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本阅读

2024-06-07

纸本阅读(精选6篇)

纸本阅读 篇1

阅读文化是人类在阅读活动中所能形成的具有社会正义感、和谐发展观以及社会诚信度等和谐文化的特征。图书馆阅读文化的价值取向就是以能促进阅读与自然和谐、阅读与社会和谐、阅读与人类和谐的纸质图书为核心,更加广泛地开展阅读环境的美化、阅读活动的丰富、阅读教育的普及以加快公民文化素养的全面提高。

1 纸质图书阅读环境的文化氛围

阅读环境是能够直接影响人们阅读效果的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的作用力量,阅读环境中的文化氛围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个人价值观。纸质图书阅读成为人与自然契合的最佳阅读的色绿通道,纸质图书阅读环境从家庭阅读到社会阅读并以图书馆阅读为阅读文化的社会现象。

图书馆纸质图书阅读环境的文化氛围经历了古代文化中非自然的阅读环境建设、现代文化中人工自然的阅读环境建设、生态文化中天然自然的阅读环境建设。纸质图书阅读环境建设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

古代私密藏书文化中的阅读环境因“秘而不宣”向来重视藏书建筑的防潮湿与防霉蚀功能。魏晋南北朝时期因写本的流行私藏与寺院藏书的丰富使得家庭阅读较为活跃;隋唐五代时期官府藏书开始有了藏书室与阅览室之分,观文殿书室设有阅览室;唐代时期官府收藏中,开始拓展校书、修撰、侍读功能,集贤殿组织抄缮书籍设付本收藏,崇文殿为少量学生阅读;宋元时期盛行雕版刻书并兴盛书院藏书,其藏书楼与讲堂及学生斋居为一体,开放阅读成为古代私秘藏书向近代公共藏书过渡的象征。

近代公共藏书文化中的阅读环境因“西学东渐”创建图书馆阅读功能,阅读开始关注环境的作用。早期的文渊阁内收藏经典并阁外设防火蓄水绿化庭院、天一阁四面环植竹木并阁前凿池与阁内通风以防漏防热,均呈现出“天人合一”的建设思想,但藏书借阅很少。自古越藏书楼、江南图书馆、京师图书馆之后,才开始设有供读者阅读图书的阅览室,以代表中国公共图书馆的诞生。随着欧美式图书馆建筑思想的传入,清华大学图书馆、东南大学孟芳图书馆的藏、借、阅三部分功能基本呈现并分开设置,读者与书籍的信息流向不相交汇。图书馆的藏以至用,是通过借阅成为读者活动的公共场所,阅读环境已成为图书馆公益性服务的基本载体,专用阅览座位与宁静且整洁的室内环境是阅读文化的最初表征,读者的个人阅读价值开始被关注。

现代社会藏书文化中的阅读环境因“人文精神”的倡导而经历了从闭架到开架阅览的开放式服务环境的设置。自建国初到改革开放之前图书馆建设是遵循藏、借、阅“三大空间”划分并按书刊信息流布局,建设思想是以保持藏书的独立性为主导,阅读环境也开始有了专项设施的布局与室内文化氛围的营造。1987年10月1日之行了《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以后,开架阅览的管理体系实现了图书馆藏、借、阅、管功能一体化,读者成为图书馆服务的真正的主体,阅览环境实现全人自由的开放,阅览空间加大、采光与通风足够完善,与此同时还普遍注意到内外环境的设计并努力创造新颖大方具有文化内涵的造型和能给读者提供良好阅览条件的室内空间,阅览环境的文化氛围成为现代阅读的时尚特征。以用户为中心的阅读环境建设更加注重以人流为主导的整体布局,阅览座位的规模以及最大分布已经成为现代图书馆建设的基础指标,用户个人的阅读价值在现代图书馆建设与服务中获得了充分的体现。

生态文化中的个性阅读环境因“和谐”而营造藏书与用户、藏书与自然、用户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用户置身于藏书与自然的和谐环境中自由的阅读与思考。唯有纸质图书的收藏与阅读方能成为图书馆建筑发展与阅读环境美化的媒介,促使图书馆建设真正的以用户为中心,图书馆的建设开始以阅读为主导,形成整体化、有序化、人性化及艺术化的和谐,阅读环境的建设成为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主流,充分体现节能、环保、健康、舒适及雅致的文化氛围。纸质图书阅读环境的营造促进了用户个人阅读价值与社会和谐相关联。

