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水利工程质量

2024-05-10

提高水利工程质量(共12篇)

提高水利工程质量 篇1

0 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我国工程项目建设的固定资产的投资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同时,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促进了我国基本建设规模和数量的不断增大,随之而来的是,工程质量管理越来越重要,难道越来越大,经常发生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问题和事故,使得工程质量形式很严峻。基于此,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工程质量监督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经过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建立起初步的工程质量管理相对完整的制度,在我国的工程质量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新时期,随着对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工程质量管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问题,对工程质量管理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制约作用,因此,对工程质量监管体制进行研究是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

1 工程质量监管存在的问题

首先,政府监督体系不完善,虽然工程建设过程中,我国工程监管都有不同专业的自上而下的监督制度,然而,实际过程中,工程质量管理经过核算检验和工程验收两个过程,工程质量监管仍然是微观管理的方式。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管控制进行了过多的干预,造成了政府拥有裁判员和运动员双重身份,工程质量监管控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作为特殊的产品,工程的质量安全不仅仅关系到国家财产安全,更和人民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如果工程项目发生事故,那么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但是,目前我国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督控制没有其他产品质量监督制度科学有效。

第二,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存在的问题。作为工程项目的直接制造与生产者,施工企业的技术生产水平,生产条件,以及管理水平对工程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然而,当前我国的工程项目施工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督管理的标准不高,对工程质量的不够重视,管理不严等问题。

第三,目前,我国缺乏完善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目前,随着我国工程建设市场的迅猛发展,我国现有的关于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需要,现有的法律法规落后于工程质量监管,这就给工程的质量监督控制造成了不便,更不能给建立政府监督,社会评价,企业自主控制的工程质量责任体系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

第四,社会对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对工程建设的监控和管理,业主进行过多的干预。事实上,业主规范的行为对于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工程项目的如期完工有着直接的影响。然而,实际工程项目建设中,存在着业主过多干预工程监理工作,甚至有些业主没有经过监理部门而对施工方直接下达指令,从而引起了不必要的纠纷,造成了工程质量问题。监理部门是工程项目建设中施工现场的管理者,业主对工程质量工作委托给监理部门,应该通过监理部门进行工程项目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因此,业主直接管理监理部门,而不是管理工程项目建设过程。

2 完善质量监管的解决措施

首先,树立和转变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意识和观念。我国政府主管工程建设的部门必须转变观念,严格依法,转变职能,对工程项目建设不直接指挥工程建设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更不能直接干预企业内部的管理,从而使得工程建设企业真正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特征,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负盈亏。针对不同的体制,不同的市场主体,不同的地域的企业,从市场角度出发,公平公正,为其发展提供相同条件的竞争公平的合理的市场环境。改变工作思路,做好决策从宏观把握工程建设职能。放开对企业的管理,将属于企业管理的工作交给企业管理,通过政府转变工作观念,能够营造工程建设行业公平开放的竞争环境,从而确保工程项目的目标实现,最终实现工程建设行业的和谐发展。

第二,确保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政府职能。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是其管理的范围。因此,为了创建公平,公正,开放的竞争环境,避免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滥用职权,把对工程质量将部门的管理方式变为通过政府财政部门全部事业单位,从而将利益和权力脱钩,并且将工程质量的监督收费纳进工程预算管理,甚至可以取消收费,从而深化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改革。同时,将传统的针对不同工程,不同企业的采用没有区别的单一的质量监督的方式进行改变。无区分的质量监督模式不能实现对工程对企业的公平对待。因此,必须针对不同的企业和不同的工程区别对待。集中资源对影响工程质量的突出问题进行重点解决。通过对薄弱环节以及重点环节的强化管理,采用差异化的管理方式。

第三,完善社会评价和企业自主监督控制体系。社会通过对工程项目的管理,监督,技术等方面的技术服务,对业主进行满意度调查,同时通过专门的第三方监理机构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进行评价,从而全面提高工程项目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施工企业必须具有生产合格工程产品的资质,能够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的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和控制,能够对工程实际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督责任制度,通过和企业相关的质量管理人员相匹配,建立有效的工程施工质量企业自主控制体系。

第四,建立和健全我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法律法规建设。完善工程质量建设许可制度。工程项目建设企业在获得相应工程资质的前提下,必须具有工程建设安全生产和保证质量的能力。工程质量许可制度能够促进施工企业的自主控制能力,对于企业质量保证机制的建立有着促进作用。建立工程质量责任制度。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各方主体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由工程各主体共同承担责任;工程完工以后,在工程使用寿命年限内发生的责任,发生工程安全质量问题,相应工程各方主体共同承担责任。同时,对我国现有的关于工程质量监督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正,建立和健全符合时代要求的工程质量监督体制;基于法律层面,建立和市场监督相关联的机制,对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脱节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对工程技术法律法规标准进行修正,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依据是工程质量标准和规范,通过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推进我国工程质量监管的发展。

第五,全面提高我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素质。强化我国工程建设监理部门的人员素质。在工程建设质量监督中,质量监理部门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形成新的工程质量监管体制时,需要强化对工程质量监督人员的素质的建设,确定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的执法地位,明确其监督职责,确保监督地位,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监督水平。强化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的监管措施。通过法律手段对工程建设的质量监督行为进行规范,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进行工程实体的质量检查,通过检查结果对工程项目建设中的违法问题进行严格处理,对工程建设进行全程的质量监督,保证工程的质量。加强工程建设各方对工程质量的意识。通过工程质量责任制度的落实,全程控制工程质量,全面提高工程质量管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水平,从而促进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事业飞速发展,工程质量管理越来越重要。本文基于对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机制的分析和探讨,总结了我国当前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提高我国工程质量监管的措施,对于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深化,我国的工程建设的固定投资呈现多元化特点,工程建设的规模和数量逐级增大,工程质量的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分析了工程质量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目前工程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从监管的体制,制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工程质量,监管,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孔凡剑.借鉴国外经验,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对策浅析[J].科技信息.2008.31:106.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2010)第5号,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S].

[3]徐冰.对加强工程质量监管若干问题的探讨[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1(.21)1:87-90.

提高水利工程质量 篇2

——吴店镇中心小学教学质量提高工程活动总结

如果把学校的教学质量视为一座大厦的话,那么,教学常规管理就是这座大厦的根基,这个根基不需要多么堂皇、美观,但必须是真材实料,严格施工,这样才能经久耐用。在常规管理过程中,我们 坚持做到“四个一”:

一、突出一个中心:以“教学工作为中心”

“观念决定行动”,学校常规教学管理工作能否得到重视,关键在于领导班子尤其是校长的认识是否到位,观念是否正确。目前,学校工作千头万绪,各种临时性迎检任务频繁、对安全卫生关注过多等等因素,都会给教学工作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教学管理有所放松,常规落实不够,教育质量下降。而教学质量一旦下滑,再想提起来就十分不易。所以无论情况发生什么变化,我校均坚持以教学教研为中心,将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始终绷紧教学质量这根弦不放松。

为提高常规教学管理效率,从1998年开始,十余年来,我校一直坚持实行领导分工负责制,班子成员坚持做到“五个一”即负责一项工作、分管一个年级,蹲一个教研组,包一个班,参与一项课题研究,大家齐心协力、团结协作、相互配合、互相支持,遇事不推不让,有困难共同克服,有问题共同承担,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确保了学校这架机器快速运转,不出问题。为不断提高校委会成员的工作能力,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我们还坚持实行校委会成员值周制,由值周领导负责处理学校的日常事务,确保学校的每一项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布置,有督办,有检查、有考评。

二、建立一套制度

1、制定科学管理制度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的、动态的管理,没有规章制度是不行的。在教学过程中,我校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如《教师岗位工作职责》《常规教学月检查评估细则》《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关于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若干规定》《教职工考勤考绩管理办法》《教育教学奖惩办法》《加强常规教学管理的补充规定》《关于加强教研活动管理的若干规定》《教师百分制考评细则》等,用制度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让学校每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执行过程中,我们还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不断对这些制度进行修改、完善。如今秋我们开始推行年级组长负责制、班主任捆绑制,随即对以前的教学质量奖惩办法进行修改,增添了年级组长、班主任奖励办法、学科集体奖、年级组集体奖奖励办法等内容,使这项制度更具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

2、认真执行相关制度:

制定管理制度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坚持执行每一项制度,让这些制度不但写在纸上,挂在嘴上,更能落实在行动上。如为落实《常规教学月检查评估细则》的相关要求,我们坚持进行常规教学月检查,每月对教师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外辅导、单元检测等环节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检查,检查有记载、有分析、有小结,有指导意见及改进措施,检查结果在全体教职工例会上通报。这些措施的采用有效减少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盲目性,为学校领导全面掌握教学情况、调整管理办法提供了帮助。我校制定有《教职工百分制考评细则》,每个学期末,我们均组织专班对照考评细则对教师一学期来的工作表现进行综合评定。

三、细化一个过程:即细化常规过程管理,“细节决定成败”。常规管理的重点、关键点就是一定要把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抓落实。为此,我们坚持对常规教学实施“精细化”管理,力求管理细致入“微”到课任教师的搭配、任课的安排、教师的备、教、批、辅,学生的作业、考试,常规教研、专题研究活动的开展等方面,将每一项工作都尽可能做得尽善尽美:

