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本图书

2024-09-16

纸本图书(精选5篇)

纸本图书 篇1

一、高校图书馆纸本期刊服务绩效研究的意义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传统纸本期刊受到了电子期刊较大的冲击, 导致在图书馆文献中的比重逐步下降, 经费减少, 刊种数量逐渐递减。但是, 纸本期刊也有其独特优点, 譬如无需网络和网络环境约束, 无需培训, 使用方便, 再者纸本期刊出版期早, 可长期保存, 无需考虑计算机系统相关的诸多技术问题。另外, 我国的偏远落后地区计算机网络和信息资源还不健全, 购买电子期刊数据库需花费较多资金, 而订购纸本期刊可根据预算资金的多少及学校的需求可灵活取舍, 因此在很长时间内电子期刊不可能完全取代纸质期刊。纸本期刊仍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其存在性仍是客观现实的必然需要。所以开展对影响图书馆纸本期刊服务绩效的因素分析, 提高纸本期刊服务绩效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影响图书馆纸本期刊服务绩效的因素

1. 纸本期刊文献的采购和提供。

采购的期刊文献是否结构合理, 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各学科各层次用户的需要;馆藏数量与读者比例是否恰当, 能否满足读者需要;用户及时有效获取馆藏的期刊文献的程度如何, 提供纸本期刊文献服务效益与成本的性价比是否较高。

2. 纸本期刊管理和服务水平。

工作人员是否了解用户需求, 对待读者是否礼貌热情, 是否提供个性化服务, 工作人员是否具有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解决用户提出的各种问题。

3. 文献检索与文献获取。

用户文献检索与文献获取是否便捷准确, 图书馆馆藏信息是否能方便地得到和利用, 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服务是否完善。

4. 纸本期刊服务环境。

纸本期刊阅览室是否舒适、整洁, 借阅环境是否优美和谐, 藏、借、阅是否方便读者, 馆员读者关系是否和谐融洽。

三、提高纸本期刊服务绩效策略

针对以上影响纸本期刊绩效的因素, 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搞好纸本期刊服务:

1. 加强纸本期刊的订购, 让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益。

做好订购前的调研工作, 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如主动联系院系资料员、负责课题开发研究的学科带头人和科研人员, 了解他们需求和意见;在期刊室、资料室设置意见簿, 征求读者意见;进行问卷调查, 通过图书馆网页等方式对师生进行调查, 召开读者座谈会, 面对面了解师生对期刊的需求;期刊阅览室管理人员对读者阅读利用情况的统计分析, 也是期刊订购的一个重要依据。

2. 做好创新服务, 提高期刊服务绩效。

(1) 借鉴、吸收电子期刊的信息组织和检索方式, 建立完善的检索体系。纸本期刊工作中对信息的整合、归类、查检和传播等方式, 均可借鉴吸收电子期刊和网络信息的内容组织和检索功能的设计及方法。期刊工作人员应编制各种期刊文献目录、索引、文摘、题录等专题目录检索工具, 完善期刊检索体系, 给读者提供简捷有效的期刊文献检索途径, 从而提高期刊利用率。同时要对读者进行图书馆知识和信息检索教育, 使其具备一定的情报意识和检索技能, 提高读者自我服务能力。 (2) 宣传新刊, 及时开发二三次文献, 积极做好纸本期刊的宣传导读工作。刚出版的纸质期刊的利用率最高, 之后利用率递减。图书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通过E-m ail、Q Q群或图书馆网页对用户开展及时告知服务, 加大对新刊的宣传;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编辑、开发和传递纸本期刊信息, 通过对二、三次文献的开发, 让读者在第一时间看到新刊的重要文章、论文题目及新颖的论文观点述评, 科研动态通报、热点技术评述等知识信息, 还可以通过宣传栏的方式介绍或推荐本馆的其他刊物, 提高纸本期刊的利用率。 (3) 做好纸本期刊的装订、收藏工作。

3. 建立科学的排架方法。

传统的纸本期刊排架方法是按学科分类排架, 其优点是可以使同类学科期刊集中摆放, 便于读者按主题或学科专业进行查找, 又可使读者能通过对一种刊物的查找而发掘其他相关内容的期刊, 拓宽资料来源。但这种方法不方便按刊名查找杂志的读者。笔者设计了一种将分类跟刊名相结合的排架方法, 既方面按学科, 也方便按刊名查找所需杂志。

4. 借助信息与网络技术改进纸本期刊管理工作, 提升服务水平。

电子期刊的发展以先进技术为依托, 纸质期刊的发展同样可借助先进的信息与网络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例如, 借助网络可进行导读和报刊宣传, 以期将传播范围和速度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吸引读者参与互动。纸本期刊的馆际互借工作也可进行期刊扫描后利用网络快速传递, 馆际互借产生的费用使用数据库进行管理, 通过电子邮件或Q Q进行馆际互借过程中的信息沟通。

5. 为读者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

纸本期刊较电子期刊更能体现文化氛围, 纸本期刊阅览室应强化、优化此特性。要做好期刊的阅读服务, 期刊管理人员一定要做到阅览室整洁、宁静, 给读者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从而提高纸本期刊的利用率。