2 纸质图书阅读社会的文化活动

阅读社会的形成是阅读行为的全民化和学习风尚的社会化的体现,全民的阅读价值是在社会信息平等与自由获取以及免费使用图书馆的社会发展中逐步体现的。阅读价值正是培养全民社会价值观的基础,积极倡导自主学习与培养阅读习惯能加快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拓展适应社会生存的自主创造的个人价值选择的空间,大力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因此,全民社会价值观与个人阅读价值观的统一是基于社会阅读活动的开展,纸质图书是社会阅读活动中直接传播知识的最佳媒介,纸质图书在培养个人阅读习惯中已经成为基本生活方式之一。

图书馆纸质图书的阅读是培养全民图书馆意识,增强图书馆保障公民信息平等与权利的使命感,扩大图书馆公益性的社会作用,让全民充分利用图书馆,使阅读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化的特征。纸质图书阅读的文化活动主要以全民阅读活动的社会阅读、早期阅读活动的儿童阅读促进阅读社会的发展。为此,纸质图书阅读社会的建设是图书馆文化活动的价值取向。

全民阅读活动的国际性组织是1956年在美国成立的国际阅读协会(IRA),目前参与国家有100余个,世界各地有10万余个人与团体会员,在国际上有很大的影响力,其宗旨和目标是要使每个人都拥有阅读的能力”。阅读已经成为社会文明发展的动力,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国民阅读象征着民族精神;1975年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提出:“让世界上每个角落的每个人都能读到书”。

2006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之际,《中国图书馆学会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正式成立,这标志着中国图书馆学会在开展全民阅读的组织活动中有了专门的组织机构。与此同时,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11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有组织的开启了中国全民阅读活动,全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阅读活动,阅读已经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阅读活动的主题内容从热爱读书到快乐阅读、从开放阅读到社区阅读、从媒体阅读到健康阅读,推动着阅读文化逐步向生态文明的方向发展,纸质图书阅读方式更加符合生态文化之节能、自然、环保、健康的特征,是最适应未来人类文明的最佳阅读方式。全民阅读能力的提高是民族综合实力增强的体现,强盛的国民取决于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是民族的灵魂,公民阅读水平是社会文明的象征,儿童阅读是培养阅读习惯的良机,更是民族强盛的希望。

儿童阅读活动的国际组织是1953年瑞士成立的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是由德国记者吉拉·雷普曼发起并创立的非营利组织,是全世界致力于把图书和儿童联系在一起的国际网络,目前在全世界已有60余个国家分会,1986年中国儿童读物促进会(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CBBY)成立。国际儿童读物联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门推动儿童阅读读物发展的机构,并确定每年4月2日为“国际儿童读书节”。其“为了明天的世界更美好,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阅读”的号召,推动着世界儿童阅读活动的普及,健康阅读是儿童阅读文本选择的原则,儿童纸质图书阅读一直都是国际儿童读物联盟的发展方向。因此,纸质图书阅读是促进儿童健康阅读的正确选择。

阅读社会的建设更加需要在长期的社会阅读活动中形成规范的阅读教育体系,将培养国民阅读能力与阅读研究相结合,实现个人阅读价值与社会发展相统一。

3 纸质图书阅读教育的文化培养

阅读教育的基础是关于图书内涵与阅读行为的历史和发展的研究,在阅读社会活动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图书文化与阅读文化相融合的学科体系,以适应阅读社会发展的需求。关于图书与阅读文化的研究专著主要有:阿那尔的《图书社史》、沙杰尔的《从图书到阅读》与《图书的秩序》及《读书文化史一文本·图书·解读》、菲蕾的《十八世纪法国的图书与社会》、程焕文的《图书文化导论》、曼戈尔的《阅读史》、王余光的《中国阅读史概论》等,这些研究成果将成为阅读教育学科资源的积累。

阅读教育的体系:1)是以阅读理解教育,普及小学生对经典图书与传统文化基础了解的阅读理解能力为基础;2)是以阅读分析教育,提高中学生对知识成果与科学文化内涵解读的阅读分析能力为成效,3)是以阅读研究教育,培养大学生对专业论著与学科文化差异性发现的理论创新能力为目标。在教育体系中创建阅读学科使之成为培养人才自主学习能力的公共课程。阅读教育更加注重健康阅读习惯的培养,纸质图书阅读教育成为提高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阅读已经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特征。