1、将管理细致入微到“本子”上。

这个本子,一个是教师的本子——备课本,一个是学生的本子——作业本。教师的本子,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的预设;学生的本子,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另一方面,则反映了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态度。在备课方面,我们对教师备课的要求、款项、格式都有明确的规定:如要求教师备课必须做到“三兼顾四备一使用”:即兼顾课程标准和目标,兼顾教材和学情;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具,备学具;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备课款项细化为不同学科、不同课型,对备课格式也有统一规定,并通过常规教学月检查、推门听课等方式检查教师备课是否达标。每个学期,班子成员均对教师进行一次不打招呼的推门听课活动,并将推门听课的结果纳入教师教研活动成绩之中。在学生作业方面,我们对不同年级作业的类型、格式、书写要求等都有详细的规定,如课堂作业统一使用上面下发的课堂作业,一二年级用铅笔书写,三年级以上用钢笔或圆珠笔书写,要求学生书写干净、整齐,错题统一用铅笔在原题旁边改正,不准在原题上涂改。教师批改及时认真,无错批、漏批,无一勾到底现象。小字:一二三年级均一课一练,一二年级用铅笔书写,三年级用钢笔写。这些要求教师人手一份,教学时只需对照相关要求去具体落实就行了。

2、将管理细致入微到课堂上。在课堂教学环节,我们要求教师把功夫下在课前,把重心放在课内,把补差放在课后,认真研究“轻负担、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方法,努力做到目标明确,师生互动,课堂内外互延,确保学生课课有所得,提倡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每个学期,我校教师至少要讲三次课:一次是有准备的教研活动研讨课,一次是集体备课后的汇报课,一次是领导

推门听课。每次听课时由听课人员对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教师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评定,然后将三次讲课成绩按比例进行汇总,就是该教师本学期讲课活动的最终成绩。

四、培养一支队伍

提高水利工程质量 篇3

[关键词]教育实习 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黄翠红(1968- ),浙江湖州人,湖州师范学院教务处实践教学科科长,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校教育管理。(浙江 湖州 313000)

[中图分类号]G64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9-0039-03

教育实习作为师范生的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必修课程,既是对师范生思想和业务上的多项综合训练,又是对师范生心理、思想、能力及知识等各种因素的全面检验与提高。面对当今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新形势,特别是全面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的精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需要,师范专业教育实习也面临严峻的考验,如何规范、创新教育实习管理,保证教育实习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习动手能力、交流能力、表达能力等)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等),已成为各高师院校普遍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强化师范技能训练,为开展教育实习奠定坚实基础

1.学校必须从人才培养方案着手,采取“平台+模块”的培养模式,加大教育专业课程。前两年为基础平台教学,开好、开足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及学科教学法等师范必修课程,加强学生的教育教学理论功底。后两年为模块方向课程,进行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并完成毕业论文。同时,根据师范生就业需要,在培养方案中设置其他模块方向,供师范生选修,以培养师范生的全面素质,拓宽知识面,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2.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从师技能水平。组织“三笔字(毛笔、钢笔、粉笔)”“演讲”“说课”“课件制作”等教师基本技能的训练和竞赛。制定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实施意见和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训练大纲。从学生入校开始,实行四年一贯,全程开展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明确不同年级师范生教师能力培养标准,对各年级师范技能进行系统化培训,还可以推出学生职业技能考证制度,全面培养师范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3.创新模式,学做互动,开展“拜师学教”实践活动。“拜师学教”活动充分体现了教育专业的特点,是教师专业化培养的一种有益尝试。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教育实习基地资源,遴选基地学校的优秀教师作为指导教师,从大二开始到大三有组织、有步骤地与指导教师结成对子,明确每个指导教师带3名学生,至少每周安排半天时间进行“拜师学教”活动,分四个步骤:(1)观摩指导教师的教学生活及工作,同时担任指导教师的教学助手,从事学生辅导、作业批改等工作;(2)着重建构现场实际教学经验,包括教材分析、教学活动准备、教学活动演示、听课、评课等;(3)模拟教学,试讲一堂课,课后与指导教师共同反思;(4)教学总结与科学研究。通过“拜师学教”活动,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可让其尽早熟悉基础教育、懂得基础教育、适应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内容、任务及目标,采用不同形式和方法,有序推进,为教育实习乃至毕业后走上教育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探索教育实习有效模式和机制,提高教育实习质量

1.改革实习模式,体现教育实习实效性。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和范围的不断扩大,教育界也正在积极探索教育实习新模式,一些学校提出了“分散实习”“顶岗实习”“混合编队式实习”等各具特色的教育实习新模式,但是大多数高校仍然沿用传统的“毕业前一次集中定点实习”模式。这种模式把教育实习从整个教师教育过程中剥离出来,成了一个与学科教育脱节的独立的环节,而教师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专业发展过程,应该在中小学校这一大环境下进行。因此,教育实习形式应该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形式之外,还可从学生入校开始,开辟教育实习与基础教育改革研究相结合、与社会调查相结合、与社会服务相结合、与学生科研相结合、与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相结合、与毕业预分配相结合的新天地,从而全面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社会适应能力。

2.实行分层管理,促进管理模式多元化。教育实习是一项综合性强、涉及面广、极为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不仅是大学的内部事务,而且与地方行政部门、实习学校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作为高师院校,应该从教育实习现时状态出发,充分考虑高校、实习学校和学生的受益价值,努力探索教育实习管理的新模式,整合力量,分层管理,促进教育实习管理模式多元化。首先,应建立由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实习学校组成的“教学团队”,构建高校与市县教育局、实习学校共同参与、紧密配合、共育合格师资的新机制,协调管理,分工负责。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教育实习的协调和监督;高校负责教育实习计划的制订、实施和实习经费的保障;实习学校主要负责教育实习的过程教学与指导,其任务在于指派优秀指导教师,加强对实习生教育实习各个环节的全面指导,和高校一起评价、考核实习生实习情况。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充分发挥好三者的作用并凝聚成合作精神的关键在于高校要有所作为。高校要从“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出发,在加强教育实习研究的同时,充分发挥高校的人力资源优势,深入中小学广泛合作,争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努力创设出富有地方特色、符合地方教育特点的有实效的教育实习模式。其次,高校内部也要建立由学校领导、职能部门、下属学院负责人组成的“教学团队”,建立教育实习与招生、就业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将实习基地建设、实习带队管理与学校招生宣传和就业工作紧密结合,按地区分派到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包干负责。教育实习实行“学院包干负责、带队教师全程指导、学校领导带队巡视”的管理模式,实行分层管理,责任到人。教务处落实实习任务和组织学校领导巡视工作,主要起协调管理的作用;各学院(系部)首先要取得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协助,由教育行政部门联系实习单位,落实实习任务;带队教师到实习学校具体落实实习生的实习年级、班级、教材、宿食等问题,带队教师在人数众多、专业背景不一的综合实习队伍里,以团队领袖的身份发挥着核心作用。经过教育实习,各市县区教育局与实习学校对高校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为学校更好地开展教育实习、招生、就业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3.改革评估督查模式,建立统一协调的教育实习管理长效机制。为了确保教育实习质量,高校常常会联合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实习学校一起对实习生的实习质量进行督查、评估。大部分高校每年或两年召开一次教育实习总结交流会,听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实习学校领导对实习生教学、高校实习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但是随着招生数量和范围的不断扩大,实习基地的不断增多,分布越来越广,这种大规模的集中交流已不现实。针对这种情况,高校要适时改变教育实习评估督察模式,教育实习工作总结交流可以由“请进来”向“走出去”转变,由“集中”向“分散”转变。高校应该走出学校,由学校分管领导、招生就业处、教务处、学院分管领导组成一支教育实习巡回检查队伍,到各地进行教育实习巡视,全方位了解实习情况。这种模式的优点主要体现在:第一,将大规模的实习总结交流会化为分散的座谈会;第二,将远距离的沟通化为面对面的交流;第三,能够真正听到教育局和实习学校对高校教育实习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第四,有利于高校和实习基地学校建立长期的、稳定的、双赢的关系;第五,有利于巩固学校招生、就业和教育实习“三位一体”管理模式。

三、健全系统科学的管理规章制度,实施规范管理

要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必须特别强调从严治教、规范管理。高校应该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建立一整套系统科学的规章制度,并根据形势发展不断健全与完善。

教育实习工作也是高校一项教学系统工程,必须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才能取得持久的效果。规章制度的建立,应立足于影响教育实习质量的关键因素,做到“对症下药”。一是建立健全教育实习的组织与管理制度,明确学校、学院、系部各级管理机构的管理职责,制订科学规范的操作程序,使教育实习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顺利进行。二是建立健全教育实习经费管理与使用制度,保证一定的经费投入,为教育实习顺利开展提供物质和经济保障。三是建立和健全带队指导教师的遴选机制和激励机制,制定合理的教育实习带队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和鼓励高水平教师带队指导的政策与措施,调动教师参与教育实习带队工作的积极性。四是建立健全与教育实习有关的学籍管理规定,明确对学生的要求,促进学生端正科学态度,保证精力和时间投入。五是建立健全教育实习成绩评定制度,制定学生实习成绩档案册,明确实习成绩评定程序、评定内容和评定标准,规范、严肃实习成绩的评定工作。六是建立健全教育实习档案制度,确保教育实习总结、成绩、教育实习调查报告、教案等各环节教学资料档案完整、规范,实现对教育实习的全程监控。七是建立教育实习质量监控机制,这是保障教育实习质量的重要手段。及时开展教育实习评估检查和教育实习先进集体与个人、优秀教案与优秀调查报告的评选工作,做到以评促改、以奖扶优。