6. 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期刊管理工作队伍。

复合型高素质人才除具有爱岗敬业责任心强的基本素质外, 还要有极强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外语水平, 较强的计算机技能和图书情报专业知识。较强的信息获取、综合加工和传播能力。能向读者提供“广、快、精、准”的信息服务。图书馆拥有了较多的这种高素质服务人才, 才会有较强的现代化服务功能, 并产生较高的服务效益。

网络环境下, 纸本期刊仍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存在和发展。图书馆应通过对纸本期刊服务绩效的研究, 不断探索纸本期刊管理机制和服务模式、努力提高纸本期刊服务效益。

摘要:本文分析了纸本期刊文献服务绩效的影响因素, 提出了网络环境下提高高校图书馆纸本期刊服务绩效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图书馆,绩效,纸本期刊,策略

参考文献

[1]杜也力.图书馆读者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及方法研究[J].图书馆杂志, 2002, (12) .

[2]陈贵龙.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模式初探[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6, (5) .

[3]张东华.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调查中如何准确获取数据[J].图书馆建设, 2009, (11) .

浅谈高校图书馆馆藏纸本文献建设 篇2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纸本文献资源特点的分析,指出高校图书馆的纸本文献建设应切合本校实际、多渠道满足读者需求,同时加强与读者的沟通、互动,以评促建,使文献资源建设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

关键词:文献资源建设纸本文献高校图书馆

现阶段来说,馆藏文献包括纸本文献和电子文献,馆藏文献是图书馆服务的基础,没有了文献,图书馆就失去了其本身存在的价值,就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尤其是纸本文献,长久以来一直是图书馆馆藏的主体,近年来随着电子产业的发展才被认为出现了衰颓之势。但在高校中,电子阅读完全取代纸本阅读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不可能做到的,高校图书馆依然要将纸本文献的发展建设作为重中之重。

高校图书馆每年花大量经费购入纸本文献,然而借阅率却不见攀升,甚至有下降的趋势。如果要更多地吸引读者,笔者认为需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是图书更新速度要快。高校图书馆读者的群体多是教师和青年学生,他们对话题性的东西有非常敏锐的关注度,话题性作品上市会最快得到他们的关注。而且读者都是“喜新厌旧”的,每年各大文学奖项评选出的好书、影视传播后成为热门话题的新书都会引发读者的阅读热情,如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一时洛阳纸贵,不止市面上买不到莫言的文集,图书馆的借阅量也陡增。退一万步说,一本簇新的、最新版的《红楼梦》和多年前出版的、被翻阅多次的《红楼梦》摆在一起,读者也都会借阅最新版的图书。

其二是所购图书需切合本校专业。学校的学科、专业、科研项目等非常多,读者的专业需求量也很大,高校图书馆采购图书最先要结合本校专业设置来购买。学术书固然难读,借阅量不如小说、绘本、传记等热门图书,但是这样的书只能由图书馆购买、收藏,以供教师或研究人员使用。另外,结合学生读者的课业,还可以购买大量的考研、专业考试、公共考试用书,这类书短期内需求量非常大,常常供不应求,但考试过后就乏人问津,笔者所在的图书馆将这些书保留一些复本后,其余的会做剔旧处理,并使一些进入图书漂流环节,使其能被有需要的读者拿走,增加其使用价值。

其三是购书方式要灵活,要多方面满足读者需求。现在高校图书馆购书的方式还很传统,多依据本地或外地的书商提供书目数据,或通过馆配会等方式进行现场采购,这样固然可以获得大批的图书,但会拘泥于书商合作的出版社而错过一些有价值的书,而且配书周期长,往往一本书的热度已经过了,这本书才到馆,再经过加工分编,到读者手里的时候已经不具有话题性了,读者自然不会再对其加以关注。笔者认为,具有话题性的新书、热门书,必须尽早使之与读者见面,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借阅量,而且还可以巩固读者对图书馆的信心,使之在想要阅读某本书的时候会第一时间想到图书馆,习惯于依靠图书馆。为此,笔者所在的图书馆早已开始利用电子商务来为读者服务,对于读者急需的图书,采访人员会在当当、亚马逊等大型电商网站购买,这些网站能够提供正版的图书,同时辅之以低廉的价格以及迅捷的快递服务,往往在三天内就能收到所需图书。这种方式是对传统图书购买方式的补充,也是做好读者服务的一种方式,开通多种购书渠道,无疑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其四,要做好馆藏图书的补充。丛书、套书、文库本、译注本、校注本一类接续性、相关性较强的作品,馆藏文献倘若不能收录齐全,则会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断裂感。采访过程中的遗漏、馆藏文献的剔旧、借阅过程中的丢失、损坏,都会使这些文献不再齐全。将不齐全的馆藏文献补全是图书馆搞好文献工作的重要一环,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工作。当然,近年图书出版市场上出现一些“文库”系列则不在此列,这些书虽然冠之以某某“文库”的名称,彼此之间却并无太大的联系,作者、版别、甚至分类都不尽相同,知名出版社的精品学术图书质量很高,对馆藏文献质量有极大的补益,不过这类图书购入部分后,通常需要连续购买出版社陆续出版的该系列图书,如有遗漏,几年后就很难再买到了。