图书馆服务的社会效益是以纸质图书阅读氛围的营造、阅读活动的开展以及阅读教育的普及推动阅读社会的形成,并以此加速社会文明化进程。

参考文献

[1]、谢灼华: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修订本).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2]、王余光:图书馆与社会阅读研究冲国图书馆学报,2008;(2)

[3]、程焕文:藏而致用流通开放—中国古代私人藏书的本质和主流.图书馆学研究,1987;(4)

[4]、程焕文:秘而不宣保守典籍—论中国古代的私人藏书(上).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92;(1)

[5]、程焕文:秘而不宣保守典籍—论中国古代的私人藏书(下).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92;(2)

[6]、程焕文:普遍均等惠及全民—关于公共服务普遍均等原则的阐释.图书与情报,2007;(5)

[7]、邱冠华:大众阅读指导与和谐社会—中国图书馆学会2006年年会第四分会场主题阐释.图书馆建设,2006;(5)

[8]、吴晞:文明沃土知识津梁—解读深圳图书馆新馆.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2:(3)

[9]、李明华:对中国图书馆建筑文化的思考.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3)

纸本图书的出路 篇2

相对于纸质书而言,电子书有三大优势,即价格低廉、传播迅速以及延伸阅读的方便。对大多数人来说,阅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相关资讯,或者满足精神上的追求与愉悦。从这点来说,无论读者是通过纸质书达到目的,还是通过电子书,并没有实质上的区别,主要区别在于购买的价格。对于出版商来说,得到一部书的电子版权要比纸本版权会便宜许多,纸质书从购买版权到印刷、装订、仓储、物流、陈列上架等各个环节中,所占用的原料、空间以及资金,每一个环节都会产生相应的成本及损耗,所有成本及损耗最终都由消费者来承担。未来社会对环保及劳动保障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直接的后果就是纸张和人工的成本变得更高,再加上通货膨胀等因素,纸质书的价格几乎无降低的可能。而这其中的许多环节对于电子书来说,却几乎不存在,表现在售价上,便是天然的价格优势,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发展,这种价格差别会越来越大。

就传播速度而言,纸质书也是无法与电子书抗衡的。正常情况下,一部纸质书的出版,从写完交稿到印成成品上架,通常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电子书却可以在完稿之后即刻面世,令作者的思想在第一时间公布于众。网络的普及,也令到电子书可以无视地域之分,瞬间抵达终端,不像纸本书还要受到交通等条件制约,增加时间及物流成本。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已经随着网络及数码产品的普及发生了更改,各类数码产品如手机、MP3、平板电脑以及电子阅读器等的出现,使人们面对纸质书本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短,面对电脑的时间却越来越长。而网络上的阅读更具拓展性,读者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可以通过关键词迅速找到与之相关的另外一篇甚至一系列文章,而不用像以前一样到书架前慢慢寻找;在遇到不解的时候,网络的搜索功能亦能迅速地解决这一问题。这一切,都是电子书迅速占领纸质书市场的直接原因。

但是,尽管有着若干优势,电子书仍然有着自身的缺陷。既然是电子书,必然依附于电子产品才能够让读者阅读到它。目前电子书的载体首先是电脑,然后才是电子阅读器。几年前曾有朋友向我推荐某种电子书,当时电子书的宣传与广告亦随处可见,但近两年明显少了不少。我想其中原因,就在于数码产品的不断更新,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以及各种阅读软件的出现,令电子书的储存与阅读功能被平板电脑以及智能手机所携带的各项功能所涵盖。既然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能够涵盖电子书的阅读功能,人们又何必再多买一件单一阅读功能的数码产品呢?一位台湾从事出版业的朋友曾经尝试过电子出版,投入几百万来做电子阅读器,最后铩羽而归,回到传统纸质出版。事后他说,数码产品的更新换代实在太快了,是硬件的升级拼不过软件的更新。他的话令我想起二十多年前出现的BP机,虽然曾经风靡一时,但手机的出现令它迅速消亡,成为新一代年轻人们非常陌生的上世纪产品。