四、强化教育实习关键环节的管理,是提高教育实习质量的核心

要提高教育实习质量就要强调教育实习过程管理的全程性,强化关键环节的管理。

1.学院(系部)包干负责,落实实习任务。教务处每年根据实习人数及地区分布情况分配实习任务,划分实习管理包干地区,确定实习带队教师、实习组长和实习生详细名单。学院(系部)以实习包干地区为单位,落实教育实习任务、基地管理等,实习期间由学院和带队教师全程负责过程管理。

2.带队教师全程蹲点指导,确保实习质量。教育实习质量的保证主要由两方面因素构成,内因是学生,外因是带队教师,内因通过外因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因此,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带队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实习质量的重要保证。学院(系部)要成立实习工作领导小组,每个实习点都要配备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带队教师,进行全程蹲点和遥控监督管理,负责实习生的思想教育、督促检查实习工作、协调各种关系、处理突发事件等,保证教育实习质量。

3.学院和学校领导巡回检查,加强实习检查与监督。实习期间,组织由学校领导带队,院办、教务处、招就处、学生处、团委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学院分管院长参加的教育实习巡回检查团队,进行教育实习巡回检查指导工作。通过走访当地教育局、实习学校,看望实习生,召开教育局、实习学校领导参加的座谈会和实习生座谈会,全面了解实习生的实习情况,加强与当地教育局、实习学校的沟通,加大对实习生的监督力度。

五、重视总结交流,注重培养实习生反思教学能力

1.以不同形式、不同层次做好教育实习的总结工作。首先,各学院在实习组长、带队教师总结工作的基础上,召开本学院实习工作总结交流会或汇报会,总结经验,巩固成果,找出问题,并对学校及本专业实习教学工作改革和今后组织实习工作提出意见与建议。其次,学校在学院总结交流和召开带队教师、实习组长座谈会的基础上,组织召开年度教育实习工作总结及表彰会。开展教育实习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评比,可以有效提高学院、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工作责任感,为提高教育实习质量提供士气保障。

2.组织开展实习优秀教案和优秀调查报告的评选活动。优秀教案和优秀调查报告是学生教育实习实践能力和创新水平的展示,学校每年组织优秀教案和优秀调查报告的评选活动,将优秀教案和优秀调查报告汇编成册,一方面供下一届实习生参考,另一方面送到实习学校,在互相交流的基础上,增加实习学校之间的竞争意识。有效地推进实习教案和调查报告质量的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3.实习生返校后,学院可以组织教师对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情况进行验收。对返校后的师范生就“说课”、课件制作以及教案撰写等内容进行考核,对部分实习效果不明显,验收不过关的学生进行专题培训。确保人人参与、人人过技能关,真正达到“会备课”“会讲课”“会评课”,全面提高学生师范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汪颖.从教育实习看教育技术专业师范生从师技能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5(12).

[2]李崇爱,万成.教育专业化进程中的教育实习:理念、目标、模式[J].现代教育科学,2006,(11).

[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2007]2号)[Z].2007-02-17.

[4]孙晨红.改革教育实习的新设想[J].教育探索,2006(4).

[5]高思.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J].中国大学教学,2007(2).

如何提高工程质量 篇4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是工程建设中的一贯方针, 它道出了质量目标工作的重要性。如何加强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目标控制, 确保施工项目的质量, 是工程质量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 也是创造优良工程的关键所在。

1 施工阶段质量管理过程划分

1.1 按施工阶段工程实体形成过程中物质形态的转化划分.. 可分为对投入的物质、资源质量的管理;施工及安装生产过程质量管理, 即在使投入的物质资源转化为工程产品的过程中, 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各因素、各环节及中间产品的质量进行控制;对完成的工程产出品质量的控制与验收。前两项工作对于最终产品质量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需要对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五大因素进行全面管理。其中包括:施工有关人员因素;材料 (包括半成品) 因素、机械设备 (永久性设备及施工设备) 因素、施工方法 (施工方案;方法及工艺) 因素和环境因素。

1.2 按工程项目施工层次结构划分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为:程为:工序质量管理、分项工程质量管理、分部工程质量管理、单位工程质量管理、单项工程质量管理。其中单位工程质量管理与单项工程质量管理包括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安装施工质量管理与材料设备质量管理。

1.3 按工程实体质量形成过程的时间阶段划分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过程控制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量过程控制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其中事前控制为施工前准备阶段进行的质量控制, 包括对准备工作及影响质量的各因素的质量控制。事中控制为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所有与施工过程有关各方面的质量控制, 包括对中间产品 (工序产品或分部、分项工程产品) 的质量控制。事后控制是指对施工所完成的最终产品 (单位工程或整个工程项目) 以及有关方面 (如质量文档) 的质量进行控制。

2 搞好工程质量, 使质量控制和保证措施落实到每道工序

搞好工程质量做好以上工作, 要成立专门的质量检测机构, 配备充足的有经验的, 熟悉业务并具有较强责任心的质检人员, 质检人员同技术人员要密切合作, 严格按质量标准要求精心组织施工, 对每道工序, 每个部位, 每个环节严把质量关, 对施工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协商并采取措施改进, 使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真正使质量控制和保证措施落实到每道工序上。首先, 我们应该重视施工现场和施工记录的统一, 通过数据记录真实反映现场施工情况, 记录整个施工过程, 同时通过对记录的复核、审查、确认可以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予以纠正和指出。一切应以数据说话。此外, 应重视分项工程的质量评定, 真实、客观、科学、有效地评定工程质量。不能把日常的质量检查和控制工作与质量本身等同起来。质量检查、分析、评定是全面掌握施工质量的手段和方法, 但施工质量是否能满足标准的要求, 则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价, 质量评定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每一项都直接影响到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 施工中所做的工作都是局部的, 片面的, 只有综合评价才能全面反映质量情况, 因此, 质量评定这项工作如果加强了, 对提高工程质量的管理水平是相当有利的。其次, 一个工程的施工方案合理与否, 对项目施工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先进生产手段的运用, 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的实施, 可以举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现在的主平硐施工, 采用皮带运输, 可以解决出碴的难题, 轨道可以用来施工永久水沟和巷道维护, 这样既可解决文明生产难和打锚杆角度不符合要求的问题。缩小设计、施工与规范之间的差距, 是质量控制应该努力追求的方向。缩小与规范的差距, 基本的方法就是努力达到规范的各项要求, 对不能达到规范要求的, 应分析其中的原因, 找准存在的问题, 在过程中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规范的要求考虑了共同的要求, 要缩小差距, 还应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编制一些更为具体和与项目相适应的规定, 以切实落实好规范的要求。认真执行三检制, 评定填写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切实做好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每项分部工程开工前认真编写施工组织方案, 制定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书面报告监理、业主、参建各方, 认为方案切实可行, 方可实施。每周召开专题会, 总结分析当周工作完成情况, 以及质量安全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对不足之处, 提出改进措施, 安排部署下周工作, 真正做到, 事前事中控制, 过程检查, 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 保证了坝体填筑质量, 为建造优质工程奠定了基础。

摘要: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必须对工程项目建设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施工项目的质量是企业的形象, 是企业的信誉、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在市场上的竟争能力。

提高测绘工程质量的论文 篇5

0 引 言

毕业设计的目的是检验和提高毕业生专业基础知识、研究能力、自学能力及各种综合能力,也是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通过毕业设计,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学生对本专业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掌握,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最后的综合教学环节,一般设置在最后一个学期,在本科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测绘工程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通过最后的毕业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毕业设计环节可以为学生今后独立从事生产和科学研究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增强学生独立面向工作和社会的信心。

1 当前测绘工程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相比其他专业,测绘工程的就业面比较窄,找工作和考研面试给设置在最后一个学期的毕业设计带来了一定的冲击,造成学生无法集中精力进行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评定成绩在学生找工作或考研时未进行参考,对部分学生来说,毕业设计合格即可,进而对毕业设计的态度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因专业面窄,如何因材施教地针对学生自身情况设置合适的题目对指导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总的来说,当前测绘工程本科毕业设计存在以下问题:

1) 学生毕业后主要有两种去向,一种是直接就业,一种是继续深造读研究生。用人单位招聘时间不集中,导致学生需要实时关注就业信息,实时准备应聘等事项,无法把精力集中到毕业设计上来。相比较来说,研究生面试时间相对较集中,但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准备面试、复试,给时间相对较短、任务较重的毕业设计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且目前研究生面试实行差额面试,所以部分考生可能不能继续深造,那么他们又要面对找工作的难题。因此,在最后一个学期的毕业设计中,学生会因毕业去向挤占了毕业设计时间。