纸本文献的建设与电子文献的发展并非对立,要搞好馆藏文献建设,纸本文献与电子文献必须二者兼顾,不可偏废。电子文献与纸本文献相比,具有巨大的优势,如数据量巨大、全面,通过搜索引擎搜索资料非常便捷,颇受高校师生的欢迎,甚至渐成倚重。

为使读者多关注图书馆的纸本文献,笔者建议多搞一些读书活动,如利用“世界图书日”开展读书活动,组织如征文、演讲、诗朗诵等多主题、多形式的活动,既可以丰富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也能指导他们读一些好书。同时,图书馆馆员也可以联系学校的教师,请他们对馆藏文献做出评介,并对学生进行引导、推荐,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认识得更加清晰、直观,更能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加强馆藏文献资源建设,是每个高校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之一,它也许平淡如水,却绝对不可忽视。图书馆员就像图书馆的末梢神经,与服务对象的每一次接触都能改变读者对图书馆的看法。如果说,图书馆的藏书质量好,新书更新很快,图书馆员的服务专业、规范、精细、尽职,那么高校图书馆就会成为读者心目中的一个品牌,这个品牌不同于市场经济下的企业营销,但是却是异曲同工、相去不远的。图书馆必须树立起读者对图书馆的信心。如果说,读者认为他所需要的书图书馆一定能找到,那么他就不会费力去找其他的渠道,而是到图书馆来借阅;如果说,读者认定图书馆能够满足他学习、考试、娱乐等方面的需求,那么他就一定会走进图书馆,甚至依赖图书馆。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一方面要加强纸本文献建设,一方面要积极地树立读者服务的品牌意识,做好宣传,保持沟通渠道畅通,只有这样,读者在享受图书馆的服务时才能如沐春风,毫无障碍,也只有这样,图书馆的文献发展建设才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冯峰.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评价体系与模型构建[J].情报探索,2013(04).

[2]黄世芳.提高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质量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02).

[3]陈京莲,李小燕.试论高校图书馆为重点学科服务的对策[J].情报探索,2007(02).

纸本图书 篇3

一、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保障总体情况

(一) 图书馆近十年来文献资源购置经费情况。近十年来, 学校非常重视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 下拨给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购置经费逐年有所增长, 从2005年的315万元, 到2014年的649万元, 增长了1倍多, 为图书馆提供了文献资源建设的经费保障。

(二)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保障的基本原则。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与保障的上制定了一些基本原则:1.充分重视数字资源的建设。电子文献资源年度经费占比从2005年的34%, 到2014年的59%。目前, 校图书馆共建设有各类中外文网络数据库56个, 其中包含了EI、SCI、CPCI等三大权威性的检索工具, 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与喜爱。

2.确保满足纸本文献资源的基本建设保障。图书馆必须满足生均年进新书量3册的标准, 为此近几年的年进新书量大约在6万册左右。

3.大力加强馆际互借与原文传递工作。通过Balis、Calis、Cashl、北京高校联合体、高科联盟图书馆及NSTL等, 充分利用馆际互借与原文传递, 来满足实体馆藏不能提供的信息需求。

(三)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保障现状。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与实践, 截至2014年底, 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为读者建立和提供比较完整的三级文献资源保障体系:100万册的馆蒧纸本文献为第一级;56个中外文电子资源数据库第二级;多种方式馆际间的共建与共享为第三级。

二、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近十年来纸本文献建设情况

(一) 图书馆近十年来年进新书量与累计馆藏纸本文献总量。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一直非常重视纸本文献资源的建设工作。近十年来, 资源建设部的工作人员结合学校的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认真工作, 积极调研, 很好地完成了各年度纸本文献资源的建设工作。年进新书量最低5.21万册, 最高为7.36万册, 平均为6万册。馆藏纸本文献的总量也从2005年的44万册, 发展到2014年的100万册, 很好地满足了教学和科研对纸本文献资源的需求。

(二) 图书馆纸本文献购置分类统计分析。为研究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纸本文献的建设情况是否与学校的专业设置相一致, 本文以图书馆近三年新购置的纸本文献约18.6万册为样本, 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类目进行分类统计, 并按占比排序, 可以得出新购图书排在前5位的是:工业技术类占31%、经济类占15%、文学类占12%、数理科学和化学类占9%、政治法律类类占8%, 其和约占75.44%。可以说, 图书馆纸本文献资源的建设基本符合我校以工为主, 工、理、文、经、管、法等相结合的学科专业布局。

三、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纸本文献使用分析研究

(一) 图书馆读者成分分析。根据2015年11月20日的统计, 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的正式读者有19665人, 主要读者类型有本科生占62%、研究26%、教职工11%, 还有部分短期培训人员和馆际互借证占1%。可以看出, 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本科生与研究生, 他们占读者人数的88%。

(二) 图书馆读者年借阅情况。以2014年为例, 图书馆读者借阅纸本文献约14万册, 其中研究生的个人最大借阅册数110册, 本科生的个人最大借阅册数为197册, 教职工的个人最大借阅册数为95册, 总体平均每位读者借阅7.12册。