那么,有关阅读的问题就出来了。由于数码产品功能的互相渗透,无论是通过电脑还是手机,阅读仅仅是它们各项功能中的一部分,人们通过电脑和手机更多的是获得资讯、看电影、玩游戏和社交等,阅读成为数码产品使用者生活中极为微小的一部分,并且很容易在阅读的过程中被电脑、手机所携带的其他功能分散注意力。面对这种不断被打扰,我想真正想看书的人,最终还是会回到传统的阅读方式——打开一本书。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正规的学术著作虽然可能会在写作的过程中参考电子书,但最终仍然会以纸质书的形式面世,并且被收入图书馆。全世界的图书馆都在尽量地保存纸质书籍,以期让未来的新新人类,能够全面地了解当今人们的思想、科技手段和生活情趣等。虽然各国国体不同,政见相异,但在这一点上有着天然的共识,并且各图书馆的藏书行为直至现在为止,仍然是以保存和收入纸质书为主体。

从另一个方面讲,阅读又不仅仅是满足于资讯的获取,它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表现,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它不是打开一个网页就能够获得满足的,而是需要有物化的书、可以触摸的纸张以及与之相呼应的时间来完成。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令人们下意识里追求慢生活,打开一本纸质的书正好符合这种生活方式。纸质书在满足资讯获取的同时,还有着电子书无法呈现的纸张之美、印刷之美,以及因之而来的情韵之美,这也是未来纸质书的发展趋势——它将逐渐趋向于艺术性与收藏性,将视觉之美、纸张之美与印刷之美完整地结合起来。最近几年出版的《鸿雪因缘图记》《中华再造善本》等书就是典型的例子。这些纸质书因极具欣赏性及收藏性,故一推出市场马上售罄,极受读者欢迎。它们的特性无法通过电子书来表现,其内容亦不在电子出版物所感兴趣的范围之内,故未来的阅读方式里,纸质书与电子书将是平分秋色,谁也无法取代谁。电子书的出现,只能是让人们更多一重选择,而非纸质书的消亡。

纸本阅读 篇3

外文原版期刊因其能反映各领域的最新成果而广受相关研究人员的欢迎, 但外文原版期刊价格昂贵、品种繁多, 且价格逐年上涨, 各图书馆只能有针对性地重点采购。由于每个图书馆在订购外文期刊时缺乏馆际协调意识, 重复采购现象严重, 造成了经费与人力物力的严重浪费。实现外文期刊的协调采购与资源共享, 走联合采购的道路, 既能节省购书经费, 扩大订购范围, 同时能提高外文期刊的利用率, 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深圳文献港资源发展工作组 (纸质文献组) 通过对深圳图书馆、深圳大学图书馆、深圳大学城图书馆 (简称深圳三馆) 的纸本外文期刊收藏情况进行了调查, 编制了深圳三馆纸本外文期刊联合目录, 通过分析该联合目录, 可以全面地掌握各馆外文期刊采购的情况, 如三馆纸本外文期刊收藏特点、外文核心期刊收藏情况、重复采购情况、非捆绑刊采购情况等, 并发现存在的问题。根据深圳市发展需要以及深圳三馆纸本外文期刊收藏特点, 制定深圳地区三馆纸本外文期刊协调采购方案。

一、深圳三馆纸本外文期刊收藏特点

从分析深圳三馆纸本外文期刊联合目录可以看出, 由于各馆的功能定位与其服务对象的不同, 每个馆所采购收藏的纸本外文期刊, 都各具特色, 具体表现在:

深圳图书馆纸本外文期刊收藏的涉及面较广, 但主要属于应用型方面的期刊, 尤其是社会科学方面的外文期刊, 其主要特色是较全面地收藏了东盟各国的主要期刊, 涉及服装、商贸、时政、旅游休闲等, 这是因为其所服务的对象主要为广大市民, 而其自然科学方面的外文期刊主要是IEEE, 共有144种。

深圳大学图书馆所收藏的纸本外文期刊, 无论是自然科学期刊还是社会科学期刊, 内容都比较偏重于基础理论研究方面, 其自然科学外文期刊主要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医学、工业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食品和建筑材料等, 尤其以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医学的基础理论外文期刊居多;而社会科学方面外文期刊, 主要涉及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政治理论、法律、经济基础理论、会计学、商业贸易、保险、教育类、语言学习类、文学艺术理论等, 其中社会学、法律、商贸和英语学习类外文期刊占了较大的比重。

深圳大学城图书馆的外文期刊收藏特色则体现在保证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外文期刊的同时, 也适当兼顾收藏了一些应用研究方面的外文期刊, 虽然数量还不是很多。自然科学方面, 天文与地球科学的外文期刊是其他两馆所没采购的, 而生物医学、工业设计、计算机技术、建筑、交通运输和环境科学等方面的外文期刊也比其他两馆要丰富全面得多;社会科学方面重点突出了心理学、社会学、法律和经济商贸类, 其中包括现代物流的外文期刊。