2) 因为在毕业设计成绩评定前,学生毕业去向已确定,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态度相比以前也有了很大的转变,认为毕业设计不重要,主要体现在不认真执行毕业设计计划,最后一个月突击完成,导致毕业设计内容不完善,毕业论文撰写不认真,语句不通顺,条理不清晰等问题。另外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是毕业论文撰写不认真和毕业论文抄袭,现在的学生均是在信息化时代下长大的,优势是擅于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在此基础上得到更快更好的提高; 劣势是对于部分态度不认真的同学,他们利用信息时代的优势抄袭别人的论文或毕业设计核心内容,如程序编写等,这种行为对毕业设计质量和学生的诚信产生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3) 毕业设计的选题要同时兼顾本科培养目标、学生兴趣、学生的基础情况和学生的毕业去向。但测绘工程本身专业面窄,使毕业设计的选题具有很大的难度。指导老师科研方向与学生的毕业去向和指导教师缺乏对学生基础情况的了解造成指导老师难以设置一个学生既感兴趣又难易适中的题目,造成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缺乏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2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1) 毕业设计初期执行一周一次口头汇报或电子邮件汇报,毕业设计后期按照学生进度制订口头汇报计划,但不少于一周一次。在毕业设计开始前详细制定毕业设计进度安排,细化到每一周完成的任务,约定学生每周五下午口头汇报并签到,让学生对本周的毕业设计进展及问题做出相应的汇报,老师针对学生的问题做出解答,提出下周的要求安排。部分学生因为找工作或考研面试与口头汇报时间冲突,可请假,但必须做电子版汇报且在周五下午前发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对其进行网上解答及给出相应的安排。毕业设计后期因为学生自身情况差异,进度与毕业设计安排相比会有轻微变化,尤其是在毕业设计核心内容进展方面,这时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口头汇报时间,随时跟指导教师联系以解决所出现的问题,亦可通过网络进行在线交流。

2) 端正学生态度,制定合理的评分政策,设置不合格标准。毕业设计初期进行毕业设计教育,使学生明确毕业设计是课程学习与工作的一个有利衔接,是对所学课程的综合应用,使学生意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和实际价值。论文撰写是对所做事情的一个总结,是让别人明白你做了什么事情,得到什么成果,毕业论文是一个科技论文,好的论文对今后撰写工作总结、项目申请和技术设计等有非常大的帮助,因此一定要端正学生对论文撰写的态度。很多学生认为试验结果出来了,论文撰写得好不好无所谓,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在论文抄袭方面,现在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实施查重,这对学生论文内容方面的抄袭起到一定的遏制。但编程方面源代码的抄袭很难查重,指导教师则可让学生对程序的每一步进行解释并当场调试,可加强学生对编程方面能力的培养。同时制定合理的评分政策,尤其是设置不合格标准,使学生意识到不认真对待毕业设计的后果。

3) 选题可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制定。学生指定分派给指导教师后举行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会,双方互相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有选择指导教师的权利,如指导教师科研方向与自己的兴趣或工作去向不一致,可要求更换指导教师,但更换指导教师不能超过一次。在学生与指导教师关系确定后,指导教师可详细了解学生的成绩情况、毕业去向等,根据学生自身条件制定合理的毕业设计要求,如学生本身成绩平平,不太可能在毕业设计时期突然得到爆发性提高,则可设置一个难度不大但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题目; 如学生成绩较好,则可设置难度稍大具有较大挑战性的题目,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3 结束语

在当前就业竞争及高校竞争的压力下,保证测绘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质量对高校培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定要严格控制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高质量优秀测绘工程人才。本论文分析了目前测绘工程本科毕业设计的若干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敏霞,李义强,高玲. 浅谈工科学校毕业设计地位和质量的提高[J]. 科技信息, ( 13) : 118.

[2] 谢宏全,周立,高祥伟. 基于测绘工程专业规范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 测绘通报,( 2) : 99- 102.

[3] 何立恒,王志杰,鲍其胜,等. 测绘工程本科毕业设计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与对策[J]. 测绘科学,,35( 5) :245 - 246.

[4] 许才军,黄劲松,花向红,等. 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 测绘通报, ( 7) : 59 -62.

[5] 周晓光. 因材施教 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以指导测绘工程专业 GIS 方向毕业设计为例[J]. 地理信息世界,,4( 6) : 43 -46.

[6] 崔希民,彭小沾,杨可明. 具有矿业特色的测绘工程专业研究型本科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测绘通报,( 8) : 48 -52.

[7] 谢宏全,高祥伟. 测绘工程专业 2006―2010 届毕业设计( 论文) 题目统计分析与思考[J]. 测绘通报,2011( 3) :90 - 94.

[8] 符杰,宋文武. 工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 高等教育研究,2011,28( 2) : 49 -51.

加强甲方工程管理 提高工程质量 篇6

【关键词】甲方;工程管理;协调;控制

建设单位在施工现场派出的人员,称为甲方。建设方的项目管理服务于建设单位的综合利益,而甲方就代表建设单位全面管理和负责施工现场,发挥协同作用,从而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者达到利益最大化。甲方的行为职责有时还影响着整个工程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甲方的工程管理,对提高整体工程质量起着促进作用。

1.甲方在工程管理中的主要内容

1.1甲方合同管理

工程合同是为了实现工程建设任务而签订的合同,内容包括勘察,设计,施工,材料供应单位等。合同履行是工程项目建设的最终问题,因此,施工管理合同的加强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事情就是合同变更。甲方应该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如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和监理机构。这些都可以为甲方加强合同的动态管理。有效保护甲方在合同旅行中的利益。合同的组成是由工程协商、变更等协议或文件共同组成的。因此,甲方必须对合同给予足够的认识,对合同顺利履行的保证也是有效的证据收集,加强合同管理,切好维护自身利益。

1.2质量管理

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控制好各个阶段的质量和坚持按照工程建设程序来施工,都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可以从以下两点来分析质量管理:首先,要树立优质工程建设为目标,强化质量意识。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应该让工程建设各参与方都意识到,可通过教育,培训来强化,将质量责任感给激发出来。有效的控制手段和措施都是甲方从统筹协调到具体过程中采取的,并将工程监理机构的质量管理职能给积极有效的发挥出来,使建筑工程质量得到充分保障。其次,提高施工人员素质;施工人员在建设工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甲方人员和监理机构要规范建设行为,加强科学管理来监督施工企业,可要求施工人员用专业的施工技术态度来面对整个建设工程,这些工程建设优质工程起着促进作用。

2.加强甲方在工程管理中的措施

2.1在设计阶段做好成本控制

工程建设项目中,成本控制的重点在于设计阶段。这个阶段是工程建设的起步环节,成本计算过后才可动工进行建设。虽然说设计的费用在全程的建设过程中只占总共的1.5%~2.05之间,但是这么小的比率在工程造价的影响力中却占到了75%,还要往上。由此可见,成本控制对于整个工程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本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建设费用的支出比率,决定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量和建设工期的长短。

因为在工程设计实例中我们发现,很多设计人员轻经济、重技术,随意的提高安全系数,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浪费。这个时候,甲方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行的认真的审核和计算,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免初步设计审批之后,造成的经济问题无法解决。而且针对现在的设计不精的、深度不够造成的高造价问题。可以推行适当的限额设计,从制度上有效控制设计造价。甲方这个时候,积极配合设计单位,利用同类工程建设的指标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比较,使工程造价降到最低。

2.2加强专业的协调能力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为了很好的满足项目的需要,对于项目特定的目标,我们要求对其进行有效的计划、控制、组织和协调活动。“协调”,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一项关键内容。它所协调的群体包括:组织关系、人际关系、资源供求等方面。从甲方的角度出发,技术信息的协调是技术协调的重点。这个环节,相对来说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很薄弱的一个环节。对于工程建设各个阶段的性质而言,必须要有严格的好、规范和保护体系,各个环节必须紧密衔接。对于信息技术的协调,是各个工程部门,各个阶段和各个单位之间信息的传递,这些信息有时会成为工作的依据和标准,出错的可能性必须降到零。甲方的技术协调,应该从项目管理的制约机制、组织结构和协调程序等方面进行。

2.2.1法律和经济的制约

这个制约机制是协调管理的一部分,管理肯定是需要成本的。从侧面讲,如果协调失败,必将造成各个方面的损失。为了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必须重视法律和经济的制约手段。

2.2.2优化组织结构

建立科学的管理结构,可分为内、外两部分。这样的划分,在结构上决定技术协调的工作质量和性质。一方面。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结构是否合理,具体体现在甲方自身存在的协调能力。另一方面,甲方在分包项目的时候量力而行,避免出现不合理的肢解工程,造成工程建设期间出现设计问题。比如从工程的材料和设备上来说,这两项是由施工单位全包,还是自行购买。这个时候,甲方应该考虑工程的自身管理能力和经济情况,虽然说有时候从单独的价格上来说是省了很多,如果考虑到整个工程建设,却大大增加了技术协调的工作量。客观来讲,已经违背了集约化的原则。

2.2.3严谨的协调程序

建立一套严谨的管理程序,是做好技术协调的有利条件。但是真正成熟的信息技术协调,更多的依靠严密、科学、规范的协调程序进行。对工程建设中的每个环节都进行全方位的、全参数的、客观分析进行控制,强调程序与组织的存在,对个人能力的依赖性进行弱化。因此来说,为了适应现代的工程建设模式,甲方应该使自己成为一个高效的信息中转站,使信息准确无误的、迅速的传达中得以落实和流动。

