理和规范运行。在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坚持做到认真办公,慎密办会,扎实办事,圆满成功的组织了2009年九九重阳节、老年书画展并举办了大型文艺晚会,顺利召开了西安市养老保险工作各区县主任经验交流会,通过几次大型会议的组织、筹备、充分发挥了我中心的整体作用。

三、抓作风,推进机关事业统筹的整体形象。紧紧围绕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改革与发展这个中心,狠抓机关作风,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一是完善工作会议制度正确处理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注重整体效能的发挥,能够按照自己的工作职责,参与政务、管理事务,搞好服务,主要工作和重要事项能够及时向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请示汇报;二是坚持团结协作,正确处理大事和小事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的关系,既抓主要矛盾,统筹兼顾,又注重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在班子中建立一种团结协作,互相信任,生动活泼的关系;三是坚持廉洁奉公,始终以大局为重。在工作需要时主动放弃节假日,保证工作的协调高效运转。时时处处严格要求,在接待费、会议费和办公费的管理上,精打细算;四是维护整体形象,高度重视对干部职工的正确引导工作,从人员素质,思想纪律,团结协作,工作作风,环境卫生等方面入手,加强教育,严格要求,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维护单位的整体形象,维护局党委和局领导的威信。

四、抓服务,提高服务水平。

积极争取和筹备资金,加强硬件建设,切实保障单位日常办公和会务接待的基本需要。

效率与水平 篇3

2009年3月2日正式启用的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以“依法审批、便捷服务”为载体,围绕服务理念、审批流程、体制机制和评价监督等四方面践,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创新理念 依法审批便捷服务

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在对全国30多个城市的审批工作情况和本市120余家企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先后三次组织法学、行政学、管理学等方面专家研讨,创新性地提出了“依法审批、便捷服务”的工作理念,即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实施审批服务的“客户导向”,突出解决公众最关注的审批成本问题,不断提高审批服务的方便快捷程度,为公众节约每一分钟、每一分钱。审批理念的创新,为推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转变方式 审批过程网络化

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在集中场地、人员、事项基础上,依托青岛市电子政务共享平台,建设了全市统一的网上审批服务系统。将以往审批过程中独立办理的各个环节(如基本建设项目的环评、勘察、审图,企业设立登记的核准、办证、刻章等)进行梳理,科学编排,并纳入统一的网上审批系统进行再设计,实现了全过程网上办理和电子监察。“大厅+网络”模式的推出,使全部审批服务实现了“体内循环、闭合运行、流程互通、全程监控”,大大提高了办理效率,同时也从技术上保证了审批过程依法、规范、透明、受监督运行。

目前,青岛市及所属12个区市的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已采用统一的网上审批系统,形成了两级联动的审批服务机制。

改革体制 联合办理助提速

针对传统行政审批体制存在的审批上多头管理和“批管合一”等问题,青岛市着力通过创新审批体制机制加以解决。对涉及多个部门的审批事项实行联合办理,是青岛市通过实践摸索建立起来的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模式。以往申请人往往需要跑多个部门,重复提报相同的要件,审批环节多、程序复杂、办理周期长。针对这一情况,青岛市创新性地推出“联办机制”,即将涉及两个以上部门的审批服务事项,由行政审批事务管理办公室牵头组织各审批主体实行联办。各部门需申请人提报的相同材料,实行“一门受理、相互抄告”制度,申请人“一次性”递交材料,“一次性”领取全部证照(营业执照、税务登记、组织机构代码证、公安刻章)。平均办理时间不到4天,企业仅需往返2次即可完成,审批效率提高近80%,企业跑政府次数、递交申请材料数量压缩了近三分之二。通过“联合办理”,投资8亿元的青岛港口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企业设立登记仅用了2小时零2分,创造了企业设立登记新纪录。

设立监督 保障审批依法高效

为实施有效监督,实现“审批依法、便捷高效”的目标,青岛市通过电子监察、视频监控、服务对象评价、义务监督员监督、民意调查等手段,建立起了多方共同参与的审批监督评价体系。

通过建立全覆盖的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审批大厅实现了全部流程的电子监察,监察部门的电子监察系统能够对30多种违规或异常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和预警纠错。青岛市还在所有服务窗口设置了视频探头,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等全部纳入全过程监控。此外,每项审批事项办理结束后,系统自动通过电子服务评价器和手机短信请服务对象进行评价,真正实现了全方位、立体式的监督评价。

效率与水平 篇4

投资的一条最基本的法则是接受净现值>0的项目。只有投资净现值>0的项目, 才能提高公司的价值。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非有效投资行为的普遍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从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 更多的表现为将资金投资于各种新投资项目, 以扩大企业投资规模, 甚至将资金投入到一些公司原本并不熟悉, 且与企业主营业务范围无关的领域等过度投资行为。

在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中, 提交并且公开全面的、及时的、有用的、真实的会计信息可为投资者作出理性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是实现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依据, 也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保障。当前,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还不完善, 会计信息披露存在很多问题, 例如:会计信息披露不完整、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等等, 其结果是直接影响企业的投资效率, 进而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于会计信息披露及信息不对称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 中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 经整理见下表:

综合上述理论分析来看, 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水平, 将有利于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 进而提高上市的投资效率。

二、提出假设

对于那些掌握上市会计信息披露透水平较低的投资者而言, 很难监督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缺少了投资者的监管, 也就加大了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的可能性, 降低投资效率。本文以投资效率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 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探讨两者之间的影响机制。具体来说, 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水平对公司投资效率有何影响, 因此, 提出以下假设:

H1: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水平与过度投资存在相关关系。

H2: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水平越高, 企业投资效率越高, 过度投资可能性低。

三、模型研究与数据来源

(一) 模型构建

本文的研究模型借鉴Vogt (1994) 的研究模型,

模型1:首先检验样本上市公司投资存在投资不足或过度投资。在模型中采用交义项FCF×Tobin’s Q, 当交叉项的系数为正时, 表示上市公司, 可能存在投资不足;当交叉项的系数为负时, 则存在过度投资。模型如下:

模型2:在Vogt模型基础上引入由变量VAR构造的交叉项VAR*TQ*FCF, 在不同的回归中VAR以信息披露水平 (Degree) 替代, 以检验信息披露水平的提高和外部信息环境的提高能否减少企业的无效投资行为, 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 如果交叉项回归系数显著为正, 则说明假说得到了支持。模型如下:

(二) 数据来源

本文以2009年度为研究, 选择所有深市A股上市公司, 并删除以下样本: (1) 2008年12月31日以后上市的公司; (2) 2010年12月31日己停牌的样本; (3) 金融、保险类公司; (4) 2009~2010年度中第一大股东发生了变化的公司 (以名称和性质同时发生变化为准) 。共得到样本1052个。本文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四、实证研究结果

回归结果显示, 在模型1的回归结果中, 由于本文加入了自由现金流与Tobin’s Q的交叉乘积变量FCF×TQ。Vogt (1994) 认为, 对于过度投资的企业, 当Tobin’s Q值下降时, 投资与现金流相关性会增强。本文实证结果与Vogt (1994) 的理论相符, 并且交叉项FCF*TQ系数为负, 并在1%的水平上显著, 表明上市公司中确实存在过度投资行为。上表的模型2和模型3分别检验了会计信息披露水平是否影响了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 研究结果表明, 交叉变量Degree*FCF*TQ为正, 并且在小于1%水平上显著, 表明会计信息披露水平的提高将提高外部投资者对企业的监督, 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进而降低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 提高投资效率。

综合回归结果看, 上市公司过度投资与会计信息披露水平水平存在相关关系, 且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水平越高, 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行为就会降低, 其投资效率越高。

五、总结

实证分析证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水平与其投资效率是密切相关的, 因而, 提高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水平, 提高公司透明度, 可以抑制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 提高提高公司投资效率。但由于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水平不高,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 使得信息不对称程度加大, 而信息不对称使资本成本升高, 从而导致公司管理者不愿分配剩余现金, 宁愿留在公司甚至过度投资;信息不对称也使投资者处于信息劣势, 监督成本升高, 加剧了管理者的过度投资倾向。如果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充分披露, 对外界透明度高, 信息不对称程度低, 投资者监督成本下降, 投资者监督的积极性就会上升。这样, 投资者可以选择优质公司注入资金, 也可以纠正管理者的一些非理性行为。为此我们应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加强会计信息的自愿披露和预测性会计信息的披露, 建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信用评估制度。

摘要:信息是影响市场资源有效配置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过借鉴Vogt (1994) 的研究模型, 实证分析证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水平与其投资效率是密切相关的,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水平越高, 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行为就会降低, 其投资效率越高。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加强会计信息的自愿披露和预测性会计信息的披露, 建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信用评估制度。

关键词:Vogt (1994) 的研究模型,会计信息披露水平,信息不对称,投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睿, 李金迎.我国上市公司自愿信息披露与股权结构的实证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9 (5)

[2]唐雪松, 周晓苏, 马如静.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及其制约机制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 2007 (7) :44-52