二、深圳三馆纸本外文核心期刊收藏情况分析

根据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004年版《国外科学技术核心期刊总览》和《国外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总览》, 统计出深圳三馆核心期刊入藏量及其所占的入藏比例, 详见表1、表2。

从表1表2可以看出, 三馆外文期刊总入藏量为1501种 (去重后为1365种) , 其中外文期刊总入藏量最多的是深圳图书馆, 741种, 深圳大学图书馆最少, 220种, 但其核心期刊的入藏率最高, 为72.72%, 体现了其主要服务于大学教学科研的特点。

深圳图书馆的核心期刊入藏率最低, 尤其是社科方面的, 这主要决定于其所服务的主要对象为广大市民, 其入藏的外文期刊侧重于应用型的。

三、深圳三馆纸本外文期刊重复采购情况分析

根据深圳三馆外文期刊的联合目录, 统计出三馆外文期刊入藏的重复情况, 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 深圳三馆都重复入藏的外刊很少, 只有13种, 主要是社科方面的。同时, 两两之间的重复率也较低, 大学城图书馆由于兼具高校馆和公共馆的功能, 其与深圳大学图书馆的入藏重复有53种, 重复率为7.46%;与深圳图书馆的入藏重复率56种, 重复率为4.57%;而深圳大学图书馆与深圳图书馆由于其功能不同, 主要的服务对象截然不同, 其入藏重复只有39种, 重复率最低, 只有4.23%。从“外文期刊联合目录”中看出, 各馆重复订购的期刊主要是不与数据库捆绑订购的期刊。

四、深圳三馆重复采购且非捆绑纸本外文期刊情况分析

根据深圳三馆外文期刊联合目录, 统计出深圳三馆重复并且不与数据库捆绑销售的外文期刊2010年的经费情况, 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 三馆重复订购且可协调采购 (非捆绑) 的外文期刊只有11种, 所需经费也仅仅15900元, 好像协调采购的意义不大, 但如果我们从两个馆两两之间的重复订购和经费情况来看, 就会发现, 如果三馆在外文期刊订购上不重复, 则每年可为政府节约经费大约45万元 (156933+240435+48025=445393元) , 还未考虑涨价因素。

五、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 深圳三馆的外文期刊收藏已经较全面地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在自然科学方面, 三馆较全面地收藏了数学、物理、化学基础理论外文期刊以及化工、生物科学、医学、工程材料学、机械制造、电子技术、通讯、计算机技术、食品、建筑、城市规划和环境科学等方面的外文期刊;在社科方面, 则较全面地收藏了社会学类、管理类、法律类、经济类、和文化教育类方面的外文期刊, 其中经济类以经济理论、世界经济、商贸和金融方面的居多。

但是, 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根据深圳市“十一五”发展规划, 高新技术产业、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和现代文化产业是未来深圳的四大支柱产业, 而有关现代物流方面的外文期刊三馆只收藏了5种, 其中大学城收藏3种, 深圳大学和深圳图书馆各收藏1种。而新能源的发展是未来世界能源发展的大趋势, 但是, 三馆的外文期刊中只有3种是涉及能源方面的。

所以, 今后三馆在采购外文期刊时, 在保证原有优势的基础上, 应重点加强现代物流、新能源等方面纸本外文期刊的协调采购, 或者可以通过电子资源的协调采购, 重点采购充实这两方面的文献资源。

六、深圳三馆纸本外文期刊协调采购目标

根据工作组对深圳三馆纸本外文期刊上述情况以及各馆馆藏建设目标的分析, 工作组提出以下深圳三馆纸本外文期刊建设的具体目标, 以促使深圳三馆纸本外文期刊协调采购有规划、有目标地进行。

1. 保障率:借助电子期刊的协调采购保障全学科的外文原版期刊需求。提供全学科的参考资料。

2. 订重率:深圳三馆的纸本外文原版期刊订购重复率控制在5%以内。

3. 核心期刊比例:提高外文核心期刊的比例, 确保外文期刊的订购质量, 深圳三馆的纸本外文核心期刊总入藏率占50%以上。

七、深圳三馆纸本外文期刊协调采购原则

工作组通过讨论, 确定了深圳三馆纸本外文期刊协调采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E-First原则:

即电子版优先原则, 外文期刊以订购外文数据库为主要馆藏资源, 执行纸本外文期刊与数据库严格查重, 对于已订购数据库中收录且有永久使用权的期刊, 如果数据库没有捆绑纸本的限制, 建议停止订购纸本期刊。

2. E-Only原则:

凡是已订购电子版且有永久使用权的外文期刊, 不管数据库有没有捆绑纸本的限制, 停止订购纸本期刊。

3. 稳定性原则:

保障纸本外文期刊订购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深圳三馆在已订购期刊的基础上尽量不做大幅度的调整。

4. 读者需求原则:

深圳三馆纸本外文期刊协调采购应以读者需求为前提, 对于三馆重复订购的外文期刊, 可在读者使用率调查的基础上, 根据各自读者使用率情况进行协调采购, 读者使用率最高的图书馆保留订购, 另外两个馆则可以不订;对于三馆的读者使用率都比较高的外文期刊, 也可考虑重复订购。

5. 低订重率原则:

对于深圳三馆需要重复订购 (读者使用率都高) 的纸本外文期刊, 三馆的订购重复率必须控制在5%以内。

6. 保持特色原则:

深圳三馆纸本外文期刊协调采购不仅要以保持各馆馆藏特色为基础, 还要以突出和强化馆藏特色作为协调采购的目标。

7. 分工合作原则:

这是协调采购的重要原则, 与保持特色原则相呼应, 深圳三馆纸本外文期刊协调采购应在保持各馆特色的基础上, 分工合作, 确定各自的收藏重点, 有侧重地增加部分三馆共同匮乏的外文期刊的采购, 提高全地区的文献保障率。例如, 深圳大学城图书馆的基础读者群体是大学城内国家重点院校的研究生、博士生以及科研人员, 科技类外文期刊是其建设重点, 那么大学城图书馆则可以加强对于自然科学类外文期刊的购买量;而深圳图书馆的读者群体定位为社会读者, 其社会科学类图书在保持优势的同时可以进一步加强其馆藏量建设;而深圳大学图书馆可以依托其所开设的综合性学科门类, 对于部分种类的外文期刊进行补充采购。

八、深圳三馆纸本外文期刊协调采购建议

根据上述深圳三馆纸本外文期刊协调采购目标和原则及目前深圳三馆纸本外文期刊收藏情况, 工作组通过讨论, 提出以下协调采购建议:

1. 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分工订购, 深圳市图书馆保持其东盟各国期刊特色, 并主要保留社会科学方面的外文期刊, 大学城图书馆主要保留自然科学方面的外文期刊, 深圳大学图书馆可根据其学科设置重点收藏外文期刊。

2. 从读者使用率方面考虑, 各馆对于长期没有读者使用的纸本外文期刊可大胆删订。

3. 与数据库查重, 凡是已订购数据库 (电子版) 且有永久使用权的纸本外文期刊应大胆删订, 建议深圳市图书馆从2011年起删订IEEE纸本外文期刊 (144种) , 因为另两馆已订购该数据库。

4. 对具深圳市外文期刊保障价值, 但各馆采购计划均未涉及的外文期刊, 需要确定单独的订购清单, 三馆分工订购, 增加期刊品种, 扩大保障力度。

九、2011年深圳三馆纸本外文期刊协调采购计划与实施

根据上述深圳三馆纸本外文期刊协调采购目标和原则, 工作组在读者使用率调查的基础上, 制定了2011年深圳三馆纸本外文期刊协调采购计划并付诸实施。根据现实情况, 深圳市图书馆馆藏电子型的外文期刊 (数据库) 比较少, 而另两馆订购电子型的外文期刊 (数据库) 品种均比纸本外文期刊多很多, 从保持各馆原有馆藏特色和结构考虑, 在2011年深圳三馆纸本外文期刊协调采购的计划中, 深圳市图书馆续订了原馆藏所有纸本外文期刊, 不作删订;深圳大学图书馆删订了38种纸本外文期刊, 其中6种与深圳市图书馆和大学城图书馆两馆均重复, 17种只与大学城图书馆重复, 15种只与深圳市图书馆重复, 节省经费约13万多元人民币;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删订了23种纸本外文期刊, 其中6种与深圳市图书馆和大学城图书馆两馆均重复, 11种只与深圳大学图书馆重复, 6种只与深圳市图书馆重复, 节约经费约8万元人民币, 两馆合计共节省经费约21万多元人民币。