(三) 图书馆纸本文献使用分析。1.馆藏纸本文献整体借阅情况。2011-2014年, 读者借阅馆藏纸本文献共计43.85万册, 如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其所借的图书进行分类统计, 可以得出排名前5位的是:文学类占28%、工业技术类占27%、数理科学和化学类占11%、经济类占7%、语言文字类占7%, 其和占总体借阅量的81%。如果与图书馆2012至2014年纸本文献购置分类统计情况进行对比, 其前5位4同1异, 说明学校图书馆的纸本文献建设与读者对纸本文献学科专业的需求比较一致, 并依据此可考虑在今后的纸本文献建设中, 可适当提高文学类、语言文字类书籍的比例。

2.新购纸本文献利用率研究。2012-2014年, 图书馆共购置纸本文献约18.6万册, 其中可借阅的纸本文献约13万册, 这些文献在2012年11月一2015年10月的3年间, 被借阅4.27万册次, 整体上的利用率为32.86%。利用率超过40%的有军事类占57%、语言文字类占54%、马列类占47%、哲学类占46、历史地理类占45%和文学类占44%。从中可以看出, 纸本文献利用率较高的书籍并不是专业书, 而是与扩大知识面、提高读者修养有关的一些书籍。

四、结束语

通过上述的分析与研究, 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纸本文献建设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能基本满足学校的教学与科研的需求, 新购置的纸本文献与读者借阅在学科专业上有着较高的一致性, 而且纸本文献的利用率也是比较高的, 特别是扩大读者知识面、提高读者修养方面的书籍利用率更高些。

摘要:本文首先对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保障的总体情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接着重点对纸本文献资源的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 同时又分析了读者对纸本文献资源的借阅与使用情况, 进而得出了一些经验, 为今后图书馆纸本文献资源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纸本文献,建设与使用

参考文献

数字阅读替代纸本阅读的形态研究 篇4

关键词:数字阅读;纸本阅读;认知负荷

一、阅读的本质与发展

人类感官中最为活跃的是视觉,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通过视觉,人类认识所处的环境,认知世界万物。随着视觉符号的发展与相应视觉符号读写教育的普及,人类历史与文明的传播途径从吟游诗人口耳相传缓慢但不可逆转地发展为在可保存介质上作记录的行为方式。从广义和历史的角度看,阅读可以说是人类认识整个世界所有符号的行为,而从狭义和现实的角度看,阅读更多是指理解书写或印刷符号的能力。但从本质上说,无论广义或狭义的定义,都强调人类通过视觉获取的各种符号信息,经过大脑知觉加工,理解其中的意义,进而实现信息的传达,而这正是阅读最本质的目的。为了达到信息传达的目的,人类的阅读一直随着文化与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从阅读主体的角度来看,最初只是少数具有受教育权利的特权阶级掌握阅读和书写的能力。伴随这种能力而来的,是对于传诸后世的历史以及教化现世的话语权的牢固掌控。因此当权者藉由控制学者与教士来达到巩固统治和传承文化的目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能够有条件接受教育的人逐渐增多;随着文明的发展,受教育权力逐渐成为人类的基本权力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获取信息的途径逐渐多样化,阅读能力的限制不再是决定狭义阅读主体的最主要因素,阅读者自发转向从广播、电视、网络等提供不同感官刺激的媒体获取信息,减少了纸本阅读的机会,在富媒体时代出生和成长的一代人甚至可能不会意识到这一变化的存在。现代人在结束受教育阶段的学习之后,仍保有自主阅读的意愿和行为,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较2013年有所上升,人均书籍阅读量为7.78本;0-8岁儿童的亲子阅读比例从2013年的86.5%增长为88.8%,各年龄段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量均较2013年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从阅读载体的角度来看,人类不断尝试便于记录、携带和保存的实物来作为阅读符号的承载。从泥板、竹简、贝叶、丝帛发展到纸簿,从手抄书发展到活字印刷,每一次技术进步都带来更加有利于文化传承的载体革命。最终人们已经不再使用泥板等古老的书籍载体,纸本书籍已经完全替代了以往所有的书籍存在形式成为最主流也最被阅读者接受的阅读载体。而在当代,电子科技发展带来的数字阅读正在迅猛发展。面对数字阅读的发展,近年来学界对于数字阅读的研究从未停止。数字阅读所带来的理念上的开放平等颠覆了阅读曾经必须的物化产权形态,并凭借纸本阅读难以企及的在携带、搜索、分享和交互上的便种陛逐渐被越来越多的阅读者所接受。调查显示,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为58%,较2013年的57.8%上升了0.2个百分点;数字阅读接触率为58.1%,较2013年的50.1%上升了8个百分点,首次超过纸本阅读。

二、阅读载体的替代性

相较于数字阅读出现初期部分学者对其终将替代纸本阅读的乐观预期,近来的研究更多认为纸本阅读与数字阅读因其自身特点将以互补的形式共存下去。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原因主要体现为:纸本阅读在权威性、原创性、思想性、体验感、储藏、情感传承等方面具有数字阅读无法替代的特性,部分研究者认为数字阅读只是浅阅读、碎片化阅读的代名词。这类观点其实并未明确数字阅读的本质与特点,是对囿于当下数字阅读在技术上尚未跨越的瓶颈而产生的表面现象进行的分析。