2.3创造和谐环境,强化“以人为本”理念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它不是独立存在于某个城区,其他建筑物可能会建设在城市周边,这时就会引发一些利益纠纷。而甲方做为经常出现在施工现场的一方,做好与外界良好的协调那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甲方还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审批手续,负起自身的责任,文明施工,外界对施工的不合理干扰要有效避免,这样对本工程建设的干扰就会少很多。和相邻的建筑工地双方要和谐相处,如遇到什么问题,再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的为他人提供方便和帮助,这对创建和谐的施工环境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整体的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有着绝大的优势。其次,甲方在工程管理中,还要不断的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我国有句古话说的好:“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项建筑工程的顺利完成,这其中脱离不开施工作业的管理人员在中间的积极协商和配合。在施工建设中,民工是实际建设者和主力军,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甲方应该善于关心民工的生活情况,将自身与民工的距离拉近,还要督促承包单位及时将民工的工资发放给他们,不得作出拖欠民工工资的行为,这种种举措有利于将民工的积极性给充分的调动起来。在工作中,良好的人际关系都会对整体建设起着促进作用,最重要的就是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2.4加强工程建设进度控制,保证安全文明施工

加强工程建设进度控制一般有以下几个措施:使用行政方法进行进度控制,直接、迅速、有效,但要提倡科学性,防止主观、武断、片面的瞎指挥。进度控制的经济方法,是指有关部门和单位用经济类的手段对进度进行制度和影响。进度控制的管理技术方法,通过规划、协调和控制,来保证工期目标的实现。其次,在安全施工方面,按照《建筑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①审查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是否可行;②甲方应先审查施工单位施工资质和人员资格是否符合规定,有没有超资质施工的现象;③对容易发生问题的工序重点监管,如施工临时用电、起重作业、拆除作业、高处作业等;④根据工程进度进行风险识别,编制施工安全检查表,对现场进行安全监督检查,并做好隐患整改工作。⑤检查场地情况、营地情况、员工饮食卫生、给排水临时设施等;⑥安全防护措施如消防器材、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警示牌等必须到位。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在基本设施建设方面,并逐渐试着与国际相接轨。实现的前提都会工程管理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要求,这时建设单位的甲方就应充分的将自身的作用发挥出来,有效协调和控制各方面,做好积极有效的项目管理,是工程项目提高质量和工程建设水平,合理缩短工期,充分发挥在社会和经济中的各层面实际效益,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 [科]

【参考文献】

[1]文伟屏.甲方做好工程管理工作的创新措施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3).

[2]詹继超,刘俊颖,王铮等.无效沟通引发的风险与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2007,(11):53-56.

[3]安建军.浅谈建设工程中甲方管理的几个重要环节[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2):74.

[4]刘保胜,祝小青.甲方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全过程造价控制分析[J].中国房地产,2012,(12):289.

综述提高水利工程质量的若干措施 篇7

由于在水利工程的质量控制中,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对整个工程质量起到关键影响作用的, 因此若要提高水利工程质量, 就必须要加强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在本文中,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经验, 结合当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探讨分析, 对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提出了若干措施建议。

1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在现代水利工程建设中, 通常都是由建设单位面对社会公开招标, 以竞标的方式来确定施工单位。因此在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 建设单位需要和施工单位共同配合来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 从而提高工程质量。在此, 笔者认为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在进行管理时需要注意从以下三点来加强管理与控制: (1) 施工前的质量管理。这主要是指在水利工程建设开始具体施工前, 首先需要建设单位制定一套严格的审查系统, 对施工单位的资质进行审查, 并对施工图纸、设计方案等资料进行会审。确定合理的施工工序, 选择最佳的施工工艺。并对施工中需要用到的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 确保所有施工材料都能满足技术要求的规格性能。同时施工单位要组织施工人员培训, 提高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 加强施工人员的责任心与施工安全意识, 做好施工前的动员工作。 (2) 施工中的质量管理。施工中的质量管理是最重要的一个管理环节, 也是对工程质量造成直接影响的工程阶段。在此阶段中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具体的施工要求建立适合本次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并根据施工进度随时调整施工管理方式, 以适应工程施工需求。同时要做好技术管理与造价控制工作, 尽可能的避免出现工程变更的现象。若必须要进行工程变更, 则需要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以及设计单位共同组织人员商议, 确定最经济合理的工程变更方案, 以保证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 控制工程施工成本。加强施工技术交底工作管理, 严格要求施工人员做好每一项技术交底工作。 (3) 施工后的质量管理。在施工完成后, 建设单位需要对工程进行质量验收, 这是对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 必须要认真规范的进行质量验收。对于工程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必须要加以指出改正, 不可姑息纵容, 为水利工程的运行留下安全隐患。同时, 还要对施工中的所有技术交底资料、质量检验报告以及其他技术性文件, 都做出详细的检查, 确定每道施工工序的质量都能够符合技术要求。并与施工单位协商保修问题, 做好工程质量的后期服务管理。

2 当期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问题

自建国以来, 我国就在不断开展水利工程建设, 极大的提高了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水平。但在此过程中, 却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笔者认为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几方面:首先, 工程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大。由于我国需要建设的大小水利工程较多, 使得国家不能对每个水利工程建设都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 尤其是一些小型的水工建筑工程, 更是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当地政府筹资力度较弱, 使得工程在施工中经常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 施工设备不能得到更换, 施工材料短缺, 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质量。其次, 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方式多为分包或转包, 再加上大多数负责水利工程施工的承包单位并不具备极好的资质, 有的甚至尚未通过资质审查, 所以在施工时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另外, 部分施工单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容易忽视质量管理, 监理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不强, 有的单位为了眼前的短期利益甚至不惜采取抢工期、赶进度、偷工减料等不良手段, 严重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

3 提高水利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

针对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对水利工程的需求不断增多, 对水利工程的性能质量也提出更高要求这一现象, 我们必须要不断完善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制度, 改进施工工艺技术, 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对此笔者提出一些建议方法, 具体如下: (1) 建立并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制度是指导质量管理行为的重要依据, 不管是水利工程的施工还是水利工程的使用, 质量管理人员在执行质量管理工作时, 所遵循的管理依据都是质量管理制度或管理体系。所以在质量管理工作中, 首要步骤必然是健全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体系, 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来完善质量管理规定, 加强法制建设, 利用法律手段来约束和控制质量管理行为, 提高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 切实保障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 (2) 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之后, 还要采取相关的配套措施全面贯彻和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 明确质量管理人员的职责与权利。另外, 要加强领导, 要提高领导者对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视度, 严格、规范化质量管理办事制度以及管理技术规范, 早日将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提上日程。 (3) 严把材料进场关, 做好施工材料与施工设备质量的检查。施工材料与施工设备的质量控制工作也是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点, 尤其是材料进场。需要做到的是, 任何材料、任何设备在进场前都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 要向工程监理部门提供相应的《建筑材料报验单》或设备性能检验单, 同时还要附上材料及设备产品的出厂合格证, 由施工单位做好质量检验, 且检验通过之后才可进入施工现场。 (4) 加强技术培训。鉴于水利工程施工中有很多的质量问题都是因施工技术不当造成, 所以在实际施工时, 相关施工单位还要注意做好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 要在施工建设期间, 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开展技术培训, 适当提高在岗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水平, 提高施工技术的科学含量, 最终达到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水平, 实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有效实施的目的。 (5) 大力推行水利工程建设“三制”。实践证明, 在水利工程建设和施工中推行责任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根本保证措施, 同时也是确保工程人员和单位能够全身心投入建设的依据。只有项目法人切实负起了工程建设的全部责任, 才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组织工程建设, 从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保证工程质量。在进行招标投标时, 要严把资质审查关;不仅要看投标单位的资质, 更要着重其实际业绩。 (6) 制定监理细则, 明确监理目标。根据工程要求规定监理目标、进度计划、人员和料物计划, 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所进行控制的依据、方法、制度及保证体系等。制定监理细则, 对掌握各部位、各工序、各阶段工程质量标准、质量检查、质量评定和验收程序等都作详细规定, 使施工企业和工地所有人员都知道在质量控制中做什么、怎么做、以及怎样去评价做的效果, 也便于相互工作协调和各工序的衔接。

4 结语

综上所述, 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 加强管理以提高工程质量是当前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只有保证了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 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为此, 水利工程的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都必须要制定相应的施工管理制度, 采取一定的管理控制措施, 加强人员管理, 提高施工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做好施工前的准备、施工中的控制以及施工后的验收等工作, 切实保障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能够满足施工设计的预期要求。

摘要:本文就通过分析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内容以及当前我国水利工程质量问题, 来探讨如何提高水利工程质量, 并提出一些方法建议, 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周守家.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研究[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7 (24) .

[2]黎雪峰.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水利工程质量[J].现代企业教育, 2008 (14) .