效率与水平 篇5

文 / 王世民

前言

我们的大脑很智慧,但它有时也很愚蠢,总是会时不时地掉入各种各样的判断陷阱。

其中有五个判断陷阱,不仅会经常地误导我们的工作,而且我们往往还不自知。

这五个判断陷阱就是:

① 高估个别例证② 只信自己信的③ 信奉绝对真理④ 忽略多重原因⑤ 硬找关联关系

01 判断陷阱一:高估个别例证

上周,一位跟人创业了七个月的95后小姑娘准备暂时告别创业回去原公司工作。

要退出的理由,一二三条小姑娘都想得很清楚了,但跟老板聊过后就又犹豫了,因为她提出的理由被老板逐一驳回了,最关键的是她觉得老板讲得好有道理。

比如,她其中一条理由是,自创业以来每月只领1800元薪资,但就这1800元工资也已经三个月没发放,已经影响到个人生存了。

就这条理由老板给了一个很好的回复,他以前工作的公司有一个老员工2年没拿工资,现在是公司高管,从一个基层员工做到了全能。

她听后就很动摇了:别人成为高管两年没领工资,我才三个月,再坚持坚持弄不好就……

到这儿,这位95后小姑娘已经成功掉入“高估个别例证”的判断陷阱了。

高估个别例证主要是由幸存者偏差引起的。

幸存者偏差是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它的意思是说,当我们取得信息的渠道仅来自于幸存者时(因为死人不会说话),此信息可能会与实际情况大不相同。

举个通俗的例子来理解下。

某动物医院惊奇地发现,从9层及其以上楼层坠落的猫咪的死亡率仅为5%,从不足9层的楼层坠落的猫咪的死亡率为10%。

于是这个医院的医生推断,这是因为从较高楼层坠楼的猫咪能够将身体展开,形成一种降落伞效应,从而导致死亡率更低。

事实果真如此吗?

恰恰相反,因为从高楼层坠落后的猫咪大多都立即死亡了,猫主人自然也就不会送医了。

95后小姑娘老板举的2年没领工资的员工例子,就类似于从高层坠落的猫咪,他是能熬到公司活下来的幸存者,但更多员工没领工资的公司基本都倒闭了,只不过他们的故事太正常了,没人讲而已。

那如何破解幸存者偏差呢?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死人”说话。不要只看“幸存者”的数据,而是要用全数据来比较。

比如,只要了解下2年没发工资的创业公司有多少活下来了(乐观估计不足0.1%),这位95后小姑娘就知道应该如何判断了。

02判断陷阱二:只信自己信的

我有个比我早一年创业的朋友,他在招人时有个很特别的原则:坚决不招海南籍的男生。

为什么会有这个奇葩原则呢?

原来他曾经去过海口和三亚好几次,每次都从别人的口中和自己的观察中得出一个结论:海南男人很懒。

他跟我举例说,他在海口打车基本遇到的都是女司机,其中一名女司机还跟他抱怨说:自己不仅要早起开车,中午还要赶回去洗衣做饭,而她老公则是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吃完饭就是出去喝下午茶聊天,晚上再熬夜吃宵夜吹牛。

不仅是她老公,很多海口男人都这样。这位女司机给他补充道。

后来,他到三亚旅游,发现某工地上很多都是女性,再一打听又得知,三亚这儿基本都是女人在工地上干活。

从此他就坚信海南男人很懒的这个结论了。

我劝他说,咱们不能带有色眼镜看人哇,你这样做会错失人才的。

于是,他就试着招了一名海南籍的员工,结果不到一周就给人辞退了。

为此,他还不忘忙里偷闲地过来跟我炫耀了下他的英明:“我说海南男人懒吧,你还硬劝我招,你看我招的这个小伙子,嘴上说能吃苦,但一不愿意加班,二又嫌工作压力大,一周都没能干下来。”

我朋友的这种现象就是我们在工作中容易落入的第二个判断陷阱:只相信自己相信的。

“只信自己信的”判断偏差主要是由信念固着和证实偏差两个原因引起的。

① 信念固着人们一旦对某项事物建立了某种信念,尤其是为它建立了一个理论支持体系,那么就很难打破人们的这一看法,即使是相反的证据与信息出现时他们也往往视而不见。

② 证实偏差人们只愿看到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的倾向。

信念固着与证实偏差一结合,你就会发现工作和生活中处处都会证实你的某个判断。

你可千万不能小瞧了信念固着与证实偏差结合的威力,所有的宗教(无论是三大宗教还是各种邪教)都是建立在这俩基础上的。

像我朋友,他哪怕以后再招海南籍男员工,还是会觉得他们懒。

因为他已经建立了“海南男人都懒”的信念,他的眼中只看得到他们“懒”的行为,而对他们勤奋的行为则会选择性地视而不见。

那如何破解信念执着和证实偏差呢?

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让执着的人自己从信念相反的角度来做解释。

比如,请认为海南男人都懒的人,自己想方设法地来解释为什么海南男人不懒。

03判断陷阱三:信奉绝对真理

这几年,经常会有拿不定主意的人来找我征询各种建议。

其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他们往往在跟我聊过之后再去问其他人的意见,然后得到相反的意见后,再回来问我怎么办。

比如,有位女生在咨询我下一步工作如何选择后,又去请教了下她闺蜜,结果被一通狂怼:你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吗?干嘛要去问别人?这些年白工作了吗?

于是,她将这通自己被怼的聊天记录发给了我。

其意不言自明:我是该听你的?还是该听她的呢?

这就是我们在工作中容易落入的第三个判断陷阱:信奉绝对真理。

人类迄今尚没有找出宇宙的本质规律,我们目前比我们自己所知道的还无知。

正如施一公在「未来论坛」年会上发表的《生命科学认知的极限》的演讲所说:

科技发展到今天,我们看到的世界,仅仅是整个世界的5%。这和10前人类不知道有空气,不知道有电场、磁场,不认识元素,以为天圆地方相比,我们的未知世界还要多得多,多到难以想像。

世界如此未知,人类如此愚昧,我们还有什么物事必须难以释怀?

所以,这个世上目前没有绝对真理,所有的理论、方法、建议也好,都没有绝对正确的,哪怕人为给它们冠上“第一性原理”也没用。

回到上面那位女生的案例,其实我给的建议也好,还是她闺蜜建议的“遵从自己的内心,遵从自己的想法”也好,都是基于一定的前提和假设做出的,假如离开了这些前提和假设就全都没有意义了。

所以,你在运用某个理论方法,或者采纳某条建议的时候,一定要找出这些理论方法以及别人建议背后的前提和假设才行。正如这位女生下面的做法一样。

04 判断陷阱四:忽略多重原因

我们周一到周五下班前都会开一个30分钟左右的简短例会,检查和讨论各人手上任务的完成情况。

所有人的任务都是有挑战的,因此在推进中出现差距几乎是必然的,所以基本每次开会我们都要分析导致差距的原因,以及给出后续的改进对策。

这时一个有意思的事就发生了:有的同学在会上只会找出一个原因,然后给出一个后续要做的事就觉得可以了。

比如,我们某次工作坊的参加人数未达到目标人数,例会时负责这次工作坊的同学给了一个原因,说是外部渠道曝光不够。

因此他给出的对策就是开通某平台的会员,因为该平台的运营人员跟他说开通会员才会给资源位。

其实,即使这个平台给资源位了,新增的报名人数也不足以弥补人数差距;而且即使开通会员了,这个平台也不见得会给资源位,这不过是对方运营人员的一个营销策略而已。

这位同学所犯的这个错不是孤例,我们绝大多数人在工作中都会掉入这样的判断陷阱:忽略多重原因的影响,只寻找那颗所谓的“神奇子弹”——即他们感兴趣的、造成差距的唯一原因。

比如,APP还处在火爆期的时候,我曾见过一个小公司相当搞笑的经营决策。

当时这个公司的营收月月下滑,老板认为是市场拓展手段太传统(电话销售)导致的,于是将宝全压在一个APP的开发上,全公司上下都认为只要这个APP出来,客户就会自动上门了,他们也就再也不用靠低效的电话邀约来拓展客户了。

结果APP是出来了,但所有人也都傻眼了:怎么让客户知道和下载这个APP呢?这个推广跟原先的电话邀约相比,难度可是一点都没降低哇。

因此,具备原因多样化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一方面,它提醒我们不要过于依赖单一的原因解释;另一方面,虽然说某个原因只是造成差距的众多原因之一,但并不能说这个原因就可以视而不见。

那怎么将原因多样化的观念应用在具体工作中呢?

两个方法:

① 用框架组织出导致差距的原因,并要求符合MECE(不重不漏),这样就能找出多样化的原因。

② 针对原因给出的每一个对策一定要预估出可能带来的效果,并保证这些效果相加足以弥补差距。

05 判断陷阱五:硬找关联关系

我特别喜欢下面的这个段子:

三个人坐电梯到十楼。一个人原地跑步,一个在做俯卧撑,一个用头撞墙。他们都到了十楼,有媒体采访他们,你们是如何到十楼的?