阅读内容的权威性、原创性与思想性、阅读载体并没有必然联系,当代人类阅读已经进入了休闲时代,以阅读宽度而非深度为目的的浅阅读借由数字载体的迅捷与共享性实现,在信息泛滥超载的现实条件下,具有更大资本压力的纸本阅读与数字阅读同样面临是否迎合阅读者休闲消费取向的问题。而数字阅读载体容易造成视觉疲劳和数据丢失的问题,是当下技术发展和数字阅读生态建立过程中尚未解决但终将解决的问题。但实际上数字阅读并不是以不舒适和不安全作为本质特点的阅读方式,以这两点来否认其替代可能性是不恰当的。认为纸本阅读能够体现阅读的格调与历史印记的观点,则偏离了阅读的根本目的,而将纸本物化为产权所有物或赋予纸本新的符号意义,与其最本质的功能并无直接联系。

从替代性的本质来看,替代是指新产品的问世和销售导致另一原有产品市场占有率下降,且新产品具有更先进、更舒适、更有效率、更能满足人们需要的主要功能。无论阅读如何发展演变,其首要功能—直是信息借由符号系统实现传达。围绕这个最主要的功能来看不同载体的功能实现效果,能够更准确地判断是否能够实现产品的替代。

人类通过视觉获得符号信息,通过认知加工产生意义进而完成信息传达,换言之,认知效果是考量阅读目的实现的一个有效指标。在阅读过程中,影响认知效果的一大因素在于认知负荷,即基于人类信息加工系统由工作记忆与长期记忆组成,以及资源有限与图式理论之上,阅读者面临3种认知负荷:内在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和相关认知负荷。内部认知负荷源于阅读对象的内在难度,应该成为使用认知资源的主体;外部认知负荷由阅读对象的组织方式和呈现形式决定,尽量减少这种无效认知负荷将资源分配给其他两类认知负荷;相关认知负荷是在认知过程中剩余的认知资源,可以用于诸如构建图式等深层的信息加工,使用这种有效认知负荷进行知识构建能够促进阅读效果。结合分布式认知理论,如果阅读者将一部分认知任务分配给外部中介物,通过画图或注释等形式在脑内外建立统一的心理操作空间,能够降低内部认知负荷,从而提高认知效率。

对于任何新产品来说,其替代性可以基于是否能够完全实现原产品功能来划分为完全替代、基本替代与不完全替代。完全替代是指新产品不但具有原有产品的所有功能,且较原有产品具有更多、更完善的使用功能;基本替代指新产品具有原有产品的主要功能,且较原有产品具有更好、更完善的使用功能;不完全替代则是指新产品具有原有产品的一部分主要功能,且在这些功能上更有效率、更舒适或更能满足需要。对于阅读来说,认知效率即是需要进行对比的“功能”。

nlc202309050239

根据数字阅读现存的不同形式,其认知效率也是不同的。本文沿用百道新数字出版研究院依据数字阅读内容与纸本阅读之间的关系所划分的三种基本类型分别进行比较。

电子书1.0(E-Book 1.0),即纸本图书对应的电子版。与纸本图书同时或之后推出,内容与版式相同或相近,多通过对排版文件转档或对印刷完成的图书进行扫描来实现。因此其内容组织上延续了纸本图书的连续性、独立性与完整性。在现阶段,无论是手机、平板电脑还是电子书阅读器,因其材质与技术局限,会使阅读者产生更高的认知负荷。在当下的数字阅读中,阅读者除了因为信息受到屏幕显示限制而被拆分破坏的外部认知负荷以外,还会因为无法对特定文本的空间位置创建心理表征,更难以通过认知地图在不同文本片段之间进行导航。在纸本阅读中常用的折页、画线、做标记等创建空间记忆线索的方式在数字阅读中很难完全实现,部分功能可以通过多步骤的交互操作进行模拟,但仍会增加外部认知负荷。即使考虑到存储量与便携性的巨大优势,电子书1.0也只能实现对纸本图书的不完全替代。

电子书2.0(E-Book 2.0),即从生产到发布都只有数字形态的图书,但随着数字阅读的发展,出版界的壁垒已被打破,先出版数字版本再出版其他形式的图书也应归为此类。其发布时内容的可扩展性与互动性、版式的可变性开拓了全新的阅读市场,培养了新的阅读受众。即使也存在电子书1.0所出现的认知地图构建障碍导致的认知负荷问题,但其原生于数字平台的特点削弱了信息拆分的零碎感,又通过简单交互带来新的图式构建方式,电子书2.0其实已经实现了在相同或相近内容上对于纸本图书的基本替代。

电子书3.0(E-Book 3.0),即在文字图标等平面静态符号之外,集成音视频、即时信息与交互模块的多媒体读物。在技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如果能通过有效便捷的交互实现降低阅读者内部与外部认知负荷,增加相关认知负荷的效果,那么尚在摸索阶段的电子书3.O将有可能实现对纸本图书的完全替代。

三、实时移动交互形态下的数字阅读

在阅读休闲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倡和强调阅读应回归起点,但如何回归、怎样才算理性有效的回归是必须明确的问题。一味要求阅读者抛弃浮躁甚至抵制数字阅读并不能改变阅读内容休闲化,电子书3.0及其之后的数字阅读必须跳出观念上“模拟纸本阅读”的局限,进而针对阅读的本质,利用技术实现阅读者认知效率的提升。