提高水利施工技术确保工程质量 篇8

1.1 我国在建和已建的部分水利工程, 由于在施工的设计阶段

没有进行综合的考量和实地的调查, 所以施工的工程没法实现其理论上的防洪要求。这些水利工程的存在, 是一种对于百姓生活安全的威胁, 同时也给国家的财政增加了负担, 造成了极大的资金浪费。

1.2 我国目前的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比较深, 相比较而言

对于水利工程的后期管理则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大量的施工在竣工的初期质量和使用寿命都是符合基本标准的, 但是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 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耗损, 随着时间的延长, 水利工程的质量逐渐的下降, 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质量下降, 相应的会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 但是由于后期的管理不到位, 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缩短。

1.3 水利工程建设落后于实际的社会需求。我国目前的水利工

程建设数量少, 水利工程的容量小, 难以满足现状。对于部分区域的洪水灾害不能进行有效地防御, 洪水灾害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大量的财产和生命损失。目前我国的城市用水比较紧张, 城市用水的关键在于充分开发地下水资源, 尤其是北方, 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面对严峻的形式, 跨流域调水工程已经无法满足需要, 地下水抽取工程技术水平低, 难以满足现状

2 水利施工技术的发展

加大科技创新, 优化现代管理模式。我国目前的管理模式存在漏洞, 应该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 结合国外的成功管理模式, 进行适当的理论创新。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水利施工技术的创新的重点也是人才。相关的管理人员必须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 引进大量的高科技人才, 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新引进人员应该具备足够的创新型思维, 拓宽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方法。对于现有的高科技人员也应该进行定期的培训, 可以是不同部门之间的内部培训, 也可以是跨国度的外部培训, 主要是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的员工工作状况, 制定必要的奖罚制度, 鼓励优秀人员积极投入工作, 对于特别优秀的员工可以实时奖金鼓励和职位晋级等, 对于部分工作效率低下的员工可以适当的淘汰掉。

3 水利工程建设所需采用的关键技术

3.1 深覆盖层堤坝地基渗流控制技术

完善防渗体系、防渗效果检测技术, 分析超深、超薄防渗墙防渗机理, 开发质优价廉的新型防渗土工合成材料, 开发适应大变形的高抗渗塑性混凝土。

3.2 堤防崩岸机理分析、预报及处理措施

崩岸形成的地质资料及河流地质作用分析、崩岸变形破坏机理分析、崩岸稳定性分析及评价研究、崩岸监测研究及预报技术研究、崩岸防治及施工技术研究、崩岸预警抢险应急技术及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3.3 水利工程老化及病险问题分析

水利工程老化病害机理、堤防隐患探测技术与关键设备、病险堤坝安全评价与除险加固决策系统、堤坝渗流控制和加固关键技术、长效减压技术、堤坝防渗加固技术, 已有堤坝防渗加固技术的完善与规范化。

3.4 水利工程监测技术

高精度、耐久、强抗干扰的小量程钢弦式孔隙水压力计, 智能型分布式自动化监测系统, 水利工程中的光导纤维监测技术, 大型水利工程泄水建筑物长期动态观测及数据分析评价方法研究, 网络技术在水利工程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大坝工作与安全性态评价专家系统, 堤防安全监测技术, 水利工程工情与水情自动监测系统, 及高坝及超高坝的关键技术:设计参数的分析, 强度、变形及稳定计算分析, 高速及超高速水力学研究。

3.5 碾压混凝土及面板胶结堆石筑坝新技术的研究

对于碾压混凝土坝, 涉及结构设计的改进、材料配比的研究、施工方法的改进、温控方法及施工质量控制;做好面板胶结堆石坝, 集料级配及掺入料配台比的试验。做好胶结堆石料的耐久性、坝体可能的破坏形态及安全准则、坝体及其材料的动力特性、高坝坝体变形特性及对上游防渗体系的影响做好认真分析。另外水利工程抗震技术, 工程地震反应及安全监测, 震害调查, 抗震设计, 以及抗震加固技术应用。

3.6 高边坡技术研究

高边坡工程力学模型破坏机理和岩石力学参数研究, 高边坡研究中的岩石水力学研究, 高边坡稳定分析及评价技术, 高边坡加固技术及施工工艺研究, 高边坡监测技术研究, 以及高边坡反馈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

3.7 地下工程

复杂地质环境下大型地下洞室群岩体地质模型的建立及地质超前预报方法, 不均匀岩体围岩稳定力学模型及岩体力学作用研究, 围岩结构关系研究, 岩石力学参数确定及分析研究, 强度及稳定性准则研究, 应力场与渗流场的耦台研究, 大型地下洞室群工程模型研究, 洞室群布置优化, 洞口边坡与洞室相互影响及其稳定性和变形破坏规律研究, 地下洞室群施工顺序、施工技术优化, 地下洞室围岩加固机理及效应研究, 大型地下洞室群监测技术研究, 隧洞盾构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岩爆的监测、预报及防治技术以及围岩大变形支护材料和控制技术。

3.8 新型材料及新型结构

新型材料研究涉及新型混凝土外加剂与掺合料、自排水模板、各种新型防护材料、各种水上和水下修补新材料、各种土工合成新材料, 以及用于灌浆的超细水泥等。

3.9 做好水利工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现场自动采集系统, 远程传输系统的开发研制, 中心站网络系统与综合数据库的建立及信息接收子系统、数据库管理子系统、安全评价子系统与信息服务子系统等, 以及建立中央指挥站。

结束语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 水利工程技术日趋成熟, 水利施工技术的好坏关系到我国水利工程的前程, 只有在认清现状的前提下才能解决问题, 改进水利施工技术建设。水利施工企业在面临强大的市场压力及严峻的社会竞争形势下, 只有不断提高施工技术力量, 确保工程质量, 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以质取胜、走质量效益型道路才是我国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汪恕诚.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的工作报告[J].水利建设与管理, 1999 (1) .

[2]张基尧.认真贯彻十五届三中全台精神, 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江河堤防——在全国江河堤防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J].水利建设与管理, 1999 (1) .

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探析 篇9

与普通的施工项目相比较, 水利工程施工的难度更高, 所涉及的工程量更多。同时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不仅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还会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水利工程中会涉及到很多工艺和工种, 这些在施工中都必须加以统筹和协调。水利工程通常工期较长, 施工范围广, 必然会受到各种内在或外在因素的影响。在工程中所采用的设备、材料同样会影响到工程的质量, 因此需要做好水利工程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工作, 从而实现对于工程质量的把握和控制。

2 水利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

2.1 人为因素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 每一个阶段都需要人的参与, 人是活动的主体, 涉及到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各个阶段, 因此人的活动对于工程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设计环节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 水利工程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水平。同时, 设计人员是否具有认真负责的态度, 以及对于工程是否充分了解, 都会对后续的施工环节造成较大的影响。施工过程中, 人为因素对于施工质量的影响更为明显, 目前的施工人员大部分是农民工, 专业技术水平低, 工程质量难以保障。

2.2 材料因素

材料也是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材料的质量、管理和使用都需要严格按照相应的制度和规范进行。然而在实际工作中, 对于材料的质量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采购环节出现问题, 对于材料的质量没有进行严格的控制。或者在对材料管理的过程中, 方法不当, 使材料受到损害。需要注意的是, 有些材料较为特殊, 对于施工方法有着特殊的要求, 如果没有遵守, 就会影响到工程的质量。

2.3 施工设备因素

大型机械设备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这也是现代化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然而设备的质量和性能同样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如果设备的质量不过关、性能较差, 对于工程的质量反而会起到不好的作用, 因此必须做好施工设备的管理工作。在采购设备、工具时, 应以施工的实际需要为前提, 并在管理和使用设备的过程中加强设备的保管和维护工作。

2.4 施工监测

通常来讲, 水利工程的施工难度很大, 并且伴有较大的危险性。为了防止发生质量问题, 并对已发生的事故进行分析, 可以采取施工监测的方式, 实现对于施工过程的监测, 为预防和分析提供第一手资料, 加强对于施工质量的控制。

2.5 施工工艺流程

为避免对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进度和效率造成影响, 同一工程应注意施工工艺流程和方案的统一, 在认真地分析和比较后, 制定出最科学合理的施工工业流程。

2.6 施工环境

环境也是影响水利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 主要有水文环境、地质环境、施工环境等几个方面。

3 提高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质量的具体措施

3.1 工程竣工验收控制

工程竣工后的验收环节是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的最后环节, 也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其目的在于对工程的整体质量做最后的把关, 改善不合格的环节, 如果没有达到相关的规范要求, 则不予验收。需要注意的是, 工程质量应达到相关行业标准, 符合国家专业的验收规定;参加验收的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对于隐蔽工程, 其验收略有不同, 需要在隐蔽前开展验收工作, 并制定验收文件。

3.2 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作为工程建设的主体, 施工人员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工程的大部分施工和相关的决策工作, 都是由施工人员来完成, 因此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对于施工质量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选择施工单位和人员时, 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 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 如工程的性质、规模和条件等, 对于施工单位的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核, 从设备和人才两个方面审核施工单位是否有能力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任务。将安全施工、确保质量作为施工的原则来遵守, 通过培训等方式, 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对于监理单位的选择, 为避免营私舞弊现象的发生, 在对监理单位的人员情况和资质进行审核的基础上, 还要确保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不能有直接的利益关系。