一个说,我是跑上来的。一个说,我是俯卧撑上来的。一个说,我是用头撞墙上来的。

这个电梯,就是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而那三个人,则是各种宣讲成功经验的企业家。

这个段子非常形象地说明了什么叫“硬找关联关系”的判断陷阱。

硬找关联关系的判断陷阱,主要是由模式倾向和错觉相关引起的。

① 模式倾向我们生来倾向于以某种模式理解世界,所以哪怕是纯随机事件,也一定要找出规律。

② 错觉相关当我们期待发现某种重要的联系时,我们很容易会将各种随机事件联系起来,从而感觉到一种错觉相关。

模式倾向加上错觉相关,就给我们找各种伪规律大开了方便之门,而且很多时候我们自己还坚信不疑。

硬找关联关系的做法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工作当中,无论是事业有成的企业家,还是高学历的大学教授,或者是普通基层职员,大家都在孜孜不倦地发现、提炼和分享各种不存在的伪规律。

那如何破解呢?

方法有两个:

① 从心理上愿意接受自己发现的“规律”被推翻

② 从实践上对新发现的“规律”加以验证,而不是盲目采纳或应用。

06小结

高估个别例证、只信自己信的、信奉绝对真理、忽略多重原因、硬找关联关系,这五个判断陷阱,一方面是由我们的生物特性引起的,比如模式倾向导致了我们一定要找一个关联关系出来。

但更主要的是因为我们缺少必要的统计学、社会心理学基础造成的。

比如,不管基础概率的幸存者偏差,导致盲信个别例证;不清楚信念执着、证实偏差这些社会心理学概念,导致了自己的偏执和狭隘。

不过,如果你能掌握以下这几个主要的思考与判断方法,就可以轻易避开这些判断陷阱,大大提高自己决策的质量。

效率与水平 篇6

【关键词】行政管理;效率;素质;思想政治

当今社会不断进步,法治进程不断前行,行政管理的位置愈来愈突出,我们要使政府的行政管理更加规范,这不光是关乎于政府行政管理效率的问题,更是关乎于政府的健康发展,正因为如此,我们应当认识到行政管理效率的重要性,认真总结行政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如何将效率提到最高,都有着极其深远的作用和意义。

1、思想政治素质可以提高政府竞争的活力

政府在日常行政管理的过程中,是行政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政府行政管理经常是更加重视实际内涵,更加注重实效性,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够政府的需求,针对性的进行监控,及时调整,使得政府的管理工作更加具有灵活性。

所以,行政部门是当前政府的重要部门,能够做好行政管理工作才是政府有效运转有效支撑,也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前提。另外,对于人员的思想状态的深入了解,正确引导,创设人性化的内部环境也是是行政管理的重要责任。有了这些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的政府才能具有强而有力的竞争力。

2、日常工作中,政治思想起到重要作用

在政府的日常工作中,行政管理可以说是复杂多变的,政府行政工作者时刻都要面对繁杂、微小而又大量的事务。可是,这些工作都不只是行政管理中的一个小片面。总的来说,行政管理主要有协调各个部门工作、管理、为各项工作服务的三大功能,这里管理是主旨,协调是中心,而服务是基本,我们行政管理主要的内涵就是服务。政府中专门的行政管理部门肩负着政府行政管理的工作实际落实,各项工作的实际操作,工作涉及到行政管理工作的一个组成、一个关键。有了政府行政部门的各项工作,才能使得我们的各级人员从小而复杂的事务中解脱,更加着力从事自己的主要工作之中。

就协调各个部门这一方面来说,政府行政部门肩负的是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协调,与社会关系的协调,部门之间的分工合作。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之中,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对各个组成机构的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协调,使得整个计划得以更顺利的贯彻实施。也应该同时对于部门之间在执行计划过程中的冲突进行调节,使得目标一致,团结合作,使得稳定正常的前行。

总而言之,行政管理在政府工作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可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还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所以,分析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政府效率是十分有意义的。

3、当前有两种问题并行于行政管理工作之中

(1)在政府管理中存在着一种“随性而为”的风气,完全按照自己的主观去做事。主要体现在不制订完善的规章制度、没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关系、没有息息相关的工作步骤,或者没有章程可以依据,干部员工又埋怨自己不受重用,一肚子的怨气。这样将要打击下属的积极性和工作的主动性,这样会造成干群之间的对立矛盾。

(2)“机关作风”的盛行,政府的行政管理干部,完全不按行政需求工作,多数在做的都是形式主义的东西,表面文章,主要表现在:死扣教条,条目林立,咬文嚼字、高高在上、不近人情等等。这样的行政管理浪费了很多精力和时间,人力、物力、财力大量消耗,华而不实,从来不为办事人考虑,把一个新时期的政府变成了旧社会的“衙门”。这样大幅度降低了工作效率,进而影响整个政府的效益。

这些都是在日常政府行政中存在的切实问题,依然成了政府发展的一种禁锢,现在发现问题了,只有解决问题是唯一途径。

4、针对两种问题而提出的对策

(1)健全政府行政管理机构的规章制度

要真正提高政府行政的效率,一定要提升政府行政管理的法规建设,健全必要的日常管理制度,真正的用制度和法律的形式推荐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要使得政府行政效率得以提高,一定要提高政府行政管理的法治管理程度。

(2)提高政府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

行政管理工作可以说是错综复杂的,管理人员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和繁琐的事务,行政人员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人员的各方面素质都决定着政府上传下达的效率。政府行政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加强政府各部门工作的有效性和协调性,适应当今社会的竞争需要。

(3)针对不同层次提出不同要求和重点。上层机关主要是活动,是策划、调控全局,要追求整体效率,主要是领导方式、决策程序、组织结构等方面开展工作;中层机关主要是根据上层领导的意图和公司的发展战略,做好上下级之间的沟通联络工作。对于上级工作任务进一步分解并做好计划,同时做好指导、协调、管理工作;基层管理人员根据计划进行工作深入开展,使得上级计划、预期得到彻底实施。

(4)学会运用现代化工具进行行政管理工作。

提升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步伐。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化,互联网及各种应用系统的广泛使用。政府正在积累大量历史数据商务智能将数据仓库,创新业务模式.增加产品销售和营业收入。

综上所述,行政管理在行政管理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政府行政管理要发挥作用,就必须建立健全政府规章制度,提高政府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摒弃“衙门习气”和“游击作风”,杜绝机关作风和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同时,要学习与借鉴国内外政府行政管理的新模式,提高思想素质水平,规范政府的行政管理。

参考文献:

[1]赵晖;试论提高我国公共行政效率[J];长白学刊;2003年05期

[2]刘绍春;提高行政效率途径的探索[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3]姜明安.服务型政府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J].《行政法学研究》2008(04)

[4]杨渝婧怡;;提高行政效率的有效途径[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年01期

[5]蔡纯东;;我国行政效率低下的原因及提高的对策分析[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效率与水平 篇7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探究能力,有效策略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设计完善的教学过程,充分激发出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在语文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以此来实现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从而保证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教授新课时,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在导入的时候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多媒体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可以将内容更加生动、直观的展示给学生,能够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开端。比如在学习《江南的冬景》时,学生都会对流行音乐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播放林俊杰的《江南》,学生一定都听过这首歌,这首歌的名字就叫江南,可以问学生对江南有什么了解,教师可以向学生赞美江南的美丽,通过多媒体可以给学生展示江南春季、夏季以及秋季美丽景色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能够体验到江南三个季节的美,而对于没有展示的冬季景色,也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好奇心,这时教师引入新课内容,带领学生到课本中去欣赏江南冬季的景色,学生也会充满探究的欲望,带着这种热情学习,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除此之外,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指引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不断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比如教师可以改变以往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教学的要求来设计出有效的思考题,让学生能够针对思考题活动自己的思维,能够自主的学习,化原本被动的地位为主动,让学生能够有自主自主探索知识的想法,自主的去解决问题,以此来培养其能力。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都证明,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十分有效的,因此高中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认清这一情况,通过积极的情感因素的表达来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教师要创设适合探究学习的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也影响着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在多样的教学活动中,多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想问题,投入到学习中,引导学生发现探究的乐趣,要建构一个适合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下能够喜欢上探究,有利于对学生探究欲望的调动。教师在教学中,要全面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要合理的利用教材,熟悉教材,能够发挥教材的最大功效,教材内容中的“空白”就很适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些来指引学生,让其思维能够自由的发散,达到培养能力的目标。例如学习《像山那样思考》时,教师可以就狼的垂死眼光让学生进行探究,分析其中的含义,再结合课文中的“闪烁着的、令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的描写,去探究其真正的意思,虽然作者只描述了狼垂死时的眼光,并没有直白的写出意思,但是通过研究学生们也会发现这种写作效果非常好,能够引人深思,要比直白的表达更有力,让学生深刻的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学的内容。除此之外,进行教学拓展也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时,可以人选出合适的课文,让学生对文章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一个续写,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每个学生的续写都会不同,会有多样的结局,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深刻体会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在续写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深刻的了解和吸收。