数字阅读将原本单向度的私人化阅读行为颠覆为多向度的社群化阅读,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将原本线性的阅读行为扩展为网状甚至立体。不仅允许阅读者阅读作者提供的文字、图片等信息,更允许阅读者在任意时间和空间节点阅读与当前作品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包括当下电子书2.0已经常见的评论内容,更应包括作者对于当前阅读信息的后续或前导信息、与当前阅读信息点相关的其他解释性或衍生l生信息、其他阅读者对于当前信息的理解与疑问、作者对于疑问的解答或对原文的修改等。可以想见,这些信息与原本的阅读对象相比是零碎的但又是极其体系化的。这更像是纸本阅读中通过绘制关系图或做注释而得到的相对认知负荷。依托实时移动交互平台,阅读者能够实时获取、记录和组织最新的信息,这些信息并不限于文字和图片,而是以实拍影像、动画影像、音乐音效的形式呈现,结合交互时的即时反馈,为阅读者在立体空间内构建某一核心信息的个性化体系(如图1)。

这种方式完全颠覆了纸本阅读中阅读者受到时间、空间和信息检索的限制,需要花费阅读外时间将信息网络化、体系化,但同时面临的挑战则是人类面对大量形式相同的片段信息时,信息加工系统能否承受相应的认知负荷。因此,不同媒体呈现方式和设计良好的交互是数字阅读摆脱模仿纸本阅读的合理途径,也使下一代数字阅读载体在形式上更趋近通常意义上的“软件”,而不是“书本”。在设计上,更加注重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信息接收效果,即在阅读行为的表层体验之上强调信息获取体验。数字阅读的设计在本质上是信息构建与用户体验相结合的设计。结合Schmitt的用户体验体系,综合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考体验、行动体验和关联体验五个方面与Rosenfeld等研究者的信息构建杨心要素模型,笔者提出数字阅读内容与阅读者的生态模型(如图2)。

如模型所示,阅读者与阅读内容存储平台之间通过集合数字阅读产品核心功能的阅读对象进行连接。数字阅读对象保持与存储平台间的实时更新,根据不同阅读者的需求创建单独备份,并在其他阅读者检索匹配时复用。阅读者与数字阅读对象直接交互,进行多种媒体形式的阅读、编辑、注释,并可根据自身需求对材料进行重组备份为个人化材料。在模型中,核心功能的实现在于数字阅读对象本体的设计与开发,其中导航、检索筛选、关联逻辑等模块是材料组织的核心,应基于认知心理学进行开发并在使用中不断优化。实时更新备份与交互反馈是提升数字阅读体验效果两大基本功能的保证,也是数字阅读从模仿纸本阅读到替代纸本阅读不可或缺的要素。在模型基础上设计创建符合认知规律的数字阅读产品,或许可以使数字阅读摆脱模仿的窠臼,真正发挥数字阅读优势,使其为人类文明传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数字阅读在曲折中不断前行,从诞生之日起即存在争议。但技术不成熟不代表方向不正确,也正如麦克卢汉所言,技术对于人类的影响不是发生在意见和观念层面上,而是要坚定不移、不可抗拒地改变人的感觉比率和感知模式@。当数字阅读相关技术逐步发展,人类思维也逐渐适应了可交互数字阅读带来的从线性到网状和立体的思维与认知方式上的变化,就有可能最大化地依靠相关认知负荷提高信息获取与处理的效率,从而真正让数字阅读替代纸本阅读成为人类获取信息传承文明的有效工具。

纸本图书 篇5

外文原版期刊因其能反映各领域的最新成果而广受相关研究人员的欢迎, 但外文原版期刊价格昂贵、品种繁多, 且价格逐年上涨, 各图书馆只能有针对性地重点采购。由于每个图书馆在订购外文期刊时缺乏馆际协调意识, 重复采购现象严重, 造成了经费与人力物力的严重浪费。实现外文期刊的协调采购与资源共享, 走联合采购的道路, 既能节省购书经费, 扩大订购范围, 同时能提高外文期刊的利用率, 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深圳文献港资源发展工作组 (纸质文献组) 通过对深圳图书馆、深圳大学图书馆、深圳大学城图书馆 (简称深圳三馆) 的纸本外文期刊收藏情况进行了调查, 编制了深圳三馆纸本外文期刊联合目录, 通过分析该联合目录, 可以全面地掌握各馆外文期刊采购的情况, 如三馆纸本外文期刊收藏特点、外文核心期刊收藏情况、重复采购情况、非捆绑刊采购情况等, 并发现存在的问题。根据深圳市发展需要以及深圳三馆纸本外文期刊收藏特点, 制定深圳地区三馆纸本外文期刊协调采购方案。

一、深圳三馆纸本外文期刊收藏特点

从分析深圳三馆纸本外文期刊联合目录可以看出, 由于各馆的功能定位与其服务对象的不同, 每个馆所采购收藏的纸本外文期刊, 都各具特色, 具体表现在:

深圳图书馆纸本外文期刊收藏的涉及面较广, 但主要属于应用型方面的期刊, 尤其是社会科学方面的外文期刊, 其主要特色是较全面地收藏了东盟各国的主要期刊, 涉及服装、商贸、时政、旅游休闲等, 这是因为其所服务的对象主要为广大市民, 而其自然科学方面的外文期刊主要是IEEE, 共有144种。