3.3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人们对水利资源的保护意识

采用长期宣传和临时性宣传相结合的方式, 增强人们对于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了解水利建设的最新动态。在宣传时, 应有所测重, 加强对于山区人民群众的宣传工作, 通过利用多种丰富多彩的形式和载体, 积极开展宣传工作, 使人们对水法律法规有着深入的了解, 并充分意识到水资源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3.4 施工监测方面

施工监测对于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大型的隐蔽工程中尤其如此。因此, 应以规章制度的方式对质量管理责任进行明确的规定。监测部是负责施工监测的主要部门, 因此应树立现代化的理念和质量保护意识。主任职责和权限范围较广, 如各种计划和方案、措施的制订, 以及组织和实施的相关工作。主任还应对质量管理部门提出的问题加以解决, 并填报项目进展情况统计表、便携组织项目技术报告等。监测人员是实施施工监测的人员, 对于施工监测的顺利进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 作为检测人员应努力提升自身的质量意识, 坚持质量第一, 树立用数据说话和为用户服务的观念。

3.5 施工工艺流程方面

施工工艺流程以及施工方案对工程施工的影响较大。同一工程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 不仅会影响施工进度, 同时对施工质量也会产生影响。应该根据工程的地质、水文、社会、经济条件等, 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对采取的施工工艺应该严格把关, 使施工的每一个过程都能够满足施工质量的要求, 同时又不影响后续的施工。

3.6 施工环境方面

施工环境会对施工有着诸多的限制和制约, 所以必须在施工前就充分检测、考察分析, 确定施工环境特点, 选择合理施工方案, 并对将出现的各种问题采取紧急预案, 做到防患于未然, 才能真正保证工程的进度要求和施工质量。自然环境的突变会不仅会影响施工进度, 而且会影响施工质量。

4 结束语

水利工程建设对社会公共利益有着重大影响, 兴建安全度高、质量良好的水利工程, 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造福于民;兴建安全性差, 质量差的豆腐渣工程, 不仅影响自身的发展, 也会危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摘要:水利事业是同社会生产、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项事业。随着国家对水利建设的日益重视, 水利事业更是获得了蓬勃的发展。水利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兴建, 水利设施逐步更新, 在推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 也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然而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仍然是阻碍水利事业发展的一个难题, 文章对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讨, 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水利,施工质量,特点

参考文献

[1]郭凤廷, 杨思明.浅议如何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10:237.

[2]马颖姑.探讨如何提高水利施工技术确保工程质量[J].科技致富向导, 2012, 36:373.

[3]宋朝辉.提高水利施工技术确保工程质量[J].科技致富向导, 2013, 12:296+281.

[4]刘勇.论如何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J].科技资讯, 2009, 23:125.

[5]杨淼, 王天博.有效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几点措施建议[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4 (9) .

浅析农田水利工程质量提高的措施 篇10

1 农田水利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

1.1 项目法人行为不规范

当前小型水利建筑市场秩序及项目法人行为尚不规范。就项目法人方面讲存在以下问题:1) 行政干预, 违反建设程序, 任意压缩合理工期, 影响工程质量;2) 质量意识薄弱, 管理松懈, 项目法人责任制落实不够;3) 资金不到位, 拖欠工程款, 造成盲目压缩质量成本和质量投入;4) 招投标工作不够规范, 违规操作, 虚假招标或直接发包工程, 导致低资质、无资质设计、施工、监理队伍参与工程建设。

1.2 施工不按质量要求, 出现“豆腐渣”工程

1) 工程多次转分包, 层层, 层层盘剥工程款、大量工程资金流失, 偷工减料, 粗制滥造就很难避免;2) 大量民工及农村施工队伍涌入建筑市场, 施工人员业务素质差, 技术水平、经验不足。

1.3 监理市场不规范, 监理工作不到位

监理市场不规范, 监理工作不到位、工作深度和广度不够、质量能力差, 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监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鱼目混杂, 部分人员无证上岗, 工作责任心不强, 不能胜任监理工作。

1.4 质量监督缺乏力度, 作用难发挥

1) 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 执法不力, 质量监督处罚可操作性不强;2) 无检测手段, 质量评定缺乏权威性;3) 质监机构为事业或企业编制, 财力、人力所限, 工作难以深入到位;4) 质监员专业知识水平有限, 监督起来力不从心;5) 质量管理职能交叉, 责任不明, 质量问题难整改, 质量监督机构作用难发挥。

2 提高水利工程质量的对策

2.1 大力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

保证水利工程质量需要一个良好的水利建筑市场环境, 因此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程序意义深远。1) 加强建筑法制建设, 强化法制意识, 认真贯彻执行《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同时继续制订完善工程质量的法律、行政法规和技术规范, 提高依法行政自觉性。2) 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 加强对招投标市场的监管, 加强对项目法人行为的约束和监督, 加强对施工分包和转包的监督检查, 规范监理市场。3) 强化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 严格建筑活动主体资格管理体制和承发包管理、项目管理。严厉打击无证施工、无证监理, 借证卖照、资质挂靠等违法违纪行为。4) 加强建材市场材料监督, 杜绝以次充好, 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5) 健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 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2.2 规范建设单位市场行为, 落实项目法人职责

项目法人是项目建设的责任主体, 对工程质量负总责。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 杜绝“三边”工程。依法组织招投标。严格挑选施工队伍,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严禁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按有关验收规程组织验收工作。按工程实际需要把建设资金落实到位。防止盲目抢进度、赶工期的现象。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制, 扭转部分领导重效益、轻管理, 重进度、轻质量的倾向。保证监理单位责、权、利统一, 充分发挥监理单位作用。

2.3 强化施工管理, 保证施工质量

施工是形成工程保质量的决定性环节, 施工单位质量管理和控制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和基础。1) 完善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 严格实行质量“三检制”, 并使该体系正常、有效运转。2) 从操作人员、建筑材料、施工机械、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环境五个方面做好施工工序质量控制。3) 对工程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的动态控制, 落实施工前主动控制、施工中认真检查、施工后严格把关的质量控制措施。4) 加强施工单位内部管理, 严格按设计图纸和施工规程、规范、技术标准精心施工。5) 项目经理、质检员、特种作业人员要达到全部持证上岗。

2.4 完善监理制, 提高监理工作水平

工程监理能促进承包企业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 有利于对工程质量、工期、投资目标进行有效控制, 防范偷工减料、粗制滥造问题发生。规范监理资质管理, 加强对监理持证上岗的监管。培育监理市场。通过招标选择好的监理单位, 监理人员要严格履行职责, 执行监理规范, 真正做到对项目质量、投资、进度全方位、全过程监理。工程重点部位、隐蔽部位监理人员要采取现场旁站、巡视、测量、试验等手段和方法做好质量监控。

2.5 发挥质监机构作用, 做好政府质监工作

质量监督机构代表政府从工程质量角度对参与建设主体各方进行强制性监督, 是解决工程质量问题的保证。1) 在改革中稳定加强质量监督机构并给予扶持, 充实力量。2) 质监人员要提高素质, 使工程质量监督由掌握规范准确、督促执行规范得力、责任心强、坚持原则、脚踏实地工作的人员组成。3) 加强质量监督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业务培训, 凭考核上岗制度, 提高质监队伍整体素质。4) 质量监督要与施工许可制度、竣工验收备案制度、施工图审查等制度有机结合。5) 加大执法力度, 加强《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贯彻情况的监督检查。6) 争取行政主管部门领导重视和支持以及参建单位的配合。实行严格、公正、有效的监督。

参考文献

[1]刘金良, 王述前.如何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J].科教文汇 (上旬刊) , 2007.

提高造林质量 确保工程成果 篇11

【关键词】造林质量;提高;工程成果;确保

森林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它不仅为社会提供木材及其它原材料,同时又具有净化空气、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等功能,并在改造自热、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界生态平衡等方面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各地造林绿化任务逐年增加。然而,造林难以成林,究其主要原因,除没有做到适地适树和管护不良外,还有苗木质量差和栽植技术不当等因素。造林质量是造林绿化工程的生命线,事关绿化工程的成败,因此,如何提高造林质量就成为,林业生产中的首要解决的问题。

1.提高工程造林质量的意义

植树造林是林业建设的基础,造林质量的优劣不仅决定着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而且影响到林木的生长量、林分质量和效益,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影响是长期的。造林质量高低不同,工程建设的效果差别很大,这已经,被世界著名造林工程所证实。

我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在“生态优先、持续高效”原则的指导下,而建设的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结构稳定的防护林体系。“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前期工程由于科学规划严格施工,目前已经有效地防止了“三北”地区沙漠化进程,保护了当地农田建设,提高了粮食等农作物产量,这—工程正逐渐发挥作用。所以,要大力提高造林质量,为我省是林业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打下良好的基础。

2.科学规划

造林规划要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在造林设计时,应合理搭配树种,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各种针叶树、阔叶树和灌木树种,实行针阔混交、乔灌混交、灌灌混交,避免营造单一的纯林。而且还要贯彻适当集中的原则,不同地区的造林工作有不同方向和任务。同时要恢复和发展生态平衡出发,形成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发挥造林地的自然优势,实现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提高造林质量的主要措施