三、教师要充分整合和利用教材中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探究平台

要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就要有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相配套,课外也要开展一些探究活动,向社会实践研究方面延伸,为学生建立探究平台,让学生能够养成好的习惯,达成探究能力培养的目标。比如在学习《相信未来》时,除了课上的学习,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查阅书籍、网络资料等,进一步的去了解诗歌的作者,永不绝望的诗人———食指,体会食指的那种不屈的意志,让学生体会当代诗歌的特点,多找一些其它的当代诗歌,培养自己独立进行鉴赏的能力,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再和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对比,更深层次的理解所学习的内容,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实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世界延伸到外面的世界,结合生活中的盲人的样子、生活、心中希望等,与主持人的对比等,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珍贵,学会珍惜,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文中的内容和情感,还强化了学生的思想教育,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激发探究动力

好的情感有利于对听力的培养,通过积极的情感体验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动力,因此就需要教师多鼓励学生、表扬学生,让学生能够有自信,提高学生对成功的感受,为要开始的探究活动奠定好情感的基础。教师要辩证的看待每一位学生,看到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尤其是对于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这一点非常重要,教师应该对成绩中下游的学生多进行激励和引导,但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提高、获得了探究的成果时,教师要表扬和肯定学生的成功,及时再小的成功也要给予肯定,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探究活动感兴趣,能够体会到其快乐,让学生接下来更积极的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但学生在活动中有问题时,教师就应该发挥好自己的引导作用,给予学生鼓励,和学生共同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改进的方法,对探究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五、举行实践活动,让学生语文学习探究空间得到拓展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很容易出现讲授不完的情况,无法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和继续学习的需求,因此要想改善这一问题,就需要教师能够拓展教学活动,课外活动要和课内学习相配套,能够补充课上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的探究学习落实到实处,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比如高中语文中的文言文学习,很多学生都对它的语法和词语的使用比较好奇,但是课堂的时间不能进行拓展,因此教师可以拓展课文探究活动,比如可以建立一个文言文的兴趣小组,组内可以组员间共同研究其语法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跟踪观察,进行必要的指点,让学生学会整体已学的文言文,通过进行对比,学生发挥主卦能动性进行研究,对学生这方面的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兴趣小组,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随时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新课标的要求,要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实现素质教育,为学生营造适合探究学习的环境,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吴蔚萍.“皮亚杰式提问”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大参考,2011.

[2]刘建军.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1.

效率与水平 篇8

农业作为基础性产业, 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原料供给, 为国民生活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而农业的天然弱质性和低比较效益, 加之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 形成了农业发展资本长期匮乏的局面。基于此, 世界各国多对农业发展进行资金扶持和政策倾斜, 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其中, 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是普遍选择的政策工具。财政支农资金涵盖国家扶持的重点项目资金和支援农村发展生产资金, 具有规模大、增长快、管理难等特点。金融支农资金主要包括政策性金融资金、商业性金融资金和合作性金融资金。由于农业产业弱质性和信用基础薄弱, 使得金融支农资金的高风险和低收益相伴而生, 极易导致农村金融主体萎缩、资源外流、供给不足、机制不畅等。近年来, 中国政府通过十个“中央一号文件”, 加大了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力度, 但在资金运用和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资金协作性不强、各自为政、分散使用、多头管理、效率低下的现象十分突出。因此, 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理顺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机制, 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资金协同平台, 促进财政支农资金和金融支农资金有效耦合, 发挥其整体合力, 从根本上提高支农绩效。

国外学术界较早于20世纪中后期开始关注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问题, 研究成果日益丰富, 主要集中在财政和金融支农的必要性及深层次原因 (W A Lewis、M P Todaro, 1963;Hayami、Ruttan, 1985;E-vans、Karras, 1994;Darrat, 1999) [1,2,3]、财政和金融支农的正向效应 (Jim, 2005;Guan、Lansink, 2006;Ahmad、Rana, 2009) [4]、财政和金融支农的无效率和负向效应 (UlrichKoester, 2000;Jensen, 2000;Bernhard Brummer, 2003;Allanson, 2006;Apostu, 2012) [5,6]等方面。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财政和金融支农的规模 (沈淑霞、秦富, 2004;郭玉清, 2006;何振国, 2007;刘涵, 2008) [7]、结构 (钱克明, 2003;韩君, 2013;陆文聪、朱志良, 2008) [8]、效率 (李焕彰、钱忠好, 2004;李燕凌, 2008;雷启振、汪小勤, 2008;尹孝凡, 2010) [9]和政策优化 (陈薇, 2005;陈池波, 2007;崔光华, 2008;郑家喜、杜长乐, 2009) [10]等方面。针对单一支农政策效率低下的问题, 学术界较早提出了整合财政与金融支农资金的观点 (彭克强, 2008;陈新平, 2008;徐景芬、胡文英, 2010) [11], 对实现农村信贷资金与财政资金的有机结合提出了政策建议。中国银监会荆门监管分局课题组 (2009) 通过对湖北省京山县支持新农村建设调查发现, 财政、农业等职能部门与银行联动不够紧密, 未建立沟通协作机制, 相互之间信息沟通不畅, 财政支农资金难以发挥最大效益。农发行河南省分行课题组 (2012) 选择了河南、重庆、甘肃三个省级分行, 对农发行信贷资金与财政资金协同配合模式进行了研究探索。

从现有文献来看, 学术界普遍认为, 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之间具有明显的互补和协同效应, 通过有效耦合, 可以构建二者良性互动机制。然而遗憾的是, 国内学术界对于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协同效率水平的研究尚处空白阶段。基于此, 本文将运用系统协同模型, 对中国各区域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协同效率水平进行测评, 进而揭示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之间的互动协同发展程度,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财政与金融支农资金协同耦合的思路及对策。

二、指标、模型与分析方法

(一) 指标体系构建

关于财政支农水平指标体系 (何忠伟, 2006;彭克强、陈池波, 2008;许楠, 2010;尹孝凡, 2010) [12,13]和金融支农水平指标体系 (康书生、郝英芝, 2008;吴俊杰, 2009;陈时兴, 2011;刘志友等, 2012) [14,15]的构建, 学术界研究成果比较丰硕。本文根据模型设定要求, 并充分借鉴前人研究成果, 分别从规模水平、结构水平、速度水平和效益水平四个方面构建财政支农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见表1) 和金融支农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见表2) 。

(二) 模型与分析方法

根据上文评价指标体系, 可以对财政支农水平和金融支农水平进行实证测算。测算二者的协同效率水平, 首先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来消除量纲和数量级的干扰, 具体过程为:

(1) 式中, Fij为指标标准化后的数值, εij为指标原始值, i为区域变量, j为指标变量。然后通过SPSS17.0软件, 对标准化后的Fij进行主成分分析, 从而得到各指标的权数Wij, 再采用线性加权法, 实证测算出财政支农水平和金融支农水平。即:

(2) 式中, i=1, 2, 分别代表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两大方面, t表示时间。Zij表示财政和金融两大手段在t期限内的支持农业水平。Wij为权数, Fijt表示标准化后的指标数值。将某一区域中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的实施绩效综合起来考虑, 即可得到该区域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的综合绩效水平。本文采用线性加权法, 来具体测算出某区域的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综合绩效水平, 测算公式为:

(3) 式中, α和β为权重, 根据中国金融支农滞后财政支农的现实, 笔者拟定二者的权重值为:α=0.6, β=0.4。Yt为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综合绩效水平, Z1t和Z2t分别表示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在t期限内的实际绩效水平。

最后, 本文利用离差系数最小化模型 (即系统协同模型) , 具体测算中国区域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协同效率水平。当系统数量为2时, 测算公式为:

将 (3) 式与 (4) 式综合考虑, 可得最终协同效率水平测算公式为:

三、实证测算结果及分析

(一) 数据选取

为了实证研究的需要, 本文选取2009—2012年中国30个省区 (不含西藏) 的面板数据做为分析基础。财政支农数据来自于《中国财政年鉴》和国研网中经统计数据库, 金融支农数据来自于《中国金融年鉴》和《中国金融发展报告》。

(二) 区域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水平 (Zij) 测算

本文此处将2012年作为样本年份, 对中国区域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水平进行测算。首先, 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 (见表3) 。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的KMO检验值为0.549和0.653, 均大于0.5, 满足实证分析条件。Bartlett球形的显著性水平为0, 小于0.01, 故可以做主成分分析。

数据来源:根据SPSS17.0软件测算。

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 可以得到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的方差提取分析表和初始因子载荷矩阵 (见表4、表5) 。

通过表5的初始因子载荷矩阵, 可以确定主成分分析中各权重值。具体公式为:

数据来源:根据SPSS17.0软件测算。注:左方数据表示财政支农, 右方数据表示金融支农。

数据来源:根据SPSS17.0软件测算。注:上方数据表示财政支农, 下方数据表示金融支农。

分别将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的权重, 代入公式 (2) 中, 即可计算得出各区域财政支农水平和金融支农水平的具体数值, 计算结果见表6。