通过这次的协调采购, 深圳三馆非捆绑纸本外文期刊重复订购品种从原来的11种减少到4种;深圳大学图书馆与大学城图书馆非捆绑纸本外文期刊重复订购品种从原来的40种减少到7种;深圳大学图书馆与深圳市图书馆非捆绑纸本外文期刊重复订购品种从原来的29种减少到8种;深圳大学城图书馆与深圳市图书馆非捆绑纸本外文期刊重复订购品种从原来的46种减少到34种, 订重率均已大大下降, 达到深圳三馆的纸本外文原版期刊订购重复率控制在5%以内的目标。

摘要:通过对深圳地区三大图书馆纸本外文期刊馆藏的特点与现状分析, 提出了深圳三馆纸本外文期刊协调采购的目标、原则、建议与实施方案。

关键词:深圳,图书馆,纸本外文期刊,协调采购

参考文献

黄子钦:复刻装帧让纸本无限复活 篇4

我做设计时会有一种发想,就是先设定一个最坏的状况,比如发生战争或天灾的时候,我会想要得到什么对自己有帮助的讯息,而且这个讯息是以书为载体来呈现的。意思就是说,当一个事物死亡之后,它发出什么讯息让你觉得是最有价值的,会让人在找到之后,通过那个讯息反推回去思考:“如果这个事件在现在的时空发生,会是怎样的形式?”类似这样的发想。

设计本来有个主轴是要解决问题。当纸本受到数字的竞争,我觉得它不可避免要发展艺术性,要变成某种方式的艺术品。艺术品的主要精神是提问,提出一个问题让人家思考,而不是解决问题。而如果设计的主轴是解决问题,那我们做书籍装帧,要同时把它作为艺术来提问,那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一种矛盾。因为如果不提问,它会很“阳春”,没有提问的能量。所以我们就要让它去提问,然后挑战习惯,或美学,或题材,或市场,或人性。我觉得做书籍装帧,免不了要同时面对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矛盾,有时候你或者你的团队必须面对。

我的想法是,用复刻的方式来面对这样的状态,其实就是新旧并存,同时有两个时空,不会企图用单一的东西来说服对方。我所讲的主题是用时间、空间、物件做分类,来讲复刻的精神。时间和空间很抽象,物件很具象。时间的界定会有一个刻度或线性的感觉,因为时间绝对不是发散的。你看时钟就是把一条线圈成一个圆,然后一直跑;空间比较有体积感,做东西就是要做出一个体积感,再书写它的语言;物件很好理解,就是物体、东西。

纸本阅读 篇5

一、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保障总体情况

(一) 图书馆近十年来文献资源购置经费情况。近十年来, 学校非常重视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 下拨给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购置经费逐年有所增长, 从2005年的315万元, 到2014年的649万元, 增长了1倍多, 为图书馆提供了文献资源建设的经费保障。

(二)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保障的基本原则。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与保障的上制定了一些基本原则:1.充分重视数字资源的建设。电子文献资源年度经费占比从2005年的34%, 到2014年的59%。目前, 校图书馆共建设有各类中外文网络数据库56个, 其中包含了EI、SCI、CPCI等三大权威性的检索工具, 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与喜爱。

2.确保满足纸本文献资源的基本建设保障。图书馆必须满足生均年进新书量3册的标准, 为此近几年的年进新书量大约在6万册左右。

3.大力加强馆际互借与原文传递工作。通过Balis、Calis、Cashl、北京高校联合体、高科联盟图书馆及NSTL等, 充分利用馆际互借与原文传递, 来满足实体馆藏不能提供的信息需求。

(三)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保障现状。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与实践, 截至2014年底, 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为读者建立和提供比较完整的三级文献资源保障体系:100万册的馆蒧纸本文献为第一级;56个中外文电子资源数据库第二级;多种方式馆际间的共建与共享为第三级。

二、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近十年来纸本文献建设情况

(一) 图书馆近十年来年进新书量与累计馆藏纸本文献总量。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一直非常重视纸本文献资源的建设工作。近十年来, 资源建设部的工作人员结合学校的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认真工作, 积极调研, 很好地完成了各年度纸本文献资源的建设工作。年进新书量最低5.21万册, 最高为7.36万册, 平均为6万册。馆藏纸本文献的总量也从2005年的44万册, 发展到2014年的100万册, 很好地满足了教学和科研对纸本文献资源的需求。