深圳大学图书馆所收藏的纸本外文期刊, 无论是自然科学期刊还是社会科学期刊, 内容都比较偏重于基础理论研究方面, 其自然科学外文期刊主要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医学、工业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食品和建筑材料等, 尤其以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医学的基础理论外文期刊居多;而社会科学方面外文期刊, 主要涉及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政治理论、法律、经济基础理论、会计学、商业贸易、保险、教育类、语言学习类、文学艺术理论等, 其中社会学、法律、商贸和英语学习类外文期刊占了较大的比重。

深圳大学城图书馆的外文期刊收藏特色则体现在保证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外文期刊的同时, 也适当兼顾收藏了一些应用研究方面的外文期刊, 虽然数量还不是很多。自然科学方面, 天文与地球科学的外文期刊是其他两馆所没采购的, 而生物医学、工业设计、计算机技术、建筑、交通运输和环境科学等方面的外文期刊也比其他两馆要丰富全面得多;社会科学方面重点突出了心理学、社会学、法律和经济商贸类, 其中包括现代物流的外文期刊。

二、深圳三馆纸本外文核心期刊收藏情况分析

根据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004年版《国外科学技术核心期刊总览》和《国外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总览》, 统计出深圳三馆核心期刊入藏量及其所占的入藏比例, 详见表1、表2。

从表1表2可以看出, 三馆外文期刊总入藏量为1501种 (去重后为1365种) , 其中外文期刊总入藏量最多的是深圳图书馆, 741种, 深圳大学图书馆最少, 220种, 但其核心期刊的入藏率最高, 为72.72%, 体现了其主要服务于大学教学科研的特点。

深圳图书馆的核心期刊入藏率最低, 尤其是社科方面的, 这主要决定于其所服务的主要对象为广大市民, 其入藏的外文期刊侧重于应用型的。

三、深圳三馆纸本外文期刊重复采购情况分析

根据深圳三馆外文期刊的联合目录, 统计出三馆外文期刊入藏的重复情况, 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 深圳三馆都重复入藏的外刊很少, 只有13种, 主要是社科方面的。同时, 两两之间的重复率也较低, 大学城图书馆由于兼具高校馆和公共馆的功能, 其与深圳大学图书馆的入藏重复有53种, 重复率为7.46%;与深圳图书馆的入藏重复率56种, 重复率为4.57%;而深圳大学图书馆与深圳图书馆由于其功能不同, 主要的服务对象截然不同, 其入藏重复只有39种, 重复率最低, 只有4.23%。从“外文期刊联合目录”中看出, 各馆重复订购的期刊主要是不与数据库捆绑订购的期刊。

四、深圳三馆重复采购且非捆绑纸本外文期刊情况分析

根据深圳三馆外文期刊联合目录, 统计出深圳三馆重复并且不与数据库捆绑销售的外文期刊2010年的经费情况, 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 三馆重复订购且可协调采购 (非捆绑) 的外文期刊只有11种, 所需经费也仅仅15900元, 好像协调采购的意义不大, 但如果我们从两个馆两两之间的重复订购和经费情况来看, 就会发现, 如果三馆在外文期刊订购上不重复, 则每年可为政府节约经费大约45万元 (156933+240435+48025=445393元) , 还未考虑涨价因素。

五、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 深圳三馆的外文期刊收藏已经较全面地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在自然科学方面, 三馆较全面地收藏了数学、物理、化学基础理论外文期刊以及化工、生物科学、医学、工程材料学、机械制造、电子技术、通讯、计算机技术、食品、建筑、城市规划和环境科学等方面的外文期刊;在社科方面, 则较全面地收藏了社会学类、管理类、法律类、经济类、和文化教育类方面的外文期刊, 其中经济类以经济理论、世界经济、商贸和金融方面的居多。

但是, 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根据深圳市“十一五”发展规划, 高新技术产业、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和现代文化产业是未来深圳的四大支柱产业, 而有关现代物流方面的外文期刊三馆只收藏了5种, 其中大学城收藏3种, 深圳大学和深圳图书馆各收藏1种。而新能源的发展是未来世界能源发展的大趋势, 但是, 三馆的外文期刊中只有3种是涉及能源方面的。

所以, 今后三馆在采购外文期刊时, 在保证原有优势的基础上, 应重点加强现代物流、新能源等方面纸本外文期刊的协调采购, 或者可以通过电子资源的协调采购, 重点采购充实这两方面的文献资源。

六、深圳三馆纸本外文期刊协调采购目标

根据工作组对深圳三馆纸本外文期刊上述情况以及各馆馆藏建设目标的分析, 工作组提出以下深圳三馆纸本外文期刊建设的具体目标, 以促使深圳三馆纸本外文期刊协调采购有规划、有目标地进行。

1. 保障率:借助电子期刊的协调采购保障全学科的外文原版期刊需求。提供全学科的参考资料。

2. 订重率:深圳三馆的纸本外文原版期刊订购重复率控制在5%以内。

3. 核心期刊比例:提高外文核心期刊的比例, 确保外文期刊的订购质量, 深圳三馆的纸本外文核心期刊总入藏率占50%以上。

七、深圳三馆纸本外文期刊协调采购原则

工作组通过讨论, 确定了深圳三馆纸本外文期刊协调采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E-First原则:

即电子版优先原则, 外文期刊以订购外文数据库为主要馆藏资源, 执行纸本外文期刊与数据库严格查重, 对于已订购数据库中收录且有永久使用权的期刊, 如果数据库没有捆绑纸本的限制, 建议停止订购纸本期刊。

2. E-Only原则:

凡是已订购电子版且有永久使用权的外文期刊, 不管数据库有没有捆绑纸本的限制, 停止订购纸本期刊。

3. 稳定性原则:

保障纸本外文期刊订购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深圳三馆在已订购期刊的基础上尽量不做大幅度的调整。

4. 读者需求原则:

深圳三馆纸本外文期刊协调采购应以读者需求为前提, 对于三馆重复订购的外文期刊, 可在读者使用率调查的基础上, 根据各自读者使用率情况进行协调采购, 读者使用率最高的图书馆保留订购, 另外两个馆则可以不订;对于三馆的读者使用率都比较高的外文期刊, 也可考虑重复订购。

5. 低订重率原则:

对于深圳三馆需要重复订购 (读者使用率都高) 的纸本外文期刊, 三馆的订购重复率必须控制在5%以内。

6. 保持特色原则:

深圳三馆纸本外文期刊协调采购不仅要以保持各馆馆藏特色为基础, 还要以突出和强化馆藏特色作为协调采购的目标。

7. 分工合作原则:

这是协调采购的重要原则, 与保持特色原则相呼应, 深圳三馆纸本外文期刊协调采购应在保持各馆特色的基础上, 分工合作, 确定各自的收藏重点, 有侧重地增加部分三馆共同匮乏的外文期刊的采购, 提高全地区的文献保障率。例如, 深圳大学城图书馆的基础读者群体是大学城内国家重点院校的研究生、博士生以及科研人员, 科技类外文期刊是其建设重点, 那么大学城图书馆则可以加强对于自然科学类外文期刊的购买量;而深圳图书馆的读者群体定位为社会读者, 其社会科学类图书在保持优势的同时可以进一步加强其馆藏量建设;而深圳大学图书馆可以依托其所开设的综合性学科门类, 对于部分种类的外文期刊进行补充采购。

八、深圳三馆纸本外文期刊协调采购建议

根据上述深圳三馆纸本外文期刊协调采购目标和原则及目前深圳三馆纸本外文期刊收藏情况, 工作组通过讨论, 提出以下协调采购建议:

1. 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分工订购, 深圳市图书馆保持其东盟各国期刊特色, 并主要保留社会科学方面的外文期刊, 大学城图书馆主要保留自然科学方面的外文期刊, 深圳大学图书馆可根据其学科设置重点收藏外文期刊。

2. 从读者使用率方面考虑, 各馆对于长期没有读者使用的纸本外文期刊可大胆删订。

3. 与数据库查重, 凡是已订购数据库 (电子版) 且有永久使用权的纸本外文期刊应大胆删订, 建议深圳市图书馆从2011年起删订IEEE纸本外文期刊 (144种) , 因为另两馆已订购该数据库。

4. 对具深圳市外文期刊保障价值, 但各馆采购计划均未涉及的外文期刊, 需要确定单独的订购清单, 三馆分工订购, 增加期刊品种, 扩大保障力度。

九、2011年深圳三馆纸本外文期刊协调采购计划与实施

根据上述深圳三馆纸本外文期刊协调采购目标和原则, 工作组在读者使用率调查的基础上, 制定了2011年深圳三馆纸本外文期刊协调采购计划并付诸实施。根据现实情况, 深圳市图书馆馆藏电子型的外文期刊 (数据库) 比较少, 而另两馆订购电子型的外文期刊 (数据库) 品种均比纸本外文期刊多很多, 从保持各馆原有馆藏特色和结构考虑, 在2011年深圳三馆纸本外文期刊协调采购的计划中, 深圳市图书馆续订了原馆藏所有纸本外文期刊, 不作删订;深圳大学图书馆删订了38种纸本外文期刊, 其中6种与深圳市图书馆和大学城图书馆两馆均重复, 17种只与大学城图书馆重复, 15种只与深圳市图书馆重复, 节省经费约13万多元人民币;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删订了23种纸本外文期刊, 其中6种与深圳市图书馆和大学城图书馆两馆均重复, 11种只与深圳大学图书馆重复, 6种只与深圳市图书馆重复, 节约经费约8万元人民币, 两馆合计共节省经费约21万多元人民币。

通过这次的协调采购, 深圳三馆非捆绑纸本外文期刊重复订购品种从原来的11种减少到4种;深圳大学图书馆与大学城图书馆非捆绑纸本外文期刊重复订购品种从原来的40种减少到7种;深圳大学图书馆与深圳市图书馆非捆绑纸本外文期刊重复订购品种从原来的29种减少到8种;深圳大学城图书馆与深圳市图书馆非捆绑纸本外文期刊重复订购品种从原来的46种减少到34种, 订重率均已大大下降, 达到深圳三馆的纸本外文原版期刊订购重复率控制在5%以内的目标。

摘要:通过对深圳地区三大图书馆纸本外文期刊馆藏的特点与现状分析, 提出了深圳三馆纸本外文期刊协调采购的目标、原则、建议与实施方案。

关键词:深圳,图书馆,纸本外文期刊,协调采购

参考文献

上一篇:学音乐教学下一篇:辅助滤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