表6数据测算结果表明, 中国当前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水平区域间不平衡和区域内不平衡共存。区域间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东中西部三大区域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水平依次递减, 东部省区的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省区。区域内不平衡首先表现在东部区域内, 部分省区在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水平的相对位次上不对称。如北京市的金融支农水平排在第一位, 但其财政支农水平处于第四位;广东省的财政支农水平位居第一位, 但其金融支农水平却居于第六位。这说明东部区域的部分省份在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方面缺乏相互协同, 彼此配合性不强。其次, 在中部区域内, 如河北、吉林、江西、安徽、湖北等, 虽然近年来加大了金融支农力度, 但其与财政支农缺乏配合, 表现出二者之间的不协同。最后, 从横向比较来看, 西部省区的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水平整体上还比较落后, 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 区域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协同效率水平 (Rt) 测算

为动态反映中国区域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协同效率水平变化情况, 本文按照公式 (5) 模型, 选取2009—2012年中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测算, 测算结果见表7。

数据来源:根据SPSS17.0软件统计结果计算整理。

数据来源:根据SPSS17.0软件统计结果计算整理。

分区域来看, 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2009—2012年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协同效率水平如表8所示。

表8数据测算结果表明, 东部省区在2009—2012年, 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协同效率水平处于0.64~0.68范围内, 呈现逐渐上升态势。中部省区的协同效率水平处于中等档次, 总体上低于东部省区。西部区域的协同发展水平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上, 而且内部差异比较大。例如陕西、四川和重庆的协同效率水平平均值大于0.5, 不但高于该区域的其他省份, 而且超过了部分中部省份, 具有很好的提升潜力。总体来看, 中国各区域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协同效率水平尚有很大提升空间, 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之间尚未形成彼此配合、互动作用的良好态势。

(四) 区域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协同效率水平不高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1. 区域内财政支农资金与金融支农资金关联性不强、独立运行。

由于行政体制等原因, 我国缺乏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资金在使用和配置上的互动耦合机制。财政支农资金与金融支农资金的运行与配置长期隔绝, 前者是无偿和封闭的, 后者则是有偿和盈利的。由于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分属于不同的部门, 在基本目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 这是导致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资金之间协调不畅的根本原因。

2. 农村金融抑制与农村金融财政化现象并存。

农村金融抑制是指制度障碍所造成的农村金融供求萎缩。由于缺乏有效的信贷抵押物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 农村金融需求和供给被人为压制, “金融脱农”现象严重。农村金融财政化是指政府对农村金融的过度干预所导致的农村金融成为财政资源缺位之下的替代品。其突出表现在农村金融机构在化解金融风险过程中, 对于财政兜底的路径依赖, 使得农村财政和金融功能出现异化和扭曲。

基于以上分析, 未来有必要构建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资金有效耦合机制, 对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资金加以协同, 提高强农惠农富农资金使用效率, 使二者优势互补, 有效降低金融资本市场风险。

四、提升区域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协同效率水平的对策

市场经济条件下, 财政支农应以公共支出为主, 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金融支农应以信贷投放为主, 引导信贷资金流向农村, 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长期以来, 我国财政支农资金支出具有单向流动性和无偿性的显著特征, 这种完全“输血式”的直接投入模式与农村发展资金的巨大需求规模形成了现实矛盾, 单一的财政支农方式显得势单力孤。而金融支农资金的最大特征是可循环性和有偿使用性, 可以很好地与财政支农资金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共进 (姜松, 2013) [16]。因此, 应将提升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协同效率水平作为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耦合的总体目标, 共同发挥支农资金的杠杆和引导作用。

1.促进财政投资项目资金与金融支农资金相协同。当前, 银行等金融机构还尚未广泛参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造成财政资金支农的放大效应十分有限。由于此类项目公益性很强, 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参与积极性不高。因此, 可以考虑将大型农田水利设施适度商业化, 吸引银行信贷资金参与其中。而对于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欠发达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等则可实行财政支农资金无偿投入, 通过“以奖代补”方式, 争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积极支持, 实现对财政投资项目资金与金融支农资金的全面整合。另一方面, 对于列入国家大型投资建设的重点涉农项目及配套设施项目, 如果财政投资资金没有完全落实, 金融机构可以先行垫资, 加以重点投入支持。待财政投资资金全部到位后, 及时予以偿还本息。此种财政与金融相整合的过渡性融资方式, 可以有效弥补财政资金的投入缺口, 提高支农项目的实施效应。

2.促进财政投融资联合体与金融支农资金相协同。财政投融资联合体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农业产业政策目标, 通过国家信用方式成立的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的投融资平台。它一般由财政部门牵头, 并统一由财政部门管理。如果将财政投融资联合体与金融支农资金相整合, 财政投融资联合体作为贷款主体, 并以一定比例的财政资金作为担保等风险缓释措施, 统一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 可以很好地为农业产业化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该模式有利于整合区域财政金融资源, 使二者结合起来, 实现良性互动, 发挥集合效应, 提高支农效果。

3.促进财政奖励或贴息资金与金融支农资金相协同。财政部于2009年实施了两项具体措施:一是开展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增量奖励试点, 二是试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从反馈信息来看, 上述两项措施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促进了财政奖励资金与金融支农资金的协同互动。用少量的财政资金奖励或补贴, 引导较大规模的信贷资金投入, 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之功效 (张晓彩, 2012) 。对于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也包括担负一定政策性职能的加工企业, 财政部门应该考虑通过贴息补贴形式予以重点扶持, 引导金融机构按照优惠政策给予信贷支持, 实现财政支农资金和金融支农资金的有机协同。财政利息补贴有利于减轻企业债务负担, 便于企业轻装上阵。同时金融信贷能更好地支持企业发展, 为企业提供雄厚财力基础。二者的有效协同, 能更好地促进“龙头企业加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向纵深推进, 推动农业结构调整, 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4.促进财政支持信用担保资金与金融支农资金相协同。财政支农资金通过税收优惠、风险补偿、资本注入等形式, 出资支持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为农业政策信贷资金注入提供保证担保, 实现财政支农资金与金融资金的有机协同。目前, 担保难、可抵押物少是农民贷款难的主要根源。通过财政部门牵头, 拿出一部分资金注入信贷担保基金, 解决农户和涉农小企业贷款条件不足的问题。此种模式能较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用, 降低信贷机构的信用风险, 引导和鼓励支农贷款总量的快速增长。

摘要:基于2009—2012年中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系统协同模型对区域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协同效率水平进行实证测算。研究表明:中国当前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水平区域间不平衡和区域内不平衡共存。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协同效率水平呈现出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依次递减的态势, 总体上尚未形成协同发展的良性框架。

效率与水平 篇9

一、提高行车组织管理水平的主要手段

(一) 提升管理人员专业水平

管理人员队伍的专业化对于火车行车管理水平提高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 企业应该对管理人员定期开展必要的专业培训, 提升其管理水平, 为管理制度与体系的落实奠定基础;其次, 企业应该加强对检修人员的管理, 使其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 提升故障解决的速度, 避免由于设备故障而对日常作业造成影响;最后, 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地努力学习, 自我提升, 部门可以定期开展相关的交流会, 与其他企业的管理人员交流经验, 不断学习, 从而进一步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 提升管理水平。

(二) 完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的完善能够给工作人员的行为提供可靠、有效的依据, 首先, 相关部门需要对机车的停站调车次数与时间具有严格的规定, 在一般情况下, 往往不能大于一次;其次, 相关部门需要制定严谨的行车制度, 例如对速度、程序以及步骤等都应该具有明确的规定, 工作人员不可随意自行提升行车限度范围, 应该保证火车的正常运行, 提升火车行车的安全性;最后, 制定系统的人员管理制度, 在实际的火车行车中, 普遍存在工作人员组织分散的情况, 由于工作人员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 使得各部门人员无法对火车行车的情况具有全面的掌握, 这使得机车等挂时间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甚至火车调度员对火车安排表了解不清楚, 导致无法按照计划安排火车, 从而使得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三) 建立基础管理考核体系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提升, 火车行车的相关内容也不断复杂化, 因此, 这使得相关的基础管理考核体系需要进行必要的完善。首先, 应该将工作效率纳入考核的范围内, 通过对工作效率的管理, 提升班组的整体水平;其次, 采取必要的措施提升班组人员的工作效率, 从而为火车行车效率的提升提供保障;最后, 根据实际情况实现对工作人员的分组, 实现小组内部的自我管理与考核, 缩小管理单位, 提升管理水平, 从而实现工作人员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二、提高机车运用效率的相关策略

(一) 缩短火车周转时间

火车的周转时间偏长是我国铁路运输普遍存在的组织管理问题, 这主要是指机车牵引火车往返一趟所使用的时间, 其主要包括启动时间、站点停留时长以及折返时长等, 而减小站点停留时长则是缩短周转时长最有效的措施, 相关工作部门可以针对站点停留时长进行合理安排, 尽量协调停站时间与作业时间, 保证停留时间能够满足作业的需要, 同时, 相关部门还需要合理安排作业流程, 使得相关流程更加流畅, 这能够有效缩短火车周转时间, 提升行车效率。