3.1适地适树

首先,要了解造林地的立地条件、气候情况,像土壤、地质、地貌等外在因素;其次,了解造林树种的生物特性和生长发育规律,是喜阳还是喜阴,是耐湿还是耐旱等内在因素。这样对造林地的自然条件特点和生长潜力作出综合判断,根据评价结果和树种的特性,选定最符合造林目的和最适合造林地自然条件的树种。通常情况下,要选择乡土树种造林,引种要经过试种验证,不适宜自然环境要求的,决不能盲目引种推广。

3.2良种壮苗

在造林绿化中出现成活率低、林木生长不良、病虫害严重等问题,其原因就是种子的问题。造林要选用具有优良遗传性状和优良目的性状的树种或品种的苗木种植。苗木要品种纯正,生长健壮,高粗均匀,枝梢充分木质化,侧根和须根多,根系发达,主根短而粗,芽基饱满,无病虫害。采用良种壮苗造林成活率高、生长快、抗性强,木材成材周期提前 2—3年,经济产值增加20%左右。

3.3细致整地

细致整地是保证成活率和保存率的重要环节。细致整地是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成活率、保存率,改善林木生长环境,促进苗木正常生长的重要措施。造林前应对造林地进行预防性处理。一是降低害鼠的种群数量,如果造林地内的害鼠数量过高,应先进行灭鼠,鼠口密度降低后再进行造林;二是在造林前要结合鱼鳞坑整地进行深翻,以破坏鼠类的洞道;三是改善林地卫生条件,要将造林地内的枝桠、梢头、倒木等杂物清理干净,破坏害鼠的栖息环境。

3.4细心种植

造林整地和栽植是整个造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有直接的影响。起苗出圃前,要先浇一次透水。一方面让苗木本身的水分得到补充,另一方面使土壤疏松,保证根系多带根且少伤根。起苗后剪去伤根和烂根,及時进行泥浆蘸根。运输中要保湿包装,防止风吹日晒。栽植中要掌握“挖大坑、栽正中、根舒展、莫中空、提提苗、踩踏平、浇足水、沉实成”的技术要领。做到苗根舒展,深浅适宜,深度一般比原土痕深5—10厘米,不窝根,不露根;栽植整体要点正行直,横纵协调;回填土时要分层填分层踩;栽植后,浇足“定根水”,沉实土壤,水渗下去后,扶正苗木,跺实覆土,保墒情防蒸发,确保成活。

3.5种植密度

合理造林的种植密度不仅直接影响造林费用,而且影响林木的生长和木材质量,与造林后森林的经营管理以及经济收益有关。确定造林密度必须全面考虑林种和树种,造林树种的生长特性、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经营管理条件市场需要。培育大径林的用材林应稀植,培育径林的用材林和水土保持林应密植,窄冠树种应密植。立地条件好的地方造林密度易小,立地条件差的地方密度可大—些。交通不便,小径材销路不畅的地方要稀植。交通方便小径材需要量大的地区可密植。

3.6抚育管理

把树苗栽上只是完成了植树造林的第一步,要按照“三分造、七分管”的要求,认真抓好抚育管护。抚育管护包括树体管护、土壤管护和造林地管护。新造林需要定干打梢的,定植后要打头定干,剪侧整形,使其旺盛生长。造林后至树木中幼龄阶段应加强抚育管理,减少害鼠造成的危害。同时,控制抚育伐及修枝强度,促进中幼龄林早日郁闭成林。

3.7田间管理

3.7.1灌溉

灌溉是造林时和林木生长过程中,认为补充林地土壤水分的措施。每次灌溉量的确定,是要根据树种、林龄、气候状况和土壤湿度而定,要保证林木根系层处于湿润状态。

3.7.2施肥

施肥是造林和林分生长过程中改善林地施肥状况的措施。林地施肥分为施基肥和追肥两种。基肥在造林前结合整地施用。用做基肥的肥料主要是有机肥料,有时也加入化学肥料,有机肥的肥量应根据树种、苗龄、肥料种类以及土壤性质决定。追肥一般用于化学肥料,追肥时要主要氮、磷、钾的搭配。

3.7.3松土除草

松土可以把板结的地表破碎,保蓄水分,增强土壤的通透性,除草的主要作用是除掉幼林的竞争植物,使苗木顺利成活。每年进行1次松土除草时间。一般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林业生长。

3.8幼林保护

幼林保护是造林后保证造林成活成林而采取的保护性措施,其内容包括防火、防治病、虫、鼠、鸟、兽害,防除寒害、冻拔、雪折、日灼等。特别是北方地区在营造樟子松树时,为了防止冬春旱风吹袭,造成苗木失水过多,引起叶、芽枯萎,甚至全株死亡,在秋末冬初进行埋土防寒。

4.结论

提高工程档案质量的思考 篇12

(一) 内容不完整。

部分单位平时工作做得不踏实, 工程资料不完整, 资料员对检验、验收记录没有进行正确的编号, 把相关资料分开存放, 造成资料管理上的混乱, 有些资料上交的时候, 也没有得到主管领导会签, 导致最后责任不清。虽然大部分工程资料基本上是按规范整理, 但资料不规范现象经常发生。资料质量不高的表现主要是:工程偏差实测值与实体不相符、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不全、交接检查记录缺失、预检记录及日志不交、相应的施工检查记录不按规程填报、图纸会审签证不全、设计变更和技术核定没有许可、技术交底记录不全、重点技术复核没有记载、施工日志马虎大意, 相关的质量合格证、检测报告失真、钢筋、水泥、防水材料没有检查报告等情况。

(二) 工程竣工资料缺乏真实性。

工程档案与工程的进度不能保持一致, 落后于工程的进度, 就会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工程资料的书写依据是工程的实时进度, 这种“闭门造车”现象是一种不负责的表现, 既不利于工程的建设, 也不利于自身的安全, 最终的工程质量也是不可能被验收通过的。

二、提高档案质量的对策

工程竣工文件收集归档工作没有得到落实, 主要是项目建设单位在档案管理方面的机构设置不合理;负责人员不明确, 只重视项目本身, 重视项目的质量建设过程, 而对项目建设中形成的档案管理只是写在文件上, 持在嘴上。各项建设单位应在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筹建之初, 设置一个专门管理档案的机构或部门, 选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人员负责收集, 整理公路项目建设档案, 按时以月报或季报的形式, 向上级档案部门汇报档案的递增情况, 使档案人员更多地了解工程开展情况。下面将从几个方面重点论述提高档案质量的对策。

(一) 建立健全的建设工程档案管理机制。

档案的表现方式有很多种样式, 表现类型也非常丰富。比如档案可分为书面档案、纸质档案、工作档案以及电子档案等, 如果想对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 就需要完善相关的建设工程档案管理机制, 保障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养成标准规范的好习惯。目前, 建设工程各施工方存在着队伍临时组建, 档案管理没有专职人员, 有的施工方完全不知哪些过程是必须记录的。因此, 引进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实施标准化管理, 是建设单位进行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因此, 建设单位必须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保证档案的质量监管作用。首先制定管理目标、岗位职责、作业指导书、档案控制程序、记录表单等分送给施工方, 形成计划—实施—检查—处理 (整改) 4个环节的循环, 定期内审, 对不符合项和观察项进行追踪, 保证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

(二) 明确建设单位自身档案管理及职责范围。

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要先知晓档案管理责任及实施的范围, 在施工建设的不同阶段, 根据责任将档案责任划分给不同单位, 而施工及监理文件则需要由相应的施工和监理单位负责将相应文件或文档收集存档;生产测试和施工准备阶段所涉及的文件则由建设和使用单位收集归档;其余各阶段的文件或文档 (项目立项、设计及基础、项目管理、工艺设备、涉外、消防、财务和器材、竣工验收文件) 的存储到归档也需要由建设单位去负责。同时监督和指导参与工程建设的各个部门将档案管理工作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也是建设单位应负的责任。

(三) 做好工程档案资料的整理。

不同类别的工程资料需按照工程的类别及进度分开收集和整理。而且必须设置人员专门负责各类资料的质量评估和追踪搜集, 保证资料的收集归档与工程施工进度同步开展。工程施工中涉及的资料非常多而且杂乱, 因此要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时要将资料按类别仔细划分, 分门别类, 这样既便于查找不同资料, 又可以避免资料的缺失。而且, 在工程资料获得后, 立刻将资料装订 (仅用于档案管理, 与竣工时的资料装订有所区别) , 注意缺页或少叶的发生。在工程建设中, 资料的整理工作必须与工程同步, 避免有缺漏出现, 即便有缺漏出现, 必须及时修正。与此同时, 为了保证数据资料的准确, 技术人员必需根据施工现场的实施情况进行数据核对, 各分项工程时间的交叉一定要符合相关的规定并与现场相符, 避免出现错误的资料。

(四) 确保档案资料的真实性。

资料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工程的建设, 所以资料所涉及的内容必须实事求是、完整和准确。因此, 在进行档案资料管理时必需严格注意这一点, 杜绝弄虚作假事件的发生。比如混凝土材料的检测, 检测时必须按照标准进行, 杜绝弄虚作假。

三、结束语

总体而言, 现阶段档案工程的开展, 要迎合时代的转变, 做到思维创新和与时俱进, 不局限与档案的本身。树立起为工程建设服务, 为城市建设服务, 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理念, 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提升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曹立莉.如何做好建设工程档案的收集工作[J].城建档案, 2011 (08) .

上一篇:房地产产业生态下一篇:血清标志物