(二) 图书馆纸本文献购置分类统计分析。为研究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纸本文献的建设情况是否与学校的专业设置相一致, 本文以图书馆近三年新购置的纸本文献约18.6万册为样本, 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类目进行分类统计, 并按占比排序, 可以得出新购图书排在前5位的是:工业技术类占31%、经济类占15%、文学类占12%、数理科学和化学类占9%、政治法律类类占8%, 其和约占75.44%。可以说, 图书馆纸本文献资源的建设基本符合我校以工为主, 工、理、文、经、管、法等相结合的学科专业布局。

三、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纸本文献使用分析研究

(一) 图书馆读者成分分析。根据2015年11月20日的统计, 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的正式读者有19665人, 主要读者类型有本科生占62%、研究26%、教职工11%, 还有部分短期培训人员和馆际互借证占1%。可以看出, 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本科生与研究生, 他们占读者人数的88%。

(二) 图书馆读者年借阅情况。以2014年为例, 图书馆读者借阅纸本文献约14万册, 其中研究生的个人最大借阅册数110册, 本科生的个人最大借阅册数为197册, 教职工的个人最大借阅册数为95册, 总体平均每位读者借阅7.12册。

(三) 图书馆纸本文献使用分析。1.馆藏纸本文献整体借阅情况。2011-2014年, 读者借阅馆藏纸本文献共计43.85万册, 如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其所借的图书进行分类统计, 可以得出排名前5位的是:文学类占28%、工业技术类占27%、数理科学和化学类占11%、经济类占7%、语言文字类占7%, 其和占总体借阅量的81%。如果与图书馆2012至2014年纸本文献购置分类统计情况进行对比, 其前5位4同1异, 说明学校图书馆的纸本文献建设与读者对纸本文献学科专业的需求比较一致, 并依据此可考虑在今后的纸本文献建设中, 可适当提高文学类、语言文字类书籍的比例。

2.新购纸本文献利用率研究。2012-2014年, 图书馆共购置纸本文献约18.6万册, 其中可借阅的纸本文献约13万册, 这些文献在2012年11月一2015年10月的3年间, 被借阅4.27万册次, 整体上的利用率为32.86%。利用率超过40%的有军事类占57%、语言文字类占54%、马列类占47%、哲学类占46、历史地理类占45%和文学类占44%。从中可以看出, 纸本文献利用率较高的书籍并不是专业书, 而是与扩大知识面、提高读者修养有关的一些书籍。

四、结束语

通过上述的分析与研究, 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纸本文献建设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能基本满足学校的教学与科研的需求, 新购置的纸本文献与读者借阅在学科专业上有着较高的一致性, 而且纸本文献的利用率也是比较高的, 特别是扩大读者知识面、提高读者修养方面的书籍利用率更高些。

摘要:本文首先对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保障的总体情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接着重点对纸本文献资源的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 同时又分析了读者对纸本文献资源的借阅与使用情况, 进而得出了一些经验, 为今后图书馆纸本文献资源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纸本文献,建设与使用

参考文献

纸本阅读 篇6

浸淫在出版业30多年,在离开城邦出版集团后创立的大雁出版基地也已迈入第8年,资深出版人苏拾平看华文出版的未来,与近年出版业高声疾呼“数字转型”不同,他认为华文出版的主轴之一,是以纸本为主。

苏拾平强调自己并不保守,但他观察两岸出版产业的走向,“很真诚地认为未来出版以纸本为主。”对于多数人强调数字出版是未来,传统出版应积极转型,他则认为传统出版没有转型问题,因为纯粹的数字出版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电子书1.0到3.0,与出版相关的也就是1.0,只要电子书变成2.0,就是一个新行业了。苏拾平认为现在所做的只是出版的数字化,是一种从工序、流程到网络技术渐次到位的宁静革命。在阅读行为改变,在网上看所有的东西都可视为阅读的时代,浏览仍不等于读书,讯息算不上内容,而电子书的市场占比和发展,就他推测也会和欧美非常不同。在华文世界,在线出版会更蓬勃,电子书则倾向于成为过渡性、中间性或小众性的产品,而真正的大众市场终将被在线出版收纳。在华文出版面对严峻考验之际,原创性与出版社的品牌力才是可长可久的,原创文本才能产生延伸授权,代表作的持续被阅读、推荐、引用,发挥影响力,则能彰显与累积品牌价值,因此在追求畅销之外,创造长期价值才是让出版社持续被读者信赖、关注的关键。

nlc202309051411

上一篇:汶川地震纪念馆下一篇: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