(二) 完善相关设备

使用现代化的设备与工具,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机车效率, 首先, 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对配套设备的升级与更新, 使用质量良好、性能较佳的设备, 避免设备故障对作业进度与效率造成的影响;其次, 应该增强对设备系统的合理搭配, 保证作业程序的流畅性, 提升工作效率;最后, 在日常工作中, 应该大力推广平行作业的方式, 最大程度降低机车的移动时间, 缩短整备时间, 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另外, 还可以对部分机车进行适当的调整, 例如可以将长期置于仓库内的机车转借他人使用或出售, 最大程度发挥设备的作用。总而言之, 设备系统的升级与完善能够在一定程度提升机车运行效率。

(三) 提升机车技术水平

机车技术水平的高低对其运用效率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机车技术水平一般表现在两大方面:

一是技术专业性, 规范、严谨的技术操作与程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机车故障与问题的产生, 从而进一步提升其运用效率, 另外, 专业的技术水平还能够较好地保证作业的流畅性, 提升工作效率;

二是技术速度, 速度的快慢是技术水平另一方面的体现, 首先, 这对机车的质量具有很高的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提供足够的动力来源;其次, 技术速度的提升还需要保证火车日常的检修工作, 保证火车运行状态的良好;最后, 对于技术速度的提升需要具有一定的范围, 不可无限制的加大速度, 否则会对作业现场的安全造成威胁。

三、结论

综上所述, 机车作为火车行车动力的重要来源, 其运用效率对企业经济效益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对于机车的管理水平与运行效率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 因此, 相关部门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有效提升火车机车的运行效率, 提升其管理水平, 减小机车周转时长, 从而实现我国铁路行业的高速发展。

摘要:火车是交通运输的重要工具, 而机车则是火车的主要动力来源, 火车的启动与调车都主要通过机车来运行, 机车的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火车的运行质量, 合理利用有效的机车, 提升火车行车效率, 能够有效提升火车的承载量与速度, 这对于铁路运输的发展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 本文主要针对行车管理水平与机车运行效率的提升策略两大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 希望能为我国铁路运输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行车,组织管理,运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文建波.永煤矿区铁路推行固定机车施行环形运转制交路的意义研究[J].工程技术:文摘版, 2016 (03) .

效率与水平 篇10

1 调查消缺工作存在的问题

该公司对县域内16个供电所的缺陷消除情况做了全面调查, 并制定了调查表。经分析得出危急缺陷的平均消除时间是7.8 h, 严重缺陷的平均消除时间是65 h, 一般缺陷的平均消除时间是81天。由于危急缺陷所占比例不到5%, 所以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提高一般缺陷和严重缺陷的消除效率。

2 设备消缺效率低的原因

对造成设备消缺效率低的原因进行汇总归类, 并绘制出因果分析图。根据因果分析图, 采取现场调查、验证和比较分析等方法, 对引起设备消缺效率低的各种末端因素进行了逐个判断确认, 对存在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类并分别找出了主要原因。一是管理人员分工不明确。运维部未设置专门的配电专责或主管, 由于管理人员分工不明确、审批不及时, 造成维修物资不能及时批复, 故而拖延消缺时间。二是执行人员分工不明确。供电所人员分工不明确, 没有专人负责设备消缺工作, 直接导致设备消缺效率低;执行人员上报不及时, 造成物资无法审批;执行不及时, 也造成设备消缺效率低。三是制度不健全。供电所职责不明确, 缺陷消除细节要求不清晰也直接导致设备消缺效率低。四是执行过程比较烦琐。供电所发现缺陷后要以书面形式上报运维部, 运维部接到报告要到现场确认, 之后制定消缺方案, 经主管副总经理批准后到物资公司领取材料, 这样消除一处缺陷, 在供电所与公司之间至少要往返3次进行手续传递, 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 降低了设备消缺效率。五是监督考核力度不大。由于考核不严格, 缺乏有效奖惩, 致使设备缺陷的上报审批及消除不到位。

3 提高设备消缺效率的做法

3.1 建立制度标准, 优化工作流程

该公司制定了《设备巡视管理办法》《设备缺陷管理办法》《物资管理办法》《设备验收管理办法》, 并依据各种制度办法绘制出了相应的工作流程图, 对缺陷的上报时间、上报程序、审定协调、消缺执行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加强了设备缺陷管理的规范性, 有效解决了由于管理人员审核、审批不及时和执行人员上报、执行不及时造成设备消缺效率低的问题。

设备缺陷管理工作流程主要有6项。一是缺陷的发现。发现缺陷的环节包括巡视、试验、检修及事故处理。二是缺陷的上报。供电所设备专责将缺陷汇总分类, 经所长审核后报运维部配电专责, 时间限制为2天。三是缺陷的确定。运维部配电专责接到缺陷传递单后, 对缺陷性质进行确认, 提出消缺方案及所需物资报运维部主管, 时间限制为2天, 对需现场勘察的可以延时2天。四是物资的审批。运维部主管对消缺方案和物资审批后, 供电所专责组织领取消缺物资, 审批时间限制为2天, 物资领取时间限制为5天。五是缺陷的消除。运维部统筹安排各供电所检修计划, 供电所专责负责组织本所人员进行消缺。六是消缺的验收。运维部专责每月组织对各供电所消缺情况进行验收, 确保消缺质量。

3.2 结合创建工作, 落实责任分工

结合星级供电所创建活动, 对供电所人员按作业组织专业化的要求进行分工, 要求供电所设置设备管理专责1名, 负责统计本所设备缺陷并按时向运维部上报, 以及组织领取物资和消缺工作, 有效解决了由于人员分工不明确而造成设备消缺效率低的问题。

3.3 结合系统升级, 提高消缺效率

结合办公系统升级工作, 为提高设备消缺效率, 该公司向厂家技术人员提出了把缺陷管理流程纳入办公系统的建议, 经过小组成员和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 完成了缺陷管理流程操作台的搭建工作。

缺陷管理流程共有4项流转过程, 每个环节设专责或主管1名, 其中包括供电所专责1名, 供电所所长1名, 运维部专责1名, 运维部主管1名, 每个专责和主管都有自己的账号登陆办公系统。4个流转环节分别是:首先是供电所专责录入的缺陷内容转至供电所所长审核, 其次是供电所所长审核后转运维部专责审核, 再次是运维部专责提出消缺方案后转运维部主管审批, 最后是运维部主管批复后转给供电所专责, 供电所专责按批复内容领取物资, 按网上公布的检修计划进行消缺, 流程结束。这一措施有效解决了由于执行过程比较烦琐造成设备消缺效率低的问题。

以正常巡视中发现的一般缺陷为例, 各供电所每月5日前巡视设备, 5日将缺陷内容附照片经办公系统缺陷管理流程转运维部专责, 运维部专责7日前提出各供电所缺陷的消除方案和所需物资, 并转运维部主管审批, 对不能给出确定方案的另安排现场勘察, 但最晚不得晚于9日, 运维部主管9日前对消除方案和所需物资进行审批, 未通过的转运维部专责重新制定消缺方案, 审批通过的转供电所专责, 供电所专责14日前按审批的物资安排领取以备消缺使用。运维部专责每月10日前统计审批通过的缺陷报运维部计划专责, 计划专责根据公司的检修任务在不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原则下做出消缺计划 (时间限定为当月16日至下月15日) 并上网公布, 对本次安排不了的则安排在下月检修, 各供电所根据公布内容进行消缺, 由此一般缺陷大多45天内即可消除。对危急和严重缺陷而言, 要求各个环节即时上报、即时审批、即时消缺。

3.4 增强执行力建设, 严格监督检查与考核

效率与水平 篇11

对于进入全球化信息时代的商业组织来说,达到并持续保持高水平的数据质量管理是保证战略决策成功和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目前,企业组织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提高数据质量水平,以向企业决策者提供高质量数据服务,从而提高组织绩效。数据质量经常被描述为数据使用的合适度,或者也可以说是数据采集能否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1,2,3]。在以往的研究中,评估数据质量水平大多依据用户对数据的满意程度,从最终用户的角度,将完全满足客户需要作为数据提供者改进数据质量的重点[4];然而在提供数据服务产品时,还有必要考虑数据供应商自身的需求,即评估与数据质量管理活动相关的成本和收益,虽然数据整理和升级需要一定费用,但更高水平的数据质量能为组织内部业务的高效运营提供更好的保证。鉴于此,本文认为高水平的数据质量管理应以能同时满足数据供应商和用户的需求为最终目标;在此基础上,从供应商和客户的长期利益视角,建立基于配置效率的数据质量模型,以分析产业的数据质量水平。

1 配置效率理念

以往对于质量管理主要采用零缺陷的管理方法,力求设置最高质量价值目标,让供应商在数据质量目标方面能够完全满足使用者的需求。零缺陷理论曾经在日本盛行过一段时间,然后被引入到了美国半导体行业[5]。实施零缺陷的管理程序的基础理论是5S理论(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教养),是由菲利普·克罗斯比在1979年出版的名为《质量免费》一书中提出来,用途在于能够找出哪里有缺陷[6]。零缺陷理念是一种思维方式,其核心思想是希望每个人应该做到“在第一次实施时就将事情完全做对”,实现数据服务产品效用最大化。

然而在日益复杂的商业环境中,失败总是难以避免,在实践中很难实现零缺陷,因此,与零缺陷理念不同,本文提出了配置效率理念(如图1),并且将构建基于配置效率的数据质量模型,用于分析最优的数据质量水平。所谓配置效率理念,是以数据供应商和最终用户双方总体分配效率最大化为核心思想,促进供应商增强数据管理质量,对数据服务进行有效配置,提高数据服务产品的质量水平,使得长期收益最大化,适合于规范供应商和客户间的长期合作关系。

本文基于效率配置的观点重新考虑提供数据服务产品过程中管理机制的设计,以期能通过高效资源配置来获得长期最佳水平的数据服务产品。通过建立基于效率配置的数据质量模型,同时考虑到数据供应商和用户的共同利益,分析不同产业的数据质量水平,进而获得最优服务产品,并不断改进效用最大化的标准。

采取配置效率理念进行数据质量管理具有四个主要优势:(1)适应日益复杂的产业内部互联关系的影响;(2)协调数据管理成本与效应的关系;(3)注重产业内不同用户类别的差异;(4)调控供应商和用户之间的长期关系。总之,配置效率的理论十分适合于调控数据供应商和用户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本文将首先分析数据供应商和最终用户的效用,进而将数据服务过程中双方的成本和利益引入配置效率模型,进而提高数据质量水平,使得产业获得最佳数据管理水平。

2 数据质量管理效用

为了统筹数据供应商和最终用户的配置效率,首先需要明确供应商和用户各自的效用,进而分析其效用总和。

2.1 数据供应商效用

一般来说,数据供应商P的效用可以准线性函数表示,其表达式为:

Up(X)=P(X)-Cp(X) (1)

其中:P(X)表示价格,即代理商P提供的总的资金额为P(X)用于支付通用的合同X的费用(给付条款);CP(X)在这里则代表了成本,该成本是由代理商P提供的用于维持合同X的费用(负价值条款)。

在多类数据服务方案中,数据供应商P收到来自于每一个服务类中用户给定的服务产品QC的准备金后,将会为用户提供资金所对应的服务产品,即:

Ρ(QC)=k=1Κp(qck)Μk(2)

其中p(qck)是在用户类k中提供给用户的数据价格,Mk是在类k内的用户的数量。

数据的质量改进会对组织产生积极的影响。考虑到现实中产业发生互联服务的情况下,获得的数据和提供给用户的数据都是通过组织中供应商的业务进程开发出来的,一项质量改进可能会为数据供应商带来一定的货币利益B(QC)。在互联服务环境下,通过质量改进所获得的利益B(QC)是来自很多方面的,而且互联程度影响了所获得利益的大小。数据服务中的互联状态包括独立服务和互联服务两种。对于给定的供应商和数据服务来说,互联系数α是一个布尔值。当α=0时,表示服务是完全独立的;α=1时,表示服务是完全互联的。互联水平α会受周围环境和组织自身影响,不同的产业可能会有不同特点的α水平,通过对产业中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各项指标的计算,产业互联水平能够测算,其表达式为:α=f(产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其具体计算公式为:

aindustry=i=1Νwi[j=1nLijΗj](3)

因此,对于已知服务产品QC和用户类中的供应商的效用函数可以定义为:

Up(QC)=Ρ(QC)+αBp(QC)-Cp(QC)=k=1ΚΡ(qck)Μk-Cp(qck)+αBp(qck)(4)

2.2 用户效用

一般来说,用户效用函数为准线性函数,其表达式如下:

UC(X)=VC(X)-P(X) (5)

其中:Vc(X)代表了用户的价值,即用户从所提供的服务中获得的货币价值;P(X)表示为获得合同X而需支付的价格。

考虑到同一产业具有不同的数据用户类别,对于不同的用户来说,业务流程和数据管理具有较大差别,可以依据不同的商业特点将他们以组的形式进行分类,因此,本文首先对一个用户类UCk中相关的效用进行定义:

Uc(qck)=Mk·Vc(qck)-Mk·P(qck) (6)

其中:Vc(qck)是指在用户类UCk中一个用户的数据质量水平qck的价值;P(qck)是指用户类中UCk中的一个用户所支付的价格;Mk在这里则表示在用户类k-th中用户的数额。

综上,各类用户的总效用可以被定义为:

Uc=Vc(QC)-Ρ(QC)=k=1ΚVc(qck)Μk-k=1ΚΡ(qck)Μk(7)

2.3 供应商和用户的总体效用

数据供应商和用户的效用之和Up+Uc可以被定义为:

Up+Uc=α·Bp(QC)+VC(QC)-Cp(QC) (8)

函数式Up+Uc表示一个由供应商提供的数据服务产品QC的函数。供应商和用户效用和最大化减少了供应商非质量成本的边际收益,相当于为用户带来的边际价值和边际成本的差额。根据效用最大化的理念,数据供应商追求效用最大化,将会导致获得最优的数据服务产品,但是同时也会带来最高的数据管理质量成本。而根据配置最佳效率的理念,数据供应商应该致力于寻找质量改进的活动、改善服务产品的成本与效用最佳比例,从而使持续执行的改进成本和为用户创造的价值之间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

3 数据质量配置效率模型

准线性效用函数是一个高效的和精简的数据建模工具,适用于易于区分的环境和每一个使用者,具有反映正效用条款(价值)和负效用条款(给付)的双重功能,能够包含数据的提供者和使用者[7]。

3.1 数据管理质量成本模型

质量管理投资不足将会导致服务缺陷,进而会产生极高的成本,如果组织能够通过投入资金来提高数据质量,那么他们就能避免因低数据质量而带来的问题。事实上,组织也正在从投资行为中获益[8]。很显然,这些利益是通过为了达到具有最高数据质量水平qck的一类用户对最高数据质量的要求而投入大量的资金后获得的,而总数据质量成本为与用户类对最高数据质量水平需求有关的预防成本、检测成本和维修成本的总和[3,9,10]。通过对数据质量成本的分析,本文对预防成本函数、检测成本函数和维修成本函数做出了假设。假设数据的预防成本函数是直线型,表示为:

Cp=ap+bp·qck (9)

其中:αp表示截距,bp代表很小的斜率,而qcK是用户对最高数据质量水平的要求。

检测成本和维修成本函数为指数函数,表达式为:

Cd=aD+bD·eqcK (10)

Cr=aR+bR·eqcK (11)

其中:αDαR表示常数项,bDbR为指数函数的增长系数,而qcK是用户对最高数据质量水平的要求。针对数据供应商的总数据成本函数为:

C(QC)=C(qcK)=Cp+Cd+Cr=R+S·qcK+T·eqcK (12)

其中qcK表示用户类的最高数据质量水平,且有0<Bp=S<1,R=αp,T=αD+αR

在确定了数据质量的成本函数后,本文继续讨论成本对配置效率模型开发中另外两个重要的模型,即从数据供应商Bp(QC)角度出发的数据质量效益模型和从用户Vp(QC)角度来说的数据质量价值模型。

3.2 从数据供应商Bp(QC)角度出发的数据质量效益模型

基于数据质量成本函数模型,假设最高数据质量成本和利益是呈线性关系,那么,其函数式表示如下:

Bp(QC)=Bp(qcK)=bCqcK=bR+bS·qcK+bT·eqcK (13)

其中0<B<1,为达到最高数据质量水平qcK来增加对数据质量的投资,从而因避免低质量成本而获得的利益将会缓慢地增长。

3.3 从用户Vp(QC)角度来说的数据质量价值模型

从用户Vp(QC)角度来说的数据质量价值函数模型代表了数据的价值,是用户在服务中获得的货币价值。假设每个用户从数据中所获得的价值与达到的数据质量水平qck是呈线性关系。本文将函数模型的系数命名为D,且在某一特定的用户类中D系数为一确定的常量;用户接受的数据质量水平不断提高,所获得的价值也会增长,从所有的用户中获得的总价值应该等于在每一类用户中获得的价值总和。因此,用户类数据质量Vp(QC)的价值函数模型表示如下:

Vc(QC)=Vc(qck)=i=1kDΜi(qci)(14)

其中:Mi表示用户类i中总的用户数量,qci表示用户类i的数据质量水平。

3.4 最佳数据质量模型

通过上面对从数据供应商Bp(QC)角度出发的数据质量效益函数模型和从用户Vp(QC)角度来说的数据质量价值函数模型的推导,本文将公式(12)、(13)和(14)带入到公式(8)中,进而可得:

Up+Uc=αBp(QC)+Vc(QC)-Cqck(QC)=αbR+αbSqcΚ+αbΤeqck+i=1ΚDΜi(qci)-R-SqcΚ-ΤeqcΚ(15)

传统效用最大化理念认为供应商和用户的效用和应该达到最佳,即产生的数据服务产品QC水平最高。根据配置效率的理念,本文认为供应商和用户的效用、价值和成本配置效率达到最佳才是最有利于长期发展,即数据质量qck水平最高,因此将函数式Up+Ucqck求导数,并让导数等于零,即可得:

d(Up+Uc)dqck=αdBpdqck+dVcdqck-dCpdqck=0(16)

进而,可求得最佳数据质量水平为:

qck*=ln[DΜΚ-S(1-αb)Τ(1-αb)](17)

3.5 针对模型主要变量影响作用的讨论

从模型推导过程可以发现,当确定了某一类用户时,参数RST可以被看作是常量,因此,影响数据质量水平的主要变量为互联水平α和用户类数量Mk,下面将着重探讨这两类变量的影响作用。

3.5.1 互联水平α对数据质量水平qc*K的影响

产业的外部和内部环境因素会影响α水平,而且如果考虑到某一特定组织时,那么还会有一些来自于组织内部的因素会对α的水平产生影响,如果把这些内部因素也考虑进去,那么α的取值将会随着特定的组织而变化。为了理解α的变化是如何影响数据质量水平(qc*K)的,本文将对α取值的变化提出假设。

保持其它变量不变,通过将不同的α值带入到公式(16)中,可以得到产业互联水平α的变化是如何对qc*K产生影响,如图2所示。

3.5.2 用户类数量Mk对数据质量水平qc*K的影响

通过改变Mkα的值,可以得到不同Mkα情况下的qc*K值,如表1所示。

通过表1中的数据,可得出图3,展示了Mk的变化对qc*K的影响。

从以上分析可见:α值与qcK*成正比变化,证明如果一个组织的互联水平较高,那么对数据质量水平的要求就会越高的规律,这也符合商业实践中用户对数据质量水平的要求变高,那么组织就需要通过使用数据反馈原理来提高进程效率。

此外,本文还发现Mk也会对qcK*产生影响。如果Mk值变大,那么qcK*将会增加;如果Mk值减小,那么qcK*则会随之减小。这也符合商业实践中的规律。在现实中,不同的用户对数据质量的需求具有显著差异,尤其是组织要面对更多用户时,为满足组织业务增长的要求,提高数据质量水平就显得非常重要。同时,本文还发现当组织的用户类较少(Mk较低)时,如果用户类数量增加,那么qcK*将会有显著的增长;但如果用户类的数量初始值很大,当Mk的变化不是很大时,那么qcK*的值也不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为了验证数据质量配置效率模型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下面将选取轻型汽车产业作为实际应用案例,应用模型评估其数据质量水平。

4 轻型汽车产业数据质量评估案例

过去十年中,轻型汽车产业一直是世界中竞争最激烈的产业之一,在未来,这种激烈的竞争还会延续,因此,想要在竞争激烈的产业中生存,汽车企业就需要不断提高数据质量水平,以快速准确地做出相应战略的调整来应对环境条件的改变。下面将首先测算轻型汽车产业的互联系数,并分析用户类别,进而计算产业整体数据质量水平。

4.1 轻型汽车产业α系数的确定

互联水平α会受到产业内外部环境所影响。本文采取了包含政治、经济、社会和科技的PEST分析法,来测算轻型汽车产业的互联水平。

4.1.1 外部环境分析

(1)政治/法律力量。

目前,对于汽车产业来说,环境保护政策的限制力量非常巨大。总的来说,汽车产业受到政治和法律较强的影响,产业参与者必须时刻注意产业中的政治行动和政治趋势。本文假定这一分变量的水平为0.7。

(2)经济力量。

汽车产业因利益和交换率会对可支配收入产生影响,因此,财政政策可能会导致较高的税收。因汽车产业的利益和交换率与购买行为有直接关系,与消费呈负相关性,因此,减少汽车的生命周期可能会推迟购买行为。除此之外,汽车制造商还面临着所设计的汽车要符合全球市场需求的巨大挑战。不同的国家的经济情况也不相同,作为汽车产业中的成员,产业参与者不仅要在一个国家中生存下去,还应充分考虑到全球的经济因素。本文假定这一分变量的水平为0.8。

(3)社会和文化力量。

市场中消费者的偏好具有极大差异性,而且全球化的水平和范围内不同市场的用户增加了选择的广度,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消费者偏好的迅速改变使得制造商不得不以非常快的节奏去开发新汽车种类,通过对数据和信息的了解,能够为制造商继续创造发现新的扩展业务和相关用户服务的机会。本文假设这一分变量的水平为0.7。

(4)科技研发水平。

有关用户安全、舒适和奢华以及燃料能源的问题已经得到了不断改善,这种改善力求能够将一个公司品牌同其它公司的品牌区分开,对于从事汽车特定方面的技术需求中,科技已经成为了一项关键的差异因素。本文假设这一分变量的水平为0.9。

4.1.2 产业内部环境

(1)内部竞争强度。

汽车制造业中的竞争环境是十分激烈的,近十年来,汽车制造商之间已经经历了一系列的兼并。这是因为竞争者们试图使规模经济达到最大化,同时还期望创造积极的合作关系,而通过掌握了这些信息,公司就能够采取最好的方式来为用户提供服务。本文假设这一分变量的水平为0.9。

(2)新进入的威胁。

在汽车产业中,一方面,新进入者购进成产设备需要巨大的启动资金;另一方面,全球化的趋势已经改变了全球的商业环境,这就造成新入者具备一定的实力。总的来说,新进入者威胁的水平是处于中等偏高的。本文假设这一分变量的水平为0.7。

(3)间接竞争者/替代品。

与拥有一辆汽车相比,一般都可有几种替代的选择,例如公共交通工具、摩托车、自行车或步行,但是,这些替代品在不同的地域其替代程度是有很大不同的。总的来说,替代品对汽车产业的影响是处于中等水平的。本文假设这一分变量的水平为0.5。

(4)用户议价能力。

汽车产业中用户的议价能力是很高的,因为用户能够感受到公司为了满足自身需求所付出的努力,这也意味着用户满意度得到了提高。本文假设这一分变量的水平为0.8。

(5)原料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汽车产业的制造环节需要购买和管理大量的原材料,为了高效地管理原材料供应商,产业中组织通过与自己的供应商建立控制采购和采购流程的关系网,这样汽车产业中组织若要变更供应商将不会付出巨大的转换成本,而数据和信息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总的来说,汽车产业中的组织不会受到来自供应商方面非常高的影响,供应商对产业的影响是处于居中水平的。本文假设这一分变量水平为0.5。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对各分变量进行了设定。下面本文利用公式(3)的计算方法,可以得出汽车产业互联水平α:

αindustry=0.2*[0.7*0.25+0.8*0.25+0.7*0.25+0.9*0.25]+0.8*[0.9*0.3+0.7*0.2+0.5*0.1+0.8*0.3+0.5*0.1]=0.755

可见,汽车产业的α水平属于较高水平。

4.2 轻型汽车产业用户分类

在轻型汽车产业中,用户大致能够被分成四类:最终消费者(B2C)、汽车比赛选手(汽车拉力赛)、汽车租赁和出租汽车公司(B2B)及零售商。

4.3 轻型汽车产业数据质量水平测算

本文以轻型汽车产业为例,令α=0.755,同时本文假设:D=4;Mk=60;S=100;b=0.5;T=120。可得出:

qcK*=ln{[4×60-100×(1-0.755×0.5)]/[120×(1-0.755×0.5)]}=ln2.379=0.87

通过以汽车产业为应用案例,测算了其产业数据质量水平,结果与商业实践中情况较为符合。通过测算,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基于配置效率视角数据质量模型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5 结论

与以往基于零缺陷的数据质量方法相比,本文提出了一种为最终用户评估最优数据质量水平的新方法,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通过改进基于效用最大化的数据质量模型,本文构建了基于配置效率的数据质量模型,能够反映数据供应商和最终客户的长远最佳合作利益。在实践中,可利用模型分析不同产业的数据质量水平,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模型参数,以获得数据质量的长期最优水平。

参考文献

[1]Y WAND,R Y WANG.Anchoring data quality dimensions in onto-logical foundations[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1996,39(11):86-95

[2]K ORR.Data quality and systems theory[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1998,41(2):66-71

[3]R Y WANG.A product perspective on total data quality management[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1998,41(2):58-65

[4]宋敏,覃正.国外数据质量管理研究综述[J].情报杂志,2007,26(2):7-9

[5]T C REDMAN.The impact of poor data quality on the typical enter-prise[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1998,41(2):79-82

[6]高丽华.“零缺陷”理念下的质量成本管理[J].科技和产业,2010,10(12):78-80

[7]A PARSSIAN,S SARKAR,V S JACOB.Assessing data quality for information products:Impact of selection,projection,and cartesian product[J].Management Science,2004,50(7):967-982

[8]M EPPLER,M HELFERT.A class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data quality costs[C].Proceedings of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Quality,2004:311-325

[9]C CAPPIELLO,P FICIARO,B PERNICI.Hiqm:A methodologyfor information quality monitoring,measurement,and improvement[J].Advances in Conceptual Modeling-Theory and Practice,2006():339-351

上一篇:部队审计文化下一篇:化工过程计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